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建设范文

时间:2024-05-23 17:4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下经济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林下经济建设

篇1

伊春市带岭林业实验局带岭局由于多年开采,木材资源面已近枯竭,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结合区情和本区域的特点,充分利用国家目前对林业的相关政策,抓住发展机遇,制定出符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规划和蓝图,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林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传统经济向生态可持续经济转型的发展步伐。要保护现有的林业资源,并以现有林业资源为依托,加快发展替代产业,加速建设以风电为主的绿色能源基地,以山特产品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和养殖基地,以黑木耳为主的林下食用菌绿色产品种植基地,调整林区的产业结构,加大内引外联的力度,把带岭局真正打造成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林业企业。

关健词:生态林区建设 可持续 绿色产业 林业经济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来的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其中的重要一环,生态文明关系到人民的福祉和祖国的未来。同志在正定县就提出了建立合理的平衡发展的经济结构,强调发展多种经营是改变经济结构单一,使农民尽快富起来,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他主持下制定的《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明确了林木权属,坚持谁种谁有,合造共有,维护林权不受侵犯,林果承包合同坚持15年以上不变等项措施,大大地促进了正定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志在正定的论述对于带岭林业实验局的发展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如何发挥带岭林业实验局的生态优势,遏制日益减少的木材资源,寻找替代产业,使其走上林业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正确轨道,这是关系到带岭林业实验局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因此,摸清家底,充分掌握带岭林业实验局的现有情况,制定出符合带岭区生态经济环境特点的发展战略,是我们目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伊春市带岭林业实验局(以下简称带岭局)基本情况

伊春市带岭林区位于小兴安岭南麓,哈佳铁路中段,地理坐标为东经128º37'46"129º17'50",北纬46º50'8"-47º21'32",年均气温0°C左右,年极端最低温-43.9°C,夏季最高温38°C,年降水量676mm,无霜期120天,为北温带湿润气候区。林业总经营面积96742公顷,有林地面积90879公顷,森林覆被率高达94.3%,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水曲柳、椴木、榆木、黄菠萝等等。目前年采伐量10.5万立方米。辖区内有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国最大的稀有树种红松种群就在其中;另有碧水省级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黑熊、马鹿、猞猁、水獭、飞龙、鸳鸯等240余种。尤其以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的栖息地最具代表性,它标志带岭有最好的适合野生动物、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中华秋沙鸭已被国际保护组织列为濒危物种,几年来,带岭省级秋沙鸭保护区开展的人工繁殖计划已经获得成功,为秋沙鸭物种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野生草药400余种,果类及山野菜30余种,这些野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每立方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50000个每立方厘米,是北京、上海的1000倍。良好的生态环境,曾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伊春市带岭区于1937年开发,1946年建局,1952年定为原林业部直属实验局,1964年下放地方,政企合一至今。现既是国家大型二级企业、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的直属实验局;也是伊春市人民政府的一个县级行政区,辖一个街道办事处,9个经营林场,8个行政村,总人口37500人。结止目前,带岭局已向国家累计提供木商品材1000多万立方米。平均每公顷林业用地为国家生产商品材100立方米,为支援国家建设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经过多年的开发,带岭林业局可以开采的活立木蓄积不断减少,成过熟林蓄积减少了60%。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显著的混交林、成熟林蓄积量明显减小,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由开发初期的130立方米下降到70立方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黑龙江省经济建设工程的实施,为带岭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要保护好带岭局仍具有的地理生态环境,抓住机遇,寻找带岭局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走出一条适合带岭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之路。

二、创造发展环境

1.根据带岭的实际情况,要以生态建设的观念指导全局,寻找有利于带岭局发展的突破口,从舆论入手,打破传统的思维格局,更新观念,调整思路,两个文明一起抓,在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又要注重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体现政治、经济、文化内容,又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因地制宜以“发展低碳产业、建设生态城市”为发展目标,实施森林生态恢复保育、再造秀美山川。

2.几十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要走森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不可能的,人们已经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森林对于社会的巨大的生态效用价值,我们不能无限制对森林进行索取,必须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保证我们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壤休养生息,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也要使其森林生态效用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生产力;只有青山在才能供我们永续利用,所以不管面临什么样的困难,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坚守生态优先定为林区发展的严格底线。

3.要以人为本处理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建设生态带岭不但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还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生态建设必须从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要处理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让广大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生态建设与自己的生存息息相关。认识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们未来的生产生活,也关系到国家以至人类的安危。生态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结合国家的棚户改造工程这一契机,做好带岭局的棚户区改造工作,积极争取资金,把林场的住户都迁下来,既能改善林场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又能减少山上居民对森林的侵蚀,也能让出更多的土地使其大地原林化,更好保护好带岭局的周围环境。在保护好森林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林业职工的收入,大力提倡和扶持职工自营经济,作为职工群众提高收入水平的补充。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因此把改善民生作为建设生态带岭的重要任务,使生态带岭建设的成果更多体现在民生上。要加快民生保障方面的制度建设,把改善民生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因素,真正把改善民生这一为民之举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关注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做好扶贫解困工作,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重点做好下岗就业人员再就业和零就业家庭以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通过实实在在的利民之举,努力使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群众真正感觉到温暖,得到实惠,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4.认真搞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护,不断完善植树造林和森林抚育工作,确保森林资源有效的生养生息,强化火源管理,加大森林案件的查办力度,把资源纳入法制化轨道。进一步强化林权管理,积极探索造林管护、抚育于一体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有序开发合理利用林下资源,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和覆盖率。按照国家建设生态建设规划做好城镇绿化工作,不断提高城镇绿化效果和品位,完善至朝阳村的影视城道路建设,完善永翠河漂流及至大青山和石帽顶子上的风电旅游配套设施和道路建设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工作。

5.建立健全生态、低碳教育机制,并当作各级组织的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让低碳、生态文明深深扎根在人民的脑海之中。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新闻谋体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把生态文明变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化。

6.积极倡导低碳生态消费模式,反对铺张浪费,深入开展“厉行节约”为主题的生态教育活动,推进绿色消费,大力倡导绿色文明,自觉树立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生态消费理念。让勤俭节约、生态消费成为人们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7.以生态优先,低碳、循环经济、节能消耗的理念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树立长期长远的发展观念。进一步完善行政考核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组织政绩考核的范畴,以低碳、生态观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政绩观。

三、抓住政策优势,拓宽发展渠道

1.抓住和利用好政策优势,积极拓宽开发渠道。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民间资本,均可投资建项目。同时要利用好国务院在东北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的继续实施天然林保工程,以及国家关于国有林区事业化管理的相关政策的出台,争取林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林区发展整体规划,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林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利用好难得的振兴带岭局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在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上,明确强调要加强小兴安岭的生态环境保护,这必将对推动林区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兴安岭已被国家纳入资源枯竭地区,所以在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开发等领域国家会有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我们必面充分利用好这一政策,实现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开发林木产品精深加工业矿产资源开发业如花岗岩矿等,以及林业绿色食品产业、蓝梅果、北五味饮料开发和北药种植、特色养殖业的深加工等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

3.发挥环境优势。带岭区有凉水国家级自然区和碧水中华秋沙鸭省级自然保护区这样的地理优势,还有北列林场朝阳影视城,永翠河漂流,大森林沐浴等,可以搞好旅游开发,环境优势明显,具有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特点,是最叫响绿色品牌的地方。在本区发展绿色有机产业有着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环境条件。

4.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全力推进风电力项目建设步伐,发挥地域优势,生产清洁能源。我们还可以利用林区海拔高度适中、风源稳定这一有利条件和地或优势,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产业。目前由龙源公司开发的大青山风电工程,装机容量1.5万千瓦,效益相当可观,每天以30万度向东北电网输送绿色能源,年利润在2000万元以上。除了在建的石帽顶子山风电开发项目外,还有“东山”以及“北列鹿鸣沟”风电可开发区域。所以带岭的风电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支持以风电为主的产业集团来带岭进行风电开发,为他们提供一切可行的条件,把带岭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风电产业基地。二是建设绿色食品和野生浆果生产基地,做强优势产业。带岭区除总蓄积约320万立方米的森林资源外,还有已经初具规模的林下经济产品。如黑木耳、北五味籽、林下养鸡、蘑菇、山野菜、桦树汁液、蓝梅果以及其它山特产品等。带岭局科研所研制开发的桦树汁饮料、蓝梅果饮料、五味籽饮料,还有带岭局的职工自营经济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山野菜加工业,都是一些很有潜力的可持续深入开发的发展项目,这些绿色品牌,为我们打造野生浆果基地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真正把林区的绿色食品优势转变成经济强势。三是大力发展林下特色经济种植业、建设野生经济植物采集经营和人工栽培基地。加强以寒月和环山林场为主的黑木耳种植区和蓝梅采集区、以北列林场为主的养殖野猪和肉鸡生产区、以明月林场为主的平贝种植区、以秀水和大青川林场为主的五味籽种植区等的基地化建设。四是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基地。以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碧水中华秋沙鸭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品牌,扩大带岭区的知名度,带动全区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全区的旅游总体战略布局为:以带岭星级宾馆为中心,以凉水原始林森林和碧水中华秋沙鸭保护区和大青山、石帽顶子山风电为主要看点,配合永翠河漂流,形成青山、碧水、休闲、度假旅游功能区。

四、政策支持,创造商机

因地制宜,制定绿色经济发展规划,完善有利于促进带岭区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如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生产可以采取减税,或土地利用上的优惠措施,加快生态产品的生产和转化,多渠道吸引资金共同投资经济建设,建立完善的商业投资服务体系,提高政策化服务水平,构筑各项有利于林区建设和发展的投资平台,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规划好新的经济增长点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彻底改变林区经济结构单一的被动局面。

参考文献:

[1]王爱文.伊春创新发展现代林区绿色产业[J].中国林业产业,2011(3)

[2]黑龙江省科学顾问委员会农业生态专家调研组.伊春国有林区林权改革试点调研报告[J].林业经济,2007(9)

[3]金静.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伊春的意义[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7)

[4]张晓陶,薛惠锋.资源枯竭型林区产业转型的困境与对策———以伊春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1

[5]潘忠,张立杰等.黑龙江省伊春林区科技与林业发展的调研报告[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12)

[6]刘静波,张堡宸.东北国有林区发展改革的思考[J].吉林林业科技,2013(3)

[7]张占贞,王兆君.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结构及平衡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1)

[8]N.Li,A.Toppinen.Corporateresponsibilityandsustainablecompetitiveadvantageinforest-basedindustry:Complementaryorconflictinggoals[J].ForestPolicyandEconomics,2011(13)

[9]ToddA.Hagadone,RoberyK.Grala.Businessclustersinmississippi’sforestindustry[J].ForestPolicyandEconomics,2012(20)

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林业建设;碳汇林业

中图分类号:F31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1)-10-0159-1

1 重视林业在低碳经济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活动所带来的大量温室气体使人类面临全球气候变暖的严重环境威胁。而森林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功能,特别是它能吸收储存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在发展低碳经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进程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加强林业建设是应对气候变化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森林系统是巨大的碳储存库。森林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其浓度,减缓了温室气体对地球生态的影响。森林贮存巨量的碳被公认为一种最为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加快林业发展、增加森林碳汇,已经成为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潜力,赢得更广阔发展空间的战略举措。

重视林业建设是低碳经济下的必然选择。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肯定了通过造林、再造林项目等生物固碳途径对于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据测算,1亩天然草原固碳能力为0.1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0.46吨;而1亩林地每年吸收二氧化碳约为0.5-1.2吨。我国有草原面积近60亿亩,是森林面积的2.5倍,碳汇总量远远大于森林数量。

2 我国建设碳汇林业的现状

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消费模式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潮流。中国已成为温室气体第一大排放国,必须顺应这一潮流建设碳汇林业,争取抢占未来国际经济竞争制高点。因为通过林业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花费的成本较低、综合效益好,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企业的认同。把建设碳汇林业从呼声落实到产业政策上,在内蒙古、广西、四川云南等多个地区试点。但是由于资金技术、能源结构等因素的限制,总体低碳仍面临较大困难和挑战。现阶段中国造林绿化和增加森林覆盖率还不够;二是林业碳汇项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能够实施的林业碳汇项目数量很有限,收益少且阻力较大需要技术的创新、技术进步和突破,需要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三是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林业碳汇和计量监测工作是基础性的工作,而工作经验和专业人才缺乏。

3 在低碳经济下如何抓好林业建设

3.1 加快植树造林步伐,加强森林植被恢复

植树造林增加碳汇,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通过开展绿地认建认养、造纪念林等活动,拓展义务植树的方式实现山区及心城区生态修复绿化工程,扩大森林面积,增强森林碳汇功能。

3.2 启动实施森林经营工程,提高森林质量,构建林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加强森林火灾预警监测和扑救指挥系统建设控制森林火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治减灾体系建设,对重大林业疫情进行有效治理,延长森林寿命,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重点抓好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和生态公益林保护等综合性工作,使受污染的湿地逐渐恢复生态功能,减少碳排放。此外应加强森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分改造,逐步优化树种结构,积极发展农林复合经营,提高单位面积蓄积量,增加森林碳汇。

3.3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林业发展

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研究,重点推广生产造林的关键性技术,建立林业科学研究基地,大力发展生物材料、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着力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高林业产业总产值。加强对林农、果农的培训,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进程。

3.4 大力宣传普及林业碳汇的相关知识,引导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

林业建设在缓解气候变化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还不被大多数人了解。利用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介,还可通过生态讲座、宣传标语等渠道广泛宣传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优势,积极倡导社会各界人士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增强造林固碳意识。

3.5 加大林业生态工程投入,重点抓好碳汇造林试点及计量监测工作

国家应在现有造林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资和扶植力度,积极碳汇试点项工程在财力资金充分保证下的有序开展。引进国外开展碳汇项目先进的交易做法,结合本国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累碳汇项目经验;加大科研力度,培养碳汇专业人才,建立可测量、可报告、可的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保证碳汇项目的顺利开展。

4 结束语

当前,林业改革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承担着十分重大的历史任务。在这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我们应当转变观念,树立大林业观,依靠国家政府的扶持,依靠人民群众的参与,依靠科学技术建设碳汇林业,完成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李梅.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导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283-284.

篇3

[关键词]市场经济条件 生态公益林 公益林建设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158-01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公益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社会高速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开采量也在不断的增大,野生森林遭受到破坏,为解决这一问题,生态公益林建设得到了广泛关注。在市场经济的促使作用下,公益林能够带来的收益成为各种植基地首要考虑的问题。但目前公益林种植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内容,例如仅仅考虑种植阶段的木材市场价格,并没有将开采所需周期引入其中,到了木材可以开采使用的时候,价格往往发生了变动,种植地区很难达到预期收益目标。公益林种植以及后期的养护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虽然生态公益性的林区建设,但如果不考虑宏观市场经济条件,也很难真正发挥其价值。生长中的树木由于缺少养护资金,很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严重者还会引发大面积死亡。

除考虑市场需求与森林对环境的影响之外,还应对种植区域的立地条件做出调查。但从目前的建设形势来看,立地条件调查与改造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根据不同树种对种植区域进行改造。造成树木成活率低,并且生态公益林也很难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这一现状打消了林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由于得不到经济收益,基础设施得不到有效的维护,森林种植产量不断下降,与预期的生态公益目标相比较相差很大。上述问题造成生态公益林建设得不到落实,野生深林的保护工作也很难进行,需要林区工作人员与广大群众共同努力,提高对公益林的重视程度,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树木种植与养护。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对策

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林业管理部门首先要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监管体系进行完善,林业区种植与管理是全国范围内的任务,但不同地区的立地条件差异大,政府在其中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对各地区的立地条件进行调查,帮助选择合适的树种,以此来保障种植后的树木成活率,同时也要将种植与管理任务深入基层落实,基层员工工作形式能够得到规范,避免出现违规现象。对于种植基地的资金播放也要合理控制。根据种植与管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成本投入计算总资金播放量,所确定的建设方案更具有可行性,不会发生进行中的项目因资金不足而停止的情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必须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上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上,存在着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如工程投入方面只有极少数工程能够按照预定方案落实资金,而长防等工程只有微薄的补投入。应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特点出发,改革财税、投资机制等,引进金融信贷等投入方式,建立有利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税收体制。

2、制定与生态公益林相关的法律法规

公益林建设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尽快完善,对于违规看法的现象,一定要严格处理,保护森林生长过程中的安全。地方政府也要正确认识公益林建设的意义,制定长期管理目标,树木生长年限达到使用标准后,可以有规划性的开采使用,但具体开采的量要严格按照规定来进行。公益林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得到完善后,可以在基层起到约束作用,树木开采使用年限如果没有到达规定标准,负责人会受到相关处罚,类似问题不会再次发生。乱砍乱伐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公益林建设初期工作人员与基层群众的自控能力差,常常会发生违规开采树木的现象,因此要加强法规完善,并在短时间内落实,保护公益林区树木的生长安全。

3、健全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体制与经营管理措施

公益林种植任务完成后要对其进行养护管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工作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是树木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树木可以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从这一方面考虑所种植的树木要具有释放氧气量大的特点。其次是经济效益方面,根据市场对木材的需求来进行,对开采使用周期以及种植具体数量进行分析。生态公益林要同时满足上述两方面条件,种植阶段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树木搭配进行,这样即保障了经济收益,又能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对于林区的管理任务,要有明确的开展目标,现场工作人员与林业管理部门分别负责不同的任务。定期对林区树木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后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以免灾害进一步恶化。

4、建立生态公益林投入补偿机制

仅仅依靠林区经营收益很难满足建设对资金的需求,根据不同林区的建设规模,政府应适当的拨放补偿资金,用于林区的基础设施维护方面。设备使用安全得到保障后,工作任务也能够高效开展。

集体林的产权属于集体组织,如将集体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则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则和《森林法》的有关规定给予集体林一定的经济补偿。集体林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可以按照林种功能、技术利用程度等进行分层次补偿,由国家、地方政府按比例分别负担补偿。国家除了出台补偿措施,还可以鼓励林农利用生态林进行多种经营,将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使树林的经济效益被开发出来,解决生态公益林建设与农民利益的冲突。

三、市场经济下生态公益林投入补偿机制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部分种植地区由一片荒芜之地发展为拥有众多人口的现代化城市,并建成了相应的防护林林带。建立国家、地方、群众多层次补偿渠道,按照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受益对象的受益程度确定不同的补偿标准。新颁布的《森林法》对林业基金制度进行了规定,使建立基金补偿制度有了法律依据。生态公益林补偿方式的稳定性、时效性、可操作性很强,在生态效益补偿费上的投资仅次于国家财政对于林业的投入,是林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公益林建设面临新的问题,但是,发展生态公益林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做法仍然是具有科学性的先例。

小结: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不仅在投资、保护等方面屡屡遇到困境也由于没有明确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措施而与农民的矛盾逐步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关系到全民健康,是一项需要坚持实施的重要民生项目。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嵌入式Linux;智能手机;系统软件;实现探究

中图分类号:TP391.9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智能手机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有效的增加了智能手机的功能。在实际生活中,手机除了具备基本的通话与收发短信的功能之外,还能够进行网上冲浪网,视频与拍照以及听音乐等多媒体功能,这时就对智能手机的处理器功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要在拥有较高性能的嵌入式处理器的基础之上,要更加注意手机系统软件平台的稳定性、可移植性与可扩展性。

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在智能手机的硬件设计上,选取了由因特尔公司基于XScale核之上,进行研发与使用的PXA272高性能嵌入式处理器;与此同时,还采用了由展讯公司研发设计的SM5100B通讯模块、flash、LCD与触摸屏等方面,进而能够全方位的变现一个系统相对完整的智能手机硬件开发平台。在此之中PXA272处理器,其在标配主频最高性能能够达到520MHz的处理器基础上,最快速度的处理相关事物,然而XScale核主要采ARMV5TE架构,同时拥有高性能与低功耗的优点。因此该项处理器在PDA、智能手机、MP3等高科技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与此同时,通讯模块SM5100B,内部包括了基带芯片、RF射频芯片组、ComboFlash芯片以及GSM/GPRS终端所必须的全部软件功能,主要支持标准的AT命令控制,拥有语音功能、SMS信息、数据功能、GSM增值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和探索本智能手机系统软件就具体设计。

1 嵌入式Linux背景下智能手机系统软件平台设计

对于智能手机的系统而言,其系统软件的相关设计是其的难点和重点,因此智能手机是否拥有较高质量的设计对能够有效确保系统的稳定性,保证其能够有效的实现可移植性以及可扩展。具体而言,可以将手机系统软件在层次方面,以此分为四层,操作系统层为最底层,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嵌入式Linux的移植与裁剪;其次为系统服务层,通常而言所有与手机相关的业务以及数据库相关服务均由此层进行处理;第三层为中间层,其中嵌入式GUI,作为实现人机交互的有效接口,而通过J2ME的中间件可以对java程序的下载与运行提供有效的支持;第四层则为智能手机的应用管理层,主要对手机的基本功能以及其它相关的应用进行支持。

2 嵌入式Linux背景下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层

当今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因此对于众多手机生产厂商而言,不断的研发和升级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是使其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重要因素,也是其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主要方面。目前市场上面起主导地位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为下面三个:Symbian、WindowsCE和Linux。在此之中Linux依据其自由、免费和开放源代码的独特优势,在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里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占据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还有效的结合XIP技术,从而能够快速的启动Linux操作系统,来最大限度的解决相关电源管理等问题。

3 嵌入式Linux背景下智能手机系统服务层

3.1 GSM/GPRS服务

通话服务,是智能手机的一个重要应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具体的系统服务配备,以此来对通信模块事件和响应用户事件进行合理有效的监听。在现实生活中,Gsmlib库则是对AT命令的一个封装,具体而言,能够有效的调用gsmlib库,从而对智能手机通讯模块的一些相关操作实施有效的调用。作为系统服务的相关进程——GSM/GPRSServer在对通讯设备进行初始化指令之后,可以有效的等待用户事件,例如拨打和挂断用户电话以及发送普通短信或者彩信、彩铃等方面。

3.2 嵌入式数据库

在该系统中的嵌入式数据库,可以针对电话薄、短信息、黑名单、日程安排等各种数据进行合理有效地保存。在现实生活中,本系统还可以快捷方便的移植嵌入式数据库BerkeleyDB,与此同时,依据该系统开发了一个特别使用于手机访问数据库的库dbphone的设计和开发。具体而言,是电话薄在手机的SIM卡上进行用户名、号码的有效保存,都保存在SIM卡上的存储栏目里。这样就能够保证数据的同步,对于嵌入式数据库里的信息而言,其也主要用于用户名、号码和位置。在对短信息的保存方面,则是其位置、状态、号码、短信内容、时间等方面。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本文结合具体实例,详细的分析和介绍了在嵌入式Linux的智能手机系统软件平台之上的智能手机设计,从而有效的实现了智能手机相关功能。通常而言,大多数能够在Linux系统之上应用的程序,一般都可以把其移植在智能手机的系统软件上之后,进行合理有效的运行,例如图片浏览器、电子词典、图书阅读器等。

参考文献:

[1]高金魁,周忠海.基于嵌入式Linux的智能手机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20):36-37.

[2]左大权.嵌入式Linux系统快速启动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学术交报,2007,24(20):55-56.

[3]ParkC,JaeyuSeo,SunghwanBae,eta.lAlow-costmemoryarchitec-turewithNANDXIPformobileembeddedsystems.Hardware/SoftwareCodesignandSystemSynthesis,2003.FirstIEEE/ACM/IFIP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1-3Oct,2003:138-143,2009,12(S1):60-61.

[4]EnriqueCOrtiz,EricGiguere.MobileInformationDeviceProfileforJava2MicroEdition(J2ME).ISBN:0471034657,JohnWiley&Sons.January15,2001,23(11):154-155.

[5]高娟,傅城,尤晋元.一种Linux智能手机的Java图形平台的设计及实现[J].计算机用,2011,16(12):50-51.

篇5

[关键词]林下经济 规划原则 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162-01

1.林下经济的规划原则

1.1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的原则

以生态安全为前提,统筹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坚持种养结合,多措并举的原则

在充分利用和发展林地资源的前提下,种养结合,多措并举,循环利用,努力提高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1.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充分考虑当地自然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1.4坚持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

加强示范基地和示范点的建设,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全面发展。

1.5坚持市场推动、政府引导的原则

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积极引导林农发展适宜的林下产业,力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联合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搞好协调,加强指导,大力宣传,广泛发动,逐步扩大规模,形成产业。

2.林下经济发展的基础模式

2.1林菌间作模式

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小气候环境,在郁闭的林下发展食用菌生产,如种植杏鲍菇、平菇、香菇、黑木耳、灵芝等食用菌,不受林龄的限制。

2.2林下养禽模式

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杂草多和空间大的特点,在林下放养或圈养(以放养为主)各类家禽或野禽,如鸡、鸭、鹅、山鸡、鸵鸟、孔雀等禽类动物,生产无公害禽类绿色食品,不受林龄的限制。

2.3林下养畜模式

在林下放养或圈养牛、羊、猪、兔、水獭、狐狸、梅花鹿等家畜或驯养野生动物,生产无公害畜类绿色产品,不受林龄的限制。在确保林地生态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林间空地,在林下开展养殖,向社会提供绿色动物产品。

2.4林草间种模式

幼林期林下间种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黑麦草、三叶草、苏丹草等,可实行分区轮作,定期收割,为养殖场提供优质牧草饲料,间作年限2~3年。

2.5林粮间作模式

幼林期林下间种高效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如绿豆、豌豆、小豆、大豆、花生、油菜等低杆作物,通过以耕代抚,提高土壤肥力,加强幼林管理,间作年限2~3年。

2.6林菜间作模式

幼林期根据林间光照强度及各种瓜菜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瓜菜间作品种,如菠菜、大蒜、洋葱、大葱、西瓜、草莓等,间作年限2~3年。

2.7林果间作模式

利用黑龙江地区有利果树生长的水光热等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果农种植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科学合理确定林果产业布局,分区域抓好林果产业。

2.8森林旅游模式

充分发挥林区生态良好、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围绕森林旅游兴办农家乐和森林人家,发展餐饮、商品零售等配套产业。

2.9林产品加工模式

利用林下产品资源,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开展林产品精深加工,拓展销售渠道,延长、加粗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3.林下经济整体规划的保障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林业局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县市区林业局长任成员的林下经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和监督协调林下经济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林下经济建设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负责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和保障措施的实施。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都成立相应的机构,配备专人负责,及时掌握和通报建设情况,交流建设信息和经验。林业局和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都要将发展林下经济纳入林业建设的指标体系,摆上全年林业工作的议事日程,做到年初落实计划,年中观摩评比、督导检查,年末考核验收。扩大横向联合,加强与农业、畜牧、渔业、供销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申报、建设和管理各类林下高效种植养殖项目,促进林下高效种植养殖业成为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公众产业之一。

3.2落实相关政策

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发展林业产业的相关政策,包括林地使用政策、收益分配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资金扶持政策等,切实解决林下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政策问题。利用国有林地发展林下经济的,在不影响权属单位正常抚育经营和林地既有效益的前提下,可签定合同,谁使用、谁建设、谁收益;承包集体林地发展林下经济的,按照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有关政策给予大力支持,保障林地承包者的合法权益;使用流转林地发展林下经济的,要根据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做好林地流转工作。按照各级政府发展计划和扶持政策拨付的财政扶持资金必须及时发放到位,任何单位不得拖欠、截留、挪用。

3.3增加资金投入

用好国家、省、市有关发展林下经济的各项资金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林下经济建设项目,获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整合市级以上相关项目资金,在用途不变、拨付渠道不变的前提下,重点支持林下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和支撑保障体系建设。财政逐年加大对林下经济建设扶持资金的投入力度,县乡财政资金要足额配套。积极协调争取金融信贷优惠政策,融汇金融贷款或贴息贷款,用于林下经济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征集社会资金,吸引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等经济组织投资兴办林下经济实体,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3.4强化科技支撑

大力推广林下高效种植养殖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保障林下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在全面推广应用现有新技术、新成果的同时,加大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协作,共同开展林下高效种植养殖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和现有技术成果的推广普及,加快国内外林下种植养殖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消化吸收,开发创新。兴建一批林下标准化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园,加快科技推广步伐。通过高薪聘用、选送进修、学术研讨、科技交流、技术培训等手段,培养一批服务于林下种植养殖产业的技术专家和农民技术员,充实到林下经济建设产业基地,保障林下种植养殖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要高度重视品牌优势,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打造林下种植养殖产业的优势产品和知名品牌。

3.5建设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物流和信息网络化体系,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指导各地组建专业的行业协会或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为林下种养业户提供市场信息、种养技术、产品营销等一系列服务,逐步形成与林下高效种植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相适应的完善的配套服务平台体系。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科学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种植;养殖;森林旅游

中图分类号:S7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2036

前言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国土总面积96280hm2,有林地面积68667 hm2,其中公益林面积34380 hm2。2009年封山育林以来,芦溪县林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森林覆盖率较2008年提高了2.6个点,活立木蓄积量增加了27万m3。如何管好用好这些森林资源,让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成为共同发展的并蒂莲,发展林下经济,亟需探索努力。

1 芦溪县森林资源的现状

芦溪县地处江西省西部,芦溪森林分区属江西省武功山地,全境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以低山、中山为主。全县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且无霜期较长,属中国东部湿润森林区,森林植被丰富,种类繁多。

芦溪县的森林覆盖率为67.4%,林木绿化率为68.6%,活立木蓄积2102420m3。林地68670.8hm3,占总面积的71.3%。

2 科学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的有利条件

2.1 袁河是赣江的一级支流

在河流两侧或平地1000m范围内的林业用地化为水源涵养林。

2.2 中型水库

(0.1~1亿m3)坪村、锅底潭水库和山口岩水库的周围。

2.3 武功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袁河的源头,划为水源涵养林。

2.4 羊狮幕

自然保护区划为自然保护林。

2.5 320国道、 浙赣线、沪昆高速

其沿线两侧林业用地划为护路林和其他防护林。

2.6 立地条件较好

且林相整齐的国有林集体山场合大部分经济林区划为商品林,实行科学的经营与管理,以便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3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

3.1 改变经济效益低下的单一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

在2009年我县封山育林前,国有林场林区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的集中在林木采伐上,丰富的林地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地利用,经济效益处于较低的水平。林区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生态环保效益形成对立矛盾的态势。因此,国有林场的发展急需新的发展模式。

3.2 实现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多元化的林下经济发展可以实现短周期回报,避免由于林木采伐收益周期较长带来的饮鸩止渴破坏生态的问题。实现经济的长期与短期、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整个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3.3 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发展林下经济,地域优势强,绿色产品口碑好,见效快,操作简便,就在家门口,广大农民群众容易接受。

4 发展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

4.1 发展模式

4.1.1 林下种植

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种植油茶、高山茶叶、花卉苗木;在林下种植林药广东紫珠、金银花、、天麻、田七、百合、大黄、薄荷、党参等药用植物;林甘薯、绿豆、青椒、蕨菜、香椿、大豆。

4.1.2 林下养殖

利用森林的林班有利地形或者竹林空间发展绿色养殖,在林下放养竹丝鸡、中华黑豚鼠、红面鸭等,还有就是利用森林的拟天然化,驯养竹鸡、野鸡、山羊、兔、野猪等家畜;利用森林中的油茶林和其他开花林种的花期放养蜜蜂,开发蜂蜜产品。

4.1.3 林下产品采集加工

搞好林下产品的加工、包装、广告宣传和销售业,建立林下土特产产品产业链,使林场的产品产出后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可以发展松脂、林菌、竹笋、山野菜、蜂蜜等采集加工模式。

4.1.4 森林景观开发

充分利用林区空气质量良好、自然景观迷人、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的优势。发展森林旅游,借力萍乡县已初具规模和人气的武功山、羊狮幕、西海温泉等的旅游开发,成为国有林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4.1.5 开发林区水源

充分利用森林林区的水源洁净无污染的优势,发有着洁净和丰富洁净水源的矿泉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目标。

4.2 工作重点

4.2.1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农林水等部门结合实际,通过广泛的调研,结合当地的传统产业和习俗,因地制宜,组织编制各乡镇村的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以此为基础把发展林下经济,制造和加强特色,合理确定发展规模、模式和方向。

4.2.2 完善政策、积极扶持

县政府成立由县林业、发改、财政、水务、农业、交通运输、科技、扶贫、电力、金融、保险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各单位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

4.2.3 强化服务、引导合作

县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林下经济产业的金融协调,优化有关审批事项的审核程序,简化审批手续。加强技术服务,要组织和培养一支有着专业技术的队伍,为林下养殖、种植等经济发展的做好技术指导工作,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如萍乡市玉女峰林场先行一步,注册了“玉女峰”牌商标,涵盖了四大类47小类的林、农产品,为今后林下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4.2.4 树立典型、示范带动

篇7

 

1引言

 

“八林经济”是对林业经济发展归为八类后的简称,“八林经济”的提出是以传统林业和现代林业相结合,形成为一种林业发展的新形式,以解决传统单一林业投资周期长、产业经济效益的领域有限、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的问题。

 

2“八林经济”涵义及发展模式

 

2.1“八林经济”的涵义

 

“八林经济”即林果经济、林木经济、林药经济、林菜经济、林苗经济、林菌经济、林畜经济、林旅经济的简称。

 

2.2“八林经济”的发展模式

 

以打造绿色富民产业为目标,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为主题,在泸水县一切可利用的林地、农地及林下资源大力发展八林经济,从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提升土地资源效益,增加林农收入。

 

3发展目标及原则

 

3.1发展目标

 

在林业产业建设上,按“一线两区”的产业格局推进八林经济建设。“一线”即沿江一线:海拔1500 m以下。“两区”即半山区和高山区:半山区海拔1500~2400 m,高山区海拔2400 m以上。

 

3.2发展规则

 

(1)坚持适地适品种的原则,根据海拔,气候带,土壤等立地条件不同,选择最适宜品种。

 

(2)坚持便于形成规模优势的原则,以本地有成功培育经验的优良品种为主,便于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以保障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和提高产品竞争力。

 

4“八林经济”规划前期存在的问题

 

4.1“八林经济”存在的问题

 

(1)基础条件薄弱,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2)思想认识不足,群众参与热情不高。

 

(3)资金技术短缺,纵深发展后劲不足。发展“八林经济”筹资渠道不畅,管理水平低下,政策性资金投入和科技支撑力度小,普遍存在发展资金短缺、经营管理粗放和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

 

(4)结构模式简单,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5)机制体制还不完善。具体服务“八林经济”生产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还不能很好地发挥服务职能;林业企业及林业专业合作社制度不完善,功能不健全,影响八林经济发展。

 

5泸水县“八林经济”产业发展模式的探

 

索与应用5.1泸水县资源摸底调查

 

针对以上问题,2015年9月规划前期,由泸水县人民政府牵头,派出泸水县林业高级工程师3名,林业工程师12名,分赴该县9个乡镇、71个村、1130个村民小组历时2个月时间,对该县八林经济现状作详细调查,全面、准确掌握泸水县八林经济现状,为县委、政府和上级林业部门发展研究、决策及八林经济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1)调查规划原则:调查以实事求是为原则;规划以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集中连片集中产业化发展为原则。

 

(2)调查对象:调查以组为单位,调查对象到每户村民。

 

(3)调查资料归汇总:将前期摸底调查结果汇总、综合分析、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后制定该县“八林经济”发展规划。

 

5.2制定发展规划内容

 

根据调查结果确定该县可发展面积及具体到每个村组的发展规划。在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原则下,结合泸水县自然环境情况,规划在海拔1500 m以下,发展热带水果,以柠檬、枇杷、芒果为主林果经济;海拔1500~2400 m以干果为主,发展核桃、漆树、花椒、杉木为主林果、林木经济;在海拔2400 m以上发展华山松、红豆杉、西南桦等为主的林木经济;根据市场需求,林下种植中药材发展林药经济;以种植怒江特色观赏苗木花卉为依托发展林苗经济;以扶持林下养殖牛、羊、猪、禽等发展林畜经济;以灵芝、香菇、木耳等人工培育和野生菌资源采集为依托发展林菌经济;以开展生态旅游项目发展林旅经济。

 

2016年7月绿色科技第13期

 

何玉仙:泸水县“八林经济”发展模式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资源与产业

 

5.3实施措施

 

5.3.1加强组织领导

 

由县人民政府牵头,成立政府、发改、农业、林业、水利、财政、环保、科技、扶贫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方案整体推进过程中指导、组织、管理和协调。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积极申报,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二是积极整合部门项目资金,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将发展八林经济建设模式同农业综合开发、林业发展等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变、集中使用”的原则,切实明确资金的投入导向。三是加强信贷扶持,根据国家的金融政策,加大对发展八林经济建设的企业、合作社及农户给予信贷扶持,允许农户采取林权抵押贷款、村委会担保等方式获得贷款。

 

认真落实国家及省级人民政府发展农业和生物产业的相关政策,切实解决八林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政策问题。

 

5.3.2强化科技支撑

 

一是要积极引进推广适宜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大胆探索林下种养新模式,形成成熟技术,完善“八林经济”技术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二是强化技术培训;三是要加强科技协作,与科研院所、各大专院校建立产学研紧密合作平台,建设产学研实践基地,县、乡农技推广部门要联动农业科研院所,抽调相关农业、林业方面农艺师、工程师等农林技术专家组成的技术骨干,加快建立八林经济建设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技术服务体系,推广和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5.3.3完善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供求和信息网络化体系,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和农户抵御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指导各地组建专业的行业协会或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率先使用先进技术成果,主动接洽中药材、野生蔬菜、特色禽类等农产品需求企业,为种养业户提供市场信息、种养技术、产品营销等一系列服务;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做好认证工作,完善农产品市场和价值链;创建怒江特色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产品外向推介、产品供求渠道,逐步形成与泸水县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相适应完善的信息配套服务平台体系。

篇8

(一)加强领导,及时部署,精心组织。根据文件精神,县绿委办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林下经济建设、竹产业强县建设,在第一时间编写了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实施方案,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并及早部署落实春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工作,把本次活动落到实处,确保义务植树活动的成效和竹基地建设有序开展。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全面发动。在春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期间,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利用横幅、宣传窗、广播、标语等宣传此次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广泛宣传林业方针政策,发放竹类栽培技术单、造林规程手册等共计3万余份,进而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充分调动全民关心、支持、参与义务植树和国土绿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成效明显。2月8日至4月5日期间,我局结合2.5万亩竹基地建设工作,积极组织并开展了2014年全民义务植树造竹活动,参与人数超30万人,共栽植竹苗(绵竹、黄竹、慈竹)130余万株,造林面积达2.5万余亩。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义务植树基地与领导办绿化点相结合,建立绿化示范点;义务植树基地与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相结合,以生态工程为载体,促进义务植树基地的发展;义务植树基地与竹产业建设相结合,通过栽种竹子,兴办竹产业,提高义务植树基地经济效益,巩固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成果,使全民义务植树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基地化和产业化的道路。

二、下一步工作

(一)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创新义务植树形式。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林下经济建设、竹产业强县建设,组织各单位职工到联系村植树造林,建立义务植树基地;建立各单位义务植树基地或开展其他绿化建设(如公路、河流、库周绿化等);可在义务植树地点立碑标注某单位义务植树基地,直到管护成林。

篇9

该乡被评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濮阳市“五好”乡镇党委、濮阳市平安建设先进乡、濮阳市工作先进乡、濮阳市计划生育优秀服务先进乡、濮阳市党委系统督察工作先进单位、濮阳市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等。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

高码头乡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大力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和规模养殖。

――扩大蔬菜小区面积,提高无公害蔬菜的比例。

――发展、壮大养殖小区,实现规模效益。首先,扩大了牛楼、丁河涯、王堂、前范庄等4个养鸡小区的规模,存栏肉鸡、蛋鸡50万只,今年已经出栏鸡300万只;其次,在黄河、金堤河沿岸9个村庄发展规模养羊专业户32个,带动全乡发展存栏羊3万只。

――更新措施抓林业,发展木材加工和林下经济。首先,培育了以“豫龙木业公司”等两家企业为龙头的木材加工企业,促进了全乡92个板皮加工专业户的快速发展,带动全乡5000多人加入到木材收购、运输和加工行业;其次,在丁大寺、老范庄新发展了林下养貂、树下养金蝉等示范项目,努力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再次,采用沟、路、渠两旁地段承包的办法,植树造林,把林木管护与经济效益挂钩,大幅提高了幼苗成活率和林木管护质量。全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8000亩,实现了“平原绿化达标”,成为濮阳市“林纸一体化”造林基地,每年引导农民1万余人外出经商、务工,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在50%以上。

商贸经济活跃

该乡按照建设市场活商贸、繁荣商贸促经济既定方针,活跃了当地商贸经济。

――投资15万元,新扩木材市场面积35亩,完成了场内电力线路建设。加强市场管理,采用股份制投资、委托管理、年终分红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市场健康发展。去年,实现交易额1.2亿元。

――在乡政府驻地新建商贸门店4600平方米,新增商户43户。把乡政府驻地南原来的“一纵一横”拉大为“三纵三横”的建设框架,完成了主要街道的绿化、亮化工程,有效提高了小城镇的品位,增强了其辐射和带动功能。

――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抵羊大赛”,吸引台前、梁山、阳谷、滑县、郓城等周边10多个县的人员前来参赛,参观人员1万多人,既活跃了商贸,又提高了高码头乡的知名度。

培育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在突出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该乡党委、政府还高度重视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累计修建村级道路57公里,全乡实现了“村村通”油路。

投资20万元,建成了政法大院,购置了消防车,建立了巡逻队,自2005年以来,连续5年保持了零重大上访的好局面,连续多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篇10

1.1林业资源匮乏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1.63%,加上人口众多,人均森林拥有量非常少,而且近年来在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又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导致我国林业资源相对匮乏。虽然国家近年来十分重视林业发展,各地区都实行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的林业发展仍处于低产出、低效益的局面,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1.2林业经济建设资金匮乏一直以来我国的林业都归国家所有,整体的林业发展资金也由国家和当地政府负担,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地方经济发达,在林业方面的投入就大一些,有的地方就会少一些,但从总体来看,在林业发展方面的投入都不是很大,林业发展资金短缺的情况属于常态,而且所投资金多用于森林植被的恢复等生态建设方面,导致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资金明显不足。

1.3生产技术与管理落后由于资源、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和制约,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表现在林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都明显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低下,自主创新及研发能力低,虽然近年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上升空间仍然很大。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落后使得林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2发展林业经济的有效措施

2.1优化政策,多渠道吸引资金林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发展资金,单单依靠国家和政府的资金是十分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林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应在政策上进行调整,鼓励企业和个人发展林业经营,在政策上加以扶持和优惠,多方吸引资金投入到林业经济发展中来,有效提高企业和个人在林业发展中的积极性,保证林业经济发展的资金充足。

2.2改变单一的林业所有制形式要改变单一的国家掌控发展格局,国家要在政策层面进行调整,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林业经济发展中来,让投资者看到林业发展的良好前景,从制度和法律上明确民营经济在林业经济发展中的合法地位,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实现林业经济发展中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这样才能提升林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促进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3提高林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完善林业生产及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内部培养及外部引进的方式,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及吸收一批专业水平高、能力突出的人才,整体提升林业生产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生产工艺水平,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加强生产和管理,促进林业经济的高效发展。

3发展林业经济的有效做法

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除了政策、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必须加强外,还需要从林业发展的本身着手,根据实际情况及林业生产的规律开展多种经营,从内部挖潜,自主创收,增加经济来源,更好地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3.1林业生态旅游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这给林业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契机,在林业经济发展中,可以结合林业自身特点,开发林业生态旅游,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如我省的长白山景区、长白的望天鹅景区、辉南的龙湾群森林公园等旅游区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开发林业生态旅游时一定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体现特色,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3.2林下种养殖业林下种养殖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较好的林业经济发展形式,内容十分丰富,中草药、菌类、经济动物等都可以在林下进行种养殖,比如林下参、天麻、五味子、木耳、蘑菇、核桃、林蛙、梅花鹿等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林下种养殖业不仅不影响林业的发展,还能促进林木的生长,比如低矮经济作物种植,在对作物管理的同时也促进了林木根系的发育,同时林下种养殖业也能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在发展时,一定要结合林业特点,科学选项,控制好规模,以林业发展和种养殖双丰收为目标。

3.3苗木花卉培育近年来城市绿化及花卉市场十分火爆,一些绿化苗木和花卉供不应求,发展林业经济,可以充分利用林业特点进行绿化苗木和花卉培育,不仅能解决林业发展效益低、周期长的问题,还能拓宽林业职工的增收渠道,提高林地的单位产出效益。在发展绿化苗木花卉经济的同时,要把生态建设作为主体,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适度控制规模。

3.4森林矿泉水近年来,矿泉水产业已经成为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白山区域天然矿泉水是稀有的高品位矿泉水,水质好、储量大。目前,我省林业系统矿泉水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涵盖了3个市(州)的9个县(市),露水河的泉阳泉、靖宇的农夫山泉、辉南的天龙泉等矿泉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既利用了矿泉水资源优势,又带动了职工就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但保护和开发利用矿泉水资源,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科学确定开发规模,坚持生态环保优先,确保长白山区域矿泉水资源开发有度、产业发展有序。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