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业务管理范文

时间:2024-05-21 17:3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室业务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室业务管理

篇1

1、综合管理科:(1)负责项目建设计划及相关工作的编制、汇总、上报;(2)负责规划发展、通信信息、化工、环保、计量检测、计划生育工作的协调管理;(3)负责施工图的收发登记和工程资料的收集、归类、汇总存档;(4)参与投资项目的前期调研、申请报告编制和项目核准所需的各项支持性文件的报批;协助在建项目的投融资工作;协调办理地方相关项目建设手续;(5)负责组织集团公司月度平衡会议材料审查上报;(6)负责工程资金的付款计划及申请审查、登记工作;(7)负责工程部工资、考勤、接待、车辆、费用管理等项内部事务工作;(8)参与月度工程资金的审查上报工作。

2、矿建管理科:(1)负责项目建设矿建工程专业工作的协调管理;参与项目建设工程的科研、初设、施工组织设计、开拓方案、建设计划等方面的审查;(2)组织办理矿建工程开工、合同审查、工程量验收以及矿井竣工验收等项工作;(3)协调现场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4)参与投资项目的前期调研、申请报告编制和项目核准所需的各项支持性文件的报批;(5)参与矿建工程的计划编制和招标;(6)协调集团公司对口相关处室矿建专业工作;(7)负责矿井建设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成果编制申报工作。

3、土建工程管理科:(1)负责项目建设土建工程设计催办、设计变更、施工图到位、技术交底会审以及与设计单位沟通协调;(2)参与项目工程的科研、初设、施工组织设计、建设计划等方面的审查;(3)组织办理土建工程开工、竣工及合同审查手续;(4)参加工程量验收以及项目工程竣工验收等项工作;(5)参与现场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6)参与工程的计划编制和工程招标;(7)参加材料价格的市场调研;(7)协调集团公司对口相关处室土建专业工作;(8)负责土建工程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和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成果编制申报工作。

4、机电工程管理科:(1)负责项目建设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2)参与项目工程的科研、初设、施工组织设计、建设计划等方面的审查;(3)组织办理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开工、竣工及合同审查手续;(4)组织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量验收、竣工验收等项工作;(5)负责机电、设备安装现场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6)参与工程的计划编制、设备材料招标以及工程招标;(7)参加设备及材料价格的市场调研工作;(8)协调集团公司对口相关处室机电专业工作;(9)负责矿井建设相关专业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成果编制申报工作。

篇2

[关键词] 物流企业 客户关系 措施

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供应链关系优化,而物流企业在联络、协调供应链成员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改善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CRM),有利于提高物流企业自身和供应链的竞争力。

CRM是理念,是技术,是机制;是在管理理念指导下,借助于管理技术而实现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机制。建立物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机制应该以物流客户关系,以及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的行业特性为基础。

一、物流客户关系及其管理的行业特性

作为流通业的主干,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商业企业(批、零贸易)及服务业(其他的第三产业)相比,有其独特的客户关系特性,CRM也就表现出相应的特点。

1.具有客户连带性

同时为生产和生活提供运输、装卸、仓储、整理、加工、配送、等一体化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其业务流程涉及到供应链上的各个成员单位。如图所示,一项物流委托业务可能是由制造业企业发动的,同时会连带到供应商或分销商或终端消费者,或四者同时连带到;该物流委托业务也可能是由分销商发动的,同时会连带到供应商或终端消费者,等等。这就是说,当物流企业获得“连带链”中的某一客户时,同时也就获得了该“连带链”中的其它客户,或一个,或二,或三个。同样,当物流企业失去了某一客户时,同时也就失去了该“连带链”中的其他客户。有人认为具有“双重客户”特性,即同时拥有物流供应方和需求方,失则同时失掉双方。

客户关系的连带性,表明物流企业实施CRM,比其它行业更为重要;此外,客户数量少、集团客户、大客户这些客户特点,也进一步加强了实施CRM的重要性。从信息化建设角度看,制造企业的核心是ERP,CRM应用系统的地位相对较低。而物流企业的业务过程不是制造,而是流通和服务,CRM系统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近两年企业意识到了这一点。据《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年度综合报告2006》数据统计,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最迫切的需求是CRM,占被调查者的47%以上。

图 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所处地位及面对的客户

2.客户关系容易维系和发展

首先是物流企业衡量“企业―客户”关系价值的标准与其他行业的不一样。如表所示,在“企业―消费者”的关系中,企业方衡量的标准是客户终身价值,消费者衡量的标准是客户让渡价值,两者经常会发生矛盾。而在“物流企业―物流需求方”的关系中,物流企业关注的不仅有客户终身价值,还有社会形象等因素,物流需求方不仅考虑成本,还有效率、服务等因素,双方的追求,矛盾较少,因而,客户关系容易维系和发展。其次,在“物流企业―物流需求方”的关系中,物流企业与客户实施深层次的合作,对双方来说都意味着可观的利润,双方都是关系的积极维护者、推动者。而在制造业,以及商业企业的“企业―消费者”关系中,推动关系的主动方一般只是企业,消费者不在乎,相对而言,关系不易维系和发展。这就表明物流企业客户关系具有良好的“先天”基础,客户关系管理不仅重要,也容易实施。

表 物流企业CRM与其他企业CRM的差异比较

3.更高的个性化、多样化服务要求

由于物流客户是集团客户、大客户,或是原材料供应商,或是制造商,或是零售商,它们之所以外包物流,就是对物流活动的要求高,需要客户关怀。又由于客户的行业分布非常广泛,业务流程相差极大,其个性化要求也极其多样化。还由于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因自身条件、经营目标、产品或服务特征、市场范围、物流意识的不同而表现各异,例如有些要求帮助其管理整个供应链,包括供货信息、仓储、运输、包装、货代、通关、集中、分拆、退货、直递、现场信息反馈;有些特别关注物品在整个供应链的位置,以便对市场随时做出反应,实现生产和流通的“零库存”、“零距离”、“零运营成本”;有些因生产和服务涉足全球,希望能提供全球物流服务等。这三者都表明物流企业实施CRM更需要体现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

4.要求物流企业与物流需求方进行信息系统整合的程度较高

客户的物流活动虽然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但是,商品所有权仍然属于物流需求方,物流活动的状况直接影响到物流需求方的经营状况。这一特殊关系从本质上就要求物流企业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客户的采购、仓储、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信息管理系统实施集成,以便实现协同商务和高效、安全的管理。这表明物流企业实施CRM具有更强的供应链整体性,而这在其他服务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方面是没有的。

二、改善客户关系的措施

以上物流客户关系的特性和CRM的相应特点,为物流企业改善客户关系,提供了指导。

1.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据研究,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核心产品诸如仓储和运输管理已经商品化了,而客户则期望他们能够致力于提高个性化服务和增值服务的能力,以便帮助自己区别于同行竞争者。第三方物流服务已经成为企业差别化竞争的战略选择和有效工具。调查表明,物流客户对更为广泛的、更具个性化的物流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增长。2004年我国物流配送、流通加工、分拣包装等新兴的物流服务业务增加值增长15%,明显高于物流业8.4%的平均增长速度。2005年物流增值服务的收入增长明显高于全国物流总收入12.7%的增速。其中,信息及相关服务收入增长28%;配送收入增长28%;流通加工收入增长27.2%;包装收入增长29.9%。

所以,那些能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更具个性化服务的物流企业,其盈利能力更强,在保持老客户方面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个性化服务就是非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的服务。其服务的内容多种多样,不断创新,如于细微处提供特别服务的细节服务,在服务内容上求异创新的特色服务,在服务方式上不同于常规的特殊服务,针对意外情况的灵活服务,体现消费主体意识的自选服务等。这是物流企业必须不断创新的地方。

2.提供增值服务。多样化服务的一种实现形式就是增值服务。增值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提供运输车辆维护、重新包装、为集装箱贴标签、客户化存货控制、售后服务、货物跟踪的咨询服务等。统计表明,我国物流业新兴的增值服务比存储、搬运、运输等基本物流服务更具有市场潜力。以2006年第一季度的物流费用为例,运输费用增长11.9%,保管费用增长19%,管理费用增长11.9%,保管费用增长最快。而保管费用中,于保管环节发生的增值服务,如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新兴物流服务业务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其中,流通加工费用446亿元,增长30.5%;包装费用93亿元,增长36.8%;配送费用98亿元,增长36.8%。都明显高于其他保管费用的增长。

提供物流服务的另一个理由,是国际采购市场的变化。虽然目前我国是一个采购热点地区,可是当价格更低的亚洲市场在诸如柬埔寨、泰国和印度等地出现的时候,采购商就很有可能转移采购地。要保持我国作为国际采购基地的地位,除了价格之外,还必须注重提升采购活动中物流增值服务的能力。

3.准确选择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多数企业难以做到,现实而有效的做法则是选择客户,以自身与客户的适恰性,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选择客户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适恰性,即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质量、速度、价格、信誉及其他方面的要求与自身的适应程度。此外,还有客户的相关性因素组合,相关性因素包括行业相关、地区相关、同类物资或产品相关,相关对象有供方客户与需方客户,供方客户与供方客户,需方客户与需方客户、供方客户、需方客户与物流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的相关组合等。实现客户分析、预测和选择的主要技术,包括数据挖掘技术(如关联规则、决策树、神经网络)和传统统计学方法(聚类分析、判别分析)。

4.发挥供应链运行协调者的作用。欧美普遍认为,供应链管理主要通过供应链关系优化来实现的,只有优化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才能实现。从供应链关系优化的内容看,由物流企业实施供应链关系优化的工作最为合适。物流客户关系的特性也显示了实施CRM具有供应链整体性,尤其是一些物流大客户,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整合要求较高,这促成了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运行协调者的地位。这种新型的物流企业虽然正在形成中,在未来的供应链中会承担着三项基本功能:供应链物流作业、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结构与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当然该物流企业可以同时出现在多条具有不同内容的供应链中:可选择制造业企业作为重要伙伴,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供应链;也可以选择大型零售业企业作为重要伙伴,组建“进销存”一体化的供应链;还可以借助自己的网络化公共信息交流平台,整合社会诸多物流资源,组建“储运加工”综合服务集团。

据国外研究,在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建立起一种不为外人知晓的和心照不宣的伙伴关系是非常必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使用者应当把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看成是物流活动的战略家和管弦乐演奏者。一种有前途的交易模式是成本共担和风险或收益共享。

5.提供供应链信息系统整合和优化服务。物流企业应不应该提供这一服务,这是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现实中有许多第三方物流服务使用者期望从物流企业那里获得IT能力。据乔治亚工学院研究,在北美、欧洲、亚洲等不同地区,约有24%~32%的使用者希望从他们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那里获得IT解决方案。也有人认为物流企业不应被看成IT技术系统供应商,这不是它们的核心业务,这些企业当前也没有这一优势,今后要投资于技术进步非常迅速的IT行业,势必承受具大的财务压力。本文认为,鉴于物流企业充当供应链运行协调者地位的日益提高,由物流企业实施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整合和优化工作,是理所当然和最具优势的。至于当前不具能力和资金短缺,则可以设法解决,例如,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第四方物流企业的融合快速成立处于协调或核心地位的新兴物流企业。此外,有些物流企业在IT服务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如宝供物流、锦程物流等,先期为其自身业务和管理开发了应用系统,具备了供应链信息系统整合的一定能力,后来,IT市场的需求又使这些企业成立了规模和能力相当的提供IT解决方案的机构,提供专业的IT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立平吴继兰: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Vol.16.4

[2]罗建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研究[D].中国期刊网,2005,03

[3]山红梅杨海荣:剖析供应链管理下物流企业的关系营销理念[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5(01):125-128

[4]王佐:物流业的分歧・挑战・机遇[EB/OL].中国物流与采购人才网.2006-7-4

[5]中国物流信息中心.2005年我国物流运行情况分析[R]. 省略/, 2006-11-23

[6]包玉梅万君: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客户关系管理(CRM) [J].甘肃科技 2006,(4):218-219

[7]魏晓云:数据挖掘技术在客户关系管理(CRM)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7,(7):29-30

篇3

周 次

日   期

教学内容安排(写明章、节、目)

实验、实训内容安排

作业安排

备 注

第一周

8.26-9.1

老生报道

第二周

9.2-9.8

第一章 认识企业档案管理

第一节 企业档案

第二节 企业与企业制度

第三周

9.9-9.15

第二章 企业档案工作

第一节 企业档案工作概述

第四周

9.16-9.22

第二章 企业档案工作

第二节 企业档案管理体制

第三节 企业档案管理模式

第五周

9.23-9.29

第三章 企业文件的形成与归档

第一节 企业文件的形成

第六周

9.30-10.6

国庆放假

第七周

10.7-10.13

第三章 企业文件的形成与归档

第二节 企业文件形成工作的管理

第八周

10.14-10.20

18级学生实习2周

第九周

10.21-10.27

18级学生实习2周

第十周

10.28-11.3

第三章 企业文件的形成与归档

第三节 企业文件归档制度与要求

第十一周

11.4-11.10

第四章 企业档案管理业务流程

第一节 企业档案的收集与进馆

第二节 企业档案的整理

第十二周

11.11-11.17

第四章 企业档案管理业务流程

第三节 企业档案的鉴定与保管

第四节 科技档案

第十三周

11.18-11.24

第四章 企业档案管理业务流程

第五节 人事档案

第六节 实物档案

第十四周

11.25-12.1

第四章 企业档案管理业务流程

第七节 企业档案的统计

第十五周

12.2-12.8

第五章 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开发与利用的主客体

第二节 开发与利用方式

第十六周

12.9-12.15

第五章 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三节 企业档案编研(1)

第十七周

12.16-12.22

第五章 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三节 企业档案编研(2)

第四节 企业档案陈列室

第十八周

12.23-12.29

第六章 企业档案信息化

第一节 企业档案信息化概述

第二节 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第三节 建设路径

第四节 企业档案信息化实施

第十九周

12.30-1.5

期末考试

第二十周

篇4

每当听到许多业务员抱怨现在客户比鬼子还霸道、比鬼还精明,根本难以沟通,好歹都不听,仿佛业务员都是在忽悠他们,迫害他们一般。还发现许多业务人员为了客户处好关系,整天和客户泡在一起吃喝赌,就连裤子也能一起穿,那关系可谓真的够铁的,可结果呢?当业务要这些兄弟哥们多搞些回款来完成任务时,得到答复要就是阳奉阴违,或者是口头答应但看不到行动,要么就是向业务要赠品、要特价、要活动、要资源等条件来交换,让人感觉还不如关系平平的客户做起事来顺当呢?所以怎么和客户处好关系,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客户,是业务员最为头疼的问题了。

一、如何管理好客户,首先要发现老板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其实,只要做过业务的人都晓得,几乎大部分的客户都是唯“利”是图,但不同的客户对于这个“利”字的需求也像马斯洛需求一般,也分不同的层次,所以我们面对不同客户就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对“利”字的需求。

有的客户迫切需求的产品给他带来的利润,有的客户迫切需求的是管理给其带来的发展利润,有的客户迫切需求的是员工的成长给其带来的利润,有的客户迫切需求的经营的思路给其带来生存的转机。所以我们在客户沟通时,我在为客户策划时,我们和客户称兄道弟时,一定要清楚客户的最大需求是什么? 我们能为客户提供什么?我们提供给客户的意见或方法是否能为其带来价值呢?这些都是业务人员所要思考得问题。并非你不停为客户争取到资源就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支持,在客户的眼中,给他们资源或政策是天经地义的,目的无非想销售的更多些或者套取更多的回款。业务人员若想真正和客户搞好关系,必须要换位思考问题,要有同理心。在你来到客户卖场的时候,你不仅要站在厂家业务的角度还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日积月累的交流交往中,产生相互依赖、利用的关系,这样,在管理客户时得到多是认同和支持、配合。

一个例子:小王和小李是不同家电厂家的业务人员,小王所在企业的产品知名度要比小李大得多,受到客户喜爱,但是小王和小李在客户面前得到待遇却不同于自己的产品。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小王每次带给客户的问题几乎都是雷同的,要么催款、要么埋怨产品销的不好,要么指责老板不配合厂家的思路,要么数落终端形象不够完美。对于客户提出的问题,也不愿及时解决。总之,要么指责埋怨,要么忽悠欺骗,要么和客户吹拉谈唱,在客户眼中该业务除了能为自己争取一些政策外,简直就是一个流氓。而小李呢?每次带给客户都是不同的问题,要么提出一些卖场布置方案,要么策划一些活动方案,要么主动给于一些政策支持,要么提供一些员工管理方案或制度,要么交流一些家电、竞争信息,在在客户的眼中,小李就是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员工,丝毫没有立场、身份的差别。由于关系好,小李的产品自然得到客户的主推,受到客户欢迎。

二、如何管理好客户,其次也要理清其员工的需求是什么?

俗话讲的好:“阎王好斗,小鬼难缠”。作为一个业务人员,虽说不要他们做到八面玲珑,能起码在搞定老板的同时也要得到其员工的支持,不然要么你和老板的方案无法执行到位,要么得到员工的曲线反对,而作为老板相信自己员工的成份还比相信一个你外撇业务人员要多一些吧。许多业务人员感觉搞定老板就万事大吉。其实,业务人员应该清楚,老板仅仅是规划者、命令者、监督者等,细节工作还是他们的员工在执行,所以你的业务做得好不好,不能说与其员工对你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没有丝毫关系阿。我亲眼看到许多业务人员对其老板的员工要么不怎么关心,不去发掘他们的需求,要么也像老板一样指手划脚,让人看着不顺眼。

有得员工喜欢一些小恩小惠, 有的需要自身成长或能力认可,有的员工需要的是尊重,业务人员面对这些不同层次人群,怎么和他们处理好关系,在有心无意中都能为自己提供帮助,让自己的业务工作的开展减少不必要的阻碍。

一个例子:小杜从事销售这个行当三载多,总结了个规律:和老板谈赚钱,和员工攀交情,想做好业务,就先做好人。所以在他所管辖的区域内,无论是卖场主管还是仓库管理人员,甚至搬运工都和他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他建立关系好简单,几句问候,几瓶水,或者几顿饭或者一点小礼品什么的,总在不知不觉中到处交到朋友。对经销商的一些业务人员,他会让公司组织一些培训,然后发些证书,这对于经销商的业务来讲,不仅提升了业务能力而且得到了证书,虽然这证书的含金量有限,但对于日后的跳槽还有些帮助的。所以这些业务人员都很感激小杜,在日常业务开展中给予极大支持。有时竟发生这样的问题,老板感觉这个型号的产品不行或者这个促销活动方案不理想时,但是他的员工会说些有利小杜的话,支持小杜的工作。

三、如何管理好客户,最重要还要管理好自己的客户拜访、沟通工作?

业务人员管理好自己的工作,最直接就是体现在管理好自己对客户拜访或沟通时对客户的服务,对客户的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兑现。业务人员和客户的相交相处的方式多是表现为客户拜访或电话沟通。所以,业务人员在对客户的拜访、沟通时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1、拜访、沟通工作目的要明确:业务人员的拜访往往容易犯匆匆走过场的毛病,拜访就是吹拉弹唱,吃吃喝喝,催催款项,押押货物,对于自己拜访工作的目的,稀里糊涂。所以业务人员每次出差必须目的明确,清楚自己这次出差能为客户作出什么样服务,能为客户带来什么样的效益,能发现什么样的问题,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自己心里虽然没有个谱若出差仅仅应付公司,那不如不出差。

2、拜访、沟通工作要养成规律:许多业务人员,对客户的拜访、沟通工作,要么想起来一阵子,不停的出差,不停的电话,要么就把客户遗忘在脑后,毫无规律可言,在客户心中也是可有可无的地位。所以业务人员要想在客户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要能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意见,还不能缺少有规律的勤奋拜访。

篇5

关键词: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

一、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一直以来,有关无形资产的定义说法不一,本文讨论的无形资产依据《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规章制度而来,它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财产权利。按照相关规定,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会计制度规定,单位对于无形资产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计价,及时入账。单位转让无形资产,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取得的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单位取得无形资产发生的支出,计人事业支出。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主力军,科学事业单位堪称无形资创造的摇篮。在多年的科研过程中,科学事业单位诞生了大量类似专利、论文、著作、技术等无形资产,当然这些无形资产又反过来促进科学事业单位不断往前发展。据世界银行2005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00年前全球人均财富中,无形资产是主要板块,达到了将近八成,具体为78%,余下自然资本、生产资本加在一起两成多一点。这份报告客观表现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

然而,在过去,和一般固体资产相比,无形资产具有非实体性、不确定性等特征,以科学事业单位的美誉、品牌、综合科研实力、影响力等无形资产为例,它们只是观念上的存在,致使在实践生活中,无形资产的价值计算、投资份额占比、收益比例、使用期限等难以量化。与此同时,无形资产又具有创新性、可收益性等重要特征。科学事业单位既是我国科研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高级科研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这支团队本身就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它的学术水准、专业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决定了它不低的创新能力,并使得各类科研成果不断出现成为可能。无形资产看不见摸不着,这导致其价值长期被忽视。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尤其是科学事业单位越发意识到单位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无形资产是科学事业单位的重要支撑,它是推动国家科学事业不断进步的重要保证。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有利于科学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提高,也有利于实现无形资产的价值回归。因此,通过对无形资产保护和管理的深入研究,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实现对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科学管理,对于防止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流失、促进无形资产高效利用以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当下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大量流失。长期以来,科学事业单位对其资产的管理,大多集中在固定资产上,加上无形资产具有非实体性、不确定性的特征,这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学事业单位对其拥有的无形资产保护不足;加之,无形资产又具有创新性、可收益性等特征,使得它成为不少人觊觎的对象,冒用其品牌、盗用成果等,导致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流失。

2.评估体系不科学。在当前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很难量化的无形资产是一个薄弱环节。无形资产的价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研发成本核算、适用场景的变换、成果价值升值等,因而要对无形资产加强成果管理和价值核算不是易事。在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下,对无形资产的确认,往往只注重成本,轻价值。随着社会重视程度的提高,对一些项目的计量方法,相关会计准则选择了公允价值的角度,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大多数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会计计量中,更多的还是采取历史成本的方法。历史成本计量的好处在于可验性,但是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这样的计量方法很难充分表现企业账目价值和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甚至出现背离的状况。以资产投入的角度分析,历史成本的计量让人无法明了资产的经济实质,未来可带多大的经济效益同样无法衡量。这就导致无形资产所表现出的市场价值和作用被忽视,无形资产的自身价值没能充分发挥,影响科学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3.专业管理的意识和人才双不足。同无形资产的重要价值相比,目前,科学事业单位对其的管理一方面意识亟待提高,另一方面,专业管理人才也不足。单位领导大多重视对固定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因为固定资产可触可摸,如果固定资产有个三长两短,领导会担心以国有资产流失被追责;然而无形资产是非实体性的,流失与否很难衡量,这就造成管理部门尤其是一些领导保护意识不强。其次,无形资产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管理门槛,管理人才既要懂管理的知识、有较高的管理艺术,还需具备专业背景,能够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的价值。这种专业背景是一种综合素质,它不仅要求管理人才的具体科研素养,还要求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储备,有能力用法律的武器,维护单位无形资产的合法权益。同时,将无形资产保护好对于管理部门而言还不够,其终极目的是发挥其价值,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加强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下知识经济的环境下,有形资产的作用越来越小,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在市场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成为时代之需。

1.构建系统制度和管理队伍。要切实加强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前提是拥有一套规范的管理规章。应在《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制度的基础上,对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管理进行制度设计,明确界定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内涵、分类以及范围、管理期限等,并形成一套统一的、操作性强的无形资产管理标准。值得强调的是,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制度设计,形成一个系统的制度体系。对无形资产从形成之初、过程管理以及将来的保护与利用等,都应该有章可依、有规可循。除了制度建设外,还应配备专业的管理力量,明确管理部门和具体管理人员。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将无形资产的管理纳入整个单位的资产管理,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分类、申请、审查、鉴定和评估,监管无形资产的使用、转让、投资以及权益分配,以最大程度发挥无形资产的价值,促进单位整体科研事业的进步。

2.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监管和追责。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由于缺乏监管和制约,形成浪费和流失。因此,要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需加强监管,并形成追责机制。具体操作过程中,可采取信息化手段,通过信息化将无形资产从申请、审批、使用到处置的全过程中,实现全程监控。一方面,集中的信息化管理,保证了无形资产使用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简化了管理流程,管理人员可通过它第一时间监控无形资产的运行情况,加强对无形资产使用的监管;另一方面,信息化管理的加入,使得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全程记录在册,从登记、审批到使用等环节,都是可追溯的,避免了不规范、不合理的审批,使得无形资产的运行更加规范;再者,通过全程流痕的监管,对无形资产使用的失责之处也变得非常清晰,为避免追责,相关人员会更加善待无形资产,从而促进对单位无形资产管理水准的提升。

3.提升无形资产高效利用的水准。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不仅要提高科学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重新发现其价值并做好保护和管理,还应加强它们的合理利用和高效开发。应鼓励科学事业单位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发挥无形资产的价值,促进科研成果、品牌等无形资产转化为生产力,以进一步彰显科学事业单位的自身优势,提升行业的科技水准和生产效率,推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学会ASC.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2006.

[2]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向显湖、刘天论表外无形资产:基于财务与战略相融合的视角——兼析无形资源、无形资产与无形资本U1.会计研究,2014(04).

篇6

电饭锅工作时有两种状态:

图1一种是锅内水烧干前的加热状态;另一种是水烧干后的保温状态。图1是电饭锅的电路图,R1是一电阻,R2是加热用的电阻丝。

(1)自动开关S接通和断开时,电饭锅分别处于哪种状态?说明理由。

(2)要使R2在保温状态时的功率是加热时的一半,R1/R2应当多大?

丁老师通过解析得知,当电饭锅处于保温状态时,R1/R2=2-1。而且指出“当电饭锅处于保温状态时,是R1、R2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在电源上,两个电阻的发热功率与它们的电阻值成正比,R1、R2的发热功率之比也为2-1。日常生活中实际使用的电饭锅的额定功率一般都在750W左右,有的额定功率更大。当R2消耗为原功率的一半时,R2消耗的功率是375W,此时,R1消耗的功率应为(2-1)×375W=155.3W”。

原文中说消耗功率(额定功率)是电阻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技术参数。一般电阻的额定功率仅为几分之一瓦到几瓦,功率为150多瓦的电阻,在常用电器中是不多见的。况且,这150W的功率是白白浪费掉的,丝毫没有得到利用,所以设计这个电路来保证电饭锅达到保温的效果是不现实的,同时也是不经济的。

其实,在现实中用这个电路来保证电饭锅达到保温效果的确实有。如万家乐CFXB25-1/CFXB40-1自动保温电饭锅,其电路如图2。保温板不是一般的电阻器,它像电熨斗的发热板一样,但它可以看成是一个电阻。它安装在电饭锅电热盘的底部,发出的热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也不是不经济。那么问题出在哪呢?我认为题设是不符合实际的。处于保温状态时电饭锅的功率哪里需要加热时的一半?而且这种保温电路在保温时是一直工作的,而不是间歇加热。

图2万家乐CFXB25-1/CFXB40-1自动保温电饭锅

实际生活中有一种多功能的电饭锅,它有煮饭和汤粥的功能,如威锋CFXB30A-50自动西施电饭锅。其电路如图3。

图3威锋CFXB30A-50自动西施电饭锅

煮汤粥的时候,通过功能选择开关在电路中串联了一个二极管,把220伏的电压降为100伏左右,此时的功率是煮饭时功率的1/4左右,由此可见,功率为“加热时的一半”完全可以把饭煮熟,只是所需时间要长一些。如果饭煮熟后,用这个功率来保温,那岂不把饭烧焦,甚至电饭锅也保不住,也存在用电方面的安全隐患。

那么,保温状态的功率究竟是多少呢?按图1电路设计的电饭锅R1一般为1kΩ左右,如万家乐CFXB25-1/CFXB40-1自动保温电饭锅,保温板所标的额定功率是32W,工作电压为220V,则其电阻为R1=U2P=220232=1513(Ω),

而一个750W的电饭锅,其发热盘的电阻

R2=U2P=2202750=65(Ω),

所以保温时I=UR=2201578=0.14(A),

P1=I2R1=0.142×1513=30(W),

P2=I2R2=0.142×65=1.3(W)。

可见功率很小,只有几瓦。其实保温时只要产生的热等于散出的热就可以了。当然保温板R1发出的热也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所以原题中第二问是不合实际的,与设计者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背道而驰,而且会误导学生。所以我认为在编制这道题时要切合实际,在解答这道题时要善于启发,运用探究法进行教学。

篇7

摘 要 近年来,最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出台,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过去我们所采取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急需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站在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际的立场上,就当前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如何加强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 科学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现状与对策

一、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

我们知道,财务管理工作的一般目标是单位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一个单位财务活动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标准和依据。而科学事业单位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它会占用和使用社会公共经济资源,因此科学事业单位受到国家财政预算的直接管控。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目标应该是对财政供给各项资金的合规使用与控制上,并且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与完整性。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充分的发挥出配置、运作以及调控、监管的基本职能,确保资金能够获取更高的效益。

二、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一)项目预算编制不科学

第一,很多时候项目的预算都无法准确的反映出科研成本,科研项目预算中的支出部分和项目完成之后的实际支出部分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二,科研项目的管理人员在进行项目预算的申请过程中常常是凭借主观经验进行估算,不能和财务部门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第三,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对于科研项目预算的监管不到位,项目预算的批复书通常是负责人进行管理,财务部门仅仅是根据相关规范来进行监督,无法有效的对其进行控制。

(二)财务分析不够准确

现阶段,一部分科学事业单位依旧处于过去的那种报账式的工作状态下,其会计信息往往只是历史数据,对于本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也很少进行分析和监督,这样一来很容易导致出现事后账务多、事前工作少的现象,从而让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无法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不能为科研项目提供具有价值的信息。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

因为科学事业单位常常会占据与使用大量的固定资产,因此我们在对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工作相对来说就比较复杂。因为很多科学事业单位长期不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清点,导致资产虚增的情况出现;此外部分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形成渠道较多,这样一来也很容易出现账外资产的问题,从而让账面数据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

(四)内控制度建设不到位

科学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不到位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是人员岗位的设置不具有科学性,单位业务纷繁复杂,工作人员对自身职责不明确;第二是部分单位采取实报实销的资金支出制度,但是对这一流程的管理却往往存在空白;第三是一些科学事业单位尚未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已经建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单位也很难充分发挥出其作用。

三、加强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做好预算管理工作的核心点在于科学准确的进行预算编制,要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以及科学的预算规范标准。在充分研究科研活动规律之后,对科学事业单位历年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进行年度预算编制。科学事业单位预算工作的关键在于科研项目的预算,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预算质量。一方面我们应该结合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计算成本;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不断增强科研工作者的预算编制意识,让科研项目预算编制能够实现财务工作人员和科研工作者相结合的模式。

(二)加强财务分析工作

众所周知,财务分析是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的新形势之下,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应该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努力构建与时展和科研创新相适应的财务分析系统,逐渐实现科研经费实时动态管理。另外,我们还应该结合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对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多层次的分析,做好财务管控工作,从而尽可能的满足科研活动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并为其提供客观准确的决策依据。

(三)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一是要积极更新管理理念,改变过去那种重资金管理轻实物管理的观念,将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真正纳入到年度考核指标中去,从单位管理者出发对固定资产管理引起重视;二是要加强固定资产购置、保存、报废处理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三是要不断完善相关的考核指标,做到职责清晰、奖惩明确,将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的激发出来,以此促进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四是应该贯彻落实监督制度,坚持定期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清点检查。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应该科学的设置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关键是处理好管理层、管理部门以及财务管理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确保不相容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独立;其次应该明确职责,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把科学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划分到具体岗位中去,根据岗位来划定职权,严格根据相关规定和业务流程开展经济活动;最后是要进一步的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单位内部应该设立审计部门,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开展检查活动并对其进行评价,从而让内控制度逐渐完善。

四、结语

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我们应该坚持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进一步完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不断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方法,从而让财务管理更好的为科学事业单位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校 科技管理 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200-01

高校在科研创新方面具有重大的贡献,高校的科技管理队伍作为学校科技工作的主要管理团队,对学校的整体科研能力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随着当前各个高校对科技管理工作的逐渐重视,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成为了衡量学校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管理队伍是学校科研事业发展的关键,笔者在下文中主要就科技管理队伍如何实现专业化做出详细的探讨。

1 强化科技管理人员的专业性

强化科技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就是要通过提升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达到专业标准的过程,在管理工作中遵守专业规章制度,成为合格的高校科技管理人员。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是综合化的过程,不仅包含了知识能力的提高还包括了管理理念的创新以及工作态度的转变。

1.1 强化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

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的核心。专业知识不仅仅是指管理人员处理科技事务时表现出来的能力,还包括了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管理,在整合学校资源,促进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的能力,此外还包括了引导、协调、组织、决策、创新上体现出来的能力,具体来说则是指管理人员承接科技活动的能力、举办科技活动的能力以及组织高校科技学习研讨的能力,此外还包括基础能力,例如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

1.2 养成专业化的管理态度

专业化的管理态度是从思想态度上对高校科技管理人员提出的要求,高校科技管理人员的自我发展是提升高校科技质量的关键所在,是指在管理中不断进步,在管理服务中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身修养和能力,并且端正工作态度,通过专业化的服务来促进信息的沟通和技术交流。此外管理人员还应该在工作中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遵循道德规范,在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促进高校科技管理的人性化。

1.3 明确专业化的管理目标

目标对行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校科技管理人员只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结合专业化的管理规范,树立明确的管理目标,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科技工作,为学校科技研究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研究环境。专业化的管理目标是要从管理制度建设、服务质量标准、管理业绩等多方面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且要做好与校外企业的联系,将学校的科研成果应用到现实中去,切实将知识结晶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科技创新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2 如何建立专业化的科技管理队伍

要实现高校科技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不仅仅只是一种理念,也不是一句口号,更是高校科技管理的系统化制度建设。高校科技队伍的专业化是要从理论上、制度上及知识和技能上综合完善,从而建成科技管理队伍专业化的发展模式。

2.1 更新管理理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科技管理工作也呈现出了新的特征,管理人员要实现科技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则更加需要学习新时期的理念和方法,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更新传统管理理念,转变原有僵化的管理思想,积极主动地转变工作方法和态度。高校科技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实现前提是要在理念和观念上转变传统思想,以人为本,坚持改善服务质量,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从管理服务的理念、人本观念及信息沟通理念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2 扩充专业化管理的内容

扩充高效科技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内容,就需要从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标准及目标制定上出发,与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化程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平紧密相连。丰富和发展科技管理工作的专业化,还应该从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态度和专业意识出发,促使其以更加专业的知识、技能服务与学校的科技管理工作。

2.3 建设专业的管理组织

组织机构的完善是高校科技管理工作专业化的重要依托和基础,通过搭建专业的科技管理机构,对于提升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我国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来看,大多数学校尚未具备专业的科技管理中心,从而导致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得不到组织保障。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职能部门,集中管理科技工作的相关事务。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功能,提高管理的专业性。

2.4 建设规范的管理制度

规范的制度建设从制度化的角度保障了高校科技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为科技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要求提供了标准和机制。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制定出了专业的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尚且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许多制度模棱两可,实际应用性不高。因此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在制定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管理人员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激发,正确引导科技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提升工作绩效和质量。

2.5 加强培训

培训是高校科技管理人员提升自身能力,实现继续教育的重要手段。继续教育不仅仅在于弥补员工的不足,而在于秉承终身教育的理念,让员工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不断补充和拓展,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高校科技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是不断深入发展的,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促进管理人员的个人发展和提升。完善的培训体系是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培训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历的提升作为高校科技管理人员培训和发展的重点。培训的内容不仅包括了针对管理人员知识体系、能力的培训,还包括了对管理人员价值观及管理意识的引导。及时更新知识库,向管理人员传递管理技巧和专业信息,从而促进管理人员的不断成长。培训的方式应该充分利用当下多元化的多媒体技术,通过搭建网络学习平台、网络课堂、经验分享等方式促进管理人员的专业交流,提升学习兴趣。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科技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是当前高校科技工作的专业化要求的必然趋势,只有通过不断强化理论建设和实践操作,才能综合推进管理队伍的专业化进程。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建立在管理意识和观念的转变,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及专业化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基础之上,要从观念、知识技能及态度上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淑媛.浅谈科研管理队伍建设[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2] 周倩,薛天祥.高等学校科技管理队伍专业化实现模式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1).

[3] 郑存库.论专业化科研管理队伍建设[J].科技・人才・市场,2003(4).

篇9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对策探讨

21世纪管理日趋现代化、国际化。企业为了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的要求,不仅需要合理规划和运用自身的各项资源,还必将与自身经营活动相关的如客户、供应商、分销商等经营资源结合起来,以此来监控经营成本和资金流向,准确反馈信息,提高企业对市场反映的灵活性,全方位掌握市场。为此,企业必须开始重新组织管理机构,改进管理模式。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进行是与企业特征、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密切联系的。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对于企业资本最大化、利润最优化以及企业能否成功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是顺理成章的事。

一、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必要性分析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涉及面广。首先,就企业内部而言,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资金不发生联系的现象是不存在的。同时,财务管理部门本身为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人力物资管理等活动提供及时、准确、完整、连续的基础资料。其次,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涉及到企业外部的各种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市场上进行融资、投资以及收益分配的过程中与各种利益主体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财务管理环境多变性。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理财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及经济环境都在不断地发生最大变化。

3.财务管理内容广泛性与目标多样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收入及分配管理,还包括企业设立、合并、分立、改组、解散、破产的财务处理。随着企业经营和市场竞争主体的逐步确定,企业的筹资渠道更加广泛,筹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而企业投资面临复杂多变的投资环境和多种多样的风险,收益分配方式变得灵活,使企业财务管理内容更加广泛。

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的总体目标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财务活动,达到各种财务关系协调发展,保证偿债能力,提高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维护各方利益。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导目标,其他财务管理目标是辅助目标。

4.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企业要发展,必须扩大收入。收入增加意味着人、财、物相应增加,都将以资金流动的形式在企业财务上得到全面的反映,并对财务指标的完成发生重大影响。因此,财务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础、管理的中心。抓好财务管理就是抓住了企业管理的牛鼻子,管理也就落到了实处。

5.财务管理工作的综合性。企业管理在实行分工、分权的过程中形成一系列专门管理,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大都在资金营运活动中综合反映出来。因此,企业通过合理的组织资金活动可以实现企业经营活动财务管理的各项价值指标。

二、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抓财务自身建设

1.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实现财会电算化。财会人员要在精通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展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基本知识。实施“算盘”换“键盘”工程,实现财会电算化,把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释放财务管理的潜能。

2.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财务部门要扩大财务信息采集面,建立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利用程序,形成以财务信息为主,与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信息为辅的财务信息系统,最终形成企业财务综合分析数据库,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作用。

3.强化企业财务机构的理财职能。企业理财的具体业务工作应坚持由专职财会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以维护企业的正常理财秩序。加大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财务决策、监督作用,才能使企业的理财活动合法、合规、合理,确保各类财会核算资料真实、完整,杜绝企业财务行为失控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4.提高企业理财水平。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和财务人员都面临着理财知识更新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应具备全面的理财知识,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经常遇到的投资报酬、资本结构、财务风险、利润分配等理财问题应有全面的了解,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出现的财务问题应有清醒的认识和较强的处理能力,确保企业在激烈的高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财会人员要加强政治和专业素质及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水平。

(二)加强制度建设

1.完善财务管理基本业务程序制度。它包括明确资本金管理办法,负债的审批、登记、归还、计息的处理办法,应收账款的登记、核对、清理、保管制度,投资方案、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程序、立项审批、管理考核制度以及成本费用计算与分摊办法,费用开支审批程序等。还应明确货款结算办法,产品退回、折扣、折让的管理的权限,目标利润的制定与管理办法,营业外收支的管理制度和利润分配办法等。许多企业也建立了一些制度,但不够健全或不能切实执行下去,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

2.明确企业内部岗位责任制。依照公司章程和内部岗位责任制,明确划分公司中股东大会、董事会、厂长、财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财务管理职权范围,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有序运行。

3.健全财产物资、货币资金收支的管理及清查盘点制度。它包括制定各项财产物资的购入、收发、销售、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的有关手续与管理制度;制定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的使用、维护、修理制度;制定货币资金的收付手续和牵制制度;制定定期和不定期的财产盘存制度。

三、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应有的素质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资金和盈利管理日显重要。为保障现金流动的活力,企业需要尽量缩短资金回收期限,同时保持最低的存货资金,降低成本费用就是赢利,因此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所认同,企业相信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必会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大企业盈利。同时,由于各项新的财务制度不断出台和电子结算、电子商务的发展,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水涨船高,财务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为企业效益最大化有帮助。

一定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一个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前提条件。企业选择财务主管人员,必须注重考察个人的工作责任感,一个有志于企业财务主管工作的人,必须注重加强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的自身培养。

要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财务主管的工作是财务管理。首先必须明确管理的内容、范围,其次是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财务主管人员必须根据企业的规模,生产经营特点,将管理的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并实行必要的分级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科学管理,做到抓住重点提高效率,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

总之,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应不断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水平,保证企业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篇10

1.农业科技档案的特点

1.1综合性 农业科技档案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科技档案门类。从农业结构上讲包括农业、农机、畜牧等行业;从农业自然资源系统上讲包括气候、土地、水、生物四个子系统;从农业生产周期上讲,包括春种、夏耕、秋收。对农业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将直接影响农业科技的管理水平。

1.2复杂性 与其他档案不同的是,农业档案是在田地里作业,有相当一部分农业科技档案是在田间地头形成的,所以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分类上复杂了许多,时间作业量大带来了农业科技档案的形成、积累和管理上的复杂性。

1.3地域性 农业生产离不开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主要包括土壤、气候、水文等。农业生产的格局、品种和栽培技术等因地域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作为农业科技档案,也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即在不同区域内,农业科技档案的内容、种类都有很大的差异,在形成、管理上也相应地具有地域性。

2.农业科技档案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1农业生产的重要参考依据 农业科技档案记载了各种生产活动情况、成果和经验教训,对制定农业生产计划、综合农业区划、推广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科学地指导生产、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大量详实的、科学的档案数据。

2.2紧扣农民所关心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农业科技档案在农村经济管理上起到凭证的作用,对稳定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土地的承包与转让,农村新能源的推广与使用是农民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土地对农民来说是生存的基础和保障,土地承包和转让是农民关注的的焦点,这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土地档案的管理和使用,为农民提供了凭证,使农民放心地去生产,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随着“四位一体”等能源项目的示范和推广,改善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生态条件,减少了水土流失,净化了环境、增加了经济效益,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

2.3农业科研的重要条件 农业科技档案可以帮助农业科技人员了解过去的工作经验和成果。查阅多年积累的土壤肥料、配方施肥、水土流失等资料,能够启发思路、开阔视野、少走弯路,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