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专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4-05-22 17:4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教育专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音乐教育专业前景

篇1

关键词:音乐;情境;教学;创新

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不单单提高了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和技能,也在其他领域和学科发挥着特殊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鉴赏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能够创造美。学前教育学生的音乐课是以音乐表现力为前提,用“情”和“境”的交融作为手段,让孩子们置身于优美的旋律中,通过教师正确的导引,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和体验音乐美的所在,进一步陶冶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从事多年音乐教育之后,笔者对音乐教学有了点滴体会与认知,也不断思考如何在音乐课堂上找到更好的手段辅助教学,下面是自己对音乐课堂情境教学方式的一些思考

1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开想象力的主要手段,用画面再现音乐教材情境,实际上就是把歌曲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的感知。画面再现情境时,需要老师加以正确指引、启迪来主导学生的认知方向,让学生们充分感知形象,进入音乐情境。比如在教授《鹿》这一课时,教师在黑板上事先准备好一幅美丽的森林图,图中有被猎人追赶的小兔,还有童话中的面包房,房中站着大鹿向外张望,学生通过画面,体会兔子当时被猎人追赶害怕着急的心情,学生可以很好地表现出当时的情景,并较好地表现出歌曲处理中的情绪。

2律动、表演体现情境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感情,容易使学生体会歌曲的情境。教《小象》时,可以让学生扮演象妈妈和小象,通过舞蹈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深厚的母子之情。通过各种表演使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又如,欣赏曲《糖果仙人舞曲》中,可以把故事中的人物图片和道具进行展示,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感受周围的环境与气氛,从而被老师装扮的童话世界所感染。笔者给学生粗略地讲一下音乐故事的开头,随着音乐的进行同学们用动作将内心的体验表现出来,再让他们表演一段糖果仙人舞时,他们把音乐教室当成一个童话乐园,里面有长的、扁的、圆的、各种形状的糖果。孩子们表现着或天真,或笨拙可爱各式形状的糖果,在音乐节奏中跳得可开心了。学生好动,表现欲强,教师应创设扮演情境的机会,满足学生们的要求,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学习各种音乐知识,分享彼此的快乐。在创作中激发他们的潜能,拓展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开阔视野。在欣赏教学中我们不是让学生从头到尾坐在那儿听,而是随音乐带学生做简单的律动,让学生在听较长歌曲时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可仔细观察彩色挂图上的小兔子与乌龟的形象,兔子和乌龟的音乐形象一起,让学生跟着音乐哼唱,熟悉了主题音乐后,要求学生听到兔子音乐形象就学兔子跳,听到乌龟音乐形象就低头做乌龟爬,学生觉得非常有趣,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欣赏活动中。

3歌唱渐入情景

学生进入了音乐的殿堂,会用自然的歌唱来赞美它,这种自然的歌唱比小提琴还要动人心弦。例如,在教《小纸船》时,首先教师可用声情并茂的范唱,把学生带到一个神奇的梦境中去,在教师富有魅力的钢琴伴奏下,学生投入地唱起了《小纸船》,用动听的歌声描绘神秘的梦境,而神秘的梦境又使孩子们的歌声更加动听。

4示范教唱激景

在唱歌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做好示范,用音乐美和情感美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在老师的歌唱和伴奏中直接感受音乐美的所在。学生们能从中领会到只有用心动情地演唱才能产生美感。实践证明,教师有感情的示范教唱比听录音范唱更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聆听、欣赏教师的范唱就会被歌曲所蕴含的美所打动。例如,在教《摇篮曲》这首歌时,针对歌曲的内容与特点,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倾听,学生们自然会全神贯注。接着,用流畅的伴奏、声情并茂的歌唱与同学进行交流,听后同学要说出自己的所听、所感。最后,进一步启发引导,录音教唱,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感受歌曲,并展开想象,把自己联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学唱兴趣,使他们感受到美妙的音乐带给他们的。音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的艺术。艺术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时时刻刻带给人类心灵的净化和洗礼。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去充实孩子们的思想、生活,让他们在音乐情境教学的殿堂中快乐成长。

作者:安怡静 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词典[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2]中国大百科全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篇2

(一)中西方音乐文化带来的挑战

高校音乐教育,一直以传统的教学方式、理念、内容为教学指导核心。传统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无法满足现代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在高校音乐的教育中,传统音乐未能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甚至遭受一定的的排斥和否定,这严重限制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在西方现代音乐的教育中,未能将教育范围延伸,仅仅停留在印象派风格上,教育课程无法满足学生的广泛需求;在我国现代音乐的教育中,缺乏针对性的教材,缺乏专业性的教师,使现代音乐文化成为了一种点缀,使高校音乐教育停滞不前。

(二)世界文化多元性带来的挑战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文化以共存的方式相互融合,音乐以多元化的趋势呈现在我们面前,要求世界各类音乐都要以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方式实现彼此间的共生共长,要求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要在保留我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同时,不断吸取外方音乐文化的精髓,要在相互融合和竞争的关系中实现本族音乐文化的大发展。

(三)各学科综合知识带来的挑战

音乐是一种文化形态向另一种艺术形态的转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兼容性,这决定着音乐教育内容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连带关系。然而传统的高校音乐教育只注重音乐教学的本身,忽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的关系,使音乐教育一直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四)现代教育观念带来的挑战

现代音乐教育课程一直在变革,强调高校音乐教育观念的活动性、研究性、建构性、生成性、创新性。然而一直以传统教育为主的高校音乐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课程改革的主要要求,忽视了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忽视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忽视了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受到压制。

(五)高校学生就业形式带来的挑战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着竞争和挑战的社会,需要毕业生自身知识文化的全面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而现今高校音乐教育设置的课程重理论轻实践,无法适应学生就业的需求,导致高校音乐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渺茫。

二、高校音乐教育应对挑战的措施

(一)以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为基础,实现音乐教育范围的拓展和延伸

在当下高校音乐的教育中,要以民族文化教育为推行的主要方向,转变以往对待传统音乐不屑一顾的态度,大力弘扬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重视传统音乐、器械的教育和指导,实现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实现学生民族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以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的同时,增设中西方现代音乐文化课程,为学生创建探究中西方现代音乐的平台,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和内涵,使学生能够充分了中西方现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使学生能够在五彩缤纷的现代乐坛中感受音乐的多姿多态。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实现音乐教育的多样化

面对世界音乐多元化的趋势和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浪潮,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新传统的教学结构,直面应对世界音乐多元化带来的挑战。新时期高校的音乐教育,要以新课改的方针政策为基础,以科学的、先进的教学观念为指导,以全新的教学结构的为条件,实现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新发展。

(三)整合知识内容,实现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现代高校音乐教育,要以音乐知识为主,以其他各学科知识为辅,使音乐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作用。高校音乐教育要借助各学科知识的独特优势和内在关联来提高音乐教育的整体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其他各学科知识为联系,实现人文、社会、自然与音乐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的新发展。

(四)以学生为音乐教育的主体,实现学生能动性与创新性的培养

高校音乐教育,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新课改的内容为教学基础,以学生为音乐教育的主体,创设各种情境与活动,搭建师生情感交流平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生动化,实现学生个性差异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主体能动性和创新性的开发和培养,实现高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质提高。

(五)注重音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就业率

篇3

音乐表演专业的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也可以进一步攻读该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就业岗位:茶艺师、少儿英语教师、钢琴教师、音乐教师、幼儿园教师、幼儿教师、声乐老师、幼儿英语教师、早教教师、钢琴老师、亲子教师、少儿英语老师等。

发展前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日益相互交融,音乐艺术已逐渐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培养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的音乐人才,探寻适合我国发展状况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是当前音乐教育面临的重要工作任务。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课程设置 高师 音乐教育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有着最直接的联系,直接关系到输送的人才是否符合中小学音乐教育机构对师资的各种要求:是否符合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人的发展的要求;是否适应学校办学发展的要求。概括地说,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及发展趋势,有利于多出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我校也一直在这方面做着努力与各种尝试,通才专业的设立(现改名为艺术教育专业)就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的一次创新,课程较之以往更加丰富、更加全面。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党的以后,我国再次强调美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将音乐教育视作落实美育的重要手段,前不久教育部提出的“京剧进课堂”,再次把对音乐教育的重视达到了从未有过的程度。纵览国内的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课程,大致有以下三类科目组成:公共理论科目:其中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思想道德、心理学、教育学、外语、计算机、体育等。音乐专业科目:其中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复调、声乐、钢琴、即兴伴奏、合唱指挥、民族民间音乐、欧洲音乐、艺术概论、音乐教学法等。学校的公共选修课与系里的专业选修课。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文化和专业的知识面。

一、我国与美国和德国的音乐教育的比较分析

美国的高等院校中,不少都设有音乐教育专业,加上音乐学院内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从事音乐教育的师范生逐年增加。为了保证毕业生的质量,学校对未来音乐教师的教育能力与知识结构要求颇高。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层面:较广博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行为科学的知识;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某方面的音乐专业特长;基本的音乐技能和理论知识;普通教育理论和方法;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课程的安排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音乐教育实践方法类课程:课堂吉他、小学音乐教学、器乐教学法、中学普通音乐和合唱教学法、音乐教育的组织和督导、弦乐教学讲座、中小学合唱教学法。第二部分是音乐教育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课程(表演、理论作曲等)。这部分有100多门科目供选择。

再看德国。“德国的音乐师范教育没有全国统一的体制,各州甚至各校间都各不相同。小学音乐师资一般学习三年,中学音乐师资一般学习三至四年,高中音乐师资则学习四年。在完成了学院规定的课程后,必须参加一次国家考试,获取合格证书。然后到中小学进行两年的实习,实习合格者方能取得教师资格证,到中小学中去担任音乐教育工作。[1]”

德国音乐师资培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基本包括三个方面:艺术实践、专业科学理论、专业教学法。艺术实践以器乐和声乐为主,合唱指挥和乐队也是必修课。专业理论的学习,包括音乐学、教育学,音乐教育和教学法理论。教学法方面的学习内容,包括培养学生创作(创作式的和即兴式的发现音乐)、再创作(演唱和演奏发现的音乐)、接受(听音乐)、移动或改变音乐(将音乐与词文、图画、身体运动、情景表演结合)、反思(对音乐进行思考、讨论)为中心的教学能力。对音乐师范的学生具体要求是应将音乐理论、课堂实践和学生的音乐经验联系起来研究,努力发展自己的教育能力;帮助学生自由发挥塑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感受力,发展他们的表达力。师范生应朝着“教师是教育者、教学者、分析判断者、顾问、革新者”的方向发展。

与国外的高师音乐教育所开设的课程相比,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涉及面相对比较狭窄,缺乏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广度,这直接影响了我国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中,缺少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管理方面的基础性课程,这是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所欠缺,直接影响了他们教育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指课程的设置应当遵循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产物,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音乐教育和其它学科教育又有许多共同的属性。它们都是以人为培养对象,都是以儿童和青少年为教育重点,都有一定的上层建筑属性,都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2.人文性

音乐教育是普及音乐文化的教育,人文性是音乐课程的重要基础。音乐艺术是人类所拥有的文化产物,是精神文明的结晶,,是文明发展史的艺术见证,是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直至相互接纳的桥梁。音乐教育的过程就是让学生通过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怀的过程,是开拓文化视野、接受多元化文化、孕育国际文化意识的过程。

3.创造性

音乐教育又是发展创造才能的教育,创造性是音乐课程的根本特征。音乐是最具创造性的艺术门类之一,从作品的产生、表演到欣赏,音乐创造贯穿始终。“而音乐教育则能使学生通过对不同的音乐体验和行为展示,凸显音乐的创造性特征。在即兴创作与有目的的创作过程中,丰富学生的音乐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并在发展学生音乐创造才能的同时,开发学生音乐智能为核心的多元智能” [2]。学生参与在各种音乐的实践活动中,潜能得以挖掘,个性得以张扬,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

4.双重性

高师音乐教育是培养音乐和教育双重专业人才的培育体系,要求能够培养出既有音乐专业技能,又有音乐教育能力的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必须体现高师音乐专业的这一特点,一方面培养学生娴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音乐教育的能力。从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课程的设置,必须突出教育目标,合理安排双重专业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上的比例,适当增加音乐教育管理方面的基础性课程,掌握音乐教育的方法,熟悉青少年心理与发展等,总之,应具有较强的音乐教育的实践能力。

5.发展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音乐和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发展。高师音乐教育也应当与时代同步发展,其课程设置也应当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先进性。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个“大艺术教育”的理念和体系正在形成。将音乐教育与戏剧教育、舞蹈教育、美术教育、电影教育、文学教育结合起来,已经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而且,随着计算机和数码技术的发展,高科技的应用也已逐步地进入课堂。这对音乐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高师的音乐教育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音乐素质,在课程设置方面作出调整,不断开拓课程的内容,使学生能够适应当前和未来教育的需要。

总之,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高师音乐教育也必将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确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音乐教育将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将步入世界音乐教育的先进行列。

参考文献

[1]姚思远.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研究文集.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

[2]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5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职业理想信念;终身从教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006-03

作者简介:刘力,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黄路,男,硕士,教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教育大发展背景下,中国的高师音乐教育实现了式的迅猛发展,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但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师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逐渐暴露出一些与改革初衷不相适应的现象:一味追求办学规模大而全,忽视了教学特色与质量的提升;强调单一专业技能的学习,淡化了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强调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高师培养中最重要的教师职业理想与信念的教育。据专业调查机构麦可思的《大学毕业生从教分析》调查,2011届师范生仅4成当教师,说明高师培养的学生教师职业观念出现了严重问题。招进的多、留不住的现象已严重制约了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师音乐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也受到严重挑战。对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社会及专家学者给予很多关注,教育部近十年相续出台了多个指导性纲要文件,江西省也随之出台了21世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规划强调:“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的事业追求,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高师音乐教育承担着培养未来基础音乐教师的重任,这个现实的责任决定了高师音乐教育必须坚定教师职业理想信念,要把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与专业知识的热爱等同起来,储备充足的扎根基础音乐教育的热情,做留得住、用得上、受社会欢迎与认可的基础音乐教师。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高师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还需做深层次的思考。

一、终身从教的职业道德理想与扎实的教学技能是高师教育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

不容否认,在社会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高师音教生的价值观念、就业取向都很现实,对“学师从教”缺乏坚定的信念,致使相当数量的音教生学非所用、“学师弃教”,严重影响了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不仅有社会的原因,更多还是高师院校培养理念没能及时顺应社会发展,以及音教生对师范教育认识的自身原因。因此,高师音教专业人才的培养及课程设置等改革,都要围绕学师从教这个核心目标,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坚持师德为先的教育理念,让音教生明白社会赋予的责任,懂得为什么而学,从而更主动自觉地去学。正是有了理想,学习目标才能明确;明确了目标,学习才能有动力;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挖掘最大的潜在力。所以说,高师音乐教育中教师职业理想与信念的培育,对高师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是环环相扣的,对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市场的需求、改变传统师范教育的培养观念,以及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教学策略等,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追求教育理想,坚定教育信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纲要提出的目标,对高师人才培养是一项重大的课题。高师的职业理想教育,是实现纲要提出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师职业理想信念教育要成为高师基础课程之一,让学生重视并建立牢固的教师教育理念,树立为教育而学、以教育服务为荣的理念,做能担当社会责任和有教育理想的高师学子。没有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与师德,再好的专业技能也不能保证高师音教生成为未来基础音乐教育的坚守者。高师在音教学生入校时就开设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把思想锤炼和学问成长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做“有学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学术”的创新型音教人才。

2.加强师范特色课程教育,让音教生炼就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目前还存在近似专业音乐院校的培养模式,师范特色课程严重挤压,专业性过强,学生很少认同自己为音教专业,只知道自己是声乐专业或器乐专业,对自己所学的音教专业概念比较模糊,结果就导致淡化了音乐师资队伍的教育职业意识,形成重技能、轻理论,培养出的音教生专业技能单一,知识面较窄,教师人文素养和教育知识结构失衡等现象,这与音乐教育对教师教学素质全面化的要求是相悖的。因此高师音乐课程改革必须审视定位,明确定向,课程设置凸显师范性,加大音乐教师教育相关课程,有选择地学习世界具有影响的先进音乐教学体系,削减太专业性的音乐课程,抓实即兴伴奏、自弹自唱、合唱指挥、教材教法等基础中小学音乐教育常规教学基本功课程,有效提高音教生教师教育能力。

3.加强高师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的接轨

现行高师音乐教育未能很好地与基础音乐教育对接,对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状况中的需求掌控不够,缺乏目标直指基础音乐教育需求的师资培养,造成高师音教生走向教师岗位后的营养不良,难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要改变这一状况,高师音乐教育必须重视两者间的鱼水关系,相互开放,相互渗入,加深了解与沟通的必要性。高师音乐教育要转变观念,改变高高在上、埋头拉车不看路的办学理念,顺应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需求与改革路径,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充分利用中小学这块丰茂的教学沃土,把教学一线的名师请进来传授教学经验,让学生分阶段走出高校,深入到基层中小学,切实感受与体验教学氛围,在心理与素质上与教师职业接近并磨合,为从教之路提前做好铺垫。走出去感受教学生活,实现双赢。

4.建立教师职业良好的社会认同度,让教师成为最有尊严的职业

随着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教师职业越来越受到关注,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不断改善,这都会影响高师学生从教的意愿。据调查机构麦可思对2011届师范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从事教师职业的教育类本科毕业生中,三年后仍然坚守教师岗位的比例为91%。这个可喜的数字说明,只要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创建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就一定能吸引高师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二、音乐教师职业理想教育任重而道远

1.终身从教要成为高师人应坚守的职业信仰

高师之为高师,不仅在于它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更是因为它有一种精神的存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高师人追求的境界。高师音乐教育是基础音乐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迫切需要有理想、有思想、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音教生。高师要创造多层面给予学生锻炼与展示教师风范的机会,关注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进程,接触社会,接触基层音乐教育,在学习中感受和理解教师职业,特别是偏远、欠发达地区热盼音乐教育人才的期待。高师要把职业理想教育作为一份责任,使人多些激情与追求;教师职业理想的守望,可以使人多些机遇与才干;高师教育的历练,可以使人多些智慧与感悟;教师职业的奉献,可以使学子们多一些价值与崇高;高师学习是一段精彩,使未来的园丁多些欣慰与回味。激情的教育规划是要靠高师教育的渲染与灌输的。高师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份平凡的教育情结传承和发扬,善良、诚信、担当、坚持,应是高师学子共同的追求。

2.深层次探究弃教现象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原因

麦可思的《大学毕业生从教分析》调查显示,“2011届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仅42%选择了教师职业,在放弃从教且从事与专业无关工作的师范类毕业生中,37%是因为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高师音教毕业生弃教现象更不容乐观。既然选择了高师,又放弃教育工作,高师教育需要反思。高师的教育在教会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教育教学技能是否同步了?如果学生当初是被动选择了高师,那么高师四年的师范教育就不能回补已有的选择?!高师的发展不能再一味追求办学规模,要招得来“生”还要送得出“兵”,忽视职业理想教育必食弃教其果。国家重视教育事业,不断在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教师待遇逐年在提高,所以,教师职业的前景是好的。高师要在职业理想教育方面做足文章,引导高师学子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在充满期待、充满追求、充满奋斗的欲望中坚持不懈地、孜孜不倦地全身心投入,实现教育理想向现实的升华。

3.加强从教就业指导与规划

高师要加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就业形势和政策,,根据高师教育自身特点与社会需求,指导学生合理调整职业预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努力做好知识、能力、素质、心理等方面储备,顺利走上从教生涯。

结论是,师范教育是“教学生变成先生”的教育,而人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个人的主动选择。在影响这种选择的因素中,理想信念是最关键的。“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让每一位高师音教生都坚守教师职业理想与信念的制高点,发自内心地为将要从事的教育事业感到骄傲与自豪,并成为终生奋斗目标。有理由相信,教师教育理想信念会在高师人心中更坚定,现实也一定会更丰满。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加快师范院校发展――在2005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师范组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5-08.

[2]卢新宁.在怀疑的时代更需要信仰[N].中国青年报,2012-07.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Z].教师(2005)1号.

[4]]张维仪.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透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篇6

1社会音乐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1.1社会音乐教育的含义:社会音乐教育是相对于学校音乐教育而言的,指学校以外关于音乐的教育,主要是政府、文艺单位或个人等对社会成员进行的关于音乐方面的教育,例如少年宫、文化馆、艺术培训机构、琴行等等,其教学对象主要是中小学学生。还有一类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例如民办的音乐培训学校等等,其教育对象的范围更加广泛一些,包括在校学生、成人,甚至老年群体。1.2社会音乐教育的特点:广泛性是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特点,它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在校学生以及社会成年人都是教育的对象。社会音乐教育是为社会全体人民服务的音乐教育,由于教学对象是不同阶段的人群,这样就要求更高的教学水平去满足各个阶段人群对音乐学习的需求,使人们感受更多更好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社会音乐教育的种类也很广泛,涉及乐理、声乐、器乐、舞蹈等,乃至每一种乐器的教学都很精确、详细,教学内容涉及面也极广。

2周口地区社会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周口位于河南省东部,因人文的发源地而出名。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深重的人文历史条件和厚重的历史沉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给周口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商机,迎来一个新的教育发展的。作为我国人文始祖的重要城市,市内有周口师范学院、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等数十所本科及大中专院校,市民普遍比较重视教育,对社会音乐教育的概念也较为清楚;我作为周口师范学院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也从事过社会音乐教育及培训工作,对周口市社会音乐教育状况的了解比较全面、客观、具体,所以对周口地区的社会音乐教育情况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在学习音乐的对象中中小学生人数居多,占80%,其余为成年人。在声乐、器乐、舞蹈的学习者中,器乐学习者较多,其中西洋乐器中学习钢琴者居多,民族乐器中学习古筝者居多。内心喜欢并自愿接受社会音乐教育的有70%,被家长逼迫学习的有30%。以参加考级、比赛等拿证书、获奖为目的或是跟风赶潮流而接受社会音乐教育的有80%,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陶冶情操、开发智力等为目的接受社会音乐教育的有20%。学习者家庭经济情况方面,经济条件优越者占大多数,其余为经济条件一般,其中学习者基本上都是城市的,农村的特别少。师资力量方面,大多数为正规音乐专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或在读大学生,也存在没有接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教育者。收费方面,是根据周口地区的经济情况以及当地人的工资为依据的,大多数为每节课70—100元,但对一般的普通家庭来说,收费还是偏高。

3周口地区社会音乐教育问题解决的办法

首先,家长以及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音乐的目的,结合学习者的兴趣爱好,不能盲目的跟潮流或以考证书拿名次为目的,不然会使学习者产生厌烦的情绪,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可以对真正喜欢音乐的孩子进行培养,让其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释放天性,感受音乐本身带来的快乐,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家长、学生以及教育者要配合好,所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教授、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家长是陪练,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要找出孩子的优点多多鼓励;孩子自己要发自内心的喜欢并主动去努力练习,以学习音乐为乐趣。这三者相结合,学生学起音乐会更轻松快乐,才能更好的培养学习者的情感和审美等。其次,社会教育单位或培训机构等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最好是正规音乐院校毕业并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师培训,踏踏实实工作,为更好的培养学生打好基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人群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教学内容。要特别关注那些成年人,例如老年人,要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结合他们对学习音乐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多举行一些活动,让他们感受音乐文化的氛围。另外,关于音乐教育的收费,虽然依据周口当地居民人均收入情况而定,但一些以盈利性为目的的社会音乐教育培训机构依然收费很高,这就导致了学习音乐的门槛高了,以致于一些爱好音乐但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不能进行学习。建议政府参与进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乃至杜绝高收费、乱收费现象,为音乐爱好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

4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的意义及发展前景

篇7

关键词:电脑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高等师范院校专业音乐理论教育

所谓电脑音乐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制作音乐,国外在1975年已成立了国际计算机音乐协会,发行了(《COMPUT-ER MUSIC》)杂志,并有一年一度的计算机音乐国际研讨会,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研究都有很大的发展。在国内,电脑音乐发展较晚但非常迅猛,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相继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高校相续成立计算机音乐实验室,如今已发展到了全国的许多许多高校、中小学以及音乐教育的各个领域。在音乐教育这一领域,电脑音乐技术运用有着相当的发展前景。不论是在中小学校的课堂里还是在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中,电脑音乐技术的运用都将对音乐教学的理念、具体教学手段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情绪的影响是学生在音乐课中感受美的关键,而情绪是受环境与心境的制约。因此,音乐课的教学中必须要营造出一种使学生易产生美感与兴趣的环境气氛,这样才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对乐器、旋律、、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悦耳的声音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如果与美妙的画面相结合,则更加容易营造引起学生兴趣的环境气氛,所以运用电脑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

在歌曲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电脑音乐软件给学生展现出歌曲的标准乐谱,使学生在视唱的同时既能看到乐谱又能听优美的MIDI音乐,老师可以对歌曲的速度和调性进行调整以适合学生的演唱,同时还可以为乐曲的主旋律配上不同声部的伴奏、如钢琴、弦乐、打击乐等声部,这样丰富多彩的音响与音乐表现手法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我们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是唯一的教学手段,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感到枯燥、单调而且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当充满美感的音乐与文字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不同的情绪变化,使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激发出自身的表现与创作的欲望。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对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都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从而达到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如在引导学生赏析乐曲圣桑《动物狂欢节》组曲的音乐中,针对不同的动物画面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旋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部分片断音乐的教学中,可在欣赏之前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如学生在欣赏乐曲“引子与狮王进行曲”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由弦乐模仿的狮吼以及钢琴发出的狮王出场的音响“母鸡与公鸡(二)”中可以听到由钢琴和小提琴模仿的母鸡与公鸡此起彼落的咯咯叫声。学生听到的音乐能够形象的反应出他们眼前的画面。从而能将人们带入自然的意境当中。

在这样的意境中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这样的教学手法所产生的效果与以前单独听磁带和老师描述,显然要好得多。

多媒体的全方位视听感受让音乐的表现和感染力得到了及大的提高,而MIDI音乐也由学生的直接参与使学生得到其他学科能力的培养。在学习MIDI音乐的制作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对音乐的直接处理来增强学习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电脑音乐技术在教学中与多媒体结合运用,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想等方面结合地去欣赏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从动手的角度去创作音乐,还能提高学生的欣赏、感受、表达、想象、理解、及创造等综合能力。

篇8

关键词:艺术教育;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orm Strategy of Music Education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Rui

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教育是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重要生力军,是联系高等音乐教育和未来全面人才的纽带和桥梁,其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未来人才的全面素质的形成。多年来,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为国家有计划地培养了大批基础音乐教育人才,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面对“要求培养全面发展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当今社会,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体系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不适应当代和未来教育发展的缺陷。本文就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探讨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的思想观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以便更好地顺应时代改革潮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目前,面对高度信息化时代需求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当今社会,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暴露出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重专业知识传授,轻全面素质培养。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主要是专业知识的积累,近年来虽有一些改观,但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知识结构的单一性和重视专业知识的教授,轻视全面素质培养的缺陷。具体表现在:第一,与传统的培养目标相适应,音乐教育还普遍实施比较专一化的教学计划、专业量较多而知识面狭窄,必修课较多、选修课较少,课程结构专业性特点过于突出,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视野狭窄,缺乏跨学科知识和全面的文化修养知识,致使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人文素质较差。音乐专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人数极少便是最现实的例证。第二,传统的音乐教学,重技能轻理论,重技能小课,轻理论大课,重单科领域的高、精、尖,轻专业技能知识的均衡性和通用性。教师通过教学对学生影响的仅仅是单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没有把教师的个人品质、人格力量在内的综合因素和作用贯穿于教学,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书与育人相脱离的状况,导致学生对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学习没有能够很好地内化为高尚的思想情操和人格。

2、重知识传授,轻综合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育把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的“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上,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模式,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学双方的角色固定不变,教师是当然的知识传授者,学生是当然的知识接收者;教师按教材、大纲主动传授已有的知识,学生按规定被动接收知识,共同达到既定的知识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在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面前显然会暴露出僵化、落后的一面。一方面,一些一成不变的内容和方法显得过于陈旧,过死,过时;另一方面,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现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以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

3、重理论讲授,轻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合格的基础音乐教育师资。教师角色的体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传统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没有把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起来贯穿在学习过程中,而且在时间安排上将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截然分开,学生在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很少主动意识到自己的未来角色及其与现在学习的关系,只是到最后一年的教学法课程学习和毕业实习时才开始体验教师这个角色,才开始对自己是否已经具备教师素质和能力有所认识。

4、重传统,轻当代与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育还是几乎把内容和注意力放在传统和过去,音乐教学的重点是对于中西方几千年音乐文化的阐释与演绎,却忽视了当代音乐及整个艺术领域的发展趋向,使得教学内容和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脱节。

二、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当前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我们须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树立大教育观念,以能力为基础,以人为本,加强通识教育,以适应当代和未来教育的发展。

1、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树立大教育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育教学在传统专业观念支配下,将视野囿于自身的领域和范畴,较少与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领域发生联系,不注意从整个社会的宏观背景中去分析音乐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就教学谈教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音乐艺术不断突破传统表现领域、形式和意义,向电子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拓展,出现许多新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应用空间和前景。因此面向未来社会的教育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教育的思维模式,树立大教育教学理念。自觉从社会发展的广阔视野中去认识和把握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科技成果,社会文化思潮变化和发展变化,及其与音乐艺术、音乐教育发展的密切关系、促进作用和意义,同时深化音乐教育功能观念,使其超越一般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成为民族交往和世界交往的重要手段,高师音乐教育教学只有具备现代化大教育思想和观念,才能培养出素质全面、具有创新能力的音乐人才。

2、以能力为先,改革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加强通识教育。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应以人为本,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适应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合格的基础音乐教育人才为基本目标,进行以能力为先,以通识教育为特征的改革。

(1)能力的培养可分四个方面:1)培养学生在未来的基础音乐教育中,不仅仅教授知识和技能,而更主要的是深化强化和内化学生音乐审美感知和体验的能力,使素质教育真正体现在实处。2)打破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学习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课程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索,教师更多地是以指导者和协调者的身份出现;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成为课程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从而加强师范能力的培养。3)把专业教学内容与情境相结合,把教育原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情境教学,使学生从入校学习开始,就面临作为一个未来基础教育教师所应接受的种种挑战。通过学习,真正在思想上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年牢固树立起作为一个现代合格人民教师的专业思想,具备应有的教学能力。4)改革仅有一次毕业实习的教学计划。在学习期间,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和见习的机会。可以安排一周时间见习。有计划的让学生深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实地调研,组织学生观摩有深度的音乐教改探索课、实践课和竞赛课,取人之长,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并且要增加教育实习时间,将原有的五周扩大为六周,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杜绝超前实习(安排在四年级二学期),这样一利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学生完成专业教育的全部课程;二利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增强教学适应能力和从教能力,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因素,遵循人类知识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所提出的音乐目标要求,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原则,改革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优化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全面素质,加强通识教育。

1)减少必修课,搞好音乐学科内各专业科目的综合,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综合把握能力。如乐理与视唱练耳内容整合;曲式作品分析、和声、歌曲作法整合;音乐欣赏、中外音乐史、中外民族民间音乐整合;音乐综合技能技巧训练与开展综合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等。

2)增加选修课,开设新领域、新方向的跨学科的边沿科目,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学生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如增设音乐美学、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人类学、音乐社会学、音乐文献学、音乐社会学、音乐人类学、音乐生理学、音响物理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治疗学、马列名著选读、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中外文学赏析、社会科学理论、人类学等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科目。

3)减少理论课,加强实践与操作课,如加强合唱实践与教学、指挥实践与教学、电脑音乐制作、多媒体辅助技能课教学、管弦乐配器等课程。

3、改革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单一方法,进行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教学,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敢于创新的能力。

(1)改革传统的个别课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大班集体课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观摩,完成“角色”转换。即学生角色变成教师“角色”。观察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把自已置身于“教师”的位置去思考:我是否发现了同样的问题或另外的问题,是否同意教师的判断和解决方法、途径?是否赞成教师授课的方式?由于音乐专业教学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主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此时学生以观摩的身份出现,就能够“旁观者清”,通过观摩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将学生的观摩活动主动纳入每节课的教学计划中,提出教学要求,与学生共同讨论,进行学术交流和指导。通过这种教学,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技能,同时也培养了教学能力。

篇9

一、为何开展传媒音乐人才培养

传媒音乐人才的培养,是我国传媒音乐教育发展和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传媒技术和音乐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带来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变革,也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通过采访的定性研究方法,围绕演出、影视音乐传媒、无线音乐等三个行业展开调查,针对每个行业选取了相关个案,重点调查了相关企业的主要部门、运行机制以及相关职责,分析与总结出具有共通性质的业务类型,并以此为依据来说明开展传媒音乐人才培养的现实性和重要性,也为如何培养传媒音乐人才提供了现实依据。

(一)演出行业①

当下中国的演出市场,根据演出的音乐类型和经营主体,可以分为音乐厅音乐经营、体育场馆演出经营、小众音乐的现场演出经营和音乐节等四个主要方面。

【个案调查】国家大剧院:在国有体制框架内产生,在国家资金注入和政策支持的前提下,充分参与市场竞争,承担公众艺术教育、商业演出、公共文化交流等多项音乐文化传播职能。基本的业务部门及职能涉及如下:

(二)影视音乐传媒②

在传媒娱乐空前活跃的时代里,更多文化传播、传媒公司涌现出来,融合艺人经纪、唱片制作、影视传媒、演艺交流、无线音乐、版权等业务类型为一体,很多传统的唱片公司和演出公司也挣脱单一的经营模式,以市场利益最大化为导向,向综合娱乐行业迈进。

【个案调查】北京美乐文化传播公司:综合性音乐传媒公司,曾签约和彝人制造、阿木、李健等百余名艺人,是一家致力于中国原创音乐的推广和发展、唱片制作、艺人经纪、演艺交流的综合性传媒公司。各个主要部门及工作内容如下:

(三)无线音乐③

无线音乐是运用数字化手段,以计算机为主体而制作的数字音乐产品。其业务是用户利用手机等通信终端,以SMS、MMS、WAP、IVR、WWW等接入方式获取以音乐为主题内容的相关业务的总称。具体包括现有的彩铃、振铃、无线音乐俱乐部、无线首发、无线音乐搜索以及即将推出的音乐随身听。

【个案调查】无线星空音乐有限公司:专注于数字发行领域在无线、互联网、终端、运营商等多渠道的营销推广活动,力图实现数字音乐版权在信息网络传播领域中的商业价值最大化。各个业务部门基本工作内容如下:由以上案例调查情况可以看出,这些行业内部所蕴含的共通业务类型可概括总结为如下九个方面:音乐产品及活动监制;音乐市场营销与推广;媒介运用与宣传;音乐市场开拓与调查;音乐产品研发;音乐市场培育;音乐产品与活动策划;艺人经纪;音乐版权洽谈。这些具体环节构成了传媒音乐行业中的核心业务类型。

针对以上产业共通的业务类型,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音乐产业所需人才的跨界交叉能力,以及传媒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跨学科性。而目前,我国学校音乐教育(音乐院校音乐教育、高师音乐教育、传媒音乐教育)的培养目的各不相同。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更多的音乐表演或音乐理论方面的突出人才,要求具备高、精、尖的专业水平;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基础教育服务,具有师范性、专业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在传媒技术与音乐文化产业结合越来越紧密的态势下,从上述传媒音乐行业案例调查的实际情况而言,在音乐文化产业领域中,我们所培养的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有着极大的市场需求。并且,这种复合型的传媒音乐人才的培养是音乐院校教育和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远远不能完成的。因此,培养适应当代音乐文化发展的传媒音乐人才也是一种时展的必然走向。

二、何为传媒音乐人才

从学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高校传媒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全国近一百三十个专业艺术院校、高师院校所设立的,具有传统学科色彩的音乐学专业相比,既有根本的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我们所谓的传媒音乐教育是指以音乐学为基础,以传播学为依托,以音乐在现代传媒中的多元组合方式和传播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将音乐策划、音乐传播、音乐营销等新型音乐应用门类作为主要的研究和教学手段,是跨学科的新型专业④。因此,传媒音乐教育是一门极具包容力的综合型学科。如果我们把音乐院校培养的专业音乐工作者称之为“音乐人”的话,那么,传媒音乐教育培养的人才可以称之为“传媒音乐人”。传媒音乐人具有双重职能。第一,要为当代传媒系统中所有与音乐相关的传播活动服务。他们应具备音乐传播调查、音乐项目策划、音乐产业管理、音乐节目制作与编辑的能力,并且熟悉音乐著作权法、经济合同法以及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了解音乐传播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理论前沿及其在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具有音乐市场的分析、观察能力。能在音乐传播的各个环节(音乐剧场、广播电视、网络传播、唱片、音乐报刊媒介等)与时俱进地适应社会发展。第二,他们也是音乐家的合作者。他们和音乐家一起,共同站在当代与未来的社会音乐生产平台上,为社会提供音乐产品。在当代和未来,音乐家们的艺术与技术,只有在传媒音乐人的协助下,才能更充分地发挥,更全面地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如何培养传媒音乐人才

由于传媒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和复合型,所以,其学科设置要求具有极强的传媒类指向性。再加上传媒音乐教育系统与各类媒体的悠久渊源关系,为传媒音乐理论资源贮存、媒体内部实地调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就目前我国相关院校(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和沈阳音乐学院等)所开设的与传媒音乐行业相关的课程设置而言,大致可以总结为音乐传播、音乐编辑、电子音乐制作、音乐商业管理和艺术管理等几个主要专业方向。构建并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传媒音乐人才培养的核心与关键。因此,必须全面推进传媒音乐教育的教学改革,才能有效地提高传媒音乐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完善传媒音乐专业方向设计,丰富培养方案。要根据传媒音乐人才的市场需求及培养目标,设计大致的专业方向,如音乐传播方向、音乐编辑方向、电子音乐制作方向、音乐商业管理方向,等等。并以相关音乐和传媒理论课程、实践系统、创新环节和音乐文化活动等为主要载体,运用学校、媒体单位和社会的各种资源,来实现传媒音乐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进行。总体而言,各个传媒音乐专业方向构成的教学体系和各种实践(如音乐传播调查、音乐行业职业状况等专业实践或者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由科研、音乐作品创作与展演等组成的创新教学体系构成了传媒音乐人才的培养体系。而这三大培养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决定着传媒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与否。

篇10

关键词:少数民族;多元音乐;多元音乐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J65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147-01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概况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源于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在上千年来历经风雨后,融合了五十六种不同的民族风而创造出的音乐财富。中国的民族音乐包括凭借时间分水线区分出来的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着两大部分。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一般来说,传统音乐就是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方式,创造出具有民族固有形态的音乐,包括历史上流传至今的作品和当今时代产生的音乐作品总而言之,传统音乐就是指“五四”之前的民族音乐。而现代音乐指的是在“五四”时期以来所具有专业性的音乐艺术。例如各种不同题材、体裁、形式的器乐曲、声乐曲,其中包含了交响曲、大合唱、音乐剧、歌剧等等。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国家,除了汉族以外,已经确认了的少数民族总共有五十五个民族。

二、民族音乐的发展前景

在音乐教学的大纲中明确规定: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中国的各民族的优秀民族音乐,并且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同时还要强调突出民族音乐教育在众多学科内容中的的重要艺术地位。要想追随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在音乐教育中根据音乐教育大纲,来建立一个相应的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必须要具有中国特色,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的多个方面的安排设置。学校的音乐教育最需要具有明文规定的民族音乐的教育模式,所以,就应当在进行音乐教育过程中在法律的形式下确定出民族音乐教育的模式,这样有利于将民族音乐的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教育界的普及。我国的有关教育部门要保证各个学校为民族音乐艺术教育提供优异的教学条件。包括在每个学校内部都应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配备有关音乐教育书籍、相关资料、常用的民族乐器,并且具有组织小规模民乐队伍或者举办中国民族音乐交流会的能力,学校还可以采用广播宣传、宣传栏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民族音乐的介绍与宣传。可以让同学们在良好的民族音乐的学习氛围里更好的深入了解有关民族音乐艺术的知识。为使学生可以更深入了解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艺术深入生活,学校还可以经常举办民族音乐艺术讲座,同时邀请民间艺术家或者是专家前来演讲,或是多开展些有关民族音乐的文艺汇演活动。

三、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影响

中国的音乐以民族音乐为本,并且借鉴了国外音乐的优点,最终自成一家,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风近些年来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于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愈来愈大,中国的民族音乐逐步走出了国门,步人世界,多次在金色大厅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掌声。不论是在中国国内还是在国外,开始喜爱并且学习有关中国民族音乐方面的人愈来愈多。出于响应世界音乐发展潮流,在一九举办了ART杯中国民族音乐乐器比赛曾经起因了不少的国外选手前来参赛,但是,目前有关民族音乐的各类活动还很少,缺乏连续性。在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教育问题中,我国国内民族音乐学术界真正关心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发展前景的还是少部分,学术成果不足。但是,着眼于世界,当今世界各国人民正着力于音乐多元化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不同的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创造出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多样的世界音乐有存在着平等,我们要学会在热爱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尊重其他民族音乐文化。通过了解其他民族文化来更好的用音乐表达自己。不断地观察别人,观察自身,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不断学习、了解,可以促进世界的各民族之间互相沟通了解、和平相处,在共享音乐的同时共同构建“地球村”。中国音乐协会副主席一吴雁泽曾经表明,中国的民族音乐凭借其独有的价值在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领域中占有阵地,继承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对世界民族音乐界应该尽到的义务,中国的有关部门将以“三个代表”、“二为方向”、“”等思想为指导,和各界权威人士共同推进民族音乐的发展。

我国的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民族音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既是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的民族音乐应该紧紧地围绕中国上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使中国民族音乐长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进一步来说,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又是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了解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特点,用音乐表达更好的表达出来,同时不断地观察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特色,与自身进行有机的对比,促进世界的各民族之间互相沟通了解、和平相处,共享音乐的同时共同构建“地球村”。

参考文献:

[1]晚学.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和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读后感[J].中国音乐,1998(04).

[2]范元祝.“母语”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7.

[3]王承祖.音乐教育应高举“民族化”的旗帜[J].音乐探索.1989(04).

[4]刘羚驹.音乐新课程理念之“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J].文教资料.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