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纪律教育范文
时间:2024-05-21 17:30: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意识形态纪律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 背景:更年期焦虑抑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精神类药物对本病虽有不错的干预效果,但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切实有效而又容易被患者接受的药物。目的:评价乌灵胶囊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伴抑郁、焦虑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收集就诊于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妇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中医妇科以及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中医科门诊的更年期征合征伴焦虚抑郁的病例共96例。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64例为治疗组,口服乌灵胶囊;32例为对照组,口服更年安片。主要结局指标: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周、第6周分别以Kupperman评分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66%(52/58)、76.67%(23/30),Ridit检验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治疗后的SAS和SDS的评分也显著改善(P<0.01),经协方差分析,治疗组在用药第3周和第6周时SAS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用药第6周时SD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灵胶囊和更年安片均适合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治疗。乌灵胶囊在某些时相对SAS和SDS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更年安片,在缓解抑郁和焦虑状态方面,乌灵胶囊疗效更好一些。
【关键词】 抑郁症, 更年期; 焦虑; 阳性平行对照; 随机对照试验; 乌灵胶囊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Wuling Capsule (WC), a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female climacteric syndrome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tate.
Design, setting, participants and interventions: A total of 96 outpatients of female climacteric syndrome from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onghua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were included. The study was designed as a randomized, positive drug parallel controlled trial. The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WC group (64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2 cases) and were orally administered Wuling Capsule and Gengnianan Tablet, respectively.
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 efficacy was evaluated with Kupperman menopausal index (KMI),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3week and 6week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response rate was 89.66% (52/58) in the WC group, which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6.67% (23/30)]. Ridit test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Conclusion: Both Wuling Capsule and Gengnian’an Tablet are effective in treating female climacteric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tate. Wuling Capsule is more effective to alleviat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s compared with Gengnianan Tablet.
Keywords: depression, involutional; anxiety; positive parallel contro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uling Capsule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以及生殖内分泌变化而导致的多系统功能紊乱症候群。对其中明显伴有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临床上多加用精神类药物治疗,但其副作用使得应用受限,因此至今对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患者的治疗尚缺乏有效的手段。心理障碍在中医属情志病范畴,而中医药在七情致病的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有报道更年安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1],亦有报道纯中药制剂乌灵胶囊对广泛性焦虑症[2]、抑郁症[3]、失眠症[4]、精神后衰弱状态[5]和神经官能症[6]等病症有一定疗效,为此本研究观察了乌灵胶囊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特别是伴有抑郁、焦虑状态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2008年2~12月,收集就诊于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妇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中医妇科以及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中医科门诊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共96例。
1.1.2 纳入标准 (1)年龄40~60岁的女性。(2)符合更年期综合征诊断标准[7]。主诉为潮热、失眠、烦躁、乏力等,伴有焦虑或抑郁状态。(3)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20 IU/L,雌二醇(estradiol, E2)
1.1.3 排除标准 (1)年龄40岁以下或60岁以上;(2)既往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史,或有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3)确诊有子宫内膜癌或乳腺癌;(4)确诊为精神科疾病;(5)有严重的自杀倾向。
1.2 研究方法
1.2.1 随机分组 使用信封法将纳入本研究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4例,平均年龄(51.16±4.54)岁;对照组32例,平均年龄(51.57±4.37)岁。
1.2.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乌灵胶囊(浙江佐力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19990048,0.33 g/粒),每次3粒,3次/d。对照组给予更年安片(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20013130,0.31 g/片),每次6片,3次/d。连续服药6周。
1.2.3 观察方法 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3周和第6周进行Kupperman评分[8]、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分[9];
1.2.4 疗效标准 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0]。Kupperman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指数评分=基本分×程度评分。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值-治疗后积分值)/治疗前积分值×100%。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疗效指数≥7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临床症状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组间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采用协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6例(4例不能及时复查,2例因胃痛、恶心不良反应退出),对照组脱落2例(不能及时复查)。最终治疗组58例,对照组30例完成疗程用于结果分析。随机试验流程图见图1。
两组病例年龄、绝经时间和生殖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病程最短0.5个月,最长为3年,平均病程约(1.5±0.9)年,对照组的病程最短0.2个月,最长为2.5年,平均病程约(1.3±0.8)年,统计结果表明两组病例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图1 受试者流程图(略)
Figure 1 Flow diagram of this randomized trial
表1 两组基线资料(略)
Table 1 Baseline data of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治疗前后Kupperman、SDS和SAS评分 Kupperman评分考核潮热出汗、感觉异常、失眠、焦躁、忧郁、头晕、疲倦乏力、肌肉骨关节痛、头痛、心悸和皮肤蚁行感11项症状。两组治疗第3周和第6周的Kupperman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Kupperman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upperman评分涉及的各项症状从治疗第3周起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皮肤蚁行感从治疗第3周起有所改善(P<0.05),治疗第6周时改善更为明显(P<0.01);其他症状评分在第3周时均明显改善(P<0.01)。
SDS和SAS评分结果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资料分析中发现,治疗组入选病例的焦虑、抑郁状态表现相对突出,初始SDS和S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组别和初始抑郁、焦虑状况对抑郁和焦虑评分的下降有显著影响,为此将初始抑郁、焦虑评分作为协变量,组别作为因素变量对两组治疗第3周及第6周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治疗组用药第3周和第6周时SA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在用药第6周时SD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Kupperman、SDS和SAS评分变化(略)
Table 2 Scores of Kupperman, SDS and SAS scal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0.01, vs before treatment; P<0.05, P<0.01, vs control group.
2.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 根据Kupperman评分的改变程度,对患者的疗效等级作了考核。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6%(52/58)和76.67%(2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58例中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5、37和6例,对照组分别为6、17和7例。
3 讨论
3.1 乌灵胶囊能有效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肾气衰退,冲任脉虚,精血不足,阴阳俱虚,不能温煦濡养其他脏腑,以致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平衡失调。更年安片根据中医理论以补肾为切入点,选用熟地黄、生地黄、何首乌、麦冬、玄参、牡丹皮、泽泻、茯苓、珍珠母等药物,具有滋阴清热、除烦安神之功,在治疗更年期出现的潮热汗出、眩晕耳鸣、失眠、烦躁不安和血压不稳等症状方面有较好的疗效[11],是当今广泛应用于临床针对更年期综合征治疗较理想的中成药,为此我们选用更年安片作为阳性对照。
乌灵胶囊是乌灵菌的提取物,为纯中药制剂,含有腺苷、多糖、甾醇类及谷氨酸、γ氨基丁酸、色氨酸、赖氨酸等19种氨基酸,还含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文献报道乌灵胶囊具有补肾健脑、养心安神、益气养血的功效,能够改善失眠、疲劳、抑郁、焦虑及神经官能症[12],而这些症状在更年期妇女身上都有着或轻或重的表现,乌灵胶囊也具有补肾之功效,为此我们选用乌灵胶囊,对一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特别是伴有抑郁、焦虑状态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Kupperman评分是目前通用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量化评价方法。通过两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观察,结果显示两组的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Kupper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乌灵胶囊与更年安片一样能有效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从两组临床疗效来看,治疗组显效和有效例数的比例比对照组更高,Ridit检验提示乌灵胶囊的疗效优于更年安片(P<0.05)。
3.2 乌灵胶囊较适合伴有抑郁和焦虑状态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实验研究发现乌灵菌粉在戊巴比妥协同作用下,能明显缩短小鼠睡眠诱导时间,延长小鼠的睡眠持续时间,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且能拮抗脑内多巴胺神经系统的异常兴奋。进一步研究证明,乌灵菌粉是通过提高小鼠脑组织对谷氨酸、γ氨基丁酸摄取量,增强谷氨酸脱羧酶的活性,增加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合成,从而达到镇静效应。在抗焦虑抑郁状态研究过程中发现乌灵菌粉能提高小鼠在高架十字迷宫中的停留时间;能使小鼠爬梯次数不变,站立次数明显减少;减少戊四唑致惊厥评分并延长发作潜伏期;可增加慢性轻度应激小鼠的蔗糖水饮用量,增加其自发运动量,减少强迫游泳绝望反应时间和寻找平台的时间,并可升高小鼠体温。这一系列研究工作提示乌灵菌粉能改善焦虑和抑郁效应[13]。
SDS和SAS是评价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程度的有效工具。通过比较SDS和SAS评分,观察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在资料分析中发现治疗组的入选病例以焦虑、抑郁状态表现相对突出,初始SDS评分、S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为此采用协方差统计方法分析,结果发现在治疗后第3周和第6周,治疗组在改善SA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治疗后第6周,治疗组改善SDS评分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时相的SAS和SDS评分改善结果显示,在缓解焦虑和抑郁状态方面,乌灵胶囊疗效更好一些,或者说乌灵胶囊更适合于焦虑、抑郁状态比较明显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
更年期妇女肾阴虚衰,肾水匮乏,不能上济于心,以致心火独亢,扰乱心神;不足,心血化生失源,又致心神失养。中医学有心主神明之说,认为心能主司人的精神、意识、思维以及心理活动等,心神受扰、心神失养致使心无所倚,神无所归,临床上表现为失眠、烦躁不安、心悸惊恐、遇事善忘等焦虑、抑郁状态。乌灵胶囊具有补肾养心之功效,可帮助交通心肾,实现水火相济,从而缓解更年期妇女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3.3 乌灵胶囊症状改善与用药时间的关系 本研究对两组治疗后第3周及第6周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协方差分析时发现,在治疗后第3周和第6周,治疗组在改善焦虑状态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6周时,治疗组改善抑郁状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灵胶囊改善焦虑状态的起效时间相对较早,对改善抑郁状态起效时间相对滞后,设想本研究观察时间仅为6周,假如继续用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或许其疗效会有上升的空间,这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Ma XW. Gengnianan tablet in treatment of 308 cases of menopausal syndrome. Shaanxi Zhong Yi. 2006; 10(27): 1175. Chinese.
马西文. 更年安片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308例. 陕西中医. 2006; 10(27): 1175.
2 Wang Y, Zhang HY. A paralleled compared study of Wuling capsule and Deanxit in the treatment of general anxiety disorder. Shanghai Jing Shen Yi Xue. 2005; 17(3): 158159.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王瑛, 张海音. 乌灵胶囊和黛力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对照研究. 上海精神医学. 2005; 17(3): 158159.
3 Zhang KN. Clinical study of levodopa and Wuling capsule in treating Parkinson’s disease and depression. Xin Yi Xue. 2005; 36(3): 154156. Chinese.
张凯娜. 左旋多巴与乌灵胶囊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临床研究. 新医学. 2005; 36(3): 154156.
4 Wang ZX.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Wuling capsule in treating 78 cases of insomnia. Hebei Zhong Yi. 2003; 25(12): 909. Chinese.
王振新. 乌灵胶囊治疗失眠78例疗效观察. 河北中医. 2003; 25(12): 909.
5 Jin H, Wang SZ, Shen Y, Yang CY, Jin WD. Combination of Wuling capsule and antipsychotics in postpsychosis fatigue state. Lin Chuang Xin Shen Ji Bing Za Zhi. 2004; 10(4): 247248.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金红, 王素珍, 沈莹, 杨春玉, 金卫东. 乌灵胶囊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后衰弱状态.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4; 10(4): 247248.
6 Li PG, Su TF. Wuling capsule in treating 86 cases of cardiac neurosis. Shi Yong Zhong Yi Yao Za Zhi. 2005; 21(9): 555. Chinese.
李品贵, 苏太峰. 乌灵胶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86例.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5; 21(9): 555.
7 Yue J.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4. Chinese.
乐杰. 妇产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8 Cao ZY. China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1999: 2281. Chinese.
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2281.
9 Zhang MY. Manual for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Changsha: Hunan Science & Technology Press. 1998: 35, 42. Chinese.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35, 42.
10 Zheng XY.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research on Chinese new herbal medicines (trial implementation). Beijing: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 of China. 2002. Chinese.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11 Ma XW. Gengnianan Tablet in treatment of 308 cases of female climacteric syndrome. Shaanxi Zhong Yi. 2006; 27(10): 1175. Chinese.
马西文. 更年安片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308例. 陕西中医. 2006; 27(10): 1175.
12 Han J, Gao SQ. Clinical use of Wuling capsule and its adverse effects. Zhongguo Yao Fang. 2007; 18(15): 11841186.
韩洁, 高素强. 乌灵胶囊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中国药房. 2007; 18(15): 11841186.
篇2
一、制定落实制度体系,规范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意识形态管理机制。学校要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根据“职责清晰,统筹协调,分工合作,守土有责”思路,认真执行“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确保意识形态管理环环相扣、不留死角。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学校领导担任机构主要负责人的意识形态管理工作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处理相关工作。
二、是以务求实效为目标,完善意识形态管理措施。
通过“控制场地”方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课外活动场所、报告会、讲座”管理操作流程。一是严格审批程序和环节。从申报到审批的各个程序均责任到人,可追溯倒查人性化的管理既活跃了学术活动,又实现了对意识形态的有效管理。以提升素质为抓手,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水平。不断丰富和创新理论武装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政治学习不断强调意识形态管理的重要性,周密部署相关工作。
三、以队伍和学科建设为重点,切实把控课堂阵地 在教育教学环节,坚持正确导向。
坚持“教学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通过《教学工作规程》明确规定教师应有的政治素质,根据“授课条件”、“任课资格”、“德育要求”和“教学评估”等要求,结合学生评教和督导制度等,及时发现、反馈和解决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管理,以积极健康内容占领课堂主阵地。
篇3
【摘 要】 本文在分析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机遇与困境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1+4+6”创新模式,即树立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统一的教学理念,坚持四个原则,构建六个子系统,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新媒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机遇;困境;对策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在新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发展和普及使高校内部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和交锋获得了新形式和新内容。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掌握的网络资源和技术优势,不断争夺大学生思想意识的阵地,消解着在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整合力。作为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急需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
一、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功能
第一,弘扬和宣传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在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条件下立足于弘扬主流意识形态,注重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清楚定位“培养什么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在强化政治意识、服务意识、问题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中,做好意识形态的宣传思想工作。
第二,净化和引导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承担起通过理论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功能。深刻剖析并澄清大学生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终结”、“”、“普世价值”等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认识,实现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净化和引导。
第三,“三进”和转化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着力推动意识形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防止出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漂浮”的现象,实现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化与外化。
第四,建构和育人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建构话语体系,并借助网络媒体使主流意识形态实现文字内容视觉化、传播手段数字化、价值观念共识化,实现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功能。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机遇与困境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新媒体,是强教育之路;思想政治,是规新媒体之本。当前,新媒体是把双刃剑,既是当代青年观念更新价值提升之逻辑起点,也是青年信仰危机和道德缺失之逻辑内因。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发展的重要优势和机遇。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构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根本渠道,在新媒体时代,思政课获得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第一,新媒体海量、快速、交互、生动等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新载体、新平台,微课、慕课、在线课堂等形式丰富了思政课的授课平台。第二,新媒体环境中的每个主体(师或生)都既是媒体的接受者和使用者,也是媒体的推动者和创造者,兼具双重功能。第三,信息技术的变革会带来教育模式、学习方式、生活模式甚至思维方式的改变,让教育回归学生主体的教育原生态。第四,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内含的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渗透要素,加强大学生思想素养和政治信仰,激励青年红色教育的终身性和系统性,提升教育主客体的媒体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严峻的困境与挑战。当下,新媒体已经成为一种武器,西方敌对势力在有形无形地抢占我国的意识形态阵地,对思政课形成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具体表现在:第一,高校对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认识不足,欠缺对网络等新媒体对青年学生信仰与价值观威胁的警惕性。第二,新媒体虚拟、开放、难以掌握和监控等特点使思政课面临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迫切要求快速建立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机制和系统工程,应尽快建立从党委领导到部门重视、从青马工程到党员培训、从理论课堂到社团实践等多层面全方位的立体构架。第三,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研究成果转化能力不强,急需突破研究成果的理论论证层面,真正进入从理论转化为实践阶段。第四,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实践手段和方式简单传统缺乏创新。基本停留在构建红色网站、运用多媒体技术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层面,缺少深度创新模式。第五,师生的新媒体水平和素养不高,对各种“微媒体”中信息和思潮的把握、控制、批判和引导能力欠缺,易导致工具控制人。第六,“MOOC”等远程终端学习平台难以实质性解决师生有效互动、思想碰撞与人格教育等网络教育难题。
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突出问题,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者应全面把握新媒体的特性,趋利避害、发挥优势,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三、构建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1+4+6”创新模式
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和机遇,未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获得了强大的空间。国家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强化,会形成对新媒体挟带的意识形态进攻的有效抵御;“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会推进新媒体技术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实现融合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正规化会逐渐抵消新媒体的信息混乱和技术攻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媒体素养的不断提高会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媒体时代获得新的生命力。
为实现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融合,应当构建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1+4+6”创新模式,即“1个理念+4个原则+6个子系统”。
1、树立“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统一”教学理念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旗帜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批判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既要防止将的科学性演变成离开了现实性的教条化、庸俗化、政治化、口号化;又要防止片面地以现实性排斥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倾向。
2、坚持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四个原则
坚持方向性原则,牢牢把握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决同各种反倾向做斗争。坚持合力教育原则,实现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和宣传部门相配合、顶层设计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各方面信息合力充分发挥的集成化教育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注重理论灌输和社会实践结合、理论宣讲与创新指导相结合。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原则,实现显性的课堂传统教学与隐性的新媒体教育相结合。
3、构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六个子系统
重点:提升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加强“原理课”关于理论和经典文献教育,掌握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概论课”关于中国化历史进程与成果教育,树立 “三个自信”;加强“基础课”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教育,培养正确的“三观”;加强“纲要课”关于近现代中国历史教育,养成正确的历史观;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融合教育,增强新媒体时代文化自觉自信;加强大学生媒体素养和网络安全教育,抵抗新媒体的技术攻击和挑战;加强网络新思潮新事物新现象的引导教育,应对新媒体的网络意识形态渗透。
依托:打造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打造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通有无的交互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个人合力的集成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虚拟和现实空间相结合的线上线下交互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打破传统灌输和说教的开放的自主自助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进一步推动“慕课”与“翻转课堂”等新式教学方法的推广与实施;继续深入研究专题式、案例式、实践式、PBL等常规教学改革方法;不断探索与完善参与式、暗示式、情境式等其他辅助式教学改革方法;尝试开发与创新更多体现意识形态功能的新式教学改革方法。
依据:构建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机制。以意识形态教育为目标的新媒体教学引导机制;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依据的新媒体教学协调机制;以强化纪律和底线思维为规定的新媒体教学规范机制;以质量贡献和教育实效为导向的新媒体教学评估机制;以及时控制网络不良思想倾向为责任的新媒体预防干预机制。
路径:丰富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载体。以课堂讲授为阵地载体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直接灌输;以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为依托载体实现意识形态教育与时俱进;以多媒体为教学载体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直观引导;以博客微博微信为新常态载体实现意识形态教育有效沟通;以手机终端为灵活载体实现意识形态教育即时教化;以红色主题网站互动社区为辅助载体实现意识形态教育常规化;以学生微视频微电影微话剧等为微载体实现意识形态教育形式活化。
保证:健全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充分发挥高校党委和党团组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和指导作用;全力培养熟练运用新媒体的中青年理论科研团队;重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媒体素养;合理组建理论素养深厚和信息化水平精湛的理论宣讲家队伍;打造完善德行兼备的专兼职青年辅导员队伍;启动实施“卓越理论人才”培养计划。
保障:优化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环境。建立网络时代高校宣传思想新媒体工作大格局;夯实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媒体环境;构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新媒体环境;打造校报校刊校园互动社区等校园数字化环境;创设校园“微文化”软环境;开辟网络安全维护和舆情统计的新环境。
篇4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辅协同;范式建构
研究生教育事关国家创新体系构建,是适应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发展要求,培养有灵魂的卓越人才的重要保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高校研究生培养成效,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然而,从其发展现状来看,却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必须着眼于研究生群体特点、把握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独特规律,从新实践中探索新理论、建立新制度、形成新模式。其中,重要的问题在于: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否遵循“导辅协同”的基本思路、能否形成“导辅协同”的工作范式。
一、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辅协同的概念拓展
立德树人应当是也必然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遵循。导辅协同逻辑起源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研究生群体本身的特殊性。从词义上看,“导”即启发、引导、主导;“辅”即帮助、佐助。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辅”与“导”作为矛盾的两方面,其中居于支配地位的一方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与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此外,唯物辩证法认为,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研究生群体知识水平高、政治参与意识突出、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自控能力,总体上思想政治素质高,思想观念更趋成熟,多数已基本形成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是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抑或是在自身成才发展过程中,其主动性、自主性都极强。因此,与本科生“辅”重于“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同,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导”应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辅”为次要方面。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导”“辅”内涵的理解与拓展、作用的辨析是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逻辑基础。所谓导辅协同,一般地说,是指基于研究生的群体特征和研究生思政教育特有规律,贯穿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全程的基本线索和总体思路,是构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范式的基本遵循。具体地说,可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进行理解。从狭义上讲,导辅协同主要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中导师和辅导员双主体作用的协同发挥。从广义上讲,导辅协同不仅体现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主体论中,还包括研究生思政教育功能、价值上的导辅协同,研究生思政教育方式上的导辅协同等。构建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广义的意义上理解导辅协同,不断拓展导辅协同的外延,挖掘导辅协同的深义,统筹设计、构建体系。
二、构建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重要且必要
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1922-1996年)在其1962年出版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了范式的概念和理论,他以范式及其发展变化为基点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结合库恩有关范式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中国学者对范式的内涵基本达成共识:是同一学科或专业领域内普遍认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这成为该学科或专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共同的理论基础与框架,规定并指明了该学科发展的方向。本文所指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即在现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识、持用话语、既定模式的基础上,总结本学科或专业领域内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汲取研究生思政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有益发展模式,探求能为人们所认同并施行的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新结构、新形态,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学科或专业领域,应具有的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实践形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并非先存在,它孕育、形成、确立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及其科学研究的发展进程中,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性。其标志有多种,如确立了着眼于研究生群体特性及研究生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不断充实和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学科架构为核心,进而探析特殊规律的学术旨趣;在研究和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以研究生思政教育主体、客体、过程、内容、方法为主的概念体系,确立了着眼于运用此概念体系观察、反思和从事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基本框架与行动模式,这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理论研究和现实工作意义非凡。但是,面对当今世界所处之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之战略机遇期,面对中国改革发展所面临之风险与挑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范式也面临挑战,体现在:我们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运用既定范式思考和回应经济社会新发展所提出的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时,时常发现理论关照和回应现实的不足与无力。(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在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中式微政工作队伍建设中式微,导师和辅导员在处理“导”和““辅”的关系中存在“顾此失彼”误区队伍建设是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依靠力量,是决定其工作成效最主要的方面。然而,在当前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中却存在“重本轻研”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从大学生总体结构上看,在当前高校中研究生规模普遍小于本科生规模,此外,与本科生群体的整体思想状况相比,研究生群体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状况相对成熟,在学习活动组织和生活自我管理方面自觉性更强。这使得各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心聚焦于本科生,在制定相关思政工作制度时将优势资源和利好政策向本科生倾斜,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研究生思政工作有关主体积极性的发挥,同时也极大影响了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充实和完善。另一方面,从客观外部环境来看,我国经济结构虽逐步优化、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由大国竞争加剧、西方“中国威胁”思维惯性导致的意识形态矛盾和斗争,加之西方对华意识形态输出方式和策略的转变,隐蔽性成为其主要特点,这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大背景和重点攻坚领域。如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预判不足,就会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主体自觉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此外,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主体,直接决定研究生思政工作成效,其中,导师负首要责任。当前,绝大多数导师能着眼于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基本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学习指导、科研实践中,较好地完成科研育人的职责。然而,部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体现出重科研指导而轻学术道德规范教育,重学业专业指引而轻人格品行养成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问题,即“导”而不“辅”。研究生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队伍的要素,是骨干力量,也是主攻手。当前,研究生辅导员在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方面总体上是好的。然而,受研究生培养模式影响,很大一部分研究生辅导员存在重日常事务管理而轻思想政治教育、重具体工作实践而轻系统工作统筹等问题,也即“辅”而不“导”。因而,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导”“辅”功能发挥的不平衡、不协调极大影响了研究生思政工作实效。(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两重功能的关系有待调整升级整升级,在实践中偏向重“非意识形态功能”而轻“意识形态功能形态功能”从价值论维度出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均具有“意识形态性、非意识形态性”双重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意识形态性”,即向教育客体传导意识形态、使客体形成教育主体期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观念体系,以此引导和规范教育客体行为方式的效能、属性。其首要目的是实现统治阶级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掌控。所谓非意识形态功能,是除了意识形态功能以外的其他社会功能,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非阶级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性要求。在任何国家和社会,“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虽然均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一问题的两个侧面,然而,在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两重特性的地位问题时,仍然要有所侧重、不能偏废。这根本上是由思想政治教育阶级性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要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在发挥其功能时,意识形态性居于主导地位,体现并代表思政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其功能的“非意识形态性”之于意识形态学必须也只能是从属关系,不能独立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方面,其主旨是将广大研究生培养为我国意识形态战线的有力维护者,其根本目标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培养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水平拔尖的顶尖人才。然而,由于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投入大、见效慢、难度高,且教育效果难以评价和衡量,而对研究生进行非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则相对难度低、可操作性强、效果容易凸显,这与教育主体的教育理念方法更新不足、主体间分工配合不力、教育内容结构不够优化等负面效应叠加,就导致教育主体主动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的作用尚未有效发挥渠道的作用尚未有效发挥,社会实践、校园学术文化等教育载体未有效运用教育载体未有效运用,传统教育方式与新媒体新技术相融合的教育潜能有待进一步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引导研究生构建科学“三观”的主要路径之一。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广泛、有效开设已成为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由于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未能着眼于研究生的思想特点,更多地采取灌输方式,对研究生关注的时下热点问题涉及较少;再加上研究生课业、学术任务重,不少研究生只能把主要精力投入专业能力的提升中去,很大一部分甚至只是为了凑学分才勉强选择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上种种,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被“边缘化”,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主渠道作用未能有效发挥。社会实践始终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对于帮助研究生深入社会、认知国情、锻炼本领、锤品铸魂的作用无可替代。校园学术文化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应有之义,其内涵的育人资源、素材所具有的育人价值不可小觑。当前,大多数高校已经把研究生社会实践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体系和培养方案中,以期促进研究生结合所学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达成研究生专业素质提升和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双轨并行。然而,由于各级各类高校所掌握的社会资源的不平衡性,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和落实的差异性、不均衡性,使得研究生社会实践教育和学术文化教育缺乏必要的长效机制和保障体系,再加上研究生培养模式所限以及研究生繁重的科研任务,导致部分高校培养方案中规定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教育和学术文化教育流于形式,限制了其作为教育载体的功能的发挥。此外,互联网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手段,是传统教育方式和载体的必要补充。近年来,校园网建设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各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重点,多数高校都能够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校园网和公众号为研究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达成教育、引领研究生思想和风尚的目标。然而,鉴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渠道的不可替代性,再加上维护和运用网络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相较于传统教育方式和载体要高出许多,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评估难度相对较大,这使诸多高校在网络育人资源开发和育人平台维护方面望而却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线上线下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合力的形成与发挥。
三、导辅协同视角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构建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独特规律决定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构筑方式,应遵循导辅协同的基本思路,全面系统地从其主体、功能、内容、方式等方面着手。(一)存在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的导辅协同同:着眼于构建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德育共同体”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增质提效,队伍建设是根本,实现对研究生意识形态的掌控,有赖于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队伍,这是我党长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从教育主体维度看,“导”即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处的主导地位,“辅”即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关键主体、相较于导师的首要负责人定位,起辅助作用。当前,突出导师和辅导员的双主体作用,当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优化顶层设计,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地位,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中的重点,专门安排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经费,实现优势资源和政策有效倾斜;着眼研究生群体特征和教育规律,以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为抓手,高度重视运用制度手段推进工作。二是研究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德育素质培训体系和机制,着力提升两支育人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素养、专业水平,增强育人合力。三是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应苦练内功,在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树立德育共同体观念,立足岗位职责做到既导又辅,增强教育实效性。研究生培养模式决定了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其两大基本职责就是教书和育人。因此,导师若想扮演好思想引路人和学业指导者的双重角色,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还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教风引导、影响学生,重点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出发,真正理解和践行导师工作的“导”“辅”二重性,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者和研究生成长成才的主心骨,做党委工作的辅佐者和研究生成长的引路人,在保证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着重培养研究生的民族责任感,重视研究生理论水平的提升。研究生辅导员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作用不仅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把育人作为自身岗位的根本。这就要求研究生辅导员要坚持终身学习,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知识结构和宽口径的知识储备,加强科学研究,从工作作用和工作方法的角度全面认识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辅”“导”二重性,即从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出发,做好党委工作的助手、导师教学和科研的助手、学生成才发展的助手的同时,注意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日常事务管理相结合,将系统工作统筹同具体工作实践相结合,加强研究生政治思想引导、情感疏导、行为教导和就业指导。据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双主体作用的协同发挥,必然要求在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导师和辅导员不断转变观念、精诚合作,由传统的各行其是向形成协同攻坚的德育共同体发展。(二)彰显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上的导辅协同同:着眼于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双重功能的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的协同发挥同样须遵循导辅协同的基本思路,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非意识形态功能必须补充、辅助于意识形态功能。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趋势虽整体向好,但是个别人还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意识淡薄、知行合一不足等问题,反射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两重特性的发挥亟待优化。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的有效发挥,特别是突出其功能的“意识形态性”,应着力于四个方面。一是加大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其对我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其投身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感、自觉性和综合能力。二是立足研究生群体特点,科学构建教育内容体系,优化内容结构,科学设置“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内容的比重,形成以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为核心与主导,兼顾学习观教育、学术规范和道德教育、婚恋观教育、择业观教育的内容体系。三是探索并引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评价机制,为意识形态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坚实保障。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效果较难进行量化评价,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从科研、管理和活动等不同维度设计工作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其中,尤其要突出和增加意识形态教育所占权重,坚持以科学引导为方向和以客体效果反馈为中心相结合,更加注重教育主体对客体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实际效果,以期达到表彰和激励意识形态教育的目的。四是在调研并分析现有主体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明确并协调好不同主体间的分工与职责,引导、激励各方着力构建德育共同体,研究并建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机制,实现全程育人。(三)承接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的导辅协同同:着眼于传统教育方式同新兴教育方式相结合教育方式的适配性、丰富性、多样性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选取、运用必须因时而新。其中,所谓“导”,即继续坚持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然而,从研究生培养的角度看,我国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模式与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无法很好地适配,既定的教学理念、方式受到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因此,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重置,既充分体现理论学科发展的规律性、专业性,还要重视教材建设的实效性,即教材的编写在结合研究生的思想特点及其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同时,还应及时反映国内外最新理论特点。此外,更要重视灵活选择和运用教学方式,以研究型教学为导向,在课堂上重视翻转式、讨论式、个性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并从时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引导研究生感知和探究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谓“辅”,即注意发挥校园学术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途径的补充作用,结合研究生培养特点,在研究生学术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实践环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的交叉,在推进研究生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步提高的同时,引导研究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同时,还须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自觉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充分运用校园网、公众号、手机APP等新媒介、新载体,推动研究生思政工作传统优势与新技术相融合,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寻找新的生长点、开创新空间。
四、结语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石”。在新时代,推动研究生思政工作提质增效,需要立足研究生群体的特点,构建导辅协同的新范式,通过优化教育主体的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功能的最大限度发挥。
[参考文献]
[1].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刘放桐,等.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任少波,许占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建构初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2):46-52.
[5]沈壮海.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40-46.
[6]石书臣.论思想政治教育中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统一[J].探索,2003(3):81-83.
[7]吴春梅,陈一恒.意识形态导向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功能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22-26.
[8]冯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9-14.
[9]任敏.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7(6):332-333.
篇5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全面做好学校安保维稳工作,6月15日下午,我校于办公楼第二学术报告厅召开庆祝建党100周年维稳安全工作部署会,会议由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格根哈斯主持,校党委副书记施纪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全校维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会议。
会上,保卫处处长王跃平宣读了《建党100周年维稳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格根哈斯强调:一是要将各项工作措施做细做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上传下达;二是要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分工,落实好责任追究制度。随后,为保证学校维稳安全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强化聚焦突出问题、精准实施发力,针对疫情防控、意识形态安全、舆情管理、课堂管理、食品安全、用水用电管理等重点内容,格根哈斯对分管各部门的工作做出了具体要求和部署,力求将安全隐患清零。对于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学校将严肃追责问责。
施纪华强调:一是要增强政治敏锐力、判断力,高度重视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二是要落实好各项具体工作,坚持“一分安排,九分落实”,确保国家安全和校园稳定,要严明工作纪律,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三是加强隐患排查工作,继续完善落实“双排查”制度,要把消防安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要加强学生公寓、实验室、工地等的消防安全管理;四要将各项工作细化、落实到具体部门,要持续加强应急处置、安全宣传教育、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值班制度。
安全稳定是底线工作,我校时刻把守护全校师生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要把做好庆祝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以确保校园稳定和谐安全的优异成绩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篇6
关键词:中层干部;管理;必要性;有效方法
一、前言
中层干部作为高层决策的执行者,基层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发挥着上传下达的作用,是维系领导和普通职工的桥梁。一个企业里看责任能否落实,措施是否到位、突出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还是要看中层干部。在当代中国,基层中层干部的管理工作就是指具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干部群体的中坚力量。在我们看来,中层干部群体要形成恰切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赖于基层组工工作者行之有效的意识形态的管理。只有不断强化意识形态与管理阵地建设,才能真正让中层干部对于基层管理工作有切身体悟。这是本文研究的起点。
二、新形势下中层干部管理的必要性
1.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
目前在中层干部管理现状中存在着以下这些问题:一是干部管理观念相对较为传统;二是干部管理内容陈旧方式老化;再者干部管理缺乏长期有效机制
我国广大中层干部接受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建设祖国的中流砥柱,而和谐社会理念下的管理中加深对价值观的管理,有利于正确处理和提高中层干部的专业业务素养和科学执法意识,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层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够更早的将管理理念和意识落实到中层干部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并能够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用于基层的企业实践。中层干部管理工作是提高执政能力和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基本要求。要提高执政能力,保持理论上的先进、行为上的先进、决策上的先进,都离不开中层干部管理能力的提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层干部队伍,是整个企业保持先进,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必要前提。
2.自身职责的必然要求
中层干部领导力之所以那么重要,是因为,中层干部才是企业的重要核心,中层领导是高层与下属之间的纽带,他的领导力直接关系到下属的成绩,关系到高层的领导方针。中层干部在单位中处于较为独特的位置。第一,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中层干部上有领导,下有员工,在一个单位处于上与下,宏观与微观的结合点上,既要在上级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又要指导本部门员工开展工作,可以说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一项工作的推进,既靠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也需要中层干部狠抓落实。第二,处于执行层的位置。一个单位领导班子作出的决策,关键是要通过中层干部去推动、去落实、去实践。第三,处于中坚力量的位置。中层干部整体上能力水平都比较强,综合素质都比较高,是一个单位的业务骨干、中坚力量,代表着一个单位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对外形象。第四,处于参谋助手的位置。中层干部不仅仅要做到上情下达,更要研究分析基层工作和职工队伍的各种情况,为领导出谋划策,为高层的决策提供充分的第一手材料。
3.中层干部管理的有效方法与路径
(1)进一步强化干部选拔任用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进一步明确党管干部原则的具体要求,发挥好党委在选人用人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格按照“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坚持选拔任用干部的原则和基本条件,认真遵守任职资格规定,严格执行选拔任用干部的工作程序,重点抓好动议、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提出任用建议、讨论决定等关键环节,严把五关。一是严把资格条件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做到不符合规定的不上会,不符合条件的不审批。二是严把民主推荐关。坚持会议投票推荐与个别谈话推荐相结合,既尊重民意又不简单以票取人,切实把最合适的干部选拔到最适合的岗位上来。三是严把考察识别关。制定周密的干部考察方案,纪检监察部门参与考察,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全面掌握考察对象的情况后才提出任用建议。四是严把集体讨论关。党委讨论决定前,人事部门就拟任人选征求纪委意见;讨论过程中,党政领导班子做到集体研究、通盘考虑和慎重决定。五是严把全程记实关。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文书档案,全面反映干部选任用工作中各环节责任主体和运行情况。同时坚持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公告监督电话和地址,设立意见箱,让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对选人用人机制进行监督,进一步扩大群众对干部选拔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坚决杜绝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通过民主推荐、严格考察、择优选聘,不断优化中层干部队伍整体结构,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2)进一步深化干部考核管理
一方面,要严格中层干部考核的内容,严以律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重点考核其组织领导能力、责任意识、执行能力和团队建设,考核其敬业精神、执行能力、工作实效、协作配合和群众威信等。考核由主要领导负责,成立考核领导小组,人事部门组织实施。中层干部考核主要有日常绩效考核、半年考核、年度考核及任期届满考核等,考核评价采取个人述职、民主测评与谈话、领导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对中层干部进行考核评价。另一方面,要完善考核程序和形式。日常绩效的考核采取定量指标考核和定性指标考核相结合、关键指标考核和辅助指标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半年考核、年度考核及任期届满考核时,个人述职报告通过办公网予以公布,接受职工查阅。民主测评以“好干部”标准为依据,包括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等5个考核指标,各指标权重相同,参与的人员范围为本部门其他中层干部及成员、关联部门中层干部及成员等。考核评价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等级。综合中层干部考核得分、日常履职、廉洁自律及所在单位组织绩效等情况确定考核等级,其中考核等级为优秀的人数不超过被考核总人数的20%。考核评价结果将作为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的重要依据,中层干部的绩效工资与其个人综合考核评价结果挂钩。对中层干部的考核情况形成书面材料,通过谈话谈心形式将考核结果反馈至被考核人。
(3)进一步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
要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对于价值观内容进行更加细致的探索,要努力将工作相关知识与价值观的管理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生命观的政治管理,并且努力构建相关的理论体系。在培训课程上要对中层干部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知识的灌输,同时,要针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在管理管理的培训课程上要引导中层干部树立可持续等先进科学的观念,注重对中层干部的生命意识培养和管理,从而形成科学的认识,提升中层干部的实践能力。要灵活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进行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首先应从单位文化建设中一点一滴深入价值观气息。在培训课程上,工作人员要敢于与时俱进提出最新的价值观方面的案例进行评估,鼓励中层干部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观念,借助网络等媒体资源提升中层干部自我学习的能力,并在培训课程中以分享交流的形式提高大家认识,提升网络文本在意识形态培养上的价值。一是积极接受并善于利用网络文本。要适应广大中层干部群体试图通过图画、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技术,以及微博、微信等微客户端的迅猛发展,创新意识形态传播的文本形式。二是营造适合中层干部群体参与并互动的网络微环境。要通过网络文本的互动性、创新性、集群性,营造中层干部群体在场的意识形态现场,让中层干部群体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实现交互层面的动态性质的审美需求。三是创新意识形态网络传播途径。要广泛利用纪录片、专题影像、学术论坛,实现传统文本正统性向当下网络文本灵活性的转变,淡化网站类的政治色彩,以网站作为主要平台,围绕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引领中层干部群体管理管理认同度。
(4)进一步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
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一是培训内容要更加丰富,要更加凸显德育培训。根据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干部教育培训坚持以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政治理论、政策法规、道德品行教育培训为重点,同时要增加哲学、历史、科技、文学、艺术和军事、外交、民族、宗教、保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使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更好地促进干部更新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二是培训方式要多样化,要更加凸显自主学习。干部教育培训以脱产培训、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网络培训、实践锻炼、在职自学等方式进行,注重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主学习、研究探索,并提供完善必要学习条件,同时,完善中层干部上讲台制度,既接受他人培训,也主动培训他人,相互交流,相互进步,更好地提高中层干部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三是建立完善的培训闭环管理,坚持培训前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培训中按需施教、培训后跟踪问效,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广泛征求中层干部意见,培训结束后及时开展培训满意度调查,将培训计划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本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培训实效。
(5)进一步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
只有开启干部监督全天候的探照灯,让监督时时都在、处处都在、事事都在,才能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一是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不断地更新观念与想法。要思想上有所转变就是要强化内生动力的习得,也就是要不断增强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身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持续进行调适与改进。二是要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的制度保障。做到多管齐下,久久为功。既要自觉做好党的纪律检查部门、组织部门对于干部日常工作的“八小时以内”监管,也要强化社会群众、家庭亲人对于干部日常生活“八小时以外”的监督。既要做好外在的纪律、制度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也要做好道德、公序良俗对于干部的管理。同时,要强化监督检查的督导力度,在管理好干部的同时,从纪律检查部门、组织部门出发强化自身能力提升。三是要加强日常事务的管理,完善中层干部的个人信息库,及时将涉及到中层干部的资料内容进行归档,认真进行分析与考评,汇总意见要第一时间通知中层干部,以促进其改正并成长。四是建立干部日常谈心谈话机制,结合年度考核结果现场反馈、试用期考核、民主生活会、约谈等工作,采取集体谈话、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及时掌握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作风和廉洁自律等情况,落实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干部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层干部日常监督管理。
三、结语
总之,中层干部作为高层决策执行者,和基层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处于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参谋助手的重要位置,必须不断强化选拔任用的原则和要求、严格管理考核流程与力度、完善管理内容与方式、健全培训制度与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中层干部管理水平与干部素质显著进步。(作者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尾供电局)
参考文献:
[1]沈壮海.管理管理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刘增惠.生命思想及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7
一、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本次教师思想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做到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把整顿作风与不断推进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让教育整顿和当前工作双促进,真正做到"用心想事,用心干事"。必须严格要求自己,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师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奋斗,在社会中为人师表。
二、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和生活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良好的作风、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为幼儿园的发展添砖加瓦!始终牢记理想信念,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始终牢记责任使命,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始终牢记党纪国法,爱岗敬业干实事。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己饱满的工作热情,把心思凝集到教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提高教育质量上,释放出自己的能量,以追求一流的责任感,用自己最的努力去争取的业绩。
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风,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幼儿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幼儿,与每一位孩子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尊重每幼儿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幼儿的潜在优点。
篇8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挑战;原因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最一般的含义,是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扩张和全球化联系,是资本、资源、信息、贸易的全球共享与优化组合。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伴随着经济要素全球的自由流动,人类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将日益频繁,政治的、文化的、观念的东西也在世界范围内交融汇合,势必对发展中国家产生全方位的冲击和影响。
基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的一些理论和模式,必须结合中国的实情,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狭隘的抵制,而是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和前瞻的意识积极地参与世界多元政治思想文化交流与对话,推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改进和发展,直面即将可能出现的挑战,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语境。
一、来自时代的挑战
在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之一将是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将会动摇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的斗争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而且手段上也越来越隐蔽化。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在全球化中的优势地位,企图利用经济全球化国际惯例的作用,寻求政治制度的西方化。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也将导致文化层面的变化,传媒领域的跨国公司借助发达的网络技术形成日益增长的权力,助长了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传播与流行。利用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等各种机会,通过影视、网络等大力渗透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想。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未来的人才是以开放的态度接纳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即资本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利用一种隐蔽的方式将触角伸向免疫力较弱的高校莘莘学子。他们处在成长的懵懂阶段,必然会使这些意志薄弱或涉世未深的未来人才受到毒害。会诱使他们对西方价值观念产生盲目的崇拜,背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将是人们思想的进一步开放,个人主义也会随着渗入,这会使得未来人才在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时迷失自我,往往只注重个人利益的得失,而忽视了国家利益和民族需要,从而失去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极易诱发极端个人主义,这与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完全背离的。所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面对时代带来的挑战下,有效缓解不同价值观冲突带来的不良影响,引导未来的企业人才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崇高的理想,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和正确的价值导向。与此同时,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带来的另一挑战将是呼吁人的转型。
二、来自教育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即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而企业办学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成才的要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法纪等素质在一定时期内达到预期效果。它是企业办学模式下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核心问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正确的目标定位,不仅为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方向评估的依据,也为广大青年学生成才明确了可行性导向。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的目标内容包含对人才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要求,分为六个方面,即坚定的政治方向,较高的理论素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套培养目标体系本身是科学合理,经过历史检验的。但是,在现行高等教育中未能很好地具体化,从而影响了其原有的激励、导向和聚合功能的发挥,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当然,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实为社会主义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为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目标。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强烈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等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而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提出的,且多年来没有大的改动,因而日益脱离已经变化了的实际,存在着与现实错位的现象,已不符合时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 一是目标定位过分抽象化。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目标定位应在运动中选择坐标。“又红又专”、“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抽象的概念,只能作为总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我们对其内容做充分具体地研究,提出与时代变化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相适应的具体目标和规格。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由于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注重个性的发展和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而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既没有将总目标具体化、实际化,也没有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关注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需求,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阶段的目标既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当前的实际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也没有结合我国实际、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目标,因而未能在理论上体现现实性和前瞻性,在实践中也缺乏操作性,不能解决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问题,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陷入了过分抽象化的泥潭,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有的激励和引导功能,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教书育人的活动。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状况也参差不齐。同时,随着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他们的价值观日益趋向多样化。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设定上要注意层次性。
与此同时,教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较高的能力,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平等。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企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环境和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结构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迫切要求我们的教师根据时展的要求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不断突破。这是优秀教师形象必须具备的。而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的素质还有待于提高,在新形势下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来自大学生自身的挑战
当前形势下,高校的一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政治热情不高。学生虽然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但政治热情不高。不少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内,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理想化色彩较浓,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一些消极现象往往不能正确看待。学生只关注政治给自我发展和自身利益带来的影响,强调自我的信赖,不大看重政府的政治形象和整体作为,对国内国际政治问题的关心程度也远不如对经济、商业的热情浓厚。
此外,部分学生人学后,意志消沉,悲观厌学,有的甚至自暴自弃,造成心理障碍。当一些不良社会现象渗透到校园渗透时,由于缺乏较强的自律能力,难以抵制。比如在学校纪律遵守上,迟到、早退、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在生活习惯上,抽烟、酗酒等现象也是屡禁不止。生中尤其是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更不提勤奋刻苦的学习作风,自我认知不足,这对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都带来不少问题。所以针对这一情势,如何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兵.论社会环境变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月第29卷第1期.
[2] 钟贤.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原则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06年第11期.
[3] 田霞,邢千里.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6期.
[4] 张文凯.关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理论思考[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
篇9
关键词:意识形态目标函数经济决策交易成本
一、背景陈述与问题的提出
从19世纪末开始,川江航运逐步被外国航运公司垄断。1890年,根据《烟台条约增续专条》规定,英商可自备华船或雇佣华船,挂外国国旗进入川江,享有在其他水域和口岸同等的权益;而且这些船只在重庆缴纳一次关税,比华商入口厘金还低。1895年,中日《》规定日本轮船能“从湖北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重庆府”,“附搭行客,装运货物”[1];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以英国为首的其他国家也立刻享有了这项特权。在这样的条件下,各国航运公司开始大量进入川江航运市场。到了本世纪最初十年过去的时候,川江航线上的几家主要的航运公司是:英国的太古、怡和,日本的日清,美国的捷江。这些公司凭借技术上和资金上的优势,以及制度上和军事上的特权排挤和控制中国航运公司,谋取垄断利润。无论从厂商数量、资源流通、还是从产品特点和竞争方式来看,这一时期的川江航运市场都接近一个寡头垄断市场,已经基本饱和[2];在这样一个时候,“没有任何理由要开办一个新的轮船公司——特别是一个中国公司,而却有一切理由不办它。”[3]
令人惊奇的是,民生公司,这个由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创办的航运公司,一无资金优势,二无外国资本或官僚背景,竟在这种情况下入主长江航运市场,并在20年间崛起为中国航运市场上最大的公司,兼并了众多外国航运公司,一度成为中国近代最具实力的企业之一。[4]
据此本文提出如下问题:民生公司为什么能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在外国航运公司垄断的川江航运市场上站住脚跟,并且由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发展为近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大航运企业?我们发现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试图引入新的变量进入企业目标函数和消费者效用函数,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二、意识形态的经济意义——理论简述
(一)定义——意识形态
我把意识形态(Ideology)定义为:一定的时期一定的人群所共同拥有的对社会环境(某一方面)的共同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套非强制性的习惯、准则和行为规范。
一定的时期是意识形态的时间维度(Mannheim,1927),这里强调的是意识形态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特点的社会经济生活的产物,并且随着时间而变化:“当人们的经验与其思想不符时,他们就会改变其意识观点”。在某些特殊时期或特殊环境下,某些意识形态可能会得到强化,某些意识形态可能会被弱化(Olson,1971)。
一定的人群是意识形态的空间纬度,“人群”可大到整个社会,小到交易中的两个人[5]。不同的人群也可以有很多种标准来界定:可以是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组织或者不同的社会阶层,如此等等(North,1981)。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较大人群的意识形态对在此范围中较小人群的特殊的意识形态的形成往往有决定性的作用(Olson,1971)。
(二)假说——意识形态的经济意义
据此我们提出本文关于意识形态的4个假说(H1~H4):
H1意识形态对特定人群中各微观经济主体目标函数的影响[6]
H1-1假定在没有特殊意识形态影响下各微观经济主体的目标函数最大化问题为:
其中Πi2代表由于受特殊时代意识形态影响而被纳入某一特定人群中各微观经济主体的目标函数的特殊经济利益[8],Πi2实际上有可能为-PΠi1,但是我们将会看到在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它可能会被作为正的因素纳入最大化问题中。ri是一个外生参数,它表示微观经济主体受这种意识形态影响的程度。
H2对特定人群中各经济利益主体预期效用函数的影响
对于需要做出跨时决策的经济主体来说,影响其行为的重要因素是其V-N-M函数。我们以风险厌恶者为例来说明意识形态对各经济利益主体预期效用函数的影响:假定一个原没有受特殊时期特殊意识形态影响的风险厌恶者受到了某种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使他产生某种信仰:在客观概率(ObjectProbability)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他对某个预期(Expectation)的主观概率(SubjectProbability)大大提高了[9]。相对于原来的他,他现在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风险偏好者,甘愿冒风险把自己的一切投入有可能是风险极大的一项“买卖”。
H3意识形态与经济决策主体之间的互动
H1和H2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在单人决策的情况下,它可能会使各经济利益主体产生某些“反常”行为,如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和企业的投资选择可能会偏离通常的最大化目标;在多人交互决策的情况下,由于共同Πi2的存在可能会减小(或扩大)交易各方的机会主义倾向[10],同时预期效用函数的改变可能会减小(或扩大)主观不确定性(SubjectUncertainty),进而节约(或增加)交易费用(TransactionCost)。最后,同样是由于意识形态影响了个人的预期,可能由此催生某些具有特殊品质的人(如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
H4近代中国爱国主义意识形态
根据H1~H3以及中国近代的实际情况,这里提出关于近代中国爱国主义意识形态的假说。我把这一特殊意识形态的时间维度定为1919~1945,空间维度定为整个中华民族[11]。并且,我们把讨论仅局限在经济领域,也就是说只讨论这种意识形态在经济方面的内容而忽略它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含义。这种意识形态的具体内容定义为如下共识(H4-1,4-2):
H4-1共同信仰:微观经济主体以很大的主观概率相信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最终能够取得独立并发展壮大——如果多数人都为此努力的话。
H4-2人们相信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且国家经济利益至上。这一共识以及H4-1共同由于外国的军事和经济侵略而得以强化。这种强化使得国家经济利益(Πi2)以一定的r被纳入单个经济主体的目标函数(Ui)中。
三、实证分析——意识形态的作用与民生公司的发展
(一)爱国主义与民生公司的市场进入决策
这部具体的要解这个问题:在川江航运市场被外国大公司垄断的条件下,中国的航运公司基本不可能生存,民生公司如何作出进入川江航运市场的决策?
没有理由认为民生公司作为一个航运公司进入川江航运市场这一行为在去掉它特殊的意识形态背景之后仍然可以算是理性的行为。因为当时的川江航运市场,正如前面分析的一样,不仅被外国航运公司垄断,而且几乎已经饱和,如果一个新的厂商要选择进入的话,一般情况下它的预期是这样的:一,它可以打败一部分垄断企业,获取一部分市场份额;二,在这个市场上的预期净收益应该大于在其它市场上的预期净收益。其中第一条是第二条的前提条件。而我们已经看到,在近代川江航运市场,这第一个预期是基本上不可能出现的,而民生公司仍选择进入,正体现出意识形态的作用。
爱国主义的意识形态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生公司的目标函数,虽然说它不可能放弃利润最大化的目标(Πi1),但是这中间掺进了其他目标的假设肯定是合理的。可以说,卢作孚创办民生公司的目标不仅在于赚钱,更在于考虑到了国家的行业经济利益这一因素(Πi2),具体地说有两个重要方面:“一个目的是以民生公司为基础,发展行业和民族工业,尽快将国家建设起来;另一个目的是以民生公司为中心,进行现集团生活的第三个试验”[12]。有了这样的目标,无疑增加了决策者进入航运市场的主观预期收益,而由于强烈的民族感情而产生的必须成功的信念有在无形中降低了击败外国轮船公司所需成本的主观预期值(据H2)。
因此可以看出:有近代爱国主义的意识形态的背景,民生公司做出进入川江航运市场的决策并不是非理性的行为。从另一个角度说,正是这种意识形态的作用使得民生公司做出这样的决策。
(二)爱国主义与民生公司的崛起
这一部分要回答的问题是:民生公司进入川江航运市场后,在极其艰难市场条件下,它的发展壮大和当时的爱国主义意识形态之间有多大关系?
⒈企业文化的特征和管理费用的降低
根据所谓社团组织性文化的可察觉性特征和这些文化的可塑性特征,可以把企业文化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在较深层次的不易察觉的层面,企业文化代表着基本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一个人类群体共有的;即便这一群体中成员不断更新,文化也会得到延续和保持。在这一层面,企业文化的可塑性很小,改革难度很大。所以,这一层次的企业文化是整个企业文化的内核,它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在较容易察觉的层面,企业文化体现为企业内部成员的行为方式和工作习惯,这一层面的企业文化的可塑性较强,可以在上一层面的企业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投资建立起来,也可以说是“企业文化内核”的具体化(Jhon•Kotter&James•Lheskett,1997)。
民生公司的企业文化内核便是实业救国和爱国主义思想,这不是通过投资可以塑造的,而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意识形态所决定的,是整个社会的爱国主义思想在民生公司内部的体现。卢作孚指出:“在航业工作,便是救国的企图”。提出用创建先进的现代化的民族航业,以与帝国主义的航运势力相抗衡,不仅是把外国轮船赶出长江,收回内河航行权,而且要使中国迎头赶上工业发达国家,甚至跑到它们的前面去。公司把爱国宣传活动同企业的活动密切联系起来。在公司的船舶舱室和职工宿舍的茶具、卧单上,到处印有“作息均有人群至乐,梦寐毋忘国家大难”之类口号,号召人们关心国家危亡,并发动职工家属订出爱国公约(卢国纪,1984)。实业救国与爱国主义这一内核决定了民生公司企业文化的其他两个重要方面的性质:
一是集团生活思想。这是卢作孚改良社会的试验主要内容之一,是提倡群体合作,互相帮助以成一个最后都不至失败的集团:“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工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经济的,而民生公司就是这样一种超个人成功的事业,超赚钱主义的生意。”[13]他要求职工把民生公司当作自己的共同事业;而个人只要忍耐、苦干就能成为时势英雄。这种理想成为职工的行为准则和思想动力。
二是艰苦创业、勤俭朴素的思想。卢作孚非常重视开源节流,培养艰苦奋斗崇勤尚俭的作风:“大胆生产谓之勤,小心享用谓之俭,我们应大胆用现代科学方法生产,现代有什么,我们便要生产什么;但须节省物质上的享用,任何东西我们不能生产,便不要享用。”[14]他用禁令和查禁等办法,要求职工不、不赌、不吸鸦片、不做私生意、不贪污受贿、不拿旅客财物等,以杜绝不良习性,培养职工忠于职守、遵守纪律的精神。同时,注意开展各种文娱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提倡同事之间喜庆丧吊不互相馈赠,庆仪从简,以及为结婚青年举办免费集体婚礼等,以倡导新风,逐渐养成一种与其他企业截然不同的风气。
民生公司的企业文化通过卢作孚制定的系统的职工教育体系[15]得以强化,又通过职工之间的交流得以不断流传。这种文化强化了职工的爱国主义意识形态,并使职工对民生公司真正产生了归属感和责任感,进而减少了其机会主义倾向(据H3),使得管理费用在较大程度上得到降低,提高了公司的运作效率。
例:船上管理——从“三包制”到“四统治”
民生公司创办以前,“三包制”是中国航运界普遍实行的一种管理体制,当时中国“无一非包之船”。它开始于外国在华轮船公司,后来在各中国轮船公司普遍实行:公司将轮船上的驾驶、轮机、事务三个部门分别包给中国买办办理,一切人员的任用都由各部门大买办自行定夺:一船形成三个大的集团。而且“舵工由领江带领,水手由水手长用,理货员由二买办三买办用,茶房由茶房头脑用之类,又为包办中之包办,集团中之集团,甚至有每一小集团又分更小集团之事”。事实证明这种管理制度的效率是非常低下的:大小集团各施其政,无统一管理。承包者可自由掌握月薪开支,所以用人不必求贤,只以薪工低廉为目的。各级头目又层层征收押金,层层以次为奥援,“遂不能指挥管理,最后至于一茶房亦难更换矣”。另外,公司“限定若干金钱包办之”,其他一概不管,更“不问该事件之承包者之盈亏”[16]。承包人为了赚钱,不管航期,滥运私货,任意提高票价,服务质量极差,结果“闹得公司折了本,而买办赚了大钱”[17]。
卢作孚用“四统治”(也称“经理制”)替代了“三包制”,规定:船上一切人员由公司统一任用;船上财务、业务由公司统一掌握;船上材料、油料由公司统一定额配发;船上事务由经理一人总揽,对内向公司负责,对外代表公司[18]。这种管理制度将船上全部权力集中于经理和总公司,在中国航运界引起了轰动,事实证明这提高了船上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19],后来民生公司接收或购买的轮船都实行了这一制度,成为民生公司崛起的重要动力之一。
按照分层组织理论(杨小凯,1999),我们可以把一条船看成是一个单向集权分层组织,这种组织的特点是:层次越多,管理的效果越好,但是管理费用也越高;反之,层次越少,则管理费用越小,“但是每个经理直接管理的人越多,管理的质量也越差”[20]。但是在这里的情况却是:“三包制”是一种多层次的管理组织形式,管理费用较高(“公司折了本,买办赚了大钱”),但管理效果却也较差(中国轮船公司服务质量极低);“四统治”是一种单层的管理组织形式,管理费用较低,但同时管理效果却较好。这种看似与一般原理矛盾的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在于意识形态的作用:民生公司的爱国主义企业文化的熏陶,改变了职工的效用函数:职工不仅仅考虑如何才能在劳动既定的前提下使个人收入(Πi1)最大,或者在收入既定的前提下使劳动量最小,他也把公司的发展壮大(Πi2)纳入了自己的效用函数。这种改变大大降低了职工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因此能在管理层次较少的情况下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21]。相反,在其他没有这样统一的意识形态目标的航运公司,由于各管理层次的管理者都最大程度的追求直接私利,因此都以最大程度的机会主义原则行事,这无疑会极大的提高交易费用,降低管理效率,把多层次管理的优势抵消掉。
2.消费决策的改变与市场份额的扩大
爱国主义意识形态不仅降低了民生公司的交易费用,而且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扩大了民生公司的市场份额。在爱国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消费者会作出特殊的消费选择。据H1-2,爱国主义意识形态会改变消费者的偏好。拿乘坐轮船来说,具有爱国主义意识形态的消费者在乘船时同样会追求效用最大化,但此时他考虑的效用不仅仅是乘船的舒适感和速度、安全等因素(Πi1),他会把这艘船是中国公司的还是外国公司的这一因素(Πi2)纳入自己的目标函数。更具体一点说:如果中外两艘船的票价和服务质量完全一样,那么乘坐外国公司得船相对于乘坐民生公司的船会给他带来负效用,这时他肯定会选择乘坐民生公司的船。实际上我们放宽一些条件,即使民生公司的票价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外国公司的轮船,多数乘船者仍有可能选择民生公司的船:
这一奇迹的创造,还靠了广大爱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他们不做不要船票的外国船,不希罕漂亮的阳伞,却坚决要坐民生公司的船。许多旅客,宁肯住下等几天,也要等到民生公司的船才坐。一些爱国的商人,也在这一极端困难的时刻,不去占外国船低运费的便宜,却将他们的货物交给民生公司的轮船运,以行动支持了民生公司。[22]
从另一个角度讲,在垄断厂商的竞争中,产品的质量差别是各厂商争取消费人群、扩大市场份额重要因素。在近代川江航运市场上,由于爱国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轮船是否为民族资本经营成为了影响消费者决策的一个重要差别。这一差别并不是民生公司通过投资而形成的,外国公司也不可能通过投资来弥补这一差别,所以,意识形态对于民生公司抢占川江航运市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结论
一方面,爱国主义意识形态通过影响各微观经济主体的目标函数降低了民生公司的各种交易费用;另一方面,由于这时的爱国主义意识形态不可能不伴随着排外的思想,它也相应的提高了各外国航运公司的各种交易费用[23]。这样,民生公司的运营总成本相对于外国航运公司被大大的降低了。同时,意识形态改变了消费者的偏好,使其作出有利于民生公司(而不利于外国公司)的选择。这无疑是一种独有的优势,因为它是由属于这一时代的中国人的特有的意识形态决定的。
可见,意识形态的作用在于使得民生公司偏离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其企业行为的收益由社会获得,但是成本却由民生公司承担。更一般的,我们的结论是:某种意识形态可能使为微观经济主体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个体理性,但是同时会造成相应的外部经济,使得共同意识形态群体达到集体理性。从民生公司的例子可以看出,这样的情形可能反而会使“丧失理性”的主体最终收益。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参考文献:
1.North,1990:《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出版社,陈郁、罗华平译
2.Weber,1999:《TheprotestantEthic&theSpiritofCapitalism》,社会科学出版社
3.陈平,2000:《文明分岔经济混沌和演化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4.杨小凯、张永生,1999:《新型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Kotter、Lheskett,1997:《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曾中、李晓涛译
6.Mannheim,2001:《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商务印书馆,黎明、李书崇译
7.刘克祥、陈争平,1999:《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浙江人民出版社
8.聂宝璋,1983:《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
9.樊百川,1985:《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
10.罗中福等,1989:《卢作孚文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1.卢国纪,1984:《我的父亲卢作孚》,重庆出版社
12.隗瀛涛,1990:《四川省文史资料》,四川人民出版社
13.Rabin,1996:“PsychologyandEconomics”,Uc-berkeley
14.金铮邓红,1990:“论卢作孚对民生公司的有效管理”,《近代史研究》,1990.3
15.重庆市档案馆藏,全宗号:民生
16.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1995:《四川省文史资料》,第二缉:工商史料编
17.0lson,1994:《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出版社,陈郁、郭宇峰、李举新译
18.马敏、朱英,2000:《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中外旧约章》第一册,P.616。
[2]这种垄断不是完全市场竞争的产物,而在某种程度上可看作是侵略的副产物;至于“饱和”,卢作孚说道:“在扬子江上初有航业的时候,航业是最时髦的事业……所以行业以极短时间发展到极盛,而且发展到过盛。……大多数限于船本全折……中国籍轮船公司非常危险”(卢作孚,1934,“一桩惨淡经营的事业——民生实业公司”)。
[3]卢作孚,1934,“一桩惨淡经营的事业——民生公司”。
[4]在不到20年的时间中,发展到共有江海轮148艘,吨位6万多吨;资本增长到上亿元;职工由十几人增长到8000多人;航线从嘉陵江延伸到整个长江,进而向海洋发展,开辟了南北洋航线。同时民生公司还在长江全线和沿海港口及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在国外的河内、纽约、魁北克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它在资金、纯益、人数、船舶艘数、船舶吨位数以及航线的延伸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其它航运公司,成为中国航运界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聂宝章,1983)
[5]一个推论是:意识形态可以等同于博弈中的“共同知识”,或者至少是“共同信仰”。
[6]这是行为经济学“socialpreference”模型的一种特殊情况。更一般的模型及实验验证见Rabin,1996。
[7]Ui为各主体的广义经济利益,Πi1是在没有特殊意识形态影响时各主体的经济利益。
[8]这一部分利益可能代表这一人群的整体利益,区别于Πi1。
[9]Rabin&Donoghue,2000
[10]也可以说是缩小(或扩大)了决策者的战略空间。
[11]这里当然不包括在外国侵略中国活动中既得利益的中国人,比如买办阶层和一大部分的官僚阶层。实际上到底有多少中国人是爱国的这一点很难说,但我们根据Bayesianlaw可以相信,爱国者的比例是很大的(一个估计是:如果爱国者比例太小,中国至今也不可能独立)。
[12]卢国纪,《我的父亲卢作孚》P158。
[13]卢作孚,“超个人成功的事业超赚钱主义的生意”,《新世界》85期。
[14]卢作孚,1934,“大胆生产小心享用”。
[15]具体见:卢作孚“一个根本事业怎样着手经营的一个意见”载《卢作孚文选》。
[16]本段以上几处引言均来自《民生股份有限公司十一周年纪念刊》,1937。
[17]卢作孚,《在民生公司八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开会词》,《新世界》1933年32期。
[18]重庆市档案馆藏:全宗号民生,卷号37。
[19]一个例子:“在最艰苦的时候,船上和岸上的人员都参加了旅客服务工作,许多轮船上的船员在旅客多的时候主动让出自己的床位给旅客住。”卢国纪,《我的父亲卢作孚》P171。
[20]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153页。
[21]内在的逻辑是:在管理层次既定的前提下,管理效果和被监督者的道德风险系数负相关。
篇10
一是对德育要求的理解还不够到位。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德育要求的理解不够到位,表现在内容要求的简单化,缺少赋予学生强烈情绪体验的故事小品;过程要求的程式化,缺少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格学生教育过程的探索;方式要求的成人化,缺少适合中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活泼、生动的育人方式的研究。这样的认识,必将带来可想而知的德育效果。
二是对德育现状的评估存在偏差。对德育现状的评估发生偏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极端:一是认为市场经济严重冲击了德育工作,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德育环境进一步恶化,德育资金严重缺乏,德育社会关心度一再下降等等,一句话德育工作可谓困难重重,问题成堆。二是认为现在出现的一系列反常的德育现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搞上去了,法制健全了,学生的素质也自然会提高,德育环境等自然会好起来。两种对德育现状的评估,或过分消极,或过度积极,这为德育工作体现时代性、针对性设置了重重障碍,要提高德育实效那当然是异想天开。
三是在德育方法的选择上缺少灵活性。从一定意义上讲,德育所面临的矛盾,可以说是德育方法上的矛盾。方法选择缺少灵活性是影响德育实效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现实德育教育过程中,集中灌输多,启发引导少;理论讲解多,自身实践少;消极应付多,解决实际问题少;大报告、讲座等集体思想工作多,针对个人、有的放矢少。一句话,方法缺少灵活性,工作缺乏针对性。
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德育实效偏低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有操作方式上的不当,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也有学生自身的不足,要切实提高德育实效性,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二、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对策思考
一是进一步推进德育理论创新。列宁曾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这是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德育实践也不例外,需要好的理论指导。特别是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德育理论创新必将成为增强德育有效性的关键。在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理论,对于德育工作走出困境将有所助益。主导性德育理论是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符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哲学观点。在开放社会条件下,面对意识形态主导性与多元性矛盾,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动摇。主导性德育理论解决了德育社会主义性质与方向的重大问题。我国德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基本上是由国家决定与颁布的,它们更多地体现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正是很好地坚持了这一方向。问题的另一面是,在主导性德育理论指导下,学校德育内容有泛政治化的倾向,德育内容不可避免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与淡化道德伦理教育,使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之间产生了不协调。这也会降低德育的有效性。因此,学校德育还要将主导性理论与主体性理论相结合。主体性理论为学校德育实践提供更为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主体性是指上升为主体的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与一定对象的关系中所具有的主动态势与支配地位。传统德育忽略人的主体性,脱离受教育者的实际,漠视学生的需求,片面高扬德育的社会价值,忽视德育的个体价值,即对德育使个人生活幸福与德育的社会意义的关系强调不够。这是一种以社会本位为主的德育目标体系。这种以社会本位为取向的德育目标,决定了学校德育内容更注重和推祟的是社会价值,强调社会利益与个人义务,忽视了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应该享有的正当利益和权利。这必然导致道德规范难以内化成学生的道德信念,更难以外化成行为准则,造成知行脱节。而主体性德育理论重视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即要求教育者主动把握学生的客观实际和特点,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制定符合社会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精心选择教育内容,创设教育情境,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创造性地对学生开展德育。主体性德育理论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主动认可教育目标,接受教育内容和要求,发挥其主体能动性加以内化,使学生对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产生强烈的自主意识,把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提高道德境界变成自主的活动。
综上所述,无论德育目标脱离学生实际,还是德育方法理想化与简单化,都是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原则。我们认为,要提高德育实效性,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指导思想是关键。一是要求德育工作者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学生,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更不能无的放矢与简单粗暴。二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教育就是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自觉地对思想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和自我矫正,以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为此,学校应当改变机械灌输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自己拟定教育计划。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增强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的能力。三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他们感受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成就,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这比空洞抽象的说教更加行之有效。主体性理论的精髓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发展性德育。学校德育工作者若能用这一全新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德育实践,则德育的实效性会大大增强。
二是进一步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目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用马列主义、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德育工作必须贯彻这一德育宏观目标,并按此要求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微观德育目标。微观德育目标要体现操作性、时限性和可测性等特点。操作性是指德育目标明确具体,每个目标都与每个学生的具体理想、行为相结合,使之融合在每个人的具体行为之中。时限性要求学校、教师、学生按时完成德育既定目标。可测性是通过以目标为尺度、以目标为准绳的测量和评价来判断德育工作的优劣得失。可以说,只有体现出上述特点,德育工作有效性才能增强。若没有上述微观具体的德育目标,德育任务则流于空泛,德育有效性也难以彰显。
三是进一步拓宽德育渠道。就学校范围而论,德育要与各学科教育协调共进。除了课堂教育主渠道外,社会实践、党团组织、以及校园文化和日常德育等多渠道都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把学生关在学校中,声色俱厉地训导已为时代所不容。要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打破传统的狭小的德育天地,让学生尽早了解社会,特别是提高他们对社会阴暗面的分辨能力,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就整个社会而言,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要形成一体化。特别是大众传媒、大众文化的发展,导致德育社会化趋势加剧,社会文化的发展也使德育社会化,封闭式的学校德育落伍于现代德育的发展大势。因此,发挥上述三位一体、多元化德育作用值得提倡,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德育的最佳效果。
四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德育评价机制。德育有效性表现为受教育者道德力量的增强,体现在他们的思想、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等多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难以用一般尺度和标准进行衡量。若以一般的方法、标准去衡量德育工作者的工作量,那么衡量到的仅仅是授课时数,而大量的课外工作是不能用课时来衡量的,这对他们有失公平,必然会挫伤部分人的工作热情,于德育工作不利。由于德育自身的规律,采取突击检查的方式来检验德育工作效果,是与德育内在规律背道而驰的。这种检查或许能促进德育工作,但由此带来的两个结果必须正视:一是例行政务,则难免流于形式,与事无补;二是造成基层单位忙于应付,甚至弄虚作假。由此可见,提高德育实效性还要构建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教育研究》1981年第6期。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出版。
3、《中国农村教育》2001年第7期,第46页。
4、鲁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