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处置预案范文
时间:2024-05-21 17:3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处置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医疗急救 公安机关 联动协作
1.医疗急救及公安机关在社会服务保障任务中的重要地位
城市应急联动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组织而成的一个应急行为部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事件、事故频发,社会应急救援工作尤为重要。
通过X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的统计,2000年下半年,接到求助电话950个,其中医疗急救电话多达123个,可见医疗急救与城市联动机制在社会服务保障任务中的的重要性。
以我国南昌市为实例,该市有22个急救待命点,它们使用车辆进行救助时,提前先告知交警服务中心,公安交警通过便民网、路况微博、电话的形式,将交通路况、占道情况、单行道、突况等即时提供给120急救中心,使医疗救救中心能最及时、最准确的了解交通情况,选择最佳的路线。可以说,医疗法急救与公安联动机制是保障患者路线的绿色通道,它能为患者急取每一分、每一秒的救治时间。
2.医疗急救与公安联动机制现状分析
2.1组织架构与责任分工
联动机制下的医疗急救体系
(1)急救体系建设建全
我国各大城市已经建立了以医疗急救中心为主,以城区内省、市医院和各类急救站(点)为辅,并向社区、乡镇卫医疗机构幅射的急救网络体系;应急医疗救援体系网络框架基本搭建。
(2)急救网络运行和指挥调度高效:
城市应急联动调度指挥中心是负责应急救援业务的统一调度指挥中心。利用联动机制统一调度,统一指挥优势,协调与公安、消防等部门应急关系,联合出警处警。做到快速、准确、有效。
公安机关职责。
(1)公安机关主要依托城市应急指挥中心,24小时全天候接受群众报警、求助,根据警情进行指挥调度,按照对应就近处警、最优处警、联合处警、多级处警等要求,向各相关部门通报情况,统筹、协调各部门做好后续处置工作。
(2)刑侦、交警、消防、和各派出所设置值班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人员、装备等在岗在位,通信畅通,接受指挥中心指令和群众报警求助,及时出警处置各种警情;接受卫生部门出警处置请求。
(3)公安机关在处置调解纠纷、行政案件、治安案件、刑事案件、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安全事故、治安事件、、抢险救援、自伤自杀等其他灾害事故过程中,出现有人民群众、公安民警、犯罪嫌疑人受伤情况时,应及时将警情信息通报120,并积极配合医疗部门做好应急医疗救护工作;情况紧急时,应护送伤病员送达最近医疗部门救护。
(4)公安机关主动接受医疗机构业务指导,积极学习医疗急救知识、业务技能,加强第一处警的工作能力。
医疗机构职责。
(1)负责社会急救医疗机构的急救网络建设、急救车辆和设备供给更新、人员、急救设备、药品等配备和信息网络建设。与公安机关协调开展应急医疗工作,并积极做好后续治疗工作。
(2)120急救中心、各急救站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并开通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对公安机关送医的急、危、重伤病患者,一律实行先救治后办手续,并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救治。
(3)医疗机构主动接受公安机关业务指导。组织本系统人员积极参与各种应急演练活动,对在医疗救助、疾病预防、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工作中,发生属于公安机关管辖并需要公安机关出警处置的事项,及时报公安机关。
2.2运作模式
应急联动系统,在我国还属于新生的阶段,每个城市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都在做不同的尝试,因此,没有全国统一的模式,它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的共同应作:
从以下为我国几个大城市的城市应急联动方式:
部分城市应急联动比较
机制优点:
(1)反应快、效率提高
应急联动机制统一、协调,公安、消防、医疗等全方位救助综合应急能力大大提高。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及时、有效,真正地提高了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及报警求助事件的应急处置效率。尤其是提高了对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先期处置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2)救助信息更加准确
依托公安现代信息化设备,能准确定性、定位、定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报警地点自动定位,调度离事发地点最近的应急力量进行处置;使得部份不具备呼救能力的残疾人、负重病人、儿童和灾难人群,能够借助报警装置或电话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公安、交警、消防等联动部门联动及时赶到现场,使被急救人员得到有效处置。
(3)体现政府服务更到位
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不仅有效地改进了紧急救助服务,同时也提高了政府处理非紧急求助事务的水准,从而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关系,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公共资源有效发挥
机制的建设整合了多方面、多部门、多层次的资源,做到合理调配人员、车辆,有效的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约了国家用于应急救助和公共服务的资源。
2.3当前我国联动机制的问题分析
(1)应急系统的框架搭建不完善
城市应急系统涉及各个不同地区、部门、领域、专业,它是高度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目前许多国家有建设专门机构投入国家的管理,它有应急体系框架、专门办事机构、组建救援队伍、制定规章制度、明确部门职能、责任与权力,就这点来说,我国的应急系统框架还未形成一体化。
(2)接警、出警模式存在隐患
城市应急系统的接警、出警模式目前有三种,一种是小型系统,二种是大型系统,三种是多级接警与出警。我国部份地区还是小型系统,它的工作职能简单,没有城市联动的效果,有事时专业知识不能满足接警需求,信息渠道也非常单一。
(3)执守管理系统的人为缺陷
城市应急的管理系统需要专人执守,而且执守人决定应急系统的运行状态,它要求执守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优良的判断能力、高效率的办事能力,而目前很多系统事故,都是由于执守者的失职与渎职引起。
(4)现有应急系统不完善
我国现行应急系统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应急系统会接到大量不紧急的事件,浪费大量资源;二是由于系统资源被占,部份紧急事件得不到应有的回应;三是不同方面的公共资源;四是信息系统与非信息系统的部门没有联系。
3.构建和完善综合应急救援医疗急救体系的关键环节
3.1搭建应急联动制度一体化平台
要解决以上的问题,最关键需要解决的,是需要建设一个一体化的平台,它需要通过种种协调机制与技术手段,实现应急系统与各个部门的联动,完成系同整合、资源互通、彼此互动的一体化城市应急非应急综合服务平台。
3.2充份利用电子政务建设成果,实现资源共享
一体代的平台,要求信息资源具有控制与整合的能力,因此,一体化平台要求基础信息平台一体化,它能让不同部门综合利用信息,对数据进行交叉匹配,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利用,同时要做好用户的身份认证工作。
3.3根据需求,做好管理工作
要做好应急系统的协同工作,需要做好管理工作,它包括要做好体制管理;二是要划分好每个部门的权责;在信息资源上,要做好信息平台共享,让资源能被需要的职能部门立刻查阅;最后要做到培养人才,因才适用。
4.机制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4.1智能化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应急系统将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引进智能化应急系统,能完成专业知识采集、存储、传送、运用等方面的工作,使医疗应急机制能满足数量、更大范围的需要。
4.2移动化
移动通信则能使应急系统能更迅速的完成接警、出警任务,也能完成更变化多端的紧急事件,因此,未来的医疗急救系统,将会利用无线宽带,开发移动应急系统,使紧急事件现场的信息采集、实时监控、即时决策的目标实现。
(1)进一步完善组织协调制度
继续以政府为主导,进一步整合、完善各应急部门运行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联动成员单位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互相交流信息,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意见,并适时对联动工作机制进行修改完善,各单位对联动工作中的信息、好的经验做法要及时总结,各单位根据情况适时编发专题简报,通报各成员单位,做到信息及时共享。
(2)建立应急演练预案
为加强各单位的联动工作协调配合,使工作有序进行、稳步推进、健康发展,切实提高联动工作和应急救援的水平和能力,每年应组织各联动成员单位开展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活动。
(3)树立现代救援理念,加强新闻宣传
篇2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并发症;手术;移位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5)19-0015-03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the shift complications after polyacrylamide hydrogel injection
SU Shun-qing,DAI Xin-ming,ZHANG Yi-ming,SONG Juan,LI Gang,TIAN Ke-jing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Donghua Hospital of Dongguan,Dongguan 523110,Guangdon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shift complications after polyacrylamide hydrogel injection,and the treatment. Methods 12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10 of breast augmentation,and 2 of temporal augmentation.The polyacrylamide hydrogel had moved to abdominen,thigh and perinaeum in 9 patients,2 to cheek,and 1 to cleavage area.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surgical operations to remove the injected PAMHG,incision drainage and continous lavage. Results Almost all the self-symptoms had disappeared after the operation.One patient received secondary surgery.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next 1-5 years following. Conculsion The complications of PAMHG injection mainly occurred in situ, also related to remote displacement in the clinical.Surgery is a better treatment for the complications of PAMHG injection.
Key words:olyacrylamide hydrogel;breast augmentation;complications;operation;shift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MHG)作为医用软组织充填材料,1997年由乌克兰引入中国,主要用于注射隆乳。2002年国产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商品名:奥美定)开始应用于临床。尽管国家药监局于2006年已禁止应用,但近年来注射PAMHG隆乳或面部填充而引发并发症逐渐显现,其发生率高达18.3%~32.96%[1]。笔者所在科室于200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了100余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发生并发症患者,其中12例出现远处移位,本文就PAMHG注射导致的远处移位的临床特点与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2例,年龄28~46岁,12例患者中注射10例,单侧注射量为100~300ml,多数为200ml左右;颞部填充2例,颞部单侧注射量6~10ml;出现注射物移位部位:腹壁、大腿及会9例(图1),面颊部2例,区1例(图2)。注射时间为3~12年。远处移位并发症表现硬结、疼痛、肿胀、感染等,其中表现为硬结,表现为多发的,深浅不一,表浅的可直接位于皮下。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大小形状不等、位置各异;双侧的大小、形状、高低和位置的不对称;的形状不自然;面颊部表现为感染,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有硬结、积液、积脓形成;所有病例均进行术前MRI检查。
2 诊断与治疗
手术前行双侧、面部核磁共振扫描或彩超检查,部分病例加作腹部、会的MRI检查,避免了术中的“盲”取行为。术前彩超显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腹壁、、面颊部等可以见到大小不等的不规则低回声区域,散在分布于皮下脂肪层,尤其曾在外院反复盲目抽吸后的组织层次更加紊乱[2]。术前MRI显示,PAMHG外溢部分超出以外,有的病例穿过,使二侧贯通;甚至达腰腹部、中下腹、耻骨联合及会阴区皮下脂肪层带状长T1、长T2信号,STIR呈高信号[3]。
清除内注射物,根据肿块位置采用乳晕上或下半环切口,切开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后沿腺体包膜浅面向下剥离,采取先尽力完整地剥离、切除水凝胶周围包膜,尽力完整地取出注射物“假体”;再清除被水凝胶浸润的腹壁皮下组织的凝胶肿块,然后采用大量生理盐水灌洗。面颊部移位采用鼻唇沟或下颌缘切口,钝性分离,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后常规放置引流24~48h,持续灌洗,至冲洗液清亮后拔除引流管。
3 结果
本组12例患者,手术切除水凝胶包快,术后自觉症状均消失。术前如皮肤硬化、疼痛及结节等症状术后基本消失。局部未出现硬结或包块,无感染和血肿等并发症发生,但同时行注射物取出者,手术后形态变形较大。半年后随访,MRI检查发现1例注射物残留,进行二次手术。切除的组织病理结果表明水凝胶周围有厚薄不等的包膜形成、巨噬细胞及炎症细胞浸润。
4 讨论
4.1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术后远处移位并发症的特点
早期虽有报道称水凝胶注射后游走移位的发生率为0.31%[1],但PAMHG注射后不被人体组织吸收,重力作用促使PAMHG聚集,加上术后注射部位规律或不规律的按摩和肌肉活动,会使得PAMHG向周围组织浸润,侵犯乳腺组织或胸大肌,以分散的团块形式分布于乳腺内、皮下或超出以外的区域,导致形态异常。笔者观察到有部分注射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凝胶向临近组织移位,有的甚至超出范围到达腹壁、腰部、甚至大等处(图1、图2)形成游走性包块。分析原因主要为:水凝胶具有流动性,乳腺后间隙组织较疏松,因重力作用随变化而游走到皮下,甚至破溃流出,形成窦道,经久不愈。颞部注射后,可能因为重力作用导致PAMHG向面颊部移位,面颊部形成结节或感染,面部外貌改变。PAAHG注射后远处移位并发症最常见症状,表现为外或面颊部的包块、疼痛、感染等。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MHG)注射后,手术中发现部分累及肌肉发生变性,呈灰白色失去正常的光泽。凝胶周围乳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PAMHG单体导致乳腺、胸大肌炎性反应,引起疼痛[4],病理学检查呈现炎性细胞及异物巨细胞浸润。亲水性PAMHG长期植入人体后可以引起周围组织中炎性免疫反应活跃,诱导周围组织细胞的过度增生,且免疫反应的活跃并未随时间延长而衰减[5]。
4.2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远处移位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PAHG水凝胶形成的包膜较薄,由于外力或创伤等因素而导致部分病例水凝胶向周围正常组织渗透,引起凝胶移位并重新分布导致严重变形或异位处形成包块或感染征象[6]。首先要处理原始注射部位如、颞部等处,采取沿乳晕上或下半环状切口,颞部采用发迹切口,在皮下组织和腺体包膜间剥离,直到腺体的下极,于直视下剪开包膜,显露注射物,同时切除变性的肌肉及包膜组织,大量的生理盐水灌洗,可以最大程度地取出水凝胶。远处移位采用低位切口,直视下处理凝胶包块[7],冲洗与引流。哺乳期脓肿,或远处异位出现炎性改变以及形成局部脓肿,需要持续引流灌洗。
4.3 小结
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凝胶本身的毒副作用也是造成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2]。早期注射治疗的病例逐渐出现原位或异位并发症;即使暂时尚未出现并发症,也建议手术治疗,最大程度地减轻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逯岩,将小燕,张心霞,等.聚丙烯酰胺水凝隆乳术后的并发症分析及处理[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5):616.
[2]唐媛,张彦,强剑颖,等.彩色超声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9):130.
[3]王强,朱浪涛,包相华,等.磁共振成像对隆乳材料鉴别及并发症处理的指导意义[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0):1015.
[4]何冬梅,夏东胜,赵启明,等.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哺乳期并发症的处理[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8,14(5):306.
[5]马蕊,陈振雨,李慧超,等.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乳腺组织免疫应答及细胞增殖的变化[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5):509.
[6]赵宇,乔群,寇星灿.聚丙烯酞胺水凝胶注射美容的临床与组织学评估[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20(9):20-24.
篇3
【关键词】
EVH;垂体后叶素;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胃复安;疗效
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EVH)是门脉高压症的常见并发症[1],本病往往出血量大,出血率高、死亡率高,在止血措施上有其特殊性。控制EVH的理想药物应具有迅速而有效地降低门脉及曲张静脉压力,而无明显全身副作用。为此我们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及胃复安治疗该病,并与奥曲肽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均为住院的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符合下列条件者为研究对象:①出血24~72 h内胃镜证实为EVH;②无严重心脑血管疾患;③未施行门腔静脉分流术及硬化剂注射和套扎术治疗。共有56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男30例,女26例,平均年龄35.8岁,肝功能child级A级10例,B组38例,C级8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分为两组,联合组32例,给予垂体后叶素12 υ/h和单硝酸异山梨醇酯25~50 υg/min持续静脉滴注,胃复安10 mg肌肉注射,1次/8 h;奥曲肽组24例,给予奥曲肽100 υg加入25%葡萄糖液20 ml静脉缓慢推注后,以25 υg/h 持续静脉滴注。以上两组药物均连用24 h,如有效,皆继续应用24~48 h;如无效,则采用其他止血措施。2组基础治疗相同,2组患者治疗前各种临床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1.3 疗效判断 置胃管,定时检测血压、脉博、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出血停止标准:胃管冲洗无新鲜血液抽出,血压、脉博平稳,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无继续下降。24 h内止血有效,24 h以上仍有活动性出血为无效。
2 结果
2.1 二组治疗比较见表1。
奥曲肽组无明显副作用,仅有2例出现腹痛、腹泻,联合组43%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头昏、腹痛、腹泻、面色苍白、心悸、出汗。
3 讨论
近年来,虽然食管曲张静脉硬化术、套扎术、组织粘石剂注射及经颈静脉肝内门脉分流术等介入技术应用于EVH治疗,使该病的疗效有很大提高,但由于人员技术及条件限制,这些技术开展的并不广泛。因此,药物治疗仍然是一些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首选的治疗方法。
垂体后叶素是治疗EVH的常用药物,疗效确切,但因副作用严重,限制了临床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是经过活化的单硝基化合物,不需要经肝脏脱硝基,且半衰期长,适用于肝、肾有损害者,其通过直接松驰门脉侧枝,松驰肝血窦前纤维和窦隔的肌纤维,松驰动静脉平滑肌的作用,降低门脉阻力,减少门脉血流,从而达到止血目的[2]。同时还能防治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冠状动脉收缩等副作用。垂体后叶素与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合用可显著减少前者副作用,同时可促进门脉压力进一步下降,胃复安通过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直接减少奇静脉血流量和降低食管曲张静脉压力[3]。恶心、呕吐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诱因,胃复安通过阻断催吐化学感受区中多巴胺受体而提高催吐化学感受区的阈值,使之降低对各种反射冲动的敏感性而止吐。其中枢镇吐作用可阻断门脉高压出血恶心、呕吐加重门脉高压出血这一恶性循环,与垂体后叶素联用,可消除后者用量大时出现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上消化道出血时,肠内产氨增多,垂体后叶素能够促进肠蠕动,促进肠内积血、积食等含氮物质排出,减少氨吸收,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4]。
综上所述,垂体后叶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及胃复安治疗EVH取得了近似奥曲肽的治疗效果,且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低,价格低廉,适用于基层医院,但因其耐受性差,心血管副作用大,不适宜老龄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雨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10.
[2] 方裕强,许国铭.第二届中国消化病学术周大会记要.中华消化杂志,2002,3:169-170.
篇4
以开展国家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市创建活动为契机,健全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优化、整合各类资源,建立指挥统一、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我市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二、创建内容和要求
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的创建和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卫生应急组织体系、指挥协调、预案体系、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总结评估、社会动员等8个方面。
(一)组织体系。政府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将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纳入市政府相关规划,将卫生应急工作考核纳入政府目标责任书;各镇(街道)政府成立卫生应急领导组织,辖区内的村(社区)指定公共卫生信息员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收集与上报等工作。卫生局成立有独立编制的卫生应急办公室;市医院、中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构、卫生监督所设立或指定部门、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卫生应急工作。
(二)指挥协调。在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工作机构的领导下,卫生局与相关部门建立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有关重点企事业单位建立卫生应急联络网;建立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信息系统,具备信息共享、决策支持和视频会商等基本功能。
(三)预案体系。市政府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卫生局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各类单项卫生应急预案;市医院、中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制定相关卫生应急预案、技术方案或行动方案,各类预案和方案实现动态更新;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应熟知本市、本单位卫生应急预案和方案的内容及要求;各镇(街道)政府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镇)应急预案》;辖区内重点企事业单位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卫生应急预案或行动方案。初步形成政府专项预案、部门单项预案、企事业单位预案为架构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四)应急准备。市政府将卫生应急专项工作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能根据卫生应急处置需要及时安排临时处置经费。卫生局组建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分类的专业卫生应急处置队伍,配备相应的装备;制定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和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演练计划,并按计划落实,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制订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并落实储备,相关制度完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具有一定的卫生应急资源扩增能力,能迅速及时做好收治伤病员的准备。
(五)监测预警。卫生局有完整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实验室检测、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救灾防病信息网络直报等监测网络,并指定专业机构负责监测工作,建立监测基础信息数据库,定期组织专家对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进行常规和专题评估,提出评估意见、预警和干预措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专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与管理工作,每月至少汇总分析1次数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报告及时率、网络直报率、报告完整率、事件评估率均达到100%。
(六)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卫生局能及时组织医疗卫生单位对事件进行初步核实、确认,采取必要措施,并及时向市政府和有关上级专业部门报告;市政府能迅速启动或配合上级部门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医疗单位能及时高效承担病人现场救治、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并能有效开展事件相关病例上报工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按要求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卫生监督所能及时开展饮用水、公共场所卫生等卫生监督工作,能协助卫生局及时调查处理应急处置工作中的违法行为;职能部门能利用大众媒体及时经授权可由其的应急处置相关信息,有效开展面向公众的风险沟通。
重大活动开展前,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疾控中心能有效开展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提出排查治理意见和干预措施,制定相应的卫生应急保障预案和工作方案;重大活动期间,各医疗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能相互配合,有效完成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卫生监督等工作,保障措施得力、效果良好。
(七)总结评估。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和重大活动保障结束后,市政府或卫生局均能对卫生应急准备与保障、应急处置与救援措施、危害及处置救援效果等内容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按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辖区内恢复重建工作的卫生学评估及卫生系统内的恢复重建工作。制定并执行合理的补助标准;对因参与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援而致病、致残、致死人员,配合有关部门按国家标准给予补助和抚恤,做好相关善后工作。
(八)社会动员。卫生局制定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年度计划。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卫生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居民卫生应急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提高辖区内居民的卫生应急知识素养。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组建卫生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制定管理制度并能定期开展培训、演练,志愿者能掌握基本救援知识与技能。
三、职责分工
市政府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领导小组负责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创建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组织召开动员会、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全面部署创建工作。
市政府应急办负责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对卫生应急处置、医学救援和重大活动保障进行评估。
市卫生局负责健全卫生应急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监测预警等工作,开展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的应急培训和卫生应急演练工作,指导各医疗卫生单位做好物资储备、信息报送、医疗救援等工作,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医学救援和重大活动保障,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负责收集整理各部门创建工作材料,完成自查报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市财政局将卫生应急专项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能根据卫生应急处置需要及时安排临时经费。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制定对参加卫生应急处置和医学救援行动的工作人员合理补助的标准,对致病、残、死的工作人员按国家标准给予补助和抚恤。
市教育体育局负责指导各学校、托幼机构健全卫生应急管理组织和应急预案的制定,指导辖区内中小学、托幼机构建立晨午检全日观察和因病缺课登记制度,指导学校开设卫生应急健康教育课程。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指导各餐饮单位健全卫生应急管理组织、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市住房与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各建筑工作健全卫生应急管理组织、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市地质矿产局负责指导各矿业企业健全卫生应急管理组织、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指导各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运、使用等重点企事业单位健全卫生应急管理组织、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市公安局负责将110、122与120急救建立信息互通和应急联动机制。
市消防大队负责将119与110、120急救建立信息互通和应急联动机制。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部署工作,开展自评(年3月15日前)。市政府启动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建设工作,召开动员大会,印发《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评估标准》。各有关单位对照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自查,完善各项资料,并于3月10日前报市卫生局。3月15日前市卫生局上报自评报告和创建申请。
第二阶段:迎接市和省级专家评估(年6月30日前)。市卫生局(4月25日前)和省卫生厅(5—6月)对我市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上报创建申请报告。
第三阶段:迎接国家级专家组复核命名(年12月31日前)。由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对各省(区、市)申报的示范县(市、区)进行复核,对通过复核的命名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
篇5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status of medical waste disposal in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medical wastes. Through the classification of medical waste disposal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identification, the problems of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and disposal are analyz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orresponding medical waste disposal and emergency plans should be implemented for the medical waste disposal facilities failure or serious epidemic and other emergency situations.
关键词:医疗废物;废物产生;医疗废物分类;问题识别;医疗废物处置;应急管理
Key words: medical waste;waste generation;medical waste classification;problem identification;medical waste disposal;contingenc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X7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9-0218-02
0 引言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这些废物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对空气、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鉴于此,我国先后颁发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用于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处理进行监控管理,以期使医疗废物的处置管理有法可依并逐步取得成效。如果缺乏对医疗废物处置及应急管理问题的识别,将给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1 医疗废物的产生及管理现状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所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院是医疗废物产出的主要场所,医疗废物管理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由于医疗废物的特殊性,使世界各国都对此高度重视。
1.1 医疗废物产生
随着河南省医疗废物实际处置量逐年增加,部分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处置能力已超负荷或接近饱和状况,面临着急需扩大处置规模的压力。据统计,2013年河南全省19个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医疗废物处置能力142吨/天,按330天工作日算,每年可处置4.69万吨。2013年全省实际收集处置医疗废物共计3.71万吨,实际处置2.64万吨。
1.2 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现状
河南省较具规模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有19家(主要分布在18个省辖市和1个直管县),医疗废物处置方法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适合采用热解焚烧法、高温灭菌法及干式化学消解法处置;病理性废物适合采用热解焚烧法及干式化学消解法处置;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适合采用热解焚烧法处置。全省医疗废物不同处置技术设施的设计及预留处置能力见表1。
表1焚烧工艺项目总设计规模3.04万吨,实际处置2.64万吨;干式化学法项目总设计规模0.55万吨,实际处置0.39万吨;高温灭菌法项目总设计规模1.10万吨,实际处置0.68万吨。
1.3 医疗废物协同处置管理
医疗废物污染防治的管理不仅涉及医疗废物从产生到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整个运行周期实施全过程管理,也涉及医疗废物处置技术选择,划分医疗废物协同处置片区,构建医疗废物协同处置机制等的处置全过程管理。
2 医疗废物处置分类及应急管理问题识别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是实现医疗废物无害化的关键环节,但大多数医院没有完善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体系,导致各种类型的医疗废物混在一起,给后续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带来较大的不便,影响医疗废物的处置设施的处理效率。
2.1 医疗废物管理分类处置问题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是医疗废物处置的重要环节,河南省内大多数医院在逐渐建立自身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体系,给后续的医疗废物分类处置带来较大的便利。据悉,在不少医疗机构,损伤性、感染性医疗废物分类较规范,其他病理性、药物性和化学性等三类医疗废物有时混放到感染性医疗废物,时有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现象,导致处置时不规范。
2.2 医疗废物处置管理问题
河南省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主要是严格安排行政区划来划分,受行政区域划分限制,部分区域由于医疗废物收运距离远,存在收运路线极不合理,而造成医疗废物处置费用成本过高的情况。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部分地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存在医疗废物收集率低,医疗机构覆盖率较低等,导致一部分偏远山区、农村等地产生的医疗废物尚未全部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置,医疗运输设备亟需专业化配置。
2.3 应急管理识别问题
河南省较大规模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有19家,医疗垃圾集中焚烧处理制度始于2003年“非典”爆发时期,各地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上,对突发性的医疗废物处置问题考虑较少,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措施都比较缺乏。一旦发生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发生故障或需进行检修无法正常运营、某一区域发生严重疫情等情况下,没有相应的医疗废物协同处置及应急预案来实施。
3 医疗废物处置及应急管理对策与建议
医疗废物处置应急管理是指在医疗废物处置设备进行检修或因故障不能正常运营时,或者某一区域突发疫情等应急情况下,医疗废物处置不受环境和技术局限等因素影响,医疗废物得到消纳。根据《医疗废物分类名录》(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2003第287号),应急管理对策与建议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3.1 医疗废物处置分类适用性对策
分类处置对象适用性,可以解决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现象,处置时不规范问题。其策略:焚烧技术适用于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等各种传染性医疗废物;表2为三种医疗废物处置技术对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药剂废物等五类医疗废物的适用性比较(见表2)。
表2适应性比较表明,热解焚烧技术适应性最强,处置范围最广,可以处理各种医疗废物;高压蒸汽灭菌法和化学消毒法适用性没有热解焚烧法适用性广,一些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不能较好的处理,高压蒸汽灭菌法和化学消毒法在逐步得到推广。焚烧炉的处理规模在10t/d或以上,适合医疗废物大量集中处置。
3.2 医疗废物处置专业性对策
河南省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是以行政区域划分而规划建设的,各省辖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主要服务于本区域内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医疗废物处置处理成本高,医疗废物焚烧处置项目的投资较大、运行费用较高,因而医疗废物处理费用也高。常用的医疗废物处置技术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如表3。
表3所示,每吨医疗废物处理成本为2000~3000元。由于医疗废物的回收处理必须在废弃物产生后的48h内完成,即医疗废物回收物流网络是带有时间限制的。所以,医疗运输设备需要专业化配置。鉴于部分偏远地区的医疗废物产生量少,造成处置单位对医疗废物回收、运输成本提升。如能优化医疗废物协同处置布局,例如个别县城可以就近选择收运和处置运营商,做到突破地域限制,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实现多方共赢,即打破地域限制,优化处置设施布局和服务范围。从表3的工程实践表明,医疗废物焚烧厂处理量越大,每吨医疗废物的处理成本越低。所以,医疗废物坚持资源整合,实现对全省医疗废物的协同处置。
3.3 医疗废物协同处置对策
应对医疗废物协同处置突发环境风险时,要有相应的医疗废物协同处置及应急预案来实施。一旦发生重大疫情或者政府需要处置的废物,要以及时、快速且安全处置医疗废物为前提,启动跨区域协同处置方案来实施。必要时可动用医疗废物保证金,对协同处置单位进行费用补贴。来解决河南省19个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因故停运或检修期间、应对突发疫情等情况下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对协同处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泄漏、爆炸、火灾等事故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器材、设备的配置,卫生防护设施和人员及时到位,确保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区域医疗废物的收集和集中处置。
4 小结
总之,医疗废物处置及应急管理问题的识别,就是要以医疗废物能得到无害化安全处置为前提,通过构建不同处置技术之间、跨行政区域的医疗废物协同处置模式,实现对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
参考文献:
[1]孙宁,张矗张筝,任志远.甘肃医疗废物综合管理和协同处置示范实践与思考[J].环境保护科学,2015(5).
[2]张凤云,梁艳芳.医疗废物对健康的危害及管理规则[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01).
篇6
一、目标
以国家和省政府制发的卫生应急工作预案为总的指导原则,通过完善卫生应急组织体系,指挥体系及应急预案,努力加强卫生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力争利用1年时间,确保我市达到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的总体目标,并积极争取参加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评选。
二、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的创建内容和要求
按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的总体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努力完善并做好以下8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组织体系
市政府成立市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纳入市政府规划,将卫生应急工作考核列入市政府目标责任书;各乡、镇政府要成立卫生应急组织机构,村委会明确一名公共卫生信息员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收集与上报工作。市卫生局成立有独立编制的卫生应急办公室;市直各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要设置卫生应急办公室,各乡镇卫生院要明确专人负责卫生应急工作。
(二)搞好指挥协调
在市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市卫生局与各相关部门建立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市卫生局、各医疗机构、相关重点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卫生应急联防机制;建立市级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信息系统,具备信息共享、决策支持和视频会商等基本功能。
(三)完善预案体系
市政府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市卫生局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各类单项卫生应急预案;市直各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制定相关卫生应急预案、技术方案或处置流程,各类预案和方案实现动态更新;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应熟知本市、本单位卫生应急预案和方案的内容及要求;各乡、镇政府要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全市范围内重点企事业单位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卫生应急预案或处置流程。基本形成政府有专项预案、部门有单项预案、企事业单位有相关预案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四)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市卫生局要制定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年度计划。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卫生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居民卫生应急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提高居民的卫生应急知识素养。市政府或各相关部门要组建卫生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制定管理制度,并能定期开展培训、演练,志愿者能掌握基本救援知识与技能。
(五)做好应急准备
市政府将卫生应急专项工作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根据卫生应急处置需要及时安排临时处置经费。市卫生局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专家组和各专业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并配备相应的装备;制定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计划,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制定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并落实储备,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机构能迅速开展卫生应急医疗救治工作。
(六)开展监测预警
市卫生局要有完整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实验室检测、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救灾防病信息网络直报等监测网络,并指定专业机构负责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监测基础信息数据库,定期组织专家对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进行常规和专题评估,提出评估意见、预警和干预措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明确专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与管理工作,每月至少汇总分析1次数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报告及时率、网络直报率、报告完整率、事件评估率要达到100%。
(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市卫生局及时组织专家对事件进行初步核实、确认,并采取有效处置措施,及时向市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市政府迅速启动或配合上级部门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医疗机构负责病人的现场救治、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并能有效开展事件相关病例上报工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要求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市卫生监督所能及时开展饮用水、公共场所卫生等卫生监督工作,调查处理应急处置工作中的违法行为;相关职能部门能利用大众媒体及时经市政府授权可由其的应急处置相关信息,有效开展面向公众的风险沟通。
重大活动开展前,市卫生局和相关专业机构要有效开展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提出排查治理意见和干预措施,制定相应的卫生应急保障预案和工作方案;重大活动期间,市直各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能相互配合,有效完成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卫生监督等工作。
(八)认真做好总结评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和重大活动保障结束后,市政府或市卫生局要对卫生应急准备与保障、应急处置与救援措施、危害及处置救援效果等内容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按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恢复重建工作的卫生学评估及卫生系统内的恢复重建工作。制定并执行合理的补助标准;对因参与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援而致病、致残、致死人员,配合有关部门按国家标准给予补助和抚恤,做好相关善后工作。
三、职责分工
市政府成立市创建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与考核自评及申报工作。市创建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称创建办公室)设在卫生局,负责全市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信息综合及检查督导工作。各单位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关组织机构,主要领导负总责,主管领导亲自抓,并将具体任务目标层层分解到责任科室和责任人,根据部门和单位特点,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和网络信息建设,努力做好各项卫生应急准备和监测,充分完成市创建办公室布置的各项工作。
市卫生局(市创建办公室)负责制定《市创建“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在市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按照相关标准开展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创建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召开动员大会,启动我市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市政府将在月份适时召开全市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全市创建工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也要召开相应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要认真学习创建工作的有关文件,利用新闻媒体、橱窗等阵地广泛宣传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内容、目的和意义,动员各方面的人员和力量广泛参与创建工作,形成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认真组织实施。月底前相关部门要完成组织机构建设,并制定完善本单位本部门卫生应急预案;市创建办要组织人员对相关部门卫生应急创建工作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及时掌握创建工作动态,通报创建工作信息,协调督导重点单位完成各项创建工作目标。
(三)考核验收及申报工作。市创建办要在月底前完成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自评、考核和验收工作,确保各乡镇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组织机构健全、预案完善、资料完备、措施到位。月份完成向上级申报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稳步推进。
实施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创建工作是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提升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的抓手。各单位各部门要增强做好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把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创建作为我市今年卫生应急的工作重点,切实落实责任,加大投入,明确工作进度,保障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创建工作落到实处,顺利完成创建任务。
(二)综合协调,突出重点。
国家开展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创建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对卫生应急的依法科学规范管理,逐步提升有力有序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综合能力。市卫生局要牵总负责、搞好组织协调,各乡镇政府及市直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形成创建工作的合力。要突出创建工作的重点,要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及学校、企业、餐饮服务行业等重点单位的专业指导,各单位、各重点部门要选择本系统的2-3个单位作为创建工作的示范点,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督导检查,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努力提升本系统本行业卫生应急综合处置能力。
篇7
1.1 为了有效保护放射科医务人员在工作场所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旦发生意外伤害时,能够及时进行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意外伤害带来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特制订本办法。
1.2 本办法所指员工意外伤害,主要指在工作场所发生的:职业暴露、机器设备意外伤害、非法侵害及其它意外伤害。
2 职责
2.1 应急领导小组
应急领导小组由科室负责人任组长,分管安全医疗的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主任助理、后备干部、班组长及主要相关责任人组成。
职责:员工发生意外伤害时,根据事件等级指挥、协调各班组安排对应人力,及时处置意外伤害事件,确保科室运行秩序正常。
2.2 相关班组职责
2.2.1 各班组长应结合岗位特点,建立意外伤害应急预案;当意外伤害发生后,在场员工要及时进行处置和报告,班组长和科主任根据意外伤害情况进行处置并将处置情况向保卫科、总值班、分管领导报告;如事态得不到控制时,及时向公安110指挥中心求助;
2.2.2 班组长和科主任根据意外伤害情况,负责各类意外伤害信息接收,持续动态跟踪,及时向相关院领导和上级部门报告;
2.2.5 科室其它相关人员:根据事件处置需要,积极配合科室应急领导小组工作,关心帮助受到意外伤害的员工,尽力保证科室人员和财务安全,履行员工应尽职责。
3 预防
3.1 强化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力争把各种意外伤害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3.2 当员工遇到下列情形时,必须引起警惕并做好防范,及时通知科室同事或保卫科、医疗纠纷办公室工作人员到场协助,预防意外伤害发生:
(1)安全医疗事件发生初期(病人因手术、检查或在院意外死亡24小时内);
(2)医疗操作失败时(如注射、穿刺等);
(3)社会性群殴事件,伤病患者急诊抢救或住院治疗过程中,对医疗行为有不满倾向;
(4)病人或其家属严重不满倾向,有威胁语言或挑衅性动作时;
(5)酗酒、神志异常等其它意外伤害征兆事件发生时。
3.3 职工预判可能产生过激侵害行为的,可立即向总值班或保卫科报告,并要求派人到场以便及早介入,避免事态恶化;
3.4 积极配合医院开设各种意外伤害培训课程,增强职工防范意识;
3.5 定期排查科内安全隐患,维护各种医疗设备、报警系统,确保状态良好;
3.6 对意外事件个案进行风险评估、总结,预防再次发生。
4 报告
4.1 员工人身受到侵害时,在第一时间要向相关部门报告,说明个人所在位置及所发生的情况;
4.2 在场员工看到同事人身有被侵害现象时,除要帮忙协助外,及时进行劝阻和报告;相关岗位人员、班组长和科主任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制止,并视情况调配支援力量,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5 处理
5.1 保卫科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处理,如发现情况紧急,事态无法控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报告公安部门“110”指挥中心;
5.2 控制现场,尽快护送受伤害职工到医院急诊科处理伤情;
5.3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通知科内相关同志,做好支援和科内工作安排;
5.4一旦有职工受伤害事件发生,科室应与保卫科、总值班联动,处理和维护秩序,做好职工伤情处置及科内工作协调安排;
5.5 重大意外伤害事件及时报告院领导,在院领导统一指挥下,果断采取措施,防止事态失控或扩大;
5.6 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后,积极做好恢复科室正常医疗秩序工作;
5.7 对事故现场、证物等重要材料进行拍摄记录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保护现场。
6 善后
6.1 职工工作场所意外伤害事件,由意外伤害管理部门组织调查,并限期结案;
6.2 当事人、科室要配合保卫部门、公安、卫生部门进行调查取证;
6.3 根据伤情实际情况和发生情节,维护职工权益,协调谈判处理方案,必要时支持职工通过诉讼手段维护个人权益,由医院聘请律师支持诉讼。工会、妇委会等相关组织要积极介入支持;
6.4 医院为工作场所意外伤害相关人员提供各种支持,包括及时诊治、心理辅导,以及后续的跟踪;
6.5 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制度、政策、设施等存在的问题,制定防范措施。
7 奖惩
7.1 对在预防处置职工工作场所意外伤害事件中和善后处理工作中突出个人或有特殊贡献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7.2 对职工意外伤害事件应急工作准备不周,责任落实不到位、组织指挥不利、造成人员伤亡的,根据情节轻重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8 应急预案
8.1 一级预案:针对轻微的跌、碰、烫伤等意外伤害,原则上由科室自行组织处理,但处理后应将具体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告意外伤害管理部门。
篇8
1.编制目的。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建立机制、加强管理、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减少灾害、保障安全等。
2.编制依据。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及上级相关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适用城区内符合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级别限定要明确,针对性要强。
4.工作原则。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职责明确、规范有序,预防为主、快速处置,依靠科技、协同应对,平战结合、公众参与等原则。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根据处置突发事件实际设立应急指挥机构,详细列明指挥机构的组成单位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并要明确其职责。
(三)运行机制
1.预防预警机制
(1)预防与监控。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的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2)预测与预警。建立相关预测预警系统,明确预警级别的确定原则、信息确认与程序等。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
和紧急程度,分为特别严重Ⅰ级、严重Ⅱ级、较重Ⅲ级、一般Ⅳ级的四级预警,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
2.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规范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的报告程序、时限、要报告的内容等,并根据相关级别做出有效反应。
(2)应急响应行动。根据突发事件级别确定响应主体,明确应急预案启动级别和条件,明确相应级别指挥机构工作职责、权限和要求。
(3)指挥和协调。按单位职责为主原则,建立统一领导下的以突发事件主管部门为主、各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明确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
(4)处置与救援。制订详细、科学的应对突发事件处置技术方案、处置措施,明确各级指挥机构的工作要求;明确各部门的救援职责、救援保障等。
(5)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状态解除的机构及程序。
(四)恢复重建
1.善后处置。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救助制度的建立,以及做好卫生防疫、保险理赔工作等。
2.调查与评估。对突发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处置过程以及引起的后果、造成的损失等进行调查和评估。
3.恢复重建。明确灾后进行灾害分析评估、工作总结等。
(五)应急保障
1.应急抢险队伍保障。要求列出各类应急抢险队伍详细名单表,明确防汛抢险队信息联络人员,加强应急指挥与抢险队伍的信息联系,形成严格的信息上报制度,确保应急抢险工作快速、高效运转。
2.财力保障。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管理监督措施,制订应急状态时经费的保障措施。
3.物资保障。包括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生产流程的技术方案储备。
4.通信保障。建立通信系统维护及信息采集等制度,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5.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与专长,卫生疾控机构能力与分布,各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被调用方案等。
6.交通运输保障。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信息,紧急情况下的交通工具征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线路规划等。
7.人员防护。要有明确的应急避险场所、
应急避险路线,应急预案要有人员疏散方案及救援人员安全措施等。
(六)监督管理
1.应急预案演练。包括应急处置演练的工作要求等。
2.宣传和培训。包括相关应急管理知识宣传和培训的工作要求等。
3.责任与奖惩。明确奖励对象、方式及责任追究程序等。
(七)附则
1.名词术语解释。应急预案中专用名词、术语解释。
2.应急预案管理与更新。明确定期评审与更新制度、备案制度、评审与更新方式方法和主办机构等。
3.应急预案解释部门。应急预案批准机关、印发机关和解释部门。
4.应急预案实施时间。应急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一般从印发之日起施行。
(八)附件。
二、编写应急预案基本要求
主管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应符合预案及公文编写基本要求,并符合以下规范要求: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规定,符合我市处置突发事件工作实际,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要与国家、省、市相关应急预案衔接。应急预案的制订要与已有的预案保持连贯,不能产生冲突。
(三)应急预案要符合公文规范:
1.单位名称应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2.结构层次序数,如第一层为“1”,第二层为“1.1”,第三层为“1.1.1”,第四层为“(1)”。
3.预案中的数字除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篇9
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基本情
截至2011年底,我局进一步完善了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原则、程序、方法及保障措施。在应对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方面,陆续制定出台了《市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餐饮服务环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保健食品化妆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特殊药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药械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保障制度,力求从制度上落实监管责任,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紧紧围绕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一根本目标,严格遵循“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应急工作方针,扎实做好事故应对基础工作,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人员和措施保障。妥善处置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了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对群众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保障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一是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并设立了一名应急工作联络员;二是健全队伍和配备必要设备。建立了由15人组成的应急处置小分队,明确了应急车辆,配备了必要的通讯工具,进行了内部演练活动。三是加强应急网络建设。在市局网站上建设了“应急管理”窗口,公布了应急管理办公室联系方式和日常管理工作职能,与各县(区)和重点企业建立了通畅的网络信息体系,要求各县(区)局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办法,明确职责分工。
(二)完善应急预案机制体系建设。根据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实际,进一步完善了相关预案。进一步修订了《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市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断健全覆盖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预案体系,督促各县(区)局做好区域应急管理工作,实行日常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预案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三)完善应急制度和长效机制建设。近年来,我们在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努力加强涵盖应急管理在内的长效机制建设。将风险管理体制建设列入全年工作重点和重点考核项目,组织专门班子,对风险隐患排查、评估、预警、处置等各环节的工作进行了探讨,基本理清了路子,形成了一套可行的管理制度。作为突破口,我们重点加强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建设,建立了市、县(区)、乡三级监测网络工作例会制度、病例报告质量督查和认定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督促医疗机构实施药师进临床制度,通过以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级监测站点的调度和现场督导,实现“五个及时”:及时收集整理各类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及时总结、分析、评估全市药品安全风险状况,及时药品不良反应预警信息,及时上报、反馈省、国家局,及时将不良反应大的药品清除出市场。
(四)进一步做好事故救援准备。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咨询小组,召开重点医疗机构座谈会,提高医疗机构对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医疗抢救的责任意识,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组织协调现场救援,控制险情,减少损失。
(五)认真排查整治安全风险隐患。一是健全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假劣药品信息报告系统,一旦发现假劣药品,立即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实施控制;建立了一支食品药品安全群众协管员队伍。二是加强专项整治,扎实开展了农村食品、学校食堂、食品添加剂、“地沟油”专项治理、含罗丹明B火锅底料、重大节日等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集中整治和化妆品原料、痘痘美肤精华液681化妆品、化妆品违规标识等监督检查,经过整治,有力地规范了全市食品、保化品市场;全面开展和加强了基本药物、含麻黄碱复方制剂、疫苗、中药材中药饮片专项检查、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等重点工作。总体来看,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监测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和预测预警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七)积极介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米易县普威镇发生家庭聚餐引发的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后,我局在第一时间立即指派相关人员赶赴事发现场,对事故发生原因及前期处置进行了解,并协助指导米易食品药品监管局处置善后工作;同时,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强化对农村自办宴席和学校食堂等集体用餐的指导,不断完善工作措施,有效防控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八)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了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值班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工作。设立了应急管理值班室和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设立了重大节假日或重大活动期间的流动值班制度,提前排好值班表,每逢重要节日来临,局领导带队、各处室负责人参加,轮流倒换,值班人员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并时刻加强对各县(区)局和重点企业的监督和调度,确保节日的食品药品安全。二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信息报告制度。节日值班和应急值班人员全权负责对突发事件或突发事故的信息采集、报送和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在突发事件发后的规定时间内上报到市应急办。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需要多部门衔接、协同配合,需要政府牵头,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统一组织,逐步形成相互衔接、完整配套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预案的演练,保障预案演练经费。二是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公众食品药品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仍待提高,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信息机制建设相对滞后。
为进一步提高防范应对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特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是健全食品药品应急管理机构,成立应急办公室,配备专职应急办主任。重点开展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和药械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应急知识培训等活动,进一步强化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应急能力。
篇10
1.1编制目的
提高*街道办事处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区安全、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火灾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辖区内3个管理区、22个行政村及驻地企事业单位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1.5工作原则
①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②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③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分类管理、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决策,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⑤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建立信息上报、协调制度,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形成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l.6应急预案体系
*街道办事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办事处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我办各管理区、村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导性文件。
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各类预案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完善。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街道办事处突发事件处理指挥部是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由办事处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决策工作。
2.2办事机构
在专项应急预案中,办事处分别成立了专项应急领导指挥部,具体负责处理相关类别的突发公共事件,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决定事项,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配合职责。
2.3地方机构
各管理区是本行政区域内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区域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必要时,由党工委、办事处派出工作组指导、协助其应对。
3、运行机制
3.1预测与预警
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1.1预警级别和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机关等。
预警信息的决定权由区专门领导小组根据党工委、办事处上报的情况实施。
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3.2应急处置
3.2.1信息报告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部门要立即报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同时通报上级有关领导和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2.2先期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在报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3.2.3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地区突发事件应急领导指挥部统一指挥或协调配合有关单位、部门开展处置工作。
3.2.4应急结束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按照上级指示予以撤销。
3.3恢复与重建
3.3.1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及时上报区有关部门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联系有关部门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3.3.2调查与评估
各应急指挥部相关人员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按照时限上报有关部门。
3.3.3恢复重建
根据上级针对受灾地区的恢复重建计划,配合有关部门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3.4信息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全镇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
信息形式主要包括广播宣传、张贴公告等。
4、应急保障
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4.1人力资源
办事处相关部门、各管理区,公安派出所、驻地单位各专业抢险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各部门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要加强公众的应急能力建设,发挥其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办事处各部门、公安派出所是地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突击力量,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4.2财力保障
办事处各部门要保证所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鼓励广大公众、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捐赠和援助。
4.3基本生活保障
社会事务部门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4.4医疗卫生保障
联系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必要时,组织动员办事处卫生院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
4.5交通运输保障
公安派出所联系交警部门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4.6治安维护
公安派出所要抽调专人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上报区公安分局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4.7人员疏散
指定学校为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程序,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的转移或疏散。
4.8通信保障
建立通信制度,确保主要领导、部门负责人24小时通信畅通。
4.9公共设施
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协调煤、电、油、气、水的供给,以及配合有关部门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5、监督管理
5.1预案演练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
5.2宣传和培训
通过散发宣传品、音像手段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有关方面要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5.3责任与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