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历史研究范文

时间:2024-05-23 17:4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学历史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汉学历史研究

篇1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o use chemical method to deal with wastewater containing copper and chromium. For the copper wastewater, adjusting the pH of solution, using the precipitation remove the copper; for chromium (Ⅵ) wastewater, firstly making it restore to Cr3 +, and then adjusting the pH of solution, using the precipitation to remove the chromium (Ⅵ ).

关键词:化学法;污水;铜;铬

Key words: chemical method;wastewater;copper;chromium

中图分类号:O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5-0118-01

0引言

实验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主要来自于实验室开展的无机实验、分析实验以及实验室成员的科研工作,因此重金属种类、含量及存在形态随不同的实验内容而异,变化比较大。

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为无害物,排入水体的重金属,除了部分为水生生物、鱼类吸收外,大部分沉积于水体底部。水中重金属的浓度随水温、pH值不同而变化。冬天水温低,重金属盐类在水中溶解度小,水体底部沉积多,水中浓度小;夏季水温高,重金属盐类溶解度增大,水中浓度较高。水体被重金属污染后,危害的时间将很长。

本实验采用化学方法分别处理实验室污水中的铜和铬,探讨了其治理的优化条件。

1含铜污水的化学法处理

铜等重金属离子在自然界中没有自净和生物降解能力,可通过生物链不断富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造成很大的伤害[1]。化工、冶金和采矿等行业所排放的污水中铜等重金属浓度可高达105mg・L-1,铜的最大允许排放浓度为0.5mg・L-1,污水中铜含量远远高于铜的最大允许排放浓度,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

1.1 实验原理利用形成氢氧化铜的沉淀去除铜离子。

Cu2+ + 2OH- = Cu(OH)2Ksp(Cu(OH)2)=2.2×10-20

1.2 实验药品及仪器CuSO4・5H2O(AR),氢氧化钠(AR),二次蒸馏水。

PHS-3C型数字酸度计(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WFX-12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富华台式离心机(金坛市富华仪器有限公司),90-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

1.3 实验方法取50mL模拟含铜污水6份,铜离子含量达到1.66g・L-1,分别用NaOH溶液调节污水pH值:6,7,7.5,8,8.5,9,搅拌5min后,离心分离,取上层清液,测定其中的铜离子浓度,结果见图1。

1.4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所示,铜离子的浓度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先减小,在pH值为8时降到最小,在pH值为8以后铜离子的浓度有反而增大。这是由于铜离子可以形成多羟基配合物,当溶液碱性较强时,氢氧化铜沉淀又会以配合物离子的形式进入溶液。

2含铬污水的化学法处理

铬在水中主要以Cr(Ⅵ)和Cr3+形式存在,Cr3+呈游离状态存在,毒性较小,Cr(Ⅵ)呈阴离子状态存在,毒性大。通常认为六价铬的毒性比三价铬的高100倍,因此六价铬的污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2.1 实验原理在酸性条件下,向含铬污水投加还原剂FeSO4・7H2O,使水中的Cr6+还原为Cr3+,调整污水pH至碱性,使Cr3+生成难溶的Cr(OH)3而除去。

6Fe2++Cr2O72-+14H+ 2Cr3++6Fe3++7H2O

Cr3++3OH- Cr(OH)3

2.2 实验药品及仪器二苯碳酰二肼(DPCI),丙酮,氢氧化钠,重铬酸钾,七水硫酸亚铁,(1+1)硫酸,(1+1)磷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二次蒸馏水。

PHS-3C型数字酸度计(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723A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富华台式离心机(金坛市富华仪器有限公司),90-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

2.3 实验方法

2.3.1 硫酸亚铁还原Cr(Ⅵ)的实验方法取50mL模拟含铬污水6份,Cr(Ⅵ)离子含量达到2.51g・L-1,分别加入不同量的FeSO4使水中的Cr6+还原为Cr3+,用NaOH溶液调节污水pH值为8,搅拌5min后,离心分离,取上层清液,测定其中的Cr(Ⅵ)离子浓度,结果见图2。

2.3.2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Cr(Ⅵ)的分析方法运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对水中六价铬的测定时,在硫酸介质中Cr(Ⅵ)与二苯碳酰二肼形成组成比为3:2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40nm处。

①标准曲线的绘制:向一系列50mL的比色管中分别移入0、1mL、2mL、3mL、4mL、5mL,10mg・L-1的铬标准液,加入0.6mL(1+1)硫酸和0.6mL(1+1)磷酸,2mL显色剂,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显色5~10min后,于540nm处,测定吸光度,绘制吸光度对六价铬含量的标准曲线。

②样品的测定:取适量的上清液置于10mL比色管中,加入(1+1)硫酸和磷酸及显色剂,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显色5~10min后,于540nm处,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求得六价铬的含量。

2.4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所示,Cr(Ⅵ)离子的浓度随着硫酸亚铁投加量的增大而减小,当硫酸亚铁的量增加到24g・L-1后变化不大,所以取24g・L-1为宜。Cr(Ⅵ)离子的残余浓度为0.04mg・L-1,小于国家第一类污染物排放标准。

参考文献:

篇2

1、教师,需要文笔好,口才好,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2、各类编辑服务,需要写作能力强,知识面比较广,具备一定的策划组织能力。

3、文秘,需要熟练的掌握办公自动化技能,扎实的公文写作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较高的英语水平。

4、文案策划人员,需要较高的文字驾驭能力,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广告专业知识。

篇3

【关键词】传统礼仪 青少年 成长 心理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210-01

一、礼仪文化的内涵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时代潮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被人们所认同、又被人们所遵守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从古至今,“礼”在社会上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坐卧、出行、宴请、寿诞、婚丧、祭祀、征战、祈福等都有“礼”的体现和融合。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样式,正确的、开明的礼仪方式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青少年期的心理学特征

心理学概念上的青少年,是一个跨度较大的年龄范畴,一般指12-40岁的年龄区间。虽然青少年期间的年龄跨度很大,其心理发育却非常关键。首先,青少年期的神经系统发育非常迅速,大脑神经、大脑功能在此期间基本发育健全,但迅速的生理发育和迟缓的心理发展使得青少年生理成熟早于心理成熟,呈现出身心发育的不平衡;其次,青少年期的自我意识会出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交往需求的提升使其社交圈扩大,但却缺乏鉴别能力,容易沾染不良习气;再次,此时青少年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个性和行为方式,情绪活跃且丰富,其情感已经从儿童的幼稚期向更高级的复杂的社会情感发展,容易动情并受到外界的感染,但情绪的发展尚不成熟,容易激动和焦虑,对于问题的看法也常常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三、传统礼仪对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1.塑造完美的健康人格

礼仪文化对个体人格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会直接在价值取向、心理结构、性格特征等各方面产生作用。文化的基本功能是对人的教化和陶冶,而礼仪说到底是为了满足于人格的塑造,所以,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姆曾将人格看成是文化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礼仪文化必然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所谓“本我”,即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原始的人格;“自我”,是由本我发展而来的、在与外界环境接触中形成的人格结构部分,是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发展的决定性部分;而“超我”,是道德化、理想化的自我,是人格结构中最高级的人格部分。在礼仪的影响作用中,对于“自我”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这是一种来自外界的对于人格结构的影响,是作用于个体心理健康的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这种来自外界的对于“自我”的影响达到一定的目的和效果,才能促使“超我”――这种对于道德和理想有充分认知的健康人格的形成。

2.提高自身的角色认知能力

“认知”是一种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学习等信息接受过程,和思维、想象、语言等应对处理和结果的预测过程。认知活动与个人经历、智力发展、教育程度等因素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个体的认知常常会参杂很多个人的感情成分,青少年对事物的认识通常较为简单,如对人习惯以好、坏来区分,但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可塑性很强,因此,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做出相关的影响和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其对待事物的认知能力,区分美和丑、好与坏,使个人的心理发展更加完善。

3.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

青少年在接触社会和进行社会活动时,可能会遇到诸多的困难,如沟通障碍、由于性格不同不能相互包容、互相排斥、缺乏与陌生人的交往能力等,传统礼仪的原则是自律、敬人、宽容和平等,这种教育会指导青少年如何尊重他人并克服自私、自利的狭隘心理,以乐观、豁达态度去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如在与其他人沟和交谈过程中如何实现双向沟通、相互包容、随机应变并真实、自然地与其交往,懂得如何赞美别人或批评别人,如何拉近与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以及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交谈等等,这样,才能使青少年在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时明确自己的定位并树立自我价值的存在感,消除孤独、失落、自悲等不良情绪,增强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

篇4

【关键词】TOPIK 课程设计 听力教学法

TOPIK考试现状、改革及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Test of Proficiency In Korean)由韩国教育部、韩国国立国际教育院主办,旨在测评外国学生韩国语学习水平或为外国人在韩国学习、就业等方面进行语言能力评估,作为评价其韩国语能力的标准。目前,TOPIK考试每年在上、下半年分别组织2次;在全球36个国家及地区的124个城市设有考点,位于我国的考试地点包括北京、上海、青岛、长春、天津、广州、烟台、延吉、西安等29座城市,共设38个考点;报考人数从1997年第1届的2274人增至第32届(2013年10月)的6.75万人,16年来增加30倍;截至今年1月,累计报考人数超过100万人;内容包含词汇语法、写作、听力、阅读等四项;等级分为初级(1,2级)中级(3,4级)和高级(5,6级)等三个大级别、六个小级别。

2013年9月,韩国国立国际教育院召开听证会,听取涉及TOPIK考试内容、题型、等级、考试次数等多方面改革建议,决定于2014年下半年的第35次考试中开始实施新修订方案,以降低韩国语考试门槛、缩小评价领域。改革后,考试将从每年四次增至六次;废除词汇语法内容和写作部分中的选择题题型;初级试题仅保留阅读和听力部分、高中级考试题量由30题增加至50题;等级改为初级(1、2级)和高中级(3-6级)两种。

韩国语听力教学在整个韩国语教学中为一个重要环节,目的在于使学习者能够听懂日常对话、电话、广播、访谈等口语内容,从而进行顺畅沟通。对于初级学习者来说,听力教学是语言引入的重要手段;对于中级学习者来说,听力教学可以使学习者的语法体系更为明确、精巧;对于高级学习者来说,听力教学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词汇应用能力、拓宽惯用语使用范围、增进对语言的文化理解。面对新修订方案考试形式,以及经济社会对韩国语人才听说能力日益提高的需求,听力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开展TOPIK听力考试资料研究并实施相应教学改革。

TOPIK考试听力资料类型、特征及影响听力能力的要素

通过对近年TOPIK听力资料的分析和整理,可将听力资料划分为以下类型:

从听力考试资料的难易度上看,在TOPIK初级考试中,听力资料往往是人工的语言资料,特征包括:语调单调、发音清楚;说话人数少,不易混淆;语言表达较为刻意、有人为停顿、不够自然;句子完整、没有背景杂音、传递的信息较有条理等。而在TOPIK高中级考试中,听力资料往往是更为实际的语言资料,特征包括:语调发音自然、语言表达自然;说话人数较多;语速贴合实际、时快时慢;开始和停顿较为随意,会出现不完整语句;偶尔有背景杂音,传递的信息较为复杂等。

从听力教学和TOPIK听力考试反馈来看,影响学习者听力能力的要素有以下几点:话者因素,即说话人数量、语速和语调;听者因素,即听者的反应能力和对听力资料的主观兴趣;内容因素,即听力资料的语法、词汇、信息结构和背景知识等;辅助资料因素,即辅助图片、图表和其他资料等。

韩国语听力教学设计、实施阶段及方法

在充分了解TOPIK听力考试对学习者提出的新要求的基础上,本部分将结合TOPIK听力考试要求,以《世宗韩国语4》中《招待》一课的听力训练部分为例,进行课程方案设计,从而规划韩国语听力教学实施阶段,提出听力教学方法。

1.课程要求

理解关于招待朋友的文章对话,并讨论学习者自己如何招待朋友,达到练习听力和口语的目的。掌握本课出现的词汇及语法表达形式。

2.练习内容(中文译文)

a.该男子周六下午打算做什么?请听录音并选择正确答案。b.该女子为什么要在家里招待朋友?请听录音并选择正确答案。c.请听录音并判断内容对错。d.尝试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请回答朋友是否接受邀请,如果不能接受邀请的话请说明理由。e.请在同学们面前讲述自己邀请朋友作客的故事。

3.课程设计

听前准备:以“是否有招待朋友来家中做客的经历” 为题展开思考,集中学习者注意力,激发学习者兴趣;简要讲解听力内容中出现的生词和语法点。

播放听力:明确本课听力目标,将听力内容播放两遍,使学习者总体掌握课程内容;组织学习者按照要求作答练习题a-c;分组讨论后,组织发表练习题d-e的话题;组织个别学习者描述自己邀请朋友来家中作客时发生的场景。

补充升华:考查学习者对本课生词、语法点的掌握情况,要求学习者课后继续思考“招待”这一主题,查找韩国人招待客人礼节方面资料,并在下一次听力课进行发表。

从以上课程设计方案中可以看到,按时间顺序,韩国语听力教学可划分为准备阶段、听力阶段和补充阶段组织开展,每一阶段分别进行各具特色的课堂活动。

准备阶段:在听前准备过程主要进行的是知识铺垫,主要形式包括背景信息讲解;图片、图表资料展示;主题提问、预测;词汇、语法练习;制订听力提纲等。

听力阶段:在听力内容播放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习者进行有特色的互动,展开一系列帮助理解活动。比如:根据听力内容绘制某种图案或图表、根据指令按顺序排列词汇或语句、判断内容真伪、推测后面可能出现的对话内容等,从而增进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注意循序渐进,使学习者逐步接受听力内容,达到听力训练的目的。例如:在初级阶段的听力教学中,教师可提供带有中文字幕的视频供学习者观看,避免初学者产生韩国语听力学习的惧怕、倦怠心理;在中级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提供带有韩国语字幕的视频供学习者观看,增强学习者对听力内容的理解,但一定要强调学习者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听力上,避免对字幕的依赖;在高级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提供没有字幕的视频供学习者观看,但更应注重学习者对内容的整体理解,避免片面强调听清、听懂每一个词语[3]。

补充阶段:在主体训练完成之后,围绕听力内容,通过会话、阅读、写作等形式,开展相关教学补充活动与练习。例如,教师可组织学习者根据听力内容表达自身观点、编排并演出短剧、预测事件后续发展等。

在明确韩国语听力教学各个实施阶段的基础之上,笔者认为可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较为高效的韩国语听力教学。

(1)实施优先提升听力水平的综合教育。听力活动在人际交往中占据较高比重,应在重视理解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听力水平的提高,并以听力活动为中心,综合展开会话、阅读、写作等相关活动。

(2)赋予学习者内在动力,引导学习者主动参与。沟通水平的培养、提高是语言学习的首要目标,教师应全方面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周边环境、兴趣、经历、和能力等,从而帮助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听力学习。

(3)确保授课内容实际、灵活。在促进语言灵活运用方面,积极引入日常生活中可接触的语言资料和真实语言状况。例如:电影、电视剧、新闻报道等听力资料。

(4)设计能够掌握学习者理解与否的教学环节。教师应当注重考查学习者是否正确、全面地理解听力内容,这种考查可以通过重复、选择、替换、对话、概况、补充内容、执行命令等途径完成。

(5)组织开展课堂小组活动。听力课堂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听力练习,适当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可以使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进行比较、分享和讨论,从而检验对听力内容的理解程度,增进学习兴趣。

结合以上实施阶段和教学方法,有助于明确并最终实现听力教学目标,使枯燥无味的听力教学更加实际化、多样化,避免教学内容与实际交流或TOPIK听力考试脱节。

参考文献:

[1](韩)金幼静. 韩国语听力教育[C].国外韩国语教师邀请教育论文集,2004.

[2](韩)世宗韩国语4[M].国立国语院,2013.

篇5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就业;能力培养

一、汉语言文学的社会现状

一般而言,社会各界对汉语言的认知上面是存在一定的偏差的。大部分人对汉语言的认知是不够深入的,停留在一个相对比较浅的层面的,我们普遍认为对汉语言的学习就是简单地口语交流、日常使用和较浅的书面阅读,但对于高深的汉语言知识并没有做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正是由于社会大众对汉语言的了解和学习不够深入就导致了我们在使用汉语言时存在很大的问题甚至造成了一些严重的后果。 F在很多人对汉语认识存在的不规范现象主要有:字词的发音不够准确、用词存在错别字、语句使用不符合语法、借用或随意改造成语、偏爱使用网络用语等。就大学课堂教学来说,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对汉语文学的学习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存在一味追求表面的华丽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更加深入的实质性内容的传授,变得越来越功利性,进而掩盖了汉语言文学最根本的影响力和魅力。除此之外随着中国市场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西方一些经济形态和思想也不断涌入中国,进一步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一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使得部分国人的崇洋的心理日益壮大。至此出现了对外国文化和语言的学习和研究热情明显超过了对传统文化和汉语的研究,这就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学在国内的深入发展,使得国人不能更进一步发扬中国文化,也不利于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二、培养就业实践能力的方法

(一)立足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修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对汉语言的学习是最直接、最仔细以及最全面的,他们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研究会比一般人更加了解汉语言的文化内容和覆盖的知识,在传播和创新汉语言文学方面更加有经验。他们的学习和研究内容会更加的深入有内涵,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文字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较高的文化修养,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去研究创新。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更应该担负起自己的使命。对于自身的专业要求不仅要做到而且要争取进一步做的更好,师范生对于自身的学习要坚持立足于本专业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也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融入新的教学和研究成果以推动汉语言文学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要从平时就注重自己的所学,不仅要学的多,更要学的精准。对于一名还没有毕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还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去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应该把握住机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于汉语言文学更高的热爱程度,为未来自身的发展和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要创新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教育和工作观念

当今时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新式的快餐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因此,汉语言文学也受到了时代的冲击。一方面对于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来说要做到在学习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时,不仅要积极的进行学习跟上老师的思路,更要学会有意识的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一个创新性的研究和应用,在有把握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使得知识更加融合贯通,以达到将所学的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能力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改变自身老旧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学会引导学生,给学生学习汉语言的热情和兴趣,使得学生们真正热爱这一门艺术和学问,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与积极影响,使他们自觉的按照汉语言的规范去应用汉语言知识,从而潜移默化的带动身边更多人对于汉语言的学习和重视,逐渐改变目前社会中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错误认识和应用,使得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更为规范,发挥出更大的魅力,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函数教学 解决问题 应用能力 高职生

[作者简介]胡勇(1967- ),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江苏 盐城 22400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181-02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劳动者所应具备的数学素质已有了新的期望。期望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是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作为基础课程的数学,也要适应这方面的要求。①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高职数学教学工作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笔者以函数教学为研究的焦点,通过测试和访谈研究了影响学生利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方面,反思了高职函数教学,以寻找相应的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措施。

经过对文献的阅读和思考,笔者发现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主要包括四方面:阅读理解,整理信息的能力;抓住问题关键,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检验,选择符合实际的解的能力;等等。这样的分类更能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所以,本文也将采用这一框架,从理清题意(阅读审题)、问题转译(建立数学关系)、加工操作(数学内部加工操作)、检验回顾(数学外部检验)这四个方面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研究。②

同时这些文献反映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困难与原因主要包括:理清题意(阅读审题)和问题转译(建立数学关系),另外,一些学生加工操作(数学内部加工操作)等方面能力偏弱,情感意志也薄弱。③针对研究中发现的学生存在的障碍和困难,少数研究者提出的改进策略或教学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要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应用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问题转译能力;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培养对建立的数学模型的精加工能力;对函数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常见应用作分类教学等。④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及研究工具。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高职学生,由于受实际条件的限制,笔者没能随机选择地区、学校和班级,只在笔者任教的学校中挑选了设置较早、规模较大的两个高职专业:影像技术专业、护理技术专业。从中选取样本400名进行了四次测试,并对被试中的70多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2.测试与访谈的实施。确定好每次的测试时间后,测试时由各班班主任参加监考,确保考试时的考纪考风。测试结束,笔者对学生的测试情况迅速进行分析和整理,汇总答卷上各种错误的类型,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之后再针对答卷中产生的较为普遍的错误,对学生进行了访谈。接受访谈的学生对这样的访谈活动都比较支持配合,访谈时对访谈内容也进行了录音,同时还作了纸上记录,访谈结束后我们也及时进行了归纳整理。

三、测试结果与分析

通过测试及访谈,笔者发现高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测试中笔者也发现,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尚欠缺。他们在解题的四大步骤中,以下错误(或困难)常发生,现将这些错误(或困难)及造成的原因简单总结如下:(1)理清题意,阅读审题环节。学生发生这些错误,主要原因是阅读能力较差,不能审清题的意思,导致遇到这类实际问题时不知从何入手,无法开始答题,理不清解题的具体路径和目标,这个步骤是学生实际问题解决中错误最突出的方面。(2)问题转译,建立数学关系环节。发生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综合各类信息,不能发现题中字里行间所含的数学关系,将文字信息转译成数学语言来表达有较大困难,图表信息的读取也比较薄弱,最终无法将文字题正确地数学化。(3)加工操作,数学内部加工操作环节。学生在集合与函数知识缺陷方面发生加工操作类的错误,其主要原因是对学习的各类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的有关知识欠缺,不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问题的实际意义对关系式进行灵活的处理和加工。(4)检验回顾,数学外部检验环节。这方面发生的错误主要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忽视了实际问题中各类关系式使用的特定范围,忽视了对关系式的全面分析,忽视了问题中的各类条件对关系式的影响。

四、提升高职学生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措施

基于以上研究中的发现,笔者反思了高职函数有关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几条提升高职学生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措施,以期对教学有所帮助。

1.在函数教学活动中加强高职学生对实际问题题意的理解。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⑤我们在平时的函数教学中,要加强对各类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求解策略的指导,加强高职学生对实际问题题意的理解,要想方设法改进我们的函数教学活动。

首先,我们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字阅读理解能力,教会学生划分题目的层次,弄清每一层次的独立含义和相互间的关系,从而全面整体把握题目的含义。另外,有些函数的应用问题还有相应的图形,对这些配置了图形的实际应用问题,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图形,从图中找出需要的量。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点、哪些线,有没有特殊的点和特殊的线,点与点、点与线、线与线有什么关系,这些点、线的图形特征与题目中的文字、数据又是如何对应的。只要能将数形加以充分结合地思考分析,仔细观察图形、充分联想数据,则这类图形的问题就能找到突破口。还需值得注意的是,不了解应用问题的知识背景也是造成一部分学生理解题意困难的原因。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补充实际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多练、多看,经历各种模型的建立过程,当前的高职教材尽管已有部分内容注重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但由于教材的系统性原因及各高职专业特点的不同,许多的教材及教科书中应用现实情境的例子还不多,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让学生多熟悉一些问题情境,消除畏难心理,树立起解决问题的信心。

2.找准问题转译的突破口,学会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转译的能力。高职学生在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在问题转译这一环节会出现许多错误。出现问题转译困难,最主要的是学生对实际问题还没有具备较高的转译能力,找不到相应问题转译的突破口。因此,在高职函数知识的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主动投身到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来,准确而快速地找出问题中所需的各量,发现各个量间的联系,将问题实现成功转译。用好、建好必需的模型是实际问题转译中很重要的一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师生对话、学生讨论等方式去讲一些关于模型建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上面提到的一些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分头去收集,让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交流讨论中,增加对生活实际的了解,认识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3.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加工操作能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加工操作,如由关系模型写具体的函数关系式,对函数关系式再进行进一步的运算,等等。正确的加工操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日常艰苦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很多高职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又怕艰苦,所以常常在加工操作阶段出错。函数教学过程中一是需要对学生加强基础训练,如数和式的基本运算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计算手段和方法;二是需要对学生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加以支持和引导,在遇到现实问题复杂数字的运算时能够借助计算工具,提高解题效率。有了计算器的辅助,测试题中的许多问题就可以用直观的方法得到解决,加工操作的错误也会减少。另外,由于学生对以前学习的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容易遗忘,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帮助学生进行温习,做到温故而知新。

4.结合实际问题的意义,要求学生重视对实际问题的检验回顾。对于应用函数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要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数学解进行检验的习惯。这样的良好习惯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检验回顾的常用方法,如代入法、估算法、还原法、比较法等,要提醒学生在检验时不单纯是检验实际问题的计算和解答方法,还要注意检验得出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如果得出的解连问题的实际意义都不符合,这样的解立即就能否定掉。教师平时教学中也要重视检验回顾环节,解完一道题或者一组题回顾总结一下,有没有规律可揭示,有没有经验可总结,这正是波利亚推荐的解题的最后一个步骤。也许高职学生升学压力较小,学习缺乏动力,因而会放松对自身的要求,缺少攻克难题的精神,缺乏进取之心,一个问题解决了不愿意再多看一眼,但反思回顾对于数学学习是极其重要的。

5.教师要加强自身素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师也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加强自身的素养。当前,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正不断加强,各学科知识与数学在不断融合,与函数知识的关联更为密切。也许教师在自己当学生的时候,没有接触多少应用函数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但是,今天,他们必须挑战自己,将其他学科知识与数学知识巧妙、灵活地相结合,以增强学生对函数概念、性质、图像的理解,特别是培育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要站在数学应用的高度和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

6.在函数教学中善用追问,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在测试中笔者发现,有部分高职学生由于找不到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入点,在解题时会不讲究依据,自己凭空造出题中没有的条件或结论,随意编出一些自己想要的关系。为了避免解题中上述现象的发生,需要教师能常常提醒学生,教学中要善用追问,以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如“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根据哪个条件得到这个结论的?”“你还有其他的构思或想法吗?”“下一步该做什么?”“能这样解吗?”通过这样的追问来帮助学生经常来反思自己的思维,抓住要解决问题的思路,层层深入,逐步展开,长久以往,就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说理的习惯。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②缪雪松.用波利亚解题思想解函数应用题的实验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2002(4):9.

③韩颖.学生解文字题中的错误[J].数学教学,2004(4):35.

篇7

专业兴趣度和专业关心度既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一面镜子,又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大学生主动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寻求高效学习方法,激发探索专业的好奇心[1]。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教育模式呈现重教轻学现象,管理类专业作为应用型专业,不仅要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更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前我国高校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方面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校企合作,现阶段校企合作表现出精细化程度不高的弱点,去粗取精,走集约式的发展道路是校企合作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度与专业关心度的良好途径[2]。韩国是亚洲教育强国,韩国高校教育提倡不仅要重视教,更要重视学。本文旨在通过反映中韩高校管理类专业学生专业兴趣度和关心度现状,为完善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建设提出改进方案。

二、对象和方法

2013至2014年对山东交通学院和韩国国立公州大学管理类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研。发放问卷345份,回收335份,有效问卷310份。中国学生共计237名,其中男生86名,女生151名;四年级学生45名,三年级学生112名,二年级学生74名,一年级学生6名;韩国学生共计73名,其中男生36名,女生37名;四年级学生28名,三年级学生24名,二年级学生21名。问卷在韩国学者李熙爱(2001),郑景锡(2013)学位论文研究基础上翻译补充完成,最终数据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效度和信度检验

表1 效度检验结果

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初次分析显示“上课很愉快”变量载荷.485小于.5,予以删除,调整后因子分析结果KMO值.909,表1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专业兴趣度因素和专业关心度因素集中总方差的61.554%。信度分析结果克朗巴哈系数.898,表明变量各项间具有高内部一致性。

(二)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国籍差异学生专业兴趣度(F值129.008,Sig.值.000)和专业关心度(F值16.362,Sig.值.000)呈现显著差异;我国高校学生性别差异专业关心度(F值4.449,Sig.值.036)呈现显著差异,年级差异学生专业兴趣度(F值3.586,Sig.值.014)和专业关心度(F值5.197,Sig.值.002)呈现显著差异。均值方面,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学生专业兴趣度(4.0098)高于专业关心度(3.546),按年级来看,专业兴趣度(一至四年级4.0278,3.9505,4.1429,3.7741)呈现“忽高忽低”趋势,专业关心度(一至四年级3.3333,3.5243,3.7125,3.1956)呈现“两头低,中间高”趋势。韩国高校学生专业兴趣度和关心度在性别、年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篇8

关键词:焊接专业;工程实践;国际焊接工程师;职业培训

作者简介:李美艳(1982-),女,山东龙口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讲师;韩彬(1973-),男,山东东营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山东 青岛 266580)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2018)、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年教师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QN20131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51-01

一、焊接专业的发展

焊接是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使同性或异性两工件产生原子间结合的加工工艺和联接方式。焊接应用广泛,既可用于金属也可用于非金属。石油石化行业中,管道连接、压力容器以及钻采装备的制造等都离不开焊接技术。并且,随着石油钻采向海洋以及深海领域的发展,对焊接质量要求更为苛刻,迫切需要开发更加先进的焊接技术和设备。

高校传统的焊接专业培养模式源于苏联,以培养工程技术专门人才为主,我国最早于195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焊接专业,随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等也纷纷建立了焊接专业。为适应通才教育的需要,1998年全国近百所高校把焊接专业与铸造、锻压合并为材料成型及控制(以下简称“材控”)专业。自专业合并改革后,部分焊接课程内容的压缩和实践教学学时的缩短,对国内焊接技术人才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1]以石油院校为例,材控专业的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后,很难短时间内适应实际生产中的技术要求。因此,将专业基础教育与工程培训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训能力是现阶段高校培养焊接技术人员的主流方向。

我国石油院校材控专业主要是突出焊接工程领域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使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石油、石化以及航空、航天、船舶、汽车、机械等相关行业从事焊接工艺设计及评定、焊接质量检测、生产技术管理及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2013版材控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更加强调焊接基础理论、焊接工艺、焊接材料、焊接结构以及焊接生产等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石油院校焊接专业工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焊接专业特别强调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作为一名焊接技术人员,不仅应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意识和扎实的基础理论,还应该掌握焊接冶金原理、焊接工艺、焊接设备、焊接应力与变形控制以及质量检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应具有一定的焊接工程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在该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目前,各高校在本科教学中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由于每位教师讲授风格不一,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体现教师的主观创造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当前高校以“90后”学生为主体,课堂“猛灌式”教学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探索欲望,以及实际生产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工程实践教学进度。

对于国内多数高校的焊接方向(专业)或材控专业,虽然综合实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已经被设置在本科培养方案中,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部分学校或教师对实践教学的主观认识不足,且重视程度不够。其次,开展校外实习实践难度较大,目前很多企业单位不愿意接收高校学生开展参观实习,高校联系实习单位和实习基地途径受限。最后,校外实习成本较高也是阻碍实践教学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此外,工程技术背景是高校焊接方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顺利开展的保障,而目前部分高校尚缺乏这一条件,致使学生实践环节不足、实际应用能力差,与社会需求有较大的偏差,缺乏竞争力。[2]因此,高校在培养焊接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还应加强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国际焊接工程师(International Welding Engineer,简称IWE)是ISO14731国际标准中所规定的最高层次的焊接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是焊接相关企业获得国际产品质量认证的要素之一,对焊接企业的产品认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起到重要作用,对焊接技术人员资格在世界范围内相互认可的趋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昌航空航天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校先后在本科生教学中引入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3]推动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基于IWE培训认证的工程实践教学在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竞争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三、工程实践教学与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相结合的优势

石油石化行业装置和设备多属于高温、高压、强腐蚀介质范畴,尤其是压力容器,要求具有较高的焊接质量要求,这就对我国石油院校材控专业学生的焊接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采用德国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包括焊接行业的现行国际标准(ISO)、德国标准(DIN)、欧洲标准(EN)、部分国家标准(GB)以及有关焊接材料、工艺、结构和生产四部分内容;实践部分主要关于气焊、气割、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的实际操作。[4-6]将工程实践教学与在校本科生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相结合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去探讨材控专业教学模式的变革,构建“学历学位教育+职业资格认证”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理论教育与就业前培训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工程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这是石油院校焊接人才培养中最基本、最直接和最核心的问题。

第二,通过实践教学与IWE培训教学体系相结合,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且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的优秀大学生。同时,有助于促进材控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第三,积极探索符合石油院校材控专业的IWE培训体系,结合本专业课程设置,调整和改进IWE课程培训内容及进度安排,使课堂与实践中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

第四,以此为契机,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材控专业教师的工程训练和实践水平,建设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工程能力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第五,在原有焊接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与工程训练中心的有机结合,切实有效的促进焊接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

第六,通过IWE认证体系引入到石油院校材控专业在校学生的本科培养过程中,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材控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既能取得毕业证、学位证,毕业时又可取得IWE证书。不仅提高了自身专业能力和素质,而且拓宽了就业渠道,在二次就业中拥有了更多的机会。[3,7]但同时,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作为与国际接轨的前沿职业培训,时刻面临着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学校和教师都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为契机,做好材控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初雅杰,王章忠,李晓泉,等.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同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结合[J].中国冶金教育,2011,(6):44-47.

[2]赵洪运.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思考与探讨[J].成人教育,2011,(9):49-50.

[3]常凤华,张岩.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与高校工程化人才的培养[J].电焊机,2009,39(3):14-16.

[4]钱强.国际资质焊接人员培训规程及实施[J].焊接,2004,(9):33-36.

[5]韩佳泉,常凤华.从焊接人员的国际认证解读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意义[J].黑龙江电力,2006,(12):401-403.

篇9

关键词:洛阳学;地方学;河洛文化;文明源头;包容文化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6)12-0133-05

在国外,地方学被称作“地区学”(regionalscience),是20世纪60年代才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美国学者马纳斯・查特杰认为,地区学是“研究人与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形态以及人适应物质环境的方式和能力的学科”①。地区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该地区从古至今的方方面面,几乎无所不包。国外的汉城学、伦敦学、罗马学等地方学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在我国,敦煌学、徽州学等地方学研究虽然早已有之,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地方学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逐渐兴起,并迅速形成研究热潮。洛阳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有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而且在中原城市群建设和构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总结洛阳城市的发展演变规律还是推进洛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都完全有必要开展洛阳学研究。

一、我国地方学研究的兴盛

从中国知网2015年年底以前的统计结果来看,出现在以“篇名”作为搜索项中的以城市名称冠名的地方学,有北京学、上海学、天津学、长安学(一名西安学)、重庆学、成都学、温州学、泉州学、潮州学、徽州学、吐鲁番学、敦煌学、邯郸学、武汉学、鄂尔多斯学、玉门学等十几种。

从文献基础来看,徽州学、吐鲁番学、敦煌学等地方学研究起步较早,且都以新发现的大批文献及其他研究资料作为学科基础。以徽学为例,徽学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30年代,其学术基础是那些不少于40万件的徽州文书档案。徽州文书档案,被称为继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之后的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五大发现”②。当然,徽州学的文献基础还有着大量的徽州典籍,它包括丰富的徽人著述,齐全的徽州府志县志;众多的徽州谱谍;众多的以非文字形式保留下来的文化遗存和馆藏文物;以口述和演唱形式保留下来的徽州无形文化遗产。

除徽州学、吐鲁番学、敦煌学以外的多数地方学,大都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才逐渐出现。从这些城市的文化底蕴来看,也可细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古代文化较为兴盛,如西安学、邯郸学等;二是在近现代城市地位非常突出,如上海学、武汉学等;三是特色较为明显,如泉州学、潮州学等。此外,北京学因其古代文化的兴盛和现代化的高度发展可归为复合类。

1980年,上海历史所和上海史研究会举行了多次会议,征询各界人士对于上海研究的意见。7月份的会议上,上海学术界讨论成立上海史研究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特约研究员江闻道先生提出上海学的问题,并从西语“学”的字源,称之为Shanghaiology。他认为,上海史研究是一门“上海学”(Shanghaiology),很值得下功夫把它搞好。③1986年,在唐培吉教授主持下,上海大学成立上海学研究所,并举行了“首届上海学研讨会”④。几十年来,上海史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如唐振常主编的《上海史》、张仲礼主编的《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特别是199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5卷本《上海通史》,将上海学与上海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全书600多万字,是迄今海内外有关上海史的著述中规模最大者,涵盖考古资料、文献档案资料、政府文件、方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1994年,北京研究学者陈平原提醒学界要注意“北京学”,并“预感到‘北京’作为学术课题的‘伟大意义’”。⑤1998年1月,北京联合大学成立北京学研究所,并在1998年6月30日召开了成立大会。2005年4月,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学研究基地举行的揭牌仪式上,北京学研究所与北京学研究基地合为一体,成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北京市教委领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十几年来,该基地共开展了100多项研究课题,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清史》图录・北京及周边地区清代建筑遗址图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首都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国家级课题,以及“支撑北京郊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产业与环境战略研究”“北京宗教文化研究”“北京名人故居调研”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⑥

2000年春,在《人文杂志》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有专家学者提出“长安学”的概念。2007年,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在“西安碑林与碑刻研究的历史与文化空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建立“长安学”的构想与期望。2008年11月,受教育部“211”重点学校工程重大项目委托,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设计和实施的“长安文化与中国文学”课题,在西安市召开了学术研讨会。与会的全国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就“长安学”“长安文化”的学术界定、内涵、外延、研究方法及发展前景等问题的讨论,标志着长安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⑦

以城市名称命名地方学往往是以省、市级行政区划作为研究坐标。因而从理论上讲,有多少个城市就可能有多少个地方学,而且其数量也会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而发生变化。然而,地方学研究的可持续性主要是以这些地方学研究能否持久开展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因而我们提出一种地方学,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其能不能持续地存在下去,而是对这种学问的研究能不能持续深入下去。否则,这种地方学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对这个城市的文化发展也很难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二、洛阳可以有“学”

1.洛阳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源头

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也就是说,从《史记》所称的黄帝时代,中国就进入了文明社会。黄帝时代包括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前期。而仰韶文化则是位于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的文化,因1921年首先发现于古洛阳辖域内渑池县的仰韶村而得名,它由裴李岗等文化发展而来。仰韶文化已经是一种定居的农业文化,其时已处于父系氏族社会。仰韶文化历时2000年之久,被视为中华民族原始文化的核心部分,对后来的华夏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沿洛水之北自东向西30公里内,现存城址有夏都斟二里头遗址、商都西亳偃师商城遗址、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及隋唐洛阳城遗址,人称“五都荟洛”。⑧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均为世上所罕见。二里头文化就是夏代的夏文化,而夏代是中国国家的开端。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洛阳是中国文化的多重根脉

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是河图洛书,而河图洛书出现于洛阳。伏羲依据河图画八卦,历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和河洛文化的滥觞。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绎八卦,后成为《周易》的源头。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所说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周易》和《洪范》两书,在汉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古代在民间流布广泛的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学,皆可追源至此。

“中国”一词的出现与洛阳城的营建密切相关。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早期成王时的青铜器何尊。其内底铸铭文记载了成王在其亲政五年时,于新建成的东都洛邑对其下属“宗小子”的训诰,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洛邑,即“余其宅兹中国,自之V民”⑨,与《尚书・周书・梓材》《逸周书・度邑》《诗・大雅・民劳》等文献中关于“中国”的记载相互印证,起到了证实补史的作用,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⑩同时,“中国”两字作为词组,首次在何尊铭文中出现,意义重大。

周公制礼作乐,是在洛阳完成的,这奠定了儒家学说的基础。后来孔子不远千里,从鲁国到洛阳“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B11,并在老子及其弟子的接待和陪同下,参观了东周图书馆,参观了王城的王宫殿堂,对老子产生了深深的崇敬,赞美老子的学问像龙一样高深莫测。《礼记・曾子问》记载孔子论礼之语,其中有四处皆说闻诸老聃。不言而喻,孔子在周公思想的基础了发展的儒家学说,受到了老子思想的重大影响。

佛家学说首传于洛阳。东汉永平七年(64),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见金人,遂派大臣蔡音、秦景等10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于永平十年(67),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还洛阳”。B12次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白马寺也成为中国佛教的“祖庭”“中国第一古刹”。北魏迁都洛阳前后,开始开凿龙门石窟,并大建寺院。北魏太和二十年(496),西域沙门跋陀首创少林寺。神龟元年(518),“都城之中及郭邑之内检括寺舍,数乘五百,空地表刹,未立塔宇不在其数”B13。这些佛教建筑雄伟华丽,诚如《洛阳伽蓝记》序中所言:“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都逾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昭提栉比,争写天上水姿,竞摹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永初年,洛阳佛寺达到1367所,其中最为壮观者为永宁寺。永末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迁都邺城,洛阳的寺院虽有不少迁往邺城,但洛阳在战祸之余仍有寺院421所。B14

道家学说诞生于洛阳,纵横学家的代表人物苏秦是洛阳人,魏晋玄学兴盛于洛阳,宋明理学初创于洛阳,等等,这些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再赘述。

3.洛阳是中国早期对外交流的核心地区

东汉时洛阳广阳门外有胡桃宫,另有蛮夷“置邸以居”的“蛮夷邸”,B15中外交流十分频繁。北魏时,又在城南地区新辟四夷馆、四夷里,以接待四方来客:“永桥以南,圜邱以北,伊洛之间,夹御道有四夷馆,道东有四馆,一名金陵,二名燕然,三名扶桑,四名崦嵫。道西有四里,一曰归正,二曰归德,三曰慕化,四曰慕义。吴人投国者处金陵馆,三年已后,赐宅归正里;北夷来附者处燕然馆,三年已后,赐宅归德里。”“东夷来附者处扶桑馆,赐宅慕化里;西夷来附者处崦嵫馆,赐宅慕义里。”B16

东汉末年,朝鲜半岛北部先后兴起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其时都处在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由于受到东汉的强烈影响,这几个国家并没有向奴隶社会发展,而是模仿东汉的剥削方式和政治制度,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

早在西汉时,居住在日本岛上的倭人就通过朝鲜半岛与汉朝有了交往。东汉时双方关系更为密切,建武中元二年(57),倭奴国派遣使臣与汉通好,刘秀遂以“汉委奴国王”金印相赠。B17这颗于1784年在日本福冈县志贺岛崎村出土的金印,成为中日友好的历史见证。《后汉书・安帝记》载:“(永初元年)冬十月,倭国遣使奉献。”永初元年即公元107年,这是倭国使者第二次进入洛阳。后倭国发生内乱。大约至二世纪末,卑弥呼为王,又称为“大倭王”。曹魏统治时期,卑弥呼于景初三年(239)六月遣使入洛,魏王朝十分重视,特发诏书,册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并授予倭国使者官职,赐予他们厚礼。并在倭国使者回国时,由带方郡太守遣建中校尉梯y回访倭国。这是史载中国使者第一次访问日本。《晋书・惠帝纪》记载“东夷十七国、南夷二十四部并诣校尉内附”,可知日本许多小国都曾到洛阳朝贡。隋唐时期,日本使者亦多次入洛,其中大业三年(607)日本著名使者小野妹子“入洛”,在其所呈倭王致隋炀帝的国书开头即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B18,这表明在中日两国关系史上又开新篇章。

自张骞出使西域之后,通过丝绸之路,汉朝与中亚、欧洲建立了经常的贸易关系。东汉时,联系更为密切。西域诸国于“建武中,皆遣使求内属,愿请都护。光武于天下初定,未遑外事,竟不许之”B19。明帝时,以征伐北匈奴,始置西域都护。和帝永元三年(91年),班超平定西域,并于永元九年(97),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国(罗马),“穷临西海而还”B20,即一直到达条支海(波斯湾)。甘英这次出使,虽然没有直接开辟与大秦通商的道路,但也反映出东汉要与欧洲建立关系的愿望。延熹九年(166),大秦商人来到中国,以大秦王安敦的名义,赠送汉桓帝一些礼物。此后汉与罗马的贸易关系更为频繁。东汉时期,印度、缅甸等国与中国的关系也更为密切。据记载,和帝永元六年(94),永昌境外的敦忍乙王莫延曾派遣使者来访,“译献犀牛、大象”B21。永元九年(97),缅甸北部的掸国王雍由调派遣使者向汉王朝赠送珍宝。东汉政府则回赠以金印。安帝永初元年(120),雍由调再次遣使来汉,并“献乐及幻人”B22,缅甸的音乐和杂技,在当时深受欢迎。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汉与印度的联系就日趋密切。特别是汉明帝派人去印度取经以后,印度的僧侣大量来到中国,译佛经,传佛学,对中国的文化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4.洛阳在中国民族史和移民史上地位独特

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以及随后的永嘉之乱,五胡进入中原,晋室南迁。中州士民随之南下者甚众。《晋书・王导传》称:“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B23其后,唐代安史之乱、唐末与五代乱世、宋室南迁之时,黄河流域都有大批汉人南迁,并与南方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了汉民族的一支特殊民系――客家民系。今天,客家人仍自称为“河洛郎”,从福建迁往台湾的闽南人称自己所说的方言为“河洛话”。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穿汉服,改用汉姓,使洛阳所在的河南郡成为中国多个姓氏的著名郡望。这在中国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中意义重大,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洛阳文化具有鲜明的包容性特征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B24。夏商周三代,洛阳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三代的都城也多次设在洛阳及其附近。

西汉文帝时始建太学,汉武帝时大兴太学,但直到王莽执政时,始“为学者筑舍万区”B25。东汉光武帝刘秀为太学生出身,深知太学的重要性,所以在天下干戈未休、宫室未饰之时,便先建太学,置博士祭酒等职,并经常亲临太学,使太学成为有校舍有组织有教师有领导的教育机构。太学所学经学,西汉武帝时只设有五经博士,到东汉时则立有十四博士。因而清代学者皮锡瑞称东汉为“经学的极盛时代”。B26

东汉以后,佛教进入中原,西域商人纷至沓来,洛阳成为商业兴盛之地。洛阳的胡人聚落亦所在多有。北魏迁都洛阳后,洛阳人口迅速增加。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到北魏进入中原的西域商贩:“自葱蛞盐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附化之民万有余家,门巷修整,闾阖填列。”B27仅洛阳的胡商即有3000余家。

洛阳文化的先进性促成了洛阳文化的包容性。《洛阳伽蓝记》卷二记载了南朝萧梁使者陈庆之出使北魏回国后的感受:“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复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则。”从中可知,在西域佛家文化和儒家文化等的相互激荡下,各色人等在洛阳交错而居,呈现出一派和谐共处的局面。

三、叫响“洛阳学”正当其时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巩固提升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洛阳的知名度,而叫响“洛阳学”就是一项重要举措。

“中华圣地,千年,丝路起点,牡丹花城”是对洛阳历史文化特色的高度概括,而“中华圣地”则是对洛阳最本质、最核心的定位。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而河洛文化又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因此,中华文化的复兴,首先是河洛文化的复兴,而开展洛阳学研究,无疑是传承弘扬河洛文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涉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多元文化矛盾和冲突的背景下,需要各参与方的包容,要达到和谐共赢,洛阳的包容文化可资借鉴。从包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个意义上来说,迫切需要倡导和建立“洛阳学”。

近些年来,洛阳市有关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都非常重视并积极推动洛阳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在洛阳市有关部门的筹划下,多次商讨成立洛阳学筹备会。与此同时,基于洛阳在河洛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河洛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多次在洛阳召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洛阳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理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等研究单位和高校都有一批研究洛阳的学者,为洛阳学的筹建和洛阳学相关机构的成立提供了人才基础。前几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和洛阳市的有关研究人员,一并对洛阳的相关研究资料进行了整理,为洛阳学的筹建准备了丰厚的学术基础。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洛阳,在建设“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开展“洛阳学”研究,可以说是适逢其时。

注释

①张广照、吴其同:《当代西方新兴学科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7―58页。

②周绍泉:《徽州文书与徽学》,《历史研究》2000年第1期。

③《上海文化界人士谈上海史研究(发言摘要)》,《上海史研究通讯》1980年第1辑。

④曾军:《上海作为方法――探索一种反思性上海学的可能性》,《学术界》2011年第12期。

⑤陈平原:《蓄意记忆与记忆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

⑥张妙弟:《北京学研究十年回顾与思考》,《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⑦李强:《源远流长的长安文化与长安学》,《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⑧安锋:《中原“之根”文化体系的重构――以洛阳为例》,《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9期。

⑨马承源:《何尊铭文初释》,《文物》1976年第1期。

⑩如:《尚书・周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11《孔子家语》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B12《郝氏续后汉书》卷八十三(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B13《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中华书局,1974年,第3049页。

B14杨f之:《洛阳伽蓝记》序,见范祥雍《洛阳伽蓝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2页。

B15《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中华书局,2006年,第2928页。

B16《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十七,《洛阳伽蓝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B17后藤守一:《古坟文化》,《日本考古史讲座》第5卷,河出书坊,1955年,第8页。

B18《隋书》卷八十一《东夷・倭国传》,中华书局,2010年,第1226页。

B19《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中华书局,2006年,第2910页。

B20《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中华书局,2006年,第2910页。

B21《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传送京师,县蛮夷邸。”李贤注:“蛮夷皆置邸以居之,若今鸿胪寺也。”中华书局,2006年,第2851页。

B22《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2006年,第2851页。

B23《晋书》卷六十五《王导传》,中华书局,2012年,第1746页。

B24《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中华书局,1985年,第1371页。

B25《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4069页。

篇10

敦煌写本以佛教经典为主,还包括佛典之外的道书、经史子集四部书和其它典籍,而 且在佛经等卷子的背面、裱纸和备用纸上,也留存了丰富的公私文书,多为传世文献所 未见。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文书现分藏于英、法、俄、中、日等国的公私收藏 者手中,为学者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虽然20世纪60年代公布了英国图书馆藏和北京图 书馆藏的大部分文书缩微胶片,70年代末法国国立图书馆藏卷也全部公布,使学者全面 掌握敦煌文书最主要的三大馆藏成为可能。但是六、七十年代所制成的胶片和照片,清 晰度十分有限,特别是法藏文书,由于原件上面包了一层薄纱,拍照效果很不理想,所 以很多重要文书无法识读。而且由于编目工作的局限,许多正背面都有重要内容的文书 非看原件无法进行研究。从1985年开始,作者相继走访了各国大小收藏单位,包括英、 法、俄及日本、德国、丹麦、瑞典、美国等较零散的单位,还有海峡两岸各个分藏单位 ,从而全面地接触大量写本原件,并在收集散见未刊文书及文书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上做 出很大努力,有不少补前人所阙之发见。例如在第三讲《敦煌藏经洞文物的早期流散》 中,作者从零碎的资料中辑出斯坦因到来以前藏经洞文物流散的情况,并认为1900年敦 煌藏经洞开启以后到1907年斯坦因进洞以前,流散出来的敦煌绢画和经卷中不乏精品。 如原为廷栋旧藏、后经许承尧售出的卷子,现分藏于安徽省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 原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台北“中央”图书 馆、台北中研院史语所、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等处。从已经发表的 北大、上图、上博、天津艺术博物馆藏卷和作者经眼的台北“中央”图、天理图、弗利 尔的许氏旧藏卷看,其中不乏精品。(注:《敦煌学十八讲》,第57-60页。)作者还指 出,尚未经敦煌学者仔细调查的安徽省博物馆藏卷,从《中国古代书画图录》发表的《 本际经》和《书信》卷子来看,也是早期流散出来的重要典籍和文书。(注:《敦煌学 十八讲》,第59页。)再如,属于叶昌炽旧藏、现藏于美国华盛顿的弗利尔美术馆的《 地藏菩萨像》,因其色彩过新,以致让研究者迟疑不定,而长期没有正式发表。1997年 2月,作者有机会走访弗利尔美术馆,见到这幅学界寻觅已久的于阗公主供养《地藏菩 萨像》,遂向馆方提供了其在入藏该馆前的流传情况和相关记载,在得到馆方许可后, 予以发表,以便学人探讨。(注:荣新江《叶昌炽——敦煌学的先行者》(Ye  Changchi: Pioneer  of  Dunhuang  Studies),《国际敦煌学项目通讯》(IDP  NEWS)No.7,Spring199 7,第5页。)这些早期资料的收集鉴定,不仅有利于全面收集敦煌资料,亦为散藏敦煌 写经的真伪辨别提供了标本。

关于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的流散、收藏、整理与研究的情况,作者曾著有《海外敦煌 吐鲁番文献知见录》。(注:荣新江《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知见录》,南昌:江西人民 出版社,1996年。)本书第五讲《敦煌宝藏的收藏与整理》则增加了中国收集品的情况 ,重点在未刊资料以及近年来中外合作编辑出版海外敦煌文献大型图录的工作。特别是 自1992年始,俄国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俄国科学出版社东方文学部与上 海古籍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俄藏敦煌文献》大型图录,影印俄藏18000余件全部资 料,此项工程的完成,将给学术界提供大量新材料。1991年2-8月,作者曾应英国图书 馆之邀,去做S.6981-13677号非佛教文献的编目工作。(注:荣新江《英国图书馆藏敦 煌汉文非佛教文献残卷目录(S.6981-13624)》,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年7月。) 由于这部分文书残片大多没有首尾和题名,而且所存文字极少,比定工作十分艰难。20 00年,作者又把自己和其他学者对这些残片的陆续比定结果和改订意见,汇总发表。( 注:荣新江《<英国图书馆藏敦煌非佛教文献残卷目录>补正》,宋家钰、刘忠主编《英 国收藏敦煌汉藏文献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379-387页。)关 于各国写本的编目工作,作者特别表彰了二战后在戴密微推动下,法国科研中心的敦煌 研究小组对法藏敦煌写本的编目。与已刊敦煌写本目录相比,法目著录最详,每号内各 项内容均一一分别著录。其优点在于著录详尽,可以让看不到原卷的人尽可能了解原卷 的外观,特别是一些缩微胶卷或照片上看不到的红字和朱印;其每项内容附有研究文献 出处,与东洋文库目录相仿,虽然不够完备,但极便学者使用;目录按伯希和编号排列 ,便于检索,又用主题分类索引的方式做了统一安排。作者认为这是目前处理敦煌写本 编目的可取方法。(注:《敦煌学十八讲》,第111页。)

由于广泛接触过写本原件,在整理敦煌写本所应遵循的规范这一问题上,作者多补前 人所阙。如由于用敦煌写本补《全唐诗》的影响,敦煌诗歌一直是按同作者或同类诗的 方法归类整理的,这样往往割裂了敦煌本原卷抄写诗歌的内在理路,违背了原编者的抄 写原则。王重民先生曾把P.2492诗集写本著录为“白香山诗集”,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 社影印宋刻本《白氏长庆集》,也把它作为附录。然而最近发现的俄藏Дx.3865是紧接 P.2492诗之后的诗册散页,两件可以直接缀合,俄藏卷除了接着法藏卷的白居易《盐商 妇》外,以下还有李季兰诗(首句“故朝何事谢承朝”)、白居易《叹旅雁》、《红线毯 》、岑参《招北客词》,显而易见,这个卷子只是唐朝一个诗文合抄集,而不是白居易 自己的诗集。如果不直接阅读文书原件,特别是全面掌握文书资料,是很难有这样的认 识的,作者进而指出:“可见敦煌诗集抄本的形态,与今人的别集不同,整理敦煌诗歌 ,应当充分尊重原卷诗歌的次序和同卷上相关联的其他内容。”(注:《敦煌学十八讲 》,第277页。)作者认为,基于这种认识而精心整理敦煌诗集的著作,当推徐俊的《敦 煌诗集残卷辑考》,此书不论从校录之精审,还是从忠于原文而言,都可作为今后四部 书整理工作的典范。

敦煌学自始就是一门国际性的学问,经过近百年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成果, 今人的研究必须在前人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深入。有关敦煌学学术史的回顾,鉴于中国 已出版的有关“敦煌学史”的论著,偏于中国学者的成就,而忽视了外国同行的贡献, 作者在法国戴仁教授《欧洲的敦煌研究》一文基础上,从中国学术界的视角,来审视欧 美学者利用敦煌西域出土资料对东方学的研究,特别是利用敦煌资料对汉学研究所作之 贡献,以及暴露出来的一些缺陷,以期理清一个线索,为全面整理近百年的敦煌学学术 史作准备。作者强调,在与敦煌汉文写本密切相关的各种胡语的研究上,欧美学者仍然 占有明显优势,而此类材料的解读考释,必将有助于汉文文书的深入研究。作者又专辟 一章,分析了几乎同时接触到敦煌资料的中国和日本学界对敦煌资料的利用和不同的学 术走向。作者在总结20世纪中国敦煌学的特征时指出,敦煌学人只有具备较为广阔的学 术根基,才能抓住新材料、开拓新学问;敦煌学研究要想把路子拓宽,就要兼容并蓄, 尽量促成敦煌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影响;开展国际性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对中国学术的 进步至关重要。这些经验性的总结仍然是今后中国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准绳。就日本学者 而言,他们在敦煌学的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到了八、九十年代,日本 敦煌学研究在涉及范围上虽不及中国学者广泛,但在某些领域,如佛教典籍、道教史、 唐史、非汉语文献,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作者以2000年《亚洲学刊》(Acta  Asiatica )第78号所发表的百桥明惠、森安孝夫、高田时雄、吉田丰四人的文章为例,指出“面 对一个个富有实力的日本敦煌学中坚,特别是他们在藏文、粟特文等方面的成果时,我 们仍然不要忘记‘敦煌学在日本’这句激励过许多中国学者奋发上进的话语”。(注: 《敦煌学十八讲》,第191页。)

进行学术史的回顾,并非简单地胪列前人众说,重要的是从中发现问题,以期在前人 基础上对课题的研究有所推进。由于作者对多个问题进行过深入探讨,因此多能指出前 人研究的不足。如作者在总结归义军史研究的状况之后,清醒地认识到归义军的政治制 度、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都有待深入探讨。作者爬梳过有关的汉藏文书,撰 有《通颊考》,(注:荣新江《通颊考》,《文史》第33辑,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第119-144页。)对吐蕃统治敦煌的历史进行了个案研究。同时敏锐指出“目前,在敦 煌历史研究中,最有潜力而且也是最难的研究课题,就是吐蕃统治敦煌问题,希望有年 轻的学者把这项研究深入下去。”(注:《敦煌学十八讲》,第232页。)近年在莫高窟 北区洞窟中,与元代汉文文书、西夏文佛经、回鹘文残片同出的有两叶四面完整的叙利 亚文《圣经·诗篇》,作者认为“这一发现,大大增加了我们对蒙元时期景教传播的认 识,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些目前还难以解释的新问题。”(注:《敦煌学十八讲》,第244 页。)作者还指出“经过语言学家多年的努力,现在大多数于阗语的文献已经解读,但 是还有不少译自汉语佛典的于阗语文献没有比定,也还有相当数量的世俗文书没有圆满 地翻译出来。这些材料主要是属于十世纪的文献,与沙州归义军的汉文文书可以互相发 明,因此还有待深入研究。”(注:《敦煌学十八讲》,第280页。)以上诸例,皆为作 者深入研究之后的学术心得。在整个学术史回顾中,作者之重点在“导”不在“评”, 即引导后来者如何在材料占有和问题深入上去超越前贤。诸如此类金针度人的提点于本 书中随处可见。在后论中,作者则集中从中古时代的宗教史、唐朝各个阶层的社会和文 化、吐蕃王朝对敦煌的统治与汉藏文化交流、用本民族的史料研究西北民族史四方面, 对新时代的敦煌学进行了学术展望。

在敦煌文献流传过程中,一些文物商人为牟取暴利,仿造敦煌卷子,为学术研究带来 诸多不便。近年来,一些来历不明的敦煌写本小收集品陆续发表,辨别其中的伪本遂成 为敦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荣先生多年关注敦煌写本辨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其相继发表了《所谓李氏旧藏敦煌景教文献二种辨伪》(注:林悟殊、荣新江《所谓李 氏旧藏敦煌景教文献二种辨伪》,香港《九州学刊》第4卷第4期敦煌学专号,1992年, 第19-34页;英文缩写本‘Doubts  concerning  the  Authenticity  of  Two  NestorianChinese  Documents  

Unearthed  at  Dunhuang  from  the  Li  Collection’,ChinaArchaeology  and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