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中的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4-05-23 17:4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中的新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中的新技术

篇1

为了提高农业技术水平,解决我国农业种植水平落后的问题,我国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所谓的农业现代化,就是把新技术、新产品融合到农业种植上,用这种办法来提高农业种植水平。农业种植中的新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的应用。但是无论是什么技术,都应该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应用,避免技术的滥用造成浪费。

1 信息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并且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生产,其涉及到的领域方方面面。信息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数据库技术、光技术、无线传感器监控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等。

要实现农业种植的信息化,就必须运用计算机技术,建设一个农业信息系统,而农业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数据库的支撑。农业信息数据库能够对农业种植的过程,做出信息化的管理,这样可以方便种植人员信息的查询和共享。依托于数据库技术还可以建立专家系统和模拟种植系统。专家系统指的是,将专家的专业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输入到数据库当中,当种植人员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通过专家系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就省去了请专家亲自过来解决问题,从而直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模拟种植系统,通过系统分析和模拟,可以直观的看到各项参数的问题,从而可以及时纠正,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农作物的生长对于温度、湿度、光照时间、二氧化碳浓度、土壤的pH值等环境条件,要求的比较严格。尤其在反季种植的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的条件,因此,必须人为的创造出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条件。为了满足农作物生长条件,就必须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测。无线传感器监控技术可以在种植过程中,实现实时的监控。如果再连接上处理器的话,则可以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可视化技术。可视化技术指的是,利用监控摄像头,将农作物的情况实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为工作人员作参考。可视技术能够保证工人按照工作要求和规范来操作提高劳动效率。并且对于发生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调取监控录像找到原因,从而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效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光照的情况。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有时候自然光很难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的需要。因此,要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就需要使用人工光源。目前,实际生产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人工光源主要是:日光灯、白炽灯等。不同的农作物需要的光源种类不同,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不同,而且同一种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光照的要求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农作物的种类来选择合适的光源,同时根据农作物不同的生长阶段,来调整光照的强弱。同时,由于很多虫子都有趋光性,还可以利用光源,对害虫进行捕杀。

2 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组织培养技术、生物农药技术、转基因技术。组织培养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诱导的方式,缩短农作物从种子生长为幼苗的生长周期。通过组织培养还能有效防止细菌、病毒对幼苗的侵害。病虫害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而传统的化学农药对人们的身体损害比较大,并且有些还会污染环境。生物农药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杀虫技术。生物农药技术是利用生物的新陈代谢产生杀虫物质,因此不仅杀灭了害虫,而且对生物本身并没有太大影响。但是由于生物农药的技术成本比较高,因此,它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转基因技术近年来被人们所熟知,转基因技术就是通过提取某些植物的优良基因,植入到农作物中,对基因进行重组和再造,因此可以使农作物具备某些特殊的特性。例如: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农作物的抗冻能力,提高农作物抗倒伏的能力。然而人们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还有很大的争议,目前还没有一个肯定的结论。因此对于这项技术的推广,应该谨慎负责。使在利用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避免新的技术对生活和健康造成危害。

篇2

摘要: 阐述了生态农业的内涵与对植保新技术的要求,论述了植保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上的应用与作用,概述了植保新技术――“三诱”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植保新技术 生态农业 作用 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对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无公害农产品向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发展,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发展。植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无疑在传统农业乃至生态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与对植保新技术的要求

生态农业就是要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按照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最终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1]。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生态农业对植保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发展生态农业,各项植保新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它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地防治病虫害,节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只有保证农业生产做到低成本高效益,农业生产才能做到科学、稳定、持续地发展[2]。因此,必须要用“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武装每一个农业生产者。

二、植保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上的应用与作用

农业生产要科学、稳步、持续地发展,就必须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用科学的模式发展生产、用科学的方法管理生产、用科学的技术推动生产。在栽培制度上大力推广“三免”技术,在田间管理上大力推广“三避”技术,在植保措施上大力推广“三诱”技术,最终获得“三高”效益。“三诱”技术是植保近年来推广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植保上应用较多,效果也很好。因此,植保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生态农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

三、植保新技术――“三诱”技术的应用

1.频振式杀虫灯

自2004年以来,雁山区普遍使用频振式杀虫灯,效果十分明显,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在高温季节,水田和蔬菜地诱杀成虫中多的可达700余头,主要诱杀种类有斜纹夜蛾、银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地老虎、吸果夜蛾等。

从过去的几年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杀虫灯杀虫谱广,防治效果好。未使用杀虫灯前,高温季节每个月喷药防治金龟子、螟蛾科害虫等4~5次,通过使用杀虫灯后,螟蛾科害虫可不用药防治,每个月喷药防治其他害虫1~2次,平均每月用药次数减少3次以上,可减少1/2用药量,平均可节约农药防治费900元/hm2以上,同时还能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再就是减少下季作物或来年的虫口密度,更为有效地减少之后的病虫害防治成本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在防治害虫中有3个方面的好处:一是消灭大量成虫,可减少种群数量,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危害;二是可减少化防次数和农药用量,减轻农药对蔬菜、环境的污染;三是可根据诱集结果,预测害虫的发生趋势,有利于科学防治。通过对新老灯区菜农的调查,其一致反映杀虫效果很好。总的看来,频振式杀虫灯杀虫谱广,杀虫量大,对蔬菜田主要害虫均有良好的诱杀效果。杀虫灯用物理方法杀虫,无污染,对人畜无毒。在雁山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水果生产基地已经广泛使用。

2.黄板

黄板对多种趋色(黄)害虫有较好的诱杀效果。黄曲条跳甲在雁山区个别叶菜类生产基地上群众普遍反映较难防治,要使防效较好则所用农药毒性较大。但根据在其他叶菜类蔬菜基地上使用的结果较好的情况可知,应用得好、使用得当同样可防治黄曲条跳甲。在小白菜的一造生产中应用调查,1张黄板最多可粘住黄曲条跳甲364 头,一般也能粘虫83-241头,关键是要贴近蔬菜和加大用量。因此,只要使用方法正确,对黄曲条跳甲也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该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在叶菜类蔬菜田中高毒农药的使用量。

3.性诱剂

斜纹夜蛾性诱剂在1个诱芯使用期内诱虫数量最多的有384 头,一般为260-320 头。不同的作物诱虫效果不一样[4]。小菜蛾性诱剂:2009年春在大埠乡塘头村进行小菜蛾性诱剂试验,在1个防治周期内,诱虫量最多的小菜蛾性诱剂在1个甘蓝生长季节内可诱杀853头成虫。其他诱剂:如小食蝇诱剂等经试验和使用后证实,诱虫效果也很好。

四、结语

因此,植保新技术,尤其是“三诱”技术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植保新技术的应用就无法说搞好生态农业、发展农业生产。只有不断地应用和发挥新技术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展生态农业。

参考文献:

[1]陶卫红,孙积贵,康发柱,等.植保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0(Z1):59-61.

[2]嵇国春,朱玉廷,王兴胜.植保新技术在无公害番茄生产中的初步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159-160.

篇3

1 常常遇到的农民心理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农业科技成果是潜在的生产力,只有通过推广才能变成现实。农业技术推广就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引导帮助农民应用科技成果,获得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搞好农业技术推广,了解农民心理很重要。实际中常见的农民心理主要有:

1.1渴求与乐于接受心理

这是一种对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热切追求的心理,每推广一项新技术,每到一个地方,都能遇到这样的农民,他们对推广人员非常热情,对推广的技术极为关注,他们敢于冒险和尝试,是新技术的率先试用者,也是农村依靠科技致富的领头雁。他们有的成了村级技术员,起到了引导和示范群众的作用;有的成了高产典型、高效典型。

1.2观看与被动接受心理

这是一种对新技术既想得到又怕担风险的心理。有不少农民渴求新知识,又怕担风险。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对推广人员和新技术试验示范比较关注,只要试验成功就积极效仿采用。他们不愿意冒风险,眼见为实,先观看后行动,是农村潜在的改革者。我在推广平衡施肥伊始,很多人积极采土样,化验土,但看着我们提供的施肥配方总是问会不会后期养分不够?改变了施肥比例会不会作物不好吸收?甚至临江乡后马村有人故意在粪堆上取了土样来化验,检验我们的化验手段。我们化验结果是什么肥都不用施。

1.3从众与等靠依赖心理

这是一种对新技术反应迟缓无所谓的心理。在农村至少在嫩江近郊有不少农民对推广人员视而不见,对推广的新技术漠不关心,他们习惯了靠、要,习惯了政府补贴和随大流。只要是新技术就等政府无偿补助,他们是农民中的大多数。高脂肪、高蛋白大豆品种推广了几年,而真正认识上去的寥寥无几。2003年、2004年政府以无偿补贴形式下发了高脂肪大豆品种,可秋天收获的时候没有一户单独收获的,混收已经无高脂肪可谈了。

1.4因循守旧与抵触心理

这是一种排斥新技术的心理。在农村还有极少数农民对新技术反应迟钝,他们思想守旧,固执己见,安于现状,对新技术不屑一顾。他们对推广人员极不信任,怀有偏见,难以接受新技术,这样的人多数是年龄偏长者。

2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具有的心理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主要扮有教师和导演的角色,他们要把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农民,把信息传递给农民,要指导农民搞试验,带领农民搞示范。“打铁先得本身硬”,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与农民很好的沟通。

2.1信心

无论做什么都要极强的自信心,搞农业技术推广也不例外。自信心来源于强烈的事业心,热爱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以为农业出力、为农民奉献为荣,在业务上勤奋好学,工作上求实创新。在农业推工作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首先要从心理战胜自己,战胜困难。

2.2专心

在当今知识信息时代,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还必须勤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感知能力,比如目测估产、田间诊断等需要准确的判断,尤其是蔬菜病害的鉴别,不仅要积累经验,也要不断掌握病害新发展新变化,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2.3耐心

古人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凡事都要有耐心,这也是做好推广工作的关键。推广工作会遇到许多麻烦和坎坷,要和具有各种心理素质的农民打交道。因此,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必须有耐心,在遇到有的农民对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反对时,都要有耐心细致的解释,从而做好推广工作。

2.4虚心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还应具有虚心这一良好的心理品德,既当老师又当学生,要向有生产经验的农民学习,倾听农民反馈的意见。要想得到农民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农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不仅要虚心听取农民的意见,还要和农民朋友共同研究,共同探讨,这样新技术更容易被接受,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也丰富和提高了。

2.5爱心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怀有一颗博爱之心去做推广工作。要与农民朋友打成一片,做农民的知心朋友,要多询问农民的需求,关心他们的疾苦,让他们感到温暖,有一种信任感,新技术也容易被接受。

3 努力与农民朋友有效沟通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推广的过程就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沟通的过程,推广效果取决于信息与沟通,信息为内容,沟通为手段。

3.1做农民知心朋友

与农民沟通的第一步就是与农民做知心朋友。如果推广人员只看到农民文化程度低、素质低,农村条件差,从心眼里瞧不起农民,不想和农民交朋友,那就很难和农民沟通,推广工作也很难取得成效。因此,我们一开始与农民接触,就会表现出朴实、诚恳谦虚、热情。要入乡随俗,放下架子,给农民讲解用词一定注意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要关心了解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和农民朋友共同探讨所关心的问题,给农民提高信息、政策、传授技术,提高农民技能和素质,取得农民的信任,做农民的知心朋友。

3.2找准切入点

推广沟通的目的就是让农民接受新技术,采用新成果,为农民捷径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农民究竟需要什么?生产中有什么问题?这是与农民沟通的第二步一找准切入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遇到的问题太多了,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还要注意市场导向,否则增产不增收、卖粮难、卖菜难的事时有发生。在我县突出表现在芸豆生产过程中,芸豆栽培技术方面做得很好,获得一个好的收成还远远不够,因为芸豆商品95%以上用于出口,受国际市场、战争、金融等方面影响,所以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去生产。2003年受伊拉克战争影响,白芸豆每公斤从2.0元降至0.8元。2006年10月由于国内芸豆主产区产量下降及杂粮商的炒做,部分芸豆价格升至每公斤从5.0元,进入11月份,芸豆又失去了买方市场。

篇4

一、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必要性

农业科学技术在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年来,我国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进一步取得新进展,特别是转基因生物技术、禽流感疫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二、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体

农业科学技术在发展我国现代农业,改善“三农”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由谁来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呢?换句话说,谁是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体呢?综合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笔者认为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体应该是企业。企业是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实施者。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资源配置的主要实施者,是社会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因此,在发展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应该而且必须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载体。修改后的科技进步法也进一步明确,国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扶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三、企业在发展农业科学技术中的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是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立足本地优势,依靠科技的进步,形成规模经营。以企业为载体,实行专业化分工,贸工农、产供销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功能的作用,并且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坚持“大、高、外”的发展方向,重点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农业产业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农业科学技术研发中的作用。在我国的传统体制中,国家的计划、科研单位的研究和企业的需求之间不可能相互吻合,这就使得科研与开发应用始终是“两张皮”,科技、经济严重脱节。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这种现状必然也必须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在我国农业科技系统主体结构中,应该有一个以农业企业为重点的研究开发应用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国家择优支持一支精干的重大基础或公益性研究力量(比例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任务、经费、基地、设备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确保我国农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后劲、实力和水平。其他力量则纳入市场轨道,进入企业或科技进步相关的第三产业,使得企业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方面的开发能力大大加强,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集团应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力量。此外,大中型企业具有资金雄厚、科研实力强、市场竞争意识浓、又具有先进的管理及人力资源优势,有条件也有能力成为农业科学技术研发的主力军。

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从源技术发明和科学发现经过生产技术定型到商业成功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源技术发明、研究、开发、中试、工程设计、试生产、扩散等一系列相互紧密联系的阶段。这一复杂的过程具有目的性强、涉及领域部门多、投入大等明显特点。大型农技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其生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先进的生产或加工技术,把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品生产并销售出去,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要求强烈,也只有不断地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农技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农业科技企业,集科技生产经营于一体,资金雄厚、技术先进、机制灵活、营销手段有力、市场反应迅速,是一支充满活力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强大推进器,是现在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达国家实现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应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高科技战略紧密结合,当前应着力改造和培育一批技贸工农一体化企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民营科技企业。

四、小结

综上所述,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因此关键是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应该成为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主体,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形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故只有依靠市场的力量,切实推进企业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才能更好更快地推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

篇5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智能化

自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农业发展展现出了另外一番面貌,农业发展越来越重视现代化、信息化,但是我们所面临的挑鸩⒚挥屑跎伲如何保证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定,保障食品的绿色安全,还有越来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运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合理的整合到我们传统农业上,是现代农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在传统农业的工作机制下,农作物的种植和培养,包括浇水、驱虫、施肥、温控等,全部靠的是农民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感觉,而农民们的经验不一定可以适应所有的情况,环境、气候的变化都会给农业的产量带来影响,纵观整个过程,不可控因素众多。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种植上,智慧农业已经得到重视并有很大的技术发展和运用,知识的处理、互联网的应用、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而在国内,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和发展,一直处于基础阶段。

二、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近几年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我们发现并总结了一下几点主要问题:

1.信息传播渠道的不畅通。我国农村接收相关农业技术应用信息的渠道较少,大多是从书报或广播电视中获得,但是这些渠道往往信息传播速率较落后,且并不应定十分准确。即便我国农业研究等机构或组织在农业技术发展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也很难及时将前沿信息准确传播到农民的手中,这就导致资源的浪费,技术的落后。

2.我国信息化技术较国外起步晚,发展慢,技术不完善,人才也比较匮乏。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在我国没有实行很长时间,并且没有得到政府及社会的重视,这导致技术水平的不足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的匮乏。加之我国农村网络体系所覆盖的地区不够广泛,农民接收信息比较落后,不利于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利于技术合理运用,不利于及时得到新技术实践经验的反馈并进一步完善新技术。

3.技术设备价格高、不完善、安装困难等阻碍了我国农村农业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设备由于成本比较高,市面上信息化技术设备的价格也比较昂贵,这对于我国经济状况处于较低水平的农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并且设备的使用需要基础的技术掌握,然而因为农村青年壮年外出务工的人数越来越多,我国真正在做务农的人民文化水平和技术掌握水平并不高。而且市县级专门从事农村农业信息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学习农业类专业的,对计算机网络的相关专业并不十分了解。

三 农业经济管理中加强信息化技术建设的几点建议

1.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做好信息化技术的相关建设。针对信息渠道不完善、信息化技术人才匮乏、农村经济落后不足以支持技术设备的配置的问题,我们应该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针对性的逐个解决。政府应该合理调配和补充信息化技术人才到农村务农正在发展的地方,对农民信息化农业建设提供及时准确的帮助,让农民敢于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我们的农业发展和农业经济管理中,提高各地区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积极性。接着,政府应该加大对相关部门专项管理资金的监督和运用,确保每一笔资金确实是合理运用到农民技术发展上,没有严重的贪污、腐败现象。最后,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提供合理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2.完善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首先,结合各地区农业经济信息的管理,合理投入资金,以县乡为单位进行数据库的建设。然后采用合适的信息库运作装置,比如全球卫星技术等,确保各部门能及时获取到数据库里的信息。最后是合理运用信息化做科学的种植,减少错误农业种植方式导致农业的减产和病虫害的侵袭。

3.提高农民信息化技术了解度和专业素养,只有让农民弄清楚信息化技术是什么,该怎样运行,才能让我国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得到合理的应用,达到更好的发展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民专业知识的培养,灌输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技术运用的积极意识。然后通过加强我国农民以及农业经济管理骨干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他们的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4.做好信息网络与媒体的结合。当今技术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普遍,并且互联网信息极具有高效性,我们可以合理运用互联网传递信息的这一特点,加强我国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但是在农村这种新型的传播媒体应用的还不十分广范,这样我们应该加强传统媒体的应用,传统媒体的分布较新媒体宽泛并且花费低。在农村进行信息化示范建设,对发展十分困难的地区采取政府资助政策,促进农业更好的发展。

四、结论

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加强信息化技术建设为农民的农村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不仅将劳力的投入通过智能化进行减小,还提高了农业培植的合理性,提高了产量,而且将为我国以后农业的生产发展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通过对信息化数据的掌握,更准确的了解作物的生长环境,不再简单依据农民的经验,而是具体准确的数据,让农作物的生长得到更优质的培育保障。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建设还不是十分完善,其中也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中提出的观点和方法只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今后我国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运用将更加广泛,也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自动化信息技术;农业工程;应用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促进农业发展,实现自动化是其发展的根本。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特点来说,结构改造和技术的精细化和先进化应作为其基本要求。农业自动化信息技术是一项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技术人员具有专业的操作水平,以促进其积极作用的发挥。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

地域特征对农业产量具有较大影响,利用自动化信息系统可对地域情况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测试,通过数据采集和储存了解地域情况。自动化信息技术是集地理科学、管理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学科,目前自动化信息技术能为使用者提供真实的三维地域信息。通过专业的平台建立,使农业生产地域管理更加精细化、降低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另外,在农业调查过程中,自动化信息技术具有更加明显的作用,自动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将提供实时的图像分析,建立空间数据信息,使农业资源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辅助分析功能则有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农业技术革新。

二、遥感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遥感技术以电磁波技术为核心,是利用电磁波的观测和分析对物体存在的环境进行正确的分析。遥感器的主要作用在于信号接收,实现对农业相关问题的管理和控制。遥感技术还实现了对农作物的长势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最终确定管理技术。通过这一技术,观测精度大大提高,其预测功能实现了对农作物的实时监测,对于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目前,全球定位系统是最为广泛的应用方式。全球定位系统即GPS系统,是农业先进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主要由空间导航卫星、地面监控站与接收设备组成。通过这一系统可对农业操作过程和设备进行检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实现了农业信息定位。目前,美国在这一技术的应用具有先进性,通过远距离的定位功能实现了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对于宏观调控和农业措施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四、虚拟仪器技术的重要作用

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以计算机基础为基础,仪器仪表测量为辅的模拟仪器。其功能在于通过对实际生产的模拟过程和记录过程实现对农业发展的了解。现代虚拟技术是农业智能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在我国,农业播种中该技术具有一定的作用。通过虚拟技术,可获得落种性能、平均值等特点,从而使操作界面合理化、可视化,促进农业播种技术的完善,为农产品的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还可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植株的生长过程,从而实现对种植过程的指导。在农产品选种过程中,也可通过虚拟实验的方式实现数据采集,再通过智能化系统得到植株的种植过程。

五、专家系统应用于农业工程

专家系统是农业生产系统之一,不仅在农业生产中,在多个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在以往的农业生产中,对于农民的经验、种植技巧具有较好要求。而专家系统的建立实现了新技术的实施,是农业生产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农业发展中,专家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分析农业生产常见问题,并形成数据,对种植过程形成专业的种植策略,对不合理的施肥和管理过程进行调节。计算机网络是这一技术的重要工具,通过互联网的访问,即可获得对应的数据信息,在信息系统的形成过程中还建立了完整的数据库信息,也就是说,专家系统虽然解决了工作效率和技巧问题,但对于前期设计具有较高的要求。从这一角度分析,专家系统是人力与智能系统的结合过程,实现其积极作用需要操作人员具有专业的经验。同时,专业系统的建立具有复杂性特点,农业知识的建立要与其他知识进行分离,这也是专家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

六、总结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具有必然性,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自动化信息技术以地理信息系统、虚拟仪器技术和GPS系统为代表。未来,我国的农业信息技术将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当然,一些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技术和成本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如何实现其技术更新将对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篇7

主要建设内容与功能

1 种子基础实验室:满足各类种子物理、化学、生物特性和加工特性等方面的测试与试验研究。

2 种子干燥实验室:满足各类种子及农产品干燥机理与过程的研究。

3 种子加工实验室:满足各类种子加工机理与过程的试验研究。

4 检测与控制实验室:满足种子加工自动化控制与检测技术的试验研究。

5 演示培训车间:以种子基本加工设备为主体,组合成几种典型的种子加工工艺流程,满足种子加工试验与示范培训的需要:既可以单机作业,也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加工工艺流程进行成套设备生产。

6 中试车间:满足种子加工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及配套设备试制,承担对种子企业与种子科研部门技术服务的功能。

集科研与服务一体

1 开展了特殊种子加工工艺的研究

通过对各种种子干燥、加工特性的研究,结合市场需求,制订了各类种子典型加工工艺流程与设备配置方案,开展了对种子企业与种子研究部门进行技术咨询与服务,得到众多种子企业的认可;特别是通过开展对牧草种子加工特性进行研究,提出了牧草种子加工成套设备中主要加工设备的改进方案,结合国内牧草种子加工行业的实际,研制开发出批量式牧草种子烘干设备、实验室用风选机、风筛清选机、螺选给料试验台、牧草种子除芒试验台以及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种子计量给料机、牧草种子除芒机、种子气流输送机等,拓展了工作领域,提供了市场上需求的产品;在青海、甘肃等地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牧草种子如工成套设备,国内牧草种子加工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2 种子加工技术培训工作

利用种子干燥实验室、加工实验室的试验仪器与种子加工演示培训成套设备,开展了对国内种子加工领域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升种子加工质量:2005年初,利用自有资金,对种子加工中心各项设施进行改进完善,提高培训设施的适应能力;将种子加工工程中心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等院校种子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对种子专业学生进行种子加工技术培训工作。

3 种子加工设备的研发工作

篇8

我国的土地资源非常紧张,为了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要不断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农用机械设备,上可以极大地提高农用设备的工作效率,成为各国农用机械专家研究的重点。本文介绍了电子信息技

术的特点,并就电子信息技术在农用机械上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可以将电子信息设备应用到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内部的电子装备、总线通讯、人机接口和机群管理和调度上去。

关键词:

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农用机械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是人口大国,可以耕种的土地资源却十分的稀缺,必须不断发展现代化农业技术,才能充分保障我们的农业安全。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不断发

展,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信息化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工作效率,为我国的农业机械现代化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要

及时抢抓机遇,充分利用电子科技技术的发展成果,着力提高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水平和工作效率,推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1.电子信息技术的特点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革命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目前计算机已经得到了普及,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将多种先进的技术融合到一起,例如网络数字化技术、信息处理和存储

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的融合,可以将各自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基于这些新的科技革命,电子信息技术具有方便快捷、高效迅速的应用特点。其次电子信息技术还有很强的智能型,它可以自动地进行数据的存储,并根据

设定好的程序对数据进行分析,方便和简化了人们的操作。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节省劳动力,还可以提升工作效率,有利于工作成本的降低。通过智能传感的使用,可以对环境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及时掌握设备的工作状态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电子仪表设备对机械的工作状态等参数进行调整。得益于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设备呈现出高度集成化和微型化的趋势。半导体等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设备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电子设备越来越微型化。在传感器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大量的高端材料得到应用,使得设备的体积大幅度的缩小,目前许多电子传感器为毫米级别,使计算机的总体体积出现显著下降[1]。

2.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具体应用

2.1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内部的电子装备

随着科技的进步,拖拉机等农业机械设备的电子化水平正在大幅度提高,这些设备的电子化设备正向着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式发展。目前一些复杂的农用机械设备已经安装了电子控制单元(ECU)。ECU是具有独立的处理信

息和控制功能的计算机终端设备,是针对农用机械环境专门设计的卫星智能计算机,具有统一的标准接口,采用了CAN技术及相应的网络通信协议[2]。

2.2农用机械设备上的总线通信技术

拖拉机等大型农用机械上通常都安装有智能的电子信息显示终端。基于CAN总线技术的串行结构,采用双绞线或光纤电缆构成机组内的通信脉络。不同形式和作用的电子控制单元与总线接口通过标准的接口进行连接,使得

机组上的各个独立的ECU单元都可以与中央控制系统进行信息和指令的交换处理。为了保证农机设备上电子系统的通用性和兼容性,要建立总线通信的设计标准。这样即使选用不同厂商生产的其他设备,也可以与农业机械上

的ECU进行配套连接。

2.3人机接口技术

人机接口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接口。即使是最先进的农用机械设备,也需要人工进行操控,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机械的可操控性能大大增强。传统的仪表盘已经被逐渐更加直观的电子显示设备所取代,

所有的数据都可以通过智能的电子终端设备进行显示。人机接口技术的采用方便了机械操控人员对设备的操控,大幅度提高了设备的性能。借助于计算机,可以对不同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行方便的读取,并利用设置好的程序很

容易地实现对设备的复杂操作。

2.4机群调度与管理技术

欧洲的一些大型农场已经建立了农场办公室与移动计算机机械进行无线通信的信息管理系统。相关部门已经将通信的协议和接口标准纳入到了标准规范当中,又方便了大型农场对农用机械的调度调控。农场的中心计算机将各

个机械设备的作业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中心计算机内有详细的专家知识库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经过运算处理后可以制定出详细的农用机械操作方案的计划,经过管理人员审核后,通过无线通信设备将这些操作方案传递到

各个农用机械的设备终端上[3]。农用机械发生故障后,机械操作人员还可以借助于中心计算机上强大的诊断处理程序对故障进行排除,提高了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农产品的需求与可耕种土地面积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党和政府历来把农业生产作为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在新时期推动农业生产,必须借助于科技的力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近年来电子

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具有高效性、智能性的特点,电子设备越来越集约化和微型化。目前,将电子信息设备应用到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内部的电子装备、总线通讯、人机接口和机群管理和调度上去,方便

了操作人员对农用机械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薛金林,樊明轩.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4(04):159-162

[2]张传敏,潘勇.分析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4(4):90-91

篇9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信息技术监测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164.01

在我国,信息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农业各个领域,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资源和发展动力。农业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对农业资源环境的检测管理、气象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动植物生长和农业综合发展的动态仿真模拟,以及精细播种、施肥、灌溉、喷药等。

1信息技术简介

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以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信息技术包括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接收和信息控制。这四个部分是密不可分的,其中信息处理是核心,只有对信息处理后才能传递并应用,有传递就有接收,而信息控制又是贯穿整个始终。现在我们经常说的人工智能、遥感技术、定位系统、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都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2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

2.1自然灾害监测方面

在GIS 技术支持下,可获取灾情信息与地面现实信息,将其相互结合,对干旱、洪涝、病虫害等方面进行动态监测。农作技术已精确定位到lOm2为单位的小块土地上,大大降低了作物生产成本。及至1999年,美国使用精确农业技术约达90%,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正在迅速发展精确农业,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在酝酿实施这一项目。目前我国也主要应用这些技术,结果显示,该技术可提升作物生长监测与诊断的时效性、准确性及智能化水平,促进作物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当今信息时代,要想保障作物安全生长,我们必须构建全套预防及解决措施,将风险降至最低。比如天气预报对作物的生长就至关重要,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也就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

2.2作物生长监测方面

现在很多地方使用作物生长模拟技术,即通过计算机来分析并模拟作物的生长全过程,从播种到出苗、生长、结果,每个阶段都由计算机来模拟现实中作物的生长情况,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的发现并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农业生产实时控制系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比如在作物的耕种、灌溉及收获一条龙生产上,实时控制系统给了我们极大的方便,完全实现了农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

2.3农业环境监测方面

随着人口增多,工业的发展,不但给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而信息技术这一强有力的工具能够对农业环境变化进行有效的监测,预测和预防各种危险的发生,从而保护和优化农业生产环境。

3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3.1农民文化素质受限

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急需高科技人才,这就成为农业信息化实施的一大障碍。因此,我们要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化体系。政府应承担起引导责任,多派一些大学生深入农村,走到农民中去,为农民多普及一些农业知识,不断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领导农业步入信息化道路。同时也要加宽网络传输通道,使信息送入各家各户。例如,我们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多开发一些服务农业方面的网络教学平台,让简单易学的农业知识在网络上普及,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十分复杂的农业技术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表示出来,比如动植物生长和农业综合发展的动态仿真模拟系统就特别形象逼真,容易操作和接受。通过网络论坛,还能实现农业技术交流,让农民提出问题并能获得解达,使农民易学、好学,有利于农业知识的快速普及和农业的迅猛发展。

3.2信息农业成本过高,普及难度大

农民无力购买昂贵的技术装备,使信息化农业难以推广。所以国家应对各别地区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补助一些贫穷落后的农业基地。在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时,难以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因为它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必然产生对信息的大量需求及提高效率的强烈愿望,在规模小时,以满足自己需要时就不可能或不必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因为采用信息技术需要一定的投入,如购买信息技术设备,支付获取信息费用,这对于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益不高的农业生产来说,权衡之下,显然不可能在信息方面有大的投入。必要时可以鼓励高学历农业技术人才下乡一对一教学指导,快速提高农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石玉林,封志明.开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7,12(4):293.297.

[2]杨邦杰,陆登槐,裴志远等.国家级农情监测系统结构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1997,13(1):16.19.

[3]刘晓燕.回顾与展望――专家系统在我国农业上应用情况概述[J].计算机与农业,1997,(1):1.3.

[4]梅方权.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景展望[J].计算机与农业,1997,(3):1.3.

篇10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 农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Q222文献标识码: A

一、云计算与物联网

云计算与物联网的结合有单中心-多终端、多中心-大量终端和信息、应用分层处理-海量终端3种模式。单中心-多终端模式应用于范围较小的区域,如某一高速路段的车流监控。物联网终端获得的数据和信息由云中心统一进行存储和处理后,提供给使用者统一的操作或查看界面。多中心-大量终端模式适用于区域跨度大的企业和单位,如跨国集团各分公司的生产流程监控、产品质量跟踪等。信息、应用分层处理-海量终端模式针对用户范围广、信息及数据种类多、安全性要求高等特征打造,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

把温室、果园、鸡舍等农业动植物生产的环境信息、生物体信息、农机设备设施信息和生产管理信息等实时地连入网络,特别是在无线条件下连接网络,可以方便地实现对动植物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典型的应用如野外无线上网、移动视频诊断和无线温室监控等。担负实时监测功能的传感设备将产生海量的数据,需要更方便快捷的传输条件和更加智能的计算分析与处理能力,因此云计算对于农业物联网有着低成本、高效率的网络支持,存储支持,分析支持和服务支持的优势。

云计算将无线通信技术中的GSM、CDMA、SCD-MA等高端通信基础所进行的通信连接,采用软件方法进行了优化,使得通信应用领域延伸到了无线视频会议系统、无线远程交互平台等,大量的多媒体数据负载及负载均衡服务器同样需要云计算的技术支撑。如农业专家远程视频诊断系统将所在地的作物图片、视频、音频和温湿度等参数上传到专家诊断平台服务器,专家通过查看农作物的病虫害样本图像,即可于千里之外进行现场诊断和指导。因此农业物联网需要农业云计算的计算支撑,需要无线宽带的通道支撑,而无线宽带应用同时又需要云计算的存储支撑和计算支撑。

二、现代农业中云计算技术应用模式与前景

云计算是信息技术的一种,云计算技术是结合于其他信息技术共同应用于现代农业领域的,相对于其他技术其应用模式主要是网络系统、跨地域跨部门、大数据量、服务形式多样、服务效用可计算为主要特征,既具有独特的个性同时又与其他信息技术应用是密切联系的。根据云计算体系实现模型与应用结构,归纳总结了现代农业中云计算的应用模型,如图所示。

现代农业中云计算应用模型

现代农业中云计算技术应用模型为三个圈,核心圈是用户,主要指农民以及涉及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企业、组织和集体等农业用户。中间是云平台,为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的支持层;最外层是基础层,为云计算服务提供基本的软件、硬件、终端设备和网络运营服务等。

三、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模式与前景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最终目标是使农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包含几个方面。

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目标。其基本思想是:在相同的条件下,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同样的产出,或者以同样的投入获得尽量多的产出,并能为农户带来更多的收益;其核心在于农业各项资源的高效利用。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将诸如物联网技术在内的各种信息科学技术注入到农业中,应用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这样一方面会有效地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供求、技术等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和,疏通信息传播渠道,减少流通环节的同时还可以节约交易费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广大农民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农民科学决策,提高生产经营能力,最终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2、增加农民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二目标。提高农民收入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一般来说只有当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时,农民才会比较容易接受这一理念,进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才会有坚实的微观基础。

政府就已经将“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者的收入”载入《农业法》中,成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目标。然而目前仍然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农作物产量比较低、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方面,由于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阶段,农作物仍然属于“靠天收入”的模式,近几年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灾害不时发生,所以农业产量比较低。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农民在决策种植作物的时候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从众心理,导致种植的作物不能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这就造成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导致接下来的销售环节遇到困难,最终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作物产量低和农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农业发展环境,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三个目标。其基本要求是:农业的发展不能以对资源与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如果破坏不可避免,那么就要将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其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二是环境污染的防治。由于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很大,因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耕地资源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更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在我国,耕地资源紧缺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桎梏,亟待解决。随着人口增长以及消费水平提高所引起的增量需求就需要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予以满足,而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就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投入,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4、农业生产信息支持服务;采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的过程进行信息支持服务,典型的应用包括:①农业专家系统,如当前我国己经建设完成并逐步推广试用的的砂疆黑土小麦施肥专家系统、水稻病虫害诊治专家系统,小麦、玉米、桑蚕品种选育专家系统,农业气象预报专家系统等;②农业信息远程支援技术,是以专家在线、知识库和类似案例分析等形式为农民或涉农单位等提供网络化的、远程技术支持服务;重点是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如择种、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农田管理等;③农业装备数字化建模技术,根据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中虚拟装配、虚拟样机及人机工程学设计与评价等技术要求,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大型喷灌机等典型农业装备为主,建立结构、参数和功能模型库,研究共性零部件和整机虚拟建模技术;研究数字化三维模型设计方法、共性关键零部件有限元分析的规范化力学模型设计方法、动态工程模型设计方法、人机界面几何建模和动态建模方法,为农业装备产品虚拟设计、虚拟试验和虚拟人机工程学设计与评价提供支撑条件。

5、无论是从农业发展的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来看,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最终的发展目标都是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第二个层面是增加农民收入,第三个层面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在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构建中,无论是战略模式构建,还是服务模式和技术模式的构建都要时刻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结语:

本文分析了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在现代农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了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对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技术进步、经济利益和社会影响的效益。努力为我国农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段辉娜.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应用的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