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日常管理范文
时间:2024-05-22 17:2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日常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日常管理;思想政治;课外生活
高校辅导教师,一支专门从事学生德育工作的队伍,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教师群体,是每位大学生大学期间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导师,承担着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重大责任。因此,作为沟通学院和学生桥梁的辅导员,在大学生的人生中起关键性作用。近几年,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大学生个性特点的变化,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大致出现以下几种不利于工作的情况。
1 学生在校上课缺乏自制力,思想空虚、学习懈怠,经常无故逃课、缺课,不便于管理
据调查有五成以上同学频繁逃课,其中超过三成的同学逃课是因为课程无聊。我认为原因不在于课程无聊,而是我们的态度上的改变。其一:很多同学一直认为考上大学便能找一份工作,可以稳定自己的生活。同时这使得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在此基础上,对于大学的成绩便不是很在乎。在没进大学之前,就听说过一句话: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其二,对大学的认知程度不一样。同样分化出了两种很明显态度的人。一种是拿到毕业证即可,第二种便是利用大学好好塑造自己。30%的同学会选择去自习,50%的同学会因为做兼职,学生会、义工联的工作等实在有事而逃课。
2 学生干部工作动机不单纯,部分只为个人利益着想
当今社会经济飞快发展,使个人利益急剧膨胀。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接收者,或多或少的受到社会不良风气、拜金主义等的影响。学生干部有些工作动机不纯,思想上出现了偏差,工作首先从自身利益考虑学生工作,将工作认为是给自己争取利益的手段,比如利用职务之便获取“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和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等荣誉称号资助补贴等,长此以往导致一些国家设置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且导致学生腐败的滋生。
部分学生认为做干部有更多的机会和老师接触,可以较快的了解多种事情,然后跟同学进行炫耀可提高自身身价和个人魅力,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可;且有很多机会参与各种活动,可以此为平台施展个人本领,挖掘本人潜力,获得更多和老师接触、学习的机会,提高将来就业能力。
3 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与他人相处障碍,缺少健全的交往能力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90后,大多在父母和亲人的溺爱下长大的,没有生活困苦的经历,没有经受过挫折, 心理比较脆弱。从小到大的学习生活中没有受到过各个方面的批评与否定,离开家庭后来到大学,接受到与社会、学校教育的碰撞后无法接受,社会的发展又让他们具有与前辈人不同的价值观念。多重因素作用下,部分学生出现了“人际交往恐惧症”、“抑郁症”等,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校园生活和就业前景。
4 学生总体素质下降,工作创新能力不足
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创造力上,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大学生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较低。每当有新情况、新问题等新生事物出现,便立马陷入混乱,不能从中发现问题或提前考虑问题、未雨绸缪。看问题不全面,问题出现后不能独自寻找新的解决途径。做事情只愿意因循守旧,根据以往程序做事,做以前的老事情,不愿意动脑筋,创造更新的内容和形式,为广大同学服务。
以上四方面的问题产生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自私自利等意识的传播,严重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二是,巨大的社会就业竞争压力,导致很多学生出现急功近利短视现象,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只为提高竞争资本,例如入党、考证、争荣誉等。三是,家庭结构、教育方式等家庭环境影响,导致很多学生主动性差、心理承受能力低下、个人积极探索创新能力局限。根据以上原因,提出以下解决途径:
1)改变学生对大学学习的态度,使之有前进的动力,并实施学生管理值班制度、学生工作例会制度、以及各班的班主任例会制度、班会课制度等督促学习。
大学本应是提升自己能力的地方,而不是自己放纵的地方。虽然在大学之前都是一种应试化的教育,对我们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于引导和自身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大部分同学认为进了大学便是一种保障。这说明这一部分同学还没有认清这一现状。因为我国的大学教育由以前的精英教育已变成大众化教育。这致使我们的起点降低了一个层次,即使我们毕业后也不能如我们所愿而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更谈不上是一份可以安定一生的工作。
教导学生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阶段定位的责任性,抓主要矛盾,使学生在逃课时充分权衡利弊;同时实施上课监管制度等,保证学生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推动学生工作进入正常化轨道。督促各年级严格学生管理,加大对学生日常行为和班级管理的考核力度。要求各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检查、监督和考核,通过自始至终的严格管理,把学生约束、规范到正确的行为方式上来,充分保证校园秩序的稳定。
2)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创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等环境。培养和引导学生向优秀学生看齐,经过系列的课堂内外、班会活动、集体培训、名师讲座等活动,塑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全面提高总体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克服上述竞选干部动机中的功利思想,通过定时不定时培训、引导和教育,训练他们养成热爱生活、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责任感和奋斗心。
3)关注我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走访学生,深入宿舍交流。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学生学习和课外生活中,可定期找家境贫寒学子面谈,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多深入学生宿舍,关心学生,不仅作为良师,更要成为朋友,及时为学生解开思想疙瘩,逐步增加心理成熟感和交流的能力。
4)创设宽松的生活学习环境,开设各种类型的社团活动。
当下校园管理要求安全、稳定,对学生的管理比较严格,导致把学生的行为限制的比较死。学生在这样一个条条框框的环境中生活学习,缺乏创新理念的灌输,个性也得不到施展,这与当下注重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多组织各个类型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发展创造力,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
篇2
关键词:大学生 日常管理 理论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243-01
1 创新大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价值
1.1 有利于使大学生适应时代的需求
创新大学生日常管理是以大学生当前生活与学习的现实状况为背景,结合时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以及竞争意识等提出的要求,为达到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高等学校只有认识到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有认真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才能够更符合时展需求,裴炎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1.2 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
学生管理这一工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影响甚大,关系到学风问题,也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密切关联[1]。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需求不仅能够构建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环境,而且可以扩展学生的业余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具备全方位的能力,才能在应聘中取得优势。只有这样的管理才符合高校的办学宗旨,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才能提升教育的质量,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促进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1.3 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保持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大学生了解社会实际情况,尽早与实践结合起来。当然,要想提升学生各方面修养,学校的各部门应当共同合作。大学生参与到日常管理的工作中,可以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大学教育不能只注重课程教育,也要重视生活中的各个细节,比如严明的纪律、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会交际能力等。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大致包括这几个方面,而高校也应当建立各种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和业余活动,使大学生遵守纪律的同时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尽早地了解社会的需要。
2 创新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策略分析
2.1 完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思路
(1)谨慎小心的观察。学生在学校活动中占主体地位,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大部分都体现在了学生的各项活动上[2]。所以,辅导员应当实时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一言一行,熟悉他们的思想,在管理中逐渐改善提高管理水平。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深入的观察,了解他们每个时期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挫折和烦恼等。同事也应当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给予关心和鼓励,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2)动态实时掌握学生的最新状况,了解他们的近期活动。在校内,辅导员与学生联系不太紧密,缺少沟通。首先,辅导员应该明白自己是学生的负责人,应当为学生服务,要建立良好的形象,在学生碰到问题时能够首先想到找辅导员帮忙;其次,对于学习成绩拔尖的同学和热心助人的学生,应该和他们进行更多的交流以了解班上其余同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也可以多和其它任课老师联系,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只有对学生的状况有真实的了解,才能知道他们的思想行动,更好地为他们解决困难,走向快乐的校园生活。
(3)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对其学生和生活保持关心。辅导员应当多与学生来往,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他们也应当引起重视,给予帮助或解决办法。
2.2 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1)每个班级都应当有完善的班干部委员规章。建立起“班委各司其职”的行为规范,班长确定每一学年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各委员分工完成自己所属的本职工作。
(2)建立起“值日生与值周班委”相联系的原则。每个班干部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整个班级的学习生活等具体事宜应当由值日生与值周班委合作完成,并对其赏罚分明。良好的奖惩机制可以激发班级成员对自身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立班级良好的学习气氛。
(3)扩展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提升管理的全面性。学生业余时间的思想教育主要在寝室展开,其对生活习惯影响起主要作用。学校可以开展寝室卫生评比等类似活动建立和谐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文明礼仪。
2.3 创新管理途径,构建大学生日常管理网络新阵地
(1)通过网站论坛信息,学生使用飞信等聊天工具可以实时接收重要通知,查询参考资料等,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时博客中会一些学生的升学政策、优惠条件、工作计划等,供学生查阅。
(2)有时可匿名在网站的公告栏发帖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消除学生与老师谈心时的身份障碍。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对新事件发表正确的看法。经过和学生的讨论交流,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三观”。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传递相同的信息使他们耳濡目染,当与他们进行交谈时就可以缩短交谈时间[4]。
(3)更新辅导员的日志和微博信息。发表一些有深度有含义的个人日志,既能让学生体会到辅导员的亲近之处,又能潜意识能引发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见解。也能够用微博等学生感兴趣而又流行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对辅导员思想教育有所了解。借助微博,学生和辅导员可以进行交流,相互了解思想动态。这样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提高辅导员的管理效率。
2.4 创新大学生日常管理理论
(1)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贯彻实施要以自我管理为出发点[5]。老师与管理人员的合作才能确定自我管理的目标、责任和监督意识。学生应该自觉提高主动性,从“被管理”提升为自我管理。
(2)当前社会的发展速度和改革步伐都在加快,高校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管理人员在对大学生日常生活进行管时,应当转变和完善当前的管理模式,体现出高等教育的理念,摸索出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双重发展与社会实际接轨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要加强和学生的联系,促进感情的交流,对管理思想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后勤服务等都以人为本。在促进师生交流的时候要以学生为本体,尽量消除他们的逆反心态。这样才能正常展开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对其进行创新和完善。
3 结语
总之,作为学生日常管理的管理者,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日常管理现状,制定良好的方法策略,及时给予鼓励、引导和关怀,一方面要着力提高自己对于学生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要时俱进,创新管理理念和模式,以更好的做好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篇3
首先,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渗透的以人文本原则主要体现为以生为本,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包含很多要素,如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等,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人始终是教育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要素,所以转变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理念,将推动学生素质的提升、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教育管理目标是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关键;其次,行为规范原则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当前我国各个地区中的高职院校在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方面的准则、规章以及规范中都存在操作性欠缺的问题,如果贯彻以人文本是从软要素方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作出创新,那么遵循行为规范原则则是从硬保障方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作出创新。在每一个高职院校中,教师以及学生都必须在统一的制度下开展学习、生活以及工作,而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其行为规范制度应当体现出管理者以及被管理者共同的利益和意志,让学生在具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对的义务,这种制度所具有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是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质量的基础和依托,所以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有必要制定符合时展、符合学生特点、能够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且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质量的行为规范、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让学生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对自身的学习与生活做出合理安排。
二、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制度作出创新
2.1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可以分为管理方法的创新和管理技术的创新两个方面。在管理方法的创新中,高职院校有必要做到人性化、规范化以及差异化。人性化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功利工作应当体现出多层面、个体化、强调双向互动与交流的指导方式,不仅要重视通过直接的教育管理来对大学生进行熏陶,同时要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交流来实现隐形教育。规范化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利用学校内部的制度规章以及学校外部的法律和道德来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实现对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差异化要求高职院校能够以学生资质与条件的差异对学生开展分类别、分层管理;在教育管理技术的创新方面,高职院校要重视使用现代化教育管理技术来开展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对信息网络化的建设以及应用来推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成效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包括学生后勤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综合素质评测系统等。
2.2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团队的打造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团队的打造中,不仅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同时要强化学生管理干部的参与,从而体现出学生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要认识到辅导员自身的能力水平对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对于辅导员队伍应当从人员的聘用、使用和辞退三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在聘用中,有必要设置严格的准入标准,包括学历要求、从业资质要求、基本素质要求、思想政治素质要求等。其中基本素质要求应当体现出管理学以及心理学的重要地位。同时高职院校有必要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并强化辅导员队伍的学习意识,从而推动辅导员队伍以及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高职院校要肯定学生干部在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优势,同时对学生干部所具有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强化,让学生干部发挥出模范作用。另外,干部选拔制度以及干部培训制度要根据高职院校实际情况进行制定,通过树立教师监督制度和学生监督制度来对学生干部行为以及工作作为做出评价,从而推动学生干部在参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
2.3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
篇4
关键词:日常管理辅助;辅导员;系统功能设计
一高校辅导员日常教育特点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的主要管理者,负责学生的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的大学生涯的“第一个”教师,亦是“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辅导员能够随时接触到每一个学生或者每一个团体,是大学生的大学生涯中举足轻重的角色。大学生作为当代特殊群体,处于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接受新事物快、学习能力强、基础知识雄厚,但优越的成长环境和独生子女氛围使部分学生抗挫折能力较弱、缺乏自我调节和鉴别能力,需要在大学四年的成长过程中得到适时的规范和引导,使其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因此,辅导员是大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石,亦是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人生导师”。辅导员的重要地位决定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罗万象,全方位覆盖了大学生成长规划,紧密地结合大学生成长各阶段的特点,包括学业生涯规划、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认知、校史校情教育、创新思维能力教育、法律知识普及等多方面,渗透于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思想认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高校辅导员日常教育局限性
高校辅导员以一人之力担负起大基数学生的成长发展教育,必然导致其工作种类纷繁、历时长久、信息收集困难等多方局限性。辅导员的有限精力致使其教育工作仅停留在日常管理层面,而极易忽略其“人生导师”的职责。(一)工作种类纷杂辅导员工作覆盖面广,包括学业成绩、社区生活、专业认知、学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竞赛组织参与、就业信息推广等多方面。而辅导员日产教育需多方顾及,缺一不可。工作种类的纷杂往往使得高校辅导员焦头烂额。(二)教育对象范围庞大高校辅导员日前以一人之力面对数百学生,而因大学生行动的不可控行,极大地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大学生的多样性,使辅导员的教育工作需因人而异,为不同情况的学生规划相适应的教育模式,往往使得辅导员分身乏术。(三)不间断性全日制大学生的特性导致辅导员必须二十四小时时刻待命,寒暑假、法定假日也不例外。长期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高度负荷,使辅导员的身体状况、工作效率易出现状况。
三辅导员日常管理系统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互联网时代辅导员日常管理需求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对象、环境、目标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是中国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前沿,辅导员怎样顺应时代,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管理模式,将辅导员从繁杂工作中解放,成为学生思想、行为的人生导师,构建“互联网+管理”具象化的高校辅导员日常管理新模式,使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时代的产物与高校教育日常管理结合,着重开发高校辅导员日常管理系统,促进辅导员提高办公效率,以达到智能化、综合化、数字化的时代需求。(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外互联网技术兴起,信息化也成为了高校管理高效化不可逆转的潮流。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6)88亿,其中,高校学生群体在网民中所占比例最大,加强高校辅导员办公自动化建设被广泛认可。当前被开发的高校辅导员系统主要用于校方与辅导员之间的办公沟通,主干的工作由不同的分支系统支撑构成。以本校为例,辅导员办公主要依靠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信息门户、本科教务系统、就业系统、奥兰社区系统等,分布散列且大多仅限WEB端的办公,极大地增加辅导员工作的冗杂度;举办活动方面,仅有PU等平台,为学院、学生组织活动的申请、举办增加了操作流程;与此同时,辅导员与学生间的主要通过第三方社交软件(微信、QQ等聊天软件)交流,急需一个高度集成的高校辅导员综合管理办公交互系统。(三)积极意义高校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日常管理工作,本系统以规范和管理辅导员工作出发,加强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和服务的综合性辅导员辅助系统。它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课、档案管理、沟通交流等多类功能集于一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对学生管理,教育的质量,增强学生管理工作预见性、系统性。
四辅导员日常管理系统设计
(一)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主要设计七大功能:管理学生基本信息、通知公告、活动的申报/管理/展示、辅导员授课、应急消息处理、班级考核量化、请假销假。具体如下:(1)管理学生基本信息。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生学籍信息、学习成绩、竞赛获奖、社会工作任职情况等,其中辅导员可修改管理任意数据,学生仅对自己的基本信息具有查询功能。(2)通知公告。考虑信息的保密性,辅导员可依据信息可传播范围,选择学生类别范围公告,相应的学生群体具有相应的信息接收功能。(3)活动申报、管理、展示。针对班日活动、团日活动、党日活动、心理健康月等庞大的活动数量,依据其举办流程的相似性,将活动的举办统分为活动申报、管理、展示三个层面。任意学生具备活动申报权限,经辅导员管理审批后开展活动,广大学生群体具有活动报名、评价等权限。活动结束后,由发起者上传图片、总结等予以展示。(4)辅导员授课。辅导员课程为辅导员日常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学生入学教育、就业信息、毕业生教育等系统化整理,通过网络课程的手段开展。辅导员具有上传视频权限,学生具观看视频、签到打卡的功能。(5)应急消息处理。发生紧急事件时,学生通过客户端发送实名制应急信息提醒,辅导员端立即收到强烈的铃声提醒,便于辅导员随时反应,做出应急处理。(6)班级考核量化。以班级为单位,设置具代表性的数据分类处理,将其按统一标准量化,便于辅导员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并矫正。(7)请假销假。由学生客户端写明理由提出申请,辅导员审阅后予以回复,若准假则系统自动发送电子假条,请销假记录自动备份在案,于减轻辅导员办公流程的同时,实时密切学生日常生活,促进学生端的用户量。
(二)系统设计创新点
(1)辅导员日常管理便捷化、办公沟通一体化。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繁杂,本被设定为人生导师却为日常琐碎劳累,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日常管理系统系统,辅助辅导员实现办公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和信息资源化,将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合理地归纳并删减流程,便于辅导员系统地接收、信息,了解学生实时动态。(2)学生消息接收即使化、信息查询便捷化、申请便捷化。结合高校“学校-学院-辅导员-班干部-学生”日常管理管理体制,学生日常生活中各类通知信息的接收传递流程繁杂。无论是奖学金申请、成绩查询、活动申请,还是请假事宜,均需以各方软件和纸质版材料为媒介分级上交,高校辅导员管理体系集中管理信息,简化流程。(3)应急消息提醒功能、辅导员授课功能等功能创新。①应急消息提醒功能:全日制大学中辅导员二十四小时对学生负责,系统设置应急消息提醒功能,便于辅导员针对应急事件做出及时处理,从而保证学生求救有门。②辅导员授课功能:当前信息传播方式缺乏能动性与有效性,将辅导员教育以在线视频的手段呈现,以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模式,增加知识传播的可靠性。③班级考核量化:众多繁杂的数据令辅导员面临工作量庞大的困境。设置班级考核量化功能,将数据按统一标准量化,使数据明朗化,便于辅导员横向纵向对比,及时发现问题并矫正。
五结语
篇5
关键词 班级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051-03
An Analysis of Tactics for University Counselors to Strengthen Class Construction under New Circumstance//Zou Yongxing
Abstract Class 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an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but also a vital method to strengthen the routine administration. Given the current situation where the majority of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re post 90s, intensification of class construction requires university counselors to raise their awareness, change their roles, analyze the new trend and employ the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tactics. Thus, the class would progress sound and fast, providing groups of full-fledged university students for our country and society.
Key words Class?constru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counselor
Author’s address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China 410081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他们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而班级是高校组织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效果。为此,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和建设者的高校辅导员,不仅要了解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的新特征,而且要认真分析出现的新情况,通过改进策略、创新方法,进一步激发班集体自身巨大的教育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 强化观念,充分认识班级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
班级是大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其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人与成才。作为班级组织者、管理者、教育者、服务者和研究者的辅导员,要努力学习,提高认识,强化自身关于班级建设的观念。正如罗曼·W.皮尔所说: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态度,切实认识到班级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才能为在实际工作中扎实有效地推进班级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 明确定位,深刻了解自身在班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辅导员是班级的“领头羊”,其在班级建设地位和作用不可小视。而且在班级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条件下,辅导员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带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一个班级建设得怎么样,辅导员起着很大的作用,为此辅导员要明确定位,努力发挥自身的作用。
2.1 辅导员是班级建设的引导者和教育者
思想政治是班级建设的灵魂,一个班级要有先进的文化作为引领。作为辅导员,要积极带领广大学生认真学习和体会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不断完善自身的品德;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积极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还要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观念和意识。同时,作为学生接触最多的大学教师,辅导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对于思维独立,具有强烈反叛意识的90后大学生而言,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他们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放大。辅导员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塑造良好形象,做到真诚、尊重、平等、务实、公正,成为学生的榜样。叶圣陶曾指出:“教育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与广大学生一起为班级思想政治建设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
篇6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日常管理
一、高校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如今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深入,社会对高校人才的输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和社会的人才需求,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逐渐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重要使命。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良好的品德素养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面对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新形势,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仍有一些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二、加强高校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1.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素养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因此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素养是影响工作开展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加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素养,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势在必行。结合目前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进一步深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使之具备理论性、前瞻性和创新精神。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思考,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据可依,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其次,高校辅导员要进一步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脉络,把握社会思想政治工作导向,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和有效性,用最先进的思想来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第三,创新是一切发展的阶梯,高校辅导员也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丰富自身的工作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2.有效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方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各种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向大学生铺面而来,甚至有一些不良思想利用网络逐步侵染大学生的思想。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正视和把握互联网的两面性,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通过互联网学习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观念,并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和传播;另一方面,有效借助互联网这一先进手段深入开展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互联网发展和应用的新形势,高校辅导员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互联网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科学正确的思想引导大学生,让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例如,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QQ、EMAIL、微信、微博等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互动,随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并引导他们参与到话题讨论中来,积极发表对实事的看法和意见,并通过自己微博、博客等内容的更新来影响和规范大学生的日常思想和行为,寓教于乐,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要想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不但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引导和教育,还要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大学生,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高校辅导员要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发展实际和对人们的思想素质要求,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不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提高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例如,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组织大学生参加知识竞赛、辩论会等社会实践活动。此外,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疾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他们提高思想认识,更加珍惜生活,积极主动地学有裨益。
4.深入大学生宿舍日常管理
由于高校辅导员还负责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入到大学生宿舍,平易近人地和大学生进行交流,营造一种平等的交流氛围,用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来影响大学生,并积极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增加与大学生的互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接地气、更富感染力。高校辅导员深入大学生宿舍日常管理,首先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遇到的问题,将大学生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联系起来,提高大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可和信赖,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文化的熏陶,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5.建立有效的家校反馈机制
家庭对大学生的教育直接影响到特卖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同时家庭的情感氛围和融洽程度也是形成学生人格特色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辅导员还要注意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建立有效的家校反馈机制,共同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与家庭的及时沟通,辅导员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状况,根据每位大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把握他们的个性需求,对学生进行全新的摸底和了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辅导员不但要加强学生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去做联系校方和家庭的纽带,还要形成良好的及时沟通,建立信息反馈机制。这样不但有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也有利于学生家长及时掌控学生在校情况的信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高校辅导员常抓不懈,认清形势,了解社会发展实际和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并不断加强工作方式方法的完善与创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和社会的用人需求,逐渐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明丽霞.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交际. 2016(08)
篇7
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在面对很多高职院校的招生政策逐步宽松、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挑战的环境下,必须对存在一些问题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社会和家庭、学生对学校的期望。
关键词:
高职院校;管理工作;改革
高校学生管理是指以学生为对象的以学生政治、品德、思想、心理的提高为目标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高校开展学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其依据是教育规律,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是高职院校为了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开展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活动的总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依据就是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各种政策法令,管理的期限是整个大学时期,即从入学到毕业。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其改革的措施。
一、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一)学生管理理念落后。
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理念落后是目前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首先,没有统一的思想认识,注重业务,轻视政治的问题比较突出,对学生招生和就业工作很重视,对学生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其二,学生管理工作缺乏时效性。其三,管理层次不清晰,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体制不科学。
(二)学生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虽然高职院校发展比较迅速,但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强。因此,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的学历大多数本科生,而且不一定具备辅导员所需的专业背景及管理工作经验。
(三)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稳定性差。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的性质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有所改变。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稳定性差首要原因使工作比较累,任务重,对体力和精力的要求比较高。辅导员一般是年轻人,当他们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就会转到其他岗位。
二、改革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完善辅导员管理机制
完善辅导员管理制度,首先必须要提高辅导员的素质。设计面广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使得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对管理工作就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背景对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有重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在招录辅导员时应该优先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专业的毕业生。此外,在选择辅导员时,可以尽量录用学历较高的毕业生。三三制是高职院校在配备辅导员时应坚持的重要标准,也就是学生人员和辅导员人数不低于200:1。专职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应该配备到每个班级和每个学院。在辅导员年龄方面也要注意,注意使青、中、老保持合理的比例,以使各个年龄段的辅导员都能发挥其作用。其二,要注意加强对辅导的培训。开展对辅导的培训,应该以其专业背景来分类进行,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一方面要重视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要使他们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能得到提升。其三,要使辅导员队伍保持相对稳定。对辅导员的管理要科学开展,对其工作范围要科学界定,设定可行的考核标准,增强考核力度,并使之与辅导员的津贴数量、各类评比、职务聘任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对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其发展通道进行完善,使优秀的人才能够留住这个岗位上。开展辅导考核评比,要对辅导员的综合表现高度重视。针对无意从事仕途的辅导员,可以设立专家制度,鼓励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最终是辅导员队伍达到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水准。
(二)建立学生自我管理体制
行政管理思想和人治思想是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管理的主要思想。这使得学生管理者在管理学生时常常使用刚性的规章制度。要改革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就应该首先改变这种管理思想。这样改变这种管理思想,学生自我管理的制度才能得以建立,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得到增强。更新管理理念,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的发挥,使学生的参与权、自和管理权得到保障。引导学生研究解决管理中遇到的有关问题,使学生的内心想法能够显示出来,这样学校才能对学生的真实需要有所了解,才有利于学生的成才和成长。为此,高职院校要逐步对学生参与管理的体制进行完善,创造机会让学生直接参与,使所有学生的需要和意愿得到真正的体现。学校管理者还应该进行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视角来体会学生的需要。其次,通过借鉴先的管理模式确立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在纪律管理中应该包含学生管理活动、学生服务以及学习的管理规定。另外,社团活动、志愿者社会服务活动、学术性组织、宿舍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纳入其中。职责明确、分工合理是学生自我管理组织的重要要求,专业性和服务性是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应该具备的特性。如果目前没有相关的学生管理组织,应该在学院建立学生事务处,然后对学校有关部门对这些学生组织的隶属关系加以明确,使所有的机构都具有明确的分工,都能有效运转。第三,使学生组织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建设
在设计学生日常管理规章制度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和遵纪守法的基本原则。所有的制度不得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严格遵守各种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应该得到贯彻实施。在学生管理方面,以人为本就是管理工作要把学生作为中心,尊重学生及其人格和利益。以人为本体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上就是以学生为本。“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实施和执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重要措施,但是也要在管理中注重人文关怀,富有爱的气息。此外,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是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应该努力达到的要求。只有这样,学生日常管理机制才能不断得到健全。
作者:张红玲 单位: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雁飞,李云健,黄悦新.大学生心理资本、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1.06.
篇8
规范管理是管理科学的名词,指在生产活动中,用相对系统、科学、稳定的方式进行管理,最终实现预期目的的管理过程。高等学校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政治辅导员来承担,它的规范管理是指政治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树立民主法制观念,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公开、公正、科学的原则下,按照程序实施有序管理,最终实现科学育人的目的。
在高校中规范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消除管理中的漏洞,不仅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办学水平、满足高层次人才成长要求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建设高度民主的法制社会是我们国家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靠全社会成员的努力,而大学生今天是社会的一分子,将成为社会建设的核心。他们今天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和培养的习惯对今后为人处事的方式及未来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在大学教育里讲授现代的文明和历史,传授现代的理论和观念,对他们的行为却实施落后的管理,不顾他们的感受和思想,就无法实现师生深层次的交流沟通,不利于培养他们正确坚定的政治信念,更高的教育目标就不能实现。另一方面,社会进步带来学生的思想的变化,学生维权意识增加,高校也是社会的一角,评奖评优、出国、入党等敏感问题学生高度关注,随意性强、落后、不规范的管理将刺激歪风邪气的产生,带来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容易引起学校的不稳定,发展下去会影响学校正常的秩序。因此,高等学校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辅导员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管理。加强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是实现高校和谐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大学里管理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是政治辅导员,辅导员是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因此辅导员工作应规范化,是实现大学生日常生活规范管理的中心内容。辅导员要做到规范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法制和育人为本的观念
高校的学生管理具有两重性,既是对学生进行相对的约束和限制,提出一定的要求,通过适当的管理维持特定的秩序;也要通过管理,培养学生的某些良好习惯,树立一定的法制、道德、纪律观念,进而最终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规范管理的目的更在于后者。现在我们国家都在倡导依法行政,对学生的管理活动更应该在法制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大学生首先是国家公民,《宪法》、《民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应该得到保障。高校的辅导员也是大学教师的一部分,担负着传承先进文化、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辅导员要首先具备法制观念,带头遵法守法,在进行管理的同时体现出法律的精神,在工作过程中依法行使工作职权不感情用事,,做出超出法定权限甚至违法的行为,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依照程序实施管理
规范管理的主旨是依法依规管理,杜绝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就是辅导员管理的规矩,有这个规矩才能有良好环境的方圆。现行的《高校大学生行为准则》、《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等管理文件有很多过时的内容,而高等教育的发展又日新月异,学生的思想千变万化,及时的修改、更新管理规范的内容,使之符合时展的精神,符合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是高校规范管理的关键。学生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不仅要符合国家法律的精神,遵循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而且要充分征求听取被管理者的意见,在实现科学有序管理的同时,使大学生在被管理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参与到管理活动之中。当然,规章制度的制定还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平公正的规章制度可以保证学生竞争的平等,保证管理过程的良性发展。失去了公平公正,就是保护投机取巧,保护不正当竞争,是以牺牲大多数人竞争的积极性而维护少数人利益的做法,是对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致命损害。此外,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把日常琐碎工作系统化归类,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提炼提升,作为规章制度之外适当的补充加入到学生管理之中,贴近学生生活,工作针对性更强,管理效果更加突出。
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依照程序进行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管理上的违规行为,学生因为利益争端产生的矛盾,都是没有按照程序管理的结果。规范管理要求管理过程中的每个基本环节都有章可循,尽可能少的掺入人为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大学生的奖学金评定,都是按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排名来确定的。而综合素质测评里对成绩、思想政治表现、活动情况的所占比例有严格的规定,每项活动的分数累计也清楚划分,每个学生的加分情况都要在班级公示。在评奖过程中如果不按程序进行,随意加分,或者私自提高分值,都要引起学生的不满,带来管理上的极大混乱,起不到奖学金的奖优示范作用。可见,认真按照管理程序组织实施是大学校园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的保障。
(三)提高个人修养、丰富工作经验
高校学生规范管理的最终实施者是辅导员,他的素质、修养、工作经验决定其工作水平,工作效果。大学生是非常活跃的群体,由于特殊的年龄和相对简单的人生阅历,他们的思想、情绪非常不稳定,经常做出一些意外的行动,给规范管理带来困难。大学生的出格行为有时并非出于本意,情绪冲动、侥幸心理、追赶时髦等都有可能使他们违反纪律,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如果不仔细分析、区别对待,管理虽然能够实现,但真正育人的目的却不能达到。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个人修养,培养广博的胸怀,注意虚心学结工作经验,能够正确对待学生所犯错误,并对他们进行恰当的引导,这些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监考过程中,有同学想作弊,如果辅导员听之任之,同学实施作弊过程,最后就面临留校察看的严厉处罚,性质恶劣的还要勒令退学。虽然处理了这个同学对其他同学起到警示作用,也严肃了纪律,规范了管理,但犯错误的同学再要挽回就非常困难,他也失去了人生进步的好多机会。而一个有经验的辅导员则会在他作弊的初期就采取果断的措施,对他实施警告、监督,事后再对他的行为进行严厉批评,使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后果,从而起到治病救人的目的。管理的过程似乎相同,但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可见工作经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执行管理活动的是人,是人就有犯错误的可能。因此建立系统有效的监督机制,对规范管理的实施者和管理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适时的监督检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就能保证管理活动的规范性、合理性,实现管理育人的效果。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既要明确管理规范化的指导思想,积极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公平有序又要在管理工作中崇尚人文精神,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被尊重、被关爱,培养学生广博的人文情怀,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实现规范管理功效的高度释放。因此,必须在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这一核心理念应放在规范化管理的首位。
篇9
关键词:创新驱动;学生管理体系;创新性人才
一、服务创新驱动战略是高校的重要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则要求高校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规划的确定为如何造就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勾勒出了清晰的路线图,也为高等院校如何开展学生工作明确了思路。
二、创新驱动战略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体系探析
(一)理念定位:“尊重――发现――扶持”
理念决定一切。要建立适应创新驱动战略的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必须有一套科学新型的理念作指导。这就是尊重学生本体,发现所有学生的“长板”,拨亮学生闪光点的理念体系。
尊重理念:相信我们的下一代。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必须明确:尊重工作对象,将他们放在平等的人格上看待。这是人本原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学生管理中的一条金科玉律。对待管理对象,在态度上必须表里如一、真诚一致,不隐瞒自己,使学生觉得学生工作者自然、诚恳而有人情味。大学生来到学校接受教育和管理尽管有他被动的一面,但他们又有渴望自己发展自由,能主动安排自己学习、生活的一面;他们在人的尊严上不仅希望得到周围同学的尊重,也希望得到老师和社会的尊重。作为管理者,如果不理解这一点,而一味地用强硬的方式来规范命令他们的思想、行为,势必会造成无谓的抵触情绪。尊重不仅仅是每一个学生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理念,也应当更多地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作风中。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布置和实施时,学生可能会有抵触、不理解。这时,作为管理者,应该听取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耐心说服和正确引导,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当然,强调尊重管理对象,不是让管理者对管理对象迁就和放任自流,而是强调用引导、关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管理。
发现理念:寻找所有学生的“长板”。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就是通过充分肯定的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发挥的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没有学生是木桶上的短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做的是发现所有学生的“长板”,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接受和喜爱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发现其闪光点,通过老师的“小题大做”,使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扶持理念:拨亮学生的闪光点。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学生成功的标准问题。成功的标准并不统一,成功的学生不一定是学业的优异者,但一定是生活的强者。而教育的本质是增加人的价值。
学生工作者要主动去找寻,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改变部分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的状态,鼓励他们参加到班级活动中去,及时提供帮助,让他们充分展示自身的才能,创造一切机会,给予学生以成功体验,让他们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班级集体一员的责任。
(二)目标定位:特色非趋同
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建设人才,所以我们的教育更加要为学生创造不断发展自己个性的条件, 创设能够展示个性的舞台。以各种方式力争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特色非趋同的目标定位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爱好、个人特长方面尽量按照学生个人的本意,按照学生的特性潜质发挥以及长远的发展考虑,不仅仅按照我们惯有的模式培养“千人一面”的所谓人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各方面的人才,激励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避免无视人的个别差异,强求一律化和平均化的发展,造就碌碌无为、毫无个性特点和创造性的庸才。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特色非趋同的目标定位的对象并不局限于单一客体,更包含学生群体。对于任何一个学生群体、学生组织或学生集体,学生管理者必须提供其充分探究潜能的机会,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细致化与专业化的指导与服务;避免将学生全面发展概念化,避免强调学生按照统一的步伐、统一的思想、统一的规格行动,以“平均发展”代替“特色发展”。要引导其确定自身的特性目标,最终形成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三)决策定位:顶层设计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做好学生发展、学生教育的“顶层设计”工作。做好前瞻性预判,高瞻远瞩,从“后知后觉”到“先知先觉”,进行系统化思考,分析实现终极目标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同时将终极目标描述清楚,进行任务分解,通过循循善诱引导学工团队成员和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决策一定要慎重。要避免出现决策失误,造成资源浪费。决策时,立场要公正,要自觉站在中立、公正的立场对待各种利益矛盾。要客观判断,对政策执行的客观环境、执行条件等客观因素认识充分,充分考虑某些政策对象的政策认同感和可能出现的抵触情绪。
(四)举措定位:
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日常管理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满足创新驱动战略的需要。
(一)创新制度,建立健全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有效和长效机制
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机制的创新,要在遵循新《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的管理特色,重点将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新方法、新理念、新手段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将在关系学校未来发展的大事要事期间,所提炼出来的有益经验制度化,建立健全学生工作的有效和长效机制。制度的创新使得文明规范教育得以有效保障,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二)紧抓主线,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工程建设
1.创新思想教育途径,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寓于学生的“民生”问题中。就业问题、困难学生资助问题是学生的“民生”问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经济结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使得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学生承受的经济、学业、就业的压力较以前有所增加,学生民生问题解决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者要树立关注学生“民生”问题的意识,把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将国家的政策落实到实处。
2.重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功效。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重点突出思想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功效,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缓解来自家庭、社会和学习等方面的压力。
(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切实做好学生服务工作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偏向于教育型和服务型,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潜在动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因此,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创新和探索新方法。特别是要加快推进校园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增加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以信息化增值学生服务。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惠民工程,高等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扮演着核心力量的角色。新时期,新机遇,新挑战,在创新驱动的背景下,高校应本着与时俱进的理念,积极探索、实践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创新,更新理念、管理民主、决策科学,努力做好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最终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强国战略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3,3
[2] 李敏.论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J].教育探索,2011(5)
[3] 赵霞.论赏识教育的育人魅力[J],教育理论研究,2009(7)
篇10
关键词:辅导员 就业指导 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明确就业目标,找准职业定位,实现最大限度的就业,不仅成为学生家庭和高校首要面对的问题,而且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为拓宽就业渠道,保障大学生顺利就业,各高校纷纷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在心理准备、技能培训、能力培养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指导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与用人单位的横向联合,通过实训锻炼、订单培养、联合开发等形式开拓大学生的就业平台。而在大学生的大学学习期间,作为长期与大学生直接联系的辅导员,如何结合实际工作有效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对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力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据统计,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如表一),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此起彼伏的波浪发展趋势,但总体形势仍较为严峻。
近年来,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就业工作市场化的推进,各个高等学校已基本形成“学校―二级院(系)”为主干的两级就业管理体制,形成了学校职能部门总体协调部署,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辅导员具体落实、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在这其中,由于辅导员在基层工作中长期面对学生并承担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安全教育、就业指导、日常管理等各种教育活动,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个性特点、能力素质、爱好特长等方面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较能获得学生的信任与理解,学生也会更多地倾向于向辅导员寻求就业指导,获取就业发展方向和能力培养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因此,辅导员在指导大学生如何实现积极就业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二、辅导员在指导大学生如何就业的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又决定了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日常管理工作繁重,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度不够。目前,我国高校对辅导员职业角色的理解至少有六种思路:“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二是班级学生事物管理者;三是德育教师;四是辅导咨询顾问;五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六是国家和地方党政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由此可见,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着非常繁重的管理任务,这些工作涉及到学校基层管理各个方面,它不仅是辅导员必须要认真做好的基础工作,而且也是检验辅导员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由此可见,正是由于辅导员担任了大量的日常管理工作,所以他们就不可能用更多地精力去研究和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也不会有更多精力对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深入辅导,也就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就业观念、就业心态、就业准备等方面问题的不稳定发展。
2、岗位人员变动较大,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连续性不强。困扰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辅导员的岗位变动较大,这种变动一方面体现在辅导员队伍的变化大,有的兼职辅导员工作两年后就转岗了,有的专职辅导员因为工作需要或提拔,在院系间的流动性较大。这种变动,不仅增大了辅导员对工作熟悉的难度,而且使辅导员对学生就业指导的连续性和科学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院系内部的工作协调因素,辅导员往往不能完整的带完一届学生,有的辅导员甚至不断的变换管理班级和学生,这不仅使辅导员很难适应和认知学生特点,而且也会直接导致辅导员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显得零散和简单,就业指导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无法得到体现。
3、受辅导员管理机制限制,对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培训力度不够。现在的高校管理模式中,辅导员队伍一般属学生工作部(处)管理,而就业指导工作则由招生就业处管理。这样的管理体制容易造成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两张皮”现象,即学生部(处)在工作中多强调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而招生就业处则多强调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率。虽然招生就业处也安排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和辅导员承担《大学生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并不时组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但由于管理工作中的相对独立性,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更专注于学生日常管理,而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视不够,又或者只是在需要上就业课时相对重视些,日常管理工作中则很少关心就业指导问题。加上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招生就业处在日常就业会议或就业培训中较少让辅导员参加,这一方面使辅导员对就业的最新信息反映迟滞,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
4、缺乏科学的长效机制,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热情受到影响。在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中,开展就业指导这一项工作所占得比重比较少,有的辅导员甚至直到学生升入毕业班后才开始抓就业指导工作,以期获得较好的就业率来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由于缺乏科学的长效机制,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加上较为繁重的日常管理工作,这就必然导致辅导员对就业指导工作更多地是采取“现炒先买”的态度――只要学生毕业能找到工作,顺利完成就业任务就可以了,而很少考虑日常的教育中如何融入就业指导的理念,即使少部分辅导员考虑到这一方面的内容,但由于缺少相应的就业指导工作培训、交流和学习机会,他们也无法更深入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如此循环往复,必然会极大的挫伤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无法用心的投入就业指导工作之中。
三、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的对策研究
辅导员在与学生的长期交流过程中,可以运用辅导员自身的人格魅力、亲切的感召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友善的亲和力去感染和鼓舞学生树立符合自身个性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他们如何正确认清就业形势、端正就业态度、明确就业目标、苦练就业技能,并最终能够积极就业。要做到这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而需要辅导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学生的个性特征,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引导和锻炼,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因此,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所需技能的相关业务培训,激励辅导员认真思考和做好就业指导相关工作。
1、建立科学的长效机制,是保障和提高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根本前提。科学的管理机制,规范的管理模式,是确保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根本前提。虽然有的高校也会评选和标准就业指导先进集体和个人,也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但这些往往只是杯水车薪,无法有效调动辅导员的参与热情。因此,着眼学生成长特征和辅导员工作性质,建立科学、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赋予辅导员更多地工作自,给予辅导员更多地学习、培训和交流机会,才能有效的提高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建立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确保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和连续性。这一方面需要科学规划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逐渐形成专职为主,兼职为辅,专兼职协调发展的辅导员队伍。另一方面则要强化辅导员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科学性,即不管专职还是兼职,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辅导员最好是从学生入校一直带到学生毕业,这不仅有利于建立师生间的感情,而且有利于辅导员充分了解学生并实施个性化的指导。如因工作却是需要中途调整辅导员的,也应尽可能减少调动的频率,以确保师生间能有足够的时间培养感情,促进双方的交流和沟通。
3、完善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辅导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相应的精神和物质激励政策,不仅可以调动充分调动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也可以调动更多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就业指导工作。当然,激励政策不仅是表现在一定的经济方面因素,更重要的是要给予辅导员更多关于就业指导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使他们有更多机会走出校园与其他高校的同仁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他们更好的去思考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同时,也要通过规范的奖励、培训、交流机制,促进辅导员指导学生就业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发展,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始终符合时展要求并积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总之,虽说就业指导工作只是辅导员各项工作中的一部分,但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点,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如果能自觉融入就业指导的理念,就会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激励学生勤学专业技能、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心理准备等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更好地确保高校开展就业指导系列工作取得实效,推动广大大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就业,为国家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旭,从辅导员角度谈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考试周刊.2010(31)
[2]常万里,罗伟,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分析及指导模式探讨,实践探索,2011.03
[3]林海波,赵福昌,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0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