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水平范文

时间:2024-05-29 10:2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基础水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基础水平

篇1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核算;内控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2

一、前言

会计基础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统称,主要是指企业根据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要求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服务。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会计基础工作对整个财务工作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定要踏踏实实的将会计基础工作做好,否则,如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视不够,不管最后的结果是多么的好,利润是怎样的大,这种暂时性的成绩终究是掩盖不了工作中的隐患,也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大量的事实也都证明了最后出现的大问题,很多都恰恰是因为当初大家认为很简单的、很小的一些事情没有做好而导致的。

二、当前我国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用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与此同时,通过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改善和提高。当前我国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如下:

(一)会计核算方面的不规范

1.凭证填制不够规范。一些单位的会计基础不规范,尤其在凭证的填制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摘要填写的不明确,不具体,对内容表达的不够精准;会计科目的明细科目写的不够全面,甚至有的连附件张数都不填写;对于凭证上相关人员的签章都不健全;以及对于凭证出现的错误,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订正或者调整。

2.会计账簿设置不够规范。对于企业会计账簿设置方面,一些单位并没有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对账簿进行规范化设置,例如:在账簿的封面没有按规定标单位名称以及账簿名称,账簿扉页上没有附启用表,或者没有在启用表上填写启用或建立日期、账簿页数、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当以上人员调动工作时,没有注明交接日期、接办人员或监交人员姓名,没有交接双方人员在启用表上签字确认。

3.报表编制不够规范。在会计报表的编制方面,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有:财务会计报表没有按照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和其他相关资料编制,账表不一致;有的单位会计人员受他人授意、指使,篡改报表有关数字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会计监督中的不规范性

1.一些企业并没有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留存以及使用现金,甚至有些单位出现了坐支现金严重的现象;甚至有些单位之间运用大额现金进行收支,严重违反了现金收支范围的规定。

2.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没有严格履行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审查力度不够。餐费被填写成会议费且在会议费中列支;一些非办公用品的发票被填写为办公用品,会计人员列入办公用品支出,造成会计人员无法履行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

3.对于原始凭证,有些上面并没有经办人的签字,就被会计人员办理了。

三、完善提高会计基础工作对策探讨

加强会计基础管理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制定计划,分阶段、有次序地进行。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重视,实际工作中牢记点滴要点,全面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把根基扎牢,并且与时俱进,不断夯实,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昂首屹立在未来经济变化带来的风雨中。

(一)提高认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各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会计基础工作,以身作则,带头执行相关会计制度,同时严格要求会计人员取得真实、完整、无误的原始凭证,账簿记录、报表填制都要规范。从源头上控制,为会计数据的真实性提供保障。

(二)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制度和稽核制度。要从源头上控制好,为会计基础工作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

(三)规范会计核算的基础,积极施行会计电算化。现如今,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当前推动了各个单位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已经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会计电算化可有效地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它为各单位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对其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提高经济效益有一定的作用。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不但在很大程度上为会计人员节省了时间,减少了精力,同时对工作效率的提升起到明显的作用。计算机操作的准确性较高,可以为各企业提供准确的信息。同时,单位领导必须在思想上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积极转变会计工作职能,改变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更新知识结构,有助于会计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促进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

(四)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约束、规范企业管理行为的准则,是减少风险的重大措施。实施内部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及不法行为,有利于保证资产安全、完整,保证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真实、可靠。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有助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发生,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企业从上到下,从管理层到员工的每一个人都要自觉遵守并良好的执行的。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必须自觉接受“受控、受限”的角色,自觉履行控制的责任。

(五)加强企业各方面的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是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一项业务不能单独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要有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进来,起到对其监督的作用。对于发现的问题,要采取适当的方法与有效的措施予以纠正,以免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内部牵制中,采取工作轮换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显露出各岗位出现的问题,更有利于员工掌握更多的知识,达到更好的牵制效果。工作轮换制是指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对每一员工在某一岗位的履职时间予以规定,超过履职时间一定要对其更换岗位,由其它员工担任此岗位的一种制度。根据岗位的重要性不同轮换的频率也是不同的,越是关键的岗位轮换的频率应越高,而相对不那么重要的岗位则可以减少其轮换的次数。在岗位轮换的过程中,便于发现岗位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将管理中的不足显现出来,有助于管理者予以重视,并加强改进。

(六)加强对会计原始凭证的填写与保存。会计原始凭证的填写与保存贯穿于会计工作的整个基础过程,从原始数据、票据取得到报表报出、档案归档,涉及面非常广泛,如采购经办人员、销售人员、班组核算员、成本数据获取人员、基础数据录入员、成本费用会计、资金收付会计、报表会计等等。只有明确分工,衔接到位,既分工又合作,才能有始有终地完成会计基础工作。在会计资料的保管上,应由单位会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或装订。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部门保管一年,保管期满之后,原则上应由会计部门编制成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未设立档案部门的,应当在会计部门内部指定专人保管。档案部门接收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整理的,应当会同会计部门和原经办人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七)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会计人员一定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会计人员应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不断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客观公正、精心理财,扎扎实实做好会计工作,不断用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的会计行为,实现职业理想目标。同时要做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学习交流活动,对国家新颁布的财经法律、法规、通知等本着学以致用、保证质量原则,有计划地开展会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促进会计队伍知识结构的改善和会计人员工作理念的转变,提高总体业务水平。

综上所述,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促进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各级领导、财务人员要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实现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大学生 信息化 信息技术 计算机基础 教学方法

为了迎接全球范围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信息技术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需进行改革,使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主动与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接轨,提高自身层次,否则便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迅猛发展的形势。为此,大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应在“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应在高中“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外理、应用、管理和传播信息的能力。所以,目前所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中都开设了制作网页的内容,充实加强了因特网的应用。而如何使大学生能够掌握这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并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得以灵活地运用,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研究的。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克服困难,顺应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掌握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不断普及

中小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给学生打下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是却加大了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所以,在高校阶段,需对学生能力和水平进行合理分析,因材施教,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

目前的教学手段并非以前的粉笔和黑板的时代,是多媒体信息时代,集音频、图形、图像和视频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教学手段时代,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不断学习和创新。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目前学生掌握知识的现状

随着目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大部分学生在步入大学课堂时,已经具备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初步认识,但是并不是很扎实。据我对刚入学新生的了解,简单的打字、发邮件、浏览网页等这些操作都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但是对于日常的文字排版、段落格式、表格应用等操作,尤其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的EXCEL表格应用的掌握是最差的。前者对于那些动手能力强的男生来说可能并不是太大的阻碍,后者,则会难倒一大片学生。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学硬件设施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环境,更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硬件设施。教师如果想讲授一堂计算机基础课程,要准备充分的课件演示、案例展示等,所以务必保障教师备课设备的齐全及演示条件的具备。而我们教授的主体对象是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也必须保障学生的实践课程能够顺利施行。对于那些教学硬件设施不足以先进、办公环境欠佳的状况应及时更新设备和条件,紧跟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步伐,否则无法改善教师的授课条件及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将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成绩。

四、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几项措施

(一)根据学生实际特点,制定对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根据目前计算机教学的现状,计算机的基础教学目标不能只单单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我们应该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大纲相一致。在大学一年级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期间必须完成计算机一级考试的考试内容,可以以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的成绩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目前各个大学基本都是按照这个目标进行教学的,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有针对性,才能培养出有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水平的学生来。

(二)教学内容需细分优化,教学过程多样化,把握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

根据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分,而且一定要与社会接轨,讲究内容的实用性,挖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必须了解社会与社会接轨,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将各种单位企业的数据、文档拿来举例或分配给学生来完成,这样的实例教学要比枯燥无味的让学生坐在课堂上进行填鸭式教学要主动地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一项工作,在工作完成之后由实例单位来考核此项工作完成的质量,作为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成绩。再者,利用节假日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制作相关主题的电子版报、贺卡、相册等,规定相关的版式、制作要求,让学生自己来完成,这种用设计作品的形式也可以达到考核学生学习水平的目的。

(三)制定严格的课程考核制度和测试要求

教学评价是一个考核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方法。教学考核分为课堂平时表现考核和期中、期末考试。考核方式又可以分为随堂考试和试卷考试两种,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我们应该将这两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来评价学生此门课程的学习情况。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学生的理论知识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所以这一考试作为考试命题来考试也就是试卷考试部分。而平时学生课堂上完成的作品、定单之类的作业,教师需根据企业单位对学生的作品给出的评价来衡量学生的平时表现,这样的综合评价才能把学生学习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给出恰当合理的评估,才能真正培养出有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人才。

(四)增强教学的师资队伍的能力

篇3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中职学校的特点和社会上对中职生学业水平的要求,从分析中职学校学生的状况和特点入手,指出了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的意见和改革办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已成为当今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应用工具,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对培养学生从事任何一门专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保证中职学生的素质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加快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

1目前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1.1中职学生的特点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中职教育变成了一种以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为主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向决定了中职学校对生源挑选的宽松性,也决定了中职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基础差、厌学情绪重、自我约束力弱,心理易损等现象,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后期的学习和发展。他们计算机应用水平大多较低,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系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当接触到系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时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缺乏兴趣。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大部分学生也存在积极的一面:他们选择中职学校都想以中职学校为新的起点,重新开始,学习技能,成材立业,所以这更加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师要摒旧纳新,转变教学观念针对于中职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1.2目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1教材内容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形势发展

    计算机应用行业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行业,而我国的计算机教材内容更新速度却普遍过于缓慢,导致计算机的许多新技术、新知识不能及时出现在教材上。教学内容的陈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先进性,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1.2.2教学手段单一,不能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

    有些学校没有足够的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因此在上课时教师只能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无法生动形象地讲授操作过程。不仅达不到形象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不积极思考,缺乏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坏习惯。

    还有些教师为了驾驭课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整堂课都采用课件演示教学。虽然加大了课堂信息量,更直观形象,但是由于缺少师生间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得到充分调动。

1.2.3不善于使用新教法,教学环节呆板,缺乏创意

    不少教师缺乏对当前中职生的个体及群体情况进行深人研究,对课堂教学没有精心设计与准备,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方法,教学环节单一枯燥,缺乏创意,学生在过于呆板的教学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倦感,导致厌学情绪不断出现。

1.2.4过于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课堂教学理论与实际生活脱节

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时间少,知识点多。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仍然习惯于追求知识的系统性,知识点面面俱到,但是忽略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如果知识点过于抽象模糊、与生活衔接不密切,而教师又不采用新教法组织教学的话,会极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1.2.5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安排不当;实践课不能有效管理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有的学校由于客观因素影响,安排的实践教学课时较少,有的甚至无法达到每周上机两课时,由于学生练习的时间少、动手能力不强,因此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在学生实践时缺乏评价办法和标准,导致学生练习完成后,没有得到成就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感。久而久之,学生会日渐松散,失去学习的兴趣。

2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的几点意见

2.1合理选用和使用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计算机教材的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要注意选取内容新、实用性强的教材,并做到适时更新。也可以结合学生的要求和就业的特点,开发校本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教师须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让学生学得懂、够用、实用、能用。应当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个性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准切人点,学到实用的知识。

2.2研究学生心理,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师在备课中“备学生”这一步非常重要,必须对一节课全盘考虑,做好安排。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和谐的共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同时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结合,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针对课程的不同情况采用任务驱动法、btec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上机操作技能、注重考核评价过程

    足够的实践练习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前提,学生上机实践的课时应占到总课时的三分之二左右。教师须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特点而又实用的操作内容。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把握好进度,分层次推进。要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同时做好记录和评价结果。重点考核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文化素养及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2.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2.4.1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协作能力

    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屡遭挫败,对课堂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愉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协作能力。

2.4.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我们的教学要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人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来获得更多、更新、更有用的知识。真正体现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4.3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在注重学习任务设计与布置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用探索式和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以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核心建构起来的学习结构,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2.5提高教师个人业务素质

    由于计算机领域更新速度快,教学上各种新的教法及手段层出不穷,这要求教师要勤于钻研计算机专业技术、紧跟时代,探索灵活多样的教法,要了解现行的职业教育体制、法规、政策,保证自身知识水平、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以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篇4

【关键词】基础滑移隔震;时程分析法;振型分解法;解析解

建筑减震[1]的优势表现在地震历程的中后期,建筑隔震[1]的优势表现在地震历程的前期,地震发生时破坏力最强的阶段往往发生在地震历程的前几秒[2],所以建筑基础滑移隔震逐步成为热门研究课题,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算法常用的是等数值算法[3],其时间积分步长的合理选择对计算结果的精度的影响很大,并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的稳定性,决定时间积分步长的主要因素有两个:(1)结构的最小自振周期,(2)输入地震波谱中所包含的最高频率。实践证明数值算法会有较大的时间损耗,而且计算精度及稳定性也不好保证,本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寻求精确解析解且计算在整个历时过程无时间衰减的基础滑移隔震多自由度(mdof)结构地震反应时程算法的研究。它通过对结构滑移、啮合两种状态边界条件的判断及振型分解法运动方程的建立,并通过对两种运动状态下解的正则坐标的坐标变换实现了两种运动状态的衔接,从而实现了计算机的仿真,成功找到了本问题的精确解析解算法。

1.无阻尼多自由度结构在滑移状态下的运动方程及求解

设有一层的剪切型具有滑移隔震基础的mdof结构,基础的质量为,向上每层的质量依次为:结构在时刻处于滑动状态,为基础在本时间段在总整体时间坐标系里的绝对位移,为第层的绝对位移函数;为第层柱子的总刚度,为结构的总重量,为基础和地面滑动平台之间摩擦材料的动滑动摩擦系数,为基础和地面滑动平台之间摩擦材料的静滑动摩擦系数,为已知的地震动函数,为提高计算精度,本文采用的是摩擦力模型,则基础下表面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则有运动方程:

(1)

其中;

,它们皆为阶矩阵,方程(1)解的形式为:

(2)

由于结构在滑动时会出现一个平动振型,与其对应的结构自频是零,那么上式中的正则坐标中将出现分母为零的状态,这样一来计算机运算时将会逸出并致使计算中断,所以必须对上式中的与对应的正则坐标进行化简!

================

+

+

====================+

+。

其中: ;。

这里是结构的第个固有频率;是结构与对应的第个固有振型。

分析:若当时,与其对应的平动振型为:,若在时刻;

,则有:

,这里,由此可以发现结构的整体滑动的原因就是由于本平动振型的出现使结构会发生大幅度的平移的可能。

2.无阻尼多自由结构在啮合状态下的运动方程及求解

若在时刻基础滑移结构由于静滑动摩擦力的过大会导致基础和地面平台之间咬合在一起运动,这时结构的运动状态将和上节所说的大不一样:这时基础的运动状态是明确的,它的速度和加速度都和地震动函数对应的一样,这时候的结构实质上是一个个自由度的结构,我们可以将一层楼盖的质量改为,向上依次为,结构的各层位移函数依次为。则结构的运动方程如下:

(3)

和式(1)相比这里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已发生了变化:阶数皆为,且这时的

=

=。

这里的k11为(1)式中刚度矩阵左上角的第一个元素,为时刻基础的位移函数,它相当于(1)式中的。式(3)的解的形式为:

(4)

注意(4)式中的与(2)中的是不一样的,它们的数据的具体取值和(3)式中的、有关。同时注意(3)式所对应的结构的固有频率不会有零的情况存在,所以(4)式的计算机运算不会溢出。

3. 结构啮合、滑移两种运动状态切换临界边界条件的判定方法

当基础的速度和地面平台的速度相同时刻将是运动状态转换的关键时刻,这时结构是继续滑动还是和地面啮合运动?又当二者咬合到什么时候又开始滑

?若是继续滑动的话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保持不变还是相反?这两个问题实质上就是边界条件的判定问题。

当=0 时,结构的基础和地面不再发生相互运动,这时候静滑动摩擦力将会发生作用,而且通常它比动滑动摩擦力要大得多,这样一来结构的减震效果将会变差,所以要重视静滑动摩擦力对结构的影响。

3.1 结构滑动后是否啮合的判定方法

显然当=0 时,如果>,结构继续滑动;

如果<,结构开始啮合。

3.2结构啮合后是否松开的判定方法

当=时,若有:

>0

且>0 或

<0

且<0时

结构将会开始滑动,否则的话结构将会继续保持啮合状态。

3.3结构滑动后是否继续滑动的判别方法

当时,若结构过点后继续滑动,则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必变号。这种情况的具体操作方法是通过左侧邻近时的值来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当时,若结构过点后继续滑动,则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由左侧邻近时的值来判断,若,再比较它们的更高阶导数,依此类推。

4. 振型分解法下的编程运算和计算机仿真

多自由度无阻尼基础滑移结构动态仿真的目的是全程模拟结构各层的运动状态,跟踪结构的任何构件瞬态的位移和内力响应,从而可以预测结构的抗震能力。

编程运算[6]的基本思路是:由结构的初始条件和力边界条件确定结构的第一个运动状态,当结构进入临界点时,由临界点的结构参数和外力参数确定临界点过后的下一个运动状态的力边界条件和运动类型,并将第一个运动状态末结构的位移、速度做为第二个运动状态的初始条件,就这样上一个运动状态的终点就是下一个运动状态的起点,循环往复就象接力赛一样直至需要的时间里程。

5. 谐波地震动下的程序计算实例

工程算例:下面为一无阻尼单层滑移基础隔震结构,千克,千克,,静滑动摩擦系数=,动滑动摩擦系数,结构无限弹性,初始静止,求当地面发生简谐震动:时,结构底层基础和一层楼盖的时程位移曲线。

图1 基础滑移隔震实例

经计算本系统有两个自振频率:,对应的振型为:;,对应的振型为:,亚自振频率为:;对应的振型为:(1);重力加速度为:,将以上系统数据输入计算机便得出各层的时程位移曲线(图2、图3、图4):

图2 底层基础的精确解析解时程位移曲线

图3 一层楼盖的精确解析解时程位移曲线

图4 振型分解法下的精确解析解层间位移时程图

图5 0.01秒步长计算3000次时

近似解层间位移时程图

图6 0.005秒步长计算6000次时

近似解层间位移时程图

图7 0.0025秒步长计算12000次时

近似解层间位移时程图

注:以上各图中红色表示的是滑移状态,绿色表示的是啮合状态。

6. 计算实例结论分析

通过上述实例的两种时程分析算法计算机仿真结果的对比(即图4与图5、图6、图7的比较及计算机磁盘数据库里的数据对比):当时间历程到20.236秒时,0.005时间步长、6000次运算的时程法算出的顶层楼盖的绝对位移为-13.22665米;0.0025时间步长、12000次运算的时程法算出的顶层楼盖的绝对位移为-13.15306米;0.001时间步长、30000次运算的时程法算出的顶层楼盖的绝对位移为-12.72314米;而本文的振型分解时程算法计算出的本时刻顶层楼盖的绝对位移精确解为-12.23766米。由此看出时程算法是依靠逐步缩小积分时间步长及增加运算次数来提高精度的,并逐渐靠近精确解;本文同时发现:在前30秒的历程中,振型分解法没有任何计算时间损耗,而算法却有不同程度的时间损耗,请看表1:

表1 法下

有效计算时段随时间步长的衰减情况表

计算控制步长(秒) 计算次数(次) 理论控制计算时段长度(秒) 实际有效计算时段长度(秒)

0.01 3000 30 28.4347513847724

0.005 6000 30 29.2344803916257

0.0025 12000 30 29.5952483279541

0.001 30000 30 29.8460827020333

由此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振型分解时程法同样适用于基础滑移隔震mdof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计算,并为其它数值近似算法提供精确解析解;本时程算法不需要精心选择积分时间步长,没有计算时间损耗,并且具有计算性能稳定、精确度高的优点

;所以它可以为其它近似数值算法提供较精确的对比参照解,以检验其它基础滑移隔震mdof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本时程算法可以推广到真实地震波下的结构计算;但计算机仿真实践实例发现本算法也具有计算速度慢的缺点。

参考文献:

[1] 胡聿贤.地震工程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8.

[2] 李宏男.建筑抗震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 张相庭,王志陪等.结构振动力学(第二版)[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

[4] 朱伯芳.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5] 张国瑞等. 有限单元法[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6] 刘瑞新等.visualbasic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7] 张延年,李宏男.双向耦合地震作用下滑移隔震结构振动控制及其优化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第1期(vol.27, no.1).

篇5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238-02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计算机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了,特别是互联网普及的今天。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和操作已经是一种必备的能力了,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计算机文化基础》也就成为每个在校的学子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之一,但是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当中出现一些问题,使这门课程的教学没有得到完善。

一、教学现状分析

(一)在校大一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有差异

为了了解大一新生入学前计算机掌握水平,以便做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针对我所代课的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本问卷共有4页、31个客观题、5个主观题。两个班级的人数为116人也就是说我的样本容量为116,实发116份收回116份,回收率为100%。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的收集与归类,发现一些问题:

1、通过分类发现城市、城镇、农村不同地区的学生最早接触计算机的阶段不同,在此数据当中城市人数为16人、城镇人数为32人、农村人数为68人。结果如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村学生在小学以前没人接触过计算机而大部分都在初中阶段;城镇学生有人在小学之前就接触过计算机并且在小学阶段接触过计算机人数比率和初中差不多;从这两幅图可以看出农村学生没有城镇学生接触计算机早。从第三幅图可以看出城市学生大部分都在小学就接触电脑,并且小学之前接触计算机的比率要比城镇大,而农村和城镇的学生有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才接触过。

2、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一新生在入学前计算机水平存在着差距,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可能和学校、家庭、社会有关系,有的同学小学就开始学计算机而有的同学高中才学,由于接触计算机时间的早与晚都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息息相关;除此之外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还和他们的家庭背景、学习背景、社会背景有关以及和自己本身的兴趣、动手能力、学习风格有关,所以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由于生源所在地、学校、家庭背景的不同,导致大一新生在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时无论在计算机知识还是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问卷数据表明,学生在计算机起点水平、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学习态度、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基于学生的差异水平来进行课程的设计。

(二)学生对基础课程不重视,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由于当前电脑的普及程度比较高,使学生在中学或者小学都多少接触过这方面的学习,虽然不系统但是都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和原理。这就导致了在学生的意识当中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些基本东西,认为这门课程已经没必要在学了,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所以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就不好好听课,认为可学可不学,以至于最后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三)对学生管理程度不够,硬件设施跟不上

由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布置的操做训练完成的质量不尽人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老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想尽办法激起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要如何做好学生的管理和监督,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另外,随着各个高校规模的扩大和招生力度的加大,原来的教学设备就显得相对不足,这也是影响教学方面的一个原因。

二、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一)因材施教分组学习

由于学生前期的计算机水平不一样,采取统一的教课方式效果不明显。因此,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法”来因材施教。但是这种方法要求在老师讲课以前,采用测试,调查,问话等方法来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在这样的前提下,可以把学生分成“计算机基础水平优秀组,计算机基础水平一般组和计算机基础水平入门组”三个小组来对待。

在讲课的时候,不同组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对计算机基础水平优秀的学生设置一些高级的练习内容。对计算机基础水平一般的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内容一步一步的教使其计算机基础知识扎实求精。对计算机水平入门阶段的学生,教一些初级知识使其操作水平更加熟练,让他努力练习赶上一般学员。这样的话就实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利用“责任分工,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分工,协作学习”顾名思义是把学生分成小的团队,让他们为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相互协作,但是在协作的同时划分清明确的责任。

在这种学习方法中有四点要素是必须把握的:一是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二是在共同目标的情况下相互帮助;三是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让小组共同把关,以及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等;四是相互信任自己的组员,做到有问题是相互及时沟通。

“责任分工,协作学习”还要求学生会倾听、会质疑、会组织。会倾听既是努力倾听别人的发言重点,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以便最后对小组成员的发言作出正确的评价;会质疑是指,在别人发言时有听不懂或者需要对方解释的问题,在对方发言后马上提出并解决。会组织是指,在每个小组都要轮流担任小组学习的主持和组织者,认真听取组员的意见最后正确的进行总结发言。这样的话,学生不但在相互交流中可以学到真正的知识,还可以产生新的想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并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共享知识等。

(三)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以此提高学习质量

为了全面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针对“责任分工,协作学习”可以采取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两种方式。

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在自我认识和自己反思上养成良好习惯。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感受自己。从参与情况、交流合作、学习动机等方面对自己做出正确评价。

学生认识和了解同伴的过程可以采取“互评”形式。在相互评价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沟通和交流协作能力。学会客观公平的对自己的伙伴进行评价。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互相学习和帮助的良好氛围。

(四)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软件知识和版本使教学跟的上社会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理论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计算机行业的故事,甚至某一名称来历的掌故等,都能达到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如讲授Microsoft与IBM名词的时候,可讲授比尔盖茨的创业历程,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毕业后利用所学知识自主创业的积极性。而硬件、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是更新较快,尤其涉及硬件和网络运用时,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运用的需要,及时为学生补充最新的知识和一些使用技巧。

总之,计算机文化基础虽然是一门计算机的入门基础课,但要教好这么课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总结经验把握教学技巧。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有一个最扎实的计算机基本功。

参考文献:

[1]马晓丹,关海鸥.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2009(3):95.

篇6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有效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们计算机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应该加强对高中生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提高高中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也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因为大学课程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学生在高中就已经打好基础,那么学生到大学后就会更容易适应大学的教育,从而更好地学习。因此,本文针对实现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提出了以下的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是实现信息技术基础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提供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首先就要提供计算机设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计算机,就无法营造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但是,学校不能随随便便地买一些比较落后的计算机设备,因为这些比较落后的计算机设备很容易在教学的过程中产生问题,这样不但会降低教学效率,更会影响到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比较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这样就可以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因计算机出现问题而降低教学效率,而且先进的计算机设备更能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兴趣。因此,学校只有学生提供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购买一些比较先进的计算机设备,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

二、 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

要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就必须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如果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那么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就无从谈起。因此,学校应该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途径有两个,第一,在选择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时候就应该选择是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或是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的教师,这样才能确保信息技术基础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第二,如果学校真的没有或是只有少数教师是信息技术专业毕业或是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那么学校就要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师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基础的专业培训外,还可以在课余时间与其他信息技术基础教师进行交流,通过互相学习来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三、 改进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信息技术基础教师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该门课程的教学。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活动符合该课程的特点,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利用计算机教学。因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必须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才能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计算机教学。所谓的利用计算机教学,就是信息技术基础教师通过控制软件将学生的计算机都控制起来,在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联网将自己的教学课件与学生共享,这样就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此外,通过控制学生的计算机,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在认真地完成任务,这样教师就能提高教学效率。

2.小组化教学。一般学生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的,这样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就很强,很难独立完成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可以进行小组化教学,根据全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情况,将全班学生平均分为几组,例如,一个班有50人,那么教师就可以将全班分成10组,每组5人。教师给各个小组布置任务,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来完成任务,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尽量不要向教师请教问题,要尽可能独立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小组内的互相学习,学生还能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这样教师就实现了有效教学。

四、延长学生的练习时间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让学生熟练、准确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还要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让学生有机会、有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如果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是远远不够的,以往的教学也表明,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学生很难巩固刚学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可能会出现记住了刚学的内容,却忘记了之前学的内容的情况。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很有必要延长学生的练习时间,让学生巩固好刚学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每一节课上都预留二十分钟时间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和熟悉新知识,教师在上新课前也要预留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巩固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在每次教学新内容后,教师都可以预留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熟悉新知识。这样,信息技术基础教师就可以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

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教学水平,努力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因为学生就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因此,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应该成为每位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黄光明,黎国明,王小燕.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行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9).

[2]张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8).

[3]钱松岭,董晓云.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基于教师访谈的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10(8).

篇7

计算机教学与其他专业课教学有所不同,有着独有的教学特点。因此,抓准计算机的教学特点进行有计划性、有针对性的教学非常有必要。下面,笔者分析了三点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特点。

1.1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差异:

新疆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差异,这便造成了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条件存在了差异。这也就导致了计算机教育水平和质量也存在差异,使得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地区有的中学没有开设计算机课程,甚至有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而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区域,很多学生都接受过了较好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的基础水平的差异,这也给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1.2多种教学因素共同影响:

计算机的教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课堂环境、软件以及硬件情况,这些都对教学好坏有着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学校内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级学风、校园氛围和学校周边环境都对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环境的营造有着很大影响。

1.3教学方法传统,师生互动较少:

很多职业院校教学方法比较落后,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事业的要求。如果我们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的只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操作演示,讲解教材的内容,学生只是听和模仿,这必然导致计算机教学效果偏差。同时如果师生之间除了只是课堂上教与学关系,缺少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必然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

2职业院校计算机的教学现状方法

新疆地区计算机教育相对比较落后,信息也比较闭塞,职业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已经严重滞后,改善教学方法已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等特点。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计算机教学方法:

2.1改善教学环境和加强思想教育:

首先,计算机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操作为一体的科目,它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课时,也需要为学生学习提供软件与硬件的支持,这是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基础;其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且必要的思想教育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机不仅是为了自己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升,也是为了更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重视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全身心的投入到计算机的学习当中。

2.2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任何一门学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计算机的学习也是一样,只有充分激发出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使他们爱上这样一门学科,这样才能对计算机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机会自己动手实践操作,体会到计算机其中的乐趣,继而培养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参与者,也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和学生共同探讨计算机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为主,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主动星和积极性。

2.3建立科学且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计算机教学当中将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很重要。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计算机教学任务的计划方案,也是对教学活动检验的一种手段。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各方面的能力为目标。比如,我们在对学生学习PPT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像家乡人文风情,让学生设计出一个展示家乡的PPT,这样学生一定会更愿意花心思去学习设计这样的PPT。

2.4引入双语教学模式:

任何民族语言文字都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存在形式,对于很多少数民族学生而言,自身的母语更具有文化底蕴。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开展民族语言和汉语双语教学的方式,既要考虑区域特点,同时也要加强汉语教学,完善双语教学,让计算机教学不受语言的约束。

3结束语

篇8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特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普及计算机的重要课程。在计算机教学的中,实践是提升计算机水平的关键环节,实践结合理论知识,以理论引导实践,以实践巩固理论。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要重视实践教学质量,增加上机的实践课程的时间,对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确保做好计算机的实践教学工作。

1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特点

计算机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操作的过程,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一方面要打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一方面要加强操作练习等实践课程。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1)内容直观、过程具体

理论知识是抽象、模糊、难以理解的,而实践教学非常容易理解,内容也很直观。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对计算机进行熟练的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但操作的方式很简单,过程也很细致、具体。当理论知识只能抽象的把知识表达出来时,实践教学却可以用很直观的方式将知识呈现出来,过程很具体化,而且很容易理解。

2)教学方式丰富

多媒体技术的融入,很好的促进了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发展。在实践教学中,计算机可以借助多媒体声音、图像等将计算机基础知识生动的表现出来,使计算机知识更吸引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改掉了传统理论知识的古板,从脑、耳、眼等器官入手,培养计算机基础水平,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学质量。

3)个体化教学

计算机知识水平的差异,给计算机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阻碍了教学的发展。实践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计算机水平差异带来的问题,不同的水平安排不同的教学课程。鉴于实践课程的个性化,针对计算机水平较低学生,着重打好计算机基础,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实践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得到进步。

2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注重实践教学

在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是常见的现象,忽略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不重视上机等实践操作的练习。将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缺乏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尤其是一些实验的范围和内容,教学的系统性差,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弱,缺乏实践经验。

2)不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是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整体,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相对独立的,理论教学获得的知识在实践教学之前很有可能已经遗忘或者遗忘一部分,在实践教学时,就不能将理论完全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分裂了理论和实践的整体性。

3)教学设备落后

在一些落后的地方,虽然开设了实践课程,但是实践教学的条件和设备相对较落后,例如,缺乏多媒体技术、CAI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模拟计算机实验室等。学生不能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完全的运用到实践中,限制了学习的能力,隔断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此外,某些设备的缺乏,使学生只能对知识进行抽象化的理解,影响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

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在实践教学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不按照实践课程安排的内容学习,还有的学生在上课前不做好理论知识的准备,严重影响了实践课程的质量。上机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没有固定的计划和方案,只是根据爱好随意的完成实践课程,达不到实践课程的要求。

3提高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质量的方法

1)打造优秀师资队伍

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要具有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和领先的教学经验和技术,通过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为目标来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对实践教学的课程进行充分的编排和讲解,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并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此外,领导层也要对教师队伍进行一定的鼓励和支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

2)树立良好的教学理念

重视能力的培养,加强能力的转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教学理念的作用,使学生敢于创新和实践,避免循规蹈矩的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为主,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实现“授之以渔”。

3)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教学对象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和更改,概括实践教学的所有理论知识,将课本之外的知识有机的结合到实践教学中。最近动态的知识也要加入到教学内容中,防止内容知识的落后,简化知识,精化内容。

4)优化实践教学方法

首先,要对重点知识和理论进行集中授课,保证学生能掌握和理解重点知识,并能进行良好的实践课程;其次,针对不同水平差异的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信心。基础弱的多些知识辅导,能力强的多进行创新型操作,统一化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三,合理的布置作业和题目,适当的作业和题目能很好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结合专业知识,加强课外实践课程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第四,恩威并重,对于表现差的学生不要只施加“威严”,要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感到温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实践课程更加人性化。

5)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过程,也要重视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实践情况进行合理的考核,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实践情况。通过分析了解的情况,制定和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既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学习,也提高了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质量。

4结语

注重实践的重要性,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研究,丰富实践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的不同,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强化教学师资力量,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提高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质量,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教学;问题;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文化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近几年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来看,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加大。由于我国中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的教育极不平衡,造成了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在一些边远地区,很多学生都没有上过计算机课,甚至还有学生从没有见过计算机。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一般都受过较好的计算机教育,其中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非常熟练,有的还掌握了网页设计、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这种状况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上述情况给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即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兼顾其基础差异明显很大的学生。在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果无视这种差异,对所有学生均采用一个起点授课的做法 ,则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不想听,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的状况。这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必 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2、学时缩减与授课内容增加的矛盾。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已成为一种趋势,其中的一条措施就是大 量缩减课程的学时,包括计算机的课时。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都在不断增加。这样,内容的增加与学时的缩减造成了很多不适应的状态。教师们总感觉课程上不完,很多授课内容很难完整地讲授出来;学生一方面 ,则又觉得老师讲得太快,无法消化吸收。

3、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由于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使得各学科自身也对计算机课程提出了各自的要求。但在目前,许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则几乎都把侧重点放在对计算机知识本身的学习和掌握上,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较少。有的学校虽然按照文科、理科、工科几大类来 分别设置计算机课程,但在授课内容上却没有区分专业的差别,这样做的结果必将使毕 业生难以与行业需求相适应,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

4、存在应试教育的倾向。随着就业市场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许多用人单位都在通过看等级考试证书的办法来衡量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因此部分学校或教师为追求过级率而采用了应试教育的办法,忽略或削弱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很多高校还将计算机等级考试与学位挂钩,要求学生在毕业前通过省市或国家的二级等级考试,甚至以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作为考核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的手段,即使是学校统一命题也是靠近等级考试的题型。这样,学生们为了应付考试就不惜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强行记忆各种题型,明显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5、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较稳定的从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队伍,但也有少数学校是由各院系自己的教师承担自己所教院系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任务。这些教师可以满足计算机教学的需要,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即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得高校承担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长时间、超负荷地进行教学,无暇顾及自身的知识更新,因此造成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计算机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会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研究的教师是教不出应用能力强的学生的,所以这也直接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解决的方法

1、认真钻研教材,加强备课环节。备课是一切教学的前提。课前是否准备充分直接影响教学的成功实施。平时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重难点,确保教材中所有知识点无一疏漏,并且紧跟计算机技术最新进展,及时了解、补充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技术和理论前沿知识。开课前,结合学生整体实际情况和每一次课的内容特点认真撰写教案、讲稿。对于教案的编写要整体把握,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情境,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由于学生的学习背景不尽相同,教师要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所熟悉的或岗位需要的事例作对比,同时根据教学内容适量补充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前沿知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在讲解是切中要害,易于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2、精心设计课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所用课件质量的高低对于堂课的教学效果起着关键作用。设计课件时,要在优化设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件,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本课程设计课件时一改以往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教师、学生之间的“人际对话”,采取“以学为中心”的模式设计教学课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 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与需求

随着世界计算机技术的大发展,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要为信息化时代培养既能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新时代的大学生,就要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工作进行相应的改革。各个院校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课程特点,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强调以人为本,大力加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本文结合我院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二、目前我院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一)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较大。由于中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的教育不平衡,造成了大一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在一些中学,学生虽然上过计算机课,但也是为了应付会考,学得并不扎实。而有些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学生一般都受过较好的计算机教育,不少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非常熟练,有的还掌握了Photoshop、Flash等软件的使用。这种情况给我们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即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兼顾其基础差异很大的学生。

(二)由于计算机专业的学员有理科生也有文科生,所以每个学员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各不相同。尤其是文科生可能对计算机的基础课程,比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三)由于高考填报志愿时可以选择服从分配,有一些学生是服从专业调剂才上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并非自己所愿,这就使得这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毫无兴趣,从而使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受到一些影响。

三、我院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方法

(一)根据课程特点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给同学们介绍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这些教学软件,可以通过图形、声效,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加之优美动听的音响效果,有较强的趣味性,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领悟和记忆。对于计算机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应注重实践。比如:计算机网络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Photoshop,Flash等,应组织学生到专业机房进行实际操作。

(二)充分利用学院的计算机网络设施,通过网络增强交流互动,从而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每个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这样使得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成为可能。网络上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与传统的黑板教学相比,利用互联网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利用网络教学的优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计算机网络,学生可以图文并茂地学习知识,比传统教学更加形象生动,从而使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有更深的了解;2.在网络上放置各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材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安排学习计划,也可以及时地复习以往的知识;3.网络上储存大量的学习内容,知识丰富,更新速度快捷,符合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课程中,既要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也要着重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

1.通过网络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在计算机机房一个学生使用一台电脑,老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或者教师机控制软件对实践具体环节和知识重点进行讲解。;(2)每次上机练习时,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针对所学的内容制订所要完成的任务,并且鼓励学员快速准确地完成任务,并给以适当的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每次实践课都有成就感;(3)老师也可以利用网络通信软件与学生及时交流,学生可以实时得到老师的指导。这样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和快速,同时也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上机实践题目。目前,计算机实践课程主要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防止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四)提高计算机课程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上信息的更新速度也与日俱增。同时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淘汰更新中,这就要求教师思想敏锐、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技术,在学术上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事业上要有坚定的敬业精神。学院最好组织对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促使教师很快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应用软件。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我院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要根据不同的计算机课程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网络的教学作用,提高计算机课程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龚建锋.高职计算机专业的网络知识模块探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5).

[2]杜向华.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

[3]刘荷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J].太原大学学报, 2009, 10(1): 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