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常规管理范文

时间:2024-05-23 17:4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育常规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教育常规管理

篇1

【关键词】学校教育常规管理

制定了学校的教育常规,就必须加强常规管理工作,就应该切实执行。规章制度的管理作用,只有在切实执行的实践中才能产生。如果有了管理常规而不执行,也就就失去了制度的意义,甚至还不如没有制度。

学校教育常规管理工作建设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怎样进行常规管理,这是我们每个学校领导必须认真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一、领导带头身体力行,率先遵守,是教育常规管理的首要条件。

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的“法规”,它不仅是管理学生和教师的,也是管理领导的,领导能否身体力行、率先遵守往往是规章制度执行成败的关键。如果只用规章制度来管理群众,领导置身于规章制度之外而一切可以特殊,那也不会对群众起到什么约束作用。即使对群众起约束作用,也只能是暂时的,绝不会长远地起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个道理古人已经为我们作了精辟的阐述。因此,我们学校领导必须做执行规章制度的楷模,以身作则,维护规章制度的尊严,为常规管理的实施打好基础。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常规管理的核心和实质。

规章制度一经制定并宣布执行,就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它和法律的强制性是不同的,只有配合以良好的思想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规章制度和纪律一样,只有建立在群众自觉遵守、执行的基础上,才会真正产生巨大的约束力。思想教育工作与规章制度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良好的校风一旦形成,规章制度的威力就会畅通无阻地得到发挥。因此,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执行规章制度的始终,要反复地、多种形式地宣传规章制度,使之深入人心,使人人提高自觉性,产生进取心,这是常规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实质,需要领导者花大气力,做艰巨细致的工作。如果规章制度没有足够数量的群众基础,没有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前提,就会成为形式,在群众中间失去约束力。规章制度和思想工作是不能互相代替的,那种认为有了规章制度就可以放松思想教育的说法是极其错误的。同样,如果认为只要做好思想工作就可以不要规章制度的说法也是错误的。不论是思想工作还是规章制度都不是万能的,必须使二者的约束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才能产生良好的管理效应,防止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明确分工,分层负责,是常规管理的基本特征。

学校教育常规是按学校教育各项工作的特殊需要分别制定汇总起来的系统,因而学校常规管理应该是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按领导的分工情况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范围明确分工,分层负责。教务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等责任均必须明确,对校长来说,着重应把精力放在检查、指导、落实上,不必要求各层次的负责人在照章行事的过程中,事事请示、汇报,应该放手让同志们有职有权地独立自主地去处理他们份内的工作,定期总结汇总情况。这样,以便使校长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研究学校发展中的根本问题。

在分工负责中,必须注意用人艺术。常规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调动、发挥教职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分工负责、分层管理中要讲究用人之道,明白用人的科学,对人员进行科学管理,知人而善任,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坚持人事相适。分工负责,大权集中,小权分散,授职必须授权,权职相称,才能才职相适。把职务、权力、责任、目标四位一体交给适合的各级负责人或教职工是分工负责的要求。如果小权集中,则往往大权旁落,对下属,职责不明,或授职不授权,就会形成虽干事但无责任感的冷漠情绪,无权便无所谓尽职,也就不会尽心,权力过于集中,学校的目标、责任都只能是领导的;分工授权,分层负责,目标、责任就不仅是领导的,也是群众的。不用多余人,一个人能干的事,不要分派两个人干,人多不一定能办好事,多余的人往往会干扰办事人,影响工作效率。分工负责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不妒,大胆使用,“用人之心,用人之才,用人之胆”是用人艺术的概括。既用就不应半信半疑,四处束缚、限制。妒才是分工负责的最大忌讳,领导不应把人才视作对自己的威胁,应该善于发现人才,推荐人才,培养人才,保护人才,做到适才适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分工负责中要求各层次的管理人员都坚持将思想工作和技能培养、行为训练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对象应有不同的定期指标,否则,要求一般化,任务落不到实处,常规管理就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

四、公正严明,一视同仁,是常规管理检查与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

规章制度要付之执行,就必须在执行过程中有督促和检查,执行到一定阶段还要总结评估。不论是在督促检查,还是总结评估过程中,又必然产生对与错,好与差,或者是在都好、都对之中有成绩的大与小之分,这就要领导拿出看法,亮出态度来,是表扬还是批评,是奖励还是处罚,稀里糊涂,“和稀泥抹光墙”是常规管理的大忌。因此,领导必须公正严明,一视同仁地、客观地对待全体同志的所有工作。

领导要做到严明公正、一视同仁,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实绩为依据,以规章制度和计划指标为准绳,去评估每一个人、每一项工作。是就是,非就非,不论对谁都一个标准,该奖就奖,该罚就罚,不掩饰亲者的过错或失误,不苛求疏者的工作成绩,对任何人都不能感情用事,在“但是”后边做文章。对自己则要严格,严以律己是领导信誉的一个源泉。

篇2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小学教育发展道路方向

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一,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在我国小学教育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农村小学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学、大学的教育。近些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农村小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不管从硬件建设还是师资力量等诸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对于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农村小学的发展还远远不足,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许多矛盾仍然制约着农村小学的发展,在办学方向、学生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家长重视等方面仍然还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影响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桎梏

近些年来,政府不断地大力度向教育投资,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但是学校缺少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设备,像办学规模小的学校,在校学生数不足一百,又地处偏远的小学,没有实验室,缺少必要的试验器材,小学科学试验根本无法完成,教学活动无法开展。虽然学校配有电脑,但是没有网络覆盖,使教育的信息化得不到发挥。没有音乐、美术教室,上艺术课学生都是跟着老师学着唱、学着画,严重制约了小学生艺术细胞的培养。

地处偏远的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陈旧,不重视教育,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对女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对男孩子的学习任其发展。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者根本不支持学校的教育,过分溺爱或过分忽视,滋生了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面对就业形式,新的读书无用论,又在家长的思想中蔓延,这些都使学校管理难度与日俱增,增加了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难度,因此导致很多学校出现了“不家访”和“怕家访”的情况。整个社会对教育和教师的期望值很高,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家长不重视等因素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日益增加。

二、浅析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之路

1、建立学校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以人为本的规范管理制度。过去,我们在常规管理上某些方面不到位,教师的理论基础薄弱,既看不到常规管理的着眼点,也找不到常规管理的着力点,总是把自己置于被“管”的地位,行动上消极应付、各行其事。因此,在建立管理制度的长效机制上既需要用“情感”来管理,也需要用“法度”来约束。

所以我校近两年来学校的管理分三步走:第一步,建立“约束性”的制度,带有强制性;第二步,将“约束性”转向“规范性”;第三步,将“规范性”转向“责任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和谐、人文的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是学校和谐的核心,尊重人是办好学校的前提。领导尊重教师,教师尊重领导,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尊重学生,这是工作的需要,更是学校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一个和谐、人文的环境,师生均能得到发展,在师生发展的同时,学校也得到了发展。

要努力完善自我,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带动人,树立一心一意为教育服务的思想,坚持深入学校,深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以身作则,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按照师德“十要十不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教学第一线,参加教学教研活动,与老师们共同研究教育教学工作。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公平、公正的良好工作环境和氛围。

3、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专业教师长足发展。影响农村小学发展的诸因素中,人的因素尤为重要,即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决定性因素。而决定一个学校的发展达到怎样的高度,并不取决于个别教师能者有多能,而在于整体水平的提高。现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水平发展不平衡,差距还很大。新分配的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欠缺,因此教育教学成绩较差;但新分配的教师有一定的特殊性,就是充满朝气、充满活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具有创新精神和鲜明的个性。因此,我校采用“走出去”的学习方式,联系区教研室对我校的的新教师进行指导,并且在教研室组织的教学新秀强化课及示范课,让新教师“走出去”多听、多学、多改进,以达到专业素质的提高。

4、努力建设学习型校园,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要大力提倡读书的风气,重视读书环境的建设,重视读书氛围的营造,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打造学习型校园。学校把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作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班级文化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塑造着学生的灵魂。每周五下午,我们会利用特色课,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有书法艺术课、读书故事课、快乐作文课、音乐趣味课等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篇3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建设教育强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坚定建设教育强县的信心

1、国家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了物质保障。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学生的学杂费、书本费,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贫困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切实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加快中小学校舍改造建设,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学校寄宿制工程和初中标准化建设工程等,投入我县学校建设资金近3亿元,校舍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我县中小学办学条件。此外,由中央、省市县拼盘筹资900多万元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大大促进了全县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为实现教育强县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我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了师资保障。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县教育局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从XX年开始,我县选招1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使我县教师队伍更加知识化、年轻化。从XX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师德建设活动,通过师德建设年、师德建设提高年、师德建设巩固年等活动,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了一支道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同时,每年组织大批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活动,启动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组织了100名中小学班主任参加全国班主任远程培训,并评为“全国十佳项目团队”。全县中小学教师素质稳步提高,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了师资条件。

3、我们强化中小学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了质量保障。XX年出台了《**县中小学常规管理工作方案》,以“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从严治校、规范管理”为原则,要求学校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修订了《**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综合评估方案(试行)》,建立了以常规管理和质量管理的评估制度,实现了“四个转变”,推动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本科达线连续三年突破3000人大关,居全市八县第三位,步入安庆高考第一方阵;中考成绩与先进市县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小学教育质量水平整体不断提升,促进了全县教育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篇4

1.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每个学期学校都对教学常规规范组织了学习,教师们的教学计划和备课的各环节也比以前更全面,而且备学法和教法的意识越来越强。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太好,教学质量也不高。我认为主要原因有:

(1)学校常规管理还不务实,标准不高,怕得罪人,制度和规范落实不到位,特别是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需大力加强,部分教师的备课纯粹是应付检查。学校要出台几条关于教学日常工作的硬性规定,使这种现象得到真正改变。

(2)有的教师对“备课重在备什么”的认识不深刻,不到位。备课应该重在备学法和教法,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把握教学目标,找准重点、难点,预设好教学的各个问题,灵活组合教学资源,选择正确的学法和教法,设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板书。教师抄备课、抄知识点的比较多,备课不想动脑,也不想费力。

(3)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还存在。如有个别教师在学校检查后间隔半个月没有备课。学校要重点抓实这几项工作:课前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阅作业、认真辅导、检测巩固等。

(4)教学质量提升的措施还不到位,在科目管理、教师要求、教学常规管理、奖罚制度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辅优补潜工作落实不到位,“辅优纠偏补潜”名单没有落实到每个班级和每个教师。

2.改革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方法

(1)备课形式允许多样化。目前我们对教师的备课要求单一,就是备课本上写教案,一节一节地写,按周计算数量。由此出现了完成任务式的备课,如抄写备课、课后备课、一连备好多节课等现象,对兼教几门课的教师来说,耗时耗力,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我想将集体备课、电子备课、课件制作、手写备课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落实备课的要求,从而减轻教师们的负担,达到资源共享、个人与集体智慧相结合、共同提高、增效减负的目的。

以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为主,电子备课和课件制作为辅。集体备课要规定时间、地点,规定内容、规定人T,每周坚持一次以上。集体备课和课件制作要做到资源共享。

(2)多层面修订教学常规管理的有关规定。首先要从教育局层面重新制订或修订《湖南省安化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完成好顶层设计。我想应从备课、上课、阅卷、辅导、测评这五个方面的常规工作作出具体的管理规定。

中心学校修订检查督查方案,根据全县的管理规范分别就教学常规工作五个环节作出督查的具体要求。

从学校层面,根据本校的实际对教学常规工作作出几条明确的规定,如:作业的批阅,课堂作业面批率要达到百分之二十以上;作文批改,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必须详批三分之一以上,允许学生相互批阅三分之一等。这些都是怎样落实上级的要求和规定的细化。

(3)改进检查评价方式。县教育局督查的模式要改进,如看备课不能只看书写的教案,随堂听课督查要查当堂课的教案,如果用课件上课就确定本堂课有没有备好课。学校的日常工作检查要改进,不能一味地查教案、点数量,重点要看质量和效果,将平时的督查作为评价的依据;尤其是学校对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必须与教师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

此外,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和实施,也要纳入评价常规教学的一个方面,每学期要落实一次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与评价工作。

(4)落实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抓实常规管理,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我们要按照要求每月组织一次教育教学常规检查,围绕教学态度的端正,将“备、教、批、辅、考、评”这些教师应该做好的“茶饭功夫”,真正落实到位,督促到位。另外,对后进生和偏科生的辅导转化、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化等内容,要加大督查力度。

每次中心学校发出的常规检查通报要具体化,要组织学习,并落实到位,奖罚到位。在常规工作中开展好学校、教师、班级、学生四个层面的自查自评,根据问题明确整改目标,采取得力措施,对问题较大的教师进行跟踪管理、有效转化;并分月按学期搞好总结评比,确保常规工作的管理取得实效。各学校要每月上交常规检查和评比结果到中心学校;中心学校对各学校每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要有详细的工作台账,与学校和个人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挂钩。

篇5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教学管理 有效性 措施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及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进,小学教育模式、要求、目标、内容等都发生了深刻改变,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新走向和新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以适应新课改对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要提高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健全教学管理中检查、评价、激励互相联系的三个环节。

1.认真进行教学检查。促进落实的重要办法之一就是教学检查。这是因为教学检查有督促、反馈及指导的功能,所以它是推动落实的重要手段。学校学期初有各种计划的检查和讲评,每月有月进度、月计划的检查,期中有半学期工作的全面检查,期末有计划完成情况和质量成果的总结检查。从教学过程讲,有集体备课、教案、课堂教学、作业、辅导各教学环节的检查,为了保证检查的真实和全面,教务处应编制各种活动报表,收查作业、教案,听取汇报和听课、参加教学活动等各种数据,这也是教师年终考核的参考资料。

2.客观地进行教学评价。评价是衡量效果、促进工作质量提高的有力手段,教学评价又是检查和奖励的中间环节。有了评价,检查才有方向、有标准,才能更好地发挥督促和导向作用;有了评价,奖励才有依据,才能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客观地进行教学评价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制定符合实际的评价标准。学校在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上要贯彻三个思想:一是一定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讲究科学但不拘泥于本本,借鉴别人但要立足自己;二是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教学从内容上看有多个方面,从过程上看有多个环节和阶段,都需要评价,但不能每个项目、每个环节都有形式完整的一套评价标准,所以,评价标准要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

3.发挥好教学奖励的激励作用。教学奖励是教学评价后的激励措施,是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是奖励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在于它的正确性。正确性的体现是明确的目的性、鲜明的导向性、强烈的激励性。奖励应依据三项原则进行:首先是明确的目的性。奖励是为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要把奖励的项目设在教育教学的重要部位和环节。其次是鲜明的导向性。奖励要向薄弱环节倾斜,引导解决教学上落后的部分,使全面工作平衡发展。第三是奖励的激励性。奖励的目的是激励,但不是所有的奖励都能达到这个目的。第四是以全体教师参与、科学研究为两翼,实行科研兴教和民主管理。

二、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措施

1.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推进新课程、深入教学改革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所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要素。新课改催生新管理,新管理呼唤新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我们必须对小学教育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结合学校实际,依据新课改要求,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新课程改革纲要为要求,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法,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比如常规管理制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等进行重建,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各个教学要素的作用,完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丰富教学管理实践活动。

2.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管理实践变革的前提,是指导一切管理活动的原则,是管理者对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新形势下,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一个全面且理性的认知,站在全球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联系学校实际,定位学校管理理念,走与学校自身最符合的办学之路。创新型管理理念的重点在于人性化,根据新课改要求,因时、因人、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教学管理策略,注重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关注教师和学生需求,强调对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激励和思想教育,进而形成一种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内在力量。

3.强化教师管理。教师和学生是新课改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两个重点,有必要加强师生管理。首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全员性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乐于奉献、以身作则、以学校发展为己任的领导班子团队,领导全体教师摸索新课改,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其次,教师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中坚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所以,学校在重建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创新教师管理,强化管理立校、科研兴校的思路,定期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依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师生管理,完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真正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适应新课改对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邹妍锋 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师生沟通”问题的研究[J].中国教师,2013,(6)。

篇6

一、办学要有特色,端正思想。努力办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农村的小学,是学校以展的有效途径

我们必须从本土的乡情、民情出发,根据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多种的办学方式,走出符合山区,滩区各地实际发展的教育路子。办出具有一定特色化的农村小学,首要问题明确学校教育的性质,特点和根本任务。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它必须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培养目标,对教育对象从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生存能力、行为养成等方面施力影响进行培养。我们应该端办学思想,明确办学方向。但仅懂得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确立办学宗旨是不够的。应结合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办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农村小学。

二、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办好一所学校的战略性任务

学生的灵魂要靠老师塑造,建设一支老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校依靠老师来完成教学任务和办好学校的,学生是在教师的影响和教育下成长的,教育教学质量又是教师努力的结果,因此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力量,在实际上决定着施教育的方向。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过程。建发是一支有良好的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能根大计,更是办好学校的战略性任务。

三、加强学校的环境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是办好学校的根本理论

影响学生成长的主要力量,一是教育;二是环境。在一具学校内,校风和校容,是教育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

校风,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主要力量,是教育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无声的教育力量,也是学校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础,好的校风,整洁的校容对师生都起着熏陶结束的作用,校风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是教育成效的具体表现,人们可以就此进行评价一所学校的优劣。

校风不是教风、学风的简单总和,而且领导的工作作风,教师教风,学生的学风,学校师生的行为规范,社会各界人士谈论中所体现出来的学校特有的思想风貌和精神状态,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程度的反映,因此要靠领导以身作则起带头表率作用,靠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靠加强教师的师表意识,增加学生自强的精神和学校思想,从而振奋起师生爱护学校集体,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宣传和推广好的思想行为表现,形成一套师生拥护的校纪校规。

四、不断加强学校的常规工作,是办好一所学校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学校是个组织,各部室和工作环节紧密相关,需要环环扣紧,协调工作。工作有章法,行为进规矩,学校井井有条,人员彬彬有礼,这是学校性质所决定的,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也是学校的基础工作之一。

学校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建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秩序,领导教职工的言行准则和岗位责任制;学生守则;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和常规;教育工作的必要程序;各部门的工作常规以及各活动场所的,总之,各项工作都必须要有管理方案,好的教学管理方案,是对学生的行为约束,更是教师的行业约束。学生犯错应写成检查书,教师也不应例外,教育无小事,事事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楷模,构建校园内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因为有学生才有教师。

五、拓宽办学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所在

学校可以比作由若干部件组装的一台机器,它要按一定的客观规律。不可肓目的追求全新的教学理念,应结合各地各校实际。与兄弟学校相互学习。鉴见成功的管理经验和积极的教学方法,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大胆吸收和参考与兄弟学校成功发展状况和管理的成功经验,办出具有特色的农村小学。同志说过,一个人总得有一点精神,一个国学要讲民气,一个部队要讲士气,一所学校也一定要讲志气。全国著名校长韦力:认为志气是学校的命脉。是推动师资前进的动力。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教师则中是灵魂的工程师。志气是灵魂的表现,人而无志,不知其。所以办一所学校,使其永远有活力,它的能源就是志气。善于用正确理论激励师生立大志,树理想,是校长的基本功。因此,校长首先要有志气,强将手下无弱兵,志气得靠志气引,志气是思想意识,它来源于实践,又通过实践来发展的。

六、发展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传说,发展农村学校特有的优越性

篇7

1.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教师依照教学计划展开教学,这样有利于教学工作更加有秩序地展开。教师具体授课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展开,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本校教导处的工作计划。具体涉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任务、教学要求、教学目的等;能构认真分析学生、分析教材;教学进度的安排可以具体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每个章节等。

2.认真备课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想上好课,备好课是基本前提。上课前,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授课内容,针对备课要制定完善的教案。备课阶段需要把握如下几点:首先应当紧贴课标要求,对教材熟练掌握;其次需要对授课的重难点做好把握,明确教学目标;第三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实际,制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第四针对教学过程应当精心设计,针对每一节课都制定具体的教案。

3.把握好上课环节

对整个教学来说,上课是中心环节,一节课的时间是四十五分钟,对上课时间要对上课时间有效利用,提高上课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作为教师在仪表、教风方面都必须保持端庄;其次教师必须对教案做到掌握,明确教学任务;第三、教学过程务必严谨,构建和谐的教学气氛,在师生之间构建积极的互动;第四,应当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实施个性化培养与分层教学,实现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第五,在课上能够对教材熟练驾驭,注意详略得当,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能够对知识的前后联系做到有效把握,对教学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做好把握,并进行系统化总结归纳。第六教学方法方面应当注意多样化,切实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杜绝单一呆板的说教,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应用多媒体、组织竞赛等方式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4.把握好作业环节

对于教学工作来说,作业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在作业布置方面需要结合学科的实际特点与每节课的任务要求,把握作业量应该适量,难易程度适度;同时需要把握时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一定要做到全收全改;第三应当注意规范批改学生的作业,教师应当多给学生作业正面评价;第四多进行面改,注重分析来自学生的反馈。

5.紧抓考试环节

对于教学效果检验,考试这种方式非常有效。在期中与期末以及每一单元都应该组织考试。在考试方面需要严密组织,严肃考纪;第二要依据计划按时组织考试,认真评阅试卷;认真分析开始试卷,确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加强对学生档案的进一步健全,能够对学生成绩有效跟踪。

6.结语

篇8

提高认识,加快发展

中小学实验室是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之一,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认识学校实验室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西平县将实验室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以县教育体育局局长为组长的“全县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合理配置资金,因地制宜,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实验室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首先,西平县教育体育局确定了由局筹措资金对各学校进行硬件建设和改造,学校自筹资金充实实验室仪器、药品等器材的原则。近几年西平县教育体育局投入大量资金对各学校实验室进行改扩建。目前,各初中均建有实验楼,并投入使用,投入260万元为22所中学装备了高标准高质量的成套实验室设备,同时又投入近100万元为各乡镇中心小学装备了小学科学实验室。这些基础工作,为西平县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章立制、强化管理

在实验室工作中,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管理不善,配而不用,则建设越多、浪费越大,配备越多、损失越大。如何管好用好仪器设备,使其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是我们一直高度关注的问题。为此,西平县教育体育局于2011年年初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一、充分认识加强实验室管理的紧迫性;二、实验室常规管理目标;三、实验室常规管理环节: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常规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验室的档案管理;四、加强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措施:转变教育思想,提高工作认识;加强监督检查,明确工作责任;积极筹集资金,确保经费来源;加强队伍建设,落实工作待遇;健全规章制度,形成有效机制。

同时规定,对各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要纳入学校综合评估量化考核范畴。要求以勤教站为管理中心,负责全县实验室建设的管理、应用培训、服务等具体工作,县勤教站业务骨干经常深入到各基层学校检查指导,坚持经常检查硬件设施,指导维护保养,以防止建而不管,导致设备的损毁与丢失;坚持高标准检查档案资料,指导科学记录与存档,以备总结经验指导以后教学,坚持全方位检查教学应用,指导内容方法。各中学、中心校也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和管理组织,配备了专职副校长具体负责,各基层学校选拔业务能力强,教育教学水平高的实验教学能手任兼职教师,做到了管理一体化,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研训引领、注重实效

开展各项实验教学研究,推进实验教学的广泛开展

为推动实验教学的开展,我们以小学科学、初中理化生等学科为重点,根据市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和西平县实际,组织多种多样的教研活动,介绍经验,研讨实验教学技能和存在问题等。每学年初,勤教站都下发实验教研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实验教学专题研究:如业务副校长参加的“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研讨会;实验室管理员参加的“实验室管理经验交流会”“验证性实验专题研讨会”“探究性实验专题研讨会”“力学实验专题研讨会”“电学实验专题研讨会”等。通过各种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实验教学工作,也使有关教师的实验教学理论水平及实验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每年定期开展实验教学优质课、实验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获奖教师在其量化考核时加分,与其绩效工资挂钩,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参与实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师对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扭转了部分教师心中认为实验教学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和中招前突击应付的做法。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与带头作用,每年都不定期组织开展实验教学示范课、公开课活动,促进大面积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

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实验教学技能

1)抓好各单位基层学校校长的培训。几年来,我们组织了针对勤教站工作人员及各中小学校长的培训,重点加强实验室建设的意义、目的、运行机制的培训,提高认识,更新理念,扭转装点门面、走过场,促进实验室高效运用。

2)抓好对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学骨干教师的培训,发挥他们引领示范作用,使全县中小学学校实验教学工作正常有序的广泛开展。

3)走出去请进来。几年来,多次组织中学校长、中心校长到实验室建设好的单位和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并将外地经验运用到各校实验教学实际中,同时还邀请在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学者,对全县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指导。在县内,我们经常组织学校之间的参观学习活动,相互交流,共同提高。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提高了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试验教学技能,为全面开展实验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展活动,促进实验教学工作

1)开展实验技能大赛活动,竞赛题目围绕实际操作、理论、注意事项、操作常识等几个方面设定。其目的是让师生在实验教学方面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在电学实验连接电路时,不仅要会正确连接,还要知道为什么开关必须先是断开状态、为什么滑动变阻器初始接入电路的阻值应调到最大位置等。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提高师生实验技能,推动实验教学发展。

2)成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资源,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和科学启蒙园地。

篇9

学习先进经验,跨越发展得先机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之后,凉州区教育局注重教育发展内涵,狠抓教育质量,于2012年深入开展了“质量提升年”活动。

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重视教学,必须依靠课堂,把先进办学理念和优秀教学方法落实到全区所有中小学。

凉州区开展的杭州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先进经验宣讲学习活动便是落实这一举措的具体体现。

“聆听这样的报告,开阔了教育视野,明确了自己实践新课改的努力方向。学习他人之长,是为了创新自己的工作;借鉴先进经验,是为了改变现状、超越自我!”凉州区黄羊镇广场中学杨伟元老师参加完杭州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先进经验宣讲活动后深有感触地说。

早在今年2月,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便对此次培训学习活动作了安排。从3月24日起,凉州区教育局组织教研员、区直小学校长、区直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共四批62人赴浙江杭州西湖教育集团参加了全方位的“影子”培训,有效探寻落实教育质量年工作目标和任务,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经验。全过程的“挂职”学习和“影子”培训,使凉州区教研员、校长和一线教师近距离接触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秀的教育方法。每一期培训,参训教师都认真撰写学习心得,并在返校后进行示范课教学。培训结束后,凉州区教育局在《凉州教育》结集刊印了教师培训心得,分发至全区每一所学校。

为使先进经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5月21日起,凉州区教育局班子成员带队,抽选参加过“影子”培训的20名校长和教师,分四个宣讲小组在全区38个乡镇学区进行了42场杭州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先进经验宣讲学习活动,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5月26日,凉州区教育局又举行了1200多人参加的城区中小学教师学习杭州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办学经验宣讲大会,把宣讲学习活动推向了。

一项学习活动能如此深入、系统地开展,表明了凉州区发展教育的决心。以学习杭州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先进经验为契机,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铺开。

缩小城乡差距,教育资源更优化

打造公平优质的教育,必须切实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间的差距。随着武威市城乡融合、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三大战略的实施,人才的因素显得更为关键,社会发展不仅需要高学历的创造型人才,更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必须把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作为转型跨越发展的基础工程。

面对这一形势,凉州区教育局以全面落实《纲要》为契机,把提高质量作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突破口和落脚点,把内涵发展作为提高质量的核心,把提高教师素质和加强学校管理作为提高质量的根本出路,把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保障,助力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努力实现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为保障和支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全面提升核心区教师综合素质,凉州区教育局出台了《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教师对流办法》,从2012年起,每年从城区学校选派30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到核心区农村中小学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工作,与此同时,每年选拔50名核心区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到城区中小学进行为期1年的交流学习。

凉州区还坚持每年从城区中小学选派50名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到核心区农村中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通过专题报告、示范教学、说课评课、交流互动等形式,帮助核心区农村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教师对流让凉州区形成了以城带乡、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城乡教育工作新格局,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早在2011年,凉州区就以“两基”迎国检工作为契机,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采取政府拨款、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和部门帮扶等活动,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多措并举改善办学条件。争取到省上下达的实验教学专项经费1095万元,为50所初级中学配备了理、化、生实验仪器,为35所农村初中配备了理、化、生标准实验台桌,初中教学仪器全部配齐;为240所小学配备了数学、科学实验仪器。争取到省上下达的图书购置经费219万元,购置图书19.7万册。

通过努力,如今全区中小学图书室藏书丰富,音乐、体育、美术器材室设备一应俱全,活动室、档案室、卫生室、实验室器材不断充实,各室均有专人负责管理,制度齐备、资料详实、各尽其用,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落实质量工程,质量提升有保障

作为百万人口的大区,如何让教育整体水平满足教育强区的目标要求,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凉州区教育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着力思考的问题。

2011年,凉州区教育局班子成员集思广益、创新举措、锐意进取,通过改革学区、学校年度考核的办法,加大支教力度,加强教育督查,规范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学区教师内部调配,规范教师选调进城和评优选先办法,规范职称评聘工作,对城区学校个别教师进行了调整交流,清退了城区代课教师等措施,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规范了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篇10

 

教学是一项系统、长期、有计划的活动,涉及多个方面,要协调、运作好整个教学过程,就要对教学进行控制,做好教学管理,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的效益。小学教学管理如何与时俱进,关系到小学教育作为奠基工作的作用体现。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阐述如下。

 

一、及时更新教育管理观念,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发展

 

为了能够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的发展,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及时地更新管理观念。教育管理科学化是适应社会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需要树立起以下观念:1.树立起教育管理民主化的观念,教育民主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化可以激发出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2.树立起教育管理自主化的观念,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十分注重管理者的自主权,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的权限,这样有助于将责任落到实处,从而做到责、权、利的统一;3.树立起教育管理开放化的观念,现代教育管理应该建立起一个开放的系统,而非封闭的系统,如今社会开放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没有开放化的管理,就很难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

 

二、加强对教学整个过程质量的有效管理

 

从传统的经验上讲,对质量的管理只是注意对质量的检查,也就是通过考试来完成管理,严重地忽略了对教学全过程的创造管理。由于教学的质量并非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出来的,因此,在管理上,我们要将其工作的重心放在由以往对教学质量的检查转变为对教学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加强管理。也就是说,要加强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的布置、批改等进行管理。在目前看来,我们国家对小学的教学管理中,学生课内外的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的管理还远远不够。究其后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没有得到严格的统一规定;2.各科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只顾忌自身,没有实现各科作业的和谐统一;3.学生家庭作业的负担相对来讲较重;4.部分学校因为客观条件受到限制而不能很好地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或者活动仅仅流于形式等。因而,要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有效管理,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宏观调控,还要加强各科之间的有效协调,同时还要提升教师布置作业的质量,以及加强学校对于课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安排、检查等,促使其课外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实现管理的实效性。

 

三、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力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力量,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学校教学管理的第一要策是重视教师的发展。学校只有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帮助教师成长,让教师理解并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还要积极而又创造性地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动中,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1.学校应通过管理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增加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满意度和自豪感。在激励制度方面,体现按劳分配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把教职工的待遇与德、能、勤、绩挂钩,强化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鼓励教师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多作贡献。2.加强教师职后进修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学校应通过一系列措施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终身学习体系,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建立以校本培训为主的教师培训机制,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拓宽视野,强化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彻底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解放出来,才能彻底贯彻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同时,教师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制度管理

 

计划的落实靠有力的制度作保证,制度是进行教学管理的"法",有了这个"法",就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它能促使教职工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能使学校产生良好的环境氛围。为此,学校要制定一些相关的"教师教研进修制度""目标教学研究课制度'论文制度" 等,从而使教研活动、教师的培训工作有了时间、内容的保证。为了抓好备课工作,学校要规定一些"整零备课制度'教案检查评比制度'开学第一课制度'听评课制度"等。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辅导、考试方面,也要制定相关的"作业批改要求''优秀作业评比制度""帮差培优制度"等。建立健全和执行这些制度,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目标管理的常规化。

 

五、健全评价机制,激励校内竞争

 

评价是教学管理的手段,对教学目标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过程中的质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达到科学性强、可信度高,就能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教育部基教司的精神,我们要健全教案评价机制、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单元形成性评价机制、质量分析评价机制以及对教研组、年级组的管理评价机制、学校管理工作自评机制等,在校内形成一种和谐竞争的局面。总之,评价工作是对教育教学总目标的验收,是检查职责是否尽到,操作是否合格,科学地运用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激励着全体师生进入全面竞争的氛围。

 

总之,对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不仅仅要制定合理、科学、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从情感上分析和思考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为师生提供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增强师生的自我管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