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手段范文

时间:2024-05-21 17:3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设计手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设计手段

篇1

【关键词】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手段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0027-01

会计文化是伴随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文化应运产生的,会计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诚信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它是企业活动特定文化现象的体现。

会计诚信文化更是一个企业企业文化的突出体现,是会计人员在长期和工作实践中创造、总结、积淀而形成的各种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成果的总和,是会计人员共同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

但是,在当今社会会计诚信文化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欠缺

近年来,很多经济案件的曝光让会计从业人员在社会中的形象大大降低。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看到某些会计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态度极不负责,对领导唯命是从,工作中的错账、假账比比皆是。这些会计工作者自身的职业道德欠缺,经常导致会计信息难以具有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于社会经济秩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会计内部环境风气不良

会计内部环境存在着某些不良风气,这种不良风气得不到及时的消除,就会影响到其他会计人员甚至整个会计行业。一方面是会计工作者容易受到领导的影响而不能客观的开展工作,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是为了维护与他人较好的工作关系,很多会计监管人员对于会计人员的失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让会计监督审计工作难以有效的开展。

三、对会计诚信文化建设重视不足

会计领导者对于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作为会计诚信文化的倡导者和建设者,会计领导者是会计诚信文化的实践人,但目前很多领导者对于会计诚信文化建设工作没有充分的认识,阻碍了优秀会计诚信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鉴于以上出现的种种不良和陋习,严重影响了会计诚信文化的建设,必须及时、积极的解决上述问题,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

(一)健全会计法制管理体系

建设优秀的会计诚信文化首先必须有完善的法律保障。健全会计法制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体现在让会计工作者在工作时能够有法可依;对于会计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及时研究,制定和完善各种会计规范管理控制制度。在一些会计法规出台之后应该配备相关的指导和解释,让会计工作者能够切实理解其中的含义,避免理解上的错误造成的麻烦。另外,会计部门也应该依照社会环境的发展,适时的进行会计管理制度创新,用科学完善的制度提高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水平。

(二)努力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氛围

我们应该竭力营造一个讲诚信、讲公平的和谐的社会环境。要通过大众传媒,宣传和弘扬会计良好的职业品质,繁荣会计诚信文化,及时向社会宣传体现时代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风尚的典型事例,使大众了解到大多数会计人员是忠于职守,严于理财,诚实信用的形象,由此产生对会计职业的理解和信任,为诚信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会计教育中应增加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诚信教育首先应该从学校抓起,作为未来的会计工作者,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为学生灌输诚信理念对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自觉遵守会计规范有很大的帮助。为了培养学生职业情感和诚信意识,我们应在会计学历教育中设置“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优良的会计职业品质和诚信理念,塑造优秀的职业人才,为其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奠定基础。

(四)加强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要提高会计工作者的自身综合素质,主要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的教育。作为会计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会计工作者的基本道德准绳。会计物质文化在某些时候可能会对会计工作者的职业品格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该积极加强会计精神文化建设,通过抓好诚信教育,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体系;二是应该加强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会计工作者是会计诚信文化的创造者,他们的专业能力是否优秀对建设先进会计诚信文化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各种继续培训教育活动也是提高会计工作者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对失信者应加大法律的惩罚力度

篇2

关键词:外架;分段式;工字钢;悬挑

Abstract: the sectional steel cantilever steel pipe scaffold its simpl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convenient, economic security, in this paper design a steel cantilever type outside carry frame standard structure unit, and successfully in tall build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the application, and the good result is achieved.

Keywords: WaiJia; Sectional; I iron; cantilever

中图分类号:TU73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层建筑大量增加,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形式也日新月异和丰富多采,致使一大批新、奇、特的大型建筑在我国拔地而起,因此各种形式的悬挑脚手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工程建设中。

目前国内对悬挑外脚手架支承体系结构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多,每个项目都自行设计、自行管理,势必有良莠不齐、高低不一的情况,对于长时间操作于建筑物外立面、安全系数要求相对较高的悬挑外架来说,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如果架体出现问题,轻者影响施工企业在业主、社会的声誉,重者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将给施工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因此,为寻求一种构造简单、经济实用又操作方便的悬挑外脚手架支承体系结构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着重对型钢悬挑式外脚手架的设计与施工进行研究和应用,该脚手架采用型钢悬挑外伸作脚手架基础, 多层悬挑,分段搭设的脚手架结构形式,将全高的脚手架分成若干段,通过分析计算,同时考虑各节点的构造设置,设计出型钢悬挑式外脚手架,并在工程中成功试用。

二、工程概况

重庆江北嘴金融城2号工程位于重庆黄花园北桥头江北嘴,包含4栋一类建筑,其中3栋为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是一座国际甲级写字楼,智能化楼宇。总建筑面积约260000.0m2,建筑总高度181.25m,地下4层,地上37层,外墙为单元体玻璃幕墙。

三、外架方案的分析和选择

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塔楼高度较高,1、2、3号楼均超过100m,经项目部对脚手架搭设方案的技术比较和分析,综合考虑各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因素,最后决定塔楼主体施工外防护架采用分段式工字钢悬挑式双排钢管脚手架。由于脚手架分段悬挑分段搭设,可以分段卸载,提高了脚手架的安全系数;同时有效封蔽楼层,避免发生高层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高空坠落伤人、损物事故,满足结构施工操作、安全防护要求,保障建筑施工安全;另外不必等地下室工程回填完毕即可施工,最大限度满足环境、道路穿插的要求,缩短工期,节约了时间成本。

四、外架设计

分段式工字钢悬挑式支承体系双排钢管脚手架,用于主体结构上升阶段的安全防护(架体随主体结构上升而上升),搭设高度为25m,每25m轮换,分段搭设。具体搭设如下图:

1.参数信息:

1.1脚手架参数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为 1.20米,立杆的横距为0.70米,立杆的步距为1.80 米;

计算的脚手架为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 25.0 米,立杆采用单立杆;

内排架距离墙长度为0.30米;

大横杆在上,搭接在小横杆上的大横杆根数为 2;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 Φ48×3.5mm(按壁厚3.0mm考虑);

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为单扣件;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为 0.80;

连墙件采用两步三跨,竖向间距 3.60 米,水平间距3.60 米,采用扣件连接;连墙件连接方式为双扣件。

1.2活荷载参数

施工荷载均布参数(kN/m2):3.000;脚手架用途:结构防护脚手架;同时施工层数:2;

1.3风荷载参数

重庆地区,基本风压为0.450,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为0.920,风荷载体型系数μs为0.871;考虑风荷载;

1.4静荷载参数

每米立杆数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kN/m2):0.1161;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2):0.300;

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kN/m2):0.140;

安全设施与安全网(kN/m2):0.005;脚手板铺设层数:4;

脚手板类别:竹笆片脚手板;栏杆挡板类别:栏杆竹串片;

1.5水平悬挑支撑梁

悬挑水平钢梁采用[14号工字钢] ,其中建筑物外悬挑段长度1.20米,建筑物内锚固段长度 1.80 米。(特殊部位悬挑长度可能会增加,需单独设计验算)

与楼板连接的锚环直径(mm):18.00;

楼板混凝土标号:C30;

悬挑水平钢梁采用悬臂式结构,没有钢丝绳或支杆与建筑物拉结。

2.大横杆的计算:

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按照大横杆上面的脚手板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选择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最大值进行强度验算:

大横杆的抗弯强度:σ= 40.757 N/mm2 小于 [f]=205.0 N/mm2。满足要求!

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Vmax=0.712 mm;

纵向、受弯构件的容许挠度为 l/150与10 mm,大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 1200.0/150 mm 或者 10 mm,满足要求!

3.小横杆的计算:(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

用大横杆支座的最大反力计算值,在最不利荷载布置下计算小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最大弯矩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均布荷载最大弯矩:σ = M / W = 0.312×106/4490.000=69.389 N/mm2小于205.000 N/mm2,满足要求!;

最大挠度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引起的最大挠度小于(700.000/150)=4.667与10mm,满足要求!;

4.扣件抗滑力的计算:

按规范要求直角、旋转单扣件承载力取值为8.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直角、旋转单扣件承载力取值为6.40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R ≤ Rc

荷载的计算值: R=1.2×(0.023+0.126)+1.4×1.260=1.943 kN< 6.40 kN,满足要求!

5.脚手架荷载标准值: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m):NG1 = 2.903 kN;

(2)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kN/m2):NG2= 0.720 kN;

(3)栏杆与挡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NG3 =0.336 kN;

(4)吊挂的安全设施荷载:NG4 =0.150 kN;

静荷载标准值NG =NG1+NG2+NG3+NG4 = 4.109 kN;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内、外立杆按一纵距内施工荷载总和的1/2取值。NQ= 2.520 kN;

风荷载标准值 = 0.252 kN/m2;

6.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组合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σ= 8458.000/(0.188×424.000)=106.109 N/mm2小于[f]=205N/mm2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σ=7929.0/(0.188×424.0)+116597/4490.0=125.47N/mm2小于[f]=205N/mm2 满足要求! 7.连墙件的计算: 连墙件的轴向力:Nl = Nlw + No

NLw = 1.4×Wk×Aw = 4.570 kN;

连墙件轴向力计算值 NL= NLw + No= 9.570 kN;

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f=φ×A×[f]=82.487kN;

Nl=9.570

连墙件采用双扣件与墙体连接。Nl=9.570小于双扣件的抗滑力12.8 kN,满足要求!

8.悬挑梁的受力计算:悬挑脚手架按照带悬臂的单跨梁计算:悬出端C受脚手架荷载N的作用,里端B为与楼板的锚固点,A为墙支点。

悬臂单跨梁计算简图

支座反力计算公式

支座弯矩计算公式

C点最大挠度计算公式

其中 k = m/l,kl = ml/l,k2 = m2/l。

经过计算得到

支座反力 RA = 24.248 kN

支座反力 RB = -7.201 kN

最大弯矩 MA = 11.029 kN.m

σ= 11029161.600 /( 1.05 ×102000)= 102.980 N/mm2小于 215.000 N/mm2,满足要求!

最大挠度 Vmax= 3.289mm,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附录A结构变形规定,受弯构件的跨度对悬臂梁为悬伸长度的两倍,即 2000mm

水平支撑梁的最大挠度小于2000/ 400 ,满足要求!

9.悬挑梁的整体稳定性计算:

水平钢梁采用[14号工字钢,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φb -- 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按照下式计算:

经过计算得到强度 σ = 11.029×106 /( 0.88×102000)= 122.913 N/mm2小于 [f] = 215N/mm2 ,满足要求!

10.锚固段与楼板连接的计算: (水平钢梁与楼板压点采用钢筋拉环)

水平钢梁与楼板压点的拉环受力R=9.243kN;

水平钢梁与楼板压点的拉环强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 [f] 为拉环钢筋抗拉强度,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f] = 50N/mm2;

水平钢梁与楼板压点的拉环最小直径:D=[9243×4/(3.142×50×2)]1/2 =10.848mm

拉环采用φ18,满足要求。

五、外架施工

(一)悬挑型钢外架工艺流程

编制悬挑式外脚手架的搭设方案绘制悬挑型钢的平面布置图和立面、剖面图搭设前准备、型钢的二次加工准备楼层钢筋环的预埋先布设悬挑型钢及第一排横杆立杆第一步纵向水平杆连墙杆第二、三步纵向水平杆及栏杆连墙杆剪刀撑铺脚手板安设挡脚板满挂密目安全网检查验收及交付使用

(二)工艺要求

1、制作工字钢悬挑梁,将工字钢上表面的脚手架底座连接钢管(可采用φ25以上钢筋代替)焊接牢固。工字钢悬挑梁制作见下图(图中未注明尺寸单位均为mm,下同)。

悬挑梁构造示意图

钢管或钢筋2.工字钢3.底座垫板

2、按照悬挑式外脚手架搭设方案进行工字钢的平面布置定位,并在浇捣该层混凝土之前预埋前后两道钢筋锚固环,然后浇注梁板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后,再进行工字钢悬挑梁安装,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5Mpa后才能逐步施加脚手架荷载。第一道钢筋锚固环埋置于建筑物周边的梁或板内,第二道钢筋锚固环埋置于建筑物板的混凝土内,并距工字钢末端距离为300mm,钢筋锚固环一定要压在楼板下层钢筋下面,并要保证两侧300mm以上搭接长度。

工字钢悬挑梁端部与楼板压点的钢筋锚环一定要压在楼板下层钢筋下面,并要保证两侧30cm以上搭接长度。

3、立杆钢管插入工字钢上端面已焊接的钢筋底座上,纵向间距与工字钢布置间距一致。立柱的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相邻立柱接头不设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不宜小于500mm。

4、纵向水平杆设在立柱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用直角扣件与立柱扣紧。脚手架的同一步纵向水平杆必须四周圈通。

5、横向水平杆在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以保证每块脚手板必须有三个支承点为原则进行布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6、脚手板一般应设在三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铺设时可采用对接平铺,亦可以采用搭接铺设。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150mm,其板长两端均应与支承杆可靠固定。

7、连墙杆靠近主节点设置,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呈水平设置或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

8、外架应设置剪力撑,每道剪刀撑宽度为6m,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为6根,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在450~600之间。剪力撑在外架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布置剪刀撑,

9、在转角处设横向斜撑,同时在中间每隔6跨设横向斜撑一道,以保证架体的整体刚度。

10、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螺栓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 N・m;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11、外架搭设质量要求(误差范围)

垂直度≯100mm,布距和排距≯20mm,纵距≯50mm,单根纵向水平杆两端高差≯20mm,同跨内两根水平杆高差≯10mm。

六、施工注意事项

1、搭架人员必须是经过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前由施工、安全部门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

2、悬挑工字钢必须整齐,长度、标高一致且固定牢固;

3、在架体使用过程中定期对外架进行检查,使用期间严禁拆除架体杆件。

4、在支架边角位置及中间按每隔3~5m间距设置变形及沉降监测点。在施工过程中每搭设一层即实施监测。

七、结论

(一)该脚手架技术充分考虑结构自身特点,采用钢结构与传统脚手架施工工艺相结合,构造简单,简化施工工艺,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

(二)分段悬挑分段搭设,可以分段卸载,提高了脚手架的安全系数。

(三)型钢等材料均为工具式,可以重复使用,在高层外架施工中,通过重复“翻架”、重复使用型钢、钢管架料,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相对于价格偏高的“整体滑架”和架料投入大、耗时长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其经济效益也是相当可观。

(四)型钢悬挑式外挑架体系工作面位于建筑物的二楼及以上任意楼层,因此不受施工场地及周边环境的制约,可以节约施工场地,加快施工进度,有利于缩短工期。

(五)型钢悬挑式外挑架是扣件式钢管落地脚手架的发展和改进,是一种先进的搭设技术,反映了一个施工企业的先进水平,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六)经过该工程实际过程检验,完成了整个结构施工,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达到了安全管理的目标。该工程还获得了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重庆市“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及扬尘控制示范现场”、重庆市安全文明工地。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形成的总体构想,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综合教学能力。结合金融学课程特点,尝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设计,并辅以网络实时演示、实验室模拟训练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对教学工作的预想和筹划,是为完成教学目标筛选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创造学习环境,规范教学行为的一系列过程。课堂教学设计能够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综合教学能力。著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说提倡围绕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索、意义建构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并辅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本文拟以金融市场学为例,解析金融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以及如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设计。

一、金融市场学的特点与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作为金融学科的专业基础课,金融市场学课程具有鲜明的特点,在教学中面临许多问题,因此教学设计尤为重要。

1、内容庞大,结构复杂。金融市场学的内容与体系比较混乱,不同的编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对课程的定位,将金融市场体系、金融资产估值定价理论、证券投资分析理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等不同的内容以不同的体系组织起来,且许多内容与其他专业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重复。如果课程体系和内容设计不当,一方面在有限的课时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影响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2、金融市场知识更新非常快。在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创新化、工程化等趋势的推动下,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其市场体系、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样,随着中国加入WTO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大破大立,中国的金融市场日新月异,出现了许多新的交易制度和交易工具。虽然教师在选取教材方面非常注重权威性和时效性,但大多数前沿的知识在各类教材中难以反映,教材更新的速度远远跟不上金融市场知识的更新速度,存在滞后性和陈旧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紧跟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重点和热点,对课程具体内容进行再造和选择。

3、实践性强。本课程直接面向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而不同市场和工具的运行机制和操作原理极为复杂,描述性学习很难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对金融市场业务进行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对金融市场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运用建构主义原理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

“建构主义”是西方流行的学习理论,近年来在中国广泛传播,并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Intemet、通信技术等技术条件的完善,逐渐成为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对教材等必要的学习资料的主动学习以及同教师、同学的交流,来发现新知识并融人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的过程。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逻辑讲解传授式转变为围绕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索、意义建构等方面进行科学教学设计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金融市场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

1、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再造与重新设计。教师在准确把握知识发展的最新趋势和热点、难点问题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教材安排,打乱内容和顺序,根据学生思维接受习惯重新安排体系和内容,并将具体内容高度概括,抽出筋脉,确定主题,以最简洁醒目的题目呈现出来,使学生获得一个清晰的框架。在一个简洁明晰的知识结构中,围绕主题,将基本理论讲授给学生,避免了繁缛和滞后的知识,课堂效率比较高。

2、以学生为主体,确定小组协作的自主学习方式。这里包含两层意义,首先是自主学习。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在给学生搭建一个基础平台、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教师要敢于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将知识深化、泛化,这样既解决了教材知识陈旧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其次是协作学习。金融市场体系庞大,知识丰富,热点、难点多,单个学生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局限很难有效完成信息搜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任务,组织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包括共同学习、讨论以及同教师的对话交流,学习者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从而加速知识的内化。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课堂设计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和无为而治,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以教师的科学指导为前提。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热情,创造活跃平等的课堂气氛,随时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开展即席讨论和辩论,并加以追踪和指导,使知识点大大延伸并深化。

3、把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文字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及网络控制实时动态地引入教学过程,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增加对金融市场学的感性认识,激发求知欲,并通过实践操作巩固知识,使课程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情境创设这一课堂设计思想并不是创新,学习理论很早就提出了,只是以往教师不具备高科技手段,只能借助简单的图片或道具。而今天发达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情境创设提供了最佳的实现工具,从而更加凸显了这一课堂设计思想的重要性。

三、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手段

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对课程的教学有一个总体规划和把握后,下一步的重点就是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上述课堂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金融市场学中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如课堂讨论、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等,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这里仅对两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网络实时动态演示与金融实验室模拟训练进行重点探讨。因为针对本课程来说,它们更具有典型性。前面提到,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要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在“知”与“行”之间构建一个桥梁,必须创设真实的环境,设计实践环节,而网络实时动态演示与金融实验室模拟训练恰好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1、网络实时动态演示。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出现许多专业化财经网站,所开辟的栏目几乎覆盖了主要的金融市场。这些网络资源具有多种教学功能,可以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第一,能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金融市场信息与资料,包括金融市场知识、金融市场制度、法规及学者的理论观点。教师可以利用它不断更新、补充教学内容,学生则可以利用它进行自主学习。毫不夸张地说,它就相当于是一个永不落伍的电子教科书,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知识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课余利用网络继续进行深度研究和更广泛的学习;第二,许多网站能够提供主要金融市场的实时动态行情和各种金融分析软件,且界面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利于演示。例如新浪财经将股票行情、公司基本面、技术分析指标、股票动态连续竞价状况等重要信息和工具集合为一体,功能强大。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动态演示,不仅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简单的演示胜过多篇文字描述,利于学生掌握复杂的知识。股票市场中金融工具的连续竞价交易原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学生对于在“价格优先、时间优先”条件下股票市场撮合成交方法似懂非懂,而利用网络传送的真实交易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某只股票在某一时期竞买和竞卖的价量对比过程,则能够帮助教师将问题讲解透彻,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第三,提供股票、外汇、期货的模拟操作平台,用户可以在线申请虚拟初始资金,参考实时市场行情模拟主要金融资产的买卖。利用此功能,学生可以结合课堂上学到的基本面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进行投资决策,从而熟悉金融市场交易规则和流程,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通过具体收益、风险的体会,对金融市场有更加深刻和清醒的认识。

2、实验室模拟操作法。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靠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行带动知,要开设专门的实验课程,模拟金融市场环境,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集中训练和提升。金融实验室的模拟操作是主要的实践环节,即使在网络提供模拟操作平台的今天,它仍然是实践环节的主体,不能完全被替代。这是因为:其一,实验课程是根据教学内容系统开发的,有详细的实验教材或讲义,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二,学生依靠网络平台进行的模拟操作是分散和单向的,难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实验室仿真交易则是交互式的集中训练,是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进行的,教师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问题,并及时改进和解决。其三,近年来,金融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除了具有实时行情和简单的操作平台等功能以外,还可以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有关的业务整合进来,如股票的发行业务、基金的申购赎回业务等,使学生对金融活动有全面的了解。其四,利用金融实验室还可以举办各种投资大赛,创造竞争的氛围,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切磋的平台,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

篇4

[关键词]城市设计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229-01

引言

城市设计是关于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尤其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是对城市的形体环境设计的一种构思、手段,主要是从城市的整体环境出发,侧重于城市的物质空间形态的规划布局。最终的目标是创造出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从而带动和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建筑学等学科的关系日趋密切复杂,并且与城市工程学、城市经济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等有一定的联系,是一门综合性跨领域的学科。

一、课程教学模式建立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深入,城市设计已成为国内外建设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城乡规划、建筑、景观、市政等领域都提出了大量的城市设计的研究课题,对城市设计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迫切。城市设计是建筑师和城乡规划师职业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可使学生掌握从宏观层面上对城市空间结构认识和理解,从中观层面上对城市特定区域的调查和分析,从微观层面上对城市重要地段城市设计问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筑与设计学院的城市设计学科团队不断探索城市设计教学体系,建立适合地方院校的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对课程建设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发展现状

城市设计纳入我国建筑学教育中已有近20年,1996年同济大学率先开设城市设计课程。目前,全国各地院校陆续在城乡规划学、建筑学、环境艺术、景观学专业开设了该门课程,并将该门课程列为城乡规划、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长春工程学院自2007年起,第一届五年制建筑学专业开设32学时的《城市概论》理论课程。2011年开始招生的新增城乡规划专业,将开设32学时的《城市设计原理》和56学时的课程实践设计《城市设计》。相对于国内同类院校,我校的城市设计这门课程起步较晚、差距很大。

三、教学模式思考

城市设计是城乡规划学、建筑学的一个分支体系,深受整个教育环境的影响。城乡规划和建筑人才的培养有多种模式,通过对我国和国际较先进的教育模式的探讨,结合我校的自身特点,希望需求一种适应自身特色的城市设计教学模式。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城市设计课程的讲授首先应从理论开始,理论讲授可以分为描述型和指导型两类。描述型讲授主要是介绍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指导型讲授主要是通过讲解案例,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使学生对城市设计感兴趣,形成感性认识。城市设计的实践性极强,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城市设计的理论知识,还应该能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城市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理论体系和整体架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实践中发现有缺失的知识结构,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完善教学体系。

(二)教学和体验相结合

体验是在城市规划教学中重要的环节,特别在城市设计这门课程中,它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这门学科主要是研究城市空间环境。学生对于空间的感知,主要是从体验开始的,例如,街道的的d/h比、街区的尺寸、建筑的形式、开敞空间、城市天际线、地标与重要节点等。在体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体验城市具体空间相结合,这样可以由单一封闭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体验城市空间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对空间的尺度感和对空间的分析能力,从感性层面上了解城市的空间,从理性上分析空间,帮助学生梳理创造性的思路。

(三)校内和校外相结合

在学校,校内的文献资源是有限的,而城市设计这个领域要求从更高的视角和更宽的视野进行空间的设计。城市设计的很多知识不是来源于书本上的,还需要学生从校外的实际设计项目中得到。现在许多高校都经常进行多校联合设计,这就是让学生多与校外进行交流,来自多个院校的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将各自学到的知识相互交流。指导教师也是交叉式的指导,教师指导非本校的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多了解外

校在本领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为地方院校,接触城市设计项目研究机会较少,可为老师和学生争取海外学习的机会,与国外院校、设计机构联合,让学生通过学校的国外交换项目,可以开阔视野,来填补当前城市设计的前沿知识。

四、结语

城市设计既不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也不是扩大的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教学,要求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的功底,在此基础上学习更多相关的城市设计技能和思考方法。从城市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上,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教学和体验相结合,将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方式。与执业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建筑师、市政工程师等执业实践接轨,建立有效而持续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建国.21世纪初中国城市设计发展再探[j].城市规划学刊,2012(1):1-8.

[2]肖哲涛,郝丽君.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华中建筑,2012(11):179-182.

篇5

【关键词】控规完善城市设计价值方法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2008年版《城乡规划法》实施以来,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法定地位进一步提升,在控规报批之后再行修改的程序比较复杂,因此,现阶段控规的报批工作总是慎之又慎。控规作为落实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指导下一步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修规”)的中观层次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法定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城市设计虽为非法定规划,但其编制工作自1990年在我国全面开展以来,一直为规划的热点。其价值即在于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设计,对城市景观环境的塑造,将城市形态整体化、系统化、风格化,展示城市品质与精神。

然而,在编制工作的实际运作中,在规划管理的实际操作中,控规与城市设计往往各自存在着一些问题。

控规现状主要问题

大量的实践证明控规对城市土地开发和建设管理作用愈加显著,特别是在土地使用、开发强度、生态环境、公共设施预留、绿地广场建设上,成为主要的法定控制手段,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对城市景观、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城市景观、城市特色、城市文脉的塑造及延续上,控规成果在后期开发和管理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控规指标的制定缺乏客观性、个性化

控规的核心内容就是控制土地开发,对容积率、建筑高度、容量、绿地率进行控制,通过强制性指标进行合理区间控制。但具体到这些指标的确定方法上,一般的情况是沿用经验值方法,这对于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特别是一些具有特殊需求的地块就显得不够客观、合理,无法有效地引导城市开发和管理。

未能从建筑尺度上考虑用地大小,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

控规在落实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中,以上位规划确定的城市结构、功能布局为指导,将相应的用地性质落实在物质空间上。在落实的过程中,由于未经过详细的建筑设计,在中观层次的尺度上容易造成用地规模过大,特别是部分公共设施,公共绿地等性质的用地规模过大,后期在建设及使用上反而造成土地的浪费。

难以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系统有效的控制

控规中也包含有城市设计的部分,由于城市设计本身研究的问题较复杂,专业性强,内容庞杂,为一套完整的系统,因此,控规也只能做到点到即止,难以深入研究城市特色、城市文脉、城市历史、城市精神等城市政治、社会、经济的问题,以及其在城市物质空间上展示的城市形态、生态绿楔、城市景观、城市建筑、城市色彩等多个方面,难以把握城市整体空间形态和景观环境方面的系统优化问题。

对下一步城市设计与修详难以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

控规的图件以二维平面色块表达,对于三维空间的控制,一般以建筑高度的指标进行控制,没有具体形象的展示。文字中对于城市形态的控制的描述以概念化、条例性的语言为主,如“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色彩清新淡雅”等等,语义宽泛,下一层次的修详编制工作难以从上位控规中得到切实有力的指导,因此,下一层次城市设计或修详的编制,缺乏统一明确的主旨,容易造成整体城市形态的语意不连贯、文脉的缺失,甚至造成局部的遗憾。

城市设计现状主要问题

城市设计虽为非法定规划,但由于其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深入研究,且自身已为一完整体系,在实践中解决其他规划未能解决的问题,对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规等都能行以有效的完善和补充,因此,其现实意义重大。

作为非法定规划变数大,执行力不足

在2008版《城乡规划法》中,城市设计既为非法定规划,其成果的实施就存在一定问题,修编程序简单,因此往往变数较大,执行力不足。城市设计所做的研究成果在建设管理中实际只作为参考,对后续修详或建筑设计给予一定的参考,真正全面按照设计方案实施的并不多见。

在上位控规的强制性内容的确定下,难以发挥应有的价值

当前规划编制工作中控规层面的城市设计常常后于控规进行,当城市设计出于城市整体形态设计考虑想要进行用地性质或高度等方面的修改时,就带来了究竟是调整控规还是依据控规进行城市设计的尴尬。控规一经报批再行修改困难较大,若全然依据控规编制城市设计,又成为一种类似形体覆盖式的城市设计,难以对城市形态、城市特色进行全面的塑造,未能充分发挥城市设计的价值。

完善控规实现城市设计价值的方法

控规有其需要完善的方面,而城市设计的价值也亟需得到实现,两者正能从对方身上得到答案,因此,正可以通过控规与城市设计的紧密合作进行优势互补,控规尚需完善的方面通过城市设计加以弥补,城市设计的价值也正可通过控规得以实现。

本文通过对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国际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项目的编制,将控规与城市设计同步开展,为使控规编制更加合理化,更具指导性,提出了引入城市设计的方法进行补充。

对用地性质进行调整,进一步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控规在确定用地性质过程中,除了根据上位规划的城市结构、功能布局,安排具体地块的用地性质,还可引入城市设计体系,通过对城市形态的研究,确定城市空间格局,形成空间系统的整体化、风格化。城市设计可根据设计的城市形态对重点区域或风貌特色区的地块的用地性质进行调整并反馈于控规。在徐州的项目中,控规原确定的核心区主要为公园绿地,经过城市设计对具体空间的研究,在公园绿地中增加了文化设施用地和娱乐康体用地,既能打造环湖风光带的城市特色景观,又进一步促进了土地的集约利用。

对强制性指标加以反馈,使得控规更具合理性、客观性

在三维空间上的研究是城市设计的突出作用,在形成合理、清晰、兼具特色的空间景观的同时,将这样的城市形态的各项指标加以测算,再反馈于控规,使得控规的指标性控制更具科学性、客观性、个性化,不再仅仅是经验值的主观想象,极大的完善了控规,同时,也体现了城市设计的价值,不再是效果图的炫目,更有客观的量化内容,并以控规的法定指标加以实现。

城市设计导则与控规图则并重,有利于城市形象更加整体性,系统化

将城市设计确定的城市空间形态,景观结构等成果纳入控规,同一地块不仅有控规图则,也有城市设计导则,这两者相互补充,各有侧重,共同控制城市建设。这样的编制方法不仅从用地性质、开发强度、容量上,更从形象上塑造城市景观,形成城市风格,有利于城市形态整体化,系统化。

对城市形态的研究深入,有利于指导下一层次规划及建筑设计

有城市设计的方案为指导,下一层次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及建筑设计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可更形象直观的了解城市整体形态,特色风貌区的城市景观。后续项目的编制不再仅仅从控规图则上得到各种控制线、指标,城市形态、城市建筑的描述性的文字,更可直接从形象上把握城市的风格,更有利于控制城市形象特色的塑造。城市整体空间形态得到自上而下的贯彻。

展望

本文认为关于两者互补的方法策略在以下方面还应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发展:

1)全面加强城市设计对控规强制性指标的反馈的深度、客观性;

2)进一步加强城市设计指标量化的方法,特别是多方案的比较,增加部分弹性指标,有益于下一层次修详和建筑设计的发挥;

3)加强城市设计的方法在控规的参与,作为成果的一部分纳入控规,实现城市设计价值,提高城市设计的执行力,增强控规对三维空间的控制手段。

结语

控规作为法定规划,在塑造城市形态,延续城市文脉,树立城市精神方面仍需进一步发展,城市设计作为一项强有力的手段,可对控规的不足之处加以深入具体的研究,作为补充,促进城市特色的塑造,加强了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避免千城一面的无奈,建设城市和谐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余柏椿. 完善控规的城市设计方法. 城市发展研究——2009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2009

篇6

关键词:园林城市 城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建设园林城市是城市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这项活动的宗旨就是要把各个城市建设成为风景优美、品味高尚、生态健全的现代化城市。而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城市设计的进行,到2010年年底全国已有约180个城市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建设园林城市应该是城市设计追求的根本目标,而园林城市的建设也必须通过加强城市设计来实现。二者一个是目标,另一个是手段。

一、城市文明不断的发展带来需求

城市功能从最初的只用于交换和防御,发展到越来越多地注重文化的要求,人们希望不只是居者有其屋,而且还希望其生活、工作的环境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程度达到最优化,城市设计由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建设园林城市应该说是城市设计追求的根本目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城市绿化达标,这是城市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

十九世纪英国的霍华德曾经提出过田园城市的理论,应该说这个理论是城市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而这个理论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则是以园林绿化为有机联系的城市构造原则。这个理论对以后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理论和实务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精神实质表现的是一种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园林城市的概念说到底是一种城市形态标准,这种形态应该说反映了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园林城市作为一种城市形态,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其概念:园林城市就是以一定量的绿化作为基本的有机纽带,艺术化地组织和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使城市形体环境有最佳的美学和生态学效果。

一般来讲,城市设计理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立的。当城市规划学从空间地域规划发展到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综合性规划学科后,就出现了一方面建筑着力于微观自我表现,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忙于跨学科宏观扩展的局面。两极化的倾向忽视了人的情感,割裂了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冷淡了城市视觉环境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理论应运而生,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盲区―― ―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建立了非常重要的学科。城市设计作为新兴的边缘学科,与其他边缘学科一样,其概念有多种解释,但比较常见的说法是:

城市设计就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为目的,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的中观设计。城市规划出于理性,城市设计则侧重于感性;建筑设计是对个体的操作,城市设计是对群体的组织。由此看出,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都是针对城市形态进行的描述和操作,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二、园林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城市设计

首先,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人类劳动生产力增强,努力摆脱自然完全束缚的结果。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开始了在自己制造的人工环境中去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和返璞归真的历程。自然因素很多,但是根本的可以营造的因素主要是园林绿化,并以此来艺术化地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所以园林城市是人们的理想目标。城市设计就是力图使城市这个人工环境更多地引入人们对自然的追求,从而“建立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

其次,园林城市的“园林”绝不仅是指城市的园林绿化部分,同时也应该包括城市环境空间构成的各个基本要素。这里的园林应该是一个大概念,就像造园时运用亭、台、楼、阁、径、石、池、溪构景那样,把每一个建筑、每一条道路等各种环境因素都进行艺术化的组织。比如借景、框景等手段,从古典园林中走上街头,运用于整个城市,则扩大了园林的外延,这不能不说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

然后,城市设计所追求的情景交融原则、景观集合原则、空间序列原则、环境气氛原则、品味最优原则等都是园林城市所体现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反映了包含在视觉艺术之中的空间艺术的创作规律,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工艺品、雕塑、建筑和园林等。园林又把建筑、雕塑和工艺品等因素囊括其中,形成了综合性的空间艺术。城市设计实质上是把构造园林的这些规律拓展到整个城市,它运用各种空间环境因素、设计符号语言来表达一种文化蕴意和价值取向,表达一个城市的“神韵”,都是在把城市从一般性的功能体和人类聚集体的物质为主的形态,升华到更多地体现人类精神文化的高级形态。这些物质形态一般的综合地、艺术化地运用,是经过人类文明升华了的自然,也就是说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改善环境。就像营造园林那样,城市设计所追求的,无疑是园林城市所具有的根本属性。由此可以看出园林城市对于城市设计的根本意义。

三、城市设计需要运用园林要素组织景观

城市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组织景观。环境对于人类所产生的心理的影响与环境污染对于人类生理的影响同样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事实说明,城市的生活环境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人们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钢铁积木”等环境中,极易产生压抑、忧郁、恐慌、不安等心理疾患,这些问题只靠消除污染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而园林绿化的生命系统特性在改善现代城市景观环境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绿色应该是现代城市的基调,是现代“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也必然应该是城市设计运用的主要手段。而且园林绿化的材料的“软”性与生命性,恰恰可以抵消建筑的“硬”质与无生命性给人们造成的心理不适。或者说可以形成一种对比,将这种对比进行艺术化的结构,就能形成优美的视觉旋律。

园林绿化,还往往起着城市设计先行者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城市设计还远远没有展开,特别是一些向现代化国际都市目标迈进的城市,这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越是这样,园林绿化则越有着重要作用。即使城市设计已经全面展开,园林绿化也仍然永远是城市设计的拓展和完善。因为园林绿化可以根据建筑、街道等景观需要,用植物绿化来组织视线,分隔与联系空间,宜“掩”则“掩”,宜“露”则“露”,组织和导引方向,可以起到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所起不到的作用。

有部分地区,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脱节,规划划出建设地块,建筑师只考虑建筑问题,或仅仅考虑单体建筑环境问题,而规划上对于建筑之间的关系则把握不够,形成一些不协调的总体景观环境。如有些重要街道两侧的许多现代化建筑从单体上看,都很有特点,也不失为优秀设计,但是这些建筑排列在一起,侧有互相排斥的感觉。这种情况只有靠园林绿化来化解和协调。有时还可以用大树、大草坪或代表某种含义的植物用作特殊的标志,赋予环境以文化情境。这些手段完全可以在四维空间(还有时间维,园林绿化的季相变化和生长变化等)上最大限度地营造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总之,园林城市建设需要城市设计,城市设计也应确立园林城市的目标,这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技术运用才能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生活环境,人类社会生存环境的发展才能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李海波杨岚归红陶英军,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设计研究,城市规划,1999,(23)

篇7

城市发展的目标就是要把城市建设成为风景优美、品味高尚、生态健全的现代化城市。而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城市设计的进行。本文对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都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结果

建设园林城市要求整个城市都园林化——建设城市大园林,这是城市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城市功能从最初的只用于交换和防御,发展到越来越多地注重文化的要求,人们希望不只是居者有其屋,而且还希望其生活、工作的环境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程度达到最优化,城市设计由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建设园林城市应该说是城市设计追求的根本目标;而园林城市的建设也必须通过加强城市设计来实现,二者一个是目标,另一个是手段。

二、构造园林城市是城市设计应该追求的根本目标

园林城市之所以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园林城市这个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最高级形态。之所以这样理解,主要有三条理由:

第一,从城市发展的趋势看,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人类努力摆脱自然完全束缚的结果。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开始了在自己制造的人工环境中去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和返璞归真的历程。自然因素很多,但是根本的可以营造的因素主要是园林绿化,并以此来艺术化地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所以园林城市是人们的理想目标。城市设计就是力图使城市这个人工环境更多地引入人们对自然的追求,从而“建立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

第二,从园林城市的含义看,园林城市的“园林”绝不仅是指城市的园林绿化部分,同时也应该包括城市环境空间构成的各个基本要素。这里的园林应该是一个大概念,就像造园时运用亭、台、楼、阁、径、石、池、溪构景那样,把每一个建筑、每一条道路等各种环境因素都进行艺术化的组织。比如借景、框景等手段,从古典园林中走上街头,运用于整个城市,则扩大了园林的外延,这不能不说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

第三,从城市设计的规律看,它所追求的情景交融原则、景观集合原则、空间序列原则、环境气氛原则、品味最优原则等都是园林城市所体现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反映了包含在视觉艺术之中的空间艺术的创作规律,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工艺品、雕塑、建筑和园林等。园林又把建筑、雕塑和工艺品等因素囊括其中,形成了综合性的空间艺术。城市设计实质上是把构造园林的这些规律拓展到整个城市,它运用各种空间环境因素、设计符号语言来表达一种文化蕴意和价值取向,表达一个城市的“神韵”,都是在把城市从一般性的功能体和人类聚集体的物质为主的形态,升华到更多地体现人类精神文化的高级形态。这些物质形态一般的综合地、艺术化地运用,是经过人类文明升华了的自然。

三、城市设计要以绿化为纽带组织环境空间的基本要素

视觉环境的优化是城市设计的首要任务。应该说,视觉环境对于人类所产生的心理的影响与环境污染对于人类生理的影响同样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事实说明,城市的视觉环境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人们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钢铁积木”等环境中,极易产生压抑、忧郁、恐慌、不安等心理疾患,这些问题只靠消除污染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而园林绿化的生命系统特性在改善现代城市景观环境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绿色应该是现代城市的基调,是现代“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也必然应该是城市设计运用的主要手段。而且园林绿化的材料的“软”性与生命性,恰恰与建筑形成一种对比,将这种对比进行艺术化的结构,就能形成优美的视觉旋律。所以也可以说园林绿化是城市有机体中的重要的“生命场”,发挥着整体环境协调作用,是用具有生命的色彩材料在“城市画卷”上来描绘最美好的景观,理所当然的是“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

篇8

关键词:城市设计;策略;旧工业区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设计策略简介

城市设计在我国城市规划领域经历了概念引入、理解争论、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等主要过程。其作为城市规划学科在小断发展中衍生形成的分支专业对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个过程。城市规划是指在不危害后代人和其他城市发展的前提下,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为目的,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通过规划手段引导城市生态符合系统向更加和谐、平稳、均衡和互补状态的定向动态过程,体现城市系统的一种状态或目标。

二、旧工业区改造的必行性

如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己经深入人心,为全世界所接受。旧工业区作为记录着城市发展变化的物质级体,在很多时候并不是由于物质上面的落后而导致的衰败,更多的是由于时代的进步,其产业结构不适应城市新的发展需求而导致的衰败。由于一些工厂在其生产过程中向外排放大最有毒有害气体、烟尘、污水.对城市的生存环境构成了威胁,导致诸多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环境污染进行整治的要求愈加迫切,通过对旧工业区的改造更新,使地区重新获得活力,上地得到升值,环境得到改善,促进该地区的自我良性发展。

2.1案例分析

以武汉市~口区汉正街都市工业园为例为例,随着城市经济结构的不断凋整。古田工业区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陷入了困境,大部分厂房闲置或改作临时仓库,少数继续从事生产的厂区也因为技术改造相对滞后。生产效率低下。城市内部工业、居住等功能区相互混杂,效益不高、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企业大量存在,影响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城市环境的改善,亟待整体改造。

2.1.1发展思路

运用土地储备资金参与国企改制。按照园区发展规划,由市土地储备中心对现有的厂房、道路、水电设施及环境进行整理,再以低租金吸引高科技中小民营企业入驻发展。解决职工分流和处置企业债务:然后按照园区整理规划,由土地储备中心整理,形成园区特色:最后由区政府面向国内外招商,吸引都市型工业企业入驻。完成老工业区的更新改造。

2.1.2规划要点

在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根据存量企业情况。按照调整、配套、重组的原则。将约5km2核心区划分为机电园、小商品加工园、化工医药园、服装园等大功能区,对现有厂房按照保留、改造、新建3种方式进行。统筹考虑行政办公、居住、道路、绿化及水电增容等市政配套的需要。规划在满足现代工业区功能需要的同时,充分运用城市设计手段,塑造园区整体特色,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

图2 汉正街都市工业园规划结构图

资料来源:武汉市城市规划咨询服务中心,~口古田地区工业基地改造规划

从图2看,可知该工业园区的城市内部工业、居住等功能区相互混杂,效益不高、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企业大量存在,影响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城市环境的改善,亟待整体改造。

基于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通过对改制企业的土地进行整片收购储备。在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根据存量企业情况。按照调整、配套、重组的原则。统筹考虑行政办公、居住、道路、绿化及水电增容等市政配套的需要。规划在满足现代工业区功能需要的同时。充分运用城市设计手段,塑造园区整体特色,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

三、基于城市设计策略的旧工业区改造建议

城市,作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载体,充满着各种功能与活动,生成了各种组织与结构。城市旧工业地段更新改造的城市设计要注重整体性,应当与周围城市社区的整体发展联系在一起,寻求有机、协调、共同的发展,保证旧工业地段的有机的生命力。这种整体的定位和结构调整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城市区域内的完整性,城市旧工业地段是城市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城市旧工业地段的空间环境设计必须从城市全局出发,不能与城市分割开来,同时要努力加强城市旧工业地段与城市的联系。二是城市旧工业地段自身的整体性,从整体入手考虑城市旧工业地段的更新复兴战略,维护旧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秩序,只有在这种整合的统筹下,城市旧工业地段的更新才可能使城市活力得到复兴。

结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软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旧工业区的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城市设计尤其要注意对于地段已有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城市开发对于环境造成的二次伤害。旧工业地段更新改造的城市设计的重要对策就是在尽量减少再开发的对环境的破坏的前提下,采用生态的技术手段逐步地消除场地在久远的工业利用过程中产生污染,使得以后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的能够得到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袁青,刘通. 城市设计实施评估研究――以哈尔滨市哈西地区城市设计为例[J]. 城市规划. 2014(07)

[2] 陈蕾,安颖. 沈阳市小街巷改造设计的体会[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7)

篇9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设计;作用;关系

一 风景园林设计和城市设计之间的关系

首先,城市的规划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之间的目标和对象是基本上一致的。一般来说,对于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主要的对象就是城市中的环境和绿色空间,通过调节和控制城市中的环境和绿色空间来达到规划城市的目的;而城市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能够让这个社会具有更加优美、良好的社会环境,人们能够拥有更加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针对风景园林的设计来说,主要对象就是城市中的绿化带、绿色园林等植被,而风景园林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能够让这个城市的绿化更加完善,让整个城市的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就这一方面而言,风景园林规划和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对象和目标是不谋而合的。

其次,风景园林设计与城市设计在学术上、理论上是相通的。不管是风景园林设计还是城市规划设计,其最初的理论思想体系都是在一定的文学思想指导下完成的,可能这种文学思想不一定的一模一样的,但是不管是人文主义的思想还是功能主义的思想,其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都是积极的意识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具体体现,所以在这些积极的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产生的风景园林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在思想上和学术上都是存在相同之处的。简单的说,城市规划设计的工作者不仅要充当设计过程中的主人公,同时还要兼顾整个设计过程中的主要设计任务,与此同时,风景园林的设计工作者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他们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之前,首先要对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有一个大体上的认识,再对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和风景建筑进行一个详细的调查,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到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对整个城市进行风景园林的规划工作。

二我国城市设计工作中风景园林起到的作用

第一,在我国古代,风景园林的设计都有一定的意义,也就是说一个风景园林的设计、建设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受到着古代社会道家思想的熏陶,通俗的说,就是园林在设计和建筑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其最初需要表达的那种感情和意义。在这种感情和意义的指导下,风景园林的设计要将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保障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达到和谐一致,让人文环境之中体现出自然环境的优美,让自然环境中透露出人文环境的意境。上述这种风景园林的设计方法不仅在古代受到大力的推崇,在现在甚至是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受到人们的欢迎,因为这种设计方法、设计理念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方面的需求,它同时综合了布局和意境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我国历代园林设计的方案,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人们都园林的设计过程中都是把对风景区位的设计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经营位置”是整个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在这样的原理指导下,城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兼顾整个城市区域内的空间以及各种城市设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变成了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空间的层次感、延伸感以及渗透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大量的城市园林设计案例向我们证明,在现阶段我国的国情下,城市园林设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将整个布局和环境规划到最优状态,保证整个空间设计层次与空间形态表现效果的强化。通俗的说,就是在我国古代的园林设计过程中,人们追求的不是一味的自然或者是一味的人文,而是在有限的空间里面能够显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实现周边环境与室内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空间环境与人们生活地域的和谐统一,让整个园林的空间设计达到协调性发展的目的。基于这一因素的影响下,现阶段我国大量的城市设计工作人员都参考了这一设计理念对城市进行了规划和设计。新时期的城市设计不仅要体现出整个城市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反映出整个城市在设计过程中所要表达的理念个意识,实现整个城市的整个功能和局部功能的相互统一,实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和谐统一,据此达到园林空间和城市空间相互延伸(消除城市设计原有的边界感与距离感)并相互渗透。需要注意的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于设计空间延伸感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而且空间的延伸感对于整个城市设计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城市设计倾向于以空间分隔为手段,这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需求,通过这样的手段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于城市设计的归属感。

三 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就是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这就对我们新时期城市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的园林建设并不是人们传统上认为的只需要具备观赏意义就足够的,它更多的是需要一种“意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底蕴,它更多的倾向于一种推动城市健康建设,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需求满足。从上面这一角度来分析,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多元文化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规划设计中风景园林的作用,分别从城市规划设计以及风景园林设计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园林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城市设计更加完善,同时还能增加整个城市设计的意境,让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更加和谐统一,让城市园林设计的空间更具层次感和渗透感,希望通过上述研究方法,能够以此为今后的园林设计工作提供经验和意见。

参考文献:

篇10

建筑是人工创造的空间,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它的构成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建筑设计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建筑艺术等问题,着重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等等,创造出既符合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建筑设计是建筑得以实现的手段。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是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精致而富有特色的建筑最能展示城市的艺术性。建筑功能在建筑设计中成为建筑设计的主题,建筑形象只是外皮,但它是决定城市面貌的重要因素,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中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许多建筑师正在研究建筑的基本组成元素,然后在某种法则的指导下,进行建筑设计和重组,从而展现崭新的单体建筑和群体建筑形式。建筑的设计手法现在基本有3种:模仿、再生、创新。建筑的外皮现也成为单独研究的一个课题,其保温、承重、生态、维护等诸多功能被分层研究,再进行组合,从而形成有独特内涵的外皮或立面形式。这种解构主义的创作手法立意于建筑的本原,先思而后建,能创作出理性而非感性的建筑来,比施工图设计的建筑形式更利于城市整体的艺术环境。

所以城市设计不是机械的重复,也不是随意拿来,而是要根据地域环境、风土人情和城市的发展综合考虑。现代城市设计是一门正逐渐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正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关联的适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的区别是城市设计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的问题。同时城市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设计的内容也能够细微到桌椅、灯具甚至标志物。而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主要解决城市的面和点的问题。城市设计对城市是从整体形象把握,即使具体到任何细小局部时,设计师依然将每个细部作为城市空间体系中的一个部分进行设计。而建筑设计只是关心在特定空间的某一建筑,它主要强调建筑本身和其周围环境问题却很少关心他的邻居,缺乏对城市空间的整体认识和把握。在城市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本身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与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不需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这就要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协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