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范文

时间:2023-03-15 03:5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篇1

1、现代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增长的第一位因素;

2、现代科学技术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科学,技术,生产有利于一体化,并起先导作用;

3、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主要的推动力量;

4、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的作用不断增强,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位人力资源。

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生产力学说;

2、是对当代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崭新概括;

篇2

关键词:民警素质;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科技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D693.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7—0069—04

科技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没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高科技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历来十分重视科技的作用,在肯定生产力对于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作用时,当然也就包含了对科技决定作用的肯定。首先,马克思在强调科技作为一种直接现实的生产力对社会的决定作用时,同时还强调其他要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认为决定社会发展有诸多因素,不能只限于单一因素决定论的模式。其次,马克思不仅强调科技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强调决定科技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基础。科技是决定从一个经济时代过渡到另一个经济时代的生产力中最为积极和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揭示了科技发展,最终是由社会生产所决定的这个历史规律。为此,中原经济区建设亟待人民警察提高素质,营造良好软环境,发展科技硬实力。

一、提升民警素质以适应科技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启示

为什么要撰写这篇文章?主要出于三点考虑。第一,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人民警察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这是人民警察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大河报》在2011年12月21日(04A版)曾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标题是“为科技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发展硬实力”。大意是,河南省平舆县公安局的一名交通警察,因为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职业素质,感动了一位台商大老板,他当即决定在平舆县投资人民币100多亿元。这就给人们以启示:河南民警表现好,就能为中原经济区尽一份力量;反之,如果民警表现不好,就会影响中原经济区建设。

第二,就是当前人民警察队伍素质有待提升,个别民警素质比较低,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譬如腐败、受贿、执法犯法、不能秉公办案等问题比较严重。2012年4月,《大河报》刊登了“河南热点”,标题是“春季严打51名嫌犯被捆绑示众”。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此事有网友在网上披露并曝光了51名嫌犯被五花大绑的视频,立即引发网络“论战”。大意是,在2012年3月31日,河南省项城市召开“春季严打整治推进会”,依法对41名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嫌疑人予以刑事拘留、逮捕。同时,在此次大会上,经法院审理案件判决,并对十名被告人进行了公开宣判。嫌犯大多被反手铐住,五花大绑,胸前挂着白底黑字的牌子,上写着:犯罪嫌疑人某某。此外,八九个嫌犯一组,蹲在地上,用一条绳子串联起来,像穿蚂蚱似的拉到广场游街示众。这是明显违法的行为,它不是这个或那个警察违法,而是项城市政法委综治办的整体违法。我国法律规定,游街示众就是侵犯了嫌犯的人格权,不尊重人权,也是早已禁止的执法方式,不仅不利于罪犯改造,与现代文明也格格不入。何况这些人仅仅是犯罪嫌疑人,未经人民法院审判定罪,还不能算是犯法、也不是罪犯。公安局凭什么把人家捆绑示众,这一做法于法无据,且涉嫌侵犯嫌犯的人身权利。可见,这些政法干警执法方式不妥,还有待提高其职业素质。

第三,在人民警察职业活动中,当然需要科学技术,而且对刑事技术、交通管理和信息网络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使思想道德素质与科技素质的结合非常紧密。光有科学技术还不行,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思想道德品质。所以说,胆大人艺高,民警就是这样。而且,民警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运用科学技术提高侦破案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对于提高民警素质,促进科学技术的掌握和发挥,进一步加强现代科技,亟待加大这方面的分量,永远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科学并重视科技的现实运作。

二、现代科学技术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理论背景

早在20世纪中期,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席卷整个世界,迅速改变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在21世纪初期,如何正确把握现代科技的性质和特征?如何深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运用科技支撑经济区建设?已经成为事关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

篇3

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核心技术,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工艺,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这一方法和途径的核心就是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节约劳动消耗,生产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原因: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2、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2、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营造科技发展环境。

4、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5、增强全民科技意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6、加强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7、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8、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

9、不断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用创新点缀人生,让科技融入理想。

12.加速科技进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3.展开科学的翅膀,放飞科学的梦想。

14.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推进知识经济发展。

篇6

在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叙述体系中,科学技术的功能主要是在生产力的范围内得到阐述的,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观念的提出,这种叙述方式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然而,随着韦伯、卢卡奇、海德格尔、马尔库塞关于科学技术问题的论著的出版,尤其是哈贝马斯的《作为"意识形态"技术与科学》一书的出版,现代科学技术的另一个功能--意识形态功能被揭示出来了。科学技术的双重功能(即生产力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对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叙述体系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其一,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叙述体系对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做出了过度的诠释,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把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作用归结为科学技术的革命作用,甚至把历史唯物主义归结为"技术决定论"。然而海德格尔在《技术之追回》中区分出"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并断言现代技术不再是革命的因素,甚至不再是中性的因素,而是负面的因素。既然现代技术的革命功能受到质疑,也就要求历史唯物主义建立新的叙述体系来回应这个问题。

其二,在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叙述体系中,科学(技术)并不属于意识形态的范围,这一点的影响是如此之深远,甚至连阿尔都塞也把理论作为科学,与意识形态尖锐地对立起来。然而,在当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既然已经蜕变为意识形态,那就有必要对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的负面作出叙述。此外,晚年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的理论也暗示我们,由于我们把科学(技术)作为正确的观念与意识形态对立起来,导致了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泛滥。事实上,在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叙述体系中谈论的"世界"并不是原初的生活世界,而是伽利略以来用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眼光叙述出来的另一个"世界"。显然,要使历史唯物主义脱离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影响,也必须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的叙述体系。

其三,在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叙述体系中,基本命题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存在的基本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然而,从属这一生产方式的生产者又都是有社会意识的,也就是说,社会意识渗透到社会存在的基础之中。实际上,生产者既是社会存在的担当者,又是社会意识的担当者,正如科学技术既是生产力,又是意识形态一样。科学技术的双重功能启示我们,应当避免用机械的,非此即彼的方式来叙述这一基本命题,即不要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抽象地对立起来。

篇7

3月28~29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先后到河南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省科协、省科技厅调研,三次召开座谈会。卢展工在调研中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对科技事业发展的领导,加大支持力度,提升服务水平。

【提升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科技创新是动力。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坚持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更加重视和依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活力。科技创新不但决定人们的思想观念、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还能够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内在活力。科技创新是民生。当前,科技创新与民生改善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广泛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环境。无论是提高监测水平、保障人民健康还是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都越来越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未来。科技创新决定科学发展,决定持续提升,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决定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成效,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支撑、内涵、精髓。

【提升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水平】一要提升科技研发能力,要推出更多具有河南特色的产品和品牌,培育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二要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加强中试环节,有力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要提升科技创新运用能力,既要着力解决好河南省科技创新中研发、生产、普及、推广、对接等各方面的问题,又要善于“借梯登高”、“借鸡下蛋”,为我所用,使科技创新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四要提升科技人才集聚的能力,坚持分类管理、分层次服务,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着力解决好人才能不能受到尊重、是不是有作为空间、工作环境好不好、生活待遇优不优等问题。

【提升为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服务】一要提升服务意识。领导干部要甘当科技工作者的“后勤部长”,说了就要做,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兑现,切实搞好各项服务,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以宽广的胸怀和宽容的气度,积极主动地解决科技事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二要提升服务水平。要创造比较好的氛围和环境,让科技工作者更好地工作和创新;要提高组织化程度,提高组织协调层次和水平,促进科技工作各环节的有机结合;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三要提升服务保障。再苦不能苦科技,再穷不能穷科技。要保证基本条件,推动科研工作顺利开展;要加强薄弱环节,解决好重点攻关、成果转化、搭建平台等问题;要有效集聚人才,特别是要多吸引高层次人才。

篇8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 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 注重物理史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 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2)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4.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新动向,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5. 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篇9

关键词 现代林业;科技创新;技术;生态;木材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3-0023-02

具有高投入、高潜能、高竞争、高智力、高效益等特点的林业科技创新,是林业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主要是指建立在牧业综合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林业新技术”运用推广的过程。将当今先进成熟的高新技术迅速推广应用到林业生产中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但经过长时间的生产利用、乱砍滥伐,即使推出了退耕还林、绿化造林、天保工程等一系列措施,目前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仍严重不足,人均森林蓄积量9.42m3,人均森林面积仅有0.13公顷,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22%,人工林生产力水平仅为林业发达国家的20%。可见,我国的森林资源同发达国家、世界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另外,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广泛地应用到林业生产中,致使林业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林木抚育、林木生产,还是林木加工等,其生产力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然而,据测算,我国目前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39.1%,低于农业科技进步水平,与林业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差距更大。再加上各国对原木出口的限制越来越严格,使得我国木材及林产品供给问题十分突出。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林业既面临着难逢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鉴于林业科技创新具有改造传统林业,推动林业生产力发展,促进林业由量变上升到质变,提高林业发展速度的功效,同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饭”和“市场波动”给林民增收、林业增效带来的巨大风险,有助于实现林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面对林业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进行林业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大幅度地提高木材自给率和综合利用率,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大力加强林业科技创新为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2.1 突出重点领域

1)林业生物技术与良种培育科技工程方面:应针对我国林木良种培育滞后、林业生产良种使用率较低等问题,将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培育高产、多抗、优质的优良林木新品种,以此丰富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种质材料;

2)森林生物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工程方面:应针对我国森林生物资源破坏和流失严重的问题,在有效防止林业生物遗传资源流失的同时,加强森林生物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同时进一步加强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与管理;

3)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科技工程方面:应针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建设,重点开展防沙治沙、重大森林病虫防治和有害生物控制、重大森林火灾预警与防控技术、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育等关键技术;

4)林业生物产业发展科技工程方面:应针对我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利用生物技术,发展高效生态恢复和利用技术、高效生物生产和利用技术,以此加大在困难立地造林技术、高产速生抗病虫害良种技术等方面的投入;

5)数字林业科技工程方面:应针对林业数字化管理薄弱的问题,大力研究推广高效的林业信息管理技术、调查规划技术,建设智能化、网络化、可视化、数字化的数字林业应用体系和林业科技信息网络系统,开展信息技术在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信息采集、综合监测等方面研究。

2.2 完善科技体系

1)建立推广机构

建立和完善中央、地方(省、地、县、乡)一体化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科技社团、林业合作组织等社会资源优势,加强林业名、优、稀、特品种推广示范、引种。

2)建立示范基地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建立各具特色的、不同生态―经济类型的林业科技示范区、示范县、示范点以及示范基地、示范园区,为林业科技创新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3)建立服务中心

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可通过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和林业技术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懂政策、有技术、会经营的林业科技骨干和新型林农。

3 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3.1 切实加强领导

要切实加大林业科技工作的领导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科技创新的思想落实、投入落实、政策落实、组织落实以及措施落实。因此,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建立和完善科技支撑领导责任制,层层落实,进而把推进林业科技进步作为战略措施贯穿一切林业和生态建设全过程,从投入、政策和规划上保持林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2 坚持自主创新

真正意义上的林业自主创新,就是把林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机地结合。为此,应加大对林业科技创新力度的投入,重点解决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提高森林覆盖率,及大幅度提高林地生产力和资源综合利用率等问题,并着重突破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在林业中的应用理论和方法,更多地发明生物制剂、植物新品种、林产加工业等领域的专利。

3.3 合理引进吸收

坚持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就要“闭门造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文明多元化趋势的引导下,根据我国林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需求,在广泛参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积极探索引进技术新模式,力求尽快转化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发明专利、植物新材料和新品种,进而大力提高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科学技术水平。

4 结论

总之,在建设现代林业进程中,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清醒认识林业科技发展与现实需求之间差距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林业科技创新在“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扎实工作、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加快林业科学技术发展,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不断推进我国的林业科技工作和林业现代化建设又快又好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宋卫平,钱洪涛,秦建强.宜兴林业科技创新的途径选择[J].现代农业科技,2005(17).

篇10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全县第十六届“科技之冬”科普活动,表彰奖励第十五届“科技之冬”科普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全县农口单位和乡镇领导进行“科技之冬”专题培训,进一步加大实用实效技术的推广,为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下面,我就第十六届“科技之冬”活动的开展讲几点意见。

一、增强对“科技之冬”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为先导,加速经济建设向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转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移,是当前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只有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实在各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上,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技之冬”活动是利用冬季时间较长、农牧民群众容易集中的特点,以提高广大农牧民科技素质为宗旨开展的大规模适用技术培训活动。十五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科技部门充分发挥科普主力军的作用,协同农口及相关部门、单位共同努力,“科技之冬”活动的机制不断完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水平不断提高,为推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从整体情况看,我县农业与科技工作结合不够紧密、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不够高、掌握运用科技的能力不够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够快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目标,以“科技之冬”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大科技普及工作,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为下一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打好技术基础。

各乡镇、各部门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科技之冬”活动的重要性。要把“科技之冬”活动作为提高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掌握运用科学技术的一项长效机制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认真研究,精心部署,严格考核。科技部门作为“科技之冬”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开展上来。畜牧、农业、林业、水利、农机等部门要按照《AA县开展第十六届“科技之冬”科普活动实施意见》的要求,认真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积极主动地做好相关工作。宣传部门要把“科技之冬”活动作为今冬明春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予以加强,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及时发现和报道在“科技之冬”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各派车单位要按照派车日程做好派车工作,确保“科技之冬”活动用车保障。

二、明确“科技之冬”活动的主旨,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科技之冬”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依靠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十六届“科技之冬”科普活动要紧紧围绕明年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一要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力度。种植业上要把复播技术和亚麻、土豆、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新品种引进与推广做为培训重点;畜牧业上要把反季节育肥技术、疫病防治、饲草料加工和舍饲圈养技术做为培训重点;农机上要把间套复播机械化栽培技术、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甜菜机械化起挖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做为培训重点。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方面,要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突破口,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术水平,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在加大技术培训的同时,要进一步宣传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发展的重要性,大力普及与广大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努力形成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崇尚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二要加强农民技术员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而在生产力中,人是最活跃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分析我县农村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也是由于农牧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还不够高,掌握运用科技的能力还不够强。当前,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牧民的培训和服务力度。但从全县农业技术服务角度来看,我们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技术力量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发挥农口现有技术服务力量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农民技术员的培养、选拔和继续教育力度,不断扩大农民技术员队伍,努力提高农民技术员队伍整体水平,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要进一步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要以“村村通”信息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及时准确各类农业信息,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

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经济的发展,最终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实践证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的主要形式,是农牧民联接龙头企业和市场的重要纽带,是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州党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扶持措施。我们要认真研究这些政策和措施,立足我县实际,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加快建立新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要积极引导方法乡育肥协会、老AA镇生猪养殖贩运协会、仍然乡劳务工程队等专业协会,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规范运行机制,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为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贡献力量。县科技局要认真研究我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规模小、机制不够灵活、管理不够规范、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等问题,进一步提出加快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具体意见和措施,扎实推动农村专业协会的发展,逐步把我县农村专业协会建设成为运作规范、竞争有力的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