高中语文课件稿范文

时间:2023-03-28 01:1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课件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课件稿

篇1

一、理念的把握

新课改的本质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我认为怎样让学生发现问题而不是让教师发现问题就是课堂的前提,怎样让学生分析问题而不是让教师分析问题就是课堂的过程,怎样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解决问题就是课堂的结果。基于此,课堂设计的一切内容必须围绕此内容展开,并且绝对不能脱离此框架。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就是提示,就是启发。教师不能干学生的活,所以课本里的知识点应由学生主动发现而不是被动接受。

二、思路的安排

既然这节课教的是《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那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文采,如果这个概念在学生那里得不到明确,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写得有文采。我曾经怀疑过这个问题的设置是否有必要,但是事实证明学生对于什么是有文采的概念是模糊的,比如今天上课的时候就有学生认为“结构合理就是有文采”。

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明白这个概念呢?理解这个概念后又怎么学习写得有文采呢?首先,课本上并没有通过一种直观鲜明的方式告诉学生什么是“有文采”,更没有给“有文采”下一个界定清晰、定位准确的定义。这种情况下,如果让学生直接阅读课本,通过课本上的三个要点去把握,不仅生硬单调,而且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课改理念。没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感性材料再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来得充实,来得印象深刻,来得真实。

其实,如果是平时的课堂,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学生的同题作文,选出一个有文采一个没有文采的,哪个更有文采一读便知。但是优质课有条件限制,这些东西就只能由教师提供了。因此,就找了两个文段让学生自己比,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得出有文采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然后再归纳整理,得出关于“什么是有文采”以及“怎样才能写的有文采”的结论。学生如能从词语、短语、句式、文句意蕴等方面总结出最好,如果不能则由教师结合文段加以提示。这个过程的最大好处是“什么是有文采”是由学生自己分析得到的,“怎样写的有文采”是由学生自己分析得出方法的,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或者由教师强塞硬填给学生的。但是,这样的处理是否有单薄之嫌,或者说这样算不算是架空教材呢?

处理完这个之后,就剩下“锤炼思想”了。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关于这一节课的教案和课件。他们都没有处理这一问题,这也是让我很困惑的地方。考虑很久,我认为教材编者加入“锤炼思想”是必不可少的。加入这一内容的原因有二:一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写不明白,写不清楚,写不准确是锤炼思想的问题,这和文章干瘪或者文思枯竭有直接关系;二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仅有文字功夫绝对不等于有文采,否则就会成为堆砌辞藻,而目前很多作文教学尤其是应试的作文教学正有误导学生入歧途的趋势。考虑到这些,设计了一个堆砌辞藻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不能在文字上下工夫,还要从源头上找到写得有文采的办法。这一点也有待专家指教。

三、关于模块的设计

思路理清楚之后,就要考虑这一节课分成几个模块。教学目标上是三个内容,分别是“理解什么是有文采”“掌握增添文采的一般性方法”“了解思想和文采的关系”。这三个模块的难度是依次增加的,尤其是最后一个。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相对较少,且没有给出具体的例子,如果让学生通过直接阅读课本了解思想和文采的关系,接受起来难度会很大。所以给出感性材料以助理解,而且放在最后去做。第二个模块是最重要的,这一块内容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结论。另外,在一节作文课上,学生如果仅仅知道了方法而不加练习,是很难对这一方法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很难熟练运用到作文中去的。所以考虑加入两个练习,这两个练习的难度也是有所区别的。第一个练习相对简单,让学生从词语、修辞、句式上加以修改是为了锻炼他们选用词语的敏锐感、使用修辞的灵活感和感受文字的韵律感。而第二个练习难度就大得多,首先学生要安排情境,其次学生要加入个人联想,第三学生要贯注情感或者有深度的思想,这个联系考虑了所有增添文采的方法。但是,这样的顺序是否合适?这两个练习尤其是第一个练习是否合适?第一个练习是否过于机械?第一个练习是否有些简单?这些问题都有待专家指教。

四、活动的构想

一堂好课得有学生充分的活动,但是一堂好课绝不简单等于场面热烈,或者说并不是说场面热烈就一定是一堂好课。以前也听过不少所谓的好课,课堂气氛热烈得很,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觉没多大收获,听课老师也觉得大多是折腾。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或者干些和语文课无关的事。因此我给这节课的学生活动如此定位,学生活动必须有目的。所以读教学目标,是为了明确学习任务,读文段一是为了感受文采,讨论文段一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什么是有文采,分析总结增添文采的方法。第一次回课本,是为了让学生对比课本,所讲内容与自己所找方法的不同,弥补缺憾,加深印象。分析堆砌辞藻段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还有一些文字鲜艳而逻辑不合,思维混乱的伪文采段。第二次回课本是为了让学生找到解决“思想”与“文采”的关系这一问题的答案。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文言文

现阶段在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却依然存在着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性较低,学生阅读理解和学习文言文困难等问题。因此本文重点对构建有特色的高中语文文言文“高效课堂”模式的几点对策进行了探讨研究,旨在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和学习能力的进步,实现真正新课改提倡的“高效课堂”。倡导高效课堂教学,一定要跳出以往教师逐字逐句地讲,不仅要备教材、教法、更要备学生,充分了解学情,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事半功倍。

一、构建“高效课堂”必要性

高中语文课本收录的文言文经典篇目较多,这些文言文经典篇目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思想文化遗产,这些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需要当代学生去学习和传承。可是在高中文言文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却普遍感觉文章晦涩难懂,并且觉得好些教材文本中的文言文经典篇目枯燥无味,因而构建有特色的高中语文文言文“高效课堂”模式成了教育工作者日思夜想的课题,本文对构建有特色的高中语文文言文“高效课堂”模式的几点对策进行了常识性的研究。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有三点:一是要让学生读懂文言文,字、词、句、疏通文意自然是基础;二是让学生欣赏文言文;三是感受文言文,了解文史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构建有特色的高中语文文言文“高效课堂”

(一)发挥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体会文言乐趣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叙事性比较强的传记体散文、史传文体作品和一些经典的山水游记散文。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文本,把文言文作品当成文言故事,利用一些巧妙地设问,努力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会去探讨故事情节,叙事手法和人物形象。从自我的角度和认识来回答问题,活跃课堂气氛,是文言文课堂不再死气沉沉。文言文课堂的改动,通过一些巧妙设计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觉得文言文离他们并不遥远,在问题的设计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潜能。

(二)学生从基础知识感受文言文独特魅力

汉语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相比,在用字、构词、造句等方面都有很大特点。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通过分析与综合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实际教学课堂中,教师有义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之间对文言文进行分析理解与归纳综合。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对内容要点进行归纳,对中心思想进行概括。

(四)鉴赏评价,体会并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文言文的表达非常简洁,其蕴含意境却深远绵长,形象塑造生动而丰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评价和鉴赏,体会文言文中独特的语言和文化魅力。教师对学生不理解的部分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重点学习文言文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式,要深刻地认识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和文化知识。很多文言文中有丰富的修辞手法,教师要合理知道和启发学生去理解和思考别具一格、构思新颖的修辞手法。

(五)熏陶感染,学生要体会作者观点态度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探究文言的情境,使学生被文言文所熏陶、感染,在不断地耳濡目染中深入到对文言文阅读理解地学习中,感知作者的态度和思想智慧,体悟作者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在课堂实际教学中提供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者播放一些相关的影视视频,可以让学生在一定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理解文章内容,赏析文章内涵,感受文章魅力,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

(六)利用多媒体资源,优化教学模式

由于文言文相对其他文本,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疲惫心理,因此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想要实现“高效课堂”,就要充分地多应用一些多媒体技术,搜集相关的视频、音乐、图片,使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内容能更加具体化、生动化、直观化、形象化,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构建有特色的高中语文文言文“高效课堂”模式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首先要通过分析综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其次要通过鉴赏评价,体会并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通过熏陶感染,使学生要体会作者观点,最后利用多媒体资源,优化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模式。构建高中语文文言文“高效课堂”需要所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以及创新发展,不断总结经验,取得更大进步和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文言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句读,而且要教会学生作文,更要教会学生悟情。面对当今普遍功力浮华的教育形势,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具有自己的原则。为了让语文文言文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简化、创新课堂形式死和势在必行,优化、务实教学内容迫在眉睫,培育、提高课堂的趣味更是成为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当务之急。这项工作虽然艰难,但我们得努力做下去,因为这是一件前承后代、后开未来对额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黄慧.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研究.《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年7期.

[2]汪浩.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研究教学(语文).海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篇3

一、理科生的语文现状诊断

我们知道,理科班学生很多容易在语文上感到吃力,大多数理科生对语文是谈不上“热爱的”。他们在数理化上思维很活跃,他们喜欢写写算算,他们陶醉于挑战难题带来的成就感。但提到阅读,谈到语文,这群数理化里的英雄却往往落寞。

1、轻视语文

我的学生常常诙谐地说:“语文,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数理化,我的的眼里只有你。”面对数理化高效率的回报,对于语文,他们投入不起。即使他的数理化已经很好了,而语文却还从来没有及过格,但在功利心的驱使下,他也乐意在数理化的题海中“沉醉不知归路”。课堂上大家都在认真听,做笔记也很认真,课后作业也会去做。然而,对于语文他们做到的就只是这些。问谁去看过笔记,谁去记过字词,点头的人不到百分之二十。他们认为学得再认真,分数也就那么多;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于是天天都选择先放一放,直到考试临近了,再搞突击。

2、敷衍语文

如果是敷衍,就一定是缺乏热情和主动意识。

面对高考的压力、老师的压力,面对语文“学也考那么多分,不学也考那么多分”的回报现状,他们只是上课听讲,完成书面作业。记诵和复习对于他们来讲,似乎并不是要完成的作业,除非老师要考查,否则他们有人甚至不去晃一眼。他们很少能体会到语文的趣味,当老师说起某首诗很美时,你甚至会有种“曲高和寡”的感觉。

3、害怕语文

面对150分的分值,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还是有相当的认识,但由于之前的底子薄和学习方法不当,加上语文的慢效回报,尽管他们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成绩仍然不减提高。于是,他们开始茫然,再回想从初中开始的语文成绩的辛酸史,他们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学习语文的细胞。

二、理科生的语文现状探源

他们轻视语文,是因为比较其它学科,语文更需要坚持不懈,更考察综合能力,更需要长时间的付出。

数理化的“低风险,高回报”,强化了理科生在语文学科上的功利心。鉴于语文“长疗效,慢见效”的特点,很多理科生视主科语文为副科,不想学又不得不学。这种被动不仅无法保证语文学习的效率,就连课堂之外的作业效率及自主学习时间都没法保障,这样绝对学不好语文。

他们敷衍语文,是因为他们的这种质疑:反正考试考课外的,课堂上的学得再好也没有作用。

他们害怕语文,是因为语文从来就是一道让他们失去兴趣和面子的伤口。

就这样,沉淀了十几年后,这群可怜的孩子对语文的情感就只剩下了恐惧和害。

三、替理科生向40分钟要“收成”

1、帮助学生发掘“自我提高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内部动机虽然非常重要,但是理科生学习语文的内部动机比较薄弱,所以适当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动机显得非常必要,要试着变语文学习为学生的主体需要。

学习语文的内部动机比较薄弱的学生,基本上都有在这一学科上主动或是被动地“带过帽子”,“不行”已经是语文学科上习以为常的暗示或回报了。对于这类孩子,我们要使用“沙里淘金”的精神去发现、挖掘他们在语文上的“闪光点”,即使是偶尔表现出的兴趣,我们也要并倍加珍惜;即使是微弱的,我们也要悉心扶持,让它发扬光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争取进步的信心。

2、让课堂灵动而风趣

有一个高效课堂概念,“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让学生“活”起来,高效才有望。教师如果还是带着学生“遨游”文本,“遨游”知识之海的话,课堂上恐怕只剩下死气沉沉了。

我们知道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更多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做得还很有些欠缺,但我感到理科班的教学中我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课堂气氛会很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浓烈。记得开学之初,课堂上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如果那个学生的名字能给他们联想,比如“魏沛智”――“胃必治”,“何俊杰”――“林俊杰”,大家试着就此取笑别个一番。对此,我先纠正大家要念准字音,尊重同学,并且申明如果再念就进我们的“扫盲培训班”,接着给大家补充关于谐音的知识和语义双关的知识。

3、坚守课堂的“语文味儿”

注重课堂形式固然无可厚非,毕竟,让他们带着兴趣来学语文是个大前提。但是不应该每节课都大肆地弄些什么角色表演、熏陶。如果在理科班语文课堂上,花哨的东西多了,语文离他们也就远了。课堂是热闹了,但是也就只有热闹了。

《五人墓碑记》的教学上我至今记忆犹新,按常规,理科班的文言文是最难上的。但是,教学设计上我定点“活法――平凡人的不一样的选择”, 课堂 按照“前置作业、课堂展示、课后总结”的形式来构建,课堂有我的讲解,但更多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参与,学生的展示丰富而精彩,让人意外让人感慨。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理科班的语文教学更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才能争取达到理科班语文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瑞芳 构建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策略探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一、营造具体浓厚的学习环境氛围,激发高中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

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来说,一个具体有效的学习环境对他们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因此,我们的高中老师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使这些高中生去进行广泛而深刻的语文知识的学习。由此来看,这对他们语文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也是很有必要的。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这些高中生创建具体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如果老师不能够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为这些高中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很可能会消解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激情,从而导致他们学习积极性的下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语文成绩的提高。由此可以看出,这种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的营造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还能够为了共同的高考目标而相互促进,相互鼓励,这对他们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也是很重要的。而这种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也符合当前新课改要求,也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积极践行。一个高效的语文教育教学课堂模式的构建通过这种具体浓厚的学习氛围的营造而显得更加有意义,这也值得广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去积极践行。

二、重视对高中生系统知识的教授,增强他们语文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构建语文学习结构框架

在高中这个重要的阶段,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也更加有深度和层次。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带有一种极强的系统性和结构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高中老师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去进行知识的系统教授,增加这些高中生对语文知识理解的深度,拓展其广度,从而系统全面地掌握他们以往学过的语文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去构建语文知识框架对他们的语文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由于广大的高中生面临着紧张而激烈的高考大关,所以老师更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系统性教授,让他们能够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使他们适当地减轻一些学业压力。这时,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我们就应该为这些高中生进行系统知识的传授,积极引导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构建语文知识结构框架的习惯。如果能够这样的话,这些高中生在以后的语文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就会比较省力。而且,这种结构框架的构建还有利于他们知识模块的分化,这样在下次的语文考试复习之前,他们就能够比较清晰明确地进行模块知识的掌握。这些高中生在进行语文知识的归纳过程中,可以分不同的专题来进行,将在考试中常见的语文知识用红笔进行重点勾画,以便重点复习。由此可见,这种模式对这些高中生语文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学习有着重大意义。

三、注重对高中生语文规范答题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增强他们的语文学习思维能力

针对高中生这个群体,老师需要重点强调语文知识答题的规范性。因为这些高中生都面临着高考这一大关,要想让自己从成千上万的学生中脱颖而出,在语文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方面就必须做出一定具体性的要求。同时,这些具体有效的语文答题技巧与答题能力需要通过日常的语文答题训练而一步步增强的。对于这些亟待提高语文学习思维能力的高中生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很有意义的。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引导这些高中生去进行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的培养。老师根据自己的一些具体语文教育教学经验与实践,建立一些积极有效的语文答题规范性的模板,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语文学习和语文答题过程中积极践行。只有通过自己的主动践行,他们才能够深切地认识到答题规范性的好处。同时,在这种规范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过程中,这些高中生们还能够极好地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思维能力,从更多维度空间去进行思考。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 高效 构建

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要依据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突出教学中心、课堂中心、学生中心。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具有探索精神,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而语文教师首先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其次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是有效的、高效的。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呢?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转变三个观念:一是变教学案为导学案,二是变教室为学室,三是变教师为导师、朋友;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促进教学发展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者,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的课堂模式要改变

教学的传统课堂模式要改变,坚持“四有”模式:有教学目标、有媒体运用、有自主学习、有当堂检测。把握“五个”流程:1.预习反馈,通过学生提问、板演、默写等形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2.目标展示,通过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列出考纲要求,突出重点、难点,明确学习要求,让学生解读目标。3.自主学习。包含自学、讨论、展示三个内容,通过结对子讨论、小组讨论、协作解疑等形式,进行交流。共同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4.重点点拨,通过小组代表进行不同角度的点评。教师对大家讨论中歧义的问题进行点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总结规律。5.达标检测,通过书面或口头或小纸条等形式检测学生,让学生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当堂检测。打造有用、高效课堂,让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成为学生自己展示的舞台。

三、学生的思维方式要转变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转变思维方式,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打破思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满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眺出装,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多向思维,引导学生用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教学中教师应适当给以重点点拨和补充,然后引导学生陈述、归纳、总结。

四、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转变

篇6

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大都处于只听不说的地位,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结果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大都是老师的思想,学生很少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使得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与现下倡导的学生主体教学地位是相违背的。

从教学体制来说,高中语文教学的主旨虽在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及语言艺术,但最终都需要面对高考的检验,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语文教学难度,致使高中语文教学在很多时候偏向于考试,教学模式以考试题型进行,很多知识都是老师单方面地讲授,导致学生的回答过于模式化和套路化,譬如,高中语文中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古诗词中作者的意境和思想,可针对考试,学生更多地体会文章的措辞、作者的背景等形式上的内容,无法从根本上体现学生的自我思想。

从学生角度说,高中学生面对的是众多学科的高考压力,尤其很多学科需要大量地进行习题练习,这会花费学生大量学习时间,加之大多数学生对于语文学习都有一种学了多年很容易的不科学认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同时,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大都是“只听不说”,和老师的交流比较少,学生思想不能有效反馈,对于考试只是套路地回答,使语文教学变得应试化。

从老师角度说,教学方式大都是传统的对学生讲,讲的内容大都是课本内容,也就是“照本宣科”,虽然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定义相较于过往有了较大改变,要求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重在文化素养及知识技能的培养,但老师在借助信息技术等外界力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没有较规范的大纲指导,使得在实施过程中大都依靠自己的经验,造成教学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呆板,最终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

2.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学生,除了自身对知识的追求外,还需要面对众多学科的考核压力,课后时间几乎都被各种习题占用了,所以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决定性作用。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于语文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都较其他学科少,且高中学习压力较大,语文学习可以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得到思想的放松,可以体会语言的奥秘、文化的艺术,这样的教学除了实现知识的学习外还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与此同时,高中学生课后学习时间紧张,对于语文学科,大多数学生只有课堂有限的时间,只有高效课堂才能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教学目标,才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3.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纵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况,学生学习被动、老师教学死板、体制不够完善等现状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不言而喻。因此我将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探索简述如下:

3.1课前准备

任何知识的掌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想获得高效,势必需要课前充分准备。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准备,从老师角度说,老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及知识的合适导入。针对现下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情况,传统教学方式已经远不能满足高效的要求,所以老师备课时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贴近学生生活、吸引学生的教学方式,可以采取多媒体播放或将课件做成PPT,选取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等方式,在课堂上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从学生角度说,学生需要课前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不需要硬性规定多长的预习时间,但必须进行这个过程,保证学生对自己即将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有整体认知,以及能够形成自己的思想。老师和学生双方的课前准备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对知识的距离,甚至引起共鸣,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极大的促进意义。

3.2课上实施

课上不仅反映老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还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探析,因此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取。要想实现高效课堂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实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地位。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譬如,老师可以与学生适时适当地交换教学身份,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从宏观上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自己主动思考教材主旨、文章思想,促进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同时,老师还可以适当改变教学方式,譬如,教学中可以采取情景教学,让学生参加教材内容的演练,让课本知识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教学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对于高校课堂的构建有积极意义。

3.3课后反馈

篇7

关键字: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147-02

高中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高中语文学习不仅关系到语文水平的提高,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所帮助。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主要方式,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探讨的问题。

一、安排课前活动,集中学生注意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正式讲课的前几分钟对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利用课前的时间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很多学生都认为语文学习的效果不明显,那是因为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的积累才能逐渐提高语文水平,因此,教师可以用学习积累的方式开展课前活动,安排学生进行课前演讲,每节课一个学生,轮流进行,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前活动中来,从而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前演讲可以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讲解,平时容易混淆的词语,容易让人误解的典故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讲解的内容,能够让学生们牢固掌握这些容易出错的语文基础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比如“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不容置喙”和“不容置疑”等。

二、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对知识只是被动的接受,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低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归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优化教学环节,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作者渲染的氛围,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兰亭集序》一课时,学生一般会觉得文言文枯燥乏味,但对作者王羲之的轶事却有很大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王羲之生活中的故事作为开端,让学生了解王羲之的生活背景和性格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文,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开展合作学习,完善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新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讨论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对小组合作学习来说,分组和学习目标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教师应该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都有各个阶段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组内任务,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设置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比如在学习《纪念刘和珍君》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提出问题“文章中的人物分为哪几类?”“贯穿文章的感情线索是什么?”让学生进行讨论,继而细致的提出问题,比如作者思路突然转向“庸人”一面的原因,能否把第二节去掉等问题。

四、合理安排时间,构建节约型课堂

课堂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能否充分利用这四十五分钟对高效课堂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想好要讲什么,讲多少的问题。课堂上讲什么就是要确定好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又非常多,如果不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就会使知识讲解蜻蜓点水,无法面面俱到。讲多少就是要求教师协调好教师讲解和学生探求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尽量少讲精讲,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完全自学,教师的指导作用还是很大的,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教师点拨应该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控制在二十五分钟作用,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大约占十分钟左右,教师先要对课文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拨,在学生讨论学习后,教师进行总结。比如在学习《阿Q正传》时,针对阿Q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利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两个讨论组进行讨论,由学生各抒己见。

五、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质疑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表现,是学生探索知识和进行创新的源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学生在对问题产生质疑后,就会对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在这过程中教师再加以点拨,就会让学生豁然开朗,比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学生都知道,在封建帝王专制社会,皇帝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不听圣言的人都会有很悲惨的效果,但是邹忌却敢于批评齐王的作为,并对齐王从谏如流,这应该有怎么样的勇气,邹忌是因为巧合没有受到齐王的惩罚,还是有别的人员,这种劝谏方法对还是不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延伸和扩展,培养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学习,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还在课下注意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和写作始终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为学生推荐一些名著书目,让学生边读边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和课外练笔同时进行。教师可以从课堂内容出发,要学生进行续写或者扩写,以教学内容为素材进行写作练习。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语文学科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要想使语文课堂变得高效,就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无论是课前活动,还是课程结束后的延伸,都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达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建明.浅谈高中语文课标的两大亮点[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6.

[2]柯汉琳编.语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集[C].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黄光焕.试析“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中学语文三维目标[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8):92-93.

[4]姜春景.让学生为求知与探究而乐学语文[J].现代教育科学,2010(3):64-65.

篇8

关键词:新教改;高效课堂;问题

在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中,虽已进行了新教改,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未改变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尤其是到了高年级,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越来越不重视语文这门课程。这是为什么呢?那么如何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改变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实现语文课堂的和谐,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效率呢?

一、强化文本意识,以学定教,优化教学环节

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有明确的文本意识。对学生而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关键是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分析,一方面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能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从教材选编的角度讲,语文教材是专家根据课程标准,依据语文知识和能力目标选编课文,而不是依据具体学情选编课文。这样对教师来说,就应该根据语文学习的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删繁就简,确定每册教材的教学篇目。根据学情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确定好每堂课合适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教学就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效率自然不高。所以,教师应该在充分调查学情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以学生高效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杜绝无效课堂教学环节。

二、教师要在教材内容的挖掘和处理上下功夫

要想提高高中的语文课堂效率,教师就要在对文本的研读上下功夫。教师不仅要对文本的基本内容烂熟于心,还应该在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处理上下功夫。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即能够触及学生思维神经的问题,徘徊于知识十字路口的问题,树立着思维导向目标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能扩展学生思维时空的问题和能迸发出思维火花的问题。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教材不仅仅是个例子,它更应该是师生互动、放飞思想的舞台。

《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课的定性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所以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学会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换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因为“语文这种工具,不同于其他任何工具,它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种工具,你不用它便罢,只要一用它,必然要赋予它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在一堂语文课上,语文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把能力训练的枯燥性和人文思想的趣味性有机统一起来,那么学生怎么能不爱我们的语文课呢?

三、作业的布置

语文科目作为主科,作业不能太少,当然也不能太多。我选择根据学生的态度、能力确定作业布置密度。在作业时间设计上,从作业数量和难度两个方面考虑,而非单纯地选择前一种或者后一种。对于一些能力不佳的学生,可以选择数量;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偏重难度――中等难度即可。 分层布置作业不必天天如此,但有时候很有必要。 并且这些思路必须落实到每周的章节计划当中。 然后是常规思路 。第一个常规思路是:作业尽可能尽快批改完,及时发还给学生。当课代表每次领取作业的时候,可以在一摞作业上附上三五个学生的名字。目的就是表扬做得好的,批评做得差的。第二个常规思路是:假设某次作业中的个别题错误太多、而且比较集中。教师尽量不抱怨、不自卑,并且不把这些行为方式和情绪施加给学生。从上面的操作中,我们会逐渐赢得学生的心。

四、在语文课堂中致力于“课型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语文教学材料分为不同种类,散文、小说、现代诗歌、古典诗歌、文言文等,不同的题材有着不同的特点,也决定了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还有阅读课、书评课、作文课等不同的课型由不同的侧重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潜心研究它们的规律、特点,因“课”制宜,因材施教。跟学生一起总结技巧,归纳特点,切实提高应对各种阅读材料、各种卷面题型的能力。但不管什么样课型,都必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提高教学效率不是教师唱的一场独角戏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激发其学习兴趣。真正有兴趣,学习语文就无“愁苦”可言。而兴趣并不会无故产生,心理实验证明,成就感对兴趣有诱发作用。学生在语文上很少有甚至没有成就感,就打击了他们学语文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对语文也就淡漠了。反过来,若能使其有所成就则能使其兴趣增加,兴趣增加则学习状态就会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那么,效率自然相应提高。

成就感从何而来?它来自于学生的进步,而要想取得进步就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许多学生抱怨语文记忆太多太难,教师不妨以教授记忆方法,提高学生记忆力为突破口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一词多义是文言词语的常见现象,可让学生通过记住例句去记住词义,这是理解记忆法;解题方法多如牛毛,学生记了这条忘了那条,教师可将解题思路编成口诀,让学生分组记忆,这是口诀记忆法;音近字、形近字易混淆,可将其分类,采用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等联想记忆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作为素质教育子系统的语文教育,也必须依据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寻找最佳出路。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这个环境中我们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思路,拓宽教学视野,既有应试技巧的传授,又要兼顾语文的魅力开发,让学生有能力的提高,有审美的提升,有情感的共鸣。在应试能力与素质教育中找到平衡点,打造最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高中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高中语文学习不仅关系到语文水平的提高,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所帮助。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主要方式,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探讨的问题。

一、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语文课既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如语音、文字、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更要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言语能力即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看图说话、对话、发言演讲、写话、作文等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语言的能力。培养这些能力的正确途径就是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习得语文能力“习得性”原则在教学中具体表现在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习,通过树立目标、群体教学、评价、矫正.学生就可以“掌握”学习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学会”上。是语文高效课堂的任务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语感”培养。

(二)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打破升学主义的束缚,主张多价值教育,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性格、兴趣爱好、需要等来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使之成为个性化的主体,身心和谐统一的个体。它有两个涵义,其一,语文教学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在感情、有个性、有创造思维的公民。其二,语文教师走自己的教学风格之路,形成富有艺术的“个性化教学”。

(三)“民主化”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陶行之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高峰”教师应是学生的“引导者”、“伙伴”、“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课堂上教师态度温和、方法灵活、创造和谐、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做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使学生主动学习语文。

二、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思想的变革.促进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与所有因素不断发生变化。课堂教学要讲求效益与公平.充分发挥学生体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学生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满创造性.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教学模式和原有教案设计的束缚。

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熏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对知识只是被动的接受,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低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归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优化教学环节,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作者渲染的氛围,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兰亭集序》一课时,学生一般会觉得文言文枯燥乏味,但对作者王羲之的轶事却有很大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王羲之生活中的故事作为开端。让学生了解王羲之的生活背景和性格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文。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教学过程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课堂提问、课堂教学的灵活处理和教学方式的探究。课堂提问是思考的起源,当有疑问就应及时提出,并获得解答,我们把教学当作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就是这门艺术的起源,精彩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还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将所学知识忘得一干二净,虽然这里面包含了众多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不够深刻。课堂提问本就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过程,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程度和对象,才能将课堂提问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由于高中生的自我控制和判断能力有限,外界主、客观因素对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师应积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动教学情境,使相对枯燥的语文知识呈现出动感和灵性,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在轻松、和谐、愉悦中兴趣盎然地掌握语文知识。

四、良好的预习是延伸知识构架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要重视高效课堂建设方面的研究,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一、高效语文课堂需要和谐师生关系作为基础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思想与情感上表现出独特的方面,对师生关系更加关注,内心更加渴望独立自主,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同学的尊重。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内心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更多地感受到学习活动中带来的成功与幸福,以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笔者首先改变和学生交流的语气态度,以温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面向学生开展教学。和过去冷冰冰的面孔相比,教师以和蔼可亲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高中生会觉得老师更加亲切,能够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语文教学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除此之外,笔者还高度重视以正面激励表扬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付出的努力能够获得老师的认可,教师也在多个场合对学生的学习进步予以表扬,让学生内心激发出强大的学习动力,通过这样的措施,在语文教学中营造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高效语文课堂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激发活力

课堂教学是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学模式创新更是重中之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摒弃单向灌输传授的陈旧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拥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参与平台。笔者首先将课堂教学设计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互动的模式,不再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讲解,而是通过思考题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思考、积极探究,投入教学互动之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开动脑筋,参与到教师的启发引导过程之中,大家相互讨论问题的答案,小组还要进行汇报交流,有不同的观点还要进行辩论,教师最后进行教学成果归纳梳理,和学生一起罗列出更加全面准确的答案,这就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师生互动成为整个课堂的主旋律。其次,笔者重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将教学探究思考题交给学生之后,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分析研究,无论是优秀生还是中等生、学困生,大家都在认真思考讨论,根据自己的能力寻找问题的答案。思考题也细分为不同的难度,确保小组里面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够积极融入其中,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体现了创新在推动教学工作开展方面的强大动力。

三、高效语文课堂需要体现现代教学手段作用

教学手段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而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功不可没。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没有充分重视现代教学手段,教学中教学信息不足,教学氛围淡漠。笔者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手段的促进功能,首先运用信息化手段补充大量的教学信息,无论是描写景物的散文,还是建筑说明、科技说明文等等,运用多媒体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像、视频,枯燥的课文变得生动丰富起来,在学习过程中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有效提高了课堂信息容量,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其次,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意境,无论是悲伤的,还是兴奋的、激动的情景,以多媒体配乐朗诵、多媒体情景再现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之中,感悟深刻的思想主题,实现了阅读理解与情感思想的融会贯通,这是提高学生理解深刻程度的有效抓手,同时强化了思想教育成效。另外,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充分发挥信息化媒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倒入环节运用精彩的视频代替口头倒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为整个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做了良好铺垫。

四、高效语文课堂需要落实分层教学目标要求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基础参差不齐,这是每位教师应当正确面对的现实,教学工作需要区别对待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落实分层目标要求,这既是尊重学生客观学习条件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教学成效的需求。笔者将学生的学习目标设置为ABC三个层级,每一个层级分别对应相应的学习要求,优秀生设置了拔高性要求,学困生设置了基础性要求,让分层教学要求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课堂提问中提问的难度有差异,课后练习中训练的量和难度有差异,在过关考核内容的要求上也体现了难度差异,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大化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分层目标要求的落实能够有效增强每一个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去“一刀切”的教学目标,让中等以下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畏难情绪,现在进行分层要求充分兼顾了学习差异性,使他们对语文学习不再畏惧,加上正面评价为主的激励效应,使他们能够更加充满激情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

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师还要重视课内外联动,因为时间、空间限制无法达到的目标要求,可以在课外通过兴趣活动、拓展活动、专题研究等方式进行解决,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全力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