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压迫感范文

时间:2024-05-21 17:3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的压迫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数学的压迫感

篇1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拥有自主创新意识的人才能被企业和社会,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够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重要的贡献。从成长的角度来说,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是否拥有自主创新意识决定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以及发展和成长的方向。

在这种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的指出必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成为众多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本文在此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将结合本人的实践教学经验以及个人的见解提出相应的实践措施。

一、营造轻松的氛围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基础

自主创新意识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模式,从本质上看,自主创新意识能否产生和提高是由学生的思想、态度和意识决定的。

因此,教学氛围对学生自主意识的产生和提高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氛围较为死板和压抑。一方面,在小学生的心中教师往往是神圣不可侵的,教师在学生的心中往往是严肃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感到一定的压迫感,使其心理有一定的压力。

另一方面,因为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不得不抓紧珍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这就导致教师的态度相对严肃,教学节奏较快,使得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压迫感。

在紧张压抑的教学气氛中,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敢提出来,又或者提出了问题却又被教师忽略,这就导致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被抹杀。

因此,营造轻松的氛围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基础。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轻松缓和的教学气氛中引导学生质疑与答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反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例如,在一年级第二单元《比一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到讲台上相互比较身高和体重。在这个活动中,紧张的教学气氛荡然无存,学生逐渐感到放松,这就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基础。

二、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重点

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被极大的激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就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即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往往是通过教师单方面的讲授。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考,限制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真正让学生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使用。例如,在二年级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中,教师完全可以将课堂教学交给学生。教师可以使用小组交流学习法,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以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为主题进行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能够集合多名学生不同的想法和意识。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同学的想法,能够以此为基础产生不同的意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看待同一个问题。因此,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改变,其自主创新意识在无形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又如,在学习《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采用自主学习法。在学习了十以内加减法与百以内加减法之后,学生已经拥有了基础的加减法能力。此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就可以让学生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进行自学,就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和思考,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三、教学资源的利用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保障

教师应该积极地挖掘教学资源,从教学内容中发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素材。

从根本上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就是要让学生摆脱被动的思考模式,要能够进行自主的思考,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看待不同的事物和问题,并且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练习题进行该项工作。例如,在:“某地要修一条长500米的路,前3天修了这条路的1/3,照这样的效率,乘下的路还需要多少天才能修完?”这道题中,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不同的解答方法就对应了不同的思维角度,学生在解题思考的过程中就不得不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就会不自觉地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这就是自主创新意识形成的有力体现。

四、实现数学的生活化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关键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同时,从哲学上看,自主创新意识是一种意识,而物质决定意识,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是通过实践,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提升。

首先,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要让学生愿意主动积极地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可以实现数学的生活化,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由此产生在生活实践中的探索欲望。例如,在《二十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如果去超市买一枝2元的铅笔、一块1元的橡皮和10元的文具盒一共要付多少钱。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要注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产生在生活中思考的意识。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例如每隔一周组织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而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逐步养成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无形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增强,最终形成自主创新的能力。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在数学的课堂中,高效课堂教学十分重要,首先,数学是义务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为基础性作用;其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数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效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想的创新性;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就目前来说,我国数学课堂基本停留在“教”与“学”的传统课堂模式,填鸭式教学模式还比较普遍,因此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增加数学课堂的高效性,满足新课改需求,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灵活应用。

一、根据生活实际进行数学课堂的拓展教学

以往的数学课堂只停留在书面知识层次的教学,教学内容无法继续深入,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考虑到学生生活实际,因此应该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不断贴近,进行数学课堂的拓展延伸学习,一方面,更能引发学生共同感,触动学生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喜爱,增强数学课堂的高效性学习,另一方面,利用生活当中的常识或者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紧相连,促进学生现学现运的能力。

例如,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在学习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首先教师可以进行诱发性提问:“同学们,请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正方形,什么是长方形吗?”这时,学生会进行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果,对其进行纠正,阐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本辨识特点,随后,教师继续进行提问:“我们现在来看一下,教室里有哪些是长方形?”这时,学生会仔细观察教室所有事物,引发回答情趣,进行积极的回答,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看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东西有哪些呢?”这个问题之后,学生会进行想象和回忆,引发思考,并具有一定的思维发散性,学生会积极回想生活中遇到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这个案例中,教师一步步将问题深入,关乎生活实际,又贴近教学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剧增,培养学生认知事物的能力,提升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学习。

二、加强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喜爱程度

在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单一的课堂内容讲述以及附带管理课堂秩序,互动性不强,没有体现出学生主体性地位,学生容易产生学习上的疲劳,产生厌倦心理,导致数学学习的效率不高,对数学知识无法进行基本掌握和灵活运用,基于这个问题,首先教师本身要进行观念的转变,不能一副高高在上的教师形象,要改变形象,和蔼可亲地接近学生,让学生觉得好交流,没有压迫感;其次,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平等的对话,让学生感觉自己与老师处于一个平等的状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难题,甚至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爱上数学教师,爱上数学学习,进入高效学习模式。

例如,在学习数W当中的“二分法”时,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利用《非常6+1》当中的游戏模式,教师首先准备好一个道具,比如一部手机,让学生猜测它的大致价格,这时,学生会积极地对手机的价格进行猜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一步步细分手机的价格,这个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也加深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老师的喜爱,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会自行端正,学习的高效性得到体现。

三、加深数学授课的深度

以往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师对数学内容的教学注重计算公式和理论教学,对数学知识点过度重视,却没有对知识点进行深刻地剖析,也没根据生活实际进行数学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透彻,难以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地应用,甚至很容易在不久之后将知识点忘记,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考究,利用紧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思维对知识进行深刻地剖析,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知识的拓展,引发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把握知识,并加强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堂中讲授“认识分数”时,首先教师要从理性的角度,强逻辑性地剖析分数的实际意义,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进行对折,让学生观察对折后的长方形是原来长方形的多大,然后出示不同的图形,继续进行对折,最后引出“1/2”这个分数概念,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与本质属性,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度,并学会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