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用工管理范文

时间:2024-05-29 10:2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地用工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地用工管理

篇1

关键词:施工工地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的用电需求骤然增加。电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的,但其对人们构成威胁也不容忽视。触电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电气还可能毁坏用电设备或引起火灾。因此,加强施工工地用电的安全,减少用电事故的发生,对保证施工正常、安全、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

一、建筑施工工地用电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建筑工地环境复杂

施工工地户外不具备等电位联结的场所,在相同的故障条件下施工工地的电击致死的危险更大。此外,施工工地是环境条件恶劣的场所,它不仅日晒、风吹、雨淋等恶劣气候条件使电气绝缘水平下降,而且由于场地内众多的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的运作,使电气设备和线路易受撞击、碾压招致机械损伤。

(二)没有悬挂警示标牌及保护措施不到位

施工工地露天电气设备、电源箱、闸刀没有注意防雨、防触电保护,在电源箱旁没有设置警示标识,电气设备不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机械设备不按规定安装防雷、接地保护装置。采用暗管埋设及地下电缆线路时,埋设深度且没有设置“走向标志”及安全标志。

(三)用电安全意识淡薄

操作人员不懂用电知识或用电技术,检修设备时操作错误,手触及设备或设备元件的带电部位,用湿手检修或操作电气设备,使用非专业工具检修设备等。

(四)电气设备的不安全因素

现在,建筑施工工地使用的电气设备其产品的设计一般为通用型,很多不适应施工工地和使用环境(多尘、室外、潮湿、移动,加上高温季节等),很多电器(漏电开关、空气开关等)新的产品参数正确、状态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后反应迟缓,漏电动作数据不准确,甚至失效;有的电气设备部件损坏后没有及时修复、更换,而是采取不安全的替代措施,例如:电焊机二次侧搭铁线损坏或遗失后不及时添置,而用钢筋、扁钢等替代;有的施工企业为降低成本而采购低价的电气产品甚至是劣质产品,这些电气产品的技术参数不稳定,安全性能差;有的则不按产品技术要求使用电气设备,使设备的安全性能大打折扣。这些都是存在的安全隐患。

(五)临时施工设备电源线搭接混乱

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工地的需要,经常会出现一些施工机械临时搭接用电电源进行短时工作的情况,而在工地操作的电工往往会认为短时接线布置麻烦,忽视这类施工设备临时用电安全。在施工工地经常会看见将刀闸开关外绝缘胶盖直接取下,然后将设备电源线直接挂在保险丝上的违规用电现象,从而造成了刀闸内部保险丝在外面,增大了触电危险率。

(六)漏电保护器布设不合理

一些建筑施工工地没有按照相关安全用电规范,安装总漏电保护器和作业危险点漏电分保护器,这就导致临时用电系统自身安全性不高,少数施工工地虽然安装了漏电保护器,但大多在选型和布设过程中,没有充分结合施工工地实际情况考虑漏电保护器的剩余电流、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等特,也没有充分考虑漏电保护器相互间的动作匹配问题,导致临时用电误动拒动等情况时有发生。在设备选型时,尤其没有考虑水淋、阴雨、潮湿等自然安装环境条件,设备选型和安装布设随意性较大,更没有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做定期检查、试跳、送检、试验以及记录等工作

(七)用电监督不全

目前大部分建筑施工工地都缺乏具备专业技能的电力施工技术人员,这样就导致了施工设备无法得到正常运行,损害设备,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其次,这些技术人员对施工临时用电的记录也不完善,缺乏针对性;而且一些安全检查记录、档案很多都是不真实的,很多都只是为了应付安全监督而假造的。假资料的存在,未能及时为往后临时用电的情况提供一个真实的数据,由此带来安全隐患,不堪设想。

二、加强施工工地用电安全的管理措施

(一)加强用电安全意识

自建筑工程项目开始,就将用电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上,尤其为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一定要将安全生产贯彻并落实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始终,将安全意识灌注到施工人员的脑子里,加深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将安全生产的责任具体落实到相关人员身上,严格执行“安全一票否决制”。

(二)建章立制

建立健全用电安全责任制,制定和完善安全用电组织措施、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以及用电安全的工地管理措施

(三)加强配电设备的管理

由于施工工地的环境条件相对比较恶劣,对成套配电设备的要求更高,对工地用的成套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能够适应施工工地的诸多不利条件,如日晒、撞击、水溅、震动以及沙尘等;成套配电设备在各种不同条件的工地上都能使用;能够满足不同人员的需要。非电气工作人员经常使用电源插头接用电源,应将插座安装在没有带电导体的插座箱内。只能由电气工作人员对有带电导体的开关电器和保护电器的配电箱进行操作;应放宽保护电器和开关的容量,尽量减少类型和级次,以满足各种用电的需要,便于更换,以减少备用数量。

(四)强化管理,普及安全用电知识

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施工工地用电知识的普及,项目部管理人员要重视工地用电的安全,增加安全教育中的安全用电知识内容;教育有关操作人员正确使用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提高预防触电的防范意识,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对作业人员应针对环境(高温与潮湿)等因素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的临时用电安全教育和交底;应在项目部及各施工班组设立意外伤害急救人员,急救人员必须经过触电后急救等方面的培训,并根据施工工地应急预案对触电事故发生后的急救进行定期演练,熟习急救程序,以减少触电死亡事故发生带来的危害。

(五)严格执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用电安全规范

隔离开关和分路隔离开关,自动开关和分路自动开关,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电流表、电压、电度表等应配置齐全。动力配电与照明配电也应分别设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配置齐全。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必须设置漏电保护装置。而且,在特别潮湿、容易被碾压、易进水的地方进行工作和操作诸如振动棒(器)、手电钻、手动砂轮机等手提式电动工具均必须加装动作(分断)电流分别小于6mA、30mA的末级漏电保护器,同时,总配电箱、分配电箱、末级漏电三级保护器在核定动作电流时应调有15mA及以上的动作电流级差,动作(分断)时间应有0.05s的动作时间级差。

(六)加强日常巡查

施工工地的电气装置安装和使用情况经常会发生变化,不仅要在使用前进行检验,在使用时也要每天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巡查的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点:漏电保护器动作是否有效;断路器整定值和熔体额定值是否正确;用电设备和接地引线的PE线连接是否良好可靠;线路和设备的状态是否良好,的带电导体是否处于人的伸臂范围之外。

结束语

总之,建筑施工工地用电存在的安全隐患多种多样,任何环节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健全施工工地的用电安全管理制度,还应结合施工工地的工地情况,按照规范的要求,加强用电安全管理,以减少临时施工安全事故的出现,确保施工质量、安全与施工进度,从而保证项目得以正常顺利完工。

【1】王元华.浅谈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管理【J】.建材与装饰:中旬,2012(1).

篇2

关键词:深基坑;降低;地下水位

1 工程概况

枣庄矿业集团新安煤矿选煤厂圆锥形浓缩池位于山东省微山县留庄镇新安煤矿院内,西距微山湖600m,是选煤厂的主要建筑物。该工程直径35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5.5m,池壁下基础底标高为-3m,池中心基底标高为-6.0m。

2 降水井的选择

本工程为选煤厂煤泥水浓缩系统,由于离微山湖较近,常年地下水位变化不大,为绝对标高34m。本场地地下水一般由渗流补给,其次为大气降水补给,属孔隙潜水,略具承压性。因此选择有效的基坑降、排水系统,将地面、地下水疏干至基础底面0.5m以下,并保持高效、稳定运行,确保工程在无水状态下施工。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在矿井建设的工程实践,与轻型井点和管井降低地下水位方案比较,管井井点具有:(1)管井数量少,互不干扰;(2)抽水量大,排水效果好;(3)改善施工环境,操作简易,便于实施;(4)工程性价比高等优点。结合上述优势,枣庄矿业集团新安煤矿选煤厂在本工程中选用封闭式无砂砼管降压水井降水。

3 降压水井的设计

3.1 井点降水系统

无砂砼管降压水井部署在圆形浓缩池基坑周圈,距坡度上边缘1.5m 处。

3.2 降压水井降水验算

根据地质资料提供浓缩池工程地基土层为湖前冲击含粘土的中砂层,约15m厚,地下水渗透系数K=20m/d。地下水含量较大,浓缩池底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布置管井间距在5m~8m的区间范围。

3.4 管井降水示意图

管井降水示意图

3.5 降压水井井点结构

井点所用井管选用管外径45cm,内径40cm的混凝土管。管每节长1米,为防止施工碰伤而造成的损坏,管上部2节选用普通砼管,中间选用无砂砼管,底部使用一节有底无孔滤管。

3.6 施工工艺流程

井位放样护筒埋设钻孔清孔下井管四周回填滤料清除井内泥砂安装潜水泵、排水管道试抽水。

3.7 管井的施工

3.7.1 管井的渗水井管的施工,钻孔直径700mm,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法。即在钻机钻孔的同时向孔内投放泥浆,用泥浆护住井壁,防止地下水渗出时造成塌孔。

3.7.2 钻进成孔时,采取快速钻进,避免长时间钻进,钻具造成对井壁扰动和浸泡、冲洗而造成坍孔、缩颈、泥皮过厚等现象,影响成井降水质量和效果[2]。根据地层不同合理选择技术参数,调整泥浆粘度和密度,在保证孔壁稳定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泥浆的粘度和密度,防止因泥浆过浓而影响渗透能力。

3.7.3 井管外径500mm,井管下沉前应清孔并保持滤网通畅,各段井管依次连接缓慢下沉。上下节井管用三根30~40mm宽竹条沿井管周围用10#铁丝绑扎连接牢固。下井管时,严禁摆动,造成井壁的损坏和坍垮。

3.7.4 井管下放到设计孔深位置后,稍微向上拉伸提直,固定在孔口中心,使井孔与孔壁之间的间隙均匀,便于填砾,提高单井出水率[2]。

3.7.5 冲洗井管将冲孔器下入距井管内底端100~200mm,冲洗水通过冲孔器冲洗井管,并通过井管内外侧返回地面[2]。在井管与土壁之间用3~20mm砾石填充作为滤层,填砾石和送水同时,向井管外周圈间隙内均匀投入混合砾石,砾石顶水而下,不易堵塞。随砾石的不断投入,冲孔器及时向上提升。砾石填至井口地表1.5m左右时,再用粘土分层填实至地表。

3.7.6 抽水洗井。投砾结束后,在井管内及时下放潜水泵,潜水泵下放水位以下3~5m,起动电源抽水,随水位的下降,水泵也同时下放,调整水泵的排量与单井涌水量相适应,反复进行冲洗,直至抽出的水质洁净、不含泥砂为止。

3.7.7 井点布设完成同时设立水位观察孔,井点开始降水后派专人值班,值班人员要按时观测、记录水位和出水情况及水泵的运行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并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抽水不间断。根据情况准备部分备用水泵,不定期对水泵进行保养。

3.7.8 降水停止后,即可封井。在井管下部填砂土或砂砾,上部拔出两节混凝土管,然后用粘土分层夯实。

4 降压水井施工效果

在浓缩池东面砌筑3m*3m*1.5m集水池,基坑周边的集水管铺设ф200钢管,将各井抽出的水通过集水管汇入集水池。集水管路从基坑中间分开向两侧按5‰左右的坡度铺设,进入集水池。集水池接2根ф200钢管将水排至围墙外小河沟,由小河沟排至微山湖。每井安装一台QY25潜水泵,流量15m3/h,扬程25m,吸水管用直径为50mm的橡胶管,井上用50mm的钢管和ф200的钢管连接。ф200的集水管为管道连结牢固、严密,防止漏水,以免影响边坡稳定性。本工程仅用12天的时间,完成降水设施并投入使用。从实际情况看,在降排水初期,经取样测定井点出水含砂量,均小于十万分之一,在运行过程中各井点未出现涌砂现象。而各水井出水量有差别,降水初期,各井的涌水量差别不大,中后期背向微山湖一面的降水井涌水量减小,临近微山湖一面的降水井的涌水量始终始终很大。根据这一情况,我们调整水泵的流量,背向微山湖一面的降水井的水泵减少开泵时间,临近微山湖一面水井的水泵不间断运行并加大流量。总的降水效果良好,基坑稳定,挖至基坑最低处,基底干燥,保证了浓缩池基坑和基础顺利施工。主干集水管的坡度(坡向指定地点)为管道连结牢固、严密,防止漏水,以免影响边坡稳定性。

5 推广及应用

管井井点降水是人工强制性降水中针对丰富地下水的降排较为普及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简易,施工设备少,操作方便,就地取材,不仅改善了施工操作条件,提高工效,加快工程施工进度,而且在同等人工降水方法中具有工程费用较低等特点,我们随后施工的几个类似工程中,在临微山湖一侧管井布置相对密一些,降水效果非常好。

参考文献

[1]岳秀菊,岳智勇.建筑工程中深基坑降水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0):57-58.

篇3

关键词:已建工业厂房;袖阀管注浆法;地面下层;地层加固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工业建设得到极大的发展,众多工厂不断竣工。每一间工业厂房都是由许多分部分项工程。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对于工业厂房土建施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已建厂房内,在不破坏原砼地面的情况下,对厂房地面下沉的处理方法--袖阀管注浆法。

一、袖阀管注浆特点及加固机理

袖阀注浆管是在PVC管上钻射浆孔作为注浆外管(即袖阀管),每隔33cm(即每米3组)钻一组(6~8个孔)射浆孔,射浆孔呈梅花形布设。袖阀管压力注浆是以水泥浆液或其它浆液为主要固化材料,按一定的压力分层、分段灌入需加固的地层中。浆液首先充填、渗透、挤密被加固的土体,紧靠浆体的土体遭受破坏和剪切,形成塑性变形区,离浆体较远的土体则发生弹性变形,钻孔周围土体的整个密度得到提高;随着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的增加,土体眼弱应力面发生劈裂,浆液随之在土体中扩散或延伸,在地层中形成方向各异、厚薄不一的条状、树根状、团块状不规则凝结体,沿注浆管形成不规则的、直径粗细相间的桩柱体。这种桩柱体与压密的地基土之间紧密、粗糙地接触而形成复合地基,相互共同作用起到控制沉降、提高承载力的作用。

二、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1、工程概况 某已建建筑物为104.6 m×56.0m 的5层框架结构,占地面积约为5660m2,柱距为8m ,柱下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该楼主体结构已完工,地面目前未做。原设计为商场,但并未考虑首层地面的承载和沉降,现被租用为工业厂房。工业厂房采用的机器对地面承载力的要求较高,需要满足承载力至少为15kN/m2,局部还需要满足承载力30kN/m2和100kN/m2,该场地原场地普遍为鱼塘,后经人工填土,沉降较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需要对地面进行处理。 2、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内分布的地层按成因划分为:新近人工填土层( Qml ) ,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 Qmc ) ,第四系残积层( Qel ) 及震旦系云开群变质岩2混合岩( Zyk )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弱腐蚀性。各岩土层特征见图1。

图1 柱状图综合以上的工程地质情况,对于承载力为15kN/m2 区域,加固含砂粉质粘土(2-3) 以上土层,使其能作为地面的持力层;对于承载力为30kN/m2和100kN/m2的区域,加固砂质粘性土2.2(3)以上土层,使其能作为地面的持力层。

三、加固处理设计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场地地质情况、地面特征以及地面承受荷载情况、层高和场地的限制、经济性,并考虑到树根桩的技术优点和注浆加固法的加固机理,决定采用袖阀管灌浆成桩法加固。袖阀管注浆属于渗入性灌浆,其原理是:在灌浆压力作用下,浆液克服各种阻力而渗入孔隙和裂隙,压力越大,吸浆量及浆液扩散距离就越大。这种理论假定,在灌浆过程中地层结构不受扰动和破坏,所用的灌浆压力相对较小。 1加固方案设计 1) 地基加固部位(见图2)

图2 灌浆孔平面布置图

(1)承载力为15kN/m2的区域: 桩顶标高-0.480m,要求注浆加固土体段深为-0.480~-6.980m段(从地面起算),桩端进入含砂粉质粘土或中细砂层至1.0m,孔深平均为6.5m,孔的深度范围为6.0~8.9m,其中最少不得少于6.0m。灌浆孔间距2.0m×2.0m。(2)承载力为30kN/m2的区域: 桩顶标高-0.480m,要求注浆加固土体段深为- 0.480~-9.480m段(从地面起算),桩端进入砂质粘性土至少0.5m,孔深平均为9. 0m,孔的深度范围为7.5~10.7m,其中最少不得少于7.5m。灌浆孔间距1.6m×1. 6m。 (3)承载力为100kN/m2的区域: 桩顶标高-0.480m,要求注浆加固土体段深为- 0.480~-10.980m段(从地面起算),桩端进入砂质粘性土至少2.0m,孔深平均为10.5m,孔的深度范围为9.0~12.2m ,其中最少不得少于9.0m。灌浆孔间距1.6m×1.6m。2)褥垫层及面层做法桩顶标高为- 0.480m,注浆完成后两周,在桩顶面设褥垫层,褥垫层厚150mm,采用中粗砂或者级配砂石和碎石分层夯实,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 ,不宜采用卵石,一般碾压不得少于3遍,压至密实不松动,其压实系数不小于0.93。褥垫层上设100mm厚C10素混凝土垫层,其上再做200mm厚C20钢筋混凝土板,配筋双向双层II级钢

式中: t--灌浆时间,s;K--砂土的渗透系数,cm/s;v--浆液的运动粘滞系数, cm/s;h1--灌浆压力, MPa;--灌浆管半径,cm;de--被灌土体的有效粒径,cm; n--土的孔隙率。经过粗算及现场试验,确定=1.6m,其有效影响半径为0.8m。②浆液配合比的确定,浆液配合比的确定。经现场对比试验,根据现场所加固土体的特性,选用水灰比(质量)为(水∶水泥) = (1∶1.25)~(1:1) 作为工程注浆配合比,开始注浆时采用稀浆液,如吃浆量大则加浓浆液。同时,考虑到掺加粉煤灰有利于改善水泥浆的稳定性,本工程掺加水泥重量20%~40%的粉煤灰等量替代水泥用量。③注浆压力。注浆压力与所加固土体上覆盖土层的压力、浆液粘度、注浆速度和注浆量等因素有关,注浆过程中压力是变化的。本工程采用初始压力0.2~0.5MPa,稳压0.5~2.0MPa。 ④注浆孔布置。根据注浆有效半径为0.8m 和柱距的大小,设计各注浆孔间距为1.6m和2.0m,以正方形布孔,平均6.5m长的桩有1144根,平均9.0m长的桩有120根,平均10.5m长的桩有206根。⑤注浆量。所需浆量由以下公式推算Q=1000K•V•n 式中, Q--浆液总用量,L;K--液总用量,L;V--土的体积,m3;n--土的孔隙率。

四、袖阀管注浆加固施工1)放线(放点):由加固施工单位按加固平面布置图测放注浆孔,注浆孔间距2. 0 m(1.6m)±0.1m。2)钻机就位、成孔:按现场测放点位置,准确就位,并校正钻杆的垂直度,采用地质钻机钻注浆孔,采用Φ91mm钻头钻进。按设计要求,泥浆护壁成孔到预定深度。3)注入套壳料:套壳料的基本功能为:封闭袖阀管与钻孔壁之间的环状空间,防止灌浆时浆液到处流窜,在橡皮袖阀和止浆塞的配合下,逼使浆液只在一个灌段范围开环(即挤破套壳料)而进入地层。套壳料的破碎程度越高,注浆率一般就越大,所需注浆压力也较小。套壳料采用以粘性土为主,水泥为辅的低强度配方,掺入细砂可提高套壳料的脆性本工程借鉴常用的套壳料配方,水泥∶粉质粘土∶水= 1∶1. 50∶1. 88 ,3 d 龄期抗压强度为0. 3 MPa。施工过程是:在孔中插入无孔眼的钢管,并通过此管压入套壳料,直至孔内泥浆完全被顶出孔外,拔出钢管。4)埋管: 为节约成本,采用的袖阀管可采用满足强度要求的PVC 管,由于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故PVC 袖阀管不应取出。注浆孔径为90~110 mm。本工程采用Φ90的PVC管,管子每隔50cm钻一组小直径射浆孔,射浆孔管底盖必须牢固密封。管连接时,两管口必须对平紧连,外套连接管两端须用胶布密封。管安插过程中如遇阻力,不能顺利向下插入,应查明原因,严禁使用过大外力压入。管安插深度应与孔深一致,最大误差不应大于20cm ,安插完成,向管内注满水,盖好保护帽并作标记。5)开环:所谓开环,是待套壳料养护3d 具有一定强度后,通过注浆泵施加压力把套壳料压裂,为浆液进入地层打开通路。本工程采用快速开环,采用较大的起始泵压、较短的升压间隔时间和较大的压力增值进行开环。6)注浆:注浆方式是自下而上,采用双塞系统止浆塞分段注浆,每段长50cm。在设计压力下,注浆达到终注标准时,将注浆管上拔50cm 后接着注浆,依次操作成孔,并采用1~3 次加密来保证注浆效果。终注标准是必须符合以下情况之一: ①一个50cm注浆段的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时;②在设计压力下注浆时,地面出现裂缝并冒浆;③在设计压力下注浆时, 注入率≤1L/min。7)冲洗并移位:单孔注浆结束后,必要时将水管插入孔底,用清水冲洗塑料管,直至返清水。 8) 为防止注浆时浆液窜孔,可采用跳孔施工,拉长相邻注浆孔注浆时间等措施。五、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为了判定人工填土淤泥层经注浆加固后其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性指标,在人工开挖基坑至设计标高处后,委托质监站对该复合地基进行了原位载荷试验。试验选用1.2m×1.2m 刚性压板,以慢速维持荷载法分8 级逐级施加荷载,在承压板顶面装设4个位移传感器,测读试验土层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按照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规定,在该场地加固范围内,按随机原则选取3个试验点,试验时地基土为人工填土淤泥层与水泥浆形成的复合地基土,其3个点的试验结果根据规范及现场试验结果,综合评价场地复合地基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 变形模量Es满足设计要求。六、结束语

注浆技术作为一项成熟的处治技术,施工工期短,而且造价相对不高,施工对原建筑物基础不会产生不利影响。该方法施工简便,施工难度低,施工设备可在窄小的空间进行,对于高水位地区和较厚的软土地基加固,施工工期短,而且造价相对不高,施工对原建筑物基础不会产生不利影响。该工程处理完毕后,经过近半年的观察与跟踪,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室内外地面均未出现沉降。实践证明采用注浆法加固已建建筑物地面,防止地面不均匀下沉,具有加固效果好,施工设备简单,不污染周围环境等优点。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 软土地基 处理方法

引言

夯实建筑工程的地基是确保建筑质量与安全的关键步骤,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条件下,软土地基也经常作为建筑用地,这类地基主要是由杂填土、淤泥等形成的,压缩性比较高,强度较小,因此在施工中要先选择适宜的方式对地基进行妥善处理,以充分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硬度。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关键要改变地基中的含水量,降低沉降给建筑工程造成的影响,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1 桩基在建筑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意义

建筑软土地基的压缩性较高,抗剪力强度却非常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地基的荷载量小且及其容易产生变异,变化的速率也较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软土地基中含水量大于一般地基所致,水分含量较多致使土层的孔隙较多,流动性和触变性都比较大。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会受到相应的负荷,孔隙中的水分被排出,孔隙与原先相比变小,加快了软土地基的沉降速度,所以建筑工程施工的地基为软土地基时,施工的难度与标准也相应倍增。

为了促使天然软土地基的稳定性能达到建筑施工的需求,就要对地基进行妥善的处理,桩基础是应用比较广且效果较为理想的处理方式。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采用桩基础,能够最大限度提高软土的负荷力度,在增强土体刚度的同时,也可以将工程的负荷量分别传到地下每个支撑桩上,提高了支撑的强度。和其他的基础施工方法相比,桩基础可以有效缩短施工的周期,并且节省成本的支出,在提升软土地基承载力方面效果显著,因此在很多软土地基建筑项目中都会将桩基础作为辅助施工方式。桩基础也有着不同的类型,选择何种施工方式不仅要根据地质环境和工程荷载、施工材料来判断,同时也要结合桩基础本身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并且可以通过增加桩径的方式,来减小钢筋笼的直径,提高施工工程的经济效益。

2 建筑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案例分析

以某多层建筑施工为例分析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问题。该多层建筑属于住宅类型,地理位置属于平原边缘地带,施工的场地浅部是淤泥质软土地基,地基中水分含量多,具有非常高的压缩性,不利于直接作为桩基础的持力层。在对土层的特征进行分析后得出,下部第三层土层性质较好但具有很大的起伏性质,可以采用换土垫层法来处理,同时可以综合各种处理方式的优势,包括碎石桩加固方法、排水固结法,加固土桩等,依据处理的土层厚度不同,来选择较为适宜的施工处理方式,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加强施工处理的力度,最大限度确保地基施工的质量和效益。

换土垫层法的应用。依据该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采用换土垫层法的条件就是岩层埋藏深度较大,且地下水的水位也较深,在土层的中间地带存在承载力差的粘土,为此要将承载力都不符合要求的土层全部挖除,换填稳定性好的土层,充分确保地基的抗剪力强度达到建筑施工的标准。该工程中使用的换填土为砾石土,使用搅拌机将待换填土搅拌均匀,然后进行回填,回填土中的泥浆含量要小于3%,回填后要及时夯实,每层的夯实厚度控制在300毫米,使用平板振动器进行夯实,每次夯实一遍后,土层都会更加紧密,土层下降的程度也要随时做好记录,以便为后续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钻孔施工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尤其是要确保桩基可以顺利穿过淤泥层抵达淤泥土层,经过此过程后土体本身的特性不会因钻孔施工而发生太大的变化,确保了结构的稳定性。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要格外注意钢护筒的埋设质量。选择钢板的厚度要大于6毫米,护筒的直径设计要比桩基础的直径稍大约10~20厘米,夯入土层的护筒标高需要大于起面标高才能获得理想的施工效果。另外要在护筒的底部、筒身和顶部加固钢条,确保施工的安全性,钢条的厚度为10毫米,每根钢条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米即可。护筒进行填埋的过程中最好采取分层夯实的方式,在钻孔过程中,不能随意更改护筒中心垂线的位置,要确保其始终与桩身的中心线相重合,倾斜度不能超过0.5%,水平范围内出现的偏差要控制在30毫米之内。在护筒的四周还要增设护桩,位置的选择首要考虑稳定性,防止桩基施工过程中对护桩带来不良的影响。设置护桩的首要目的是保护护筒,同时可以更加准确地检测桩孔中心位置偏斜的状况。在钻孔施工之前必须做好测量工作,当和中心的距离保持在5米时,可以进行桩基础的浇筑工作。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进度与尺度的控制,为了确保施工的质量,要合理控制施工的速度,不能太快,避免在软土基层出现坍塌的问题,钻进的过程中,基层中的粘土、沙砾、风化岩层的钻杆会出现比较大的摆动幅度和倾斜程度,有些地方的土层质地较硬,若是在钻进过程中发生冒浆、倾斜等问题,也要及时停止施工的进度,需要对孔口中的泥浆高度、密度等状况进行及时的检查,确保施工的整体效率复合预期的标准。钻孔施工过程最好不要出现停顿的现象,若是遇到突发状况,需要停止钻进进度时也要确保泥浆始终处于循环状态,如此可以有效避免塌孔问题的产生。在钻进的过程中还要及时调整好基础面积的情况,确保基础部分和上部结构整体的钢性与完整程度,同时要减小基础部分的负荷与埋深程度,依据相关的规范,对施工的具体工程实际合理设计沉降缝宽度,并采用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来有效提高施工的强度和力度。

碎石桩与挤密砂桩的加固措施。在该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如果将第八层作为整体的持力层,则须使预制桩穿过第七层基础,若继续使用沉桩施工则会耗费更过的成本和工期,施工的难度也会随之加大,这时可以采用挤密砂桩的施工方式,如果地基软土层的厚度较大,可以采用碎石桩加固的方式来降低软土地基的孔隙数量,从而显著增强土体的强度。这两种施工方式都可以有效避免地基基础出现滑动的问题,也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抗剪力强度,减小地基沉降的程度,提高软土地基的密实性。

排水固结法的应用。该工程中的地下水埋藏位置较深,在开挖基坑的时候可以采取轻型井点降水的方式来排水,接着再进行基坑的挖掘。在粘性土层的施工中可以直接使用内部排水的方式,提高地基中排水的速度,然后再进行桩基的施工,这样可以充分提高地基施工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施工项目越来越多,地基的质量也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在软土地基施工中,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不仅要依据建筑工程的需要,也要结合地质特征。然而人口的增加和对自然的破坏导致土地面积的急剧减少,这就需要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

参考文献:

[1] 邵景新.浅析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甘肃科技,2008(18).

篇5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工作“十严格”

 

一、严格落实建筑工地疫情防控责任。施工单位承担建筑工地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建筑工地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工作,设置疫情防控管理专岗,落实日常防控措施以及项目复工开工前的全面排查、复工开工准备等工作。监理、专业分包等单位要协助落实项目疫情防控措施,并负责本单位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建设单位要统筹组织参建各方落实好各自职责,检查督促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落实疫情防控责任。

 

二、严格服从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相关部门的防控要求。建筑工地要与当地人民政府签定复工开工疫情防控责任书,严格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指导下开展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工作,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确保疫情可防可控。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对本地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严格督促参建各方全面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对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建筑工地,应责令其立即整改,未整改到位的不准开复工。对未经批准擅自开复工,疫情防控不力,对不报、缓报、漏报和瞒报疫情情况,以及人为原因导致疫情蔓延的相关单位和人员,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三、严格实行建筑工地封闭式管理。切实加强建筑工地秩序维护,做到作业区、生活区与外界围挡封闭。严格实行实名制管理制度,建立用工实名制台账。工地尽量只开设一个出入口,并设立进出人员体温检测点。对进出工地的所有人员、车辆登记造册,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进入。配置体温检测仪,对进入工地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如有发烧、咳嗽等疑似症状的一律不得进入工地。

 

四、严格加强防控知识教育。将相关疫情防控知识教育纳入进场和每日岗前教育,在工地显著位置张贴疫情防控宣传海报,或通过微信、广播等方式进行宣传,增强施工作业人员的自我防控意识和个人防护能力。

 

五、严格落实防护保障物资。各工地要根据工程的规模及开工后工人返岗人数实际情况,配备相应数量的体温检测仪器、消毒用品、一次性医用口罩等防护用品、设备,并建立防疫物资储备使用台账,保障防疫物资充足到位。

 

六、严格实行开工、复工审核制度。确需开工或复工的项目必须符合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规定的条件,经当地指挥部和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同意方可开工、复工。不具备相应条件的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开工或复工。对未经同意擅自开工或复工、未建立疫情防控制度、未落实人员疫情防控管理的,一律从严从重处理。

 

七、严格加强建筑工地人员管理。建筑工地开工时不搞开年饭,不召开大型会议。开复工前,要逐一对返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及时报告相关信息,对来自或去过疫情重点地区的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按照规定一律严格落实医学观察、隔离等措施,确保做到全覆盖、无遗漏。对目前仍在疫情较重地区尚未返程的务工人员,要劝导暂留当地,在疫情解除前不得返岗。要督促建筑工地的外省区人员主动向社区和本单位报告,并督促其按要求自抵达项目所在地起,居家隔离或在项目工地设置的隔离区观察14天,身体未出现发热等异常状况后方可返岗。

 

八、严格做好建筑工地作业区管理。设立专职卫生员,建立人员日常健康监测台账,施工作业区要设置体温检测点,及时掌握人员健康情况,发现有疑似症状者应立即隔离并及时向当地疫情防控部门报告。所有进场作业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佩戴口罩,安全帽、安全带等安全防护用品及施工作业工具,尽可能做到专人专用。根据情况采取分班、分组、分区施工等方式,减少班组之间的交叉,作业人员要按规定佩戴口罩,保持1.5米以上的防疫安全距离,尽量避免大规模群体作业。要定期开展施工现场环境清洁整治。配送材料、物资等的外来车辆进入施工现场时,车上人员不得擅自离开驾驶室,货物、物资由项目部安排工地内人员接收和装卸。要利用现有设施设置单独的隔离观察区,用于临时隔离观察人员的生活居住。

 

九、严格加强建筑工地生活区管理。加强工地环境消毒防疫,每天对建筑工地内的办公、宿舍、食堂、浴室、厕所等人员聚集区或公共区域做好清扫、通风和消毒消杀等工作。生活污水化粪池要做好消毒防疫工作,不具备条件的,要设置专门的污水收集装置,并做好转运、排放管理和消毒防疫工作。严禁偷倒乱倒垃圾,要设置专门的废弃口罩等特殊有害垃圾定点收集桶。工人宿舍设置要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住宿人员要尽量避免人员过度聚集。严格执行食品采购、加工、储存等卫生标准要求,不食用野生动物,疫情防控期间不得私自在工地宰杀、处置家禽,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工地食堂应采取分餐措施,减少人员聚集引发的疫情传播隐患。

篇6

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深化学校、托幼机构和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整治,督促学校、施工单位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切实加强自身管理,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净化餐饮服务消费环境,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全面保障我市学生和建筑务工人员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整治范围

全市所有学校、托幼机构和建筑工地食堂。

三、整治内容

(一)餐饮服务许可证情况。认真核查学校、托幼机构和建筑工地食堂是否具有《餐饮服务许可证》,许可证是否过期,是否存在超范围、超能力经营问题。对新开办的工地食堂,要严格按照《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许可,对设计布局不合理、设施设备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配置不到位的食堂,一律不发《餐饮服务许可证》;对因许可条件发生变化,未及时办理变更、延续、补发或注销手续的,责令其及时办理;对未经许可从事餐饮服务的,严格依法进行查处。

(二)食品安全制度落实情况。食堂是否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食品安全责任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学校是否建立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并有管理组织,食堂是否设有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实行食堂承包(托管)经营,应明确学校和建筑企业与承包方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职责。

(三)从业人员健康及培训情况。认真核查是否具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措施;从业人员是否具有健康合格证明;健康证明是否在有效期;是否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当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人员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时,是否及时将其调整到不影响食品安全工作岗位;是否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四)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认真核查食堂采购的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是否验收、索证,是否具有进货台账,是否在保质期内,原料贮存是否符合管理要求。重点检查食品原料及相关产品是否存在国家禁止使用或来源不明的情况,严查食用盐、食用油脂、肉制品、散装食品、一次性餐盒和筷子的进货渠道和索证索票情况。

(五)食品加工过程是否符合要求。认真核查原料清洗是否彻底,粗加工是否达到要求,是否生熟分开,是否存在交叉污染;四季豆、豆浆等是否烧熟煮透,是否存在违规制售冷荤凉菜;认真核查食堂是否配备有效消毒设施;消毒池是否与其他水池混用,消毒人员是否掌握消毒基本知识;餐饮具消毒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六)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是否存在使用非食品用化学性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认真核查食品添加剂采购和使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使用品种和用量是否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是否达到专柜存放、专人负责、专用工具、专用台账、专用记录的要求。

(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情况。加快推进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根据《关于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食药监食〔〕5号)的要求,按照省、市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部署,加快推进学校、托幼机构和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并及时将量化分级情况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八)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建立情况。建立健全学校、托幼机构和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各区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按照《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监管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健全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和建筑工地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信用信息档案。对纳入食品安全不良信用记录名单的,在依法查处的同时,要进行重点监管。

四、整治时间

本次专项整治从年3月至12月底,分3个阶段进行,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一)全面排查和自查自纠阶段(月—月底和月—月底)。

各区、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联合教育和城建部门开展全面排查,掌握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和建筑工地食堂的动态底数,督促各类食堂认真开展“春季、秋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自查自纠工作,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做好自查自纠结果的搜集、统计、分析和建档工作,督促指导填写《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自查表》(附件1-1)和《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自查表》(附件1-2),并将自查结果上报辖区食品药品监督管部门。

(二)集中整治和指导整改阶段(月和月)。

各区、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结合自查自纠阶段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薄弱环节,针对辖区内社会影响面较广、排查中发现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风险以及日常监管中存在突出问题,组织教育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分别对辖区各学校、托幼机构和建筑工地食堂进行集中整治,监督整改突出问题,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以及餐具清洗消毒制度等,指导督促学校、托幼机构和建筑工地食堂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填写《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监督检查表》(附件2-1)和《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监督检查表》(附件2-2)。对于存在突出问题的学校、托幼机构和建筑工地食堂,要采取措施,加强检查和督促力度,并限期进行整改,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需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要及时从快、从重、从严查处。

(三)督导检查阶段(月和月底)。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将分别于6月和12月组成联合督导组,对各区、县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查找各区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整改落实。针对全市社会影响面较广、排查中发现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风险以及日常监管中存在突出问题,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会同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进一步梳理存在问题,制定出台相应的监管办法和规定,采取切实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并完善学校、托幼机构和建筑工地食堂监管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区、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自律与强化监管、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结合,监督指导各餐饮经营单位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切实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保证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符合卫生要求。把食堂食品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开展专项整治。

(二)深入开展培训,建立健全制度。各区、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管理相对人的宣传、培训工作,督促学校、托幼机构和建筑工地食堂认真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督促学校与建筑企业切实承担起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狠抓落实。

(三)全面排查、严格执法。各区、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组织对辖区学校、托幼机构和建筑工地食堂进行全面排查,排查率要达到100%,摸清各类食堂开办数量,督促企业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堵塞管理漏洞。督促各类食堂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提高食品安全事故防控水平及应对能力。对不具备基本卫生条件,无证经营要坚决依法取缔,严厉查处。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严厉查处食堂违法违规行为,对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要加大处罚力度;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市局餐饮许可监管处将适时组织市食品药品稽查大队对个区、县排查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篇7

区建筑行业创建文明城市实施意见 为确保创建文明城市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根据《临川区创建文明城市实施方案》和《临川区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管理暨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行业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文明城市的决定》等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企业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创建文明企业、创建安全文明工地、争做文明职工等内容,加强宣传,明确责任,突出重点,严格督查,狠抓落实,促进全市建筑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创建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健全保证体系,努力争创省、市级安全文明工地,所有建筑工地达到创建标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深化质量通病治理,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努力增加经济效益,及时兑现农民工工资;深入开展“和谐、诚信、创新、卓越”的临川精神教育和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文明教育,提高农民工的文化修养,努力营造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浓厚氛围。 三、创建标准 (一)企业安全生产评价。 按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77-2003),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人员配备、安全技术管理、安全生产资金保障、设备与设施管理等5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从公司到工程项目部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的有机结合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运行方式的高度统一。 (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00),健全企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深化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建造让人民满意、让政府放心的民心工程,努力打造精品工程。 (三)加强建筑工地管理。 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和《临川区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的要求,认真组织施工,并加强日常的监督和管理,施工现场达到环保、美观、安全的标准。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要求,安全文明施工合格率达到100%,积极争创省、市级安全文明工地,促进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四)职工文明行为和素质教育。 深入开展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临川区民道德规范》、《临川区民十不守则》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积极争当技术能手,提高进城农民工的市民意识和文明行为。做到遵章守纪、团结友爱、公共场所穿戴整洁(齐),无损坏花草树木、打架斗殴、乱穿马路、乱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五)加强劳务用工合同管理,按时兑现农民工工资。 加强工程款回收的力度和对项目部劳务用工情况的检查和管理,做到按时足额兑付农民工工资,确保行业的稳定和发展。 (六)自觉遵守法律,维护市场秩序。 各建筑施工企业认真执行《建筑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自觉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为建筑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做出贡献。 四、实施步骤 创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2004年6月15日前)。各县区建设局、各建筑业企业根据创建目标任务的要求,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创建文明企业、文明工地和争当文明职工的重大意义,统一全行业干部职工的思想,营造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第二阶段: 整体推进阶段(2004年6月16日至10月底)。各单位按照创建任务标准和制定的工作措施,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创建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采取定期检查、定期通报、限期整改等办法,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加以整改,做到扎扎实实,整体向前推进。 第三阶段: 迎检提高阶段(2004年11月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对照创建标准,逐项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自检自改,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确保顺利通过考核验收。 五、工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时间紧、标准高、任务重。为确保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市建设委员会成立全市建筑行业创建文明城市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建筑行业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的组织协调督查工作。各县区建设局、各建筑业企业、各项目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办事机构,把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把创建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各工程项目部、各生产班组和个人,明确工作标准、完成时间和工作措施,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健全机制。 各县区建设局、各建筑业企业要根据创建文明城市的各项标准,积极探索建立、完善一系列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职工文明程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制度和办法,使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全市建筑业企业文明创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三)严格奖惩。 各单位要将创建文明企业、安全文明工地和争当文明职工等各项创建工作纳入年终综合考评,实行一票否决制度。日常工作实行周调度、周汇报、周通报制度,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现场督查等多种形式,加大督查力度,加快创建步伐。将建筑业企业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为企业年终信用考评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扎实,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的施工企业给予通报表彰;对措施不力、工作迟缓,未按期完成任务的施工企业给予通报批评;对工作不力、影响创城工作大局的施工企业,年度信用考评一律定为不合格。 临川区建筑行业创建文明城市实施意见

为确保创建文明城市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根据《临川区创建文明城市实施方案》和《临川区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管理暨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行业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文明城市的决定》等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企业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创建文明企业、创建安全文明工地、争做文明职工等内容,加强宣传,明确责任,突出重点,严格督查,狠抓落实,促进全市建筑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创建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健全保证体系,努力争创省、市级安全文明工地,所有建筑工地达到创建标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深化质量通病治理,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努力增加经济效益,及时兑现农民工工资;深入开展“和谐、诚信、创新、卓越”的临川精神教育和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文明教育,提高农民工的文化修养,努力营造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浓厚氛围。 三、创建标准 (一)企业安全生产评价。 按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77-2003),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人员配备、安全技术管理、安全生产资金保障、设备与设施管理等5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从公司到工程项目部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的有机结合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运行方式的高度统一。 (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00),健全企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深化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建造让人民满意、让政府放心的民心工程,努力打造精品工程。 (三)加强建筑工地管理。 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和《临川区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的要求,认真组织施工,并加强日常的监督和管理,施工现场达到环保、美观、安全的标准。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要求,安全文明施工合格率达到100%,积极争创省、市级安全文明工地,促进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四)职工文明行为和素质教育。 深入开展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临川区民道德规范》、《临川区民十不守则》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积极争当技术能手,提高进城农民工的市民意识和文明行为。做到遵章守纪、团结友爱、公共场所穿戴整洁(齐),无损坏花草树木、打架斗殴、乱穿马路、乱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五)加强劳务用工合同管理,按时兑现农民工工资。 加强工程款回收的力度和对项目部劳务用工情况的检查和管理,做到按时足额兑付农民工工资,确保行业的稳定和发展。 (六)自觉遵守法律,维护市场秩序。 各建筑施工企业认真执行《建筑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自觉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为建筑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做出贡献。 四、实施步骤 创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2004年6月15日前)。各县区建设局、各建筑业企业根据创建目标任务的要求,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创建文明企业、文明工地和争当文明职工的重大意义,统一全行业干部职工的思想,营造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第二阶段: 整体推进阶段(2004年6月16日至10月底)。各单位按照创建任务标准和制定的工作措施,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创建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采取定期检查、定期通报、限期整改等办法,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加以整改,做到扎扎实实,整体向前推进。 第三阶段: 迎检提高阶段(2004年11月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对照创建标准,逐项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自检自改,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确保顺利通过考核验收。 五、工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时间紧、标准高、任务重。为确保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市建设委员会成立全市建筑行业创建文明城市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建筑行业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的组织协调督查工作。各县区建设局、各建筑业企业、各项目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办事机构,把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把创建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各工程项目部、各生产班组和个人,明确工作标准、完成时间和工作措施,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健全机制。 各县区建设局、各建筑业企业要根据创建文明城市的各项标准,积极探索建立、完善一系列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职工文明程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制度和办法,使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全市建筑业企业文明创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三)严格奖惩。 各单位要将创建文明企业、安全文明工地和争当文明职工等各项创建工作纳入年终综合考评,实行一票否决制度。日常工作实行周调度、周汇报、周通报制度,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现场督查等多种形式,加大督查力度,加快创建步伐。将建筑业企业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为企业年终信用考评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扎实,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的施工企业给予通报表彰;对措施不力、工作迟缓,未按期完成任务的施工企业给予通报批评;对工作不力、影响创城工作大局的施工企业,年度信用考评一律定为不合格。

区建筑行业创建文明城市实施意见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8

以党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市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为依据以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为目标,采取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监管责任、强化监测监控、强化督察考核等措施,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使扬尘污染的防控措施得到切实落实,扬尘污染对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影响得到有效降低。

二、组织领导

城市扬尘污染治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方面,涉及到房屋拆迁、建筑工地施工、道路施工、渣土运输、企业堆场等扬尘污染。为便于统一指挥调度,实时收集污染投诉信息,及时处置扬尘污染,成立区扬尘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分管区长担任组长,区环保局、水利局、建设局、交通局、拆迁办、市容局、公安分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担任副组长。扬尘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环保局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的职责为:明确部门职责和分工,督察考核扬尘污染控制工作,通报扬尘污染状况和控制工作成效;协调市、区和相关部门联动;公布举报监督电话,接受群众投诉,及时掌握扬尘污染信息,根据举报情况督促相关部门处理。

三、职责分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市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规定,区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如下:

(一)区环保局负责对全区大气污染控制进行统一监督管理,组织扬尘污染专项监测,监督管理企业扬尘污染控制,征收扬尘排污费。

(二)区水利局负责对全区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控制进行监督管理。

(四)区交通局负责对全区交通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控制进行监督管理。

(五)区市容局负责对全区工程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处置和运输途中的扬尘污染控制进行监督管理。

四、工作要求及标准

各工地主管部门必须严格落实工地源头管理的关键环节,督促所有工地必须落实四有两不有围挡、有硬化、有冲洗设施、有保洁人员,落实车轮车身不带泥、装载不超高,措施和要求后方能从事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

(一)区环保局

1目标防治措施

对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码头、堆场和露天仓库地面进行硬化处理,采用混凝土围墙或者天棚储库,配备喷淋或者其它防治扬尘措施;采用密闭输送设备作业的落料、卸料处配备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保持防尘设施的正常使用;出口处设置车辆清洗的专用场地,配备运输车辆冲洗保洁设施;划分料区和道路界限,及时清除散落的物料,保持道路清洁。

2部门监管措施

督促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有覆盖、有喷淋,控制工业企业扬尘污染;督促责任单位落实区城管平台交办的扬尘污染事件的整改;全区范围内开展扬尘污染专项监测,每月监测结果。

3考核标准

目标防治措施落实,部门监管措施到位;企业各类堆场无扬尘产生;施工现场配备车辆冲洗保洁设施,无扬尘产生。

(二)区水利局

1目标防治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工地进出口道路应当硬化并保持清洁,出口处必须设置冲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施工车辆离开现场前应当将车体、车箱和车轮冲洗干净;严禁将泥浆、渣土排入河流和将有毒有害废弃物作土方回填;施工工地四周应当设置不低于2米的硬质密闭围挡,施工作业层外侧必须使用密目安全网进行封闭。

2部门监管措施

将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治理纳入工程招投标及验收项目,落实扬尘污染治理措施;督促建设单位按照规定运输工程渣土,加强河道堤岸设施养护工作,严厉查处破坏和侵占水利设施的行为;督促相关单位落实区城管平台交办的扬尘污染事件的整改。

3考核标准

目标防治措施落实,部门监管措施到位;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无扬尘;工地泥浆未经处理不得排入城市管网和河道;施工现场出口处有清洗车辆的专用场地,配备车辆冲洗保洁设施,无扬尘产生。

(三)区建设局

1目标防治措施

全区范围内从事道路施工与道路挖掘施工,开挖工程完工后在5日内完成土方回填,有特殊施工技术要求的7日内完成土方回填,并恢复原状;施工工地严格采取围挡措施,新建、大修道路工程采用符合行业主管部门要求的围挡措施;使用风镐等机械挖掘地面或者清扫施工现场时,应向地面洒水;切割机切割道路路面、砼材料、石材时应带水作业;对施工工地进出口道路进行硬化并保持清洁,出口处设置冲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驶出施工现场前将车体和车轮冲洗干净;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有遮盖或者在库房内存放;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应当在48小时内完成清运,不能按时完成清运的应在施工工地内临时堆放并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施工工地外无堆放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运送散装物料、建筑垃圾和渣土的应采用密闭方式清运,严禁抛撒滴漏。建筑施工工地四周设置不低于2米的硬质密闭围挡,;施工工地进出口道路硬化并保持清洁,出口处设置冲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施工及运输车辆驶出施工现场前对车箱、车体及车轮进行冲洗;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有遮盖或者在库房内存放;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应当在48小时内完成清运,不能按时完成清运的应在施工工地内临时堆放并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不得在施工工地外堆放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建筑物、构筑物上运送散装物料、建筑垃圾和渣土的应采用密闭方式清运,禁止凌空抛撒;不得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闲置3个月以上的施工工地,应对其泥地进行临时绿化或者采用铺装等防尘措施;工程项目竣工后,应平整施工工地,并清除积土、堆物,不得使用空气压缩机清理车辆、设备和物料的尘埃。

2部门监管措施

落实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和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责任主体;将扬尘污染治理纳入文明施工措施考评及竣工验收,落实扬尘污染治理措施;强化对市政养护工地的环境管理,减少土方开挖面积,尽可能缩短施工时间,尽快清理施工渣土,对建筑工地实施扬尘污染控制监管网络管理,推进建筑工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对建筑工地实施远程全天候监控,将扬尘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加强对市政工程工地和建筑工地扬尘防治工作的监管,加大检查频次,督促责任单位落实区城管平台交办的扬尘污染事件的整改;将施工单位扬尘污染治理成效与单位信用等级评定、工地评优挂钩。

3考核标准

目标防治措施落实,部门监管措施到位;市政公用工程和建筑施工现场无扬尘产生;施工现场无混凝土搅拌和燃烧沥青;无使用非清洁能源和焚烧建筑垃圾现象;施工泥浆未经处理不得排入城市管网;工地内堆放的物料采取喷洒、覆盖等,做到无扬尘;施工现场出口处有清洗车辆的专用场地,配备车辆冲洗保洁设施,无扬尘产生。

(四)区交通局

1目标防治措施

区域内进行道路施工,应采用符合行业主管部门要求的围挡措施;开挖工程完工后在5日内完成土方回填,有特殊施工技术要求的7日内完成土方回填,并恢复原状;使用风镐等机械挖掘地面或者清扫施工现场时,应向地面洒水;对施工工地进出口道路进行硬化并保持清洁,出口处设置冲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驶出施工现场前将车体和车轮冲洗干净;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有遮盖或者在库房内存放;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应当在48小时内完成清运,不能按时完成清运的应在施工工地内临时堆放并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施工工地外无堆放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工程施工应当使用预拌砼及预拌砂浆,不得使用现场搅拌砼、现场拌石灰石和二灰结石。

2部门监管措施

落实交通工程施工扬尘污染治理责任主体;将扬尘污染治理纳入工程招投标及验收项目,落实经费保障和奖惩措施;做好交通道路责任区域设施管养工作,加强对交通工程施工扬尘防治工作的监管,做到路面无破损、无泥沙、无砖石,确保交通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治理工作落实到位;强化交通工程施工的环境管理,加大检查频次,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区城管平台交办的扬尘污染事件的整改。

3考核标准

目标防治措施落实,部门监管措施到位;交通工程施工现场无扬尘产生;取喷洒、覆盖等,做到无扬尘;施工现场出口处有清洗车辆的专用场地,配备车辆冲洗保洁设施,无扬尘产生。

(五)区拆迁办

1目标防治措施

拆除工地周边设置2米以上硬质密闭围挡,人口密集区及临街一面设置密目网,实行封闭拆除;风速达到五级以上时,停止爆破或者拆除建筑物、构筑物;人工拆除或者爆破拆除建筑物、构筑物,对被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洒水或者喷淋;建筑垃圾清运符合渣土运输管理规定。

2部门监管措施

督促建设单位在申领拆除许可证时,同时上报房屋拆除工地扬尘控制工作方案;落实拆除工地扬尘污染治理责任主体;将拆除工地扬尘污染治理纳入文明施工措施考评及竣工验收,落实扬尘污染治理措施费;推进房拆队伍资质认定和建立专业房拆队伍管理制度,规范房拆队伍准入管理;加大对房屋拆除工地扬尘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拆除单位落实区城管平台交办的扬尘污染事件的整改。

3考核标准

目标防治措施落实,部门监管措施到位;房屋拆迁施工现场配备降尘设施,扬尘得到有效控制;工地内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采取喷洒、覆盖等,做到无扬尘;建筑物拆除期间,应在建筑结构外侧设置密目网并在建筑物上喷淋;施工现场出口处有清洗车辆的专用场地,配备车辆冲洗保洁设施,无扬尘产生。

(六)区市容局(区行政执法局)

1目标防治措施

运输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泥浆)车辆实施全密闭运输;违章建筑拆除,落实相应扬尘污染控制措施。

2部门监管措施

落实五巡一快扬尘控制管理制度,、每周对城郊结合部实施巡查、对渣土弃置场地实施高频巡查,快速处理已形成的污染,有效控制渣土在装载、运输和弃置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采取全区统一整治与区域联合整治相结合、定期整治与突击整治相结合、专项整治与综合整治相结合等措施,每月组织一次渣土运输专项整治行动,规范渣土运输行为,对渣土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和渣土弃置地点实施全程监控,控制渣土运输途中产生的扬尘污染;严格实施建筑垃圾处置作业信用考核办法。

3考核标准

目标防治措施落实,部门监管措施到位;渣土运输车辆外观清洁、不超载漫溢,行驶途中无抛洒滴漏、无扬尘产生;渣土堆场无扬尘产生;全区道路(街巷)路面保持清洁,清扫过程无扬尘产生,无焚烧垃圾现象;违章建筑拆除现场无扬尘。

(七)区公安分局负责配合上述单位的行政执法工作。

(八)各办事处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做好扬尘污染控制工作。

五、督察考核

扬尘污染控制是一项持续性、长期性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常抓不懈才能取得成效。

(一)各责任单位要制定扬尘污染控制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健全长效管理体制机制,组织督察考核,督促落实监管责任,确保辖区扬尘污染控制在优良标准以上。

(二)区环保、水利、建设、交通、拆迁、市容、公安等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扬尘污染监管职责,将扬尘污染治理工作列入本部门日常工作计划之中,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督察、有考核。将扬尘污染治理成效与施工单位的验收和评比相挂钩,对控尘不力的企业延期验收、责令整改并取消相关评比资格。

篇9

[ 关键词 ] 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

一、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背景分析 根据对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的原因分析, 90 %以上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在建筑工地安全生产事故中受伤或死亡的,半数以上是农民工。大部分农民工刚放下农具,就到建筑工地从事建筑施工,未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缺少应有基本技能,给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带来隐患。伤亡事故、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精神负担,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企业运行和社会生活。这一连串的问题,足以使我们认识到对农民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临海市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成绩与经验我市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很大成绩,位居台州市的前列。为加强农村建房施工的安全管理,临海市建设规划局 2005 年 7 月份出台《临海市村镇农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在全市开展农村建筑工匠职业技能培训。 2005 年 12 月 6 日 以来,在各镇、街道培训农村建筑工匠共 2230 人,对培训、鉴定合格的2230 名农村建筑工匠核发职业技能岗位证书,有力的支持了农村劳动转移工作。 2006 年对全市在建工地混凝土工、砌筑工、抹灰工、木工、钢筋工、油漆工、架子工、电工等 1110 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其中 1108 名技术工人通过鉴定,取得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积极开展职业技能能竞赛活动, 2006 年 6 月 2 日 至 6 月 3 日 ,临海市建筑业协会组织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共有三人获一等奖,五人获二等奖。在于 2006 年 6 月 29 日 至 7 月 1 日 举行的台州市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共有三人获得二等奖,三人获得三等奖,临海市建设规划局获优秀组织奖。在 2006 年 7 月 30 日 至 8 月 3 日 举行的全省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陈章清(钢筋工)、万平(砌筑工)等二人获二等奖,何飞龙(镶贴工)获三等奖。

总结临海市技能培训的成绩与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拥有经验丰富、布局合理的培训机构 临海市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相对较早,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于 2004 年 3 月 30 日 被浙江省建筑行业协会确定第一批建筑技工技能等级培训办班点,于 2004 年 5 月派出混凝土工、抹灰工、砌筑工、架子工等工种老师到杭州市参加建筑技工技能应知应会讲课教师、鉴定考评员培训班,取得了相关工种的教师、考评员资格证书,拥有临海建设大楼多功能厅 1 个、大会议室 1 个、小会议室 10 个,共 1750 ㎡的教学场所,随时可提供面积达 10000 ㎡以上的在建工地作为实习场所,同时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激光测距仪等先进教学设备,作为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教学用。

(二)形成了初步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运行体系在组织方面形成了 “ 一个中心,两个网络 ” 的工作体系。 “ 一个中心 ” :建立了由分管建筑业的副局长任主任,局办公室、建筑业科、城建科等相关科室成员组成的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负责全市农民工培训的组织工作。 “ 两个网络 ” :一是建筑业企业教育培训服务网络,主要是以建筑业企业为服务对象,组织在建工地农民工开展教育培训;二是农村以镇、街道成人教育中心学校为基地的农民工培训网络。对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和各镇、街道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实行资源整合,实现师资、设备等资源的共享,发挥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的优势,带动各镇、街道成教中心开展培训。各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则发挥贴近农民的优势,负责开展宣传、招生等工作。

(三)探索形成了多种农民工培训模式第一, “ 职业技能培训夜校 ” 模式。这种培训模式主要是利用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的职业教育资源,以在建工地民工教育为平台,以 “ 夜校 ” 为主要形式,以公司、项目部、民工三方分担培训费用投入,以满足民工教育需求为基本原则,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如 2006 年 24 月 10 日至 6 月 4 日 组织的砌筑工、混凝土工职业技能培训班,利用夜间民工休息时间,在不影响授课老师、民工日间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在市建设大楼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建筑工地对民工开展技能鉴定工作。第二,“ 民工学校 ” 模式。在农民工较集中的建筑工地开办了 “ 民工学校 ” ,把教育服务送上门,把各种教育培训的菜单送到民工手里,受到民工的欢迎。因为集中居住便于组织管理,农民工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如 2006 年 10 月,送培训到临海市旭日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分包施工的建筑工地民工学校,集中培训了 200 名民工。第三, “ 成人教育学校 ” 模式。在我市各镇、街道开展的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将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以政府、建筑工匠分担培训费用投入。其中上盘镇采取镇政府全部买单,该镇农民涌跃参加,共有 600 多人参加。目前全市共有 2300 名农村建筑工匠参加培训,使镇、街道建筑工匠整体素质和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大幅度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 一 ) 缺乏对民工持证上岗的检查制度。虽然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活动,对大量农民工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但是后续的检查制度未及时跟上,使施工企业、农民工认为有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都一样,因此他们的参予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相比之下,施工企业参加架子工、电工等特种作业的积极性较高,因为《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对无证上岗人员的处罚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职业技能培训费用过高。 农村劳动力是培训的对象和主体,他们对培训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转移培训工作的开展,也最终决定了培训的规模和质量。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费,经临海市物价部门审批共为385 元,实际收取 300 元 / 人,相当民工 5 天劳动的工资,高于普通民工的经济承受能力,这使得大多数需受培训的民工不愿或无法参加。而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因有政府的补贴,只对民工收取 135 元培训、鉴定费,普通农民工能够承受,农村建筑工匠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相对高些。

(三)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够,只使用、不培养。 企业在培养民工职业技能方面没有发挥主体作用,对员工技能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因建筑行业流动性较大,民工不稳定,今天这个企业培养的民工,明天可能就跑到其他企业的工地去了,因此大部分企业不愿在民工培训方面加大投入,培养技术工人。

(四)没有形成对技术工人的激励机制。建筑企业内部没有建立鼓励技术工人钻研技术业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收入分配机制,持有初级以上技能证书的工人拿不到比无证上岗工人高的报酬,因而激发不起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四、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一)推行施工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建议各市(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建设部关于开展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相关政策,全面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督促无证操作人员参加培训,接受鉴定,开展技术工人持证上岗情况的专项检查,未持证上岗情况严重的,给予项目经理计分、列入建设工程不良行为记录等处理。为便于施工现场的持证上岗管理,建议各市(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持证上岗胸卡,胸卡上印制了持证人近期免冠照片、姓名、技术工种和岗位证书编号,凡进入施工现场的劳务作业技术工人必须佩带胸卡上岗,并建立上岗证网上查询系统,加强对上岗人员的管理。

(二)加大企业培训力度 引导企业落实职工工资总额 2.5% 用于职工教育的社会责任,在企业普遍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行业、企业集团应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制度,开展技能提升和岗位培训,完善名师带徒的措施,广泛开展技术练兵、观摩、研讨、攻关等活动,努力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主力军。

篇10

一、当前建筑施工现场民工生活状况

1、我州建筑施工现场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来自贫困地区或边远山区,本身的技术素质较低。缺乏组织,受教育程度较低,大多数未经职业培训就进人建筑业,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不高,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水平低下。

2、大多数的民工是城市的无归属群体,平时都住在工地临时设施中。这些临时设施条件简陋,他们的业余生活更为枯燥单调。

3、企业对民工的教育培训和管理不到位,未完全按规定对民工进行进场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地用工往往是小包工头私顾滥招的。多数未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拖欠民工工资时有发生,甚至发生小包工头卷款潜逃的现象。

二、加强民工安全培训、提高民工综合素质的紧迫性

1、提高民工综合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民工同样渴望熟悉掌握各种技能知识,民工能否与城市相融合,能否与企业和谐共处,其深层的动力在于城市、企业与民工价值的文化认同。

2、提高民工综合素质,是控制和减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

建筑工地施工的最大特点是点多面广、分散、露天作业、高处作业多、危险性高。通过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现场硬件设施的完善,可能减少安全隐患。但安全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人的因素。只有提高民工综合素质,提高民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水平,真正做到“三不伤害”,施工安全生产才会从根本上得到保障。从历年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死亡事故原因分析看,死亡人员几乎全部是建筑工地一线作业区的职工,而其中大多数是外来务工的农民工。民工违章作业,不熟悉作业环境的安全隐患,自我保护意识差是死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一线民工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是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事故损失的需要。

基于以上原因,在实践中借鉴学校培训方法,创办实训基地,利用民工业余时间对民工进行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培训,以达到提高项目工程质量、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增加企业信誉度、提高民工素质、实现和谐管理之目的。

三、创办实训基地的做法

创办实训基地,内地一些大型建筑业企业已经在实践,通过主管部门指导,学校与企业共同办学的形式,在部分施工企业或学校进行了试点,然后在各施工现场进行推广。具体做法是:

1、政府部门要在提高民工综合素质,推广创办实训基地的活动中担当重要角色。政府部门应当把民工素质教育纳入教育建设的总体目标,纳人政府文化服务和管理的基本范畴。根据当地的实际,出台相关政策,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引导施工企业以实训基地为基本,使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利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及学校专业教师解决师资不足的矛盾。安排建筑质量、安全等部门的人员给民工上课、为实训基地服务,提供相关的教材。

创办实训基地要和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筑业从业民工的最大特点是流动性大。近几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制,产权转换,项目部已成为真正经济实体,项目部拥有人、财、物的自主支配权。而目前项目部用人主要还是通过各专业劳务包工头自行招工。一个包工头同时承包几个工程的劳务时,民工也可能同时在几个工地作业。只有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让符合《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第87号令)条件的包工头成立劳务分包企业,民工可以在相对固定的劳务分包企业从业,实训基地的创办才能更加主动和有效。

2、施工企业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建筑法》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借助实训基地这个平台,可以有效地实现企业对进入施工现场作业的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企业应建立主要领导挂帅,职能部门分工负责,项目经理具体实施,专职管理人员负责配合实训基地管理。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制定办学章程、教育大纲、课程实施计划并建立规范的教学台帐资料。通过实训基地这种独特形式,从法制、业务技能、安全、社会公德等方面对民工进行再培训,不仅提高了民工的素质,提高了作业效果,强化了管理,丰富了民工的业余生活。在教学管理上借鉴社会办学模式,制订了一系列严格规范的措施来保证办学的质量,以保证实训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3、施工现场项目部是创办实训基地具体的承办者。

3.1 要从制定办学章程入手,制订具体的教学方案。学校章程对教学目的、对象、内容、计划、授教人员、结业考核等方面都应作出明确规定。要求通过业务技能、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教育,全面逐步地提高全体民工的素质。

3.2 要求实训基地根据工地实际情况利用业余时间上课;

3.3 可聘请有关领导、职能部门专业人员、公司职能处室人员以及项目部管理人员为授课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