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规管理范文

时间:2024-05-21 17:3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常规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常规管理

篇1

首先,帮助教师理清早操编排和带操过程中所蕴涵的教育价值和技能。

1.理清操前、操后律动的价值。操前律动主要是唤醒幼儿身体各部位肌肉和调动情绪,操后律动则对身体和情绪起到放松和舒缓作用。

2.理清各年龄班早操律动的特点和编排的规律、原则。可组织教师从音乐的风格、性质、节奏、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动作编排的内容、结构上进行讨论,总结出一般的规律,比如,音乐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托小班选择柔和、中速的乐曲,最好有歌词,结构工整、单一、有重复;中大班则选择活泼、快速,节奏复杂一些的乐曲。托小班的动作编排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律动、小动物律动为主,基本上是模仿性动作,且动作交替、有规律;中大班的动作转换和变化频率要相对多一些,有空间移动、有节奏疏密变化、有交往性的动作、有新的舞蹈动作语汇等。

3.提供编排律动时动作和音乐的资料。我园的做法是:每学期派专人把各年龄班的早操和律动拍下来,刻成光盘作为资料保存;外出学习时做有心人,拍录其他园的早操律动;收集相关的音像资料,提供给教师们做借鉴、参考。同时,我们规定了每年选择早操内容的原则和方法:除相应的操节随幼儿的年龄特点更换外,每学期各个年龄班可以在保留上届(期)内容的基础上,改编或替换其中的一个律动。我们还经常组织教师观看一些舞蹈和舞剧的演出,帮助教师积累舞蹈语汇和开拓编排的思路。

4.帮助教师熟练掌握操节和律动。每学期初,业务园长或年级组组长组织教师学习早操的每一个操节和律动,并相互观摩。集体学习利于教师动作的准确和到位。教师们熟练掌握了整个操节和律动动作,她们才能一边放松带操。一边观察和指导幼儿,与幼儿进行情感互动。

5.理清教师在早操环节中的作用和指导策略。带操时,教师调动幼儿的情绪最为重要。策略是全身心地投入,体态上夸张、有激情,动作上准确、到位,力度合适,能借助语言、表情、体态、空间位置的移动进行提示,并通过眼神和幼儿进行情感交流。

其次,将早操评比作为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的平台。

我园每学期都开展早操评比,不断找出可发展的空间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逐步完善教师带操的水平,最大化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我们将教师们的困惑分成许多个小专题进行持续地研讨,并贯穿于每学期的早操评比活动中,如关于“教师带操时,主配班的各自职责、分工和站位”专题,教师们在研讨中明确了:主班教师更应强调对于全体幼儿的指导和示范性。因此,带操时要站在利于全体幼儿观察到的位置,注意动作的准确性、示范性和情绪的感染力,和幼儿保持互动。配班教师的站位不能喧宾夺主挡住主班教师的动作,托小班配班要关注幼儿是否和大家一道做动作,更多的是观察和体态动作的指导;中大班配班则更多关注个别幼儿在队形变化和结伴舞蹈时的位置,以及是否有伴,并适时介入。

2.带操的评比,我们设立了多个奖项。既有最佳带操、最佳配班,也有最佳笑容、最佳仪表等单项奖。

3.在教师带操的评比表中,我们设计了开放性评价部分。请每个教师填写自己心目中三个最佳的带操教师,三个最佳配班教师,并且写出选择的理由。园里将主要理由汇总并在集体反馈时朗读,帮助教师强化自己的优点,了解别人的优点,相互促进提高。

4.每次评比后,专门举行一次带操优秀者展示会,给与全体教师一次学习的机会,真正发挥早操评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再次,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早操的学、编、评活动。

1.让幼儿自己探索动作要点和队形变化。教师可以将早操律动中要学习的基本动作和核心动作元素,安排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作为律动引导幼儿学习。对于一些难点动作给与幼儿探索的机会,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练习,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要点。再如,队形的学习,让幼儿自己发现像什么,怎么移动的。

2.让中大班幼儿参与一些早操音乐的选择和动作的创编。如告诉幼儿:我们要换新的舞蹈了,你们想换成什么样的音乐?请幼儿将他们喜欢的音乐磁带或者CD等资源带来。或者,教师提供很多音乐让幼儿参与选择,然后共同创编动作。这样,由于动作和音乐来自于幼儿,所以幼儿学习时和每天做操时十分投入。

3.让幼儿参与早操的评比活动。如让幼儿参与评比标准的制定,好的早操应该是怎样的?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努力?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幼儿也知道了努力的方向。又如,让幼儿担任颁奖嘉宾,给教师带操的获奖者颁奖;让幼儿代表作为小评委来找一找每个班小朋友做操好的地方。

相关链接

操前律动编排中各年龄班幼儿参与编排的策略:

1.音乐选择的形式:托班的操前律动音乐全部由教师来选择。小班幼儿可以从教师提供的几首曲子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做操前律动音乐。中大班幼儿可以向教师推荐自己喜欢的音乐,师生共同确定操前律动的音乐。

篇2

关键词: 幼儿园 常规管理 策略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环境中,老师帮助和指导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日常、教学、游戏等活动的有序进行,顺利开展。常规管理直接影响班级的整体面貌、各项活动的质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在面对繁琐而紧张的教育学活动时,要怎样做才能二者兼顾呢?

一、幼儿常规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环境中,老师帮助和指导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日常、教学、游戏等活动的有序进行,顺利开展。常规管理直接影响班级的整体面貌、各项活动的质量。所以,长期以来,班主任都非常重视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运用了“条款式”、“权威式”等管理方法,然而事与愿违,管得越严,反得越重。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制定的规则常忽略遵守常规的主体――幼儿的心理感受与行为特征,显得死板而教条。

(一)幼儿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地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像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幼儿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要对幼儿进行教育,而且要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常规,可以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从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良好的常规可促进幼儿在互动中和谐协调,有利于营造安宁、有序、温馨的生活氛围。幼儿良好的常规管理既可以让幼儿生活有序、心情愉快,又可以让老师带班轻松、得心应手。

二、利用日常活动进行幼儿常规管理的策略

将班级常规带好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就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所得和家长沟通的经验,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在我班,我们给每个幼儿都准备了一个档案夹,里面包括幼儿的照片,生日等个人信息,也包括家庭成员给他们的评价和他们的一些习惯记录。老师可以随时在档案夹里增添幼儿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记录,这样就能让老师很好地了解幼儿的情况。

(一)在日常活动的各环节进行常规教育。

良好的常规习惯是靠练习而形成的,例如在盥洗常规中,我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依次盥洗,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老师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幼儿都能遵守,可他们只是躲避老师的一双眼睛,老师不看他们的时候又是另一副模样,有幼儿洗手时故意捏住水龙头,水喷出来洒在小朋友身上他们还很开心,但老师又不可能一直在他们旁边,于是总是有小朋友捣乱,我就请能力强、自控能力好的幼儿来担任小小监督员,来监督小朋友的行为。监督员将个别幼儿的行为反映给老师听,这样可以不放任幼儿的违规行为,减轻了老师的工作,效果很好。还有小朋友故意擦手时不用自己的毛巾,甚至有小朋友擦手时用好几块毛巾擦手,毛巾掉到地上也只当没有看见,我就通过让小朋友进行讨论,假如你的毛巾被别人弄到地上不捡起来,你的心中会怎样?通过让他们设身处地地讨论,幼儿都说自己心中会难受,会不高兴,从而使幼儿内化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不正确做法。在饭后漱口时,我发现幼儿浪费水的现象很严重,有的幼儿会接满一杯子的开水,只喝一小半,我就跟他们讲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知道水的用处很大,不能白白浪费掉。我还做了一个小实验给幼儿看,将水龙头只开一点点,一节课下来,小朋友发现水早已经满了。通过实践,让幼儿养成从节约很不起眼的几滴水的习惯,当幼儿水龙头没有关紧时,我就及时提醒,逐步增强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促使幼儿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经常性地对幼儿进行行为练习,也能促进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的形成。

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快速、干净地用餐也是教师常会碰到的问题,我班孩子在以前进餐前这几个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现在通过餐前小故事的方法幼儿的进步很大,每次餐前我们都会根据幼儿昨天的进餐情况或者是当日的食谱,自编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当然在故事中还少不了进餐的必要要求。而且,每天讲故事的幼儿都不一样,给每一个孩子都提供机会,这样不仅能让幼儿安静地愉快地进餐,而且能让幼儿自觉地改正一些进餐的不良习惯,大大提高用餐质量。

(二)提高幼儿主动性,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

首先设置了值日生(或者小老师),并让每个幼儿轮流担任。让值日生担负起提醒同伴的责任,这样做效果很好。每天要值日的幼儿因为要提醒别人,自己首先要做到,几个值日生担负起原来只有老师一个人干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而且,幼儿轮流当值日生,每人都有提醒别人的义务,这样就培养了责任感。对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其次,通过看图讲述“班级小主人”,让幼儿明确值日生的工作。再次,学习儿歌《值日生》等,不断强化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最后,开展评比活动,激发幼儿关心集体,为集体服务的积极性。

(三)家园配合强化幼儿常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于是,我们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

有一句话,我从接触幼儿教育以来,一直记着:“学校家庭,5加2。”它的意思是,在幼儿园里的5天,不管孩子有多大的进步,在家的2天要是松懈,效果将会大大减弱,甚至适得其反,可见家园合作有多么重要。也就是说家庭是幼儿的另一个学习园地,家长是另一位老师。很多幼儿能在幼儿园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习惯,但在家中却成了另一副样子。因此,我们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在家中也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平时除了在家园联系栏中张贴一些资料外,还发放一些先进的家教资料,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强化。为了强化幼儿的意识,我们还在班级中设置了“好行为好习惯”的评比栏,只要是小朋友在家里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让爸爸妈妈写下来,并拿到幼儿园,老师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进行朗读,并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评比栏中贴上一朵大红花,比一比谁的红花多,效果不错。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庭友好小组活动等。在“家长园地”中,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和幼儿的表现,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作用。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家园双方要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这样我们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到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在以上的班级管理策略和措施过程中,我班幼儿已经在音乐中建立了行为常规,例如区域时间了,就会听着音乐进出区域;每天中午大家轮流说小故事,大大锻炼了每个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进餐常规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采取激励体制,并要求在一日活动中各环节中经常性地进行行为练习,例如在盥洗常规中,我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依次盥洗,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我们又请幼儿每天选出小小监督员,时刻做好监督工作。一学期下来,我班的常规有了很大的进步。

总之,幼儿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幼儿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如何,也关系到各项活动开展得如何,以及开展的质量高低。所以,做好幼儿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且在工作中要求“全”“活”“异”“新”,将幼儿的常规工作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这样才能让班级幼儿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叶立群.教育学原理[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1993.8.

篇3

关键词:幼儿园;一日常规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a day nursery school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for each carry out the normal teaching order, and young children development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s also the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eaching can work smoothly important guarantee. How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routine management receive the good result, to better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health? I from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bout their own opinions.

Keywords: kindergarten; A day of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幼儿园一日常规培养是幼教工作者常抓不懈的一项中心工作。一日常规的形成过程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幼儿园作为集体教育机构,培养幼儿的一日常规是必不可少的。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是最容易养成固定习惯的阶段,幼儿期的常规教育是孩子今后发展的根本基础,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贫乏,自控能力差,模仿性强,因而从小形成许多好习惯,将会使孩子们终身受益。因此,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一直以来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一、充分认识幼儿园一日常规的重要性

什么是幼儿园一日常规?就是需要幼儿经常遵守的班级规则和规定,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一日常规包含:第一,遵守一日活动的时间及顺序的规定。第二、遵守一日活动各环节具体要求的规定。第三,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幼儿园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规,不仅是集体教育幼儿的需要,还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时也有益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也有非常有益。教师不仅要规范幼儿的正确行为,还要让幼儿懂得生活在集体中遵守规则的要求。它将对幼儿适应社会的发展有着很深远的影响。一日常规一旦形成,幼儿就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对教师来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与教育环境不断提高保教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建立健全常规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如果没有健全的常规制度做保障,就会陷于口号,流于形式。因此,幼儿园首先要抓好制度建设,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建立健全一系列保教工作规章制度。建立晨间;生活活动;户外活动及自由活动;教育活动;游戏及区域活动及离园活动各项制度等。制定园长、教师、保育员、医务、财务、后勤、门卫、炊事、清洁工等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有关制度及职责均形成书面并张挂上墙,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具体、责任到人。还要制定“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岗位要求”、作息时间安排以及一系列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机制,使教师每天都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程序。

三、加强师生常规意识的培养

首先,为了使老师们进一步地了解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的指导要求,围绕幼儿园一日活动环节——晨间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集体活动、集中教育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离园活动等几个方面,每学期开学前和新教师上岗前,幼儿园都应讲常规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把每一个环节的培养要求与教师的指导策略,通过与教育教学活动环节结合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细致的讲解,让老师们对于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常规与良好习惯的培养有了清楚的了解。

其次,将常规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感知、操作、领悟、建构适应能力,并让幼儿在生活中参与常规管理,让幼儿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中受益匪浅,为幼儿提供交流、交往的机会和环境,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能力,培养了品质,又维护了秩序,保证了常规的一贯性。实践告诉我们:幼儿一日生活是增强幼儿常规意识的必要环节。

常规是一日生活运作成功的关键,常规既然制定了就要确实执行,老师在担任执行常规的角色时,首先要明白自己该用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方式来维持班上的常规。当孩子做出违反常规的举动时,我们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无法遵守常规。在活动中,有些幼儿的行为问题,是因为幼儿觉得活动很枯燥、乏味或者过难、过易。如果部分幼儿已开始动来动去,妨碍别人,教师应反思幼儿是否对所提供的的活动已失去兴趣;教师要及时评量所进行的活动,另外,教师要经常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不一定问题都出在孩子身上,也可能是某一常规不适合该年龄段的幼儿。例如:要求三岁以下的孩子吃饭不能掉饭粒等。因此,教师在执行常规时,不要忘记我们是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环境,一个让孩子们都快乐的环境。

四、家园互助,形成合力

家园联系工作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习惯,往往回到家里不坚持做了。如穿脱衣服、整理床铺、收碗筷等自我服务的内容在幼儿园会主动去做,回到家里却被成人包办代替。因此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要有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强化幼儿所学到的自我服务技能,我们利用家长会和家园联系栏向他们介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对入学幼儿的重要性,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园的密切合作。教师要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提高家长对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家长在家对幼儿的培养方法和有效经验。

总之,常规培养要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进行。对幼儿做到爱心,耐心,关心,细心,恒心,我们就会从孩子们身上看到许多亮点,从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幼儿从小就在体、智、德、美、劳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工作规程》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篇4

一、班级常规管理的原则

1.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从进入幼儿园工作开始,我便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提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力图给孩子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班级有了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自己去建立常规。比如,在解决幼儿入园时间太晚的问题时,我创设了一个巧妙的情境。今年我班的孩子每天早晨入园时间都很晚,在家长会上我和家长也进行了沟通,但收效甚微。我于是决定自己也迟到一次,让孩子体验等待的焦急和痛苦。我选定一天早早来到学校并躲起来,请隔壁班老师帮忙把自己班的孩子们带到她们班。孩子在别的班级里等了半天,活动也不好意思去参与,着急地不停问:“周老师什么时候来啊?”“她怎么能迟到呢?”在大部分孩子都入园之后,我突然出现,孩子们兴奋不已,都询问我刚才的去向,还有孩子说:“你去哪里啦?我都想你了。”我顺势说道,每天老师早早就来了,可是也要等好久才有小朋友来,老师也很想你们,能不能早点来呢?孩子点点头。通过这一类方法,调动孩子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在无形中达到自我管理的效果。

2.切合幼儿的实际特点

工作以来,我深知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本班幼儿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和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上、生理上和家庭教育所带来的各种差异,教师如果能熟悉每个幼儿,了解他们各自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他们的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的目标和方法。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常规管理重点,例如,小班或小小班的孩子有年龄小、入园时间短等特点,应采用“从小处着手”的常规管理策略。中班的孩子变化很大,活动能力增强,学习、游戏的兴趣表现得愈加明显,这时就需要及时帮助孩子改进和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学习、游戏规则。大班则要考虑到孩子已有三年多的集体生活的经验,又即将升入小学,所以把常规管理的着重点放在学习习惯、团队精神、安全教育这三个方面。

3.注意教师的言传身教

在常规教育中,言传身教很重要。在幼儿园里,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幼儿最爱模仿老师,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他们模仿。因此,老师平时一些好的、坏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及平时所讲的话,一些口头禅都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并学会。比如,普通话是我们要求孩子使用的语言,老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都能坚持。可是在同事之间进行对话时,往往会使用方言,似乎觉得那样显得更亲切。然而正是因为老师的疏忽,孩子都会模仿老师之间的一些方言对话,甚至在家长面前表现出来,令老师很难堪,由此可看出老师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这一点,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的严谨有序。

二、幼儿班级常规管理中的新方法

虽然以上是班级常规管理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而应该巧思妙想,寻找出适合自己班级的新方法。

1.用故事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孩子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于是我们便将需要幼儿改进的地方编成一些小小的故事,比如针对幼儿不仔细倾听同伴发言、喜欢插嘴的情况,我给幼儿讲了《 爱插嘴的波波 》的故事。通过故事告诉小朋友,波波是因为没有仔细倾听朋友的发言,所有的事情只能一知半解,最后一事无成。通过这个小故事,孩子知道了仔细倾听同伴的发言不仅是对同伴的尊重,更是加深理解的最好方式。每当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孩子之间就会自发地进行批评:“你想当爱插嘴的波波呀?”那个严肃认真的态度,让我们老师都不得不佩服呢。

2.全体参与,一起讨论

我有时会利用20分钟组织一次小小的“辩论会”,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话题,大家展开讨论。例如,最近一段时间,班里的很多家长朋友觉得孩子已经大了,不需要亲自送到老师的身边,经常让孩子一个人从幼儿园大门口走到教室。而我们幼儿园非常大,班级又在幼儿园最东北角的三楼,路途中孩子要经过很多容易分散注意力的“兴奋点”,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便让孩子自己讨论“如果没有家长陪伴可能会遇到的危险”,他们仔细想了半天说出了一大堆。“可能会掉进小池塘。”“也许会被坏人带走。”“爬楼梯的时候万一摔倒怎么办?”……孩子自己说完以后也觉得很害怕。我顺势要求他们回家将这些严重的后果告诉家长。从此以后,每位家长都能亲手把孩子送到老师身边,拿了接送卡才离开,大大增强了孩子们入园环节的安全性。

3.旁敲侧击,举一反三

班里有好几个孩子在婴儿时期养成了含奶、含饭的坏习惯,以至于到了中、大班的时候牙齿完全被蛀空,变成龋齿,同时他们的体质因为口腔的原因变得很弱,每年的例行体检结果都是营养不良。对于这个问题,我和家长一样都很头疼。后来,我拿了两个洁白的瓷盘,一个盘子里盛上清水,另一个盘子是空的,饭后,我请孩子每人吐一口漱口水到空盘子里,孩子觉得很新鲜,饭后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地吐了一口漱口水,等全班的孩子吃完饭,我便请孩子聚到一起,观察、比较两个盘中的水有什么不同,结果肯定是“一个盘子里的水很干净,另一个盘子里的水很脏,有很多白乎乎的东西,还有青菜等”。这样孩子都知道了饭含在嘴里会导致很多问题,因此顺利改掉了个别孩子饭后不爱漱口、爱含饭的坏习惯。

篇5

关键词:小班幼儿 同情心 常规管理 培养

先秦思想家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性善的核心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即对别人的不幸要有同情心。同情心是幼儿成长发展中的重要品质之一,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从幼儿时期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意义重大。以下是本文对小班幼儿常规管理中培养同情心的几点体会,仅供参考。

一、利用常规管理,培养幼儿同情认知

在小班幼儿常规教育中,幼儿由于年龄等问题在同情认知方面还没有准确的概念,因此,我们幼儿老师在平时的常规管理中,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同情认知,进而培养幼儿的同情心。比如,在一次活动中,有个小朋友对于身边的玩具不小心一脚踢得到处都是,当这个小朋友很害怕,很紧张的在捡拾地上的玩具时,他身边有几位小朋友见状,也主动的去帮他捡拾地上的玩具,但还有几个小朋友在一边看热闹,心里盼着这个小朋友被老师批评。这时,我抓住这一时机,对所有小朋友说:“刚才文文小朋友在跟大家一起游戏时不小心把玩具踢散了,他现在很着急,我刚才看到有几位热心的小朋友已经开始帮他捡拾玩具,表现得真好!那我们的小伙伴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怎么做呢?”我话说完后,所有小朋友都加入到了帮助文文捡拾的队伍中,不一会儿踢散的玩具就都收拾好了。最后,我特意跟刚才的那些小朋友交谈,问他们帮助别人的感受,以及为什么要去帮助别人,这样一来提高了幼儿对同情的认知,培养了幼儿们的同情心。

二、利用常规管理,培养幼儿同情体验

在小班幼儿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吃饭的时候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幼儿把吃完饭后的碗筷随手一扔,有的时候这么一扔,还能碰坏碗筷,幼儿这种表现不仅是习惯的问题,也是没有同情心的表现之一。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这些日常常规管理中,去培养幼儿的同情体验,例如,我们可以把吃饭时用的碗筷给小朋友们比喻成自己平时在一起的有生命的小伙伴,如果我们使劲扔摔他们,他们也会疼的。这样把没有生命的碗筷比喻成有生命的朋友,幼儿们就能体验到扔摔他们的疼痛,从而养成幼儿爱惜碗筷习惯,最终达到培养幼儿同情心的目标。

三、随时随地教育和提醒,培养幼儿同情心

对于幼儿同情心的培养需要我们幼儿老师在日常常规管理中做到随时随地教育和提醒,也就是既需要在集体活动中开展,也要在日常活动中随时随地进行渗透,针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的对幼儿进行同情心教育,提高同情心教育的效果。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醒幼儿在上下楼过程中不可以手拉手,不能互相推挤,要按照次序上下楼梯;在领取玩具时,把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依照次序进行领取,避免出现拥挤的情况。此外,午休睡觉时,不能在那吵闹,不能影响别的小朋友的休息,在集体活动时每个人都要遵守规则和秩序等等。只有做到随时随地教育,才能真正培养起幼儿的同情心。

四、允许孩子犯错,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同情心

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由于生理、年龄等方面的问题,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特别是有些小朋友经常会搞一些小破坏,或者故意欺负其他小朋友的现象,而这也恰恰是培养幼儿同情心的最好时机,此时,我们不要大声斥责他们,而应采取低调的方法,在讲道理或者针对性的故事中启发学生。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获得的效果要明显好于批评和责骂,不但帮助他们改进了自己多动和捣蛋的不良习惯,而且还能积极主动的帮助别人。由此可见,我们要耐心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允许孩子犯错,并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和表情,来发现幼儿的困惑,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每一个孩子都是未经雕琢的璞玉,当他们犯错时,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而不是一味的责骂和批评,要经常注意到孩子的优点,缩小他们的缺点,用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他们,最终培养幼儿们的同情心。

总之,对于小班幼儿同情心在班级常规管理中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广大幼儿老师从思想上重视对幼儿同情心的培养,并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去积极尝试和探索,就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实现对幼儿同情心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 赵丽君.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同情心的策略[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2] 韩映虹,李幼穗,周坤.幼儿同情心发展的心理干预[J].学前教育研究,2008,(10)

[3] 朱利群,胡加匡.幼儿同情心培养的实验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8)

篇6

【关键词】常规管理,创新,影响,力量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主要是为了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保障各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具体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而制定的需要幼儿遵守的一些规则。所以常规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孩子如果在幼儿时期能够养成良好的遵守行为规则的习惯,特别是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将直接影响到其幼儿生活与小学生活的衔接是否顺畅的关键,同时从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也必将给其一生都带来重要影响。

长期以来,幼儿教师都非常重视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进行了“条款式”、“权威式”的管理,然而事与愿违,管的越严,反的越重。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制定的规则,常忽略遵守的主体——幼儿的心理感受与行为特征,显得死板而教条。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实施教育的活动中维持惯有的常规管理方法,还要不失时机的探索各种创新的常规管理方法与途径。下面以常规理论为基础,结合幼儿教育实际情况,对创新常规管理方法做以浅谈:

方法一,争做班级小主人——师生共同制定班规。孩子是班级的主体,老师是引领孩子的智者。那么作为老师来说,就一定要充分发挥好孩子的参与意识。与孩子一起制定班规已经被证明是一条成功的途径,可以让孩子潜意识里的抵触情绪消除掉,因为这都是他们自己给自己立下的规矩。只是一定要注意的是,班规的制定一定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二就是一定要充分民主,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是老师在强迫他们;三是要注意方法,可以由老师提出班级中存在的问题,由孩子一起讨论,形成统一的意见,在班级上墙公示;四是要保证班规的落实,也就是说在实行的过程中,一定要严肃、认真、同时更要保证公平,即便是老师,也要一同遵守,让共同制定的班规逐渐在孩子们心目中形成尊敬、严守的共识。

方法二,利用激励机制——善用评价功能。激励就是根据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规律,通过一定形式的刺激手段使人发奋起来,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会在幼儿身上会产生无穷的效应,德国教育学家迪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为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激励是不可或缺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远比教会他学会多少知识重要。再调皮的幼儿也有优点,再与人为难的幼儿也愿意别人肯定他。对幼儿来说就是,“鼓励使人进步,打击使人消沉”。老师应当及时发现幼儿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幼儿优点以及长处、能力的欣赏和肯定,要让幼儿体会和感受到大人对他所持有的肯定、欣赏、信任。有效的评价,可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建构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能力,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可以激发幼儿再次活动的欲望。在评价中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把握好评价的功能;关注活动过程的评价;准确定位,发挥教师在讲评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做好三个“引导”,引导幼儿回顾与反思、引导幼儿分享与交流、引导幼儿迁移经验运用经验;点面结合,尊重群体需要与个体差异;评价方法多样化,促进师幼双向互动。

方法三,启动环境育人——让环境成为不会说话的老师。《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良好的环境能够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达到让幼儿真正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成长,让环境与幼儿对话、与家长对话,发挥环境“第三位教师”的目的。那么我们就要重视并积极启动环境教育,让环境成为隐性的老师,成为不会说话的老师。使孩子们通过环境教育达到了解生态环境,理解人对动物的保护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动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知道人类与地球、宇宙的一切自然存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任何物种都是人类的朋友,在一起会更精彩更具生气,要与它们和谐相处;尊重自然,保持生物的完整、稳定。具体上,一是可以制定严谨规范的班级环境创设方案;二是可以强化竞争评比,进行“环境创建流动红旗班”评比,激励教师及幼儿积极参与,相互讨论,取长补短,转变教师环境创设理念,提升教师环境创设水平,促进常规教育环境迈向新台阶。

方法四,形成家园共育——常规管理的有力后盾。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是家长们关心的头等大事。同时幼儿园要做好管理,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支持,所以形成强而有力的家园共育模式,是做好班级管理的有力后盾。作为幼儿园来讲,要主动提高家园教育的紧密配合。这个管理措施是常规管理方法,算不上创新,但是我们可以在常规内做出新意,比如可以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即让有特长的家长来园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家长教育资源作用;还可以结合我国传统节日邀请家长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比如开展“三八节”关爱母亲、“端午节”品粽子、“中秋节”赏月等活动,充分调动家长积极性,增进家长间、教师与家长间、孩子与家长间的交流,促进家园合作。

篇7

【关键词】小班幼儿; 班级常规; 含义; 必要性; 要素; 措施; 表扬; 惩罚Discussion on small children with regular class education

Yang Meimei

【Abstract】" General education" is our teachers often say, let's active and orderly is a conventional one of the aims of education, children's routine stability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children in the garden health, lively growth (1) by la. Just for the admission of children in small classes, class is added to the first formal social organization. In the new class, the children can gradually develop the corresponding organization consciousness, standard consciousness, and restrain their behavior, and group living requirements of social role norms consistent, is the important way of children's socialization. But the small children '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s at the lower stage, in the moral education in the period of heteronomy, so small children with regular class cultu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eachers' work was (2) by the.

【Key Words】Small children; regular class; meaning; necessity; factors; measures; praise; punishment 对一个幼儿园班级来说,常规教育是如何的重要。一个班级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易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秩序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对小班而言,建立良好的常规会显得尤为重要。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规。

1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1.1班级常规管理的含义。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3]。

1.2班级常规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1.2.1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1.2.2幼儿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7]。

2班级常规教育的具体要素

2.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6]。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常规管理的工作。

2.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方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总之,幼儿各项常规的培养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不能靠一时一会儿、一天半天就能形成的。常规培养是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因此在任何活动中,我们老师既要用心,又要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且在工作中要求“全”“活”“异”“新”,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教师与教师密切地配合,这样才能让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色。我们都注意要求在先,让幼儿明确规则。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逐步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常规。参考文献

[1]袁贤桢、闰汝莹统稿,[幼儿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l987年11月,第9次(第l版),页码范围:272—294

[2]郑三元著,[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页码范围:97—105

[3]张燕编著,[幼儿园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l997年11月第l版,页码范围:106—140

[4]张斌著,[新课程成功班级管理实用手册M],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页码范围:187—203

[5]丁榕著,[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页码范围:222—2 31

[6]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页码范围:194—232

[7]叶立群著,[教育学原理M],福建教育出版社,页码范围:111—131

[8]黄人颂著,[学前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版,页码范围:234—255

篇8

一、幼儿园常规管理的定义

幼儿园班级常规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而制定的需要幼儿遵守的一些规则。

尤其是作为大班的老师,我们应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方式!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在心理、生理各方面均需要一个连贯的、完整的、全面的适应过程。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生活常规管理活动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次常规管理应该是更进一步的强化管理。那么,教师在面对繁琐而紧张的教育教学活动时,要怎样做才能二者兼顾呢?本学期我们发挥幼儿的自我管理优势,让幼儿参与班级的生活常规管理。

二、在实施中的策略与措施

1.策略一、PPT首先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由于独生子女在幼儿园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有效的常规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PPT新闻播报是我班开展的一项内容,播报的内容请家长每天有选择地让孩子看看电视新闻,给孩子读读报纸,从而让孩子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并增长一些生活中的一些常规知识。由幼儿来播报,我们还请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关安全保健等内容,布置安全墙。小朋友们在午饭后,中午起床后都会去关注。这样让幼儿接受实效的生活常规教育。

2.策略二、我们制定了任务栏,这个任务栏是根据本班的幼儿的情况来制定的。每星期三项任务,根据者三项内容制定目标。目标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去打勾。两星期后,发现很多小朋友没有去打勾,这三项任务目标的完成度很低。我们找来没打勾的或者是打的很少的小朋友了解了一下,PPT我们得出的结论,PPT根据结论我们产生了印章本谁在一星期中打的勾最多,谁就可以得到一个印章。这样实施了一段时间我们得出的结论。

根据策略我们也制定了措施坚持以强带弱、双向互补的原则

3.措施一:激励法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产生一个值日生,专门督促自己的组员,提醒每个组员的生活常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发现小朋友在任务栏主动打勾的现象多起来了,而且是自己努力得到的。印章本上的印章也多起来了。但我们有发现在自有的小朋友在自己当值日生时很认真,自己也做得非常棒,但是不轮到自己当值日生时,又需要提醒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又进行了一次改进。

4.措施二:任务法

我们将全班幼儿进行了配对,两人一组轮流值日,负责协助教师管理班级的常规生活活动如:监督小朋友认真洗手、排队喝水、整理物品等等,这样每个小朋友做值日生的次数多了,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我们又设立最佳值日生,周末对管理表现棒的小朋友进行小结和鼓励。此方法在我班正式实施已经三个多月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由一对一值日班长负责管理班级常规活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养成了自觉的生活常规行为,这极大地促进了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5.措施三:行为巩固法

行为巩固法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 我们的行为巩固法有定期检查、评比等。根据班级的情况,安排“小小检查员”,每周安排5个幼儿担任班级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让幼儿成为常规教育的检查者和评价者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以上措施其独特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1.为幼儿提供了锻炼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孩子们认真、负责的态度,转变了幼儿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

2.对于管理者――值日班长来说,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服务意识和监督管理意识,同时也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这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表现的幼儿来说,可以为他们提供主动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树立他们在班集体中的自信心。

3.对于被管理者――全体幼儿来说,可以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会激励他们以良好的表现争当值日班长。

四、存在的问题

1.有时让幼儿参与班级的管理,也会赢得其他孩子们的接收和认同。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幼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能力差异问题。我们希望能与家长达成共识,多为幼儿提供“当小主人”的机会,锻炼幼儿的责任意识,提高幼儿为自我和为他人服务的能力。

篇9

1营造与家庭相似型安全、温馨、愉快的教室、休息室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以安全、常规为首,注意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目的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效做到环境为幼儿服务,环境育人的目的,让孩子们感到幼儿园就是我的家。刚上幼儿的小朋友,对于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大小面孔,大都会有恐惧,排斥心理。所以当父母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后,部分孩子除了哭闹就是打小朋友,踢老师、咬老师,甚至偷偷溜出教室。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事先与家长和小朋友进行沟通,利用假期进行小家访,孩子有什么爱好,记下他们的乳名,然后在开学入园时老师见到小朋友,摸摸他们的小脑袋,叫叫他们的乳名,这样幼儿很快就会融入到集体,在适当的时候,参与教室环境布置,帮老师擦擦小椅子、小桌子,互相系鞋带、小纽扣,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更让他们觉得幼儿园就是我的家,老师是妈妈。

2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幼儿都担当班级管理员的角色

在我多年带班的生涯中,我认为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并不是两位老师精诚合作就能做到的,合理利用班级资源,讓班里所有成员共同协作加入班级管理角色是非常必要的。上学期我带学前班,班内44人,男孩居多,由于这个班人较多,老师更换过于频繁,学生一盘散沙,上课吵,下课闹,那个老师都不愿意带,接了这样的班,的确是劳心劳肺。通过两天的观察,我制定了一个小计划。一摸底:看看孩子们到底有什么特长,例如识字、阅读能力较强的孩子有多少。二查看:哪些孩子的关系比较好,哪些孩子爱闹腾,哪些孩子爱打小报告,哪些孩子上课不听讲、不午休、不遵守常规。三分组游戏:每天课间操下了将孩子们分成六组,把组织能力强的孩子每组分一个,担任小领头。一周下来,孩子们有了明显的进步,抓住这个契机,我让孩子们自己选了大班长,然后又分组选了小组长,管理区域的负责人,孩子们热情很高,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选上的孩子欢蹦乱跳,没选上的孩子看起来非常失落,看到他们期待和失落的那一幕,我告诉孩子如果继续努力,下次就选他们做小组长,因为我们实行的是轮流制呀,两周下来,班级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3将校信通平台与幼儿家长资源合理、优化利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在真正意义做到家园互动。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家长会,班级半天开放日,邀请在医院、警所、消防、个体工作者各行人员在班内讲课,因为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要想管理好幼儿,就应该调动家长积极性,参与班级管理,不仅使家长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同时班主任工作也变得轻松了很多,另外,合理利用多媒体工具和校信通平台,及时将园内及班内的信息反馈给家长。

4认同幼儿园管理工作,时刻做到尊家重幼

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教师只有尊重家长和幼儿才能让幼儿喜欢自己。他们才会配合教师的工作。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在代班期间,上课时要求整齐划一,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常规,下课后与孩子们打成一片融入到他们的环境,变成大小孩儿,参与孩子们跳舞、画画、情景剧表演。总之,只要他们想做的游戏在合理安全的前提下我都会满足这帮孩子的小胃口,所以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信任、依赖我,亲切的称呼我:“邬妈妈、邬老妈”,同时,我也赢得了家长的支持、认可、与尊重。

5幼儿院班级管理在常规管理中的意义

5.1常规管理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常规就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则,一个班的常规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幼儿的健康直接取决于班级管理的成效,对于幼儿园来说,班级常规是幼儿园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也直接反映了幼儿园的管理水平。一般常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生活常规、幼儿入园一日活动、及离园时的常规管理。活动常规、有兴趣参与班内的各项活动。学习常规、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做好每一节课。

5.2安全管理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安全管理是一所幼儿园的命脉所在,安全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获得教育和掌握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现在由于幼儿园安全问题不断发生,安全事件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保障幼儿在园安全防范幼儿在园发生安全事故,这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刻不容缓的重要难题及课题。在班内,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安全管理:一是孩子入园时,严格进行晨检,每天随时检查并排除班内可能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例孩子们使用的小剪刀、铅笔、等等。二是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大型活动组合的器械,及上下楼梯踏空、及孩子们在玩滑梯时互相推搡,造成头颅损害等。

篇10

通过新手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体系的学习培训,使我懂得了班级管理建设作为一名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联系者和参与者。那么,目前作为新教师的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或者困惑。通过培训我把它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幼儿常规管理、家长沟通交流、环境材料设计以及班级日常琐事。但就幼儿常规管理来说是由为重要的一点,就对这点我进行剖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幼儿常规管理主要指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卫生习惯的培养。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会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幼儿各种习惯的养成。在平时,我们经常听到新教师在讨论:自己在孩子面前不如老教师那样有威信,老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时,秩序井然,有收有放;轮到自己的时候很难控制某些较乱的场面,这就是作为新教师的我目前在常规管理上比较困惑的地方。通过学习我寻找了一下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以及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缺乏持久性。惯的养成对幼儿来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反复的强化才能保持的。但是有些老师在培养孩子习惯的时候就缺乏持久性。(例:根据计划,本阶段生活内容主要是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那么新教师会在这一阶段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培养,而过了这一阶段,就会漫漫淡化这方面的培养,这样做幼儿很难巩固用餐习惯,所以缺乏持久性。)

问题二:缺乏坚持性。于个别好动的孩子,新教师也想通过一些教育手段来改变他们,使他们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后,发现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就放弃了对这些孩子的习惯培养,所以缺乏坚持性。

问题三:对孩子过于宠爱,以至于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不会仔细去体会、不会认真去执行。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些新教师非常爱孩子,经常和孩子在一起打成一片。但是有一些老师过于宠爱孩子,什么事都随孩子去,以至于孩子们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不会仔细去体会,更不会认真去执行。

那么根据以上出现的这些问题,我总结出了相应的对策:

对策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要求幼儿需要养成的各种行为习惯或者卫生习惯,首先自己要做到,才能影响孩子。(比如要培养孩子说话轻轻说的习惯,你自己对孩子也要轻声地说话。孩子们就象一面镜子,你对他轻,他也对你轻;你对他大声说,他当时可能不会说,但过后他回想镜子一样折射到其他孩子身上,也会学你的语气大声地说话。)

对策二:要求明确、持之以恒。孩子提出的要求,点要小,一次不要太多。而且要把这些要求讲得明白、透彻,让孩子们能够理解。两个搭伴老师之间要经常沟通,要求要统一、一致,不能在同一个事情上你提你的要求,我提我的要求。这样孩子会很茫然,不知听谁的好。而且提出的这些要求是孩子们能够达到的。在日常教育中要经常性地、反复地提醒幼儿,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