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新准则范文

时间:2024-05-23 17:4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收账款新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应收账款新准则

篇1

一、新会计准则下应收账款核算管理中存在问题

1.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以市场为依据,从产品的制造到供应和最后的销售都取决于市场的需求。然而,市场并不稳定,常常瞬息万变,这就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有的企业盲目赊销,缺乏对未付款企业和个人的资信深入了解,虽然暂时的招揽了顾客,提高了市场份额,但极大地增加了客户拖欠账款的风险,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2.考核机制不健全

在目前的一些企业中,对销售部门的考核主要以销售额为依据。为了利益,销售人员采取了赊销、回扣等手段销售产品。由于缺乏销售制度的制约,企业的应收账款与日俱增,长时间下来就变成了坏账。另外,在合同的签订方面,企业没有根据客户的信用条件制定条款,当遇到应收账款问题时,有的客户赖账,这也导致了应收账款回款困难。

3.对应收账款缺乏科学化的管理

由于缺乏科学化的管理,企业在签订合同前没有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以及交易决策进行审核,某些企业在遇到客户拖欠账款时,总显得束手无策。不切实际的信用条件制定如果不及时修正,会对应收账款核算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

4.应收账款不真实

由于缺乏相应的内控制度,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虚报应收账款,造成了企业的资产流失。另外,有些企业应收账款的账龄过长,有的一年甚至三年,长时间的欠账导致了回收账款的困难。

5.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相当薄弱

由于缺乏收账款台账管理制度,有一部分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和监督方面的工作还很欠缺。例如,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只知道应收账款的数量,而忽视了账龄、成本,由于信息时效性较差导致企业无法回笼资金,资金周转陷入困境。还有些企业没意识到坏账的危害,使坏账越积越多,账龄越来越长,最终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二、新会计准则对应收款核算的影响表现

1.计提坏账准备范围发生变化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商业信誉在不断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逐渐地增加,但相应的应收账款也逐渐增多,这就提高了坏账的风险。在企业的结算过程中,有的款项无法或很难收回,这就是坏账。在旧的会计准则中,坏账的计提范围较小,仅包括将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外和回收可能较低的票据,其他方面则没有相应的规定。而在新会计准则中,扩大了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包括了应收的账款、票据和股利等等,这样就提高了坏账的计提比例,提高了企业的风险意识,有利于企业收账工作的开展。但在新会计准则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坏账计提的方法和比例,需要企业以新会计准则为参考,根据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确定计提坏账的准备范围。

2.预付账款与应收账款的关系

我国目前的市场仍然是买方市场,买方一般不会支付预付账款,即使有也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在新会计准则中,并未明确规定预付账款是否属于应付账款。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变化,买方和卖方的地位逐渐平等,在双方签订合约时,大多把对应预付款的合同条款也写入到了合约中,因此,有必要分析预付款和应收账款的关系。首先,二者的资产性质不同,预付账款是企业按照合同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其实际上是一种流动资产,不是以货币抵偿,而是要求企业以某种商品或服务来抵偿,因此,预付账款是非货币性资产;而应收账款的发生意味着企业的一部分资金被客户占用,属于货币性质资产。其次,在风险大小方面,预付账款是在企业尚未出货而已经接受的账款,其风险相对较小;而应收账款是企业已经出货而尚未收回的账款,一旦出现坏账,意味着账款收回的可能性就变小。这样来看,在一般情况下,预付账款不属于应收账款,只有当买方支付了货款,而卖方既无法发货也无法退款时,预付账款才属于应收账款。

3.应收账款的初始计量金额问题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制定合同时应确定收账的金额,即当企业销售出产品后,就应当进行收账确认工作。在新会计准则中,没有确定金额的初始计量测算,但应该跟据金融资产的类别确定,按照公允价值来计算,且交易中所产生的成本也应该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要确保交易的公允性,避免价格所带来的误差;另一方面要考虑货币在停滞时间内所产生的价值,如果价值过高,就应该把货币停滞所产生的价值也囊括在收账款中。

三、新会计准则下完善应收账款核算工作的建议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防范意识

企业应该实施完善的岗位责任制。企业销售部门要负责掌握客户的资金、信用等情况,同时负责签订合同,建立应收账款台账,记录应收账款的变动情况,另外还要随时反馈客户执行合同的情况;企业财务部门要严格审核相关的文件,还要设立客户明细账户,详细反馈增减变化,同时要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和准则做好应收账款的核算工作,严格审核,对于逾期的应收账款应及时派人催缴,及时回笼资金,减少机会成本。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依靠销售部门回收欠款,而没有资信管理部门。因此,企业要尽快成立资信管理部门,建立客户的相关档案,及时掌握客户的变化,实施履约保障。履约保障是促进应收账款核算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客户,履约保障不仅能保证自身的利益,同时也能维护买卖双方的交易关系,通常的履约保证方式有定金、低压和质押等。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能够压缩应收账款的占用额,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减轻应收账款核算工作的压力。但从另一方面说,企业要避免这种被动的局势,要做好事前的防范工作,在出现赊销业务前,要仔细审查客户的资信状况和偿还能力,确定客户的信用度,对信用度较低的客户拒绝开展赊销。

2.建立坏账准备制度

首先,以实际情况细化对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新会计准则只是简单扩充了计提坏账的范围,而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细化计提坏账的范围,提前做好准备。一般来说,企业投资所产生的利息不属于计提坏账;在销售过程中,无法被收回的账款应该作为坏账计提准备;对于在销售过程中所接受的票据应该分为两种情况,但要做好坏账计提准备,对于未到期的应收票据一般不作为计提坏账准备;当由于一些原因使预付款打水漂时,应该作为坏账计提准备。细化计提坏账的范围不能理解为随意扩大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例如,虽然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都属于应收款项,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会导致范围的扩大化,人为导致企业的利润虚减。其次,完善计提坏账准备的信息披露工作。由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企业的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和比例也有较大差距。在企业应收账款的核算中,应该做好信息披露工作,避免形成环境漏洞。新会计准则加大了对计提坏账准备的规范:一方面,要做好年度性的计提坏账准备,单独记录每一笔款项,记录其比例和理由;另一方面,如果上一年度的计提坏账出现了全额或部分回款时,要以财务通报的方式披露详细的信息,同时总结原先坏账计提比例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最后,由于某些原因未将一定数额教的应收账款纳入到坏账计提中时,要详细说明对企业的影响程度,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最后,要科学确定坏账准备的方法,及时催款。企业目前采用的坏账准备方法有年末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法。但在企业的实际经营中,按规定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是不合理的。账龄法更能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它根据拖欠账款的时间确定坏账计提比例,更加合理地判断了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为具体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一般来说,账龄越短,回收的可能性越大,风险越小,反之则风险越大。在回收应收账款时,要根据账龄的结构确定,1~3个月为正常催收阶段,3~6个月为打折回收,时间越长,所采取的回收手段越强硬。正常的催款工作花费最少,一般适用于账龄短、信誉好的客户;当需要采取强制措施收款时,必然会造成高额成本,影响当年的企业受益,但绝不能迁就欠款企业。通过采取适当的应收账款措施,必将会减小应收账款总额,优化其结构,促进企业的发展。

3.建立科学的信用政策和收款制度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信用政策。企业的信用政策对企业的销售量影响较大。宽松的信用政策能吸引更多的客户,促进销售量的增长,但同时也提高了收账的风险。例如,有些企业制定的信用期限过长,虽然暂时吸引了客户但会提高资金占有的成本,增加了回款的风险。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客户的资信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有效控制风险水平。其次,根据企业和客户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销售和结算方式。如对于热销的产品需要采用预收货款或交款提货的方式;对于销量一般的产品可以使用交款提货的方式;对于滞销的产品可以使用赊销、折扣销售或分期付款的方式。另外,还要根据客户的信誉和财务状况确定供货量,对于及时付款的客户可以给予最合适的销售和结算方式;对与信誉不好的客户应及时控制供货,防止欠款的累积。要特别警惕那些期限较长的应收账款,时刻关注客户的经济状况,降低坏账的风险,可以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签订合同,当客户结清货款后才能取得产品的所有权。第三,制定严格的收款制度。要将收款额度作为考核财务人员的重要指标,要实行终身负责制,无论是谁经手,无论是否离职,都要追究责任。财务部门要定期检查应收账款的核算情况,及时掌握信息。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企业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款项往来,应该以保护双方利益为出发点,变债权为投资,减少挂账的困扰。对于实在无法回收的账款,要采取以货抵债、以产权抵债等方式,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

4.定期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确保赊销货款的回收效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公式为:赊销收入净收入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周转率越高说明应收账款的变化越快,应收账款的回款效率也就高,反之则越低。企业的财务管理者要重视这一指标,定期计算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对比不同时期的周转率,分析其趋势,做好相应的财务准备工作。但是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和周转率反映的是应收账款的两方面的问题,不能综合考核。因此,在考核企业的资金使用效果时,可以将周转的次数乘以收账率,得出资金周转综合效果,系数越大,综合效果越好。

5.提高会计岗位人员的回款意识

在企业的收账核算工作中,不仅要重视应收账款的相关数据,还应该提高回款意识。一方面,要做好对客户信誉的评估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合同的检查工作,同时还要联系销售和市场部门,及时传达财务部门的建议,防止因扩大业绩而引发的坏账风险。企业还应该制定奖惩机制,稳定回款率,对业绩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有些企业由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原因导致账目非常混乱,阻碍了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财务部门要积极建立应收账款的对账系统,强化应收账款的核算工作。首先,要定期检查银行的对账单,确保账目的吻合。其次,会计人员要定期走访欠款客户,了解客户欠账的基本信息,同时对比自身的实际情况,确保应收账款核算工作的质量。

6.使用必要的法律手段

我国已经制定了多项法律法规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企业在使用常规手段追讨欠款无望时可以使用法律武器。在产品的销售时期,要制定合法的购销合同,明确各项条款,避免双方对条款不认同或盲目签订所引发的纠纷;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要及时运用合法手段了解欠款企业的财务情况;对于账龄较长的企业,应考虑使用法律手段追讨欠款。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核销

中图分类号:C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340-01

应收账款是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代垫运杂费和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应收账款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在2007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应收账款属于资产。因而,所有企业的应收账款都应按照《企业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的有关规定来核算。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应收账款发生减值时计提的减值准备,应通过“坏账准备”科目进行核算。具体规定如下:

(1)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计提;应计提的金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2)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损失,转销应收款项,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

(3)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应按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

对于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企业也可以按照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

例1:甲企业按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4050元。计提前“坏账准备”账户无余额。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4050

贷:坏账准备4050

例2:甲企业以前销售给乙公司4500元商品逾期屡经催收无效。经批准同意作坏账损失转销(甲企业“坏账准备”账户贷方余额仅为4050元)。分录如下:

借:坏账准备4500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4500

转销后,“坏账准备”账户出现借方余额450元(4500-4050)

例3:上述例2坏账损失转销后,乙公司又偿付了全部的欠款4500元。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4500

贷:坏账准备4500

针对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的账务处理(即例3的账务处理方式),本人认为更好的账务处理应分为两步处理,首先,应将核销的坏账转回,即恢复应收账款的金额,恢复甲企业对乙公司的债权。然后,再进行收款的账务处理。具体操作如下:

1.将核销的坏账转回

借:应收账款4500

贷:坏账准备4500

2.收款

借:银行存款4500

贷:坏账准备4500

以上两种不同的账务处理实质虽然一致,且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的影响也相同,但是其对会计信息细节的影响却不尽相同,以下将从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具有三大职能的角度分别分析新会计准则中此账务处理存在的缺陷:

从核算职能的角度: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反映的经济活动情况为各类使用者提供信息,为此,会计核算反应的信息质量一定要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以上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的账务处理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般准则,即客观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有三层含义:①真实性 ②完整性 ③无偏性,以上的会计处理不满足完整性,甲企业的账务处理无法完整的全面的反映该核销坏账转回的具体过程。明晰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而新会计准则中的账务处理简化了,使信息的提供不利于理解。另外,对企业而言,应收账款是一项重要的资产项目,根据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应当分别核算,力求详细准确。

从监督职能的角度:会计的监督职能是监督经济活动按照有关法规和计划的职能。以上处理方式不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履行。

从参与经营决策的角度:企业设置应收账款明细账的目的是加强监督往来款项的结算,新准则规定的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的账务处理不能在企业的应收账款明细账中有所反映,而应收账款是企业短期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因而大多数的企业会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来确定对赊销企业的信用标准和信用条件,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而企业信用政策制定依据的是企业跟往来企业以往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根据明细账中的坏账损失率来确定对往来企业的信用政策。

就以上例说明,从甲企业的应收账款明细账中看,乙公司的欠款并未归还,而是核销为坏账了。甲企业在制定对乙公司的信用政策时根据乙公司的明细账,可能会因为此账务处理未在该明细账中反映,而使甲企业算出的乙公司的坏账损失率增加,从而会对乙公司制定较为苛刻的信用条件,这样对于甲企业而言,由于其依据的材料有误,导致对乙公司的信用政策制定失误,可能会丧失销售机会,降低销售收入,不利于增加利润。严重的话,会丧失乙公司这个客户,使其转向竞争对手的公司购进货物。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新准则对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账务处理的规定有些许不妥,应该将此账务处理分步骤进行,以解决上述按照新准则进行账务处理存在的问题。お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 项目 T形账户法 分录结转法

资产负债表是财务报表中主要的报表之一。在高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刚接触会计的新生编制该表的确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应收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账款”、“预付款项”四个往来项目数据的填列就是一个教学难点。如下案例:

某公司2009年12月31日账户余额中,“应收账款”总账借方余额100万元,其中,应收A公司明细账户为贷方余额20万元;“预收账款”总账贷方余额25万元,其中,预收甲公司明细账户为借方余额3万元;“应付账款”总账贷方余额75万元,其中,应收B公司明细账户为借方余额12万元;“预付账款”总账借方余额18万元,其中,预收乙公司明细账户为贷方余额2万元。请计算“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金额。

一、常规填列方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与运用》等资料,结合实际运用,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账款”、“预付款项”四个往来项目数据的填列方法如下:

(一)“应收账款”项目:该项目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中应收取的款项

应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合计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如果“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有贷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预收款项”项目填列。

(二)“预收款项”项目:该项目反映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收客户的款项

应根据“预收账款”和“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如“预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有借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项目内填列。

(三)“应付账款”项目:该项目反映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如“应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有借方余额的,应在资产负债表“预付款项”项目内填列。

(四)“预付款项”项目:该项目反映企业按照购货合同或服务协议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等

应根据“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填列。如“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有贷方余额的,应在资产负债表“应付账款”项目内填列。

针对上述案例,运用常规填列方法,学生十有九成九填列出错。究其原因,是对“应收账款”等四个往来项目的内涵理解不够透彻,且对总账与明细账的内在关系运用不够熟练。笔者在多年的高职《基础会计》教学中,总结出两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教学难点。

二、T形账户法

T形账户法是从总账与所属明细账的关系入手,根据账户的原理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一)“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的分析

分析1:如案例所言,“应收账款”总账有借方余额100万,其中,其所属明细账“应收账款—A公司”有贷方余额20万

从一般原理上看,“应收账款”属资产类账户,余额一般在借方。但“应收账款—A公司”出现了与反方向的余额,其实质是“预收账款”了。在填报资产负债表项目时,应当将“应收账款—A公司”的贷方余额计入“预收账款”项目中;同理,“预收账款—甲公司”出现了借方余额,其实质为“应收账款”了。在填报资产负债表项目时,应当将“预收账款—甲公司”的借方余额计入“应收账款”项目中。

分析2:鉴于“应收账款”总账余额和“应收账款—A公司”余额不相等,方向不同,意味着“应收账款”总账下肯定还有其它明细账,并且这些明细账的余额肯定在借方。这种类型的明细账数量有多少个,于本案例数据的计算无关紧要,假设这些类型的明细账合为一个,即“应收账款—X公司”,余额在借方,金额未知(设为X万元);同时,“预收账款”下肯定还有其他的余额在贷方的明细账,数量未知,将之合为一个明细账“预收账款—Y公司”,金额未知(设为Y万元)。

分析3:1、开立“应收账款”总账及其明细账

2、根据总账与明细账的关系“总账的余额=所属明细账余额之和”,即得出X=120万元

3、由于“应收账款—A公司”的贷方余额20万元要转入“预收账款”中去,那么,该明细账户转出金额后,余额为零

同时,根据“总账的余额=所属明细账余额之和”的公式,此时“应收账款”总账余额应等于“应收账款—X公司”明细账余额,即借方120万元。这一步是理解的关键,因为转出了反方向的明细账户余额,总账账户的新余额反而增加了。

4、另,由于“预收账款—甲公司”有借方余额3万元,实为“应收账款”,填报资产负债表时,要计入“应收账款”项目中

故,再设一明细账“应收账款—甲公司”,其余额为借方3万元。根据“总账的余额=所属明细账余额之和”的公式,此时“应收账款”总账余额应等于“应收账款—X公司”明细账余额及“应收账款—甲公司”明细账余额之和,即120万+3万=123万元。以T形账户列示如下

分析4:根据上述“应收账款”项目数据的填列分析,同理可得“预收账款”项目的最终填列数据应当为48万元。

(二)将上述“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的分析方法解析完毕后,可将“应付账款”及“预付账款”的数据填列做为堂上练习,交由学生参照完成。

篇4

关键词:未来应收账款 未来应收账款转让融资 会计处理

一、未来应收账款转让融资

未来应收账款是指债权人根据有关合同约定有权利向债务人主张债权,但是债权人尚未履行或者尚未完全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这种情况下,债权人主张债权的时间和金额要视义务履行完毕的时间而定。这种债权基于权利人与债务人之间已经签有合法且生效的合同,将来满足合同的事实实现时即形成确定的债权,所以叫做未来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是不及时变现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应收账款融资成为企业短期融资的一种常见手段。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业务的拓展,企业经营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融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像一些大型重工类企业(比如造船厂)他们的应收账款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能立即主张金钱权利的应收款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未来应收账款。 对于这类未来应收账款,往往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例如,某造船厂接到一笔订单,销售某型号的船只。船厂和买房签订销售合同,买房预付合同总价的20%作为定金,待船只完工后支付余款,期限不超过一年。那么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船厂必须先预先支付制造费用和相应的开支,这样会使企业资金需求扩大。为了提高资金利用率,在这类企业中出现了未来应收账款转让融资业务。

二、未来应收账款转让融资的分类

在实际业务中出现的未来应收账款转让融资业务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是,附追索权方式的未来应收账款转让。即有关未来应收账款到期时,若无法确认债权,金融机构或购买企业无法从债务人那里履行债权时有权向出售未来应收账款的企业追偿,或者按照三方协议约定,企业有义务按照约定金额向金融机构或买方企业回购部分未来应收账款,未来应收账款的风险由售出企业负担。这种情况方式转让未来应收账款,其实质相当于以未来应收账款合同为质押,向金融机构或有关企业取得借款的行为。

第二类是,不附追索权方式的未来应收账款转让。这种转让方式是指企业直接将未来应收账款的收款权出售给金融机构或者有关企业以获取资金,企业,债务人、金融机构(买方)三方签订协议,所售未来应收账款到期无法实现债权时,金融机构或买方企业不能够向出售未来应收账款的企业进行追偿。这种情况下,出售未来应收账款所收到的资金和未来应收账款待确认金额资金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个差额可以当成一项保理成本。

三、未来应收账款转让融资的会计处理

未来应收账款的转让分为附追索权的未来应收账款转让和不附追索权的未来应收账款转让。不论以哪种方式转让,在会计处理实务中都应该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充分考试到交易的经济实质。

1.附追索权的未来应收账款转让

(1)会计处理

附追索权的账务处理,实际上是以未来的应收账款为转让的抵押借款,其会计处理与金融机构贷款的会计处理相似,未来应收账款余额与收到的融资款项的差额作为一项保理成本入账。其会计处理如下:

收到融资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按实际收到的金额)、“未确认融资费用——保理利息”(未来应收账款金额和转让价款之间的差额):贷记::“长(短)期借款”(未来应收账款的金额,根据融资期限确定记入长期贷款还是短期贷款)。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贷方科目记入“长(短)期借款”而不是“未来应收账款”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首先,现行的会计准则没有未来应收账款这个科目,贷记未来应收账款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其次,根据未来应收账款的含义,未来应收账款实际确认要视义务履行完毕的时间而定,在收到短期融资款时,未来应收账款还未确认。

每年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会计处理:借记:“财务费用”;贷记:“未确认融资费——保理利息”,这里记入“财务费用”的金额根据未来应收账款转让合同规定的分摊方法计算得出。

在卖方履行完毕与未来应收账款相关的义务时,未来应收账款变成现实的应收账款,确认为应收账款,此时,会计处理如下:借记:“短期借款”;贷记:“应收账款“。这里应收账款的金额要根据企业登记簿中登记的未来应收账款的金额而定。

(2)方法举例

例1:2011年1月19日,A船厂与B公司签订应收账款转让协议,将船厂在建出口船舶的应收尾款1.38亿元转让给B公司,实际转让价格为1亿元,假定在建船只在2011年末竣工交货,该笔应收款的尾款收款期限为年末交货时支付完毕。

A船厂在实际收到转让款时的会计处理:

借: 银行存款 10000 万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保理利息 3800 万元

贷: 短期借款 13800 万元

年末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会计处理:

借: 未确认融资收益-保理利息 3800万元

贷: 财务费用-利息收入 3800万元

船只建造完工交货,未来应收账款变成现实的应收账款时,会计处理:

借:短期借款 13800万元

贷:应收账款 13800万元

2.不附追索权的未来应收账款转让

(1)会计处理

不附追索权方式转让未来应收账款时,与该债券有关的风险随着未来应收账款的转让全部转移到了买方手中,根据企业、债务人及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议,在所售未来应收账款余额到期无法实现、不能收回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向出售债权的企业追偿。其会计处理如下:

收到融资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按实际收到的融资款项)、“营业外支出”(未来应收账款余额与收到的融资款之间的差额);贷记:“短期借款”(按未来应收账款余额登记)。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未来应收账款的余额与收到的融资款项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是因为,不附追索权的未来应收账款的转让可以将其当作是一项特殊商品的转让业务处理。

在卖方履行完毕与未来应收账款相关的义务时,未来应收账款变成现实的应收账款,确认为应收账款,此时,会计处理如下:借记:“短期借款”;贷记: “应收账款“。这里应收账款的金额要根据企业登记簿中登记的未来应收账款的金额而定。

(2)方法举例

沿用“例1”资料,假定转让协议中规定此项转让不附任何追索权,那么会计处理如下:

A船厂在实际收到转让款时的会计处理:

借: 银行存款 10000 万元

营业外支出 3800 万元

贷: 短期借款 13800 万元

船只建造完工交货,未来应收账款变成现实的应收账款时,会计处理:

借:短期借款 13800万元

贷:应收账款 13800万元

3.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

利用未来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对于企业管理未来应收账款和增加融资渠道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会计处理实务中,我们要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按照业务实际的经济意义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上述两种未来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种处理方法较复杂,它倾向于将该业务当做以未来应收账款为质押的抵押借款,所以在会计处理中要确认一项保理成本,以及对保理利息的摊销。而第二中方法,是不附任何追索权的未来应收账款的转让,倾向于将该笔业务当做转让企业特殊商品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未来应收账款余额与融资金额的差异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处理过程比较简单。在实务中我们不管选择哪种处理方法,要根据未来应收账款的转让协议的实质区分。

四、结语

目前,未来应收账款转让业务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比较少见,但是此种融资方式确实可以为企业扩大融资渠道、提高资金利用率,相关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未来应收账款融资,不过在融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市场经济秩序,和诚实守信的经营原则。同时,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可以针对这种融资方式出台相应规范性文件。

参考文献:

[1]孙超.论未来应收账款的转让融资, [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4期

[2]李冰.浅谈应收账款融资的会计处理, [J].财会月刊,2004年4期

[3]孙凤英.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J].经济纵横,2007年6期

篇5

关键词:合并报表 内部应收账款坏账 准备抵销

一、内部应收账款坏账初次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进行抵销的处理

企业会计人员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时候,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要随着内部应收账款的抵销而抵销。在这个基调上,某会计会以当期应收账款为基础计提作为应收账款坏账初次编制。通常情况下,会计抵消分录分为两种情况:贷记应收项目,借记的应付项目以及借记的应收与坏账准备项目,贷记的资产减值项目。前者是当内部应收账款准备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内部首账款抵消时记录时使用,后者是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抵销时使用。

【例题1】某企业集团公司母公司中甲公司本期个别资产负债里面应当建立的是59700元人名币的款项,里面都是内部的应收项目,这其中根据余额的千分之五来收取准备费用,这一期的坏账准备就是三百元。分公司中的负债表有六万元应付账款,这笔钱都属于母公司。在进行财务报表的合成时,应该把该收的内部款项和应付款项以及该收的内部款项的坏账准备都一起给予抵消。这种情况下的抵消分录是:

(1)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3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300

(2)借:应付账款 60 000

贷:应收账款 60 000

二、在内部做抵消处理时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合并会计报表及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同时具备

正是因为在整个企业集团内部能够充分反映出企业一段期间运行获利情况和分配状况等具体的报告以及上次的期末分配与获利的报表就是这一次的拥有着权利更换初期没有进行分配的利益(假设没有会计集体政策的变化以及前期差错产生的变动)的表格是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而上一次的资产降低所形成的损失同时也是已经抵消的坏账准备的数据。其原因是该收的账款在合并坏账准备的时候,跟抵消的这一期的资金损失所形成的是抵消了计提坏账。本期本期母公司和子公司当期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编制组成本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但是在公司的部分报表中,前期没有进行分配的资金与利益的基础相加就可以得到后期没有分配的利益以及上一期会计所合并的拥有者权利更换表中所没有分配的资金和利益,两者之间的差异是跟着前次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时候应收账目的内部准备以及应收账目的计提坏账抵消产生的更换而变动的。

因此,在将前次由于内部该收的账目抵消了坏账准备的时候,应该把应收账目的款项中的坏账准备合并成表格形成依据,并且抵消的资金在减值之后所形成的损失对这一次的利润分配所构成的影响也应该被抵消,这也便于调整分配利润的金额。

合并会计报表在进入第三期的编制时,要将前期内部抵消相应的坏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便于以后调整和分配利润。此后,要将内部应收账款的相应坏账准备按照要求来做增减变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计算确定本期坏账金额并予以抵销。

1、企业内部对应收坏账款坏账准备合并时应收账款本期和上期的余额相等时的抵销处理。

【例题2】甲公司上期内部应收账款、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情况与【例题1】相同,按5‰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300元,其数额60000元,在其个别资产负债表中坏账准备项目的数额为300元。母公司坏账准备余额为300元,本期个别资产负债表中对子公司内部应收账款余额仍为60 000元,本期未计提坏账准备。

(1)用里面应收的款项抵消应付的款项,这样抵消:

贷:应收账款 60 000

借:应付账款 60 000

(2)用上一期里面的应收款项抵消计提坏账准备。其抵销分录如下: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300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300

2、在内部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合并会计报表进行抵销处理时,本期余额大于上期余额时的抵销处理办法。

【例题3】某公司上期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情况与【例题1】相同,母公司本期对子公司的内部应收账款净增加6 000元,本期内部应收账款补提坏账准备30元。本期对子公司内部应收账款为66 000元,坏账准备的数额为330元。因此,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应针对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进行如下抵销处理:

(1)将本期对子公司内部应收账款净增加的抵销分录如下:

贷:资产减值损失 30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30

(2)将上一期里面的应收款项抵消计提坏账准备,这样就可以变换初期所分配的资金和利润,以下是抵消情况:

贷:没有分配的资金——年初 300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300

(3)将内部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相互抵销。其抵销分录如下:

贷:应收账款 66 000

借:应付账款 66 000

3、内部应收账款本期余额小于上期余额时的抵销处理

【例题4】甲公司内部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抵销情况和应收账款与【例题1】情况相同,母公司中坏账准备的数额为210元,对子公司内部应收账款为42 000元,本期冲销内部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90元,内部应收账款比上期净减少18 000元。这种情况下,在应收账款准备合并会计报表的工作底稿中应进行如下抵销处理:

(1)将因内部应收账款减少18000元而冲减的坏账准备90元予以抵销。以下就是抵消情况:

贷:应收款项,坏账准备 90

借:资金价值降低90

(2)将上期里面应收的款项抵消计提坏账准备,改变初期没有分配的资金和利润,以下就是抵消情况:

贷:没有分配的资金——年初 300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300

(3)将内部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相互抵销。其抵销分录如下:

贷:应收账款 42 000

借:应付账款 42 000

参考文献:

篇6

一、执行替代性审计程序的主要方法

(一)通过审查期后的收款予以证实

年报审计的高峰集中在每年的3、4月份,上年度正常的应收账款,到注册会计师审计时一般能够收回。注册会计师应选择外勤结束日前一两日,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收账款明细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对账单,若款项已经收回,则可为资产负债表日应收账款的存在或发生等提供证据,即使债务人未回函,也可确认其金额。

(二)通过追查债权的相关文件资料,核实交易的确凿发生

1.从原始发票追查至会计记录。注册会计师选择资产负债表日金额较大的账户,找出其销售档案,检查定货单、销售单、信用评估报告、销售合同、销售通知单、销售发货单和销售发票等,重点审查授权批准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越权批准行为,信用政策和销售政策的执行是否符合规定,超出信用政策和销售政策规定的赊销业务是否实行集体决策审批等。如果顺查以上资料形成的证据链能够相互印证,销售与收款的内控制度健全有效且得到一贯执行,也可确认应收账款的会计记录和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列示数额。

2.从相关会计记录追查至合同、订单。注册会计师从资产负债表日应收账款明细表中选取金额较大的客户,自应收账款明细账追查至记账凭证、销售发票、销售通知单、销售合同、信用评估报告、销售单和顾客订货单等,为验证交易和事项发生过程的正确性提供证据。如果逆查以上资料形成的证据链能够相互印证,也可确认应收账款的会计记录和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列示数额。

二、替代性审计程序审查的重点内容

注册会计师执行替代审计程序应重点审查哪些账户,需结合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对账户进行分类。账龄越长,款项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小,形成坏账的可能性就越大。应收账款金额越大,对会计报表越重要,就越应该重点审查。注册会计师在具体操作时,可将全部应收账款账户划分为正常账户和非正常账户两类,其中:正常账户包括1年内借贷方发生额正常、仅有借方发生额或仅有贷方发生额的账户;非正常账户包括当年无发生额即账龄在1年以上的账户。注册会计师执行替代审计程序时,应根据不同性质的账户,确定不同的审计重点,以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一)正常账户的审计重点

1.借贷方发生额正常的账户。对于这类账户,注册会计师抽查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可以适当高一些,关注重点包括:销售与收款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性;账户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原始凭证的合法合规性;账户期初余额加减借贷方发生额与期末余额平衡关系的正确性等,并将审验过程详细记录于替代程序审计表。如果能够满足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可接受的风险程度,就可以确认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

2.仅有借方发生额的账户。对于这类账户,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客户是否是为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而采取的赊销策略。如果是,则应重点关注欠款是否仍在信用期,对方的信用标准(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是否符合赊销政策规定,对方是否享受现金折扣政策等。如果不是,对此说明客户的商品可能滞销,可能为了减少库存而赊销,可能会形成坏账。注册会计师要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必要时,可考虑在审计报告中披露。

3.仅有贷方发生额的账户。应收账款只有贷方发生额,相当于客户的预收账款,注册会计师对于此类账户需要审查相关合同、协议,并结合存货审计,重点关注是否存在已将存货发出,而未确认收入,偷漏税款等。如果存在以上的情况,需提请客户进行调整。若客户拒绝调整,注册会计师应考虑是否在审计报告中披露。

(二)非正常账户的审计重点

账龄超过1年的应收账款贷方余款,对方会催促结算,一般不会长期挂账,即使有,所占比例也非常小,根据重要性原则,不予考虑。本文所述的应收账款非正常账户均指账龄超过1年的有借方余额账户,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

1.对到期的应收账款,客户是否及时提请对方依约付款;对逾期的应收账款,客户是否采取多种方式催收;对重大的应收账款,客户是否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等。

2.客户是否在年度终了组织专人全面清查应收账款,债权是否清晰,账账、账实是否相符。

3.对于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要注意如下内容:是否取得法院判决书或裁定书,是否取得注销工商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的证明或政府责令关闭的文件资料,是否取得已经死亡或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的债务人用其财产或者死者遗产不足清偿且无继承人的相关法律文件,是否取得境外中介机构出具的终止收款意见书或我国驻外使(领)馆商务机构出具的债务人逃亡、破产证明等,作为确认坏账损失的依据。

4.坏账损失是否经过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坏账损失财务处理意见是否按照程序提交股东会、董事会或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权力机构审定。

5.对逾期3年应收账款处理的坏账损失,是否实行账销案存,继续保留追索权。

6.客户处理的全部应收账款坏账,是否已在财务会计报告附注中充分披露。

三、执行替代性审计程序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非结算债权在应收账款中核算。例如:一些客户将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账户反映的内容计入应收账款,造成核算不真实、不准确,会计信息失真。

(二)粉饰会计报告,虚挂应收账款。例如:一些客户特别是上市公司,为粉饰会计报告,编造销售合同,虚构销售业务,虚挂应收账款,或者把不符合销售实现条件的作销售处理,虚增收入和应收账款。

(三)长期投资在应收账款中核算。例如:一些客户为隐匿投资收益,把长期投资纳入应收账款核算。在收到投资收益时,直接冲减应收账款以达到偷税之目的,或者直接将投资收益转存“小金库”进行非法活动或舞弊。

篇7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筹划 应收账款的出售与融资 制度激励 华强集团

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需要全面筹划。因为从企业经营全局看,应收账款的产生直接受到开发、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行为的;而产生的应收账款能否顺利回收直接影响第二轮经营周期流动资金的供应量,进而影响第二经营周期是否顺利进行。因此,本文认为应收账款管理不应仅仅是针对应收账款一个点的管理,而应该从经营管理全局来思考,结合企业战略需求和财务目标等,依托企业生产、销售等展开全面的应收账款管理筹划。

一、应收账款管理全面筹划因素

(一)影响应收账款产生的因素分析

1、企业战略和财务目标对应收账款的影响。企业在不同时期、不同产品上都有不同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并直接指导生产、销售和管理政策等。所以,不同的发展战略对应收账款产生不同的要求。比如,成长期的开拓市场战略、夕阳期的资金回笼战略会给应收账款的产生和管理带来不同的要求;再比如,开发新产品战略与主营业务产品发展战略也会对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的比例有不同的要求,等等。而不同的财务目标对应收账款产生具有直接的作用,比如务必提高利润增长水平财务目标和保持资金流量稳定财务目标往往导致销售过分追求创造利润和稳健营销创造现金流量两种不同的结果。

2、生产开发部门和销售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影响。应收账款管理在企业的管理价值链中排列在企业生产管理和销售管理后面,并受两者的激励和管理政策直接影响。首先,不同的生产激励制度产生不同的销售压力,比如将激励因素与生产用料节约量挂钩、与生产效率挂钩、与市场销售业绩挂钩等不同方式导致生产开发者对产品的不同定位和认识,产生不同的市场接受程度,从而为应收账款产生与否以及金额的多少带来影响。其次,不同的销售激励制度将直接影响应收账款的产生及金额,比如激励因素与销售额挂钩、与市场占有份额挂钩、与变现金额挂钩等不同方式直接影响销售人员在选择客户、营销措施、现销与售赊、变现时间长短等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形成不同的销售结果。

因此,相对于现有应收账款管理的知识结构,本文认为“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结合企业财务目标、注重生产开发部门和销售部门对应收账款管理的影响进行应收账款管理”亟需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认可。

3、客户选择与信用额度定位对应收账款的影响。

客户选择与信用额度定位对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率具有决定作用。一般来讲,宽松的信用政策直接导致应收账款的增加,严格的信用政策直接导致应收账款的降低。客户选择标准以及信用额度的确定主要依据企业可以承担的资金周转风险能力决定,并根据企业搜集的资料对其采用“5C”等信用评价分析法筛选客户。

(二)影响应收账款收回、变现的因素分析

1、应收账款回收责任明确否对应收账款收回具有重大影响。应收账款回收责任明确否实质上是根据不同的理念进行管理制度设计的结果。在对多家企业的实践调查和财务分析过程中发现,制度设计中责任明确、激励目标突出、激励指标明确与否等等对于能否解决好应收账款回收、变现至关重要。例如,华强集团自1995年改革其资金管理制度,对应收账款主要采取三方面的措施:一是对应收账款的总额进行控制,明确规定各企业应收账款最高额度不得超过流动资产比例的35%,超过比例的异常部分必须调查处理;二是财务部门每月编制帐龄分析表,将货款回收情况通报销售部门,及时采取催收措施;三是建立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将账款回笼情况与销售人员奖金挂钩,激励他们早日收回资金。这一制度的推行取得了明显效果,如集团中兰带啤酒的应收账款,由1997年的2.3亿元降到1998年的1.2亿元,降幅达50%[1]。

2、应收账款变现渠道的发展对应收账款变现有积极的作用。2003年5月财政部了《关于企业与银行等机构之间从事应收债权融资等有关业务处理的暂行规定》,对应收债权出售和融资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在2006年刚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之《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将应收账款列为金融产品之列。应收帐款融资在直接有效地规避应收账款所带来的风险的同时,可以迅速地低成本筹集企业所需的资金,能够满足企业因应收帐款占用造成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融资需求,开辟了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二、应收账款管理筹划之利用“应收账款产生因素”的引导作用

如前所述,本文不赞同应收账款管理应该由财务部门全面负责的观点,认为应收账款管理是根据的战略和财务目标为指导,由企业的销售部门、开发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完成的一项管理工作。

首先,开发生产部门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财务目标为指导,在产品开发和生产中尤其重视市场的反映力,通过产品自身的优势竞争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加收入的同时尽量为降低应收账款发生率提供保证。

其次,销售部门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财务目标的指引,充分利用信用调查等,在销售过程中积极为企业创造较大的销售额,合理选择赊销客户和信用额度,产生尽量少的应收账款。

再次,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信息服务部门,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明确企业的财务发展目标,并且定期编制账龄表、销售收入表、产品市场占有率变动情况表等,为促进各个部门改善各自的发展状况,提高利润创造力、降低应收账款产生率提供优质信息服务。

三、应收账款管理筹划之发挥制度激励作用,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效率

当然,充分发挥并利用影响应收账款产生因素的引导作用必须依靠合理的管理制度付诸实施。本文认为,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制度最大的作用就是尽量保证应收账款的质量。即发生环节在完成财务目标的同时尽量减少应收账款,信用销售、客户名单清晰,形成的应收账款能在信用期内有效的变现、回收。具体来说,怎样的制度才能保证实现这样的效果呢?根据实践调查和经验积累,本文提出如下几种制度设计方式,以供商榷。

(一)调动开发生产部门对应收账款管理的辅助作用,可以从市场角度出发。因为,产品本身如果达到供不应求或者存在制胜优势的话,应收账款而言的就会降低。所以,可以将开发生产部门的业绩奖励同产品在市场上的前期[2]销售业绩挂钩,力争创造有价值的订单。这种制度已经在海尔集团得到有效的,并创造了非常好的业绩。

(二)调动销售部门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积极决定作用,可以主要从应收账款回收率角度出发,兼顾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率控制。因为,销售过程中营销人员对应收账款回收责任的大小直接决定了销售人员选择赊销的可能性或选择赊销客户、信用额度等的谨慎程度。同时,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率控制可以有效的增强销售部门整体销售的积极创现行为,有利于其积极的对销售中遇到的产品及时反馈信息给生产开发部门等,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华强集团的案例已经充分说明了该制度的有效性。

(三)调动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管理的辅助服务作用,可以从财务目标的完成情况出发。事实上,财务部门不仅提供财务信息,还参与财务决策,监督企业行为。财务部门直接参与财务目标、现金预算等工作,非常明确企业总体发展目标,并致力于帮助企业有效的完成财务目标。所以,可以以“辅助各个部门完成财务任务,就是帮助自己完成任务”为激励机制,从完成企业总体发展财务目标角度,激励财务部门为各部门积极提供及时准确多样的财务信息。

四、应收账款管理筹划之借助应收账款出售与融资渠道提高变现能力

篇8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计税基础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会计准则关于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定义是晦涩难懂的,依据我的理解,传统的财务会计资产、负债表是根据权责发生制来编制的。而税法确认的资产、负债方式有别于传统财务会计,有部分采用收付实现制,又有部分权责发生制。尽管我国税法不要求企业编制以税法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但我通过对会计准则编制的报表一定的调整,把它转换成依据税法编制的资产、负债表,这个调整实质上就是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我将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来深入研究如何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我公司是由戴姆勒与劳斯莱斯联合控股的合资企业在华设立的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公司主营船用发动机及发电机组及备件销售,并承担全球生产的但销往中国的发动机保修服务。公司分别按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并按季度根据国际会计准则IAS34披露所得税费用。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按会计准则的定义,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这个定义不是特别好理解。依据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资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拥有和控制,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成本可靠计量。那么依据税法来讲,什么是资产呢?确定税法上资产的金额实质上就确认了资产的计税基础。即税法上的资产=资产计税基础。根据税法的规定,资产初始确认计量的标准与税法上的标准一致。但在后续计量上的标准明显趋于不一致。税法上部分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准则更注重当前资产的质量、因此导致了后续计量上会计准则确认的资产与税法确认的资产(资产计税基础)不一致。

公司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货款、待摊费用和固定资产。

下面笔者分别阐述它们的计税基础确定。

(一)应收账款的计税基础

应收账款的计税基础,即为在税法条件下应该确认的应收账款金额。公司的应收账款的产生主要为发动机应收款项和向客户提供的售后服务应收款项。

1.初始确认时应收账款的计税基础

由于初始确认时公司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应收账款为由于赊销发动机和服务,预期未来经济利益能可靠流入企业的经济资源。税法关于应收账款的初始确认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因此初始确认时公司在会计准则条件下的应收账款等于应收账款的计税基础。

2.后续计量时应收账款的计税基础

在后续计量上,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公司十分关注应收账款质量及其可收回性。由于公司的售后服务客户主要为公安海警边防的船只发动机。这些客户受制于预算额度,以及对公司的售后服务质量有意见,经常导致应收款项难以收回。考虑到这些情况,公司对这类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因此公司在列报应收账款时,按照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列报。但是在税法上,不认可计提的坏账准备,而是应当在实际发生坏账时才能减少应收账款。即计提坏账时不减少应收账款的计税基础,实际发生时才可以减少应收账款的计税基础。

(二)存货的计税基础

存货的计税基础,即为在税法条件下应该确认的存货金额。公司的存货的主要为生产成品发动机而持有的组装材料,直接可供销售和服务用维修备件以及成品发动机。

1.初始确认时存货的计税基础

初始确认时,公司根据会计准则——存货的规定,按照国内采购或进口时或生产完工的实际成本确认存货的入账价值。其中,进口的材料按照货物本金加关税和运费确认,国内采购存货按照增值税发票上确认的买价(不含增值税)确认,生产的成品发动机按照实际生产成本确认。由于存货在税法上的初始确认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因此在初始确认时公司在会计准则条件下的存货价值等于存货的计税基础。

2.后续计量时存货的计税基础

在后续计量上,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公司十分关注存货质量及其可变现净值。由于公司的售后服务备件是为快速响应客户的维修需求而持有。难免由于客户的维修项目因资金原因而推迟转为呆滞备件,考虑到这些情况,公司对这类备件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此外由于生产计划变更,使得公司G03机型将不再生产,因此为G03机型生产而持有的组装材料就转为呆滞,公司对这类组装材料也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因此公司在列报存货时,按照扣除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列报。但是在税法上,不认可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而是应当在实际发生存货跌价时才能减少存货的价值。即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不减少存货的计税基础,实际发生时才可以减少存货的计税基础。

(三)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在税法条件下应该确认的固定资产金额。公司的固定资产的主要为生产成品发动机而持有的组装线及测试台,组装和维修工具,以及办公用设备。

1.初始确认时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初始确认时,公司根据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按照国内采购或进口时实际成本确认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其中,进口的固定资产按照货物本金加关税运费确认(取得海关免表的无关税),国内采购固定资产按照增值税发票上确认的买价(不含增值税)确认。由于固定资产在税法上的初始确认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因此在初始确认时公司在会计准则条件下的固定资产价值等于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2.后续计量时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在后续计量上,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公司十分关注固定资产的质量及其可回收性质。由于公司的发动机测试台由德国进口,进口商的售后服务一直不到位,致使公司的测试台年久失修,起初几年还能正常工作,2008年以后经常出现故障。经请德国技术专家会诊,认为其使用寿命将缩短3年,目前已经发生减值。因此,公司对发动机测试台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公司在列报固定资产时,按照扣除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列报。但是在税法上,不认可计提的固定资产跌价准备,而是应当在固定资产变卖或报废时才能减少固定资产的价值。即计提固定资产跌价准备时不减少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四)公司其他资产的计税基础。

公司的其他资产包括货币资金、预付货款和待摊费用。这几类资产的计税基础即在税法条件下的它们确认金额。由于这些其它资产的确认在会计准则与税法条件下相同,因此它们的会计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按会计准则的定义,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这个定义是不是特别好理解。依据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负债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现时务,经济利益流出企业。那么依据税法来讲,什么是负债呢?确定税法上负债的金额实质上就确认了负债的计税基础。即税法上的负债=负债计税基础。根据税法的规定,税法在负债上确认计量的标准与税法上的不完全一致。税法上强调收付实现制,会计准则更注重权责发生制,因此导致了某些负债项目上会计准则确认的与税法确认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不一致。

我公司的负债主要包括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预计负债和预提费用。下面分别阐述上述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一)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

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即为在税法条件下应该确认的预计负债金额。

公司的预计负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的公司对销售的发动机按机型分别给予3B机型为期2年的保修期,3D机型给予3年的保修。保修期从销售之日起计算。在会计上我参照历史保修发生概率,综合估计对每台发动机按照售价的2%计提质量保修费用,分别计入当期营业费用与预计负债。实际发生保修费用时冲减预计负债。保修期满,对于未发生保修费用的机型已计提的保修费用,在会计账上冲销。

会计准则认为预计负债是指因过去事项而形成的现时义务,且结算该义务时预期很可能有经济资源流出企业(流出的可能性大于50%),尽管预计负债在金额上不确定,但可以进行合理的估计。会计处理为确认预计负债,而在税法条件下预计负债确认参照收付实现制,只有当待发动机保修费用实际发生在确认负债。即按会计准则计提发动机的保修费用时,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0,当实际发生保修费用时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实际发生的保修费用。

(二)预提费用的计税基础

预提费用的计税基础,即为在税法条件下应该确认的预计费用金额。

公司的预提费用的主要原因是供应商提供的劳务已经完成,但结算凭证未到。因此公司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预提费用。

而在税法条件下预计费用确认参照收付实现制。即不承认会计上的预提费用。因此预提费用计税基础为0。

(三)公司其他负债的计税基础

公司的其他负债包括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和应付工资。这几类负债的计税基础即在税法条件下的确认金额。由于这些其他负债的确认在会计准则与税法条件下相同,因此它们的会计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的确定,与税收法规的规定密切关联。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准确确定其计税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篇9

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防范体系;日常管理;处置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4-0091-02

应收账款是企业赊销产品、劳务等形成的应向对方收取款项的一种外置资产。该资产被对方经营,对方可以任意调度使用,本企业却无法控制,形成企业的“虚拟资产”,只有变为现金流入企业,才能参与到再生产过程中,为企业创造收益。而这一过程的长短,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应收账款管理与社会的信用体系完备有着密切关系。在西方,信用管理是一门重要学科,比较流行的管理方法是应收账款有价证券化。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基础还比较薄弱,大部分企业管理意识比较淡薄,方式单一,绝大多数企业还未建立起完善的信用管理机制。据我国的现实国情,作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建立应收账款的管理机制。

一、建立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体系

1.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信用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须由特定部门来完成。企业应设置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同时配备专业人员,确保信用管理职能的实现,一般由财务总监领导,是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桥梁,信用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包括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客户信用、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科学制定客户的信用额度、执行应收账款监督等。

2.进行信用调查分析

企业应对客户收集信息进行信用状况调查分析。对老客户,要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制定一套完整的历史信用记录。对新客户的信用管理包括:进行信用调查、信用评估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企业在向客户提供信用之前,必须严格调查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并经内部授权批准后方可提供,以控制企业的信用风险。另外,对客户提供信用后,企业还应随时了解其信用状况的变化。若对方出现信用恶化,经营状况不佳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3.选择合理的信用政策

公司应根据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选择最有利的信用条件,衡量坏账损失和收账费用的大小,确定采取合适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的制定必须协调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工作需要。在确定对客户的信用政策时,业务部门从争取客户、扩大市场和加强竞争能力角度考虑,往往允许客户在收到货物后的一段时间内付款,而财务部门要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分析其付款能力和按时付款的可靠性。向客户提供信用条件,必须由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经过信用分析,报总经理室批准,同时,要求采取抵押和担保等自我保护措施。此外,公司的财务部门必须对每一信用客户建立主要情况档案表,定期跟踪记录收款情况,随时检查每次赊销与所欠账款之和是否超过本单位确定的信用额度,记录不能按时收款的次数,向业务部门提出预警报告,为今后评定客户信用等级和额度提供事实依据,以减少产生坏账的风险。

4.建立分级审批制度

分级审批制度要求规定业务员、部门经理可批准的赊销业务限额,限额以上需要报总经理审批,各级全权负责自己管辖范围。此外,实施赊销策略时应该结合市场的供需状况,当市场上对公司的需求较大时应采取现款现收的办法;反之,则采取赊销的办法。

5.提高会计与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

会计和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监督。作为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应收账款离不开会计和内部审计的监督与管理。应收账款的会计监督包括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计量是否遵守会计准则的规定、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坏账的确定是否科学等。应收账款的内部审计主要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对应收账款的会计、管理各方面制作出定性评价,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要综合利用会计、内部审计提供的信息全面权衡分析。

二、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1.应收账款追踪分析

市场供求瞬息万变,客户以赊销方式购入商品后,客户所赊购的商品能否顺利地实现销售与变现,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市场供求状况;客户的信用品质;客户的现金持有量与调剂程度。但不管何种原因,公司的每一笔赊销业务发生后,为了按期收回应收账款,顺利地完成从商品到货币的转换过程,防止应收账款遭受拖欠甚至发生坏账损失,公司都需要对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分析,有利于赊销公司准确预期应收账款发生呆、坏账风险的可能性,研究和制定收账政策,在与客户交涉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理有据,从而提高收账效率,降低坏账损失。

2.建立应收账款账龄表

应收账款发生的时间不一致,有的尚未超过信用期,有的已经逾期。逾期时间越长,越容易形成坏账。所以,财务部门应定期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向业务部门提供账龄数据及比率,催促业务部门收回逾期账款。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都应把逾期的应收账款作为工作的重点,研究调整新的信用政策,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对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也不能放松监督,以防新的拖欠。还要考虑每一笔逾期账款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收账方法。公司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将账龄最长,风险最大的应收账款划为A类,而将账龄最短、风险最小的应收账款划为C类,其余则划为B类。

3.不断完善收账政策

当应收账款遭到客户拖欠或拒付时,公司应当首先分析现行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合理,然后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重新调查摸底,进行再认识。对于恶意拖欠、信用品质差的客户应当从信用清单中除名,不再对其赊销,并加紧催收所欠,态度要强硬。催收无效,可与其他经常被该客户拖欠或拒付账款的同伴企业联合向法院,以增强其信誉不佳的有力证据。对于信用记录一向正常甚至良好的客户,在去电发函的基础上,再派人与其面对面沟通,协商一致,争取在延续、增进相互业务关系中妥善解决账款拖欠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业务员在货款回收时还应编制“销售统计表”和“收款日报表”。

4.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

无论一个公司的货款回收政策制定得多么完善,坏账损失仍然是无法避免的,按照财务的谨慎性原则,应根据账龄逾期的程度或应收账款的总额合理地估计坏账的风险,并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当发生坏账时,用提取的坏账准备金抵补坏账损失。以上市公司为例,目前对三年期以上的应收账款计提比例,上市公司平均是68.35%,而国外一般是做100%的坏账准备。另据统计,截至2004年3月28日公布的年报,三年期以上应收账款超过2 000万,坏账提取比例不足50%的上市公司,共计28家。假如将这28家上市公司2004年三年期以上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比例调高至50%,那么,其同期利润总额将会下降39 709.75万元,平均每家公司净利润将减少1 418万元,其中,32%的公司业绩下滑幅度超过50%甚至亏损。而据2004年年报数据统计,截至4月1日,760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账款的计提比例,上市公司对各类账龄的坏账计提比例平均值并不是很理想。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企业一般对三年期以上的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是100%。在我国不少上市公司对三年期以上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的计提比例连50%都不到。

三、加强应收账款的处置管理

公司即便建立了完善的应收账款监控体系,也不能保证不会发生逾期应收账款。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监控体系的制定是否合理以及监控体系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二是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随时有可能导致债务人财务状况恶化而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因此,还需要适时地对应收账款进行处置。

1.应收账款抵押

公司以应收账款作抵押品向金融机构预先取得贷款。数额一般是应收账款的60%~90%,其高低主要由借款企业的信誉、财务状况和抵借的客户账款的信誉所决定。公司如果以这种方式取得的借款,期间仍由公司继续负责收取应收账款,以收回的账款来偿还贷款。金融机构不仅对应收账款有留置权,而且对公司有追偿权,若发生坏账损失由借款人承担。

2.出售应收账款

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应收账款让售合同,同时,根据客户可能享受的折扣与折让及销货退回而确定一定数额的扣存款,根据风险的大小和账款收取的工作量确定让售账款的手续费,扣除手续费后的应收账款余额即为让售价格。采用让售方式,公司将让售账款通知债务人,由金融机构直接收取账款,这样既融通了资金又避免了风险,且可以降低坏账损失。

参考文献:

[1] 黄联江.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J].福建财会,2002,(4):12-14.

篇10

关键词:应收账款 原因 弊端 管理 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123-02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具体说来是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不仅可以加强资金的回笼,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经营风险,而且还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应收账款一旦管理不善,就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降低经济效益,甚至可能引发财务危机,所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加速它的周转,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更好地发挥应收账款的商业信用作用。

一、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

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下,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不但要在成本、价格上下工夫,而且必须大量地运用商业信用促销。但是某些企业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用现金折扣、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政策,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从而成为应收账款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

2.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在某些企业中,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往往实行职工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员工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工作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未采取有效措施要求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3.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规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催收、清理不及时,账龄老化,却任其发展,存在应收账款长期挂账现象。

二、应收账款产生的弊端

1.占用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降低资金的周转速度。应收账款未实现现金流入,属于应收而未收的资产。应收账款不断增加,使资金周转速度减慢,导致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致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短缺,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2.增加现金支出。应收账款的发生意味着收入的成立。流转税是以销售收入为计税依据,按期以现金方式缴纳;应收账款使企业利润增加,企业盈利后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

3.形成坏账损失,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坏账是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对发生的坏账依法处理后,作为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可冲减企业利润,增加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1.加强应收账款内部管理。(1)做好基础记录,了解用户付款的及时程度。基础记录工作包括对用户提供的信用条件,建立信用关系的日期,用户付款的时间,目前尚欠款数额以及用户信用等级变化等,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2)检查用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对用户提供的每一笔赊销业务,都要检查是否有超过信用期限的记录,并注意检验用户所欠债务总额是否突破了信用额度。(3)掌握用户已过信用期限的债务,密切监控用户已到期债务的增减动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与用户联系提醒其尽快付款。(4)划分赊销制度,审批权限,分别确定责任人的权限范围。赊销业务经有关领导严格审查和同意后,根据赊销业务量,确定不同的审批权限,在严格赊销审批基础上,加强赊销的管理以便于及时了解、掌握和控制应收账款。(5)实行专人负责制。可以成立专门机构如财务管理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对应收账款的核算和监督,并及时准确地反馈给相关负责人,便于负责人掌握情况,适当适时地采取对应措施。(6)明确划分内部业务部门和财会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职责。明确划定业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安全和及时回笼负有直接责任,应收账款形成的决策者和主要经办人员,就是回收债权的责任人,必须彻底改变回收应收账款的工作仅仅是财会部门的职责的错误认识,财会部门应按应收账款形成的时间长短,及时定期编制企业应收账款账龄分析一览表,以便于决策层和相关部门准确、及时、全面掌握企业应收账款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欠款催收措施。(7)健全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改变只将员工工资、报酬与销售指标挂钩的错误做法,建立内部考核责任制,不但与工资、报酬及销售指标直接挂钩,而且应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将应收账款余额与相关人员的工作业绩挂钩,让他们对形成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

2.制定切实可行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在综合考虑了利益、成本、风险之后,对应收账款管理所作出的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企业可以通过评估机构、往来银行、其他企业、主管部门、客户的会计报表等多种渠道取得可利用的分析资料,对客户的品质、支付货款的能力、财务状况等信用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分析,以此为基础判断客户的信用等级,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减少信用风险带来的坏账损失。再者,企业为防范各种风险,防止不法侵害事件发生,选择对企业有利的结算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管理的办法。选择货款结算方式时,尽量采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支票等,慎用商业汇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

3.建立完善的坏账准备制度。应收账款可能会因购货人拒付、破产、死亡等原因而无法收回产生坏账,对于发生的坏账损失的处理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按照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因坏账而遭受的坏账损失,只能采用备抵法,即企业可按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等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人当期费用;同时建立坏账准备。等坏账实际发生时,冲销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和相应的应收账款,这样体现了会计的配比原则,又避免了企业的明盈实亏。当然,由于不同的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其应收账款水平不一样,产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不一样,所以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计提比例等。如果企业历史上发生的坏账损失的记录较少,且债务人的信用较好则企业在较低的水平上计提坏账准备,当然,企业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后,并不表明企业已放弃了收款的权利,而且为了避免人为操纵利润,任意计提坏账准备,企业会计准则还规定了企业在对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即企业利用制度提供的选择空间,超过资产实际损失金额而计提的坏账准备。

4.采用恰当方法。当前,不少企业资金短缺、经营困难,很多人无视诚信,不讲信用。应收账款政策是当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绝付款时企业所采取的收款策略与措施。实际工作中,因为拖欠原因不同,企业也应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政策方法。对于信用记录较好的客户,采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去直接沟通,探明原因,视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使双方的合作关系不至于受影响,又能很好地解决拖欠问题。如果沟通仍不能解决问题,则可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总而言之,对于拖欠的应收账款,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催收,都有利有弊,因而,在制定收款政策时,要权衡利弊掌握好宽严界限,因为如果制定的收款政策过宽,会导致逾期未付款的客户拖延时间更长,对自身不利;如果收款政策过严,催收过急,又可能伤害无意拖欠的客户,影响未来的发展战略。一般而言,制定收账政策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权衡,若前者小于后者,则制定的应收账款政策是可取的。

5.改善应收账款核算办法和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改善应收账款核算办法和管理制度。解决好账款回收问题;规范各经营环节和操作程序,使经营活动系统化规范化;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机构内部监控制度,防范因管理不严而出现的挪用、贪污及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总之,合理有效地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应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治理工作,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营部门应树立全新的营销观念,加强客户信用治理,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财务部门应加强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使应收账款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显兰.企业走出应收账款困境的思考[J].四川会计,2002,(6).

[2]张津京,邱素琴.加入WTO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对策[J].河北财会,2002,(6).

[3]张采风,李忠江.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清收[J].黑龙江财会,2001,(12).

[4]许文珍.浅析应收账款管理[J].税收与企业,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