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性教育规律范文

时间:2024-05-23 17:42: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双边性教育规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双边性教育规律

篇1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

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作用

1.灵活驾驭教材,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钻研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材,制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设计教案,组织练习等。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教学方法,以数学特有的美感去吸引学生,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境界,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一旦领会了教材的编写意图,不仅有利于把握教材,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取得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口、抓关键,突出重点,把学生始终摆在主体地位上,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满足了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觉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实力、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对小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中教师只有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按兴趣和程度差异组成活动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活动中始终把学生推上第一线,让学生当成活动的主人,采用启发式、探讨式、讨论式、自学式等教学方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位。

3.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的保证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实现主体性教育的重要条件,因为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实现主体性教育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保障。陶行知先生早就在《创造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果大量开发创造力,大量开发人才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课堂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3.1 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抱有的期望,通过态度、表情、行为等方式,用微笑的形式将期望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励,从而更加相信教师,给予教师以积极主动反馈。这样,能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特别是学困生能消除畏惧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

3.2 把竞争带进课堂。老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

3.3 把鼓励带进课堂。学习成功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我们积极推行运用鼓励评语,激励学生进步的教育思想。课堂上对学生任何学习行为都给予及时而积极的评价:"好"、"对"、"不要着急"、"慢慢说"、"有进步"、"真了不起"……作业批改写激励性评语,课余时间完成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课堂上全班通告表扬鼓励。

4.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篇3

关键词 开放性体育教学 美育 效能

现代体育的总体发展趋势是朝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谐发展的方向努力。科学精神、民主意识、审美情怀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素质。美育对培养这种素质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美育在开放性体育教学中的效能

美育与开放性体育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开放性体育教学对美育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反过来美育可以促进开放性体育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发展规律,创造性地设置课题,将学生的练习与观察、思考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获得全面发展。

1.美育促使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教师是在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支持的融洽气氛里传授动作技能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教师要让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体会学习和创造的乐趣,利用各种条件稳定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自觉探索学习活动中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

2.美育促使发展性教育原则的实现。开放性体育教学的发展性教育原则是在传授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中努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系统学习和问题解决的统一。在体育教学中要让美育渗透到发展性教育原则的核心中,让“身动”和“心动”相结合,充分发掘内驱力,同时要让美育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一种自觉参加练习的良好意志品质和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3.美育促使教学自身系统性的完善。开放性体育教学是由多种相互作用与联系的教学环节组成的,构成了开放的有机系统。某些教学环节又可作为一个小系统,有自己的特点、范围和条件。师生可根据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在具体的情境中有机结合,发挥整体功能与作用。

从美育教学与教学自身系统性的完善来看可分两个方面:一方面体育教师应认识到体育教学大多是在室外进行的运动中的教学,要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结合。尤其在各项新技术技能的学习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体现技术美和活力美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使其达到提高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的目的,这种转化是高效完善的过程。另一方面,体育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是动态的、变化的个体,他们在体育教学中既能够掌握体育技能,又能够科学合理地锻炼身体。让体育教学中的美育真正拥有生命活力,成为富有魅力的课堂。

二、寓美育于小学开放性体育教学之中

现代美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独特的结构、功能,人们往往只重视它在增强体质方面的作用,而忽视它在美育中的意义。体育教学中要强调美育的发展,树立“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美育创造潜能”的开放性教学观念;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形成美育行为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为主要内容,使其达到内外美的和谐统一。

1.合理布局教学场地、器材,让学生享受美。教学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美学的观点来设计场地和器材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绪。如在进行起跳摸高和辅助跳高教学中,一般是在墙上画出不同的标志线,而我利用各种颜色的纸花代替标志线――摸到什么纸花,就奖励此种颜色的花。学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产生了成就感,体验了美,得到了美,也享受了美。

2.展示仪态和教态美,让学生感受美。良好的仪态和教态不但体现出了教师的审美能力,对学生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让自己优美的语言、整洁的衣着、端庄的举止、饱满的情绪等感染学生,给学生留下轻松自然、精神饱满、威武健美的印象,成为学生的榜样。

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鉴赏美。学生对美十分向往,而对美的认识却是模糊的,因而我在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把握住美的瞬间,去体会,去欣赏。让多媒体走进体育课堂,不断提高学生鉴赏美的品位。如在学习篮球技术动作之前,让学生观赏一些篮球比赛的精彩画面,从中领略到豪迈、奔放的流畅美和刚毅、稳健、舒展之美。

篇4

关键词:信息社会;自主学习;学习共同体

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教师必须完成的职业任务。虽说现在业内对于传播知识的方式有各种流派,但把知识和技能按着其自身逻辑一步步地传递给学生,依然是教学的基础原则。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地位至高无上,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只有围着教师转,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加快,学习方式多样化,对教育教学的组织方式提出了挑战。当下终身学习的大力提倡和发展的情况下,可谓是形势逼人。例如,当下以微课方式的网络授课,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利用闲散时间,针性强,效率高,可重复观看,可能倒逼学校教学方式的改革。教育工作者的身份不得不由教授者变成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古人云:“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而信息时代的学习教育就明显带有这样的特征。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的同时,努力学习因知识更新而带来的新知识。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与时俱进,教育者才能结合自己现实的学习体验,把最基础最紧要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也就是说,教和学的过程已经是师生共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

只有教师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学习个体,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才可能把自己定位在激励者、辅助者和协调者的位置,才能因材施教地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去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具有个性化特点且符合自己学习习惯的学习策略。否则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过时的教育,而培养的也只能是过时的人才。所以,教育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就要注意开拓自身的学习素质,然后再去培养学生。

当前部分地区的“义务教育”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硬件看上去什么也不缺,但是从教师本身的素质看,使讨论得热火朝天的“素质教育”变成了“放羊教育”。说到底,如果没有勤奋好学而又有创新意识的教育者群体,教育只能是“圈得住狼,教育成羊”的教育。还好,中考高考至少还有指挥棒的作用,让教师有被动的积极性来搞应试教育。否则,基础教育真的就是一种全凭教育者的良心和职业道德的自觉性教育了。一个没有思想的教育只能算是教,而没有育。凭良心和道德的教育是必要的,但仅凭一份好心,是无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专业性质。而在信息时代,教师角色本身的成功转变,无疑是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把庞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知识更新加快的信息时代,作为一名教师,在较高的职业操守(民主思想、奉献精神等)和健全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组织管理等)基础上,还应着重努力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素质:

1.教师一定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治学理念,努力在工作中把传统的以教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成突出教授学习能力和启蒙生存价值,甚至传播民主思想为主的教学方式的教学。

2.教师本身力争做一个优秀的学习主体。因为教师劳动有很强的示范性,教育教学过程又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而教师如果以学习指导者的身份出现,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让师生处于平等的交流时空中。一个教师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学习主体的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语言动作等,都会影响学习个体的学习行为,从而对学习主体的成长产生良好的影响

作用。

3.教师要具有广博的跨学科文化常识。信息时代的来临,学习个体本身的变化和发展,各种媒体对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还有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实现学习个体的全面发展”的目标,都无一不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更为广阔领域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常识。那种“画地为牢式”的“直线式”的知识结构,不再是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应该兴趣广泛,有强烈的求知欲,在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要有必要的常识性知识基础。

4.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学习心理方面的规律,还要掌握教师教学心理的规律,进而应用到教学和自我学习当中去。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知识,才能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掌握教育艺术,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把每个学生的心理把握好,进而对其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使传统的“教学生知识”变成“教学生方法”,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方式,把“教会怎样学”当作是教学的重点,也使学生把“学会怎样学”当作学习的重点。

总之,从信息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教师本身也是名副其实的学习个体以及教师的社会职责来分析,教师在学校主要应该充当学习个体的指导者、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学习个体的心理保健者和教育科学研究人员这样五种角色。通过这些角色的本身就可以看出信息社会对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学活动和自身素质提出的社会要求。

篇5

    一, 具有明确的学科目标与学科教学大纲

    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及其他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高校音乐学专业的教学绝不能只局限于技能课的教授,应当开阔思路,建设一个以钢琴专业课提高演奏技巧、和声、键盘和声、曲式、作品分析、织体等理论与史论知识作素质培养来提高修养的多项教学学科与内容并重的全方位立体化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学科体系。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为胜任未来教学工作中对教育对象实施美育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至于钢琴即兴伴奏课本身,则是要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为歌曲、器乐曲,主要是歌曲的即兴伴奏能力。在拿到一首简谱或五线谱的单旋律歌曲时,正确使用正三和弦、副三和弦为其编配和声,选择适当的伴奏织体,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流畅的弹奏并会移调,尽可能的与演唱者相互配合,达到烘托气氛的目的。

    教学大纲是一门学科的纲要结构。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时间安排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要求等。虽然钢琴即兴伴奏课已在大部分学校作为必修课开设,但是长期隶属于钢琴教学的范畴。我们培养的是中小学师资而非钢琴演奏家,钢琴在中小学教学之中只是作为伴奏乐器存在,面对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大量的单旋律歌曲,恐怕钢琴即兴伴奏水平才是衡量的重要尺度。

    因此,要在高校音乐学专业的教学大纲中突出钢琴即兴伴奏课的地位,打破原有的钢琴、声乐、音乐理论三大主干学科的格局,增加钢琴即兴伴奏专业,并把其放在主科的教学位置上。这个提法,不仅是顺应社会需要,更将给高校音乐学专业的钢琴教学带来一场重大的变革。

    二,学科实施手段

    高校音乐专业整个学习期间所开学科门类多,学生很难像钢琴专业的学生那样,拿出更多的时间去练琴。更有部分学生,对钢琴的弹奏是从入学才开始,年龄偏大,起步晚,因此那种追求培养高、精、尖的专业演奏人才的目的很难达到。我们在学科设置中应结合师资这一培养目标,尽可能让学生在提高钢琴弹奏技术的同时,适应社会需求,掌握钢琴伴奏的基本技术,尤其是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传统授课方式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数码电钢琴集体课教学利用琴多的优势,为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提供条件,不仅体现了较高的实用价值,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学习、课堂训练、课堂消化,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效果显着。

    此外,利用电钢琴教室进行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无疑有很多优势,我们应努力研究和积极探索有利于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培养出更多“应用型”人才。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校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中介。学校的教学内容是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或讲义、活动安排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及行为。

    钢琴即兴伴奏没有像钢琴课那样的严格规范,它的标准尺度相对宽松。同一首歌曲可以有不同和声、不同伴奏音型、不同风格的伴奏方法。它灵活多变、自由的特点给了教学研究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我们要从千变万化的即兴伴奏中,摸索出共性的、普遍的规律来,完善学科知识,使它在规律和章法的基础上得到合理的发挥。即兴伴奏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编配与演奏训练无疑应是学科的主体内容。各高校应针对自己的生源特点,制定一个既有规范性又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规范即兴伴奏教学,严把教学内容和程度关。

    四,评价方式

    钢琴即兴伴奏课的考核一直是以演奏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的每部分伴奏理论也以学生弹奏作业的形式来检查掌握的情况。面对面的弹奏并点评学生的作业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其他学生的聆听又使他们获得了比较与思考的收益。

    1,定期举办学生即兴伴奏或自弹自唱比赛或音乐会。为了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上台展示自己,树立自信心。演出的形式有即兴伴奏、自弹自唱、独奏、四手联弹、双钢琴、钢琴与小提琴、钢琴与萨克斯,合唱、小合唱、四重唱伴奏等等。曲目包括中外经典歌曲、流行歌曲、爵士摇滚。音乐会的情绪热烈,参与的同学都受益匪浅,既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同时也让下一个年级的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期待。我认为,这样的形式值得推广。对于钢琴即兴伴奏这样的技能课,当然是要靠舞台实践去检验学习的成果。再以实践去推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

    2,实行钢琴即兴伴奏考级制度。钢琴业余考级的兴起,带动了钢琴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也不妨借鉴一下,引入钢琴即兴伴奏考级制度。促进学科的发展。

    综上,即兴伴奏不是“即时伴奏”,也需要时间和较好的技能准备、大量的实践积累。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最忌“纸上谈兵”、“刻苦乱弹”。真正具备表现自如、处理细腻和有较好默契感的即兴伴奏能力也绝非一日之功。因此,应尽快建立一个简明实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有内在联系又有不同程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钢琴即兴伴奏体系。通过恰当、合理、准确、有效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逐步的训练和培养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即兴伴奏原理、规律和方法。为今后的教学与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华,钢琴伴奏学科专业体系的构建【J】,音乐天地

篇6

一、教学案例

1.举例子

应多举学生平时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事例。备课时应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现象、生活知识来创设情景导人新课题,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感到自己生活在自然科学之中,增强亲近感、现实感。

课堂引入:暑假的一天,小李踢完球回到家,感到很热,就从冰箱里拿出一只雪糕。他发现包装纸上有许多白白的“粉”;去掉包装纸,他看到雪糕开始冒“烟”。雪糕太硬了,小李把它放到空茶杯里,一会,茶杯外壁出“汗”了。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粉”“烟”“汗”的成因,说明它们与哪些自然现象十分相似。

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入新课,可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产生了积极的学习动机,潜移默化地从“苦学”过渡到“乐学”,从“难学”过渡到“易学”。

2.系生活

在讲“杠杆的应用”时,我拿来杆称到课堂,让学生知道杆秤也是杠杆。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些菜市场小贩的秤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这时学生的兴趣就来了。会有很多的猜想,然后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有些不法商人有时会在秤砣下面放有磁铁,然后对这个知识展开讨论,最后得出,如果有磁铁会使测得值偏大,这使很多学生都非常有兴趣。

趣味是吸引学生积极探究事物和产生兴趣的动力。列举有趣的例子,有利于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

这些既亲切又熟知的生活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关注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有力地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重应用

在学完电路内容后,带学生到实地安装“楼梯开关”,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导线的连接和摆放及排除故障,经过他们自己的动手实践,当灯终于亮起来时,他们脸上也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

在讲“重力的方向”时,可给他们一根线和一个物体制成重锤线来判断课桌面是否水平。

要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重视学生的物理实践,让学生更多地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又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进物理课堂中来,这样不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而且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显亮点

一味地批评不能得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相反,激励性的表扬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激起阵阵波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非常不错的效果。带着“放大镜”找学生的优点。与学生谈心,鼓励学生上进;课堂教学中,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考试后,试卷上常有激励性的评语。激励性教育是一种心理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方面。新课程的评价也是多元化的,可以尝试让学生自我评价或学生评价学生。不管何种评价都要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主动学习别人的长处、优点,看到自己的发展潜能,增强自信,以建立学生的自我发展空间。

二、启示及建议

开展各种实验活动,当然不是单纯地为了展示物理课堂的

“多彩”,而是传授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迫切需求,这是多彩物理课堂的“主页”。

自从开展各种实验活动后,每当上物理课,同学们总是喜形于色、乐此不疲,其根本原因是构建了多彩的物理课堂,不同程度地渗透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等新的教学理念。

多彩课堂,学生不再是接受的“容器”,而是可以点燃的“火把”;多彩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表演,而是师生的交流与合作;多彩课堂,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多彩课堂,不再过于重视书本,而是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

篇7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性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

二、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上各展百家之长。简单地说,要让学生自由地抒发,如实地描写自我个性,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三、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有生动、精彩描写的另一面。入胜的细节描绘与非凡的思想境界相辅,能将学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从而创造课堂气氛“其乐融融”。

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教学上要“运其才智,相机诱导,体悟传神,发展个性”。就是运用教师的才智,发展学生的才智,以个性培养个性,以情感增进情感,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

四、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转贴于

首先,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不迷信权威,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其次,开放性语文教学要开拓语文教学空间,开展第二课堂的语文学习。教师要树立“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开放性教学观,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

五、展现略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

篇8

一个人的创造力是他的知识、技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许多方面综合体现。其中,智力因素包括人的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等诸多方面,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当前的物理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多数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水平上,在学生的头脑中不能建立哲学方法论与物理方法论的联系。因此教会学生自觉探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则主要落实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遵循思维规律,把握思维特征,可以使思维活动得以有效进行,学生的创造性科学素质得到提高。创造性教育是一种双边活动,应试教育由于以应试为目的,强调死记硬背,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教师,应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创新型教学体系,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此,我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兴趣,为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先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其创造力的前提。为此,我从初中物理绪言教学开始就精心准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出各种实验,让学生在亲眼观察、亲自动手操作中质疑问难,产生探索物理现象的强烈欲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平日教学中更是时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多举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实例,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消除对物理的神秘感,变老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乐学,建立起学习物理的持久兴趣,学生才会在物理学习中积极探索,对一些问题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创造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

二、精心设问,启迪创造性思维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创造力培养的主阵地和重点所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性地创设一些旨在引起创造的物理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潜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才能熊熊燃烧,形成燎原之势。精心设问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以创新的意识,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些有层次、有梯度、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测密度实验时,我将被测物由石块变到蜡块再变到石灰块,难度逐渐上升,蜡块浮于水面而石灰块又溶于水,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获得了满意的答案。特别是对测石灰块的密度,我做了如下的精心引导:

(1)本题关键是测出石灰块的体积,而石灰块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测体积,怎么办?学生们经过思考,想出了用不溶石灰块的油类液体代替水的排液法、用薄膜包好后再用排水法等方法测体积,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进一步引导:用排水法测石块体积是用了水的流动性,若没有其它液体,还可用什么物质代替水?学生们创造性地想到了用面粉、细沙等物质,从而在当年的升学考试解答设计创意题:“糖块溶于水又没有其它液体如何测出其密度”时参照测石灰块密度用细沙之法顺利解答,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在巧思妙记中培养创造力

记忆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这方面,传统的应试教育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僵化了学生思维,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引导学生巧思妙记,创造性地掌握知识则能很好地避免这一点。例如,在学习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时,我指导学生将其归纳为“看、放、读、记”四个字来帮助记忆,在学习温度计、天平等测量的使用方法时,学生依法类推,也将之分别归纳为几个字来忘记,创造性地记住了枯燥无味的条文。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在将其编为“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像远像更大”的顺口溜后,学生不但记得牢,用起来也得心应手,很少出错。在组织复习时,我又采用了列知识树、编织知识网络等先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内化为己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自编习题,应用创新

命题过程是一个创造性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组织学生在学完某个知识点或某部分知识后自己命题,既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知识,又可创造性地应用知识。为此,我采用了讲完例题后让学生参照例题自编习题练习,随堂检测时优生给差生命题,在单元检测中出现自编自解题等方法训练学生,使学生在编题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思维,也促进了创造力的培养。

五、成立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发展创新

为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推向深入,我们成立了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做到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参加学生、辅导老师四到位,通过组织开展科技讲座、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撰写科技小论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大胆探索创新,成效显著。

六、改革评价方式,将评价重心向创新能力倾斜

篇9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兴趣

九年级化学课程是学生的入门课程,学生由开始时学习热情高涨到后来兴趣减弱,直至普遍对化学的学习感到困难与吃力。原因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会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对他们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60%以上的初中生对化学的共同反映是“学得会,记不住”,存在着“易学难记”的畏难心理。这说明,初中化学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法,这要重视研究学生学法,加强教与学双边活动,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从思想上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从实验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使暂时联系的形成。例如:镁带的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奇型怪状的铜树,不同PH色板与酸、碱、盐的作用等实验现象,使学生感到世界是这样的奇妙。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更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例如:学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实验,设计这样一个实验问题:盐酸、硫酸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什么现象?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分别有何现象?又如,学习制备物质的实验,把大实验划分成小实验,先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实验中的实验要点和要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如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先把大实验划分成: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怎样检验氧气?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再比如:学习制作过滤器及过滤时的注意事项,设置的问题为过滤混有少量泥沙的氯化钠溶液,看谁用的时间最少,看谁得到的溶液最清澈。通过设置实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理解和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深入钻研、主动创造的精神。

二、利用趣味的比喻

教师生动形象的比喻,往往使学生听得入神,想象丰富。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运用一些比喻可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如第一章的氧化反应的概念,学生总是误认为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虽然,“氧”与“氧气”仅差一个字,但实际意义大不相同,一定不能混淆,如何对“氧”与“氧气”进行辨析呢?笔者就打个浅显易懂的比喻,把“氧”比作“人”,把“氧气”比作具体“××同志”,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氧”与“氧气”意义的不同。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过程包括预习、阅读、解题和观察、记忆、思维等。如记忆过程,将抽象难记的知识,采用一些窍门记下来。例如:把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表编成“口诀”“、顺口溜”,学生兴趣浓厚,记忆效果就好。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知识就能掌握得牢、用得活,就能获得知识内在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巩固学习兴趣、爱好。方法有;

(1)指导学生用对比记忆法,揭示事物本质,弄清易混淆的概念。

(2)指导学生用趣味记忆法,把记忆的对象与愉快的事物联系起来,降低记忆难度。

(3)指导学生用归纳记忆法,掌握整体结构,把书由厚读薄。

(4)引导学生用对立记忆法,抓住矛盾一方,减少记忆总量。

(5)指导学生用理解记忆法,抓住理论实质,明确运用范围。理解是记忆的关键。

四、强调学习目的性教育,从内心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某些学科缺乏学习积极性,往往是由于对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认识造成的。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性不强,学习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针对此,本人在教学中,通过典型实例,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加强引导,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是现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纽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依据,是二十一世纪的希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最终提高人类自身的生存质量,而不仅是背了多少书,考试得了几分;让学生了解化学的现状和将来发展的广阔前景,使他们明确无论从社会的需要和将来个人发展的需要都应该学好化学,从学生的内心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受多种因素影响不断发展,关键在教师激趣中要有意识地探索和遵循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在教学内容、方式和组织形式上都要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素质素质教育

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素质教育的统一体。体育教学是实施体育素质的主渠道。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在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研究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同志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不仅可以强筋骨,而且还有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之效。体育教育除了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播体育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可以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因此,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1、体育教学是指导学生提高体育素质的根本途径。体育教学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既定的教学内容和严密的组织体系,它是唯一从小学到大学连续设置的课程,因而更具有教学的连续性和实践的层次性。由学生大量身体活动和教师适时知识点拨为特征的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学生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对环境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良好的体育素质无疑对学生适应未来快速多变的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2、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提高学习效率的推动力。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健康的体魄是重要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日益发展,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也使学生学习的负荷越来越重。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学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的均衡性、灵活性和思维能力,保证学习所必需的充沛精力,使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处于最佳结合而相得益彰与和谐发展。

3、体育教学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学有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如练习密度、运动强度等)和心理负荷(如紧张与轻松、独断与协作等),要克服物体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困难,要调适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时空之间的种种关系,这些体育中的社会文化属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集体意识、协作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守法意识等人类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

4、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科学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塑造健康健美的体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身姿,培养学生追求美、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直接感受到力与美的和谐、形体美与心灵美的融洽,同时还能从身体的各种运动中体会到人体的自然美。

二、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注重基础性教育。顾明远教授指出,素质教育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但基础教育必定是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就是基础教育,它必须为学生的成长打好三个方面的基础:一是打好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二是打好进一步学习或者终身学习的基础;三是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做到:第一、培养学生体质基础的同时,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第二,要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体育与健康、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从事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第三,要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为学生的终生体育打好基础。

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体育教学要改革那些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借助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置学生于情感交流的情境之中,反复感受成功与愉悦,在不断完善自我和鉴赏他人效能的过程中,使个人的气质、智能、能力、需求和自我意识等具有社会意义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