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教学范文
时间:2024-05-21 17:3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差异性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差异教学的概念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实施差异教学意指教师改变教学的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强调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不以同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等需要,要使所有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的差异性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差异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实施教学时,应以中等生为基准,同时兼顾学优生和学困生,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学优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例如,在讲“函数的概念”这一节课时,首先,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①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函数?②初中阶段,我们是如何定义函数的?③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④为什么说:“因变量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⑤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然后,在讲解函数的另一种定义后,再设计问题:⑥函数记号是什么?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上课过程中,让学困生回答问题①②,中等生回答问题③④⑤,学优生回答问题⑥通过提问分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
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讲解了函数概念后,又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⑦函数由哪三个要素组成?两个函数相同的条件是什么?
⑧如何求自变量x取a时的函数值f(a)?并说明f(a)与f(x)的异同。
⑨自变量是否一定用x表示?
⑩说出二次函数f(x)=x2+2x+1的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并求f(0),f(2),f(a),f(x+1)。
? 下列各式能表示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
(1)y= (2)y= (3)y2=x2
下列各组中是否表示同一函数?为什么?
(1)y=x2与z=u2 (2)y=x与y= (3)y=与y=()2
先让学优生回答问题⑦⑧后,请中等生回答问题⑨⑩,再由学困生回答问题。从而使全体学生悟出道理,学会方法,掌握规律,提高了信心。此外,还要安排好数学教学节奏,消除“满堂灌”,做到精讲多练。在此基础上也可适当补充些趣味数学,以便活跃课堂,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
三、布置作业的差异性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灵活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有难度、层次的作业任务供学生选择。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对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并能做到学有所用。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适合学困生);第二层次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适合中等生);第三层次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适合学优生)。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学生一般在30至40分钟内完成。这样具有差异性的作业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困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实施差异性评价
对于数学的学习,一定量的考试或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在考试中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这样的考试应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但同一份试卷也可拟定出一些不同层次的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
篇2
关于差异性教育的解读,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的教育学者赫克斯(2004)认为,差异性教学是改变原有的教学速度、水平或类型,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兴趣、学习风格[2];汤姆森(2005)认为,差异性的教学是有合适控制的教育方式,课堂模式多样化,主动发现学生差异,设计不同的教育内容,体现异质性的教育,坚持多元化评估[3]。国内学者曾继云(2006)认为,差异性教学是重视被教育者的个别差异,从被教育者的水平、风格、兴趣、背景出发设计差异化的内容、过程并评估不同的结果,不断促使学生在原来的水平上得到提升;华国栋(2003)认为,学生的差异是教育的重点内容,根据不同学习者的需求,优化教学模式;夏正江(2008)认为,中西方的差异性教学本质上差别不大,都是要注重学生个性,积极引导学生。因此,根据相关文献,差异性教育可以认定为在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多样性需求,构建具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内容、教学评价等,在被教育者的基础上实现最优的教育方式。
二、我国差异性教育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1.差异性教学管理的现状
差异性教学管理是依据美国教育学者布卢姆和加德纳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并根据我国的一些教育状况展开的教育实践,具有层次性、目的性和针对性,兼顾学生特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差异性教育教学中的一般流程是:第一,了解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定位分组。在此过程中,要进行问卷调查,大概了解学生的基础、兴趣、特长和建议,分析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了解不同的价值取向,区别相异性,寻找共同性,更好地设计教学目标、内容、评价,进行多元化分组,可以进一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积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定位分组,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分类,基于差异感,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合理沟通,让学生明白分组的合理性和动态性,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明白自身优势,发挥特长,相互补充,一起进步。进行动态分组,要合理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展开团体讨论,激发创造活力,根据差异性和不同层次,进行因素分析,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课堂、不同时间段,展开合作和交流,在沟通中解决问题。第二,有层次性地辅导和管理,学会分层化的教育方式,分层检验结果,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要改进教育方法,了解不同学生的优缺点,引导和启发相应优势,活跃教育的时间和过程,充分激发不同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以达到最好的教育管理和状态。构建新的教育教学流程,学生应先进行自学,依照主体性原则,教育者扮演运动教练的角色,既要合理控制,又要科学引导,基于学生的基础、认识、理解、难易、目标适宜度合理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身的机会,设置相关情境,启发引导想象,不要人为地设置思维框架,鼓励大胆创新,让学生的自我探索、互助精神和思考紧密结合,调动学生的表现力。如可以涉及这样的教育教学流程模式:学生自我学习小组交流和互相讨论答疑按照要求完成课程设计成果展示教师总结布置任务。通过这种关系的构建,充分发挥被教育者主观能动性,摒弃不良的教育习惯,呈现你争我赶的良好创优态势。
2.差异性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一些教育机构也开展了差异性教学活动,但还处于一种初步阶段,与国外的发展水平差距甚大,这是因为对一些传统观念的更新和认识不够,缺乏深入研究,只是停留在差异性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上,就具体的组织和安排、统筹协调、保障等问题不够重视,在具体的做法上往往会出现一些冲突,差异性教育和教学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色不准确,差异性教学需要个性差异性教学模式,个性差异表现在被教育者主体的彰显性,而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扬,表现为被教育者自主选择权的丧失,被教育者没有真正选择学习的权利,这就决定了被教育者没有差异性,自己决定不了学什么、怎么学,教育者也就不能设定差异性的教学原则、目标和内容,遏制了被教育者的主体性,理论和实践不能实现有效对接;教育者作为较成熟和主动的群体,被教育者往往是不成熟和被动的群体,自身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评价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多样化,但主要是教育者评价,被教育者往往不能主导,限制了能力。在互动的环节,被教育者的主体性没有真正体现,学习和个性的发展是需要人与人的合作和交流的,但实际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往往存在很大的狭隘性,两者之间的互动模式差异较大,一些善于表达的被教育者占据主动,有的被教育者不善于表达,加之教育者的沟通不力,很难实现真正的差异性管理。第二,单一性的分层次教育和教学。分层次教学是根据被教育者的基础、能力而进行的教育管理革新,但由于教育经验不足,分层教育和教学只能是简单意义上的进行,并没有真正深入,就失去了差异化的意义。第三,物理环境的缺憾。主要表现在大班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在农村表现较为突出,学生人数多,直接或间接经验相异,难以了解差异性,受时空的限制,难以确保被教育者知识的深广度,被教育者主动性受限;教育教学进程的不科学安排,教育者素质参差不齐,一些老师对教育内容和课堂把握不准确。3.差异性教学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上述问题的存在,从背后深层次寻找原因,可归为两大类,一是思想观念的问题,二是实际操作的问题。教育管理理念存在问题是指,对被教育者的能力开发重视不足,在实际教学管理中,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被教育者自身的需求和能力的培养,没有把被教育者作为一个能动的人来看待。教育管理者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强,这与管理者的价值取向有很大关系,只注重以物为本,直接带来了管理的模式化和形式化,难以灵活开展差异性教学;教育管理者在此过程中还强调纪律性和规范性,对实际的需求关注较少,被教育者容易失去独立和品质,造成人性的磨灭[4]。从实践改革方面看,教育教学管理者很难打破常规,强调传统和常规的操作,没有一切以学生为主,在新的时代下,思想、思路和创新没有转换。教育机构方面,缺乏应有的改革,没有建立差异性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此外,软硬件支撑力不够,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没有提供首要的保障。
三、我国差异性教育管理的路径选择
篇3
差异性教学原则――素质教育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和个性品质差异,尊重差异,并把此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差异性教学原则,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能使低层次学生有反馈机会,有补偿的余地,使高层次学生有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平时上课中,一部分同学早已完成任务,或玩游戏,或浏览网页,或网上聊天,他们做得都很隐蔽,一般不会让老师发现;另一部分同学动作慢慢腾腾,经常犯简单操作错误,任务一般完不成,个别同学甚至任务没完成,也在玩些其他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就是差异性。到底有哪些差异性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1.学生基本功的差异
如有的学生上课时思维要敏捷,有的形象的直观记忆能力强,有的长于抽象的语言记忆。学生中有的家中有电脑,有的参加过校外培训,有的则连电脑都从未接触过。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不同的内容时就产生了差异。
2.学习兴趣的差异
一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稳定;另一类学生智力因素好,缺乏刻苦精神,学习兴趣有偏差,成绩不稳,但有潜力;还有一类学生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学习吃力,成绩不理想。
面对诸多的差异性,使信息技术学科采取差异教学手段,势在必然。这也是目前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那如何开展差异性教学,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差异性教学呢?我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驱动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2.严密的课堂组织教学,使学生无懒可偷
每学期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我都会向学生慎重宣布一些课堂纪律,明确提出:严禁打游戏,严禁网上聊天,严禁做与课堂不相关的事情,严禁把课堂当茶馆。在每一节课堂上,观察每一个同学的细微变化,要善于发现同学的“诡秘”行动,特别是易被遗忘的角落,尤值关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控制软件,老师在讲解时,应及时“全体广播”;同学在操作时,应及时切换到“监视”功能,认真负责好“猫捉老鼠游戏”。这种做法主要树立老师的威严,让学生对老师有一种敬畏,不敢有一丝松懈;老师全面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督促每一个学生,有效的协助学生进行自我控制,而不致在课堂中迷失方向。
3.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严肃而自由”,严肃仅是一种规范,自由方是学生学习思维的释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体现这种自由,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方能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应该让“差生”敢于提问,让“优生”勇于质疑。让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简单划一的操作充满生气,让电脑的“神秘”消除“神秘”。这种做法可以让“优生”、“差生”融于课堂,不致游离于课堂,每一个学生才会学有所获。
4.进行差异评价,及时反馈
首先,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准备情况、智力水平、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了解,发现学生间的差异所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获得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相应层次的问题,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其次,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催化剂。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5.着眼针对,培优补差――加强课外辅导与课内的协调
篇4
一、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的差异是决定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学习动机有很多种,常规的我们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一种持久性的,表现为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欲望以及对于知识的运用。而外在动机则是为了某一目的而去学习这些内容,,一旦这个目的实现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变得淡薄了。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学习英语纯粹是为了应付升学以及家长,一旦他们实现了这种学习目的,就不会想再学习英语了,同时这些学生也会为了逃避英语而放弃深入地学习这门语言。所以当务之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深入地帮助他们挖掘自身对英语学习的动机,这样学生才不会对学英语产生排斥心理。
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设置悬疑、讲故事、做游戏以及介绍一些趣味性的背景知识等形式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传授给学生一些快捷地掌握知识的方法,降低他们对英语知识学习难度的认识,还可以适时地给予学生以鼓励和赞赏。还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竞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体会英语学习带来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趋之若鹜,进而建立持久性的学习动机。只有学习动机建立好了,学生才会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英语学习才会更上一层楼。
二、教师正确认识个体差异,尊重并利用个体差异引导教学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教师上课时的“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并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在设置问题时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度的变化,既要照顾到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又要对学习好的学生提出一些挑战,这样才会使他们更好地展现出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某些教师在教学中偶尔会因为一些利益或个人喜好而对一些学生进行“特别照顾 ”,反之,对那些他们眼里的一些不求上进的落后的学困生则置之不理, 听之任之。这样就会因为教师的不公正而给予学生不平等的学习机会,那么教学结果必然是差生更差。所以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亲近学生,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而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予学生公平公正的学习机会,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他们进行自我赏识的乐园,使学生喜爱英语教师和英语课,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根据个体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篇5
高等学校平面设计教育的历史与现在
21世纪政治、文化、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在全国积极推进设计教育的宏观背景下,教育体制改革后,很多学校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上,重视设计理念的体现,注重设计表现的前瞻性,建立了平面设计专业,彰显了中国设计与设计教育日益强大的实力,在实践和实际工作中,完成对设计的理解,逐渐形成该专业独特的专业定位与教学氛围。大多数学校注重人才,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新型师资队伍,优化设计艺术教育,不断努力地提升全民族艺术素质。达到了加强学术建设、教材建设,强化教学特色的办学标准。因此,高等学校设计教育依托在社会大艺术的氛围下,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和时展应用性人才,随着数字技术、网络媒体等技术手段不断出现,平面设计专业获得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很多高校平面设计专业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实行学以致用为办学原则,形成了一套很有特色和有效的教学方式,建立教学实习基地,拓展学生与社会接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积累了雄厚的教学、科研、创作能力,活跃了平面设计的创作和学术研究。时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促使高校平面设计专业不断创新,逐渐树立设计的实用和服务意识,为我国平面设计人才培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体系差异性
篇6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差异性教学;策略
现阶段,差异性教学是我国各级教育机构课堂教学活动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新型教学策略,具体是指在班级教学中,教师依据和利用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满足学生个别需要,促进其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展的课堂教学。将差异性教学应用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重在关注某组学生或某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对明确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其课堂学习需求,促进针对性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主要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差异性教学策略,现论述如下。
一、巧妙设计课堂导入,了解班级学生个体差异
对于农村小学数学来讲,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差异性教学,需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其个体差异。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巧妙设计课堂导入,以了解和掌握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践课堂教学中,由于本节课教学主要是在学生已学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基础上所开展和进行的,故教师在课堂开始时,需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并转变其呈现形式,以促进学生快速掌握课堂知识,提高其数学能力。具体可表现在: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计4道数学复习题,如:2.1m+6m;120kg-4kg;3/7+1/7;5min+5s;指导学生根据以往所学数学知识进行问题解答,以巩固其同分母分数、小数加减法知识,并在其练习和解题过程中指导学生互相交流和思考,使其明确:任何计数单位无论有形无形,均必须单位相同才可直接相加减。通过此种灵活性的课堂导入,可了解和明确班级学生的个体认知差异,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实施针对性教学
在以往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均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致不高,且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班级学生良莠不齐,教学效果不乐观。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需积极革新和优化教学模式,实施针对性教学。
首先,健全和完善课堂互动机制。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需依据教学内容,为班级学生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并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此环境下充分发挥才学,张扬个性。另外,教师需主动接近学生,将其放在与自身平等的位置,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交流,在建立友好师生关系的同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班级中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实施针对性教学指导。其次,革新课堂教学形式。相对来讲,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故现阶段,教师在农村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需及时转变和革新教学形式,开展如“小组合作学习”、“互动问答”、“知识竞赛”等多种灵活、有趣的教学形式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动力,且通过“分组学习”还可使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习,促进其共同学习和进步。
三、设计差异化课堂练习,夯实学生知识基础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学生课堂练习对巩固其课堂所学新知识,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等具有积极意义。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设计差异化课堂练习,以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培养和拓展其开放性思维。
例如,当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学习了上述1中“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堂知识后,教师可为班级中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以下“闯关练习”,如:①第1关为教材中的“练一练”习题,以稳固学生的知识基础,使其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为之后的习题练习奠定基础;②第2关为几分之一的相互加减,使学生在解答习题时尝试发现规律,培养其代数计算意识,增强课堂练习的数学性与探究性;③第3关为实际生活问题练习,指导学生依据课堂所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使其感受和获取新知价值,指导其学以致用;④第4关为分数连加练习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指导其运用运算规律简化计算,以转变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其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有所发展,增强练习效果。
于我国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差异性教学至关重要,对增强课堂教学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等具有积极意义。故当前环境下,笔者建议教师在农村小学数学实践课堂教学中需重视并加强差异性教学,主要可从巧妙设计课堂导入、优化教学模式以及设计差异化练习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改进,以了解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针对性教学,夯实其知识基础,提高差异性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同年级不同班级,同一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我们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差异性教学。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差异,主要是情商、智商上的差异、原由知识水平的差异和认知方式的差异。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及个性差异,开展教学活动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选择不同层次的数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实施差异性教学,促进不同个体的和谐全面发展。
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本质上是实行教育的平等,对每位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个性的教学。差异的教学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1)正确认识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之间有生活经验的差异,思维水平的差异,原有基础的差异。因此,我们就不能用一个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寄望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消灭差异。教师要让数学去适应学生,当学生不能适应数学时,我们要改造数学教学,对数学实行再创造使得它适应学生的学习。
(2)制定切实可行的差异性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课程总体目标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从知识、技能、情感的基础出发,制定出适合本节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执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自身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方面有其生存和提高的空间。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确立了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一,认识分数,能用分数表示单位“1”等分后,所表示其中的几份;目标二,认识分数,会自找单位“1”并平分,并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然后说明分数的意义;目标三,认识分数,会根据生活中的数量,求出其中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或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出单位“1”的具体数量。这低、中、高三个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的关注,让不同层面的学生习得了适合他们发展的数学学习。
二、设计差异性作业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业有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无论哪种,都是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巩固和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
1、作业设计要情境化、生活化。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特别是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会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高年级学习数的整除的概念以后我设计了一个打电话游戏: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从高到低依次是:(1)既是8的倍数又是8的约数。(2)最小的合数减最小的奇数。(3)最小的质数。(4)最小的合数。(5)6和12的最大公约数。(6)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7)最小合数加最小质数。(8)既是奇数又是合数。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复习了数的整除的概念,同时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智力能力。如果教学按部就班,照书一抄,照书一背、照公式一套,学生的智能是不会提高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逐渐从解决简单的问题向能够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发展。提高问题的类型层次。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让学生做一回装修设计师:如果你家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1)算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钱数?(3)如果在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大理石条,共需要多少米?
3、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要求。不仅要有难度上的层次,更主要的是根据学生的智能强项,设计运用不同层次的作业。在作业的方式方法手段上 要多样化、选择化。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实施“分层作业”策略,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三、建立互动交流机制,构建课堂学习的共同体。
“互动交流”是一种以沟通与交流为基本特征的动态行为。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种交往、互动的重要而又根本的途径——对话。在教学中师生双方之间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在人人参与的真诚沟通中,实现自我超越,提升生命与人格,构建起课堂学习的共同体。所谓对话教学,不是看是否采取了对话的形式,主要是看是否体现了“对话”的精神与原则。“对话”是师生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这正是新课程的执着追求。
1、“互动交流”要强调民主、平等。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只有一个相互尊重、人格平等、互相认可的和谐的教学环境,才有助于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乐于表达自己的心声。教师“蹲下来”与学生交流,注意寻求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和自由的状态下敝开心扉,放飞思想,实现师生的“真情对话”,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
2“互动交流”要注重理解、共享。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会。对话与过去的“问答式”截然不同。过去的课堂问答,虽然表面上是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但骨子里教师仍然是居高临下传授知识的权威。教师的提问是有“潜意识”的,学生的回答不过是顺着教师的 “潜意识”而已,最后还是要由教师一锤定音。通过对话,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将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学生式教师和教师式学生,教师不再 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不再仅仅被教,也通过对话在教,他们彼此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共享实现教学相长。
3“互动交流”要重视重建、提升。对话是多向交互,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对话产生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可以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从而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并产生新的视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对话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教学信息得到交流和共享,学生的认知平衡不断被对话中的不同观点所打破,又在对话中的交流、选择和吸收中达到新的平衡。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我们把教学活动分解成几个不同层次的阶段,与此相对应设计四个“分话题”。一是:这个由七巧板拼成的图形变换成另一个图形以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二是:为什么长方形数方格的结果和邻边相乘一样,而平行四边形却不一样?难道他们有什么不同吗?三是:为什么你想到要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四是:能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吗?这四个话题相互联系,又与知识形成的逻辑过程密切结合,使师生的对话变得有的放矢,也有体现了本节课的主旨,更符合“对话”的时代精神。可见“对话”不只是教学的又一新策略,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个性“解放”。
四、建立差异性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要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因人施评,凸现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过程性评价,以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篇8
心理学提出,人的认知过程是通过取舍来自外界的刺激与信息,进行分类交换或记忆、判断,再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认知过程。因此,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接纳程度与个体的判断紧密相关。
1.关注学生的身体条件差异
在体育教学中,一个班的学生在身体条件方面是各自不同的,这种差异可能来自于遗传,也有可能与后天的营养、锻炼等生活环境直接相关。在体育教学中如果采用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统一、评价标准统一,那么体育教学效果是肯定不会提高的。因此,在体育课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都要充分关注学生在身体条件上的差异,不能进行同学之间过分的比较,不要明确对学生进行好、中、差等级的划分,关键是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体育教学中,要致力于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与发展,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从而提高体育学习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对班级中体育学习的薄弱者要给予关注,可以通过个别的教学手段,降低要求,形成他们在体育中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克服因差异而造成的心理障碍,激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2.关注学生心理上的差异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如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忽略了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动机消退,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在心理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加速其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3.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差异
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很容易分辨出来,这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培养得到有效改善的。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不同的运动技能水平,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层设立教学目标,选择有弹性的学习内容,采用适合的评价方法,使运动技能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认真学习、得到提高。
二、体育教学现状
由于中学体育教学长期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总是片面强调以传统体育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和教师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活动。其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围绕竞技项目难易程度的上升,强调竞技水准和规则要求,学生体育的评价以分数体现,这也是建立在极强的专项性身体素质基础之上。这些体育中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的竞技运动项目使体育教学变得过于严肃,自由活泼性不足,对于青春期好动的学生而言,感到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
再者,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强调技术的规范性,将作为健身手段的运动技术变为体育教学的目的,造成教学目的的偏差。更重要的是,一般学生在校承受着文化知识学习的沉重负担,体育课本是他们放松锻炼的时机,可是结果却相反,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技术要求使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失去了积极参加体育学习的热情与欲望。
三、对策
1.教学的分层化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对学生的摸底调查,对程度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只需让基础差、掌握慢的同学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这样可以避免他们因与基础好的学生一起总有较强的挫败感;而基础好的学生则在同样完成了一既定目标以后,为他们设置更高的目标,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也培养他们脚踏实地的精神。其次,根据已经确定的不同层次的目标,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对水平较高的学生适当加大难度,而水平较低的则降低难度,让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练习活动中。例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横杆”的高度应根据各小组学生的层次而调节。对优秀学生要严格要求,调高高度,提出更高要求;对中上等生,高度要适当,改进动作,争取优秀;对中等生,高度应一般,以巩固动作;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应降低高度要求,树立信心,达到基本掌握动作。
2.成绩评价的多元化
(1)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成绩评价,实施“个人评价”。它包括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所谓的横向评价就是比较评价同一学生个体的各种特质。如同一特点项目内的成绩比较,如田径的耐力跑项目与篮球的投篮项目之间进行的比较。纵向评价指同一学生个体在不同时段作出测定和比较,如800M跑,将其在期中和期末进行测验得到的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看看是否实现或实现到多大程度的增值。
(2)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对一些技评项目,教师评价是一部分,学生间的评价占一部分,学生的自评占一部分,这样使成绩更加客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3)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重于结果评价。即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给予评价,关注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态度。
篇9
英语学科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语言学科基础以及日常学习如记忆、实践; 同时又因其生活性, 所以也是一门涵盖面较广涉及到学生生活各个方面的人文学科。由于学生内在的差异性以及知识背景的不同,自然会出现差异性。教师应正视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并合理地进行对待,不能够简单地给学生贴上三六九等的标签,透过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同时,应当走近学生,找到差异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这些差异性也会成为在课堂设计中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让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一、注重个性差异,营造个性化的差异性教学环境
个性的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而对于教师营造差异性激励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就是学力的差异。虽然随着江苏省“五严”规定的推出,不得排名次、不得暴露学生隐私等要求促使教师在这一块逐步规范起来。但不得不说,一些学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同学在学生群体中还是受到仰慕的,学生在内心深处是佩服这些同学的。所以以学力的高低来构建差异性激励,如果经过合理的处理,如小组合作帮助,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另一种就是学生知识面的差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但是知识面却比较广泛,而有的学生则恰恰相反,这种差异性对于构建激励也是很有帮助的。在这两种差异的激励下能够促进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例如在高中英语Module2 unit2 Wish you were here一课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就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以及层次性安排了这样一组层次差异性教学问题环境。首先是一组基础性问题Do you like traveling? Why do you like traveling? Where are you going? 笔者充分调配好了学生基础的差异性,让不同基础的同学组建合作小组。一起探究这三个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所涉及到的短语、单词以及句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同学们逐步掌握了英语交流旅游计划,谈论旅游的行为规范、旅游工具、旅游必备品及相关旅游注意事项。同时也掌握了很多的如dream of, graduate from等的短语以及很多的基本句式。
在此基础上笔者请学生们做了一个即时小短文的撰写How to prepare for your trip?这就是一个体现学生生活背景差异性的问题。有的同学虽然英语基础不佳,但是旅游经验十分丰富,在撰写的时候碰到很多地名、单词、短语写不出来的问题。而有的同学虽然英语学习能力较强,但是眼界比较局限,由于旅游相关知识面比较狭窄出现了写不出东西的问题。这两类同学的差异性资源就在学习中得以很好地融合。在相互帮助下,笔者发现他们都写出了令人满意的小短文。
二、使用项目式教学法,促进个体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的互通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复杂、综合性的教学方法,能够让跨领域的学科和不同的专业知识内容在课堂中完整地反映出来,也能够很鲜明地表现出学生之间的差异。项目教学法注重知识的互通性,通过制作安排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相较于其他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可扩展性更强。具体到高中英语教学而言,学习者所擅长的领域不同,主攻的学术方向也有所区别,在协作完成项目任务时,应当在小组内部、小组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各取所长,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营造出一种良性的互动,以使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注重用学生的成绩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体验,这也是当代国外先进国家的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心理学的罗森塔尔效应理论,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会直接受到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直接评价和期望值的影响。而项目法能有效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项目中去,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平等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让他们能够获得清醒的自我认识,以成功的喜悦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样,在项目式学习中,呈现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缩短学习能力、学习内容的差异,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篇10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差异性教学;措施探讨
差异教学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在这种教学形式中,教师应当对于班级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详尽的了解,并且及时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从而正确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也应当遵循差异化教学的思路,必须要让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一个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由于接触到的知识面更加宽广了,所以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会逐渐增大,因此,教师应当把握好学生们的这种差异性,并针对这种情况开展合适的差异性教学。
一、小学高段语文差异性教学的现状
1.任课教师对于差异性教学的认识不足。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不同,差异化教学要求教师们深入研读学生们的内心活动,革新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必须要重视教育理论对于实际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然而,很多教师都固步于传统语文教学之中,因而对于差异性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入,相关的理论掌握得也并不是很熟练,最终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要求。因此,教师们必须要树立起正确的意识来面对差异化教学,充分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并且把相关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进行结合,最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2.差异性教学存在众多误区。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界人士对于教学的探索不断增多,对于语文教育的认识程度也在不断深入,差异化教学已经逐渐走进了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但是,跟风改革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是得不偿失的。在运用差异教学时,有的小学高段语文教师知识简单地搬取其他人的经验,这种复制行为对于改进教学水平没有丝毫帮助,反而会造成一定的阻碍,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具体学习水平和课堂教学任务,因而就不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优化实施策略
1.加强教师的差异性教学理论培训。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只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够为小学语文差异性教学提供有效保障,因此,学校应当加大对于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定期组织教师们进行外出交流和培训,从而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与此同时,也可以定期在学校内部组织交流研讨会,让教师们相互之间交流教学技巧,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差异教学的相关理论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要向面对班级上的所有学生,并提出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就必须要系统化地学习差异教学理论,并把理论作为教学开展的支撑和指导。
2.把学生作为教学主题,加强师生交流。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思维方式都是与众不同的,因此,他们也会把这种差异性体现在学习方面,也就是学习习惯和思考方式方面,这就需要教师们针对学生们的这种差异性开展合适的课堂教学,从而实现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要想做好这项工作,教师就必须要多加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努力做学生们的朋友,让他们能够敞开心扉,畅谈生活困惑和人生理想,从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们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课堂参与性,不断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课堂上的交流效率。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采取多种方法来收集学生们的信息,这包括语文课堂教学中观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等等,总之,教师应当调动起一切积极的方法来了解学生。
3.选择多样化的差异教学方法。要想做好差异化教学,就必须要选择出合适的差异教学方法,这是立足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而做出选择的,因而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们应当基于不同的学生制定出多样化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设计,从而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让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立足于材料而设定出多种教学风格,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这种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们进行积极引导,带领他们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语文素养。例如,有的学生听力能力比较强,我们就可以组织他们利用录音机来进行语文文章的学习,充分利用起语文教材的配套音频资料;有的学生比较擅长口语交际,我们就可以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优美文章的朗读;有的学生擅长于形象思维,我们就可以为他们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背景资料,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总而言之,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语文教育阶段,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差异性教学方法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必须要加强相关的理论探索和具体时间,从而让差异教学获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施娇.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小学语文差异性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33: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