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化艺术范文
时间:2024-05-22 17:2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典文化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中国 古典 园林 艺术 文化 内涵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1.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概述
早在秦汉时期修建上林苑、未央宫时修建者就在园中刻意以花草树木和建筑外形搭配,形成高于视觉审美的精神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源于自然天成的环境,更源于人们对景对物的文化感受。宋朝时期全民性的古典园林西湖的问世,让中国古典园林从皇家宫殿、深宅大院走入了民间,西湖成为名传千古的著名园林景致。在已有的研究中,我们却发现主持修建者苏轼采用了很多的意境之笔来打造西湖的景观,带来了西湖美景的千古绝唱。因为有了坡的: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绝句; 因为有了“白娘子和许仙的断桥相会”,因为有了“雷峰塔下”凄绝的爱情故事,西湖才能有这样的神韵之美。这种美是一种意境之美,更是文化之美。这是在换地打造中我们不能仿制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意境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而它总是和我们的文学或是艺术相联系出现。
中国园林讲究意境之美,所谓的意境是指: 诗歌、散文、书法、绘画等文学艺术体裁中传达出来的一种精神文化的境界。古典园林常常成为诗歌或是绘画的表现对象,所以也赋予了意境之美。正是因为这种意境之美才让中国古典园林抓住世界人们的眼球。这不单单是园林之美,而是从园林之美中透露出来的文化之美、艺术之美。在中国的诗词曲中对意境的捕捉都是出神入化的,能够表述高于人们视觉直观的一种精神上的艺术层次。所以景观中对意境的营造也自然成为古典园林设计的目标。
2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主要类型
古人以“堂以宴、亭以憩、阁以眺、廊以吟”概言之。我国古代的园林,不单纯是为了游览和观赏,还要具备多种功能,来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皇家园林是帝王在园内生活起居、游憩的建筑物,如北京颐和园中有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寝宫,承德的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避暑的离宫,除了要住,还要处理朝政,召见臣下,举行宴会等。
私家园林有官宦园林,如上海的豫园,扬州的何园;有富商园林,如历史上洛阳的金谷园,无锡市的梅园;有寺庙园林,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名山和风景区;有文人庭园,如苏州的网师园和沧浪亭等。私家园林大多跟住宅在一起,如果有远道而来的亲友,就在园中找一处房屋安置。文人的庭园,里面往往有文人的书斋,时而召三五好友,饮酒赋诗,品茶赏花。
(1)厅堂。厅堂是园林中主体建筑,其体量较大,《园冶·屋宇》曰:“堂者,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意。”扁方料做梁架者称厅;圆料做梁架者称堂,是主人会客、议事场所。厅堂一般坐南朝北。从厅堂北望是全园最主要的景观面,通常是水池和叠山组成的山水景观。
(2)楼阁。为两层或两层以上建筑,体量一般较大,著名的有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说文》曰:“重屋曰楼。”《尔雅》曰:“狭而修曲为楼。”用做登高望远,多设于园的四周或半山半水之间,一般做两、三层。如拙政园的“见山楼”、溜园的“冠云楼”、沧浪亭的“看山楼”、豫园的“观涛楼”等。
(3)轩馆斋室。轩馆斋室有的属于厅堂类型,有的属于厅堂辅助用房,从单体造型上看没有什么特殊做法,从布局方式及与环境的关系上看,轩馆斋室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对组织园林空间,丰富园林景观起重要作用。
(4)榭。《园冶·屋宇》曰:“《释名》云:'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可见,榭是凭借周围景色而构成。临水而建称水榭,也有建在花间的称花榭。榭因藉景而成,在功能上多以观景为主,兼可满足社交休息需要。建筑基部半在水中,半在池岸,也称水阁,临水立面开敞,设有栏杆。在南方私家园林中园林较小,水榭一般为单体建筑,尺度不大,装修比较精致素雅,如溜园的“活泼泼地”,拙政园的“小沧浪”、“芙蓉榭”、网师园的“濯婴水阁”、藕园的“山水间”等。
(5)舫。舫是一种类似船形的建筑,又名不系舟,下部船体通常用石砌筑,常建于水面开阔处,在园林中供人游玩、宴饮及观赏点景之用。分头舱(俗称纱帽顶)、中舱、尾舱三部分。头舱做成敞棚,气势轩昂,颇有气魄;中舱是舫的主要空间,供休息和宴客用,两侧设长窗,光线充足,视线通畅,其实就是一水榭;尾舱两层,歇山顶,下实上虚,上层有休息眺望功能,实为楼阁;船头设眺台;设一小桥与陆地相连,取跳板之意。如拙政园“香洲”、怡园的“画舫斋”、颐和园的“清宴舫”、承德山庄的“云帆月舫”等。
(6)廊。廊是一种线形的建筑形式,在园林中起分隔、穿插、纽带等多种作用,其列柱、横楣在游览中构成一系列取景框架。
传统园林中的廊多用木构卷棚顶,皇家园林中廊内常以彩画装饰。游廊从其造型上可分为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和双层廊,单面廊一般依墙和其他建筑而建,墙上设漏窗;复廊为双面廊中设一道墙,墙上亦开漏窗,如沧浪亭的面水轩到观鱼处的一段游廊,怡园的锁绿轩到南雪亭的一段游廊均有两条并行的游廊组成。
(7)亭。亭是园林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园林建筑类型之一。亭最初功能是作为游人驻足休息之用,《圆冶·屋宇》:“《释名》: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是供人停下集合的地方。“随意合宜则制”,是为园林缀锦点翠的开敞的小型建筑。
(8)塔。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出现,几乎成为寺庙的标志性建筑。中国寺庙园林中的塔,开始时是移借模仿印度佛教建筑中的塔的形制,原朴意味十分浓烈。
3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艺术表现
3.1 自然性
自然性首先表现在建筑与环境的巧妙融揉。“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布局的一项重要准则。相地和组景是分不开的,峰、峦、丘、壑,山形各异,湖、池、溪、涧,水型繁多,植物种类、形态更是千变万化,在造园组景时结合自然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建筑、堆山、引水、植物配置等问题,既突出各种自然景物的特色,又“宜亭斯亭”、“宜榭斯榭”,恰到好处。
我国古代园林中的亭子不计其数,但很难找出格局和式样完全相同的例子,它们总是因地制宜的选择建筑式样,巧妙地配置水石、树丛、桥、廊等以构成各具特色的空间。如避暑山庄内的“南山积雪”、“四面云山”、“锤峰落造”,虽然只是一些造型简单的矩形亭子,由于建在山颠山脊高处,使亭子立体轮廓十分突出,登亭远眺,视野极其辽阔,随着时节晨昏的变化,可以仔细品赏积雪、云山、落造、锤峰。选址在环境上既注意大的方面,也注意细微的因素,一树、一石、清泉溪涧,如苏州拙政园听雨轩,植几株芭蕉,巧取“雨打芭蕉”寓意。
3.2 意境美
在我国园林建筑传统上,立意着重艺术境界的创造,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是我国传统造园特色。诗情画意可以在许多园林建筑艺术境界的创造上反映出来。
《园冶》在“园说”“相地”“借景”诸篇中所强调的,都涉及艺术境界的创造。譬如在“园说”中有“轩楹高爽、窗户虚临,纳千倾之,收四时之烂漫。”“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拢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等句。
在古典园林中,建筑功能和环境条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就是《园冶》中强调的“景到随机”、“因境而成”、“得景随形”等原则。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巧于造景。如“亭中待月迎风,轩外花影移墙”的苏州网师园景致,由于对水、石、花木和建筑的处理得体庭院空间和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使人感到亭不孤寂,墙不虚空,动中有静,静中有趣,使景物赋予一定的寓意和情趣。
3.3 巧于因借
借景在我国古典园林建筑布局建设中占有特殊地位。古人借景方法很多,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内容除借形外还有借声、借色、借香。“园虽内外有别,得景无拘远近”,借形组景古典建筑中主要采用对景、框景、渗透等构图手法,把有景效价值的建筑物及山石、水体、花木等自然景物纳入画面。
“园虽内外有别,得景无拘远近”,借形组景古典建筑中主要采用对景、框景、渗透等构图手法,把有景效价值的建筑物及山石、水体、花木等自然景物纳入画面。对月色的因借在古代园林建筑中十分受到重视。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平湖秋月”、避暑山庄的“月色江声”、“梨花伴月”等。还有很多借云霞、树木花色、叶色的例子。拙政园“荷风四面亭”是借荷香组景的佳例。
3.4 园林建筑色彩明快、装饰精巧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的私园以及其它风格的建筑,其色彩都极鲜明。北方皇家园林建筑色彩多鲜艳。琉璃瓦、红柱、彩绘。江南园林建筑则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色的小瓦,黑赭色梁柱、栏杆、挂落。内部装修也多用淡褐色,衬以白墙,与青灰砖所制灰色门框,形成素净,明快的色彩。
4.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文化和诗情画意的综合体,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是我国古典园林景观的精髓,其文化博大精深,建筑与环境巧妙融揉,“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注重通过借景等手段创造艺术境界。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对现代园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现代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这些重要元素,运用传统的艺术理论着重开掘其文化内涵、构景手法及其作为文学艺术综合体给人的身心感受,提升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刘庭风。中日古典园林比较[M]。天津:天津文化出版社,2003。
[2]徐德嘉。植物景观意匠[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篇2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故障;特点;对策
一、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综述
(1)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研究
设备出现故障一般指的是设备的系统或者是内部的设备零件等失去了应有的工作效率,或者是在工作的过程之中降低了规格功能、丧失了操作性等。针对机电一体化的故障诊断,首先需要对故障发生的部位进行准确定位,检测出故障发生的具置,运用各种检测技术和检测方式,明确故障发生的机理。由于机电一体化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容易出现断裂、磨损、变形以及腐蚀等情况,所以一旦出现了相应的故障则难免的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应当准确的对机电一体化故障进行诊断分析,确保定期的维修与养护,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准确的判定,进而准确的查明故障部位,及时的消除设备运行的安全隐患,确保设备可以稳定工作。
(2)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特性解析
由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特殊性,其故障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一点需要在诊断当中加以明确。机电一体化设备使用到的零部件数量非常多,并且一般都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所以与其他类型的设备相比,机电一体化设备出现故障概率将更大、并且更加难以诊断维修。根据相关的资料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机电一体化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是一般机械设备的八倍以上,所以面对如此高发的设备故障,还应当将人工检查与科学的检测技术相互结合起来,增强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主要的来讲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机电一体化设备的零件较多,所以出现磨损的概率更大;第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自我诊断和检测功能不是很强,所以往往只能够检测出一些简单的故障;第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报警信号系统的显示不够明晰,仅仅能够显示出部分故障;第四,针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故障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正在不断的减少,而这一现状也必将使得今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检测工作开展难度进一步增加。
二、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技术问题
故障诊断信息有误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构成主要包括动力单元、机械本体、控制单元、执行单元和检测单元,组成系统的要素一般包括机、气、电、液、光、磁等,而机械与电子是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机器主要由这两部分组成,许多故障的频繁发生是由于诊断信息与故障因素不对称。本来有可能是机械设备导致的故障,工作人员却误以为是电子设备出现了问题。而机电一体化设备中存在的真正故障却未能及时察觉。
诊断理论体系存在缺陷
我国的故障诊断技术起步很迟。由于我国在技术一体化设备诊断理论上缺乏创新人才,所以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一直处于劣势。一方面因为我国技术成熟的比较晚,另一方面我国有些工业企业在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过程中不注意总结经验,导致一些比较实用和经典的方案得不到及时总结,没有形成一个有价值的统一的有效的理论体系架构。机电一体化设备所具有的独特特点,使我们不能沿用传统的诊断方法单独针对机械或电子进行故障维修;我国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之所以非常落后,是因为我们在故障诊断中没有形成一个实用的先进的完善的理论系统,致使每次出现故障我们都穷于应对。
故障诊断精确度有待提高
机电一体化系统有一个深入分析和了解的过程,相关工作人员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故障诊断准确度不高的情况,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严密考虑机电设备的特殊性能,不熟悉各功能模块框图,不能根据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组合形式以及工作环境来分析故障的影响程度和可能方式,也没有在必要时做故障树分析,不能根据故障发生的现象层层分解,找到故障反应的逻辑关系和各种可靠性因素,所以不能弄清产生故障的根源。只要好好利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方法如拓扑网络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自诊断法(故障代码、故障指示灯、+报警声等)、压力检测诊断法故障树分析法、金相分析检测诊断法、噪声检测诊断法和时域模型分析法等先进技术,工作人员就能熟练维修和及时排除机电一体化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故障和难题,做到故障诊断熟能生巧,提高诊断准确度,防患于未然。
三、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排除对策
1 注重先进诊断技术的引进与使用
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先机后电的方法。因为机械结构具有现实直观性, 我们可以通过肉眼看到显著的故障现象,如打滑、断裂、变形、碰撞和卡死等,所以检查机械设备是重点。检查机械内部零件是否能正常运作,或者行程开关能否自如接通与断开都是相当关键的问题。同时,液压和气动装置能否正常循环也是诊断的主要内容,之后再判断电子部分存在的问题。采取先干后叶或先外后内,按照主次有别的原则,先分析主要元件,再分析次要元件。最后必须对其各组成元件进行分析,提升各组成部元件的可靠性,发现薄弱环节和故障关键节点,改善设计方法,并合理优化配置。当然,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对重要组件采用冗余设计。这样能够提高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机械工作精度。还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数字控制代替传统控制方法。
2 健全完善故障诊断技术理论
根据故障诊断技术理论,可靠性是机电设备故障诊断的重要参数,是在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同时可靠性是故障诊断技术理论实现转化的关键点。许多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活学活用,将培训学到的、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机电一体化设备实践操作经验结合起来,注意创新故障诊断方法,创新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模式,创新故障诊断思路,创新故障事前预测机制,提高自身的故障诊断技术水平,加强自身的故障诊断技术理论,使得自身的故障诊断技术理论逐步完善,不断创造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工作的新局面。
3 注重事前诊断工作的落实
搞好故障事前预测可以有效规避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工作人员不用凭借良好的维修技术去检修机器,工作人员只要在设备运行之前视察完机电设备各主要运行零件的正常与否的任务,这种做法就是故障诊断事前预测。这种方法不仅实现了故障诊断的目的,及时排除了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而且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所以做好故障诊断事前预测是预防机电一体化设备发生故障的有效方法。
结语
随着机电一体化设备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可靠性,加强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已经成为企业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日常生产中要密切关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发生与诊断,进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三星,梁工谦,罗建军.高层次维修人才的培训工作应抓紧部署机电一体化[J].中国设备管理,2012(9):27-28.
[2]马维墩.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问题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7):11-12.
[3]查向东.电工过程中的机电一体化应用案例二三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9):27-28.
[4] 张文.浅议机电一体化技术要点和设备故障检测重点[J].现代工程学机电设备,2012,(9).
篇3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艺术元素 童车 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应用于工业产品设计不能仅仅是简单的表面堆砌,既不能刻意追求或者硬贴在产品造型上,又不能把传统文化泛滥使用;而是应该从符号学的角度从深层次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产品的特点和功能,提炼出某种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容,从而进行创作。
首先,外观设计上,需要在深入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符号的基础上逐步对其挖掘、变化、改造,结合产品的特点,与外来元素完美融合成为时尚的设计。其次,形态设计上,要对产品有充分的理解,从而借鉴中国传统的器物形态或部分形态加以改造,使其成为产品的一个有特色的设计元素。如诺基亚6108,笔化作剑,构思巧妙,整体像一个背剑武士,造型有气势。另外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是北京奥运祥云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其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再有,在思想文化方面,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对“物”的设计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比如墨子的“非乐、节用”思想,阐明了对物的设计不能过于繁杂,庄子的“返璞归真”思想,阐述了生态自然、绿色设计的思想,韩非子的“物以致用”,强调了产品的功能最大化的思想,等等。所有这些先民的造物思想虽然在当时没有针对产品的设计提出,但对现在的工业产品设计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一、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在童车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它的古典建筑在世界的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古典建筑精华——亭台楼阁,它们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如亭,不仅是造型非常丰富多彩,而且它在园林中间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如苏州西园的湖心亭、拙政园别有洞天半亭、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再如,中国园林中的桥,以其丰富多姿的形式,在世界建筑艺术上大放异彩。最突出的例子是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玉带桥。它们各以其生动别致的造型,把颐和园的景色装点得更加动人。这些建筑,不管是从结构,还是造型,对童车设计的开发都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二、“中国红”色彩元素在童车设计中的表现
“中国红”是中华民族的代表色,应该是有意味的,这种尚红意识根源于最初使用红色的本能意识。“红”是喜庆与祥和的颜色,也是中国民俗与文化的颜色,是中国的象征,更体现了人们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人类早期直觉本能所反映的正是人的生命本源所呈现的状态,是中国本原哲学发展的结果,中华民族尚红色彩观念就是建筑的生命本源基础上的色彩原系统和色彩文化学。在童车设计中适当融入 “中国红”色彩元素,让中国的工业设计展现出属于自己的设计特色。把喜庆的红色元素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创造出既具有现代感彩又被消费者广泛接受的现代儿童产品。
三、中国戏曲艺术对童车设计开发的借鉴
中国的戏曲艺术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风格,丰富了祖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京剧中的小丑、花脸,川剧中的变脸,宁夏作唱的戏剧形式。江西的傩戏、湖南的花鼓戏,其戏剧形式和戏剧人物对童车的发展都是诱发创作的源泉。在童车的设计过程中,很多细节和局部往往需要大量的设计元素加以补充和完善,而中国戏曲艺术元素则能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
四、传统民风民俗对童车设计的作用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如木偶、皮影、剪纸、年画、刺绣、面塑、泥人、灯彩、编织等,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呈现,别有风味,为童车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五、书法艺术在童车设计中的运用
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库,书法本身是一种有形的元素,它具备美的法则,但在这种有形元素中同时又兼具着无形的元素,书法或是能体现出坚韧不拔的升腾之势,或是气势如虹、道劲有力,或是隽美秀丽、清新动人,都给人一种精神的升华之感。把书法艺术运用在童车设计中,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既显得古老、沧桑,又富有东方神韵,还能体现出现代设计中要求的和谐与韵律。
六、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也是童车设计的源泉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文化宝藏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我们增益智慧、提升修养的良好土壤。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脍炙人口,如,《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遥远的西方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的山川的险阻,并以降妖伏魔歌颂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故事中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哪吒等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让人喜闻乐见,《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火焰山》等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而《水浒传》中的108位梁山好汉,《红楼梦》中的12金钗形象等都是童车局部设计的源泉。
篇4
用工笔画去表达佛像艺术的理解,历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常言,千古文章真不传伪,艺术创作是真实的情感历程,一笔一墨、一点一画都应当是画家心中的产物。有真我的情感才可通“立缘”来“尽意”。众所周知佛像艺术佛境内涵之真谛,使其形象逼真、活灵活现,更要创作出画家心灵深处的情感,理想中的佛像艺术。
显然,武晓丽女士乘得静法,佛、菩萨画像渐人笔墨菩提之妙境,悦见飘逸高古、素雅凝重、貌像端严、神清气畅,自有威重俨然之色。细观其笔墨:线条柔中带刚、婉约劲健,具有一种连绵不断的韵律。画面墨色清隽,敷色淡雅,秀逸中露着沉着的古朴。不禁令人欢喜赞叹:这当是谙于佛趣的人才能绘出的佛像!观者在与画中佛像两两相对的深沉静默中,能渐入三昧清凉境地。其法门寺大展所绘《圣佛之一、二、三、四》尤可为见。
表现古典女性是武晓丽女士的另一种绘画主体。她画中人物的清纯、娴雅、秀美,或聪慧、朴质、善良并充斥着侠者之风,她的作品常常显露出一种古典、简约、空灵、和谐的美学风韵。中国水墨画的写意与工笔画的精致,东方绘画的神似与西方绘画的真如,交相辉映,渗透画面,其意蕴内涵,笔墨行意,既有中国传统绘画适度的诗意美、也具西式绘画纤毫毕呈的自然逼真的美学特征。从而在色调和画法上形成了她审美上的特点。
欣赏武晓丽女士的画,令人感到温润、和煦、亲切,宛如在骄阳似火的夏日,饮一口山泉,清凉爽口,滋润心田。她的艺术完全显露出个性化的语言,虽然工笔画的形式使个性不易流露,但她的画风的绵美、温雅、谨严和深深的理念,都体现出强烈的个人色彩。
篇5
【关键词】古典硬木家具价值
古典硬木家具的价值应包括材质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百年以上的古董,则具有历史价值。此外还有雕刻和装饰题材的思想性以及文化内涵。
一、古典硬木家具材质的价值
硬木家具不同材质的价位差别甚大,直接影响家具的价值,例如:檀香紫檀(小叶檀),出材率非常低,只有10-15%。做椅类等小件家具的短材一般6.5-7.8万元一吨。做大条案、长桌、及柜类大件家具,长度在1.5米以上者,其价位在10-20万元一吨。而紫檀属的草花梨木,出材率70%。其价格要低的多,只要几千元一立方。
黄花梨的价格更贵,做大件的原木就要五、六十万一吨。而最贵的酸枝木不过四万元左右一吨。随着材料的短缺,各类木材的价格上涨,随时了解材质行情,是判断家具价值的重要环节。
二、古典家具的科学价值
科学价值包括家具的造型设计、榫铆结构几个方面。以明式家具反映的最为突出。明式家具的制造大多从实用角度出发,根据人们日常生活需要,而确定它的造型、尺度和结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修饰,达到使用功能和优美造型的完美结合,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灵巧,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明清家具坚固耐用,除了选用优质木材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科学合理的榫铆结构。利用硬木强度高的特点,以较小的断面制作出精密复杂的榫铆。一件家具,都要由若干构件组成,构件与构件之间,都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榫铆,把各个构件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家具的整体。有的部位,可以接纳来自不同方向的六至七个构件。
三、古典家具的历史价值
家具艺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各项历史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形势下兴起的新学科。是中华历史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无论何种器物,都是中华民簇历史发展无可替代的实物见证。历史文物不仅能反映历史发展和历史见证的作用,还能起到补充和纠正历史文献错误和作用。从这一方面讲,历史文物显示出它突出的价值和地位。每一件历史文物,都是多种历史信息的综合载体。
历史价值要求纪年准确,器物本身要有确凿的年代依据,如:款识,款识有年号款,标明此器何朝、何年、何月制;有购置款和纪念款,即某人何年何月从何处购得此器,或某人何年何月在某地定做或制作而留的纪念款。有的还反映出家具生产地点。对了解各地方家具特色有很大帮助。有的器物虽无款识,但有史料和其它记载可证实其制作年代以及流传过程。也属于有准确纪年之物。这些有明确纪年的家具可以作为同类器物的标本,对我们研究各时期家具的发展、变化和对其它同类家具断定年代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古典家具的文化价值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家具的使用功能还体现着浓厚的民族思想观念,民族道德观念,和民族的行为模式等。数千年来,家具始终与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就其装饰题材而言,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
审美观念体现在家具上,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题下,将家具的每个部件施以不同艺术造型,或以各种手法对构件表面装饰各类纹饰,使器物既具实用性,又具观赏性。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心情舒畅的感受。每一幅画面都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幅图画,都能说出一个动听的小故事。它既是物质载体,又饱含精神内函,可以说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巧妙结合。一件优美的家具必须具备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而装饰图案所表现出的函意则是让人领悟思想文化的情感条件。以形象美和文化思想去引发人的情感,是文化价值的显著特点。
五、古典家具的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简单说来就是艺术水平。匠师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器物的艺术水平。艺术水平的差异,用价值来衡量,就叫艺术价值。艺术价值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其高超的首创精神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以美的享受,又是我们今天文化艺术创作的继承渊源。
就家具制作的工艺手法讲,大体分为雕刻、镶嵌、彩绘三种。这是家具艺术中最普遍使用的艺术手法。
雕刻手法又细分为平雕、浮雕、圆雕、透雕、综合雕、毛雕六种,要根据各种图案要求施以不同艺术手法。
镶嵌装饰,是指将金石罗甸等材料嵌入木器或漆器上,组成各种各样的纹饰或图案。镶嵌又名“百宝嵌”,为明代周翥首创,又名“周嵌”或“周制”。清初流入民间,仿效者颇多。
篇6
关键词:现代园林;设计;思想;园林的艺术
1中国园林都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共融
中国古典园林以传统文化为中心,委婉含蓄。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进程中,园林艺术的发展随着我国绘画诗歌等艺术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表现为诗、画对园林艺术的精神渗透;诗画艺术直接转化为园林的物质造型。园林的艺术创作一方面要师法自然、表现自然,另一方面也需要向绘画汲取营养。中国古典园林大多建造在相对封闭的与外界自然或城市环境相对隔绝的空间环境中。设计者力求在狭小的空间环境中表现出宏大的自然山水之势。
2我国现代园林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
当今的人们已经深刻的认识到,现代园林应充分地尊重自然传统,有意识地改变忽视自然功能的形式主义手法。现代园林设计以自然为主体,更具自然规律进行规划设计,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进而形成具有自然活力的人类活动空间。
3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所涉及的主要元素是:石、水、植物
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植物是园林中四季美景的艺术表演团。当然园林设计中还涉及到一些动物,比方说:鱼和天鹅等。笔者认为在这点上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史相通。在手法上现代园林常常讲究大面积的铺排,看起来非常气派,然而游逛起来却非常累,让人无所适从。而传统的园林,讲究以小见大,强化造园意境,反而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当然现代园林也有可取之处,比方说引进了西方园林大面积的草坪的设计,给予人们更好地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4中国古典园林重视写意手法的应用
集天下名山胜境,不过分追求和拘泥于对实物形象的摹写,而是经过取舍并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炼。虽取材于自然又非纯天然模仿。使游人富有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奇妙感觉,同时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应该确立研究传统园林的正确态度:基于传统,重新创造。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博大艺术内涵和特点的艺术综合体。跟当时的人文环境,文化艺术水平息息相关。在建设和研究的背后,现代园林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又要体现地域特点富含时代气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正是“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园林的设计受限于特定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园林艺术的本质特征以及其形成的根源,同时运用符合现时代特征的科学的思维路径去研究问题。因此,这种差异首先应该从人认识自身和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切入。从本质上解读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风景园林,并变更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借鉴西方思维方式之长处,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探究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
梳理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和其在东、西方的影响,以及进入近代后的衰落根源。剖析现代风景园林的行业本质,以自然文化为基础,以自然要素为素材,以自然风景为源泉的艺术创作,是有生命的、在不断生长变化的空间造型艺术和领土的安排与整治行为。解析其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以自然为主体,以生态为核心,以人本为宗旨,以地域为特征,以场地为基础,以空间为骨架,以简约为手法。从现代园林出发,再回到传统园林,从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出发,以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求重新审视传统园林,从中剥离出其现代价值和局限性。
具体而言,将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和古典园林都分为6大方面:场地分析、设计思想、设计原型、设计要素、空间布局、设计意境。一方面,就每一个步骤分析二者的理念和理法;另一方面,分析古典园林和现代风景园林的时代特征,尝试比较二者的不同和相通之处;最后,以此审视中国传统园林,得出值得传承的方面,以及值得反思的方面。
篇7
一、艺术生产古已有之
广义的生产包括人类对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与人自身的生育,狭义的生产则指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众所周知,艺术从来就不是产生、发展在真空环境中的纯粹的精神活动,不存在脱离物质与社会的艺术创作,古希腊时期就出现了艺术生产,当时认为艺术是体力活动,与作为脑力活动——若有神助的诗歌对立,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属于生产。杜威就认为古希腊的艺术为生产性的制作活动。即使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存在于接受订件的作坊中的艺术创作还是摆脱不了诸如材料、赞助人、报酬等条件与社会环境,艺术创作的题材、含义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状况与赞助人的趣味。艺术作品就是特定社会环境中艺术家及其创作技巧与消费者(赞助人或收藏家)合力的产物。因此可以说:拉斐尔只是社会分工的一份子。总之,但凡艺术创作,都有其物质生产性质,从原始艺术出现到工业社会之前这段漫长时期的艺术活动,其在生产与消费或创作与接受的社会环境中,以其技巧的不断成熟、演变而逐步演变、丰富。纵使西方古典艺术有其艺术生产的属性,但如本雅明所言,其特质都是“灵韵”、叙事、膜拜价值、审美性等,(除了青铜器、陶器和硬币以及简单的印刷品)古典艺术品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与现代工业、信息社会中的艺术大相径庭。
二、技术革命时代的艺术生产——本雅明的分析
工业革命的到来以及新机器和技术的发明使西方由传统的手工劳动社会转向了现代工业与信息社会,与之相应,以叙事性为主的古典艺术被以信息与机械复制为特点的艺术——摄影、电影所取代。“19世纪前后技术复制达到了这样一个水准,它不仅能复制一切传世的艺术品,从而以其影响开始经受最深刻的变化,而且它还在艺术处理方式中为自己获得了一席之地。在研究这一水准时,最富有启发意义的是它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对艺术品的复制和电影艺术——都反过来对传统艺术形式产生了影响。”①“现行生产条件下艺术发展倾向的论题所具有的雄辩性质,在上层建筑中并不见得就不如在经济中那样引人注目。因此,低估这些论题所具有的斗争价值,将是一种错误。这些论题漠视诸如创造力和天才、永恒价值和风格、形式和内容等一些传统概念。”②本雅明看到在人类步入的这个工业与信息时代中,机械取代了艺术家,生活忙碌于车水马龙的城市中的大众也不再需要也无法或无条件专注于凝神静思、顶礼膜拜、充满灵韵的古典艺术。由于复制艺术的瞬间性致使“现代人不再去致力于那些耗费时间的东西”,导致古典艺术走向终结。③本雅明热情赞颂与分析了电影,指出电影以其特有的技术手段丰富了人类的视觉世界,展现出“视觉无意识”世界;通过机器技术对现实进行非机器的人文关照;作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人类艺术活动的革命。他还从对电影的考察出发,指出在这个时代大变迁也是“艺术的裂变时代”中艺术所发生的革命:由光韵艺术及其所具有的膜拜价值、审美价值以及凝神专注的接受方式特征向机械复制艺术及其展示价值、后审美价值以及消遣性接受方式的性质替变。尽管本雅明对机械复制时代古典艺术裂变的态度存在矛盾,其美学理论也有一些不足,如将古典与机械时代的艺术完全对立起来,还将文化工业与艺术混淆,从而看不到艺术与现实的间距。④但即使是这些不足也给后人以某种启示,下文论及的问题就源于此。总之本雅明的这篇文章就在于说明和论证从古典艺术向工业时代新的艺术的转变及其必然性,是对以机械为媒介的照相复制技术的赞美,而贯穿其中的就是本雅明的社会艺术生产美学思想:新技术的出现导致原有创作技巧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继而引起艺术革命,艺术品的形态、性质以及艺术家、艺术家与艺术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都会改变;工业技术成为决定艺术家与艺术品的决定性因素,由此艺术家就是生产者,艺术品成为商品,艺术品消费者不再是传统社会中的少数精英,而是随着工业竞争社会发展起来的、需要或被需要消费作为艺术品的商品的大众。生产技术的迅猛进步、消费人群的增加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也促使艺术品被大量生产投放到大众市场中。与工业生产一样,艺术也成为产业。
三、今天的文化艺术产业及其社会现实问题
今天我们所处的节奏快速、全球化的图像信息时代也是一个消费社会,各种数不胜数的商家竞相为“诱惑”消费者消费而想尽五花八门的办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大众越来越不能凝神静心地观看、思考、欣赏文字与艺术,各种图像、电影等“消遣”消费层出不穷,几乎没有一个人能拒绝,由此,又继续推动这些消费品的生产。当今各种文化艺术产业的旗号不仅不再新鲜,而且如火如荼、无处不在。那么,今天的文化产业与本雅明所分析、赞颂的机械时代的艺术生产还一致吗?本雅明在这篇文章中对机械复制时代艺术——摄影与电影的推崇是看到了其积极的方面,比如丰富人的视觉世界、深化人的感知模式,为观照世界与人自身提供了更多便捷等,即本雅明虽然强调机械与技术,但他是站在大众即消费者立场,还是关注艺术消费者与人本身的。上文提到本雅明的一个不足之处是将文化工业与艺术混淆,从而看不到艺术与现实的间距。具体到今天的现实中就很容易看出这个问题,本雅明当年虽然是以社会为角度发现与分析艺术革命,但他以机械一元论单纯看待,忽略了很重要的商业机制与价值导向问题,艺术产业与单纯的艺术活动还是不同的。当然,本雅明所处时代还只是刚步入现代工业社会,绝对没有今天世界的商业市场竞争如此激烈、普遍和复杂。
“如果说今天人们对艺术似乎格外的重视起来了,其中一个动机与目前盲目流行的‘创意文化产业’直接有关,因为艺术被看成这种产业的主体。……如此理解的文化产业,不仅会严重冲击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而且无以使我们把持文化的精神价值,而文化的精神滑坡将彻底泯灭我们的创造意识与能力,其结果恰恰违背了creativeindustry(创意产业)的本旨。英国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这两个概念——creativeindustry和culturalindustry的最重要的意义是,提醒我们在当今信息与新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创造性思想将主导未来各个领域的发展,而经济与科技中出现的问题,其本身无力应对,必须依靠文化来解决。”⑤而今天的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几乎与经济、科技合流,倒向了商业,几乎与关于精神、思想的艺术无关,确实违背了其本意。文化产业牵涉多个部门、群体,有着多重身份,由此决定了其问题的复杂性。除了经济化的大问题之外,具体以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为例来讲,首先,定义并不明确,由此导致一系列问题。文化产业就是关于文化多样化的协调与共享的问题,不同的观念——什么样的文化以及如何协调和共享——造成不同的后果。其次,文化产业的价值导向问题应被有效把握,让老百姓、官方、学生等群体都喜欢且适合非常困难,但积极、健康始终应该被作为中心,而不是不加引导,导致全社会的道德危机。第三,文化艺术产业推动主体存在的问题。官方应联合教育者、专家学者、艺术工作者以及有责任的企业家等群体,科学地对文化产业进行引导、监督,完善相应体制。如果单纯放任市场难免会出现过于商业、肤浅化而误导民众等混乱现象;最后,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艺术家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而艺术家与整个环节的协调是个很大的问题,很多艺术家并不了解社会消费和大众。
篇8
建国以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众多专家学者的长期努力,使举世闻名的史诗《格萨尔》的抢救、整理和研究等工作取得了惊人成就。但对作为该史诗主要艺术形式的音乐的抢救、整理和研究却十分薄弱。
众所周知,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容要起到主导作用,但其形式绝非可有可无,恰当完美的艺术形式能够把真、善、美的艺术内容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以致产生深刻而持久的社会作用。《格萨尔》音乐为传播这部史诗的基本内容起到了这样一种典型的巨大作用。
1、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如果说《格萨尔》的基本内容是该艺术的灵魂,那么音乐就是它的躯体或血肉,因此它们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根据《格萨尔》文学唱词和音乐的语调风格、节奏规律和结构格式,不难看出它们都具有源于同一个地区文化艺术的明显特征,即都是由吸收和借鉴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康区和牧区广为流传的山歌、牧歌和强盗歌的内容和形式而成。两者不仅语调风格完全相同,而且每句唱词的头尾两处各有一节拍的单词和中间有三个每节拍双字的节奏规律,同时它们又都是八字一句,四句一首的结构格式,说明音乐与史诗的渊源关系。在昌都山歌《林中的杜鹃》的一段藏语唱词唱
附图
门,第一门叫做宗教门,我强盗不入这一门,手中没有供品不开门。”诸如此类的各种唱词比比皆是,数不胜数。很显然,这与《格萨尔》中的任何一种唱词完全相同。对《格萨尔》说唱音乐而言,由于说唱音乐与山歌、牧歌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它虽然没有直接吸收山歌、牧歌等音乐素材,但仍利用或吸收了该地区的其他传统民间音乐。如以昌都民歌《美酒献给好头人》为例:
附图
下面是一首《达岭大战》中一个名叫阿滚的牧养人所唱的人物专用唱腔——《牧养随风悦耳曲》:
附图
假如我们对以上两首歌曲的基本艺术风格、音阶旋法、调式调性和节奏形态等进行比较研究,从中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两者不仅是同一个地区的姐妹艺术,而且还可看出它们在艺术实践中相互借鉴或吸收的渊源关系。这两首歌曲虽然在结构形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美酒献给好头人》是八字一句,一句一首的较为原始的歌曲,而《牧养随风悦耳曲》是八字一句,四句一首的结构趋于完整的唱腔。但是两者间的这种差别正好说明了它们各自先后产生的历史年代以及彼此吸收、借鉴的基本传承情况;就音阶旋法和节奏形态等方面实际存在的共同特征的确清晰可见,一目了然,特别是调式、调性方面更是不谋而合地成为极其相同的歌曲。在《格萨尔》说唱音乐的旋律中,诸如此类的情形比比皆是。
2、丰富多彩的《格萨尔》音乐为传播和发展史诗的内容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人会问:“《格萨尔》音乐还有什么丰富可言,无论何种人物,不分男女,也不分人畜,更不分环境和感情的变化不都是使用那几首有限的唱腔曲调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根据史诗中的明文记载,《格萨尔》唱腔音乐本来丰富多彩,但它由于完全依靠原始的口传形式保存于民间,未能以文字形式一一记录下来,使其失去了众多的唱腔。而广大的民间仍保存着许多类似唱腔。根据近代许多“仲堪”(《格萨尔》说唱艺人)的说唱表演,他们为了讲述更多更长的史诗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内容方面,对于音乐唱腔的使用还远远没有做到人物专曲专用的基本要求,因而发生各种人物共同使用几首唱腔的情形,但这绝非是《格萨尔》音乐的真实情况。根据目前这部史诗的所有说唱记载,都是为了更好地塑造和表现众多人物的艺术形象与思想感情,在每段重点唱段前不仅明确了唱腔的标题名称,而且有的人物对自己所使用的唱腔作出了种种解释或赞美。如在《霍尔岭大战》中,当格萨尔王从羌塘回到岭国时,蓝色的猎鹰在对国王的唱段中唱道:“我很想唱首《洁白的六声曲》,但我嘴角坚硬不能唱,现用首《猎鹰六声曲》唱出家中发生的诸事。”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一现象。如《赛马称王》全书共由56个唱段组成,其中以人物特定标题性专曲专用的唱腔就达36首之多;《霍尔岭大战》全书共由233个唱段组成,其中以人物特定标题性专曲专用的唱腔就有46首,等等。如果按此方法对《格萨尔》中的所有音乐唱腔进行统计,那么可以肯定《格萨尔》的音乐唱腔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数多量大,是一种十分庞大的曲调群体。关于不同人物所使用的特定标题性专曲专用的问题,在《格萨尔》中有了简略的说明。如在《达岭大战》中,岭国要人米琼唱道:“深明行道是活佛曲,大@①九声是咒师曲;母虎吼叫是官人曲,吉祥八宝是僧人曲;我唱喜鹊扬声曲。”反映了不同人物使用标题性专曲专用的习惯。另外,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每个主要人物又有众多特定标题性唱腔,而且为了表达不同的感情使其成为不同的种类。在《赛马称王》和《霍尔岭大战》中格萨王使用几十个不同种类的唱腔,如《大海盘绕古尔鲁曲》、《金刚古尔鲁曲》等是显示人物特殊地位的唱腔;《宛转的情曲》、《终生无变曲》、《吉祥八宝曲》是表现人物谈情说爱的曲种;《呼天唤地曲》、《呼神箭歌曲》是祀祭用的曲种;表现人物在大庭广众叙述实例的专用曲种有《大河慢流曲》、《欢聚江河慢流曲》、《高亢宛转曲》;表现人物战斗激情的专用曲种有《攻无不克的金刚自声曲》、《威镇大地曲》,等等。类似情况在《格萨尔》说唱艺术中处处可见。所有这些充分说明,音乐以其独有的艺术手段或功能塑造了众多不同人物的艺术形象,为史诗的内容增添了无比辉煌的光彩,为《格萨尔》的传播、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二、吐蕃时期民族古典音乐与《格萨尔》音乐的比较研究
《格萨尔》说唱音乐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标题化”民族曲艺说唱音乐艺术作品,这是它的特点之一。为了便于论述,首先简略地说明标题音乐的基本含义以及民族音乐与民族音乐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纵观国内外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标题音乐”这一专用名称出现于19世纪西方音乐大师们的作品中,它是主要用来说明器乐作品内容的一种体裁名称之一。每个乐章有一个小标题——这些标题就是为了提供或引导广大听众探索它们的内在含义。如以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为例,《到达乡间而引起的》为第一乐章、《溪边景色》为第二乐章、《大雷雨》为第四乐章。
在藏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中,虽没有见到标题音乐作品,但以种种专用标题作为歌曲特定名称来说明歌曲旋律所包含内容的声乐作品还是特别繁多,如《格萨尔》中所出现的音乐的标题名称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关于民间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关系问题,民间音乐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族音乐是民间音乐的创新与发展,换句话说,民间音乐是民族音乐的根基,而民族音乐则源于民间音乐。《格萨尔》音乐是经过有人专门创作的民族说唱音乐。如果要问《格萨尔》音乐的这种特定标题名称又源于何处呢?对此只要对吐蕃时期民族古典音乐与《格萨尔》音乐进行比较研究,就可以找到其答案。
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30~797年)时期是藏族文化得到空前发展的一个时期,据《王统记》记载,787年建成桑耶寺时,从国王至臣民百姓每人都演唱一首歌曲,“国王赤松德赞唱《国王欢乐之歌曲》……王子牟尼赞普唱《人间明灯曲》,王子牟底赞普唱《雪狮傲相曲》,王后们唱《柔枝松石绿叶曲》……莲花生大师唱《威镇鬼神曲》……壮年的男子们唱《九座虎山重叠曲》,年轻的女子们唱《鲜艳的花环曲》……”《五部遗教》中还将当时所演唱的歌曲归纳分类成“4种咒师之曲、13种首领欢歌、9种天神之曲、5种人间之曲、13种龙神之曲,以及八瑞祥物婚礼曲”等共计45种民族古典音乐。因此藏族特定标题性声乐曲的历史特别悠久。众所周知的“古尔鲁”是吐蕃时期赞普们专用的一种诗歌艺术,据记载这种诗歌都配有音乐旋律,藏语中称其为“古尔鲁”,是藏族声乐的古典歌曲之一。在《格萨尔》说唱音乐中将《大海盘绕古尔鲁曲》和《金刚古尔鲁曲》等唱腔都作为格萨尔王所特有的唱腔,说明了藏族古典音乐与《格萨尔》音乐的传承关系。又比如莲花生大师在桑耶寺竣工大典上唱的《威镇鬼神曲》和王后们唱的《柔枝松石绿叶曲》与格萨尔大王的专用唱腔之一《威镇大众曲》和珠姆王后的专用曲之一《杜鹃六声曲》的基本形式、风格特色有着前后传承的渊源关系。遗憾的是这些民族古典音乐旋律未能流传后世,使今人无法听到民族古老音乐的优美动听的旋律。
三、《格萨尔》说唱音乐的艺术特色
《格萨尔》说唱音乐具有极其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强有力的艺术表现能力,而且显得特别概括与简练。这说明它的曲作者赋有很深的观察生活、表现生活以及以高度集中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艺术形象的本领。艺术要用形象来表现内容,这就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手段。如果没有反映内容的形象,艺术本身也就不能存在了。《格萨尔》说唱音乐在塑造众多人物的艺术形象方面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色。格萨尔王是该史诗中的第一英雄人物,如何在一首高度概括与简练的曲体中塑造这一英雄人物的基本形象呢?这对当时的曲作家们来说是一个难题。但是,那些无名的曲作家们早已以通观全局、高度概括、有所侧重的手法,即用最少的材料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如在格萨尔王的专用唱腔中,每当他与敌人面对面地进行生死搏斗时有几首唱腔,其中有一曲叫做《攻无不克的金刚自声曲》,该曲的基本旋律为:
附图
此曲的整个规模虽不大,但它简练而准确地塑造了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英雄人物形象。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到它所包含的丰富内容。首先从基本节奏中清楚地看出曲作者为它精心设计了一种具有巨大推动力的节奏,这种节奏为这首唱腔的成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因为节奏就是音乐的灵魂。这四句一首的唱腔中,每句头一拍的节奏极为突出地采用了一种既有强烈而独特的弹性,又能够暴发闪光的切分节奏,使它在全曲音乐旋律中仿佛起到勇往直前的推动作用。为了适应说唱音乐的特殊需要,音乐旋律特别流畅处仅仅在十度音域之内(@②-@③)进行。当全曲使用特定的节拍,以进行曲的速度演唱的时候,音乐像排山倒海、气吞山河般的气势显示出一幅幅气势磅礴的战斗图画,借助音乐塑造出格萨尔王带领他的将士勇往直前的高大艺术形象。这首著名的音乐唱腔至今仍在流传。
珠姆王后的专用唱腔中有一首充满情意、优美动听的唱腔,被称为《杜鹃六声曲》。此曲在《格萨尔》的众多女性人物唱腔中属于特别典型的唱腔之一,其基本旋律为:
附图
藏族认为杜鹃是春天的使者,是大地复苏、万物生长、春暖花开的季节,用表现春天的音乐旋律标题来描绘或塑造温柔多情、如花似玉的珠姆王后是非常适合的。每当人们听到这一水晶般透明闪光、充满情意、优美高雅的音乐旋律时,情不自禁地带到春光明媚的意境中,那动听的音乐旋律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灵。这是一首五声音阶羽调式的唱腔,全曲仅在十度音域之内进行,它那流畅上口、回环曲折、乐句巧妙呼应的旋律,以及对终止音的变化处理,令人感到起落有序,表现出珠姆这一人物光彩夺目、绰约多姿的美丽形象。
四、抢救、整理和研究《格萨尔》音乐迫在眉睫
《格萨尔》说唱音乐在藏民族众多音乐种类中作为一个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庞大的曲调群体,在漫长岁月中由于种种原因使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渐渐地走向衰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能歌善舞的古代藏民族,虽然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但由于当时还没有一种能够适当记录音乐旋律的谱号或文字形式,使许多珍贵的民族传统音乐未能流传下来,今天已失传的吐蕃时期的众多古典音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格萨尔》说唱音乐虽然在广大民间以口传形式流传,唱腔的标题名称也完整无缺地出现在史诗之中,而它的许多唱腔曲调已渐渐地失传。
2、和平解放以前,历代统治阶级对于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缺乏最起码的保护意识,许多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这也是《格萨尔》音乐厚古薄今的主要原因。
3、解放以后,国内外各种新的文化艺术不断传入我区,一方面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新文化艺术的传入,使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受到了空前的撞击,享受现代文化艺术生活的藏族新一代对古老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减退,于是传统文化艺术“人死艺亡”的状况更加严重。
根据以上情况,对音乐遗产的抢救工作迫在眉睫。要想抢救、整理和研究《格萨尔》音乐,首先必须抓紧抓好音乐唱腔的抢救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整理和研究工作,否则它在史诗研究领域中仍将处于一种特别薄弱的环节。以来,国家特别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曾采取各种重大措施,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使史诗的抢救、整理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世人赞叹的成果。但对这部史诗的整体艺术中具有重要价值的音乐的抢救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它的抢救工作既缺乏领导的足够重视,也缺乏应有的经费投入和专人负责管理等。如果这“三缺”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那么《格萨尔》音乐的抢救工作无疑将是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结语
根据本人长期搜集《格萨尔》说唱音乐的亲身体会,结合对史诗中有关音乐的分析研究,《格萨尔》音乐绝非是由东拼西凑、寥寥无几的少数曲调所组成的,它是一种属于特定标题性民族传统说唱音乐,即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以人定曲、专曲专用的庞大的唱腔群体。它曾吸收或借鉴了吐蕃时期民族古典音乐,体现了藏民族在音乐方面所赋有的特殊才能和智慧。分析《格萨尔》音乐,其始终运用音乐固有的特殊功能,塑造出众多人物的艺术形象,为史诗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使这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充分显示出本民族艺术的特点,努力从事史诗《格萨尔》说唱音乐的抢救、整理和研究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左口右牛
篇9
开幕式当天,国家大剧院铺上了鲜红的地毯,高雅而庄重。开幕式上,一架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古董钢琴所弹出的钢琴曲,让本次艺术精品展弥散着浓郁的法国情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女士,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先生,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前法国文化部长费德里克密特朗(Frederic Mitterrand)先生、法国驻华大使白林(Sylvie-Agnes BERMANN)女士,国家大剧院设计者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先生,国学大师范曾先生,以及众多艺术界与文化界的贵宾齐聚开幕仪式,共同见证了这场东西文化艺术交流的盛事。
本次艺术精品展的展区划分为“巴黎古董双年展精品区”,“沙龙区”、和“艺术精品区”三个展区,每个展区均以引领风潮的艺术风格和经典恒久的艺术价值,诠释了18-19世纪法国造物艺术在艺术史上无可撼动的重要地位。
“美好时代”还原沙龙文化
“19世纪的法国被视为世界装饰艺术史上的‘美好时代’。我们此次的展品除18、19世纪的古典油画、传世雕塑、名世家具以及钟表、装饰品外,还包括各种与生活细节相关的艺术品。这些大多出自18、19世纪欧洲艺术大师之手的罕见作品,展现了欧洲宫廷贵族的生活方式,它们也是18~19世纪法国沙龙文化的片断展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欧文风范文化艺术(北京)有限公司CEO刘晨军说。
对于国人来说,法国沙龙文化既熟悉,又神秘。它与贵族、权力、成功、上流社会等元素紧密相联。此次展出的18,19世纪法国艺术精品,无疑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还原那些曾经引领全球文化艺术风尚的沙龙场景,理解与缅怀曾经的辉煌。
因为那些艺术精品的辉煌也许再也无法重现——那些在两百年以前,曾让法国乃至于欧洲都骄傲的家具装饰工匠传人,在今天大多转行成了首饰工匠;曾经打造非凡绝美的座钟的工匠传人,现今只能把他们的才华和技艺拘泥在精密的手表上……
“我们希望能在当代中国重现这些美好。因为,在如今的法国宫殿、私人府第和博物馆中,时常可以看到中国的藏品。然而在中国,尚没有恰当场所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时期完整的西方艺术收藏品,再通过这些作品展示神秘的法国沙龙文化。我们希望这个展览是一个契机。”刘晨军说。
“文化保税”为展览保驾护航
篇10
【关键词】古典舞教学;表演特质;高校
一、我国古典舞的基本特点
我国的古典舞具有鲜明的名族特点,在进行古典舞表演时,对于舞者的腰、腿等身体部位的柔韧性要求较高,而且在表演过程中非常注重表演的弹性以及点线之间的有效结合,舞者的舞蹈动作讲究抑扬顿挫、刚柔并济,另外在舞者的身法气韵上始终贯穿着提、沉、冲、靠等基本的古典舞动作节律,尤其是在舞蹈中的旋转和翻身等动作时,都充分体现出了古典舞的民族特点。另外,在传统音乐及美术的衬托下,古典舞特有的神韵和身韵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形成了形神高度融合的美学艺术。
在我国古典舞的教学中,应该有效地利用相关舞蹈理论以及教材,并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从基本的古典舞要素出发,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古典舞的形、神、静、律等基本要点,帮助学生培养利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习惯。比方说在进行探海、斜探海等基本的古典舞动作教学时,老师应该充分从人体运动学等方面的知识来对动作的要求以及动作的基本规律进行讲解,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整个教学内容逐步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舞蹈可以看做是生命最直接、最真实的表现,因为,观众可以从舞蹈动作中体会到古典舞作品中所蕴含的真实情感和精神,从而使观众更好的体会到古典舞的美感,并使观众与舞者之间形成一种心灵上的相通。在古典舞的表演过程中,通过各种传统文化的穿插,树立起古典舞高雅的审美情趣,利用舞者身体上的“圆曲拧倾”等基本动作,来表现时空中的流动之美。通过这些可以更好的激发起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表演特质。
二、高校古典舞教学中培养学生表演特质的有效对策
(一)重视古典舞文化的渗透
古典舞表演过程中要求舞者要形神兼备,这就需要舞者在表演舞蹈时充分的理解舞蹈的情感,并利用自己的舞蹈将这些情感准确的表现出来。因此,在高校古典舞教学中,老师应该在平时就要重视古典舞文化的渗透和讲解,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古典舞的感觉和理解能力。在进行古典舞的欣赏时,老师应该首先对这一舞蹈的创作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比方说这一古典舞产生的年代、国家、民族、风土人隋、审美观念、舞蹈发展过程等等,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典舞,并不断提升自己对古典舞的理解能力。此外,在欣赏完舞蹈后,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彼此间的交流沟通,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和开阔,从而获得更加深入的古典舞理解。
(二)激发学生的表演特质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知识面以及生活阅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古典舞教学过程中,老师怎样才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舞蹈中的人物形象,并从情感以及动作上深入的表达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舞蹈的意境中去,需要老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从学生的舞蹈感觉以及想象力上进行有效地教育。
舞蹈感觉是舞蹈表演最重要的内容,只有深入的理解舞蹈感觉才能够在舞蹈表演中更好的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意义,并将舞蹈中的形态、步伐、动作等进行充分合理的协调,从而更好的表现出古典舞的艺术美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基本动作训练人手,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舞感。比方说“擦地”这一基本的古典舞动作,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绷脚、外开、延伸等腿部练习和感知,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脚底、脚尖与地板之间准确而协调的舞蹈感觉。
想象力是舞者自身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学生培养自身舞蹈神韵最重要的前提保证。在古典舞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从舞蹈作品中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更好的表现舞蹈的内涵。比方说在进行“弹撩腿”古典舞动作练习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小腿动作想象成甩鞭子,要将力量充分的扩展的脚尖。在进行“串翻身”这一古典舞动作练习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一动作想象成车轮滚滚的景象。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在舞蹈练习和表演过程中积极利用自己想象力的习惯,只有在舞蹈动作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才能够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更好的表现古典舞的内在情感和神韵,才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学生自身的表演能力。
此外,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更多的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获得更加广阔的知识,从各种不同的舞蹈中去体会和发掘相应的舞蹈意蕴,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和方面来感受人生以及表达自己的感情。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故事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舞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意蕴,比方说在进行古典舞《秋海棠》教学时,老师可以对这一古典舞相关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解,从而为古典舞表演创造一种恰当的故事背景,并引导学生结合故事背景,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古典舞中的各个人物形象进行自己理解的表演和描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舞蹈思维能力。
(三)课外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