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沟通方式范文

时间:2024-05-21 17:3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沟通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沟通方式

篇1

【关键词】家庭式沟通;妇科护理;护理效果

作为女性常见和多发的病症类型,妇科疾病即是指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可能给女性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其病症严重者则可能给女性患者的健康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并进而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家庭式沟通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接诊的160例妇科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80例。在160例患者,年龄为33-67岁,平均年龄为(43.6±7.2)岁;体重为45-78kg,平均体重为(52.8±6.9)kg;身高为155-176cm,平均身高为(161.4±7.2)cm。患者疾病类型主要包括:阴道炎,卵巢囊肿,急、慢性盆腔炎,异位妊娠,子宫肌瘤。使用自制调查表反馈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选择的是以术前评估、术后护理和健康指导、用药理疗护理为主的常规护理。

1.2.2研究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家庭式沟通护理方式。①入院时护理。入院时对患者友好热情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影响患者在接下来的治疗中对医护人员的印象和治疗的配合情况。因此,在患者入院之时护理人员需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实施微笑服务,热情解决患者入院所遇到的困难,及时向患者介绍医院的情况。②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患者的沟通,要掌握沟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护理人员要抓住沟通的时机,其次要做好言语的沟通,最后要善于运用非语言的方式。对于非手术患者而言,如何用药可能是其比较担心的问题,因此护理人员除了详细告知患者用药情况和理疗方式之外,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留下有效联系方式,确保患者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获得解决。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一般来说,患者在手术之前都会对手术有一定的恐惧和担忧,此时护理人员则要及时为患者排除心理压力,如可以强调主治医生技术的精湛,强调医院设备的先进。患者手术中,一般都会采用麻醉方式,因此在患者失去意识的这一段时间内,要注意在确保术野的情况下,保护患者的隐私部位。术后护理中,除了告诉患者注意事项之外,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④心理护理。患者刚入医院,脱离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亲朋好友,难免会产生一些孤独和寂寞感。因此,在有空闲的时候,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生活起居的照看,把患者当作家人一般的看待,使患者在医院获得家庭般的温暖和关怀。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经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和治疗,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对于女性患者而言,妇科疾病在和大程度上涉及到患者的隐私而导致其在治疗的时候有一定的心理压力。相关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状态对治疗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1]。目前,随着国民思想观念转变和医护人员治疗护理理念的转变,家庭式沟通方式的护理模式因其具有其它常规护理模式所不具有的优越性而在临床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

家庭式沟通护理最重要的特点即是站在患者的角度,把患者当做家人一般进行护理,从而患者也会把护理人员当做自己的家人一样信任。这种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被证明了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3]。在本组研究对象中,采用家庭护理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护理满意度为88.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3%,护理满意度为71.3%。两组结果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在妇科护理中,实施家庭沟通方式在提高患者的疗效、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认可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家庭般关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赵芸,周婉平.家庭式沟通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6):33-34.

篇2

1护患沟通的方法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生活接触时交换意见、思想、观点或感情的过程,是取得彼此之间了解、信任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必要手段。在医疗活动中,护士与患者的护患沟通是更是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护士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程度。因此,护士在与患者沟通时要讲究方法,善待患者,使患者感到温暖,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身心健康。要取得好的护患沟通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善于使用语言 语言是护患沟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是沟通护患之间思想、情感的重要媒介。这就要求用于交流的语言能相互理解,用词要简单明了,特别是护士要避免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及医院常用的省略语。尽可能把一些医学术语变成通俗语言,以便于患者理解接受。要多用礼貌用语,尊重患者人格,树立为患者服务是护士的天职。语言中要多体现安慰性,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焦虑和恐惧。另外,语言要有针对性,讲究科学性,针对性患者的个体差异,要求语言上要实事求是,对疾病的理解和病情判断要有根据,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要合理易懂。对老年人要恭敬,年轻人要关心,小孩子要爱护,对慢性患者要多鼓励多支持等等。

1.2善于表达表情和形态 表情和形态是一种最为普通的非语言行为。护士在为患者服务时,面部表情一定要用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感染患者,微笑可以迅速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赢得患者的信任。护士还需要有一个端正的仪表向患者展示,服饰上要大方整洁,以表现"白衣天使"的仪表美与心灵美的完美结合,这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会很大,心情也会更愉悦。同时,护士在实际操作时还应该用一些适当的眼神和手势去引导影响患者。眼睛是心灵之窗,能帮助护患之间沟通情感。护士与患者交谈时,眼神应该是对患者聚精会神的、慈祥的、和蔼的、亲切的。这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方面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还会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而适当使用手势可以使护士对患者表达的信息更完美,并帮助患者正确理解。

1.3善于把握沟通层次 护患之间的沟通随着时间的增长和沟通的不断深入,其相互信任程度不断增强,从而会呈现出沟通不同的层次。即普通沟通包括一般性的沟通和陈诉事实的沟通,而到了护患之间能够交流各自意见和判断、交流感情时,这已经是沟通的高峰,也就是高级沟通。护患之间一般都是初次见面,大多是陌生人,不可能一见面就彼此之间进行感情交流,从不信任到信任,从没有感情到有感情,必然有一个过程。因此,在护患沟通中护士要明确把握沟通层次,不要一下子强求达到沟通的最高层次,而是要强调沟通的效果。作为护士,只有尽量创造良好的沟通交流环境,尽力把病房布置得温馨、安静,并针对患者不同的生理因素、智能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区别对待,促使护患沟通向高层次发展。

总之,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实际工作护患沟通技巧和方法有很多,这就要要护士在面对患者工作时不断学习和摸索,提高自己的沟通水平,也只有不断了解掌握患者的思想情感及心理需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协调,搞好护患关系,才能保证护患沟通效果以及患者的身心健康。

2护理失败的原因

护患沟通是互动的、双向的,护理工作中护士希望通过与患者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从而达到有利于临床治疗和患者康复的目的。但实际上因为患者的社会背景、文化素养等的不同而在护患沟通面前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患者甚至不能做到真诚的配合、理解,又故意隐瞒病情和真实主诉,有意夸大自己的病痛而为难护士。另外,也有因为护士在护患沟通时也没有把握好沟通的方式和方法,最终造成护患沟通失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2.1护士行为仪表和语言表情的不规范 一个患者走进医院,那就是一个弱者向医生护士寻求帮助,会特别的在意医生护士对他们的态度,而一个人的态度往往很完全容易在自己的行为仪表和语言表情上表露出来。在护患沟通上更是这样,要是一个护士化着浓妆、衣着随便、萎靡不振、表情淡漠地来到病房里面的患者面前,患者第一感觉就是不信任你,那还谈什么护患沟通,还会有护患沟通的好效果吗?另外,护士在和患者沟通交流时,没有一个好的笑脸,还用异常的眼光看着患者,反复对患者的全身打量,甚至藐视,语气上没有礼貌,生硬地把患者用床号来称呼,交流时显得很漫不经心,很勉强的感觉。如此等等,都会让患者认为这不是一个好护士,接下来不要说护患之间会有好的沟通效果,最可能也许是患者要提出要求换护士了。

2.2沟通方式和双方对医学知识了解的偏差 护士是专业人员,掌握着医学知识,在和患者交流沟通时往往会使用较多的医学专业术语,但患者不比专业人员,没有医学知识基础,甚至对医学知识一窍不通,更不能懂医学术语,这就造成患者不易理解或产生概念上的误解,太不到沟通所需要的效果。另外,护士和患者也大多是不认识不同地方的,特别是一些老年和儿童患者,知识层面等不是和护士同一阶层的,各自的语言交流方式也会不一样,这样,护士在和患者交流沟通时不注意方式方法,比如正常使用方言,过多使用"没事""肯定会""不会"等不负责任或模棱两可的话,特别容易造成患者误解或断章取义,从而影响沟通效果或根本无法沟通。

篇3

关键词:沟通方法;手术室护理;应用效果评价

医院手术室的工作量非常大,同患者接触的时间较长,并且因为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果与患者之间没有进行密切的沟通,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麻烦或者引起护患纠纷。护理人员在医师以及患者之间架起了一道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在准备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进行有效沟通,可以成功避免出现护患纠纷的情况[1]。本文主要探讨采用沟通方法应用在手术室护理中获得的效果,现将具体的效果评价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200例手术患者。所有患者的纳入标准:患者的年龄不小于18岁,患者住院的时间不小于3d;已经选择进行手术,并且在完成手术后患者的疾病情况得到了稳定。患者的意识非常清楚,可以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所有的患者全部自愿参加本次试验。患者年龄为22~7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19±6.35)岁;其中男110例,女90例。通过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成A1组与A2组,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

1.2方法 针对A2组患者对其进行常规护理。针对A1组患者,对其采用常规护理+沟通方法进行有效护理。首先融洽护患之间的关系,在患者起初入院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热情接待患者,引导患者对医院科室的环境进行熟悉,使患者能够对护理人员给予充分信任。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采用最为合适的方式进行有效交流,并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有关的手术知识,介绍手术室环境,有效将患者出现情绪波动的情况进行稳定,显著将患者的依从性进行提高[2]。

1.3效果评价 患者在准备出院时护理人员发放问卷调查表,并且对相关标准进行分析,分别为满意、一般与不满意3个等级,全部采用匿名打分的方式。与此同时利用抑郁自评表以及焦虑自评表对患者当前的情况进行评分,评分结果越高代表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首先完成患者原始数据与资料的编码工作,完成后将结果输入到计算机中,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本组实验的所有数据进行系统分析。

2 结果

2.1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在护理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的差错以及并发症。在A1组的100例患者中,护理满意的患者78例,一般的患者21例,不满意的患者1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9%。在A2组的患者中,护理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的患者例数分别为60例、23例以及17例,护理满意度为8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差异显著(χ2=6.196,P

2.2患者SAS与SDS的情况 在A1组的100例患者中,SAS以及SDS的结果分别为(32.26±2.54)与(34.22±2.05),而针对A2组的100例患者,评分的结果分别为(39.24±2.53)与(38.01±3.26)。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结果,差异显著(P

3 讨论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主要采用开放式的方法进行有效沟通,积极鼓励患者对自己当前的焦虑状态以及患者的内心情感进行有效表达。伴随着患者对健康知识需求逐渐增多,护理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才能够充分满足患者的诸多需求,对患者成功开展心理护理。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进行密切沟通,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将患者的依从性有效提高,并且将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进行不断强化,最终为患者给予充分的精神支持[3]。

总而言之,通过术前及术后访视,在围手术期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进行密切沟通,可以成功消除患者出现的消极情绪,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华.护患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2,12(25):135-136.

篇4

1 当前物理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现状

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很多情况下还是一种单通道式的教学,教师任务式地将概念和规律灌输给学生,配上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和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这一切使得高中物理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学生是皱着眉头上课,哭丧着脸下课,沉闷的课堂气氛彻底挫伤了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偶有师生互动也是流于形式,课堂效率极低.

2 高中物理教学中师生良性互动的基本特点

新课程的物理课堂要求,教师策略而艺术化的引导与学生积极而自主的探究相互融合实现一种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高中物理课堂的师生良性互动应该具有以下的特点:

(1)全体性.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对课堂互动的预设应该是面对全体同学的.因此教师应该对即将面对的每一个学生个体都要非常的了解.例如,同学甲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很强,同学乙恰恰相反.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需要实验助手可以选择甲,或刻意选择同学乙给他锻炼的机会.

(2)广泛性.这里的广泛主要是针对互动内容而言.一般说来,师生的互动是由教师主导,围绕物理教材相关教学内容展开的.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我们也倡导让学生反客为主,由学生来主导着互动活动的推进,而且活动内容不应该局限于课本内容的学习,也可以拓展到学生所关心的物理话题.基本可[JP3]以理解为,学生想探索什么,教师就要根据要求,进行相应的安排.

(3)自由性.自由可以理解为:时间、空间、形式等多方位的自由.互动的开展不限于课堂上,学生在课后、甚至是假期,都可以和教师进行互动,以完整自己的学习需要;至于空间就更加没有限制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师生互动可随时随地地通过网络来进行;最后互动的形式也不应该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一问一答,可以是讨论质疑的形式,可以是游戏表演的形式,甚至可以模仿IYPT竞赛,教师和学生围绕某一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设计进行一场辩论,在辩论中来提升学生的物理能力.

3 高中物理教学互动的改良策略

要改良高中物理课堂的师生互动现状,主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完全融入课堂,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设计了如下策略.

3.1 营造轻松而活跃的课堂氛围,推动学生融入课堂

物理概念和规律抽象而生涩,容易使学生望而生畏,对教师敬而远之.这种状况的结果是课堂上学生畏首畏尾,气氛沉闷压抑,久而久之,学生受此感染,思维也就趋于僵化.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抽象概念要创设情境,化虚为实,对难点更要层层铺垫,化难为易,如此就能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带动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帮助他们融入到课堂,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加速度”这一概念的教学.“加速度”的难点就在于它的抽象,不少学生习惯性地从字面上来理解它――“增加的速度”,最终越学越迷糊.有经验的教师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加速度”的概念,引导他们从“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的快慢”这三个不同物理量,由浅入深地认识某些具体的运动情境,在真实的物理情境中,自主构建“加速度”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具体的物体图景使得学生思路变得清晰,教师放开约束,使他们学得轻松,学习也就更加投入.

3.2 以探究实验为契机,推进师生对话

学生在进行概念和规律学习时,一方面是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进行总结,另一方面往往是在试验中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事实是在他们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对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猜想,然后再通过实验来验证,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修正猜想,再次实验验证,循环往复,最终获得正确的认知.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地展开科学探究,学生在面对难题时,会对教师有寻求帮助的对话需求;在获得成果时,又会有在教师面前展示成功的念头,方方面面都推动着良性互动的生成.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认为该结论初中学生就有所认知,高中稍加点拨即可.殊不知牛顿第一定律的构建过程中的理想试验和科学推理正是物理思维和方法的精华所在,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良性师生互动的一种体验.教师可让学生结合图1所呈现的实验场景来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教师经常性地参加各小组的讨论,引导他们让小车从同一高度出发,经过不同材质的水平面,对比运动位移差别的原因.当学生从摩擦力大小差别的角度给出解释时,让他们进一步思考:若摩擦力减小到零,结果会如何.很多同学会争先恐后地告诉老师,小车会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习惯的和教师进行对话,这就是良性互动的一种体现.

3.3 富有引导性和亲和力的语言,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像编剧在设计对白一样打磨自己的课堂语言,这里的语言包括提问方式、说话语气、鼓励(或评价)时的措辞,甚至连说话时的体态都要有所注意.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教师还必须注意到自己的提问能否有效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自己的语言能否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思考,而且还要注意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肯定.

篇5

关键词:非语言性沟通;儿科;应用效果

沟通主要有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沟通两种方式,是患者和护理人员传递信息和交流的一种必要手段。传统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常规采用语言沟通的方式和患者进行沟通[1]。由于儿科病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年龄小、问题分析能力不足、认知能力差的特点,护理人员很难采用语言沟通的方式和其交流。近年来的临床工作中,将非语言沟通应用于儿科患者,取得的效果比较理想。本次临床研究主要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300例患儿,其中观察组患儿的男女比例为70:80,年龄1~11岁,平均(6.4±3.3)岁,住院时间5~14d,平均(8.1±3.4)d。对照组患儿的男女比例为73:77,年龄1~11岁,平均(6.6±3.9)岁,住院时间5~13天,平均(8.3~3.0)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沟通方式主要为语言沟通,观察组患儿的沟通方式为语言沟通结合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性沟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面部表情的应用

医生和护士的面部表情为其举止和行为的集中体现,同时对患儿的心理也可以造成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表现的自然、和蔼、亲切,面带微笑,就可以增加患儿对医护人员信任感,拉近患儿和医护人员的距离感。医生的护理人员面带微笑可以减少患儿的紧张感,保证患儿的心情愉悦,对后续的治疗有很多好处[2]。

1.2.2身体姿势

不同的身体姿势可以对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状态进行直观的表现。所以护理人员的身体姿势应该合理、适当,为患儿表现出健康、积极的信息,有效的促进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人员和患儿或者家属沟通时,要合理运用点头、手势等身体动作,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员更应该淡定、从容、不能够慌乱,不然会给患儿和家属带来不良情绪,不利于治疗工作的进行[3]。

1.2.3仪表外观

护士服的选择要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护士服要和谐、干净、柔和、温暖、颜色美丽,如粉红色,发型尽量保持柔顺,面部和手部的干净整洁要时刻注意。使用的化妆品不可以有刺激性气味,形象避免蓬头垢面、拖沓、邋遢[4]。

1.2.4病房环境

病房环境可以对患儿的康复效果造成影响,不良的环境会引起患儿的心情烦躁。所以,病房环境需要空气新鲜流通、清洁水平良好、温度适宜,减少患儿对病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的所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χ2检验,统计软件采用SPSS13.0进行标准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和对护理态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沟通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很多公共关系性质的工作中都可以使用到,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是不能缺少的,通过沟通可以更多的掌握患者的病况,有利于护理人员开展工作。因为儿科患者依从性差、理解能力低、容易紧张,所以沟通技巧更加需要,若护理人员和患儿有沟通障碍,易引起护理效果差,延误患儿的治疗[5]。本研究结果表明,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的应用效果良好,提高患儿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和对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滕丽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春日.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1):174-175.

[2]曹桂红.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6):87.

[3]唐萍.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3,11(9):253-254.

篇6

【关键词】 儿科护理; 护理沟通技巧; 护患纠纷

doi:10.14033/ki.cfmr.2017.1.04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1-0073-03

儿科患者年龄小,相比于其他科室的护理,在沟通交流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进展困难,护患纠纷较为突出,因此,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加强护患沟通,解决那些由于语言使用不当、护患信息不足、技术不够专业、过多使用专业术语、解释不到位等原因而带来的护患误解或引起的患者及家属的不满,进一步提升儿科护理工作质量,对提升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1-3]。为了进一步完善儿科的护理工作,本次研究中选取2015年2-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就诊的患者6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工作中常规沟通和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下的护理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就诊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14岁,平均(6.4±1.7)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14岁,平均(6.7±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沟通方式,在日常巡视中询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和感受;观察组患者行有效的护患沟通方式,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具体包括:(1)预防性沟通,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在对患者病情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病情的基本情况、发展及诊断结果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告知其医院采取的检查项目及后期治疗方法,使患者和家属能够对疾病有正确科学的认识,对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和告知,避免出现误解;仔细聆听患者和家属的想法和心声,耐心解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处理,在治疗中,对每日的医疗费用清单逐一讲解,使患者及家属对治疗费用了解并认同,在费用较高的检查及用药时及时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避免误解的发生;(2)集体沟通,对于流行性疾病及时令季节性疾病的治疗,可采取座谈方式对患者家属解释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认真听取家属的意见,提升患者和家属对科室工作的满意度;(3)书面沟通,对于儿科经常出现的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措施及预防手段等进行整理,编制健康教育宣传单,分发给患者及其家属,加深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了解,提升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保证治疗效果;(4)统一沟通,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促使患者及家属适应角色转换,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日常沟通,了解其病情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4]。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患纠纷的发生情况及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来进行评价。对护患纠纷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探究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患者对护理满意评分通过调查问卷来评测,评分分值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儿科护患矛盾纠纷发生8例,发生率26.67%,观察组儿科护患矛盾纠纷仅发生1例,发生率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71,P

3 讨论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服务和基础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一切合理需要的综合,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直接反映了护理工作的职业特色和工作内涵[6]。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护理观念不断转变,现代护理工作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儿科护理工作中患者年龄较小,沟通困难,在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比其他科室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儿科护理工作重视患儿及家属的认可度,对提升儿科护理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7]。儿科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与家属沟通中,恰当运用友好的语言、热情的服务态度及丰富的专业知识,采用多种沟通方式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地沟通,对于构建良好的医疗环境和健康的护患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8]。

对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采取预防性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及统一沟通多种方式结合,在患者入院后,对医院及病房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使患者能够适应医院环境,更好地配合治疗[9]。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沟通,能够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科学的认识,对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和告知,同时,对治疗和护理的相关费用进行沟通,避免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出现误解,影响护患关系;对于流行性疾病及时令季节性疾病主要通过集体沟通的方式,采取座谈方式对患者家属解释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同时减轻护理工作人T的工作强度,提升护理工作质量[10];编制健康教育宣传单,分发给患者及其家属,加深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了解,从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11]。

在沟通过程中对患儿及家长要给予尊重和理解,对患儿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耐心,尽可能的满足患儿的需求,在与患儿交谈时要尊重其兴趣爱好,多鼓励和表扬,对患儿恐惧、焦虑和哭闹等不良情绪要耐心对待,并以友好平等的态度进行沟通。同时,对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与患儿家长详细讲解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消除家长的不良情绪,增强信任度,有助于积极配合治疗[12-13]。在本次研究中显示,观察组儿科护患沟通较好,仅发生了1例护患纠纷,护患矛盾纠纷发生率为3.33%,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为患者家属对治疗过程不了解导致误解,在护理人员的耐心解释后化解,患者及其家属跟医护人员关系融洽,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儿科护患沟通不佳,共发生护患纠纷11例,护患矛盾纠纷发生率为36.67%,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双方均有责任,由于护理人员态度不佳、责任心不足及家属对治疗了解不足、对治疗不良反应不能接受等导致护患纠纷,在医院与家属多次沟通后予以解决,患者及其家属跟医护人员关系不融洽,矛盾较多,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66.67%。结果证实通过多种沟通方式结合沟通技巧进行儿科护理沟通,护理效果较好,护患纠纷发生率较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运用恰当的护理沟通技巧,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性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统一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雅荣,刘雪利.探讨儿科护理过程中改善护患关系的方式和技巧[J].心理医生,2015,21(17):144-145.

[2]戚玲玲.护患沟通技巧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87.

[3]郭美英.沟通技巧的运用对儿科护患关系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4,36(9):714.

[4]何惠英.浅谈护患关系和护患情感交流[J].中国医学创新,2010,7(6):93.

[5]王梦华.护患如何巧妙沟通技巧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4):139-140.

[6]张慧敏.护患沟通技巧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995.

[7]徐美.护患沟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0):78-79.

[8]年红艳.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8):165.

[9]向凤玲,郝洁.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69-70.

[10]崔妮,闫秀梅,赵晓虹.浅儿科护理纠纷常见原因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3):281-282.

[11]冯琬淇,陈全景.儿科常见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1):117-118.

[12]郝冰,修雪莲,程倩.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科病房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44-2045.

篇7

在所有沟通者之间传递的不仅仅只是语言信息,还包括身体动作、表情、态度、观点、思想等的传递。

1 沟通的定义

沟通是指信息凭借一定的符号载体,在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之间传递信息,并获取理解的过程。沟通的过程可以表现为组织内部上下之间、群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所有沟通者之间传递的不仅仅只是语言信息,还包括身体动作、表情、态度、观点、思想等的传递[1~2]。

2 沟通的基本类型

(1)口头沟通(效果快、即时性、难以把握);(2)书面沟通(信息准确、速度快、使用量小);

(3)非语言沟通(占比重大,管理中的使用盲点)。

3 沟通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一个受欢迎的人,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是重要的,是被人注意的。但是很多人并不懂得怎样与别人沟通,或者是习惯了自己的沟通方式,不注意言行举止,便往往取得与沟通前相反的结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尴尬[3]。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及时的沟通将对患者病情的治疗起到的巨大作用。由于患者对医院和医护人员都不熟悉甚至感到非常的陌生,严重的会产生恐惧心理[4]。这样护理、治疗工作将受到极大的阻碍,医患之间没有任何的信任,造成医生和护理人员都无法正常的工作,诊断、护理显得捉襟见肘,患者不积极配合治疗,严重的可导致医疗事故。

4 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沟通多半都是单向沟通,就像是上级向下级传递信息及命令,如:告诉患者吃点什么药、什么时候打针、什么时候做怎样的护理等,这些非真正意义上的双项沟通。

4.1 在护理过程中建立信赖关系

4.1.1 主动对患者表示信赖 在建立护患之间的互相信赖、互相帮助的融洽关系时,作为一名护理人员不应该等待患者信赖之后,自己再去信赖患者,而应该首先采取实际行动,以诚相待,主动对患者表示信赖。只有这样,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才能建立起牢固的信赖关系[5]。

4.1.2 充分信赖患者 通常是通过护患之间的感情传递和心理满足来实现的。要做到这一点,应该认真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动,尽力满足患者的希望健康心理需求。例如:认真倾听患者在患病后在各方面的变化,特别要了解患者在患病前后的心理变化。可以在其治疗的初期举一些治疗成功的好例子,增加其治疗的信心;在治疗中期不断地将一些好的治疗结果告知患者,提高其治疗兴趣;在治疗的后期可以与其交谈一些药物使用后的感受,使其对护理人员产生依赖和尊重。

4.1.3 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充分的依赖 护患之间的关系通常是经过初步沟通-信赖-依赖三个阶段的,而沟通就是连接这三个阶段的纽带或者桥梁。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好转,告诉他们所使用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病理作用,使得患者对治疗有信心、对护理人员信赖甚至依赖直至病情好转、治愈。

4.2 让护理治疗工作迅速执行 要保证护理治疗工作顺利进行,工作就必须得到认真的贯彻,你必须自己亲自去检查,因为患者不会忽视检查。换句话说就是:“不检查总会有疏忽!”。检查患者对自己护理工作的执行,以便督促他能够很好地完成,但也不能伤害一个人地感情,所以这也是一种艺术。

监督过度会毁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监督不够对执行命令也很不利。要监督还得考虑不要引起被监督者不满的最好方法是:随时到病房去走走、看看。你的露面对于能使一个人保持紧张的工作状态起着有力的督促作用。

4.3 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不同的人由于经历、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年龄等的不同,也就意味着,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具体地说,笔者认为护患之间沟通以其方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两种:

(1)商讨渐进式。将治疗方案分割成几个块,每一块分别列举不同的方案,在与患者介绍时几个方案对比,列举最终方案的优点和对比方案的缺点,将患者的注意力引导至最优方案,使患者佩服你、信赖你。商讨渐进式沟通的态度较为平缓,不强加于人,而以商量讨论的口气说话。易于被反应快、脾气暴躁的人所接受。

(2)参照对比式。就是借别人的事例来对比,导引出沟通的内容,使用的对象是那些自大、悟性浅的人。

4.4 让患者坦言对护理工作的意见 如果要对患者做好护理,就一定要能得到他们的反面意见。要想使护理工作更有效,就必须和患者沟通,明确表示你愿意随时听取他们的意见。

4.4.1 采用正确的方法征求反馈意见 不要和他们争论或者试图纠正他们的看法,应该感谢他们,并从他们的角度来理解这些意见,作为正确的意见接受下来。可以采用意见箱、意见簿、护理公开栏的方法接受意见,在患者意见方面做到有问必答。

4.4.2 采取坦诚的态度 要表明自己的诚意,就要以毫无威胁感的方式不断征求反面意见,即使受到批评也不要争论,不要试图纠正他们的观点。最重要的是坚持听取意见并与大家协商,直到对今后怎么做达成一致。由专业护士和护士长一起召集病房的患者和家属沟通,介绍医院的医疗设备、检查治疗和负责医生,护士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时准确地向患者讲解所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护理措施、饮食、休息、用药及预防知识、注意事项以及家属如何护理患者,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完完全全的了解医院的医疗、设备等各个方面的情况,积极地欢迎患者和家属公开的提问题,公开的解决问题[6]。

4.4.3 征求患者的意见,问他们希望你怎么做 不要只用“是”或“不是”就能回答的问题。如果问这样的问题,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不快,别人很可能随口附和你。但他们对你的看法却不会有所变化。

4.5 沟通时的注意事项

4.5.1 要求 对患者诚信、尊重、同情、耐心、关怀。沟通时应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叙述,使患者通过交流的方式把自己的苦闷倾诉出来,以减轻心理痛苦,不要中途打断话题,对患者及家属的提问要耐心解释,然后安慰疏导患者使之让患者感到在家的温暖,感到护理人员的关怀,不要搪塞应付,不懂的应请求医生或护士长解释。

4.5.2 掌握 掌握患者的诊断、病情、治疗、护理和检查结果;掌握医药费用情况;掌握患者及家属社会心理因素。

4.5.3 留意 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变化;留意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4.5.4 避免 避免强求沟通对象立即接受自己的意见;避免语言过激;避免过多使用医学术语;避免刻意改变和压抑对方情绪;避免医护人员对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解释不一致。

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有效疏通和疏导,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细致而系统的工作,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用我们东方文化中的“攻心为上”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彭琼书.影响护患沟通的主客观因素探讨.四川医学,2000,21(7):51.

2 刘秀云,柳明,张玉凤.谈护患沟通的语言技巧.实用护理杂志,1999,6:51.

3 王颜.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10:29.

4 冯怡,王菊吾,孙理.护理支持与病人满意度的相关研究.护理学杂志,2002,11:4.

篇8

[关键词]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精神病护理

为探究在精神病患者日常护理中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文章选取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66例精神病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66例精神病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50例,年龄18~60岁,平均(32.6±10.2)岁。患者病程为1~15年,平均(7.9±2.6)年。依照随机抽样方式将66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3例。

1.2方法

1.2.1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是药物治疗、生活护理、健康指导、基础性心理护理等。

1.2.2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采用语言及心理护理,具体方式如下。

1.2.2.1语言沟通护理人员在正式进行语言沟通时,需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得信任。在沟通中运用积极乐观的话语,帮助患者建立康复意念。对于已有一定疗效的患者,给予充分的支持与鼓励,进一步提升其治愈信心。语言沟通中,要始终保持温柔、亲切及和缓的态度语气,便于患者更好地接受护理[1].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护理人员需告知基本病情与发病缘由,帮助患者增强社会适应力。

1.2.2.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自身先要怀有一颗温和亲善之心,不应轻视、嘲讽患者[2].充分了解掌握患者的具体心理状态,增强心理护理的针对性,让患者充分拥有安全感,更加信任、依赖护理人员。要从患者角度,依照其心理状况制定好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计划,有效消除患者心理上存在的消极负面情绪,进一步提升其治疗信心。另外,对于患者的情绪变化也应加强关注,及时发现存在的异常心理状况,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4统计学分析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心理状态对比联合组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发生率15.15%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9.39%,存在明显差异(P<0.05)。由此表明,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能够获取到较好的效果,帮助患者有效消除心理上的负面情绪,见表1.

2.2SAS、SDS评分对比经过相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值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对比两组患者评分值发现,联合组患者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可见,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极为优良。

常规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对比:t=12.1,P=0.036;护理前后SDS评分对比:t=11.6,P=0.039.联合组:护理前后SAS评分对比:t=24.2,P=0.026;护理前后SDS评分对比:t=24.3,P=0.023.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下降幅度对比:t=11.3,P=0.039;SDS评分下降幅度对比:t=12.6,P=0.037,见表2.

3讨论

精神病主要是指受到外界环境、心理学、生物学等多种因素较大程度上的影响而导致大脑功能失调、行为、情感等多方面出现障碍的疾病。患者病情得以控制,病情好转后心理上会出现较大的负担[3].因此,需要来自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支持、鼓励。

如果对精神病患者说出一些伤害性的话语则会进一步增加其心理负担,导致心理上出现多种负面情绪,进而产生自残、自杀等行为。所以,在此类患者的日常护理中,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极为重要[4].

本研究发现,采取语言及心理护理的联合组患者,负面情绪发生率及SAS、SDS评分值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且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科学有效的语言及心理护理,患者心理负担得到有效缓解,能够进一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升治疗配合度。运用适宜的语言沟通可有效缩短与患者的距离,创造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对患者疾病的有效控制。由此可见,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增强临床疗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护理方式[5].

参考文献:

[1]王紫云。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25):556-557.

[2]郭亚萍。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探析[J].健康之路,2013,12(11):383.

[3]张红。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28):48.

篇9

关键词:沟通;护理;儿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独生子女逐渐的增多,家长也越来越溺爱孩子,同时,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加,家长对于护理工作也逐渐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诉率及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我院为降低护理纠纷及投诉现象的发生率,对收治的84例儿科患者行不同的护理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4例儿科患者,男48例,女36例,最小年龄9个月,最大年龄7岁,平均年龄3.5岁,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语言沟通

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小,其语言表达能力非常的有限,这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沟通效果产生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在与患儿进行沟通时一定要采取双方均能理解的语言。

1.2.2非语言沟通

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或者理解能力较低的患儿,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对非语言沟通的重视,比如可以通过微笑、动作、手势等向患者传达所需要表达的信息,逐渐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的心理,获得患儿的信任,增强其安全感和舒适感。

1.2.3游戏沟通

由于儿童都喜欢游戏,因此,为了更好的和患儿进行有效的沟通,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游戏的重视,将相应的治疗性游戏融入到日常护理中,让患者在游戏中学习相应的知识,从而帮助其更好适应医学环境,取得患儿信任,从而帮助其尽快恢复。

1.2.4绘画沟通

绘画是儿童表达自己意愿和愿望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其宣泄情感的有效的方式,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绘画沟通的重视,合理的将绘画融入到日常护理中,通过绘画和患儿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患儿的内心世界,为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1.2.5家长沟通

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和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使其明白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帮助患儿家属稳定情绪,从而获得家属的理解与合作,使其和医护人员进行配合,从而有效的提高护理效果。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组42例患者中,15例患者非常满意,14例患者较为满意,11例患者为满意,2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95.2%;常规组42例患者中,9例患者非常满意,13例患者较为满意,11例患者为满意,9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78.6%,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

2.2两组患者投诉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对比

护理组42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投诉护理人员,投诉率为2.4%,常规组42例患者中5例患者投诉护理人员,投诉率为11.9%,护理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

护理组42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发生护理纠纷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为2.4%,常规组42例患者中6例患者发生护理纠纷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4.3%,理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的增强,加之独生子女的逐渐增多,家长往往会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在孩子生病时往往会更加的担心和忧虑。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医疗纠纷、互换冲突现象的发生率不断攀升,严重影响着医疗机构的发展。而这些纠纷事件多是由于缺乏和患儿的有效沟通而引起的[2]。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有效的与患儿进行沟通,逐渐取得患儿的信任,增强其安全感和舒适感,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从而确保患儿更好的和医护人员的工作进行配合。而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且不同年龄段的患儿的表达感情、需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掌握与患儿沟通的技巧与方式[3]。护理人员以患儿的不同特点为依据,通过绘画、语言、游戏、非语言沟通等多种方式有效的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充分的了解患者的需求及内心世界,并以此为依据给予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和患儿家属沟通交流的重视,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来获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环境的重视,病房内要尽量使用暖色调、也可在墙上张贴卡通壁画等,从而消除患儿的恐惧感,提高患儿的安全感,并且要及时给予患儿鼓励、表扬,增强患儿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有效的缓解互换紧张关系,降低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本次研究表明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2%,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8.6%,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

参考文献:

[1]周俊.浅谈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7(11):127-129.

篇10

【摘要】目的 总结 “语言”与“书面”结合沟通方式在ICU患者家属入科宣教实践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1年10月入住ICU患者共58名,按入住顺序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9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语言”沟通方式对患者家属行入科宣教,实验组采用“语言”与“书面”结合沟通方式。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满意度调查法、是否因入科宣教产生护患矛盾三者相结合来评估两组的沟通效果。结果 问卷调查法显示,两组对入住ICU须知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因入科宣教产生护患矛盾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语言”与“书面”结合沟通方式能使患者家属更清楚明白地了解入住ICU相关事宜,能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效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

【关键词】ICU 语言 书面 家属入科宣教

ICU是对各种危重患者进行集中监测、治疗和护理的场所[1]。由于入住ICU的患者病情危重,导致家属情绪紧张、慌乱。如何在第一时间对家属行全面有效的入科宣教,成为降低护患矛盾和提高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重要问题。我科于2011年9月~10月在对患者家属入科宣教中采用“语言”与“书面”结合沟通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9月~2011年10月入住ICU患者共58名,按入住顺序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9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语言”沟通方式。具体为:患者入科后,责任护士与家属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

1.2.2 实验组采取“语言”与“书面”结合沟通方式。具体为:①制定详细全面的《ICU入科须知》,内容包括:ICU的科室性质、相关规章制度、探视时间及注意事项、病人的饮食和送餐时间、与医生病情沟通时间、缴费流程、需为病人准备的物品、联系方式等。患者入科时,责任护士将《ICU入科须知》交给家属,嘱其仔细阅读,在有疑问的处做好标记。②详细讲解,耐心答疑。待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责任护士向家属介绍患者的主管医生及本科的科主任和护士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ICU入科须知》中的内容,对家属存在疑问的地方,应耐心解答,做到全面细致的沟通。③共同签署《ICU入科宣教》。当家属对患者入住ICU的相关事宜无任何疑问后,责任护士和家属共同在《ICU入科宣教》上签名。在《ICU入科宣教》中,会写明患者的一般信息、目前所在科室的相关规章制度、患者目前所需的护理措施、家属联系方式及特殊事件(如患者皮肤问题、所带入物品及物品去向等),并在最后注明“已仔细阅读及了解《ICU入科须知》”。《ICU入科宣教》一式两份,一份入病例,一份科室保存。

1.3 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满意度调查法、是否因入科宣教产生护患矛盾三者相结合来评估两组的沟通效果。分别在患者入科第二天对家属发放问卷,问卷的内容为《ICU入科须知》及《ICU入科宣教》中的内容,调查家属对入住ICU相关事宜的了解程度及行入科宣教的有效程度。在患者转科或出院时,调查患者家属对患者入科时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观察及记录是否因入科宣教而产生护患矛盾。

1.4 统计学方法 问卷调查法和满意度调查法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家属问卷调查结果比较(表1)

表1 患者家属对入住ICU相关事宜的了解程度

2.2 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表2)

表2 患者家属对患者入科时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2.3 两组患者家属是否因入科宣教产生护患矛盾(表3)

表3 两组患者家属是否因入科宣教产生护患矛盾

3 讨论

3.1 “语言”与“书面”结合沟通方式能使患者家属更清楚明白地了解入住ICU相关事宜。患者在入住ICU后,由于病情危重,家属对医院环境和工作人员的不熟悉,对面临失去亲人生命的威胁,会感到无助、害怕、焦虑增加[2]。在入科时,护士用“书面”沟通的形式,让家属第一时间了解ICU。接着,护士用“语言”沟通的方式,通过亲切的话语,耐心的讲解,减轻家属的焦虑,使家属更进一步地认识ICU,清除明白地了解入住ICU的相关事宜。

3.2 “语言”与“书面”结合沟通方式能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在ICU,结束承担着患者代言人和保护者的角色,这些压力会造成某些家属心理环境失衡,并激发了与之相联系的一些基本需求[3]。护士通过“语言”与“书面”结合沟通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家属的需求,给家属有求必应的印象。使家属更加信任护理人员,进一步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3.3 “语言”与“书面”结合沟通方式能有效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入科宣教是家属对ICU护理人员的第一印象。简单草率的入科宣教往往会引起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不满,也会因为家属对入住ICU的不了解造成许多护患矛盾。完善详细的书面资料,亲切和善的话语、耐心细致的讲解能使患者家属全面地认识了解ICU,拉近护理人员和家属的距离,使患者及家属愉快的接受治疗[4]。从根本上扼制护患矛盾的发生。

ICU患者家属入科宣教是ICU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医患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与“书面”结合沟通方式,能做到更加科学有效的与家属沟通,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红琴.实用ICU护理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

[2] 卢 岩,朱延力.急危重病人家属需求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38.

[3] 胡贝贝,庄一渝.ICU患者家属、护士及医生对家属需求认知的差异[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4):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