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特点范文

时间:2024-05-23 17:4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设计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设计特点

篇1

关键词:城市设计导则;多元性;动态性;民主性;法制性

1 城市设计成果的内容组成

业内对城市设计的成果并无统一规定,从各设计院近年参与城市设计提供的成果内容来看,基本上可以归为文本说明类和设计图则类。

1.1文本

1.1.1设计政策

设计政策是现代城市设计的主要成果之一,它既包括设计实施或投资程序中的规章条例,也是为整个操作过程服务的一个行动框架和对社会经济背景的一种响应,是一种保证城市设计的图纸文本转向现实产品的设计策略。这种设计政策一般由城市设计人员提出,最后体现在有关城市条例和法规之中。

城市设计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与现行规划法规和运行体制的结合。如在美国,至今已有1000多个城市实施了城市设计制度与审查许可制度。虽然美国并没有专门的城市设计法规,但有关城市设计的政策和法令研究却很普遍。

1.1.2城市设计导则

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设计最基本也是最富特色的成果形式(也称之为设计准则)。由于城市设计以公共利益作为设计目标,因此为了控制不同的机构和民间开发者的城市开发活动,在开发设计的评价和审核时,就必须以遵循城市设计目标和城市设计导则为标准,通过导则来保证开发实施的环境品质和空间整体性。亦即对城市某特定地段、某特定的设计要素(如建筑、天际线、街道、广场等)甚至全城的城市建设提出与整体的综合设计要求,因为城市设计政策和规划还不足以驾驭城市空间环境中的特定要素。

1970年,旧金山城市设计计划在实施中曾遇到一些困难。这使人们感到,若不将计划翻译成特殊的设计准则,就难以保证城市环境在微观层次上的质量。于是,1982年该市制定了中心区设计准则。它不仅包括形体项目,而且还有一套引申出来的、包括七部分的附录及进一步的解释准则。

从准则的表达性质上讲,又有两类,一种是规定性,一种是实施性的。规定性的准则是设计者必须遵守的限制框架,如在某地段规定建筑的容积率为10,则所设计的楼层面积不得超过基地面积的10倍;而实施性准则则不同,它为设计者提供各种变换措施、标准及计算方法,所以,它不再说容积率是多少,而是指定这一地段设计中开敞空间和环境所需达到的阳光数量,以及建筑物和开敞空间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容量,至于建筑容量、高度等则不限定。实施性准则的优点在于把标准化的量度应用于所有的设计地段,但并不要求对该地段产生标准的三维空间形态,因此,形式是多变的,它比规定性准则更富有设计创造潜能。

1.1.3维护程序

这是现代城市设计特有的成果形式。在为数不少的实例中,起初城市设计搞得较好,但使用几年后,环境就大为逊色,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缺乏维护和监督管理程序。

维护程序体现了现代城市设计的动态性、过程性和整体性。在过去,设计一般只关心新的创造,忽视了为维护和管理而设计,误以为城市管理机构和使用者负责,但事实上,有关管理机构对此并不重视,有时他们重视维护公共空间,但也需要来自公众的合作,其中不少维护措施本身就是城市设计的基本内容。如在外部空间设计一系列铺地、花坛、凳椅、栏杆等小品,这不仅是空间景观艺术的要求,而且是维护环境所要求的。显然,维护程序比一般人认为的复杂的多。

1.2图则

城市设计图则是将城市设计内容用图形文字和数据表达,以便对城市用地空间环境进行全覆盖的控制管理。它包括总图、分析图和各指标要素控制图等几部分,以便与规划一道对城市空间环境进行既严格又便利的实施管理。总图是城市总体综合设计在图面上反映,它包括道路、绿化、地块界线与编号以及综合要素控制汇编表等内容;分析图是各个控制要素体系之间的关系分析、一般包括用地形态分析、视觉景观分析、交通系统分析、步行空间分析、绿化系统分析、历史文脉分析及其他重要的分析等;各指标要素控制图是总图中重要控制要素在图面上的展开和具体表达。

一般来说,整体城市设计的成果主要构成包括设计政策、准则、说明和相应的图则。例如上海陆家嘴城市设计成果包括设计政策、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案等三部分;局部城市设计构成主要包括准则、说明和图则。

编制城市设计图则时必须以城市规划为基础,其地块界线可与城市规划用地界线保持一致,亦可视具体情况进行适应性变动,但两者必须协调起来,避免互相矛盾。

2 城市设计成果编制的基本特点

2.1多元性

城市设计是由多种力结合,共同参与作用的结果,这些力的来源包括设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对城市设计的基本认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艺术修养、市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方法、投资商的个人喜好和对公众利益的尊重以及社会本身的政治经济环境等。城市设计成果编制的基本特点就是试图适应、协调多种力的关系,尽量避免各种力的冲突和矛盾出现,使之达到一种最优的组合结果,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

随着城市设计学科的深入发展,设计创作和管理实施组建成为其工作内容与方法的两个方面,而且作为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直接指导城市设计的实践。实际上,城市设计既是一种对设计的管理,也是一种对管理的设计,城市设计同两者紧密联系。从行为科学角度来看,城市设计活动具有一般设计思维所具有的特点,如创新思维、产品思维、类型思维和黑箱思维等,从管理科学角度上讲,城市设计对目标、计划、组织等要素也同样重视,如目标导向、计划先行、组织协调与政策控制等环节。

2.2动态性

城市设计不仅是由多力作用的综合性结果,而且处在一个连续不断发展过程之中,从而导致了城市设计不存在一种终极蓝图。社会在运动,城市在发展,各种驱力因素亦相应在变化,城市设计不是在一张白纸上勾画理想蓝图,而是象复写纸一样在城市原有形态基础上不断重塑复写创造,因此这种过程性需要我们对原有环境给予重视和尊重,尽量避免打破原有城市社会网络骨架,并给发展留出广阔的天地,这种时间维度的适应特性决定了城市设计成果的过程性特点。

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意图通过政策引导逐渐趋于最终目标,其中具象的“产品”与“过程”穿行。城市设计的“触媒”理论就是针对城市设计这种“产品”、“过程”交替出现的引导方式所提出来的。触媒理论认为,城市环境中的各个元素都是相互关联的,这种关联不仅仅存在于外在的视

觉形态方面,也存在于内在的经济联系。如果其中一个元素发生变化,它就会像化学反应中的“触媒”一样,影响或带动其他元素发生改变。

在设计过程中,由政府启动的,用作触媒的先期建设项目往往具有可视形象,具有“产品”特征,能够激发或限制城市某一特定片区内建设活动的发生或者影响建设速度的快慢,进而影响城市设计的“过程”。例如,在美国圣保罗市下城区开发设计中,为了启动对下城区的开发,由政府提供“城市开发行动资金”,成立了“下城区再开发管理局”,集设计、融资、管理于一体。先期进行开发计划研究,吸引开发商投资,他们通过空中步道、GA LTl-ER广场、大众公寓和滨河公园等“触媒”产品的先期建设引导整个开发过程。

2.3民主性

城市设计不只是由某些专业人员及行政权威人士独掌的一门高深学问,它所蕴含的大众性、市民性的特点需要广大市民、各种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参与,而且亦只有这种参与才能给城市带来活力和振兴的机会。

当代城市设计中,公众参与的范围已经越来越大。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公众参与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例如,在国内许多大城市的重要城市设计项目其方案的评选工作已经采用了网上公示以及市民网上投票等公众参与形式。城市设计的关注人群已经不仅限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政府、开发商、公众这三方的利益群体,而扩展到利益群体与非利益群体、使用者与非使用者、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

现在国外许多旧城复兴、旧城改造就很好地考虑了市民参与的因素,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日本高山市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改造和横滨市的城市创造运动,其城市设计成果本身就是市民和其他各方面协力参与创造的结果,因而环境极佳,民众喜闻乐见,真正具有一种城市家园的感受。

2.4法制性

城市设计成果编制极为强调其自身的法制性,这不仅表现在文本表达用政策和准则等形式构成,而且其内容应符合法制管理建设的要求。

任何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城市设计活动都是在某种建设法规和条令下进行的,也都伴随有相应的改善、调整原有立法的活动。

篇2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思路;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 economy, city changes a process to accelerate, city especially big city and big city is facing more severe situation. How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the city, the scale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problem that must take seriously.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planning idea and respectively, from the two major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to do some research.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design; train of though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引言: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并以之为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 ; 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一、城市规划思路三个显著特点

1、规划内容已不局限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是将与之关联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纳入规划过程,在保证上述因素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前提下,寻求城市适宜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特别在规划的开始,就把城市的环境分析和城市的资源分析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分析一并考虑,由此得出平衡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2、整个规划的出发点不仅是以往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关系,而特别强调了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要求。

3、资源环境体系的基本承载力是决策城市规划方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控制点,即规划方案中建议的城市规划不能突破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需要说明的是,城市规划方案的确定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承载力和供给力指标的约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污染的排放因子和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特性会相应发生变化,导致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大和资源供给力的加大,以及城市系统允许发展规模上限的扩大。可见,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指标的引入,保证了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城市规划的自然生态平衡设计

规划的生态平衡设计就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采用高新技术、适宜技术、传统技术,使城市工程技术、建筑技术为自然生态平衡服务。过度开采资源,污染破坏环境,人口迅速增长,过多侵占自然,100年前、甚至50年前,还没有如此严重。现在人们认识到为了人类的生存要对有限的地球负责,首先要树立起保护地球自然生态平衡的大理念,由此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建筑设计营造。200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号召全世界行动起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具体的理念和作法有:

1、分散、多中心,建立网络化城市群

在肯定大城市、特大城市要发展的前提下,对于大城市、特大城市如何发展问题,存在着两种思想和作法,一种是“大饼式”或带状无限延伸,另一种是分散、多中心形成的网络式城市群。前一种实践的结果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失衡,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热岛效应强烈,环境污染, 2007年按照新的发展需要,对城市规划进行了修编,确立城市群远景规划设想。根据省会历史文化古城的性质,搞好综合的生态平衡,按分散、多中心形成网络化城市群的理念去发展规划,构筑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格局,建成有一流环境品质和现代化城市运转效率的城市连绵区。

2、生态城市设计观念融入城市规划

工业时代是开发自然资源的时代,城镇的建立与发展侵占着大量的自然空间,现在人类社会逐步向信息、知识时代过渡,城镇的规划建设应是保护、管理自然资源,与自然空间共生、互融,我们应该明确提出“以人与自然共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在城区内部,应将自然绿地空间系统融入城市,以提高城市自身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在大力推进全国生态示范市建设的过程中,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建设任重道远。为推动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宜采取以下对策:

2.1通过合理的生态手段,为城市人口提供安全的人居环境、安全的水源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

2.2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旧城的生态改造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激励手段。

2.3大力倡导节能,使用可更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废弃物的资源化率。

2.4加强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意识,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宣传活动。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的结果,是人类住区的理想形式。对生态城市的测度即从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景观、生态安全、生态卫生5个方面构建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设计生态城市的测度方法,并以此对具体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进行分析评价,以期推动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市建设。合理系统的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城市的测度研究将会更进一步展开,测度方法也将会更加科学。

三、城市环境规划设计要点

环境问题涉及到经济、人口、资源等多方面,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是一个综合决策问题,要将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优化产业结构、污染物总量控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程项目等方面实行综合规划。

1、合理布局与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问题的地域特征十分鲜明,与城市布局的关系密切。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同时,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功能来制定的。不同的区域功能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同。规划要避免将对环境影响大的活动布置在对高功能区有影响的地方,而应将之布置在环境容量大,对高功能区无影响或影响少的地方。环境功能区划是城市布局在环境方面的表述,体现了城市布局在环境方面的要求。环境功能区划,从环境特征或环境容量与经济、社会活动相和谐出发,规划城市环境功能区,协调环境与经济、人的关系。按照高功能区高标准保护、低功能区低标准保护的原则,环境功能区划为确定不同功能的环境目标、制定详细环境规划和实施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处理好环境保护与优化产业结构的关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经济发展必然对环境有一定的压力,不同产业结构的环境压力有很大的差异。第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能源、化工、原材料等重污染行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潜在压力大,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清洁生产对环境的潜在压力要小得多,产业结构决定了环境保护难易的程度。

3、科学管理

3.1污染物排放“输入——响应关系”

城市环境规划要以环境质量为核心。关键问题是建立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的“输入响应关系”,即污染物排放对环境质量的定量影响关系,运用大气或水环境容量模型,将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质量联系起来。因而污染物排放的“输入响应关系”是城市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污染趋势预测、污染治理方案的模拟和可行性分析都需要应用“输入——响应关系”,必须认真做好。

3.2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先进信息手段,对环境保护规划也同样。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具有表现直观清晰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它使环境规划中的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结合,可以进行各种综合分析和模型计算,分析计算快捷,存储修改十分便利,图形加工能力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环境保护规划值得提倡的先进手段。

篇3

关键字:轨道交通环控特点;轨道交通环控设计;城市轨道

中图分类号:P135 文献标识码:A

1、城市轨道交通特点

1.1运行时间快且稳

城市生活节奏快,如果仅依靠地面交通保障人们生活和工作,无法满足人们快节奏的生活需求。城市轨道交通以其速度快、运能大的特点独占城市交通位置。交通运输能力主要体现在安全、快捷、方便上,而城市轨道运输囊括这些优势。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时间稳定,车辆行驶时间有明确规定,因此备受人们青睐。轨道交通出现以来,运行技术逐渐成熟,使用了标准技术以及严格的管理方法,相对于公路交通而言安全性更高。从城市轨道投入使用以来,发生安全事件寥寥无几,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体现。

1.2投资少,高效环保

城市轨道修建经费支出较少,工程造价是地铁的三分之一。一般而言,地铁造价大约在4亿到6亿元每公里,而城市轨道造价却只有1.5亿元每公里,这个造价金额相对于地铁建设资金少之又少,仅为地铁造价的三分之一。【4】但是,轨道运输速度却高于地铁,是地铁运输的两倍。城市轨道运输资源耗费低,电源耗费量是公共汽车的五分之三,从一定程度上看,极大节约能源消耗,降低大气污染。在均衡运输量内,能源消耗总量是私人用车的六分之一,轻轨使用的能源属于清洁能源,在行驶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3噪音低、运载量大

轻轨产生的噪音比较小,该噪音较容易治理。可以采用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噪音,例如:选择钢轨时,可以选用超长无缝钢轨,当轻轨运输时,列车产生的噪音会比较小。也可以使用弹性轮,有效降低摩擦率出现,从而达到城市噪音控制需求。根据监控发现,在路面上行驶的大卡车,形成的噪音一般高达94分贝,而轻轨噪音却低于70分贝,不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轻轨承载量大,一般200人左右,大大提高城市运输效率。【2】

2、车站本地视频监控系统

基于轨道运输特点,可以在车站监控位置进行设置,车站整体控制需要配备2台彩色控制器以及1个控制键盘,方便监控人员实时对整个车站监控。每个岛式站站台设4台固定焦距彩色摄像机,每个侧式站台各设2台固定焦距彩色摄像机,站台安装的摄像机各自监控本侧站台范围。安装监控设备,方便工作人员控制车辆行驶过程,做好安全行驶保障,提升车辆运输效率。另外还需注意控制中心远端监控设备安装,监控器放置的位置是有讲究的,应该根据整个车站分布情况,适当将监控设备安置在合理位置上。【3】一般而言,调控员以及调度员所属工作环境,理当配备一台彩色监控器以及一副控制键盘。控制中心视频切换矩阵容量可采用32x32的模式,另设二次录像存储设备1台用于存储关键报警视频图像,并设视频管理维护终端1台用于电视监视系统的维护管理。

3、解析车内监控系统

3.1前端摄像和编码

车厢位置需要配置上摄像机,才能准确地监控车厢情况,每个车厢需要两台摄像机,安装位置于车厢两端位置。安装应当保障整个车厢都能够透视到,车厢完全覆盖在监控范围内,不能出现监控盲点。每台已经安置的设备,应当同另一立的服务器连接在一起,基于视频同轴电缆形成环状连接系统。首先,需要对编码器重新设置,重新输入模拟信号。其次,这些信号在系统中,根据需求转化成数字信号。最后,根据相关编码标准,对数字信号压缩以及重新编码。

3.2网络传输

每节车厢配置一台以太网交换机,车厢内的两台单路视频服务器均通过以太网线与交换机连接,相邻车厢的交换机也通过以太网线连接,司机室车厢的交换机与视频监控系统终端主机连接,这样构成了列车视频监控系统车载部分的以太网传输网络。【5】这时,需要注意的是,列出形式过程中会受到冲击,从而形成震动,选择交换理当从降低震动视角出发,配置太网交换机。同时,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城轨列车供电模式,尽量控制开关路线,降低电磁环境恶劣情况出现。太网一般都具备抗干扰能力,尤其是在列车行驶中,可以屏蔽双绞线带来的干扰,保障运行环境。【4】

4、防灾报警(FAS)系统

由于目前的防灾报警(FAS)系统设备存在总线长度有限、回路容量不够、其他线性感温元件保护范围小、不能精确定位报警点等技术困难,目前已经运营和在建的大部分地铁隧道都没有安装感温元件,成为地铁的一个安全死角。鉴于地铁严峻的安全形式,为了消灭地铁的安全死角,更有效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研究、选择适合在地铁隧道安装运行的火灾监测系统已迫在眉睫。为此,我们依托深圳地铁工程,开展了对“新型地铁火灾监测系统设计技术”的专题研究,利用感温光纤进行隧道区间的火灾监测。该研究成果已经通过了市科学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意见认为该成果总体到达了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在国内外地铁工程中推广应用。使用该视频传输技术,是当前轻轨运输环境需求。【2】该技术具备先进性、延展性以及实用性,作为先进系统,这些设备发展重要作用。当运输系统引入该技术后,能够实现地面和列出形式通信需求,宽带信号在其中得以传输。

5、轨道交通视频监控多级联网管理系统

5.1线路级监控

每条线路的各车站将图像信息通过光传输设备将图像送到线路控制中心,给行车调度员、电力调度员、防灾调度员、调度主任和公安调度值班员等提供图像显示及控制。一般线路控制中心具备20路视频信息的显示能力,控制中心对于每路图像具备任意选择权和摄像机控制权。【1】

5.2网络级中心

每个路线安置上监控系统之后,系统收集到的信号会在最短时间内传输到总服务太系统中。数据信号主要供应给轨道指挥工作人员使用,这些数据经过整合之后,对控制图像功能以及远程图像控制功能完善有重要作用。当前各大城市交通环控基本使用的是分散设置方式或者集中设置方式,为了建立高效率的监控中心,需要对这些位置设置局域网,方便数据传输、处理,提升网络中心布控作用。【3】

5.3系统中央级预留通信接口

在各相关线路的系统中央级预留通信接口,实现相关线路间的火灾信息互传。如果相关线路的中央级设在同一个控制中心大楼内,则实现通信很方便,当不在一起时,由于路网间的通信光缆已经铺通,可以利用备用光芯进行通信。另外其接口可以待相关线路建设时再进行设置不增加初期投资。在换乘站进行接口。这样需要防灾报警(FAS)、设备(BAS)同时设置接口,设备监控(BAS)系统需要设一台通信交换机,将来把换乘站的设备监控(BAS)系统与相关线路的设备监控(BAS)系统主干网联接,换乘站的防灾报警(FAS)系统需要两台报警控制器,一台接入本线的令牌环网,另一台将来接入相关线路的令牌环网,两台控制器之间进行信息互传。由于报警控制器的通信接口有限,所以通常只能做继电器接口,这样传递的信息很有限。【1】一般都需要顺应当前科技发展情况,充分对比信息传输优势后,再确定出传输方式。从另一个侧面上看,该传输方式主要基于视屏远端以及输出宽带对图像处理能力上考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图像处理效益。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交通行业快速发展,城市轨道运输顺应社会发展,轨道运输出现,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在竞争激烈的城市中,时间就是金钱,人们借助高效率的出行工具,缩短宝贵时间,提升工作效率。【5】

6、结束语

交通环控在轨道运输中占据重要位置,给各个重要部门提供环控信息,从而起到保证城市轨道安全运行目的,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今后发展中,理当从交通监控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城市轨道环控质量,保证行车安全。

7、参考文献

[1]曾建军.《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环境噪声监测和评价方法》项目介绍[J].安全,2013,4:66-69

[2]沈小军,陈胜.考虑功率-容量约束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载超级电容阵列配置方法[J].中国铁道科学,2013,2:11-16

[3]袁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构架形)式分析及对南宁线网规划的启示建筑知识[J].学术刊,2013,2:14-18

篇4

关键词:隧道;施工;特点;组织设计

一、隧道工程特点

隧道是地下建筑物,是山区公路和铁路重要工程之一,长、大隧道常常也是控制通车期限的关键工程。与地面建筑工程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 由于隧道是地下建筑物,受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因而,施工环境差、难度大、技术复杂、要求高。隧道开挖时的坑道在未衬砌前,通常须加支撑以受地层压力。同时地层不得暴露过久,必须及时衬砌,以免地层压力增大发生坍塌事故。

2. 隧道施工是一种多工序、多工种联合的地下作业,工作面狭窄,而且地层愈差,所采用的坑道愈小,工作面能容纳的人数不多,出碴、进料运输量多,施工干扰大,为加快施工进度,需以横洞、斜井、平行导坑增加工作面,施工复杂而艰巨。因而施工进度受到限制,必须全面规划,科学地组织施工。

3. 隧道工程大部分地处深山峻岭之中,场地狭小,要使用多种机械设备,需要相当数量的洞外设施来保证洞内施工,而洞外往往受地形限制,场地布置比较困难。

4. 隧道内工作条件差,空气不足,光线不好,有时还有地下水和有害气体,如发生坍塌、涌水、瓦斯等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5. 由于地质、水文地质以及围岩压力复杂多变,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改变施工方法;隧道工程的工作是循环性的,常常是几个工序组成一个循环,重复各个循环,使隧道工程向前进展。所以,也要求隧道施工必须不间断地连续进行。

因此,要保证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严密的施工组织,并且使各工序有条不紊地按着循环作业的顺序和时间进行施工。

二、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要点

隧道施工组织技术,除一般要求外,主要也应妥善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施工条件调查研究

隧道施工技术复杂。隧道一般多在山区,地形、交通条件较差,而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主要机器设备、材料堆放都在洞外,山碴、材料也需要一定场地,因此,隧道所在位置的地形、交通条件应很好调查研究,合理安排。另外,隧道的地下情况,直接影响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和人身安全,所以对隧道经过的岩层情况、地下水、地下气体情况也应周密调查,妥善处理。

2. 施工方法选择与施工顺序安排

(1)施工方法的选择

应以地质条件为主要依据,结合工期、隧道长度、断面大小、施工速度、施工单位的机械化程度和施工技术水平以及地形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应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还应考虑到围岩发生变化时,施工方法的适应性和变更的可能。

新奥法施工是新近发展的隧道施工新方法。它具有支护速度快,结构受力性能好,作业空间较大,能适应隧道机械化施工等优点,特别是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尤为突出。因此,在选择施工方法时应优先考虑。

(2)安排施工顺序

为了安全生产,减少作业之间的干扰,保证施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必须保持各作业间的最小间距。不同的开挖方法有不同的间距要求。施工顺序的确定与导坑类型、断面尺寸及各作业间隔长度等因素有关,在确定施工方法后,应绘制出施工顺序图。

3. 编制循环作业时间表

施工顺序图作好后,就在确定每个顺序一次循环的进度。每个施工顺序应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最佳的劳动组合,然后按施工定额和一次循环的进度,计算出循环的时间。每次循环的工作必须具体明确,以便指导工作。在这里必须指出,在编制循环作业时间表时,应尽量使每一施工顺序做到:

(1)各班进度一致以求均衡生产,可用工班组成人数来调整;

(2)放炮时间在同一时刻,并使这些时间和休息时间相结合,以减少工时损失。

4. 编制施工组织进度图

施工进度的确定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计算出隧道开挖作业进度

影响隧道开挖进度的因素很多,如围岩硬度、炮眼个数、布置、深度等都直接关系到开挖进度,而这些因素又是千变万化的,可根据施工定额或施工统计资料和有关参数进行开挖进度计算。隧道开挖工期是以钻眼、装药、爆破、通风、安全处理、出碴、支护等一次循环作业时间为基础,选定有关参数进行计算确定;也可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分工序绘制循环作业网络图分析计算。

(2)边墙及供圈衬砌作业进度

衬砌作业的进度受到相应开挖作业进度的控制。通常是以开挖进度来安排衬砌进度的,只有铺底作业为避免影响洞内运输,往往放在各开挖、衬砌项目完成后进行。衬砌作业施工进度也可根据施工定额或有关指标计算。

此外,洞门工程可根据地质情况及工程数量来确定工期,地质不良的洞门应尽早尽快完成,以保证安全。若为混凝土衬砌,水沟及压浆工作可在边墙及拱圈完工后7~14天完成;若为砌石圬工时,可在边墙及拱圈完工后3~4天完成。

篇5

关键词:城市绿地;历史文化;生态功能

城市绿地是展现城市历史文明的传承与文化内涵重要场所。一个城市的城市绿地不仅展示了城市的精神面貌,也是城市居民重要的活动场所。因此现代城市绿地兼顾了展示城市文化内涵、改变城市的生态环境与城市交流功能。本文结合南京城市实地,就南京近年来主要城市绿地建设谈几点体会。

1、绿地设计的历史文化传承

城市绿地的设计通过对历史文化的传承表达一个城市的历史洗练。如在南京近几年的秦淮河两岸景观整治,对两岸的景现进行梳理、分析,进一步合理的优化现有的历史文化印记。在绿地整治的过程中将秦淮河分为古城区与外城区两大类;在古城区秦淮河两岸对现存的文化建筑进行修饰与保护,对已经破败的进行优化及排除,将两岸的绿地与建筑进行合理的融合,形成历史文化与环境的有序结合。对夫子庙两岸的景观的延续到中华门城堡到三山桥,从乌衣巷到保存完好的糖坊廊河房到钓鱼台,从杏花村到沈万三故居到中华门,这一历史文化河流传来的气息让这一带成为规划中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两岸现存的建筑有的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修缮,而有的古建筑需要进一步的修复与保养,如沈万三故居、糖坊廊河房、夫子庙区域等等,有参天大树、完好的建筑外型、建筑庭院的完成等等,整体保存比较完整,而中华门城堡一带由于城市的发展扩建以至于部分建筑荡然无存,对于这部分的绿地分析有利于延续整体古典建筑风格。在这基础上建设绿地点,通过沿河两侧的绿地连成线,向外侧扩展进而形成绿地带,通过绿地整合,使两岸绿地与建筑文化底蕴相结合,不仅在保留原来的风貌的基础上增加绿地带,而新增加的绿地减弱了秦淮两岸历史风貌与现代化城市之间不同风格的冲突。让秦淮河和如同一条时间长河,穿流在城市之中。

而外城区从红旗桥到定淮门一直到三汊河,这段河流在历史中属外秦淮河,在改中的过程中同新城市景观相结合。新城市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工业发展在这条河上增加了更多的风景;晨光集团,高架桥、装饰城等等,为城市的交通发展、城市建设等等功能多方面作出贡献。从中和桥到凤台桥再到三山桥到三汊河,两岸的绿地改造中体现现代化的文化,现代感强烈的雕塑、功能强大现代感很强的桥梁、照明,景观小品无不显示现代化生活的特点。而通过桥梁、雕塑、小品等等景观的点与两岸的绿地形成一条现代化的滨河景观。

纵观秦淮河的绿地改造工程,虽然秦淮河经过了百年的沧桑巨变,但是内秦淮河的建筑风格依据,述说着曾经的繁荣与变化。而外秦淮河将形成新的绿地景观。表述着现代化社会的进程的脚步。一条河流经历了历史的洗礼最终归入时代的洪流中。

2、突出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提高绿地品质

城市的发展、水泥森林的增加、超高建筑的频繁出现,让原本宽敞的大地显得拥挤。而现代建筑业与道桥业等等形成的热岛效应让人们更加烦躁。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生活污染等等正在加速污染我们周围生活环境。城市绿地的建设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将热岛效应转变为绿岛效应,将城市绿地的概念引入到建筑、道路、工厂等等建设中。

城市的大步发展,新城的建设正在加速,如在南京河西的新城区建设,在建设中通过统一协调的规划,明确功能区分,如居住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等,让城市的建设更生态、协调。在江东路的建设中提出的道路绿地系统中,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增加绿地,中间的大宽幅景观绿地,种植大乔木、大灌木以及地被植物,如雪松、银杏、榉树、茶梅、女贞等等,而两侧起分割作用的绿地种植常绿的植物为主,如桂花、高千女贞等等,人行道两侧的行道树以常绿的香樟为主,大面积的绿地不仅起到隔离与安全的作用,同时通过大绿地合理的植物配置,最大限度的吸尘、吸噪及净化空气。绿地的设立能有效改善道路行车环境,改善道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河西中央公园的建设如同城市的绿肺,大面积的绿地有效的改变了周围环境。绿地的增加在新城市建设中留有空间,有效地缓解了周围高层建筑形成的热岛效应,同时从行人的视觉景观上增加的绿色,减弱了高层建筑带给行人的压迫感,为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提供很好的改善。而大绿地建设的生态作用需要植物的合理搭配,在有效的空间内通过乔灌草的结合,上有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为支撑,中有大小灌木绿带,下有草坪花卉延展,乔灌草的有效结合,增加的竖向空间的密实度,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河西的新城建设的规划,合理分布的道路绿地与城市绿地能够有效的减弱现代化城市的生态弱点,减弱沥青道路、水泥森林等等形成的热岛效应与温室效应。

3、城市绿地承载新型沟通。增加居民交流空间

城市越建越大,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属于沟通交流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有限的公园空间已经不能承载日夜增加的城市居民的需要,城市绿地在改善环境的同时,适当的硬地缓解了这一功能需要。

还以南京市河西新城建设为例,2008年以前投入使用的新增加绿地有:和平广场、南湖广场、南湖公园和南京纪念馆周围绿地的空间等等。在建的城市街头绿地有河西中央公园,水西门与江东门相交地块等等,街头绿地的增加为周围居民提供了休息,沟通、交流的场地,不管是老人的娱乐活动区域、儿童的活动场地、年轻人体育锻炼区域等等,多功能街头绿地都承载了大部分人的室外活动空间。

篇6

关键词:程序设计;c++语言;特色知识点;非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

文章编号:1672-5913(2010)08-0108-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已经从20世纪末以普及计算机文化基础为主上升到目前以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技术为主的新高度。因此程序设计课程已经成为非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计算机公共课。该课程的知识技能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今后的专业领域问题有着重要作用。目前,许多高校都是将C/C++系列语言列为核心程序设计教学语种。然而,C/C++由于具有低级语言的特点,又容忍非常灵活的表达方式;此外,许多学校还存在课时不断被压缩的问题。这些特点对于初次学习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的学生来说,无疑增加了学习该语言的难度。如何在短期内征服该语言的难点并把握该语言的精髓?无疑只能从教学方法中找出路。我们认为,牢牢把握好C/C++语言的特色知识点并加以很好地突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体会,总结出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若干特色知识点的教学方法,望能抛砖引玉,对提高C/C++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质量能起到一点参考促进作用。

1 若干特色知识点教学方法

1,1C++语言的普遍特色――表达式

可以说C/C++是一种表达式语言,其中的任何语句都可以广义地被看成是表达式语句。因此,掌握各类表达式的正确求值规则和顺序,并能准确地确定表达式最终值的数据类型,这是保证所设计的程序能正确实现人们预期结果的前提。正因为C/C++的这个特色,许多在其他高级语言中被称作某种操作的语句,在C/C++中则都是称作某某表达式语句。牢牢把握这一特色,可以在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避免其他高级语言一些习惯性规则带来的负面影响。举例说来,如:“x=f(a,b,c)”这一简单的基本表达形式,其中右边的f(a,b,c)可以是参数a、b、c的任何初等函数,这种形式的语句在许多其他高级语言中是被称作赋值语句(如VB程序设计)。然而在C/C++中则是被称作赋值表达式。既然这是表达式,它就有一个值,于是首先就应该搞清楚它的值是按何规则来确定的;其次还要意识到一般表达式可以出现的地方它同样可以出现。因此,这种类似于其他语言赋值语句的表达式出现在C/C++程序的输出列表中、函数参数中等都是不足为怪的事。比如该形式出现在if判断语句条件表达式所在的位置时,形如if(x=f(a,b,c)),此时如果能牢牢地意识到这里的条件是括号中的赋值表达式的话,就可以避免一个下列常见的错误:认为只要x目前的值与右边f(a,b,c)函数的值相等则条件为“真”。而应该意识到的正确判断是:if语句的条件是否为“真”,取决于x的最终值(即右边f(a,b,c)函数的值)是否为非零。可见表达式在C/C++中的重要性,教学C/C++,一开始就要使学生树立起牢固的表达式意识。

1,2运算符的特色――方向性

相比其他语言,运算符的方向性在C/C++中尤其更加突出地被强调。所谓算符的方向性,就是指算符的结合方向。算符的方向性对单目算符和多目算符有不同的作用。对于单目算符而言,在某种情况下它决定该算符应该与左右哪边的数结合,如果算符的方向性是从右至左(即为右结合性),则单目算符应该与其左边的数结合,反之亦然。举例,若a、b、c原值分别为3、4、5,可以验证a卅b表达式的值是7而不是8。因为“卅”中肯定是由一个单目算符“H”和一个双目算符“+”组成;由于单目算符“++”是右结合性的,所以应该是单目算符“++”与其左边的数结合,故“a+++b”相当于(a++)+b,而不是相当于a+(++b),表达式(a++)+b的值是a的原值3加b的原值4,而表达式a+(++b)的值是a的原值3加b的终值5。对于双目或三目算符而言,当连续有两个以上的多目算符出现在表达式中时,方向性决定着哪边的算符应该先运算。举例说明:若a、b、c原值分别为6、4、5,求下列包含两个连续出现的三目条件算符的表达式值:a>b?a:b>c?b:c。由于三目条件算符(?:)的方向性是从右至左的(右结合性),所以是先计算右边部分的条件表达式b>c?b:c,结果为5;然后再计算左边的条件表达式a>b?a:5,最终结果为6(取a的值)。

可见,只有把握了运算符的方向性,才能正确判定一个表达式的值。C/C++中的大多数算符与其他语言的算符一样,是左结合性的,但是有少数几个特色算符是右结合性的,如:自增、自减、赋值、条件算符等是少数几个为右结合性的算符。对于这些特色运算符要重点讲透。

1,3输入输出特色――输入输出运算符

C++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实现输入输出。但最常用的方式是通过C++的I/O库中的类――流类(streamclass)所定义的cout和cin对象来实现的。于是用到两个标准类型数据的输入和输出运算符“”。cout与“”运算符配合实现数据输入:基本语句形式如下:

COUt

cin>>x;//输入一个值给x

在记忆这两个运算符的功能时,如果凭机械记忆,日久容易搞反。于是笔者在教学中创造了一种形象记忆方法:将计算机主机比喻为一个人或动物身体,将输入和输出运算符“”形象地比喻为人或动物张开的大嘴,开口的端通往外界(对应计算机外部设备端),尖角的端连通体内(对应计算机主机内部)。输出x时形似将x从嘴里吐出来(输出到外设中去);输入数据到内存变量x时形似将数据吞进体内(输入到计算机内存变量x中)。所以,输出时的x在算符的开口端,输入时的x在算符的尖角端。这样形象化后,记忆就牢固了,使得上述两个基本句型中的“”符号的向就不会搞反。

1,4数据类型的最大特色――指针

指针是C/C++中的一类特色数据类型,被公认为c/c++中的一个难点。究其难的原因,主要有下面三点:一是指针数据特殊(是内存单元地址编号),不能进行普通的算术运算,从指针到指针所表示的对象,是简接地表示对象,绕了一道湾。二是指针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指针只能指向不同类型的对象,而许多不同类型的指针变量定义形式又很相似,容易混淆。三是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多维指针和多级指针。 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指针的教学难点,教师必须根据上述三种原因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对知识做简明有效的归纳、对比。

针对第一种教学难的原因,教师必须强调指针变量不能随便赋普通的数值,而只能赋地址值(如简单变量x的地址&x,代表数组首地址的数组名,代表函数入口地址的函数名)。要获取一个一维指针p所指对象的值,用间接访问运算符*,即*p为p所指的对象变量值。

针对指针的种类繁多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每引入一种新的指针类型定义时要注意与前面已学的相似指针类型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最后,要将学习过的所有指针类型的定义进行集中对比。

关于多维指针的问题主要是出现在指针与数组的关系方面。一维数组名与二维的数组名都是表示数组的首地址,但它们的性质不同。一维数组名是一种“元素指针”,性质与简单变量指针相同,这种指针加1后将指向数组的下一个元素(如果将数组的首元素称作第1个元素,则数组名加整数n后代表的是第n个元素的地址)。二维数组名是一种“行指针”,性质与简单变量指针不同,这种指针加1后将指向数组的下一行(如果将数组的首行称作第1行,则数组名加整数n后代表的是第n行的首地址)。有的文献将这种“行指针”称作多级指针,我们认为不太合适,因为“多级指针”这个名词更适合用于表达指向指针的指针。所以,我们在本文中称这种与二维数组名对应的行指针为二维指针,而与一维数组名对应的元素指针或指向普通变量的指针称为一维指针,这样命名既与数组的一维、二维相吻合,又避免与指向指针的指针混淆。相应地,我们将指向指针的指针称为二级指针,而指向非指针变量的普通变量指针称作一级指针。在这种定义方式下,一维指针与一级指针性质相同,是等价的同一类指针;但二维指针与二级指针却是有明显区别的。接下来要讲的就是关于*号的作用问题:*号运算符作用在一级(或一维)指针前得到的值是一个普通数据;*号运算符也可以作用到二维或二级指针前,但得到的值却仍然为地址值,只是分别由二维(二级)指针得到一维(一级)指针。仔细分析,可做如下区分性总结:

*号运算符作用到二维指针前是转化指针的性质(化二维指针为一维指针),但得到的结果仍然是数值上与原来指针值相同的地址(等于整个数组首元素的地址值)。如a是二维数组名,则a与*a都是相同的地址。但原来的a是二维地址,a+i指向后移i行的行首位置;而*a是一维指针,*a+i指向后移i个元素所得的位置。一般地,a+i是指向行号为i的行指针(二维指针),加*后的*(a+i)是转化得到的与a+i地址等值的元素指针(一维指针);因此由数组名a得到a[i][j]元素的地址表达式为*(a+i)+j;再由一维地址*(a+i)+j得到该元素值的表达式就是+(*(a+i)+j),这是a[i][j]值的等价表示。当i=j=0时,上式退化为**a,它表示行指针(二维指针)要加两次*号才能得到最终的元素值。二维指针与一维指针示意如图1所示。

*号运算符作用到二级指针前得到的是其所指向的一级指针的值,而一级指针的值则是普通变量的地址;*号运算符再作用到一级指针前得到的是普通变量的值。可用符号语句作进一步表达,若a是普通变量,p1是指向a的一级指针,p2是指向p1的二级指针,实现这种关系的语句为:p1=&a;p2=&p1;于是*p2等价于p1或&a;**p2等价于*p1或a;三个变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可见,对于二级指针,也是需要连续做两次*号运算才可得到最终普通变量的值。

1,5编程思想的特色――重载与多态性

重载的本质就是利用同一个名称标识符或同一个符号表示不同的功能。比如,对于函数重载的情景,就是用同一个函数名对应着多个函数实现的情况。在c++中,允许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函数采用相同的名字,只要使用不同类型、不同数目的参数或不同的返回值,编译器便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调用哪个函数,这就实现了函数重载。用同一个符号表示不同功能的典型例子就是“>>”和“”和“

多态性是指不同类的对象对于同一消息的处理具有不同的实现。多态性在c++中表现为同一形式的函数调用,但可能调用不同的函数实现。从系统实现的角度看,C++的多态性分为两类,一类称为编译时刻多态性,另一类称为运行时刻多态性,也称动态多态性。c++编译时多态性通过重载(函数重载和运算符重载)来实现:而运行时刻多态性的实现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调用的是哪一个函数,它是通过动态联编机制实现的。

2 结语

篇7

关键词:芬兰设计 人性化 阿尔瓦·阿尔托

1:芬兰的历史及地理环境

芬兰是欧洲东北角一个大的小国,位于斯堪的纳维亚诸国和俄罗斯之间,虽国土面积比意大利和不列颠都大,但却仅有五百万人口,芬兰气候恶劣,曾一度完全在冰雪覆盖之下但因森林资源丰富,二战后,迅速完成工业革命,木材作为它最重要的一种资源发挥极大作用,为芬兰人称之为“绿金”。芬兰是一个伟大且苦难深重的民族,十二世纪后半期到二十世纪初,分别经历瑞典和俄国统治。漫长的历史年代里,芬兰是东西两强邻争夺的战场。但异族统治下七个世纪却没能使芬兰“瑞典化”或“俄国化”,芬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不止息。直至最后争取独立。

二战后的芬兰民族遵从传统的农业生活方式,即诸多著名生活用品的设计师及手工艺人都有一个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这极大促使了芬兰设计一单纯,原始,实用,率真及与自然和谐的朴素风格形成。

要真正明白芬兰人的设计精神,首先一定要了解“sisu”这个独特的芬兰词汇——芬兰人克服困难时坚持和决心。基于这个概念,让9000多年前的芬兰人首先迁徒到这片苦寒之地定居;凭借这种精神的支持,芬兰人虽然几百年来为异族统治,却依然顽强奋斗争取到现在的独立;靠着sisu所赋与的力量,芬兰人不断揣摩如何生存于广大而满布森林和湖泊的环境中,慢慢地他们发展出一套融合大自然与生活的一套理念。

2:芬兰设计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芬兰设计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要从1830年说起,芬兰南部那时开始组织艺术培训从而播撤下芬兰独特文化的种子,此后芬兰开始举办各种艺术展览,至1846年成立了芬兰艺术学校。从此,真正的芬兰艺术特征开始形成。20世纪初,芬兰的设计作品开始在国际博览会上崭露头角。而此时,北欧国家一大批设计师悄然崛起,逐步形成特有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芬兰设计的黄金时期也由此开始。芬兰产品曾于1951年设计大展中连得25项殊荣。芬兰设计从建筑、工业设计到家具、日用品设计、乃至当前的平面设计,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准。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设计在芬兰已形成产业,如玻璃制品、陶瓷、家具、纺织品和服装,产生了具有国际一流设计水平的作品。进人21世纪,带有鲜明个性与特质的芬兰工业产品,以其制作精美,经久耐用的设计风格,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仍保持着市场优势。

芬兰设计带有明显的欧洲风格,但又有别于其他欧洲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使芬兰设计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简洁、洗练、纯粹”的设计理念已融入芬兰设计师的创作之中。Arabia瓷器、费斯卡剪刀、诺基亚手提电话,这些芬兰的设计产品都不单对造型精雕细琢,同时还在品质上要求严谨。餐具、玻璃甚至丝巾领带也是一流设计的杰作。

简洁,自然、轻盈透明、高新技术和实用灌注以人为本的特点,芬兰设计师无拘无束的创作性思维,其流畅、顺其自然的设计构思,使作品既丰富多彩、变幻无穷,又个性鲜明、难以模仿。这或许就是芬兰设计的神韵所在。

(1)、芬兰设计大师阿尔瓦·阿尔托及作品

阿尔瓦·阿尔托(1 898—1 976)芬兰现代建筑师,设计师及艺术家,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毕业于赫尔辛基建筑学专业。曾在芬兰开设建筑事务所。

他曾抛弃传统风格的一切装饰,使现代主义建筑首次出现在芬兰,推动了芬兰现代建筑的发展,二战后的10年中,则从事于祖国的恢复和建设工作,为芬兰诸多省会制订区域规划。

在1931—1 932年,他设计了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协同他最初设计的现代家具也在此亮相,从此,阿尔托的家具设计开始走向世界

阿尔托一生创作广泛,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到市政中心设计从民用建筑到工业建筑,从室内装修到家具和灯具以及日用工艺品的设计无所不包。

纵观阿尔托的创作,民族化和人情化始终灌注于其中。即工业化和标准化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

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阿尔托的杰作比比皆是,有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的校园,芬兰大厦,赫尔辛基文化宫等等。

(2)、工业设计

芬兰工业设计的目的是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为应对国际市场的迅速变化及新技术、新产品的竞相推出,芬兰的企业很早开始便十分重视设计师的作用。正如诺基亚所禀承的理念:“设计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无论是从森林建筑到高科技产品,工业设计在芬兰有着十分广阔的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工业设计中,芬兰十分重视将人机工程学原理运用到产品设计之中。在“人——机——环境”系统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即设计不仅考虑到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因素,使人在操作时省力、简便又准确,同时也注重使人的工作环境安全舒适,以提高工作效率。生活中无论是轻巧灵便的手机,或一把普通椅子皆灌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排水;给排水;工程特点;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经济水平攀升的同时,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建设突飞猛进,诸多高层建筑拔地而起,相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高层建筑火灾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扑救难度过大等都是消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挑战的产生便有相应的对策,对高层建筑的灾害防治而言,消防给排水工程的优劣显得尤加重点。在高层建筑设计中,消防给排水设计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给排水系统是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前建筑高度的增加对消防给排水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设计出最佳的消防给排水设计方案已经成为高层建筑发展前提的重要课题。

一、高层建筑消防给排水工程特点

1.安全可靠性要求高

所谓安全第一,对于任何工程而言,安全都是最重要的。对于高层建筑消防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而言,首先应考虑的关键要素即是其安全可靠性。安全可靠性之所以成为首要考虑的因素,一方面与高层建筑高层的特点息息相关,建筑层越高存在的火灾隐患就越多,而在火灾发生时的救火工作又相对困难;另一方面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相联。

2.静水压力大

在首先考虑了安全可靠性这一关键因素之后,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便是静水压力。静水压力方位全面且压力均匀地作用于物体表层的各个方位。静水压力的大小与受力物体的体积成反比,然而当其增加至足够大时仍不会使受力物体形状发生变化。与低层建筑对比,高层建筑会产生十分大的静水压力,且是一种超越常规单区供水范围的压力,因此对此要重点注意。

3.管道机械强度高

同低层建筑对比,高层建筑不仅产生十分大的静水压力,而且具有更加长的排水管道和更加高的排水需求。基于高层建筑的以上特点,会造成浮动较大的管道内部压力差,对排水工程有阻碍作用。因此高层建筑要求选用机械强度更高的管道,一方面是对消防系统中排水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另一方面也是为管道内提供稳定压力的良好办法。

二、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1.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主要分为这样五大类: 其一施工前期对施工图纸的审核问题及在施工期间各施工监察单位未能及时准确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行施工现场检查,导致多种违规操作。其二,施工监察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问缺乏沟通交流,管理机构职责履行不到位,施工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未能得到落实,导致施工团队安全意识薄弱。其三,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时常常会触碰到其他施工单位的管线,一旦挖开时又未能及时上报,导致其他单位无法正常工作。其四,施工过程中依据自我判断不按照既定的施工程序进行操作,导致给排水系统施工混乱,耽误工期。

2.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第一,施工工艺粗糙,造成的质量不达标问题。例如水管连接处的渗水处理以及水龙头的接口处处理。这类因为施工工艺粗糙造成的质量问题还有很对,例如阀门的数量不足,阀门关闭不严,水泵排水未进入考虑范围等等。这些都会导致计量水表的不精确,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甚至危机住户的安全。第二,给排水施工未能按照既定的施工程序进行所导致的质量问题。给排水系统的施工与其他建筑工程施工有着共同的属性,那就是必须按照内部的既定规律进行。如果不按照程序进行很容易导致给排水系统整体施工不达标。例如施工中的管道安装,一旦前后顺序颠倒,那么后面的管道就难以进入预定的管道位置。例如高层建筑室内给排水管道的施工顺序如下:给水管: 引入管室内干管立管支管; 排水管: 排水管立管辅助通气立管横管器具排水支管通气管辅助通气横管。第三,施工的工艺技术水平不达标。在施工中因为施工技术导致的质量问题偏多。现目前建筑工人众多,但是专业技术人才很少。很多的施工团队中都有滥竽充数的人员,有的甚至连图纸都不会看。

3.排水消防设计人员观念问题

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人员往往将高层建筑的给排水消防设计思想停留在一般性建筑的设计理念层面。致使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方案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出现系列的问题,给排水消防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致使建筑火灾发生时,因给排水消防系统问题无法控制火情,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危害。

4.消防给水管网试压问题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管网应根据有关的规范要求进行管网试压;试压内容包括给水管网的试漏检修和管网的强度试验。但目前的有关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没有重视这两点,甚至是在设计方案中根本没有要求进行必要的管网试压。在这样的情形下,一旦消防给水管出现渗漏或者管网压力不够,火灾一旦发生,消防给水管网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问题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建筑消防中的主要功能是:建筑内一旦发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会自动启动进行灭火防灾;但有的设计人员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时,对于建筑内没有吊顶的房屋按照有吊顶的房屋设计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导致因喷淋头距离火灾发生区域距离过远无法自动感应火情,或者是喷淋感应到火情应距离过远喷淋作用范围过小,无法控制火情,导致灾害蔓延;此外,有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有关的消防规范设计要求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报警装置设置在建筑内的公共通道或者是建筑消防中心的外墙上,致使火灾发生时,即使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报警装置发出警报,也无法及时地被消防中心工作人员发觉。不能及时地采取有关防治措施,导致火情发展严重。

6.消火栓系统减压阀的设计问题

消火栓系统的减压阀在整个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减压阀分区集中供水满足消防栓的供水压力,使消防管道的水压能达到不同火灾发生区域;但有关的设计人员对于消火栓系统减压阀型号选择方面没有严格的确定,造成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因没有具体的减压阀型号要求标准,随意的选用减压阀,一旦减压阀型号同消防管道不匹配,连接后出现漏气或者渗水现象,整个给排水消防系统将无法正常发挥其功能作用。

三、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优化设计方案

1.消防水泵房设计

篇9

关键词:国外城市 社区管理 模式 特点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中的问题与矛盾越来越突出,适时推进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任务。西方国家的社区管理具有较长历史,社区管理模式已日趋成熟和完善。综合国外城市典型的社区管理模式共同的特点,需要在学习他们在社区的管理过程中,如何建立和完善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法律法规,学习他们的服务理念。

一、国外城市社区管理典型模式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社区治理与社区建设,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目前情况看,发达国家社区管理有三种较为典型的模式。

1.自治型管理模式。自治型管理模式尤以美国最为突出,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以下特点是:一是城市社区发展绝大部分依靠非赢利组织;二是社区规划较为严格合理;三是依靠社会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四是强调法制功能,实施依法管理。自治型管理模式下政府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政府主要职能为协调以及提供保障。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协调社区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并保障社区成员参与民主的权利,以间接的方式对社区行为进行干预。社区内的具体事务的管理则由居民选举产生的组织来行使,实行自主自治。社会组织具体承担社区服务,政府作为辅助资助,根据其成本和效果予以不同幅度资助,私人化的市场服务和政府购买的公益利服务由社区企业为居民提供。社区自治组织在享有对社区发展规划与目标、社区公共事务、社区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决策权与管理权的同时,还享有对政府的社区行政管理以及专业机构的社区服务管理的建议权、监督权。

2.行政型管理模式。新加坡作为行政型管理模式的代表,具有以下特点是:一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结合密切,政府对社区采用较为直接和具体的干预方式,并在社区设有各种形式的派出机构;二是社区组织具有非常完善的管理体系;三是公众很少主动参加社区管理,社区居民民主观念淡薄。行政型管理模式的显著特点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结合较为紧密。政府对社区进行具体、直接且明显的干预,并在社区设计各种形式的派出机构,社区管理具有很强的官方色彩,且行政性强。政府为社区把握活动方向,为社区组织提供物质支持和行为指导,并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给予社区自治组织充分发育空间。同时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对社区群众的存在问题提供有效援助。由于政府与社区的紧密结合,使群众权益得到维护,形成了积极的社区风气。新加坡不同于中国,社会管理区域性基本单位是选区,不设市、区政府,“人民协会”是最高社区组织机构,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也是主管社区基层组织的机构。“人民协会”通过选举产生,对社区事务进行组织、领导和协调,进行上传下达,一方面负责把居民的需求反映给政府,另一方面也把政府的政策信息传达给居民。人民协会下设组织机构,包括公民咨询委员会、居民联络所、居民委员会等,负责社区治理基础工作。

3.混合型管理模式。日本是混合型管理模式的代表,这种模式是自治型与行政型的综合:一是政府干预,进行规划、指导、支持和监督,并提供经费支持;二是城市社区管理趋于民主自治化;三是建立以人为本、为民服务以及居安思危的意识。混合型管理模式政府和自治组织在社区治理中都占据重要地位,且分工合作。政府制定各种政策、制度,并提供基金保障,社区自治组织则是政策与制度的主要建议者。全面负责社区工作的“社会部”由市政府设立,具体执行社区事务的“地域中心”由基层区政府设立。另外社区居民自发建立“住区协议会”作为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群众自治组织,辅助地域中心对社区的管理,其主要任务是对区政府的中、长期计划、任务进行讨论,把居民意见反馈给区政府,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这种混合型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使政府宽松有序引领社区建设,住区社区组织与居民也可以积极响应参与,通过政府与社区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共同为社区建设服务。

二、国外城市社区管理共同特点

国外城市社区管理虽有不同模式,但总体来看,不同模式下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也存在一些共同特点,主要是:

1.组织体系完善,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密切合作。国外社区工作组织体系是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组织和自治组织组成的,他们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形成了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政府与社会组织密切合作的城市社区管理格局。政府各职能部门参与社区治理主要是行政性指导,地方政府的政策则需要取得区域内各种组织、团体的认可方才出台实施。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社区工作体系承担的主要职能是宏观控制与管理,制定相关政策与立法,并通过规划来贯彻执行,提供财政支持并监督、检查社区各类社会的工作等。社区各类组织(包括居民)在社区管理中广泛参与。社区内的社会组织、驻区企业都广泛参与到社区管理和服务中来。社会组织是社区管理中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是政府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上的重要合作伙伴和具体执行者。他们在政府的组织、协调下独立开展社区内各种有偿、低偿或无偿服务,以自己的服务争取政府、社会各界和居民群众的支持。

2.法律法规健全,社区管理依法律法规和制度运行。在社区管理中,法制建设与民主自治是两大特色,城市社区管理中通过制定各项法律法规来协调社区中单位组织、家庭以及个人在城市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社区行为不仅受法律、法规的规定约束也受法律的保护。无论是政府、社会组织还是企业,参与社区管理都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行事。以美国为例,美国联邦政府自1960年以来相继制定了几部关于城市社区发展的法律和法规,如《住宅和社区发展法》、《社区再投资法》、《国家和社区服务合作条例》,等等。除此之外,各个州、市政府和立法机构也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法律,这些法律法规成为各类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的行为准则。

3.服务理念突出,社区设计、设施建设强调人性化。为了方便居民,社区设计根据地域来划分,形成网格化和扁平化的管理,使社区管理和服务做到全面、全方位。新加坡和日本都是根据地域来划分管理。新加坡则根据地域范围划分社区管理层次,每个区域建立社区发展理事会负责本社区工作,在社区发展理事会下,以选区为单位设立公民咨询委员会,其最基层组织的社区组织是居民委员会,全国社区的总机构是人民协会。日本社区管理采用地域中心,地域中心作为行政管理机构,是区政府根据人口密度和管理半径划分,其隶属于区政府地域中心部。

4.资金渠道较广,政府购买和公益捐赠成为主渠道。在社区管理中,作为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资金来源是政府购买。政府除了在宏观上为社区发展制定政策、对社区进行管理、指导监督社会组织工作,还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给予社区经费资助,对社区进行建设及改善。政府支出按照政府预算以及政府条例规定执行,且必须有明确的使用要求,有完善的评估、检查和监督措施。公益捐赠也是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资金来源,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除有政府拨款以外,也享受公益捐赠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其大量的资金来自公益捐赠。美国社会组织约有150多万个,占美国各类组织的6%,平均每12个就业人员中就有1人为社会组织工作。这些社会组织通过接受个人和企业捐赠及服务收费,能筹集大量社区建设资金,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便利,在提供就业、缓解矛盾和维护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总体规划、机构设置、基层设施、资金投向等强调以方便居民活动、满足居民需要为出发点,对社区内的老人、儿童和残疾人则进行重点扶持与帮助。此外,防灾机构和设施,公共场所指示,居民防灾演示和演习等方面,也成了社区建设和服务的重要内容。

5.专业要求较高,社区工作人员具备较高专业素质。国外从事专职社区工作的人员,无论是在行政管理组织中,还是社会组织中任职,都要经过专业训练,一般要修完“社会工作学”课程,有的还需要严格的行业准入和执业资格认证。这些专职工作人员能熟练掌握从社区政策到组织、动员、宣传等技巧,能提供专业化的社区服务,在收入和待遇方面,政府工作人员与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大体相同。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和改造等方面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中小型工程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小型水利工程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极为重要,绝不能因其工程量不大而忽视。

一、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

1.与专业和大型水库堤坝建设工程项目相比较而言,

中小型的水库堤坝工程所包含的项目一点也不比大型水库堤坝建设工程项目少, 而且还显示出专业多.项目多.单项工程量较小的特点

所不同的只是标准不同, 以及工程规模和单量都较小。显而易见的是,站在建设和管理的角度来看,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也存在一定程度难度。例如,在基础处理.边坡整治等类施工项目中, 大型项目具有规模化的优势,可以使用先进的大型设备和专业的施工队伍。而中小型工程项目还达不到规模化施工水平,只能使用非专业队伍来进行建设。

2.单位价格低, 投资少, 建设周期短

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来源是地方财政资金,有些小的项目资金甚至于来源自乡镇自己筹集,容易出现资金缺口, 使用的单价低, 工期又赶的急, 而且没有回旋余地。工期与投资容易失控, 经常超出预算,为了弥补工期而加班加点却又会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

3.隐性分包与公开分包是公认存在的顽疾

水利主体工程对分包商的严格控制,但不容许分包这一现象的存在。可是在实际的工程中, 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分包现象很常见,相较大型工程来说是很普遍的。大部分分包商没有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查。监理工程师的种种质量控制手段会被这层复杂的关系网化解的无影无踪。

4.施工队伍设备配置不全, 技术水平低

主要施工机械装备和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比例配置,这是一个是施工队伍质量水平的保证,同时也是施工质量保证的主体条件。大多数中小型水利工程是由几个施工企业的项目部施工, 机械设备投入少。大部分建筑工人未受过专业的训练,不具备专业工作者应具有的基本技能和纪律,再加上他们的流动性强,管理困难。

二、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控制

1.坝体施工

砂石坝具有就地取材, 对坝基地质条件要求不高,结构简单,节约三材和易于施工等优点。随着大型高效机具的采用,坝体防渗结构和材料的改进,施工人数的大量减少,施工工期的进一步缩短以及施工费用显着降低等,为土石坝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1)料场规划

石坝施工中,料场的合理规划和使用,是土石坝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坝体的施工质量.工期和工程造价,甚至还影响到周围的农林业生产。施工前,应配合施工组织设计,对各类料场作进一步的勘探和总体规划, 分期开采计划。使各种坝料有计划.有次序的开采出来,以满足坝体施工的要求可供开采量应不少于设施需要量的1.5倍,在储量集中的主要料区,布置大型开采设备,避免经常性的转移;保留一定的备用料场(为主要料场总储量的10%~20%)和近料场,作为坝体合龙以及抢筑拦洪高程用。

(2)在料场的使用时间和顺序上,应考虑施工期河水位的变化及施工导流使上游水位抬高的影响

供料规划上要近料.上游易淹料先用;远料,下游不淹料后用。含水量高料场夏季用;含水量低料场雨季用。施工强度高时利用近料, 强度低时利用远料, 平衡运输强度,避免窝工。对料场高程与相应的填筑部位, 应选择恰当, 布置合理, 有利于重车下坡。作到就近取料,低料低用,高料高用; 避免上下游料过坝的交叉运输,减少干扰。

(3)充分合理地利用开挖弃渣料,对降低工程造价和保证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作到弃渣无隐患,不影响环保。在料场规划中应考虑到挖.填各种坝料的综合平衡,作好土石方的调度规划,合理用料。料场的覆盖剥离层薄,有效料层厚,便于开采,获得率高。减少料物堆存.倒运,作好料场的防洪.排水.防止料物污染和分离。不占或少占农业耕地, 用到占地还地.占田还田。

总之,在料场的规划和开采,考虑的因素很多而且又很灵活。对拟定的规划.供料方案,在施工中不合适的随时进行调整,以取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果。

2.砂石料压实

砂石料的压实, 是砂石坝施工质量的关键。砂石料是填筑坝体的主要材料之一,对其填筑密度也有严格要求。它的压实程度与粒径级配和压实功能有密切关系, 在 施工现场,根据设计要求颗粒级配要适当,由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部门进行碾压实验,确定碾压参数,本工程的确定碾压参数为1.85g/cm。 (1)压实机械采用振动碾 振动碾是一种以碾重静压和振动力共同作用的压实机械,较之没有振动的压实机械,效果可提高4倍至5倍,因而它能有效地压实坝体,提高坝体填筑

质量。

(2)碾压方法

坝面的填筑压实,应按一定的次序进行,避免发生漏压与超压。此外,坝料分区之问的边界也容易成为漏压的薄弱带, 必须特别注意要互相重叠碾压。根据工程实践经验, 碾压机械行驶速度大小,对坝料(如粘性土)压实效果有一不定期的影响,各种碾压机械的行驶速度, 一般应通过试验确定。自行式碾压机械的行驶速度以1档至2档为宜。

3.干砌石护坡施工

大坝填筑.尾水渠及进口段开挖工程结束后,进行大坝.尾水渠及进口段削坡放样,削坡结束后,经自检合格后上报给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会同质量监督部门对坡面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按照坡面线进行铺设30cm厚的碎石垫层,最后按照放样桩挂线进行干砌石护坡。石料材质符合设计要求,石料采用无风化.无蜂窝眼且至少有一个平面厚度不少25mm的玄武岩块石进行护坡,砌筑时自下而上.错缝竖砌.紧靠密实.塞垫稳定.大块封边.表面平整.不允许有通缝现象出现。砌筑时采用立砌的方法砌筑,测量员随时校核放样坡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施工现场与石料现场有专人进行原材料检查和砌筑质量控制。

干砌石护坡结束后, 进行坝顶路面处理,路面宽度及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施工结束后,把施工场地清理干净,使竣工后的工程外观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4.施工过程中实行工序检查制度, 实行“三检制”

即施工员初检质检员复检, 技术负责人终检内部验收合格后再邀请监理工程师复橙, 监理工程师复检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施工施工质量是直接影响大坝安全的重要因素。砂石坝施工中,质量检查控制的项目较多,从坝基的开挖及处理.坝体的填筑及干砌石护坡, 都应按国家和部颁发的有关标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图.技术要求以及工地制定的施工规定进行。启闭机.闸门的制作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尺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埋件的安装按照设计尺寸布设控制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