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5-30 17:2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风建设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优良学风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进一步推动我校学风建设,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是当前我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一、传统视野下的学风建设探讨
“学风”是指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实践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
优良的学风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首先,优良的学风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强烈的事业心和求知欲、刻苦钻研的学习毅力、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等,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其次,良好的学风一经形成,就可以营造氛围,使学生获得经久不衰、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不仅影响学习者自己,而且影响他人,影响环境,具有极强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对素质教育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基于高校新生群体的“学风建设”探讨
在社会和经济转型时期,随着大学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匮乏、毕业生就业困难等情况的出现,高校学风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其中,高校新生群体的学风现状和成因尤为值得重视,分析如下:
(一)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涨。
根据在校学生问卷调查统计,32%的同学存在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继而出现厌学心理、放任自我的现象。有12.5%的学生心理上想学,行动上却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慢慢开始厌学。有10%学生是进入大学后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考试成绩下降,不能及时调整心态,造成厌学。
(二)学生学习目标不确立。
调查中有30%学生在思想上没有明确学习目标。他们缺乏目标,在遭到一些挫折后就失去学习动力,出现厌学情绪。男生整天沉迷于电脑游戏,女生更注重打扮,宁愿花更多时间在这方面,可以说她们的“目标”有点偏离,可见他们的学习目标根本不明确。
(三)学生学习纪律较松弛。
学习纪律松弛主要表现在学习散漫,睡懒觉、迟到、早退、旷课、抄袭作业等现象时有发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大学对手机和电子产品使用持开放态度,一些学生会在课堂上肆无忌惮地玩手机或使用其他电子产品,影响了课堂秩序。
(四)学生学习环境不适应。
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后,学习方法、生活环境有很大变化。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由以督促为主转变为以自觉为主,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部分学生未能迅速从长期应试教育形式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中摆脱,未及时实现角色转换,部分学生失去了竞争意识。
(五)缺乏师资,少数教师敬业精神不强。
一些年轻教师缺乏教学实践经验,部分教师教学投入不足,讲课马虎草率。教学原本是启迪人的智慧的一项工作,但由于少数教师“心”不在岗,“师”不到位,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得到激发,使得求知欲大打折扣。
三、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建设措施
(一)素质教育下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决定素质教育成功的因素很多,如师资力量、学生素质、办学理念。然而,无论师资如何、理念新旧,到头来还是要看学生学不学,风气正不正。学风是校风的一部分,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风建设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一样,意义重大,需要选择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优良学风的要求和特征学风是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和学习纪律的综合反映。学风有好、差之分,有优、劣之别,优良的学风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
(二)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设措施。
1.注重新生入学教育是做好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地方,要想在大学取得成绩,就必须通过顽强的意志刻苦学习。二要加强对新生的校规校纪教育。三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专业思想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浓厚与否。
2.加强基础教学管理和健全规章制度是学风建设取得成效的基本保障。
学风培育离不开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管理,要紧抓日常管理中的四个“率”:学生上课出勤率,这是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最直接的反映;学生早晚自习率,这是反映学生学习自觉性的重要依据;作业上交率,这是了解教师是否布置作业、学生是否独立完成作业和学生完成学习进度情况的重要环节;考试补考率,这是反映学习失败学生所占比例的重要指标,常常和学风问题密切关联。学生的学习、生活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建设是开展学风建设的基本保障。
3.提高教师教学教育水平是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就是要不断研究社会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明确该教什么。
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水平,如果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只有这样才能强化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毕竟有限,每位学生都是有个性和差异的,课后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的活动是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
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的活动,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需要。针对学生特点,以大学生科技节、文化艺术节、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构建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为学风建设最终取得成功营造良好氛围。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与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和前提。学风建设是高校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校风的重要条件。本文依托基础学院两区建设大背景,在论述学风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校区学风建设的方案对策,在探讨过程中发现学风建设的方案需要校区师生合力推进,学风建设应该是全校师生总动员的过程,同时是长期性、连续性的工程,不可一蹴而就,也不可半途而废。
参考文献:
[1]王丽静.影响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
[2]杨林婧.高等学校教风学风调查研究[D].湖北大学,2011.
[3]史宏建.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赵银.论高校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途径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5]蔡桂珍.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篇2
学生个人学风的建立是指学生群体中个体化的学风组织构建.团队化的学风建设,离不开基础的个体建设内容。作者以为学生个体学风的构建要素应该包括5各方面的元素。
(一)学习目标
个人学风的培育,制定远大的学习目标是第一位的,学风建设体系也是为了培育优秀人才而存在,不是为了培育学风而培育学风。目标远大首先就能给个人学风的培育定下一个良好的基调。因此,必须在最开始就明确确立学习目标,之后依据此目标制定客观可行的学习计划,形成良好的开端。
(二)学习意志
苏轼诗云:“道足以忘物之得春,志足以一气之盛衰。”人不是机器,学习本身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历练过程。学习需要强大的意志护航,进而培养出强韧的精神。这种意志精神产生的劲头长期持续,才有助于形成品质品格。学校应全时期始终强调意志精神的重要性,以视频、平面宣传等各种生动、持续的方式激励学生。
(三)学习品格
“十”以来,“创新”被重视的程度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了国家发展之根本。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以创新为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创新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下的重要性,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道路的指引,也是在建设个人品格,形成正确的整体导向,进而以其统一个人与社会理想、个人与社会价值,将学生与“中国梦”紧密结合。
(四)学习态度
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应该一贯秉持的个人学习态度。应引导学生学习时循序渐进,不好大喜功。在谦虚谨慎的同时,不妄自菲薄,保持自省、自我肯定的平衡,建立脚踏实地、高效学习的学风。
(五)学习方法
个人学风建设体系最终还是落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核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的检验,证实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方法更适宜。一切学习成果都能得到最终的检验,学习不论结果,都是验证真理,找出前进的道路。这样,学风建设体系才能体现出其本身的意义。
二、高等学校整体学风的建立
学校整体学风建立是指一个学校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在与其他学校比较过程中应该体现出来的个性风格。它应该属于学校文化的总体范畴。这种学校的整体学风可以对本校的所有成员起到一种引领、规范和约束的作用。
(一)爱岗敬业的全员育人教育机制
教师主导学风建设。首先是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思想品格提高方面教师的态度问题。教师是教学一线的第一责任人,最亲密地接触学生。一切纪律、秩序、规范都需要通过教师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应该在自我完善方面,包括自身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品德修养方面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做出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学生。其次是新时期各种新生事物在师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已经降到了很低的程度。教师必须通过各种经过精心设计,把大量师生都知道的有效教学信息通过合适的教学形式传递给学生,与学生的兴趣点产生谐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最后,师生关系要与时俱进,脱离私塾似的上下级形式,教师要主动关心和指导学生的成长,以高度的敬业精神、负责的教学态度、较高的学识修养和严谨的治学方法来影响学生,成为学生良师益友。这样以教师为主导,全程控制建设力度与方向可以形成学风体系建设的主要单元和骨干力量。
辅导员引导学风建设。辅导员的作用与教师正面教育教学为主要方式不同,他们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成长过程中的指路人与顾问。在学生课堂以外的时间里,他们占据了更多的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他们可以覆盖到授课教师很多不能顾及的时间及空间。他们对引导作用是学风建设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学生日常生活起居的习惯改造与形成离不开辅导员的辛勤工作。因此,应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下一番功夫,在辅导员的培训、考核、激励、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要想建立好学校整体学风,建立起一支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育人的学生辅导员队伍是十分重要的。
(二)建立公平公正的学生评价激励机制
为了控制学风建设的运行过程,必须不断地对运行过程进行评价、反馈、纠偏改正,随时调整建设力度与方向。这样一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班级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指标设置。应构建科学合理、标准统一、易于操作的量化评估体系,以全程以科学的方法正确评价以班级为单位的学风体系建设。其中,应包含评价指标和权重,评价指标的设计和权重的设置对班级学风建设起导向作用,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班集体为单位”原则,结合的工作实践,通过运用平均参数、定义时刻、分类排序等方法,收集学风相关信息重要指标,而后进行统计分析,以一定的客观量化指标表现各班级的学风现状,从而及时发现即将出现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促进高校整体学风建设的科学化管理。
建立多元化的学生激励体系。在激励学生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奖学金、优秀评选、先进评选、进步评选等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在奖励额度、方式方面考,要实现多层次、多元化。第一,在学生个人的激励引导方面,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对各层次学生的正面学风建设都要有所体现,不能产生学风建设的两极分化;第二,对班集体的激励和引导,应侧重在培养团队意识方面,集中对集体合作成就进行激励,而不是班级个人学风建设成绩的单纯叠加。另外,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激励内容、方式,让学生在不同层面、持续体验学风建设对自己的帮助,获得成功的快乐,以激励更多学生在高校正确的导向下提高自身。
注重对后进生的励志教育。后进生教育是高校教育中需要单独注意的内容,学风体系建设亦不例外。在学风体系建设方面,对于后进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最初的动力问题。要根据后进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励志教育,触发其成功情绪体验,进一步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让其愿意加入到学风建设中来。对其的激励措施也可以单独制定,如予以其撤销处分的机会等。
(三)建立兼容并包的校园文化育人机制
全面实施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学风建设最终的成果还是要落地在学习成绩上。因此,在全面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时,应注重紧密结合学风建设的要求,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学风建设地带来的益处,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精气神、意志等因素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具体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打造精品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学生高校生活中最多彩的部分之一,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社团建设的管理和引导,推进精品社团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桥梁作用,树立学风建设的标杆,体现学风建设的成果,宣传学风建设的内容。
营造学生科研文化氛围。抓好学科竞赛具有促进学风建设的作用,积极向上的学风也能更好保障学科竞赛工作的深入开展。良好的学风潜移默化地熏陶并感染着学生,只有在此氛围下学生才能奋发努力、健康成长。
(四)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管理约束机制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应根据学风建设体系构建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夯实基础,完善教学管理、教学计划、课程建设、学生与学籍管理、教师管理等管理制度建设。
健全考务管理制度。第一,确保教师在出题、监考、阅卷和登数等环节遵循相关考试管理规章工作;第二,建立考风、考纪督察机制,加强对监考人员的监督力度。
健全学生自我管理制度。通过自律机制加强学生的文明修养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评价、自主发展的能力,以此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
健全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学生宿舍管理制度,以规范学生行为,倡导文明交往,为学生营造安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加强高校学风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校学风建设需要形成必要的执行与管理机制
学风建设直接有关高校自身的精神风貌、治学态度,也体现了高校服务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高校学风建设不只应局限于针对学习风气问题,而应更进一步,从高校的办学风气、管理风气、教学风气等角度全面进行,实现高校学风建设体系构建的综合性管理布局。
重视德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促进作用。高校德育工作与学风建设工作联系紧密,大部分原因是德育工作必定会涉及必要的思想政治内容教育,这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的统一和言行举止规范都会发生正面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德育与学风建设是可以相融合的,高校可从学生人生理想建设与认知管理等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方式,完成学生在高校的职业生涯铺垫。
教风对于学风建设的意义。教风对于学风建设的影响相当明显,教风是高校教学的精神旗帜。 教风建设方面,应从教师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方面着手,重视高校教风在学风建设中的有效体现。
在文化及价值观念的引导下开展高校学风建设工作
正确的文化及价值观念的建立对于高校学风建设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学风建设不可或缺的动力之一。第一,从高校文化环境的软硬件建设是文化及价值观念的传播的着手点,应注重文化氛围对价值传播的重要影响。第二,人力资源的充足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保障。
篇3
[关键词]诚信教育 加强 学风 促进 建设
一、学风与诚信的辨证关系
2500多年以前,子贡曾拿如何治理政事问自己的老师孔子。孔子回答:“备足粮食,充实军备,老百姓对政府就信任了。”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这三项之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之中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回答说:“去掉粮食。因为,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这也是我们俗话所说的“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的来由。孔子从大处着眼谈信(诚信)与民立、国强的辨证关系,从小处着手,信(诚信)与学风二者之间亦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简单地讲,学生诚信度大,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效果显著,学风优良;反之,学生诚信度小,学习目的混乱,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果差,学风败坏。
二、诚信教育对于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
1.外在规范作用。各学校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为了维持学生正常的学习,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并不是规章制度就一定能够规范每个学生的所有学习行为,即便规章制度约束住了学生的外在行为,学生上课心猿意马、心思在书本之外,制度也失去了其目的。而诚信教育,是用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来制约学生的行为。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诚信教育,形成学生诚实守信思想,使其自觉、自愿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并且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规章制度与诚信教育应该相互作用,使学生“内修诚信、外修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促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
2.内在导向作用。诚信教育把学生个体的价值取向引导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层面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诚信教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形式,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他们将会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具体的奋斗目标。
3.群体凝聚作用。古人曾云:“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显然,文化是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诚信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促进学风建设亦有着不可忽视的群体凝聚作用。学生个体对于诚信的认同,有利于把每一个个体都团结在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中,从而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在一个群体中形成“团结一致互助共进”的积极学习氛围。
4.周边辐射作用。诚信教育必然有利于学校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而一个有着良好的公共形象的学校必然会对社会公众、学校所在地区以及更大范围的周边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而且还有利于推动周边区域乃至整个社会诚信度的建构。反之,周边区域性或者整体性诚信制度的建立必然会为校园的诚信教育的实施起到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推动学校学风建设。
三、加强诚信教育以促进学风建设的有效措施
1.明确诚信教育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强化对学生的诚信学风教育。通过组织诚信座谈会,开展诚信征文比赛等活动,对其思想、学习等方面的引导,使信用道德成为学生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以此贯穿到学生学习的各个不同时期,培养其良好的诚信行为。
2.以个别学生为切入点,创新诚信学风教育
手段:(1)发挥诚信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使诚信成为“己任”,而非“趋利避害”的手段;(2)以那些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不够刻苦、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缺乏顽强坚韧的钻研精神的学生为切入点,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重视学生“人性”层次的诚信品质的培养,使诚信成为学生的内在品质;(3)尊重诚信教育对象的心理规律,通过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对于一些诚信缺失的同学,通过定期的谈话,督促学生养成诚信学风。
3.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诚信学习示范性作用,积极建设全班、全学校诚信学风
(1)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使他们自觉成为学生与老师之间诚信学风建设的桥梁和纽带,以突出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周围同学,在诚信学风教育中起模范带头作用;(2)针对各班实际情况使班级成员有组织地结成学习对子,让诚信学风融入道德规范,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四、从教育环境、制度建设、评价机制等方面积极营造诚信大氛围
篇4
【关键词】 高校 学风建设 和谐校园
一、引言
一个国家需要和谐,一个民族需要和谐,一个社会需要和谐,一个校园同样需要和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重要作用,高等教育任重道远。
二、充分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
学风,指的是学习的风气,它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的综合反映,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一个学校的学风状况则直接影响到和谐校园的建设:学风建设是高校校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校的校貌,并且透过这个窗口能清楚地看到学生的精神风貌,看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看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它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又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因此,充分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具体地说,其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性”。
1、战略性
把学风建设看成是关系到学校生死存亡的大事。因为学风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学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
2、迫切性
学风建设关系到学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历史重任就落在了大学生的肩上,时不我待,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学风建设培养出一大批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的大学生来完成如此重任。
3、长期性
学风是一种风气。良好风气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通过长期抓,持续不断的努力完成的。要求学风建设不能抓一阵,停一阵,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要打持久战。
4、系统性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高校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我们在各项工作中都要渗透和体现学风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必须是全过程的管理。
学风建设是全员的,不论是教师还是管理人员、服务人员,每一位员工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学风建设,更要从行动上落实学风建设。通过全员参与,以高水平的教学、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优良细致的服务,影响和带动良好学风的形成,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三、明确学风建设的目标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育人的质量得到很大改善,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多数学生能充分利用宝贵时光和有利的条件不断积累知识,充实自己。他们关心国家前途,积极进取,刻苦学习,诚信为先,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朝气和活力。但我们也看到有一部分大学生,他们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对学习兴趣不大、上课迟到、旷课;玩网络游戏;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屡次不改;诚信意识淡薄,考试作弊等。对当前此类大学生学风出现的这些问题,既不可对学生全盘否定,又不可放任自流,必须加以重视,抓住问题的关键,采取积极的引导和建设措施,通过开展学风建设来解决。为此,我们提出的总目标是:以“加强学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为主要目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促进良好学风的长效机制;引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到主动学习,不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学风建设的规律,实现学风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途径。因此,加强学风建设、明确学风建设的目标成为了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同时也成为了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具体来讲可以分为四个层面。
一是抓课堂纪律。提高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减少上课迟到、早退、无故旷课、不专心听讲、交头接耳等不良现象;提高期末考试及格率;减少考试作弊的人次,直至杜绝考试作弊的现象;争取毕业生每年考研率逐步增长。
二是抓宿舍风气。禁止学生在宿舍进行打牌、通宵上网玩电游等浪费时间且影响学习的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宿舍风气。
三是抓建设活动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宿舍文化活动、主题团日活动等,寓教于乐,以开展活动来加强学风建设。
四是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与学风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学习规范化、科学化。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壮大学生工作队伍的力量。
四、制定有效的学风建设措施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保障
从主观上讲,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每个大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都有追求成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学生不认真学习,学不好呢?本文认为,除有部分学生主观上不努力的因素外,客观上还存在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具体措施如下。
1、以宿风带学风
(1)制定“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星级宿舍评比标准与办法”,并把宿舍中的学习气氛、良好的学习习惯、舍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团结友爱作为“办法”中的重要内容。(2)对党员宿舍进行挂牌。积极开展 “有困难找党员”及党员主动找“有困难同学”的互帮互学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3)积极开展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宿舍文化活动。如以环保意识为主题,开展回收旧电池、旧报纸、旧书籍的活动;以民主建设为主题,设立意见箱、开通网上留言;体现和谐、互助的理念,为新生提供帮助的活动等。
2、以课风育学风
(1)建立有关课堂纪律制度,形成立体管理。如制定“班级课堂考勤制度”;制定“课堂纪律抽查制度”,每月对各班的到课出勤情况进行两次抽查。(2)教师听课制度。按学校有关制度要求,系领导、班主任每月听课二学时,辅导员每月听课四学时,并填写听课记录。对课堂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建议。(3)制定“课风公示制度”。系学生工作办公室每月将各班课堂纪律情况在系“学风建设公示”网页上进行公布。(4)做好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对各班课堂纪律情况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
3、以考风正学风
(1)积极开展考前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橱窗、条幅、展板、系网等舆论工具,开展以“诚实守信,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氛围。(2)誓师大会。每学期组织召开“诚信做人,拒绝作弊” 全院学生的誓师大会,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书,号召学生遵守考场纪律,拒绝作弊行为。(3)严肃处理违纪、作弊未遂的学生。对在期末考试中违纪、作弊的学生严格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由院里老师巡视发现的有违纪、作弊倾向的但尚未构成作弊事实的学生要给予院内通报批评,令其写书记处书面检查,取消其一切评优资格。
4、以活动倡学风
(1)开展新生导航活动,为良好学风奠定基础。制定《新生导航实施方案》,使新生工作规范化。(2)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活动。每学期请学习标兵、考上研的学生进行关于学习经验及学习方法的经验交流会。(3)开展学术讲座,科技竞赛活动。邀请校外有关专家、学者讲学;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增强学术氛围,培育学生良好的学术意识。(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建立与社区、企业、农村的联系,鼓励学生走出校园,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增强社会责任感。(5)开展各种竞赛及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6)开展榜样宣传活动。利用宣传栏出“考研光荣榜”、“学习标兵榜”、“自强自立标兵榜”,开表彰大会,营造奋发向上、立志成才的良好氛围。(7)开展帮学活动。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受到学习警示的学生开展“一帮一结对子”的帮扶、帮学活动。(8)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在学风建设中,提高广大学生对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及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搞好学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如开展“从点滴做起,上好每一堂课”,“学风・诚信”的主题团日活动。(9)开展各种评优活动。每学年结合综合素质测评评选出院、系级优良学风班。
5、以党员示学风
在学风建设中,注重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每一名学生党员必须是良好学风的标兵。通过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如在宿舍中,提出“党员主动找有困难的学生”的活动;在帮学、帮扶活动中,要求党员必须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结成帮学对象;在新生班主任助理的选配上,要求由学生党员来担任。
五、严格管理是加强学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认识再高,目标再明确,措施再完善,但疏于管理或管理不严,必然会造成学风建设的各项措施流于形式。因此,为使学风建设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加强监督、检查执行的情况,做到齐抓共管,长抓不懈。
俗话说,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加强学风建设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发挥制度引导、制度约束、制度规范的作用,制定调整并完善与学风建设有关的规章制度。包括考勤制度、考风考纪制度、学习警示制度、评优评模制度、学生干部管理制度、推优制度、奖学金评定制度、贷款制度、贫困生资助制度等。在这些制度的建设和落实过程中,要体现学风建设的内容,要与学生的学习挂钩。比如通过奖学金评定制度选出学习优秀奖、优秀毕业生,从而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其次,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辅导员、班主任是年级、班级学风建设的直接负责人,就该年级、班级的学风情况与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及时沟通,对年级、班级学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学生干部要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的学风建设,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使学生干部主动的参与管理,疏通信息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积极为学生党员创造条件,搭建发挥模范作用的平台。建立党支部学风建设责任区和党员学风督导组。
篇5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建设;诚信教育
一、学风的内涵
“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即是“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价方案》评估指标体系中,学风是一项重要的一级指标,包含三个二级指标:教师风范、学习风气、学术文化氛围,其中学习风气为重要指标。学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讲的学风是指“狭义的学风”,即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学风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要素。学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在不同的学风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都会发生变化,并对自己的成长成才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优良的学风不仅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而且还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
二、当前大学学风现状分析
学风建设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点,目前高校学生的学风在总体上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大部分学生认真学习,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少数的学生虚度光阴,缺乏奋斗目标,存在\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
与高中管理相比,大学的环境是比较宽松自由的,由于没有了以前那种严格的管理,有些学生进入大学生,自制力差,,学习的积极性不够,缺乏明确的目标,学习动力不足,不能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2.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不佳。
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大学学习的重要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上课迟到、早退或缺课现象比较严重,学习纪律涣散。还有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完整地了解和把握大学的学习规律,没能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3.部分学生作业抄袭考试舞弊,诚信缺失。
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内在的道德修养,诚信缺失,平时学习不认真刻苦,完成作业的时候从网上抄袭资料或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敷衍了事,考试的时候存在舞弊的行为。有部分学生在助学贷款和求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诚信问题。
三、诚信教育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
优良学风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既是静态的常量又是动态的变量。在优良学风形成的过程中,文化和价值对学风具有约束作用。[1]诚信是一种文化,诚信教育与学风建设在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对于良好学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认同诚信价值,端正学习态度。
学风建设的重点是解决怎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目的是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的学风问题是大学生如何看待学习的价值问题,也就是对学习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因此,高校的学风建设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诚信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取向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可以让他们在内心形成对诚信价值的正确判断。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就不会被名利遮瑕双眼、冲昏头脑、混淆视听,千方百计想着法儿请假、铤而走险请代考、殚精竭虑找论文抄袭。[2]因为有了对诚信的价值认同,所以学生会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从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2.树立诚信意识,规范自身行为。
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你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人的行为都是在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所进行的,思想观念的内容决定了行为的内容与方式。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每一所高校都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自觉遵守这些制度和规定,比如上课迟到、作业抄袭、考试舞弊等行为是学校明令禁止的,但这些现象在高校里仍然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在思想和价值观上缺乏诚信的内容,没有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从而不能有效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行诚信教育,使学生有了诚实守信的思想,从而产生了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规范着自己的行为,让学生能自觉自愿地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好的学风和校风。
3.形成诚信团队,发挥示范作用。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由于对于诚信的认同,个体学生会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有着良好的诚实守信氛围的团体,从而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学习风气。大学生的价值观还不成熟,非常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有着良好学习氛围的团体必定会对周边的同学产生榜样和示范作用,吸引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诚信团队,形成越来越浓厚的诚信氛围,从而推动学校学风建设的进行。
四、加强诚信教育,促进学风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理论教育,提高诚信认知
1.完善诚信教育体系。
诚信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诚信教育。第一,丰富诚信教育的内容。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本身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也没有专门的教材,这就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搜集和整理有关诚信教育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第二,革新教育手段。诚信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必须不断地改革教学方式。根据当今信息时代的特点和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大的情况,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诚信教育的内容以图片、视频的方式进行呈现,拉近现实与大学生诚信认知的距离,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第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诚信教育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诚信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教师一方面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为学生树立典型的榜样。
2.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其中有关诚信教育的内容,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在讲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部分内容时,应该让学生明白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之一。同时要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专业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也应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应该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结合起来,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有目的的将诚信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二)开展实践活动,增强诚信意识
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而且要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与深化。
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开展各种以诚信为主题的、内容丰富的活动,如演讲、辩论、征文等,让学生持续关注诚信问题,提高学生讲诚信的自觉性。同时利用校园广播、校刊、宣传栏等大力宣传诚实守信的典型,对学生起示范和榜样的作用。二是利用国际诚信节、诚信中国节等节日举办一些主题活动,如发放传单、图片展示等,提升学生的诚信觉悟和意识。三是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一些社会调研,深入工厂、企业了解因诚信成功和不诚信失败的事例,让学生在亲身体会中充分感受诚信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内心形成诚信的思想并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诚信监督
诚信是一种优良品质,也是一种行为规范,它带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3]诚信品质的形成,既需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也需要加强制度的约束。
从学生一入校起,就为其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应该公平、客观,实行动态管理,记录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各方面的诚信的表现。同时为了发挥“诚信档案”的真正的约束作用,需要建立诚信考核评价机制。由相关部门根据“诚信档案”记录的内容对学生的诚信度进行综合测评,并将其作为竞选、评奖评优的一个重要依据,将个人的诚信表现与自身的利益结合起来,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促进其诚信意识的增强并在实践中进一步践行诚信行为。
参考文献:
[1]杨妙春,王宏.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9(6).
[2]宋赛南.浅谈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与学风建设[J].今日南国,2009(6).
[3]陈军向.和谐校园视域下的学生诚信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7).
篇6
关键词 学风建设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08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earning Styles in University
――Take a College in West as an example
NIU Ya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9)
Abstract The learning styles implantation is a basic work and a system work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piritual culture.The research of learning styles implantation in University is the decrees of the further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nd breakthrough,which are the important means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and an important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a college. The artic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cent survey in a normal university,by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undergraduates in the learning attitud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learning discipline and the learning mode,then to focus on the learning styles implantation and put forwar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learning styles implantation;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学风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手段和永旨,是一所高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当前,大学学风问题日益突出,其源于市场经济的诱惑,高校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为此深感忧虑。
1 学风问卷调查的相关基本情况
笔者近期对西部某师范大学三个年级的专科学生和四个年级的本科学生进行了关于学风建设的调查问卷,本次问卷共发放了1100份,共收回问卷1071份,且回收问卷全部有效,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97.36%。此次调查取样严格按照统计要求进行,调查结果真实有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高校学生学风方面存在的不足。
2 高校学生学风问题的分析研究
本次学风建设调查问卷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对该校学生当前的学风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能够不断积累和扩充知识,能够用心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他们与时俱进,充满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铸造了新一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魄力。但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校学风存在诸多问题。
2.1 学习动机多元,学习目标短浅
就学习动机而言,学生提供的选项按照比例的高低主要包括:提高能力,胜任将来的工作(66.3%);完善自我,实现个人理想抱负(63.4%);为父母争光,回报父母(37.1%);为祖国做贡献(14.1%);为了获得奖学金(13.6%);为了考研(13.4%),其他(9.1%)。从统计数据可见,高校学生的学习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取向,他们注重个人理想价值的实现,个人功利化倾向日益显现,同时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目标短浅,学习缺乏刻苦精神等问题。与学生学习动机相对应的是学生的发展目标,占较大比例的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48.3%),找个好工作(45%)。此外,占比例较小的是将考上研究生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的学生(13.4%)、获得大学文凭的学生(5.6%),更有2.2%的学生表示没有发展目标。
2.2 学习压力缺乏,学习态度松懈
高校学生缺乏远大理想的指导,虽然他们对学习成绩的期望值也挺高(期望优秀的占了54.6%,期望良好的占了30.9%,期望“60分万岁”的仅占了6.3%,顺其自然的占8.4%),但是高校学生们对学习压力普遍缺乏认识。高校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很重、学习压力较重、学习的压力一般、没有压力的学生分别占12.2%、39.6%、43.2%、4.6%。27.4%的学生认为老师对学生的要求程度不高。就学习态度而言,学生对待其专业学习的态度松懈,缺乏端正意识。高校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勤奋刻苦、学习刻苦程度一般、学习不刻苦的分别占25.3%、 63.9%、13.2%。学习态度直接体现在高校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上,表示自己偶尔或经常抄袭作业的学生占15.9%。
2.3 学习纪律不严,缺课现象严重
遵守课堂纪律是对老师最基本的一种尊重,同时也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更是学生个人纪律观念、个人素质修养最基本的标准。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课堂学习纪律,然而,部分同学认识不到上课迟到的错误。认可上课迟到的错误性的、认为上课迟到可以接受、视情况而定的学生分别占15.9%、17.9%、64.9%。调查显示,偶尔缺勤和经常缺勤的学生达37.7%。在缺勤的课时数方面,一学期旷课次数达到5~10节的学生占11.8%,这一调查结果发人深省。究其原因,主要有对课程不感兴趣( 54.7%), 认为“老师讲课不生动”( 30.3%)、 认为“依靠自学就行”(11.4%),“学习不努力,贪玩”(24.9%)。“手机依赖症”现象突出, 65.3%的学生表示会在上听课期间玩手机。在学生心目中,纪律的作用已经明显减弱。
2.4 学习方式单一,学习习惯不良
调查显示,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课堂学习和自学,课堂学习和自学的比例分别是60.9%、49.9%。通过“讲座、参加社会实践,上网和其他方式”学习的分别占7.1%、6.2%、6.2%、4.2%。在回答“是否有上早晚自习的习惯”时,表示每天或经常上早晚自习、表示偶尔去上早晚自习、表示没有上早晚自习的习惯的学生分别占41%、46.9%、11.5%。调查表明,多数高校学生学习方式没有脱离传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较为单一,不注重学习效率,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受损。
2.5 科研意向缺乏,科研成果甚少
受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影响,学生对做学问、搞科研足够的认识,因而科研意向缺乏,科研能力不足。关于学生购买专业书籍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学期与学习有关的书籍基本不买达到16%,这与科研需要大量读书的要求不符,甚至背道而驰。尽管高达85%的学生认为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相关学术性的活动很有必要,但事实上,能够充分利用讲座资源的学生寥寥无几,一学年中参加学术讲座超过四次、参加了三到四次的、参加了一到两次、从未参加过的学生分别占8.4%、25%、45%、21.9%。
2.6 学习能力不足,学习资源利用有限
学生的学习能力受学习方法影响较大,因而学习效率普遍不高。对于学习设施,不能很好地利用。学生课余自习时间中,用于学习外语四六级的比例高达40%,这固然与学生的外语基础有关,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就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而言,查资料的、看新闻和邮件的、聊天打游戏的学生分别占16.1%、12.2%、8.5%,对这三项都能使用到的占66.1%。对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网络中心等学习设施设备能利用好(41.8%)。
3 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分析
(1)要从大学精神塑造的高度认识学风建设的意义。认识有多高,将决定我们最终可以走多远。大学精神是一所学校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学风建设是塑造大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站在塑造大学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学风建设,要从思想上将学风建设与大学精神的塑造联系起来。全校所有师生员工要认识到塑造学风建设对一所大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从大学精神的高度来认识自己的工作,要有主人翁意识,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本着对学校长远发展负责的态度,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作一项崇高的事业来做。
(2)健全学风建设的制度化机制。学风建设的制度化机制旨在建立明文规定,以学风建设为依据量身定制一套科学、严格、有原则的规章制度。“科学”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制度要有针对性,其必须是针对学校学风现状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来制定,其措施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二是制度要有可执行性。制度规定的措施是能够且便于操作和掌握的。三是制度能产生实效性。制度在树立其权威性地位的基础上,能够在发挥制度的定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中产生实际效果。
学风建设的制度化机制还需要我们建立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要将学风建设的考核制定为长效机制。学风建设在各院系学生工作中处于核心位置并占有重要地位,将其作为学生工作的常规指标加入考核体系。其次,要严格奖优机制。科学的奖励要具有针对性、及时、适度、灵活。奖优机制要秉持以精神激励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物质激励,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的原则。做好学生奖学金的评定工作,做好文明班、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积极分子、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的评选工作,真正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带动学风建设发展。如三好学生标兵的评选,就应通过擂台赛的形式,不预先设定单位,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下,给全校同学树立了真正的榜样。最后,要将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联系起来,以党建促学风。从促进学风建设的角度来看,学生党建工作应做到:将学习状况作为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考核标准。
(3)要明确学生处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加强组织和队伍建设。学风建设首先要有明确的职能部门来抓,那就是学生处。学校学风建设应由学生处进行统一管理,并由学生处领导各院系具体落实。学风建设的开展需要各部门与相应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密切联系,学风建设才能实现有计划、有秩序地实施。完备的组织领导体系是学生处,各院系领导小组和各学生党支部、学生班级分别为领头、支点、基层工作单位的三级体系,明确职责、互动协调。
篇7
关键词: 协同理论 学风建设 路径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能否营造一个优良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所以,学风实质是一个大学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内在动力,是学校的真正灵魂和生命线。如何协同高校各部门,共同提高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效能,是当前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协同理的内涵
“协同”一词在中国出现很早,《辞源》里把“协同”解释为:和合,一致[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通过从事激光理论研究发现:任何复杂系统既有独立的运动,又有相互影响的整体的运动。当系统内各子系统独立运动占主导地位时,系统呈现为无规则的无序运动;当各子系统相互协调,相互影响,整体运动占主导地位时,系统呈现为有规律的有序运动状态。哈肯把这种现象称为“系统协调作用”[2]。
在此基础上,哈肯建立了协同理论,目标是在千差万别的各科学领域确定系统自组织赖以进行的自然规律[3]。协同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协同效应,是指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内部的各个子系统会相互作用,从无序走向有序,以至于整个系统保持动态平衡;二是伺服原理,是指在众多子系统互相作用过程中,有一个或数个决定性的因素称为序参量,它在整个系统演变中起主导作用;三是自组织原理,是在没有外部指令的环境下,系统内部各要素会根据某种规则自动形成一定的结构或功能。目前,协同理论已广泛应用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二、将协同理论应用于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契合性分析
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系统性特点决定了其与协同理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我们分别从协同理论的三个主要内容分析:
首先,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非平衡性特征,它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是由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多个部门、多个主体组成的,各个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这个动态系统中,使得系统内部具有非平衡性。
其次,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工作主体具有典型的序参量特征,序参量在整个系统演变中起主导作用,高校学风建设的实施包含大学生、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多个行为主体,需要依靠高校内部或外部的物质、资金、信息、人力等多种资源的配置,其演化和形成的速度比较快,在不同时期内依次起着序参量的作用。
最后,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这个开放的系统中存在很多的子系统,包括教学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校园文化系统等,系统之间的差异意味着无序状态的存在,从而不利于学风建设目标的实现。所以应当通过协同理论的指导,注重序参数的作用,形成有序的系统内自组织运动。
三、当前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
部分大学生来到大学后,没有给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规划,学习比较盲目,处于一种应付状态,目的不明确,自然也不会有很强的学习动力。还有一些学生学习目的很功利,只是追求一些自己认为“实用”的学科和知识,对那些自己觉得“无用”的就不学或者花很少的时间学,另外还有学习目的是奖学金、文凭等。这些缺乏及不正确的学习目的都会影响良好学风的形成。
(二)学习方法不正确,效率低下。
由于大学学习和中学相比在方式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别,一些大学生没有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老师讲课,课后缺乏主动性学习,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还有部分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通识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学习,以致影响综合素质提高。
(三)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控力差。
部分大学生存在迟到、早退、旷课、抄袭作业等纪律松散、生活散漫的现象,尤其是在形势政策课、公选课上,情况较为严重。还有一些大学生无视校纪校规,通宵上网玩游戏,考试找人代考等。这些现象集中反映了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控力。
四、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层面。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生自身素质和努力是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关键。
1.思想不够成熟
部分大学生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够成熟,对学习重要性的理解不够,从高中紧张的学习状态进入大学后,某些大学生选择了放松,缺乏吃苦耐劳、勇于钻研的精神。
2.心理相对脆弱
现在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家长呵护,很少遭遇困难和挫折。进入大学以后,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小小的挫折,可能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对学习丧失信心和动力,时间长了就会有厌学的心理。
(二)学校层面。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很多方面都会对大学生学风建设产生直接的影响。
1.教师教风仍需提高
在第二十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思想传播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作风会直接影响学风的好坏,表现在一方面部分教师本身水平有限,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另一方面一些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上课照本宣科,和学生缺乏互动,导致学生学习主动下降。此外,还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一些教师迫于科研的压力,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上,无暇顾及教学工作,造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制度是保障,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还存在很多制度不健全的地方。如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良好的规范和保障。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制度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体现出学风建设的人性化。
3.校园文化引导不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素质、心理的重要因素”[5]。校园文化对高校学风建设环境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校园文化包含的内容很多,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社团文化建设及各类校园科技活动、素质拓展活动等。某些高校首先对校园文化重要性认识不够,其次对校园活动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导。
(三)社会层面。
除了学生自身和学校因素,社会风气的影响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也会对学风建设带来影响。
1.社会环境影响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观念都趋于多样化。另外,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得大学生普遍使用新媒体了解外面的世界,而网络上良莠不齐的垃圾信息会侵蚀和感染一些W生,对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不利的。
2.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永远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一些家长的观念存在误区,认为把孩子送到高校,就可以不闻不问了,忽视大学期间的教育和培养。另一方面,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存在问题,和孩子沟通的方式较少,态度简单粗暴,导致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和家长经常性地沟通。
五、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路径
(一)理念协同领学风。
理念是先导,全校上下从领导到普通教师都要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把学风看成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要从四个方面实现理念的协同:一是全面性,要认识到学风建设不仅仅是学风的问题,还要通过学风建设带动班风、教风、校风建设;二是实效性,要通过系列措施,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学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三是参与性,要发动全体师生都积极宣传学风建设、支持学风建设、积极参与学风建设;四是合作性,全校各部门之间、机关和教学单位之间要相互配合,分工明确,整体推进。
(二)管理协同助学风。
一是制度保障,落实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与服务等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教学环节督查制度、干部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健全教与学的联系制度、家校联系制度,完善学生素质拓展评价制度等,从思想引导、学业辅导、行为训导、就业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合力。二是进一步加强学习指导和学业预警,扎实做好四年不断线的本科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学情分析、重点关心学生帮扶等基础性工作。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特点,加强学生的分类指导、全程指导,重点关注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问题等特殊群体,加强学生资助服务,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
(三)教风协同带学风。
一是教师应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在授业的同时,传道、解惑,发挥第一课堂在学风建设上的主渠道作用。制定《教师课堂教学规范》和《学生课堂规范》等相关制度,并开展学习宣传,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二是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师应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精力,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师生互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有条件的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激发学生钻研专业知识、开展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三是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水平,教师应以高度的敬业精神、负责的教学态度、渊博的学识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塑造学生。
(四)文化协同育学风。
一是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促建学风建设;二是组织各类科技学术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生素质教育、科技创新、文化体育等活动,多途径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机会及场所,活跃校园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社团、学生会等各级各类学生组织的指导,引导它们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真正让学生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四是充分挖掘知名校友资源,邀请知名校友举办报告会,激发师生的荣誉感、自豪感,以人才培养和学风建设的卓越成绩鼓舞师生,彰显学校的优良校风。同时,积极开展校地合作,推动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建设。
(五)榜样协同树学风。
“榜样的力量是无价的,它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尤其在人的精神层面上,其影响无法估量”[6],学生朋辈之间的榜样示范力量不可轻视。一是扎实推进先进集体申报表彰工作,按照“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加强过程指导,强化目标引领,注重覆盖面和参与度,通过申报、创建、展示、评比、表彰等活动,增强大学生集体观念、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努力营造优良的班风学风;二是广泛开展“优秀大学生”、“双十佳”大学生等先进典型评选,开展优秀学子报告团活动,让身边可亲、可信、可学的优秀学生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发挥学生党团骨干、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中坚作用,建立党员挂牌制度,发挥党员同学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的身份亮出来,党员的声音响起来,党员的事迹多起来,打造一批学风建设的学生骨干和优秀学生典型。
(六)家校协同促学风。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相互沟通、相互协作,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创新家校联系方式,在传统电话、书信、家访、家长会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拓宽新的渠道,如QQ、微信、博客、电子邮件等不同方式和家长沟通;二是组织各种类型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如校园开放日、表彰会、艺术节等,家长通过参与活动,切身感受到学风建设氛围;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家访,家访可以增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感情,以便于学校和家庭平时能更好地沟通。
综上所述,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上下高度重视、协同推进,不断建立并完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以严格管理为抓手,以规范管理为重点,着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17.
[2]桂慕文.人类社会协同论对生态、经济、社会三个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5.
[3]郝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3:9.
[4]张烁.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见会议代表并讲话[N].人民日报,2012-01-05(1).
[5]王金宝.地方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与学风建设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4):91-92.
篇8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学风;班风;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097-01
班集体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良好的班风对学生性格和品德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人喜欢把班级管理比喻成电脑中的软件系统:如果班级是一台计算机,那么学生是硬件,班风是系统软件,学风是杀毒软件,班主任是程序管理员。也就是说只要搞好班风学风建设,班级就能成为一台性能卓越、安全可靠的超级计算机。
一、初中阶段班风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班风是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建设、个人发展的好坏,是整个班级建设的基础。优良的班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全班同学的思想和行为,对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风是一个班级的灵魂,良好的学风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是促使班级学生健康成才的有力保证。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面貌与综合素质。班风和学风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们是相互关联、彼此促进的。初中阶段是学生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阶段,好的班风学风不仅能为学生营造出优良的读书学习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而且还能活跃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创新精神,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讲,抓好班级学风建设,就抓住了繁杂的班级工作之关键,就掌握了班级教育教学的主动权,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创设了必要条件。
二、初中阶段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是以班集体为基础展开的。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成果的体现。目前,我国的初中班级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学生上课纪律不好,说话做小动作,迟到早退,集体荣誉感不强,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薄弱,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等等。这些问题是属于班风学风方面的问题,都会致使学生的思想素质下降,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班级管理中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有教师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其它的客观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班主任的教育观念滞后。由于观念滞后,教师很可能会对班级的功能、对班主任的地位作用以及学生的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班主任把班级仅仅视为教学组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忽视自己的协调者角色,封闭地管理班级;将班主任绝对权威化,片面管理班级,主观评价学生。第二,应试教育的影响。应试教育偏重智育,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偏重统一要求,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偏重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能力培养。第三,缺乏科学的班级工作评价体系。如何科学地考核与评价班主任工作,关系到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关系到班集体建设的好坏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关系到学校的德育目标能否实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中学还是缺乏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
三、初中阶段培养良好学风和班风的措施
篇9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风建设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院校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
随着本科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基础差、底子薄、学习习惯差、个性散漫已经是高职院校工作者不得面对的事实。他们进入高职院校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来到学校后没有明确的目标,从而导致他们学习的动力不足,直接表现就是课堂学习精力不集中、课下上网玩游或者是直接逃课,没有目标的学习是不可能有好的学习效果的。
1.2 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态度不端正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考填写报考志愿时已经别无选择,只能随便报一个专业,所学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对专业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对所学专业没有信心。缺乏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是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的主要原因。
2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学风建设理念陈旧,不能有效指导学风建设
要营造优良的学风就必须有先进的学风建设理念,没有先进的理念作指导,学风建设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是学风的直接呈现,而学风建设的好坏是由学风的好坏体现的,所以说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 。 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学风建设的重点,当前的学风建设注重制度建设忽略对作为学风建设主体的引导和人性关怀。虽然很多高职院校认识到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也加大了学风建设方面的研究,但大部分研究还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实证性研究很少;研究学风建设的制度建设比较多,研究学风建设主体能动性的少。我们认为学风建设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只有学生学习由被动学转变为我要学,学风建设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2.2 学风建设制度不完善,制约学风建设的发展
制度建设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已是共识, 当前高职院校也很重视学风建设的制度建设,但是制度建设主要围绕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和和直接参与学生管理人员的制度建设,而忽略了学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及后勤管理等部门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合作共同促进学风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制度建设注重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和直接参与学生管理人员的制度建设,而忽视了其它系统要素在学风建设中的制度建设,尤其是教师在学风建设方面的制度建设,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的评价制度不完善,只注重教师的教学功能而忽视了教师的育人功能。二是考试制度不健全。目前高职院校的考试成绩主要有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成绩两部分组成,二者比例的划分存在较大自主性,甚至有的学校平时成绩能占到总成绩的一半,这导致有的学生试卷分数很低,总分也能及格。使部分学生认为学不学习,最后都能通过考试,从而放弃了日常认真学习。
2.3 学风建设管理工作不科学,制约学风建设水平的提高
2.3.1 对教学管理不严谨
对教学过程管理不严谨,很多专业教师只管传授专业知识,对授课过程的其它事项视而不见,只管教不管会,我教我的,学不学是你的事情。只起到了授业、解惑忽视了重要的传道。学生迟到、早退、旷课、上课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小说现象严重。
2.3.2 学生管理不到位
目前,学工部门与其它部门管理不能有机(下转第33页)(上接第27页)结合,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学工部门注重安全管理、奖助学金的评定、优秀评选等重常规事务的管理,忽视了学生学业上的监督和管理;只注重大学生的寝室安全和卫生问题管理,对寝室学习风气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就业指导部门主要负责大学生的毕业去向统计,适当提供些就业信息,却很少把职业规划类知识与课程贯穿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中等。各部门在学风建设中并没有形成很好的管理合力,甚至部门之间在学风建设中相互推卸责任,对大学生学风建设没有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2.3.3 高校学风建设监管体系不完善
学风建设离不开有效的学风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学风监管体系。完善的学风监管体系可以及时监测学风建设状况,保证学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目前,高校学风建设监管体系仍不是很完善,很多学校缺乏有效的学风监管制度,学风建设工作开展的情况、取得的效果、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整改没有量化指标,使得学风建设工作实效性并不能得到科学的、客观的评估,相关的学风建设措施是否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用,这些效用均无法估量。因此,高校应加强学风监管体系的完善,制定详细的考核指标,及时对学风建设状况进行反馈和调整。
3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学风建设理论研究,更新学风建设理念
高职院校有关部门和人员加强学风建设的理论研究,通过提高理论水平,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学风建设的具体工作实践。
3.2 提高学风建设认识,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部门密切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学风建设工作。提高认识,使全校认识到学风建设是关系学校发展存亡的大事,学校的所有各部门都要参与学风建设,承担起建设优良学风的职责。同时,学校要加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只有全员行动、全方位参与,把各项学风建设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让学风建设成为一项全院师生齐抓共管的工程,才能形成刻苦学习、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
3.3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篇10
关键词: 高校;学风建设
目前,高校普遍意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但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尚未到位,就如何加强学风建设更是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浅析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一、学风建设存在困难的原因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学风建设过程中学生的自身素质是造成不能很好开展学风建设的主要问题。现在大学生普遍自制能力差,缺乏学习动力,也缺少毅力和恒心,而且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很好的规划,平时只是被动地在接受老师、学校给予的信息,没有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意识,从高中时期的高强度学习到大学阶段的自主学习没能很好的适应,摆脱不了对老师的依赖,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学生而言学风建设就仅仅是促进其被动学习的手段,而真正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自己在学院大力开展学风建设环境下实际上并无太大地收获,对学院的学风建设也起不到真正的意义。因此,高校要开展学风建设就要从学生的意识培养开始。
(二)教师――导向作用不明显
教师是学风建设的将领。但是目前部分大学的老师都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所以不需要他们不断的督促和教导了。他们也认为在大学期间学生更多地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自觉地学习,真正掌握好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仅仅是完成学业任务,取得一个较好的学习成绩。同时,部分老师已任职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又由于长期教授同一门课程,对该门课程内容已经非常熟悉,因此对上课教学方法缺乏了进一步的探索,从而使得学生缺乏兴趣,课堂气氛沉闷。还有个别老师更认为在大学期间上课那是该学生自觉地事情,听或不听,学或不学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因此对课堂纪律,学生迟到、早退和逃课等现象不给予重视。
(三)学校――创新建设模式不足
学校管理是学风建设的兵法。各高校虽然经常喊着“学风建设”的口号,但真正落实并取得实际成效的却并不多。同时高校对于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相对薄弱,在教学管理上,也不够严谨。当学风建设过程不顺利,效果不佳时不能很好地分析原因,创新建设模式,在当前的措施已不起作用的前提下,没能很好反思怎样的方式将会适合新形势下的高校学风建设。同时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过度强调了如何让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这事实上却使得学生仅仅为了成绩而学习,而他们即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不一定是真正掌握了知识。这其实有悖于学风建设的初衷。
二、加强学风建设的几点意见
(一)从学生自身抓起,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学风建设要抓,主要还是要从学生自身抓起,不管学校、老师如何积极配合努力想要加强学风建设,学生的想法没转变过来,仍然无法顺利开展。而在开展学风建设中,首先便要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是学风建设中的核心和灵魂,正确的思想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导向和统领作用。学风建设工作首先需要通过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思想境界,激发其学习成才的欲望,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并把学风建设活动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
(二)发挥教师导向作用,以教风带学风
学风建设中教师要积极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去,只有教师的教学生动了,学生感兴趣了,那么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也会相应提高,学习质量也会上升。同时我们也要在积极贯彻落实学院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的前提下,紧紧抓住以教风带动学风建设这一重要环节,组织开展育人方式研讨会,开办讲座、介绍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倡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让教师在良好学风形成中起好导向作用。并通过教师技能大赛、教师说课竞赛等活动来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
(三)重视学风建设,积极创新建设模式
高校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创新模式,在原有模式下学风建设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原因,从而找出应对措施,真正地重视学风建设,而不是仅仅将学风建设作为一个口号。学院要专门成立学风建设工作小组,定期检查反馈建设情况,并定期召开会议讨论,要将学风建设工作常规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也应该召开院系会议、教师工作会议、辅导员工作会议、学生干部工作会议等做好学风建设的宣传工作,让学风建设深入人心,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努力地投入到学风建设中去。同时在创新学风建设过程中,要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以活动育学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不断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之路。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学习兴趣,锻炼吃苦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四)建设学生骨干队伍,以榜样树学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正常学习的关键力量,所以建设好学生党员、骨干工作至关重要。一方面我们要把学生中的学习尖子、学生骨干、优秀团员组织起来定期地进行理论学习,关注时事政治,强化学习意识,优化学生骨干队伍结构;另一方面是把学生党员、骨干分子培养成优秀的大学生,成为政治上过硬、学习上领先、生活上带头、工作上积极的先进分子,充分发挥共其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要与其他学生进行联系,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关心帮助在学业上有困难的学生,定期沟通联系,并帮助这些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余家友.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 2007,(03)
[2] 方兰, 陈智. 新形势下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新西部(下半月) , 2007,(07)
[3] 肖慧. 浅谈高校学风建设[J]. 现代企业教育 , 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