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操作问题范文

时间:2024-05-21 17:3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操作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操作问题

篇1

一、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与临床实践相脱节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探索,使教学能够适应临床发展的需要。但目前的教材内容还是不能满足临床发展的需要。根据杨新月对基础护理教学现状的调查,教学涉及的80项操作中临床应用率只有91.25%,有7项基本不做,25项由他人完成,护士独立完成的只有48项。而且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并投入到临床,教材内容在某些方面出现滞后。如“三查七对”,明明我们核对的是8项(加有效期),教材也改版了几次,却还是“三查七对”。一次性气囊尿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教材却还在介绍胶布固定法。氧气吸入和负压吸引,临床早已普及管道化,可教材还在用大量的篇幅介绍氧气筒和电动吸痰器。教材内容的滞后,导致学生的临床适应期延长。

2.教学方法落后

护理操作实训教学形式机械:“教师示教-学生回示-分组练习”。千人一面,过分强调统一,学生单纯地模仿教师的动作,制约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影响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整合能力差,对病人病情的分析和综合护理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弱。

3.实训资源相对不足

每个班级学生相对过多,一般为60人左右,教师很难顾及所有学生;物品不能满足实训使用或怕学生操作损坏而不能充分利用;各操作项目无法保证每个学生在实训课上都能操作,更谈不上熟练掌握。甚至有些操作只是看看录像就算学过,根本不能保证学生掌握。学校实训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物品,比如灌肠筒、导尿包,而在临床操作中,基本都是使用一次性的护理产品,这样很多操作在流程和物品准备、物品处置方面就有了很大的差别。

4.实训技能考核有待完善

现代护理观要求护士以患者为中心,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但是实训考核只关注操作的熟练度和标准、规范,忽视了患者的需要和感受,难以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而且实训考核一般要等到学期结束抽签考核,时间跨度大,存在偶然性、偏差性,不能真实地反映学习水平。

二、对策

1.优化实训教学内容

中职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删除陈旧内容,及时增加新技术、新内容。增加实训课学时数,理论与实训学时数由原来的1:1调整到1:1.2;增设病例式整体护理实训项目。同时将学生实习前的专业技能强化训练作为专项内容列入实训计划。

2.完善实训教学模式

在护理专业实训教学中应采用早期接触临床、角色扮演、项目教学、临床实境教学等形式,将角色扮演与小组教学法运用到情景教学中,让学生模仿真实操作,使其能 “从做中学”,掌握操作方法和要领。这种教学引导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护理操作的积极性,而且在无形中培养了爱伤观念和职业神圣感,使其有了课堂之外的收益,也实现了主体的情商教育目标。此外加强多媒体手段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更加直观。同时也便于统一操作标准,提高教学效果;完善实训教学环节。在整个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指导和随时矫正应与学生的操作训练应紧密结合、环环相扣。定期举行全校性护理技能操作大赛,提高学生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学习兴趣。

3.改善实训条件

在确保基本实训条件完善的前提下,应紧跟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配备护理专业必需的医学模拟教学器材,建设真实或仿真的护理教学环境,以提高护理专业实训教学的效果。积极引进新型护理用品,如一次性医疗用品、静脉留置针、输液泵等,使各项操作更加科学、准确、快捷,确保教学内容和岗位需求的“零距离”。

4.改革考核方式

加大实训课考核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比例,对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进行修订,保留操作技能的评分标准,增加体现现代护理观和综合能力的新指标,把“实训物品的准备及处置、学生的实训态度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方法”等内容的评分权重增加,真正做到临床需要什么,我们就“学”什么,“练”什么,“考”什么,提高护理技术考核的实用性,这对提高护理技能也有促进作用,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也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实训教学考核应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以单项考核为主,期末考核应重点放在综合应用考核方面。单项考核应在平时训练完毕后进行,逐人过关,以确保达到实训要求和效果。平时考核成绩应占学期考核总成绩的50%以上,实训考核成绩应占本门课程学期总成绩的50%以上,以此体现实训教学的重要性。

5.注重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

评判性思维是对所获取的各种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评价,从而得出科学的判断,最后选择最佳方案的思维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将来对服务对象提供更有效的护理。在护理操作中强调原则,不过分强调具体操作步骤的统一,只要不违背原则,合理即可。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不合理的地方大胆提出质疑,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增加临床见习环节

根据教学进度,阶段性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和观摩,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感性认识,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质和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护理技能过硬、适合社会需要、贴近岗位需求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总之,中职院校通过护理操作实训中的改革,提高了学生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训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

参考文献

[1] 胡群.浅谈影响护士生实训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08,9(6) :127~128

[2] 杨新月.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15(5):299~301

[3] 张晓英.关于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法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0):82~83

[4] 曹梅娟,姜安丽.改革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的探讨[J].护理杂志,2006,22(1):89~90

[5] 吴永琴,姜文莉,杨晔琴.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考核模式改变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6,20(5):1207~1208

[6] 崔英琳,杨应选,周新,等.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护理技能考核与分析[J].护理杂志,2007,24(3):100~101

[7] 李长琼,蔡德芳,张树萍,等.在临床实施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学报,2008,15(4):28~30

篇2

1 护理安全问题常见类型

一年来,手术科室护理组通过临床深入研究,把护理安全常见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见下表。

2 护理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针对表中常见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原因有:

2.1 内因

2.1.1 工作责任心不强,执行查对制度不严格,护理操作不规范等是发生护理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2 工作时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

2.1.3 自信凭印象。

2.1.4 A知识储备不足。

2.1.5 工作计划性差。

2.1.6 了解病情不充分

2.2 外因有:

2.2.1 护理人员紧张,工作量大,工作繁忙。

2.2.2 工作时受到外界干扰,如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多次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或接听电话。

2.2.3 对实习生管理不严格。

3 结论

(护理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发生护理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手术科室05年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防范,收到较好的效果,与去年同期相比,护理安全问题发生频率明显降低。

3.1 强化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加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05年,护理部加大了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手术科室护理组对全体护士进行了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和严格考试,140名护士参加考试,总成绩在84分以上。通过这种强化学习,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的能力增强了。

3.2 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是防范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的关键。三查七对制度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核对制度;护理操作规程也是广大护理工作者经过实践经验不断充实、修改、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每一项都有其可行性、必行性和科学内容。因此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时必需严格核对,不能心存任何侥幸或凭主观感觉,同时还必需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每个操作步骤,一旦疏忽或精简步骤图省事就很容易导致问题发生,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我们每次检查的必检内容。

3.3 加强护理专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是防范护理问题的保障。各病区除了配合护理部的基础培训工作外,05年按护理部的要求,认真对新老护士进行专科知识和专科技能的计划培训,巩固了专科知识与专业技能。

定期对不同年资、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尤其是对年轻的护理人员,有针对性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全面掌握为患者服务的本领,准确、及时地为患者实施护理措施,以适应当前护理发展的需要。

3.4 加强实习生的管理是防范护理安全问题的关键,我们医院实习生较多,应该严格管理,防范于未然。

3.5 良好的护理环境是防范护理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

明亮、清洁、安静的工作环境能使护理人员身心放松,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而病区内人员偏多,环境嘈杂,再加上操作中不断回答患者或家属的问题等等,这些外界干扰会打乱护理人员的工作程序及护理思维,是导致护理问题发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每天上午工作量大,问题发生率较高;每天中午和夜间探视人员较多而工作人员又只有1~2名值班护士,问题发生率较高,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思想应高度集中,严格查对制度,确保各项护理操作的准确性,有效的减少了护理问题的发生。

3.6 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素质,完善管理体系,加强管理力度是防范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的重要手段。

在护理安全问题发生原因分析时,应该考虑管理者方面的原因,护理管理者对事务的发展应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只有预见性才能发现事务内部存在的潜在问题,从而采取具有预见性的防范措施,防止事务在发展中呈偏态发展。如病区护士长应根据容易发生问题的时段,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每天上午工作量大,问题发生率较高,应增加护理人员;中午和夜间值班护士一个人过少,应弹性排班,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另外,护士长应注意护士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班次,确保护士在工作中精力充沛,思想集中,减少问题的发生,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护理工作中更好地防范护理问题,做到警钟长鸣,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篇3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常见问题 安全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83-02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医学相关的技术也有了迅猛地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手术难度的突然增大,因此,现在手术室的护理问题也常常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棘手。手术室属于医院里的一级类科室,具有高危性的特点,而且运转速度也非常快、手术所包括的范围也极其广泛,流动量大,很容易发生突出性状况,这些问题都会使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加重其负担的任务量,这样手术室的护理就会出现很多安全隐患[1]。手术室作为广大患者直接接受手术治疗与抢救的重要地方,在其护理的过程中客观地潜在或现实存在很多风险性因素,这些因素都将对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生命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2]。本文对手术室里常见的各种护理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范对策。

1 手术室里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1.1 护理人员违反操作规范

手术室里部分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还不够熟练;对于工作的整体流程还不熟悉;对于整个手术的具体步骤不能进行详细地了解;在手术之前,没有办法把手术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物品准备充分;对于手术室里的器械操作还不够娴熟;也无法熟练地使用手术室里的仪器设备[3]。

1.2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无菌观念较弱

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如果护理的护士缺乏强烈的责任心,那么就会对手术的患者处理工作漫不经心,甚至会擅离职守,这样就会违反手术室诊疗护理技术的相关操作规范,极容易引发各种差错与事故,甚至引起医患之间的护理纠纷[4]。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前对消毒指示卡或者灭菌指标带的检查不够严格,出现漏检的情况;有些手术中部分护理人员操作不符合规范,无法严格按照相关的消毒隔离制度进行规范处理,导致患者在手术之后发生感染,这也是手术室许多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3 护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手术室里护理工作不当引起的大多数纠纷都和护理人员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违反护理人员应该遵守的操作规程有关系,例如,接错手术患者、用错手术药品、给患者输错血、意外烫伤患者的皮肤、手术过程中将医疗器械或纱布等手术物品遗留在患者的体内、对患者使用没有经过消毒的医疗器械或敷料、不经意把患者的送检样本给遗失掉等多种情况,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护理人员把手术器械或纱布等物品遗留在患者的腹腔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或手术效果,进而引发医患之间的护理纠纷[5]。

1.4 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安排很不合理

由于手术室的工作总是很繁忙,护士们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站立的时间过长,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也很大,尤其是器械护士在配合手术的时候要保持颈椎前屈姿势连续站立很长时间,巡回的护士也需要急速行走或者站立很长时间[6]。这样的话,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的工作次数就安排的很不合理了,这种高劳累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护士的不慎操作,误伤病人的可能性也会加大。

1.5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较弱

手术室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场所,但是,有些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很弱,无法做到有章则循或者循章严循。有些护士在手术室的工作过程中跨越自己的工作权限,有时甚至代替手术的麻醉师来护理患者,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医疗过失及纠纷[7]。另外有些护理人员在自己不了解的情况之下,随意地回答病人家属做出的询问,导致医患之间产生误会。

2 防范措施

2.1 严格遵守手术室的护理操作规范,强化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意识

护理人员必须把护理操作规范作为自己日常工作的操作指南,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还要在平时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手术中的每一项具体操作步骤,做到准确、及时并且快捷地传递所有手术需要的器械。

2.2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手术室里的无菌操作与消毒隔离制度

在手术室里负责护理的护士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真检查手术中所要用的每一件物品的完整性,并随时了解手术室里各种仪器的使用状况。在手术中加强巡视,严格把好各个关卡,即清点查对关、消毒无菌关和无菌技术关。此外,手术室里的护士还要做好各项灭菌检测与相关数据资料的保存。

2.3 严格落实手术室的各种规章制度

严格落实手术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手术室的各项操作规程,防止手术室里护理工作可能发生的各种差错与事故。针对手术室人流量大且人员复杂的特点,对进入手术室的所有人员进行规章制度宣传,使其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2.4 合理安排护士们的工作时间

手术室在排班的时候,要注意调节或合理安排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的工作次数,在安排中既要保证手术工作的连续,又要缓解单个护士的疲劳。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地调整,灵活地安排护理人员,以便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5 加强护士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其法律意识

在手术室负责护理的护士必须重视其中潜在的某些法律问题,强化自身的防范意识,做到以人为本,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强对国家法律与法规的了解[8]。在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与工作范围,把可能存在的护理差错与问题解决掉,防止其引发医疗纠纷。

3 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患者维权的意识也逐渐增强,所以,手术室的护理更应该对患者有责任心,进行高质量的服务,此外,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用法律与法规指导、约束自己的行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样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莉蓉.王耀芝.王蓓.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07.4.(03):978-979.

[2]詹秋菊 手术室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安全防范分析[J]当代医学 2011.17.(1):130.

[3]季建萍 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分析及防范[J]齐鲁护理杂志 2008.14.(12):81.

[4]赵婵.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 2010.(8):2231-2232.

[5]李倩 李林 秦艳玲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09.11.(32):245―246.

[6]王逢春 张棣 手术室护理工作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 2009.15.(8):21.

篇4

1岗前培训的重要性

通过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能使护生对所在医院的环境和护理团队有感性认识,并能使其最快地熟悉和适应新的环境,消除对医院及护理工作的陌生感,尽快适应护士角色。

1.1理论培训内容以医院文化、护理管理现状、医德医风、核心制度、医院感染、应急预案、护理安全等为主要内容,时间为1周左右。

1.2护理操作培训内容以无菌技术、晨晚间护理、肌肉注射、静脉输液、生命体征测量、床单位准备等为主要内容。护理部根据每项操作关注的重点,抽调临床护士长或护理骨干参与护生的操作培训,结合临床护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示教性质的培训,缩短护生对实践操作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操作练习时间可为1周,培训完毕后严格考核。

1.3科室内入科教育病区人员结构介绍、实习要求、岗位职责、专科常见病种、各班次工作流程、专科技术操作简介,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讲述。这样能使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前就基本了解所在医院及科室环境的护理管理要求和文化理念,能明确学习目标,规范自己的实习行为,以达到尽快明确临床护理需求的目的。

1.4讲解理论的技巧及重要性护理工作有很强的操作性,在给护生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将该项操作的要点、难点及易出错点作为重点,并根据所讲内容适当制作成简易流程图,这样就可以将复杂的理论知识贯穿于操作中,便于护生理解和掌握。护生参加岗前培训,他们已经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所以在讲解内容前可以先预留出1~2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例如:肌肉注射时,注射部位如何选择?进针的角度又是多少?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无痛注射的原则?然后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讲解相关解剖生理特点,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加深记忆。当然,老师在设立问题时应立足于实用角度来思考每一项操作,设置恰当的问题,可使学生回答时留有深刻的印象。

1.5演示操作在进行操作演示的时候,将操作上容易出错的地方作为重点,再与正确操作方法进行比较,让护生对操作先产生感观上的认识,然后通过联系临床实际操作,逐步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从而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在练习中结合。操作练习时,由护生自己动手操作,老师在观察完整个过程之后,提出护生在操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正的要点,启发学生领会操作的手法和要领,然后再让护生重复练习操作,直至熟练。

2心理疏导至关重要

护生由全日制学生角色转入临床护理实践的社会角色,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角色的转变,带来了担心、惧怕、不安等心理。护生担心理论知识不扎实,担心自己的操作技术不熟练,害怕与患者沟通,害怕被患者投诉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摆在了科室带教老师及护士长面前。这就要求我们积极疏导护生,协调并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这个角色转换期。例如:理论掌握不扎实的护生,可以引导他们工作期间认真琢磨各项操作要领,工作之余再拿起书本,对照理论与实践的差别;这样不但加深了理论的掌握程度,还能提高再次进行本项操作的熟练程度。对护生带教过程中,鼓励护生多进行实践操作练习,操作失败后向其讲解失败的原因,下次操作应该避免的要点,操作成功后进行表扬,增加护生信心。

3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

掌握书本知识、加强操作练习,结合书本内容,边看边做。临床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巩固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以便于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培养护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科室内带教老师及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提问与临床密切相关的问题,增强记忆力。

4对带教老师的要求

医院内部提供机会培养带教老师,提高其综合素质,严格考查带教资格。作为一名优秀的带教老师,除了应该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经验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边缘学科知识,以及讲解、分析、综合和沟通交流能力。护理带教老师最好有大专以上学历,有2年及以上的临床经验,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4.1对于新入科护生,由带教老师亲自带领,熟悉科室环境、科室人员组成、带教规定等,通过带教老师的引导性介绍,既能帮助护生尽快熟悉科室情况,又能促进老师和护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能使带教老师初步了解该护生的性格以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便于在今后的实习过程中更好地因人施教。

4.2带教老师严格恪守职业道德,通过自己临床工作积累的经验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扎实的理论基础,言传身教,刚开始不放手不放眼,逐步放手不放眼,认真负责带教;使护生既能掌握临床护理的一般技能,又能够掌握各专科护理要点,为以后的独立顶岗奠定专业基础。

4.3因为护生刚刚踏入社会,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作为一名带教老师,要注意经常与护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从各个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使护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更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开展带教工作。

4.4护理操作中评估内容至关重要,每一项护理操作都要有大评估和小评估,大评估就是对进行操作的环境进行评估,小评估就是针对患者本人及操作局部位置的观察。在指导操作练习中,要教会护生如何进行评估,帮助护生养成观察病情的好习惯。

4.5带教中严格强调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要引导性教会护生主动与老师交流,主动与医生交流,做好医生、护士、患者之间的沟通,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4.6带教老师认真准备课件,特别是专科性的理论知识,讲课中要多结合临床实际病例,时间不少于1学时。讲课结束后要即时提出问题,和学生一起交流,鼓励学生说出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家一起讨论,调动护生的积极性。

4.7根据护理部制订的科内培训和考核计划,认真完成科室内对护生的理论和操作考核。

5科室内非带教老师的要求

科室内其他护理工作人员,虽然不是亲自带教护生,但是这些非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也每时每刻都影响着护生。日常工作中,非带教老师与带教老师因为工作问题的相互沟通,以及工作中的各项操作,经常被护生观摩。这就要求非带教老师时刻自律,以身作则,认真对待每一位护生的提问,严格要求护生的操作,并与带教老师一起关照护生的生活及其他各方面问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遇到自己分管的患者出现抢救、仪器设备的特殊操作等突发事件或专科护理时,主动邀约护生观摹,增加他们的临床护理经验。

6示范沟通技巧,增加实习信心

篇5

关键词:护理操作 方法 效果

护理操作实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灵活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护理操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更多实用型护理人才。

一、护理操作实训现状分析

针对护理操作实训现状,笔者设计了“护理操作实训情况调查表”,此次调查给阳泉卫校毕业生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达98%。99%的学生认为护理操作集中实训很有必要,选择“喜欢护理操作实训课的学生”占95%,选择“对目前护理操作模式适应”占78%,选择“操作实训课后加紧练习”占62%,选择“认为老师讲课的内容基本能掌握,但是不会独立操作”的高达25%。总的来看,目前学校护理操作实训课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上课时教师示范,学生分组操作演练,学生多为机械性模仿。教学中的操作对象都是模拟人,缺乏灵活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针对病人特殊性做出个性化护理,不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课程全部结束后,在最后一年统一安排学生进行去医院实习,护理操作实训和临床实践非同步进行。

二、如何提高护理操作实训效果

此次调查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是:老师上课态度要温和、慈祥、别发脾气;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语言和动作要慢,多教几次,耐心辅导;学生独立操作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多加辅导,直到教会为止;希望增加操作实训课课时,学生多些练习时间。笔者分析认为,要提高护理操作实训效果,教师必须在操作训练中找出最佳的方法,使护理学生由被动训练变为主动训练,调动护理学生的积极性。

1.改善教师教学态度,提高教学能力

首先教师在护理教学中要展现出教师的师德师风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其次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加强学习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通过集体备课和护理操作演练等方面的业务学习或训练,掌握临床护理新技术、新方法,全面提高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保障教学质量。

2.完善教师教学方法

(1)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训练时,从物品准备、物品处理都由护理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在示教操作中,边演示,边提出问题,并和相关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必须用学过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解答,使学生能将理论与操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学生集中练习时,教师通过观察来启发操作手法和要领,矫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使她们由训练的模仿阶段逐步转入熟练阶段。对存在的共同问题教师应进行集中讲解,重新示范,要求学生强化训练,还可以让护生利用角色扮演进行操作练习。这样,学生既能体验到护士的责任,也能体验到病人的感觉,真正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这种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临床护理思维能力和使命感。

(2)加强操作技能考核力度。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护理操作,在每学期末考试时均选择临床常用护理操作项目作为一门考试课,让学生随机抽题选择考试项目,包括护理学生仪表、患者沟通、用物准备、操作熟练准确程度等。

(3)护理操作实训与临床实习相结合。在第一学年开设护理类及相关基础课程,每个学期临床见习课至少安排两周。临床见习时,不仅带领学生参观护理实践场所,而且要带领学生去医院观察临床护理工作,在临床护士带领下做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护理工作,从而给学生创造接触护理、接触社会、自己动手动脑和与人沟通的机会,培养学生对护理操作的兴趣。

(4)护理操作实训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和护理礼仪的培养。在护理教学中要注意增强护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不定期邀请护理专家讲授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使护理专业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的平凡和伟大,启发学生热爱护理专业,从而献身护理事业。培养学生护理礼仪,组织她们观看有关护士礼仪的教学录像,每年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护理礼仪比赛活动;平时要求护理学生在上护理操作实训课时穿护士服、戴护士帽、穿软底鞋,仪表端庄稳重,坐、立、行等姿态良好,努力培养护生和蔼可亲的态度及高雅大方、训练有素的举止。

参考文献:

[1]罗仕蓉.护理程序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04,31(4).

篇6

【关键词】护理安全;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生存质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护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病人多,床位少,护理任务重,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短缺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1 ]。临床护士的数量配置及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护理安全问题。因此,护理安全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现就其发生原因及对策论述如下。

1 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

1.1 护理人员方面

1.1.1 发生护理安全问题的心理分析

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长期疲劳超负荷工作导致精力不集中。护士在操作时必须进入精力集中的心理状态,才能工作更加持久而少出安全问题[2]。护士工作辛苦而且琐碎,首先不能带着情绪上班,这样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以这样不严谨的态度和状态容易发生交接班不认真、工作不仔细、不按时查看等,特别是对重症病人交接班出现差错,抢救药品及仪器准备不充分,进而贻误治疗时机。没有注意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及特殊病情的交接,也是容易出错的主要因素。日常工作中更应该对基本操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如打针、加药等对于护士来说是最基本的技能,然而在日常重复操作中,如“三查七对”往往流于形式,对待错误也常常“视而不见”,进而导致打错针、服错药这些低级安全问题的发生,不但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加重患者病情。

1.1.2 缺乏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有些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严谨,对病人缺少责任感。虽然也在工作职责及范围内完成了任务,但效率和质量很一般。比如有的护士完成了打针、发药、量体温等基本工作之后,就无所事事的待在护士站里,工作态度不积极。

1.1.3 忽视病人心理感受

护理人员服务观念滞后,工作中粗心大意,不能主动按时巡视病人,观察病情不细致,忽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等,对病情的发展缺乏预见性。对病人漠不关心,不能及时准确的执行医嘱,不和病人交流,了解患者想法,服务观念及工作均不到位。这些均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与恢复。

1.2 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甚至出现漏记、错记,涂改记录单的现象,这些都为日后处理医患纠纷留下法律隐患[3]。

1.3 病人及社会方面

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在病人及社会方面表现为:病人的不依从行为,如病人不按时服药,擅自外出;有的病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对护理工作人员无故挑剔刁难;个别媒体片面报道,使病人对医疗失去信心等。

2 防范措施

2.1 全面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实施者。护理操作的优劣是决定护理工作是否安全的首要因素,护理技术在病人救治过程中应用最为普遍。如:三查七对制度,各种注射技术,抢救仪器操作等。所以为保证护理安全,每个护理工作人员都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感,从细节处入手,强化细节管理理念,进而从根本上避免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向护士强调法律投诉、纠纷都源于细节的疏忽,教育护士要有严肃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要使护士明确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只有一次生命的人,工作中容不得半点马虎。

2.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临床实践显示,防范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的关键在于是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各项护理操作规程[4]。其中,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核对制度。护理操作规程也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它具有可行性、必行性及科学性的特点,其中的每一项都是经过广大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修改、完善而成的。因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要认真细致到每一个步骤和程序,不能心存任何侥幸或凭主观感觉。确保在实际工作中,把查对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当做我们每次检查的必检内容。

2.3 加强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

为了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医院护理部应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断的组织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专科知识培训、岗位职责培训、护理核心制度培训、护患沟通技巧等各种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护理工作人员除了不断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外,还要有扎扎实实一个一步脚印的工作的决心,才能减少纠纷,减少投诉,减少医院因护理失误造成的损失。

2.4 及时完善护理病历

作为临床工作的原始记录,护理病历需要护士按照实习情况把患者的病情进展和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完整的记录下来。对危急抢救患者更要及时、细致的做好病情记录,写好病历,并与医生的用药、时间保持一致。保证临床护理病历的有效性及可溯性。

2.5 加强护患沟通交流

尊重患者的权利,在做各种治疗和护理时,要做好解释工作。给病人讲清原因和目的,争得病人的同意,尊重病人的选择。在和病人的交流中,及时了解病人的各种需求,并尽量为病人提供方便,及时改进护理工作方法,提高护理质量。

2.6 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遵循以人为本、相互协调、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按照护理岗位的任务、所需业务技术水平、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科学配置护士,加强对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

护理安全防范是要把那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隐患,经过一丝不苟的细节管理将其消灭[5]。一个细小的失误将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工作人员用细心、爱心、耐心、责任心才能把错误降到最低限度。在护理工作中,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应该认认真真关注细节,把“防范于未然”的思想时时刻刻牢记在心中,并把对细节的实施贯彻在实际行动中,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护理安全问题消灭的萌芽状态之中!

参考文献

[1] 窦娟花,申洪娇.浅谈护理安全问题[J].当代医学,2010,16(2): 127-128.

[2] 冯力,王淑芳.安全护理与事故防范研究的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0(1):13.

[3] 杜美芳,刘润兵.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包头医学,2009,33(4):86.

篇7

【关键词】 妇产科 综合护理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61-01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要求较高、实践性强、涉及范围广的综合性学科,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临床的护理实践中,医务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专业护理知识和妇产科所要求掌握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妇产科护理是以为病人减轻痛苦、促进健康为目的;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医疗护理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病人的投诉、广大媒体的曝光,给妇产科护理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研究妇产科综合护理,培养护理人员新的安全意识,降低医疗护理事故和差错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能更好的促进护理的发展。

1 对当前妇产科综合护理存在问题分析

当前,妇产科护理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合格、医疗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护理技术和知识不扎实、管理制度不科学、医疗护理沟通不到位等,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妇产科护理的发展,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1 护理人员法律和风险意识不足

在医疗护理实践中,一些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风险的防范和潜在隐患的预料不足,护理人员不遵循医嘱,擅自操作,没有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的要求;容易发生接错体液、抽血样、发错药品等现象,护理人员的观念转变缓慢,缺乏应有的危机防范意识和应急补救措施,并对患者的要求和权益没有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医疗护理的结果不满意,病人投诉或是发生其它的一些纠纷。

1.2 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合格

当前,一些医院特别是一些小医院的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不到位,技能不娴熟,一些护理人员由于实践操作少或是本身对技能掌握的不熟练,就会导致护理“满意度”的降低,比如,在对病人进行静脉穿刺输液、抽取血样的实践操作中,护理人员对这类实践的掌握不到位,对病人进行反复的“护理”,就会引起病人的反感和不满,甚至引发纠纷,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1.3 护理操作流程不规范

在目前的医学护理实践中,经常出现一些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导致护理工作不到位,不能达到病人及其家属的满意,引发纠纷甚至导致医疗护理差错和事故,护理人员操作流程不规范而引发的问题占到护理安全问题的比例可达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例如,在给新生儿进行洗澡时,没有注意水的温度和婴儿的管理,护理人员仅仅是凭自己的常识和感觉认为水温是和失踪的,但实际情况是极容易容易造成新生儿皮肤的烫伤或其它损害。

尤其是妇产科综合护理,医疗护理人员不符合规范进行操作,没有经常对室温、空气质量、水温等进行检查,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的要求,就很容易发生医疗护理纠纷,而良好的医疗护理操作流程是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护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经常性的违规操作,就很容易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

1.4 双方沟通不到位

在妇产科护理实践和临床操作中,能否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并达到病人的满意,良好的沟通时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所需、所想,能更好地为病人提供周全的服务,但一些护理人员没有对此重视,经常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护理,服务的态度不端正、表情木讷,容易引发病人和家属的不满;对病人的一些隐私,护理人员没能很好的进行保密,就会对病人的心理造成影响,不利于病人的满意,从而导致医疗纠纷。

2 提升妇产科综合护理水平的措施分析

根据上文,当前,妇产科护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妇产科护理的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就很有必要,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2.1 加强管理,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

法律是我们的行为准则,而医院是经常发生法律纠纷的地方,因此,我们首先要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确保医疗护理人员使用法律手段积极的维护自身和病人的合法权益,并树立危机意识;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三五”学习,进行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升医疗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2. 2 加强专业素质培养,强化责任意识

对于医院妇产科护理人员,要对其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并经常性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护理的水平,提高护理技术的操作规范,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礼仪进行培训、从言谈举止进行坐骑,要求护理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工作中,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的培养,对不同岗位和部门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对应的培训,保证护理的质量。

2.3 加强职业精神和工作作风的培养

首先,妇产科护理是一项庄严而神圣的工作,我们护理人员要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态度,进行工作,认真进行护理,严格的执行“三五”标准,对相应的规定和操作流程要娴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护的质量;同时,要严抓护理技术和护理专业素质,培养护理人员高水平的服务,引进新型设备,加强部门和人员考核,使得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确保让患者满意,减少医疗护理纠纷和差错的发生,提升护理的质量。

3 结束语

妇产科护理是一项复杂而且要求高的职业,本文从当前妇产科护理存在的问题开始分析,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医院制度、医患沟通等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诸如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培新和教育、提升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等;只有我们不断地对其进行研究,才能提升妇产科护理的质量和水平,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王亚平 《妇产科护理隐患分析》 晋城 山西出版社 2011

篇8

关键词:妇产科;安全管理;护理质量;控制措施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进步,在问医求诊时对于护理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它代表了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是患者衡量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1]。妇产科护士需要长期接触孕产妇,在护理工作中必须根据女性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了解产妇的内心思想和诉求,制定有针对性地护理方案,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问题,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1妇产科护理中的潜在问题

1.1护理人员的问题 护理人员的问题共包括两方面。①是其缺乏风险意识和责任心。妇产科的护理人员需要程度非常繁重的护理工作,工作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长期工作,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没有仔细、认真、严谨地进行护理操作。比如,因为疲劳过度,夜间值班的护士没有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或者没有注意到细微的症状,导致产妇最终在病床上直接分娩,家属不满意,造成护患纠纷。同时,部分护理人员并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风险意识不强,所以对于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潜在危险没有提前预估到,没有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使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不断扩大。②是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导致妇产科护理中存在质量及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与技术水平没有达到专业水平。部分护理人员没有熟练掌握妇产科中常用的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护理工作中经常引起安全问题或者医疗纠纷。例如,护理人员在监测产妇的血压时操作是无效的,或者对产妇的病症判断不准确,这样很可能导致产妇出现子痫,引起护患纠纷事件[2]。

1.2产妇本身的问题 与其他临床科室相比,妇产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每个管理细节都可能导致严重的意外,比如,部分产妇与其家属不了解妊娠和分娩的有关知识,在日常护理中没有和护理人员积极交流,当出现的实际情况没有达到其期望值时,自然会滋生不满心理与负面情绪,不仅容易引起护患纠纷,还可能由于心理状况不佳而引发安全事故。此外,部分产妇不重视医嘱,自行外出,很可能导致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等事故。

1.3医院方面的问题 医院在检查和考核护理质量时大多只是流于形式,无法真正了解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难以做出有效改进。此外,保障顺利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物质条件就是医院设备,这项条件是必不可少的。设备老化与性能差等问题都会使护理人员的工作受到影响。另外,如果护理人员不了解新引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不熟练,很可能发生错误操作的现象,使护理质量受到影响。

2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

2.1加强培训护理人员 为了有效的控制妇产科护理的质量,加强安全管理措施,还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质量的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强化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只有具备很好的专业护理技术,才能够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做得更好。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妇产科护理的质量,并且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方面的因素就注定了妇产科护理人员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护理技术,不断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妇产科应该定期的组织相关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护理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水平和风险意识。可以为开展培训班与学习班,并且应该加大培训力度,使培训范围更大,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够得到培训,提升护理水平。

2.2给予患者心理疏导 患者自从走进医院并且等候生产时,就已经将自己托付给了医院,并且对医院充满了信任。但是,在等候生产的过程中,患者也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一旦在患者情绪不稳定时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存在问题,就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情绪,对生产产生一定的担忧,同时还会降低患者对医院工作的信心。在这个时候,护理人员就应该耐心的对患者进行产前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适当的降低压力,减少患者的担忧,让患者对医院恢复信心。同时护理人员还要不断的鼓励产妇,让产妇能够认可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并且给产妇讲清楚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意外,让患者了解解决的措施,对医院和护理人员充满信心。

2.3构建安全制度,维护更新医疗设备 为了提高妇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就必须构建一个安全护理制度,这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在妇产科中,要想保证孕产妇及其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就需要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严格的控制,不断的对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为了更好的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可以从改进交接班制度、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和完善护理应急程序等几方面进行。为了确保医护工作者在护理过程中能够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对护理的安全进行保障,就必须构建一个比较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详细的规定医护人员的职责。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医疗设备,及时维护和更新老化设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3]。

3讨论

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产妇及其家属对于医院妇产科的护理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质量要求,该科室护理工作的操作性、实践性和专业性均较强,而且具有一定的风险,产妇完成分娩后,生理与心理方面都会承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还可能发生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护理水平,使护理质量提高,缩短产妇的恢复进程,使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得以消除,降低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由于工作性质与护理操作的独特性,与其他临床科室相比,妇产科中发生的医疗纠纷明显较多,而且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严重损害了医院树立的社会形象。医院必须采用有效途径提升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使其风险意识与责任心增强,并且加强考核护理质量,促使护理人员认真、熟练地完成护理工作,重视护理安全,提升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以及妇产科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护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护生向护理工作岗位过渡的必经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院的医疗技术、护理技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临床教学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也相应增加。为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培养各级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正确处理护理临床教学中与病人的切身利益问题,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1 临床教与学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

1.1 临床带教老师存在的问题

1.1.1 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带教老师的法律意识淡薄,未能意识到带教也有可能侵犯病人的权利,甚至引发医疗纠纷。临床带教中,一些带教老师领着护生到病房,当着其他病人向护生介绍病人的病情、心理状况、家庭经济情况等,或是在未征得病人同意的情况下,暴露其隐私部位,向护生进行实体讲解或操作演示,忽视了此行为已侵犯了病人享有的隐私权。

1.1.2 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少数带教老师在让护生给病人进行有创操作前,未征得病人同意,便让护生操作,忽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一旦操作失误,会给病人带来不安全因素,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1.1.3 不注意带教方式: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带教老师不注意选择效果评价的环境和方式,如当着病人的面用怀疑的语调询问护生,或带教老师当场进行效果评价,对一些存在的问题逐一指出。容易使病人产生不安的心理,一旦治疗效果不佳时,将成为病人投诉的焦点。

1.1.4 实习后期对护生的指导监督力度不够:在护生实习后期,部分带教老师认为护生已具有临床护理能力,放松了对护生的监督,让护生单独进行发药、注射等技术性的护理工作。但护生基于其特殊身份,尚缺乏工作的责任感,又由于基础理论不牢固及临床经验不足,较易发生护理差错。有报道,护生在实习后期发生差错占总差错的66.7%[1]。

1.2 护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2.1 护生职业素质较差:部分护生本身并不热爱护理工作,在校时不认真学习,未能牢固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缺乏职业所必备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精神。

1.2.2 缺乏法律知识:护生在校时很少或没有接受过与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教育,初到病房,除了对治疗、护理操作感兴趣外,对病人的身份、经历、所患疾病也感兴趣,一旦了解到病人的一些特殊问题或隐私,便津津乐道地互为传说,没有意识到此行为已侵犯了病人的隐私权。

1.2.3 违背实习守则,擅自进行治疗性操作:实习守则中明确规定:护生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护生不得单独执行治疗性操作[2]。实习中后期,部分护生认为自己对医院环境、护理工作已较为熟悉,脱离带教老师监督,擅自执行医嘱,为病人进行某些护理技术操作。如果护生此时核对不认真,或知识欠缺,则容易导致差错。

2 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2.1 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训

2.1.1 重视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择:选择护师以上职称、大专以上学历,专业思想牢固,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护士担任带教工作,带教老师必须严格带教,坚持一带一,放手不放眼,做到嘴勤、眼勤、手勤、腿勤。

2.1.2 对带教老师进行法律法规的教育:组织带教老师学习与护理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明确护士的法律责任和护生的法律责任,熟悉病人享有的权利,认识到自己不仅要尊重病人的权利,为病人实施安全优质的护理,同时应对护生在实习中的行为负责,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2.1.3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整体素质:护理部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如举办法律知识竞赛,专题讲座,护理查房和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等,使带教老师更好地掌握临床教学的方法及沟通技巧,能正确处理临床带教与病人的切身利益问题,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2.1.4 严格执行带教职责:护生到病房前召开带教老师会议,规范带教制度,明确带教老师的责任,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始终应对护生的行为负责,对病人的护理质量负责,坚持对护生实行“放手不放眼”。给护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的同时,不放松对护生的监督、指导,做到既对护生实习中的行为负责,也对病人身心健康负责。

2.1.5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冲突,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在利用病人实体进行教学讲解操作之前, 带教老师应先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向病人讲解临床教学的重要意义,充分尊重病人的权利,如让护生为病人做护理操作前,要用热情的语言征得病人的同意,在一次不成功的情况下,应以文明、礼貌的语言向病人表示歉意,并由带教老师接替完成该项操作,不可过多增加病人的痛苦。

2.1.6 注意教学环境的选择:进行临床教学的护理查房、小讲课时, 带教老师带学生对病人进行问诊、查体后,应离开病人、家属及探视人员再进行讲授和讨论,以免在讲授或讨论中,对病人的病情、治疗、护理上不同意见的讨论,让病人熟知后,引起误解而产生不良影响或成为日后病人投诉的起因。对护生在操作中的不足,不应该当着病人面提出批评及分析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2.1.7 定期检查带教工作: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工作,对带教工作做得好的给予表扬, 对带教工作不足的及时给予指正,并定期召开带教老师工作总结及经验交流会,从而使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不断提高.

2.2 加强对护生的教育

2.2.1 对护生进行法律法规的教育:在护生进病房实习前,对其进行护理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使其明确自己的合法身份,认识到自己只能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如果离开带教老师的指导,独立进行操作,对病人造成损害,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3]。

2.5 加强对护生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对临床带教中的每一个护理操作,应耐心给护生讲解,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不断巩固专业知识,同时对护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教育护生为病人保守秘密,不要对病人的身世、隐私及一些特殊疾病进行讨论、传播,对自己所必须遵守的职业行为标准有足够的认识,能恪守行业规范,确保病人的利益和安全。

2.6 严格遵守实习守则:对护生的教育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老师应教育护生遵守实习守则,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善于发现护生实习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避免护生擅自进行护理技术操作,使护生知道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要时刻注意保护病人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以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依法做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赵小平.护理临床教学中医疗纠纷的防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49.

[2] 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法律法规教育对减少护生实习差错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171.

篇10

1.1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带教老师的法律意识淡漠,未能意识带教也有可能会侵犯患者的权利,甚至可引发医疗纠纷。表现为:

1.1.1护理临床带教中,一些带教老师领着护生到病房,当着其他患者向护生介绍某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治疗及护理措施等,或是在未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暴露患者身体的隐私部位,向护生进行实体讲解或操作演示,忽视了此行为已侵犯了患者享有的隐私权。

1.1.2带教老师让护生给患者进行有创操作前,不管患者同意与否便让护生动手操作;或是为了能取得患者的同意,过分夸大护生的操作能力,而一旦操作不顺利时,个别带教老师不但不及时替换护生进行操作,还以不恰当的方式鼓励护生。如:护生给患者行静脉穿刺一次不成功时,带教老师当着患者的面说,没关系,再来一次……。患者听到后便会感到护士在欺骗他、不尊重他,没有真正的关心其的痛苦,而是把他当成学习用具,由此而产生对护理人员的不满情绪。

1.1.3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带教老师与护生之间不恰当的语言沟通方式。如:用怀疑的语调询问护生,你刚才给××患者打针了吗?打的是什么针?怎么这里还有一支针呢?有的则是在护生为患者进行护理技术操作结束后,带教老师当场进行效果评价,对一些存在的问题逐一指出。如某操作环节中违反了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易造成感染的发生等。一旦治疗的效果不佳或是发生感染迹象时,患者便会认为是由于护生操作失误而引起,从而成为了患者投诉的焦点。

1.1.4在护生实习后期,部分带教老师认为护生已具有临床护理工作能力,放松了对护生的监督,让护生单独进行发药、注射等技术性的护理工作。但护生基于其特有的身份,尚缺乏工作的责任感,又由于基础理论不牢固及临床经验不足,较易发生护理差错。有报道,护生在实习后期发生差错占总差错的66.67%,[1]从而也将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

1.2护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护生在校时很少或没有接受过与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教育,又由于实习医院中某些护理管理人员缺乏对护理与法的相关知识,片面地认为实习生发生差错,带教老师负全部责任[2]。有的带教老师则不知道护生在执业护士的督导下,发生差错或事故,除本人要负责外,带教护士也要负法律责任,从而忽视了对护生的思想教育。所有这些均可造成护生对护理与法律的关系及护生的法律责任不明确。在临床实习中表现为:

1.2.1护生初到病房,除了对治疗、护理操作感兴趣,对患者的身份、经历、所患疾病也感兴趣,一旦了解到患者的一些特殊问题,便津津乐道地互为传说。没有意识到此行为将对患者的心身健康造成伤害。

1.2.2实习中后期,部分护生认为自己对医院环境、护理工作已较为熟悉,脱离带教老师的监督,擅自执行医嘱,为患者采取某些护理措施。如一护生未经带教老师的同意,给一位手术后患者用热水袋取暖时,没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水温,以致造成患者皮肤发生3cm×4cm浅Ⅱ度烫伤,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引起患者的不满情绪。

2护理临床教学中医疗纠纷的防范

2.1增强护理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

首先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护理专业与法律的相关知识,以熟悉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明确护士的法律责任和护生的法律责任。其次制定护理临床带教管理制度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级护理人员及护生的职责。三是督促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根据有关的奖惩条例,表彰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优秀教师。并对表现好的护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其继续努力。至于带教老师和护生在临床护理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指出,防止造成不良后果。对已造成不良后果的,轻者批评教育,重者则给予相应的惩罚。

2.2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训

护理部定期或不定期地采取举办学习班、专题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使临床带教老师不仅熟悉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护士的法律责任,熟悉患者享有的权利,并掌握临床教学的方法及沟通技巧等,能正确处理临床带教与患者的切身利益问题。

2.2.1在拟利用患者实体进行教学讲解操作前,向患者讲明临床教学的重要意义,所需患者提供的检查或观察部位、时间等。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2.2.2进行临床教学的护理查房、小讲课时,带教老师带护生对患者进行问诊、查体后,离开患者、家属及探视人员再进行讲授和讨论,以免在讲授或讨论中,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上不同意见的讨论,让患者悉知后,引起误解而产生不良影响或成为日后患者投诉的起因。

2.2.3带教老师在让护生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前,对护生的操作能力及患者的一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避开患者与护生共同分析在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以能顺利完成整个操作。一旦操作失败,应以文明礼貌的语言向患者表示歉意,并由带教老师接替完成该项操作,不可过多增加患者的痛苦。对于护生在操作中存在的不足,不当患者面提出批评及分析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2.2.4严格执行带教老师的职责,在整个带教过程中对护生坚持“放手不放眼”。给护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的同时,不放松对护生的监督、指导,做到既对护生实习中的行为负责,也对患者身心健康负责。

2.3加强对护生的教育

2.3.1对护生法律法规教育最重要的方面是让其明确自己的合法身份。[3]护理部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首先了解护生对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掌握的范围、程度,选择培训课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护理专业与法律的知识等题材。采取集中讲授,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护生明确自己只能在专业老师或护士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如果他脱离专业护士或教师的监督指导,擅自行事并损害了病人的利益,护生应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