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管理范文

时间:2024-05-21 17:3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轨道交通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轨道交通管理

篇1

上海轨道交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管理会计与轨道交通相伴成长,正是运用管理会计理念和手段,才使得上海轨道交通在财务、资金等管理上不断取得成就。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管理会计在上海轨道交通经营管理中如何创造价值。

二、上海轨道交通管理会计应用案例

案例一: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贷款总银团(1)资金需求。按照国家批准的建设规划,上海在2012年前后要建成500千米地铁网络,新增投资2300亿元,除去政府资本金外,建设贷款约1300亿元。在前10年内约需240亿元的短期贷款需求。此外部分设备使用15年后按规定必须强制更新,这部分设备更新资金需求约90亿元。资金需求超过1600亿元,建立稳定而低成本的融资平台,保证以较低成本稳定供应建设运营资金,确保上海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顺利实施,成为重要课题。从银行角度看,对于效益较好的市区线路的项目长期贷款兴趣高,而效益相对较差的郊区线路则意愿较弱;项目长期贷款都争着做,而短期贷款则审批严格,条件苛刻,发放贷款难度很高。(2)解决方案。解决思路为:从单线路效益测算走向网络效益总体评估,以“三二一”的方式加以解决,即:三个统一:商务条件、合同文本及担保方式的统一,在商务条件中,利率全面下浮10%,贷款期限为最长的25年(含宽限期10年)。二个捆绑:郊区线路与市区线路捆绑,短期贷款与长期贷款捆绑。一揽子解决上海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资金的低成本稳定供应。把需要贷款的项目、资金需求额度、银行在各子银团的地位全部一次性分配到位,形成了统一的合同文本,组建了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贷款总银团。之后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资金管理上,经过近九年的运作,该银团很好地履行了业务,不管宏观形势和贷款规模如何变化,都能按照下浮10%的利率将贷款发放到位,为上海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的稳定供应作出了巨大贡献。(3)管理会计发挥的重要作用。预测:对规划项目所涉及的线路,在未来10年间的建设进度和各年的工程用款进行了细致测算,对未来40年间运营线路的运营收支趋势、各年的现金流量及各时点的贷款需求进行了模拟测算,提出了详细的需求清单,为合同签订打下了扎实基础。决策:从项目启动实施到贷款还清,前后跨度长达40年,要将一项时间跨度如此长的工作,集中在一个时点得到完美解决和充分保证,不仅取决于对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把握,还取决于对现时企业经营环境、宏观形势及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的把控,这一案例体现了企业良好的中、长期经营决策能力。规划:在考虑银行的业务积极性、实际能力,以及银团整体的协调能力,将贷款需求按照市区线路与郊区线路结合、近期实施线路与远期实施线路结合均衡分配的原则,根据各银行自行提出的贷款意愿额度,按比例分配到每家银行,解决了建设资金稳定供应问题。控制:地铁运营的重要特征是运营收支成剪刀状,长期总体上运营收支有余,但运营初期亏损,有很强的短期资金需求。银团合同中规定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全面下浮10%及10年贷款宽限期有效控制了资金成本及现金流量。经测算贷款全部到位后,预计将可节约利息支出100亿元,相当于中等线路的投资,在已发放的贷款中,累计已节约了近20亿元。这大大减轻了资金压力,提高了对前期现金流量的控制力。评价:银团组建的过程和成果,运用了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现了责任会计中责任评价和考核初衷。在对上海轨道交通贷款总银团进行调研和总结后,有关监管部门将该银团总结为四个能:一能充分发挥银团贷款有效集中信贷资金资源的优势,保证项目建设资金及时到位,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完成; 二能较好发挥银团贷款信息披露充分、透明度高的优点,有利于建立公开、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三能通过特大型项目开展银团贷款合作的示范效应,促进银团贷款业务快速发展,有利于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 四能较好地发挥银团贷款分散风险的优点,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案例二: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票价调整2005年上海轨道交通投入正式运营的线路有4条,计82千米,而在建项目有8条,里程超过180千米,在随后的1~3年中将陆续建成通车。按照国家批准的近期建设规划,2010年前后将建成510千米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日均运送600万人次,占公交总运量的50%。因此,2005年上海轨道交通正处于由多线路运营向网络化运营转变的关键阶段,呈现出如下特点:在客流快速增长,尤其是短途客流爆发式增长的情况下,票价体系与网路化运营特征不相符。经过调研、研究和测算,形成了调价方案,顺利通过听证会,并于2005年9月正式实施新票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管理会计的运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前期预测:通过走访物价管理部门、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市场调研等方式调研后,对乘客的年龄、结构、乘距等进行统计,以预测票价的敏感性。在对运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设计不同调整方案并分析其对不同乘距的影响,并对票价调整所涉及的政策支撑、社会反响以及调价方案进行缜密的预测。前期规划:在供决策方案基本确定情况下规划未来。根据票价对不同乘客、不同乘距的变化趋势,对整个网络运营可能会带来的变化,进行方案调整和客流、收益变化的测算,以规划和把握票价调整的未来趋势,使之真正达到票价调整的目的。 中期决策:前期工作为中期决策提供了坚实基础。在决策过程中要决定采用哪个方案,实施的最佳时间,以及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而准备的配套措施及应急措施等。从票价调整工作的实际结果看,决策过程中对各种情况的判断是准确的,采取的配套、应急措施是有效的,确保了整个工作稳妥推进。中期控制:对于在决策过程中所预判的风险,在实施过程中全力注意风险控制,及时推出完整的配套优惠措施,使票价调整工作平稳有序得到落实,也使影响降到最低,中期控制到位而有效。后期评估:在票价调整实施一年后,委托中介机构进行了后评估,评估报告通过对大量的运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票价调整及配套优惠措施所带来的成果:一是高峰客运实现分流。二是短途客流比重下降,中长途比例上升。三是优惠措施使乘客出行成本下降,站内换乘提供更多便利。2005年上海轨道交通票价调整工作,有效运用管理会计的手段和方法,创造的有形价值每年增加,创造的无形价值包括:有效控制了客流快速增长的趋势;理顺了票价体系;逐步建立适合于网络化运营的票价机制,为今后的票价管理奠定基础。案例三:上海轨道交通行业“营改增”影响“营改增”前申通地铁集团承担着上海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运营的职责,集团本身负责投融资业务,由下属独立子公司项目公司负责建设,运营单位负责线路运营。票务收入属投资者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则按委托运营合同支付运营单位运营成本,由此在实质上形成了集团内重复征税现象,每年重复征收的营业税税额超过亿元。“营改增”政策出台后,对企业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集团在各个环节上加强了控制。一是对增值税进、销项额单独核算,发票单独管理,控制发票的安全合法使用。二是清理并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只有具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才能作为合格供应商,确保取得进项税发票。三是电费在成本中所占比重很高,一般电力公司不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需要到指定地点换开,设置专岗来负责增值税发票的换开业务。通过这些环节的有效控制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资金。“营改增”体现了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会计作用,通过有效评估,积极呼吁政策的完善,从而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以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这是管理会计的初衷和目的。

三、结语

篇2

摘 要 随着高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在不断地进步。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轨道交通建设是一个耗时耗材大工程,这就需要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监督,但是在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并不是那么完善,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种各样的信息还不够多,功能还比较的单一,本文就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行分析,对其进一步完善,更好的利于人民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 轨道交通 企业管理 信息系统建设 管理分

引言:轨道交通在代表国家的发展情况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它是一个国家运行的快速的象征。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轨道交通也在飞速发展,给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在轨道交通企业的建设过程中,虽然消耗了大量的石材,浪费了大量的人力,但是在建设仍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快速发展,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还是有很大的缺陷存在,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一、轨道交通现状及其特点

最近几年,我国的轨道交通发展很迅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利处。高科技的轨道交通慢慢的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地铁,悬磁浮列车等,这些都在快速的运行。高科技的运行使得轨道交通一步步趋向于完善,在保证人们的安全的同时又在不断的提高本身的价值。地铁的出现是轨道交通的一个里程碑,它改变了城市之间只有公交汽车这一种交通工具的局面,并且地铁的运行速度是公交汽车无法达到的。

轨道交通是城市公用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就是指在城市之中沿着特定轨道运行的公共交通工具。其具有运量大、速度较快、安全实用、准时等特点。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在2013年年末,中国累计已经有19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87条,运营里程2539公里。在2539公里运营里程中,地铁2074公里,占总里程的81.7%;轻轨192公里,占总里程的7.6%;单轨75公里,占总里程的3.0%;现代有轨电车100公里,占总里程的3.9%;磁浮交通30公里,占总里程的1.2%;市域快轨67公里,占总里程的2.6%。这样飞速发展的轨道交通行业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建设

轨道交通快捷,实用,保护环境等优点被大家广泛的信赖并使用,在建设轨道交通时也是非常的大的工程,地铁公司,轻轨公司,磁悬浮公司等在建设过程中都能够顺利、安全的完工,并且顺利的投入使用,人们也能够享受轨道交通带来的便利。但是在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并不是那么完备,仍存在着很多的纰漏点。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因为大量数据的存在,人们在不断地更新数据库,并且在不断地创新,提高数据库的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给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带来了飞速的发展,在高科技的管理推广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不断地成熟起来,给之后的企业运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企业是否是现代化企业的标志,是一个企业能否快速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只有在完善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下,企业才能够快速的成长起来,跟着时代的潮流并稳健发展。

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更加直接的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管理信息系统是关乎管理服务的,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各项管理需要,轨道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研究轨道建设过程中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决策的整个环节过程中,并对这些利用计算机来实现的一种方法。建设过程中,这需要人类,计算机,各种通信的设备等一系列的硬件、软件等共同组成的,再对收集的信息和材料进行分析,加工,存储,使用等应用一门科学。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轨道交通企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不仅确定了轨道交通企业的发展方向,促使着轨道交通企业在不断地向着信息化建设发展,使得企业本身处于在一个信息化灵敏的,管理过程科学正确,各项决策都比较合理的发展过程,给轨道交通企业本身带来更高的经济利益,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三、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及其建设

(一)我国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我国在轨道交通的各方面发展都是比较合理,比较迅速的。轨道交通建设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很大人力物力,需要轨道交通企业更好的去服务,更好的管理。在轨道建设过程中,需要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更好的服务于工作者,在建设完成之后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就目前形势看,我国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并不是那么的完善,里面仍然有很多缺陷,不能够很好的服务于企业管理的日常。

(二)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一个企业的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为整个企业运行的过程的管理进行服务的。在轨道交通企业管理方面,高科技的注入使得原来陈旧的管理模式不再被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轨道交通企业实行现代化管理成为可能,大大的提高了在轨道交通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管理方面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利益最大化。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得企业本身的管理融合在一起,管理形式慢慢的变的规范化,又因为高科技的使用,使得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推进入现代化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大大的提高了轨道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了管理模式的改进,更加完善,更加便捷,更加促进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建设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内容比较繁琐,枯燥,管理人员差错也很大,又因为人为的因素使得管理模式主观化,比较片面,不能够客观的正常运行,这就给企业本身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素存在,不能够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三)管理信息建设模式

在管理信息系统在一九八五年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著名教授高登―戴维斯提出来之后,被广泛的认同,并慢慢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企业也在不断的慢慢的接受现代化管理信息学系统带来的便利,现代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的处理工具,现代化慢慢的融入到企业的信息,通信方面,以现在化,高科技的通信设备为最基本,最普通的运输设备,在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不断地给外界提供大量的有用,及时的信息。在轨道交通企业中,在管理信息过程总是会遇到很大信息量的数据、信息,这些麻烦的数据分析,信息交流都交给了计算机,并且很快,很准确的给出了管理者以及使用者所需的数据分析,在这种高新技术下,计算机系统与人为的工作联合在一起,实现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所在,这样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也给轨道交通企业带来了轻松、高效的工作效率,带来了企业本身的利益最大化。 四、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一)快捷方便

轨道交通建设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繁琐的过程,在建设过程中以及建设完成之后的运行过程的管理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大量的信息来支持整个企业的运行,管理模式抛弃了以前的人为管理模式,采用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在轨道交通企业正常运行过程中,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够很快捷方便的完成管理人员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给管理服务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效率高

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仅从工作量上提高了管理者的效率,在工作质量上也有很大的提高。从信息的收集到信息的分析使用都很迅速的完成工作任务。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大量的数据,大量的数据分析都给管理者带去了很大的麻烦,在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下,运用到高科技,使得信息查询,分析更加便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现代化

轨道交通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融入了高新技术,使用计算机等一些通信设备,改变了以前陈旧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实现了人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不断地运用到企业管理信息当中,改变了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现代化,管理人员也跟进时代的步伐,充实自己,让自己慢慢的跟应时代的步伐,实现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现代化。 五、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前景

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大大的提高了企业本身的工作效率,带给企业利益最大化,也同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快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轨道交通企业只有不断地完善高新技术,不断地完善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六、结语

在这现代化步伐开速发展的今天,轨道交通企业只有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摒弃以前的管理模式,才能够适应时代的潮流,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给企业带来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吴珏.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J].江西测绘,2012.03.15.

篇3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安全管理 对策

我国有2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地铁等轨道交通项目,在建线路总长度超过390公里,有1500公里线路正在规划建设中,同时有1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处于运营或试运营中。长期以来.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市民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也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进行管理的重中之重,安全管理对于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因其发展历史较短,经验不足的现实,在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留下了以下七个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1.1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城市轨道交通要从前期论证、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个环节上相互脱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1.2相关的安全管理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地铁安全管理法规,是实现地铁建设、运营和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也是实现地铁安全、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建设部已于去年制订颁发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但仅此是不够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1.3相关的安全标准规范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地铁行业安全标准的建立,对规范企业的安全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地铁行业安全标准,既要考虑地铁行业可能达到的水平,更要充分考虑乘客和社会各界的期望值和认可度。如何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确定事故分类、事故等级及其划分办法,进而形成完整的安全标准体系这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

1.4没有形成一种全民的安全意识

地铁运营安全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实现地铁运营安全有序,在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基础上,必须对广大乘客进行宜传教育,要大力向乘客宜传并任促其遵守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全民的安全防范意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形成全面的安全意识方面尚有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1.5地铁事故应急预案不够细化与缺乏演练

由于地铁运营环境的特点使得事故发生时危险性和紧迫性较高,因此对地铁事故的处理.预先制定各种预案并进行事故应急处理模拟演练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新建成的地铁线路,在投人试运营期间更应该进行起复、救援、抢修、抢险、消防、突发事件等不同类型的演练。目前大多数地铁公司都制定了一些应急预案,但突出的问题在于既不够细化又缺乏定期演练。

1.6安全评估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和推广

安全评估是保障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贯穿于系统寿命周期的全过程。在轨道交通项目投人运营之前、运营企业必须通过安全监管部门会同消防等部门对系统进行初检和安全评估;进人运营阶段,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定期对运营企业进行安全检查,还可以指定专业科研或咨询机构对运营企业进行安全评估,责令运营企业对检查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从而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在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评估体系,确定统一、规范的安全评估标准方面还须进一步推广和深人。

1.7各地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投入不够

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管理、技术、资金等。安全标准与人、财、物的投人成正比,要实现可控的安全标准,一定要加大投人。我国的轨道交通在安全的投人方面还很不够。

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涉及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的各个环节及众多部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抓好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生产管理,政府主管部门、企业要从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等方面人手,从体制、机制上确保安全生产。

2.1加强城市轨遗交通规划、建设、运管管理的协调一致和相互配合

理顺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加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协调一致和相互配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提前参与到涉及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施工阶段的安全性论证工作;施工审查部门要加强对有关安全强制性条文的审查力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也应将运营安全保障前移,提前参与前期各项安全审查工作。

2. 2制定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法规

认真总结国内外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针对我国地铁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和完善统一的地铁法律法规,明确地铁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单位的安全职责,依法规范乘客行为,保护地铁安全设施,使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走上依法管理的更高层次,确保地铁系统安全运营。

2. 3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推进设备技术国产化

设施设备的可靠性是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重要保障。应通过制定统一、完善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使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类运营设备符合接口的技术要求,切实满足运营的实际需要,为运营安全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运营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大国产化的推进力度,强化运营设施设备保障,不断提高运营安全质量。

2. 4完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地铁运营安全需要相应的监控和评估体系来保证。应逐步建立起包括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运营安全评估体系及安全控制体系等方面在内的大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形成职责清晰、层次分明、衔接紧密、覆盖全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和每一个员工。

2.5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多种形式的演练,提高应急应变能力

按地铁运营的具体特点,完善各种事故情况下的应急处理预案,建立与公安、消防、医院、公交、供电等单位沟通联系的地铁灾害抢险救援联动机制与指挥体系。通过演练,达到各种设备与各级员工之间的“联调”,提高多工种共同配合抢险作业的能力及地铁运营管理人员紧急应变能力,同时也检验设备维保质量和应急功能状态。

2. 6加强运营设施保泽,提高运管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方面应用新技术、新设备,采用白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的系统设备,提高运营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建立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对维修过程中的工时、物料、定额、检修规程等进行全面监控,保证维修计划的落实,全面提升设备设施维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维修质量,保证设备设施的质量状态。

2. 7开展公众安全宣传教育,致力于建造“安全型社会”

大力开展公众安全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建设运营安全文化,努力提高全体地铁员工和全社会的安全意识。通过培养安全型的地铁员工、地铁家庭、地铁乘客,将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的“全员”概念延伸为“全民、全社会”,致力于建造“安全型的社会”,从而确保地铁运营安全。

参考文献

[1]建质防函[2005]74号.关于印发王铁宏、徐波同志在全国地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联络员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2]谢正光.北京市地铁运营安全管理[R].北京: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讨会.2004.7.

篇4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提高运营速度和运营安全已经成为目前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重点。本文用一些现代化的安全管理理念作指导,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一些改革措施。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的现状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很多城市已经大力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工作。“十一五”规划纲要将城市轨道交通视为我国优先发展的领域,并指出在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未来发展规模扩大的需要,要进行超前规划。现在,我国的很多城市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如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大连、武汉等。按照目前我国城市交通轨道发展的情况,我国已经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涉及到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给排水系统、车辆工程系统、售票系统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必须要对这些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协调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这就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是从1969年开始的,至今发展也不过40多年的时间。正是因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的历史比较短,导致我们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点,其技术设备十分复杂,仪器十分精密,在城市运营中不仅客流量很大,而且受时间段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管理有很大的难度。

2.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的因素

2.1人的因素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影响

提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人的因素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具有极大的影响。客观因素的优劣只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才是重中之重。很多人在乘车时往往忽略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摔倒、踩踏事故等时有发生。而一些工作人员缺少相应的职业素质,例如,地面有积水却不及时清扫,从而导致人员滑倒;在客流量高峰期不及时进行人员疏导等。很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工作人员缺乏发生安全事故时的应急意识,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往往手足无措,导致伤者不能及时得到救治。

2.2设备因素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影响

除了人的主导作用外,设备因素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质量优秀的设备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得以安全运营的基础,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所导致的安全事故将是十分巨大的。例如,供电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就很容易导致火灾和人员触电等安全事故;电梯以及自动扶梯一旦发生故障,就很容易使正在使用电梯或者自动扶梯的乘客发生生命危险。

2.3环境因素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影响

环境因素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第三大因素。环境因素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自然环境包括其内部建筑的设计中的安全隐患、建筑中的安全提示以及建筑外的天气状况等。社会因素包括社会人员的整体素质、社会风气、法律状况等。这些因素都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

3.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措施

3.1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来讲,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迫在眉睫。首先,企业可以定期开展相应的安全培训,指导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能够及时和灵活的采取恰当的方法,排除车市轨道交通系统常见的安全隐患。其次,安排技术人员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和仪器进行定期的检修,使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现有的系统安全水平。最后,向来往的乘车人员进行适当的安全意识宣传,并及时制止其不安全的行为。除了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外,还应加强对乘客的安全意识教育。这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通过广告、广播等手段在候车大厅不间断播放乘车注意事项,时刻提醒乘客注意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对人们的日常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在平时的生活中将安全意识灌输给人们,使其养成良好的乘车习惯。

3.2合理设计设备的分布,对设备及时检修和更新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中,最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往往是由供电线路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漏电和火灾。如果线路排放过于密集,当电路高负荷工作时很容易产生大量热量,从而引起火灾。对于设备安全的管理,必须从设计上加以改进,对设备和线路进行合理的排放。除此之外,设备在使用中往往产生老化和磨损,一些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经常导致设备损坏。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营过程中应当及时安排技术人员来进行系统的检修,对于老化的零件和仪器进行及时的更换,对于新型设备可进行适当的购进,保证城市轨道交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行。

3.3改善乘车环境因素

对于自然气候因素,天气因素是我们很难有办法进行改变,但是却可以通过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减少建筑的安全隐患。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一定的手段改变社会因素对安全管理的影响,例如可以对乘车环境进行适当的改进,在上下车时引导乘客排队,维持车站秩序,禁止追逐打闹,禁止吸烟,贴上安全提示标语等,这些措施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乘车环境,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总结

总之,根据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从人、设备、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形成一套高效、全面的安全管理模式,对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十分重要,同时也有利于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吴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4):2917-2917.

[2]朱沪生.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5(10):1-5,16.

篇5

关键词:招投标;投资控制;剖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轨道交通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承包商,有助于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是城市轨道交通实现社会效益与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根本保证。然而由于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许多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设实践中大都以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竣工阶段预结算审核作为造价管理的重点,而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则重视不足以至于招投标呈现出合同价大于结算价、无序竞争盲目压价和串标围标抬升工程总价的现状,给城市轨道交通全过程造价管理管理和投资控制都带来了不良影响。

一、建设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现状

近年来,一些比较先进的建筑工程公司,为了适应项目建设大型化、一体化以及项目大规模融资和分散项目风险的需要,推出了一些成熟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这些管理模式对于探索符合我国基本建设客观规律的管理体制,有效地实施建设项目的进度、费用和质量,获得最佳的投资效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也毋需讳言的是,在我国的工程管理体制中还存在不少弊端,有些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在许多方面都已不适应现实的需要。

1、中标价与结算价偏差大

城市轨道交通招投标的目的在于建立投标人之间的市场竞争机制,从而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设计最好、质量最佳、价格最低和建设周期最短的投标人来承包建设项目。但实际上,尽管通过竞争机制产生的中标价格相对较低也较为合理,但中标价并非最终决算款,城市轨道交通竣工阶段决算审核后形成的结算价与中标价(即合同价)偏差较大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投资的城市轨道交通,95% 以上的工程结算价都高于中标价(即合同价)。这充分说明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并未充分发挥作用。

2、防范招投标不正当竞争的措施及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依据我国国情实际,在参考国内外国有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和招投标监督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拟提出以下治理对策。

2.1 健全和完善招投标法律制度

《招标投标法》第五条明确规定:“招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要把握好遵循“三公”原则与顾及弱者的关系。“三公”原则涉及招标方、投标方和政府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还涉及与建设工程经济利益相关的其他方面,如贷款方,投资方等。与“三公”原则有直接经济利益相关的主要是招标人和投标人两方,这两方中招标人一般处于主动地位,而投标人一般处于被动地位。由于建设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即使法律有“三公”原则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利益驱动,招标人有违“三公”原则的行为往往难以遏制。投标人由于处于被动地位,往往无可奈何。而政府监督部门,也因管理人员少、管理幅度过宽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而难以查处。在招投标活动中,如果投标方有违背“三公”原则的行为,只要招标方严格遵循“三公”原则,投标方的不良行为一般容易制止。因此,“三公”原则制度的完善应当偏向于投标方。同情弱者、偏向弱者、保护弱者,是我国乃至国际上民事经济法律关系的立法和法律实施中纠纷处理的一个重要原则。

2.2 控制招投标主要环节

2.2.1 设置不同竞争平台,随机抽选投标单位

其一,设置一个平等竞争的平台。即参加竞争的企业在资质和能力上不能相差太远,只有这样才最能调动所有投标企业的积极性。其二,须排除各种干扰,克服人为因素。既能使招投标企业与业主之间能回避亲朋好友、裙带关系,又使业主与各投标入之间不存在非正常的经济关系与经济约定。否则,招标一开始就会陷入“内定”、陪标等假招标的陷阱之中。

可吸收国外经验,总结国内教训,结合施工企业资质管理的改革,充分注意在投标人选择上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同时考虑今后较长历史阶段中队伍多、项目少的状况,提倡按照项目大小、技术难易选择不同资质和能力的施工企业,分层次进行公平竞争等。

2.2.2 以法律形式确定评标、定标的程序和时间

由于在施工招投标的法律、法规、办法和规定中,尚未对评标、定标的程序作过明确规定以及对评标、定标时间作过严格要求. 因此在施工招标的评标、定标中随意性、草率性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规范评标、定标的程序,明确对评标、定标的时间要求来规范施工招标行为的办法,在国内尚未引起充分的注意。

2.2.3 规范专家评委的行为

专家评委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施工招标的评标、定标是否公正。近年来,在反映施工招标评标、定标有失公正的投诉中,涉及专家评委责任心不强、行为不规范的现象日趋增多。规范招投标活动的重点是评标,规范评标的关键是专家。针对专家评委不公正评标问题多发、易发的情况,今后应建立健全有关法律、规章和制度:一是专家库管理部门应按照专业更加对口、大小项目分开的要求扩大专家评标库,完善专家评委抽取办法;二要明确专家评委更替的要求,以保障评委组成的合理和专家评委行为的规范,保证评标、定标的公正性;三要明确招标和工程设计等与业主有合同关系的人员只应当作为招标人代表参加评标、定标;四要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监督,施行项目招标结束后公布每个评委评标情况的办法,并将之写入对专家评委的评标、定标工作的检查、考核内容;五要设定对评委不规范行为的处罚细则,对有违规行为的专家评委实行严格的处罚和清出制,以促进评标进一步科学、合理和公正。

3、串标、围标泛滥抬高工程造价

同盲目压价相对的,在招投标中虚抬工程造价的现象也极为普遍。由于招投标模式建立的市场竞争会合理调控投标市场价格,因而许多投标单位为了既能中标又能确保自己利益最大化,想方设法逃避资格预审的检查进行围标和串标,虚增工程造价,使招投标市场竞争机制化为乌有。

4、城市轨道交通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4.1 招标发包条件不成熟

许多建设单位为了让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提早竣工获得收益,经常在并不具备足够的发包条件下就进入招投标阶段,从而导致施工图设计和招标文件内容的编制都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招标条件,最终造成招投标造价控制失效。例如,招标文件内容存在能为投标人利用不平衡报价、哄抬报价等手段而谋取利益的漏洞;工程量清单编制不全面,应有的清单项目未纳入计算范围

或者计算错误等等。

4.2 招标评价结果不合理

开展工程招标活动的直接目的在于择优选取建设单位,但事实上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招标评价结果普遍不合理。究其原因,既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其中,主观原因主要是由于招标人或评审专家的主观倾向性所致,例如招标人或评审专家比较了解或者熟知投标单位,每个评审专家掌握招投标相关信息量不同等等,都会影响招标评价结果。客观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招投标评标方法还不够科学、公正和准确所致。目前我国招投标评标最常用的两种方法为综合评估法和经评审的最低价法,但前者受评价者人为因素干扰较大,在串通、收买等手段下很难保证招投标的公正性,而后者则会成为投标者无序竞争、盲目压价产生的根源。

4.3 资质审查不严,串标、围标难以发现

招投标过程中的串标、围标隐蔽性较强且难以被轻易发现,一直都是造价控制中的最大隐患。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投标人经常来自天南海北,在资质审查时看似投标人相互之间毫无关联,而实际一个投标人挂靠多家资质进行投标的情况也不占少数,但由于招投标监管力度不够、资格预审不严格等因素,造成许多串标、围标现象难以发现,导致工程造价被虚增。

二、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

2.1 强化招标文件的编制管理,充分做好招标准备

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制时,首先必须根据业主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以及施工进度和技术等的具体要求,结合相应规范和工程实际情况来进行编写,明确给出工程招标的范围和内容,提供完善的设计图纸和准确完整的工程量清单,不仅要合理科学,而且要齐全,更要界限清晰,避免缺项漏项、多项重项;其次在文字上尽量做到表达清楚,要保持与工程量清单的相互衔接,而且口径要一致,进而避免后期的纠纷和索赔。

2.2 优化评标办法,细化招标文件条款

为了确保评标结果的科学性,必须要不断优化评标办法:采用综合评定法时,要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与不同项目的侧重点,调节评价指标,合理配置权重比例,使之尽可能精细,从

而减少评审主观因素的影响以更公平地打分;采用经评审的最低价评标法,就必须对那些报价明显低于其他投标者的单位进行严格审核,将报价分析表报价和投标人实际完成工程的成本价进行对比,如果报价高于成本价,则可以接受,而对于报价地域成本价且报价分析表又没有明确合理解释的报价可以拒绝,然后对次低价进行评审,直到得到能够接受的那个投标报价。

参考文献:

[1] 焦玉瑞大连石化分公司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模式探讨大连理工大学2003-09-15 硕士

[2] 王禹杰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组织沟通机理、互动机制及其有效性评价研究吉林大学2009-10-01 博士

[3] 孙慧中油集团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改革建议清华大学2008-12-01 硕士

[4] 曹芳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选择及评价方法研究武汉科技大学2009-11-20 硕士

篇6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对于轨道交通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来满足大众对于轨道交通建设的需要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为了提高轨道交通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相应的企业采用了精益化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对轨道交通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精益化管理的含义

“精益”一词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的“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日本及一些欧美企业(包括已投入生产的企业)都已普遍采用丰田生产体体系(TPS),并不断改进、完善这一体系。精益化管理的思想强调尽可能减少甚至消除那些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非增值活动所产生的一定成本损耗的行为。丰田理念在全球各个企业得以成功运用,并由此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1990年,詹姆斯?沃麦克和丹尼尔?琼斯在糅合各概念和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精益化生产”的理念,使得这一管理方式是从生产过程中逐步衍生到管理领域的,对于企业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精益化管理强调以增值为核心,只有为企业带来一定效益的行为才值得去做,对于那些没有效益甚至有负面效益的行为要严格控制,防止企业管理成本的上升。信息化时代,时间和信息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足够的信息,并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及时作出相应的决策和调整对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是有重要影响的,能够对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及占行业比例有决定性的作用。精益化管理强调企业在做相关决策和信息处理时,抓主要的问题和主要的信息,将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和整理,这对于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效果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为一种管理方法,精益化管理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同时也是为推动人类时间活动顺利开展服务的。无论是生产型的企业还是服务型的企业,对于精益化管理方法的应用都是可行的。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流水线式的生产能够为企业节约大量的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对于流水线实施精益化管理能够将流水线之间的联系加深,缩短产品生产的周期;而对于服务型企业来说,其利润点主要在于产品或服务的设计方面,实施精益化管理能够为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工艺的改造升级提供指导,减少相应环节的成本,减少由于研发人员的流动所造成的产品或资料丢失的风险。

三、轨道交通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轨道交通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是对企业管理过程中所可能开展的一些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及相关的评价过程中的资金进行事先的规划。目前轨道交通企业的财务预算主要包括业务预算、筹资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和工程建设维护预算。由于目前的轨道交通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尚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存在企业缺乏财务预算的专门机构、预算体系不完整、预算管理意识薄弱、预算制度不完善、预算指标不健全等问题,财务预算的周期比较长、预算报告和分析不及时,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真正需要。同时,财务预算的执行需要有足够的力度来进行监督,目前轨道交通企业的预算和监督部门都不够完善,企业预算在执行上存在一定的盲点和误差,对于企业实行精益化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对于精益化管理的观念不够重视

精益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尚处于企业探索阶段,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如何能够在实际的企业运营过程中被认同和接受,并转换为自我的能力是每位企业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目前轨道交通企业的一些人员工作观念落后,以消极的思想和行为从事工作,没有形成良好的以精益化管理为中心的新的工作理念。同时,一些管理者和领导者自身对于精益化管理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认同感,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不能够身体力行。尤其是一些项目部门,在具体的项目施工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为规范,对于质量过程管理的观念忽视,难以形成良好的精益化管理氛围。

四、优化轨道交通企业精益化管理的路径

(一)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财务预算管理在轨道交通企业精益化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相关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完善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首先要设立独立的财务预算组织和机构,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提升财务预算管理的意识。其次要完善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健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指标体系,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和运转。再次,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战略市场导向,完善财务预算执行监督体系建设,注重预算部门的自我监督和外部监督。例如,一些欧美国家的轨道交通企业基本上通过项目管理PMP方式进行成本预算控制,同时有机地与精益化管理进行结合,并使得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立体化。

(二)提升企业人员的精益化管理理念

首先,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对精益化管理的理念有所了解和认同。由于轨道交通企业是实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往往是通过上下级之间直线联系的,因此上级管理者的思想将会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给下级并对其行为和思想产生影响,这就是上行下效的作用。因此,要想增强企业精益化管理的意识,领导者和管理者尤其是轨道交通企业的最高处管理者应该对其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认同和适时地参与,能够从中提炼出对于企业管理有效的信息,准确地传递下去,达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要将精细化管理与员工的日常行为和工作联系起来。企业的效益有多半是通过一线员工来实现的,因此精益化管理的效果只有真正地融合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除了管理者的强化以外,可以通过一些企业文化的宣教、制度规范的管理等将精益化管理的成果展现在员工面前,并能够给予这些改善改进的成果一定的奖励,使其能够切实体会到精益化管理给企业和员工、自己所带来的作用。

五、结语

精益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方式,对于轨道交通企业的运行来说是大有裨益的。一方面,能够将成本管理的目标进行细化,从细节处控制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成本,提升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精益化管理旨在通过最小化的资源消耗生产出附加值最大化的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在我国目前轨道交通企业都是集团化管理,最终可以通过实施精益化管理使所有集团的生产企业均采用通用的、持续的、有效的一体化管理流程来实现在安全、质量、成本和交付的承诺。但是,管理方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深入思考其产生的原因,然后按图索骥,拿出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法。

篇7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重视,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国家和社会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投资越来越大,建设规模也日趋扩大[1]。为了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工程经济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工程经济管理是以工程为主体内容,经济为主要对象,管理为主要方法的工程建设行为模式[2]。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所涉金额大、经济管理专业性强、紧急任务多,履约时间长等特点[3],又使其成为经济管理风险的高发领域,这给管理工作既带来了新要求,又增加了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难度。

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发展近况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是一座城市迈向现代化的表示,它不仅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同时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轨道交通系统做了深入的研究,但是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地铁项目的建设起步较晚。1843,C.Pearson 首次提出了在英国建立地下铁道的建议,并于1863年正式通车,全长6.4公里。到目前为止,伦敦已建成12条线路,全长410公里。另外,自从1867年美国纽约第一条地铁线路通车以来,到现在共有31条地铁线路投入运行[4]。

相比于国外,我国的第一条有轨电车项目于1906年才建成,但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正式开通运营的地铁线总数达到48条,全长1395公里[4]。从中不难看出,我国轨道交通项目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2 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类型

从大量文献分析来看,研究者对轨道交通项目中影响工程经济管理的常见风险认识比较统一,且风险因素的研究依据基本建立于我国近年来工程经济管理中遇到的实际性问题的基础上。

2.1 管理思想及模式的风险

城市轨道交通的经济管理应该实时更新思想及管理模式以符合时代的要求,从而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脚步。但是,思想陈旧,模式落后的经济管理体制不仅不能够创造价值,还能够阻碍企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对企业的长久发展十分重要,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将会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劣势地位,从而对轨道交通工程的经济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

2.2 管理过程的风险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经济管理全程参与,从工程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到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也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具体来说,投资估算阶段,由于工程量尚无法定量确定,从而导致投资精确度较差。投标报价阶段,由于恶意压价,通过不正当手段进行低价竞标,导致工程经济管理存在极大的风险问题。

2.3 管理监管的风险

经济管理监管过程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监管即监察管理,但由于财务部门的管理人员不能事实参加到施工过程中,因而无法深入审查费用是否应计入工程成本中。其次,管理人T长期负责单一任务,势必会出现,,受贿等风险问题,从而导致管理监管成为纸上谈兵的阶段。

3 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3.1 转变思想,创新理念

在经济时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理念应适应社会发展、经济市场的变化要求,不断创新,认识到工程经济管理在企业发展里程中的重要性,同时,建立科学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经济管理模式,由传统转变为数字化管理模式,有效提高工程经济管理的效率,从而保障各单位的经济利益,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3.2 强化过程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大、系统复杂,建设周期长,对工期要求紧,工程变更频繁,对造价和工期影响严重,必须制定一套科学的规范的管理模式,加强工程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才能避免造成经济损失。1、做好工程投资预算,必须大量收集有关资料,确保预算的准确性。2、加大对招投标阶段的管理力度,结合资质、工程业绩和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3、对施工单位而言,要尽可能的多报结算资料,提高经济效益,确保获得最大的利润。

3.3 健全监管制度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是轨道交通工程实施管理的依据,也是严厉打击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据。在轨道交通管理过程中,对法律法规认知的匮乏,法律意识的淡薄,将会导致管理人员态度的不严谨,从而影响工程的经济安全和成本控制。因而,建立健全轨道交通工程经济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对工程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总结

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起步时间较晚,研究时间短,关于工程经济管理研究资料较少,虽然有不少研究者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进行了探讨,但成果比较单一,没有创新性。

2、 针对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大量文献做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但是所给出的策略都偏向于宏观管理,没有给出具体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

3、 研究仅限于理论层面,缺乏具体的实践。其策略的有效性无法得到论证。

参考文献

1 杨永平等.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3

2 梁竞. 浅谈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 论道. 2015; 71

篇8

关键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交通工程;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ity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put forward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which should involve the content, planning principle and process, from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point of view discusses the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content of road traffic organization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Key words: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traffic engineering; road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道路交通是城市赖以生存和运行的动脉,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也处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面临着由于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人口和车辆增长带来的交通拥挤问题,交通供需矛盾的长期性和城市空间的有限性决定了不仅要规划建设好交通基础设施,而且还要使现有设施发挥最大效益。这就需要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城市交通安全、畅通、快捷、低污染。

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基本上还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经验型管理模式,交通管理部门疲于应付不断出现的各种交通问题,缺少前瞻性和整体性。因此缺乏对未来总体交通管理工作的把握,工作经常处于被动局面。所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重要课题是从战略高度超前研究交通管理对策,也就是制定相应的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实现长效管理。

1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对道路交通和管理的发展做出系统总结,并对城市交通现状进行合理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科学预测规划年份道路交通发展趋势,研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基本方略提出今后交通管理工作的具体发展规划。主要内容有:

图1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所处位置图

1.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通过社会经济和相关交通调查,获得大量的城市交通基础资料和信息,并对道路系统、动态交通、静态交通和交通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2城市经济和交通发展预测

包括对城市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交通发展分别进行预测,道路交通发展预测应具有道路发展、公共交通发展,包括机动车、私人小汽车和非机动车在内的车辆发展以及交通状况的预测。

1.3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具体规划

其内容应涵括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主要有:

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通过制定合理的交通发展政策和有效的技术手段,科学合理地组织道路交通,优化和调节交通结构及出行方式,形成快速、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网络。

交通管理科技发展规划

结合智能运输系统 ( ITS 即: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综合运用于整个教堂运输管理体系,建立起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管理体系、最终使交通运输服务和管理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加大高、新技术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研究应用,逐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道路交通宣传教育规划

以形成社会化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为目标,寓宣传教育于执法管理之中,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整体素质。

车辆管理发展规则

加强车辆管理工作,以先进、规范、有序、合理、便捷的手段进行车辆管理。

勤务管理发展规划

提高交警执法的整体水平,强化执勤民警的管理、服务职能,提高民警队伍形象。

1.4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评价

规划方案的评价是指通过对备选方案进行交通流分配预测、效益分析,阐明其达成预期规划目标的可行性。同时还可发现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或重新选择方案。

1.5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实施

第1、2项工作主要由交通规划部门完成,交通管理部门协助进行并可采用相关资料用于交通管理规划。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按阶段分年度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形成滚动发展机制,定期进行充实调整,不断推进。

2 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道路交通组织规划是从城市的需求发展和交通供给两方面着手,根据城市道路网现状和交通流实际情况,从宏观和微观、定性和定量上分析当前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与交通相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对策。其具体内容是运用交通工程技术和行政手段,对区域内道路进行系统、全面的交通分析,根据道路功能合理科学地实施交通管理措施和增加适当的工程手段,组织、协调、疏导交通流,平衡道路交通流量,挖掘通行能力,最终达到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网的综合效能、改善交通秩序、缓解交通拥挤堵塞的目的。

2.1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过程

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过程是: 确定交通组织规划目标、设计初始管理方案、对初始管理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如果管理方案不能达到管理目标则需对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直到符合要求,最后是正式实施管理方案。其流程见图2。

图2道路交通组织规划过程图

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过程也是一个“滚动”的过程,即在实施管理规划方案的过程中应定期根据交通流的变化情况修订管理方案,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2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内容

道路交通组织规划实际上是近期交通规划与交通综合治理的结合。交通组织规划的主要内容有:

通基础资料调查以及交通分析评价

现状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城市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等基础资料调查;道路网结构及道路条件调查;车辆拥有量、车辆类型的调查; 城市停车调查;交通流量流向、过境交通、车辆运行速度、信号交叉口延误调查;主要交通管理措施、交通管理设施调查;公交运营及线路客流调查;市区交通事故调查;市区警力分布调查;交通环境调查等。获取调查资料后应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和评价。

定规划目标

交通组织规划定量目标的制定主要包括:主要道路饱和度(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用 V/C表示)、交通秩序改善目标 (如行程车速的提高、交叉口冲突点的减少等)和交通安全目标。特别是饱和度指标 (V/ C) 必须合理,过高则难以形成可行方案,影响整个规划的实施;过低则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宏观的交通组织及管理措施

城市交通发展政策

城市交通发展政策是城市交通管理的基础,交通管理部门应参与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的制定工作。城市交通发展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用地政策、道路建设政策和城市结构布局;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政策(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摩托车总量等);城市停车及管理政策;交通科技政策等。

宏观的交通组织优化及管理措施

如单行线、公交专用线、地区禁行及通行证制度、单双号及尾号制度、货车交通控制及夜间货运制度、错时上下班制度、过境交通绕行等。概括起来也就是实行四大管理措施:即优先措施、限制措施、禁止出行措施和经济杠杆措施。也就是公交车优先行驶,机动车需求数量限制,机动车出行时间的控制,在不同交通路段实行不同的收费标准,以达到经济控制。

制定微观的交通工程设计和交通管理措施

如主要交叉口的渠化设计、信号配时优化;主要路段上标志、标线、隔离设施等设计; 交通管理措施包括交叉口转弯限制、路段上禁止停车、禁止驶入、禁止超车等;局部地区的交通整治。详细确定设施地点位置的分布、设施类别、型式、数量和经费概算等。

优化、评估规划方案

运用计算机及仿真技术,对宏观、微观交通管理措施一旦实施后路网上可能变化了的交通流量进行重新分配,通过目标值评价重新分配后的道路服务水平。如果评估结果满足目标要求或比现状有明显改善,则规划调整的方案是可行的。否则应对宏观、微观措施再作调整和重新评价,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同时应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包括方案的比较、方案实施后交通状况可能发生的改善以及经济效益评估等。

方案实施后的验证

方案经专家论证或上级领导批准后实施,广泛调动基层一线的同志在实施后的一段时间里最好能组织相关的交通调查,动员大家参与交通组织方案的讨论,通过调研、座谈、论证等征求交通组织的意见建议,完善工作方案。要认真吸收和学习借鉴专家的分析论证,特别是要研究建立城市交通组织“仿真评价”体系,直观、全面、科学地反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拥堵原因、摸清基础性数据、提出科学治堵之策。比较分析方案实施效果,为今后管理工作及其他城市提供经验。

小结

篇9

关键字:交通管理;道路规划;统一

城市的交通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国家为之困扰的问题。我国的城市经济贸易和社会的活动日益的繁忙起来,城市交通的迅猛发展已经使我国传统的道路设施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当前,我国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已经变得极其严重,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

一.交通问题制约经济的原因

1.城市的大规模发展

从1995年的时候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达到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已经超过了30个,人口也已经达到了9000多万,其中非农业人口就达到了6500万以上。据调查,城市的人均每天出行次数,已经从80年代的每天2次多一点,提高到90年代的平均每天3次,据国外的有关资料记载,在全世界一些大的城市,人均每天出行次数在2次左右,加上我国数目庞大的流动人口,城市生活强度的增加,使城市以内的客运货运也承受着极其沉重的压力。

2.城市成为交通枢纽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城市的交通运输量在全国的交通总量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其中的一些大城市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大城市负担着一个地区甚至一大片区域的客运运输、换乘、中转、集散等任务,表现的重点就是出入通的增加和过境车辆的大大增加,严重的冲击着城市内部的交通运输。加之现在诸多的大城市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发展的重心,在全国32个百万人口大城市中,人口仅占7.6%,但是却占有25%以上的国民经济收入,全国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一在大城市中,社会商品的零售额的四分之也要通过这些大城市来实现。

城市交通必须要有一个适应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现在一些现代化的城市交通正在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道路的建设、客运体系和交通管理组成的快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已经成为衡量当前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现代化水平,做好交通管理和道路规划的统一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交通管理和道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道路的容量严重的不足

目前在全国32个百万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上海市人均道路面积只有3.5平方米,致使在市中心一半以上的车道上高峰时间饱和度达到95%,全天的饱和度超过了70%,这段路段整天繁忙,相当的拥挤,有点路段持续堵车,中心区汽车的车速平均每小时只有10公里左右。这些问题的主要问题就是道路的面积严重不足,我国的大城市中人均道路面积只有一些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加上一些大城市的市区正在向郊外扩散,这些都要有大量道路建设的增加,很多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了新的开发区和郊区相对来说,中心区的面积建设率反而下降了很多,还有大量的房地产开发主要集中于市中心地段,产生的过量交通,也造成了道路的超负荷运载。此外,我国很多城市占用道路和人行道的问题也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城市中新增加的道路面积,很快的就会被各种摊位和停车场所侵占,使得原本就很紧张的道路面积变得更为紧张。道路的不足原来的主要的问题在于道路的建设相对滞后,这种之后使得城市的道路功能变得混乱而且低效,同时也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和行车的成本。

2.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很多城市现在只是对道路进行盲目的扩宽,因为我国的城市主要的街道宽度普遍较窄,主机动车道的道数相对较少,一般只有几条,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道路的交通量在不断的增加,在道路上,堵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这些机动车的要求,许多城市在将以前的旧道路拓宽的过程中并没有经过认真的规划,只是将机动车的道数增加到10条左右甚至更多。机动车的道路是越来越宽,但是占地面积确越来越多,使得原本就不多的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少。其次在设计的时候,对于交叉路口的设计缺乏合理性。大的交叉路口是一个城市各类交通汇合的地点,更是交通控制的地点,由于城市的道路是政府的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按照要求的工期完工,不得不降低标准,在主要的干道上并没有采取科学的原理建设,许多基础的建设并不牢固,使得主干道路在正式投入不久,就出现了道路下沉、断面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道路的使用质量。

三.加强道路规划和交通管理的统一

1.加强规划的实施监督

城市的道路规划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责任,不仅要保证城市的道路规划的顺利实施、顺利进行还要各级城市的行政主管部门将规划实施的监督落到实处。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图的审批,使用建设的工作必须要严格监督,正在进行的规划工程要按照主管部门提出的详细要求严格完成。要经常进行监督并且做好检查,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违法的行为,要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纠正或者处理,只有将相应的制度落到实处,才能维护监督的权益,使得管理规划的工程更顺利的进行下去。

2.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

在城市道路的规划过程中要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在规划时,要采用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相结合来规划城市的建设,要依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所起的作用,给城市做一个正确的定位,同时制定一个有效的发展目标。城市道路的规划要坚持相应的严肃性,不要频繁的变更,否则将会导致建设工作的失误。在规划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交通管理,不要脱离实际,从基础着手,结合本身的问题,不断完善城市的道路规划体系因地制宜,做出更好更详细更专业的道路规划设计,最好能发动广大群众,为城市的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给予更好更宝贵的意见。

3.采取措施做好各方面的协调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高,私家车的进入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在。城市的交通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应该从积极的方面做好思想和物质的准备,从而适应汽车

增长的新趋势。对于这些发展,必须把握好“车”、“行”、“停”三方面之间的关系。城市规划中可以考虑加强交通需求控制和管理,城市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道路容量控制或地区控制措施。做好宏观的交通检测分析工作,及时采取调控手段。

参考文献:

[1] 谢在玉.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2007(7)

篇10

中图分类号: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本文就地铁在不同阶段的系统维修管理模式初步分析了地铁运营业主、维保方对地铁电梯运行产生的干扰。

关键词:自主独立维保;外包维保

1.地铁电梯系统维修保养内容概述

地铁电梯系统是为乘客创造一个往返于地面和地铁列车间的运输工具,是提升地铁客运服务质量和水平,保证乘客无障碍、安全、舒适出行的必要公用设施,主要由自动扶梯、无障碍乘客电梯和轮椅升降平台组成。电梯因其设备功能的特殊性,其维修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乘客的搭乘舒适度及设备的使用寿命,更关系到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做到周期性地对设备进行保质保量地维修和保养,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电梯事故(故障)的处理原则:在运营期间对故障的处理要求“先修复后分析”。当维修人员接到故障报告后应在60分钟内(应急救援应在30分钟内)赶到现场处理,若预计修复时间将超过2小时或无法修复需请求技术支援时,专业工程师应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处理。故障处理完毕,应按流程规定向调度回复请求消除故障号并填写故障处理记录。重大设备故障还须由专业工程师组织进行分析并提供故障处理分析报告,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落实整改以避免今后出现同类故障。故障分析报告应存档备查。

2.自主独立维保模式的优劣分析

自主独立维保模式是指在地铁电梯安装、调试完毕,试运行合格并经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监督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合格证后,方可移交至地铁运营公司,由地铁运营公司全权负责其运行、保养、维修工作。

这种维保模式的优势在于:地铁运营公司作为地铁交通系统的实际管理执行机构,其职能涵盖了包括地铁电梯系统在内的所有地铁运行子系统,在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维修方面容易全盘考虑、统筹安排,责任可落实到具体人员,责任界定明确,有利于扩大地铁运营公司的职能范畴,增强地铁运营公司的独立性。

这种维保模式的缺点在于:安全监管和维修需要独立设置,可能造成地铁运营公司内部维保部门人员编制过度膨胀,工作量不够均衡,形成人浮于事,互相推诿责任的不良局面,进而导致日常维保工作质量的降低。一旦发生人为因素引发的紧急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其次,作为地铁运营公司内部独立的职能部门,维保部门势必要求大笔经费投入保证供应大量的日常设备及备品备件,如果缺乏有效的财政核算监督机制,容易造成地铁运营财政资金的无谓流失。此外,核心技术和专用备品备件依然受制于人。简而言之,自主独立维保模式对外界的依赖性较低,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当今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其运行处境必将日益艰难,故国内较为明智的地铁运营业主一般较少考虑将此种维保模式作为地铁运营全过程管理的唯一选择。

3.外包维保模式的优劣分析

外包维保模式是指运营业主授权具有相应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资质的外包维保商全权负责设备维保工作,包括每天定时派人巡检、记录设备运转状况,响应、处理所有地铁电梯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供应安装替换所有设备耗材。

根据业主管理力度,外包维保模式又可进一步分为两种不同的子模式:

(1)由维保商执行一切地铁电梯系统的具体维护保养修理工作,业主对维保过程进行调度、监控、检查,并全权负责维保所需配件材料的供应管理;

(2)由维保商整体包干地铁电梯系统所有的维护保养修理工作,包括负责调度维保检修相关人力资源,执行日常监控检查采购供应维保所需一切耗材设备并负责安装调试,使之正常运转运营方原则上不介入维保项目过程管理,只对维保项目的工期质量、费用进行综合控制管理,必要时出面协调关键事务。

这种维保模式的优势在于:维保商负责综合统筹地铁电梯设备质量管控维护,有利于在地铁电梯设备的维保期内组织各类供货商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因其专业且维保人员熟悉设备原理、性能和常见疑难问题,能够以相对较低的维护成本保持设备在相对较长时间内处于较高水平运行状态,备品备件较之运营商自主维保模式与联合维保模式更为齐全。另外,省会城市电梯维保服务市场相对成熟,具有竞争力的专业维保商或大型生产制造单位综合实力均较强,能够提供较为优质的服务和相对较为合理的报价。

所以说,外包维保模式是一种相对成本最低的选择,适宜于当地具有较为成熟的专业维保市场。地铁运营单位通常采取的做法是采用谈判机制、委托地铁电梯的供应商作为日后地铁运营过程中的维保服务承包商,希望受益于供应、安装、维护保养等一整条成熟而高效的服务链。此种选择相对比较具备现实意义及可操作性,正日渐成为目前国内地铁电梯采购市场的主流做法。

4.运营业主与维保商在地铁电梯维保过程中的风险均衡

任何人造机械的运行都包含潜在故障风险,风险是以一定几率发生的负面事件,它的存在是不以事务操作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运营商出于保障地铁电梯系统正常运行的刚性需求,维保商出于赢取业务扩大服务经营范围的刚性需求,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方会合作。电梯维保模式的选择,归根结底是运营商与维保商双方基于不断变化的技术经济状况,对各自所承担的电梯系统运行风险比例的不断分配调整。通过市场行为调节风险分担,是当前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与设施管理的主流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