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安全隐患总结范文

时间:2024-05-23 17:4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铁安全隐患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铁安全隐患总结

篇1

关键字:消除 隐患 施工管理 地铁

一、地铁施工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随着国内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疏散人流,在大城市里面大兴地铁土建已经陆续开始。在《2020年中国工程技术发展研究》的研究报告中,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已被列入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中国将会步入地下城市的开发高峰期。

通常,地铁工程处于城市最为热闹繁华的中心地段,携带着隐蔽性大、施工现场环境杂乱、施工期限长、施工技术高等施工特点。在建设过程中,很多不稳定因素会随着工程的进展逐渐发生或越发严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出现,地铁施工安全管理在铁路土建中是不可或缺的。

安全管理是铁路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事项,消除地铁施工安全隐患,针对地铁施工中有可能发生的事故作研究分析,笔者觉得是有必要的,且急需解决的。

二、分析地铁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1、地铁在施工中因受到土质、水等环境因素干扰,容易导致塌方、渗水、涌砂等事件的不断发生。地铁一般建设在城市的中心地段,它的附近多为城市的繁华街道,周围建筑物纵横林立,街道马路的两侧分布很多的照明线路、煤气水管、下水管道等地下建筑设施,它们的分布是纵横交错,且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地铁施工的期间容易造成水管爆裂、电线电缆的损坏、停电停水、甚至煤气管道破裂引起的火灾等突发性事故;施工中出现的塌方现象容易致使周围建筑物震荡,出现裂缝,甚至是坍塌现象。

2、地铁在进行建设施工时期,准备好既定的挖掘方案,采用暗挖、盾构等各种挖掘手法进行基面或隧道的挖掘时,还是容易出现地面凸起或者凹陷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隧道周围的土质层发生了改变,其周围的应力发生变化。所以,应该准备好完备的施工方案和周全的保护措施以防止地下媒体水管、电缆的开裂和破坏。

3、地铁在建设施工阶段,若它周围的安全保护措施及现场的环境管理中存在不定向因素,也会对地铁的施工造成不利的影响,拖延施工的进度,甚至会发生不定因的意外,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加强安全检查工作是消除地铁施工安全隐患的主要途径

1、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制度

安全检查工作制度是消除隐患、预防事故、优化劳动者工作条件的主要手段,是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施工的工人、物品或对象处于不安全状态,全属安全隐患的管理范畴。每次开始施工的第一件事,则是在工地中实施安检,其安检事项应针对以下几点开展检查工作:

(1)安全意识检查

聂耳曾经说过:“脑筋若无正确的思想的培养,任它怎样发达,这发达总是畸形的发达,那么一切的行为都没有稳定的正确的立足点。”所以,在对施工安全进行检查时,我们也要严格把关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唯一把安全意识灌输于员工大脑中,才会对隐患处有所注意与警惕。因此,我们应该把安全意识检查放在首位,检查其施工单位的领导、员工对安全施工的了解程度,建立一个实效性的安全施工规章制度。

(2)整体改革工作检查

在安全检查工作制度之前,我们必须说明并分析过去发生的事故、案例。再用其例子切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调整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并对它进行一个整体改革工作效果的评价、总结等等。

(3)施工场地安全隐患检查

安全隐患是意外发生的前提,要预防意外的发生,就必先找出隐患,才能消除安全隐患。所以,检查人员应该把安全隐患预防措施作为安全检查制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针对检查施工现场是否符合安全施工标准,而且调查现场隐患还应该包括定期检查作业现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施工、逃生通道是否安全、通畅;施工材料存放点是否全面、整齐;各个施工机械设施的保护装置、使用期限、电源保险装置等是否安全完整;电气方面的安全设施、气瓶的摆放和使用方法等等。对特别重要的危险设施或地点,还要注意增加检查的频率和工作规定。

(4)发生意外后的处理调查

在安全检查工作制度中,我们也应该调查发生意外后的安置方案是否全面、属实,相关的单位会作出怎样的处理方法,其方法的体制化、整体化、人性化等等。同时,对工程负责人和事故负责的处罚方式和处罚力度如何,这些问题都应一一核查。

2、严格监督现场隐患处的防范措施

安全隐患是安全管理的重点排查对象,在地铁土建中隐患处会以各种形式出现,我们应该提高警觉性,有效地辨别地铁中有可能发生安全隐患处,提出相关的防御措施,并预测它对人身安全造成的威胁,或对工程造成的损失等等。地铁是深坑作业,做好深坑的土基测量是工程的关键,在此应该注意地表和地面周边的建筑物有没有下沉现象、基坑有没有变形、支撑的钢支有没有扭曲等等,这样的可以防止重大的隧道坍塌事件。其次是因设备故障引起的施工意外,比如手脚架的松动、不稳;电路漏电;气体因使用、保存不当泄漏等。最后,就是针对特别重大的隐患处,编制一套科学、系统、符实的防范措施,并在实际的地铁土建中落实到位,使防范措施真正地落到实处,真正地做到消除地铁施工安全隐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海霞,赵文,赵文赞;地铁车站施工方案模糊决策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张庆贺,朱忠隆;21世纪地铁施工技术展望[J];施工技术;1999年01期

篇2

[关键词]地铁站;安检;必要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安检对象和内容

按照“逢包必检、液体必检、人机结合”的思路,实现地铁安检需求的“机检”、“人检”二检一体的安检模式,即对大包行李使用固定式“X光行李检查机”进行逐一检查,防止大容量危险品进入地铁;对乘客随身携带的小件物品进行检查,增加安检系统的严密程度;对检查出的可疑物品,使用爆炸物探测器等仪器确定具体性质。

安检过程中,安检员负责引导乘客,并操作安检设备对包裹、行李包、液体等进行检查;安检员负责对发现的危险品、可疑物品进行先期处置。

1.1安检工作流程

基本流程:引导、检查、定性、处理。

⑴引导:旅客进站后,由安检指示引导牌和安检工作人员引导至安检区域接受安检。

⑵检查:对于携带行包的旅客,使用通道式X光机对旅客行包及其随身物品进行检查;可疑行包被送至开包台,同时扫描的X射线图像将被传送至复检区域的开包查验站,用以对比嫌疑行包的X射线图像进行开包检查;可疑行包由安检工作人员在开包台使用炸药探测器对其进行复检;对于可疑液体,使用液体检查仪进行检查;安检人员使用手持金属探测仪对可疑旅客实施抽查。

⑶定性:根据检查结果对可疑物品进行定性。

⑷处理:根据检查定性结果,按规定执行相关处理。

1.2安检系统构成

安检系统由通道式X光行李检查机、便携式毒气探测设备、易燃易爆化学药品探测设备、液体检查设备、便携式金属探测设备、防爆器材、开包查验站及安检辅助器材构成。

2.地铁设置安检系统的必要性

2.1地铁的安全隐患

⑴运行线路相对封闭:地铁交通一般为地下、地面和高架线路,列车按照计划线路开行。线路是封闭空间,一旦发生诸如爆炸、火灾或投毒等灾难事件,将给现场控制、救援和疏导带来极大困难和障碍。

⑵空间狭窄,人流密集:地铁站台大多采用的是孤岛型敞开式设计,安全性和防护性较差。而其出人口和通道狭窄,一旦遇上突发事件或大客流等情况,乘客的人身安全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⑶社会人群复杂:地铁是一个开放的场所,每天承载着南来北往的人群,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乘客自身因素都会影响运营安全。

⑷管理和监督机制较弱:虽然地铁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明文规定,但巨大的交通客流量及监督机制的缺乏,使得处罚办法无法有效地落实,管理多以倡导和警示为主。

⑸乘客人站安检不全面:地铁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象航空和铁路一样,在乘客登机或人站前例行必要细致的安全检查(包括人身检查和随行物品检查),因此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2.2白俄罗斯地铁爆炸案

莫斯科地铁站爆炸案的硝烟刚刚散去不久,11年的4月11日,白俄罗斯的首都明斯克市又发生了一起地铁爆炸案。爆炸装置被事先放在奥克佳布里斯卡娅(Oktyabrskaya)地铁站台的一个长椅下面,爆炸威力相当于约3-5千克的TNT炸药,在该装置中还被塞入了大量的铁钉和钢珠,很明显是希望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当两列地铁几乎同时到达地铁站时,袭击者用手机引爆了该爆炸装置,共造成15人死亡、近200人受伤。

总结这起地铁袭击案件,不难看出,除了犯罪分子的凶残与疯狂之外,一个重要原因还是地铁的安全防范不够。实际上,无论时沙林毒气还是自制爆炸装置,倘若有严密的安检措施,如对随身包裹进行X光检查、或者及时对无人看管的包裹进行回收与监控,这些惨剧或许都不会发生。

2.3地铁设置安检系统的必要性

地铁交通由于人流密集、空间封闭等客观因素导致其产生一旦发生灾害事故人员不易于逃生的特点,加之此特点易于被不法分子甚至是所利用,造成大面积人员伤亡,所以地铁内的安全隐患一直是政府密切关注的重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铁紧跟首都地铁安检常态化的步伐,致力于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也取得了很大成果。本人认为在地铁站设置安检设施,将安检常态化是有必要的。

3.广州地铁实行常态化安检的可行性分析

前文已从控制风险源的角度分析了地铁实行常态化安检的必要性,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行安检常态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会存在哪些困难和阻力呢?而我们利用现有的资源又能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将就一下几点进行分析。

3.1延长乘客进站时间

延长乘客进站时间,这一直以来都是地铁安检遭受诟病最多的环节。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安检对于控制地铁高峰时段的客流量,减少地铁运营压力,还有一定的正面作用。因为地铁的运载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无限制地将地铁人流引导到站台上,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但是有了安检,相当于有了一道缓冲,有利无害。

尽管地铁安检的“隐性”好处――缓解站台客流压力可以为“延时”赢回一分,但是对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上班族来说,即便是20s的安检时间都显得弥足珍贵。

对于此问题,可以通过设置安检门来解决。这就需要设置X光行李检查机与固定安检门相结合的安检设施。对于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引导其走X光行李检查机的路线,而对于仅携带随身物品的乘客(通常赶时间的上班族属此类)来说,可引导其走安检门进入地铁,这样就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也尽可能的保证了乘客的出行速度,同时保证了地铁的服务质量。

3.2人力财力消耗巨大

站在公司的角度出发,在全线网内实行安检常态化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安检设备的购进需要一笔巨额开支,另外,站内需要增设安检岗专门驻守在行李安检仪旁,这是否是一种人力财力的浪费?

对于以上质疑,笔者提出以下观点:①人力方面,目前北京地铁和上海地铁的安检员都是由公安部门担任,如若由公安全权负责在实施上存在难度的话,我建议可以采取地铁和公安一方负责一方配合的责任制原则进行安检的实施,并由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法规明确各方责任的同时将地铁安检合法化。②另一方面,为了不浪费不必要的人力资源,各地铁站可以根据自身的客流特点细化各时间段的安检工作,根据客流量的大小随时增减安检设备和人员配置。

4.结语

综上所述,广州地铁实行常态化安检是必要且可行的。我国地铁近些年来的建设速度飞快,地铁乘客流量更是以几何级数增长,面对汹涌的人潮及不容乐观的反恐形势,加强安检措施已是势在必行。不可否认,地铁实现常态化安检的阻力很多,以目前国内的现状来看,地铁安检仍然还很稚嫩,不完善之处不可避免,但是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安检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及人们对于安检接受度的不断增强,地铁安检必将更为顺畅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并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地铁作为新兴的城市交通工具,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由于我国地铁行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诸多运行问题尚待解决,其中运营安全基础管理的问题更是受到广泛市民关注。本文从地铁运营安全集成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的管理构建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构建;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地铁建设迎来了新发展机会。地方政府及相关建设部门高度重视地铁的建设运营项目,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工具。但是,地铁运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这要求我地铁行业要将安全运营摆在首位,对安全管理模式进行调节升级,实现地铁运用的全面发展。

1. 地铁系统的含义

地下铁路简称“地铁”,狭义上是指:以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交通运输轨道系统;广义上是指:为了多种此类交通系统配合建筑修筑环境,从而引起地面的交通路段存在,所以通常包含了城市地区各种地面上与地下的高度密集交通运输体系。地铁是城市交通运输中运量最大的交通工具,相较于轻轨更加复杂和庞大。从地铁运营功能的角度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列车出行、客运服务与检修保障三大系统

2. 地铁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根据相关交通制度标准,地铁运营安全就是不发生列车运行、客运、车祸爆炸、乘客人身伤害与设备故障等事故。运营安全集成问题与较大的客运任务以及城市交通系统的人员、空间极易设施密切相关,是现阶段地铁运营安全集成管理无法顺利进行的影响因素。

2.1地铁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安全意识

地铁运营体系中最易出现安全事故,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环节是地铁候车站。地铁候车站具有人员密集的特点,是拥挤导致恐慌或踩踏事件的高发地点。由于地铁的空间封闭性强。隐蔽性高等特点,一旦发生运营事故,人员疏离极为困难。因此,抓好地铁运营的安全工作就是要加强安全集成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

2.2地铁运营相关应急措施

地铁因为公共事件频繁发生的因素使其成为目前媒体和社会关注焦点,严重影响了社会交通的稳定、经济发展和市民生命财产安全等问题,导致人民对城市地铁运营安全的信息减少。有效的应对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制定相关处理措施,提高城市地铁交通事故应急管理是地铁运营的首要问题。

2.3地铁公共辅助设备维护

在地铁的车站等候口、紧急疏散通道、楼梯的设计不科学,或者紧急疏散通道、集散厅堆放阻碍人群疏通的物品,容易引起安全隐患,引起遭遇突发事件或人员踩踏事件。乘客在使用疏散通道或楼梯会发生碰撞等伤害,等候口或站台的地面铺设材料不具有防滑功能会导致人员滑倒。地铁站内设备出现故障,或地铁件建筑材料选用不到位,乘客携带易燃或易爆的物品、烟头乱扔,会引发火灾或爆炸。

3. 树立建设安全地铁理念

地铁的列车运行是地铁核心安全点,发生任何问题都会引起社会与民众的广泛关注,这对地铁运营造成巨大的舆论压力,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地铁的整体形象。这要求地铁运营的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要严格把控安全集成管理模式,将安全工作的规范落到实处,引导地铁职工树立“高度安全,质量运营”的意识,将安全集成管理的各个环节划分到各部门,高效的工作有助于打造安全地铁。针对我国目前的地铁运营现状,在建设安全集成地铁运营时要注意以下五点:

第一,加大对安全隐患排查的力度,建立相关检查部门,重点对地铁运营设备设施的故障与运用管理模式进行检查,达到地铁运行全路网安全隐患的规避和预防。第二,提高地铁运营现场保驾标准,地铁全路网需要进行升级到最高等级的保驾模式,增设加强地铁信号、连接设备等主要设施进行现场保驾,强化地铁设备供应商的增员。第三,将地铁全路网的运营进行开通准备,地铁管理部门建立相关工作团队进驻地铁运营单位,对地铁运行前现场设备安全、调度、列车司机等重要操作岗位进项监督管理,制定应对突况的应急措施。第四,严格执行地铁作业安全运营把控制度,将安全任务落实到个人,有效的预防设备故障降级运营条件下行车步骤,高效协调地铁连控与岗位互控,将地铁工作安全规定与地铁工作人员行为有机融合。第五,引导地铁员工及管理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定期展开操作技能及地铁管理制度的培训活动,不断调整和完善各类方案制度。工作职责和操作要求精细化,并进行相关考核。

4.地铁运营安全集成管理模式的构建思路

地铁作为现代化新型交通工具,受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广泛使用,地铁运行的安全管理是地铁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地铁运营的管理部门要全面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建设安全集成管理制度,树立安全操作意识,推动地铁运营的安全建设。

4.1调整完善地铁安全集成管理模式

地铁建设与运营要时刻把握安全管理这一核心标准,规避各种运营风险,并提出解决突况的应对措施。地铁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安全操作标准、危险品识别、危险品检查等方面培训,实现对危险源的预防,在地铁安全集成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融合安全与防范的理念,要求地铁工作人员树立讲安全、懂安全。在检查地铁这一工作环节上要做到万分仔细,预防和规避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建立地铁专项整改方案,对地铁各级、各流程的安全检查进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或调整措施,并对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二次检查,每日的运营情况和数据分析都要记录在案。周期性的对地铁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探究,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将工作按期进行划分,增强工作人员安全管控意识和安全分析能力。深入分析运营安全和晚点到站的事件,将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查找原因、总结规律,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数据参考,进一步优化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

4.2调整并完善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

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是根据已发生的事故和危险源对地铁安全运营事件的预测评估,从应对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析规划。应急措施主要包括:突发事件预测、发生过程中报警和接警、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善后以及突发事件灾后重建等方面,主要目标使对突发事件及时作出判断,并进行正确的落实方案。这要求地铁安全管理人员在制定应对方案的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并进行反复检查和实践,对方案进行调整改善,进一步提高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方案落实过程中,加强运营管理部门和地铁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风险的观察力。对应急方案进行讲解和实际情况模拟演练,提高地铁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在对地铁应急方案的建设上要注意结构的合理,保证地铁各部门对方案建设的高度协调,实现资源配置、信息传递、现场处理方案相结合的科学方案体系。

4.3建设地铁智能化防控体系

在地铁站增设车站监控、巡查的设备,对地铁乘客携带物进行仔细检查,提高地铁安全集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例如:在地铁等候处、售票处等地安装智能化监控器,人流密集的地方部署管理人员,实现对地铁内外部人员的进出管控,保证地铁秩序的安全有序,进而实现地铁智能化防控体系的全面建设。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的地铁建设事业尚不成熟。安全作为交通运运输的核心内容,这使得地铁运营的安全集成管理模式构建势在必行,地铁建设与运营方面要以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为主,将地铁运营管理模式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用的应急管理方案,定期开展地铁员工培训活动,推动地铁安全集成管理模式的建设及落实,保障地铁运行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地铁; 机电设备安装; 偏差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U231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国家加大了对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截止2013年底,我国已经开通地铁的、17座城市,目前在建的仍有十几座城市。交通的发达,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也存在很多隐患,地铁机电设备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地铁机电设备一般包括车辆、通信、供电、信号、综合监控、屏蔽门、电扶梯、自动售检票、人防门、通风空调、冷水群控、给排水、消防等专业的设备。涉及的方面很多,所以存在安全隐患也就很多,种种迹象表明,机电设备事故引发的地铁事故比率越来越大,不容忽视。

一、地铁机电设备安装偏差问题造成的危害

1、 对工程的主体结构造成影响

地铁工程的主体、附属结构大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果发现预留孔洞和预埋件的位置存在偏差,就不得不进行钻孔、凿墙,严重时甚至需要拆墙重做,这样就会对整体或局部结构的稳定性造成直接影响,容易导致问题部位的质量隐患,影响机电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2、对设备、人身存在安个隐患

由于装修砌墙造成房屋而积减小时,基础预埋件安装尺寸小能保证设备及对墙的安全距离,只能选择重新砌墙,误差小的,为减小损失,只能卡控在安全距离临时点,这对送电运行后人员及设备都是有安全隐患的。地铁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水消防设施、气体灭火设施和防排烟等设施的重要性,按照《地下铁道设计规范》的要求,所有的预留孔洞等到所有的机电设备和管线施工完毕后,要进行严格的封堵,所有的设备房之间不能有丝毫窜烟现象。通过凿墙、钻孔或拆墙等方法得到的孔洞肯定会对周围结构产生一些细小裂纹,再加之孔洞的大小、形状不规则,势必给孔洞的封堵工作带来麻烦,为日后的消防工作埋下安全隐患。

3、对车站的消防工作造成危害

因为预留孔位的不准确,在重新进行的单独的钻孔等施工后,无法避免对孔洞周边墙体结构产生细微裂缝,给消防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二、导致预留孔、预埋件不符合要求的原因分析

1、设计单位对于施工图的设计深度不足、专业术语不一致以及专业之间协调不通畅。目前设计周期相对较短,设计单位竞争激烈,设计深度不够是施工图纸普遍存在的问题;专业术语的含义不一致,专业之间的协调不通畅,导致施工中有些预埋和预留偏差较大,有时还保证不了机电设备之间及设备对墙的安全距离。

2、因为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装饰施工配合紧密,所以就存在着工作面相互交换多、立体交叉作业多等现象;一般这三个施工单位不是同一家企业,预留工作由土建单位完成,安装单位是土建施工完毕之后才介人的,等发现问题后为时已晚;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各单位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发现问题后才去查找原因、寻求解决方案。

3、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会议变成了走形式;用于图纸“会审”与设计“交底”的时间较短,从移交设计说明、会议组织与设计交底书、各专业分组审图到会议结束,短时间内便结束了,态度上不够重视,导致本该在会审时解决的问题未能得以解决。

三、地铁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1、吸收国外先进国家的施工经验,保证设计图纸及其施工图纸工作模块的协调,从而满足现阶段地铁机电设备的竞争需要。这也需要进行图纸设计方案的优化,控制其施工周期,满足各个部门的沟通需要,实现设计及其设备安装的协调,实现施工图纸环节及其土建结构环节的一致性。这也需要进行施工设备用房大小的控制,进行设备之间安全距离的控制,从而满足现阶段地铁机电设备的使用工作。

2、严格执行混凝土浇筑审批程序。在主体与附属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前,安装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在“混凝土浇筑审批表”上签字;项目总监应要求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在“混凝土浇筑令”上签署意见,确保各专业安装工程按规范与设计要求进行有效实施。要建立、健全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使图纸资料的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确保图纸资料的准确和完整。

3、在机电设备现阶段施工模块中,进行预留位置的控制是必要的,如果不能进行机电设备安全性的考虑,就很有可能导致施工结构的不协调,从而影响了当下施工工作的开展,不利于装修模块及其设备安装模块的正常开展。这需要引起相关施工单位的重视,积极做好相关的沟通工作,进行自身施工体系的健全,避免单位的后期施工的开展,保证机电设备的积极进场,保证装修单位施工方案的优化,积极做好相关的沟通工作,解决机电安装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4、在现阶段机电设备管理过程中,进行设备质量的控制是必要的。机电设备的质量控制来做源于多个途径的协调。比如在制造模块中,设备生产厂家要与地铁工作人员进行良好沟通。在现实场景中,这种良好的沟通恰好是比较缺乏的,也就可能导致设备制作进度及其质量控制的不协调,从而影响了设备的正常应用,出现了一系列的质量问题。有些设备厂家为了避免甲方进行出厂验收,也会出现擅自设备发货的情况。在进场安装调试阶段,制定安装调试计划时甲乙双方沟通不充足,导致设备到场而现场条件不具备安装,放在现场的设备因施工或保管不善造成的设备损坏;导致部分设备需要返厂修理,或者不按规范施工现象。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乙方为赶进度配备的施工队伍、技术人员、熟练工资源不足、施工不规范。

在当下机电工作设备调试模块中,展开信号、牵引系统的优化是必要的的,从而保证其时间的控制,保证集成商工作的正常开展,积极做好相关的调试工作,保证调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的解决,保证集成商与外方的积极协调,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这需要设备监理单位做好自身的监理工作,落实好当下工作的规范。设备监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规范实施监理。设备监理单位应该是从设备制造到安装调试完成进行一系列监理,如果不按照监理程序执行,设备质量无法保障,很容易导致不合格设备进场参加调试验收,进而造成后续出现问题。

5、在地铁机电设备工作过程中,进行现场及其技术管理方案的优化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模块的监管优化,进行机电设备采购质量的提升。经济做好机电设备的采购工作,进行招标模块、采购模块、验货模块、试运行模块等的协调,这需要进行专业人员的积极管理监督。随着我国城市轨道建设体系的健全,社会对于地铁机电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进行具体工作模块的控制,进行管理模块及其维护模块的协调,实现相关问题的解决,进行最新型的技术的应用,进行先进经验的总结,保证我国基础交通建设模块的有效开展,以提升其综合应用效益,满足现阶段铁路交通工作的需要。

6、设备的调试与验收 (1)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先单机后联调;先手动后自动;先就地后远方(遥控);先空载后负载;先点动后联动(2)所有配电屏、柜和设备的送(受)电必须严格按规程操作,实行“送(受)电令”制度。送电单位由专人负责、统筹安排;不论是送电还是受电,都要在双方监理的监督下完成。保证有关工程调试数据资料真实、准确、完整。

(3)验收施工承包单位在工程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时,应在自评、自查工作完成后,向项目监理部提交竣工验收报验单及竣工报告;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竣工资料及工程实体质量完成情况进行预验收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验收合格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并向建设单位提出资料评估报告。

总之,在地铁机电施工中对效果进行把控,不断纠偏,以保证顺利实现目标。通过阶段性的总结,为下地铁一阶段的施工做出指导。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黄瀚集.地铁机电设备安装中的现场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风,2009(12).

篇5

关键词: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安全管理

前言

近些年来,作者在对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调查中发现,在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给地铁运营改造工程施工埋下诸多的安全隐患。对此,必须做好相关的安全措施,提升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确保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 当前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1.1 缺乏对施工安全监督制度实施的配合

在地铁城市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需要配合相应的安全监督制度才能保证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的顺利施工。当然,在此过程中,还需要保证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安全监督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适宜性等,这样才能将其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1]。然而,就现阶段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运行情况来分析,缺乏对施工安全监督制度有效的配合。如在很多情况下,城市地铁运营过程中都未能严格按照安全监督制度进行,经常会引发一些施工安全事故,也将给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的顺利施工造成极大的影响。另外,还存在安全监督松懈的现象,这无疑给城市地铁运营线路的改造工程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城市地铁行业的稳定发展。

1.2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安全应急预案不合理

在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施工安全事故带来较大的损失,应做好相关应急预案的制定,这样在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可以及时采取应急预案,从而有效的将损失降至最低[2]。然而,就现阶段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应急预案制定情况上来看,整体应急预案制定的不够合理,一方面应急预案考虑的不够周全,另一方面应急预案实施延时,不能有效的对安全事故进行控制。

1.3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不足

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的施工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如,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人员等,要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应做好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3]。然而,作者在对当前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调查中发现,当前有很多线路改造工程的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不足,一方面安全管理不够全面,一些细节性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从而埋下施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力度不足,未能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从而给整个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影响。

2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

2.1积极配合并实施城市地铁运营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制度

安全监督制度的实施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给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造成极大的影响,针对这类情况,作者认为应积极配合并实施城市地铁运营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制度,并加强对施工安全监督制度的完善,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提升城市地铁运营线路工程施工的有效性、合理性等[4]。首先,应加大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安全监督检查,对施工各个环节展开全面的安全检查,同时,相关部门应向监督部门提供相关的施工资料。例如,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责任制等,并加强施工安全教育,将安全文明施工落实到实处,从而有效的提升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其次,应加强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以及在岗能力的检查监督。例如,塔式起重机、物料提升机以及相关的施工机具,对特殊岗位人员在安装和使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岗位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相关施工技巧,确保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另外,相关部门应做到定期巡检,严抓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施工,确保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安全性,针对巡检工作来说,应结合城市地铁运营线路的实际情况来定。例如,某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巡检过程与施工人员交流,以及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指导的过程中,重点对塔式起重机、物料提升机等相关施工机具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技术指导,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给予操作人员进行正确的指导,对保障该工程的顺利施工、安全施工有着极大的作用。

2.2制定全面合理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为了能更有效的将事故损失率降至最低,一旦应急预案不合理,将无法有效的对事故损失进行控制,不仅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损失,甚至会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对此,应制定全面合理的应急预案[5]。一般情况下,造成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有人为、自然、环境等。因此,针对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施工的安全应急预案就应结合各项因素进行制定。同时,也应根据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应急预案主要是完善未雨绸缪的措施,更是确保整个工程顺利安全完成的关键,主要包括防汛预案、防火预案、交通事故预案、高空坠落事故预案、用电安全事故预案等,每一套应急预案都有着不同的应急方式,一旦事故发生,就可以根据事故发生的性质来采取相应的应急预案,从而有效的将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事故损失降至最低[6]。另外,为了确保应急预案实施过程的有效性,应做好相关应急预案的演练,让每个工作人员都熟练的了解应急预案该做什么,该如何做等。例如,以下是某施工单位在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2.3加强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是确保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的关键,一旦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或是不合理的话,都将会给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埋下安全隐患,致使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此,应加强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现场安全管理。首先,应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完善应结合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要重点考虑一些会影响到施工安全的因素。例如,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等,应严格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测,确保投入到施工中的各项材料都能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同时,也应对施工技术进行监督,一旦发现施工的不合理,应及时纠正,安全做好施工的每个环节。其次,应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力度,避免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问题的发生,要重视每个施工细节的安全管理,另外,施工安全管理应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要求,这对提升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有着极大的作用,以下是某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中的施工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流程

总结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城市地铁线路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造,而在改造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也成为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工作。通过以上对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分析,作者主要就现阶段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剖析,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提升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给予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卢文刚.城市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1(04)

[2]刘光武.广州地铁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01)

[3]李强.采用模拟道岔方式实施营业线区间换侧铺架施工方案[J].甘肃科技.2015(10)

[4]程远.山西中强铁路开行重载列车最小曲线半径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5(06)

篇6

关键字:地铁,安全问题,逃生通道,隐患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地铁是城市交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存在着一部分安全隐患。地铁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乘客的生命安全。当发生意外事故或灾变时,列车很可能无法继续行驶,乘客必须在区间隧道内离开车体被疏散。在提倡预防为主的同时,还应对突发事件时乘客疏散的安全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体现地铁设计及运营以人为本的方针,避免事故来临时发生不可挽回的遗憾。

地铁的区间隧道安全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区间隧道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在目前的地铁设计中,对区间隧道内乘客的疏散模式比较模糊,相关设计理念也不完善,在多条地铁线路评审中,审查专家也意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并多次呼吁需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指导区间隧道疏散系统的相关设计。笔者从专业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期找到一个合理的疏散模式,为相关设计提供借鉴。

2、地铁区间隧道安全问题的特点

地铁这种交通运输方式对于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和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地铁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地铁的建设与运营中,地铁事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人们在享受地铁这种“绿色交通”所带来的优点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事物的两面性,从而认识到地铁一旦发生事故所带来的损失。据统计在地铁事故中,地铁运营后的事故占所有事故百分之八十以上。地铁作为地下建筑发生安全事故时具有地下建筑安全事故的特点:

一是发生火灾安全事故时,由于地下空间狭长,着火后烟气大、温度高。由于地下建筑出入口少,密闭性高,通风条件差,一旦发生火灾,可燃物产生大量的烟雾,尤其是地铁列车的装饰材料,塑料等会加速火势的蔓延并产生有毒气体,给人体造成很大危害。在地下建筑火灾中,一般而言,火灾烟雾从起火部位以 1m/s 的速度向四处扩散,并呈现聚集不散的状态,能见距离一般仅在 2-5m。

二是疏散困难。表现在:地下建筑出口少无窗,只能从安全出口疏散出去;全部采用人工照明,无法利用自然采光疏散。发生安全事故后,视野的限制严重阻碍了人的疏散。如果发生火灾或者毒气泄漏安全事故,由于人流的速度远小于烟气毒气流动的速度,人水平疏散的速度正常条件下为 1.0-1.2m/s,烟气的水平流动速度为 0.5-1.5m/s ,并且人上楼梯的速度最快为 0.6m/s,而烟气上流的速度是水平方向流苏的 3-5 倍。另外就是烟气蔓延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一致并且烟气中的 co 等有毒气体及高温气体直接威胁人身的安全。

三是救援困难。进入事故现场困难,人流的疏散方向与救援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的方向相反,地下建筑内安全事故通讯联络较地上困难的多。

四是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严重。地铁是人员高度集中的场所,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及重大的财产损失的后果。

3、地铁区间隧道安全疏散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3.1现阶段地铁区间隧道安全疏散方式

我国现阶段地铁区间隧道安全疏散方式的规范并不完善,我国《地铁设计规范》未对地铁区间隧道内人员的安全疏散方式做出明确的规定。目前国内外各大城市已经投入使用的地铁线路中,对于区间隧道内人员的疏散方式也不尽相同,总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式:乘客穿过位于列车头部的端头门,从应急疏散楼梯到达列车行驶轨道中间的道床面,通过比较平整的两条钢轨间的道床沿隧道纵向进行疏散,到达一端的车站。这种疏散方式主要适用于当区间隧道较短且没有设置联络通道时或火灾发生地点离车站较近时。当区间隧道较长且火灾发生地点离车站较远时,不适合采用这种疏散方式。乘客穿过端头门,从应急疏散楼梯到达道床面,沿隧道纵向进行疏散,到达联络通道后转入另一条隧道。采用侧向疏散平台和联络通道疏散,乘客从列车侧门下车,达到疏散平台,沿疏散平台步行至联络通道后转入另一条隧道。目前国内外地铁系统大都采用这种方式。

3.2安全疏散当时存在的问题

乘客经过端头门到达轨行区以后人员相对比较分散,排队、拥挤的情况较少,疏散速度较快。但是由于到达轨行区的通道只有一个列车端头门,在疏散时将非常拥挤,容易造成混乱,乘客在列车上的疏散时间较长。由于人员构成复杂,人员疏散可行性差,速度极为缓慢,容易发生拥挤现象。其次,目前在我国几乎所有的地铁工程中,对人员在道床面的疏散方式重视不够。具体表现为:道床面上普遍设置中心水沟,不利于乘客疏散;横穿道床的电缆管线、道床面上的信标等,没有采取疏散无障碍处理措施;道床中心水沟上不设置盖板,而水沟里面淤泥堆积,导致乘客在道床面上疏散困难。以上设计缺陷,实际上是没有系统地考虑乘客在道床面上无障碍疏散的功能需要,给乘客疏散带来安全隐患。隧道壁上的管线布置,基本上没有或很少考虑救援人员或乘客从车体与隧道壁间间隙通过的功能需要。地铁新建线路大都设置区间疏散平台,但部分疏散平台因设计人员的专业局限性,对整个区间管线设备的布置概况、区间隧道疏散系统的关系不十分清楚,导致区间疏散系统设计不完善。

4、地铁区间隧道安全疏散问题的解决方法

地铁安全问题,在做好预防工作的同时,还应对地铁区间隧道内乘客的安全疏散给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必要的安全疏散政策,建设完善的安全疏散设施,提供必要疏散救援设备,使事故情况下乘客能顺利疏散至安全地点。

(1)在地铁区间隧道建设足够的安全通道

地铁隧道在建设时,就应考虑地铁车体与隧道内壁的距离的大小、隧道内列车轨道旁应急疏散平台宽度及高度、隧道联络通道设置高度及相隔距离、隧道联络通道门洞宽度、道床面逃生或疏散路线容量等这些问题,需要满足预估事故情况下尖峰乘客疏散量的需求。隧道内车体与隧道壁间空间设备的布置,需符合逃生及救援人员行走的空间要求。在道床面上,横穿的电缆、管线及相关设备,需要满足无障碍疏散的要求。

3.2 配备足够的安全疏散设备设施

地铁乘客在火灾时的行为反应是十分复杂的,研究乘客在火灾时的行为反应规律即有利于合理制定疏散方案,又有利于疏散规范的进一步完善,因此是十分必要的。乘客的安全是逃生疏散配置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乘客在事故发生时逃亡的路线一定要安全并且障碍少,故设计隧道逃生路线时必须设计出一条障碍少、安全性高的行走路径,足够的行走空间、安全指示标志和无障碍化处理都必不可少。比如说:供乘客逃生时行走的轨道道床,设计区间隧道要应考虑到有足够的行走空间,保证足够的安全;行进的路径上设置安全标志,如导电轨上覆盖高压电警示标,并且行进的路径上设置显眼的指示标志,防止走失;路上的障碍物应当进行无障碍化处理;在疏散平台设置范围内,每隔300m左右设置便于人员疏散至道床面的间隔式阶梯等,以上这些都是以乘客安全为主要考虑因素的逃生措施

5 结语

地铁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安全,本文结合了专业知识、实地考察以及相关资料,对区间隧道内的安全疏散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提出了合理的疏散模式和理念,希望能希望能为地铁区间疏散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以期达到地铁故障仍安全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GB 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蒋雅君,杨其新.地铁防灾救援系统[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1):13-15,18.

[3]李为为,唐祯敏.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6):105-108.

篇7

关键词:地铁施工;渗漏水;原因;对策

引言:

地铁是大城市重要的交通载体,我国各城市地铁开通以来,不但有效地环境了城市的交通压力、便捷了人们的交通出行,其舒适、安全的特点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肯定。然而,就既往的经验来看,地铁渗漏水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其不但包括降低混凝土刚性与耐久性、带来地铁运营安全隐患,还会造成钢筋的腐蚀,对地铁结构设备造成不良影响。此外,细菌在潮湿的环境里大量滋生,也会影响地铁卫生安全,对人们的健康十分不利。解决地铁施工渗漏水问题成为摆在地铁项目面前的―个难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分析了城市地铁施工渗漏水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水对策。

1.城市地铁施工渗漏水原因分析

地铁渗漏水对地铁的运营、管理、维护,人们的健康、结构安全、使用期限等诸多方面都会造成影响。为了更好地解决地铁施工渗漏水问题,就需要了解渗漏水的原因。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1双缝设置与处理不善

从地铁施工的实际情况看,变形缝与施工缝的设置与处理不善极易出现渗漏水问题,如下分别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其一,变形缝渗漏水,一般来说,在入口、区间等连接处,需要设置一定的变形缝,以避免结构被破坏。其不但能够避免不均匀沉降、减少地基震动,还能有效地应对地基温度应力。橡胶止水带一般用于施工缝,但是因为出入口的施工,并不和主体工程同步,当进行变形缝施工的时候对橡胶止水带造成了损害,出现了漏水问题,进而引起渗漏。其二,施工缝渗漏水,施工缝渗漏水是比较常见的,地铁施工缝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段段之间的竖向施工缝,另一种是测墙的水平施工缝。结构渗漏水概率会随着施工缝设置的数量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新旧混凝土粘结较差。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止水带敷设不牢固的话,也会导致混凝土浇筑走形,后混凝土界面没有达到止水带部位;旋工缝隙处理不合理,也会出现混凝土不密实、跑浆等,进而引起渗漏水。

1.2地基不均匀沉降

地铁是超净定结构,在实际的土方开挖中,存在超挖现象,但是在回填的时候,难以确保地基的承载力,且软弱地基换填不合理,导致结构压迫变形,出现不均匀沉降,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结构开裂,就会引起渗漏水。

1.3混凝土管养问题

地铁施工渗漏水的―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混凝土管养不善,使混凝土结构出现缝隙,导致渗漏水。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振捣不当,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的时候,存在过振、漏振等情况,进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其二,工序错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错误,导致设备、混凝土的准备出现了问题,在浇筑的时候出现了冷缝;其三,温差过大,当脚注完混凝土后,缺乏必要的保温措施,导致湿度裂缝的出现;其四,过早拆除模具,在实际的施工中,未等混凝土完全成型、结构稳定就拆除模板导致木板裂缝的出现;其五,养护措施不当,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及时浇水,影响了混凝土的固结质量。

1.4防水材料质量差

为了取得更好地防水效果,需要选择质量上乘的防水材料,如果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质量难以保证的话,贝Ⅱ也会出现渗漏。

1.5混凝土质量较差

混凝土是非均质材料,选好混凝土是混凝体结构防水最为关键的步骤,只有减少混凝土空隙,才能有效地防止渗透。一旦在使用大收缩率的混凝土、水泥标号过高、设计不合理,或骨料含泥量过高,混凝体的防水效果就会降低。

2.城市地铁施工防水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城市地铁混凝土渗漏有了更深地了解,为此,就需要采取有效地对策。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2.1采取有效防水手段

地铁工程防水设计应该坚持预防为主、防辅结合的原则,在设置防水措施的基础上,要多道设防,合理选材。主要依托结构自防水,确保混凝土的质量,不但要保证混凝土的抗裂性、密实性,还需要保证其抗渗性。此外,还需要采取有效的辅助外防水,充分发挥变形缝、穿墙管线、施工缝的防水作用。

2.2提升地铁防水等级

为了避免地铁施工出现渗漏水的情况,应该提升防水等级,在地铁施工的关键点,诸如通道、车站等,加强围护结构的防水效果,避免结构表现出现湿渍。

2.3加强防水施工组织

防水施工组织对地铁工程的防水效果有着重要作用,为此,施工在把握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应该实施过程管理,全面开展组织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结构,实行员工责任制,加强对地铁施工的监理,切实保证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此外,还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前培训,提舟其防水意识,如此,才能更好地确保防水施工的效果。

2.4处理维护结构防水

从地铁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地下连续墙的防渗、隔水功能较好,为了充分发挥地下连续墙的防水作用,就要对水下砼接头处理、浇筑质量进行质量控制,从最新的施工经验来看,比设计标准,需要将其抗渗等级提高o.2mpa,这样才盼睫其自防水能力得銎凄好地提升。

篇8

关键词:地铁改造 技术风险 标准 过渡方案

1、概述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由北京站经宣武门站和复兴门站至苹果园站,共计17座地下车站,一座古城车辆段,线路长度为23.6km.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线路呈马蹄形,由复兴门站经西直门站和东直门站至建国门站,共计12座地下车站,一座太平湖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km.北京地铁1、2号线改造工程主要包含一、二期工程,投资总额为37.5亿元。北京地铁一、二期工程建设初期的指导思想是,以战备疏散为主,兼顾城市交通。基于国内没有地铁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工程建设参照了国外地铁的设计资料和规范,尤其是前苏联的设计规范。局限于当时的建设条件和国内的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水平,采用了大量的非标产品和特殊设备。经过二三十年的运营,北京地铁1、2号线车辆、设备老化,大都进入设备报废期,系统技术性能下降,存在很大的地铁运营安全隐患。

本次改造涉及线路、车辆、供电、通信、信号、通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动力照明、火灾报警、环境与设备监控、车辆段等多专业的全面改造、更新和升级,根据工程筹划的要求,涉及行车安全、运营安全和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改造内容必须在2008年前完成。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完成多专业、多系统的改造,面临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资金风险等困难,技术风险又是工程风险控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改造中的技术风险进行分析。

2、技术风险的诱发因素

北京地铁1、2号线改造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改造工程,涉及全部设备专业、线路专业及土建专业,从某种意义上讲,相当于新建线路的设备安装阶段,但又不能等同于新建线路。本次改造工程是在不停运的前提下进行的,又受土建结构、人防设施不改变的制约,所以,诱发技术风险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2.1 改造方案与规范的差距《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主要用于新建线路的指导,未涉及改造工程内容及要求。在车站安全出入口设置、消火栓设置、车站外部消防水源引入、区间火灾报警、区间风速等方面,改造方案与规范有一定的差距。

2.2 土建结构与人防设施不改变本次改造是在不停运的前提下进行的,不具备土建结构发生变化的条件,且运营线路又兼顾战备人防的需要,要求人防等级不降低。在变电所有限的空间内,标准化产品与设备安全操作距离出现不匹配的现象;车站及区间主风机难于达到区间风速要求,需要重新制定新的通风排烟系统运行模式。

2.3 过渡方案新旧系统倒接,必然涉及过渡设备和改造期间的车站运营模式和设备系统运行模式。过渡方案的制定与现状设备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系统有密切的联系。

过渡方案的合理、可靠、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改造工程的成败。

2.4 概算因素根据北京市有关规定,初步设计概算额不能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值的3%,否则重新立项。此项规定在新建项目执行中难度较小,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改造而言,属于崭新领域,执行过程复杂。由于国内没有改造经验,可能会出现漏项问题,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值与初步设计概算额有较大出入。

正在运营的线路已经暴露出严重危及运营安全的隐患,改造工程刻不容缓。如果概算额超标(大于3%),进行重新立项的话,时间耽误不起。因此,按照现有规定不重新立项,需要根据不超标的初步设计概算额反过来调整设计方案。

2.5 现状变化与原始设计的出入北京地铁1、2号线已经运营30多年,路基、土建与建设初期比可能发生了变化,如路基沉降;建筑平面功能调整;设备及车辆处于老化期,大部分设备已到报废期,系统性能下降;由于基础资料的不齐整,使各类管线的现状敷设情况不很明朗等。

上述因素,将直接导致技术风险。当然,设计边界条件也是影响设计质量的因素之一。

3、技术风险的分类

3.1技术标准与设计标准目前,国内没有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改造设计规范和标准。

《地铁设计规范》第1.0.2条规定:“改建、扩建和最高运行速度超过100km/h的地铁工程、以及其他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相似的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

衡量改造工程是否达到要求、是否贴近国家相关规范及标准,针对目前可参考的设计规范及标准,制定改造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标准是必要的。对于不同的现状和条件,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也不同。制定标准的宗旨是尽量靠近现行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满足改造目标。

3.2 现状设备系统对现状系统及其设备的安全评价是改造工程的重要环节,是制定改造范围、内容及用户需求的依据,将直接影响到改造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在行车安全、消防安全及运营安全等方面,应分析哪些系统及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哪些系统及设备制约着运输能力的提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哪些因素制约着改造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标准,从而为编制改造范围、内容、原则及用户需求提供依据。否则,可能会出现危及安全的遗漏项目或出现不应有的项目占用有限资金的现象。

3.3 改造技术方案改造技术方案是改造工程的核心内容,建立在现状系统及设备、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高质量的改造技术方案应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改造期间对运营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而且通过工程筹划、设备招投标及施工管理,节约投资。

在不突破投资概算、不改变土建结构、改造期间降低对运营的影响等一系列的制约条件下,照搬新建线路的技术方案往往行不通,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改造技术方案应有针对性,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还要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有大胆的设想。

3.4 技术协调改造工程的技术协调工作与新建线路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4、技术风险的规避措施

了解改造技术风险的诱发因素以及类型,就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处理技术风险的方法,使改造技术方案既贴近实际情况,又能规避风险。北京地铁1、2号线车辆、设备消隐改造工程面临如此大的难度和技术风险,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内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工程通过测试、试验、调研、方案征集、技术方案论证、专家专题论证及专题研究等手段,研究控制技术风险的措施。

4.1 前期工作

4.1.1 测试与勘察涉及测试与勘察项目的专业

4.1.2 试验涉及试验项目的专业

4.1.3现场调研与市场调研现场调研和市场调研是在初步设计、施工设计工作开展前(或过程中)必需做的准备工作,改造工程无法脱离现场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调研,掌握设备及其机房的现状,根据工程改造的范围及内容、改造原则、改造目标,为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现场调研情况而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以确保所采用的技术、工艺及设备满足设计方案的需要,避免或尽可能地少用非标准设备。

与新建线路相比,现场调研和市场调研要占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有限的设计周期内完成大量的调研工作难度很大,应正确处理好调研与设计时间分配的关系。

4.2 设计工作

4.2.1 设计标准的选用前面已经谈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领域尚未编制相关的改造标准。对于改造工程而言,设计标准与技术标准是相辅相成的,彼此既有联系又相互制约。设计标准应建立在改造目标现状的基础上,否则,不切合实际的技术方案无法实施,可能会中断运营,造成地面交通的混乱,这也是政府和市民不愿见到的事情。

对于难于把握的内容,可以通过专家专题论证和专题研究来解决。

4.2.2 技术标准的制定技术标准应根据改造后需达到的目标制定。本工程技术标准取决于几个方面:一是不停止运营条件下进行改造,要求技术方案不能影响地铁运营,制定的标准首先追求安全性和可靠性;二是土建结构不可改变,要求各系统技术方案“量身裁衣”,符合实际;三是循序渐进地改造,并非全面、彻底地改造,工程造价是控制工程改造规模的重要环节,技术方案不能过于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应充分考虑工程的经济性。

在考虑上述因素后,首先应对改造工程需达到的目标进行客观定位,然后使合理的技术标准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

本工程技术标准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先进的原则。

4.2.3 技术一致性全线车站及区间的技术标准、技术方案追求一致性,有利于日后的运营管理和降低管理成本。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如车站规模不改变或投资控制等),技术方案只能因地制宜,只要满足性能指标就应认为满足改造要求。

4.2.4 过渡方案过渡方案是改造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既然改造工程是在不停运条件下实施的,各系统及各专业必然存在新旧系统的过渡方案。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等专业的过渡方案将对消防安全、服务水平构成潜在影响,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照明配电系统等专业的过渡方案将对消防安全、服务水平、运输能力及运营安全构成潜在的影响,信号系统、线路专业的过渡方案将对运输能力及运营安全构成潜在的影响。

过渡方案的制定应首先遵循安全、可靠、经济的原则,将安全放在首位。其中,供电系统的过渡方案对运营中的地铁影响最大,应充分认识到过渡方案一旦失败就将中断运营的严重危害性。

新旧系统间的过渡存在技术上的难度,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关键的技术处理措施,可以通过在社会上广泛征集方案来实现,其中包括向设备供应商、科研院校及设计单位等征集供电系统的双边联跳、信号系统的系统制式及过渡方案等。

4.2.5 方案调整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限额设计、边界条件等),需要对设计方案甚至是改造内容进行调整,调整时,必须对调整内容进行评估,评价其是否背离了改造目标,若脱离了改造目标而进行的改造工作是失败的。

4.3 专题研究与论证由于设计标准的选用问题,势必需要进行专题研究和专家论证,取得技术研究上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认可。

其中,涉及消防安全的内容与新建线路的设计规范有较大差异,应组织消防专家论证会,对改造内容中的消防技术方案进行论证,提出可操作的指导意见,以指导设计工作和竣工验收工作。

5、结语

改造工程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分析技术风险的所在以及如何解决,是改造工程的一大特点,也是其难度所在。本工程通过前期的可研、总体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工作,归纳总结了上述内容。随着施工设计和安装施工实施的开展,预计将会出现新的问题和难点。本文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社会各界同仁的关注,毕竟当城市轨道交通进入稳定发展期时,国内将迎来改造的时期。

参考文献

[1]毛儒。论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J].都市快轨交通,2004,17(2)。

篇9

【关键词】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控制措施

地铁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大中型城市的交通系统中处于重要位置。通常情况下,地铁车站都位于人群密集的市区地带,这里建筑物集中,各种管道和线路比较密集;有一些较矮的建筑物地基不深,这些建筑物建造于上世纪末期,往往采用特殊的灌注桩技术,桩体在地下的部分基础不够牢固。如果地铁车站深基坑的设计或具体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细节性的失误,则可能破坏整个地铁站的地基基础,并对车站周围的建筑物、各种管道和线路及地面造成破坏,导致管线下沉、线路裂缝或建筑物损坏等,严重的话,还可能引发建筑物坍塌等事故,威胁到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地铁车站的深基坑施工,认真做好工程的设计、建造以及监督等工作,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

一、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的风险

地铁车站的地点一般在人群密集的中心城区,因此,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的风险主要包括:

(一)预测偏差

在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当地的实际情况与预测报告上显示的情况不相符的现象。在工程的早期规划阶段,由于部分房屋拆迁尚未结束,测量人员不能对所有地点进行勘测;由于地质状况变化较多,只选取几个地点进行勘察,并不能准确反映该地的全部地质特征,进而确定工程的设计和建造成本。目前工程市场上存在激烈的竞争,有些业主为了取得最大的利润回报,往往将因为地质状况变化而导致的风险推给施工单位去承担,搞包干制,这样就导致施工单位匆忙实施一些还未经过慎重研究的施工方案,造成工程施工的偏差。

(二)材料误差

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所用到的材料,多为岩土材料。这些岩土材料空间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改变;力学特征不明显,有很大的随机性;在各种测量过程中,岩土模型与岩土本身的差别也比较大。这些都决定了施工材料有一定的不确定成分,计算出来的材料压力与实际压力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

(三)忽略局部

在对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有些施工人员不够细心,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局部性的失误,出现细节方面的差错,导致按照工程模型计算出来的数值与实际的数值不符合,或者施工进展情况与预期计划不一致,从而造成安全隐患,甚至导致实际危险发生。

(四)环境不佳

地铁线路都有开通期限。在既定通车时间限制的压力下,许多建筑单位无暇顾及施工条件是否齐备,就仓促开始修建工作,结果导致地铁车站的质量不过关。有些建设单位在建设地点的拆迁工作尚未全部结束时,就被迫开始修建,结果使得很多还没被拆除的危险建筑物处于深基坑的边缘地带,如果深基坑的形状改变超过一定程度,这些建筑物就会倒塌,造成各种各样的事故。施工环境不良、工期过短,是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五)措施不力

一些施工单位的规划部门没能准确判断深基坑建造中的危险,因此在组织施工人员的过程中存在失误,没有认真审查施工人员的工作资质;组织者对于施工现场管理力度不够,在深基坑出现某些安全隐患时,没能及时发现并果断采取措施,致使损失范围扩大,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如果相关的应急措施不到位,应急机制不够完善,就很难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二、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我们对某地处市区中心的地铁车站施工现场进行了调查。在深基坑的东北方向,有一栋即将被拆迁的混凝土建筑物,建筑物内有施工部门的办公室,在深基坑西北方向距离深基坑很近的位置,有一块即将被拆迁的石牌,石牌的底座为砖制底座,整块石牌被几根砖柱支撑着,稳定性很差,随时有可能发生倒塌;在深基坑东边大约5米处有一栋砖制的宿舍楼,地基不是很牢固,采取灌注桩结构,桩的底部离水平墙约有1米,平均比地铁车站的地基高出3米;在深基坑西边不远处有两栋商业用楼,地铁车站南边为公路。

这座地铁车站的地基由花岗岩和部分风化的岩石组成,此地的地下有较丰富的水源,而花岗岩及其他岩石容易遇水崩离,对地基的稳固性产生威胁。挖土工作从深基坑的北面开始,当开挖至第4道钢制围栏时,第2道围栏的接缝处已经开始渗水,并且水流速度呈现加快趋势。由于这种现象没有引起工程管理部门的重视,到三天之后水流才被封堵住。在这以后,深基坑的西北角石牌出现断裂,附近的地面有不同程度的塌陷。与此同时,深基坑北部的地下墙体也出现变形,从开始挖土到砖柱裂开这段时间里,北面的管道倾斜度很大,位移也比较明显。

三、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的控制措施

从上述影响我们可以看出,石牌桩体的断裂主要是由地下水水面降低以及附近地面的不规则沉陷造成的,同时,由于深基坑内有一定量的积水,未能得到及时的清理,导致位于深基坑内的部分岩土物质遇到水之后瓦解,造成基坑的底部地基变形,加大了施工的危险程度。因此,我们应当从以下角度对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过程进行控制:

(一)加强堵漏力度

深基坑底部水分渗漏,是造成周边建筑物下陷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随时采取灌浆措施封堵漏洞,防止水分渗出。在地下墙体的接缝处,应当采用加大压强并设置高压喷注设施的措施来进行处理。

(二)合理控制进度

施工管理部门要根据事先规划,合理控制施工进程,决定施工顺序。例如,在架设支柱之前,应当考虑架设的对称性,适当减小钢制围栏沿着地下墙体下滑的速度。可以对尚未安装的支撑结构进行调整,在接缝处形成三角形结构,减少倾斜的设置。

(三)采取加固措施

在未能与拆迁部门协商妥当之前,对于已经下陷的石牌,要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可以用钢管或者钢梁对石牌加以支持,防止它进一步下沉;果断拆除基坑附近的高危建筑物,重新安装吊塔,并时刻观测基坑附近危险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对于能加固的建筑物要立刻加固,对于无法加固的要立即拆除,避免危险建筑对其他建筑物造成不利影响。

(四)及时清除积水

岩土材料的腐蚀主要是由深基坑中的积水造成的。因此,应当沿着深基坑布置一些排水管道,拦住地表的水流;在深基坑内部设置一些集水设备,以免积水腐蚀花岗岩等物质,对地基的稳固造成影响。

总结:

地铁车站深基坑的设计和建造是一项技术含量高、不确定风险多、施工难度大的工程,这项工程的施工会对地铁车站周边的建筑物造成影响,应当引起工程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重视。相关人员要充分了解安全隐患的存在形式和产生原因,加强对于工程施工的监管,完善各项施工管理制度,并因地制宜,研究降低地铁车站深基坑建造影响的措施,将地铁车站施工对附近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市民安全。

参考文献:

[1]徐军林.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 [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06)

篇10

[关键词]地铁;轨道工程;施工方法;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U215.8;U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215-01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环保、运输量大、高效等诸多优点,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首选方案。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地铁工程项目也被列为一些大中城市的发展规划中。据资料显示,我国计划到2020年,将有40个城市建设地铁,总规划里程达7000公里,是目前总里程的4.3倍。地铁工程多集中在城市中心,因此,必须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

一、地铁轨道铺设施工方法

1、轨排铺设

轨排具有较大的重量,吊铺时应选用铺轨机进行。铺轨机具有较多类型,但其具有相似的作业流程。新线铺轨需要利用铺轨机的起重与移送装置进行施工,也就是从铺轨机后的轨排车上将轨排起吊,向前悬臂下进行移送,下落就位,并向已经铺好的轨排上进行有效连接。当一节轨排铺设完成后,应向前将铺轨机移动一节距离,重复进行。现阶段在新线铺设中,往往选用木枕与轻轨进行轨排施工,随后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枕与重型钢轨的换铺施工。一般情况下选用铺轨列车进行换铺工程施工,其主要任务就是不断进行拆除、收集旧轨到换铺新轨等。选用龙门架铺轨机进行一定量新线铺轨工程及既有线换轨工程施工,就是将组合龙门架与平板车的简易装置。在临时铺设在路肩上的轻轨小轨道上行驶龙门架,在平板车上铺设装载的轨排。每铺设一段小轨道应通过人力向前进行一段距离的推移,这种铺设方式施工较为便利,但效率不高。

2、大机整道

在大型养路机工作时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注意给工程车让路,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后方的整道工作必须进行合理的布置。在运输面砟时要连续及时,以确保大养机械施工连续。整道作业机械进入区间施工时,各个施工机械之间应随时注意保持距离在800m以上,并随时注意调整。整道工作作业的各种技术指标由电脑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应做出书面施工技术资料交底,现场人员做好技术确认,待一切确认无误后,再由操作人员正确输入,以确保工程质量。机械施工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每天及时对机械进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进行精度校正。

3、无缝线路施工

无缝线路是使用换铺法铺设长钢轨。铺轨机铺设需要25m工具轨,做好人工拨正荒道,然后完成大机整道后,存放铺轨基地的长钢轨使用长轨运输车运送到施工现场,把长钢轨放在待换长轨的线路道心,长钢轨铺设在计划线路上,装车运回换下的周转轨到轨排基地再次拼装轨排。单元焊及锁定焊均采用闪光焊,先把500m长钢轨焊接成长度为1000~2000m的单元轨节,在线路经第二次大养达到初期稳定后进行应力放散及锁定焊接形成区间无缝线路。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前应现场量测轨温,采用“滚筒法”或“拉伸器滚筒法”进行应力放散及锁定,并按设计要求设置位移观测标桩。

4、道岔施工

在道岔施工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在铺岔基地的拼装平台上,根据道岔设计图在道岔拼装平台上准确画出每根岔枕的位置和岔枕编号,用龙门吊吊装到位并作临时固定,组装道岔,精确调整道岔各部位位置和结构尺寸,合格后将道岔分解成3~5段,导曲线和岔心部分因宽度太大,将导曲线的内轨与岔枕部分分离,以便汽车平板拖车分段运输,然后用手推式轨道检测仪和钢轨踏面检测仪进行检测,合格后将道岔分解,导曲线和岔心部分因宽度太大,将导曲线的内轨与岔枕部分分离,以便板车分段运输。再用全站仪与道岔前后相连的两组正线道岔进行联测,精确测设3个控制点:岔前、岔心、岔尾。

二、地铁轨道铺设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1、施工中的安全控制措施

施工中的安全控制措施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所在,地铁施工安全隐患多,风险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各个环节,确保轨道施工的安全和正常的完成。

在施工前,现场施丁安全操作规程、细则,以及安全技术措施,分发至工班组,组织逐条学习、落实。每一工序开工前,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实施措施,报监理审批后,及时做好施工技术及安全工作的交底,并在施工过程中督促检查。同时全体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包括作业程序、应急材料、安全注意事项等控制点,尤其是安全隐患易发场所,更要重点控制。必须进行预防性的强调部署,做到安全隐患的预想预控,每个施工人员都能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作业内容和作业地点,了解自己的责任,从思想上给施工人员敲响警钟,做到有备无患。

轨道施工不是一项普通的施工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设施建设,因此,施工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行车安全。开始施工后,各组人员要做到忙而不乱,紧张有序的进行施工,严格按照工程标准和注意事项来执行,切不可投机取巧。我国在地铁建设中也发生过类似事件,施工人员忽视安全防护,没有注意到防护人员的信号,最后酿成了惨剧。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格遵守作业流程和注意事项;另一方面还要时刻注意防护人员的信号,避免重大伤亡的出现。

2、施工机械的安全保证措施

施工现场实施机械安全管理及安装验收制度,使用的施工机械、机具和电气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按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验收,确认机械状况符合安全规定后方可投入使用。使用期间,指定H烁涸鹞护、保养,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驾驶室或操作室应保持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酒后操作机械,严禁机械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转,机械没备在施工现场停放时,应选择安全的停放点,夜间有专人看管,铺轨龙门吊上禁止载人,用手柄启动的机械注意防止手柄倒转伤人。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伞问题,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结语

轨道系统作为列车荷载的承载体,其施工质量、稳定性、耐久性、刚度均匀性直接决定着列车的运行舒适性及安全性。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的快速建设发展,对轨道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平顺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目前,轨道施工技术在耐用性、减振性和平顺性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作者对多年轨道工程施工管理经验进行总结,从轨排铺设、大机整道、无缝线路施工、道岔施工等方面对轨道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并对轨道工程施工过程及施工机械的安全措施进行探讨,为轨道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和安全保障提供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 程木珍.浅谈地铁工程中轨道铺设施工技术应用[J].科技信息,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