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病句修改范文

时间:2023-03-23 13:1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病句修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文病句修改

篇1

关键词:基础方法

众所周知,《考试大纲》中关于“病句类型”的规定,有六种,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在这里,不想再一一详细赘述,只想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方法,以供参考:

一、语感审读法

在审读语句过程中,从对语言的感性认识上察觉语句有无毛病,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就再作分析比较,进而找到“症结”所在。比如:“我们把小树苗栽到了路边长得很越来越高。”显然从语感上就能察觉出这个句子很别扭,读着也很拗口,再仔细一分析,原来是把本来是两个承接的小句子放在一句话中进行表达,犯了结构混乱的毛病。用这种方解题,一定要做到胆大心细。胆大就是要果断地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不要前怕狼后怕虎,似是而非地去解读句子,以至于模棱两可,自己也搞不清楚句子是非有问题了。心细,就是要有仔细分析查找病因的耐心,不能马虎,不能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细心再细心。

二、语法分析法

纵观全局,抓主要矛盾,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审查句子的主干是否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等错误,再清理句子的枝叶(定语、壮语、补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有毛病。

例如:“《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通过主干分析,主语是《红楼梦》,谓语是“是”,宾语是“文学”,“一部作品”怎可称之为“文学”显然谓宾不搭配,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只要了解句子的成分,就一定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三、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定主意,光凭语感也是不可靠的,这时教你一个简单的法子,即仿照原句的结构另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过分析比较,从而确定该句是否有毛病。比如:“在李老师的帮助中,我取得进步。”初读这个句子是感到别扭,可选择两个类似的结构来分析:“在哥哥的指挥下,我用竹条编了一个鸟笼。”再如:“从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从这两个结构中我们看出应当这样搭配,“在……下”或者“从……中”是正确的,犯了两种格式混用的毛病。

四、逻辑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感上体会不出来,语法上又不好找,那就要从事理上分析,看看是否违反事理。逻辑分析就要从概念判断,从推理方面进行检查,看语句表达是否得当,句意关系是否合适,比如:“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从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这个句子用“凡是……都”言过其实,不符合生活事实,困境是成才的环境,难道顺境就不是吗?可改为“大多”,删去“都”就可以了。

做辨析并修改病句题就好比一个医生为病人看病,看病、治病是两个不能脱节的环节。因此,做好病句的修改首先要辨析得准确,才能修改得漂亮。另外,我们也知道,一名优秀的医生,一定是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同样,搞好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光靠理论没有实践是不行的。因此,提高辨析修改语病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长远的规划和与之相应的实施措施,还要有坚强的毅力,不能企图通过做几道题或者读几篇文章就奏效。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增加阅读量,养成对优秀作品精读细品、仔细揣摩语言的习惯,积极培养语感,努力汲取优秀作品的语言营养,夯实语言基础,而一些庸俗的书籍、盗版的书刊,不利于语感的培养,应摒弃。

篇2

1.秋天到了,铺满了厚厚的落叶。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笔直地伸向密林深处。

___________________

3.“六一”节的那天,他加入了少先队员。

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课铃响了,校园里马上顿时安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5.听完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宁静。

___________________

6.香山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

8.姐姐最爱看舞蹈和音乐。

___________________

9.老师有时经常教育我们爱惜粮食。

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每天早上去公园锻炼身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接到“三好学生”奖状,高兴极了。

_________________

13.小朋友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_________________

14.晶晶从小养成了讲卫生。

___________

15.艰难的向高峰攀登。

_________

16.我们学校的诗歌朗诵比赛。

____________

17.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果子。

________________

18.我的老师布置的所有一切作业都做完了。

_________________

19.我把教室打扫的整整齐齐。

___________

20.我们要做到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______________

21.宽敞的草原一望无边。

__________

22.联欢会上,大家表演了一个个精彩的节目。

__________________

23.迎面走来了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奶奶。

________________

24.乌云和大雨一起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________________

25.天夜里吹来稻花香一阵。

___________

26.中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_____________

27.爸爸讲的许多雷锋动人的故事。

_____________

篇3

修改病句12句口诀

口诀一:没有人称怎么办,加上小明就好办!

口诀二:词语重复有语病,去掉一个才高兴。

(常考的重复有即将和终于、忍不住和不禁、几乎和全部、很和十分、经常和有时、断定和大概)

口诀三:水平提高是搭档,价格提高和降低。财产要保护,内容要丰富,质量只能提高或降低。习惯要养成,树木要发芽,耐心对教导、发扬对传统,端正对态度。

口诀四:和的后面要加词,并的前后要调换。

口诀五:看到“使”字要去掉。

口诀六:居然变身变果然,勾结改过变团结。夸耀不对是夸奖,猛烈不对是激烈、集中改过变聚集、张牙舞爪太可怕,手舞足蹈美美哒。

口诀七:两个他(她)不认识,告诉一个他名字。

口诀八:老师获得了称号,我把称号来摘掉。

口诀九:回忆不能对往事。

口诀十:先地点再季节。

口诀十一:估计(大概)是天使,一定(断定)是魔鬼,去掉魔鬼世界和平。

口诀十二:断定是天使,大概是魔鬼,去掉魔鬼世界和平。

8大方法及口诀运用分析

➀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1: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被老师批评。

解析:这道题我们不知道是谁被老师批评,是谁上课,读起来特别的怪,这类题要用到我们的口诀1了。根据口诀1:在被的前面加上小明、也可以在上课的前面加上小明、也可以在做小动作前加小明,只要语句通顺都可以。

答案: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小明被老师批评。

例2: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

解析:这道题是缺少了一个和花草树木搭配的词语。根据口诀3:在花草树木后面加“发芽了”。

答案: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发芽了。

➁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1:我们一定要紧密勾结,互相帮助。

解析:我们是土匪吗,还要勾结,这种题就是“披着羊皮的狼题”把贬义词当成了褒义词。根据口诀6:把“勾结”改成“团结”即可。

答案: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互相帮助。

例2:小明兴奋得张牙舞爪,一溜烟跑回家去了。

解析:这种题又是“披着羊皮的狼”题,我们又不是怪物凭什么张牙舞爪呀,那多难看呀,我们要变成可爱的小天使。根据口诀6:把“张牙舞爪”换成“手舞足蹈”即可。

答案:小明兴奋得手舞足蹈,一溜烟跑回家去了。

➂重复啰嗦、成分累赘

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1:我忍不住不禁笑了起来。

解析:这是一道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混用的病句。根据口诀2:忍不住和不禁任意去掉一个即可。

答案:我忍不住笑了起来。

例2: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

解析:根据口诀2,去掉“非常”或“得很”。

答案:那个房间非常宽敞。

➃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例1:我们要热爱公共财产。

解析:这道题是热爱和财产的不当搭配问题。根据口诀3:财产只能和保护搭配,不能和热爱搭配。(热爱只能生活搭配)。

答案:我们要保护公共财产。

例2:经过努力,我的学习态度提高了。

解析:这道题是态度和提高的不当搭配问题。根据口诀3:水平只能和提高搭配,不能和态度搭配。(态度和能改善搭配)。

答案:经过努力,我的学习水平提高了。

➄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1: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

解析:这是词语排列的顺序出现了错误。应该是先发现了毛病,我们才能去克服它。而不是克服了以后才发现到毛病。根据口诀4:把“并”字前后两边的词语进行调换即可。

答案:我们要善于发现并认真克服学习上的毛病。

例2:我们必须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

解析:应将“发扬和坚持”改为“坚持和发扬”。

答案: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刻苦学习的精神。

➅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1: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了。

解析:这道题是估计和一定的错误搭配题。“估计”是猜测,而“一定”是肯定,删去一个即可。(最好删一定,这样句子能保持原意)根据口诀11:估计和一定删去“一定”即可。

答案:我估计他今天不会来了。

➆指代不明

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

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1: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

解析:谁帮助谁呀?反正我分不清,你们呢?:根据口诀7:把其中的一个他写出名字答案: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李刚经常帮助他。

例2: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

解析:应将“出现在那里”改为“出现在哪里”。

答案: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

➇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例: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解析: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

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修改符号

上面讲了修改病句的方法,现在,孩子需要清楚地知道修改病句的符号: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篇4

1、词序整理法,修改这类病句,要根据原意,重新排列词序。

2、分析法,人称分析法,即滥用代词,或者用的不正确,就会产生指代不清的病句。

3、事理分析法,有些句子的内容不合实际,前后矛盾。

4、词义分析法,有的句子用词重复,修改时要分析重复词语的意思,选择其中最恰当的一个。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辨析”和“修改”有着不同的“难度系数”。“修改”前必先“辨析”,后者显然要比前者稍容易一些。备考时,同学们应当有意识地增强“修改”能力,即使是遇到只需“辨析”一下的选择题,也应将目标定位在“修改”上。笔者认为,“修改”病句可分解为相辅相成的四个环节:读句、揣意、识误和修正。

1. 读句

同学们应当养成“读句”的好习惯。做题时先把句子快速地读几遍,凭借语感往往可以很快地觉察出某些句子有问题,将“病句”与“非病句”区分开来。

如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第3题C项:

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一读,便可以感觉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读起来不顺口。其实,“10%的速度”修饰的应该是动词“缩减”,而不是名词“每年”,故应把“每年”放在“10%的速度”之前。

再如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第20题D项:

为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

读一下这个句子,就会觉得“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很别扭。“夷”有“铲平;平整”之意,其对象应该是高出平地的建筑、山坡等物体。试问,“二十多米的深坑”怎么“夷”呢?

2. 揣意

“不改变原意”是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千万不能另起炉灶重新“造句”。只有准确揣摩出病句的原意,才能进行有效的修改。

如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 第20题C项:

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表意显然不够明确。揣摩一下,可以发现原句将“他们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这个中心”和“他们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两种相似的说法混在一起,修改时保留一种就可以了。

再如2007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第4题D项:

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的表达有歧义。到底是表示“看了十天来的报纸”,还是“连续十天在看报纸”呢?联系原句语境进行揣摩,取前一种意思较妥。

3. 识误

参照考试大纲的说法,从错因上划分,高考试卷上出现的病句有如下六个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辨析”病句只需确认其是否有“病”,而“修改”病句则不同,除了确认句子有“病”,还必须知道“病”在何处,系何种“病症”。“识误”就是诊断“病位”和“病因”的过程。

如2007年高考语文四川卷第4题A项:

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五针松、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而橡皮树、丁香、腊梅等最好放在阳台上。

由“读句”可知,“五针松、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表达有问题。通过“识误”发现,“最好”和“比较合适”同时出现使表达含糊不清,“病因”是成分赘余,修改时保留其中之一即可。

4. 修正

如前所述,病句的“修正”不是重组、创造,而是“复原”。“复原”的关键在于“揣意”和“识误”,只有把病句的原意揣摩准确,识出其错,才能保证“修正”的效果。

如2007年高考语文福建卷第15题:

找出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徜徉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那巍峨的碑体、优美的轮廓,饰有卷云和垂幔的碑顶,无一不让人顿生瞻仰、思念之情。这座纪念碑是由杰出建筑学家梁思成主持设计的。这一点,想必尽人皆知;对于他的助手、当代中国建筑大师吴良镛也参与了有关设计方案的讨论,或许鲜为人知。

错误 改正

第一处: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46-01

初中生平日与人交流时毫无障碍,但是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写病句的现象。那么,什么样的句子是病句呢?当一句话不符合逻辑、不符合语法和句型要求时就是病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可以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减少初中生在写作文时出现写“病句”的现象,是语文教师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巩固知识,奠定基础

初中生在写作文时经常出现写“病句”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存在“模糊印象”,即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因此,巩固基础知识是解决学生作文中出现“病句”现象的有效措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时渗透语文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明确汉语语法、语序、句子成分等,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以教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月亮上的足迹》为例,教师可以先将课文中的一些句子或段落改编成为有语病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引导学生对句子进行分析。比如,笔者将文中的句子“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观测它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改编成为病句“飞船绕着地球飞,进入轨道,观测它是否正常,能向月球飞行”,同时引导学生对句子进行分析,指出改编后的句子存在哪些语病。通过分析,学生能够找出改编后的句子存在“语序不当”“成分残缺”等语病。在学生找出句子存在的语病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有语病的句子与原文进行对比,明确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具备哪些句子成分。学生通过寻找句子的语病,能够有效地掌握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具备哪些句子成分,在写作文时就能够做到文从字顺,提高写作水平。

二、写作同步,提高能力

一般情况下,教师习惯采取做习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通过做练习题,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分析句子的能力,但是在写作文时还是会出现写“病句”的现象。为了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做练习题时要渗透写作练习。以引导学生写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读后感为例,有一个男生写了这样一句话:“飞机飞向天空,离开水面。”这个句子存在语序错误,应该将“飞向天空”和“离开水面”的位置调换一下,即“飞机离开水面,飞向天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病句,找出病句的病因,那么,学生再次写作文时就能够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此外,有的初中生喜欢模仿课文中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但是由于模仿不当,导致形似而神不似,从而出现病句的现象。例如,有一个学生仿写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最后一课》,有一个句子是这样写的:“他在拿我开玩笑,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小院子里。”这个句子存在语序不当的错误,并且读起来让人有如云山雾绕之感。对于此类有语病的句子,教师要请学生认真分析句子,找出句子存在的语病问题,引导学生改正。将修改病句融入作文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掌握修改病句的技能,在写作文时就能够做到文通字顺,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课外阅读,掌握方法

教师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解决学生在写作文时存在的“病句”问题还不够,还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此降低“病句”出现的机率。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将阅读作为切入点,通过阅读减少初中生写作中出现的“病句”现象,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第一,阅读好的文章。有的初中生喜爱网络小说,但是网络小说中有很多病句。学生一旦长期阅读网络小说,必然会影响遣词造句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转移初中生的阅读视线,指导他们阅读一些有价值的文章,如叶圣陶、毕淑敏、余秋雨等人的文章,这是实现阅读有效性的前提。第二,采取正确的阅读方式。有的初中生在阅读时喜欢走马观花,只关注文章的内容和情节,很少注意文章的写作风格和行文特点。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在阅读中思考文章的行文特点和写作方法,并仿写和改写文章中的经典语句和段落。通过长期阅读经典文章,初中生在写作文时出现“病句”的现象将会逐渐减少。

篇7

关键词:病句;辨析;修改;类型;方法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发现辨析句子的语病和病句修改,是中考中最能检测初中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能力的手段之一。

第一步,我首先给学生介绍常见的几种病句类型: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重复嗦,句式杂糅等。中考中对辨析病句的基本要求是能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有语病;能从语法方面指出语病类型;能从逻辑方面判断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否合乎事理;能从感彩、语体色彩、语言习惯等判断句子表达得是否得当。

第二步,介绍中考对修改病句的基本要求。河北省中考对修改病句的基本要求是:能针对病句,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进行适当修改;能正确使用修改标点符号等。

第三步,在进行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时,我教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明确病句类型,准确辨析病因;其次,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进行适当修改,并正确使用和运用标点符号;再次,反复读题目所给的句子,凭借语感和语法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最后,视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方法,用最少的改动完成题目。

下面结合中考题举例说明:请对下列病句提出修改意见。

1.只有一到周末,他就去少年宫学习书法。

2.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这道题比以往的考查类型丰富了内容,不仅要找出语病,还

要提出修改建议或者自己的修改方法,难度有所提高。

简析:第一句用错了关联词,一般情况下是“只有”和“才”搭配,“只要”和“就”搭配;第二句则是主谓搭配错误,主语“效率”应该和“提高”搭配,“方法”和“改进”搭配。答案略。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60多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

B.全国人民支援玉树灾区的事实充分表明:人间有情,大爱无疆。

C.在节能环保型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强。

D.据刚刚最新收到的消息,我国男子乒乓球队再次获得世乒赛团体冠军。

简析:D选项中“刚刚”和“最新”词义重复,应该去掉一个。

篇8

辨析并修改病句题是初中语文考试命题的常规题型之一,把握病句类型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辨识和修改病句。

一、成分残缺

句子的基本成分包括主语和谓语,有时谓语后还带着宾语;如果一句话里缺少其中之一,就是成分残缺。答题时,同学们只要按照“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模式去检查,就可以发现句子中缺少了什么成分。

二、搭配不当

句子中的词语要搭配正确,主、谓之间,谓、宾之间,主、宾之间,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之间,都要搭配正确。在判断一个长句是否为病句时,要细心检查句子中的前后词语搭配是否得当,以防顾此失彼。

三、词序不当

词语在一个句子中的排列顺序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规律;如果词序不当,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改变,或者表意模糊。解题时,应理清词语之间的逻辑联系。

四、重复唆

句子既要完整正确,又要简洁明了。如果不恰当地堆砌一些不必要的附加成分,就会造成句子的意思重复唆。解题时,应逐字逐词读句子,删除句中的多余部分。

五、错用关联词

关联词是复句中起连接各分句作用的词语,表达分句间一定的逻辑关系。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乱用,就会成为病句。因此,同学们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正确判断各分句间的关系,熟记一些常见的关联词。

【实战演练】

1.(2014年广东中考语文试题)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珠算“中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2.(2014年云南中考语文试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B.无时无刻都听见妈妈在召唤我回去。

篇9

关键词:作文修改;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师的一大半时间花在作文批改上,而学生拿到作文后最多看一下分数,然后往抽屉里一塞拉倒。这种现象必须改变,要让学生拿到作文后有事可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和“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这样的目标要求,因此,在作文评价中我们要尝试自主、互助式的作文评价,要把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立体参与的评价体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自主、互助式的作文修改?学习了全国语文教育家魏书生的作文修改经验,我受益匪浅。现在,我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指导学生自我评价

1.多看修改。作文草稿写完,要反复地看。一遍不够,可看两遍、三遍。看语句有没有毛病;看前后是不是矛盾;看细微之处需不需要修改。

2.朗读修改。“不但要看,还要读。”通过读,来检验一下写出来的那些语句上不上口,顺不顺耳。大声朗读,便不难发现读来拗口、听来别扭的语句,以及漏字、停顿不当、乱用标点、字迹不清等毛病。

3.比较修改。如果觉得某个地方需要修改,不妨想出两三个修改的办法,经过比较选一个。

二、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学生限于个人水平,自己作文中的毛病自己往往看不出,为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地组织学生互评互改。为了让学生感到作文批改并不难,可先给学生列出一个评价的标准。比如,记叙文修改,我就给了学生一个记叙文修改细则。

记叙文修改细则:

以下10个方面,每个方面计5分,满分50分。

1.题目2分、卷面3分。看题目是否新鲜入眼;看字迹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洁。

2.字数。看字数是否达到要求,每少50字扣1分,扣完为止。

3.错别字。挑出错别字划上横线,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错别字几个,每三个扣1分(重复的只计1个),扣完为止。

4.病句。挑出病句划上横线,写出病因,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句,每处病句扣1分,扣完为止。

5.标点。看标点是否规范,有明显错误的,一处扣1分,扣完

为止。

以上五条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就基本能够掌握。待熟练掌握之后,再过渡到后五条要求。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老师在批改指导时,结合两三篇具体例文,加以指导,学生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7.看文章的选材。包括三点: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

8.看文章结构。包括三点: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是否生动感人,有文采有细节;是否恰当地运用议论、抒情,有新意有感悟。

10.看语言是否简练、流畅。语言简练就是不重复、不嗦。流畅是指文章读起来很顺口。

有了这个细则,学生互评互改就有据可依了,每个批改者都能在作文本上写出10个方面的具体批语。

篇10

1. 单选题类,即指出各句中“有”或“没有”语病的项。

如:下面是班级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找出画线部分有语病的一处。()(南京市)

A. 共建绿色家园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们深刻认识到,B. 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不能陷入污染一治理一再污染的恶性循环。这就需要从源头治理南京的山水。为了保护南京的“绿肺”,C. 中山陵园管理局已于去年底提交了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方案。作为中学生,D. 我们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绿色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又如: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天津市)

A.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对媒体日前先后表示将自动减薪。

B. 炎热的酷暑,在浓荫密布的树下乘凉,的确是一件乐事。

C.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D. 通过这次上岗前的集中培训,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这类考题难度不大,容易得分。青海、湘潭、海南、新疆、广州、长沙、福州、南昌、黄冈、南宁等省市均采用这一类命题形式。

2. 写出修改后的句子或修改意见。

如:修改下面句子的语病。(武汉市)

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1N1流感不再扩散。

这类考题写出修改后的句子或修改意见均可,杭州、潍坊等地也采用这一类命题形式。

3. 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如:下面的两个句子有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空白处。(不得改变句子的原意)(哈尔滨市)

(1) 夏季的太阳岛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2) 通过这次北京奥运会,使同学们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了。

这类考题必须写出修改后的句子,而不能仅指出修改意见。陕西等地也采用这一类命题形式。

4. 只需指出病句修改意见。

如:请对下列病句提出修改意见。(河北省)

(1) 只有一到周末,他就去少年宫学习书法。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修改意见:

这类考题只能写出修改意见,不可写出修改后的句子。重庆等地也采用这一类命题形式。

5. 先找病句,后指出修改意见。

如: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有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兰州市)

① “知识守护生命”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合的大型公益活动。② 这项活动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③ 由“潜能”“坚持”“团队”“生命”四部分组成,④ 是新学期之初教育部门奉献给全国近4亿多名青少年的一份礼物。⑤ 有专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之源,教会学生珍惜生命是教育主旨以人为本的回归。

第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类考题要先找出病句,然后再写修改意见,不必写出修改后的句子。南通等地也采用这一类命题形式。

6. 先找病句,后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如: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答卷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昆明市)

这类考题要先找出病句,然后写出修改后的句子,而不必写修改意见。

7. 用符号法在原句中修改。

如:下面语段中有两处语病,找出并在原句中改正。(山东省)

毕业前的日子,时间过的好像流沙,看起来漫长,却无时无刻在逝去。未来就像天空中一朵飘忽不定的云彩,而在毕业这一天起,便开始了漫长的追逐云彩的旅程。

解答这类考题,既要求学生能发现句子病因,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病句修改符号。太原等地也采用这一类命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