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产生原因范文

时间:2024-05-23 17:4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风险产生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风险产生原因

篇1

关键词:产科护理风险意识;预防措施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医院的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而风险预防是指在风险识别以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前对风险事件采取防范措施。相对来说,产科护理和其他的护理专业的特点不同,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产科的患者比较多,病情发展比较快,而且病情复杂。根究国内外的研究资料显示,一般医疗纠纷发生率最高的是外科,其次就是产科。所以说,要提高产科护理水平必须进行规范化的医护人员在职培训,通过规范化的在职培训来提高产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1产科护理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1.1专科护理技术水平低 不同的专科护理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但如果专科护理技术的操作不够熟练,再加上缺乏护理经验就容易产生护理风险。加上护士的护理经验不足,可能会出现不能及时的察觉到产妇及新生儿病症的情况,还有一些是对有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护理不当,使得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出现误差,严重的话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子痫,危及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除此之外,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如果护士对仪器的操作不够熟练,应急能力差,也可能导致产科手术室的意外事故发生,这些意外都容易引起医患之间的医疗纠纷。

1.2护理制度不健全 通常来说,制度的落实是护理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产科护理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护理人员对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要求以及护理预案等等相关的制度要求落实不到位,就会增加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指数,导致延误治疗抢救;或者就是没有严格遵守抢救制度,致使抢救器械、药品等不到位延误抢救时间等,都可能造成产科护理的风险。

1.3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与沟通不良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因为心里紧张焦虑不安以及生理疼痛而挣扎, 影响正常的分娩工作,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导火索,使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甚至引发医疗问题。医护人员对患者缺乏健康教育,或者就是健康教育缺少主动性和及时性,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够了解,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讲责任追究与医护人员。

2产科护理中预防风险的措施

2.1加强法律教育 通过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使护士能够意识到护理风险的严重性,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能够更加注意患者的情况,引导临床护士依法行医,维护患者和护士双方的合法权益。

2.2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技术的提高,护理人员不仅仅要掌握更多的专科护理技术,还要掌握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比如心理学。因此为了提高产科护理的技术能力,产科内部应该定期进行业务讲座以及护理技术的培训与考核,拓宽专业知识技能,培养护士的观察能力和应急能力。对一些有病情隐患的危重患者更要严格的检查,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详细病情记录。

2.3强化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责任感,对将要进行分娩的产妇要进行心理辅导或安慰,对患者家属详细的介绍一些正确陪护的经验,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医院也要完善各项护理制度,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对产科相关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并探讨风险预防的措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

产科护理工作的风险仍然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要求进行,并且以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实施人性化的护理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医院整体的形象,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1~6]。

参考文献:

[1]张玲,吴月凤.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提高急诊护理质量[J]. 医院管理杂志. 2009(05) .

[2]王燕,黄晓岭.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 防范护理纠纷[J]. 中国医院管理. 2008(07) .

[3]杨莲荣,戴青梅. 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 中国护理管理,2008(05) .

[4]张宝莲,王欢,周彩峰.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与保证护理安全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08) .

篇2

成都平安医院护理部,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 目的 对178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法律风险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采用抽样方法选择178例于2010年6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外科、内科、肿瘤科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级别、系统以及与法律风险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法律风险进行探讨。结果 肿瘤科系统为护理不良事件中最易出现法律风险的系统,护理不良事件系统法律风险发生次数占全部不良事件发生次数的1.94%,Ⅱ级为法律风险中最大的损伤级别,用药错误为法律风险中最大的不良事件类型。不同系统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与Ⅴ级、Ⅵ级护理级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级别以及系统,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分析并展开相关培训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法律风险。

[

关键词 ] 护理管理;护理不良事件;法律风险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b)-0054-02

护理不良事件能够加大造成护患纠纷以及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法律风险非常隐蔽同时法律后果非常严重,本次研究特就178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法律风险进行探讨和分析[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78例于2010年6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其中,女性患者占97例,男性患者占81例,患者年龄范围居于24~81周岁,年龄平均值为(51.9±5.2)岁。

1.2方法

根据《不良事件管理办法》[1]对不良护理事件进行分级,具体如下:0级:事件没有发生,在发生前获得控制或者阻止;Ⅰ级:事件发生但是没有造成不良影响;Ⅱ级:事件产生较小影响,没有改变患者生命体征;Ⅲ级:事件产生较大影响,对患者生命体征产生一定影响;Ⅳ级:患者生命体征得到明显改变,需要立即急性紧急护理;Ⅴ级:引发永久性功能丧失;Ⅵ级:当事人死亡。对发生于我院的178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评估和分析不良事件风险关系以及大小[2]。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性软件为spss 11.0,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不同类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体如下,详见表1。

2.2护理不良事件涉及系统、级别

不同系统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与Ⅴ级、Ⅵ级护理级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护理不良事件系统法律风险关系

不同系统不良事件法律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3.1护理不良事件系统分析

外科系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肿瘤科系统以及内科系统、门诊和急诊系统,原因在于外科系统患者病情来势凶猛、病情严重、发病急、患者及其家属情绪波动较大以及对护理质量要求高等。肿瘤科患者不良时间发生率高的原因在于疾病特点以及患者病情等[3]。

3.2护理不良事件类别分析

用药错误、治疗错误、护理错误、液体渗漏等为发生频率最高护理不良事件[4]。用药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没有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定量对患者用药,药物执行对象发生错误,服药的方式和途径不正确等,延误患者治疗,导致并发症发生以及病情恶化等不良反应;治疗错误主要表现在治疗方式不正确,没有定时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错误主要包括护理工作出现漏洞,出现错做或者漏做现象[5]。

3.3护理不良事件法律风险分析

3.3.1护理不良事件类别法律风险关系 临床上主要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四类,一类风险事件包括出走、自杀等;二类风险事件包括实习生单独操作不当、药敏差错、用药错误等;三类风险事件包括护理治疗损伤、烫伤以及压疮等;四类风险事件包括标本差错、液体渗漏以及护理错误等[6]。法律风险最大的事件为二类事件,用药错误产生的后果非常复杂,患者追诉期可长达二十年,为了减少法律风险,护理管理者必须对护理管理流程进行不断完善[7]。

3.3.2护理不良事件损伤级别法律风险关系 法律风险最大的损伤级别为Ⅱ级损伤,Ⅴ级、Ⅵ级损伤为法律后果最为严重的损伤级别。

3.3.3不同系统护理不良事件法律风险关系 不同系统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中存在最大法律风险的系统为肿瘤科系统,主要法律风险包括当事人的刑事以及行政责任、医疗机构的行政以及民事责任。医疗机构需要承担各类民事责任。造成重大损伤或者引发死亡情节时需要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8]。

[

参考文献]

[1] 宋慧娟,刘雪琴.45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8,11(20):188-189.

[2] 杨莘,王祥,邵文利.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28(23):112-113.

[3] 李丽,李芹.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确保病人安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25(30):171-172.

[4] 杨燕玉,郑丽勉,黄卫文.对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与控制的思考[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21):747-748.

[5] 付华秀.708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法律风险初探[J].当代医学,2010,18(21):151-152.

[6] 熊华蓉.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当代医学,2011,16(11):124-125.

[7] 胡荣,郑玲.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21(30):187-188.

篇3

一、材料与方法

1.呼吸疾病的就医风险:由于患者对病症不太了解,对医院的管理方法和程序认识不够,再加上疾病的变化较快,在就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危险情况。

2.治疗过程中的风险

呼吸科疾病的救治和护理需要运用的技术较多,其病症一般采用心肺复苏术、吸氧、吸痰等,这些方法虽然能够达到治疗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比如可能会使患者错过抢救的最佳时机,也有可能因为护理人员对技术的使用不熟练而造成一定的风险。

3.护理文书书写质量风险

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也对护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熟悉,难以规范的书写护理文书,这就可能会在出现一些医疗纠纷时成为对医院不利的证据。

二、呼吸科护理风险的识别与评价

1.由于患者自身造成的风险

首先,呼吸疾病的患者多为年龄较大的人,其一般伴随着其他的疾病,病情交替并发,一旦治疗不力就可能产生纠纷;其次,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机构的治疗抱着很大期望,对医院的条件和医疗人员的情况不了解,也是产生护理风险的一个方面;再次,患者不配合医院的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导致不能及时施救而产生的风险;最后,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意外,比如烫伤等。[1]

2.药物因素

药物的性能和使用都有固定的要求,如果对患者使用药物不当极有可能造成重大的医疗事故。比如无效用药、错误用药等,亦或者对药物的处理不当导致药物的药效丧失等,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影响,严重的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3.护士因素

护理工作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来完成,一般情况下都是医院的护士,但是,由于在工作中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护理服务工作没有做好,书写护理记录时不规范等都会造成风险的出现,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护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物品配备不充足,抢救药品未处于备用状态等,同时也是出现护理风险的重要原因。

4.客观因素造成的风险

由于呼吸科疾病的患者多集中在特定的时期,但是医院的专业护理人员有限,其超负荷的工作可能会造成精神疲惫,精力分散,致使护理风险增大。

三、呼吸科护理风险的处理

面对呼吸科护理中出现的一些风险,通过对出现的风险原因分析,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改变这一现状,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

1.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制度是规范每个人行为的保障,只有具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才能更好地规范每个人的行为,使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和进行。因此,医院要有专门针对护理方面的制度规范。同时对员工进行必要的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让他们熟悉护理的重点和流程,对突发状况能有一个全新的判断和了解,配合医生做出正确的处理。另外一个就是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熟悉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

2.注重沟通,加强心理疏导

沟通是永恒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在沟通中解决,因此,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也应当加强与患者、患者家属的沟通,这样可以初步了解一些病情,并对病情的发展及后果产生一定预判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同时,通过沟通还可以鼓励患者树立信念,遵循医嘱,使病症得到及时治疗。在沟通过程中,要对容易发生意外的患者,做好入院宣教,根据实际情况对其情绪进行安抚。

3.完善科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

对于危重患者、昏迷患者使用一些可以识别的方法,便于护士辨认;在走廊和卫生间安置一些扶手,避免患者因为身体原因而出现摔伤的情况,在救治区域合理放置物品,保障整个救治环境良好。

篇4

【关键词】 护理操作; 风险管理

作者单位:137000 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护理人员作为医院工作人员的主体之一,在其护理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因此尽早发现风险隐患,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护理操作风险的发生,保护患者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操作服务,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1 分析存在护理操作风险的原因

1.1 护士方面的原因

1.1.1 随意简化操作程序,操作不规范 由于大部分临床护理工作者学历低,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对技术操作不熟练,管理者不够重视业务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护士对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达不到标准,可产生护理操作风险。

1.1.2 安全意识淡漠 执行护理操作不认真,粗心大意,慎独精神不够,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甚至有轻视和侥幸心理,对患者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1.3 护士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 由于护士社会地位低,加之护士编制缺少,不安心本职工作,对工作不负责任,故而出现言语、护理行为不当或过失,将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1.1.4 护士的法律意识不强,自我保护意识相对缺乏的现象,护理人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等不熟悉,都是护理安全的隐患,极易引起护患纠纷。

1.2 告知行为中的风险原因[1] 治疗护理内容未及时告知患者或家属,如:侵入性操作、特殊检查治疗、贵重药品的使用、疾病的预后,没有巧避讳语,告知患者不到位,或告知过渡,均可造成不良后果。

1.3 护理管理力度不到位 各种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不到位,对护士没有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护理安全教育,管理不严或失控,培训老师未及时进行标准护理操作流程培训,这些都是医疗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

1.4 来自患者本身的风险[2] 风险来自患者本身,包括患者的自身健康因素,以及病房综合因素,都影响到护理操作的成功与效果,给护理操作带来一定的风险。

1.5 缺乏护患沟通 由于护士忙于治疗护理,没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没能讲清操作风险难度,另外患者与家属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护士回答简单,语气生硬,会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反感和厌恶,致使患者及家属不满,导致不愉快或投诉。

2 护理操作风险管理对策

2.1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安全教育,护理管理人员参加风险管理培训学习,使护理人员被动对护理风险变主动防范护理风险,自觉用法律规范其行为,认真学习《护理与法》、《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使护士在护理操作中学法、懂法,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程度,保证护理安全。

2.2 健全了质量控制体系[3] 建立了安全管理监控网络,实施护理风险监控,各级监控组织应各负其责,重视环节管理,强调预防及改善措施,定期对科室的护理操作及护理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剖析,及时反馈,及时改进,纠正错误,规范各项护理制度,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缺陷分析后,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

2.3 强化护理操作的规范性 加强管理和监督,重视专业技术技能的的培训,规范了正确的护理技术操作程序,让每个护士成为技术娴熟的专业型护理人才,强化三级训练及专科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在病房组织三级训练考核,更新知识,定期聘请有经验的老师举办业务知识和护理新进展讲座,同时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技术表演赛,不断充实,从技术上确保护理安全。

2.4 护理管理中注重细节管理 护理岗位是零缺点的岗位[4],因此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细节管理,护理工作直接为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务,而护理风险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中,作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理安全教育及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做到从细节着手,规范护理行为,并对新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做到放手不放眼,结合临床实际定期组织教学查房,对新护士进行阶段性集中考试,专科操作示范及安全教育、护理风险意识教育。

2.5 加强护患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理人员掌握沟通技巧,做到心平气和地解释,做到护理操作前进行有效沟通避免护理纠纷,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理解和信任。

2.6 实施护理风险监控 由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定时召开安全管理会议,找出安全隐患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达到了预防及事前控制。

2.7 严格履行告知义务 在护理操作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告知,可以让患者在充分理解每个医疗活动的目的、意义的情况下,做出理性的自愿选择,这样就避免了患者在不知情时的各种担心,使患者对治疗的结果有了切合实际的期盼,既是人文关怀的需要,也是法律规范的要求。

2.8 审慎负责 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确保护理安全的关键所在。工作中有审慎的负责态度,护士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慎独修养非常重要,护理人员的慎独意识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起着导向的作用,直接支配和影响护理行为,并对患者心理产生影响,对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采取预见性措施,积极主动地发现护理操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消除。

2.9 规范了仪器护理操作物品的应用及管理 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并制定出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流程,规范仪器的保养维护,科负责人定期检查,掌握仪器的运行情况及护理操作物品的质量,并不定期抽查护士对仪器使用的熟练程度及掌握保养维护情况。

小结:通过护理操作风险的管理,完善、调整、补充了护理操作中的不安全环节,善于发现和分析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并加以防范,极大的减少和降低了护理操作风险的发生,防止了护患纠纷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鑫, 张宝珠. 护理执业风险防范指南.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49.

[2] 刘鑫,张宝珠.护理执业风险防范指南.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9.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相应的分析。年龄19~67(34.6±4.8)岁;6例为癌症手术患者,23例宫外孕患者,31例卵巢囊肿患者,30例子宫肌瘤患者,10例剖宫产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对观察组给予风险防范护理,护士应该对患者入院前后的风险发生进行相应的评估,同时给予患者一定的风险防范措施。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心理以及健康进行较为基础的护理,并向其详细的讲解在发生并发症时所应用的措施,饮食以及运动方面的注意事项。医生所给患者下处方的药品,需要依照无菌操作标准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与此同时,护士还需要对患者的病房实施不定期的检查以及管理,在一定时间内给患者的病房进行消毒,以此来防止并发症的产生。然而在患者治疗完成后出院时,护士要对其进行详细的指导,促使患者能够在家里对自己做好自身的恢复。此外,还需对护理人员加强教育,对妇科中较常出现的风险因素归纳总结,例如护理技术、护患沟通、住院期间感染等。将护理人员采用分层管理模式,每名资历较老的护理人员带领两名资历较浅人员进行小组护理;同时每周召开例会总结一周中出现的护理失误并分析原因,提升护理有效性。

1.2.2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并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观测。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风险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时感染率以及切口裂开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两组的比较分析,其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篇6

医疗服务行业是一种高技术、高风险的行业。护理工作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有护理服务活动的存在,就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护理风险。

通常来说,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医院以及医护人员对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探视者在探寻过程中以及其其他会对病人的治疗产生影响的状况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相应的风险始终存在,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不仅不利于病人治疗并恢复健康,而且也容易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情况严重的会进一步升级为恶性对抗事件,近些年出现的一些病人及家属同医护人员发生口角、打架甚至暴力冲击医院等现象均从不同程度体现出医患关系的恶化,而这些冲突中的一部分正是由于护理风险处理不当演化而来的,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由此来看,护理风险管理的影响范围已经超出了单一的病人与医生的关系范畴,对于社会的稳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充分认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积极探寻护理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对于提高护理水平,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确保医院的运转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 1凸显“以病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病人是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核心服务对象,各项医疗工作都是围绕病人来展开的。众所周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要求各项工作的展开以民众的需求为导向,重视民众的利益诉求,解决民众所关心的问题。医疗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需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病人的需求,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同时也需要把握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变化,进而及时的调整相关的医疗工作。护理风险的发生常常是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对病人进行足够的了解,没能重视病人及其家属的诉求,相互之间的关系恶化所引起的,从根本上说是违背了“以病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没能为病人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就是为了扭转这样的态势。

2. 2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需要

如前所述,护理风险事件不仅会对病人的治疗及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构建良好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效率与水平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能够充分支撑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构建的知识基础、经验基础还比较缺乏,不利于健全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为此,医院积极推进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发现更多的问题,吸取更多的经验为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打下重要的基础,及时弥补制度中的不足与漏洞,及时完善相关的标准,不断提升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3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的需要

护理工作本身属于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质量会对整体工作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国家要求以及民众呼吁不断提升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背景下,医院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效应对风险,能够不断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时,随着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也能够提升医护人员护理能力、护理风险处理能力,让他们不断发现风险、评估风险、解决风险,推动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3 护理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

3.1护理风险识别能力建设

护理风险识别能力这是一项基础性的能力,其会对整个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推进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护理风险识别能够有效确定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发展趋势、产生的影响、影响的范围等都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只有对护理风险建立相对正确的判断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解决风险,实现风险管理成本的最优化。另外,在护理风险识别的主体方面,不仅涉及一线的医护人员,同时也要涉及管理层人员,都需要对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有助于对护理风险的发生进行宏观的研判和处理。

3.2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是最为核心的任务,是护理风险确保管理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的保障。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能够规范各项管理工作,对医护人员进行正确的指导,保证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医院的情况以及护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设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与方法,完善管理工作启动的各项程序,确保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对于那些不适合当前现实需求的规章制度进行及时的清理、修改和完善。另外,还应该成立了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总体上的引导和协调。

3.3医护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建设

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是推动整体管理工作的关键部分,很多的护理工作、护理风险管理工作都要依靠医护人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倘若没有医护人员的支持,那么再好的制度设计也无法产生实际的效果,为此,医护人员的管理能力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具体而言,医护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风险意识,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正确处理风险,提高为病人护理的服务水平。

4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

4.1护理风险识别能力建设

首先,强化护理风险意识。必须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来强化医护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让他们明白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之下,提高护理能力以及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风险观。其次,重视护理风险识别能力的培养。护理风险

作者简介:王福玉,女(1991年1月生)贵州省丹寨县人,苗族,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

认识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一系列比较专业的教训和训练,对护理风险的类型、影响方式、影响范围等建立起较为全面的了解。最后,重视进行预演。学习了相关的识别方法、技术之后就要进行一定预演,不仅有助于医护人员熟悉、强化已经学习的方法,而且也有利于发现一些问题以便进行及时的处理。

4.2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组织与制度建设

建立管理制度。收集已有的与护理风险管理相关的、医院及各科室的实践经验,特别要了解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式方法等,结合自身当前的实际情况,对整体的管理制度进行整合,制度的内容大致包括管理工作开展的程序、对象、范围、具体措施,让工作的开展有制度可依,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体系。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组织建设。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有效发挥领导协调的职能,应定期召开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会,对护理的现状、遇到的问题、相关人员的工作感触等进行较为全面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与此同时,护理部门也要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专业性,确定专职护理风险管理的人员,及时收集已有的或者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进而识别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加强协调工作。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本身的对象比较明确,其综合难度不是非常大,但是依然需要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尤其是护理部门与相关科室之间的协调,一些问题并不是护理部门自身能够解决的,需要其他部门的协助,例如在原因分析、对策制定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协调,为此,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信息的相关的科室进行传递,实现协同管理。

建立相关的保障制度。一方面,推行护理工作缺陷、差错事故分析制度,严格做好记录工作,并以一定的时间周期为标准进行学习讨论,对于相应的对策措施也要进行及时的处理整合。另一方面,制定病例管理制度,由于不同类型的疾病有着不同的护理要求和护理重点,如果不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那么很可能出现既浪费护理资源,又没能降低病人病痛的情况,为此,需要重视病例管理,建立起管理档案,这样就有利于提高护理的效率,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4.3提升医护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力

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对自身的服务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其次,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培养、强化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学习护理风险管理的能力,例如定期举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风险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护理法律法规,同时,也可以邀请具有相关经验的医护人员开展专题讲座以及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让更多的经验、知识得以传播,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最后,除了培训学习之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将本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送到其他做的比较好的医院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积极吸取经验。

4.4强化护理风险管理监控能力

监控工作最主要的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和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之后。为了确保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做好检测与报告两个层面的工作。

篇7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病人现有或潜在的的护理风险,实施风险管理,为老年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方法:以风险管理知识为指导,对老年病人护理工作中现有或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衡量与评价,制订风险管理措施,有效地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结果:住院老年病人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达97%以上。结论:认为对住院老年病人实施风险管理, 为老年病人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 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

【关键词】老年病人;风险管理;质量和安全

【中图分类号】R78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310-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住院率逐渐上升,老年病人由于多种疾病并存、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高及易发生意外事件等特点,老年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关节位置觉、痛觉及冷热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在住院期间发生安全问题的机率比一般病人高,更是医院风险管理的重点人群。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病人5638例,平 均年龄75岁,其中危重病人678例。设有床位300张,护士101名,年龄23.5岁;学历:本科5 名,大专72 名,中专24 名。

1.2 方法

1.2.1 护理风险识别: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现有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是护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2010年我院主要发生过的护理风险事件有:跌倒5例(昏迷2例,骨折2例、死亡1例、)、坠床2例,皮肤损伤5例(热水袋烫伤2例,压疮2例、使用留置针破损2例);走失1例,输错液2例,发错药7例

1.2.2 护理风险分析:护理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为确定风险管理计划提供依据。分析风险事件产生原因:

1.2.1 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相对薄弱、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规章制度如核心制度、无菌操作规程等未严格执行。临床护士大多年龄小、年资低,理论知识及经验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甚至动作粗暴。对护士业务培训不到位。我院各病区大、楼层高、床位多,危重病人多,护理操作多、治疗任务重,这些状况使护理人员负荷过重。护理管理者的督导和检查力度不够。

1.2.2 患者的自身因素:老年人具有病情变化快、病种多、容易发生意识障碍的特点。老年病人肢体运动不协调,平衡功能减退, 视力下降,加之感觉功能障碍引起温觉,痛觉等功能迟钝,感觉、运动功能衰退。脑部功能衰退,可能出现痴呆、精神等症状,患者自控能力缺失。

1.2.3 环境因素:病房内物品摆放凌乱,摇床柄未归位,部分床无床档。卫生间狭小、光线暗、扶手已坏。走廊地面滑,特别是刚擦完地,地面潮湿等原因均易导致跌倒,

1.3 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

1.3.1 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侵权责任法》等,请我院律师定期讲解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用安全实例讲道理,分析违章事例敲警钟,组织护士学习风险管理知识,并就相关案例进行讨论,加深对风险事件的理解。病区设立护理安全监督员,对出现的护理差错及各种安全隐患系统记录、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形成风险信息的收集、整理、报告系统,为风险的实时有效监控和应对提供依据。

1.3.2 健全护理工作制度,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优化工作流程。定期组织学习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来规范护士日常护理工作行为和临床操作技能,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完善临床护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和应变能力。

1.3.3 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计划,对转科护士或新上岗护士实施分别为1个月或3个月一对一培训,鼓励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或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鼓励学历继续教育,每月组织护理查房,每月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

1.3.4 加强质量监控,保证防范到位 。护士长按质量控制体系每周或随时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进行质控,并注重细节管理,努力把护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科室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协助护士长督促检查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教学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等,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把病区各室的管理、流程落实到每个人,人人参与科室的质量管理。每月定期召开一次护理质量检查结果的分析例会,对本月各项护理检查情况汇总、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1.3.5 科学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在护理人员紧缺情况下,护士长做好弹性排班,排班时做到新老搭配,,适当考虑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高低的合理分配,相互协作。加强重点环节、重点人员、重点时段的管理。

1.3.6 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经常老年协助病人整理房间,合理放置病房内物品。保持病房地面平整、干燥。每个卫生间光线明亮,地面有防滑地板。更换两侧有护栏的病床,护士及时病人拉上床档。病人外出携带信息卡或使用手腕识别带,方便护士识别和核对病人。

1.3.3 护理风险效果评价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信息反馈,是对风险处理手段的适用性和效益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为今后的管理提供依据,评价内容包括护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是否增强、病人综合满意度、压疮例次、护理缺陷等。

2 结果

我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1年来,住院老年病人的护理质量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无护理投诉、护理纠纷、护理事故,护理缺陷明显降低,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

3 体会

3.1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风险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护士能主动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并积极采取对策。护士风险意识明显提高,能在护理过程中积极地预见风险,主动加强与病人沟通,护士人人参与风险防范,使各种潜在的风险得到化解,抗风险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2 护理风险管理者能抓住护理重点,增加风险意识,以预防为主,及早做好应对措施,使老年病人存在或潜在的常见不安全问题得到较好预防和重视。通过对住院期间老年人常见不安全因素如坠床、跌倒、皮肤损伤等的分析,并采取细致规范的各项防范措施,从而使老年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了全面的护理安全管理,不断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生命安全。

3.3 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评估,优化了一系列工作作流程,如:输液流程、坠床、跌倒流程等,这样不仅方便护士操作,而且约束和指导护士行为,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护理常规,规范护理行为,也便于护理管理者对护理活动的督导和改进,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因而在护理活动中与病人接触最多,它是高风险的职业。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永恒话题,护理风险管理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核心决策,我们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护理质量为核心,护理管理者通过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大大降低护理风险,真正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2] 杨秀丽. 老年患者护理风险及规避.实用医药杂志,2006,23(9):1078-1079.

[3] 王卫群,杨文秀,周玲,等.老年病人的安全管理.护理管理杂志,2004,4(6):53-54.

[4] 章春玲,梁慧如.老年科护理风险评估及管理对策.中华医学护理杂志,2006,16(125):3609-3610.

更正

张伟丽您撰写的论文《产后抑郁症护理体会》经《中国健康月刊》杂志编委会审核后,已于2011年07月、第30卷、第7期、录用并以出刊,现更正作者“伟丽”应更正为“张伟丽”

更正

胡玲撰写的论文《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一次性物品有效使用率中的应用》经《中国健康月刊》杂志编委会审核后,已于2011年10月、第30卷、8月、第8期、第25页录用并以出刊,没有英文摘要。现更正为: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during the disposable sterile effective usage. Items Application method of PDCA cycle method through plan, carry out, check and summarized the surgery of disposable sterile items in the efficient use of the management. Result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rate disposable sterile good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implementation of PDCA cycle from before the law raised from 94.67% to 98.65% after implementation, the result is satisfactory. Conclusion the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application method improves the PDCA cycle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rate disposable sterile items. The operating room will continue to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operating room the quality of nursing.

【Key words】 PDCA cycle of disposable sterile items effective operating room utilization

篇8

【关键词】 肾内科;护理风险;风险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7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95-01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工作中因各种原因造成患者的损害或引起护患纠纷的事件。风险管理是在对风险因素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科学措施,消除隐患和减少损失的管理方法。肾内科的住院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易反复、预后差,护理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容易出现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已有研究指出,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提升护士责任感,实现安全护理目标[1]。我院从2012年7月开始在肾内科推行风险管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已实施风险管理)肾内科患者369例为观察组,其中男216例,女153例,年龄24-72岁,平均46.3±10.3岁;以2011年7月――2012年6月(未实施风险管理)肾内科患者327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94岁,女133例,年龄23-73岁,平均47.2±11.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风险因素评估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我院在制订风险管理措施之前,先对2011年7月――2012年6月肾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总结,主要有:护理人员因素、疾病因素、患者因素、管理因素。

1.2.1.1 护理人员因素 一是缺乏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重视护理记录,一旦发生护患纠纷,往往举证困难;二是有些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因工作繁忙,对患者言语简单、缺乏耐心,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

1.2.1.2 疾病因素 肾内科患者常合并糖血病、心脑血管、贫血等疾病,用药复杂,服药剂量或时间不规范,则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另外,降糖药和降压药的使用会增加患者跌倒的风险;长期透析可能导致动静脉内瘘以及凝血等并发症;有些患者因疾病原因,精神或心理状态异常[2];可能出现自杀及出走等行为。

1.2.1.3 患者因素 有些患者一旦治疗进展不利,便会产生失望、恐惧等不良情绪,同时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和埋怨的态度;另一方面,随着法制的完善,患者维权意识提高,一有不满容易采取激化手段,使医患关系紧张恶化。

1.2.1.4 管理因素 护理工作中缺乏患者危险因素评估制度,护理管理流程存在缺陷,也是增加护理风险的原因之一。

1.2.2 风险管理方法 针对以上存在的风险因素,制订并实施风险管理措施:

1.2.2.1 提高护士风险意识 通过定期培训,提高护士专科认知技能;完善告知、签字和记录制度,增加患者遵医行为;要求准确完整地做好护理记录;加强《护士条例》宣教,提高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

1.2.2.2 完善护理工作流程 ①实行风险评估制度:及时发现患者健康及安全隐患,并准确记录,及时上报;②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对于风险评估所识别的高危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如针对感染、压疮、动静脉内瘘等常见并发症,采取定期检查、变换、口腔及身体清洁、按摩等特别措施。对于有跌倒史及精神状况不良的患者加强陪护;③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查房巡视,督查各项措施落实情况;④制订应急预案:明确急救流程,使护士能高效地处理风险事件。

1.2.2.3 培养沟通技巧,改善护患关系 强调护理工作要应用服务语言;尊重患者隐私和自;重视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适当心理疏导。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压疮、感染、跌倒/坠床、导管滑脱等发生情况以及事故率、护患纠纷率、患者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数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 果

2.1 健康及安全状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压疮、感染、跌倒/坠床、导管滑脱等事件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2.2 事故率、护患纠纷率、患者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事故发生率、护患纠纷率均低于对照组(P

3 讨 论

肾内科患者中不少病情危重,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潜在不良反应较多[3];另外,不少患者年龄较大,多有合并症,用药及治疗程序复杂,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导致风险事件增多。

本研究发现,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疾病因素以及管理因素,均是影响肾内科护理安全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肾内科护理质量必须及时识别意外事件的相关因素,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提升管理的标准化程度。我院从2012年7月起开始实施风险管理措施,通过提高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和风险管理能力,理顺护理工作流程,督导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要求,同时与患者积极沟通,建立融洽关系,结果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压疮、感染、跌倒、坠床、导管滑脱等事件均显著少于实施风险管理之前,护患纠纷率也显著降低,而患者满意率则明显提高,提示该风险管理策略能有效降低肾内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文利.浅析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及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68-269.

篇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95

为探讨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以降低风险,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我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结合神经内科疾病特点,分析神经内科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执行护理工作流程时更加科学、规范。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防范风险,减少护患纠纷。现总结如下。

护理风险识别与评估

护理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是护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神经内科护理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

工作态度不严谨存在的风险:未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以致病情变化时不能识别危险先兆。高渗或刺激性药物外渗有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抢救制度方面存在的风险:抢救药品和器械用后未及时补充。护士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激处理不到位,对抢救流程不熟练或因穿刺技术差延误病人抢救。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引起的风险:护士在执行各种治疗、操作时,“三查八对”制度不仔细或流于形式,而导致加药、配药错误及弄错床号、姓名等。

突发意外的风险:神经内科多数是老年人,老年人活动不便,反应迟钝,特别是脑卒中患者常有不同程度意识、运动、排泄、吞咽等功能障碍,容易出现跌倒、坠床、压疮、误吸等意外。

护患沟通方面存在的风险:护士告知内容不全面或沟通技巧缺乏,造成患者及家属误解和不满,是导致护理纠纷或投诉的主要原因。

护理文书方面存在的风险:护理记录不及时,用非医学术语或语法错误,随意涂改记录,导致病历失去真实性。

临床带教存在的风险:部分带教老师责任心不强,未做到放手不放眼;其次,实习后期有的护生高估自己的能力。

护理风险分析

神经内科大部分为老年患者,加之疾病的复杂性、特殊性、多变性,年轻护士缺乏慎独精神和主动服务意识,对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

护士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环境中,由于多种原因,高年资护士流失量大,而临床经验尚浅的年轻护士在病房内占主流,专科知识掌握不牢固,操作技术不娴熟,抢救时容易出风险。

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法律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任意简化操作流程。

医患双方掌握知识不对称,患者家属对突然的病情变化和并发症无法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工作缺乏主动性,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在情绪上与护理人员对立,从而发生纠纷。

常见的缺陷是护理记录缺乏客观依据,有涂改、黏刮、漏项、代签名现象,医护记录不吻合等,可信度低。

由于临床护理工作量大,护士编制少,带教老师法律意识淡漠、未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进行护理工作时未做到“放手不放眼”,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

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增强护士责任心,加强病情观察,要求根据患者的病情主动巡视病房,随时提醒护士注意危重患者的监测,指导护士对风险进行预见性判断,进而加强观察。

保证抢救药品、物品及各种仪器处于应急备用状态,实行专人管理,定时检查;护士做到班班交班,护士长每周进行检查。必须抓好护理人员的护理业务质量建设,结合护理部以及科室培训计划对护士分层次进行技术强化培训,努力营造学习上进的氛围,提高综合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增强护士应急能力。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恰当有效的“反问式”查对方法,调动患者及家属参与查对过程,使三查八对真正落实到位,将输液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医嘱班班查对,确保医嘱准确无误执行。

入院时将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压疮、误吸等危险因素评估,在床头悬挂醒目提示牌,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及时与患者家属及陪护沟通,确保患者住院安全。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消除隔阂的基础,贯穿在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善于利用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让他们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对风险较大的技术操作和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应及时告知并请患方签字。

组织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知识。统一规定护理记录的内容,定期培训;加强医护交流,避免出现记录不符;护士长要认真检查各项护理记录书写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并督促整改,使护理记录书写更加规范。

选拔综合素质高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要求带教老师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护生的安全教育,不擅自操作,从而杜绝危险因素,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病人对护理质量要求、医疗护理安全及其法律观念的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造成病人的不满和投诉,引起护患矛盾和纠纷,特别是神经内科病人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因此,神经内科护理的风险尤为突出。

通过风险管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正在不断地增强,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保证了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护理服务,护理纠纷、护理投诉下降为零,满意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池金鑫.临床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17.

篇10

1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7月~2011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共5年时间住院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共48例,年龄27—81岁,男28例,女20例。分析上述患者病历资料,总结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因素以及处理办法,以便建立完善的预警、处理、评价机制。

2结果

各种护理风险发生共48例,其中23例因护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限制或工作中发生差错等自身原因造成,占48%;其中15例因缺乏有效的医患沟通,导致患者不配合治疗而发生风险事件,占31%;其中6例因医疗文书记录缺陷,不能真实完全的反应治疗过程及病情变化,占13%;其他原因4例。

3讨论

经过对上述病例的分析,笔者认为护理风险因素的发生主要以下几点。

3.1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由于护理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欠缺病情动态观察能力、应急抢救配合能力、药物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各种设备的维护与使用能力、判断处置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操作的熟练度等,从而导致护理缺陷和护理纠纷。

3.2护理人员的配置基层护理人员欠缺,护士工作量大,过度疲劳、紧张造成各项护理措施及病情观察不到位;与患者沟通时间少;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容易导致护理风险的产生。

3.3护患沟通近年来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患者对自己的治疗、护理及转归有较强的求知欲望,而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的欠缺,对疾病、诊治风险不能正确评估与解释;针对性差;态度生硬,易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加大护理风险。

3.4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责任心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凭经验做事,不能充分评估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继而不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同时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导致不能用相关法律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更不能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