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音乐教育范文
时间:2024-05-23 17:4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代音乐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前言:21世纪已经不再允许我们使用过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了,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否也应该发生某些变化呢?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们针对弊病作如何改进?音乐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乐。课堂是传授音乐的最佳的地方,我们战斗在第一线上的老师们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飞翔……
关键词: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思考
今年亮相春晚的一首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让处在音乐干涸期的流行乐坛为之一震,成为此次春晚的一个亮点。《老鼠爱大米》以其诙谐、风趣的歌词和简单明朗的旋律走进了万户千家。而我们的音乐课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现在的学生所喜欢的呢?这也并不是说我们的课本过时了,也不是说让我们的课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流行歌曲因其大众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听众所接受。因此,选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学音乐课本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对于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应予以保留,虽然这些歌曲离我们的生活渐渐变得遥远。但是,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有必要并且很有必要将传成下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下面再来谈谈关于音乐创作的问题。众所周知,儿童歌曲的创作后的利润是非常的低,而创作一首流行音乐,再经过包装,它的利润将成倍增长。因此,当今乐坛总趋势是创作儿童歌曲的作家越来越少,而创作流行音乐的作家却是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着“一切为了孩子们”的专家作何感想,连让孩子们唱的音乐都没有,还谈什么素质教育?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歌曲竟然还是那些70-90年代的儿童歌曲,而近年的虽为数不多却也不乏优秀的儿童歌曲却没有或几乎没有选入现在的教材,更别提音乐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优秀歌曲的数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的教材更新时间根本无法保证,造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外部设施的缺乏,使我国的广大地区的音乐教育形同虚设。这是我国的各级官员们特别是打着“孩子至高”应旗号的人们应该认真检讨反思的。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当今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总体数量较多,而几乎每本教材都会谈到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专业课程,不是中小学音乐课就不该介绍这些内容,是在是因为其难度以靠近音乐专业本科教学难度。这一点似乎是受大浪潮(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被填塞满了诸如音符、休止符、音阶、音程、和弦、调、调式、曲式以及数十种音乐记号,并视唱带有一个、二个、甚至三个升降号的曲调,听辨音程、和弦、调式,听写旋律,分析曲式等等。这种状况,使得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由于无法逾越“双基”高墙而面对音乐产生自卑与冷漠心态的失败者。我们进行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却也很好回答的问题。为了孩子,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但是,通过这种填鸭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却又最伤悲的事了。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的老套教学法以不能再适应如今的音乐教学,老师一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教学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使如今的渐渐适应快餐文化的孩子们感到厌倦。因此,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从学堂乐歌发展起来的,而当时的学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传心授,这是由当时的教学环境所决定的,而如今,处于21世纪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乐教师还用这种老式的教学法那才是贻笑大方。首先,我们的了解音乐是一种怎样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把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的艺术。既然它是听觉艺术,听也就是欣赏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逐渐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风同志在其《音乐教育改革刍议》中提到的那样“当务之急首先要改变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的结构。改革‘以歌唱为中心,识谱为辅’,而代以欣赏、器乐、歌唱三者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以感受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多听民族的乐曲,……从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和爱好。特别要注意‘听比唱更重要的规律’。”。
认识到了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后,我们的老师们应如何改良我们的音乐教学法呢?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1895—1982)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种用音乐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几点: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从本土文化出发;
5、适于开端;
6、为所有人。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篇2
现代传播媒介是一把双刃剑,既给现代音乐教育带来种种便利,但同时也提出了众多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挑战。
1.1音乐泛滥使用,欣赏意义流失
现代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使得音乐的普及更为简便,音乐无处不有,音乐无处不在。家庭接受音乐的方式,不外乎电视。电视节目,使用音乐;电视剧,片头片尾曲,插曲也是音乐;电视广告,无不是音乐。商城街道,有婉转动听、柔情蜜意的背景音乐;校园广播,电影院,公园到处都能够与音乐插身而过,就连载运垃圾的垃圾车都播放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现在的日常生活中,俨然与音乐息息相关,紧紧相连,然后很多场合播放的音乐目的不在于让听者欣赏,而是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一为营造氛围,缓和气息;二为商业需求。美国尼尔?波兹曼在谈到电视新闻节目时说道:“所有这一类的节目都是以音乐开始、以音乐结尾的;而且在播映告一个段落的时候,所播放的商业电视广告也有音乐。这种音乐的用意何在?跟戏剧和电影一样:刺激观众的情绪,制造紧张气氛,为某种心理期待作铺垫。”[2]长此以往,人们对音乐的泛滥接受使得欣赏意义顿时流失,音乐带来的强烈感受和冲击感也愈发变淡。德国R弗兰德H劳厄指出:正是由此而不可避免地产生的音乐听赏习惯的平庸化和对音乐的麻木不仁,尤其对儿童和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伤害,这种伤害是无可测算的,而且将长期存在。因此,现代媒介传播方式对音乐教育所带来的影响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1.2心不在焉的听觉方式
MP3、MP4、手机的多功能,使得大学生与音乐亲密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些东西的便捷促使他们终日养成戴耳机听音乐的习惯。由于数码音乐传播的便捷,学生们甚至养成了边听音乐边学习的习惯。暂且不说对音乐的欣赏是否具备意义,音乐加学习的模式对提高学习能力是否有用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如此情况日益普遍,大学生对音乐的欣赏需求日益减退,能力也日渐消散,对音乐教育来说是需要重视的问题。这种心不在焉的聆听方式与习惯既不能很好的欣赏音乐,更不可以把握音乐的真谛。因此,音乐教育层面应重视对大学生掌握音乐的特征以及欣赏音乐的方法,合理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养成聆听音乐的正确方式和习惯。在音乐欣赏中,必须发挥主体能动的意向,在感知音乐旋律的同时,不断回忆方才消失的旋律,将孤立的音乐片段联结成整体,并且投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补充、丰富和阐释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深入理解音乐的深层意蕴。
2音乐因媒介的形式而致使音乐教育困难重重
在当前音乐媒介环境下,音乐的传播渠道与它们紧紧相连,现在的大学生大多90后,他们从幼年开始便已与许多新兴的音乐媒介产生了接触,时至今日,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已与从前大有不同,他们现有的音乐价值观势必对音乐教育造成不小的冲击。因此,音乐教育者应对面临的各种媒介所造成的影响具有深入的认识与分析。
(1)时空分离的音乐。
由于存在多样式的音乐媒介,音乐的呈现出现了时空分离的局面,即是表演者与观赏者不同时出现在同一时空下。以往的音乐欣赏方式,大多以表演者在特定的场合中演艺,欣赏者直接欣赏带来了音乐震撼力与感受力是十分强悍的。
(2)表演缺席的音乐。
以往的音乐表演是与观众面面对的接触方式,然而由于现在音乐媒介的多样化,这些情况愈发难得。大多学生欣赏音乐,很少有机会直接的与音乐表演有直接的接触,他们无法直接的感受到音乐现场带来的震撼力,这种缺失是我们作为音乐教育者应该把握住的。所以我们要旨在培养学生参与音乐制作与音乐审美的能力,让学生走进丰富的音乐世界,主动去接触器乐,在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做音乐的欣赏者,还学会做音乐的创造者表演者,全面领悟音乐的真谛与魅力。
(3)消费型音乐。
现代是一个经济发达的社会,音乐也不免成为一个消费品。譬如CD、DVD、彩铃等诸如此类的音乐消费品,它们已然成为一种典型的大众消费文化,然后市场经济下的音乐制作和消费活动为迎合某一类特定人群的审美趣味而获取商业利润,不免落入俗套。譬如现代流行音乐与传统古典音乐相比较,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获得普罗大众青睐,那是因为它的曲式结构、旋律篇章都相对简单,大众接受起来较为容易,此外现代流行音乐的制作大多以追求大众口味为目标,所以能够受到欢迎。当代的大学生正式处于这样的音乐氛围下,他们难以避免的走入这样的欣赏队伍中,如何体味个中的含义已然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作为音乐教育者,应当对大学生面对这样的消费型音乐予以引导和教育。
篇3
【关键词】贺绿汀;当代价值;音乐教育思想
著名音乐教育家和创作家贺绿汀,他的一生都致力于音乐创作和对音乐教育的创新上,促进了音乐教育思想的民主化和大众化,他的思想对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启蒙作用。本文通过对贺绿汀先生在音乐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研究,辩证的对其思想进行分析,并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为出发点研究贺绿汀先生理论方面的特殊性,以期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今后的音乐教育提供可参考的观点。贺绿汀先生的毕生心血都耗费在了我国的音乐教育理论和体系的完善上,从贺绿汀的音乐教育思想中仍然能获得许多到现在依然有着指导意义的内容。
一、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
贺绿汀先生在创办音乐教育时采取民主办学的方式,致力于将音乐教育进行全面的普及,他倡导音乐教学不应该局限于几所专业音乐学院,而是应该在更多的乡村中得到发展,音乐应该融入大众的生活,其音乐民主思想的内涵及其启示体现在:
(一)教育思想的民主化、大众化
贺绿汀先生毕生都致力于音乐教育能够实现民主化和大众化,他希望音乐教育不仅在城市教育中进行,而且能够在乡村学校中盛行。这在他的著作《音乐艺术中现存诸问题的商榷》中详细进行了探讨。文中不仅提出要办专门的高等音乐院校,而且为了实现音乐教育的大众化,他还提出为了带动乡村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应该充分带动乡政府干部、乡村教师以及民间艺人的积极性,注重对他们音乐专业文化的培养,在这方面上海音乐学校已经有了丰富的实践,迄今为止,已经有诸多地方歌舞团在该校进行过专业进修。
(二)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的启示
贺绿汀先生这种大众参与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思想对今天仍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我们转变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育优秀的音乐家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通过对贺绿汀先生音乐教育思想的研究,我们明白了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大众参与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将学生的音乐水平高低作为其评判标准,而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参与水平,关注他们的参与度以及从活动中获得的音乐认知作为评判标准。
二、重视音乐教育,创新教学体制
通过前文对贺绿汀先生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对今天的启示可以得出,音乐教育应该广泛地参与到对学生的学校教育过程中,但是,当前我国音乐教育体系并不完整,对普通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尚有众多中小学将音乐教学作为“摆设”,这些都不利于我国音乐教育教学的长远发展,因此需要对学校音乐教育体制进行创新,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加强音乐师资教育队伍的建设
加强音乐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音乐教学的专业化,提高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专业性和积极性。建国初期,上海音乐学院面临音乐专业人才缺乏及音乐资金缺乏的困境。面对这种情况,贺绿汀先生凭借他的个人影响力的号召,将周小燕等一大批从国外学成归来的优秀音乐家纷纷召集到为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学事业中去。贺绿汀先生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充分尊重这些音乐大家的教学方法和学术观点,并且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贺绿汀先生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报酬。所有这些努力,使这些优秀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竭尽所能进行奉献。贺绿汀先生主要通过扩大专业教师队伍和提高音乐教室教学待遇方面,进行音乐人才的招揽,据此,为提高音音乐教师师资力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资质的审核、其音乐教学的专业化程度、教室的年龄及其心里素养等的综合考察。此外,还应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考察教师是否具有敬业精神、对音乐教育事业是否热爱等方面,以保证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其次,促进教师成长环境的优化。教师成长环境也就是通过教学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学校将音乐教师的选任与其专业技术职称相结合,推行音乐教师竞相上岗的机制,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并将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选的依据,以此促进音乐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此外,还应该提升音乐教师的待遇,对一些优秀教师进行奖励,提高他们的教学积极性。再次,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待遇。当前,我国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还未实现专业化教学模式,音乐课程在所有课程中几乎不受重视,多数情况下音乐课程被迫改成其他语数外类的主要课程学习,音乐教师在此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相应的许多学校不招聘专业的音乐教师,即使有专门的音乐教师其也处于副科教师的地位,甚至没有代课费,造成音乐教师待遇较差,这都阻碍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因此,应该提升音乐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中的比重,提高音乐教师的待遇。
(二)注重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注重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也是贺绿汀先生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大贡献之一。他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中西音乐文化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音乐教学的实践中不仅要充分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音乐文化,而且应该将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以及国外优秀的音乐因素进行融合,促进音乐教育元素的多元化。当前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潮流亦是如此。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音乐元素也多种多样,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特别的音乐文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音乐教学中,将当地的音乐特色、自然环境等进行很好的融合,这样才能促进音乐教育真正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他们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留当地的音乐特色,在进行通俗音乐教学的同时将自己的本土音乐文化融入其中,创造出新的有特色的地方音乐。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将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发扬光大,促进有音乐特长的学生从小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性,发挥他们的音乐天赋。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注重音乐教育的阶段连贯性
贺绿汀先生的音乐教学办学理念是要求注重音乐教育在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的分阶段专业化音乐学习,他的音乐教育理念注重音乐教育的连贯性。因此,当前的音乐专业教育也应该注重教育的连贯性,实践音乐教育中经常发现,部分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发现自己的文化课水平不高,于是才开始进行专业的音乐学习,开发其音乐才能,以期能够将通过此种方法考取音乐学院。按照贺绿汀先生观点而言,这种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是不正确的,过于功利化。他认为,一所专门的音乐院校,应该相应的配备其音乐小学和中学,唯有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对音乐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化学习,才能够接受日后更加专业的音乐教育。鉴于此,为了能够培养真正的音乐人才,我国在今后音乐教育中可以先设立一所专业的包括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在内的专业音乐学院,将专业音乐教育与业余音乐教育进行区分。
三、结语
总之,贺绿汀先生在音乐方面的贡献是极大的,他不仅留下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供我们欣赏,而且他提出的促进音乐民主化和大众化的音乐教学思想也促进了我国音乐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更多的应该注重对他们音乐天赋的启发和对多元化音乐的接受。因此,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应该将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进行很好的贯彻,通过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来促进学习音乐学生过程中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琴,王春苏.论城市社区居委会自治性的成长——对南京市L社区议事园几个实践案例的考察[J].城市观察,2013(06).
[2]鲍宗豪.对当前中国社区建设四大问题的思考[J].河北学刊,2010(06).
篇4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音乐教育事业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众所周知,音乐教育主要由学校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和社区音乐教育三个基本模块构成。
社区(Community),顾名思义,即居民相对固定的生活环境,是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层组织。社区音乐教育(Community music education),即在相对固定的生活范围内开展与传授音乐知识相关的活动。
社区音乐教育作为社区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学校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的有益补充,也是音乐文化繁衍承袭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我国和谐稳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之中,社区音乐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笔者及其团队走访调研了广州地区的西二琴行、黄钟琴行、卓越琴行、嘉谊轩琴行、星海之子音乐学校、卓博艺术学校、奥斯卡培训、虹艺培训等数所社区琴行和培训学校以及相关幼儿园。综合调研情况,本文以广州地区社区音乐发展情况为例,分别阐述当前的社区音乐教育发展所呈现的特征及其现实意义价值,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社区音乐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
由于我国多年来实行开放式经济的发展模式,因此,对于社区基层单位所辖范围内的音乐教育机构的管理可以说是十分宽松的,只要具有最基本的资质,办好相关手续,即可开始宣传招生。目前,以广州地区为例,社区音乐教育办学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主要包括公立学校艺术实践培训部门、私营琴行、音乐教师个人等。有的社区也以社区名义在其管辖的区域内开办艺术培训班。
2.社区音乐教育办学形式、内容多元化
由于社区音乐教育地点多设置在居民区内,虽然其基础设施和办学规模都不及学校,但与“便利店”一样有着快捷、便利的特点,不仅学习地点多,离学员居住地近,免去了学员来回奔波的苦恼,而且社区音乐教育学习的内容相对齐全。此外,社区音乐教育模式还可以应学员所需,量体裁衣地为其设置教学内容和进程,而不像学校音乐教育一样必须受到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学大纲指导意见的约束。
学员们既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选择音乐表演技巧,也可以根据个人的经济基础来选择上课形式(集体课、小组课、一对一小课),还可以在节假日或在每天的休息时间来社区音乐教室学习音乐。不少学员在学习音乐之余还兼学了其他特长。
以广州地区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在社区教育中,音乐教育仍然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而在社区音乐教育培训中,器乐音乐教育的人数又是最多的,占到了整个社区音乐教育的一半以上(表1、表2)。可见,社区音乐教育机构在推动社区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作用不可小觑。
社区艺术培训各专业名称 各专业培训学员人数所占比例
音乐培训 31%
美术培训 22%
礼仪培训 3%
播音主持 5%
模特培训 8%
服装培训 8%
书法艺术 5%
舞蹈培训 18%
表1 社区艺术培训各专业比例分配表
社区音乐专业培训内容 音乐培训各专业方向学员人数所占比例
声乐专业 5%
器乐专业(含钢琴) 53%
视唱练耳 12%
乐理 12%
合奏课 3%
其他 11%
书法艺术 5%
舞蹈培训 18%
表2 社区音乐培训各专业方向比例表
(数据来源:综合琴行、培训学校调研内容)
3.社区音乐教育学员结构多元化,学员市场相对稳定
与学校学生相异的是,社区音乐教育学员的学习目的呈多元化的特点。根据调研结果显示,56%以上的学员都以填补个人的空余时间为主,绝大多数学员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或孩子增加一项业余爱好,音乐教育的娱乐化特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到了体现(表3)。
学员参加社区培训的学习目标 所占比例
目的一:以满足个人爱好为目的的业余培训班 56%
目的二:以音乐表演为专业所参加的长期学习班 11%
目的三:以升学为目的所参加的强化短训班 33%
表3 学员参加社区音乐培训的学习目标比例表
另从所调研的情况来看,社区音乐教育学员的社会层次呈现多元化,从工作性质来分,可以分为在职的和非在职的;从年龄层次来分,可以分为幼儿、小学生、中学生、成人等;从专业角度来分,可以分为专业的和非专业的;从学习目的来分,可以分为以满足个人爱好为目的的业余培训班、以音乐表演为专业所参加的长期学习班、以升学为目的所参加的强化短训班等。凡此种种,都让社区音乐教育的培训机构得以有效运转,又因为学员和培训机构各取所需,因此,社区音乐教育的学员队伍是相对稳定的(表4)。
社区音乐培训学员年龄段 各年龄段学员人数所占比例
幼儿园阶段
(3—7岁) 56%
23%
小学阶段
(7—12岁) 33%
45%
初中阶段
(12—15岁) 19%
高中阶段
(15—18岁) 11%
成人阶段
(18岁以上) 2%
表4 社区音乐培训学员各年龄段所占比例表
(数据来源:综合琴行、培训学校调研)
4.社区音乐教育办学竞争日趋激烈
在当下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环境中,社区音乐教育培训机构的数量也是与日俱增。根据笔者所走访的社区音乐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情况来看,其竞争日趋激烈:有的社区往往会同时存在几家音乐学校,有的大型社区甚至有十几家微型社区音乐学校。培训地及环境也参差不齐,有的是租用一套民用住房,通过改装,放入几架钢琴,便开始对外招生;好一些则是租用比较大的社区商业租铺,进行改造形成校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少培训机构不断招收新教师,开辟新教室,扩大招生。不少投资者尽管是非专业人士,因为发现了这块市场利润,因此也积极投资加盟。有的品牌还形成了连锁店、便利店的模式,换言之,只要培训机构有一到两个长期稳定的教师,便可以加盟、开课。开办社区音乐教育培训班手续简单,几乎不设标准的办班条件和投资收益额度的不断增加,都使得该行业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其教学质量也必然受到影响。
二、社区音乐教育对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价值
根据以上广州地区社区音乐教育情况的分析,笔者认为,尽管社区音乐教育在当前存在不利的因素,但社区音乐教育的价值仍然值得肯定,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社区音乐教育有利于在非音乐专业人群 中拓宽音乐教育的受教范围
社区音乐教育虽然机构小,但是数量多,因此其辐射面也非常广泛。有的大型小区甚至开设了多家社区音乐教育培训机构。诸多的培训机构见缝插针地安插在社区中,在非音乐专业人士中普及了音乐基本知识,对非音乐专业人群音乐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大大拓宽了音乐教育人士的施教范围。
2.社区音乐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有益补充
众所周知,学校音乐教育的施教范围相对较小,且学校音乐教育的时间也受到了相对严格的限定,而社区音乐教育恰恰弥补了学校音乐教育的这些不足之处。其时间相对灵活,无论是在工作时间,还是在休息时间,社区音乐培训机构都能够根据学员的要求来安排音乐学习的时间。部分学员由于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娱乐需求,因此,在家庭经济条件或家庭住宅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没有购置乐器,社区音乐培训机构还会向这些学员提供乐器租用的便利条件。这也使得音乐教育更加贴近民众的需求,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增加了音乐教育的受教育人群的数量,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社区音乐教育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
首先,有相当大数量的学生都是抱着业余音乐爱好者的目的来学习音乐的。在教学工作开展后,学生的潜能被教师有效地挖掘出来,加上外界条件的激化和催发,这些学生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显山露水,在学生个人努力和家长、教师的引导下,部分学生逐步成为专业音乐院校的选拔对象。对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发展而言,培养对象的可选择性的增加有利于专业音乐教育人才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专业音乐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其次,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专业音乐团体走向市场。在我国文化市场进一步改革的大环境下,全国数量繁多的专业音乐团体都纷纷走向了市场。可以说,观众对音乐的认识及其个人音乐修养决定了专业音乐团体演出市场份额。只有观众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水平,才有可能对音乐观赏产生一定的需求,才有可能增加专业音乐团体在文化市场的份额。在此,社区音乐教育在提升非音乐专业人群的音乐素质方面功不可没,它的迅速发展使得专业音乐团体的听(观)众数量不断增加,音乐听(观)众的素质不断提高,音乐听(观)众的社会层面从学校到企业,从机关到基层不断延展,专业音乐团体有了足够的维系自身发展的运转资金,也形成了良性的发展态势。
再次,有利于解决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大体可以分为音乐教师、专业音乐团体的演职人员、与音乐相关的编导工作等几个方面。不少学生和学生家长更多的是倾向于能成为一名音乐教师。然而,学校的生源一再减少,学校对音乐教师的需求量也随之不断降低,又因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技巧专业性较强,所以学生的就业面也相对较窄。在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变得更加模糊的大环境下,应该说社区音乐培训机构是这些毕业生相对来说比较合适的选择。数量繁多的音乐培训机构为音乐专业毕业生提供了相对较多的工作岗位,并且相对稳定的学员队伍也为毕业生提供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来源,为其将来的工作、生活提供了立足之地,有效地缓解了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综上所述,社区音乐教育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意义亦是极其深远的。
参考文献:
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篇5
关键词: 音乐素质教育 音乐素养 审美品位 开展思路
1.现代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特点
1.1音乐素质教育的个体差异性特点。
当今大学生在诸如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个性品格等方面的不同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性差异。因此,在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注意发挥音乐艺术教学形象性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化被动认知为主动求教。此外,教师在教学时,还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因材施教,适时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且在教学内容和程度上的区别也是必要的,教师应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自由发展而不断创造宽松的环境。
1.2音乐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的特点。
音乐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因此,在音乐素质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让学生广泛地、主动地参与,并引发其积极思考、亲自实践。此外,教师还应明白,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由教师讲授、学生提出质疑等。总之,音乐课程无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设计、评价标准的确立等各方面,都必须以学生主体为主要依据,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
1.3音乐素质教育的科学性特点。
21世纪的高校音乐课程必须建立独立完整的音乐教育的科学体系,反映作为普及的音乐基本素质教育的特点,科学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使之切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在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应当是古今中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经典艺术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学生在审美的享受中得到提高,以此来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引导高尚的审美情趣。另外,音乐素质教育日益显现出和现代高新技术结合的趋势,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在化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高音乐教学质级和效率。音乐教育是对人进行综合培养的教育,它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完美人格的形成及培养新世纪开拓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音乐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它需要广大的音乐工作者积极探索,努力实践。
2.现代大学生应具备的音乐素养
2.1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较为抽象的听觉艺术,它对于现实的再现不可能去取绘画中使用的那些色彩实现,它能够使用的媒介是乐音。音乐的确是有一种再现的功能,它再现的意象,不是依靠一种自由的遐想,而是通过音乐本身来实现的。
2.2音乐所表达的内在情感。
音乐能够使学生获得美感,美感主要是由于客观事物引起的主体愉快的状态,是一种比较高的社会性情感。音乐作为一种审美的感受,假如听者具有音乐的耳朵,那么便可以领会这种美感。音乐给人的美感不是外界事物和景象,也不是一种理性的观念,而是音乐唤起人的情感体验。同时,对于同一首乐曲,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2.3对音乐的理解力。
理解作为审美品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心理活动。不论是音乐美的鉴赏,还是音乐的创造和表现,都需要学生把自身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的思维,对于音乐的内容进行审美品位,这样才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分析及评价音乐,从而进入到理想的审美境界。
3.对于进一步开展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思路
3.1提高认识,加强课程设置建设。
有些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大学领导对音乐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学校缺乏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领导。当前大部分大学均未设立类似素质教育的基地和素质教育中心的机构。或者,虽有类似机构却形同虚设。只有举办文艺演出、晚会的时候,音乐教师才会被想起来。因此,加强大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要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提高。具体表现为:
首先,音乐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突出音乐基本知识的普及和审美欣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最终达到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其次,要抓住课程建设这个核心,全面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水平,使之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再次,学校要尽快制定科学、完善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标准。这是高校全面实施审美素质教育,提高音乐课程质量的根本保证。
3.2增加艺术实践活动,鼓励全体大学生参与音乐素质教育。
音乐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普及教育和平等教育。调查表明,现今大学制订一套切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调研计划,掌握学生现有的音乐素质基础情况,对于实际工作具有更高的指导价值。音乐作品分析与鉴赏,是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现今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经典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等知识的介绍及音乐作品的鉴赏,可以使学生学会领悟音乐语言、理解音乐内涵、把握音乐形象、欣赏音乐美,最终达到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目的。
3.3丰富教学内容,加强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音乐的内容是丰富的,它是人类文明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巨大精神财富,所以音乐教育的内容也是十分广泛的。作为普及意义的音乐素质教育,它的内容也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应当根据学生对音乐的掌握程度和兴趣爱好,开设不同的音乐教育课程。特别是在大学中,学生人数多,又来自不同的地区,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只有在通过开出多门的音乐教育课程供学生选择,才能够真正地满足音乐素质教育的需求。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经常让学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音乐就在他们的耳边,就在他们的心中。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样、健康有益的音乐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素质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音乐素质教育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构建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素质教育不单单是学校音乐课程教育,也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有其自身的社会定位和课程特点。因此,在大学中对于如何开展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是现今以至于将来社会都应值得探索和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J].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2]杨恩寰.审美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唐品.调动积极心理因素是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的关键.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
篇6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育 创造力培养 创新
一、在教学的细节中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
音乐有一个主要的学科特点,那就是通过欣赏作品的美感培养自己对事物的想象力。音乐教育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作品产生共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一定的表演技能表现作品并想象其蕴藏的意境,提高自己的审美力。
音乐的教育和学习充满了感性的气息,正是音乐的情感性,赋予了音乐教育的方法多样性和思维的启迪性。在捕捉音乐作品的细微变化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了一个客观载体,通过对这个载体的分析,教师可以从其表现方法,音符的具体运用,表演者具体技巧等细节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欣赏著名作曲家黄怀海《赛马》过程中,刚开始,急促的十六音符提醒我们赛马开始,马匹犹如离弦之箭;接着,用两个相同乐句,形象地描绘出赛马手你追我赶的意境,穿插部分中国古代特有的悠扬声调,既表现出一种喜庆的气氛,又表现出赛马手自信,最后到了,特别是末尾,赛马手冲到终点时马嘶的音调,仿佛让人们看到马匹意犹未尽,扣人心弦。
《赛马》的二胡弹奏,急促、悠扬、紧凑有力、起起伏伏,反复欣赏之后,好像自己身临蒙古大草原赛马会。教师除了提醒学生掌握演奏者使用的各种弹唱技巧之外,更应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用心感受这种美的韵律,并想象不一样的场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
二、通过各种教学手法,引导学生的创新欲望
音乐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在强调音乐知识掌握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上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首先可以在作品的旋律节奏、曲词内容、奏唱手法等方面进行微小改变,让学生体会其差别,进行微创新。其次让学生对作品大的意境移花接木,做出自己的大胆创新。
现行教育体制下,音乐作为一门副科,在进大学以前教师大多强调音乐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感受,更谈不上大胆创新。进入大学后,特别是喜好音乐的学生,有积极参与学习的要求。这也给了大学音乐教师一个很好的引导机会,对学生进行创新的引导,让其体会创新音乐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这也是大学教师的责任。
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中?首先,平时在各种教学场景中要让学生用各种方法增强对音乐的理解,理解之后要有想象,要用内心感受音乐的意境,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的精髓与美感。教师也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变,不但要强调音乐本身的能力培养,而且要通过融合音乐与文学、历史、戏剧等其他活动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创新有更多的知识作支撑。
这样,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有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独特理解,埋下了进行创新的种子;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拓展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在音乐实践中引导创新
大学的音乐实践,首先是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然后是学生参加的各种音乐活动,例如班级之间的音乐交流,校际之间的音乐比赛,还有社会上组织的各种音乐表演,比赛等。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音乐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愉悦学习各种音乐知识,感受到音乐的无比美妙,从而激发创作欲望,进行艺术创作。例如,在传授学生五线谱知识时,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用不同颜色画出五条线,然后让带着不同音符的七个同学站在五条线之间的不同位置,同学们不断变化位置,就形成一段一段五线谱,这样寓教于乐,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而且七个同学不断变化位置,其实还是学生参与的一段段乐曲的改造与创新。
当然,音乐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音乐教材上理论的学习,还包括分析不同音乐作品本身的规律和它们之间的表现手法的差异,演奏技巧的不同,等等。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与不同音乐作品的创作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能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创造自己的作品。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教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音乐理论联系音乐作品实际,并提供互动积极、愉悦体验的音乐实践环境,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新活动。
四、结语
在大学的音乐教育中进行创新实践,不但体现在平时的教学细节中,对一些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中,提高学习主动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从而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都是大学音乐创新教学实践意义。以学生普遍喜欢的《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的演唱为例,教师除了在一些音符的细节处理上启发学生思考外,还可以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对作品表现形式进行创新,例如根据曲谱编排舞蹈等,强调在欣赏作品时,对作品产生心灵共鸣,写下自己对作品的内在情感体验,这才是一次有意义又有收获的音乐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范音利.大学音乐教育与思想素质培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4).
[2]江华清.谈大学音乐教育.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5,(3).
篇7
关键词:流行音乐 高校音乐 教育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新思潮的涌进,我国音乐也逐步向着多元化、潮流化方向发展,摇滚乐、HIP-HOP、电子乐等流行音乐的出现,给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注入了更多新的因素,逐渐被广大的大学生接受。然而,高校音乐教育作为提升大学生审美素质、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与个性的重要教育内容,如何在流行音乐背景下,正确面对流行音乐带来的影响,开展高效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不可忽视的课题。
一、流行音乐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一)流行音乐对高校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随着多元化流行音乐的出现与发展,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也随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双面的,从积极的影响来看,流行音乐以其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独特的乐器伴奏及与年轻人发生共鸣的内容等优势特点,能被大部分大学生接受和喜爱,有助于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当学生感受到流行音乐带来的快乐时,会使学生逐渐由欣赏者变为参与者,在生活中自由歌唱,进而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激发大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从消极的影响来看,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下,许多流行音乐逐渐背离音乐艺术的本性,走向低迷化、媚俗化、表面化和商业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容易受其影响而使思想变得消极。那些肤浅的商业化流行音乐容易使大学生的美学观和道德观发生扭曲,甚至淡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不利于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
(二)传统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存在局限性
虽然我国高校教育体制在不断深化改革,但是纵观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现状,受传统音乐教学内容、理念与方法的影响依然较深。高校音乐课程大部分属于传统的民族音乐,虽然传统音乐的精髓值得学习,但因为其内容的陈旧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学生对音乐课丧失兴趣,甚至会出现音乐类专业学生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这与高校音乐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音乐素养与人格,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不相吻合,教学效率无法真正得到提升。由此可见,流行音乐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有极大的必要性。
二、流行音乐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对策
(一)重视主流音乐的价值观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教育作用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音乐曲目,这些音乐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影响并教育着人们。现代的高校音乐教育主要教学内容还应该以主流音乐为主,发挥出主流音乐对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教育作用。为此,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应该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增加当今社会音乐的热点信息内容,并对其进行点评。对于不同时代的音乐曲目则应该进行分类整理和精神剖析,从而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历程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音乐风格,进而深刻理解音乐的内涵,更好地认清当今时代,把握个人发展的方向。例如,在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品曲式、调式,还应该增加对流行音乐的品评环节,让学生了解乐坛发展中的优点与不足,树立正确的音乐观。
(二)正确认识流行音乐地位并合理疏导
随着音乐多元化的发展以及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流行音乐已成为大学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并逐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此,高校应该正视流行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利用流行音乐更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特点,调动学生对音乐的热情,营造出轻松自由的校园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高校音乐教师要选择音乐艺术性强、时代感强且富有文化内涵的优秀流行音乐作品,促进音乐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这样既能避免教学课堂的枯燥乏味,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近年来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中国风”。类流行音乐,以周杰伦的《青花瓷》、《台》等作品为代表,这些歌曲在编曲上囊括了大量的中国古典乐器,歌词、曲调温婉雅致,对于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效果
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关键还在于摒弃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效率。为此,高校音乐教学应积极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开展音乐教学,将对音乐的初步联想深化到对音乐形象的欣赏,使学生通过多个感知把握音乐,激发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另外,音乐教学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科目,教师应该不断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引导学生组织各种音乐剧的表演、组织音乐社团开展多样的音乐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提升个人表现力。
(四)利用流行音乐引导学生创作
基于流行音乐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大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无限热爱,高校音乐教育应该充分利用流行音乐的这一特殊性优势为学生开启独立创作的大门,鼓励学生进行艺术想象与创新。在对流行音乐的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将流行音乐带来的影响转化为功能并发挥出作用,使学生对枯燥的音乐术语感兴趣,进而对音乐领域感兴趣,发挥潜力进行音乐创造。在近年的音乐歌坛中,有大部分来自于其原创音乐成名的歌手,他们由于吸取了当代流行音乐的精髓,并发挥出自己的音乐灵感与运用专业的音乐知识而大胆的进行原创音乐的创作,从而为歌迷朋友所喜欢。这些现象都表明当代流行音乐对于激发当代大学生创造性的巨大作用,高校音乐教育应该重视并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音乐创作。
三、结语
在时展的需求下,流行音乐成为是世界文化融合的象征,其价值不容忽视。在流行音乐盛行的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应正视流行音乐的地位,把握时代脉搏,加强对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使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判断流行音乐,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初中音乐 教学活动 存在问题 对策
前言:
初中音乐,是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加强初中音乐教学的力度,对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初中音乐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初中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有着负面影响。正视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改革初中音乐教学十分必要。因此,笔者选择当前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对策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分析
1.初中音乐教学理念不尽科学
在素质教育得到广泛推广的今天,初中音乐教学的地位也不断提高。然而,改革之后的初中音乐教学水平与质量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许多初中学校的管理人员与音乐教育对于音乐教学的认识还有不足之处。正是音乐教学理论上的缺陷使得初中音乐教育改革的实际价值不大。初中学校的管理者没有给音乐学科教学以充分地重视,仍然利用传统的眼光看待音乐学科教学。初中音乐教育也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地于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使得初中音乐教学的成效不足。[1]
2.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存在缺陷
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目的做出了明确规定,音乐教学需要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这习观念,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但是,在初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与学生仍然较为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与学习,忽略了音乐学科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利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为了完成音乐教学任务而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一些音乐教师的工作热情较高,配合学校进行音乐教学改革,但无法正确把握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使得改革后的音乐教育质量不足。
二、初中音乐教育的改革对策分析
面对初中音乐教育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初中音乐教育改革方法的分析已经成为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下面,我们就来对初中音乐改革对策进行几点分析:
1.加强初中音乐教学理念的改变
受到初中学校管理者以及音乐教师对于音乐学科的偏见,许多学生忽略了音乐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教育相关部门需要对素质教育的内容进行推广,使初中学校的管理者与全体教育认识到平衡发展与素质提高对于初中学生的意义,加强其对初中音乐教育工作的认识。初中学校的教学理论需要进行转变,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利用音乐、美术之类的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爱好。[2]
在日常的学校团体活动中,学校应当加强音乐学科知识的宣传,组织不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学习对于自己发展的重要性,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学校可以利用五四青年节或者国庆节等,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演唱比赛,让学生在演唱比赛中找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建立起正确的音乐学习目标。这样的宣传活动也可以使音乐教育认识到其教学工作的重大意义,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音乐教育工作中,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
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对于当代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教师只有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与优势进行认识,全面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初中音乐教育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学生的音乐学习实际出发,为学生量身订做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创新元素融入到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学生爱上音乐学习。
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对音乐学习进行思考。比如在学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一个小组选择自己的方式对这首歌进行合唱处理。在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小组学习成果的出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学方法的改革会很大程度上促进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3.利用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培养与提高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对音乐之美进行认知。在初中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的特点与性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学生对美的理解与掌握。对于不同的曲风,初中音乐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学习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审美体系进行建立。
比如在学习《歌唱祖国》这一作品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对音乐作品风格与内容进行了解,为学生讲解一些背景之事,让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培养与激发,促进学生爱国心的建立。而在讲解《青春舞曲》的时候,教师要让初中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对自己的青春进行欣赏,找到个性化青春的魅力,鼓励初中学生享受自己不可多得的青春时光。在丰富的课本教学内容中,学生会从多个角度对社会进行认知,对生活进行认识,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完善学生的审美态度。[3]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模式的重要实践,也是初中教育工作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当代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以及音乐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从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对策。希望当代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梅彦.中学音乐教育浅析[J].文学教育(中).2011(04)
篇9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 整合意识母语文化主体 不同而并立① 主体价值重建
学校音乐教育是目前音乐教育学首要关注的问题,而推动中国音乐教育学发展的根本,实际是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如何建设的过程。关于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自古至今积累了相当丰厚的资源和理论建树②。面对21世纪,该体系的建设是否可进入整合性的研究和实践,以使体系的建设逐步呈现完整清晰的中华主体风格,使其与其他异文化共同体的教育体系有母语文化实质的区别?在长期的教学、研究中,根据观察、参与和思考得出的经验教训,越来越感觉到,孤立地关注民族音乐教育的某一方面,对建设一个主体性完善的体系、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的目的总有较大距离甚至偏离其目的。如果换一种思维角度,立足于打通各个领域的相对封闭,使各方面成果和思想精华互动互补,完整体系的主体建设是否会有更深入的推进?
这种建设和推进需要强化整合意识。
源起于自然科学的实证主义哲学和工具理性主义思维方式,在大工业流程分工细致的现代文明启示下,将学术——人的精神创造物也象物质生产流程一样细致分工,在各专业、各学科越划越细、看上去越来越精深、越来越尖端的学科专业研究,实际把整个人类文化分割成许多越来越互不相干的“领域”。为什么在当代兴起对东方哲学的关注?③就是人们在发现世界已成互不相干的各种“领域”之后,人的精神家园反而出现深刻的恐慌和危机,人们呼唤整合、呼唤平等交融、呼唤“全球一体化”。而东方哲学圆融中和的整体观,在某种意义上为人们的心灵提供着内在的深沉依托,于是,整合不仅成为学术历史的当代命题,也成为人类精神价值需求的回归。
这个现实,促使当代跨文化、跨学科研究蓬勃兴起,综合性的,交叉互渗的边缘学科层不出穷……这是世界从分离重新走向整合的历史趋势。这种趋势逼使人们不断扩展理论思维空间,呼唤所有学科进入空间共享,在共享的空间之中互动互融,彼此打通。因为大家都意识到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学派和学科都不可能占有所有正确的空间,只有在打通的基础上寻求深沉意义的整合……一种“不同而并立”的多元融通关系,才可能尽量地靠近人类较理想的存在状态。在此历史背景下提出建设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整合意识”,其学术取向也就有不同以往的特殊意义。在关于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建设中,目前有三个层面尤其要强化整合意识——
1、民族音乐教育模式与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基础层面的整合;
2、民族音乐教育体系中“学校规范教育”与“民间自我传承教育”——结构层面的整合;
篇10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最能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感情的艺术形式,是人类丰富精神文化的主要途径。音乐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艺术教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音乐除了具备审美功能,更具备德育功能。虽然音乐教育核心是审美,但音乐教育最终目的是育人,希望通过优美的音乐,帮助学生形成高尚品德。近些年,当代学生整体素质出现了下滑,高职院校应积极发挥音乐教育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开发展开研究。
关键词: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德育教育;德育功能
1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社会对人才需要越来越大,但同时也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是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中心,高职院校学生想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但要具备过硬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同时还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然而,当前大多职业院校注重的是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往往方法单一,思路陈旧,并不能很好地取得教育效果。实践证明,学生容易被优美的旋律所感染,音乐既具备美育作用,同时具备德育功能,高职音乐教育中用积极发挥德育功能,利用音乐教育资源,丰富德育教育手段。
2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音乐教育的最初目的是审美教育,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唤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造热情,激励和吸引学生为美好理想而奋斗,唤起学生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产生情感共鸣,体会到音乐作品中传达出的情感,净化心灵,属于一种典型的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手段[1]。但实际上音乐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音乐教育还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许多音乐作品都有特定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优美的旋律不仅可以促进人心理的健康,更对学生人格塑造有着很大帮助。德育和智育过程中,个体所发展的主要是理性,而理性与情感对个体而言是同等重要的。音乐教育则是最好的感性促进方式,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发展人的感性。在音乐教育下,学生思想会变得更健康。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形式,而情感则是行为的动力,所以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此外,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主体性审美方面的作用也非常突出。这对于学生精神力量的提升,正确道德品格的养成及社会观的形成都有着很大帮助。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音乐,用某些旋律治疗人的脾气和,并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德育主要发展了学生德行个性,而音乐教育则强化了学生审美个性。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发挥就可以是使学生德行个性与审美个性得到统一,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更开发了学生智力。古代中国就十分重视音乐教育,并把音乐作为人才必备技能,可见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开发,对于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水平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3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开发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些年,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加之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职院校学生基数大幅度提升,生源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十分有必要,音乐教育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由于我国现代音乐教育一直以来都严重受西方教育思想影响,呈现出“重技轻艺”的现象,把技能教学放在首位,往往忽视了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2]。然而,许多通俗音乐和流行音乐正在侵害着当代学生的思想,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亟待加强。因此,高职院校在音乐教育中应摒弃传统教育思路,重视德育功能的开发,加强音乐教育中德育观念,重新构建新的音乐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音乐教育职能,利用音乐教育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热情。另外,教学方法选择中,应融入现代化教育手段,不应停留在传统灌输模式中,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音乐教育。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且利用多媒体动画进行音乐教学,更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兴趣培养。如,欣赏贝多芬的《第五命曲》,通过震撼的旋律,以及贝多芬本人的奋斗历程,来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永不屈服精神[3]。在具体教育中,学生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学效果不理想,就是因为学生缺乏兴趣。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便会主动探索音乐,更容易被音乐所感染。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显而易见,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利用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若学生不具备一个良好的心态,未来走入社会将很难立足。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发挥,对于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4结语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音乐。音乐教育是重要的德育教育手段,从儒家教育思想中就可以充分体会到这一点,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毋庸置疑。然而,中国当代音乐教育中却忽视了德育教育功能,往往注重技能教育,这种教育理念已经与素质教育初衷有所偏差,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发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李青.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开发与多样性应用[J].北方音乐,2015,07:184.
[2]饶静安,李刚.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内涵及开发[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9: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