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开展情况范文

时间:2024-05-23 17:43: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本研修开展情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本研修开展情况

篇1

基于此,为了解贵州省部分学校在开展校本研修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效果,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或改进策略,课题组选取全省7个市(州、地)的14个区县,分别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教师,以及部分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人员和县级进修学校的培训人员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度访谈和调查。共访谈61人,其中校长15人、教导主任10人、教研室主任10人、一线教师26人。问卷调查557人,其中校长102人,教导主任208人,教师207人,县级培训者或教研员40人。区域分布上包括了县城、乡镇及村小和教学点的教师。

一、中小学校本研修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校本研修的内涵不了解

对校本研修的内涵或者本质的了解,是有效实施校本研修的前提。在对实施校本研修的相关关系者进行调查发现:90%的教师、82%的教育局教研员或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学校教导主任和75%的校长对校本研修的内涵也不了解或熟悉程度不够。

2.开展次数少且满意度低

研究发现,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频率比较低,且总体满意度不高。在开展次数上,一半以上的学校每月只开展一次研修活动,仅有20%的学校每月开展两次以上,另有20%左右的学校甚至一个学期都很少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这类学校基本集中在村小和教学点。在实施效果上,教研员、县级培训I机构的培训者、校长以及教师等对实施校本研修的效果整体认同度不高。其中,教研员和培训者对效果认同度最低,校长认同度最高,具体见下图。

3.校本研修脱离学校实践

当实施校本研修的不同群体对校本研修的内涵不明确时,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就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开展校本研修。他们往往把学校开展的任何活动都可能归为校本研修活动。比如常见的案例研讨、观摩名师或教学能手的课堂教学、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甚至连教师的自学都是校本研修。上述的很多活动很多是为活动而活动,研修的内容往往并不是老师教育教学中期待解决的问题,对他们的专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4.有关部门指导不到位

通过调查发现,95%以上的学校期待在开展校本研修过程中得到有关教研或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但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安排了校本研修的任务,往往是向学校或教师要结果,很少去关注开展过程,这导致基层学校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没有得到解决。这使校本研修流于形式,走过场,没有真正发挥促进教师专发展的目的。

二、校本研修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1.校本研修的推动者和实施者缺乏对此相关领域理论上的系统学习

开展校本研修需要实施者或参与者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和实践支撑。例如,对于学校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作为校本研修的“问题”,那么,这样的“问题”应当有谁来界定?为什么这是我们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为什么要这样解决而不是那样解决?依据是什么?等等。但作为基层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来说,很多老师,甚至是学校管理者对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还是存在不足的。调研中发现的86%以上的教师、80%的校长和82%的教导主任是没有阅读习惯的,这个数据也说明了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理论学习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2.教育行政部门在推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经验积累

根据调查,34%的学校实施校本研修的动力来源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但在实际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更多是积极倡导基层学校开展此类活动,甚至有些地方对研修的次数做了硬性的规定,但究竟怎样开展、是否有值得借鉴的样本,这些学校管理层和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有关部门并没有提供比较好的范例。这样就导致致使学校或者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使活动流于形式。同时没有可参照并被普遍认同的试点学校作为参照标准,校本研修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应付检查工具。

3.了解途径单一。支持力度不够

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是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或学校领导开会传达中知道校本研修的,还有相当部分的被调查者只是听说过。到基层学校得到的仅仅是“校本研修”的名词。访谈中大部分教师对校本研修的反应都是做了什么课题和发了几篇文章。由此可见,基层学校对校本研修知之甚少,开展校本研修没有立足于教学实践过程中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

4.缺乏专的专家支持

基于调查,学校管理者甚至教研员都认为指导校本研修开展的专家较少,且能力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另外,895%以上的被调查者都非常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指导且认为专家指导对开展校本研修意义重大。但现实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得到过专家的偶尔点拨,其主要原因是真正有能力指导基层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特别既具备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专家更是很少。

三、有效实施校本研修的建议

1.加强专理论学习,真正了解校本教研内涵

从学校层面来讲,校长要带动全体教师学习和深化校本研修知识,让校本研修内化为教师发展的驱动力,真正成为学校教师专发展的有力武器。其中,校长是学校校本研修的第一负责人和推动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校长的思想将决定校本研修的成败。所以,校长必须成为树立正确校本教研观的“领头羊”。

2.加强制度建设,将校本研修纳入常规工作和考核评估范围,建立健全校本研修长效机制

首先,教育局要加强和规范相关制度建设,包括校本研修指导思想、监督制度、评价制度等,从宏观上把握方向,将校本研修纳入学校常规工作检查和校长评优、升迁等考核范围。其次,学校在教育局相关精神的指导下,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相关制度和评价机制,使校本研修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校本研修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学校要成立“校本研修”指导小组(小组的成员应包括学校的领导层的人员,骨干教师,普通教师),及时帮助和督促教师诊断问题,解决问题,且将校本研修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范围,用制度来保障校本研修的开展。

3.结合实际制定培训方案,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校本研修相关政策和培训方案时,首先要调查全县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然后结合本县资源,对方案的有效性进行预估。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培训前要了解当地学校在开展校本研修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培训内容和策略:培训中要对原先设置的内容进行重新评估,了解之前的预设与参训的学校管理者或教师的需求在一致程度的差异性,并适当做出调整:培训后要能够有持续的跟进措施,保障学校在实施校本研修工作中遇到困难能有支持力量。学校制定校本研修方案时,一定要以本校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主,重点放在教师教学实践上。

4.集中优势资源,精心造专家团队,为校本研修导航

篇2

关键词:校本研修;途径;方式

G627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的研究修炼,就是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又注重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其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应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在活动开展上想办法,用精细化的管理,打造校本研修特色。

一、立足校本,拓宽研修基本途径

(一)强化校本培训

1.领导重视。学校工作的核心是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校本研修则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推进器”。只有领导高度重视,统筹谋划,带头落实,校本研修才能有效推进,不断深化,研修成果才有科学性、指导性、实效性。

2.专题培训。学校应在“以人为本、科研兴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理念的指导下,重点开展五类培训。一是以教育法规为主的师德培训。二是以组织教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为主的管理能力培训。三是以新课程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四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五是以教育教学课题创新研究为主的教育教学科研培训。

(二)夯实校本研究

1.观课议课。要在中心教研组、学科教研组、年级组三个层面上,以“课前议课确定主题和重点――课堂观察和初步分析――课后讨论与对话――反思与改进实践”为操作流程,深入开展听“三课”活动和赛教评优活动。

2.课题引领。要以校内教育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设计课题,以研究课(活动)作为展示平台,以课题研究成果体现课改实验成果。广泛开展“小课题、短周期、重实用”的专题研究。

(三)研发校本课程

我校校本n程开发与建设始终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提高质量”和“传承优秀文化,培育合格公民”的办学理念,着力开发并实施“吟诵诗文、艺术活动、”两类校本课程。通过实施校本课程,让师生积淀文化底蕴,内化传统美德,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内涵发展。

(四)细化校本管理

1.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使校本研修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氧吧”和“加油站”,使校本研修真正从“他律”走向“自律”,既要宣传动员,更要建章立制,既要跟踪指导,排忧解难,更要严格落实《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和《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奖励办法》,充分发挥制度在组织实施校本研修工作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2.夯实常规。要把细化教学过程管理和校本研修有机整合,积极探索教学常规管理的新路子。通过“中心教研组――学科教研组――年级组――教师个人”这个教研网络定期开展活动,定期检查通报,使校本研修各项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3.科学评价。评价具有导向、激励、诊断、鉴定、调节、监督、管理和教育功能。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评价小组,负责对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工作过程进行及时指导,负责对教师教科研成果进行审阅、把关、报送和奖励,负责对教师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各项指标情况进行督查考评。

二、紧扣要素,精选研修基本方式

(一)内化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我校坚持引导教师交叉运用布鲁巴奇等人提出的三种反思方法:

1.反思日记。要求教师采用反思日记的形式对自己的日常工作进行记录、思考、积淀,从中筛选出亟待解决和自己应反思的焦点问题。

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并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结果,随后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

3.行动研究。按照“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导行、反思提高”的研修思路,运用“问题一一计划一一行动一一反思”的操作模式,鼓励教师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和他人的智慧记录下来,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复实践,积累基本经验,解决教师在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优化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构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能使教师汲取更多的知识、经验和力量。

1.“一课两上”和“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活动是同伴互助最好的方式。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在一起共同备课形成共同的教学设计印发给大家,然后每位教师根据各自情况进行补充、修改形成个性化教学方案的一种形式。

3.推门听课。领导与教师坚持推门听课,关注常态课堂。构建简约式互助研讨的快捷平台,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

4.创新评课。重视听、评课的环节和质量是夯实校本研修的基础,听而不评或者敷衍评课都达不到借鉴他人长处,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目的,必须创新评课形式并设法提高评课效果。

(三)强化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三大要素之一。专业引领者在以专业人士的眼光来观察教师的行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先进理论和经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支撑。

1.理论学习。系统学习专题研究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心理、素质教育、新课程实施、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等基本知识,专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的基本知识,专题研究的案例分析等。

2.专家指导。学校除为教师订阅教育杂志和教育专著供教师学习外,还定期聘请校外教育教学专家到学校进行理论指导、教学现场指导以及专业咨询,更新教师观念,拓宽教师视野。

3.校长引导。校长定期开展教学讲座和报告,如专业发展之路讲座、教学改革规律探究、新课程理念介绍等,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方向。

4.骨干示范。充分发挥本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师徒结对”,送教到校,片、校赛教,上课点评,授课示范,经验分享等方式发挥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篇3

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需要从思想上端正认识,在制度上形成保障机制,在行动上坚持以人为本,在形式上坚持以校为本和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校本研修真正焕发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校本研修认识机制

一、深入学习,澄清认识误区

开展校本研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认识问题,必须澄清教师对校本研修的一些不正确认识。

在校本研修开展之前,很多教师、甚至一些学校中层领导都把校本研修等同于过去的校本教研,认为校本研修和过去开展教研活动一样,可有可无、无足轻重。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校本研修包含两方面的含义,校本研修的“研”,是指科研和教研,“修”是指进修和培训。校本研修将教科研与培训有机整合起来,是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针对学校和教师实际,由学校自主确定研修目标、研修内容、研修方式,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一种继续教育活动。其中校本培训是校本研究的基础,校本研究是校本培训的拓展。校本研修的目的是使教师发展为“研究者”,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其出发点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落脚点是教师专业发展。

所以,校本研修不仅包括教师的“研”,还包括教师的“修”,“修”是一种行为,教师必须把自己的研究与行为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校本研修的作用。

二、以人为本,构建研修平台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创新的根本,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又是学校发展的磐石。校本研修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和有效模式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关注教师发展与成长,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成长的要求。在校本研修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1.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阅读状况决定着教师的发展高度。因此,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读一本专业著作,并做好读书笔记。各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师围绕“教师的人文素养”这一主题,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组织读书沙龙。语文组、历史组结合自身学科优势,还为学校教师开出了一系列阅读书目。

读书活动的开展,为教师的成长积淀了营养,提升了教师的精神和文化素养,对教师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2.组建青年教师会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未来学校发展的保证。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组建青年教师研究会,制订学会章程,确立学会目的,定期开展主题式研修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参观,开拓青年教师的视野,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提供各种机会,创造各种条件。有一个青年教师说:“青年教师研究会是他成长的另一个‘大学’”。

青年教师研究会的成立,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

3.实施专家引领战略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实行专家引领战略。通过专家引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拓宽教师视野,激励教师成长。近年来,学校邀请在教育教学领域有卓越成就的教学专家和优秀教师走进校园,与学校教师一起研讨教师展业发展、共研课程改革。如邀请深圳市红岭中学特级教师吴磊作《克服职业倦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专题报告、邀请教育部高中新课程远程培训专家徐赐成博士作《人生的质量与坚守》的主题报告。两位老师以他(她)们个人成长经历为题材,与老师们一起探讨专业成长的源泉和途径,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愿望。

校本研修,极大的推动了八十九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学校有特级教师3名,国家级骨干教师6名,省级骨干教师12名,省级教学能手21名。学校有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市级骨干教师26名,市级教学能手6名。其中侯亮平、孟晓婷、王彬、董雁等教师作为“阳光师训”讲师团成员分别为全省各市、区、县教师的师资培训进行授课活动,受到广泛好评。李树全老师先后在全国各地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教师培训讲座上百场,在《历史教学》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各类教学文章十余篇。

三、以校为本,创新研修形式

“校本研修”是从学校出发、解决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问题研训。它既满足教师的需要,也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在校本研修中,学校享有充分的自,教师也有充分的自。如何在校本研修中,立足于实际,实现特色和创新发展,如何有效的开展“以校为本”校本研修,是学校必须考虑的问题。

1.以活动为载体,在课例中反思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重中之重,通过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优秀教师观摩课和教研课等各种类型公开课,为全体教师建立探索、学习、交流的平台,推动全体教师的迅速成长。在各种公开教学活动中,要求备课组集体备课,上课教师写出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或教案,各教研组组织听课,学校聘请专家评课,课后上课教师整理出教学反思。这种基于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推动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和实践。

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开展以教学反思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将研修工作纳入常规,不断强化教师的自我教学意识,提升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在引导教师加强课标的学习、明确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的指导意义、正确把握教学研究的方向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以反思为主的教研活动。如我们该给学生教什么?该怎样去教?我们该怎样去提高备课、上课、辅导等常规工作的有效性?我们怎样做才能以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

教学反思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激发广大教师以写促思,以思促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了新课程教学。2.以课题为抓手,推进教学研究

在校本研修中,教师面临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有效的抓手,不知道如何着手。开展“以课题为抓手”的校本研修,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的途径。近年来,西安市第八十九中结合西安市小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以课题为抓手”,开展草根式研究。提倡教师结合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最迫切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小课题研究,为教师找到了一条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三年来,学校一共申报市级小课题87个。这些小课题研究内容涵盖各个学科,还包括班主任工作,大多直面学校发展、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中最突出、最直接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学校发展、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以科研为推手,提升研修能力

为提升广大教师研修水平,学校必须坚持以科研为推手,逐步深化同课共研,鼓励教师向科研型方向发展。

学校要充分利用骨干教师资源,以“学科主题式系列教研活动为抓手,以日常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组建各学科的联动小组,由各学科组长具体引领承担本学科的日常研究,将研究重心下移到了教研组,使教研和科研得到有机的整合。通过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多元联动”的校本研修,提升每一位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

4.以学区为平台,创新研修形式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的研修。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研修的平台也可以进一步扩大,也可以在实践中创新研修形式。

西安市“大学区管理制”试点工作启动后,八十九中积极响应,努力探索“大学区管理制”下的研修模式。

在立足学区实际基础上,八十九中创新学区研修思路,构建了“灵活与统一并行的管理模式、教研与教学并重的推进模式、卓越与特色并存的成长模式”的学区研修模式。

篇4

[关键词]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项目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1)03-0039-05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整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满足信息化进程中教育变革的需要。在此背景下,各种致力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教育方式也随之受到教师教育部门和研究者的关注。然而,近年来的相关调研表明,以传统面授培训为主的各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的有效实施,初步解决了我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中的信息素养及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问题,但如何进一步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如应用与创新),依然是信息化进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难题,亟待深入研究解决。

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由于有别于传统培训项目,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切合了信息化进程中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培养的要求,而受到了研究者和中小学教育管理人员的认可,在中小学中得到了大力推广。但相关研究也表明,现阶段该方式虽在理念和操作模式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其成效尚不显著。显然,这除了跟教师主体自身的能力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外,也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研修项目的组织。而实际上,系统的设计和规划一个校本研修项目,以提升教师研修实践的整体实效性,也是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一个关键突破口。

鉴此,本文试图结合相关理论和具体的实践,探索面向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校本研修项目设计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二、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校本研修及其特点分析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重心从群体的被动专业化转移到个体的主动发展,教师个体的能动性越来越受重视。校本研修以实践反思、生态文化为基本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切合了信息化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于常见的传统面授培训,更加强调立足于校本环境推动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及专业引领等活动中提升专业水平,具有重实践体验、教学创新等特点(详见表1)。

然而,在实践中系统地设计和规划一个高质量的校本研修项目,对于中小学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是校本研修作为融教师教学、学习和研究为一体的活动,其设计不等同于传统培训项目或科研项目,当前尚无可直接移植到校本研修项目设计中来的经验。二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变革及其应用,不仅推进了人类学习文化的快速发展,也对教师教育思想、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地影响。可以说,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度介入不仅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手段,也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在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为核心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上,而这在赋予校本研修新使命(详见图1)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校本研修项目设计与规划的难度,由此也难免产生一些制约其实效性的问题。

三、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现状分析:以广州天河区为例

为了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选取广州市天河区13所学校(小学9所,中学3所,职中1所)开展调查,发放问卷145份(教师卷130份,负责人卷15份),回收教师卷130份,有效卷120份,有效率92.31%,回收负责人卷14份,有效率93.33%。其中,教师卷由教师的基本信息、参与研修的情况以及教师的需求三部分组成。负责人卷由学校基本信息、研修的设计与组织情况两部分组成。此外,还访谈了3位一线教师、3位校本研修项目负责人。所参与调研的教师在教龄、职称、学历比例都与广州市天河区的教师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研修内容:面向信息化教学实践的研修较为薄弱

在内容的设计方面,调查结果表明,现阶段该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内容多以现代化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等偏理论的通识内容为主(50.00%),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及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性内容偏少(16.67%),且与教师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有近六成教师呼唤立足于“本校”的实践性内容,详见图2)。

追溯其原因,我们发现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校本研修项目设计普遍存在“一刀切”的简单操作现象,如部分设计者对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校本研修的内涵及其特点缺乏准确的认识,在缺乏对教师的需求进行深度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机械地将传统面授培训的内容搬到校本研修中来,从而偏离了教师校本研修的实践性要求。此外,没有充分考虑各学科、老中青教师在信息化专业发展中的不同需求,而以相同的内容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也是制约校本研修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活动策略:聚焦信息化教学现场的跟进式研修相对欠缺

在活动的组织方面,数据显示,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中的活动有听课评课(79.17%)、专家讲座(71.67%)、专题研讨(56.67%)、集体备课(55.83%)和集中培训(54.17%)等。而从教师的实际需求来看,课例研习(55.83%)和专题研讨(53.33%)是教师的主要选择,其次是听课评课(45.83%)和集体备课(44.17%),与实际操作中的活动形式存在显著差异(前后两者的卡方检验结果为27.958,大于理论值14.07,可判断上述多种校本研修组织形式在“现实应用”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

为进一步明确教师的需求,本研究从活动载体、情境性、操作模式及其特点对上述活动进行分析(详见表3),发现课例研习主要以教师自身或同行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为范例,重视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和解决策略,教师在其中易受到各种启发,因而受教师普遍欢迎;专题研讨虽然其实践情境性较弱,但由于其重在就某个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能够从其他教师的观点中获得共鸣,而受到教师的青睐。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校本研修强调问题解决及教师体验的特点。由此可见,在研修项目的设计中要尽量避免受传统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的影响,而将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聚

焦在课堂教学实践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上。

(三)资源工具:支撑教师自主研修的信息化工具及资源相对不足

正如前文所述,丰富的资源和有力的技术工具是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然而在现有的校本研修实践中,资源工具的设计与开发却往往被忽视。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校本研修资源建设在整体上比较薄弱。在数量上,约30,00%的教师认为学校为其提供了大部分资源且能满足个人需求;而有65.00%认为学校只提供了一部分资源且未能满足个人需求(详见图3)。在种类上,当前学校为教师提供的研修资源多局限于书籍报刊,而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等数字化资源则相对较少。可见,目前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项目在资源及工具的设计与规划上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管理机制:促进教师研修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推行

研究表明,以校为本的研修是一个长期而持续地过程,建立完善的研修机制不仅有助于为教师参与研修提供基本保障而且有利于教师研修活动的常态化。然而,在所调研的13所学校中,有7所学校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本研修机制,有6所学校初步建立了校本研修机制,但不完善。当进一步问及教师对各项机制的满意度时,结果显示(详见表4),虽然各校基本建立或者初步建立了相应的校本研修机制,但是教师群体对当前校本研修活动各项机制的满意度并不高,教师对当前学校在校本研修的管理制度感到满意的占33.33%,表示基本满意的占66.67%,对激励机制以及评价机制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相同,分别有33.33%的教师表示满意,有58.33%的教师表示基本满意,而不愿意发表意见的占了8.33%。可见,当前中小学在校本研修机制的建设和推行尚需进一步完善。

四、信息化进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项目设计与实证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结合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校本研修的特点,从研修内容的选择、活动的设计、资源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面向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项目设计的策略(详见表5),以期为后续的研修项目设计实践提供指导。

(一)内容选择与目标制定

石牌小学于2005年开始在教学中推行思维导图工具,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后,我们调研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意识到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教学应用上,则大多停留在简单的应用层面上(如复习、总结),如何将思维导图有效地整合到课程教学中,是该校教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鉴此,本研究在进一步的调查(听课、问卷、座谈等)基础上,确定了将新课程改革与信息化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面向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的校本研修”项目;接着,制定了“依托校本研修解决思维导图教学和学生学习应用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研究能力及学生学业水平”的研修目标,并融合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进一步分解为“第一阶段重在理论学习,第二阶段以技能培训为主,第三阶段则重在信息化教学设计开发,第四阶段则主要是信息化教学实践和跟踪”四个阶段性研修目标;随后,围绕上述目标,建立了“思维可视化和知识建构理论、常用思维导图实用工具操作方法、整合思维导图的信息化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整合思维导图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与跟踪”的内容框架(见图5);最后,再将具体的研修内容和目标下放到科组和教师个人进行细化,最终形成系统化的、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师校本研修内容与目标体系。而经过两年多的研修后,对该校教师进行的调查显示,有92.23%的教师表示上述研修内容有一半以上的内容符合自身的需求,几乎全部教师都认为有一半以上的内容对自身的工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见,本项目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大部分教师的研修需求。

(二)模式建构与活动设计

在研修模式与活动形式的设计上,本项目设计首先在分析常见的教师研修模式的基础上,以上述研修目标为导向,确立了以“理论引领+技能培训+教案设计+教学实践+阶段反思+教案修改”为基本模式的实践体系,以期能够在注重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的同时,推动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探索思维导图与学科课程教学相整合的方法和策略。在此基础上,以集体备课、主题研讨、听课评课、课例研习、案例开发为主,以读书沙龙、专家讲座、区域集备为辅,多种途径共同推进教师参与研修实践。后续的调查结果显示,上述操作模式和活动设计在一定层面上满足了教师们的要求,有53.85%的教师对学校所组织的各种校本研修活动表示非常满意,46.15%的教师表示基本满意。

(三)资源建设与工具设计

在资源工具的设计上则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提供支撑教师开展研修活动的资源和工具,如系列书籍、思维导图电子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案例设计模板等。二是发挥“天河部落”资源集聚、交流研讨等功能开展网络研修,利用QQ群开展各种研讨和答疑活动。三是随着研修活动的推进,为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和策略,引进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力图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以及研修创建良好地条件。四是注意将校本研修过程中的各种生成性资源收集汇总起来,形成一系列学习资源,如基于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的教学设计、自我反思、教学总结、公开示范课、论文、获奖课例等等,同时也在学生中也形成大量的可视化作品,如《开启智慧之门》、《反思践行记》(教师版)、《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图记世界》(学生版)等思维导图图册,这些资源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见证,也为教师的研修和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而后续的调查显示,对于学校提供的以及研修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有15.4%的教师表示完全满足个人需求,有84.6的教师表示基本满足。可见,本项目中资源工具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在一定层面上是可行的。

(四)组织建设与机制设置

一个项目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相关人员的有效配合和共同努力,在校本研修中,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研修共同体将有助于发挥各方才智、获得共同进步。本项目设计首先任命该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第一负责人,接着引入天河区教研员、华南师范大学专家参与研修,最终形成了“以各科组骨干教师及校长为核心的实践组,以天河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区教育局教研室为协作组,以华南师大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相关专家为指导组”的研修共同体,聚焦课堂教学,三方力量协同研修。此外,还从研修的需求出发,制定了科研引领机制、年级+科组的交叉推进机制、活动组织承包制、成果可视化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制度,以期能够为教师参与各项研修实践提供支持和保障。如表6所示,后续的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教师对该校现行的各种研修机制表示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

此外,促使教师转变被动发展的心态,形成主动专业化发展的意识也是校本研修的最终目的之一。如图6所示,在开展研修活动前,问及教师参与研修活动的主要原因时,有83.33%教师主要出于配合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而参与到各种研修活动中;而研修后,当问及上述问题,几乎全部教师认为参与研修是为了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水平。由此可见,教师在参与研修的过程中也逐步转变了被动参与的心态,对校本研修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五、结语

诚然,石牌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着实开展并非仅仅得益于项目的有效设计与规划,该校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相比于严格地按照既定方案实施培训的传统面授培训,校本研修显得较为开放和灵活,它更为重视的是教师在自我反思以及群体交流过程中思想碰撞的火花,因而支持教师根据需要自主调整研修进程,从而使得教师的研修实践不再是项目方案的“表演”,而这也恰恰印证了校本研修的特点。

但需要明确的是,强调校本研修实践的开放性,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甚至是忽视校本研修项目设计的重要性。实际上,现阶段中小学开展校本研修实践的思路及其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修项目的总体设计与规划。因此,校本研修项目的设计与规划工作不容轻视。而在当前持续快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形势下,校本研修项目的设计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应的方法和策略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篇5

各位校长:

大家好!

炎热酷暑,各位校长来这里参加学习与交流,我为大家的精神所感动,大家都是桃源县的教育脊梁,是全县小学教师的领航、舵手,教育局和学校安排我今天和大家做一些交流,我感到既高兴又为难。高兴的是,能有和各位校长们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特别是能借此机会,会一会我曾经在校长岗位上交往多年的老朋友,但是,作为在今天的课堂,要我作为主讲人,感到很为难,因为大家无论是在政策水平、管理能力、业务素养等方面都要比我强,所以实在不能承担起讲课的任务。那么,今天半天时间,只能是我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研讨的时间,是我向大家学习的时间,决不能用“讲课、讲座”来称之,以上是我和大家交流的一个开场白。

言归正传,交流研讨还得有一个主题,定什么内容?管理?都比我懂得多。政策?都比我吃得透。课堂教学?都比我善教善研。所以今天就选了一个现在比较热而又涉入不深的一个话题——“校本研修”。我把和大家交流的主题命名为:“校长与校本研修”。今天的交流是否这样安排,把交流、研讨时间分为两个段落,首先我谈谈对校本研修的一些个人的认识,然后课间休息,再进行交流研讨,大家谈谈关于校本培训,讨论、交流的几个问题我会在休息前做布置。

从哪儿讲起?我想还是从下面几个关键词语讲起:校本培训、校

本教研、校本研训、校本课程、校本研修。怎么比较它们的异同?容易区分的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的课程,是为了学校的课程,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探讨、设计或与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几个词语比较:总的来说,校本研修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之间的区别可以从1、培训目标不同;2、培训主体;3、培训内容;4、培训方式几个方面的不同来比较。

从参训的主体方面看,有被动和主动之分;

从参加培训的方式看:接受式培训;主动式参训;

校本培训:以通识培训为主,它关注教师的学习任务,注重教师观念的转变,并常以比较正式的集体团队学习的形式进行,它的主体是培训者,培训者决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校本教研:往往围绕学科教学问题展开,它的关注不能停留在观念更新,而更加注重教师行为的跟进,更加强调共同参与、对话交流、分享经验,以自我组织形态为主。校本研修取二者之长,并提出关注教师的生活质量。

校本研修:主要指

“以学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带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以校本的教师自我探究、自我发展的研究修炼行动。

简单说“学校和教师的问题,主要由学校和教师通过‘研修’来解决”。

所以说,校本研修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之间的培训目标不同,培训主体不同,培训内容不同,培训方式不同。

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现在提倡的、需要的是一种怎样的培训形式?【校本研修】

分析:“校本”是一个外来词,字面的意思是:以校为本。这是随着课程改革被“引进的”一个新概念,通常理解为: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的自身需要为根本导向、以学校的问题解决为根本目标,来开展教育教学教研及管理等发展与改革活动。

研修,由两层意思构成。一是研究,二是学习。一般的理解是在职的在岗或离岗继续深造和培训,大多是针对岗位上有发展提升前途的人员,提供的继续深层次学习的机会。教师的研和修有不同的情形,有的研为主,有的以修为主,有的是研修并重,但无论哪种情形,两者都是相辅相成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主要途径。

校本研修是一个任务驱动型的问题解决过程。要点:基于学校

基于教师发展

基于学生发展

大家的悟性都要比我强,那么我今天就围绕“校本研修”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做一些探讨吧。

一、校长在“校本研修”中的角色定位

二、我县“校本研修”的动态分析;

三、开展“校本研修”的实施建议。

客观的讲,我们当校长的,学校工作是千头万绪的,我本人也曾有过多年的体会;因此,要想我们这些校长要去坐下身来,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开展好本单位的校本培训,恐怕也不是那么件容易的事。但是,“校本培训”作为教育改革一大亮点,作为当今教师成长的一大途径,我们的校长又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很多校长、老师在参加者不同层面的“校本研修”的研修班、研讨班等等。那么,作为我们校长,应该怎样定位在“校本研修”这项工作的角色呢?

一、校长在“校本研修”中角色定位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只有定位清晰了,与之相关的行为和作为才能够恰当。

新课改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定位为: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伙伴等等,有了这样的定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会因其角色的改变而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美国的教育专家通过上千名校长的研究,把我们中小学校长,归纳成六种类型,可以说,对于每一类校长都有不同的定位,现在让我们加以对照对照:

第一种类型:愿景型校长

“愿景”也即“远景”,是对未来的一种谋划,这类校长善于提出学校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目标,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前景描述比较清晰。

第二种类型:政策型校长

这一类校长善于解读上级领导的政策,而且还能借助于自身的行为影响政策的制度。

第三种类型:管理型校长

这类校长是在自己的学校内部开展各种各样的协调活动,有明确的上下之分,把学校建成一种体制,一级对一级负责。

第四种类型:资源型校长

这类校长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及其周围包括社区的各种资源,能够把这些资源挖掘出来,整合出来,能让学校的资源盘活。

第五种类型:伦理型校长

这类校长特别关心下属,关注学生的行为,能够与下属和学生打成一片。

第六种类型:文化型校长

这类校长善于在学校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把学校的文化建设放在一个主要的方面。

美国通过长期研究,提出的这六种校长类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在管理工作中,六个方面都需要有所涉及,有所体现。

之所以称为这六种类型的校长,是因为他们尤其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分析了校长在学校管理方面的“强”、“弱”问题,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定位问题。

就我们桃源县的校长状况来看,我认为应该用“综合型”、“复合型”校长这样定位才最为准确。

那么,我们校长在“校本研修”这一项工作中,怎样充当好合适的角色?我认为要当以下几种角色:

(一)、决策者

校长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学校的校本研究问题作出决策。比如:学校的学科教学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与老师们在数学方面研究的成果明显要比语文科目弱,那校长是否可以考虑,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校本研修课题?

又如:重视和使用网络这个工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传播媒介的便利优势,掌握网络工具的使用技巧,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工具在具体的网络平台上学习研修,丰富自己、提升素质、提高能力,这是每个中小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如何高效地利用互联网进行校本研修,这是我们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问题。

我认为,做校本研修决策,需要考虑三个问题:

一是决策要恰当;

首先,决策要恰当。恰当来自于教师的定位,来自于学校的发展要求,来自于学校当今改革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学校要求老师写出大量的学术论文,是不恰当的,因为学术论文一般属于专家学者,

二是决策要清晰。决策清晰,是指思路清晰,作为校长,在决策中首先要明白校本研修是什么?研修活动有哪些?

三是决策要认同。校本研修活动至少在领导班子里要得到认同,老师也要认同,老师不认同的话,就会出现有要求就去做,没要求就不做,所以,校长要从实际出发,从学校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新矛盾新情况出发,把校本研修这一抽象的概念转变成具体操作的一些决策性措施。(认同例如:高效课堂、幸福课堂的模式构想——说-上-议-

构)

(二)、设计者

如果说“决策”是解决的“做不做”的问题,那么,“设计”就是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做好校本研修的设计,首先需求我们校长进行好分析。

近年来,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校长,都越来越重视校本研修。但是,不知道校长们和老师们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校本研修?答案肯定是“为了……”,为了什么呢?不仅仅是要回答“原因”,更重要的是追问“目标”,即是说,为了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为了实现什么目标呢?这样一问,我们就在思考校本研修的目的性问题,也才能表现出我们的校本研修的自主性。千万不要小看这一问!更不要为了“研修”而研修!否则,校本研修将存在徒有其名或者有其形而无其神的危险。

这是开展校本研修的第一步:首先要弄清我们学校想要获得的效果是什么,也就是进行校本研修的需求分析,即,学校改革发展需要教职员工提升哪些方面的素质、技能、方法和能力,校本研修就应该设计这些方面的任务和目标。

下面我从三个层面来说一说校本研修的需求分析:

1.

学校发展与改革需求

在学校层面上,校长思考的是:学校改革发展与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我们知道,在统一的教育目标要求下,不管作出多大的努力,各个学校的发展水平仍然会参差不齐,而在国家鼓励教育创新的今天,

学校办学将会出现“各显神通”的多样化差异性局面。诚然,造成学校之间差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水平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甚至排在诸多因素之首。

在策划学校的改革发展,乃至思考学校日常工作计划中,生源、办学经费、教学场馆、教学设备,等等,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队伍建设。归根结底,人的因素是第一因素。在成功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多种要素中,教师是第一要素。

那么,在学校发展改革层面上来思考教师的研修问题,就必须围绕教育、教学中急迫解决的重要问题来进行。比如,要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就要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的素质发展,是教学质量的根本指标。我们通过统计和比较发现(统计本校学生的发展状况: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发展),关键是要解决那部分后进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例如这部分学生人数占总数

15%

以上,这个数据要在同类学校的比较中确定),我们确定学校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应是“转化学习困难学生”。学校领导一旦确定了工作重点,不要仓促地布置工作任务,因为:教师是如何面对这个问题的,教师希望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准备才能成功解决这个问题,这些都必须明确。总之,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教师有充分的准备。所以,我们需要对教师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了解教师在思想观念、知识技能、方法经验等方面的现状与需求,然后制定问题解决方案。可以用这样的框架来分析:

教师的现状与需求信息通常来自问卷调查,比如《教师对学生学

业现状的满意度评价》,收集到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基本认识、基本态度、转化对策方法等方面的信息,然后作出判断:教师对此有了多少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准备,教师具有哪些优势,哪些方面的相应的知识和方法需要补充、提高;同时,结合对学生学业现状的了解和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校本研修项目方案。这个方案,就是教师为了解决“学习困难学生转化”问题而进行的教学行动研究和相关的深入学习。这样,问题设计的过程、问题解决的任务就是校本研修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既要研究解决问题,又要深入学习理论方法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学习困难学生得到转化了,就是教师研修有了成果,也是学校教学质量问题得到了解决。

2.

教师专业发展与提升的需求

大家都知道,校本研修的主体是教师。同样的问题是:如何让教师成为研修的主体呢?被动地进入研修活动中,教师缺乏主体性,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局面,这样也不会产生真正的可持续的效果。在第一个层面上,我们看到,学校的改革发展通过教师研修而得到推进和实现,这似乎表示教师的研修是为学校服务的。这只是部分的正确,另一半,很重要的是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服务。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是互为因果的,同步的。

在学校改革发展项目中,我们了解到教师的部分需求,那是在学校改革主要的主导下的教师需求。另一部分的需求属于教师个体的: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需求。这些需求,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教育(管理)层面,教学层面和教研层面。对这些需求的排序,我们就可以知

道学校每个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有哪些,需要哪些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改进以及研修的方式和资源。这些信息足以让我们清楚,校本研修的内容和方式设计怎样才能更适合教师的需要,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有个校长跟我说,现在的老师职业倦怠很严重,做培训搞研究都很被动。我说那么我们做个调查如何?于是,我们做了一个《教师成就感满意度评价》的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如我们通过

3

个交叉分析看出:数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最低(只有

50%

),觉得工作并不是很有乐趣(满意度

37.5%),同时,数学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也有待提高(满意度

50%)。品德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也有待提高(目前数据为

75%),职业成就感也有待提高(满意度只有

62.%),认为工作有乐趣的符合度也仅有

62.5%

。英语教师的职业认同度很高(达到

100%),认为工作中很有乐趣(认同度

100%),但是工作满意度相对较低(只有

66.7%)。这些数据既直观又准确地描述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或“职业成就感”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校长的感觉而已,从而帮助我们设计正确的校本研修项目。

我们根据调研数据分析,给学校提出了

7

点建议:

1.

建议引进比较优秀的青年男教师(主要是语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领域)。

2.

增强师生的自我成就感(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需提高(职业发展可能遇到了“高原现象”)设置教学改革创新奖,给优秀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每月一星”),

向学生、家长和社区展现教师风采。

3.

改善工作环境(增加工作的趣味性,尤为关注中年教师),开设一些师生共同参加的趣味活动(请学校后勤部门策划),增强中青年教师(

31

50

岁)的职业幸福感。

4.

加强教师职业规划(特别是小学高级教师),鼓励和帮助老师在专业职称和能力方面进一步提升,特别要强调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价值取向(要更多地以学生发展为工作动力来源)

5.

对教学改革创新给予更多的激励表彰

中老年(40岁以上)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发挥其引领作用(最符合“喜欢创新”)的9人。

语文课的创新有最大机会(55.6%);品德课的创新有较大机会(33.3%)

数学课的创新需要加强(一般的有5人,占62%)

二年级的创新需要加强(一般的有5人,占62%)

职业规划目标不明确的教师创新需要加强(占75%)

创新动力不足(认为在学校中的地位一般,100%)有5人在教学上喜欢改革创新。小学高级教师要加强。

6.

同伴互动互助应加强

特别是在业务活动中,应增强互动和协同性,比如同课异构、教研小课题的合作团队建设等。

7.

个案关注

有一位年轻的数学(1

年级)

+

英语(3

年级)+

班主任老师,

应该可以成为重点培养的年轻教师对象(小学二级教师)。

这些建议从内容、策略、方式方法及校本资源等方面为校长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使学校在设计教师专业成长规划时有了可靠的依据,开展的校本研修活动更有针对性,因而实效性也更大。可见,教师在学校里不是自然而然就成为校本研修的主体,只有发现和自我发现教师自身的潜能和需求,才能挖掘出教师群体的主体性,让教师成为校本研修真正的主人。

(三)、推进者

校长是身兼多任,既要决策又要设计,还要督促执行,最重要的还要做到身体力行。例如:让教师接受培训,校长首先要接受培训;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校长也应该反思自己的工作,同时校长还要考虑校本研修中制定的各种决策能不能不能贯彻到底。学校不像政府机关那样,有办公室、督导室来督导工作的落实情况,而需要校长亲自去逐一落实。

老师在研修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一方面可以请教专家,一方面校长本身也应该承担一些咨询工作。如: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咨询;对某一问题需要寻求的知识和资源等;总之,校长要站得高远,要为老师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四)、合作者。校本研修所面临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校长应该摆在一个合作的姿态上,而不应该是居高临下,应该与老师合作,一同解决研修中的问题。

如:怎样落实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教学的“五环节的问题”:

备课——新课程要求要求要做到二次课程开发;

上课——要求要动态生成;

听课——要揣摩透彻。

说课——要做到反思研究;

评课——要做到批评分析。

又比如说,研究“五环节教学法”问题,即:是指由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巩固拓展、目标总结

(五)评价者

1、利用政策激励,构建评价机制;

2、对老师的研修方案、活动设计、过程质量的评价;

3、研修活动对学校发展、对学生发展的评价

二、我县“校本研修”的动态分析

校本研修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工作极其重要,而我们校长的角色在此项工作中又是那么重要和特殊,那么,近几年来,就我们桃源县“培训动态”看,又是怎么样的呢?(这里我重点谈“校本培训”的调研情况)

近两年来,我们全县各乡镇,各中小学在“校本培训”方面作出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也积累了许多经验,特别是呈现出了具有个性化、体现地方特色的培训经验。如:我们的文昌中学、漳江中学、漳江小学、我们进修学校本部的实验学校、桃源七中、漆河镇中学、桃源十

中、陬市、三阳、佘家坪、九溪、枫树、凌津滩、木塘垸等单位都做得很不错,他们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值得全县各学校学习。而我今天是少讲成绩,其目的就是想与大家一起共同来认识“校本培训”方面的不足,共同来研讨“校本培训”的有效方法。201&——201*年,我们进修学校组织了几次大型的调研活动,201*年4月我们进校分成了8个小组,有38位领导与老师参与了调研,通过听、看、访等基本方法,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并对各小组情况进行了综合,我们认为目前桃源县中小学的“校本培训”还存在着“五有五缺乏”的问题:

(一)、有位置但缺乏领导的深入。“校本培训”作为教育改革一大亮点,作为当今教师成长的一大途径,全县中小学已经把它摆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位置,这也是值得我们可喜的一面;但我们也知道,校本培训属于学校自主性的活动,因此,中小学校长自然成为了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因而校长对校本培训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校本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客观的讲,我们当校长的,学校工作是千头万绪的,我本人也曾有过多年的体会;因此,要想我们这些校长要去坐下身来,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开展好本单位的校本培训,恐怕也不是那么件容易的事,现在更多的做法是,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教育专干,拿计划、列方案,拟活动,然后给校长汇报方案,校长审阅所拟方案,再依据计划组织实施;也有的地方是校长给分管人员封权“这项工作就全权交给你了!”,结果出现的状况是怎样的呢?据我们调研得知:校长亲自参与,深入其中的单位,或者领导重视,有分工,

有检查的单位就做得好,而校长只做安排,督促少或者很少参与研究的单位做的明显要弱一些。我认为,从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看,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否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校本培训,这样一来,我们的校长就应该在百忙之中,俯下身来,关注校本培训,设计设本培训,监管校本培训。

学校领导要做到深入,我认为要做到“四个一点”:理论知识懂一点;方法模式通一点;活动指导说一点;外地经验荐一点。

(二)、有内容但缺乏主题性、针对性。

我们说,校本培训有五种基本的类型:一是学校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培训;二是本校特色教育,科研成果的培训;三是区域民俗文化、历史遗产的培训;四是学科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五是优秀教学研究、案例研究的培训。

但是,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有的单位,有的学校提供的一个学期的校本培训数据非常齐全,按照“读书笔记、观课评课、论坛交流、教学案例、网络研修等项目”选择培训内容,每一个项目都有一定的数据印证,但是,能体现学校主题培训的系列培训活动的材料还不多,如:如何构建智慧课堂、打造幸福课堂的主题;有效教学的学科模式探讨主题;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校级学科带头人的主题培训等等数据反应得很少。

(三)、有形式但缺乏多样性、有效性。

校本培训的目的、形式、手段和内容是相互依赖的。任何培训内容要想得以实现并取得实效,都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形式。而从现

阶段我县的校本培训的形式与手段来看,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还是以集中性的“讲座”、“业务专题学习”,或者是经验交流之类的居多,而进行“专题研讨”“主题论坛”“教学沙龙”以及“课题研究”“案例研讨”等形式还不是很多。相当一部分学校把“校本培训”与“政治学习”、“参加会议”、“外去学习”、“优课展示”、“学生训练”完全等同起来,因而失去了它的有效性。

(四)、有成效但缺乏评估、管理。

从目前我们全县中小学“校本培训”的情况来看,成效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在调研中,有代表性的查看了各单位集体留存的数据和教师个人参与培训的过程资料,我们认为有相当一部分学校能够从资料中就可以让我们看到培训成效,比如:凌津滩中学、佘家坪中学、陬市镇中学、寺坪中学、杨漆桥中学等,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对老师每年的校本培训24分的考评拿不出考评依据,教师过程性的学习资料也寥寥无几。这样,学分登记工作就成了假像;这也充分暴露了校本培训缺乏完善的评估、监督机制。

(五)、有资料但缺乏系统归档。

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单位此项工作究竟由谁主抓明确不清,导致工作相互推诿,各凑各的材料,缺乏一个整体;有的单位教师业务档案建设内容不够充实,特别是没有反映出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资料。在这方面,我们发现凌津滩、佘家坪中学是做的最好的。他们不仅有文本资料,而且有相关的电子档案。

三、开展“校本研修”的实施建议

1、重视“校本研修”的需求分析

作为校长,应洞察校本研修的发展趋势,研修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研究、培训、自修;

我们现在主要从研究和培训的角度来看一看校本研修的发展趋势。关于需求分析的问题,已经在校长角色的“设计者”中讲到了。

如:我们学校改革发展需要教职员工提升哪些方面的素质、技能、方法和能力?那么我们的校本培训就应该设计这些方面的任务和目标。

2、完善“校本研训”资源建设。

校本研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资源和条件支撑和推进,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资源:

--

阅读资源:研修要有问题,同时要进行问题思考和问题解决,这都离不开教师的阅读。不读书,研修者可能就是“井底之蛙”,在问题解决中也会苦思冥想而不得法。所以,校本研修,不是校长一句话:你们去研究吧。首先要有充足的参考资料:印刷的书刊和数码书刊网络文献。学校应建立校本研修知识库,每个老师都应贡献自己在研修过程中获得的文献资料。

--

技术资源:现代教学技术和教研工具是开展校本研修必不可少的资源,包括信息技术手段和调研统计工具,特别是简易的问卷和问题分析的科学方法。

--

专家资源:除了高等学校的教授,我们容易获得的专家资源是教研员和特级教师。要提高校本研修水平,专家资源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我更主张学校建立自己的校本名师库,充分利用校本专家资源,带动和提升校本研修。

3、创新“校本研修”的方法与模式。

目前,湖南省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一些骨干老师主持了《湖南省中小学校本研修行动指南》一书的编写,全书把校本研修分为35个专题。

个人自修式:教师个人独立研修,这是校本研修的基础,每个老师都应有适合自己的读书和教研计划,都应承担与自己的教学实践、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研修任务或项目。要把日常的“备课”提高到研修的层次上,尽可能多地增加研究含量。

团队研修式

:通常是教研组的集体行动,针对日常的课堂教学或教学问题开展研修(具体内涵在另一讲中,这里不赘述。)但再次强调,这是校本研修的主体方式,是培养教师团队精神、团队攻关能力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

这里结合我们调研的情况,我们认为桃源在以下几方面做的较为出色:

1.专题研讨模式。专题研讨我这里又分为专题讲授和专题论坛两个方面。

①专题讲授:这一模式就是指学校根据需要选择教师关心的主题作为培训的中心内容,围绕主题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聘请专家举行专题讲座或组织本校力量进行专题辅导,使教师对这一专题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组织研究性讨论,结合实际进一步理解

和掌握,明确如何应用。再进入实践、这种方法也可结合教研或科研课题进行。

②专题论坛:围绕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主题。然后组织老师们进行研讨。

灯片:。

这一模式的操作流程如下:(灯片)

(1)受训者感知外界现成的理论、经验、做法;

(2)在认同的基础上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3)依据现有理论经验诊断个人的教育教学现状;

(4)在反思的基础上,分析发现问题并究其原因;

(5)根据对问题的分析,借鉴理论和经验、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案并实施;

(6)对方案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7)依据分析评价,形成新一轮行为改善的方案,进入下一循环。

2、师徒结对、帮联共进模式。

师徒的含义我想就是:师傅与徒弟的关系;在我们教师中的关系看,就是有经验的与经验少的老师结为学习对子;老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学习对子;这种模式特别适用新教师。

灯片:——兴隆街借助网络结对学习;双溪口

结对体会。

3.研修反思模式,研修反思包括(基本环节

灯片)“集体备课一示范观摩

(公开上课、公开说课、公开评课)一撰写教学反思总结”等环节。即每位教师结合任教学科,按照课改要求,每学期上一次研

修课。通过研修课教学,进行行动研究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逐步适应课改要求。研修反思课不同于观摩课、考评课,它旨在通过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借助教师群体的力量,进行群体性的教学反思,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上好体现课改精神的课。采取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操作程序是:(灯片)

(1)教师在参加研修反思时,首先必须结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针对自身实际,制订研修反思计划,确立明确的研修反思目标。研修反思目标既要有短期目的,又要有长远规划,研修的方法措施要具体。

(2)在“集体备课”环节中,教师除在领会课改精神前提下,深入钻研教材,制订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外。还要充分借助本校业务指导组和其它同行的力量,共同备好研修反思课。经校业务指导组确认后、撰写研修反思课教案。交业务指导组组长审核。

(3)示范一观摩,即观摩别人的教育教学活动,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要通过一定的培训学习。使教师掌握观摩学习的方法,并要结合观摩学习听得进行应用“公开上课”要求研修反思课教师面向业务指导组和校内同科教师进行研修反思课的课堂教学。听课人员中除本校业务指导人员外,至少要有一名外校业务指导人员参加。同时业务指导人员必须填好听课记录。“公开说课”即研修反思课教师向业务指导人员及同行解说所上的这节研修反思课。说课可在课前,也可在课后,说课内容要详细记录“公开评课”要求业务指导人员及听课教师本着友善的态度,以帮助教师成长为目的,诚恳地指出研修反思课教学中听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业务指导组人员要将研修反思课教学中“好的方面”、“存在不足”以及“改进意见”填写在听课记录表上校业务指导组要综合公开评课的意见,形成一个完整的评阶意见,填写在听课记录表上,该份记录至少须由一名外校业务指导人员签名。教师通过学习,举行教学公开课,将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教法的理解贯彻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实践达到运用新标准,新教法的目的,并通过相互观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对新标准、新教材、新教法的进一步理解和适应。

(4)“撰写教学反思总结”要求研修反思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和评课情况对本节研修课进行教学反思,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评课建议,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并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再进行实践。教学反思总结须认真记录填写,通过讨自己的教学重新进行思考分析,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技能,并写好反思笔记或教后感。学员之间通过反思笔记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不断总结经验,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

4.合作研究模式。(灯片)

主要类型有校内教师群体合作研究式、校际合作研究式和城乡合作研究式等。

(1)校内教师群体合作式。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按学科或课题形成四至五个合作研究组,发挥每个人的智慧,挖掘每个人的潜能,提供思想碰撞、合作研究的机会进行同伴指导(“同伴指导,是一种育效促进教师教育,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校本培训模式”),

促进教师提升教育理念如:集体备课等。

(2)校际合作研究式。由若干所学校组成的有目的、有汁划开展教师培训的松散联合体,是介于培训基地与学校自培之间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学区内学校的培训资源比势,解决校本培训师资不足的问题,也可克服校本培训中“近亲繁殖”的弊端,满足参训者自我发展的需要。如:漆河中心小学与常德育英小学合作交流等;

(3)城乡合作研究式。选派城镇教师送教下乡,农村教师进城学习,使城乡教师在课堂教学技能上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同时由教育局教研室牵头,组织先进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子,两校教师定期学习交流,选派优秀教师赴薄弱学校示范教学和介绍经验,有效地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近两年来我县积极推进构建“城乡互动,资源共享”的校本研训模式。去年以来,茶庵铺中心小学、三阳镇中心小学、漆河镇中心小学、龙潭镇中心小学等均与我们实验小学坚持教育教学交流互动,改往日简单的“送课送教”为师生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城乡互动”研训模式。各乡镇中小学采用“学校牵手、教师联动”活动,先由中学分批确定村完小和中心小学组成牵手学校,确定好联动教师和年级,在确定好联动教师后,村完小联动教师定期到中心小学和联动教师跟班学习,再由中心小学联动教师到相对应学校跟班指导学习,最后联动教师和牵手学校行政领导在中心小学进行相应的交流和研讨。

每次活动周联动教师四人,分为两组,在教师联动交流中,两个

牵手学校行政领导必须到相对应的牵手学校现场办公和研讨一天。活动滚动互动,持续发展,力争使教师多人参与。通过城与乡、校与校、组与组之间的互动,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风采,提高我县教师的教学能力,带动城乡教学研究,促进城乡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努力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4)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式。派出部分大学教师到中学做指导教师,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如:西安镇近几年来就有好几批大学生来学校传授教法等。

5.案例研讨模式。该模式是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进行描述,引导教师对这些情境进行讨论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把培训放在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即以教育教学中某一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得失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与发展的对策,从而达到提高的目的,其操作程序如下:

(1)参训者描述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事件;(灯片)

(2)受训者对案例进行分析;

(3)在小组中讨论案例,提供问题解决的多种对策;

(4)小组主持人概括、总结、引导;

(5)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一种或几种)。

6、课题带动模式。

本次我们的调研中也发现了有不少学校的课题研究做得好,而且做到了研究的内容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灯片:课题研究图片)

那么,如何用课题研究的策略来带动我们的“校本培训”?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向各位校长、主任介绍近期我们教师进修学校向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申报的关于“校本培训”的专项课题。(灯片展示课题构想)

课题名称:《农村中小学三、四式校本培训实践研究》

课题基本设想:

根据课题设想,我们把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分成三种类型或称为三个块面的学校,即:“城镇中小学”、“乡镇中学、中心小学”、“乡镇村、完小”;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特点,我们构想了适合于同类学校的校本培训的四种主要的培训模式。

基本模式构想:

(一)、“城镇中小学”校本培训主要运用模式:

1、网络自学模式

网络自学模式的基本架构是:“网络学习-----结果检验——专家指导”-

2、专题训练模式

专题训练模式的基本架构是:“专题确定——专题培训——总结运用。”

3、骨干示范模式

骨干示范模式的基本架构是:“示范——讲解——对话”。

4、课题研究模式

课题研究模式是以学校科研活动为载体,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实施校本培训。其基本架构是:“问题提出——资料收集——研究开展——结题回馈”。

(二)、“乡镇中学、中心小学”校本培训主要模式

1、自主学习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操作步骤是:“自查——定标——实践——总结”。

2.培训反思模式。

培训反思模式,培训反思的基本环节:“集体备课一示范观摩

(公开上课、公开说课、公开评课)一撰写教学反思总结”。

3.专题讲授模式。

专题讲授模式,基本操作步骤是:“选聘专家——确定主题——理论传授———经验诊断——修正完善”。

4.合作研究模式。主要类型有校内教师群体合作研究式、校际合作研究式扣城乡合作研究式等。

(三)、乡镇村、完小校本培训主要模式

1

、“五步式

”联片集体备课模式

“五步式”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是:主辅(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专业引领——课案生成——个性设计与反思(二次备课)。

2、“结对互学交流”模式

这种模式的运用构架是:“结对联谊————示范教学————交流探讨————共同提高”

3、“菜单选点指导”模式

这一模式的基本构架是:“制定菜单———选择主题———自学思考———专家指导”

4、“观摩反思”模式

这一模式的基本构架是:“现场观摩——自我反思——对话交流——借鉴运用”。

专家引领式: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在专家引领下进行研修,可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研修的效果如何,要看教师如何在专家引领下研修,一是不失自我:如果跟着专家走,离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远,则研修难有成效;如果能在专家帮助下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尝试解决自己的问题,则研修将既有实效又有品位。二是重在方法:专家在课题研究中的思维方法和使用的研究方法,也应该很有启示,值得我们学习。三是贵在点拨:请专家指导,不是客套话,但不是要专家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研究如何读书,而是带着我们的问题和困惑去请教专家指点迷津,需要在我们思考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专家的点拨。

远程协同式:基于互联网平台而开展的共享式研修活动。最简单的形式是利用

QQ

群来进行,还有博客等。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一起关注和研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就我个人的认识,我们桃源县的“校本研修”工作尽管有些学校已经起步或者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基本上还是处于初级(起步)

阶段,所以我认为还需要在抓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再抓好“校本研修”工作。

4、强化“校本研修”的管理

“校本研修”涉及到的管理有很多方面,

如:.“校本研修的人文管理”、“

校本研修的制度管理”、“

.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

校本研修的计划管理”、“

校本研修的过程管理”、“

校本研修的支持与服务”、“

校本研修的档案库建设”、“

校本研修的考核与评价”。这里重点对“过程管理”中的“流程管理”和“校本研修”档案库建设与管理做一点提示。

(1)、实施“校本研修”过程管理——流程管理

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校本培训遵循“分级管理,以校为主”的原则,实行“县、乡、校”三级管理。教育局主要负责对全县校本培训的宏观管理,出台相关政策,对各校本培训情况进行综合考核,教育局并在年终向全县通报督查考核结果。县教师进修学校对各校校本培训情况进行督查指导,负责对全县教师校本培训的学分进行登记。校本培训考核结果将与学校评先、办学水平评估挂钩,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是学校组织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人事专干是学分认定和登记的直接责任人。县属中小学的校本培训由学校统一规划,以教导处、学科组或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实施;各乡镇的校本培训由中学、中心学校统一安排,分中学和小学组织实施。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少数或者部分学校“校本培训”开展得还不够经常,还缺少特色,,也还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致使管理人员相互推诿。我想,要想使校本培训做到既有丰富的内容,又有培训的特色,那就需要有规范的程序管理。有哪些管理流程?我认为从两大方面来加以明确:上级部门(教育局)对校本培训的有关管理要求;学校的流程管理;

学校实施的流程管理:(又分“部门职责管理“、”工作程序管理“两个方面)

A、“部门职责”流程管理:

1、校长室: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提出总体设想,构思总体思路,策划整体活动,设计评价体系;

2、教导处:具体设计学校、教师长期、短期培训计划;组织参与活动;实施动态管理,收集整理档案资料;主持评价工作;

组织业务学习与培训活动;提供业务技术支撑;总结、推广、应用培训经验,参与评价工作;

3、支部、工会:组织德育工作培训,班主任工作培训,师德培训;

4、教研组:具体落实学校培训计划,探究有效方法与模式;完成培训活动设计,积累培训经验、资料;

B、“培训工作”流程管理:

1、调查研究。(摸清状况、了解需求)

2、制定规划。(学校、个人;长期、短期)

3、建立制度。(链接:建立研训制度)

4、精选内容。《*县201*年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校本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专题

(2)教师专业知识专题

(3)教师技能培训专题

(4)新理论、新课标培训专题

(5)教育教学科研专题

(6)学校教研活动与高效课堂专题

(7)青年教师培养专题

(8)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

5、培训实践。

6、研修反思。

7、成果积累。

8、量化考评。(链接:*评价方法)

9、资料归档。(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培训学分认定表)

(2)“校本研修”档案库建设与管理

学校可建立教师管理档案,包含如下信息:

--

教师基本信息:自然信息,教育信息,职务信息。

--

教师专业信息: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教师教学问题信息,教研过程信息。

--

教师研修绩效信息:教师研修项目信息,研修成果信息。

--

教师教学知识信息: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方法,学科教学案例,题库。

各位校长:

以上是我对校长与“校本培训”工作方面的一些肤浅的认识。事实上,在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县的“校本培训”已经逐渐提升到“校本研训”、“校本研修”“的水平;我们衷心地希望:全县个中小学在校本研修方面取得更新更大的成绩!

谢谢大家!

附:校长与校本研修研讨题:

1、你是如何理解“校本研修”的?

2、谈谈你校开展“研本研修”的具体做法与研修成果。

篇6

关键词:校本内容;互动模式;研修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4-0100-01

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给广大教育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蕴藏着巨大的挑战。课程体系的变革、学校办学理念的提升、学生可持续的发展,都与教师的专业素养息息相关。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地吸纳、学习与反思,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高屋建瓴。我们英语学科组借助校本研修的平台,引领教师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并付诸于教学实践。

一、加强校本内容研究,争做学习型教师

校本研修实施以来,一直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研修什么话题,教师群体对怎样的培训内容感兴趣呢?以校为本,因地制宜地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以人为本,了解教师的真实需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症结。学校根据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找出其间存在的问题,制定五年发展规划,为校本研修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一手资料。

我们发现,有些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学科基本功比较扎实,在英语题型、题量上做足功夫,但教育理论钻研的热情不够,一些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接受新思想的能力欠缺。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能手层出不穷,但科研型的教师凤毛麟角,英语教学研究走得不够深入与持久。针对这种现象,校本研修有了新的举措。适时地开展“名家讲堂”“专家引路”等专题研究,让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教师在英语集训营活动中与教师零距离接触,分享成功的案例。适时地开展牛津英语教材的解析活动,对一些重要的语音、语法的教法深入研究,广大英语教师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在“English learning”“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Activities”沙龙活动中,掀起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交流,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理论底蕴。实施教师阅读推介活动,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reading field of vision”“The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Cambridge English Teachers Series”……让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专著走进教师阅览室,使教师广泛汲取专业知识,积淀人文底蕴,厚积薄发。

二、丰富校本研修形式,构建多元互动模式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从一定角度上来说,依赖于地方校本研修的层次。如何让校本培训发挥出应有的正能量,贴近英语教与学的活动,引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应丰富研修的形式,创新活动的组织方法,创设有利于教科研的氛围,构建出教师乐于参与的多元互动模式。

学期初,学校应建立、健全一系列的校本研修管理制度,并常抓不懈,才能从各层次、多侧面促进英语教师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还应强化校际之间的联谊。教育领导者应考虑到各学校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多带教师走出固有的圈子,进行参观学习,开展业务上的研讨与交流。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发挥教研组的力量,鼓励年级组的英语教师之间开展课堂研究,评一评、议一议,多进行组内切磋,对课堂观测活动进行精细化管理。另外,借助于网络活动实现自我研修。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课堂录像放在学校的FTP上,供组内成员学习研讨。可以在文件后留下自己的足迹,发表个体的意见与看法,或者提出值得商榷的地方,集思广益,共谋发展。还可以经常浏览一些英语学习网站,借鉴别人的经验与做法。网络研修活动的开展,减少了教师定时定点的集会,拓展了教师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科学共享了有限的教学素材与资源,实现了地域之间的有效联动与互动,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更为自由与民主。

三、开展校本研修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没有科学的研修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会迷失方向。朱小蔓教授提出教师专业研修的几个要求,首先应有必要的学科素养与教育教学的基本通识,还必须有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为了强化对教师研修工作的管理,建立校本研修的长效机制,学校和教研组应及时组织开展英语教师研修的评价活动。

评价活动应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给予每位英语教师拔节成长的机会。评价内容要多样化,不但要考核教师自身的英语素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应关照到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不仅要从量上测查教师研修的频率,也要从质上进行把关。另外,评价标准力求多元化。恰当适度的评价,能有效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研修中,应关注教师的能力水平,了解个体之间的差异,照顾到教师特长的发挥与展示。对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发展阶段的英语教师,要制定不一样的素养目标,按时间段来开展相关评价,凸显出评价体系的阶段性与完整性,让每个英语教师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例如,组织同一年级组的英语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一起执教牛津英语7A 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 Reading与 Unit 7 Shopping Reading部分,教师自发地从课堂教学诸方面进行了研评活动,有的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评价学生参与的度;有的研究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现教与学之间的微妙变化;有的关注某一教师前后的成长,探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总之,加强校本内容研究,创新丰富其形式,并适时进行多元评价,是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篇7

具体措施:

一、完善中小学干训体系,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干训资源的整合与管理。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所等部门加强资源整合,在教育局干训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所有培训项目纳入区教师进修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实行统一领导,分部门实施,统一管理机制。同时增加专项资金投入,保障干训工作顺利实施。

大力推进名校长建设工程。创条件搭舞台,造就一批专家

型骨干校长。13年上半年做好推荐评选第三批市“名校长”工作;规范名校长的管理工作,不断提升中小学校长学历层次,促进名校长的专业发展;继续组织实施“十一五”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培训重点从校长教育理念培训转向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尝试校长易校蹲点,开设“区中小学校长论坛”;加强局管后备干部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管理与现代教育、比较教育等专题学习,学习、考察先进中小学的管理经验;开设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班,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组织建设。

积极探索干训的新模式、新内容。开展中层干部专题培训,加强校长培训课题研究,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干训中的作用,不断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益。

二、规范名优教师管理工作,发挥名优教师导向作用

进一步规范名优教师的管理工作。强化管理体系,完善考核机制,促进名优教师自身的继续发展。13年度完成第一、二批区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首批区名教师的任期考核。继续实施名优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进一步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发挥“名师联谊会”作用,抓好名师带徒活动,开展名师系列讲座,让名师在自身发展的前提下,带领更多的中青年教师成长,促进全区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落实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行动方案,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

组织实施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行动。以校本行动为主,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创设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良好环境。根据区教育局制订的“适应”、“过关”、“成型”、“实绩”各阶段的具体标准,4月各校完成对新教师“半年适应”阶段的考核,7月前以区进修学校为主组织对新教师进行“一年过关”阶段的考核。教育局将组织专业人员,抽样性地对有关学校进行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行动实施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加大对教坛新秀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制订专门的教坛新秀培训计划,根据培训、使用、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教坛新秀的理论基础、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以及专业领导力和影响力,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开办新一期(第六期)小学语文、数学青年教师研讨班。通过开展观摩与研讨课活动,举办专题讲座与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教学与科研能力,打造一支青年骨干力量。

四、高质量完成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重点抓好中小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和《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两门课程的全员培训工作。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2013年5月组织相关教师参加《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全市统考。2013年9月底组织相关教师参加《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全市统考。10月对本次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进行总结考核评比,认真做好迎接省级评估工作。

组织专家、名师开设系列讲座。引领教师们开阔眼界,拓展教育视野,掌握教育教学的前沿信息,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的转变,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学的水平。

创新模式,开展网上教师培训。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开发和引进网上教师培训资源,应用“市教师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启动网上培训试点,努力使全区的中小学教师都能通过网络共享各学科的优秀教学资源,提高培训效益。

优化以赛促训模式,促进教师成长。今年将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教师英语大奖赛,大赛分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市比赛;组织高中英语“高中新课程教学设计”评比,并推荐优秀案例参加市比赛;组织其他各类基本功比赛和教学设计比赛。

五、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推进校本研修健康有序开展

加强领导,全面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的具体管理、指导、评估和考核,及时总结、推广校本研修实践中先进经验、优秀成果;充分发挥教研员在校本研修中的作用,引导教研员牢固树立服务理念,立足基层、面向全体教师,开展菜单式培训,为中小学提供一定的培训者资源;各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指导、检查和评估;为提高校本研修的工作质量,13年还将组织全区教研组长进行集中培训;13年高中校本研修的指定培训内容为“新五项基本功”的第五项培训——“教师言语表达”。

不断创新,探索中小学校本研修的运作与管理模式。按照“创新模式、加强管理、学校自主”的要求,全面深入推进我区中小学校本研修。要通过组织开展自主学习、自修反思、课题研究、教学技能训练、专题讲座、集中辅导、观摩教学、研讨交流、师徒结对、案例分析、网络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等活动,把校本研修落到实处。

以研促教,加强教师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教科研工作。要加强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培训方法和管理办法,逐步形成各校的校本研修特色,实现校本研修中教、学、研一体化,努力把校本研修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典型引路,积极创建校本研修示范性学校。各校根据《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学校评估标准》(试行)要求,积极创建校本研修示范性学校。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创新方法和途径,形成校本研修长效机制,使教师通过校本研修真正实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教师进修学校要及时总结校本研修的工作经验,树立典型、示范引路。

六、加强中小学教师学历培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改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保证教学质量和水平。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高一级学历获得者比例分别达到50%、85%、85%。

职教中心专业课教师须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双师型”比例达到60%并逐年提高。

鼓励高中骨干教师报考硕士研究生课程,支持课程班结业学员申报学位考试,使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逐年提高。

七、继续开展各类专项培训,抓好常规性师资培训工作

暑期全员按需培训。暑期全员培训要在广泛调研和仔细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开列菜单,真正做到符合一线教师的内心需求,把握教育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节拍,开出的课程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前瞻性,把对菜单式培训的关注从形式转向内容,从表层走向深入,真正发挥其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作用。

新课程培训。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新教材培训工作,积极配合宁大成教学院、市教研室做好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努力通过培训使广大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深刻领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背景、指导思想、目标和新课程的基本特点,理解高中新课程的理念,掌握实施新课程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稳步推进我区高中新课程改革和实验工作。

班主任培训。按照市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实施班主任培训工作,13年开始将对全区班主任进行轮训,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修学校承担班主任培训计划的制订及组织培训工作,班主任培训的课程设计要科学实用,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管理和学生心理健康等列为培训必修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注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继续开展省心育教师的资格证书考试。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全区各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切实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

继续加强常规培训。扎实开展幼儿教师资格证书考前培训、新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进行中小学教师及公务员普通话培训及测试;抓好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培训;加强对新教师的管理、培训;进行暑期教师师德培训等。

八、加强师训机构自身建设,保证培训质量不断提升

完善制度建设。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制度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体系,从根本上规范教师培训工作,从而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完善网络建设。以网络培训为突破口,抓紧本地教师教育网站建设,利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和现有的网络资源,加大网络课程、网络资源引进和开发力度,逐步实现网络培训,努力使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广大农村教师能便捷获取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培训资源,缓解工学矛盾,提高培训效益。

篇8

一、制定措施,保障校本研修的开展

校本研修不是口号,其真正有效地开展需要一定的体制和机制的保障。于是,学校成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制定了比较全面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研修规划》《黄埔学校教学、德育绩效奖励制度》,以及各学科课堂教学常规要求,使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有章可循,教师工作有据可依,同时也对教师起到了很好的鞭策和激励作用。学校还推行两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日”,以学科组为单位,总结、交流、反思教学情况,思考、研讨教学内容;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开放日”活动,欢迎其他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来校进行教学观摩,教师、学生、家长零距离接触;开设“网上论坛”,发帖求助、跟帖解答、发表见解、互相切磋,在研究的状态下推进课改,让所有的教师都参与集体交流,共同解决疑难,共同分享果实,共同成长进步;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沙龙”,倡导跨学科、多视角、综合性的研修活动,提倡开展校际间活动,使教师群体能及时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以集体的智慧解决实际中的困惑与难题,在同伴互动互助中发展。

二、转变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在新课标理念下,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理念,才能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才能富有生命力。生命课堂促进生命校园的形成,这就是校本研修的真谛。因此,学校始终不放松教师的专业学习,要求教师理解、掌握指导新课程实施的有关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教师教育理论素质。要求教师多观摩优秀课,多听同事的课并参与评课,还要给自己的课堂提问题,通过学习、取经,想方设法解决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致力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着重培训在实践工作中灵活有效地运用的能力,倡导教师要勇于改革实践,努力提高教师基本技能方面的素质,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素质,使教师能灵活掌握和运作教育教学模式、方法和艺术,并形成各自的特色。

与此同时,学校创设一切便利条件,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创造力和教师群体的合作力,形成一种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大力倡导读书活动,每学期制定《教师读书活动方案》,推荐教育篇目,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两本教育专著、摘抄读书笔记、撰写两篇以上的教育体会,让每一位教师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让文化浸润教师的心灵。

三、立足课堂,让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常有源头活水

课堂是教师天然的实验室。如果校本研修能扎根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教师能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那么,教师就能如鱼得水,就能拥有用武之地。教师一旦离开课堂教学去搞教研,研究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此,我校确定了“立足课堂、全面发展、教研开花”的教师专业发展思路,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点。改革课堂教学,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勇于提问,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倡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注重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摆脱陈旧过时的教学模式,引进新的教育理念,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创新意识的新型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教师不以构建教育理论为追求,而是以注重过程、解决问题、培养能力为己任。学校推进行政随堂听课制,及时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学校还采取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的策略,全天开放课堂,实现“骨干教师带动,群体并进”。

总之,在备课、上课、反思、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如果立足课堂,对每一个环节、每一种教育现象都会产生一种新的认识,然后又以这些新的认识去指导课堂教学实践,从而形成一种“实践―研修―实践”的良性循环,并促使教师对课堂教学保持一种户枢不蠹、常教常新的状态。同时,每个教师是教学改革实验的直接参与者,他们拥有大量第一手的教学实践资料,这可使教师在校本研修中有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四、形式多样,促进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自主发展

学校应努力为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搭建不同的平台,便于不同层次的教师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尽情展现自我、谋求发展。目前,我校正开展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

一是自我反思。学校重视教师对课改工作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每学期都组织“福南杯”创新课比赛、教学实践反思汇报会、校内互相听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每堂课后,老师们围绕五个方面记教学反思:记教学成功之举,记教学败笔之处,记教学机智之精,记学生发现之光,记教学改进之想。这样,不仅提高了自我,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是同伴互助。学校倡导同伴互助与合作,在“校本教研日”,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采取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教师与专家对话、教学沙龙等多种形式,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的摸索与总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集体备课时,中心发言人先说课,进行中心发言。然后,积极创设愉快宽松的研讨环境,由其他教师交流:讲――讲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特别是不同于他人的观点和做法;评――对大家的观点进行客观、中肯的评价;议――对大家的观点和做法以及有关疑义的地方展开讨论,充分发扬民主,最后达成共识。

三是专业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与引领。不然,往往囿于低层次的反复,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利。教与研,研与修是彼此共生的,只有研究人员与基层教师精诚合作,建立互助的伙伴关系,才能营造出研修相长的文化。学校分学科推出了校本教研之“专家引领”系列,全国知名专家以及省、市、区专家来校听课、议课、恳谈,提供支持,引导教师实践、反思。

五、建立成长档案,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教师成长档案袋是教师记录自己的教育活动过程及其有关成果而最终形成的系列化的累积物。它能促进教师的职能成长,改善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师的自我教育能力。学校尊重教师的个性,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收集教师专业学习的成果和进步的材料,真实反映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

档案袋的内容主要包括:

自己的教育环境――自己、学校、学生、同事等记述;

自己的教育能力――学历、继续教育情况、教育经历等;

自己的教学情况――优秀教案、课例、论文等;

自己的发展计划――工作目标、未来形象设计等。

自己的教学实绩――获奖情况,学生、家长、同事的评价等。

其他――个性化资料。

篇9

1 学校需要与教师需要相结合

有效校本研修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要符合学校发展的需要,要与学校发展方向一致;二是要满足教师发展需要,能让教师积极参与,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若只考虑学校的发展需要,不关注教师的发展需要,教师的积极性就会降低;而只关注教师的发展需要,不关注学校发展需要,学校整体效能就可能被破坏。因此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时,必须同时关注教师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并且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校和教师双赢发展。课题组对校本研修采用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内容选择,是从教师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视学校的需要和教师的需要,着眼于本校的整体发展需要和发展目标作为研修内容。

2 大课题研究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

课题研究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课题组通过采用大课题研究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将日常工作研究化,研究工作日常化。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切实梳理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的根本性、关键性问题,将这些问题作为学校大课题,集中学校各方面力量和资源进行研究。目的是解决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疑难问题、关键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同时鼓励教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总结和发现其中的规律,寻找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策略和途径,着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某一问题或现象。

3 学校发展、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相结合

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应体现在既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又促进教师自身生命价值的实现,同时也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校本研修应坚持师生互动成长的发展理念,校本研修的受益主体是教师,而受益客体是广大学生和学校自身。校本研修的主题是旨"以校为本",在主题的确定上,主题来源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主题视学校的需要和教师的需要而定,着眼于本校的整体发展需要和发展目标。其价值取向以"效果和过程"为本。关注结果强调其实效性,强调其对教育教学的改进功能,达到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关注过程强调教师的参与,强调教师在研修中成长。在这个意义上,校本研修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4 开展集体研修活动与个体研修相结合

校本研修强调教师成为研修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研究、进修的真正主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学校对教师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它源于学校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在学校环境影响下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因此,教师不仅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研修更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修和进行教学研究。课题组采取通识性、共性内容由学校统一组织研修活动,学科专业需要和教师个人发展需要的内容则由教研组分散组织和教师个人自主研修,学校加强督导与考评。这样把共性与个性问题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既有学校统一要求,又有各教研组和教师自我需要,有效地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

5 课堂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教学应该是校本研修的首选对象,课堂教学又是首选中的首选。之所以把课堂教学作为校本研修的首选对象,是因为它几乎是教师生活的全部。只有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才能真正体现校本研修的本意,才能使研究真正成为教师的日常生活。

课堂教学研究是将教师的研究、进修和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活动,旨在从学校内部推进课程改革,使学校里所有的人都成为改革的动力。不仅关注文本学习和相互讨论,而且更多地关注教学行为的连环跟进。研究的过程:强化合作交流,开发差异资源;研究的形式:以课为载体,重视非正式课题研究;研究的成果:强调个人的行动智慧,更多的是行为的改进。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的跟进、研究,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使教师感悟到教育的真谛,得到专业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发展、学校发展。

学校要提升办学层次,必须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因此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研究的同时,十分重视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融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为一体的最佳形式,既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又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邀请专家现场指导来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充分利用专家丰富、系统的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准确及时把握教育科研的方向,选准研究的切入点,制定科学的实验方案,把握住教育的热点,解决研究中的难点,充分挖掘研究的亮点,提高科研成果的含金量;利用专家培训课题组人员,提高研究人员的素质。教师在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既是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过程,又是实践理论、创新理论的过程。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在某一方面得到实践和理性层面双向提升,使教师能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看待问题,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某一方面的专家。

6 自我实践反思研究与同伴互助交流研究相结合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修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实践反思已成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模式。课题组推行三种形式的实践反思制度:一是以教研组为单位 "同课异构"集体反思。二是以预约课的形式进行"课例分析与解剖"反思研究。三是教师在每次上课后必须写出教学反思,教务处将其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

实践反思强调教师的主体悟性,与此同时还应借助他人的帮助才能从反思中学习,同伴的支持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一所学校中的教师都处在一个相同的教育环境下,面对着同样的受教育者,需要完成相同的教育任务,为实现相同的教育目标而工作,这些教师必然都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因此教师群体中的共同学习与研讨就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同伴互助研修,是教师同伴间在课程实施中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是一个分享经验、互相借鉴、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过程。如学校公开课的课前互助研讨、课中分析研讨、课后的比较研讨。

7 理论提升与实践研究相结合

教师所具有的知识可划分为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开展有效校本研修的保证之一。课题组主要通过"两个结合"来提升教师理论水平――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

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于实践活动,意味着只有活动才能形成实践性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活动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实践活动过滤和改造着进入教师视野的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于反思对话,通过反思对话,教师可以对自己、自己专业活动直到相关的事物有更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课题组主要采用了"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课堂观察与分析"等实践反思对话途径。

8 专家引领与自主研究相结合

教师由于长期埋头于以重复为特征的日常教育生活,往往对很多教育教学问题视而不见,见惯不怪,习以为常,因此,特别需要专家提供专业指导,帮助他们以批判性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课题组通过邀请专家到校给教师做学术报告,使教师接受较为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与文化科学知识,形成更为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外,更请专家走进课堂,进行"实作指导",提高专业支持的实效性。这样的"实践指导"着眼点聚集于学科,聚集于学生,使研究的学科性质和教学本意回归,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避免了同层级横向支援中出现的"萝卜烧萝卜"的现象,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如果在研修活动中获得的想法,不能付诸于行动,没有成功地实施,对教师成长的作用也就大为减弱。因此教师要将形成的新方案、新设想,通过自己的建构思考后,用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验证解决问题的设想,边设计、边实践、边观察、边改进。即应进一步进行自主研究,这个过程既是行动研究的过程,又是研修一体化的过程,它是改进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知方式,是教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一种可操作化的途径,能达到"即知即行、知而能行、行而后知"的效果。如课题组对"学案导学"、"四种基本课型"的全力推进实施。

9 示范引路与教学评优相结合

课题组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一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结对指导青年教师;二是按照校本研修活动的整体安排,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均承担相应的教研任务,每学期必须上一次示范课或研究课;三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必须带头进行教学研究,成为课题研究的带头人或骨干,四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必须主持教学论坛或教学沙龙。同时,为了激励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学校每学年均要举行课堂教学大赛,并推荐参加区、市级"赛课"活动等,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评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国校本研修网)

[2] [苏联]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3] 严永晃主编,《普通学校教师管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篇10

本期教科室的主要工作是按照区教育局文件精神,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和研修工作。这项工作我主要从下面四个方面来汇报。

一、领导重视,营造氛围

校本研修工作开展以来,我校领导始终把它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校长多次召开校委会商讨有关校本研修的话题,他还经常在学校例会上大力宣讲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搞好研修,不仅能够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而且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倍增器。领导的讲话,使老师们内心受到触动,思想上更加重视。我们教科室精心组织安排,使得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大力开展校本研修,主动研修,在我校以蔚然成风。

二、机制保障,带动学习

针对校本研修,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教导处决策安排,教科室具体主抓实施。首先我们教科室拿出本年度的校本研修总方案,并予以公示,收集意见,修改完善。老师们在大方案的框架下,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出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并上交存档。平时无论是参加集中培训活动,还是自研活动,都要求做好笔记,以备不定期的检查。对于过程管理,我校根据上级精神和“白云路模式”制定了《子陵中心小学校本研修考评细则》;对于结果的评价管理,我校又制定了《子小能级考评表》,《子小校本研修奖惩方案》等。有了这些制度的保障,我校教师们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研修的活动中去,保证了一定的质量。

三、活动引领,促进发展

本期研修活动,我们主要做的有:

1、积极反思暑期国家级远程上培训活动。

我校大部分教师都参加了今年暑期的网上教育培训,每个人都认真学习,仔细笔记,还保质保量完成了多次网上作业。今年开学领导检查了笔记,学校统计了成绩,我校每位教师都合格,特别是严小春、张金梅两位老师作业得了100分的满分,被树为我校的典型。九月针对此次培训,学校组织教师们分教研组或集中讨论收获,写心得体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打算,并要求大家把学到的好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去。

2、学生教育能力的培训。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为师者的准则。教师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灵魂,无论是哪一面,都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此外还要有丰富的、适当的、有效地育人方法和技巧。因此,本期十月举行专题讲座,主题就是如何有效教育学生的班主任培训,先后讲了三期,老师们反响很大,许多年轻教师称收获大,受益匪浅。

3、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培训。

教育局实施校园联网计划,打造信息化学习平台。如果不会计算机,这一切只会成为空谈。十一月以来,我校一直在进行以计算机运用为主题的信息技术培训。针对我校实际,年龄老化,不会或不熟练成为主流,这是个大问题,因此在严校长的指示下,我们教科室主抓,定人定时定地点,聘请李主任负责培训。李主任精心备课,分若干个专题对老师们进行了培训,内容包括上网查找资源,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开展网上教研,创建个人博客等。经过近一月的学习,老师们进步挺大的。

4、扎实开展常规教研活动。

语、数教研组除继续抓好听、评课外,还积极按上级要求每月搞两次网上教研,有中心议题,有参训教师回贴,有组长小结。尤其是10月份教学展示月,所有在岗教师都参与展示,老师们精心备课,认真准备,扎实上课,大家都展示出了自己应有的水平,取得一定实效。

总之,多样的研修活动开展,激发了学习热情,锻炼了操作能力,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发展。

四、全员参与,共同进步

本次校本研修活动,上自校长,下自普通教师,每人都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去,真正体现了全民皆兵,每人不落下。我校的李书记、伍老师算得上是老革命了,他们平时不怎么摸计算机,顶多就是看看天气预报,浏览一下新闻而已,但这次培训后,他们学会了打字,简单编辑,还会熟练运用远程教育网上资源等,进步可真大;李老师、舒老师对计算机也不很熟练,但她们学习刻苦认真,每天加强练习运用,现在不仅能打字排版,而且还会创建个人博客,写日志推送发表等;陈老师、杨老师本来电脑技术就不错,经过此次培训,他们的技术简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制作PPT课件,又快又有质量,甚至能做动漫,真让人羡慕。多种活动的开展,老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共同进步。

此外,我还兼任本校的师训人事工作,这项工作也是千头万绪,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的。本期我主要做的工作有:

1、暑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国家级远程教育网上培训的检查、统计和有关数据的采集上报等方面的工作。

2、配合学校会计做好有关教师工资调资,填表,上报等工作。

3、配合区教育局做好有关创建学习型学校,教师校本研修考评,教师“三型”能级认定和学习型教师的评比工作,并且还要做好相关数据采集和统计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