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管理流程范文
时间:2024-05-23 17:4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务管理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流程重组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230(2001)03-0035-03
一、电子商务将逐渐取代传统商务活动模式而成为21世纪经济活动的核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化和全球化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计算机网络技术一直在寻找除文字处理和信息传递领域外的更大、更直接的利润空间,商务领域自然成为其首选的对象,而迅速膨胀的计算机网络用户也使得具有远见的商家颇感兴趣。从单纯的网上信息、传递信息到在网上建立商务信息中心,从借助于传统贸易手段的不成熟的电子商务交易到能够在网上完成供、产、销全部业务流程的电子商务虚拟市场,从封闭的银行电子金融系统到开放式的网络电子银行,电子商务如火如荼。电子商务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1997年底,全球因特网上网用户已达1亿户,年增长率为60%,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70亿美元,预计到2000年为2000亿美元以上。IBM公司认为,电子商务是指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业务活动。它是在因特网的广泛联系与传统信息技术系统的丰富资源相互结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相互关联的动态商务活动,在因特网上展开。电子商务系统是指商务活动的各方,包括商店、消费者、银行或金融机构、信息公司和政府部门等,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实现在线交易电子化的过程。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在于完全实现在线支付功能,所以,为了顺利完成整个交易过程,需要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系统、通用的电子交易支付方法和机制,还要确实保证参加各方和所有合作伙伴都能够安全可靠地进行全部商业活动。电子商务利用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方式将顾客、销售商、供货商和雇员联系在一起,将有价值的信息迅速传递给需要的人们。由于电子商务是在因特网等网络上进行的,因此,网络是电子商务最基本的构架。电子商务强调要使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参加交易的买方和卖方、银行或金融机构、厂商、企业和所有合作伙伴,都要在Intranet、Extranet、Internet中密切结合起来,共同从事在收稿日期:2000-11-22作者简介:徐伟(1963—),男,湖北武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网络计算机环境下的商业电子化应用。Intranet是整个交易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顺利扩展到Extranet,最后,扩展到Internet,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
1991年美国政府宣布因特网向社会公众开放,允许在网上开发商业应用系统。1993年万维网在因特网上出现,这是一种具有处理数据图文声像超文本对象能力的网络技术,使因特网具备了支持多媒体应用的功能。1995年因特网上的商业业务信息量首次超过了科教业务信息量,这既是因特网此后产生爆炸性发展的标志,也是电子商务从此大规模起步发展的标志。在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迅速,通过Internet进行交易已成为潮流。基于电子商务而推出的商品交易系统方案、金融电子化方案和信息安全方案等,已形成了多种新的产业,给信息技术带来许多新的机会,并逐渐成为国际信息技术市场竞争的焦点。目前,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化建设正在使资本经济转变为信息经济,并将迅速改变传统的经贸交易方式和整个经济的面貌,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电子商务就是借助网络化、数字化技术而开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活动。它通过全球互联的网络,加快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极大地降低了经济与社会活动的成本,提高了社会运作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电子商务一经出现,就显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不仅在全球呈现竞相发展的态势,而且对世界经济格局和贸易体制的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电子商务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商业模式而成为21世纪经济活动的核心,对此,全球已形成共识,各国政府都把其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而分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引导和规范。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势头却不亚于发达国家,而如何保证其健康、有序发展则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二、企业信息化是实施电子商务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通信基础设施和电子产品制造业有了长足进步,计算机网络规模迅速扩大,信息服务业务成倍增长,为发展网络经济、开展电子商务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认识不足、基础工作薄弱、法制和标准规范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要切实加强政府的宏观规划与指导,同时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以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要促进电子商务的应用和普及,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问题。要想真正实现网上交易,要求网络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和带宽,这必须在硬件、软件上提供对高速网络的支持。而我国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先进,已建成的网络离电子商务的要求还有距离。另一方面,上网用户少,网络利用率低,致使网络资源大量闲置浪费,投资回报率低,也严重阻碍了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改变网络通信方面的落后面貌,是促进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的重要问题。宏观上,就整个社会来说,是要建设一个能够支撑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微观上,具体到每个企业,就是要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才有能力进入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
企业信息化是实施电子商务的基础。在信息经济环境中,企业围绕着信息组织生产。企业首先要有获得信息的技术手段,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企业可以清楚地知道现实的市场需求,在什么地方,需要什么产品,需要多少。企业信息化不是在现行的业务流程中增设一套并行的信息流程,而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适应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并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运作。电子商务的实质并不只是通过网络购买东西,而是利用Internet技术,彻底改变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电子商务将会帮助企业极大地降低成本,节约开支,提高运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对企业来说,电子商务是一种业务转型。变换企业业务运作模式,是企业在电子世界中获得成功的关键。真正的电子商务使企业得以从事在物理环境中所不能从事的业务。例如,使Internet成为一种重要的业务传送载体;生成新的业务,产生新的收入;使企业进行相互连锁交易;自适应导航,使用户通过网上搜索交换信息;使用智能;运用注册业务或媒介组织买方和卖方;使业务交往个性化,具有动态特征,受用户欢迎,更具效益。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还在于,随着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的运行管理机制必然发生变化。电子商务对企业的作用不仅仅会改变交易手段和贸易方式,而且,由于这些变化,尤其是供应链的缩短、市场重心的转移,以及各方面管理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必然导致企业流程的变化,因此,电子商务成为企业流程重组的一种根本的推动力。
三、企业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简称BPR)
企业流程(过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在手工管理方式下,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型的流程和管理方法。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可能改变原有的信息采集、描述、组织、存储、检索、分析和使用方式,甚至使信息的质量、获取途径和传递手段等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发现,在传统的劳动分工原则下,企业流程被分割为一段段分裂的环节,每一环节关心的焦点仅仅是单个任务和工作,而不是整个系统的全局最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仅仅用计算机系统去模拟原手工管理系统,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重要的是重组企业流程,按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重新设计,这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所谓企业流程重组,是指对企业经营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求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绩效标准上取得重大改善。BPR关心的是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而不计较“现在是什么样子”。因此,首先提出的问题不是“如何把现在的事情做得更好”,而是“为什么要做我们所做的事情”、“为什么要用现在的方法做事情”。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促使人们对管理企业的方法所基于的习惯和假设进行观察和思考。重新设计意味着追根溯源,从根本上重新设计经营过程,而不是表面的改变或修修补补。其做法是完全摈弃所有的陈规陋习,抛弃旧的结构与过程,创造新的工作方法。流程是实施企业BPR的重心。现行企业组织是建立在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基础上的,完整的系列活动被组织机构所分割和掩盖。人们往往熟悉部门、科室和班组,但不熟悉过程。组织机构分工明确,界限清楚,可以明明白白地画在组织机构图上。而流程却不是这样,流程往往不是显而易见的。BPR的对象是流程而不是组织,但它的实施将导致组织机构的变化。实际上,只要对流程实行重组,那么完成工作所真正需要的组织结构形式将变得越来越清楚。企业内部原有的组织设置、部门分工将会改变。企业流程重组的本质就在于根据新技术条件信息处理的特点,以事物发生的自然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企业流程重组不仅是市场竞争的需要,而且也是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发展的结果。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不仅改善了人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扩大了人们思考问题的范围和控制问题的能力。它使业务流程各个环节联系更紧密,过去被分解得支离破碎的流程融为一个整体。信息网络使各个部门交织在一起,淡化了职能部门之间的界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证明,只有重组经营流程,淡化部门之间的界线,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出企业流程重组概念之前,人们从实现自动化的角度应用信息技术。从EDPS,MIS到DSS,无非是利用信息技术为现存的管理构架服务。然而提出战略信息系统概念以后,尤其是企业流程重组概念的提出和实施,则要转变到重塑管理构架了。信息技术真正的能力不在于它使传统的工作方法更有效率,而在于它使企业打破了传统的工作规则,并创造新的工作方式,这正是企业流程重组的核心内容。企业流程重组不等于自动化,它关注的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全新的目标,是如何用新的信息技术“做好当前和过去没做过的工作”。为此,需要研究新的开发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要充分认识信息作为战略性竞争资源的潜能,创造性地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找出现有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每一项活动的必要性,并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采用关键成功因素法等,去发现正确的业务流程,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些工作可以合并,组织管理层次可以减少,有些工作可以取消等。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赛融合;教学模式
1当前我院《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
1.1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选用的教材以电商平台的物流运作为核心,从电商平台的采购管理入手,系统展开电商平台物流活动的各个关键环节。教学内容涵盖了九章,分别为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采购管理、电子商务仓储管理、电子商务运输与配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物流成本管理和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介绍,配合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缺乏涉及具体岗位技能的实训任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尤其对于3+2和2+3学制的学生而言,他们本身对理论学习的兴趣较为缺乏,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参与性较差,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1.2实训教学缺乏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
该课程的实训教学主要是依托第三方物流管理模拟沙盘实训软件完成的。该软件注重学员在互动和协作中参与竞争,软件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来源于第三方物流管理活动的提炼,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第三方物流活动的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该软件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体验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同角色的职能,尝试进行市场分析和决策,但是由于学生对实际物流企业运作流程不熟悉,加之实训的实践仅仅为期一周,学生刚刚开始有所了解实训就即将结束了,因此学生对物流流程的理解并不深刻,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效果也很有限。
1.3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以理论考核为主,过程性考核的比例偏低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期末主要采用的是理论考试的方式,以试卷为载体,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在成绩的评定上,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比3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7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总的来说,学习过程的考核占比较低。这一考核方式就会给学生错误的引导,有些学生平时表现不太好,凭借期末考试之前短期的记忆强攻就能考到高分,综合成绩就会较高。而平时学习认真的同学在本课程的考核中成绩可能并不突出,造成考核结果不公平的现象。此外,这一考核方式仅仅反映知识层面的掌握情况,并不能体现学生技能掌握的程度,考核的内容不够全面。
2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
2.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物流职业技能竞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流行业的职业标准,体现了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该赛事不仅考验学生物流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重在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赛事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岗位职业技能进行有效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此外,学生是以小组的形式参赛,有助于训练学生合理分工、团队协作的能力。
2.2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目前,物流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以竞赛为契机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形成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相应的理论,然后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能够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视学生每次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平时分的奖励积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教学效果。
3《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课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3.1设置具体的教学任务,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按照教材进行章节式教学,课赛融合模式下应当改革教学内容,结合物流技能竞赛的知识点,将学生应重点掌握的内容设置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在每一堂课的开始,介绍本次课的任务,然后讲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扫清理论上的障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接着,给各个小组下达学习任务,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讨论任务完成的相关细节。任务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负责巡回指导,及时答疑解惑,帮助同学们完成任务。完成学习任务后,各小组进行总结和分享,互相取长补短,为后续学习积累经验。
3.2对接各类型的比赛,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传统学习模式下,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最终的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期末考试,这就产生了一种不良的学习导向。很多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只需要在考试前死记硬背就可以考出高分,也带来了考核不公平的问题。课赛融合模式下,我们将竞赛作为检验学生学习的一种途径,鼓励学生组队进行参赛选拔。学生有赶超的学习欲望,会用心去准备,主观能动性会被激发。学院每年都会举办技能文化节,同学们可以一展风采,建立自信,找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表现出众的小组还可以参与省赛的选拔,充满未知的挑战对学生的学习和技能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3.3建立物流实训室,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当前,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训操作环境,电子商务物流实训主要是依托软件进行。学生的物流思维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但是由于缺乏硬件设备,动手操作的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因此,课赛融合模式下,学院应当新建物流实训室,购置相应的设施设备,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之余还有动手实践的基础,拉近课堂与真实物流活动的距离,真正实现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目标。
3.4引入物流竞赛评分标准,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课赛融合模式下,将引入物流职业技能竞赛评分标准作为考核的标准。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具体案例的物流方案的设计,详细分析每一个环节的依据,进行小组之间的观点分享,同时接受老师和其他小组的提问,让同学们注重设计思路的缜密性,强化逻辑思维的训练。除了注重小组的成果,重视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写作,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评的方式减少可能出现的搭便车行为。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进行平时分赋分,加强对学生平时表现的管理,确保大家都在课堂的参与中实现知识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提升。综上,高职院校物流技能竞赛的开展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院应当结合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训教学和考核方式,提升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杨怡.基于技能竞赛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现代商贸工业,2016(01).
篇3
摘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许多企业受到传统经营思维的影响,导致物流管理工作水平难以与市场需求实现良好对接,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也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对物流管理模式以及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模式的优选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工作优化思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电子商务;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模式
作者:王晓红(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66)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黑龙江茶城具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在此过程中,构建起适应黑龙江茶城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的物流管理模式,对于突破黑龙江茶城经营管理瓶颈、推动黑龙江茶城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物流管理模式类型
1.1自营物流管理模式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自营物流指的是企业虽然自主经营物流业务,但是物流业务却并非企业主要经济来源的情况。如海尔公司就采用了自营物流管理模式,但是海尔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是电器销售。由此可见,自营物流管理模式建立在企业有能力开展物流业务并可以通过自营物流管理模式获利的基础之上。从这种物流管理模式的优势来看,这种物流管理模式能够拉近企业与客户、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确保产品准确、及时地送达到客户、消费者的手中。在这种优势的背后,自营物流管理模式的使用也具有明显限制,即,使用自营物流管理模式的企业需要在物流业务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从而确保仓储设施、信息网络、人力资源等满足自营物流管理需求。在我国物流产业管理制度仍旧有待完善的背景下,企业单纯依靠第三方物流很难确保能够为客户、消费者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因此,是自主运营物流业务还是将物流业务进行外包,是很多企业所面临的两难选择。
1.2物流联盟管理模式
物流联盟指的是多家企业围绕物流业务构建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且长期稳定的战略联盟组织。物流联盟的形成,可以是多家企业的自发行为,也可以是区域规划组织与建设的结果。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零售行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这为许多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业务带来了巨大压力,中小企业受到自身物流设施、物流技术、物流业务资金支撑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迅速爆发的需求,因此,这些中小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物流管理水平,而通过使用物流联盟管理模式以期解决自身物流管理水平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对于具有较高物流管理水平但是物流业务在自身发展战略中并不占据主导的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寻找合作方构建物流联盟,实现物流业务运营与管理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一些物流管理水平难以满足自身物流业务需求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寻找合作方构建物流联盟来获取更多的物流资源,从而生自身的物流服务能力。当然,虽然这种物流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投入以及风险,但是却在寻找合作方以及更换合作方等方面面临着很大的难度,因此,这一物流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应用要求企业能够对当地经济发展环境做出充分调研与分析,从而寻求构建物流联盟管理模式的可能性。
1.3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
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指的是企业将自身需要承担的物流业务进行外包,从而委托个具有较高物流管理专业化水平的物流服务企业,并在于物流企业保持紧密联系的基础上,实现对物流信息的全程管理与全程控制。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的特征主要包括关系合同化、服务个性化、功能专业化、管理系统化与信息网络化,即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需要以契约、合同形式明确各自权责,以物流业务为核心业务的物流企业则可以根据企业客户、消费者需求,提供具有特色以及个性化的服务,在此过程中,物流企业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为必须具备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水平,这种专业化特点体现在物流设计、设施、操作流程、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物流企业可以利用物流管理系统以及信息技术,实现与合作企业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显然,这种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让企业将更多的精力与资金投放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当中,从而在降低物流管理成本的基础上获取更多效益,因此,对于并非将物流当做自身核心业务的企业而言,第三方物流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2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模式的优选
2.1不同物流管理模式所具有的优缺点
单从三种物流管理模式所具有的优缺点来看,企业在运用自营物流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并确保企业供应链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但是自营物流管理模式要求企业在物流设施方面进行较大的投入,同时也要求企业能够具备较高的物流管理水平;企业在运用物流联盟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联盟资源共享实现自身的物流管理目标,并且能够有效降低自身在物流业务方面所投入的资金与经历,但是如何找到可靠的合作方,是企业对物流联盟管理模式进行选择的重要障碍;企业在运用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能够将更多的资金与精力投放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并且能够有效降低自身在物流设施与物流管理中的投入,但是受限于我国当前并不成熟的物流产业管理体系以及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第三物流管理模式对于企业而言也并非十全十美。
2.2影响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模式优选的因素
在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五点:一是成本控制问题。对于黑龙江茶城而言,过高的物流管理成本会压缩自身的利润,并过多占用自身资金,这对于黑龙江茶城的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黑龙江茶城需要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并对影响物流成本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从而选择能够满足自身物流业务需求且具有较低成本的物流管理模式;二是服务问题。客户服务是影响黑龙江茶城对物流管理模式做出选择的又一重要因素。如果受到物流管理模式制约而导致黑龙江茶城不能及时出货,不仅会产生库存积压现象,而且也会出现交货不及时问题,继而影响黑龙江茶城所具有的声誉与利润;三是核心能力问题。黑龙江茶城所具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黑龙江茶城在各项业务中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黑龙江茶城有必要对自身的核心业务以及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进行明确,从而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管理模式;四是企业发展与物流的关联度。在黑龙江茶城发展过程中,如果物流业务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则黑龙江茶城有必要选择自营物流,从而使用短期较大的投入获取长远的发展,而如果黑龙江茶城所具有的电子商务业务在自身总体业务中比重并非最大,则可以选在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从而有效控制成本,继而将更多资源投放到核心业务以及核心客户和消费者当中;第五,企业所具有的物流业务现状。如果黑龙江茶城具备较为完善的物流设施以及较为专业的物流管理团队,那么黑龙江茶城可以适当提升自营物流管理模式的比重,从而实现自身物流资源的充分利用,而如果黑龙江茶城在物流管理业务领域欠缺经验和专业化人才,则有必要选择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并重视自身物流管理能力和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
2.3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模式选择
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模式的选择需要追求两个目标:一是降低物流业务的资源占用;二是优化物流业务为客户和消费者带来的体验。在追求这两个目标的过程中,黑龙江茶城在选择与构建物流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对黑龙江茶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以及自身需求与自身实力做出全面而清晰的认知,只有如此,黑龙江茶城才能够找到满足自身物流业务需求并且能够推动自身发展的物流管理模式。
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一方面由黑龙江茶城自身情况所决定,另一方面则需要考虑当地物流产业发展环境与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在黑龙江茶城发展过程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物流设施以及物流管理经验,但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无论是物流服务理念、物流服务质量等都难以适应自身的物流业务需求,并与客户、消费者所提出的物流服务需求呈现出了较大偏差。为此,黑龙江茶城有必要将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作为当前阶段的重要选择,从而以此为过渡,向更加完善且成熟的物流管理模式转变。
3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工作优化思路
在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工作中,选择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不代表茶城物流管理工作能够完全依赖于第三方来完成,特别是在茶产品的仓储、分拣以及跟踪服务等环节,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主体还是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物流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并对自身物流管理工作成效进行持续优化,在此过程中,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主体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3.1探寻茶城物流管理瓶颈,优化茶城物流管理工作流程
在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工作中,全面而充分的了解茶城物流管理瓶颈与问题,能够让茶城物流管理模式的优化更具针对性。从当前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制约茶城物流管理工作成效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工作中各个工序中的工作方式落后,这导致了物流体系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产出环节呈现出了较低的工作效率;二是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工作呈现出了较高的差错率与较低的容错率。较高的差错率会导致物流管理成本的提升以及客户满意度的下降,而较低的容错率则会导致物流管理工作难以抵御风险,从而导致风险的扩散。从总体来看,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工作在仓储、以及分拣等环节都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为此,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部门有必要采用绩效分析法,对三个环节中的工作成效及问题进行探索,继而制定有效的规划方案和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黑龙江茶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物流管理工作流程做出优化,首先,黑龙江茶城有必要利用RFID技术,提升茶产品入库效率;其次,黑龙江茶城有必要提升茶产品分拣环节的自动化水平,从而实现茶产品分拣效率以及容错率的提升;最后,在配送环节,黑龙江茶城有必要在兼顾成本与效率的基础上对合作方进行评价与优选,从而走好茶城物流管理工作中的“最后一公里”。
3.2提升茶城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构建智能化物流管理模式
在电子商务以及物流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化物流管理模式成为了物流配送领域中的热点话题。在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模式的优化工作中,有必要对先进的物流信息采集技术、传递技术、处理技术进行广泛的应用,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平台,构建起集物流信息管理与物流业务管理为一体的物流管理系统,从而为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这种茶城物流管理理念与物流管理平台,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工作能够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以及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对于从物流配送环节提升黑龙江茶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物流管理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黑龙江茶城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黑龙江茶城需要重视实现数据信息处理的平台化,通过构建物流信息系统,为物流信息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其次,黑龙江茶城需要重视实现物流仓储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在做好各地仓储规划的基础上,将自动拣货装置等自动化设备应用到仓储管理工作当中;最后,黑龙江茶城需要重视实现物流配送环节中各类信息的可追溯化,确保客户能够对产品信息做出跟踪式的了解,从而构建起信息透明化的物流配送链。当然,在开展茶城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构建智能化物流管理模式过程中,黑龙江茶城需要充分考虑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关系,避免出现盲目规模化的倾向。
4结语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物流管理模式的优选与构建问题,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也期望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来提升自身盈利水平。在此背景下,黑龙江茶城需要对不同物流管理模式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做出清晰的认知,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完成物流管理模式的优选,与此同时,黑龙江茶城有必要探寻茶城物流管理瓶颈、优化茶城物流管理工作流程,提升茶城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构建智能化物流管理模式,从而为自身物流管理能力与物流管理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万达.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6(1):79-82.
篇4
[关键词]物流管理;商品学;思考[中图分类号]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159-01
1 引 言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物流管理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各项物流功能操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等业务部门中的基层操作、基层管理,工商企业内部物流的基层作业和管理等岗位。物流服务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客户的物流需求,各种物流基本功能的实现都是围绕具体商品展开的,因此,认识和掌握典型大类商品的自然属性,熟练运用商品检验、包装和养护中的技术方法,在工作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针对具体商品保质保量地完成物流任务。商品学作为一门传统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应用学科,商品学对物流管理专业能够发挥较强的理论基础作用,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对物流管理专业学习能够发挥较强的理论基础作用,其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助于物流管理专业技能的掌握。
由于学科的自身特点和高职教育的要求,在很多学校许多专业都开设有商品学,如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等。商品学作为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基础课,通常开设在第一学期,此时,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尚处于感性阶段,商品学可以抓住这一时机,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性认识,增强职业意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和将来从事物流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的特殊性
目前,各类商品学教材非常多,这些教材有的是针对本科专业、有的是针对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等,但内容和其他无二样。这些教材内容多、覆盖面广,商品学的教学目标较为模糊,大多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了解商品的特性,较为系统地获得商品使用价值的基本知识,熟悉并了解生活中主要的商品,没有结合物流管理专业需要突出重点,学生工作后“学的用不上,用的没学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既掌握必要的商品知识,又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和再学习能力?这一问题使得物流管理商品学的理论教学更要求能结合专业所需,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应根据教学对象不同选取教学内容。物流管理专业对商品学的学习目标有其自身的需求特点,更强调的是其基础知识对物流技能课程学习的服务性,为今后学习后续课程、解决实际物流作业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3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教学思路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基于建构主义和混合式学习理论,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物流管理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选取课程内容。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3.1 确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教学目标
物流管理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经济学、管理学、工学和理学等多重属性,研究内容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现代商品学则被公认为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复杂融合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以商品体为基础、以商品质量为中心来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质量变化规律的。
根据教学目标的性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物流管理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各项物流功能操作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等业务部门中的基层操作、基层管理,工商企业内部物流的基层作业和管理等岗位。商品学的教学目标应围绕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定位,集中考虑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突出职业化、技能化特点,在基本理论“必需、够用”的基础上,重点“增强实操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切实起到对专业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使学生掌握的商品学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并适当兼顾学生的后续发展需要。
3.2 教材内容上突出物流管理专业性
商品学是一门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应用学科,知识体系上有自身相应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教学内容包括了商品学概论和各类商品知识,即包含了商品质量、商品标准、商品检验、商品分类、商品包装、商品贮存、商品养护等基础知识,以及日用百货、针纺织品、服装、鞋帽、家用电器、文化用品、首饰、工艺品、家具、食品等商品知识。因此,商品学基础性理论知识较多,所涉及的学习范围较广,并且内容中穿插着与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以及市场学,物流学,价格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
企业岗位设置和专业素质需求是高职教育的风向标。同是专业基础课的商品学,必然因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而带来教学内容上的差异。如市场营销或连锁等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完成商品销售或围绕连锁企业的商品进行具体管理,商品学教学内容的重点在于基础理论知识与商品品牌、质量鉴定、包装装潢及消费者审美需求等专业操作技能的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成功实现物流的基本功能,它所研究的对象是流通中的商品,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对其商品学的认识和了解也有其相应的重点和难点,商品学教学内容应侧重运用编码、包装、储运、检验、养护等技能充实和丰富物流职能,使两者有机融合起来,而商品分类、商品标准等理论知识则简要讲述,“够用”即可。
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教学改革 民办大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26-02
一、电子商务类课程与物流管理类课程关系紧密
由于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关系紧密,两者密不可分[1],因而在讲授物流管理类课程时,需要讲授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同样地,在讲授电子商务类课程时,也需要讲授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我国高校和各种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类人才时,都会同时开设电子商务类课程和物流管理类课程。这对学生而言,同一知识点需要在多门课程中分别、重复地学习,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引起一些教学问题。下面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探讨电子商务类课程与物流管理类课程在交叉知识点方面的教学问题及改革意见。
二、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类课程的交叉教学现状
(一)学院基本情况
1.学院简介。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教发函[2004]41号文件)成立,由重庆邮电大学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秉承“乐教、乐学、创造、创业”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先后通过“双体系卓越人才教育”基地、创业产业基地,同时携手校外合作企业,共建学院校外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学院历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2.生源特点。由于是三本院校,学生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对纯理论的教学不感兴趣;二是数学能力普遍较差;三是头脑灵活,喜欢实践和创业,动手能力较强;四是家境较好,父母或亲戚能提供较好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
(二)开课情况
目前,学院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物流管理人才方面,开设的相关课程是《电子商务》、《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这3门课程的开课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类课程的教学现状
限选:学生在限定的几门专业课中按兴趣选择其中几门学习,选定后学习要求等同于必修。
经管系目前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简称为信管)3个本科专业,1个工商企业管理专科专业(简称为工企)。《电子商务》和《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是这4个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以管理学为前导课程,一般在高年级比如第三学年上、下学期开设,课程性质为限选或必修,学时一般为48学时,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一知识点上存在重复教学的问题。由于工科专业只开设《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课程,不存在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重复教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与问题
移通学院自开设《电子商务》、《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后,为完善大学生的管理类专业知识体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表1可知,实际教学中仍有一些教学环节需要调整。
1.理论与实践脱节。从表1可知,先开设《电子商务》,再开设《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就容易造成在《电子商务》课程中没有足够的理论学时来学习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一知识点。进而,在一周的电子商务上机实习中,就不可能操作电子商务的订单处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运输优化、物流服务水平测评等环节,导致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脱节,达不到学院预期的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2.重复讲解或者教学空白。《电子商务》和《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由不同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他们往往都会在各自的课程教学里讲解“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一章节,或者都认为对方已讲就粗略地补充一下,或者干脆不讲。这种教学情况容易造成教学资源浪费或者教学空白,对教师和对学生都不利。
3.知识点杂乱。由于不同教师使用的教材不同,教学思维、重难点知识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要求也都不同。前后两个教师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不同讲授方式,重者造成学生对后讲老师的抵触情绪,甚至是怀疑心理;轻者造成学生思维混乱、概念模糊、似懂非懂等困惑。
三、教学模式改革
造成上述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两课程教学进程安排不妥,以及两课程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针对学生特点,没有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使得教学过程较为单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有一定差异。由于本院属于独立学院,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和培养目标上与其他综合性重点高校和一般本科院校有所不同,本院更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更注重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因而,两课程的交叉教学模式在原有基础上做了如下改革:
(一)先开设《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或两课程同时开设
不管是本科专业还是专科专业,均应先开设《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或两课程同时开设。因为《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为48学时,在讲授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时,稍有充足时间来学习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且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另外,物流知识杂、难、多,在《电子商务》课程里是讲授不了物流知识。故而《电子商务》课程不应先于《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开设。
(二)《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应增加实践学时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操作和物流功能的实践操作要求高,因此要增加实践学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培养要求,实践学时有两种方案。一是48理论学时+1周实践学时,1周实践安排为2天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与操作, 1天“啤酒游戏”模拟供应链管理,2天企业实地观摩学习。此方案适合工商管理类各本科专业。二是40理论学时+8实践学时,8个实践学时安排为 4学时软件系统应用,4学时“啤酒游戏”模拟供应链管理。此方案适合专科各专业。
篇6
摘 要 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与传统纵向一体化管理有着根本区别的管理模式,两者的结合是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应对激烈竞争、提升自身竞争力和提高赢利水平的需要,两者的结合不仅拓宽了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而且为供应链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本文提出了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两个整合。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 整合
一、电子商务、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及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简介
电子商务包含电子方式和商贸活动。联合国贸易程序简化工作组对电子商务给出了较为权威的定义:“采用电子形式开展商务活动,它包括在供应商、客户、政府及其他参与方之间通过任何电子工具,如EDI、Web技术、电子邮件等共享非结构化或结构化商务信息,并管理和完成在商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消费活动中的各种交易[1]。”
现代意义上的供应链概念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商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到制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再到消费者手中将其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一是从静态的结构来定义供应链管理,包括核心企业、供应商、客户在内的网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二是从动态的运行来定义供应链管理,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对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协同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的一个过程,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可以取得高效率,信息共享会使决策更科学。
二、本文研究的两个立足点:生产制造企业和电子商务诸多模式中的B2B模式
1.生产制造企业在供应链中一般处于中心节点的位置。相对于以供应商或经销商为核心的供应链而言,以生产制造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兼具采购、制造、销售等功能,更有代表性。供应链中的领导企业大多为生产制造企业。
2.选择B2B电子商务模式作为一个立足点的原因是,B2B的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真正突破,无论从参与企业的数量、涉及的金额,还是交互信息的规模上说,B2B模式都是电子商务的主体。
三、第一个整合:电子商务与企业内部供应链基本流程的整合
SCC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本文采用由供应链协会(Supply Chain Council,SCC)制定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Model,SCOR)[2]关于企业内部供应链基本流程的划分来研究和探讨电子商务与企业内部供应链基本流程的整合。
SCOR第一层流程定义将企业内部供应链划分为计划、采购、生产、发运和退回五个基本流程。该层给出了企业内部供应链的基本描述,给出了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范围和内容。
1.电子商务与计划流程的整合。计划流程是供应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制造商和销售商建立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基础,计划流程明确了企业在运作中的核心活动,有助于企业了解如何在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过程中合理地分配资源,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展工作。借助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实现信息集成与实时共享,可以提高计划流程的效率和科学性。
2.电子商务与采购流程的整合。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础。首先,采购部门负责对整个采购过程的组织、控制、协调,采购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与供应商数据库和物资数据库的信息交换,制定具体的物资采购计划,然后将采购需求通过Internet传递到供应商的系统。其次,供应商通过信息共享,处理来自企业的信息,预测企业需求以便备货,当订单到达时按时发货。再次,企业相关部门通过中央服务器获取采购管理系统中的物资采购信息。
3.电子商务与生产流程的整合。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流程具有开放性、动态性、集成性、群体性、分布性等特征。首先,在供应链联盟中,企业之间以合作生产的方式进行,企业生产决策信息通过Internet/EDI实时地在供应链联盟中由企业通过协商决定,企业在Internet上实时地和合作企业进行信息交流。其次,经过协商,企业主管层做出主生产计划(MPS),通过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传递到车间主管层,车间主管层根据主生产计划相应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和粗能力计划(RCCP),同样通过Intranet传递到作业主管层,作业主管层据此做出制造作业计划(MES)和细能力计划(DCRP)。再次,在企业的具体生产组织过程中,项目通过Intranet获取作业主管层制定的制造作业计划(MES)和细能力计划(DCRP)来组织和实施具体的生产事宜。
4.电子商务与发运流程的整合。电子商务与发运流程的整合就是电子物流,所谓电子物流是指利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客户端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最显著特点是各种软件技术与物流服务的融合应用。电子物流最主要的特点是前端服务和后端服务的集成。首先,该模型实现了前端的顾客订单管理、客户管理与后端的库存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的结合。其次,客户订单作为物流需求输入到电子物流的前端服务,运输部门向仓库领取货物,然后组织运输并把货物交付给客户。再次,在整个的物流过程中,后端服务提供了对整个流程的监督和管理,保证物流和信息流的实时和同步。
5.电子商务与退回流程的整合。退回流程相对于发运流程是一种逆向物流形式,它主要包含两种形式的流:将原材料退回给供应商和接受来自最终消费者的退回产品,后者对企业来讲最为重要。由于退回流程实际上只是发运流程的一个逆向的物流形式,所以可以将退回流程纳入发运流程实行集成化管理。
四、第二个整合: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外部供应链流程的整合
1.根据兰伯特、库珀和帕哥等人的调研[4][5]显示,供应链中有八个流程被视为重要流程,被称为核心供应链流程(key supply chain process),包括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服务管理、需求管理、订单执行、生产流程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产品开发和商业化、退货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主要涵盖明确核心客户,按需定制产品和服务,衡量客户的利润率和企业对客户的影响;客户服务管理主要包括为客户提供相关信息,如可用产品、发运日期、订单状态、产品与服务协议的管理;需求管理包括根据企业产出能力考虑客户需求,预测需求并协调生产、采购分销;订单执行即将企业的市场、生产和分销同步,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生产流程管理就是确定生产流程需求,以灵活性和周转率的恰当组合来满足需求;供应商关系管理是指管理与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协议,与核心供应商建立紧密关系;产品开发和商业化是指不断开发新产品并将它们投入市场,将流程中的供应商和客户整合在一起,缩短上市时间;退货管理是指管理旧货的处理和产品的召回,以及将各种要求打包和尽量减少将来的退货。
2.依据兰伯特、库珀和帕哥的八个核心供应链流程,在既定的供应链战略指导下,应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实现八个核心供应链流程的集成管理,实现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和资源共享、协调统一,从而为最终消费者和供应链成员创造价值,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目标。首先,该整合的思想是将八个供应链核心流程分别在不同的供应链成员间和不同跨度范围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其次,在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利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整合两个流程,在核心企业与客户之间整合四个流程,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整合两个流程;再次,值得注意的是,流程之间的整合不是孤立进行的,一个流程的整合有可能依赖与另外一个或几个流程的整合,它们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五、总结
第一个整合是第二个整合的基础和前提,第二个整合是第一个整合的目的和归宿,两者共同统一于企业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之中,两个整合的直接目的就是理顺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企业与供应链其他成员之间的信息流,进而实现对物流、商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控制。
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第一个整合为企业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内在基础,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第二个整合为企业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了成员协同的保障,从里到外,从部分到整体,从中间到两端,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整合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准备了良好的管理思维和技术手段,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黄京华.电子商务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30-132.
[2]省略/,Supply Chain Council,SCOR Version 5.0
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供应链;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251-01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企业管理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模式,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竞争要求,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
一、企业基于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中缺乏从企业发展战略角度来审视和关注,也尚未确定为企业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地位尚未得到有效的巩固,长效持久稳健的资源投入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以此为基础的其他相关领域的匹配和支持系统的改造也没有相应地取得实质性进展。
2.企业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中对企业内部五个基本流程即计划、采购、生产、发运和退回等的电子商务信息化整合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和有效手段,造成核心企业内部信息孤岛增多和信息共享的程度较低、成本较高,同时也使得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失去了前提和基础。据对企业内部五个流程的信息化改造和整合的调查显示,相当一大部分企业约占被调查总数的67.3%的比例回答对于这五个基本流程在信息化背景下缺乏足够的融合思路和方案,使得五个流程中平均约有32.3%的环节被不自觉的舍弃到了信息化改造之外,这使得由传统管理方式向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方式的转移中造成了超过1/5的环节和业务领域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信息综合利用率不超过37.5%。
3.企业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中由于对于供应链成员之间存在的供应链流程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缺乏足够的了解,使得在利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成本过高,并且其对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明显缺乏敏捷快速的反应和应对能力。
4.企业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中利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和改造后的业务流程其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能力不强,特别是关键核心业务流程的价值提升的贡献率较低,难以真正发挥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和明显增强企业市场竞争的能力。
二、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建议
根据供应链管理基本内涵及其对于电子商务信息化背景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作用意义和要求的概述,在分析了目前辽宁企业基于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实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知识理论特别是对大量企业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案例的研究,对新时期辽宁企业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提出如下对策。
1.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中应该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长期目标上来审视和关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并将其建设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然后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业务流程和部门组织架构的调整以重新定义企业的职能分配和权责利关系,在提升其支持力度和匹配程度的基础上实现整体运作的协调。
2.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中应该以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基于电子信息化的改造和整合为基础,通过核心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和机制的理顺和有效运转来带动和促进供应链整体范围内的实施和应用。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四个基本流程即计划、生产、发运和退回,包括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职能领域和活动内容,它们是进行电子商务信息化改造和整合的重点,为此需要打破传统的按照职能分工为基础的组织结构划分,根据信息化下业务职能快速衔接和融合的需要来重新定义业务开展环节的每个节点及其相互链接关系,这是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供应链成员之间进行有效整合和沟通的前提和基础。
3.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中应该在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整合的基础上,对供应链成员和整体范围内存在的供应链流程,根据业务运转情况进行有效地解析和细分,并利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进行无缝的链接和融合,以实现对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给予快速敏捷低成本的反应。
4.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中应该基于上述两个整合的基础上提高核心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和供应链成员之间关键业务流程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带来供应链成员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供应链联盟关系的巩固发展。
总之,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当下全球金融危机把世界经济带入困境的时候,辽宁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其应对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高于未应用的企业。电子商务可以更有效地实现企业供应链的集成,通过这种整体供应链管理的优化,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绩效,真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法杰,李志刚.电子商务与企业供应链管理[J].现代企业,2011(12).
篇8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它打破了原有的经济活动的生存方式、运作模式以及管理体制,以网络为基础,构建了全新的经济环境,它的发展使得现阶段的经济模式与结构更加稳定与安全。供应链管理作为21世纪企业间竞争的主要依据,也是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一个重要途径,现阶段市场竞争再也不单单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以提高供应链的管理水平也显得极为重要。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实行供应链管理是未来的趋势所向,但是传统的供应链体系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或多或少显得不太适应。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成熟,电子商务手段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供应链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重组,才能适应未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竞争。
二、选题思路及研究方法
本文从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的剖析为起点,提出基于电子商务时代的供应链管理,讨论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把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突出分析供应链管理特别是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本质特征,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对现在企业的影响,但是传统的供应链结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或多或少显得不太适应,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成熟,电子商务手段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供应链结构必须进行相应的重组,才能适应当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竞争。如何实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重组?重组之后的供应链有什么优越性?本文正是从这些问题出发进行研究。目前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有少量人涉足,但是如何从供应链的整体角度进行重组的研究却几乎没有。本文是从对企业发展起到长远作用的供应链管理入手,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重组的方法,围绕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及提升企业竞争力是本课题探索的主要目的。本文所运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法、定性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重组
(一)生产计划与控制
1、实行敏捷化生产。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具有高度的敏捷性,由于电子商务实现了企业间信息资源的动态集成,这使得电子商务的供应链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迅速开发出新产品来响应整个市场。
2、实行同步化生产。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由于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导致企业与企业间生产计划必须同步化操作,只有各供应链企业之间保持生产计划的协调一致,才能实现整个供应链生产计划的同步。生产计划的同步化也克服了供应链运行中的各种约束,例如生产的约束、采购的约束、销售的约束等等,这些不同的约束会导致供应链生产计划的错乱,使得供应链不能良好的运作。
3、实行精益化生产。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客户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如何制定生产计划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提出了制定精益化的生产计划的要求。精益化生产特色是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其核心思想是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少的资金在较短的时间内生产制造出尽可能多的、高质量的产品,及时为客户提供准确的商品及服务。
4、实行生产进度信息控制。企业生产进度信息的严格控制是企业生产计划顺利执行的前提与保障,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许多企业的产品是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完成或者直接进行产品外包,这大大提高了生产进度信息控制的难度,所以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跟踪机制进行生产进度信息的跟踪和反馈,通过电子网络技术,对生产进度信息进行集成,使得企业间生产进度信息的共享成为可能。同时,生产进度信息共享也是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研究建立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跟踪机制,使得生产进度信息得到共享。
(二)采购
传统的采购流程由于其供应商、采购部门、制造部门间信息得不到共享,无法及时生成采购计划,采购效率偏低,无法适应电子商务高效性、动态性的特点,所以需要对其进行重组。电子化采购有着如下优点:
1、采购形式的转变。传统的采购形式是采购商通过投标、谈判等活动方式向供应商进行采购,这种采购形式是以供应商为主,采购商之间存在极大的竞争,使得采购商极度缺乏主动性。而且投标、谈判等方式过程繁杂,也会消耗过多的时间,影响采购的及时性,容易影响到制造部门生产计划的执行。而电子化的采购形式,使得采购商可以在网上执行投标、谈判等一系列活动,采购商更具备采购的主动权。
2、采购模式的转变。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供应链上的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可以充分共享各种产品的信息,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这体现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协调性、同步性、集成性的特点,这使得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合作关系更加柔性化、对市场需求的响应能力更加敏捷化。
3、采购的途径更广泛。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供应商可选择的采购途径更加广泛,除了通过传统的采购途径进行采购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采购。网上采购的方式有很多,常用的方式有网上招标、网上竞价、网上拍卖等等,通过网络进行全球性的产品采购,产品的品种相对较多,选择余地也更大,因此这种电子化的采购模式报价既迅速,成本又低廉,最重要的是这种竞价的市场透明度高,采购商可以对不同产品的价格进行比较,这是传统的采购模式所无法比拟的。
4、供需关系的转变。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仅仅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采购模式,是建立起两者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一关系的建立解决了许多供应链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风险问题、成本问题、库存问题等等。
(三)库存管理
在传统供应链中,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模式是相互独立的,这使得供应链上节点企业之间库存信息不能得到共享,上下游企业间很难对库存有准确的预测,容易产生库存信息扭曲,形成需求异常放大的现象。笔者认为,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可以考虑采取集成式的库存管理方法,通过集成各个供应链上企业间的库存信息,来建立起一个库存预测的管理系统,这不仅能防止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生扭曲,大大减少了需求异常放大的现象,同时由于信息的共享,也降低了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库存量,使得企业的供货与生产更加稳定与准时。笔者设计出了一个电子商务环境下基于合作预测的供应链库存控制模型。
四、供应链重组的整体方案
(一)观念重组
观念重组即意味着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某些观念进行重新定义,通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观念的对比分析,改变那些与电子商务不相符的观念,重新设计新的供应链管理方案。同时,还要注重人们对于供应链管理观念的认识,因为供应链需要人来进行操作,如果人们对新的供应链管理观念认识不足,或者观念与之相违背,那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就不能发挥供应链的最大效益,严重时会导致整个供应链无法正常运作,当然重新设计新的供应链管理方案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要想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进行供应链管理,首先就要对不相符的思想观念进行改造,让企业的员工对新的思想观念有所认识。只有让员工的思想统一起来,才能保证员工行动的协调一致,使得行动的效率大幅度提高。为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来统一员工的思想。
1、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要统一员工的思想,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是首要的方法。通过教育培训,员工不仅可以改变原先的思想观念,对新的观念有一个足够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员工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使得员工更加容易适应这样一个新的环境。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战略目标、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管理的新特点等等。教育培训的方式可以通过专家授课的形式,目的在于让员工对于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观念有一个全新认识,突出该种思想观念的重要性。
2、员工参与供应链方案的设计。在设计供应链方案的同时,除了要请专业的专家进行供应链方案的设计外,还可以让企业的员工参与供应链方案的设计。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来可以让员工对于供应链的方案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将来可以更熟练的运作供应链,二来员工可以为供应链的设计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创意,而不是照搬过去的供应链设计方案,这些都有利于供应链方案的设计与运作。
3、员工职务重新分配。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更注重网络技术的运用,所以运作的企业员工在网络技术方面一定要有相应的能力,要对员工原先的职务进行重新分配。例如,将年轻的有网络技术知识的员工调配到进行供应链运作的岗位,而其他一些相对没这方面能力的员工可以考虑调离到其他岗位,当然企业员工调离的问题需要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联系起来考虑,最终做出合理的职务分配。
(二)组织重构
电子商务的特点是高效、对客户的需求有快速的响应力,同样它对供应链的组织结构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供应链对客户的需求具有更快速的反应能力,所以,在重新设计供应链组织结构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笔者认为,供应链组织重构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职能机构向横向化、网络化发展。传统的供应链组织结构是纵向的结构,从整个结构的分布来看,从上到下依次为企业的决策层、职能层和执行层,这使得信息的传递是逐级单向进行的,指令信息从上而下进行传递,原始信息从下而上进行传递。这种组织结构有两大弊端,一是信息传递缓慢,上层的决策信息传递到下层需要很长时间。二是传递过程中,信息容易发生扭曲,出现失真现象。这两大弊端使得供应链的反映灵敏度大大降低,无法适应电子商务快速响应的要求,所以要用横向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来替代这种纵向的组织结构。
横向化的组织结构与纵向组织结构最大的不同在于要求结构的精简,通过减少多余的管理层结构,在各结构之间建立起双向互动的结构关系,并通过网络将信息在整个组织结构中进行传递,这样信息就可以同时向各个部门发散,而不易出现信息延迟和失真的现象。现阶段运用最多的横向化组织结构是矩阵结构,这种结构大大减少了信息的偏差,且具备很大的柔性,提升了供应链反映的灵敏度,同时它与电子商务快速响应需求这一特点相吻合。
2、成立学习型组织,不断创新。电子商务是网络科技创新的产物,是知识经济的体现,供应链上的企业为了跟上电子商务时代的变化,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更新,所以必须成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有利于企业员工自我创新、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使得自身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它具有以下三种特点:
(1)注重知识的积累。学习型组织通常会建立各种机制来进行知识的累积,常用的方法有开设研讨讲座、专题讨论报告、研究活动等等。
(2)鼓励不断创新。成立学习型组织的目的就是在原有的知识理论基础上有新的突破,不断创新。创新是学习型组织的灵魂。
(3)思维的突破。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开放性的组织,通过不断的接收外界的新鲜事物、新鲜信息,打破思维的局限性,对外界变化形成极高的敏锐度。
3、集权向分权转化
在传统的纵向供应链管理结构中,企业大多数的决策权主要掌控在高层管理者手中,集权制度使得企业整个供应链的决策速度缓慢,供应链的反应能力较弱。而分权则意味着将部分决策权力分给低级的管理人员,也可以说让更多的员工拥有决策权来参与决策,这种方式一来可以获取更多的决策建议,二来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内在潜能,这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灵敏性和快速响应的能力。尤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顾客的需求以及市场的环境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这种变化更加要求供应链有着足够的灵敏性和快速响应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供应链的竞争力。
在分权的过程中,要注重分权的程度,通常分权的程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分权偏好,二是员工分权的接收程度与能力。通常分权程度的高低都与这两个方面有关,组织分权偏好越高,分权程度就较高,员工分权的接收程度与能力越高,分权程度也同样较高,反之也是如此。但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环境的因素,组织分权偏好的方法一般不予采用,组织的分权程度的高低往往都是由员工分权的接收程度与能力来决定,所以得采用能力强、愿意承担责任的员工来进行权力掌控。
(三)流程重组
流程重组即指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该理论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的管理学教授Micheal Halnlner提出,之所以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是因为传统的企业业务流程过于繁杂,有很多无效的活动,如果只是直接将以前的业务流程照搬到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并不能达到提升企业效益的作用。因此,要想获得成效,首先必须要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对原有的流程进行整改,剔除无效的业务流程,并进行流程的重新设计。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流程重组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减少多余的流程环节。在整个供应链流程重组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各个流程环节进行周密的分析,挑选出合理的流程环节,将多余的流程环节进行剔除。然后通过对各个流程环节进行协调,流程路线进行重新设计,减少流程中的运输转移、检测、库存等活动。例如,JIT的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的流程设计就完全遵循这一策略,大幅度减少了不必要的生产活动(魏大鹏&李晓宇,2002)。
2、工作整合。在流程中有些细微的工作没有办法进行剔除,但是单独安排一个人来执行又显得多余,所以可以考虑将这些细微的工作合二为一,对这些工作进行整合。工作的整合,可以减少交接手续,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常用的工作整合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几项工作归一人来完成,另一种是将员工分成小组或团队的方式来完成工作。
3、流程同步化。传统的供应链流程运作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连续式的流程,另一种是平行式的流程。连续式流程是指所有的工序都要按照先后顺序来进行,这一流程的缺点是流程周期太长,整个流程的运作时间太长,效率偏低(周艳军,2004)。平行式流程中所有的工序都是独立完成,最后各个工序的部件进行汇总组装,它相比连续式流程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流程周期,但是由于各个工序之间都是独立的,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沟通,导致许多问题只有最终汇总组装时才能发现,这些问题由于发现的较晚,一来纠正要花费很多时间,二来有些问题由于发现太晚已经无法挽救,这严重影响了运作效率,推迟了交货时间(郑国华,2009)。所以解决以上两种流程形式的唯一方法就是进行流程同步化,同步式流程是指各个工序在互动的情况下同时进行,这样不仅缩短了流程周期,同时各个工序环节也有所交流,互相调整,及早的对问题进行处理,从而提高了整个流程的运作效率,节省了时间。
(四)资源重组
企业的资源分很多类别,例如财产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等等,但是无论什么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对资源进行合理的搭配或重新组合,使其能发挥最大的优势就显得极为重要。尤其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更要注重供应链的资源重组问题。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有着很大的变化,从原先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模式而转变。这种转变使得企业的资源也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人力、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外,企业的供应商和客户也成为了企业非常重要的两种资源(王庆喜,2005)。所以,为了使企业资源利用最优化,必须对企业的资源进行重组,且重组时必须充分考虑供应商和客户这两种新的资源。
资源重组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对客户和供应商这两种新资源的重组,通过网络,对供应商的人力、资本、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对供应商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从而挑选出优秀的供应商来形成供应链的上游部分。除了对供应商的严格分析外,我们还需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确定企业的目标客户群,选择合适的客户群来形成供应链的下游部分。由于电子商务动态性的特点使得资源也处于动态的变化中,所以资源的重组需要不断的进行整改。
接着要做的就是对资源的整合,将这两种新资源与传统的人力、资本、技术、信息等资源进行整合(魏文川,2008)。通过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资源效应。同时要针对项目进行资源投入,把资源从那些弱势的项目中退出,将资源投入到其他优良的项目中,形成核心竞争力。
另外,高效率作为电子商务的特点与竞争基础之一,对于电子商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重组也必须将高效率这一特点融入其中,资源的重组也得遵循这一特点,资源的集成都要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柔性。
五、研究结论
笔者在掌握对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系统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供应链运作状况、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供应链管理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重组策略。主要从以下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从重组的内容来讲,主要是针对计划与控制、采购、库存管理,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供应链重组的问题;从具体的供应链重组方案来讲,主要提出了组织重构、流程重组、资源重组以及观念重组这四个方面来阐述供应链重组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从形式上讲,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从原先的“推式”运作方式逐渐向“拉式”运作方式转变;从业务流程的角度讲,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正在逐渐从“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网络化”的形式转变;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讲,电子商务使得供应链间信息的传递基本达到了同步化,大大减少了信息传递过程中失真的现象;从生产计划与控制方面讲,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更具柔性化与敏捷性的特点,对于多变的市场环境能够更迅速的做出反应;总的来说,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供应链进行重组确实为整个供应链带来极大的变化,使得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提升了不少,但是,供应链的实施还得依靠人来完成,所以重视人员的培训与观念的转变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注重人才、观念的培养,才能提出创新性的理论进行实践研究。
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未来的电子商务将变得更加成熟。笔者对此深有感受,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确实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等方式,越来越多的活动也趋向于电商化,我相信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未来的供应链也将变得更加复杂与广泛,形成供应链网络,到时供应链上企业的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所以如何对供应链进行设计、重组是我们一直要研究的问题。我坚信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只要有合理的供应链战略做指导,必然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发展供应链已经成为未来的一个趋势,反之,无论企业实力的强弱,必然会被这一趋势所淘汰。
篇9
摘要:电子商务将逐渐取代传统商务活动模式而成为21世纪经济活动的核心。企业信息化是实施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商务的实质并不只是通过网络购买东西,而是利用Internet技术,彻底改变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信息技术真正的能力不在于它使传统的工作方法更有效率,而在于它使企业打破了传统的工作规则,并创造新的工作方式,这正是企业流程重组的核心内容。信息技术既是企业流程重组的出发点,也是企业流程重组的最终目标的体现者。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流程重组
一、电子商务将逐渐取代传统商务活动模式而成为21世纪经济活动的核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化和全球化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计算机网络技术一直在寻找除文字处理和信息传递领域外的更大、更直接的利润空间,商务领域自然成为其首选的对象,而迅速膨胀的计算机网络用户也使得具有远见的商家颇感兴趣。从单纯的网上信息、传递信息到在网上建立商务信息中心,从借助于传统贸易手段的不成熟的电子商务交易到能够在网上完成供、产、销全部业务流程的电子商务虚拟市场,从封闭的银行电子金融系统到开放式的网络电子银行,电子商务如火如荼。电子商务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1997年底,全球因特网上网用户已达1亿户,年增长率为60%,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70亿美元,预计到2000年为2000亿美元以上。IBM公司认为,电子商务是指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业务活动。它是在因特网的广泛联系与传统信息技术系统的丰富资源相互结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相互关联的动态商务活动,在因特网上展开。电子商务系统是指商务活动的各方,包括商店、消费者、银行或金融机构、信息公司和政府部门等,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实现在线交易电子化的过程。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在于完全实现在线支付功能,所以,为了顺利完成整个交易过程,需要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系统、通用的电子交易支付方法和机制,还要确实保证参加各方和所有合作伙伴都能够安全可靠地进行全部商业活动。电子商务利用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方式将顾客、销售商、供货商和雇员联系在一起,将有价值的信息迅速传递给需要的人们。由于电子商务是在因特网等网络上进行的,因此,网络是电子商务最基本的构架。电子商务强调要使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参加交易的买方和卖方、银行或金融机构、厂商、企业和所有合作伙伴,都要在Intranet、Extranet、Internet中密切结合起来,共同从事在收稿日期:2000-11-22作者简介:徐伟(1963—),男,湖北武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网络计算机环境下的商业电子化应用。Intranet是整个交易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顺利扩展到Extranet,最后,扩展到Internet,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
1991年美国政府宣布因特网向社会公众开放,允许在网上开发商业应用系统。1993年万维网在因特网上出现,这是一种具有处理数据图文声像超文本对象能力的网络技术,使因特网具备了支持多媒体应用的功能。1995年因特网上的商业业务信息量首次超过了科教业务信息量,这既是因特网此后产生爆炸性发展的标志,也是电子商务从此大规模起步发展的标志。在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迅速,通过Internet进行交易已成为潮流。基于电子商务而推出的商品交易系统方案、金融电子化方案和信息安全方案等,已形成了多种新的产业,给信息技术带来许多新的机会,并逐渐成为国际信息技术市场竞争的焦点。目前,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化建设正在使资本经济转变为信息经济,并将迅速改变传统的经贸交易方式和整个经济的面貌,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电子商务就是借助网络化、数字化技术而开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活动。它通过全球互联的网络,加快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极大地降低了经济与社会活动的成本,提高了社会运作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电子商务一经出现,就显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不仅在全球呈现竞相发展的态势,而且对世界经济格局和贸易体制的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电子商务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商业模式而成为21世纪经济活动的核心,对此,全球已形成共识,各国政府都把其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而分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引导和规范。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势头却不亚于发达国家,而如何保证其健康、有序发展则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二、企业信息化是实施电子商务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通信基础设施和电子产品制造业有了长足进步,计算机网络规模迅速扩大,信息服务业务成倍增长,为发展网络经济、开展电子商务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认识不足、基础工作薄弱、法制和标准规范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要切实加强政府的宏观规划与指导,同时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以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要促进电子商务的应用和普及,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问题。要想真正实现网上交易,要求网络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和带宽,这必须在硬件、软件上提供对高速网络的支持。而我国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先进,已建成的网络离电子商务的要求还有距离。另一方面,上网用户少,网络利用率低,致使网络资源大量闲置浪费,投资回报率低,也严重阻碍了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改变网络通信方面的落后面貌,是促进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的重要问题。宏观上,就整个社会来说,是要建设一个能够支撑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微观上,具体到每个企业,就是要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才有能力进入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
企子商务的基础。在信息经济环境中,企业围绕着信息组织生产。企业首先要有获得信息的技术手段,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企业可以清楚地知道现实的市场需求,在什么地方,需要什么产品,需要多少。企业信息化不是在现行的业务流程中增设一套并行的信息流程,而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适应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并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运作。电子商务的实质并不只是通过网络购买东西,而是利用Internet技术,彻底改变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电子商务将会帮助企业极大地降低成本,节约开支,提高运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对企业来说,电子商务是一种业务转型。变换企业业务运作模式,是企业在电子世界中获得成功的关键。真正的电子商务使企业得以从事在物理环境中所不能从事的业务。例如,使Internet成为一种重要的业务传送载体;生成新的业务,产生新的收入;使企业进行相互连锁交易;自适应导航,使用户通过网上搜索交换信息;使用智能;运用注册业务或媒介组织买方和卖方;使业务交往个性化,具有动态特征,受用户欢迎,更具效益。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还在于,随着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的运行管理机制必然发生变化。电子商务对企业的作用不仅仅会改变交易手段和贸易方式,而且,由于这些变化,尤其是供应链的缩短、市场重心的转移,以及各方面管理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必然导致企业流程的变化,因此,电子商务成为企业流程重组的一种根本的推动力。
三、企业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简称BPR)
企业流程(过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在手工管理方式下,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型的流程和管理方法。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可能改变原有的信息采集、描述、组织、存储、检索、分析和使用方式,甚至使信息的质量、获取途径和传递手段等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发现,在传统的劳动分工原则下,企业流程被分割为一段段分裂的环节,每一环节关心的焦点仅仅是单个任务和工作,而不是整个系统的全局最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仅仅用计算机系统去模拟原手工管理系统,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重要的是重组企业流程,按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重新设计,这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所谓企业流程重组,是指对企业经营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求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绩效标准上取得重大改善。BPR关心的是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而不计较“现在是什么样子”。因此,首先提出的问题不是“如何把现在的事情做得更好”,而是“为什么要做我们所做的事情”、“为什么要用现在的方法做事情”。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促使人们对管理企业的方法所基于的习惯和假设进行观察和思考。重新设计意味着追根溯源,从根本上重新设计经营过程,而不是表面的改变或修修补补。其做法是完全摈弃所有的陈规陋习,抛弃旧的结构与过程,创造新的工作方法。流程是实施企业BPR的重心。现行企业组织是建立在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基础上的,完整的系列活动被组织机构所分割和掩盖。人们往往熟悉部门、科室和班组,但不熟悉过程。组织机构分工明确,界限清楚,可以明明白白地画在组织机构图上。而流程却不是这样,流程往往不是显而易见的。BPR的对象是流程而不是组织,但它的实施将导致组织机构的变化。实际上,只要对流程实行重组,那么完成工作所真正需要的组织结构形式将变得越来越清楚。企业内部原有的组织设置、部门分工将会改变。
企业流程重组的本质就在于根据新技术条件信息处理的特点,以事物发生的自然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企业流程重组不仅是市场竞争的需要,而且也是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发展的结果。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不仅改善了人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扩大了人们思考问题的范围和控制问题的能力。它使业务流程各个环节联系更紧密,过去被分解得支离破碎的流程融为一个整体。信息网络使各个部门交织在一起,淡化了职能部门之间的界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证明,只有重组经营流程,淡化部门之间的界线,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出企业流程重组概念之前,人们从实现自动化的角度应用信息技术。从EDPS,MIS到DSS,无非是利用信息技术为现存的管理构架服务。然而提出战略信息系统概念以后,尤其是企业流程重组概念的提出和实施,则要转变到重塑管理构架了。信息技术真正的能力不在于它使传统的工作方法更有效率,而在于它使企业打破了传统的工作规则,并创造新的工作方式,这正是企业流程重组的核心内容。企业流程重组不等于自动化,它关注的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全新的目标,是如何用新的信息技术“做好当前和过去没做过的工作”。为此,需要研究新的开发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要充分认识信息作为战略性竞争资源的潜能,创造性地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找出现有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每一项活动的必要性,并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采用关键成功因素法等,去发现正确的业务流程,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些工作可以合并,组织管理层次可以减少,有些工作可以取消等。
信息技术是企业流程重组的推动力。正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企业能够打破陈旧的制度,创建全新的过程模式,使远大的目标得以实现。企业流程与企业的运行方式、组织的协调合作、人的组织管理、新技术的应用与融合等紧密相关,因而,企业流程的重组不仅仅涉及到技术,也涉及人文因素,包括观念的重组、流程的重组和组织的重组,以新型企业文化代替老的企业文化,以新的企业流程代替原有的企业流程,以扁平化的企业组织代替金字塔型的企业组织。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企业流程重组的核心,信息技术既是企业流
是企业流程重组的最终目标的体现者。
参考文献:
[1]朴顺玉,陈禹.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甘仞初.信息系统开发[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3]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薛华成,汪授泓.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篇10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线交易商务活动也随之诞生,企业电子商务价值的创造是动态性的因果关联性的过程,文章对流程视角建立的战略、资源、能力、价值四个维度和视角进行分析,最终实现了理论模型的构建,对电子商务价值的创造过程以及各种机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帮助了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了各项工作开展的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
企业电子商务;价值创造;过程分析
电子商务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在学术界的研究中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相关学者对电子商务的有效应用开展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最终得知企业电子商务价值的创造和其自身最终获得的经济效益存在紧密的联系。在多数对企业电子商务开展研究的结果都显示了:企业IT资源、组织构架、主要业务流程和人力资源的优秀程度是其决定性因素。关于电子商务的完整创造过程的研究数量较少。本文在电子商务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的基础上实行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并且将该过程当成一种动态过程,在动态的视角上,实现企业战略实施、员工价值和能力以及企业内外资源等的因果分析基础上,对完整的过程分析进行实现,帮助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在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依据,并且对我国实现电子商务价值实现创新和进一步的完善。
1、电子商务价值创造过程的概念介绍
对企业IT价值创造理论实行研究,为企业的电子商务价值创造奠定了基础,并了解了企业的资源研究中IT资源的最主要成分是IT人力资源、企业的基础设置构建、无形资源等。企业资源可以在企业的电子商务工作开展中,对组织的绩效生产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价值创造在资源向绩效转变发挥着重要性媒介的作用,有效衡量了流程绩效对企业的IT资源的价值。在基础性研究中得知,企业的电子商务价值创造能力同企业的IT基础之间紧密相连,企业对自身的基础性资源实施整合策略,可以持续加快企业供应链整合速度,同时对企业的营业额进行有效提升,保证企业取得更好的绩效。在企业的资源观研究中,证明了流程是IT价值创造的重要媒介,同时其还为企业的电子商务价值创造奠定了基础。
2、电子商务价值创造具体过程分析
下面文章将会对企业电子商务价值的创造过程进行了提出,其中主要有企业的战略实施、内部资源结构、员工的普遍能力和个人价值四个部分。
2.1战略规划。
电商企业的商务战略规划中主要包含了企业高等管理对自身管理能力的充分、有效发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有效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并且最终形成企业的电子商务能力,来对电子商务的价值当成战略目标实现管理。影响企业战略规划的主要因素为:企业的战略定位、企业内部领导者能力的大小和组织的准备程度,建立电子商务企业的价值模型,主要是对非战略层面的组织进行支持,并且实现对电子商务管理能力的提升。
2.2IT资源。
IT资源主要是企业运行电子商务中可以得到的重要资源,IT资源对企业的价值十分重要,对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行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此次的相关研究中,重点对企业的价值创造中的IT资源实现了分类,主要是对信息系统的集合、复合人力资源的培养以及价值链上的伙伴相互之间进行帮助。集成并利用信息系统,主要是借助网络对两个或是多个合作企业的信息进行共享,并对合作数据的集成实现利用,可以保证电子商务的有效运行;符合人力资源属于无形知识技能,是指企业电子商务的管理和领导能力,同时包含了企业内全部员工的知识技能水平,形成了和IT资源的互补,对IT技术实现了掌握和应用;价值连伙伴资源是对供应和商的总称,只有实现了对价值链伙伴的良好运用才能最终保证企业电子商务的良好运作,并且其和企业的外部无形资源价值存在联系,同企业的电子商务水平存在直接性的联系。
2.3电子商务的能力。
电子商务能力主要表现为企业实行电子商务和IT资源创造中的商务价值能力;该能力对企业的创造流程价值进行了反映。电子商务流程中主要是对共享信息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概括,其中还主要包含了:电子采购、预定、客户管理等措施,以上过程中的企业合作伙伴合作信息之间的共享性能。最为重要的是最后一个。合作交流的程度体现了企业和合作伙伴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互动程度,实现了企业内外的一致性协作。2.4分析电子商务价值。电子商务的价值通常是指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流程的具体水平,实现对企业的直接性价值创造。本次研究中通过流程绩效表现出了电子商务的IT价值水平,它和普通的企业财政绩效指标不同,可以直接反映和判断运行的结果。电子商务网站的流程的绩效,主要是指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最终受到的总绩效,外部表现是企业对IT资源的运用,并且在运用IT资源中转变成为电子商务的能力,在以上综合过程中形成电子商务价值,交易流程中的处理速度、控制库存、运作成本和客户的满意度等最终组成绩效成绩。相关研究中主要运用了企业的三相核心商务流程,并且最终实现了对流程绩效指标量化问题的解决,将理论有效运用在了实践操作中。电子商务价值是企业运行电子商务流程的水平,以及这一开展过程实现的直接性创造价值。在相关的研究中,对流程绩效的评价,体现了电子商务的IT价值,这一价值和普通的企业财政绩效指标存在差异,对断企业的商务运行情况和结果可以直接进行反映。电子商务流程的绩效,主要指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流程中的终端绩效,对IT资源的运用以及转化为电子商务能力,最后形成并实现电子商务的价值,主要体现了企业在运用IT资源中,处理交易流程的时间、运行成本的降低程度、把握和控制库存的效果、客户对电子商务网站购物体验等。以上内容在研究企业的三相核心商务流程中,能够实现对流程绩效质保量化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并且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3、关于企业电子商务价值创造过程的讨论
在研究中一般会对三个维度的变量进行分析,并且详细分析了价值的构成,实现了对四个变量内部关系的充分论证。依靠RBV和电子商务理论,将其作为模型的假设依据,并对四个变量在商务能力中的中介作用进行实现,将模型假设作为最主要的线索,实现价值生产过程的额战略资源规划和转换,完整体现电子商务价值的创造过程。在战略集成的IT资源阶段中,影响复合型人力资源最为严重的是战略规划,并充分说明企业在电子商务价值创造过程中对员工素质以及能力的培养,同时保证对信息系统的继承与合作伙伴资源进行充分考虑,并且以上过程是电子商务企业价值创造中战略规划完善的重要措施,还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最为关键部分。IT资源的转化可以被归纳为电子商务能力和IT资源能力,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同时也体现了IT资源在电子商务流程中的整合与利用。总而言之,企业的智力程度、技术能力和伙伴资源的综合性应用,是电子商务能力的关键和核心。电子商务的生产绩效流程中,企业的流程绩效主要是企业在电子商务流程和变革中的创新,在信息的共享以及流程的合作过程综合作用中,实现企业有形或是无形价值的充分发挥,并在资源整个中实现对电子商务流程绩效的综合性、高效性利用。上述内容中的额信息共享与合作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最为紧密的。
综上所述,企业电子商务价值的创造中主要通过资源、价值、战略、能力四者的关系来构成,这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战略性规划IT资源,使其转化为电子商务能力,再从电子商务能力转变为生产流程绩效,以上三者是电子商务价值创造中的主要机制。战略本质利用战略规划和IT资源实现目标价值创新,提升企业电子商务能力;在战略规划中要充分实现对复合型人力资源的发挥,互补和优化人力资源核心资源,最终利用组织内部的IT资源,对IT资源的整合规划与价值形成的关系实现充分性认识。本次研究量化了电子商务流程绩效,对电子商务的创造价值进行了确定,同时还弥补了传统财政绩效中不能准确度量的缺陷,解释电子商务能力和绩效之间的关系,真实反映电子商务价值的全部过程,实现电子商务价值的扩展认识。对企业电子商务价值的过程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扩展和认识,期望我国的电子商务价值创造过程将来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赵晶,朱镇.企业电子商务价值创造过程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10(12)
[2]盛亚,徐璇,何东平.电子商务环境下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基于价值创造逻辑[J].科研管理,2015(10)
[3]方兴林.基于5W2H法的电子商务模式研究———以校园电子商务价值创造过程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