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5-23 17:4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 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够最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启发式课堂教学的特点
1. 摆正好心态。尽管我们的个人力量薄弱,社会调查中教师的幸福指数很低,又被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不断滋生的现实经济社会所诱惑,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懂得我们身上肩负着培养国家下一代的责任,肩负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重担,肩负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使命感,她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伟大,不容我们有半点的亵渎和轻视,一切不良的外界影响都需要我们用强大的内心世界、自我教育、自我陶冶来支撑和抵御。
2. 思想的转化。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国家需要的新型人才。《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中提出:“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一切以学生为本。它再也不是简简单单地以传授知识为主了,它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以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这是一个复杂而又缓慢的过程,需要我们个人、社会共同进步。
3. 不断地学习。用我们强大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以身作则。因此,教育是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要想我国的人文素质能够迅速提升,孩子们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未来,仅仅依靠学校是不行的,它是我们社会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启发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一个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原则是进行任何教学都应贯彻的。
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和好处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由于受自身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等的限制,大多认知都是感性认知,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描述、观察物体、课件演示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起学习兴趣。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乐学。教师所面临的个体是人,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想法。在一问一答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乐中学,学中乐,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彰显独特的学习态度。
篇2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互动教学;特点;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中国的教育曾经一度被称为应试教育,教师们在课堂上成为了主宰一样,而学生们似乎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对于学生们的自主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是一种扼杀。随着新课改的来临,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社会发展下对于学生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也是一种考验。那么,互动教学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上来,真正地去领会课堂知识,从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一、与原教材相比,现行教材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生动活泼,简明轻快,图文并茂;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调整合理,符合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螺旋式上升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总是企图更换课堂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多动手,在课堂上保持积极主动的主体状态;教材难度明显降低,知识面有所拓宽;加强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互动教学的重要性
1、互动教学让初中科学教学课堂更加活跃
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气氛应该非常活跃才对,因为对于教学内容而言,就比较贴近生活,其中的一些实例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或者是能够引起学生们兴趣的。但是,如果是通过教师一味地语言叙述,然后本着应试的目的让学生们不去思考地去死记硬背,那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如果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参与进来,最基本的互动方式就是提问。提问如果可以把握住技巧,就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去主动思考。把可以讲授的内容通过提问让学生们去思考,让学生们更多地去占据课堂时间,甚至是把课堂交给学生们都是可以的。学生们的学习情绪高涨,课堂的气氛也会相对更加活跃。举例说明,比如在讲解地质方面的内容时,完全可以让学生们去发掘身边的实际例子。比如可以问学生们,我们所处的地域属于那种气候?根据自身生活的环境去了解所学的知识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们很有成就感,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体会知识可以学以致用是非常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提问互动教学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方式,也能更好地带动课堂气氛。即互动教学在调节课堂气氛方面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可以拉近师生距离
普遍观点认为,文学教师比较感性,而理科教师更趋于理性。感性的人也许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而理性的人则更多地强调思维逻辑方面的严谨性。学生们对于课堂的听讲态度是与教师个人息息相关的,如果没有好的师生关系,相信学生们也不会愿意听老师讲课,甚至是会对该教师所讲的学科感到厌烦。这样一来,一旦学生们产生厌学情绪,就不太容易让学生们更加努力学习,消极与怠倦情绪也会因此而产生。而对于初中科学教学而言,需要教师们具有理性的思维,也同样要求教师要表现出感性的一面。不要把一切问题都讲得过于严肃,应该能够发挥理科教师独有的幽默性来接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果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关于宇宙里面都有什么?是否会有外星人?如果真的有外星人,是否应该能够共同相处?让这些问题变得更加生动,教师要充分利用在课堂上的时间,与学生们打成一片,让师生间的距离更亲近才好,而拉近师生距离的最好办法就是要通过互动教学来完成。对于学生们而言,更愿意能够在课堂上去了解一个教师,在生活往往不会去关注。教师也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去让学生们了解自己,把自己的优势与亲和力尽最大限度的表现出来。互动教学中还有一种比较有效而简单的办法,就是眼神肯定法。一般在教师讲课的时候,都应该会目视学生们,而对于一些问题的提出,学生们有时是在随口而出的答案。但是作为教师就应该能够在第一时间给予眼神上的肯定,并给予微笑。这对于学生而言,是莫大地鼓励。这样的互动比较简单,但是却非常的实用,并且效果也会非常的好。拉近师生关系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学生们去认可这名教师,在认可教师的时候,也会自然而然地去喜欢上教师所讲授的学科。初中科学内容包罗万象,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比较广泛的知识面,而在每讲解到一门课程的时候,就可以展现一下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能够与学生们一起探讨,本着与学生们共同学习的目的来教学。可见,拉近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而课堂上的互动正是拉近师生关系的法宝。因此,教师要非常重视这一法宝,让自己的身份从一个授课者,变成学生们的“好朋友”。正所谓“良师益友”,其实教师才是学生们最好的朋友,有了这样的一种潜在的关系,学生们对于学习也不会非常抵触。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们真正地掌握知识,最佳的效果是能够让学生们运用知识。
3、互动教学让科学课堂更具感染力
让学生能够听得懂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如果只是教师在讲台上授课而不在乎学生们的听课效果是非常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教学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如果能够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去授课就能够让课堂气氛改变。一堂教学课应该满足感染力这一最基本的要求。所谓感染力就是能够让教师的思想付诸于学生,然学生们受到教师的感染,以及课堂教学内容的感染。对于初中的科学教学而言,采用互动教学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感染效果。因为有了实际的体验,学生们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从心里自然地想知道为什么。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即互动教学所能达到的感染效果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互动教学可以很大程度地增强教学课堂的感染力,感染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更好了解与理解。教师要在这方面进行完善与加强,让学生们在自己的感召下热爱学习,那才是教师的最大成就。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但是要想拥有好成绩就一定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为基础。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参考文献:
[1]孔金敏.足球让初中科学课堂更给力[J].学周刊.2011(05)
篇3
【关键词】语言输入 有效性 语言策略
“语言输入”对于外语习得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就目前学生的外语学习环境而言,课堂还是小学生接受英语的主要渠道,因而,教师语言是英语课堂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学生的英语语言储备量还不够,加上受母语、语言知识、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让学生置身于易于产生言语感受的氛围,启迪英语言语思维,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收获,是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的一种更高的要求。
一、注意课堂用语的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
1、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尽量使用英语,指令应简单明了。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用英语来概括这个关系就是:“Speak English if possible, speak Chinese if necessary.”小学英语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不知老师所云的尴尬局面,比如有一位老师让学生重复录音内容时用了四次repeat一词,学生还是没能明白,教师语言超出了学生的语言储备量,学生毫无反应,大大降低了教师课堂语言输入的有效性,此时如果教师适当地用汉语稍解释,学生立刻就会明白应当做什么和怎么做了。
2、教师要认真准备对教学内容准确、到位的表达。新课程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我在自己的课堂上也有意识地进行了实践,发现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也能对4A中出现的pretty进行英英解释,nice, good, very good, cool, wow, great等从他们口中说了出来,我欣喜万分。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课堂语言,用心经营自己的语言,只有有了这种意识,才会有付诸实际的动力。
二、在情景化教学中,实现学生对语言的有效理解和内化
小学生注意保持时间较短,作为老师应该力求用自己生动的语言、直观富于变换的教法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保证课堂学习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在教学中往往会碰到一些抽象的句子,如Just a minute.很多老师避重就轻,一带而过,不管学生是否理解,有的干脆以汉语告知。但有位教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Look,what’s the time?她首先出示没有指针的钟面问学生,正当学生感到纳闷时,老师说:Oh,sorry.Just a minute.然后将指针装上。后来放录音带时,她故意倒了几次带子,每倒一次便说:Oh,sorry.Just a minute.在真实的语境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明白了Just a minute.的意思。情景化教学对学生理解语言的作用勿庸置疑。
三、课堂教学规范化
小学英语课堂,纪律是令很多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头疼的问题,但它显然又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课堂上应该有老师和学生约定俗成的模式,为语言输入的有效性创造纪律保证。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初步尝试的几点:
课前两分钟演讲。联系当前教材所授内容,每个星期或每个月一个话题,给学生一个说的机会,一个综合运用语言的机会,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同时也能督促学业水平较差的学生迎头赶上。
四人小组合作,编说小对话。给学生提供情景,要求他们根据表情动作,开动脑筋,编说小对话。在学生倾听合作的过程中,保证了课堂语言输入的效率,同时也培养学生了学生的想象和表演能力。
结束语: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的环境,一个外语教师课堂语言质量实际上就是教师基本素质的缩影,只有我们积极更新教育观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创设有利于课堂语言输入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运用语言的情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语言输入才会有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
篇4
关键词:科学教学;语言;重要性
语言是老师和学生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也是老师完成职责的基本手段。教师的语言很重要,决定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好坏。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语言上进行修炼,在课堂上把教授知识变得不再枯燥,而是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在享受中学习。
一、在科学教学中语言一定要严谨、科学
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运用语言时一定要体现科学性、逻辑性,准确严密地讲解定律、规律。例如,我曾经在化学课时请一个学生回答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学生回答:“把澄清石灰水倒入二氧化碳中变浑浊了就说明此瓶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当时我听后直接答复“正确”。其实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是正确的,只是检验的具体方法不准确,应该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当时我并没有及时地纠正,导致作业中很多学生都写了这样的方法,虽然后来我想尽办法去纠正,但还是事倍功半,后悔莫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先是模仿,他们不仅跟老师学习文化知识,也跟老师学习语言。若教师语言规范,潜移默化地,学生也便能讲规范化语言;反之,教师语言不规范,则会产生消极的示范效应,使学生学了不规范的语言尚不自知,在一般的答题中往往会吃亏。
二、在科学教学中需要启迪性的语言
科学教学都是前人所发现、总结的知识,但是在学习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并不是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环节让学生也能像前人一样发现这些规律,而语言就是这些环节的最好连接点。比如笔者曾听本校陈老师的一堂讲授《土壤》的课,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发现植物有保护土壤的作用。虽然这个作用学生用生活经验都能总结个大概。但陈老师设计了探究实验环节。首先让学生自己设计。
学生1:“可以准备两个有土壤的盆,一个种上植物,然后对它们浇水,看它们留下来的水的情况。”
陈老师:“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
学生2:“土量应该一样。”
陈老师:“很好这样有对比性。但是两个盆不是很好观察,我们用两个盘。每个盘各放上一半的土壤,另一个种上草皮。然后对其浇水。盘的放置有没有要求呢?”
学生3:“要斜放。”
陈老师:“那么一个角度大一点一个小一点,可以吗?”
学生4:“不行,应该一样。否则水流冲刷下来的速度不同。”
陈老师用两个一样高的木块垫在盘子下。“现在要准备实验。那么能不能一个毛毛细雨,一个滂沱大雨呢?”
学生(一起):“不行,要一样的,否则水量就不能比较了。”
到这里学生已经全部参与了,虽然有点七嘴八舌的,但大家都想表达自己的想法,都按捺不住要把实验设计得完美些,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性陈老师调控得非常得当。陈老师准备了两个烧杯盛有相同的水量并倒入洒水壶中,“能下雨了吗,还需要什么注意点吗?”学生若有所思地想了一会儿,突然有个学生提出来说“下雨的高度要一样,否则到地上的速度不同。”“哇!”学生用很佩服的眼光看着这个同学。最后根据学生设计的方案来进行实验,非常成功,冲刷后流出来的水有植物的带有很多的泥土,而有草皮的则比较干净。完成了实验学生也很开心。
三、在科学教学中一定要有贴近生活的语言
科学就是在生活中寻找规律、发现规律,所以学习要从生活出发,老师的教授也应贴近生活。中央教科所郁波教授指出,学生科学概念的发展过程遵循“熟悉事物—小观念—大观念—更大的观念—理论和原理”的顺序,这个过程不能反向而行。我们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经验一步一步地拓展他们的观念,而不要不假思索地跑到他们经验的前面。
四、在科学教学中一定要有形象、生动和趣味的语言
我一向很欣赏语言幽默的老师,觉得他们的课堂是在一片看似轻松和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地将知识传授了。可是现在我成为老师,才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可以做到幽默,这是一种性格,或是长期积累的一种品质、一种素养。适当地运用形象、生动和趣味的语言,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丰富的语言会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从而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样带给老师自己愉悦的心情。
参考文献:
[1]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教学语言运用方法.中国人事出版社.
篇5
关键词:探究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对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认识
探究式教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施瓦布最早提出和倡导的,它与传统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的讲解与传授为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绝对支配者,学生很少有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时间,而探究式教学则主要是学生围绕某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即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其发现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是,在探究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可以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与讨论。在这样的过程中,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2.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而学生能够做的只能是尽力去听讲,试图听懂教师所讲授的全部知识点,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但是,在探究式的数学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首先就相关知识点进行独立思考、讨论,甚至争辩,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过程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全面提升。
3.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探究式数学教学模式下,自主探索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同时也为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基础的提高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通过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提高,思维更加清楚,甚至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
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虽然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不能加以合理运用,恐怕会使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在实施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先进、正确的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观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具备了先进、正确的理念,才能保证探究式高中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先进的理念主要是指正确认识探究式数学教学的内涵,在于以学生的日常学习为依托,为其精心设计与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相匹配的问题,供学生思考、探索,并最终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而不是单独地创设问题情境与学生解答的过程。正确的观念则是指并不是所有的高中数学知识都可以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只有那样难度适中、可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才适合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2.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需要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探究可以说是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摸索,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安全感的,为此教师应该尽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首先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从而能够大胆参与到“探索”的过程中来。同时,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仅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更要对学生探索的结果给予必要、及时的评价。
3.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离不开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指教师结合本课堂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智发展水平为基础,精心设计“串式”问题的过程。例如,可以通过一些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4.高中数学教学应力求实现探究式与传统式的结合
事实上,传统教学方法与探究式教学方法各有自身的优、缺
点。传统教学模式下,往往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做大量练习题达到强化知识点的目的,但是这样的方法往往较为单一、单板,容易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探究式教学则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达到解决问题、举一反三的目的,但是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和效果,但是需要正确、合理地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最终实现高中生数学成绩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袁小强.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及案例分析[D].苏州大学,2011.
[2]杜彦武.数学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8(04).
篇6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导入;单招班
导课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尤其对于职业学校的单招班学生,课堂导入至关重要. 职业学校单招班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多数是各初中学校学困生的凝聚. 但他们同样面临高考,而数学作为其中一门重要学科占据不可忽略的地位.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数学不再恐惧,老师的讲课能不能抓住学生的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关键.
由于教师和学生都承担着高考的巨大压力,时间紧任务重,使教师在课上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重点难点的讲解和分析上,而对于上课伊始的导入环节则常常用简短的几句话代替,比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甚至一些教师为了抢时间就完全省略了导入环节直接进入到教学阶段,这种做法在一些学校是普遍存在的. 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认清课堂导入的价值,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内容,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整个教学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起着引子的作用. 导入的功能主要在于将学生的思维注意引到教学中来. 具体来说,导入的功能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通过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陈琪,教育心理学,1997:120)在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就是认识兴趣,即求知欲. 它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些了解,但知之不多. 因此创设引人入胜的情景(例如演示魔术般的数学游戏、变幻莫测的数学应用、展示从未听说的数学史等内容),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导入通过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去学习,既可以满足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伴随着相应的情绪体验,它比被动接受性学习效果好得多. 例如,在等比数列性质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你知道银行利息是怎么计算的吗?你知道怎么贷款最合理吗?”两个常识性的问题,立即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上产生求知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兴趣盎然地进行探究.
同时,自觉性也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教师一方面可提出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说明学习这部分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的学习的社会意义,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迸发出学习的极大热情,表现出学习的坚毅精神. 例如,在高三复习课的导入时,可以向学生说明,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出现的情况及所占的分值,让学生意识到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自觉提高学习意识.
二、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导入,不是单纯的为导入而导入,其目的是“引人入胜”,即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导入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要以其所知喻不知. 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最佳的结合,就能以较少的精力和时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如果只是一味的平铺直叙地提出,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 温故知新的方法很多,教师可适机提出问题,学生逐步解答,随着答题的深入,旧知识同新知识发生了联系,从而引入新课. 例如,在讲解有关三角函数中的二倍角公式时,可以让学生先复习和差公式,再提出特例情况,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二倍角公式. 有效地导入应使采用的资料和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紧密联系,否则导入再新颖,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惊奇,也是无意义的,反而会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枝节问题,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起听众心灵中的琴弦,所谓“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有机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同理“一课之计在于始”,导课环节是整个课堂的前奏,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开始几分钟的导入设计得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始时的几分钟抓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 课堂导入作为学生接触到课堂教育的第一扇门,教师能否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成为某种程度上体现课堂教育成败的关键. 每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到能否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一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如同桥梁联系着
旧知和新知,如同序幕预示着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迅速进入到紧张而又充满活力的状态中,使学生产生钻研探索创新的强烈愿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能营造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使课堂教学从铺垫转为探索新知的过程,为这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例题选取;课堂
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选择恰当的例题引导学生,并对例题进行“再创造”,让学生“小题大做”、“借题发挥”,则往往能收到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效果。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例题选取的必要性
数学中的概念和规律是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我们要利用例题把学生引入到一个个具体的数学情境中,使得知识得以被运用,在运用中得到更深的理解、巩固。例题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功不可没,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例题选取不同时期的作用
我们每节课只有45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对待不同时期的例题,选取必须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典型性,让学生更易理解解题的思维。下面结合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精心设计例题,引入新课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为了让学生能更易理解每节课的内容,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我们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无形中就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学习《平均变化率》这节课时,为了能更好地导入新课,我创设了如下情境:
问题1:气球膨胀率
很多人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得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问题2:现有南京市某年3月和4月某天日最高气温记载.
观察:3月18日到4月18日与4月18日到4月20日的温度变化,“气温陡增”这一句生活用语,用数学方法如何刻画?
问题提出后,学生十分感兴趣,气球我们从小开始玩,气温每天都在变化,但大家肯定都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考虑过这种现象,也没有结合数学知识去理解“气温陡增”这句生活用语。因此在课堂中学生都很积极地去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学效果也就明显了。
2.一题多变,发散思维
由于课本习题是多年来经过专家学者们精心筛选后设置的,有很强的针对性,探索性,以这些题为原型,教学时进行适当的变化,拓展,充分挖掘其潜在的价值,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讲解例题多以课本为主。如:
在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如果直线y=kx-1与双曲线x2-y2=4没有公共点,求k的取值范围。
此题的意图是直线与双曲线没有公共点,故直线y=kx-1与双曲线x2-y2=4联立方程组无实数解,问题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小于零来解。把课本的这道题进行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来理解直线与双曲线之间的关系。
变[1] 如果直线y=kx-1与双曲线x2-y2=4只有一个公共点,求k的取值范围。
变[2] 如果直线y=kx-1与双曲线x2-y2=4有两个公共点,求k的取值范围。
变[3] 如果直线y=kx-1与双曲线x2-y2=4左右两支各有一个交点,求k的取值范围。
变[4] 如果直线y=kx-1与双曲线x2-y2=4左支有两个公共点,求k的取值范围。
变[5] 如果直线y=kx-1与双曲线x2-y2=4右支有两个公共点,求k的取值范围。
通过一题多解训练,提高变换思维角度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品质。一题多解是指引导学生从多起点、多方位去认识事物,让思维发散出去,从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对比例题,形似质异
在生活中,从整体上来看双胞胎几乎一模一样,很难分辨,但是只要你仔细地观察他们的肢体动作,行为语言,气质等等,你就会发现他们的不同,从而可以去区别他们。
在数学领域里,我们往往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所给的两个题目,很相似,但在其解答的方法上却存在着质的差异。如:
(1)函数g(x)=x2-ax+3在[2,+∞)上是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函数g(x)=x2-ax+3的增区间为[2,+∞),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对于(1),函数g(x)=x2-ax+3在某区间上是增函数,则此区间是函数增区间的子集;而对于(2),增区间是指函数递增的最大区间,在解法上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两者形似质异,所以在对概念的理解时有可能出现偏差。但是若能将其对比处理好,则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这对审题能力的培养也很有好处。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例题选取的注意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例题的选取要注意贴近书本,尽量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拒绝出现一些偏题、怪题。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尽量降低题目的难度,少出现些难题。如果选取那些刁钻古怪的难题、偏题、怪题作为例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不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当然选择的典型例题一定要注意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可片面地去追求典型而忘记了教学的宗旨和目的。典型例题选取的合适恰当,势必会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势必会使学生摆脱“题海”战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篇8
关键字:数学教学 课堂气氛 兴趣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气氛的价值所在
1、课堂气氛本身就是教学艺术的体现
教材能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本地资源,教师就是学习这些资源的引路人,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体现科学的魅力和知识的艺术,让同学们在心底里产生对知识的崇敬和热爱,我们都是受过多年教育的人,自然明白一个能够带动课堂情绪的老师和一个生动的课堂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让同学们融入到本节课的内容中去,更能点燃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热情,达到自主学习,兴趣引导研究的效果。所以我说课堂气氛本身就是教学艺术的体现。
2、从学习者本身来分析
学生们的思维富有联想和活跃性,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往往对于老师来说往往难以接受和理解,如同电脑游戏等能够流连忘返,让学生们将学习和游戏相比较,学生们往往认为游戏非常有趣,但是学习上的兴趣性往往不能和电脑游戏相比。这就说明了兴趣是关键的同时,要将游戏的优势融入到教学中去,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理解学生的兴趣所向,将教学和兴趣培养结合,用“童心”去带动课堂。
课堂气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引导学生沉浸在智力高度紧张、情绪异常愉悦的氛围中,促进师生双方感情的融洽、和睦与流畅,带着激昂的情绪去面对和克服一切困难,执著地去比较、分析、探索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展现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这无疑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特鼓励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了一个一个的问题,他们的学习兴趣会被更进一步地激发起来,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
3、从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上看
传统的“注入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无法完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如果还是不能带动课堂的气氛来使孩子们融入到课堂中去,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孩子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数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教知识,还要向学生教思考、教创新、教做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不同的意见,才能将育人和知识的学习相互结合,挖掘孩子们自身的潜力和学习个性,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不会被知识学习而拖累,以一种和谐的方式实现孩子们学习以及成长上的可持续发展。
二、从如今的教学现状来看待课堂气氛的作用
从现实入手来看待目前高中的数学教学,随着升学压力的逐年加大,数学这个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现在最火爆的辅导班,奥数班等充分说明了学生的压力和巨大的投入,但是有的学生并没有因此得到一个良好的成绩,投入和产出的落差往往导致学生学习数学时非常的头痛,而数学教师也感觉压力大、负担重,我认为课堂教学理念上的失败和这个现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考试压力大,在题海战术的覆盖下,教师越来越不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性和理论知识学习的结合,以及课堂气氛的带动,让同学们死记硬背,死搬硬套,有的学生越来越失去了兴趣,这样下去,我们的教学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因此,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的状况,提高学生在学习时的主动性,做到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互动学习的目的。
三、对教学课堂气氛的建设的几点建议
1、认识到课堂气氛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们要逐渐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首先就要认识到课堂气氛的重要性,教师应当设身处地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主动和学生交流,听取他们的各种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态度和期望,时刻谨记着课堂气氛在教学中的重要。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取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2、体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数学和现实生活是相互结合的,不可分离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要能够体现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发挥情景设计的作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数学故事创造生动的情境,利用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数学活动创设活动性情境,让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实现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处理效果,通过趣味性、探究性问题和充满科技魅力的情境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但要注意的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围绕教学需要进行,紧扣教学内容,不可只求表面的热闹,否则只会本末倒置,将教学带上歧途。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寇文亮.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D]. 河北大学,2011
[2] 方双虎;论课堂心理气氛及其营造[J];教学与管理;2003年13期
篇9
一、互动性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改所采用的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是依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的思想进行编排的,以话题为单元,以任务为主导,并且辅之以结构和功能项目,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每个单元的话题内容都是贴近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和富有时代气息的。学生围绕着话题通过实践、体验、参与、探究、交流和合作等互动性的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得到了真正地体现。教材将枯燥无味的语言知识放置于互动性较强的情境环节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要摒弃传统的“讲授―接受”的教学模式而采取真正的互动性教学方式。
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总共有六册(7A,7B,8A,8B,9A,9B),每册教材有6个单元,如7A课本Module 1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中Unit 1 This is me和8B课本Module 1 Travel in time and space中Unit2 Travelling等,这些单元的话题基本上都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也注重逐步拓展学生的生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周边世界。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真正实现了教学活动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过程的转变;同时针对传统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聋哑英语”现象设计了许多听说读写材料。在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大量的语言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地参加games,group work和pair work等活动,老师的互动性教学可以在这套教材中得以充分地展示,使得英语课堂真正地“活”起来了。
二、英语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策略
(1) 明确教学目标,任务驱使学生学习
教师讲授的每堂课都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并且将教学内容任务化,使得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学习和运用英语知识,指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参与、探究、交流和合作等互动性的方式主动地去完成任务,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不断地调整情感和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这种“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学生的潜力,语言实践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意识可以得到慢慢地培养。
(2)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教学环境生活化、情境化
一般情况下,课堂的教学环境可以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创设积极和谐的心理课堂环境是师生能够有效互动的前提。在积极和谐的心理环境中,课堂情境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求知欲特点相一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这样才可以使得学生能够产生愉快、互谅、互助和满意的积极态度。教师必须要注重创设比较宽松的心理环境,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对学生真诚,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成绩较差的学生,给学生信赖感和亲切感,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接近老师,并且乐于与老师交流。
(3)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英语课堂上要经常组织课堂活动,使得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比较常见的有模拟对话、小组辩论、课堂讨论和角色表演等形式。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不再仅仅是“教”学生,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生活动的参与者。
(4)善于运用多媒体,有效实现人机互动
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声图文并茂的场景,可以活跃英语课堂的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开发课件的交互环节,达到学生能够采用多媒体进行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目的;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激发创造性和竞争性,促进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三、互动性教学的案例分析
例如,在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9A教材Module 1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中Unit2 Colour话题 Period 3中,我们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巩固上节课所学颜色的内容然后学习颜色与情感的关系)可以首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个有月亮、星星和太阳的画面,在画面的两边有颜色可供学生进行选择,然后组织学生以一组的形式在多媒体上给画面着色,每组三人。每组需要使用以下对话的结构:
1:Please color the stars yellow.
2:OK.I have colored the yellow stars. When you see a yellow star, how do you feel?
3:I feel happy.
每个小组表演完之后,教师可以提问:Some people say that colors can affect feelings, do you think so? 然后学生作答,教师接着呈现出可以表达情感的单词,引入教材的阅读部分。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课堂导入
引言
课堂导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能紧跟数学教师的课堂节奏,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概念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重在导入两字,是使用合理、巧妙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更适合小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是使用更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气氛,使原本比较枯燥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生动,借此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达到更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课堂导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效果[1]。
二、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导入思想
小学数学教师不是数学教学内容的朗读者,而是帮助学生们学会学习、了解新知识的引导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并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有足够深入的了解与尊重,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掌握数学教学重点,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才能以学生们为主体,研究、设计出合理的课堂导入方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积累大量的教学经验。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注意力
在数学课刚刚开始时,大部分学生由于课间休息原因,注意力相对分散。如果此时教师立即开始教学,而且还是教授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必然会使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数学教师应使用适当的方法将小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教学内容上。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对数学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记忆程度,而且更容易使数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效率。
(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虽然相对简单、易懂,但是其中也包含了一些逻辑性较强的内容,这些内容对小学生们的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的。而且这些数学学习内容之间还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如果对前面的数学知识没有理解掌握,可能会严重影响学生们对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使学生们听不懂、记不住,甚至有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数学教师应巧妙利用课堂导入,提高小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分类与整理》一课时,课文内容主要是通过一些气球的形状让学生们了解图形的概念,并对形状进行分类。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们互动,让学生们将生活中与课文中气球形状相同的物体名称写下来,并与其他学生分享、讨论,这种课堂导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讨论的方式还可以有效加深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来说,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所以一些亲自动手参与的活动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合理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们自主研究、学习小学数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小小设计师》一课时,课文内容是让小学生们通过图形的剪切、粘贴与拼接,来进一步了解图形的概念。而由于数学课堂时间有限,大部分学生只能粗略地尝试一下。数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案,将图案画在纸上发给学生们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图形进行了解、设计与重新拼接,将新的图案画下来,并在第二天的数学课上向同学进行展示,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们互相点评、交流作品。这种亲自动手的课后作业,不仅不会让学生们感觉到课后作业带来的负担,还可以提升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索心理,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们课后自主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增添了数学学习乐趣,加深了对数学教学知识点的理解。
(五)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加沟通理解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与学生们的互动方式基本上还是传统的问答方式,这种方法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数学教师的威严感,但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而这种压力随着时间的积累,很可能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所以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导入增加一些师生互动的环节。例如,在学习《打电话》一课时,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暑假期间,合唱队的教师要紧急联系15个合唱队成员,每分钟只能通知1人,请帮助教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来快速地联系到这15个合唱队的同学”。这是一道锻炼小学生们逻辑思维能力的数学题。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组织课堂活动,首先将学生们分组,并给出5分钟到10分钟时间让各小组讨论打电话方案,然后各个小组分别与数学教师模拟打电话的方案,最后评出打电话用时最短的方案,并对讨论出这个方案的小组进行奖励。这种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们的距离,使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课时情绪更加饱满、热情,态度更加认真、负责,带动提升小学生们的数学课堂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注意力。同时也让数学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数学教师对学生们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指导,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效率。
(六)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学习习惯
课后对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可以有效增加小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第二天要学习的数学内容进行预习,则可以提高学生们对新知的理解程度。所以,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或课堂前几分钟与学生们进行问答互动,了解学生们对之前学习的数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的了解情况,并通过合理的引导,使学生们了解预习、复习对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数学教师培养学生们的预习复习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效果,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们整体学习成绩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结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堂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