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工作制度范文
时间:2024-05-22 17:28: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评估工作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通过评估结果来看,目前银行业机构尚未将洗钱风险管理当做一项系统化、规范化的工作来做,在风险管理架构、风险评估、风险监测和应对各环节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一)风险管理架构状况总体上看,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架构尚处在合规管理状态下,制订各项反洗钱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的重点停留在规避违规风险上,而未能将工作思路转到如何识别、评估和监测客户和交易的洗钱风险上。主要表现为:1.金融机构反洗钱风险控制的政策目标存在偏差。多数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目标集中在反洗钱工作合规性上,而未将识别和控制洗钱风险做为最终的政策目标。2.反洗钱制度更新频度与业务发展不匹配。除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银行机构,特别是地方法人机构,反洗钱内控制度或操作规程的更新与其业务发展严重脱节,个别金融机构的客户身份制度仍在执行2007年制定的版本,新业务新产品推出未能及时纳入洗钱风险控制与监测的范围。3.高管缺乏对洗钱风险的认知和对员工引导。通过调阅被评估单位的会议记录及书面批示内容来看,多数金融机构的高管对反洗钱风险控制的认知放在规避反洗钱违规风险上,对工作的指导方向与洗钱风险管理相差甚远。4.反洗钱资源配置缺乏合理规划。在抽样机构中,除工行、建行的分支机构的反洗钱工作做到了团队做、专业做外,其他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全部由指定的内设部门的人员来兼职反洗钱工作,且部门和岗位变动频繁,不利于本机构的反洗钱工作开展。5.反洗钱工作内容未完全融入机构的合规文化建设中。一是反洗钱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多数独立于业务条线的操作规程;二是抽样评估的机构中,尚有部分机构未将反洗钱履职行为纳入年度或其他定期的绩效考核范围;三是员工反洗钱业务培训工作未能以提高员工业务技能为出发点,从培训记录的内容来看多数为应对人民银行的现场检查;四是反洗钱宣传工作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机构业务情况自行设计和印制宣传材料,主动履行反洗钱宣传义务。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状况1.缺乏有利的风险识别与测量工具。一是从抽样结果看,金融机构尚未建立识别与测量客户风险敞口的统计工具;二是尚未建立识别产品风险敞口的统计工具;三是尚未建立识别高风险业务风险敞口的统计工具;四是尚未建立识别实际受益人的识别和统计工具。2.缺乏评估产品风险的机制。评估期间,所有评估机构尚未按照《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及客户分类管理指引》(下称《指引》)的要求建立对产品风险的评估机制。3.缺乏有效的客户风险评估指标设计。从评估结果看,抽样机构的客户风险评估指标未能参照《指引》的要求,建立综合性的评估指标,对客户实施动态风险评估和管理。4.缺乏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流程。从评估结果看,抽样机构的风险评估工作目前正处于两个极端:一是有客户风险等级评估系统的全部依靠系统自动评估,缺乏人工审核;二是没有客户风险等级评估系统的,全部依靠人工主观判断,缺少系统客观指标的辅助,这两种情况均可能导致客户风险等级划分、调整、审核工作流于形式。
(三)风险监测状况1.缺少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黑名单实时监控功能。多数地方法人机构未能将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黑名单置入核心业务系统,无法设置业务触发点以及对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控名单进行实时更新。2.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从抽样评估的情况来看,除上级机构的反洗钱工作审计报告能反馈出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外,抽样机构对本级以及分支机构的内部审计监督基本流于形式,未能体现发现风险、控制风险的目的。3.缺乏对客户开展持续调查的工具。目前抽样机构全部缺少对客户开展持续调查的辅助工具,不但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影响了客户身份持续识别工作的效果。4.缺乏有效的异常交易监测模型。从目前状况来看,除工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反洗钱监测模型外,其余机构全部按照可疑交易客观标准设置可疑交易监测指标,需人工判断的指标无法量化并实现系统自动提取。5.缺乏综合的可疑交易监测系统。抽样机构中,除工行的可疑交易监测系统能基本满足可疑交易分析过程能达到“方便的提取客户基本信息及交易信息”综合开展甄别分析外,其他机构的可疑交易监测系统均独立于业务数据库之外,无法在技术手段上提供有效开展可疑交易甄别分析的便利条件。
(四)风险应对状况1.缺乏对高风险业务、客户的管控措施。多数机构未能建立对高风险业务和客户的管控措施,在高风险业务发生或高风险客户提交异常交易后缺少有效的控制手段,难以降低洗钱后果发生的概率。2.缺乏制度化的风险消化、提升风险对抗能力的工作流程。多数机构特别是地方性法人机构缺乏对典型案例进行追溯、审查、分析、追责等工作制度,便于查找自身风控漏洞,提出风险提示和采取相应改进措施的,或采取有效手段予以推行。3.缺乏应对洗钱案件的应急处置措施。抽样机构全部未建立洗钱风险应急预案,难以保证在涉及自身的案件发生后,能快速做出反应。4.缺乏反洗钱工作的内部沟通机制。多数的抽样机构未能建立定期的内部沟通机制,便于反洗钱部门定期或不定期与业务条线、下级机构就进一步完善反洗钱内控及风控措施进行回溯性审查、政策研究。5.缺乏与当地反洗钱监管部门的沟通机制。多数的抽样机构未能建立向当地人民银行报告重要反洗钱事项、敏感反洗钱工作信息的外部沟通机制。
二、优化风险管理工作建议
(一)及时转变观念,树立风险意识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金融机构的管理团队要尽快转变工作理念,树立洗钱风险意识,确立正确的反洗钱履职意识和工作目标,同时还要将洗钱风险管理融入本机构的合规文化建设这中,引导本机构的员工在合规基础上,着力于加大对洗钱风险的识别与管控的工作力度。
(二)加大成本投入,完善风险管理架构1.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架构。尽快按照《指引》要求,落实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客户、产品、业务之间综合开展风险评估的能力。2.优化反洗钱技术手段。在优化完善反洗钱工作技术性的辅助系统上加大成本投入,建立综合性的反洗钱分析监测系统,完善风险识别与测量工具,逐步提高对高风险业务、高风险客户的综合监测和分析能力,建立持续性的风险监测分析制度及配套的技术手段。3.合理配置反洗钱资源。反洗钱工作资源的配置要与客户、产品的市场拓展,对风险的接纳能力以及所拥有的技术手段相匹配,有条件的机构要推广反洗钱工作团队作、专业作,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要按照风险高低程度合理配置工作资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
(三)优化工作流程,提高风险识别监测能力1.提高员工培训的实效。员工的反洗钱意识、工作能力、制度执行力直接影响着反洗钱工作成效,员工培训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培训工作实效。2.建立综合性风险识别与监测机制。客户、产品、业务的风险识别与监测是关联度较紧密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工作资源和工作信息,建立综合性的评估指标及评估机制,对客户实施动态风险评估和管理。3.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流程。建立起系统自动评估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流程,实现人机互补,提高风险评估质量和效率,从而建立对客户风险等级划分、调整、审核工作的动态化持续化的管理机制。4.建立科学的异常交易监测模型。参照人民银行的可疑交易监测模型,结合本机构业务开展情况、对风险接纳能力、客户群的分布特征,建立适合自身的异常监测模型,将风险监测工作落到实处。5.建立综合性的可疑交易监测系统。可疑交易监测系统要与业务数据库建立联系,使系统能达到“方便的提取客户基本信息及交易信息”综合开展甄别分析的要求,在技术手段上为可疑交易甄别分析提供有效的便利条件。
篇2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控制;风险评价;基层央行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02
人民银行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在内部控制方面做了长期不懈的积极探索,50-60年代,铸造了铁帐本、铁算盘、铁规章的三铁精神。目前,人民银行随着职能的调整,在强化自身内控制度的同时,也加大了央行自身的内部控制,内控建设正是与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体系建设有机结合的完整统一,是一切工作基石。一个健全的人民银行的内部控制应包括以下内容和要素:明确的目标;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规范的岗位管理措施;合理的授权分责;部门岗位职责的恰当分离;严格的决策程序和办事程序;有效的内部核查制度;完整的信息资料保全系统;有效风险的预警预报系统;有效的应变系统。而目前人民银行缺乏对风险合理识别和评价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风险评价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基层央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基层央行内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
1.人
主要是部门负责人和要害岗位人员。纵观我国发生的金融案件,均与人为因素有关。有的是内部作案,有的是内外勾结,而有的则是虚心大意,违规越权操作。究其原因要么是部门负责人在某一部门任职时间过长,工作创新少、要么是要害岗位人员轮岗换岗少,使其有充允的时间作案并隐瞒、要么是岗位设置由于人员的缺乏,存在“一手清”的现象。
2.财
主要是会计财务、支付清算、国库管理、货币金银等。这些部门是基层人行案件多发区,肩负着基层人行资金清算、国库管理、货币发行的运行,特别是基层人民银行实现“天地对接”、“天上三秒、地上三天”的电子联行以来,虽然加快了资金汇划速度。同时,也加快了金融案件的发生,加强对这些部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按章办事等内控制度的执法监察就显得优为重要。
3.物
主要是枪支弹药、密钥、印章、重要空白凭证等。这些物件是酿成任何一宗金融案件发生必不可少的条件:有的是密钥、印章管理不善,被人盗用;有的是账务核对不及时,致使重要空白凭证遗失而未发现;有的是违反现金管理规定,存在单人操作现象;有的则是枪支弹药管理不严,盗用枪弹进行作案。
4.工作环节,主是要交接手续、审批程序、操作口令、票据清算等
体现在临时性顶岗存在先交接班后登记、先办理有关业务后审批、先告知操作口令而又未及时更改等环节,这些任何一个工作环节中细微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重大的金融风险。
(二)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1.基层央行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影响内控制度及作用机制的发挥
从内部管理的角度看,部分基层员工对内控制度的具体内容知之甚少,甚至存在着不少认识上的误区,对依法规范操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基层行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影响了内控制度的落实和业务的发展。同时,根据内控制度的要求,重要业务岗位人员不能连续担任两年以上,必须定期实行轮岗,而由于人员短缺的缘故,也很难落实,潜在着一定的内部风险隐患。本单位或者本部门多年来平安无事,一派和平景象,放松了思想警惕,对循规蹈矩日久生厌,懒惰麻痹,一些工作必需的程序和重要环节就被人为的忽略,一些必须按制度严格执行的规定变成了凭良心凭习惯办事,使内部制度得不到应有的执行。
2.内控制度约束软化
一方面是从上到下都相应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但从基层支行操作的情况反映,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同部门之间的制度不协调统一、操作性不强或不切实际的情况,客观上导致基层支行执行制度存在不全面、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另一方面是重检查轻后续跟踪落实,目前上级行各职能部门都经常对下级行进行检查指导和监督,对于发现问题在操作上主要是通报或提出整改意见,真正实施后续跟踪检查制度则不多,一定程度上影响监督效果。
3.工作量大、人手紧缺
基层央行受人员编制的限制,人员配备始终不能满足日趋发展的业务需要,各主要业务科室长期都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尤其是对业务量大的业务部门。部分业务对内控的要求特别高,各种岗位和业务之间的分工是受到严格制约的,但受人手紧缺的影响,有时会出现过兼职过多以及岗位不相容的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在人民银行引入风险导向决策模型,以对央行业务的风险评估为起点,确定基层央行的高风险领域和关键风险点,在此基础上充分了解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幸,对本单位的风险情况进行合理评估,并以些为基础开展包括组织机构设置、制度规程、岗位设置、权限管理、计划管理和督办、会计控制、财务基建控制、实物资产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法律事务、应急预警等内容在内的控制活动,通过持续、畅通的内部控制的信息及沟通,实现对内部控制的适时监控。集中力量对高风险领域进行控制和管理,帮助和促进各级管理层提高管理水平,做到科学决策,将基层央行的重要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是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确保资金安全;提高人民银行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必要措施。
二、风险导向决策模型研究
目前具有代表的风险决策模型有以下两种模式。一是单级风险决策模型,由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AICPA)在1981年的SAS39中,首先提出如下的风险决策模型:终极风险(US)=固有控制风险(IC)×分析性检查风险(AR)×帐项余额测试风险(1D)。后经过修正最终变为:总体风险(AR) =固有风险(LR)×控制风险(0R)×检查风险(DR)。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引入“重大错报风险”概念,将总体风险模型重构为:总体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二是多级风险决策模型,针对单级风险决策模型的不足,西奥多・J.莫克(Theodore.J.Mock)、弗丁斯柯及玛丽・T.华盛顿,提出一个多级风险评价法(HRAA)。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为:
通过图型我们能够看出构成该风险管理模型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各类风险在模式中有序排列,业务活动中总是存在固有风险,加强内部控制的重点是控制检查风险和控制风险。降低检查风险和控制风险又要考虑抽样风险和测试风险。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检查风险与信息系统风险与总体风险成正比。抽样风险、测试风险与检查风险成正比。而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之间是反比关系。将该模型引入人民银行内部控制,对于分析目前人民银行内部控制与管理的不足,帮助基层人民银行正确处理风险、成本、可靠之间的均衡关系有积极意义。
三、以风险为导向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建立网控内部控制新体系
风险导向决策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重视,大力支持,要从岗位责任制抓起,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内部监督和考核制度,形成一套风险管理有目标、制度有规范、操作有规程、结果有差异的多层次、可操作、高效率的风险识别体系。包括纵向上从行领导到一般员工,从中支到县行,横向上则包括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形成纵横交错的内控建设机制。
(二)完善风险识别体系,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一是尽快出台相关制度,对人民银行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进行规范,使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内控建设提供较多依据,为风险导向决策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建立完善的评估框架结构。对风险评估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对风险评估程序、内容、方法进行科学的合乎实际的规范,指导评价人员科学地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为风险导向决策提供科学方法。三是制订科学的风险评估标准。开展风险监督评估工作,必须有相应的标准。
(三)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重构内部控制结构
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COSO框架中明确地指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包括内控,将之作为一个子系统。所以通过强化内能能够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在基层央行尝试建立由党委办、组织部和纪检监察办公室等部门人员组成内控监督检查组,开展“查内控制度、看是否存在缺陷、抓制度完善,查岗位设置、看是否存在盲点、抓相互制约,查制度执行、看是否有章不循、抓严格管理,查业务活动、看是否存在差错、抓整改落实”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检查活动,对中支内控现装进行全面调查与摸底。
(四)开展风险导向知识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风险导向为基础加强内部控制,非常强调将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开展内部控制评价需要结合实际,合理配备和调整管理人员,及时将综合分析能力强、科技水平含量高、懂业务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调整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岗位。逐步建立高素质的队伍,以适应开展以风险为导向内部控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白宪生,张惠萍.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比较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5(8).
[2]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侯艳华.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一些认识[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7).
篇3
一家工程机械行业的企业,年营业额100多亿元,产品质量过硬,价格合理,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这些年,抓住了机遇,企业迅速做大,但是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销售手段基本采用信用销售方式,融资租赁、按揭、分期成为三种主要的销售方式,销售额的80%均为信用销售。
但是这家企业的总裁非常焦虑――我们企业信用销售占总体销售的80%,我总是在问自己风险爆发了怎么办?为什么我的员工没有风险意识?
“为什么我的员工没有风险意识,”这个问题在新华信接触的很多企业中都存在。相对于决策者的担忧,中层及执行层面通常并没有较强的风险意识。这促使我们研究这个问题,针对这些疑问,我们尝试着来剖析风险意识是怎样产生,以及怎样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由制度强制到自发自觉的行为,直至最终产生良好的风险文化。一旦良好的风险文化形成,将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信用风险意识形成的路径
风险意识的形成和落地需要经过“三个阶段、七个步骤”,通过这样的梳理,才能将风险意识真正在工作中体现出来。
第一阶段,认识有哪些风险进入到信用销售的过程之中。
第二阶段,是风险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风险意识形成有“五个核心要素”:培训宣贯,深入了解信用风险;其次,强化培训关键知识点,其中识别、评估、应对方面的知识是重点;第三、建立风险考核制度,通过制度要求员工将这些技能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并对工作成效进行考核,通过奖惩固化风险意识。
第三阶段,让风险意识转化为风险文化,成为指导员工自觉工作的思想准则。
第一阶段:认识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通常是指潜在损失的不确定性,就是我们所说的逾期,坏账等风险。在风险进入阶段,需要认识什么是信用风险,在这里有很多错误的认识,很多人会套用经验认为没有一些不规范,球等行为不算风险,根据我们的统计,40%左右的信用风险都是这些行为造成的。在本阶段需要对风险进行更加细致的认识。
根据新华信的研究,信用销售产生的风险主要有如下三类:财务类风险、交易类风险、观察风险。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资信不佳、资不抵债、偿债能力差;交易风险主要表现为逾期、拖欠、诉讼在身;观察风险主要表现为管理混乱、口碑不佳,管理者素质低。当信用销售发生时,这些风险会以不同方式进入到信用销售过程之中,风险的爆发可能会在产品销售的各个阶段出现。
培训的重点是让受众认识什么是风险,其中财务类风险是认识的重点,相关人员首先认识什么是财务风险,通俗的讲就是偿债的风险,客户是否有偿债能力?通过哪些指标来反映出其具备偿债能力;其次,认识交易风险,交易风险就是在合作过程中,客户的信用表现,是否出现过逾期、延期、赖账等风险;第三,是观察风险,也就是主观看见的风险。
在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对风险进行初步的解读和分析,需要了解风险的成因、结构,对风险形成的原因有一定的认识,认识风险的成因和基本分类。
第二阶段:了解信用风险
该阶段是信用风险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培训、学习、制度建设来完成信用风险意识的培养。
培训宣贯在解读清楚信用风险基本构成之后,需要在公司不同层面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知识的教育和宣贯,培训是培养信用风险意识的重要一步。信用风险意识的培养应该在不同层级进行,因为信用风险的形成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其中各个层级人员风险意识淡漠是一个很大内因,需要对相关的部门进行不同重点的培训,以便了解这些知识。宣贯应该在不同阶段、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主题。特别是在思想意识形成初期、这样的活动应该有持续性。
根据不同层面工作主题的需要,设计培训内容,培训的核心诉求是通过培训梳理出风险脉络,了解风险树上的风险控制点,及其对风险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这样,培训才能达到目的,为建立牢固风险意识打好基础。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的任务就是要从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找出不同层面工作主题面临的主要风险。风险识别一方面可以通过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来判断,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对各种获取的财务信息资料和历史交易的记录归类,总结、分析并找出规律来,找到各种明显和潜在的风险及其损失规律,这是风险识别的重点。
风险识别是风险控制的前提,一般运用分解原则,将复杂的分解为简单的。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情景分析法(Scenarlos analysis)、风险类别列举法、实地调查法等。
头脑风暴法,由主持人召集相关人员,调动大家的思维,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深入多方位的剖析,形成一种热烈讨论的氛围。主要是通过信息交流和相互启发,不断的获取与该主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共同筛选信息,并寻找对问题的看法,最后与会者的看法会逐渐趋同,找到交集,最终得出结论。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又称专家调查法。首先,选定业内资深专家,这里要保证两点:1)专家的人数要适当;2)专家的选择要保证适当的差异性。然后,收集专家的意见,加以整理后再匿名反馈意见。最后,反复经过多次,当出现专家的意见趋向一致时,整理结果。
情景模拟分析法:设计面临风险时可能出现的场景,识别出关联的内外部因素,模拟内外部因素发生变化时会触发何种风险可能,以此来预测各种可能前景。
风险类别列举法:对所有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归类,找出风险表现的特点和规律。具体到本文所探讨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类别列举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的识别。
实地调查法:它是通过各种调查方式获得第一手风险资料的方法,例如观察、访谈、收集文件、已经通过使用照相机和录像等工具。
风险评估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可能造成的损失,为后续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专业分析依据。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是分析潜在损失的影响,分析企业最大承受能力,分析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决策提供依据。
风险评估的手段,运用评估数据模型,定性、定量评估模型,通过科学的评估手段进行分析。针对信用风险的评估模型,新华信提出了ABI评估模型作为一个基本评估思路。
另外,除了掌握基本的评估思路和方法,在风险评估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需要保护资产的价值是多少?面临的风险是什么?导致风险的原因?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有多大?风险已经发生了?当前造成的损失有多少?会给企业造成多大的损害?企业是否有承受能力?能够提供的风险对冲手段有哪些?这些关键问题可以理清思路,确保评估方向正确。
风险应对在风险发生的事前、事中、事后拿出应对的措施和手段,为的是对冲风险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首先要具备认识和评估风险的能力才能提出应对的措施方法。
事前应对,通过实地、电话、第三方等多种手段和形式
进行调查,在源头上将风险降到最低。设计调查表格,找出关键问题,并通过调查不断修正调查表格,直至找出真正需要调查的内容,了解风险形成的可能性,从源头上对风险进行识别。
事中应对,学会使用评估模型,对于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应具备建模能力。应该经过评估之后,通过抵押、担保、开立保函、信用保险等手段,对金融机构及金融产品有深刻认识和了解,并会使用。
事后应对,制定风险预警和监控措施,及时将疑似问题账款提交法务,并协同法务人员一起共同制定催收计划。
制度考核只有建章建制,建立起完善的工作及考核制度,才能指导员工进行工作,同时又能对工作绩效进行有效的考核,奖勤罚懒,通过考核固化工作技能,风险意识。制度建设的要点是建立工作制度,而重中之重是建立规范信用风险管理的工作制度。
按照调查一评估一授信一监控预警一催收一分析的信用闭环管理制度体系,在每个环节建立完善的工作标准,并建立信用风险工作的KPI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制度将培训技能内化为工作推动力,通过KPI绩效考核强化工作结果导向。KPI制度的指标选取可以借鉴平衡积分卡的思路进行。
第三阶段:信用风险文化
通过上面的两个阶段六个步骤,我们认为能树立起正确的风险意识和观念,但是风险意识主要形成在每个员工个体之中,员工具备了一般的技能和知识,由于面对风险的当事人在企业的位置不同,不同层级的人会自觉规避对自己有害的风险,但未必能规避对企业有害的风险。也就是说如果不对外界进入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很可能产生相反的风险意识,即对企业有害的风险意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三个阶段,建立风险文化。
风险文化,又称风险管理文化、风险控制文化,是一种融合了现代企业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风险控制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于一体的文化力,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稳健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风险管理文化有清晰的路径和概念,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往往会大大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效率。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把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企业销售、财务、商务业务的整个流程,使风险管理由理论和规章制度变为现实生动的企业文化,内化为所有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才能使风险管理机制有效的发挥作用。
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包括主导思想、规则、结果导向,这三个方面构成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文化的基本结构。主导思想:从商品到货币是惊险的一跳,完成这个跳跃就是销售,而且是有效销售的过程,根据这个思路推论下去,我们认为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主导思想是一站在销售的角度看信用风险控制。规则就是建立风险控制的底线和制度,按照调查、评估、授信、预警监控、催收、分析建立信用风险闭环管理规则。结果导向:在每个环节都倡导以数据为基础,以促进有效销售增加为最终结果的导向。
这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文化的基本结构,以确定主导思想为前提,明确规则为了确定工作逻辑,结果导向为了促进规则有效的实施和采纳。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一个清晰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文化,让员工在具备风险意识之后,逐步内化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并自觉指导各个岗位员工工作。
篇4
关键词:战略审计;风险评估;企业;影响因素
一、 战略审计的风险评估解析
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从制定企业战略开始的。而战略的制定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出发,分析其外部面对的机遇和威胁以及内部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绝大部分战略制定出来之后,其实施过程都是存在风险的,比如可能对企业文化价值或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影响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源于企业外部,如外部的经济环境或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等;另一方面是源于企业内部,如企业改革或收购其他企业等。战略审计就是从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现存的经营模式、实施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综合考虑,来评估战略在制定、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其可行性、科学性。其中审计单位做的战略风险评估也是审计程序之一。
二、 战略审计的风险评估探索
审计人员对风险点的评估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初步评估时,审计人员根据识别出的风险点,对战略的风险状况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在实施战略风险评估时,审计人员要基于以上判断的基础上,参考其他的审计内容,重新评估有关因素对战略的影响程度,从而对之前的审计结果做出相应的调整。
关于战略审计的风险评估,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单一风险评估法,这个方法是对企业的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进行打分,评分结束后,得到的总评分体现的是企业的管理水平。其中,固有风险指的是没有对某一风险进行控制时,企业面临的状况,固有风险越高意味着其重要性越高;剩余风险指的是风险进行控制之后,企业的实际状况。下面我们将就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的评分维度进行分析。
1、 关于固有风险评分表的分析
(1)财务。该维度是指在管控不利时,这一战略对企业的年利润和资金流状况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可以根据公司的净利润或者活动资金的平水进行判断。
(2)声誉。该维度是指在管控不力时,这一战略实施对企业的声誉影响程度。影响的程度可以从负面新闻的引起的社会关注度进行判断。
(3)客户。该维度是指在管控不力时,这一战略对公司与客户关系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可以根据业务量即客户的订单量来判断。
(4)员工。该维度是指在管控不力时,这一战略司全体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的影响。影响的程度根据员工的流失程度来判断。
(5)运营。该维度是指在管控不力时,这一战略对企业的整体业务的影响,包括运营中所付出的成本、时间、人力等。影响程度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判断。
(6)合法性。该维度是指在管控不力时,这一战略违反相关法规的程度或罚款金额的数目来判断影响程度。
2、 关于固有风险评分表的分析
(1) 响应速度。该维度衡量的是在风险发生后,企业采取补救措施的速度,响应速度越快表示风险越小。
(2) 控制效果和效率。该维度衡量的是风险发生后,企业在控制、整改、监测和报告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否有所改进,改进的程度是怎样的。改进的越好风险越低。
(3) 风险管理能力。该维度是衡量风险发生后,企业在人力、技能、知识、第三方和流程方面所做出的反应,对这些方面的依赖程度等。依赖程度越低风险越小。
三、降低战略审计的风险及其控制方案探讨
审计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审计机构自身不当、社会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的影响、法律环境的影响、审计方法的影响。下面我们将从审计风险的成因出发,通过控制审计风险的成因来降低战略审计的风险。
1、 规范审计机构,严格要求审计人员
科学、健全、完备、系统的审计工作制度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基础,专业的审计人员是保证审计质量的根本。我们的审计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素质外,还要有一定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审计人员一旦确定后,后续教育要全面跟上。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对于战略的风险审计至关重要。审计人员需不断进行再教育,紧跟时代步调,做到审时度势。审计人员在工作时,应遵守客观、公平、公正、独立的原则,依法审计,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2、 明确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分为受托、准备、实施和报告四个阶段。在受托阶段时,首先详细了解委托人的目的和业务内容,审计人员对其进行初步评估,判定是否有承办能力,若有,接下来就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双方进行协商,确定合约关系。在实施阶段时,审计人员根据承办项目的要求和业务内容,然后分析所在行业的特点,选派熟悉这一行业的专业人员组成审计小组,群策群力,制定出包括审计内容、目标、方法等在内的具体实施方案。在实施阶段时,分三步走,首先是审计取证,其次是规范审计工作底稿,最后审计人员高度自律。三个环节都要有序进行,实施过程合理、合法、客观真实才是有效的。在报告阶段时,对审计重点作出标示,对审计过程进行严格复核,确保准确无误后,将审计报告交给委托方,并自己留一份底稿。
四、 结语
本文从战略审计的风险评估解析开始,明确战略评估的依据及其重要性,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战略审计方法,对战略审计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剖析,是我们更加了解战略中的风险因素以及他们的影响程度。最后,还针对战略风险的成因,从源头出发,通过规范审计制度、审计人员和审计程序,来降低战略风险审计的风险,并对其进行控制。我相信,随着审计制度越来越规范,审计方法越来越科学合理,我们战略审计的风险评估会越来越准确有效,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廖洪,陈波.企业战略审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个综述[J].审计研究;2005(2).
篇5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风险管理;运行理念;管理原则
1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风险概述
空中交通风险是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发生意外不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航空飞行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交通管制员的影响、环境的影响、机器设备的影响、管理制度的影响。在航空飞行中,可能遇到不可预测的情况,也可能遇到可提前避免的情况。民航事业应在保障航空人员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安全管理体系。空中交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每一名航空人员都肩负重大的责任,应做到团结合作,从而使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更加完善。
2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风险管理的方法
2.1以“人”为中心
空中交通风险管理应以“人”为中心。空中交通的出现是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因此,不能仅将其作为获利的途径,更应该在运营中将人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应构建“以人为本”的运行理念,高层管理者应与员工平等沟通,为员工提供好的福利待遇和晋升机会,员工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时要公平对待,从而使他们在舒适的工作环境中认真遵守工作准则,并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将安全保障工作放在空管工作的核心位置。
2.2注重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在风险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风险评估本身是一项技术性强、专业性要求高的工作。由专业人员评估得出的结论才可能符合实际,具有可信度,才能为风险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结果。因此,需要由具备多学科专业知识的人员与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共同从事该工作。资料表明,我国的风险管理人才匮乏,可采取向高等学校招聘、对在职管理者进行强化教育、将有潜质的人才送去高等院校进修的方式培养管理人才。
3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风险防范对策
3.1应用风险识别技术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的第一步。只有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及时、准确地掌握风险问题,并进一步记录、分析,才能找到对策,防止可能发生的风险变为真正的危险。由于风险来源很广,所以,如果只依靠一线报告人员和监督检测人员是不够的,还应鼓励每一名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自己或他人工作中存在的差错、隐患,从而阻止危险发生。自我国的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SCASS开通后,收集的信息非常少,这是因为有些员工害怕自身的问题被上级领导发现,或指出他人的问题时被他人记恨,而不敢向上级报告发现的问题。因此,航空公司应实行“无惩罚”制度,即被指出的问题为无意识差错时,只要存在该问题的员工积极改正,便不会受到惩罚,这样员工在自我纠错或指出他人错误时就不会有太多顾虑,从而充分利用SCASS识别风险。
3.2运用缓解风险技术
风险评估确认的风险后果是人们不期望发生或无法接受的情况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的过程即风险缓解。民航局下发的《中国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总体实施方案》中,包含了风险管理等18个要素。其中,风险管理部分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缓解、内部时间调查三方面。风险缓解策略有以下3种:①减少损失。针对一些不需要避险,但又无法完全保证不发生危险的情况,可采取措一定的风险缓解措施来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②避险。如果某事项具有的风险性比利益性大时,则应停止执行。③隔离风险。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隔离风险造成的影响,从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
3.3实行严格的监督策略
为了保障上述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监督风险管理的工作情况。监督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空中交通管理内部相关监督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风险管理的工作情况,外部监督是指国家相关行业监督部门对空中交通管理机制的设计和安全监督。此两者必须同时进行,相互补充、合作,内部监督查到的结果要上报至有关部门,从而将风险降至人们可接受的程度以下。“十一五”期间,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空管系统的重大科研项目,ADS-B、MDS、RNP等新技术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我们可利用这些技术做好监督工作。
3.4建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应制订完善、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进而形成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因此,需要航空公司及时更新、完善规章制度,且只有员工严格遵守工作制度,才能尽可能地消除风险,减少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风险问题。正因为风险管理是SMS(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部分,所以,它已成为了空中交通管理的核心。SMS是民航局明确提出的要在整个民航系统建立并实施的任务。空管在建立实施SMS的过程中,应准确理解、把握风险管理的核心,风险管理如何在SMS的框架中运行等问题,这是实施空管风险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此外,航空公司还应以SMS为指导纲领,完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
4结束语
根据上述分析,当前航空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并以SMS为核心有效控制风险;坚持从实际工作出发,严格要求每一个环节,不可掉以轻心,不轻视问题,发现问题后应及时解决,各尽其职,从而保障空中交通安全,降低飞行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篇6
有效防止欺诈的柔性内部控制
诱导欺诈的因素中,个人的素质是内因,环境压力和机会是外因,我们可以通过消除这些诱因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惩罚,减少刚性内部控制。
1.利用非正式组织减少压力。环境的压力一般源于“不适应”,当有新的员工加入时,由于业务还不是很熟,如果没有有效的培训机构接纳他们,他们对于不熟悉的业务就极易倾向于通过作假来进行掩饰;当工作环境发生改变时,员工也会产生暂时的不适应,如果没有缓冲的机会,为了掩饰自身能力的不足也会选择作假。而非正式组织是一个有效的资讯传递和交流中心,如员工活动中心、各种爱好协会、开放的培训组织等,它们能针对员工的心理进行有效的沟通,排除各种负面的压力,同时也体现了柔性内部控制的特点和优点。
2.利用充分的风险评估减少做假的机会。有许多欺诈源于没有充分估计到其发生的可能性,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就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先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减少发生欺诈的机会:①操作环境的改变导致新的竞争压力;②内部控制人员变更;③新的信息系统对交易过程的影响;④重大的迅速发展给内部控制带来的影响;⑤产品更新换代和新技术的实施带来的影响;⑥组织结构的调整;⑦新市场的进入;⑧会计政策调整对财务披露的影响。
3.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机构,健全员工招聘和培训程序,提高员工的素质。企业应把员工看作是有价值的人力资源,不仅仅是利用他们,更要去发展和培养他们。当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时,他们就会有极大的归宿感和认同感,对企业的文化能够给予理解和认同。有了这一能够进行有效沟通的心理准备,内部控制就能准确实施和及时反馈。
二、倡导人性化的柔性内部控制
诚信是企业保持对外良好客户关系的信誉资本,也是企业进行有效内部控制的一个实质性前提。最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一定是设计最为完备的,因为内部控制制度再详细,也不可能涵盖企业所有的活动。真正有效的内部控制应该是一种“自在”的控制,即人人都讲诚信,并营造一种健康向上、把讲诚信作为内在需求的企业文化,借助价值观念等软环境使员工得到自律和他律,从而矫正其价值和目标,规范其行为,使个体的价值、目标、行为与组织的价值、目标、行为相一致,通过尊重人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激励员工,使他们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忘我工作。
当然我们要注意到的一点是,这种人性化的柔性内部控制是一种以动态管理为特征的内部控制模式,它适应于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工作更多地表现为对知识的利用和创新,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过程,没有统一的外在形式,也无法对其进行统一管理,这时只能通过价值观念导向进行调控。对于那些控制程序确定无疑的事项,传统的连续监控还是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因此柔性内部控制不应排除传统的内部控制,我们应该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
树立诚信是实现人性化内部控制的核心。诚信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有实在的内容。从最高层次的企业价值取向到最低层次的日常工作制度,我们都可以把它放到每一个环节中,每个层次的诚信都对应有相关的内容(见右图)。通常我们说诚信太空洞、难以实施,这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诚信,特别是不了解它的层次性。把最高层次的价值取向当作诚信的全部,上层领导能够理解但下层员工无法认同,这种错位的定位让管理者觉得孤掌难鸣,也同时失去了树立诚信的信心,转而一视同仁地实施严厉的监控制度;或者是没有细分诚信的具体内容,诚信只是一个泛泛而谈的抽象概念,使大家不知道如何在工作中把诚信转换为实在内容,形成一个共同的工作理念。因此,应根据人的行为需求和不同层次的诚信内容,采取不同层次的激励措施,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行为进行引导以将诚信落到实处。
三、优于传统控制的柔性内部控制
1.柔性内部控制反映了内部控制的本质目的:追求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的最大统一,减少目标实施偏差。
2.柔性内部控制注重防止偏差行为的发生,把非意愿事件控制在发生之前。柔性内部控制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人的需求出发来树立诚信和防止欺诈,它是适应扁平的学习型企业组织的“自在”内部控制模式发展起来的。
3.柔性内部控制十分注重软环境的建设,它把控制活动升华为一种企业文化,把被动的监控变为自觉的自我约束。通过营造一种符合本企业特点的文化氛围,引导员工自我约束,利用价值评判来协调员工的行为。
4.柔性内部控制进行风险评估的出发点是保护员工免受作假的诱惑,而不仅仅是为了防备员工欺诈的算计,它是一种动态的风险评估。因此,它强调广泛参与性,所有的员工都应该参加风险评估,随时发觉内部控制过程中可能失效之处。由于这种动态的风险评估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动态性,因此是全面的、高效的。
5.柔性内部控制不仅强调发达信息技术基础上的资讯沟通,更强调心灵的沟通。如果前者是沟通的硬件的话,后者就是沟通的软件。
6.柔性内部控制以间断监督为主,不使用连续的监督。它强调一种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四、柔性内部控制的建立和使用
篇7
以“十”精神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为目标,以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为切入点,通过开展“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全市济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内容
1、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坚持从群众需要和城乡规划工作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城乡规划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以通俗化、形象化的宣传教育内容,增强法制宣传工作效果。
牵头单位:政策法规处
协办单位:办公室、监察室、机关党委
时限要求:全年
2、加强干部职工法律知识学习培训。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及其它有关行政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牵头单位:政策法规处
协办单位:办公室、监察室
时限要求:全年
3、认真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严格按照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要求,坚持风险评估先行,坚持防范与化解联动,坚持建设与调解并进,积极主动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各项要求,做到“应评尽评”。
牵头单位:政策法规处
承办单位:规划管理处、用地规划处、工程规划处、市政规划处、各分局、清河新区规划办、盐化办、规划监察支队
时限要求:全年
4、着力化解规划管理和实施过程中的矛盾纠纷。按照《行政调解工作制度》的要求,本着自愿、合法、公平、公正、及时主动、依法处理的原则,通过行政疏导,解决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牵头单位:政策法规处、监察室
承办单位:规划管理处、用地规划处、工程规划处、市政规划处、各分局、清河新区规划办、盐化办、规划监察支队
时限要求:全年
5、进一步拓宽群众诉求的渠道。严格执行城乡规划公示制度,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提高群众参与度;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各项要求,做到“应公必公”;充分利用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实现规划决策的过程民主化、公开化、科学化;认真调查核实人民群众举报、媒体网络反映的问题。对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通过“阳光纪检”、“美丽”等网络平台广泛吸纳民意,对有关涉及城乡规划的帖子,要及时回复。
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
时限要求:全年
6、全力做好规划服务工作。在规划审批过程中,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努力为建设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充分运用行政指导手段,对建设项目进行辅导。及时帮助建设单位优化规划方案。对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提前介入、主动对接、全程跟进;在批后监管过程中,树立为民形象。秉持“预防为主、教育纠正、苗头预警、轻违告诫”的理念,推行人性化执法,将行政指导贯穿于行政执法工作的各个环节。依法、及时查处违法建设行为。
牵头单位:政策法规处、监察室
承办单位:规划管理处、市政规划处、各分局、清河新区规划办、盐化办、规划监察支队
时限要求:全年
三、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开展“法治为民办实事”行动,是贯彻落实省、市2013年八件实事的重要举措,是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一项具体行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单位、各处室要增强承办“法治为民办实事”的政治责任感,增强服务意识和为民意识。按照任务要求和序时进度,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篇8
伴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不断进步,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医院内镜室中较易出现医院感染的现象,在对诸多疾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内镜能够发挥显著的价值。对此研究有效措施降低内镜感染率对提高医疗诊断质量具有显著的价值,其针对医务人员以及患者的健康与安全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果对患者实施侵入性操作,均存在概率出现感染的现象。内镜操作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在整个过程中均存在感染风险,对此做好内镜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了探讨在实施内镜室管理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本文将我院150例内镜诊疗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内镜诊疗患者150例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研究通过随机分组展开。观察组一般资料:男49例,女26例;年龄为2~10岁,平均年龄为(6.9±2.5)岁;对照组一般资料:男50例,女25例;年龄为3~10岁,平均年龄为(4.1±3.6)岁;观察对比所有内镜诊疗患者的性别以及平均年龄,无显著差异,存在均衡性(P>0.05)。
1.2方法
1.2.1对内镜室物品摆放加以规范。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分区放置、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针对设备设施加以完善并在每台仪器设备上附有操作流程,对于医院内镜室做到合理布局:设有单独的内镜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配备排风设施。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执行,对诊疗室、清洗消毒室以及更衣室等进行分析。对不同部位的内镜检查分室进行,并且确保内镜与附件的数量与医院的规模和诊疗患者数量相适应,利用专业性高并且先进的内镜清洗设备对内镜实施清洗消毒,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患者安全。
1.2.2对内镜室每项工作制度加以健全。主要包括《内镜室工作制度》、《内镜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以及《内镜室保洁制度》等。要求医院内镜室工作人员针对有关制度进行认真学习,并且必须接受省级以上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并且在进行相关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具体的规章制度执行。针对医院出现内镜感染的现象,创建风险评估小组,提高控制力度。每月在固定时间组织例会对风险事件的控制情况以及工作质量展开分析。针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漏洞与可能出现感染的事件可以做到及时发现,一经发现进行认真改进,将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医疗诊断质量以及护理工作质量显著提高[3]。
1.2.3防止医务人员过多职业暴露。对于医院医务人员,需要做好自我保护措施,防止出现不必要职业暴露的情况。临床在实施内镜操作过程中,需要认真实施无菌操作,在进行清洗消毒过程中需要做到清洁无菌,对以特殊感染的患者要严格消毒处理,延长消毒时间,清洗槽彻底浸泡消毒,在实施诊疗过程中需要做好自我防护工作,认真穿戴隔离防护用品,针对患者的污染品需要根据要求认真处理,禁止出现随意丢弃的情况,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针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有关处理流程向相关部门报告,并且做好紧急处理措施,针对治疗记录以及治疗后的随访情况进行认真填写,防止出现不必要的伤害[4]。
1.2.4提高医务人员针对有关法律知识的认知度以及具体的风险防范意识。要求医院科室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常识,针对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纪律做到认真了解。在处理垃圾废物的过程中,需要分类完成,避免出现废物感染的现象。针对消毒不满足条件的内镜,需要对其进行快速识别,确保顺利完成医疗护理工作。针对发生的事故需要合理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最终加以有效解决[5]。
1.3统计学方法 对于所有医院内镜诊疗患者,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展开数据分析统计,内镜生物检测合格率以及感染发生率等计数资料凭借χ2检验以%表示,当P
2 结果
2.1内镜生物监测合格率 在观察组的75例患者中,内镜外合格患者75例,合格率为100%;内镜腔合格患者75例,合格率为100%;水槽合格患者74例,合格率为98.67%;其他合格患者75例,合格率为100%;在对照组的75例患者中,内镜外合格患者62例,合格率为82.67%;内镜腔合格患者61例,合格率为81.33%;水槽合格患者59例,合格率为78.67%;其他合格患者57例,合格率为76.00%;观察组内镜诊疗患者内镜生物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感染发生率 在观察组的75例患者中,出现病理性感染的患者0例,所占比例为0;出现药理性感染的患者0例,所占比例为0;出现损伤性感染的患者1例,所占比例为1.33%;在对照组的75例患者中,出现病理性感染的患者15例,所占比例为20.00%;出现药理性感染的患者19例,所占比例为25.33%;出现损伤性感染的患者16例,所占比例为21.33%;观察组内镜诊疗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针对医院内镜室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将实施内镜操作过程中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概率显著降低。在开展护理活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将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概率显著降低。对于医院内镜室患者,一经出现内镜感染的现象,医务人员也存在较高概率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进而针对医院及其他患者带来严重的损失。
护理风险管理有很多方面,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①在医院感染的处理中,必须要从细节方面着手,确保将每一项因素合理解决,形成健全的工作体系,避免造成恶性循环。②突发事件的出现,也是护理风险的主要内容。一般而言,突发事件包括人为因素、日常工作漏洞、准备工作缺失等,这就要求在未来的护理风险管理中,针对性的实施管理。必要时,阶段性的提升护理水平,加强培训。③内镜检查仪器故障。与一般的医疗仪器不同,内镜检查仪器的故障,往往会不易察觉。要求医疗机构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详细记录,定期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停止应用,避免造成隐患和风险。
篇9
关键词:人民银行 内部审计 咨询职能
1998年,以内审部门设立为标志,人民银行内部监督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年来,在加强队伍建设、履行审计职能、创新工作管理、促进内控机制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在2010年央行系统深入开展“学准则、找差距、促转型”活动中,通过学习发现内审工作中还存在不足和差距,审计工作的管理咨询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便是其之一。
一、咨询职能是内审工作的本质要求
1、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成立于1998年,是我国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成员,它接受内审协会及本行行长的领导,依法独立对人民银行各职能、直属机构、分支机构的财务收支及各项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和检查,依法独立对人民银行各职能,直属机构、分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提出报告并作出建议的内设职能部门,内审监督和检查职能载入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中。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成为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内部审计由财务收支真实性、会计核算合规性为主向督促职能部门、直属机构、分支机构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方向转变,并在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与方法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内审职能由查错纠弊向内控制度评审过渡。
2005年新的《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增加了对职能部门、直属机构、分支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监督内容。
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框架性意见和方向性指导,由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构成的内控机制建设成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重任,内审职能由单纯的监督检查转向风险、组织目标、业务活动各环节的分析与评估上。
2、内部审计起源和发展历程
内部审计源于企业管理者为了验证用以决策的(会计)信息而产生了对分离的内部确认职能的迫切需要。刚开始,内部审计作为内部经营职能主要集中在防止工资欺诈、现金和其他资产的损失,很快地,内部审计的范围扩展到对几乎所有财务事项的验证。1947年,IIA的《内部审计师责任说明书》里指出,尽管内部审计主要处理会计和财务事务,业务性质的事务也属于它的活动范围。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内部审计主要工作还是进行业务信息真实性和业务工作合规性审计,1993年IIA的《内部审计责任说明书》指出“内部审计的范围包括检查和评价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及履行职责的工作质量”。
进入新世纪,IIA在《职业实务框架》(2002版)中对内部审计进行了新的定位:“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程序的效果,以帮助实现组织目标”。因此,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就是为组织治理提供三种确认和一种咨询,即:风险评估、控制确认和遵循性确认和提供咨询或经营导向的工作。
当我们对照国际国内内部审计准则和先进标准,来审视央行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时,当前央行内部审计工作还主要局限于对业务工作遵循性的确认,尤其是对业务工作遵守各种法律规章、制度规程的合规性确认。还没有完全走出“内审就是查账”的功能局限,应当考虑围绕央行工作和内审部门实际,全面发挥内审的确认、咨询职能作用,特别是如何履行咨询职能,发挥内审在顾问、建议、协调、培训等方面的作用。
二、如何发挥内审工作的咨询职能
1、发挥咨询职能是注重审计成果运用,扩大审计价值
央行内审成果,是审计事项与审计管理的总结与归纳,是未来审计工作的一种预测,可通过各类方式予以陈述,并对人民银行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活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份内审工作总结一般不会少这样几个字眼:“审计查出问题X个,查出违规金额Y元,整改得到落实Z个……”。这就是一个工作阶段内审人员所创下的工作成绩,但内部审计成果不单指查出问题的多少。
央行内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最终确保其内部工作规范有序,杜绝隐患,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乃至达到零风险。但现实审计工作中,由于审计与被审计对象受自身利益的驱动,加之监督意识的弱化,往往忽略了如何举一反三,完善内控,从根本和源头上防范,乃至经常出现屡审屡犯的情况。
为此,通过审计检查了解和发现的央行业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管理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隐患,通过内审分析透视问题、查找原因、帮助领导决策,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意见和防范可能出现风险的科学建议,充分运用审计成果,不但要将审计成果为行管理层所用,更要将审计成果为被审对象所用,为领导决策所用,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内审“参谋”和“助手”作用。
现实中,内审部门可以把内审成果的收集和运用纳入到审计工作目标中,比如把审计成果和执行货币政策结合起来。认真开展对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审计与调查工作,扩大了内部审计范围和空间。建立一项内部审计反馈制度,在全行及时召开审计结果情况通报会,引起了各业务主管部门更加关注在管理上的不足,同时促使业务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地监督下级部门采取措施加以整改,使内审成果得以有效转化。
2.创新内审工作理念是发挥咨询职能的关键
受思维模式、自身素质等方面影响,基层央行内审工作同日趋发展的金融形势很不适应。需要结合国内外最新内审理论的发展情况,探索新的内部审计方式、方法,树立现代内审理念。
考虑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的问题,特别是要确立客观性第一的理念,正确处理内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要考虑内审人员的职业发展和职业操守问题,在工作中坚持独立、客观、保密、胜任的原则,特别是增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熟练性和职业审慎性;要考虑真正确立内审工作“增加价值”的理念,特别是探索使内审工作更加有效地为央行实现目标、改善运营、防范风险服务。
切实围绕央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来开展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围绕央行的职能和业务,切实由单纯的合规性审计向风险管理审计转变;并通过审计活动,促进各级行管理层和业务部门切实履行内控体系建设和维护的责任等。
篇10
基本情况
____年,江西省大余县人民检察院试行案件管理工作初具雏形,采取的是与控申科合署办公的模式,功能较单一,主要是负责收送案工作。20__年底,该院案管办正式成立,2013年7月案管办经正式批文核准为内设机构,2013年9月案管办受理中心建设完成,并制定了《大余县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暂行办法》、《大余县人民检察院案件流程管理暂行规定》、《大余县人民检察院接待、联系辩护人、诉讼人暂行规定》等工作制度,律师接待模式是业务部门和案件管理部门混合接待。2014年律师接待统一在案件管理办公室,涉案款物管理工作以及数据统计工作移交案件管理办公室。
存在的问题
阅卷方式存在的细节问题。律师现在的阅卷方式基本都是采取拍照的方式,回律所后自行打印,这种拍照的方式简单、便捷,但是存在的隐患也不小。2014年以来,大余县人民检察院案管办接待的申请阅卷的律师中,数人提出用手机或PAD等具有上网功能的电子设备对案卷进行拍照,我们考虑到网络泄密的可能性比较大,提出更换拍照工具。另外拍照、复印等方式可能导致未成年当事人、尤其是未成年受害人的基本情况外泄,与刑诉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精神相冲突。
涉案款物管理存在的细节问题。作为基层检察院,必定会有案件移送市院审查,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涉及到涉案款物的移送,按照规范模式,案件移送的同时涉案款物也要随案移送至市院,而公诉开庭时,一般又是在犯罪嫌疑人关押地开庭,则涉案款物又要再送至基层法院,在这往来的过程中,长途运输的颠簸、天气变化以及人为因素,可能导致涉案款物的遗失或性状的改变,从而影响款物的证明力。
案件风险评估存在的细节问题。个别案件根据规定应当属于有一定风险的案件,但是承办人在开展案件风险评估时并未指出其具有风险性,而案件管理部门并不直接与当事人等接触,因此并不清楚案件是否有风险,就可能导致个别有风险的案件被当做无风险案件同样处理,甚至可能由于重视不够导致矛盾最终激化,风险等级提升。
案件评查奖惩机制存在的细节问题。目前案件评查工作对如何评查制定了较为详细和操作性较强的规范制度,但是监督整改手段却还是很薄弱,主要还是依靠通知整改的形式,对承办人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健全,这就可能导致评查力度虽大,但整改不到位或改正后又出现等问题。
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详细规范律师阅卷工作。当下一些年青律师在阅卷时,使用手机等拍照,但是手机这种电子载体,极易感染病毒,不经意间就可能导致案件信息外泄,,建议明确规定律师如果采取拍照方式只能采用不具有上网功能的电子设备。另外对于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根据刑诉法第275条,“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对于这些案件阅卷的,笔者认为不宜采用复印或拍照等阅卷方式,律师虽保密义务,但经过走访,发现各律所发展状况不一,硬件参差不齐,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刑诉法所要求的封存,难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建议明确规定对涉及未成年人当事人及当事人隐私的证据采用摘抄等形式,确有复印、拍照等需要的,建议遮挡住关键信息再复印或拍照。
涉案款物跨地区流转简易化。实践中,涉案款物多为物证,对于这些物证,公诉卷内一般有提取笔录、辨认笔录、照片等,承办人通过以上的材料基本能确定该物证的证明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涉案款物尤其是物品,建议对于涉案款物一般采用照片移送审查的方式,除非承办人认为有必要随案移送的。另外由于上下院公诉与案管部门沟通渠道不畅可能导致涉案款物滞留,建议上级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渠道,定期对上级检察院到基层开庭的时间予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