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业务管理范文

时间:2024-05-22 17:2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贷业务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贷业务管理

篇1

一、综合授信管理的主要特点

综合授信管理是指在授权范围内,以客户为中心,综合管理客户评级授信和融资业务,以客户融资需求和整体风险评估为核心,同步评定客户信用等级、核定客户各项授信额度及相应的融资方案,并使客户在融资方案框架内分次融资,实现一次性报批客户评级授信融资业务和控制客户融资风险的管理行为。其主要特点是:

(一)实现了产品设计由“单个品种”向“品种组合”的转变。综合授信管理从管理行为上延伸了农发行原有授信管理的内涵,使授信不仅是核定客户的最高授信额度,同时还需要拟定其融资计划,包括品种、额度、期限、方式、限制条件等内容。改变了传统办贷阶段仅注重客户单个融资品种管理的现象,实现了对年度内客户全部融资需求的统筹考虑,并合理设计融资品种组合。

(二)实现了风险防控由“单笔业务”向“客户整体”的转变。综合授信管理强调从客户整体把握风险,立足于着重分析客户整体融资需求、整体有效资产、整体风险敞口、整体融资结构等,并结合评级授信测算结果,核定客户各项风险限额,在额度内设计融资业务品种,改变了传统站在单笔业务的角度考虑风险防控的思路。

(三)实现了办贷行为由“分散独立”向“有机统一”的转变。在各业务授权范围内,综合授信管理在办贷行为上实现了客户评级、授信和融资业务办理在时间、环节和材料等方面的同步整合,改变了传统各业务分散独立办理的局面,使三者信息共享,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既能及时有效发挥各业务内在之间应有的功能,又能减少工作量和简化办贷材料,提高办贷效率。

二、综合授信管理实践的主要成效

(一)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综合授信管理下,信贷产品实现了组合设计,业务办理更加高效,报批材料得到优化,使客户在信贷资金的使用上更合理,在经营资金的接续上更及时,在信贷业务申报上更方便。为客户提供的信贷支持更有针对性和前瞻性,极大地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二)增强了风险防控能力。综合授信管理以客户整体来考虑风险,因此其对具有关联性特征的客户的风险防控发挥了有效作用,对其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和不适当分配授信额度、担保虚拟等风险起到了很好的规避和化解作用。

(三)提高了办贷效率。以河南省分行89家综合授信客户为例,这些客户的业务办理涵盖了评级、授信和融资业务,平均每个客户年内有2-3笔不同融资需求,融资品种约213笔。按照传统做法,89家客户需要89次评级授信程序,89份评级授信材料,需要年内不同时段审批213次融资业务,213份融资材料,而且这三类业务的客户材料基本雷同,也有可能在不同时间、不同行级进行。而综合授信管理仅用了89次办贷程序和89份办贷材料,办贷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三、从综合授信管理得到的主要启示

(一)CM2006系统的应用推进了以客户为中心办贷模式的进程。2002年5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暂行办法》的出台,启动了针对客户的内部评级系统和风险计量模型的探索历程,标志着农发行以客户为中心办贷模式的开始。2007年CM2006系统正式上线后,为了与系统有效对接,总行出台了较为完整系统的评级授信制度,特别是授信制度的建立更进一步推进了这种办贷模式的发展。2011年11月,系统升级后的制度修订表明,农发行正在全面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办贷管理框架。

(二)综合授信管理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办贷理念。实质上综合授信管理不再是单纯的授信管理概念,是在现有信贷制度框架内的管理行为的优化,是一种办贷的理念式创新。单看综合授信管理下的各类业务,它们与现有的制度办法没有什么区别,但把它们放到综合授信管理下看,风险防控、产品设计和办贷行为都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办贷理念。因此,综合授信管理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办贷模式。

(三)未来业务发展需要以客户为中心的办贷模式。在实施“两轮驱动”业务发展战略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客户群体及其融资结构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信贷风险会出现两类主要转变:一是单一客户风险正转变为多元化、集团化、产业化的客户风险;二是粮油流通环节风险正转变为农业整体产业的风险。譬如,在着力发展以粮棉油收储、加工、流通为重点的全产业链信贷业务中,就会考虑培育和发展优质战略性客户群体,而这类客户具有内部组织结构复杂、跨行业、跨地区、融资主体和渠道多元化、融资品种多样性等特征。这就需要我们在办贷过程中,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整体把握客户的总体状况,而不能就业务论业务。

四、现阶段以客户为中心办贷的主要制约

(一)横向业务组织机构方面。随着农发行职能和业务范围变化,办贷体制机制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目前,一些客户不仅有传统购销类业务,也有商业性流资融资和一般类固定资产融资,甚至其关联性企业还承贷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类业务,从长远看,同时兼有多类业务且归属不同业务部门管理的客户会越来越多。但现阶段,农发行信贷业务部门基本上是按业务种类来设置的,已经不适应了农发行客户现状。

(二)各类业务审批权限方面。农发行授权基本上是以贷款品种为中心来制定的,主要业务权限关系大致如下:评级业务权限≥授信业务权限融资业务权限≥授信业务权限用信业务权限≤融资业务权限这种权限关系,很难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办贷,同样一个客户,形成了一个个管理信息“孤岛”。例如,某个客户的信用等级为AA,其审批权限在省分行,而其授信额度的审批权限可下放到市分行,但其融资业务的审批权限又是省分行。

(三)在业务制度的设计方面。现阶段农发行的业务制度存在“轻评级授信,重融资审批”的现象,特别是在评级制度的认识和设计上,还存在很大改进空间。从客户分类上,无论是八类客户划分还是三类客户划分,基本上是按其承担的业务种类划分的。从业务程序上,侧重于融资业务的审批,评级授信业务可以不经贷审委审议,除非是带有融资业务特征的可扩大授权的授信业务。从业务材料上,材料内容繁杂、分散,同一客户的信贷材料交叉重叠,不同部门不同业务分别管理,一些材料需要在用信阶段落实而要求在审批阶段提供。

五、建议措施

(一)逐步建立按客户类型设置的横向组织机构。这是一个业务组织机构再造问题,关键是客户的分类。由于涉及到诸多实际因素,现阶段完善和改革现有调查中心、审查中心、监测中心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分别实现三个中心的大集中和独立。从长远看,可设置统一的公司业务部门作为办贷的前台部门,设置公司授信部作为统一的办贷后台部门,此外可再设专职的贷款发放部门和具有大集中监测职能的贷后监管部门。

(二)进一步理顺主要信贷业务的权限关系。建议各业务权限关系大致如下:评级业务权限=授信业务权限=融资业务权限用信业务权限≤融资业务权限这样的权限关系在客户融资需求、风险防控、产品设计和办贷流程等方面更体现和更容易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业务办理。

篇2

【关键词】担保贷款 风险管理 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担保贷款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担保贷款风险,是指由借款人或第三方依法提供担保而发放贷款受各种事先无法准确预料的因素影响,使信贷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风险的一种,具有风险的一般属性。由于担保贷款发放和收回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在此期间内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借款人不能按期还贷,造成银行贷款不能收回,担保信贷风险由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近些年,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人民币信贷总量,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攀高。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高额不良贷款的现象,虽然经过治理,不良贷款的数量较前些年,已经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但是,不良贷款率仍然成为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沉重的包袱。可见,保证贷款的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

二、我国商业银行担保贷款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认识不到位, 没有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观念。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对防范贷款风险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认为担保贷款比信用贷款安全, 风险小, 甚至还存在即使借款人还不了, 还可以追索保证人和抵押物的侥幸心理。在贷款审批决策时, 片面追求担保形式, 放松了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审查, 过分强调并依赖担保措施, 一味地在贷款政策上严格限制发放信用贷款。

(二)规章制度观念薄弱

规章制度观念淡薄, 对担保的合法性、有效性审查不严, 对担保措施缺乏规范管理,这些具体表现在:保证人主体资格不成立,保证人主体资格不成立,对保证人意愿调查了解不深以及抵(质)押手续不完备等方面。

(三)银行管理薄弱

银行管理薄弱, 责任约束乏力, 依法保护合法权益观念不强。依法执行保证人和处置抵押物, 是实现担保措施, 保障银行权益的重要手段。由于银行贷款管理薄弱, 责任约束机制不健全, 加之执法环境较差, 抵押物处置市场不发达等原因, 对大量不良贷款的保证人责任未予追索, 对抵押物也未申请处置, 致使银行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四)执法环境不理想

执法环境不理想, 对保证人和抵押物的执行难度大。由于我国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社会信用经济没有真正建立, 地方保护及行政干预情况时有发生,银行依法执行保证人和抵押物以实现债权的难度较大, “司法白条”较多, 往往是赢了官司输了钱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担保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重点考虑项目本身可靠的还款来源

信贷决策时, 重点分析借款人自身的经济效益, 考虑项目本身可靠的还款来源, 而不应过分强调和依赖担保。担保仅仅是为可以授受的贷款提供一种额外的安全保障, 它不能取代借款合同的基本安排, 也不会改善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如果银行不得不执行担保措施偿还贷款, 即使是容易执行的担保措施, 也会造成对贷款效益的侵蚀。

(二)合理设置担保

合理设置担保, 为贷款回收提供可靠的第二还款来源。合理设置担保的目的, 是为债权银行提供一个可以控制的潜在还款来源, 从而增加贷款最终偿还的可能性。事实证明容易控制还款来源的担保方式更为有效, 如质押方式担保贷款不良率通常低于其他担保方式的贷款不良率。因此, 信贷决策时要对担保的可行性与充分性进行严格审查, 尽可能选择对还款来源容易控制的担保方式, 使担保真正起到抵御和化解贷款风险的作用。

(三)规范贷款管理, 加强监督检

规范贷款管理, 加强监督检查, 确保贷款担保有效落实。目前, 商业银行贷款担保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大多是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违规操作的结果。因此, 要进一步健全贷款管理的内控制度, 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制度, 建立贷款管理责任制, 加强对信贷审批业务的监督检查工作, 防范贷款操作的人为风险, 确保贷款担保的有效落实。

(四)依法加强执行力度

担保贷款中, 保证与抵押措施对抵御、化解贷款风险的作用不明显, 固然有行政干预、 “司法白条”多、担保措施先天不足等多种原因, 但与债权银行的追索意识不强,执行力度不够更有直接关系。因此, 商业银行要牢固树立依法保障合法权益的观念, 加强对保证人和抵押物的执行力度,严肃担保责任, 一旦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 要及时追索保证人和处置抵押物。

参考文献:

[1]陈耀武,左凯.担保贷款风险管理: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安全的着力点[J].武汉金融,2000,(13).

[2]郭民,何晓蓉.商业银行担保贷款管理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西南金融,2001,(07).

[3]叶毅.担保贷款中存在问题之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18).

篇3

摘 要:小额信贷是解决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群体融资难的有效途径,目前,商业银行和小额信贷公司都积极进入该市场。为此,主要分析小额信贷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保障小额信贷业务健康运行。

关键词: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15102

1 引言

一般来说,小额信贷是针对低收入和小微型企业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在我国推动中小微型企业创新和解决融资难问题孕育而生,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将带动社会就业,国内的一些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如小额信贷公司、信用社、村镇银行积极开展这项业务;比如在国际上著名的孟加拉的格莱明乡村银行、印尼人民银行小额信贷部以及玻利维亚的阳光银行等,在发展小额信贷业务过程中,给社会带来了积极变化比如金融公平和就业。小额信贷业务存在潜在的风险,防范其风险,推动健康良性发展。

2 我国小额信贷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分析

信贷风险是在从事贷款活动过程中对预期未来结果的随机不确定性,造成信贷资产或者收益损失。在我国的小额贷款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特别是“三农”建设,向农户提供小额贷款往往是政策性的,结合实际情况小额信贷面临的主要有以下三种风险。

2.1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即违约风险,是借款人不能及时偿还到期的本息的风险。在银行发放贷款时,没有正确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偿还能力,小额信贷客户到期无能力偿还借款而形成呆坏账。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比一般的贷款的风险要高出很多。小额信贷的贷款金额小,管理成本高,这就导致小额信贷的最大风险是违约风险。管理机构难以对小额贷款对象监督管理,一旦损失追缴的成本高难度大。贷款对象容易改变资金使用用途而难以监督,另一方面,小额信贷的客户主要是中低收入者,往往没有合格的资产充当提押品,这就使得借款人的违约风险直线上升,没有什么违约成本,直接导致小额信贷客户违约可能性增大。

2.2 道德风险

小额信贷的主要客户群是中小企业和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弱。小额信贷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逆向选择主要还是信息隐藏导致,本不具备贷款能力的客户获得借款,将会导致市场小额信贷市场的客户信用质量下降。当借款人得到贷款后,往往追求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风险,改变原有的资金用途,借款人来自贷款银行和公司的约束小。另外,中小微型企业和农户的信用观念不强,资金一旦到手,即使资金到期也不主动还贷,能拖就拖和能还也不还的思想存在,就会导致小额信贷市场的信用环境的恶化。在农村小额信贷市场上,可能出现冒名顶替贷款的存在,骗取银行和信贷公司的贷款。另外,小额信贷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多采用互保和联保方式,没有硬性约束客户,在违约执行上存在非常大的难度,难以有效的方式来约束客户的道德风险。在小额信贷办理过程中,工作人员未能严格履行职责,导致上述的冒名顶替现象的发生,在审核过程中,可能出现关系贷款,出现违法违规的问题,这将导致小额信贷市场的道德问题异常突出。

2.3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金融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造成银行和小额信贷公司的资金损失的可能性。小额信贷市场面对的是中小微型企业和农民,他们在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是非常低的;小额信贷市场的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额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充分。小微型企业和农民往往在市场环境中竞争力不强,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情况下,缺乏有效的信息及分析能力,难以准确做成生产和销售的决策依据。一旦市场行情恶化,他们是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第二,中小微企业和农户生产的产品基本无差异。小微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相对较分散,产品替代程度高,企业投入少、门槛低,赚钱效应将会导致“一窝蜂”生产,导致产品供给远大于需求,价格下跌,企业的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将严重影响其还款能力。第三,规避风险手段少。中小微型企业以及农户从事的产品销售容易受到市场冲击,而他们没有什么手段规避风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产品有远期交易和期货交易来防范风险,但农户基本上不可能使用这种方式来规避风险。

3 建立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机制

小额信贷市场主要面临道德风险、违约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如何建立完善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机制,是关系到小额信贷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问题。

3.1 强化贷前审核管理

在商业银行业务中,小额信贷往往会被边缘化,在银行利润占比非常低,所以往往被忽视。这将导致从事小额信贷的员工的数量少且业务素质相对较低,审核过程中重形式而轻内容。特别针对农民的小额信贷具有量大、额小的特点,审核人员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来评级核贷,前期调查依赖信贷员和村委会,没有深入核实情况。信贷审核人员没有掌握借款人的真实想法,这就为这笔小额信贷业务埋下重大风险;管理人员要对贷款对象所经营的项目进行考察,分析借款人所经营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仅仅流于形式,没有做到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门槛。

篇4

关键词:个人房贷;风险;管理;发展对策研究

一、引言

个人住房商业性贷款,是银行信贷资金所发放的自营贷款,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购买本市城镇自住住房时,以其所购产权住房为抵押物,作为偿还贷款的保证而向银行申请的住房商业性贷款。

个人贷款为扩大内需以刺激经济,引导住房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让老百姓拥有自己的住房从而安居乐业,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力求的目标。个人住房贷款具有笔数较多、贷款用途单一、贷款期限较长的特点,并且该项业务风险具有分散性、隐蔽性、受市场影响的波动性和滞后性的特征。如何既拓展业务空间,又能保证业务发展质量,是使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茁壮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然而,现实购买力与高昂的房价之间的差距却又制约了多数人的购房欲望。面对这种窘境,积极发展个人住房贷款无疑是切合实际的选择办法。

目前,全国各商业银行发放个人住房贷款的额度仅仅只占房地产信贷总额的6%,占贷款总额的1%左右,这远远低于国际上20%~40%的水平。虽然,我国的人民银行已经将个人住房贷款的最长期限延长至30年,但是许多商业银行的期限仍然只5年,并且必须首期付款50%,这与国际上住宅金融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而从银行资金方面看,几年来各商业银行非常乐于把资金投向购买国债上,近几年以来发行的几期国债,大买家都是银行。目前的现状是:银行有钱,但是怕担风险,因而不愿大力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因此,进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测度与对策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

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发展状况

我国住房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我国住房消费信贷业务的初步尝试阶段。这时期我国部分金融机构开始尝试发放城镇居民住房贷款,住房消费信贷进入初步探索尝试期。第二个阶段为1997~1999年,这是我国住房消费信贷业务的试点阶段。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人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开始推广商业银行住房消费信贷业务的试点工作。第三个阶段是从2000年开始至今,我国住房消费信贷业务进入迅猛发展的阶段。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有利于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改善,目前各银行的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当年不良率基本低于0.5%,住房消费信贷已经成为资产质量较好的业务种类,成为各银行竞争激烈的业务品种之一。

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发展前景

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大约达到1000美元时,是一个国家发展房地产业的黄金阶段。至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从此便进入了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国家还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城市化发展的新战略。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55%,到202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增加到7.7亿人。因此,为了满足新增加的城市人口的住房要求,就需要建设大量住宅。此外,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住房的更新速度也将逐步加快。所以,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的住宅消费需求将非常旺盛,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商业银行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具有广阔的前景。就宏观层面看,商业银行积极发放个人住房贷款,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个人住房消费的全面启动和兴盛,从而促进住房建设的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真正使住宅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从而为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开拓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3.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

(1)政策风险。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外部环境尚不完善,政府对中低收入居民住房的保障政策尚未全部到位,特别是对如何通过提供政府信用担保来保证支持居民的消费贷款,还只是处于研究阶段。并且,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会影响部分人的收入,会影响现有房地产的价格,这些都可能影响借款人履行贷款合同或抵押房产的价格。

(2)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贷款人不能或不愿按约偿还贷款本息而使银行遭受损失。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借款人缺乏偿债能力,如借款人病故、失踪、家庭发生意外事故、或在还贷期间可能出现收入下降、下岗失业等情况;贷款审查时,借款人提供的稳定收入资料不真实;借款人的首期付款并非自有资金而是公款私存或民间借贷等;借款人与开发商或银行内部人员相勾结等;二是借款人信用低劣,有意骗取银行贷款或赖帐不还。

(3)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和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货币以满足流动性需求而使银行信誉受损的可能性。个人住房贷款是流动性较差的长期贷款,而且若是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银行又不易及时拍卖所抵押的房产。

(4)利率风险。当利率调高时就会增加借款人每月还本付息的金额,就有可能影响借款人正常还款,加大信用风险,而当利率下调时又有可能影响银行的收益。

三、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防范措施及对策

1.完善个人信用风险的识别环境,严格贷前调查

(1)商业银行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其核心应是个人信用制度,包括: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制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个人信用风险转嫁等。这就需要设立专门的信用机构,金融机构将信用消费者日常在金融机构的信用支付情况连续地提供给信用机构,由信用机构将消费者的信用资料记录加以整理、分析,记人该消费者的历史档案,商业银行面对消费信贷申请时,可以从信用机构获得申请人的信用情况,并据此做出决策。

(2)建立数据库。由于信用机构都尚未建立好,银行为了化解信用风险,必须扮演好信用机构的角色,将个人信用作为考查的重点,设立相关的个人信用档案,目前银行已建立了专业化、规范化、初具规模的数据库,这为信用管理打好了基础,并应尽快实现个人信用信息在金融机构之间的共享,从而控制贷款人多头贷款,及时对贷款人违约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建立信用缺失的预警机制,一旦发生信用危机,就可以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3)严格审查制度。继续加强对开发商及其开发项目的调查和评价,严格审查其信誉度。

(4)锁定客户群。锁定客户群体,将目标客户群体确定为收入相对稳定、信誉良好、还款意愿强的阶层。

2.严格审查审批,控制操作风险,加强信贷管理

(1)建立科学的资信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国外对个人资信评估采取的是一套经过了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科学的评估原则,即“5C”原则,具体为品德、能力、资本、担保品和行业环境。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应不断对“5C”模型进行统计验证和修正,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个人资信评估指标体系。

(2)加强内部员工责任感。加强银行内部操作人员的责任感,建立一套好的处罚条例和监管方法。加强法律跟踪,防范法律风险。只有这样,在信贷业务的经营方面,才能更好地防范和控制信贷经营违规,来防范信贷人员的不良作为,更好地规避信贷经营风险。

3.落实贷后管理,防范贷后风险

(1)定期进行综合性个人住房贷款贷后检查。掌握全行个人住房贷款资产质量状况并研究风险防范对策,对于正常类贷款可采取抽查方式进行;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采取全项检查。关注类贷款的检查两个月内应不少于1次:次级、可疑类贷款的检查1个月内不少于1次。对于发生突发性、严重性问题的贷款应随时检查在日常管理中,应对借款人职业、收入和住所等影响还款能力的因素变化情况,抵押物保管及其价值变化情况等有可能影响贷款正常回收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及时督促开发商和借款人及时办理正式的抵押登记手续。

(2)加强对逾期贷款的催收力度。对逾期却还未偿还的贷款应通过电话提示、约见借款人等方式来了解借款人违约的原因;根据借款人违约状况,判断贷款的风险状况,确定贷款形态,来对借款人违约行为要催收贷款,或者强制清收贷款的处理方案报主管领导批准实施。登记贷后检查台账,撰写贷后检查报告:对拖欠时间较长或恶意拖欠贷款的借款人,要加大依法收贷力度,加强对借款人账户资金和财产的监管。从而以防借款人转移信贷资金挪作他用,特别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

4.加强信贷政策的研究

房地产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又是容易出现过热和泡沫而影响经济稳定发展的产业。因此,国家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对房地产业采取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故各银行要加强政策和市场的跟踪与研究,从而能够及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发展来制定出合理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战略和对策。此外,还要时刻关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加大宏观调控以及对房地产金融业务加大监管力度的政策形势,以此规避因市场本身不成熟和不规范而可能导致和产生的市场风险。

5.规避住房贷款的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应采取市场化的手段从而以此来转移流动性风险,推进资产证券化市场不断向前发展。具体为:首先,建立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即房地产抵押债权转让市场,房地产贷款由贷款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创造出来以后再转售给其他投资者,或者以抵押贷款为担保发行抵押贷款债券。通过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衔接提高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分散流动性风险。其次,应把住房贷款的证券化提上日程。

6.健全个人住房贷款担保制度

为降低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在我国各地如后春笋般的出现了为个人住房贷款提供担保的机构,这些机构在房地产信贷风险防范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居民个人住房贷款的信用度,保障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的回收,有效防范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金融风险,应该大力推动国内住房贷款担保行业的发展,完善住房贷款担保业务机制,建立健全个人住房贷款担保体系,加速完善住房贷款担保办法,加强对担保机构的业务规范和监管,推行标准化的担保合同示范文本。住房贷款担保机构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近期颁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积极参与到全国个人住房贷款担保体系建设之中,建立健全住房贷款担保机制,并在担保机构之间建立稳定的业务交流机制,规避个人住房贷款市场的金融风险与担保机构的自身风险。

四、结论

如同其它信贷业务一样,个人住房贷款面临的诸多金融风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其实,风险并不可怕,因为市场经济本身蕴含着“风险越大,收益越大”这样的内在联系。如何去规避风险,如何去最大限度地化解风险,这不仅是关键,而且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风险之间是彼此联系的,在防范、化解某种风险的同时也有可能会增加其它风险的强度。

因此,应该努力构建一个以上述对策机制为理论基础,由风险主体、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防范化解及严格的风险管理程序等组成完善的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地最大限度地防范化解个人住房贷款所面临的诸多金融风险。当然,个人住房贷款只是银行诸多贷款业务中的一类,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只是银行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对个人住房贷款的管理应服从银行总体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产风险管理,这是制订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对策时必须注意之点。

参考文献:

[1]李刚强:在《个人住房信贷市场的问题和对策》,2006年第2期.

[2]孙凡文 代中利 李科元:《国外住房金融的启示》,2000年第3期.

篇5

[关键词]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贷款新规 风险管理 建议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商业银行业务量占比最重的信贷业务的风险性一直是各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 信贷资产风险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中国的银行业先后经历了三次扩大贷款规模,发放大量贷款, 短期内提高了新增贷款质量、改善了贷款总体质量,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2009年,我国经济进入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复苏阶段,我国银行业信贷规模不断扩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难以解决或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去解决许多问题,而自1996年以来形成的信贷管理方面的监管法规,随着市场的变化,在实践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己经不能适应实际业务及有效风险管理的需要了。

虽然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正处于风起云涌阶段,建行、中行、工行已先后上市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然超出我国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远大于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同时与国际上优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基本都在3%以下的比率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不容乐观。

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面临的风险

1、信用风险: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不履行契约、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无务偿还或不愿偿还贷款本息而形成的信贷风险,一般是企业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因为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因素而引起的。近年来,信用风险更多的暴露于个人按揭贷款上,借款人不按照还款计划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现象屡见不鲜。

2、政策风险:是指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对银行信贷造成的影响。政策变动对信贷业务的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因为对企业的影响和间接威胁的影响而间接威胁银行的信贷安全。

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 所引发的四类风险,并由此分为七种表现形式:内部期诈、外部欺诈、员工行为和工作场所问题,客户、产品和经营行为,实物资产损坏、经营中断和系统瘫痪,执行、交货和流程管理。

4、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在信贷业务中,利率风险表现为由于市场利率变动引起存款、贷款利率在期限、数量、方式上不相匹配而给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利率是随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动的,利率波动幅度大,信贷业务的利率风险越高。

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经营普遍存在的问题

面对以上的风险,在实际情况中,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1、信贷流程缺乏有效性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按照牵制原则,设立贷审会制度, 即通过在贷款调查环节人为设立双人调查、形成调查报告、由信贷业务前台主管签阅后提交信贷管理部门审查、贷审会审议、最后由信贷审批人终审等各道关卡来降低风险。但是各银行的贷审会成员由银行内部各相关部门领导组成,其人员组成基本不流动,贷款是否通过审议,由集体讨论一致通过,组成牢固的内部利益集团。一旦将来信贷资产发生问题,“集体决策=集体责任”,组织的弊端很难起到真正决策作用。

2、客户选择存在偏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集团性企业得到了空前发展, 商业银行信贷客户选择上出现盲目“抢大户”的情况,对冠有巨头、中国几百强、世界几百强字号的企业,银行更是盲目增加授信和扩大授信范围,对新增贷款未进行有效的信贷风险组合,贷款大量涌入交通、电信、电力等垄断行业和上市公司,集中于少数贷款大户。贷款投向的高度集中,短期看虽然能增加银行盈利,降低不良贷款,但从长远看,贷款大户的系统性、行业性、政策性风险大,一旦发生贷款损失,对放贷行甚至整个银行业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3、贷前调查、贷后管理形式化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开展市场细分工作,在贷前调查中大多都只是对借款企业的主体合规合法性进行审查,包括企业执照的合法性、是否年审有效、对外投资比例、有无违法经营行为等之后,就与企业建立信贷关系,对行业和企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个案分析,未能及时发现一些潜在的信贷风险。并对不同风险类型的贷款规定了相应的检查频率和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均制定了系统的贷后管理规章制度,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各行贷后检查的频率虽然能达到要求,反映客户风险的贷后检查报告质量低下, 各期贷后检查报告内容雷同,只是企业相关数据的简单罗列,未能深入揭示企业财务、经营和借款人自身的异常情况。在贷后检查手段上,往往过于偏重听取企业自身介绍,分析性复查较少,贷后管理流于形式,没能真正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4、对信贷人管理员制约手段不合理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对信贷管理人员的控制主要落实在贷款责任制上,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办法和严厉的处罚措施,期望在信息不对称、监督困难的情况下制约信贷管理人员的放贷行为,加大违规成本。但过份以责任制来制约信贷管理人员,忽视对人的激励,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目前各行普遍存在的责任人为了避免出现贷款损失避免处罚,往往对有问题贷款在到期前进行不应有的展期或给予新贷款以收回旧贷款的本息,反而隐藏了风险;为了将个人责任变为集体责任,往往将所有贷款,无论金额大小都推给审贷委员会研究决定,降低了工作效率等现象。

三、贷款新规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鉴于以上情况,2007年7月16日,银监会刘明康主席主持召开贷款管理办法起草动员会并作重要讲话,成立了由银行监管一部牵头,政策法规部、国际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业务骨干共同组成起草工作组,经过收集、考察、征求意见、法律审查、修订完善、报批等阶段,于 2009年7月13日,银监会颁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并要求商业银行在3个月之后实施;2010年2月,银监会颁布《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并自之日起实施,以上“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以下统称贷款新规。

新出台的“贷款新规”对信贷业务进行了以下方面的风险控制:

1、强调全流程管理原则。不论是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还是个人贷款,均经过从借款人申请贷款到贷款业务结束的过程,全流程贷款管理强调将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行为贯穿到上述贷款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环节。新出台的贷款新规改变了以往将贷款流程只划分为贷前管理、贷中管理、贷后管理三个环节的粗略划分方法,对贷款流程进行了更细的环节划分,同时,对每个环节出台了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实现了贷款管理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化的过程。

2、强调诚信申贷原则。诚信申贷的实质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借款人恪守诚实守信原则,按照贷款人要求的具体方式和内容提供贷款申请材料,并且承诺所提供材料是真实、完整、有效的;二是借款人应证明其设立合法、经营管理合规合法、信用记录良好、贷款用途明确合法以及还款来源明确合法等。贷款申请是贷款全流程管理与风险控制的第一个环节,对于管理客户关系、开拓业务市场、发现潜在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贷款新规强调贷款申请人应秉承诚实守信原则向贷款人提供真实、完整、有效的申贷材料,有助于从立法的角度保护贷款人的权益,从而使贷款人能够更有效地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做好贷款准入、在贷款的第一环节防范潜在风险。

3、强调协议承诺原则。协议承诺原则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贷款人,应与借款人乃至其他相关各方通过签订完备的贷款合同等协议文件,规范各方有关行为,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调整各方法律关系,追究各方法律责任。协议承诺原则通过强调协议的完备性、承诺的法律化及管理的系统化,弥补过去法律合同的不足。一旦违约事项发生,银行或者免责,或者可以追责,这样不但能够切实保护贷款人的权益,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4、强调贷放分控原则。是将贷款审批与贷款发放作为两个独立的业务环节,分别管理和控制,以达到降低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目的。推行贷放分控,一方面可以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另一方面可以践行全流程管理的理念,建设流程银行,提高专业化操作,强调各部门和岗位之间的有效制约,避免前台部门权力过于集中。贷放分控的要义是贷款审批通过不等于放款,体现为:贷款人应设立独立的贷款发放部门或岗位,贷款人应审核支付申请的信息是否与商务合同相符;采用借款人自主支付的,贷款人应对借款人提交的支付申请进行审核;采用贷款共管账户进行资金支付的,贷款人应审核支付申请的信息是否与商务合同相符,贷款人应按照贷款人委托支付或借款人自主支付方式进行审核。采用借款人自主支付的,贷款人应对借款人提交的支付申请进行审核。

5、强调实贷实付原则。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贷款项目进度和有效贷款需求,在借款人需要对外支付贷款资金时,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有及支付委托,将贷款资金通过贷款人受托支付等方式,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的借款人交易对象的过程。实贷实付原则的关键是让借款人按照贷款合同的约定用途,减少贷挪用的风险。

6、强调贷后管理原则。贷款新闻要求监督贷款资金按用途使用,对借款人账户进行监控,强调借款合同的相关约定对贷后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约束性;明确贷款人按照监管要求进行贷后管理的法律责任。

7、强调罚则约束原则。指监管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贷款新规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对于明显违反贷款新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将利用市场准入、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等手段给予处罚,以保障贷款新规的执行力,以此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贷款的全流程管理,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经营的水平。

四、其他风险管理的建议措施

另外,在具体的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还可通过改变组织结构,加强量化风险管理的办法加强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

篇6

关键字:业务规则管理系统;ILog JRules;权限分层;规则复用;机构分级展示

中图分类号:F270.7;F83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8.009

本文著录格式:[1]张春明.业务规则管理系统在信贷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2013,34(8):27-30

0 引言

业务规则其字面的意思是指导业务活动的规则或策略,它广泛地存在于工商业活动中。在银行、保险、信贷、证券等领域,几乎每个流程、每个处理环节都需要大量地应用业务规则。比如银行有信贷规则,保险公司有核保规则和理赔规则,不同的领域还有自己的行业条规等。它们反映了企业业务策略,控制并影响各个系统的运作和企业员工的行为。

然而,传统的处理方式是把业务逻辑和业务规则写入程序代码,开发和维护都不方便,更说不上智能,往往导致信息系统的失败。例如我国银行业的个人信贷业务,由于个人信用贷款不需要贷款人提供物品抵押和他人担保,因而如何控制贷款风险至关重要。如果对贷款的风险把控只停留在个人的业务能力上明显已经跟不上时代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有通过制定灵活的业务规则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使得对贷款人的信用评估标准化、系统化,从而降低放贷风险。业务规则随企业的客户服务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而频繁地变化。因此,需要把应用系统的应用逻辑与业务过程逻辑分开,业务过程的改变不会引起应用系统的改变,从而企业所依赖的信息系统就可灵活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快速的做出反应。

随着面向对象程序语言和构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业务规则管理(Business Rule Management―BRM)技术正迅速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实践方案。ILog JRules是面向Java环境的完整的业务规则管理系统(BRMS)。它提供了所有必要的工具,用于对整个企业的业务规则进行管理,包括规则建模(model―ing)、规则编写、规则测试、规则部署和规则维护。ILog BRMS还提供了规则库机制和规则引擎:前者用于组织和存储业务规则,后者用于执行这些规则。ILog JRules非常灵活,几乎适用于任何Java环境。

1 ILog JRules简介

ILog JRules为业务规则管理软件,包括规则库及管理工具、规则引擎以及其他java库,可以帮助策略管理者、业务分析人员和开发人员编写、部署和管理业务规则,无需定制接口或适配器。使用ILog JRules,企业可以方便地使策略管理者、业务分析人员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共同合作,实现业务规则的共享、组织、执行和管理。

开发人员利用Eclipse内的Rule Studio来进行设计、Java开发和规则项目开发,使用Decision Validation Services,还可以用真实或虚拟的场景测试规则集,以支持和解决Rule Team Server中的任何问题。业务人员使用Rule Team Server以在应用程序开发过程中和应用程序被部署到产品之后编写和维护业务规则,同时可以在Rule Team Server中执行终端用户测试和仿真。管理员可访问Rule Execution Server以监视已部署的规则集和管理决策服务。如图1。

2 ILog JRules规则设计实现

业务规则管理软件可以利用于信贷管理系统中的授信、用信、资产、风险和贷后管理模块中的各个流程,使用ILog可方便地进行规则配置,同时部署后,更方便业务人员对规则进行管理维护。本节以对公单项授信为例来描述ILog规则是如何设计编写实现的。

2.1 规则定义

本文基于信贷业务中的对公单项授信流程,以某基层信用社为例,进行具体的规则定义和描述。流程图如2。

1)若申请金额小于等于30万,则审批流程为主办客户经理-协办客户经理-审查岗-信用社主任-主办客户经理-结束。

2)若申请金额大于30万,则审批流程为主办客户经理-协办客户经理-信用社主任-审查岗-贷审会-有权审批(县主任)-主办客户经理-结束。

2.2 规则设计编写

本文使用可视化的规则定义界面Rule Team Server来定义业务规则。第一条业务规则,即“若申请金额小于等于30万,则审批流程为主办客户经理-协办客户经理-审查岗-信用社主任-主办客户经理-结束”的编辑界面如图3。

第二条业务规则“若申请金额大于30万,则审批流程为主办客户经理-协办客户经理-信用社主任-审查岗-贷审会-有权审批(县主任)-主办客户经理-结束”的编辑界面与规则1类似。

2.3 规则验证

规则编写完成后,在信贷测试环境进行测试。本文根据对公单项授信的业务规则选取两个临界数据。在信用社选取山东淄博沂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金星信用社申请的前提下,假如申请金额为29万,那么审批流程应该按照第一条规则执行一次。本文设置将申请金额29万作为测试数据,预期执行第一条规则,运行测试场景,结果为成功。

假如申请金额为31万,那么审批流程应该按照第二条规则执行一次。本文设置将申请金额31万作为测试数据,预期执行第二条规则,运行测试场景,结果为成功。

3 ILog JRules在信贷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3.1 ILog权限分层和规则复用的实现

从信贷管理系统的管理要求来讲,所有的基层权限不可能完全由省级操作员管理,按照业务实际要求,县级法人机构可以自己做授权管理。因此,ILog原配置规则无法满足我们业务的实际要求。通过提出ILog分层思想,可实现县级和市级的分级授权,而且可实现“个性与共性并存”,即共性的规则配置在市级决策表中,而个性的规则配置在县级决策表中,从而实现规则复用。

在ILog项目中,最核心的两项配置内容是ILog中的决策表和规则流。此次实现权限分层和规则复用主要是面向这两项,针对基层的特色创新需求,结合ILog可进行规则编排(Orchestrating)的特性,通过以下两个步骤实现该需求。

1)进行决策表的配置:根据省、地市、县级、网点的自然上下级机构关系组织划分决策表的上下级分类,将不同机构层次的机构按照层次归类设置到不同的决策表中。

2)进行规则流的配置:在规则流的规则包选择中,按照组织机构层次覆盖关系以此选择上一步骤定制的决策表,例如,当县级联社制定出所有网点的风险控制规则后,若某一个或者两个网点因业务特色需要进行个性定制时,在此规则包的选择中,按照顺序依次选择“市级联社决策表”和“县级联社决策表”。ILog在具体执行时,将最终以“县级联社决策表”为准,而没有特殊定制的网点规则将遵循市级联社决策表中统一定制的规则。

3.2 ILog对县级操作员授权的实现

上一节已经提到县级联社可以自己做授权管理,因此就要对每个县配置自己的县级操作员,目的是实现自己的县级操作员只能修改维护自己县的规则,同时其他县级的规则是隐蔽的。本节以淄博市为例,演示如何新建ILog用户以及如何为每个县各自的操作员进行授权。

通过在WAS控制台中新建用户和组信息以及在Rule Team Server为每个县级操作员编辑许可权,各自的县级操作员只能看到且只能维护自己县的规则。以淄博临淄的县级操作员(zibo_linzi)为例进入RTS,结果展示,zibo_linzi只能看到临淄的18张决策表,而其它县的规则对他是隐蔽的。(图4)

3.3 ILog县级机构过滤的实现

上一节中提到县级操作员只能维护自己县的决策表,因此就要求在开发工具Studio和RTS上,县级的决策表在机构展示上只能展示自己县的所有机构。同时这样也可以减少业务人员配置规则的工作量。

1)首先在Studio中对每个规则项目增加县级类别,以淄博为例,则要增加淄博市的八个县级类别。

2)对规则项目定义了县级类别后,则需要对每个决策表选择所对应的县级类别,以淄博临淄为例,则类别过滤器要选择zibo.GroupLinzi。

3)决策表选择县级类别后,还需对元数据中的每个组织机构成员选择1)中定义的相应类别。

经过上述步骤后,在RTS上编辑规则时,以淄博临淄为例,则选择机构时只展示整个临淄的机构。验证界面如图5。

4 结束语

规则管理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将规则从应用程序代码中具体化出来之后,业务专家可以定义并管理决策逻辑,减少在生产系统内更新逻辑所需的时间和工作量,优化信贷系统响应业务环境变革的能力。同时这也改善了关键业务实现决策自动化的精确性、质量和持续性。ILOG自身提供了多种规则编排以及规则授权的基本能力,通过加入组织机构数据和业务层次授权要求,从而实现了一个可管控的规则平台,满足不同业务部门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 黄,潘正运,梁冰,司志刚.业务规则引擎ILog JRules工作引擎的工作机制分析.微计算机信息,2006.12

篇7

关键词:财务分析 农业企业 财务管理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财务管理生存基础较弱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竞争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市场,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公司将在农业市场进行选址,有必要改善提高农业企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趋势的经济效益。财务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是帮助的农业龙头企业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的重要方式。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农业企业损失或不明确的业务面临着两个目标破产的困境,并且没有相应的预算管理,给财务管理的工作方向和财务管理系统的规范带来困境。

(二)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企业盲目投资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们的国家政策将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农业企业在多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优惠政策,但是一些农业企业的经理属于管理,财务管理人员因为职业素质不高,提供的投资报告存在虚假信息。并且国家的奖励计划并没有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理念中真正意义的实施,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实践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导致农业企业投资过大,资本结构发生变化,不能够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的事业资金严重不足,给企业带来了沉重债务的负担。

二、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现状

包括资本预算,财务管理,资本配置和应用程序,日程安排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尽管参与范围广,各种各样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一)缺乏财务管理意识

大多数经理以及相关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的农业专业人员,在其他行业从事管理工作,又或者按照管理层的积极的基层农民的具体工作的经验来看,缺乏这样的指导,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的公司而不是从企业融资的农业专业的科学有效管理的角度;此外,质量管理标准和相关的问责制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或适当和有效的未履行相关的财务管理系统,因为财务管理制度,避免低水平强,农业企业的一部分管理人员的培养它最终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财政问题,影响了正常经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失去了其有效性。

(二)未明确财务人员的职权

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和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大多数员工都知道财务管理风险的必要性,甚至一些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对企业财务状况直接或间接地掌握,并且如果一个高层次的财务管理欠缺经验,从而导致理财的损失,在大多数情况下,获得了深入了解企业融资的核心也难以打击员工积极性和外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因此影响整个企业融资管理水平;此外,企业和社会的资产和国家负责所有的企业财务人员的基本职责,但尽管农业企业和相关管理人员和农业企业的停滞未履行责任人的义务,财务管理水平的财务管理相对欠缺。

三、强化中小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效的对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和采购管理进行有效协调,以解决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财务管理中的一些因素是企业资金取得的正常需求的必要手段,它是为了确定农业生产中的不足,提高财务绩效管理活动的依据。农业企业应该避免进行单纯的财务资金管理的管理模式,应该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帮助经济实现业务目标。农业公司供应商和市场是提升内部和外部资源的最重要因素。

(二)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其中的一个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高风险的主要特征。农业企业的管理控制适当,良好的财务管理机制带给企业高效的发展和农业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并可以确保需要解决的所有风险类型和公司管理层的风险管理。加强农业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明确风险管理目标,消除金融风险的系统实施,充分财务公司及相关系统的基本任务,企业目标确保金融风险的管理,并根据不同的技术,以防止金融风险。

(三)积极推进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现如今是新经济和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下,我们必须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并连接到一套完整的硬件和软件,加大财务管理信息化中电子表格应用的重视。农业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促进有效利用财务管理,以降低财务数据的共享和成本系统,按照财务管理信息,加强财务管理人员是网络的信息化水平和改善公司财务管理的整体管理的作用,可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分别是企业内部和外部分析。本文通过分析投资过程中农业企业相关的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对进行投资活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再一次表明了正确的投资和科学的控制操作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最优化农业企业的利益。通过对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分析,财务分析在农业企业的实际应用中,发现存在于公司的财务管理在当时的问题,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 财务管理 创新

    财务管理是企业的命脉,也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现代企业当中,如果企业对待财务管理的态度不够严谨,那么这个企业就不会走得更长远,即使当前看着生意红红火火,但早晚摆脱不了倒闭或被收购的命运,早晚会被新经济的浪潮所吞没。目前,人类社会已进入新经济时代,知识、网络、数字是这个时代的特征。这个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同时也是优胜劣汰的时代,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而创新则唯一受这个法则的青睐。新时代赋予了企业机遇和挑战,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部分,更应当未雨绸缪发展创新,走在时代的前面。

    一、新经济时代对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1.全球化的经济浪潮

    加入世贸以后,国家政策开放,中国的企业如久旱逢甘雨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几乎被应用到所有的领域,大大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在这个经济浪潮中,金融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双刃剑,它给予企业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风险,近几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为全世界的企业敲响了警钟。金融与企业财务管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有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方法,才能寻找机遇,规避风险,防止警钟再次被敲响。

    2.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计算机出现并逐渐被应用到各个领域,这个时候财务管理开始向网络化方向发展。90年代IBM公司提出了电子商务这一概念,打破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也真正使财务管理进入了网络化时代。在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达到了原来企业望尘莫及的水平,管理人员不再为转账、报表、资金调度等事情大费周章,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就轻松搞定。另外资源的网络共享极大丰富了人的视野,财务人员可以学习更多的财务知识和财税法规,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人的素质。可见新的财务管理会更加迷人。

    3.知识经济繁荣

    知识经济是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包括两个主要的发展方向。一是知识高度渗透于传统的产业之中,使技术上给予传统产业巨大的支持,促使其不断升级;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就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而言,知识的积累与总结是提升的基础,知识的创新也是发展的助力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未来提出了新的目标,这一目标正是财务管理创新的依据与着眼点。

    二、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创新方法

    1.想要创新先将基础工作做扎实

    新经济时代不再是有钱就有发言的时代,它在强调一个企业的物质资本的同时,还强调知识资本,可以说物质资本与知识资本不分伯仲。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所以对它的认识不能浅显地认为是股东的目标,企业财富体现在构成企业多边契约关系的集合;知识经济使企业投资向无形资产转变,包括人才、企业文化、产品创新等;现代管理强调以人为本,人力资本也是企业发展的资源,在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给员工送股票,对高层管理人员实行股票期权制度,都是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形式。总之,抓基础并不只是将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就行,还要清楚地认识新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基础。

    2.加强网络会计立法,着力软件开发研究

    网络与财务管理的联系早已深入人心,随着现代经济的深入发展,其关系还将有更长足的进步。因此,国家也应在立法上创新,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准则,规范网络会计的行为。同时企业也应强化安全意识和管理,为网络会计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目前,业内人士深有同感,信息与管理很难协调。产生此种情况主要是财务信息管理软件开发力度不够,软件不符合企业需求特点,功能不够智能化、人性化。因此要加大其开发力度,加强基础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并采用现代集成技术将信息与管理整合,向更高领域发展,最大发挥计算机的功能,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协同处理,实现数据高度共享。

    3.创新与风险观念并举

    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个时代是个快节奏的时代,传统产品不断升级,新产品不断涌现,企业需要创新的源泉以永葆生机和活力。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永远走在时代的最前端,财务人员只有学会创新,才能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推进到时代的前面,才能彰显企业的优势,才能在浩瀚的经济浪潮中迎难而上,永远发展。创新观念如果是动力,那么风险观念就是洞察力,就像生活在草原上的狼,时刻保持敏捷的感观,以防外敌入侵。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企业蒙受财务损失的可能性。从新时代经济的角度来看,“风险”的含义日趋复杂和狰狞,企业在此浩瀚之境稍不留神就有被吞噬的危险。因此如何有效规避和控制风险是财务人员必须明确的。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则是高回报,财务人员只有树立更先进的风险观念,才能切实找到风险与收益的最佳切入点。另外,风险意识是在创新中总结出来的,必然与创新并举,共同发展。

    新经济时代是知识时代、网络时代、数字时代,是人类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靠蛮力和鼠目寸光是根本不行的,只有立足于科学发展观,用创新的方法才能使企业永葆生机。财务管理是企业的基础,必须敢为人先,完全与这个时代的特征融合,开拓出一条鲁迅先生笔下的“本没有的路”,不断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创新。

    参考文献:

    [1]曹瑾:浅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J].科技信息,2010,(08)。

    [2]黄国文 马英:浅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9,(06)。

篇9

【关键词】 知识经济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知识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知识化、信息化、数字化成为新的时代特征,新时代赋予了企业机遇和挑战,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部分,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必须与新经济的基础相适应,这使得传统的财务管理必须有新的发展。

1. 新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新经济时代,以知识为核心资源。新经济依靠知识来创造财富,知识经济成为新经济的基本特征。新经济首先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效益递增的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知识经济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信息资源形成了企业新的财富观。信息技术扩大了企业的理财环境,为企业财务管理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1.1人本化财务管理。重视人的发展和管理是知识经济下财务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都由人组织、操作和管理,其管理成效如何也大多取决于人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各项财务活动与人联系起来,建立责任与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以更大程度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种人文环境下,有利于企业顺利有效的开展财务活动,进行财务管理,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1.2信息化财务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作为向导。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飞速发展,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信息技术革命,使企业商业交易、决策可在瞬间完成,经济活动空间大大缩小,并出现了所谓的“媒体空间”、“网上实体”、“网上银行”。决定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牢固树立信息财务管理观念,从全面、准确、迅速、有效地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入手,进行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及资本管理。

1.3风险化财务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利益都具有不确定性,客观上都存在着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与可能性,即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在知识经济时代,又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将会更加增大,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善于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性因素进行科学预测,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使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尽可能降低。

2. 新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2.1信息化、知识化管理缺乏。知识经济的到来,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能力、敏锐的处理接受信息能力及科学理财能力。在机构设置上,企业财务部门应是管理层次和中间管理人员少,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而我国现有大中型企业是以公有制为主导的,财务机构的设置成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缺乏创新和灵活性,效率低下,财务管理人员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守旧,习惯性地一切听从领导,缺乏掌握科学、技术、信息、管理等知识的主动性。因此,现代财务管理中一些较为先进的方法在企业理财中并没有得到真正运用,只是停留于形式上的模仿。这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2.2财务风险性较大。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人们已普遍意识到筹资有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投资时收益与风险并存。但是,知识经济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决策风险、存货风险、开发风险、货币风险、投资风险,人们却意识淡薄,往往不能自觉地去衡量和防范这些风险。因此,如何自觉认识并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地发展,已是当前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3财务资源配置不够合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必然受产权制度的制约。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它改变了企业配置结构,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这时,财务起着“仓库”作用,任何“智力资本”最终都要转化为财务。而现有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仍然停留在工业经济时代的“两权论”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它仍然维护“财务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维护“业主产权论”,忽视了现代经济中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以及经济增长因素和资源贡献格局的重大转变。

3. 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创新方法

3.1突出人性化管理。新经济时代在强调一个企业的物质资本的同时,还强调知识资本。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所以对它的认识不能浅显地认为是股东的目标,企业财富体现在构成企业多边契约关系的集合。知识经济使企业投资向无形资产转变,包括人才、企业文化、产品创新等;现代管理强调以人为本,人力资本也是企业发展的资源,在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给员工送股票,对高层管理人员实行股票期权制度,都是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形式。

3.2完善信息系统建设。新经济是信息经济,要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及其基础建设的进程。随着现代经济的深入发展,网络与财务管理的关系还将有更长足的进步。因此,国家也应在立法上创新,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准则,规范网络会计的行为。同时企业也应强化安全意识和管理,为网络会计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目前,信息与管理很难协调。产生此种情况主要是财务信息管理软件开发力度不够,软件不符合企业需求特点,功能不够智能化、人性化。因此要加大其开发力度,加强基础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并采用现代集成技术将信息与管理整合,向更高领域发展,最大发挥计算机的功能,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协同处理,实现数据高度共享。

3.3树立创新与风险管理观念。新经济时代,传统产品不断升级,新产品不断涌现,企业需要创新的源泉以永葆生机和活力。创新永无止境,永远走在时代的最前端,财务人员只有学会创新,才能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推进到时代的前面,才能彰显企业的优势,才能在浩瀚的经济浪潮中迎难而上,不断发展。创新观念是动力,风险观念是洞察力。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企业蒙受财务损失的可能性。从新时代经济的角度来看,“风险”的含义日趋复杂,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随时都会出现财务危机、财务陷阱。因此必须有效规避和控制风险,、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回报,财务人员只有树立更先进的风险观念,才能切实找到风险与收益的最佳切入点。风险意识在创新中总结出来,必然与创新并举,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佳.知识经济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79-80.

[2] 何学松: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创新[J].当代经济,2010.16.25-27.

[3] 赵洁.论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J].现代商业.2011.20.258-259.

[4] 卢书明.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新思路[J].科技资讯.2011.05.164-165.

篇10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困境 创新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与传统的财务管理相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更加注重事前预测分析、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筹资和投资活动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环节,内部控制注入其中,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呈现多元化。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不足之处的主要表现

(一)财务制度方面

完善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能照搬模式,很有必要采用一种健全和细致的财务管理方式来进行财务控制。这里所说的财务控制是指财务相关人员根据相关财经法规、资金预算以及内部会计控制等来监督、约束和控制、指导企业日常的资金开支,进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财务控制措施。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和控制机制不仅是其财务管理重要任务之一,还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的表现。然而,在现实中依然有部分企业不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财务管理体制,造成管理上的一些漏洞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为此,笔者认为现代企业不仅要重视生产经营管理,更要重视财务管理。未来的工作中企业管理人员应当重视以下几点:一是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二是创新财务管理;三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四是重视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通过以上几点来健全和落实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有利保障。

(二)财务管理目标方面

所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经营情况下,企业经过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所要实现的目的。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点:一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二是企业利润最大化;三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四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等。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特点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确定财务管理的目标。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仍有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未设定或者设定的不明确,极端被动地去达到经营的业绩,没有考虑企业整体价值的最大化。企业不仅需要树立目标,还要在实践中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来达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三)财务核算方面

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弊端主要表现在财务核算失真;资金结构不合理;对使用资金控制不严;利润不实;等等。在企业管理中财务是核心,采用价值的方式对生产经营进行全过程的综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实质。然后由于受到传统不良思想和财务只是核算的影响,导致许多问题不利于现代企业的发展,致使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内部不能得到重视。在财务核算工作中,许多企业还是比较遵守财务制度的,财务核算的方法和账务处理是规范的。但是依然有一小部分企业为了个人私利或者企业利益而不按财务制度核算。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内部管理重视不够;二是外部监督不严。

三、创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

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价值观,是财务管理问题思考的起点。新形势下现代企业理财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长远发展,笔者认为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增加理财意识是很有必要的。笔者以为,现代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树立以下观念:(1)现金流观念。所谓现金流是指企业回收的可以支配用于投资和购买商品的现金,可以用于衡量企业财产的使用价值。现金流不同于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是根据权责发生制核算的收益,并不是企业可以支配使用的现金,因此,现金流在大多数情况下与会计利润是不一样的。实践中,现代企业对现金流指标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会计利润指标,这是因为即便企业的经营业绩很好,利润很高,但是如果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造成资金链断裂,将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现代企业应当提高对企业现金流的重视程度,增加对企业现金收付管理的力度。(2)利润最大化观念。利润最大化是每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终极目标,因此,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应当围绕利润最大化目标去开展。要想顺利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企业强化对成本、费用、收入以及资金支付等指标的管控,增加利润指标考核比例,为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做保障。(3)货币时间价值观念。在财务管理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货币时间价值,在经济学中的这一概念是以“机会成本”来表达的。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财富和价值,引入时间价值的概念以现值的形势将未来项目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折现。如果成本现值小于收益现值,证明项目是可行的,反之则不能立项。实践中如果不将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在内,则对项目未来的收益预测是不科学、不合理的。(4)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观念。确立财务管理对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的计划、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是保证企业利润最大化实现的重要内容。可以说,现代企业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能够控制企业的资金、成本、利润,就等于抓住并带动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5)树立风险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风险随之增加。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应树立风险意识,能够识别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力争将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财务控制

(1)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一是合理、有效的匹配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如:不可以利用短期筹集的资金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目的是避免资金周转陷入困境;二是对资金的收付时间预测要准确,如: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和购买原料的时间、金额都要准确把握,避免造成收支失衡;三是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现汇与承兑的收支配比要合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承兑,减少贴现费用和贴现风险。(2)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目前,涉及现金、应收应付、存货等的营运资金的财务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旋律”。企业通过购买原材料及劳务,生产销售商品来实现资金的周转。因此,一是要保持合理的“三率”既: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尤其是现金比率,它反映企业目前或近期需支付现金的能力,应努力保持企业各项现金收入之和略大于各项现金支出之和,以使资金能够充分得到利用。二是要努力降低存货。存货不仅占用资金,也增加财务费用和存货管理费用,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效益,因此,最大限度地降低原料及成品库存是现代企业应当考虑和重视的问题。(3)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堵塞漏洞,维护财产安全应当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严格分离财产的管理与记录,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一个部门来做。还要注重定期检查和盘点财产,并督促管和记录人员加强管理。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在编制、执行和调整预算的过程中不仅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制度规定,还要对预算进行全程的监管。编制企业财务预算应当综合平衡企业财务目标,将目标在各个部门和责任人之间进行分解,企业的各种经济行为应当受到财务预算约束和控制,确保企业各项预算计划的顺利实现。如:对于新建投资项目的财务预算,应当以预算投资为重点,包括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总预算、现金支付的计划、资金来源的预算计划、预算控制办法及决策程序等应当进行明确规定。企业的财务预算应当以盈利为重点,包括销售预算、销售成本、费用预算、盈利目标预算、现金流量预算。此外还应当重点监控重点项目和各类损失的预算。经营性流入和流出是现金流量预算的重点,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应当提高资金回笼速度。同时,财务部门应理清企业的财务预算,以现金流量为重点,严格执行资金预算。

总之,加强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单位领导的重视和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加强,才能持续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少先.谈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几个问题[J].上海会计,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