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4-05-21 17:30: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学学习方法

篇1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6.012

1 前言

体育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手段和途径的总称,[1]它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当前体育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在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重点还是在于教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技术,在反复练习并掌握运动技能、技术的过程中来增强学生体质。目前,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的需要,必须要改革。结合当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认真钻研,加以改革,适应当前体育教学的需要。首先要求在体育教学方法的实施方面,更要强调启发性、多样性,有助于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更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2]本文结合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方法、内容领域以及作者的亲身教育经验,分析了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方法、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当前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几点建议,为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2 当前中学常用的几种体育教学方法

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有一般教学方法、游戏法、心理训练法、运动训练法等,一般教学方法按内容和性质可分为技术教学法、身体锻炼教学法和思想品德教学法三类。[3]

技术方法是针对动作结构比较复杂、练习时间持续较长、技术含量较高的教学内容而采用的一种方法。例如讲解法、示范法、完整法、分解法等;身体锻炼的教学法,主要是借用一些简易的器材、手段进行训练的方法,例如巡回锻炼法、负重锻炼法;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例如榜样法、评估法。

这几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形成的一些方法,只片面地强调了进行身体锻炼、掌握运动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未能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这与当前对中学生的要求是不相匹配的。虽然说这些教学方法在应试教育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些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 当前中学体育教学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及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4],中小学教育改革从教育观念、教材、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已全面展开,这给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因此国家教育部强调中小学体育教学也要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进行全面的改革,努力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但由于缺乏改革的理论依据以及改革的理念目标,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着盲目追求和形式主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只注重学生掌握技术、技能,忽视学生个体的身心差异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把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好、坏看作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并把它作为学生课程考核、评价的唯一标准。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身心素质具有很大差异,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在同一时段学会和达到同一技术水平。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而一些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的技术动作,无形之中,在同一标准的衡量下会将学生分为几等。特别是一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在屡次失败后产生了阴影,对体育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3.2 技能教学模式呆板

技能教学仍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学生重复练习、复习等,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设定和执行教学步骤,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无条件地接受和学习,而学生并未能真正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教师也仍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动作上,使整个教学过程死板,气氛比较沉闷。

3.3 教学组织形式的过于追求华丽

有些教师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时,教学形式上花样繁多、热闹非凡,但往往由于太过追求华丽,适得其反,并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内容,更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5]。

3.4 教学方式比较古板,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当前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军事化,习惯把重点放在“一刀切”“步伐一致”的教学形式上,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不同特长、兴趣、爱好,从而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6]。特别是在有些体育课上,课堂气氛严肃,师生关系紧张,教师习惯在课堂上制定过多的要求,并不许学生们触犯,使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就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中。还有些学校习惯于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一成不变地强化身体素质的练习,训练运动技能,学生只能按照要求进行学习,缺乏学生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也制约了学生创新性的形成。

4 当前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4.1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多样化

在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首先要打破单一的教学方法,注重多方法的结合、配合使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内容丰富,每个阶段要求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也是多样的。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适合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的要求,在上课时,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内容、组织形式和学生的个性特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方法、兴趣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方法等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不断地发展和突破,提高教学质量。

4.2 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

一直以来,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被遏制,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身体状况、体育基础、运动经验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从实际出发,以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体育基本活动能力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正确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积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3 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时俱进,运用符合实际情况的新教法

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运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直接的因果关系,而是一种双向交流和互动关系,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作为中学体育老师,要打破以前陈旧的观念和呆板的模式,必须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研究适合本校的新教学方法,将新的教学方法融入教学之中,使教、学、育有机结合。

中学体育教学方法需要改进的有多方面,以上只是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总之,能够以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特点,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掌握一定的体育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等都是值得提倡的。每一个工作在一线的中学体育教师都应该将新的教学理念、好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晋裕,滕子敬,学良等.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25-136

[2]杜春杰.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J].滨州师专学报,2000,(9):88-89

[3]袁建国.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的设计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114-116

[4]吴秋林,胡婉珍.终身体育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江西社会科学,2000(1):115-118

篇2

1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透彻了解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内涵,才能明白如何在课堂中创设探究性问题。

1.1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即指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我们可通过尝试、体验和实践等环节,以此培养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形成的目的。让学生对体育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包括基本的学习技能和技战术思维方式。体育探究性学习方法是以探究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较为简单的基本技术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把现行的体育教学内容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结合实际生活经验,陈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的看法探究问题,利用自己已有的体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小学生体育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情境设置

一个问题的出现是探究的开始,但问题也是建立在情景基础之上的。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应仔细的观察,发现问题后要比较分析,并能够通过自身掌握的体育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体育基本技术通过探究合作交流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多创造机会,可通过多设置问题来实现。在接力赛中传接棒技术是接力赛的重点内容,在上课之前要对学生的传接棒技术进行讲解,通过创设通过合理的手段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传接棒,要给学生创设探究性的问题让学自己去认认真真的,探究性学习在什么样的情况才可以顺利的完成动作,我在上课时观察学生的探究性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他们的探究第一是要把接力棒的三分之二让给接棒者,三分之一留在自己手里。第二是要发出交接棒信号。第三是防止接力棒掉下去,接到棒要给对方一个信号,让对方迅速松手。这样子才完成接力区的交接棒动作。这是在一堂接力赛传接棒技术的课堂,学生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探究性学习方法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也承载着新课程标准的建议,它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以更加高效的速度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最终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所以说,它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尤其注重探究性学习教育功能。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式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根基。新课标不主张看结果,而是注重学习方法及过程。“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教育学家陶行知一语重矢地点出了现代教育中为学生提供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3小学体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处于主动位置,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加上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识并不深刻,课堂气氛也是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消极的状态,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可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能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成为主导者。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主体实践活动,在不断的探究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学习中不断的探究,两者相辅相成,将教、学、探究三者融为一体,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统一。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发现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发展,这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学习形式,即探究性学习。以不同的角度、方法和途径解决在探究性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这样可培养学生善于求异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思维。通过情况下,我们在理解知识时,习惯用自己固定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理解,这样便会产生定势心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为学生创建多样性的思维环境,以此提高学生思维,使其更广更宽。第二,教师要多创造机会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为学生创作更多机会,寻找更丰富的素材,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如果说“创新”是火种,那“教”就是点燃火种的火把,教师要用“教”来点燃学生的“学”,使其燃出更加绚烂的火花,这样才能使学生科学探究的独创性得到有利发展。第三,注重学生个性的保护,杜绝教师以对待成年人的态度和条例来要求他们。如在教授《转盘》一课时,多数学生都是由几个人一组来探究同一个问题,而有一个学生却独自一人研究“轴与桌的接触面大小对转盘速度的影响”这样一个问题,对这个学生我给予了鼓励、支持与表扬。

4结语

篇3

一、示范教学法

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具体动作范例,使学生直接感知所要学习的动作结构、顺序和要领。由于体育教学是教师向学生教动作技术,发展学生身体的过程,所以示范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的正确示范不仅能使学生直观的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示范法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目的明确。在备课时,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学生情况来安排示范时间、次数以及重点。在教新教材时,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次完整动作的示范,然后根据教材情况做重点示范。动作的关键环节还应尽量放慢示范的速度,边示范边讲解。在进行复习教材时,则应根据学生对教材掌握的具体情况,做有针对性的示范。二是示范要正确,力争每次示范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做好每一次示范,每次示范力争做到正确、熟练、轻快、优美。由于学生对新事物感兴趣,在教师第一次示范时,他们的注意力特别集中,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所以教师应特别注意做好第一次示范。三是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如何,会影响示范的效果。示范位置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队形、动作结构的特点和安全要求而定。一般示范者要站在学生的正面,与学生视线垂直,使全部学生都能看清楚。四是示范与讲解相结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示范与讲解相结合,能使学生的直观(看到的)和思维(通过示范和讲解使学生思考动作的技术要求)结合起来,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讲授教学法

教师带有启发性地讲解,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并逐步提高语言的艺术水平。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指挥能力,能正确运用口令。使用讲授法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如讲授跑的重点是途中跑,而途中跑的重点是后蹬,教学中教师就应着重讲解后蹬技术。讲解时应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动作的要领。如篮球教学中的三步上篮,可概括为:一大二小三高跳。语言简明扼要,生动形象,条理清楚,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住。讲解还要根据对象的具体情况,运用术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二是讲解要符合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讲解深浅、语言的运用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讲解要由浅入深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来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如在教“前滚翻”时,可以问学生:怎样才能向前滚动?怎样才能滚得好?身体怎样才能成圆形?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得深、记得快,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讲解要注意时机和形式。体育教学当中,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随时提出要求,给予指导。如在做支撑跳跃练习时,应提醒学生快推手;在跑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放松肩部,用力后蹬。但是,在学生做静止用力动作或者做危险性较大的动作时,如单双杠,头肘倒立,教师不要做过多的讲解,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伤害事故。

三、分解教学法

分解法的优点是便于集中精力和时间突破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教材。但是如果运用得不合理,教材的几个部分或段落分解得不科学,将会破坏教材的结构,割裂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影响学生掌握完整动作。分解法多用于那些动作复杂、动作较多(如成套练习)、或者用完整法教学学生不易掌握的教材,如跨栏跑、体操中的成套练习、武术等。运用分解法教学应注意:一是分解教材时要考虑到各部分或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要破坏动作本身的结构例如教跳远时,一般都把助跑和起跳两个环节连在一起进行。二是在进行分解后的各个部分的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每个部分、段落在完整教材当中的位置,让学生明确该部分与上、下部分,特别是与下部分的关系。三是分解法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最后达到掌握完整教材的目的。分解法是达到掌握完整教材的手段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采用完整法和分解法教学,是指在教学的某段时间里采用似哪种方法为主而言的,在使用分解法为主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从分到合的过程;在使用完整法为主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有选择地把动作中的某些细节分开加以掌握的教学过程。所以在使用完整法与分解法教学时,往往是交叉进行。

篇4

摘 要 本文研究的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问题。文章首先对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选择和应用学校体育教学方法时,所应注意的两点问题,即:注意考虑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和注意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综合应用两点,希望对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学校体育 分类研究 应用分析

体育教学方法是影响学校体育教学成效的关键性因素。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适,会对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以及发展自身的体育能力等多个方面产生直接性的影响。由此可知,为了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体育任课教师在组织开展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教学方法的科学选择。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学校体育教学方法分类

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实际上指的就是根据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所应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功能或者特征等方面的不同,对其进行划分与归类,并依据划分和归类建立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的过程。将学校体育教学中所应用的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分类,能够有助于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根据教学需求更有效的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于提高体育任课教师的执教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但是在针对学校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分类时,由于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很难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对所有的学校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一个全面的划分和归类。以致于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学校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分类时,也就会出现不同的分类结果。在本文中,也同样很难囊括所有的教学方法分类标准,以下就从有利于选择和运用的角度,对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分类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是,根据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对所运用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分类。根据这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时,学校体育教学方法通常可以分为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以及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三大类。

二是,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法划分。可以将学校体育教学方法分为思想教育方法(如:说服法、奖惩法、榜样法)、体育知识技能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示范法以及电化教学法等等)、身体练习方法(如:重复练习法、循环练习法以及比赛练习法等等)、个性发展方法(如:激励法、启发诱导法以及指标法等等)四类。

三是,根据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对教学方法进行分类。用这种方法进行分类时,可以将学校体育教学方法分为:视觉信息类教学方法和听觉信息类教学方法两种。

二、在选择和应用学校体育教学方法时应注意的两点问题

(一)注意考虑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

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并科学的加以运用是确保体育教学方法得以正确运用的前提。具体来说,在考虑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时,主要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意明确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之所以需要明确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就需要借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和完成,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之前,首先就要对所要开展的教学活动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

其次,要明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学对象是学生,为了确保教学方法选择和应用的科学性,在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之前,体育任课教师首先就需要去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年龄特点、个好、现有体育运动水平等等,并据此来选择和应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问题教学法,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起来就不甚理想,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以运用的话就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效。与此相对应的,游戏教学法或是情境教学法就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如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以合理运用,将会大大促进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最后,要注意明确教学内容的性质。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所适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例如:探究式教学法或者启发式教学法,就比较适用于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规律性的教学内容,而比赛教学法或是游戏教学法,则比较适用于身体锻炼性质的教学内容。由此可知,体育任课教师在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时,明确教学内容的性质,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应用,也同样是确保体育教学方法应用的科学性的一个关键。

(二)注意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综合应用

根据上文所述的教学方法的分类可知,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种类繁多、复杂多样,而且每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使用成效,但是无论是哪种教学方法,其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条件下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实际的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从始至终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最为常见的情况是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共同构成一个完成的教学方法体系,通过优化组织来紧密配合、互相补充,来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选择和应用体育教学方法时,同样也要注意关注这一问题,应通过有意识的整合,让所运用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尽可能的充分发挥每种教学方法其自身的功能和作用,以实现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综合应用。

参考文献:

[1] 肖焕禹,周莉,罗海涛.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类型及应用条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02).

篇5

一、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偏低的成因分析

1.教师。从实际的中职体育教学来看,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中有着重复性的特征。再加上一些教师本身教学业务水平较低,教学方法又缺少灵活性和趣味性,进而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还在教学中经常挖苦学生,甚至还存在体罚学生的情况。这些教师因素的存在都使得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偏低。

2.学生。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受自身心理与生理因素的影响。从生理方面看,中职学生的身心还处在发展和完善的阶段,身体发展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动作的协调能力暂时呈下降的趋势,表现出动作迟缓等现象。从心理因素方面来看,中职学生在这一时期表现出不稳定性的特点,经常接受不了失败的考验,在课堂上则表现出疲惫不堪。再加上受到社会就业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认为体育学习对今后就业没有帮助,因此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较低。

3.教学。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内容重复和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中职体育教材普遍缺乏整体性和趣味性,有的教材则充斥着无实际应用价值的体育理论。在教学内容上,课时安排不合理,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用统一传授式的方法进行体育教学。

4.考核标准。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体育考核标准单一的问题。目前的体育考核标准使学生平时不需要多少练习,就可凭借自身的天赋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有些学生虽然在学习上付出了努力,收效却不明显。分数成为衡量学生成绩高低的唯一标准,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进一步影响了其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更有甚者产生了厌学恶学的情绪。

此外,中职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还受到家庭、学校及社会因素的影响。总而言之,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偏低是多方因素共同影响造成的,在实际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优化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可通过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来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教师和学生建立相互理解、平等和相互沟通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更加尊重教师,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运用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应用小组讨论和情境教学等多种综合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对体育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完成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2.按照学生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心理承受能力、接受能力等各不相同,为了顾及学生个体差异,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注意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每位学生。例如,对大多数学生提出学会和掌握某一项体育动作的要求,但是对基础好的学生就得提出更高的技术动作要求。特别地,应当特别关心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信心不足,以致缺乏对体育的兴趣。这时,教师应该降低对他们的动作难度要求,除了帮助鼓励和耐心辅导之外,还要依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他们的课堂练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要求,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以越过山羊为层次一,以越过中跳箱为层次二,以越过高跳箱为层次三。在学习前可让学生自主选择某一层次的练习方式进行学习,掌握后便可进入更高层次进行学习。通过其自身的努力,逐步达到“支撑跳跃”的学习目标,使其真正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愉悦,以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特点;教学方法;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特点分析

现阶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形式多样,层次不一,角度多变的习题训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作为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分析小学数学教科书的习题,就要把握并分析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具有哪些特点。哪么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具有哪些特点呢?

(一)降低了计算的繁难程度

我国正在进行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教科书进行了一些修订。修订后的小学数学教科书的习题降低了计算的繁难程度。由于小学生正处在智力发育的时期,复杂、繁琐的课后习题,对小学生学习数学是非常大的危害的,繁杂的运算、大数目的计算,不仅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耗费了学生大量的精力,更主要的是打击了学生的信心,不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提高。小学数学教科书的习题设计要关注不同学生之间学习速度、认识能力、智商的差异,设计的习题不是鼓励学生“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而是要能够激励每一个学生都争取去算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降低计算的繁难程度,不等于削弱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有了兴趣,学生就更加愿意和用心的去学习数学,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益智性

小学数学教科书的习题要贴近学生生活,把握小学数学结构的本质,撷取其中鲜活、富有想象的原型,从中提炼、构建数学问题,通过这样的数学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改变以往呆板,过分注重计算能力培养的模式,如在“小猴子吃桃子,吃掉的比剩下的多4个,小猴又吃掉了一个桃子,这时吃掉的是剩下的3倍,问小猴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这道小学数学益智题里,这样的益智题既不是太难,没有复杂、繁琐计算,不会打击学生的信心,也没有想象中的哪么简单,有一定的难度,这样的益智题就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更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切和数学智慧和力量。

(三)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学习数学还是其他的学科都离不开兴趣的培养。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本学科,对学生的今后学习有着重要的帮助,同时数学也是一门自然学科,其实是很枯燥、乏味的,这就需要增加数学的趣味性,要让数学变得更加有趣生动,这样的数学才是学生喜爱的数学,才会有兴趣去学习数学。在小学数学教科书的习题内容可以多从小学生感兴趣的方面来设计题目,同时改变以为的题目多以文字出题的特点,多以图片设计题目,这样的题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比文字生动有趣。具有趣味性的小学数学题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要想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就离不开好的数学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数学教学方法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保证。

(一)创新传统的教育思想,开拓以学生为主的课堂

我国教学中普遍都存在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这种思想忽视了教学是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目的。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意识,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指导者,是帮助学生学习,而不是向学生向灌输知识,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才会带着自己的思考和知识积极参学习,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才能以一种自主学习的,思维活跃的,富有创造性的积极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各种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多媒体将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更可以让教师生动形象的展示各种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各方面都处在发育阶段,对各种事物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教材中的文字变为集声色形为一体的形象生动,动态的视频,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文字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造新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更可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现代化。

(三)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方面,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另一方面,小学生的人生经历有限,用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可以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如:“认识钟表”一课中,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用的钟表来讨论如何确定整点、半点、整点刚过和快到整点,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亲切、有趣。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数学有关东西,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以生活化方式呈现数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在小学生成长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加强对小学数学教科书特点和教学方式的分析,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更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意义 教学方法

游戏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人类娱乐活动,它是依据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需要而产生的。19世纪德国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对历史的深入考察,使我们相信,人们的行为都决定于他们的需要,他们的,他们的利益,他们的性格和才能。”因此,游戏在人类的原始时代就已经出现,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游戏不是他们出于娱乐的需要,而是出于教育未成年人的需要。后来生产力逐渐发展,游戏兼具教育和娱乐两种功能。尽管如此,教育功能仍是其主要功能,在体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体育游戏的分类

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在一定规则的约束下进行的娱乐活动。由于它富于趣味性,因此深受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体育游戏作为一种体育手段,是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的特殊的体育活动。在蔡锡元、李淑芳主编的《体育游戏》一书中,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一步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具体可以按照年龄、体育项目、身体五大素质、运动量大小、活动场地、或者人所生活的不同空间等标准划分。另外,有人根据组织及参加游戏目的的不同,划分为娱乐性游戏、教育性游戏、竞技性游戏。而教育性游戏又可以分为幼儿启蒙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教育性游戏是成年人对未成年人进行的教育,是培养他们各种能力的一种手段。

二、体育游戏教学的特点及意义

一般来说,学生在体育课中都愿意做体育游戏。对于其他体育练习,总是有些学生喜欢,有些不喜欢。例如,踢足球,很多男孩喜欢,但很多女孩却认为“太野蛮”,不愿意玩;打篮球在中学时比较受学生们欢迎,但也有些学生不喜欢而喜欢体操等。教师要设法教育学生,启发调动他们的主动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游戏教学特点如下:(1)体育游戏应考虑课程的融合性。(2)体育游戏的内容、方法应体现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3)体育游戏过程应体现主体性和创造性。(4)体育游戏活动强度应注意量力性和调适性。(5)体育游戏应重视情感和环境的教育潜移性。例如,集中注意力游戏要完成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任务,在准备活动中的游戏要完成热身的任务等。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强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对于体育的认同感,并希望提高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形成主体人格,有利于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奋斗目标,增强驾驭生活的能力,最后要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体育游戏的内容和难度存在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反复出现的问题,且难度梯度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成长的上升过程。这一点在体育课上的游戏和学生课间、课外活动的游戏形式上,在游戏项目的选择和游戏参与程度的积极性上表现得较为明显。

三、体育游戏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

在游戏选择时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人在家庭中都是百般呵护,家中的小皇帝,从小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而离开家庭后,则会产生较强的焦虑和不安全感,甚至导致性格孤僻。有时他们的游戏兴趣不是很高,所以体育游戏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是体育游戏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具体的演示,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后,再进行模仿练习。例如:进行“剪刀、锤子、布”节奏跳游戏教学,教师先讲解“剪刀、锤子、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再进行动作的演示,学生就能很直观地理解游戏的内容。

(二)角色任务法

在活动中让他们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师的表扬,从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确认,对该运动产生兴趣。如“运球接力”“看谁传得快”,等等。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经常得到表扬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自信心,使内向的性格变得开朗、豁达,形成善于与人相处的性格特征。对活泼调皮的学生,通过在群体活动中犯规受到的指责修正他们的行为,自然形成有秩序、守纪律的作风。对他们的出色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使其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这样通过完成游戏的角色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兴趣,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评价,以此认识自己和自己与群体的关系,逐渐改变以个人为中心的习惯,克服离开家庭后的孤独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性格。

(三)自由发挥法

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要给他们提供发挥的平台。在体育项目中有些项目比较枯燥。针对这些项目,体育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体育活动,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对他们的进步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表扬。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加以肯定,建立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这就有助于学生对本来枯燥乏味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能力。

(四)集体荣誉法

集体荣誉是一种团体精神,团体精神对团体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组织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内容如“舞蹈”、“攻守堡垒”等。对取胜的小组给予表扬,以后又多次分组,打乱学生的组合,使多数学生都有取胜的机会,并在为小集体努力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集体团结气氛的感染,在同伴的鼓励和影响下,当发现自己的小集体处于不利地位时,产生渴望胜利和荣誉的心理,做出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自觉就会对活动产生兴趣。这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积极意义。

(五)逐渐增加难度的新奇游戏法

好奇是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好奇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原始动力。学生对事物产生了好奇感,常常想亲自体验。这样不知不觉就在学习了。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多采用新异有趣的教学方法,并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引导他们保持对活动的兴趣,如“三条腿走路”“推车”“捕鱼”等。遵从学生好玩的天性,教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学习参加集体活动的方式,在克服自身和自然障碍过程中使身心得到承受外来冲击和打击的锻炼,并产生积极情感,通过遵守游戏规则和服从裁判逐渐了解群体活动的各处规则,学会自己克服困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

四、结论与建议

(一)应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选择游戏,教师在备课时应小心选择、精心设计。

(二)应结合专业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游戏。如学前专业体育课,可采用丢手绢讲故事这样的方式进行;汽修专业的学生可采用“推小车”游戏进行。

(三)在游戏教学中应把握好运用的尺度,不能滥用。

(四)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保证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68-01

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教学观念问题,很多教师认为体育课只要学生学会最基本的跑、跳、基本球类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学生不喜欢学就会一见上体育课就头痛,甚至在体育课无聊地打发时间,体育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课前和课后,应让学生既能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基本技能。由于观念的落后导致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方法的呆滞,倾向于技术化、成人化。不能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热点就研究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导致小学生对体育课的无兴趣甚至的忽视。

1 简易竞赛法教学法

简易竞赛法,就是根据小学生们的这些特点,在体育课中尽量采用直观简易的教学手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辅以小型竞赛的形式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主导地位,第二信号系统正在发展。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均衡,兴奋过程占优势并容易扩散。表现为爱玩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不喜欢听从教师的细心讲解,也不爱根据老师所规定的联系方式和要求去做,愿意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来进行体育活动,模仿力较强,容易建立条件反射,学习和掌握动作性,但动作技术的准确性较差,容易发生错误和多余动作。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采用机械、呆板、枯燥的方式,对学生要求不易太严,规定不易过死,允许他们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比如体操课上,对于难掌握的动作,不但要进行分解讲解,教师应根据这个动作特点进行模拟,比如把某个动作模拟成生活常见的动作,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此外,小学生们争强好胜热衷竞赛。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们的这个热点,组织小型竞赛,如在当学生掌握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他们经常玩的“斗鸡”等等: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如果对比赛的优胜者再给予奖励,更会大大增加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2 新媒体与传统体育课相结合的方法

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驱力来自于他们的好奇、好动的心理以及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渴望。社会心理学家认为6-13岁年龄段的学生有着明显的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很容易受到新鲜事物或事情的刺激,容易“喜新厌旧”。面对这样一群小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准确把握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可以为活跃课堂出现一些“新点子”,玩一些“新花样”。如今,在多媒体时代,可把多媒体引入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时,可以播放一些动作分解讲解的光盘;在进行篮球基础教学时,可以放些国家队或美国NBA等的精彩篮球比赛集锦,学生们看到精彩的比赛,偶像的榜样力量都在无形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进行乒乓球教学时,也可以播放乒坛名将的经典比赛,激发小学生兴趣。

其它的体育项目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一新技术。这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激情和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再如,做热身活动是体育课的一个必要环节。但很多学生都对热身活动不大认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设计出几套“轮换阵容”,可以提高学生做热身活动的积极性。这种新科技新元素的加入,会让学生对体育课有所期待。

3 体育游戏教学法

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运动游戏的特点是简易有趣、寓教于乐。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明确,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作对、作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列队时,给每个孩子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记住在队伍里的位置。“齐步走”的训练上,如果教师只强调走得整齐,并不是培养学生们走步能力的真谛。加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如模仿动物走如“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等。此外,跑步也是孩子们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的常规化,孩子们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如果是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还会让孩子们产生畏难情绪。在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 “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游戏教学在小学高年级也能应用,如在篮球的的教学中,对拿球与放球的小游戏就可采用,如“头上胯下传球”、“腰部左右传球”、“传地滚球”、“双脚夹球跳去跳回”等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孩子人手一球,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体育课中的放松环节,也可以加入游戏。因为放松的目的是使身心放松、愉悦。在此环节加入游戏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除了上文提到的三种方法,还有一些方法,比如激励法教育法,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及时鼓励。还有语言引导法等很多方法。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只要是学生喜欢,从体育课中不但学到知识还能体会到快乐,充分发展少年儿童的个性,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不能仅仅注意小学体育教学的生物功能,更要发挥它的社会功能,使少年儿童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G 807.04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1-0096-01

【关键词】 体育和训练;卫生教育;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卫生教学和体育运动是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学校体育卫生教学工作中,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和身心健康作为体育卫生教学的基本目标,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起到促进作用,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 把学校体育卫生教学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

1.1 学校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把体育卫生教学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学校加大对体育设施、体育场地、场馆建设费用的投入。近年来,学校投入资金850万元,新修了看台式的300 m和200 m塑胶跑道运动场以及能容纳1 300人活动的室内体育馆,并配备了中小学生体育运动的各项设施;为确保体育设施的安全使用,还配备了专人加强体育设施的维护管理,使学校体育卫生教学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2 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卫生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按规定安排体育卫生教学时间,明确规定了体育卫生教学要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结合起来,学校每年对学生进行体质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学生生长发育的状况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制订体育卫生教学计划,开展体育卫生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了体育卫生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2 加强学校体育卫生教师队伍建设

2.1 提高教师对体育卫生教学的认识 这是保证体育卫生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师要认识到,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体育教学多为室外活动,环境宽广,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学活动。既有人人参与的集体统一活动,又有分散的小群体个人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交流活动远远多于其他课堂的教学。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对体育卫生教学高度的热情,避免出现教学气氛混乱、师生关系紧张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调控全体学生的情绪,顺利地完成体育卫生教学目标。

2.2 提高教师素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体育卫生教学的首要条件。在体育卫生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此体育教师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师资水平及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能力。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尊重学生的思想、意志和行为。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施快乐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3 创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己肢体的功能,正确对待各种问题,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中完成体育卫生教学,享受到体育卫生教学活动给其带来的快乐,促使学生正确面对体育运动中的客观条件,充分正视自身不足,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学会利用自身优势去弥补差距,热爱体育活动。体育卫生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学生体能、性别、性格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体育卫生教学过程中表现不同,体育教师必须遵循“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观念。在体育卫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协调沟通,要学会用一个亲切的笑容,理解的目光,激励的话语,或一个简单的手势,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有效实施体育卫生教学活动作用。

3 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

体育卫生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合理地开发教学资源。在球类、跳高、跳远、跨栏、跑步等田径项目中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数学、物理知识运用到体育运动卫生中去,开发学生智力与思维能力,达到理想的目标。在投掷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正确利用肢体功能,利用物理学中的能量转换原理,投得准,投得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成绩,又增加了对体育卫生教学的兴趣,使学生热爱体育活动。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体育卫生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森林运动会的情境,让小学生模仿森林中各种双脚跳得动物,看哪种动物跳的最快、最远,既锻炼了小学生跳的运动能力,又开发了小学生的创造思维、主观努力的心理素质。在课程的导入部分,采用音乐、舞蹈、游戏、多媒体视听等多种方法导入,而不是通常听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在体育课结束的时候,为进一步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将课内的运动精神向课外延伸,放一段《让我们荡起双浆》的音乐,并提示同学们只要动作舒缓自然,做什么动作都行,于是学生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使个人的身心陶醉于乐曲之中,更加热爱体育活动。

4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篇10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提问

小学生处在知识与能力的启蒙期,所以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自身水平与接受能力,特别是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可以掌握知识与能力的程度,适当利用课堂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提问题要采取引导与鼓励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扩展思考的能力。

一、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虽然每节课教师都会提问,但真正善于提问、利用提问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师则很少。经过调查发现,目前课堂提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过于频繁地提问,而且数量过多;掌握不好问题的难易度;不注重倾听学生的回答;总是让学习好的学生回答问题;控制问题的答案;不能及时引导与鼓励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

1.课堂提问重数量轻质量

新课改以来,教师不再是满堂灌,而是注重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但有些教师利用提问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衡量与学生互动丰富的一个标准,但实际效果不好,一节课毕竟只有四十分钟,问题太多,学生只忙于应付,而不去主动思考,看似师生交流频繁,实际上学生对很多问题并没有什么印象。因为这些问题学生根本来不及消化吸收,导致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系统的知识。

2.盲目提问,让学生无从回答

有很多时候教师不经过思考随口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问题。注重问但不注重讲,对启发式教学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表面看,提问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气氛热烈,但实际上并无实效与长效,时间长了会让学生养成轻浮的态度与懒惰的思想。

3.先点名再提问

在课堂提问时,尤其是复习课,教师常常会先叫起学生,然后再提出问题并要求回答。点到名的学生由于太突然,没有思考的余地往往不知所措,其他的学生因为没有点到自己也只充当了听众不会对问题加以思考,整个提问毫无意义,没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回忆。

4.假借提问而惩罚学生

给学生“难堪”,是最不利于教育学生的方法,并且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反感,有碍师生关系的发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不够,忽视师生的双边互动,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人课堂。

二、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几点策略

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呢?有效把握提问的技巧非常重要。

1.提问目的要明确,难度要适中

每一个问题都要事先明确其目的、掌握其难易程度,才能进行有效提问。提问的目的要根据教学目的与计划进行设置,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提出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问题。提问前要对提问的目的、范围、程度、角度等进行反复设计,使内容具体、准确。如在教学《狐假虎威》时,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于是汉奸狗腿子狐假虎威地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还不快说!”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地说:“放牛的!”根据这段话请大家思考一下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迁移。

2.提问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异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依据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提问时一定注意要先提问后让学生回答,以利于每个学生都能进行积极思考。如果先指名后提问,其他学生就会认为叫不到自己,自然就不会主动思考了。除此教师还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要分别考虑好、中、差三类学生的问题设计,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回答的不同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逐步提高。如果只提问一部分学生,而被忽视的学生会觉得老师偏心,有碍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提问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回答,特别是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不可过多批评与指责,对回答积极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始终使问与答在融洽与友好的气氛中进行,逐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难度较大的问题,如果直接提问。学生大多回答不上来,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对这些问题进行设计,使之具有提示性与启发性。当然启发也要有度,紧紧抓住问题的关键。设计的问题最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针对古诗文教学可以一反常态,改变传统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常规方法,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发挥其自主性,让其自己看预习提示发现问题,让学生产生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始终把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启发作用。

4.根据教学需要,把握提问时机

古人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提问要选准时机。若随时发问,很难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高质量的提问,精彩的提问,都出现在关键时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顿悟。提问的时机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与需要而定,要在对学生、对教材胸有成竹的基础上来定。只有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才有艺术性可言,才能达到“余音绕梁、韵味无穷”的境界。

如,在《探母》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是直接问学生:“为什么为母亲洗衣服?”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一般只能根据课文的情节来猜测答案,但不能体会到对母亲的爱。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自身引导,假设学生的母亲病得很严重,问学生会不会着急,又会不会为母亲做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么的母亲病了,他又是怎样的感受?这样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合适的时机提出合适的问题,能有效突破文章的重难点,生成精彩的师生对话,让学生在顿悟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达到水到渠成之效。

5.提问要注重灵活性

课堂提问不是一成不变、单板僵硬的,也不是随意的,它是师生在课堂上交流的一种方式。教师在提问时语气要尽量温和,要尽量使用自然、流畅的语言,让学生听懂,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角色。

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我抓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心理,让学生通过读课文中这个精彩的故事“读”出动画片,我随后提出问题:现在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本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通过提问达到强化效果,使整个教学过程轻松自然,教者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与形式。一个巧妙的提问往往能收到“突破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展示教师的提问艺术,发挥教师的教学魅力,奏出一堂堂美妙、和谐的乐章。

参考文献:

[1]沈晓敏,问渠那得清如许: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J],教育科研论坛,2009(09).

[2]汪霞,浅谈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艺术[J],魅力中国,2009(16).

[3]郑爱军,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艺术初探[J],文教资料。2008(21).

[4]栾德尚,让提问激活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例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