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利结构分析范文
时间:2024-05-23 17:42: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盈利结构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利润表;利润结构;衡量;盈余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2)01-0050-03
一、引言
在国外,盈余质量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研究方法多样而且成熟。但在我国,因为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从而导致盈余质量的研究比较滞后,主要表现为:研究方法单一、研究领域狭隘。[1]财政部的会计信息检查公告中企业财务报告盈余质量差异明显,同时,当前投资者很难有效识别盈余信息质量差异。这种现象既不利于投资者进行正确决策,也不利于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本文从研究盈余质量的方法中独辟蹊径,在参考国内外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利润结构角度衡量分析盈余质量,当然,由于我国财务报告的独特性和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也就有了以下关于本文的两点说明:(1)在本文中,根据新会计准则中利润表的结构,将营业利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定义为经营性业务产生的利润,营业外收支定义为非经营性业务产生的利润。同时,将营业利润定义为经常业务产生的利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定义为非经常的业务产生的利润。(2)由于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利润表中利润构成发生很大变化,而在此之前的一些研究仍旧用过去的利润表项目构成。在本文中,由于上述原因影响,在后面一些引用内容中会出现过去的利润表项目名称。
二、盈余质量与利润结构
Schipper等(2003)对于如何定义盈余质量,有以下观点:第一,盈余质量与盈余的可变性、预
测能力和持续性等盈余的时间序列特性相关,准确地说,在一定时期内,盈余是相对稳定的,高质量
的盈余具有可持续性,对未来盈余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第二,在实务中,盈余质量受到收入、应计项目和现金流量等因素的影响;第三,盈余质量属于会计信息质量,也就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下的定性概念,该概念框架用可靠性、相关性等指标衡量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质量状况,可以这么说,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代表财务报告中的数字具有可靠性与相关性;第四,管理层在各种动机的趋势下会进行盈余管理,从而降低了盈余质量,因此,盈余质量还与管理层、报表编制人员及审计师有关。
总之,盈余质量是指在公允、全面、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同时,表现企业盈余的可持续成长性、可实现性和真实性。其中,可持续成长性、可实现性主要表现盈余质量的相关性,而真实性主要表现盈余质量的可靠性。
在本文中,利润结构不但包括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在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而且包括各项目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利润各构成项目占利润总额中的比重是量的表现;企业利润总额由哪些项目构成,不同的利润项目具体对盈余质量有着怎样不同的影响则是质的表现。利润结构各项目之间存在信息含量差异,利润结构分析法衡量盈余质量是有效的盈余质量分析方法。
企业利润,从来源方面来看,有生产经营产生的,有通过投资产生的,还有一些是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事项所引起的。根据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的利润一般包括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部分。其有关计算公式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三、利润结构分析法衡量盈余质量
新旧会计准则的变化给利润结构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即不再细分主营业务利润与其他业务利润,“资产减值损失”单独列示,“投资收益”纳入营业利润范围,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利润结构分析法,是指以利润表展示的利润项目分析其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程度。这种方法科学可行在于,利润表按每类业务中变化情况设置,这和每类业务的财务变化结构保持一致,从而揭示了利润的不同业务来源,企业利润表的形成来自于性质不同的业务,它直接展示了企业经营性业务和非经营性业务,在分析利润表结构的基础上就可以判断不同业务对利润结构和利润总额的影响,并以此来判断盈余质量。因此,利润表结构展示了企业的经营业务结构,分析利润表结构就可以总括地代表分析企业经营结构及收支状况,也就是对盈余质量进行分析。
按新会计准则规定,利润表结构排序为: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也就是将利润总额划分为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这两类不同性质的利润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是不同的。营业利润包括各种营业收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等,是企业利润总额形成的基础,对企业的盈余质量具有决定作用。同时,就产生的方式而言,营业利润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相比具有持续、稳定的特点,因此,营业利润业务产生的利润具有持续、稳定的特点,营业利润业务产生的利润决定企业盈余质量是否持续、稳定。在营业利润内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所产生的利润主要看股市变化情况,投资收益所产生的利润随机性很大,这两者持续性较弱、稳定性较差,不能作为高质量的盈余的代表。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形成更具有非经常性与偶然性,因为它们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偶然发生,并不重复出现,即不存在再生性;二是企业无力加以控制,属于意外发生。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利润总额为正,且营业利润越多才好,而营业外利润则越少才好,这才能作为高质量的盈余的代表。
利润结构不同的构成项目对盈余质量作用不同,影响亦不同。一般情况下,合理的利润结构代表高质量的盈余质量,会给企业带来充足的现金流量,表明企业充分的的发展潜力;反之,则不会带来充足的现金流量,企业的发展潜力也会受限。下面,本文还将以利润结构为基础,从以下三类指标来对企业的盈余质量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营业利润比率
营业利润比率=营业利润/利润总额×100%
动态营业利润率=本期营业利润/本期利润总额-上期营业利润/上期利润总额
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这个指标:
(1)一般来说,营业利润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再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的净值得出的。在利润总额中,如果营业利润占较大的比重,说明企业有高的盈余质量;反之,则说明其他利润在利润总额中占有大的比重,盈余质量就不高。(2)由于营业外收支不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所以如果说营业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大,则说明企业有好的盈余质量;相反,如果营业外收支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小,而营业外收支项目不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不具有持续性,则说明企业的盈余质量比较差。但应该注意的是在会计实务中,为了完成某种短期动机,例如避免ST、保证配股资格等,某些上市公司采用出售股权等手段增加投资收益,进而增加利润总额,尽管此时公司的盈余很高,但是却代表质量不高的盈余质量。[2]
(二)与非经常性业务有关的指标
在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中还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这两个指标,由于它们的变化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会对真实、公允地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获利能力产生影响。下面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利润总额×1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非经营性业务损益不同,它是经营性业务的项目,却不是经常性业务的项目。非经营性业务产生的损益也不一定就是非经常性业务产生的损益,如企业进行长期债权投资,这属于非经营性业务,但所获的利息收入却属于经常性的损益。因此非经常性损益的判断标准应该是以该项损益的发生是否会对投资者判断企业盈利能力产生影响为标准。企业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利润总额中比重大,则说明公司营业利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与经常业务无关的,这会对投资者准确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产生影响。[3]总体来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是越低越好,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越大,越不能代表高质量的盈余。[4]
在很多上市公司ST后,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很大,在避免摘牌或者摘帽的动机刺激下,ST上市公司会通过调节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而调节利润总额,因此,一般ST上市公司扭亏为盈年度的盈余质量都值得关注。[5]
(三)核心盈余比例
利润结构分析法衡量盈余质量还可以采用核心盈余比例来进行分析。核心盈余作为企业核心业务产生的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中持续性最强、稳定性最好的部分,核心业务收入减去相关成本、费用后的差额就是核心盈余。在新会计准则要求下,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中的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组成,营业利润中又由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数量及附加、期间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等构成。其中营业收入除去营业成本就成为核心盈余,营业外收支偶然性很大,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是瞬息万变的,而且都不稳定,因此均不能作为核心盈余。
核心盈余=核心业务收入-与核心业务相关的成本、费用=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持续、稳定的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核心盈余比例=核心盈余/利润总额
如果核心盈余>0,利润总额>0,当核心盈余比例接近1时,表明利润主要来源于核心业务,利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大,代表较高的盈余质量;当核心盈余比例远远小于1时,代表企业的利润总额中的相当多的利润是通过短期对外投资或营业外收入获得,企业利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足,代表较低的盈余质量;当核心盈余比例远远大于1时,这种情况也不能代表企业具有好的盈余质量,因为在企业处于微利的情况下,企业也能通过较小的核心盈余产生较高的盈余比例,所以要具体分析核心盈余比例。在核心盈余>0,而核心盈余比例却为负数或远远大于1的情况下,代表企业可能出现巨额的营业外支出或投资出现严重损失。
当利润总额>0,核心盈余<0时,此时,核心盈余比例为负,代表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营业外收入和对外投资。但是,企业难以控制这种偶然性很大的利润,并且这种利润在未来无法重复发生,对未来盈余具有较小的预测价值。当利润总额<0,核心盈余<0时,经营不利肯定是企业亏损的根本原因,但营业外支出与投资损失也可能带来了进一步的影响。核心盈余比例并没有一个规定好的合理变动范围,在这方面,它和其他财务比率一样,会随着行业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为了如实评价企业盈余质量的高低,需要将企业的核心盈余比例横向与同行业企业比较,纵向与企业以前的水平比较。
利润结构分析法衡量盈余质量是分析盈余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在以利润结构衡量盈余质量分析中,不但需要注意利润结构是否合理,而且要掌握利润结构的变化规律和变动趋势。总的来说,企业的利润总额及其利润结构在一个相对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可以代表较高的盈余质量。同时,在利用利润结构分析法衡量盈余质量时,必须结合实际,例如:利润总额中资产减值损失所占比重较大时,不一定代表较高的盈余质量,还应考虑测试资产是否真正发生减值;在新会计准则下,当盈余质量与营业外收支存在联系时,债务重组收益的个别公司值得特别关注。
参考文献:
[1]孟焰,张莉.对非经常性损益确认与披露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3(12):15.
[2]孙晓,李蔚.基于会计盈余构成的盈余质量分析[J].实务研究,2006(2):40.
[3]李理.基于自组织数据挖掘的利润结构盈余质量分析[J].中国商贸,2009(6):233.
[4]李明伟,莫生红.绩优上市公司利润质量实证分析[J].经济工作,2006(9):126.
[5]史茜.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视角研究[J].核算与管理,2007(1):37.
Analysis on Enterprises’ Earning Quality based on Profit Structure
ZHANG Chuan
(Accounting School, 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Hohhot 010070, China)
篇2
从企业发展历史上看,在生产力进步,企业壮大后,必须有相应的组织变革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美国管理学家和工业经济史学家钱德勒(Chandler)发现了公司战略和组织结构的密切关系,认为战略的变化导致组织结构的变化,反过来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又通过改进组织绩效而促进战略的实施。实际上,西方学者甚至提出结构可以决定战略。格雷纳(Greiner)在1972年提出了当一个组织的规模和年龄不断增长时,其自身也在逐渐成长成熟。这些渐变的改善过程有时会被一些剧烈的变革所打断,此时传统的管理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另一战略管理学家安索夫也认为“战略追随结构”,环境服务于组织,战略必须适应组织结构,跟随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组织结构的设计和维护如此重要,使管理学家们坚信:在公司的经营战略和产品组合确定的情况下,组织结构选择对于公司的盈利性以及价值会有重大影响。总之,组织结构创新使企业组织形式挣脱旧的体制的约束,以动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活的企业”。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外部力量分析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外部环境是独立于组织之外的权变因素,是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持续显现或潜在影响的各种外部力量的总和。通常将环境分为一般性环境和具体性环境。一般性环境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因素,例如经济、知识、信息化、网络化等,这些因素从宏观上对企业产生影响和作用,只要是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企业都概莫能外。
1.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
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社会主宰力量由金钱转向知识。实际上知识经济时代反应了21世纪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社会强调知识的传递、扩散与应用,而为了促进组织知识的创造、整合和利用,使知识有效转化为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必须进行必要的组织重组与重构。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管理的关键点就是如何使掌握着企业所需知识的个人在一种有效的组织安排中,自觉自愿地奉献个人知识,同时又如何使这些有价值的个人知识有效转化为商品,实现市场价值。组织结构应有助于企业成员间的知识共享和信息共享,有利于知识的形成。一般而言,灵活开放的、扁平的组织较有利于知识的形成、传递与分享。建立运行协调的团队是抓住最好的想法和思想的有效方法。
2,信息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导致全球商业变革,其中网络技术的发展是最明显也是最深刻的。网络,它无疑符合革命性技术的经典定义,它不但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念,也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例如联想电脑公司高管就认为:在组织结构层面,信息技术使联想对组织的管理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从封闭孤立型的树状组织结构到开放协作型的矩阵组织结构的转变;二是由静态的“部门接口型”协作关系到动态的基于业务流程体系的专业化协同的转变。
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并不一定伴随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企业人员的精简。例如在本质上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信息化依然很难削减组织人员,因为大多数的服务需要人的参与,而不是机器的替代。企业信息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提高处理信息效率的技术层面上,还要考虑到组织结构的调整,以创造一种适合知识创新的环境。信息效率的提高,只是为共享提供了可能,要使之变成现实,更需要组织全体成员的合作。
实际上,信息化也好,网络化也好,都应该只是企业组织变革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3.市场竞争的影响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检验一个企业成功或失败所需要的时间变短,换句话说,对许多企业来说,生命周期在缩短。企业创立和破产的频率均在加快,市场交易的不稳定性增加。面对复杂多变市场,如果企业组织结构无法及时调整,经营失败的概率会很大。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市场驱动型的组织形式,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在1999年,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放弃了以技术为基础的组织结构形式,而改用以顾客为中心的结构。微软作为一个在软件业具有霸主地位的技术型公司,现在根据市场而不是职能去构建组织结构,将会有力地推动了市场驱动型组织结构的推广。在国内家电行业,为了在市场上获得最大的竞争力,海尔公司做了一个市场链,使内部员工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上下级的关系和同事的关系,完全变成市场的关系。
如今,内部导向(intenally driven)的企业往往成为市场竞争中的牺牲品。因为这样的企业经常以部门的利益和习惯作为决策基础,响应客户需求不够及时,从而丧失市场机会。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市场压力使其不得不用顾客导向来取代内部导向,通过不断了解、满足甚至超越顾客的需求来获得生存发展。
小结
篇3
【关键词】 高科技产业;融资结构;盈利能力
1 引言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提升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转变。按照经合组织统计,1985-2005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13%,是世界高技术产品制造业平均增幅的3.58倍,并且在部分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政府主要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鼓励外资进入,同时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实践证明在改革初期,这种模式在总体上是成功的。然而,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发展壮大中国的高科技产业,科学技术固然重要,然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只有实现科技和资本的有效结合,才可能将科技转化成生产力。
为了发展高技术产业,国家从引进外资、税收优惠、财政投入、高新区的建立等诸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投入。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代表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享受了诸多优惠政策的高科技产业,其发展现状是否整体上优于一般企业?本文意图从中国高科技公司成长性和盈利能力两方面研究其发展现状,并通过对高科技公司融资结构的剖析,研究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问题。
2 样本与变量选择
2.1 样本
按照《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统计标准,高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行业: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我们选取07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符合上述分类标准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上市公司本身所属行业的分类标准采用GICS(全球行业分类标准)原则分类,剔除st和pt的股票,共有229家公司符合上述高技术产业的标准,其余的公司归入“非高科技公司”。
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后,最终采用的样本包括206家高科技公司,以及991家非高科技公司。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来源于CCER的色诺芬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
2.2 变量选择
为了详细研究高科技公司以及非高科技公司的成长性、盈利能力以及融资结构,我们分别选取了以下变量,如下表所示:
表2-1: 各个变量的定义
A、反映公司融资结构的指标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即企业的总负债占总资产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负债水平。根据总资产=总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公式,该指标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的股权融资比例,资产负债率越高,表示企业负债水平越高,也代表企业股权融资比例越低。
2)流动负债比率
流动负债比例,等于公司的流动负债(即短期负债)与总负债的比例。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总负债的期限结构:将企业一年以下到期的负债称为短期负债,其余的归为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比率越高,表示企业的短期负债越多,企业经营时的还款压力越大。
B、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
1)资产收益率ROA
ROA是公司净利润占总资产的比例。该指标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与企业的资产相比较,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托宾的Q值
托宾的Q 值是经济学家托宾提出的一个衡量公司绩效的参数,它等于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公司资产的重置价值之比值。该值越高,表示该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好。
3)市盈率(PE)。市盈率是(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该指标也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估计公司股票的投资报酬和风险,是市场对公司的共同期望指标。一般来说,市盈率越高,表明市场对公司的未来越看好。
C、反映公司成长性的指标
1)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即期末总资产减去期初总资产之差除以期初总资产的比值。公司所拥有的资产是公司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处于扩张时期公司的基本表现就是其规模的扩大,故总资产增长率越高的公司,其成长性越好。
2)固定资产增长率
固定资产增长率,即期末固定资产总额减去期初固定资产总额之差除以期初固定资产总额的比值。对于生产性企业而言,固定资产的增长反映了公司产能的扩张,特别是供给存在缺口的行业,产能的扩张直接意味着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
3 实证分析与结果
根据senofin数据系统提供的数据,我们对代表三个类别的9个变量做描述性统计,其中,每一栏中的“高”代表高科技公司,“非”代表非高科技公司。我们再对两组样本的均值进行“均值有无显著性差异”的统计性检验(t检验),结果我们发现:
1、融资结构
高科技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0.47,低于“非高科技公司”的0.51,并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样本中,高科技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明显低于非高科技公司。与非高科技公司相比,高科技公司负债比例较低,股权融资水平较高。
另外,高科技公司的流动负债比例高于“非高科技公司”,且在1%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高科技公司的企业规模却小于“非高科技公司”,且在1%水平上显著。
2、盈利能力
在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的三个指标中,高科技公司和非高科技公司并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两组样本的盈利能力相同,在统计上并无多大区别。但就均值而言,非高科技公司的盈利能力似乎还略胜一筹:非高科技公司的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为0.0502,明显高于高科技公司的均值0.0396;非高科技公司托宾的Q均值以微弱的劣势输给高科技公司(2.05和2.19),还有市盈率,高科技公司的市盈率更高,市场对其盈利能力的认可度较差。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高科技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都要明显弱于一般公司,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我国的高科技公司“发育不良”呢?笔者认为,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
先天因素是由高科技产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我们知道,和传统产业相比,高科技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从表3-1的数据我们也可以发现,高科技公司整体上弱于非公司,但在高科技公司的群体里,各变量的标准差比较大,以ROA的指标为例,高科技公司中,ROA的最大值为0.46,比一般公司的最大值0.44还要高,而ROA的最小值却比一般公司的最小值还要小(-0.75小于-0.64)。所以和一般公司相比,高科技公司的发展特点是:要么超强,要么超弱。在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过程中,你若突破了瓶颈,你就会获得超额收益,带来巨额回报;相反,若某些关键的瓶颈无法突破,高科技公司就只能处于一个更低的水平,低于所有公司的均值回报。
参考文献
[1]刘彦,高志前.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五个问题[J],中国科技论坛,2008,(10).
[2]刘烨.我国高科技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
[3]徐瑾.民营科技企业的治理模式与融资结构的关联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02).
篇4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动态财务报表。它能真实体现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支付能力和盈利能力。而通过编制现金量表所反映的现金流量信息在协调各种财务关系、组织财务活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及时掌握现金流量信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利润率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现金流量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1.编制现金流量表可以强化企业的资金管理,合理规范企业的资金流向,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有利于加速资金回收,合理控制企业的资金支出。也可以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现金流量表具有动态反映企业资金的作用,从而判断企业投资面临的风险,实现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量大于企业融资借款现金流出量。
2.现金流量表是对企业其他会计报表的有效补充。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也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有效反映,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
3.现金流量表对企业的收支情况能更加准确的反映。同时现金流量表可以分析企业的偿还能力、资金周转能力,有利于分析企业实际收入、支出情况,为企业做出准确和可靠的决策提供帮助,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现金动力。
4.现金流量表可以为企业的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发挥财务预警的作用。现金流量表可以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期间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途径的动态财务报表。
二、现金流量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财务管理认为,企业发展集中表现为收入的扩大,实现收入扩大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断地筹集发展所需的资金,维持现金流量的流入流出平衡,而不争一时的获利。企业有盈利但没有正的现金净流量,即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企业也不能生存。虽然企业暂时亏损但如果企业现金流入能够保证企业现金流出的需要,企业依然能够维持生存甚至发展。可见,维持现金流量的流入流出平衡,其意义远大于企业的盈利。现金流量的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远大于盈利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企业来说只要现金流量跟得上,销售额和市场份额才能不断上升,只要现金流量正常就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而且通过现金流量更能透视企业内在的发展潜力。因此,对企业来说,现金流量是第一位,利润是第二位的。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资产流动性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上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
三、结合财务管理比率分析现金流量
1.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为三大块,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流量结构分析包括现金流入结构、流出结构和流入流出比分析。
流入流出结构分析就是三项(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流入流出分别占总现金流入和总现金支出的比例分析,通过此结构分析可以得出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在总的现金流入流出中各自相对重要的程度。
流入流出比表明公司一元的现金流出可以为企业换回多少现金流入,该比值越大越好,越大反映收回现金能力越强。
对企业而言,每种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正负方向构成应该不同,通常,对于一个健康的正在成长的企业来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是正数,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是负数,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是正负相间的。在这三大块中,掌握企业生存命脉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它可以不断增加企业内部的资金积累,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开拓新市场、偿还债务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只有良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才能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2.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是报表使用者特别是企业债务人非常关注的财务信息。通过现金流量表进行偿还债务充足性分析可以说明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可采用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和现金偿付比率等指标。
3.获利能力分析。获取现金能力分析是报表使用者特别是企业投资人非常关注的财务信息。是指经营现金净值流入和投入资源的比例,反映获取现金能力的财务比率主要有:每股营业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现比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比如:
主营业务收现比率=经营现金流量/销售额。该比例类似于销售净利分析,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现金,其数值越大越好,表明公司销售收入的变现水平。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其数值越大越好,表明资产质量状况越好及利用效率越高。
4.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分析主要是分析净现金流量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有:营运指数、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等。比如: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这一比率反映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例关系。在一般情况下,该比例越大,表明企业盈利质量越高。如果该比例小于1,说明本期净利润中存在尚未实现现金收入,即应收账款和存货挤占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盈利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破产。盈利企业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企业的盈利质量低,企业空有盈利而没有维持经营周转所必需的现金。
5.财务弹性分析。所谓财务弹性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现金,则适应性强。因此,财务弹性的衡量是用经营现金流量与支付要求进行比较。反映财务弹性的财务比率主要有:现金派现率、现金股利保障倍数、现金满足投资比率等。比如: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该指标属于财务弹性分析比率,表明企业用年度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来支付股利的能力,比率越大,表明企业支付股利的现金越充足,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也就越强。
篇5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投资经营活动
0引言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是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的动态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目前已是世界上通行的主要会计报表之一。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会计准则提及现金时,除非同时提及现金等价物,均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一般认为,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编制的资产负债表的损益表存在现金流量信息不足等缺陷,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人们提出了编制现金流量表来提供更多的现金流量信息。因此,从现金流量产生的背景来看,其主要作用是提供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
1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一般来说现金流量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1能说明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现金流量表将企业现金流量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并按流入和流出项目分别加以反映。如某企业现金流量表为:某企业当期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共获得现金500万元,支付职工工资奖金100万元,当期购置固定资产流出现金200万元,偿还银行利息30万元。同样,企业生效经营活动中的其他涉及现金流入流出业务也可以分别归入以上现金流量之中,并在现金流量表中适当反映。因此,通过现金流量表能够清晰地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即企业的现金从何而来,又走向哪里。
1.2有助于客观评价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企业管理层编制会计报表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报表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为决策层提供有益的信息;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分别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方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
1.2.1经营活动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主要是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数额越大越好,因为这代表企业正常获取现金的能力。企业总是希望能进行现金交易,不愿赊销。所有的销售也不可能都是现金交易。因而企业又面临一个及时收回货款的问题。产品销出后,企业并没有完全达到目标,还应及时收回货款,这对企业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充足的现金能为企业带来一些不同寻常的购买机会,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而应收账款等债权却不能像现金那样满足各种及时支付的需要,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企业的资信状况不好,三角债现象严重,应收账款难以收回,形成坏账的可能性极大。因此,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情况,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1.2.2投资活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与投资有关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现代企业讲究投资的多元化,企业多元化投资的目的,是在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的前提下,分散投资风险,获取最大收益。企业一方面要对内投资,即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利用各种直接和间接形式对外投资。对企业来说,投资支付了大量现金,虽有效地利用了企业闲散资金,同时又必须承担各种投资风险,如果企业能取得预期的相应现金回报,就会对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企业投资失败,就会对财务状况产生不良后果。
1.2.3筹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主要是吸收权益性投资、发行债券和借款收到的现金,反映了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资能力,间接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因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在投资之前,必然会认真考虑投资风险问题,只有被认为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投资者才会乐于投资。企业筹资产生的现金流量越多,从侧面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良好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反之,则很可能是财务状况恶化的表现。
因此,现金流量表从经营、投资和筹资三个不同方面全面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
2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用现金流量表并结合资产负债表,计算一些与现金流量有关的财务比率,对部分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2.1现金流量结构分析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是指同一时期现金流量中不同项目的比较与分析,以揭示各部分在企业现金流量中的相对意义。包括流入结构分析,流出结构分析和流入流出比分析。流入结构分析分总流入结构和三项(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流入的内部结构分析,通过流入结构分析可以得出各种现金流入项目的相对重要程度。流出结构分析也分为总流出结构和三项活动流出的内部结构分析。通过流出结构分析可以得出各种流出项目的相对重要程度。流入流出比表明公司1元的现金流出可以为企业换回多少现金流入,该比值越大越好,越大反映收回现金能力越强。
2.2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债务本息的能力,一般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传统财务分析中,人们根据资产负债和利润表来分析偿债能力。即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来计算流动比率。这些计算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原因是:作为流动资产主要成分的存货并不能很快转变为现金,变现能力差,存货用成本计价而不能反映变现净值;各种固定资产是用历史成本计价的,并不能代表其现实价值和未来获得能力。因此,许多公司账面上存在大量可用来偿债的资产,但其现金支付能力却很差,以至于无力偿还债务而被迫破产。
2.2.1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值流量/流动负债。这个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2.2.2强制性现金支付比例强制性现金支付比例=现金流入总额/(经营现金流出量+可偿还债务本息付现)。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有些支出项目是必须强制支付的,如原材料的供应必须按时支付现金,职工的工资福利不能拖欠,到期债务必须偿还,各种税费必须按时上缴等。因此在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中,现金流入量应该满足这些强制性目的的支出,即经营活动支出和偿还到期债务。如果该比例小于1,则表明现金流入不能满足强制性现金支付的需要;比值越小,表明企业的支付能力越差。
2.3获取现金能力分析获取现金能力分析类似于获得能力分析,指经营现金净值流入和投入资源的比例,投入资源可以是销售总收入、总资产、净资产等。
销售现金比例=经营现金流量/销售额。该比例类似于销售净利分析,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现金,其数值越大越好,表明公司销售收入的变现水平。
篇6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 分析 企业财务状况
一、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概述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是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动态财务报表。对于评价企业的利润实现、财务状况及财务管理,要比传统的损益表提供更好的基础。
由于现金流量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息息相关,所以企业越来越关注现金流量信息,实践证明企业对现金流量的管理与控制已成为财务管理的关键。现金流量以现金为基础反映企业可用资金的能力,和营运资金相比较,在提高财务管理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和可解释性等方面可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现金流量表以收付实现制反映企业现金流转情况,与利润表相比较,提供的现金流转信息更加客观、可靠。
二、案例研究――以某某公司为例
现对该公司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
(一)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
所谓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是从总量和内部结构两个角度对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流量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经营现金流量、投资现金流量和筹资现金流量占现金净流量的比率以及其各子项目所占比率,可以了解现金流量结构,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其流动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洞察企业的财务质量和营运状况,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
1.现金流入结构分析
从表中可知,该公司现金总流入量1046461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入782527万元,占现金总流量的74.78%;投资活动现金流入24639万,占现金总流量的2.35%;筹资活动现金流入239295万,占现金总流量的22.87%。这意味着,维持公司正常运营、支持公司日常发展所需要的大部分资金是通过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这无疑是财务状况良好的一个标志,标志着企业正常的“造血机能”良好。而收到投资收益和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对公司发展所需的资金起到了补充、辅助作用。
2.现金流出结构分析
从表中可知,该公司现金总流出量1025760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出776129万元,占现金总流量的75.66%;投资活动现金流出102538万,占现金总流量的10%;筹资活动现金流入147093万,占现金总流量的14.34%。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出占83.92%;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占3.76%;支付的各项税费占3.24%,总体税费负担不重。从各项经营活动支出所占的比例中分析,支出主要用于正常经营活动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费用,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投资活动的流出主要是购置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其中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占支出的比重为36.31%;向外投资占支出比重为63.29%。筹资活动现金流出主要用于偿还债务。以上指标分析表明,企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和成熟期,生产经营规模正在快速发展,固定资产及对外投资规模正在扩大,市场占有正在扩张。
(二)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清偿到期债务的能力,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首先应看企业当期取得的现金在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后,是否能支付到期的债务,分析企业偿债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
1.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流动负债期末合计。
它比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更能反映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指标分析,将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结合起来,能反映现金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它表明每1元流动负债的现金保障程度。本例中某公司流动负债期末余额为1014613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为:430077/1014613=42.39%。流动负债并非都是到期负债,并不需要立即用现金偿还,该指标表明该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为42.39%,短期偿债能力还是很好的。
2.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到期债务额,这一比率反映企业直接支付债务的能力,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大。
该公司到期流动负债3000万,现金到期债务比=6398.51/3000=2.13,说明直接支付债务的能力很强,短期偿债能力无风险。
3.现金负债总额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全部债务,公式中的“全部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必须指出,公司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些确实需要偿还的债务项目列入“全部负债”之内。这一比率越高,说明公司举借债务的能力越强。
(三)获利现金能力分析
1.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这一比率反映本期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关系。
该指标将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结合了起来,由于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不一样,使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产生了差异,一般来说,盈利现金比率越高,说明盈利质量越高,如果该比率为1,则表明所有的盈利都以现金流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如果该比率小于1,说明净利中存在尚未收回现金的收入。本例中某公司净利润为33632万元,盈利现金比率为19%。这表明该公司实现的利润,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以现金的形式收回,盈利质量不理想。
2.销售现金收入比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销售收入。
该比率反映了企业的收入质量,一般该比率越高收入质量越高,但是当比值很大时,说明本期可能收到以前期间的应收账款,所以该比率也要与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相结合。本例中某公司销售收入为844182.57万元,销售现金收入比率为86.67%,这项指标表明,该公司实现的销售收入中,尚有14%的货款未收回。
(四)支付能力指标分析
1.现金股利支付率=现金股利/经营现金流量。
这一比率反映本期经营现金净流量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比率越低,说明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越强,股利支付越有保障。
2.强制性现金支付比例=现金流入总额/(经营现金流出量+可偿还债务本息付现)。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有些支出项目是必须强制支付的,如原材料的供应必须按时支付现金,职工的工资福利不能拖欠,到期债务必须偿还,各种税费必须按时上缴等。因此在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中,现金流入量应该满足这些强制性目的的支出,即经营活动支出和偿还到期债务。如果该比例小于1,则表明现金流入不能满足强制性现金支付的需要。本例中该公司现金流入总额1046461万元,经营现金流出量776129万元,偿还债务本息付现139625万元,强制性现金支付比率为1.14。该指标表明,现金流入可以满足日常经营现金支付的需要。
3.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这一比率代表企业自发创造现金的能力,已经扣除了经营活动自身所需的现金流出,是可以用来偿债的现金流量。
本例中该公司流动负债1014612万元,现金流量比率为0.63%。从该指标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不高。
三、研究结论和建议
(一)企业的财务状况
通过以上对某公司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偿债能力分析、获利现金能力分析以及支付能力等财务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该公司期末库存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存量指标较好,能够满足正常生产经营需要,并且从现金结构分析,该企业处于发展和成熟期,现金流入主要来源于生产经营所得。通过偿债能力指标分析,该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好,不会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影响正常生产或带来破产的危险。但是企业的获利现金能力指标分析表明,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收回现金、获得现金补偿,而是形成了应收账款,盈利质量有待提高。
(二)企业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该公司各项分析指标表明,企业应加大应收账款的回收,避免坏账发生。加强企业往来账款的管理,对减少企业资金占压,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环境都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应采取有效手段,使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获得现金支持,通过回收现金保障生产经营的需要,使企业生存、发展有足够的现金支持。
(三)现金流量表的局限性
1.报表信息的有效性
报表中所反映的数据,是企业过去会计事项产生的结果,据此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动,只有参考价值,并非完全有效。
2.报表信息的可比性
将不同企业的现金流量表编制建立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上,便于报表使用者比较分析一企业在不同时期,以及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偿债能力和现金流动状况的强弱和优劣。对于同一个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信息可比性便相抵减弱。对于不同企业,它们之间可比性比单一企业更难达到。
3.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编制现金流量表所采用的各种资料的可靠性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使得报表分析同样显得不够可靠。
四、分析结论的作用和普遍意义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现金流量表在分析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时,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工具,通过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本期及以前各期现金的流入、流出及节余情况,发现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正确评价企业当前、未来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以及企业当前和以前各期取得的利润的质量,科学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
(一)企业管理方面的意义
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可初步得出企业日常运作的好坏,获得足够的现金流量是公司创建优良经营业绩的有力支撑,一个企业的账面利润再高,如果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依然无法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甚至会使财务状况恶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即使企业有盈利能力,但若现金周转不畅调、度不灵也将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偿债能力。因此,企业现金流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是企业生存的依据。
(二)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作为投资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未来的现金资源,主要应评价企业获利能力与支付能力、经营风险及变动趋势,以作出是否进行投资或继续持有企业股票,是否更换主要的管理者的决策,以及决定股利分配政策。他们对现金流量表分析,主要是了解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来支付即期股利,分析企业在未来能否保持良好的获利能力,以保证其投资升值。
(三)债权人决定其授信对象和授信额度的重要凭据
债权人通过对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结合企业的盈利能力及未来获利趋势,判断债权的风险度,以作出是否给企业提供信用,以及是否需要提前收回债权的决策。
总之,对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的分析与应用,是预测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及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只有更好地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与应用,才能更准确地做出合宜的判断。所以本文主要是对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进行财务分析,包括结构、偿债、支付能力、盈利能力及未来发展潜力等分析,更加有力地说明现金流量对于对上市公司的重要性。当然,企业要结合自身决策的需要,在正确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在分析时,除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外,还应考虑社会环境变化及企业会计政策对现金流量表信息的影响,以消除决策分析的不利因素。
参考文献:
[1]邰玉梅.简谈现金流量表在企业决策和财务状况分析中的作用[J].理论研究,2010(8).
[2]张淼.现金流领表与财务状况分析[J].现代会计,2005(5).
[3]张洪友.现金流量表――企业财务状况的晴雨表[J].财会研究,2005(11).
篇7
论文摘要:对务报表是对企业经营状况评价的主要依据?对务报表分析方法的科学与否关系到评价的准确性和客现性。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对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及方法。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含义和目的:
财务报表是总括地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信息的书面文件?其内容有两方面:一是企业经营成果?包括企业营业收人、成本控制和费用节省情况、利润的多少和投资者获得的红利等;二是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包括资金供应、偿债能力和企业的发展潜力等。财务报表分析又称财务分析?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和预测将来?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企业对外的财务报表?是根据全体使用人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对于不同的使用人?他们的分析的目的不完全相同:
投资人:为决定是否投资?分析企业的资产和盈利能力;为决定是否转让股翰?分析盈利状况?股份变动和发展前景;为考查经营者业绩?要分析资产盈利水平、破产风险和能力;为决定股利分配政策?要分析筹资状况。
债权人:为决定是否给企业贷款?要分析贷款的报酬和风险;为了解债务人的短期偿债能力?要分析其流动状况;为了解债务人的长期偿债能力?要分析其盈利状况;为决定是否出让债权?要评价其价值。
经理人员:为改善财务决策而进行财务分析?涉及的内容最广泛?几乎包括外部使用人关心的所有间题。政府:要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纳税情况;遵守政府法规和市场秩序的情况?职工收入和就业状况。
分析财务报表的一般目的可以概括为: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不同的报表使用者?由于其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不同?因而相应地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也不同。但概括起来?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结构分析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资金?包括从债权人借人和企业自有两部分?是以不同的形态分配和使用。资本结构的建立和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实力的充实和经营基础的稳定与否。分析资本结构对企业的经营者、投资者或债权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经常通过举债筹集部分生产经营资金。因此企业经营者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测定企业的偿债能力?有利于作出正确的筹集决策。而对债权人来说?偿债能力的强弱是其作出贷款决策的基本依据。
3、获利能力分析
获取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也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目的。获利能力的大小显示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和企业未来前景的好坏。
4、资金运用效率分析
资金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获利能力大小?预示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是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财务报表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5,财务状况变动分析
财务状况变动分析主要是通过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的各项目的研究和评价?了解企业当期内资金流人的数量及其渠道?资金流出的数量及其用途?期初和期末相比企业资金增加或减少了多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从而正确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为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
6、成本费用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价格是市场决定的。企业如果能降低成本?减少费用?就会获得较高的利润?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由于有关成本、费用的报表属于企业内部使用报表?投资者、债权人一般无法取得?因而成本费用的分析是企业经营者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内容。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很多?基本方法有趋势分析、结构分析、财务指标分析、比较分析和因素分析等几种。
1、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通过观察连续数期的财务报表?比较各期的有关项目金额?分析某些指标的增减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判断其发展趋势?从而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作出预测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趋势分析法?报表使用者可以了解有关项目变动的基本趋势?判断这种趋势是否有利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测。
例如?a商场2000年1一6月份有关商品销售资料如表所示:
根据表1数字资料?进一步计算各项目的趋势百分比。趋势百分比分为定比和环比两种。(1>以1月份为基期?其余各期与基期比较?计算出趋势百分比?即定比。表2为1一6月份的定比。
从表2可以看出?用百分比反映的变化趋势较之用绝对数(表1)?更能说明a商场6个月来光销售收人增长了45%?而销售利润则增长了67%?高于销售收人的增长?其原因主要是销售成本增长低于销售收入的增长?从而影响了销售利润的增长。
(2>将各期项目数和前期数目相比较?计算出趋势百分比?即环比。表3为1一6月份的环比。
从表3可以看出?销售成本逐月增长?而且增长速度是递增的;销售收人虽然都在增长?但增长速度较慢?其结果是销售利润虽然逐月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在递减?而且到6月份增长率仅为111%0
2、结构分析法
所谓结构分析法是指将财务报表中某一关键项目的数字作为基数(即为100%)?再计算该项目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以分析总体构成的变化?从而揭示出财务报表中各项目的相对地位和总体结构关系。
仍以表1中a商场的销售收人等项目数据为例?以销售收入为100%?计算出其他项目的结构百分比?如表40
从各期结构百分比的变动情况可以看出?由于销售成本逐期下降?导致产品利润占销售收人的比重逐年下降。结构分析对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分析是很有用的。作为基数的项目?在损益表通常为产品销售收入?在资产负债表中?通常为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
3,时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将财务报表中的某些项目或比率与其他的相关资料对比来确定数量差异?以说明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绩的一种报表分析方法。按照相互对比的双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本期的实际数据与前期(上月、上季、上年等)的数据相比较?以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状态?考察且改进情况。
(2)本企业的数据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或全行业的平均水平、先进水平相比较?以发现企业同先进水平的差距?找出潜力之所在。
(3)本期的实际发生数与计划数、预算数相比较?检查计划完成情况?给进一步分析提供方向。
(4)期末数与期初数相比较?说明本期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最新变动。
总之?通过企业财务数据的对比?可以揭示企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差距?发现问题?为进一步分析原因、挖掘潜力指明方向或提供线索。
4、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影响财务指标的各项因素及其对指标的影响程度?说明本期实际与计划或基期相比较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以及各变动因素对财务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假设b公司?有关数据如下:
权益净利率二资产净利率x权益年数
第一年14.93%二7.39%x2.02
第二年12.12%二6%x 2.02
通过分解可以看出?权益净利率的下降不在于资本结构?而是资产利用或成本控制发生了问题?造成净资产利率下降。
例如又可以对资产净利率进行分解:
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x资产周转率
第一年7.39%=4.53%x 1.6304
第二年6%=3%x 2
通过分解可以看出?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了?但由此带来的收益不足以抵补销售净利率下降造成的损失。
运用因素分析法的一般程序是?首先明确某项财务指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其次确定各种因素与该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加减关系还是乘除关系?在此基础上?列成一个分析计算式;再次计算确定各种因素影响财务指标变动程度的数额。
5、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是在同一张财务报表的不同项目或不同类别之间?或在不同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用比率来反映它们互相之间的关系?据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并找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财务比率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变现能力比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资产管理比率?如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等。
(3)负债比率?如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和已获利息倍数等。
篇8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居民消费理念的转变,我国零售业市场迅速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如图1、图2所示,2003年至200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图中可以发现2004年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促使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了较大增长,并直至2008年增长比率不断上升,甚至一度达到22.7%。虽然受各种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2008年之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未来中国零售业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国内零售业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由于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国内零售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零售业的投资回报率却在不断下降。降低营运资金占用,优化营运资金结构,成为零售企业提升投资回报率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我国零售业代表性上市公司苏宁电器和国美电器为例,对零售企业营运资金结构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零售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零售业营运资金结构现状
首先,企业的营运资金结构状况可以从流动资产内部结构和流动负债内部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国美与苏宁 2004―2011年间的流动资产内部结构、流动负债内部结构和负债内部结构如表1和表2所示。
(一)流动资产内部结构分析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项目,能直接反映一个企业发展趋势和财务风险及收益。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4-2011 年间,国美电器与苏宁电器的流动资产总额中,货币资金和存货占了很大的比重,并且货币资金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从现金占有率对比来看,我国零售上市公司的现金占有率普遍高于20%,而苏宁电器的这一指标甚至一度超过50%。货币资金作为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其收益能力也最差,如果没有合理利用这部分现金,则会加大公司的机会成本,如果能将剩余资金进行再投资,则会改善其资金管理效率,有利于整体盈利能力的提高。
(二)流动负债内部结构分析 流动负债项目一般包括短期银行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等。从国美、苏宁两家企业的流动负债结构中可以看出,应付款项(包括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比例基本都在80%以上,甚至个别年份高达90%,成为企业负债的主体部分。而从负债的内部结构来看,短期负债在两家公司的债务中均占很高比重,几乎没有长期负债。由于短期负债需要短时间内偿付,所以也提高了财务风险,对此,零售企业应予以高度重视。
三、零售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零售企业进入“零营运资金”甚至“负营运资金”时代 即在经营过程中存货和应收款项占用的资金等于甚至小于应付款项,从而使零售企业不需自己垫支资金到经营活动中,甚至可以通过经营活动融通资金。但从整个供应链来看,这无疑会给供应商的营运资金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同时加大了零售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如何与供应商之间保持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在提高营运资金利用效率和控制财务风险之间做出适当的权衡,是每一个零售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流动资产占用结构不合理 流动资产结构中,货币资金比重过高,持有过多货币资金不仅会影响盈利能力,而且如果筹资一直依赖于短期负债,势必增加偿付风险,一旦资金周转效率下降,可偿债资金减少,就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三)负债结构不合理 与零售企业较低的应收款项占用相比,零售企业的应付款项占据了企业流动负债甚至负债总额的主体,这种状况虽然是供应商和零售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的一种客观反映,但是,过高的应付款比例仍然有压榨供应商的嫌疑,适度降低应付款项的比例是零售企业特别是强势零售企业应当思考的问题。
四、零售业营运资金管理改进建议
(一)改善流动资产结构,合理利用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是企业进行偿付的必要手段,但由于货币资金本身不具备获利能力,在没有直接盈利性的情况下就会占用成本,所以保持公司正常灵活运营的前提下如何加强对货币资金的控制,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剩余货币资金是每个零售业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现有投资、增发股利、进行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等方式利用剩余货币资金。
(二)改善流动负债结构,拓宽融资渠道 企业在制定营运资金政策时,应尽量做到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相匹配。一方面控制流动负债与流动资产之间的合理比例关系,控制过高的流动负债,另一方面,要控制流动负债中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合理比例,不要陷入过分依赖甚至压榨供应商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姚宏、魏海:《类金融模式研究――以国美和苏宁为例》,《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9期
篇9
关键词:盈利能力分析;营业收入;结构分析法;共同比利润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24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上市公司的业绩,而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业绩评价内涵丰富,而本文仅仅以营业收入为切入点,利用指标分析法及结构分析法等手段对峨眉山A的经营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力图充分详尽地论证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的盈利能力。
一、盈利能力分析概述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在一定的收入和耗费水平下赚取利润额的多少以及其水平的高低。获取利润是投资者办企业的初衷,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也是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无论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还是经营管理者,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分析在财务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直接相关,因此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对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主要是计算毛利率、营业利润率、营业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二是对营业收入变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三是对成本费用变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本文将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对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二、以营业收入为基础的盈利能力分析
以营业收入为基础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是指企业利润与营业收入进行对比,分析营业收入创造利润的能力。
(一)衡量营业收入盈利能力的指标分析。衡量企业营业收入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营业毛利率、营业利润率、税前利润率、营业净利率等。这些指标都揭示了收入与盈利之间的关系,但又有所不同,因此财务分析的侧重点也不同。本文在对峨眉山A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选取以下4个指标:营业毛利率、营业利润率、税前利润率、营业净利率,它们都是根据峨眉山A2009~2013年披露的财务报表中数据计算得来的。
1、营业毛利率。营业毛利率,又称销售毛利率,是指一个企业一定时期内的毛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峨眉山A2009~2013年的营业毛利率如表1所示。(表1)
峨眉山A的营业毛利率从2009年的44.27%一直上升到2010年的46.86%,到2011年营业毛利率下降到44.14%,低于2009年的44.27%,2012年峨眉山A的营业毛利率有所回升达到46.80%,2013年营业毛利率又下降为43.25%,为近五年最低。总体来看,峨眉山A的营业毛利率相差不大,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水平,2014年的走势如何,值得我们关注。
从2009年到2013年,峨眉山A每100元的营业收入可以创造四十多元的毛利润,说明峨眉山A的初始盈利能力比较强,而且能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也预示着峨眉山A可以通过经营活动创造出相当数量的富裕资金用于对新的旅游产品、旅游项目的研发、推销以及管理活动上,这也代表着峨眉山A负担间接费用的能力较强,这有利于峨眉山A的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
2、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营业利润率可以反映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对于评价企业最终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峨眉山A从2009年到2013年的营业利润率如表2所示。(表2)
峨眉山A的营业利润率,2009年为17.05%,2010年为18.07%,2011年为19.09%,2012年为23.75%,2013年为16.49%。由此得知,峨眉山A的营业利润率从2009年到2011年是一个稳步提升的时间段,逐步开始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到了2012年,营业利润率有了一个大幅的提高,说明峨眉山A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在逐步提高,并且在2012年有一个长足的进步,但在2013年营业利润率又有了比较大幅度的降低,为近五年最低。
2011年峨眉山A的营业毛利率相比2010年是下降的,而它的营业利润率却依然是上升的。再者,2012年的营业毛利率是比2010年要低的,但是2012年的营业利润率却是比2010年要高得多,这更从侧面反映出峨眉山A正常经营活动创造利润的能力在不断增强,这种能力的不断增强才能让人们对峨眉山A的盈利能力更加信服,促使人们对峨眉山A的发展前景更加看好。
3、税前利润率。税前利润率,也称为销售利润率,是指企业利润总额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税前利润率经常被政府部门用来作为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从2009年到2013年的税前利润率如表3所示。(表3)
峨眉山A的税前利润率,2009年为16.41%,2010年为17.65%,2011年为18.85%,2012年为23.43%,2013年为16.23%。从2009年开始到2011年,峨眉山A的税前利润率有了一个小幅连续的提高,而在2012年税前利润率的提升则更加明显,说明峨眉山A的经营情况有了一个相当大的改观,而到了2013年其税前利润率出现了明显的降低。通过比较表3和表4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峨眉山A的营业利润率和税前利润率之间的差异不大,这说明,峨眉山A的利润质量比较好。
4、营业净利率。营业净利率是指企业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营业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每百元营业收入的最终盈利水平,直接影响权益投资人的投资收益,因此企业股东一般很关心这个指标。峨眉山A从2009年到2013年的营业净利率如表4所示。(表4)
峨眉山A的营业净利率2009年为13.86%,2010年为14.92%,2011年为15.95%,2012年为19.85%,2013年为13.68%。从2009年开始,峨眉山A的营业净利率逐年提高,稳步上升,而且在2012年进步明显,到了2013年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降低。该比率的变化趋势与营业利润率以及税前利润率的变化趋势也同样是一致的,三者综合在一起更加说明峨眉山A的经营盈利能力较强,并且是稳步提升的。再通过比较峨眉山A税前利润率与营业净利率的具体数值我们发现,两者差异较大,这说明峨眉山A的实际税负比较大,应该积极调整纳税思路,对税收进行科学、缜密、合法的纳税筹划,以合理地减轻税负,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最终盈利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峨眉山A的经营盈利能力从2009年到2011年有一个稳步的提高,在2012年,该公司的盈利能力有一个大的跨越提升,这是峨眉山A长期以来坚持健康经营,科学管理的结果。而到了2013年,各项数据都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这是管理层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营业收入盈利能力的综合分析。为了对峨眉山A进行更进一步的盈利能力分析,我们还采用了结构分析法,编制出了峨眉山A共同比利润表,分析各项目变动趋势,以了解影响峨眉山A各种利润率变动的原因。我们根据峨眉山A从2009到2013年的合并利润表,我们编制得出了峨眉山A的共同比利润表,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表5)
峨眉山A的营业毛利率从2009年的44.27%上升到2012年的46.80%,增长率为2.53%,主要是由于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下降了,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轻度通货膨胀的存在,导致旅游产品的价格有所提高,再一方面,也说明峨眉山A在加强成本控制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成效。
峨眉山A的营业利润率从2009年的17.05%上升到了2012年的23.75%,增长率为6.70%,高于营业毛利率的增长幅度,这主要是因为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持续降低,而且2012年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比2009年要低,其中财务费用从2009年的3.78%下降到了2012年的0.71%,销售费用从2009年的6.95%下降到了2012年的5.60%,这说明峨眉山A控制成本的经营战略取得初步效果,公司的管理水平也有所提高。
峨眉山A的税前利润率从2009年的16.41%上升到2012年的23.43%,增长率为7.02%,高于营业利润率的增长幅度,这主要原因是峨眉山A的营业外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2009年的0.77%下降到了2012年的0.33%。下降幅度达到了0.44%,这是峨眉山A在支出控制方面取得的不小成绩。
峨眉山A的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2009年为11.96%,2010年为11.47%,2011年为11.94%,2012年为12.00%,变化不大,但比重一直较高,说明峨眉山A在管理费用控制方面有待加强,如果管理费用能够有所降低,对公司盈利能力的改善提高将是一个大的助力。
峨眉山A的营业成本、销售费用以及财务费用都在2013年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说明前4年公司存在的成本较高的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它的盈利能力反而降低了,企业管理层需要在2014年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内部管理以及开源节流等方面。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峨眉山A的经营盈利能力不断提高,并在2012年突飞猛进,在2012年进步明显,这让我们对峨眉山A的发展前景持看好的态度。而2013年盈利能力的下降又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需要我们对峨眉山A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总体来说,峨眉山A经营成果的取得,取决于它很好地落实了在扩大经营的基础上控制公司支出的经营战略,成本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为公司盈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达到了提高公司经营盈利能力的目的。但是,峨眉山A控制成本费用的经营战略的实施刚刚起步,这方面的工作需要继续加强,特别是管理费用的控制应该作为公司以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成本控制应该是全面的,这样才能保证真正意义上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樊行健.财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胡玉明.财务报表分析(第二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篇10
关键词:现金流量分析;商业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9-0048-02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不断崛起,各商业银行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及分析中做出了更多尝试,现金流量分析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就是其创新的重要体现,该分析法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是银行财务分析体系的一大突破,它与商业银行的经济收益及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 现金流量分析的概念
现金流量分析英文著称为Cash Flow Analysis,是对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之间的差额进行分析,差额结果称之为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其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其差额值取决于相关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正值是指净流入,而负值则是净流出。现金净流量是企业在进行各类活动中其内部实际的现金流量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实际经济效益,对企业制定下一步发展计划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作用。对现金流量进行有效分析,能够客观清晰地看出企业固定资产的耗损状况、利润分配以及企业的投资资金状况等,是保证企业资金正确使用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学意义。
2 现金流量分析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意义
2.1 现金流量分析能够及时了解银行现金变动的实际情况及原因
在现金流量分析之前,首先要利用现金流量表将银行中某一时段中的现金使用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在现金流量分析中根据现金流量表的记录状况能够准确反映商业银行在某一时段的现金变动状况,并且可以通过现金的不同变化,总结出现金变动的原因,它能够真实反映商业银行的现金流向,哪项活动中取得资金、哪项活动中应用资金都能够从现金流量表中反映出来,这样一来,银行相关人员就能够及时了解自身商业银行现今变动的实际情况,对于不合理的现金使用就可以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2.2 现金流量分析能够客观体现商业银行的偿债能力
仅仅从银行在某一时段活动中获取的经济利益无法估量商业银行的偿债能力,原因在于银行利润表上所反映的经营业绩并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商业银行的行为能力,其内部财务部门会由于其他原因无法如期偿还债务,这样就会造成银行利润表与实际现金实际状况出现偏差,从而对商业银行的偿还能力做出误判,然而现金流量分析的应用打破了这一局限,其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一个商业银行所具备的偿债能力,能够对商业银行内部运营及现金流动有一个清晰了解,有助于商业银行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提高现金利用率,为自身创造更大化的经济效益。
2.3 现金流量分析能够准确判断银行获取现金的能力
现金流量分析在商业银行现金使用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它是提高银行收益的重要手段,通过现金流量表能够直观分析出银行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净利润以及现金流量差异,找出存在差异的原因,从而使商业银行在业务投资中准确判断投资金额,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准确判断银行获取现金的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业银行获取现金的能力。
2.4 现金流量分析能够准确评价银行盈利质量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都没有制定完善的盈利评价体系,严重影响了银行内部人员对本行的及时了解,不仅如此,一些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还不够健全,财务工作中只是对银行现金流向做了简单的记录,并没有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其结果并不可能客观反映商业银行现金状况,而现金流量分析正弥补了这一缺陷,它能够准确评价银行盈利质量,对银行现金流向能够准确定位,是确保商业银行现金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
3 现金流量分析在商业银行中的常用分析方法
现金流量分析具有较强的功能性,现如今已经被诸多商业银行所应用,它能够准确判断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动向,对商业银行的现金使用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及意义,针对商业银行的不同情况,需要运行不同的分析方法,以下是笔者针对现金流量分析在商业银行中的常用方法进行了分析:
3.1 常规分析法
商业银行经常出现收入高而实际收录现金量却很低的状况,这是由于一些业务在现金收录中存在拖欠现象,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相关人员对现金使用的理性判断,之所以出现收入高而实际收录现金低的状况是因为商业银行在产品销售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没有及时收回,使现金资源大量外流,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记录现金量与实际现金量的差距。这一状况充分说明了商业银行在现金流量管理方面较为薄弱,那么银行相关人员就能够针对该问题做出相应调整,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在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判断时,若经营活动中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那么就表明该银行本身的适应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实力。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对现金流量及时回收,在满足经营活动现金需要的同时还能够为以后的投资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另外在对投资活动进行分析时,若投资现金量达到该商业银行总资产的20%或者是20%以上,那么其对企业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其进行分析评估时应该选用权益法核算,对其进行精确核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投资的科学性。
3.2 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中可分为三种结构分析,分别为流入结构、流出结构以及现金净流量结构分析,现金流入结构又分为内部流入结构与总流入结构,总流入结构是指商业银行进行各类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量与准备活动中现金流入量在现今总流入量所占比重,而内部流入结构则指的是银行在各类活动中的现金流入比例状况。如果商业银行在销售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入量明显高于其他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那么说明该银行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经营状况比较好。根据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构建的流入结构、流出结构及现金净流量结构形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该银行的偿债能力,一般情况下流入结构中,其经营活动中现金流入比例在总现金流入量中占据比例越高越好,说明该银行具有一定的经营能力,相对的非银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量所占比重则越少越好。若现金净流量不小于0,则表示该银行具备较强的偿债能力。
3.3 比率分析法
商业银行运用现金流量分析中的比率分析时需要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现金流动性分析,流动性意思是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这也是判断银行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在分析时都是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债务总额比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等三者进行比较,现金到期债务比率越大,其偿债能力越强,现金债务总额比越高,则说明其承担银行债务的能力越大,同时也表明其在经营活动中出现破产的机率很小。其次是盈利能力分析,保持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能够确保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有利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在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需要考虑销售现金比率及每股营业现金流量,通过这两者的现金使用状况对其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比率越高,则说明商业银行支付股利的能力越强。
4 结语
现金流量分析是财务分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商业银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商业银行进行经营活动中利用现金流量分析能够准确判断现金使用及投资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并能够客观判断商业银行本身所具备的经营能力及偿债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为银行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健,赵慧芳.现金流量分析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
的应用[J].商业银行实务,2012,6(15):
143-144.
[2] 张媛媛.现金流量分析在商业银行的运用[J].城市建
设理论研究,2010,9(11):68-69.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