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业务管理范文

时间:2024-05-20 17:40: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征信业务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征信业务管理

篇1

征信业管理条例最新版全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征信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引导、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中国境内从事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征信业务,是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企业)的信用信息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

国家设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进行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和提供,适用本条例第五章规定。

国家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为履行职责进行的企业和个人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和公布,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从事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不得危害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称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征信业进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法推进本地区、本行业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征信市场,推动征信业发展。

第二章 征信机构

第五条 本条例所称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主要经营征信业务的机构。

第六条 设立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设立条件和下列条件,并经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一)主要股东信誉良好,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二)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

(三)有符合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保障信息安全的设施、设备和制度、措施;

(四)拟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任职条件;

(五)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七条 申请设立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应当向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提交申请书和证明其符合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条件的材料。

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审查,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颁发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经批准设立的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凭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登记。

未经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个人征信业务。

第八条 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熟悉与征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征信业从业经验和管理能力,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并取得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任职资格。

第九条 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合并或者分立、变更注册资本、变更出资额占公司资本总额5%以上或者持股占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的,应当经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变更名称的,应当向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备案。

第十条 设立经营企业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设立条件,并自公司登记机关准予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的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派出机构办理备案,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营业执照;

(二)股权结构、组织机构说明;

(三)业务范围、业务规则、业务系统的基本情况;

(四)信息安全和风险防范措施。

备案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原备案机构办理变更备案。

第十一条 征信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报告上一年度开展征信业务的情况。

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告经营个人征信业务和企业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名单,并及时更新。

第十二条 征信机构解散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应当向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下列方式处理信息数据库:

(一)与其他征信机构约定并经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同意,转让给其他征信机构;

(二)不能依照前项规定转让的,移交给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征信机构;

(三)不能依照前两项规定转让、移交的,在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下销毁。

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解散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还应当在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公告,并将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交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注销。

第三章 征信业务规则

第十三条 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但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信息除外。

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履行职务相关的信息,不作为个人信息。

第十四条 禁止征信机构采集个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

征信机构不得采集个人的收入、存款、有价证券、商业保险、不动产的信息和纳税数额信息。但是,征信机构明确告知信息主体提供该信息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并取得其书面同意的除外。

第十五条 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应当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但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不良信息除外。

第十六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内,信息主体可以对不良信息作出说明,征信机构应当予以记载。

第十七条 信息主体可以向征信机构查询自身信息。个人信息主体有权每年两次免费获取本人的信用报告。

第十八条 向征信机构查询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信息主体本人的书面同意并约定用途。但是,法律规定可以不经同意查询的除外。

征信机构不得违反前款规定提供个人信息。

第十九条 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采用格式合同条款取得个人信息主体同意的,应当在合同中作出足以引起信息主体注意的提示,并按照信息主体的要求作出明确说明。

第二十条 信息使用者应当按照与个人信息主体约定的用途使用个人信息,不得用作约定以外的用途,不得未经个人信息主体同意向第三方提供。

第二十一条 征信机构可以通过信息主体、企业交易对方、行业协会提供信息,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已公开的信息,人民法院依法公布的判决、裁定等渠道,采集企业信息。

征信机构不得采集法律、行政法规禁止采集的企业信息。

第二十二条 征信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保障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并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障信息安全。

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应当对其工作人员查询个人信息的权限和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对工作人员查询个人信息的情况进行登记,如实记载查询工作人员的姓名,查询的时间、内容及用途。工作人员不得违反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查询信息,不得泄露工作中获取的信息。

第二十三条 征信机构应当采取合理措施,保障其提供信息的准确性。

征信机构提供的信息供信息使用者参考。

第二十四条 征信机构在中国境内采集的信息的整理、保存和加工,应当在中国境内进行。

征信机构向境外组织或者个人提供信息,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四章 异议和投诉

第二十五条 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收到异议,应当按照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对相关信息作出存在异议的标注,自收到异议之日起20日内进行核查和处理,并将结果书面答复异议人。

经核查,确认相关信息确有错误、遗漏的,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应当予以更正;确认不存在错误、遗漏的,应当取消异议标注;经核查仍不能确认的,对核查情况和异议内容应当予以记载。

第二十六条 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所在地的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派出机构投诉。

受理投诉的机构应当及时进行核查和处理,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书面答复投诉人。

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章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第二十七条 国家设立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发展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由专业运行机构建设、运行和维护。该运行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收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按照规定提供的信贷信息。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信息主体和取得信息主体本人书面同意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查询服务。国家机关可以依法查询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信息。

第二十九条 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信贷信息。

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或者其他主体提供信贷信息,应当事先取得信息主体的书面同意,并适用本条例关于信息提供者的规定。

第三十条 不从事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查询信用信息以及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收其提供的信用信息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金融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制定。

第三十一条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可以按照补偿成本原则收取查询服务费用,收费标准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规定。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适用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履行对征信业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可以采取下列监督检查措施:

(一)进入征信机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对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或者查询信息的机构遵守本条例有关规定的情况进行检查;

(二)询问当事人和与被调查事件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要求其对与被调查事件有关的事项作出说明;

(三)查阅、复制与被调查事件有关的文件、资料,对可能被转移、销毁、隐匿或者篡改的文件、资料予以封存;

(四)检查相关信息系统。

进行现场检查或者调查的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和检查、调查通知书。

被检查、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文件、资料,不得隐瞒、拒绝和阻碍。

第三十四条 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或者查询信息的机构发生重大信息泄露等事件的,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临时接管相关信息系统等必要措施,避免损害扩大。

第三十五条 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的工作人员对在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信息主体的信息,应当依法保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未经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擅自设立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或者从事个人征信业务活动的,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经营企业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未按照本条例第十条规定办理备案的,由其所在地的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派出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三十八条 征信机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给信息主体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窃取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获取信息;

(二)采集禁止采集的个人信息或者未经同意采集个人信息;

(三)违法提供或者出售信息;

(四)因过失泄露信息;

(五)逾期不删除个人不良信息;

(六)未按照规定对异议信息进行核查和处理;

(七)拒绝、阻碍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检查、调查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文件、资料;

(八)违反征信业务规则,侵害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吊销其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三十九条 征信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照规定报告其上一年度开展征信业务情况的,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或者查询信息的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给信息主体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提供或者出售信息;

(二)因过失泄露信息;

(三)未经同意查询个人信息或者企业的信贷信息;

(四)未按照规定处理异议或者对确有错误、遗漏的信息不予更正;

(五)拒绝、阻碍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检查、调查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文件、资料。

第四十一条 信息提供者违反本条例规定,向征信机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非依法公开的个人不良信息,未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信息使用者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照与个人信息主体约定的用途使用个人信息或者未经个人信息主体同意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给信息主体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泄露国家秘密、信息主体信息的,依法给予处分。给信息主体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信息提供者,是指向征信机构提供信息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信息的单位。

(二)信息使用者,是指从征信机构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获取信息的单位和个人。

(三)不良信息,是指对信息主体信用状况构成负面影响的下列信息:信息主体在借贷、赊购、担保、租赁、保险、使用信用卡等活动中未按照合同履行义务的信息,对信息主体的行政处罚信息,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信息主体履行义务以及强制执行的信息,以及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不良信息。

第四十五条 外商投资征信机构的设立条件,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境外征信机构在境内经营征信业务,应当经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经营企业征信业务的机构,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3个月内,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备案。

第四十七条 本条例自20xx年3月15日起施行。

征信的类型有哪些1、按业务模式可分为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两类

企业征信主要是收集企业信用信息、生产企业信用产品的机构;个人征信主要是收集个人信用信息、生产个人信用产品的机构。有些国家这两种业务类型由一个机构完成,也有的国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机构分别完成,或者在一个国家内既有单独从事个人征信的机构,也有从事个人和企业两种征信业务类型的机构,一般都不加以限制,由征信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美国的征信机构主要有三种业务模式:

(1)资本市场信用评估机构,其评估对象为股票、债券和大型基建项目;

(2)商业市场评估机构,也称为企业征信服务公司,其评估对象为各类大中小企业;

(3)个人消费市场评估机构,其征信对象为消费者个人。

2、按服务对象可分为信贷征信、商业征信、雇佣征信以及其他征信

信贷征信主要服务对象是金融机构,为信贷决策提供支持;商业征信主要服务对象是批发商或零售商,为赊销决策提供支持;雇用征信主要服务对象是雇主,为雇主用人决策提供支持;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征信活动,诸如市场调查,债权处理,动产、不动产鉴定等。各类不同服务对象的征信业务,有的是由一个机构来完成,有的是在围绕具有数据库征信机构上下游的独立企业内来完成。

篇2

(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利率、通货膨胀等市场因素给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带来的风险。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市场风险主要有信贷资金的价格、权益资产的价格和外汇价格的变动所引起。资产债券的收益在在发行时已经确定,其价格与利率呈反相的关系,即证券的价格随利率的提高而降低,反之亦然。一般情况下,资产证券的期限越长,其受利率等市场因素影响的风险越大。

(二)法律风险由于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的时间不长,与其相关的部分法律还不够完善,在有些时候面临着某些法律条文的不明确、法律条款的变动以及法律漏洞的存在都会使证券化的过程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时,由于参与主体众多及其相互间的权利、义务交错复杂,必须要有完备的法律来进行规范。

(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指由于不完善的操作过程以及系统、人员等原因造成的经营风险。操作风险不但来自于证券化业务操作行为本身,也来自于对经营风险和对风险识别度的忽视,属于银行可控范围内的风险,与证券化业务本身的收益关系不大。

(四)信息不对称风险信息的不对称风险主要是由于银行发起人与债务人、投资者及证券化企业之间关于信贷信息及证券化资产的信息不对称虽引起的,主要包括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如借款人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申报虚假收益,当收益不足以支付贷款本息时,借款人违约,这时银行就容易产生道德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管理措施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产生都有着两面性,信贷资产证券化也不例外。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带动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创新,并也促进了我国金融结构体系的优化和调整,但同时对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也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并加强风险管理。

(一)监管部门应加强立法相关政府部门应加紧制定和完善与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新型金融业务相关的法律体系,规范金融行业的市场行为。由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在运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参与主体及业务范围较为广泛,其相关领域的法规也要有所涉及,因此必须系统对金融法律体系进行改革,不但有利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更有利于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信用网络建设完备的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查询网络,对于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有着基础性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利用各种手段增强全社会对信用评级的认识程度;另一方面,应建立起专业、公正的信用评级机构,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信用等级评估标准,并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对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收集和评定,形成一个公开的查询系统。同时要加强信贷资产证券化各参与主体的信息披露机制,通过披露相关信息提高业务整体的透明度,如商业银行要披露信贷资产的质量信息;借款人要提供真实的偿付能力证据等,以便于各方规避风险。

(三)健全投资风险监管体制信贷资产证券化在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同时,相应的增加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再由于资产证券大多属于中长期的融资产品,其风险因市场变动和政策等原因而增大,因此建立和健全一套完善的风险监管体制和风险提醒机制显得尤为必要。由于资产证券化所涉及主体的广泛性,在过程中一旦发生问题,风险将会迅速的扩展、放大,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在美国如此成熟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发生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风险失控的例子。同时由于资产证券化之后与基础资产的分离,造成某些风险难以察觉,因此必须有一套新的监管规则对衍生工具的风险进行预警,对可能发生投资风险做出及时的反应,建设投资者的损失。

三、结语

篇3

作为事业单位管理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加强财务会计管理不仅能保证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有序性,而且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相应的决策依据。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对在新时期如何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创新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15902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政府执政的形象化表现,他们的主要职能是为人民办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也与市场经济保持一致。作为事业单位管理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加强财务会计管理不仅能保证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有序性,而且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相应的决策依据。所以事业单位在今后的发展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对各项管理手段进行相应的创新。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指的是事业单位依照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制定本单位的资金使用计划,并且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的过程。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财务会计管理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形势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相对还是比较低的,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笔者根据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情况,总结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表现在如下方面:

1.1对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中对自己的财务会计管理不重视,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为人民办事,而它的运行经费是由国家财政直接划拨的,所以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从领导到基层的会计人员对财务会计管理都缺乏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在支配企业运作资金上有绝对的权利,经常对会计工作进行干涉。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充当好财务管理者的角色,往往进行的只是简单的会计记账、报账工作,没有积极采用一些有效的管理手段,造成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1.2没有健全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不重视,所以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是没有相应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会计管理的时候往往是按照以往的工作经验和惯例进行的,导致财务会计管理的随意性比较大,例如,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岗位设置不合理,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另外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有相应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但是很多内容都比较落后,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不能适应,尤其是在会计科目设置的时候往往没有与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导致建立的一些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并不能真正保证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1.3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严重

固定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比较混乱。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并没有行程表定期清查和盘点的惯例,很多固定资产无形流失现象严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比较严重。另外一方面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总价值水分含量比较大,因为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对自己的固定资产价值进行核算的时候往往是按照固定资产购入时的价格进行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并没有进行相应的计提折旧,造成固定资产价值虚增。

1.4使用单位预算控制不强

预算管理是保证各项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管理体制问题的影响,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不强,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存在的问题非常多,甚至影响到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不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财务之出随意性较大,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很多支出只要领导签字了,就可以顺利报销,这样造成财务支出控制不严格,出现透支现象。另外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没有计划性,政府财政拨多少就用多少,哪方面用的着就用在哪方面,甚至在一些专项资金的管理中也存在挪用的现象,不仅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的顺利推行,而且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如何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创新

2.1理念创新,提高对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视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财务会计管理首先就需要转变观念,提高对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视,树立新的财务会计管理理念。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领导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度建设,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尊重财务管理人员工作,一切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为基础。其次,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要转变自己的工作理念,积极吸收先进的财务会计管理方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效率。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会计人员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促进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2.2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创新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应该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从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人员的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在以往的基础上要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进行创新,从内容上来说,不仅要做预算管理制度,而且要做好增加风险管理制度。

2.3推行会计委派制度

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资金管理不善,舞弊等现象,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监督工作,事业单位上级部门可以选择一些专业素质比较强的人员,委派他们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去,他们一方面担任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另外一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对一些领导的权利进行限制,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水平。

2.4加强预算管理

加强预算管理首先要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各部门针对自己的设计需要编制自己的部门预算,然后上报行政事业的单位领导,相关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共同协商,确定最终的预算编制,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时候既要借鉴以前的财务报表,又要考虑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需求。其次,提高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度,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在运行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执行,不能对预算进行随意的变更,更加要防止超支现象的发生,因为特殊情况而需要追加支出的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

2.5加强审计监督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的问题也日益增多,所以要加强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审计监督。国家相关部门要联合一些专业的审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审查,这样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而且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所以行政审计与专业审计要进行信息共享,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监督。

2.6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

在新时期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因为财务工作需要管理的方面比较多,所以财务人员除了具备一些基本的财务会计管理知识之外,还应该加强对会计相关法律的了解,并且对一些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有全面的了解,这样他们在进行财务会计管理的时候才能更得心应手,财务管理的效率才能更高。

3结论

总之,根据时代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也应该有一定的创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财务人员要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新的财务会计管理方法,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与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相一致,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为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服务。

参考文献

[1]应龙萍.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建议[J].民营科技,2010,(12).

[2]潘华平.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6).

[3]阎黎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论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1,(22).

[4]吴晓海.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24).

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改革 创新 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有效的杜绝违法违纪的行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我国市场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和中国财政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定。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直处在一个中等的发展水平阶段,虽然没有严重的滞后,但是发展也不是很迅速。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壮大,就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与创新已经是势在必行的。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可以发现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落后,对于预算外的经费管理处于一种“捆不住、收不拢”的局面;第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方面的缺陷,相当一部分的事业性费用支出没有计划,在资金使用的时候没有进行提前的预算,只有在使用之后才发现是否已经超出了预算;第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难以体现,在出现利益分歧的过程中,单位成本会计往往都是先考虑自身的利益,或者是只维护自身部门的利益,对全局利益的考虑不够全面。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一)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测功能

许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测的功能,往往会造成在经费的开支上面超出了基本预算。在通常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的时候没有进行提前的预算,只有在使用之后才发现是否已经超出了预算,明显没有将财务管理预算功能放进日常管理之中,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够对资金有效控制的想象出现。因此,财政部门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现实情况和自身特点,对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预测,将资金的优化设计提高到一个更深的层次。

在一般情况下,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任务,对于任务的有效完成,就需要扩大事业性支出的比重。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实践,能够看出用于事业性支出的额度不能够低于整体额度的80%,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支出,要不断地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我国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定》中的标准,有效的制定资金使用的额度。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事业性支出额度与整体额度的比例,并定额行政事业单位中各个部门的最高资金支出额度,对出现超额的部门要进行处罚,对有大量结余的部门要进行奖励。

(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核算功能

就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成本会计的引用,能够有效的在一些情况下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支出,并且通过对资金额度的计算看出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工作状态:一是成本会计在单位月、季、年的结转时,对各项账目、应收账款、应付费用等进行审核,并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预算,利用成本会计所核算出来的所有资金,对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工作和费用做出效益分析;二是要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中各个部门使用的费用进行分摊,虽说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都是独立的工作单位,但是,正是因为独立的个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之间的工作和任务都不同,却有着一定的联系。以为一个单位是统一的整体,分出了各个独立的分散个体,所有个体都是为了整体而服务,所以,互相之间是一种承接的关系,有的部分所作的工作就是为其它部门进行服务的。

(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监督功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就要对财务人员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能够真正发挥出财务管理监督功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单位的领导把管的,在进行单位财务收支的过程中,只有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明确情况,其余的人员基本上都不会清楚。单位的财务人员直接受命与领导,在领导对财务的控制不合理使用的过程中,单位财务人员不能按照事实反应情况,所以成本会计就发挥不出自身的作用。想要充分的发挥出财务管理监督的功能,就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任命与罢免,都要由单位财务部门进行批准;第二,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的特点,对单位内所有的财务人员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不用直接受命与领导,改变传统的管理机制。

三、总结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能够使单位不因财政管控不严,资金预测不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始终处于被动局面。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是时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赵焱.财政体制改革背景下国土资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 2011, (4): 64-65

[2]徐英.以创新的姿态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发展[J]. 中国经贸, 2011, (16): 190

[3]王海龙.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探索[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 (7): 73-74

[4]赵小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刍探[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 2011, (6): 56-57

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模式 创新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普遍存在制度不完善现象,导致相应问题出现后无法解决,更无法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因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将无法规范化的管理单位财务,不能规范单位人员行为,使其缺乏完善的资金利用规划,严重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性发展。并且,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乏相对完善、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再加上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使其出现胡乱花钱的现象,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

从我国现如今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来讲,存在业务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现象,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未充分掌握基础性的业务知识,无法胜任管理财务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专业素养低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未精准的处理单位财务、未全面设置单位账簿、未科学应用相应的科目等,导致财务信息不准确。从另一方面来讲,行政事业单位在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选拔时,未按照相应的标准,甚至仅根据自身爱好选拔,并未考察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素质,最终出现管理人员素质低的现象。

(三)成本核算、预算体系不健全

核算、预算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是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快速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但从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上来讲,普遍存在核算、预算体系不健全现象,不但影响着重大决策的确定,还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在核算成本时,核算方法、核算内容不合理,再加上监督管理体制的缺乏,导致无法有效保证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内容不全面,无法从根本上反映行政单位的发展方向,部分领导不重视财务预算管理,随意花费资金,造成无法真实反映财务预算结果。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要想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必须制定和现代化社会相符合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促进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讲,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涉及内容相对^多,比如:计划性资金的使用、专项资金的使用等。当然,资金使用中需明确具体的使用情况,保证相应资金用到实处。同时,还应加大资金的管理、监督力度,预防贪污现象的发生,保证财务管理的透明性。

(二)完善财务管理的预算机制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预算机制,是保证相应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故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非常重要。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预算时,应预算各个部门的财务支出,适当扩大财务预算范围,保证相应的开支均处于科学、合理状态,提高财务管理预算的准确性。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若未进行针对性的预算,会使其出现预算超支现象,降低资源的利用率,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需积极吸取工作经验,科学、合理的预算相应支持,并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结果开展相应工作,加大资金的监督、管理力度,减少资金的大量浪费。

(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行政事业大内的财务管理质量受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工作素质的影响,故需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以保证相应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从这样几点进行:加大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工作能力,保证每位管理人员具备专业性财务管理知识,完善法律意识;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财务人员工作能力,便于及时处理滥竽充数现象,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真实性,帮助相应工作走向正规。

(四)创新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

要想更好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需建立相对全面、系统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保证相应标准、制度落实到底,以在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的同时,保证相应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监督机制的建立可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走向,了解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从现如今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上来讲,财务的开支大多由单位领导主管,其他的管理人员并不了解资金的动向,即便财务的管理存在不合法情况,也无法查找具体原因。因此,需加大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创新力度,发挥员工作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情况。在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选拔时,应严格遵循公开选拔的原则,进而预防任用亲戚的现象,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真实性,为财务管理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相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财务管理需求,甚至因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成本核算和预算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故而,需根据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创新财务管理的监督体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相应工作的落实到底,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与探索[J].中国市场,2014,(34):49-50

[2]王成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与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09,(19):236,238

篇6

关键词 新时期 企业 政工队伍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企业政工队伍的发展也逐渐完善,新形势下,如何稳固发展企业政工队伍、确保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深入了解政工队伍建设现状,培养出综合素质强的政工队伍是企业发展建设的目标。

一、企业政工队伍发展的现状问题

(一)政工队伍结构不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更新,知识不断更替,目前企业中很多政工人员的知识水平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许多知识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人才都选择技术、管理工作,使得企业政工工作人员出现素质缺口,许多政工人员危机感不强,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更新知识,而是顽固地停留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处理问题。并且政工干部半路出家者居多,很多都是来自于行政干部、其它岗位调配下来的人员,对政治工作的专业背景和系统知识缺乏统一管理素质,直接影响了政工干部的整体素质,使得政工队伍后备力量储备不足。

(二)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更多的企业领导更关注企业的发展利益,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在残酷竞争的大环境下,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经济效益和思想政治工作并重,使得实际工作中忽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此外,对于人们群众评价一个企业的好坏往往也是只看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对企业员工的文化素养并不是很注重,这样也阻碍了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影响程度,对思政工作的定位变成了企业的运营负担,并没有起到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作用。

(三)企业对政工人员的管理培训不完善。

很多企业的政工工作人员虽然长期进行政工工作,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却对政工工作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缺乏创新意识,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企业缺乏对政工人员素质的深入培训,企业往往关注专业技术类人才,忽略了政工人员的培训管理,使得物质投入不足,政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缓慢;另一方面企业对政工人员的培训往往局限于职称教育,缺乏实际应用效果。

二、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具体方案

企业政工队伍的发展建设直接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建设高素质的政工队伍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机制,提高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只有政工人员与被教育者之间达到语言相通,心灵相通,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一)高素质政工队伍建设方面。

1、建设一支有学习力、思考力和行动力的政工队伍。

首先,在学习能力上,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想做一个合格的政工人员,应该用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要不断掌握新的理论知识,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其次,应该有理性思考能力。要一直保持思考的头脑,不断创造政工效益,在发展变化中发展自己,要秉承正确的思想理念,给企业带来无形的精神力量,用新的方法去开拓发展政工工作。再次,发展行动能力。由于政工工作的工作目标是企业的员工,所以作为政工人员应该具备交流、沟通的能力,通过正确表达与企业的员工建立和谐的思想工作氛围,要提高善于向领导汇报,善于与群众沟通的语言能力提高说话的技巧,要掌握宣传教育工作的科学方法、途径和手段,随着信息化的时展,通过现代化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媒体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还要具备驾驭文字的能力,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在各种管理层级发挥参谋和助手的作用,增强政工效益。

2、建设有经营管理能力的政工队伍。

在新的形势发展下,企业政工干部不仅仅应该掌握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还需要了企业本身的行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根据本企业的文化特点、管理制度和经营方式建立一个符合企业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案,政工人才应该是了解行业法律法规,懂得经营管理的超级复合型人才。

3、沿着企业文化的实践的步伐发展政工队伍。

政工人员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增强企业竞争的软实力的基石,在现代国际经济竞争中,企业的软实力竞争力正逐渐凸显,也是未来企业的竞争的方向标,所以企业政工队伍建设应该沿着符合企业文化的脚步前进,政工工作作为整合企业所有软实力的工作,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随着企业文化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各个企业在不断总结提炼规划各自企业文化的方法,新时期政工人员应该顺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调整工作内容和方法,传承企业文化给政工工作赋予新的内容。通过企业文化不断引领企业人,作为政工人员应实践企业文化,大力宣传企业文化,这是为政工工作开辟的新领域。

(二)企业政工管理培养方面。

1、企业对政工队伍选拔管理。

企业兴衰,七分靠管理,管理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是由此体现,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所必须的,它是一个强有力的保证,成功的企业多制度,其效果是保障企业能够平稳、高效率的运作。企业政工人员是企业发展的传播机,能够带动企业向着秩序化、规范化的的道路前进。企业的政工人员的选用要注重基层管理,考虑到政工干部在企业的重要影响,在企业管理中对于员工的各项教育、培训等环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政工干部的任用上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考察,更好要注重基层实践经验的积累,只有对企业充分了解,对员工工作状态以及心理状态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促进工作的开展,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员。因此,企业可以从基层人员中进行选拔和任用,以免从外部聘任缺乏实际经验。

2、企业对政工培训管理。

在企业的政工人员的培训管理中,应该加强对政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教育。企业应该重视对政工人员进行长期、连贯的培训,不断提高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应该每年制定培训计划,使得培训更加具备针对性,对具体政工按照实际情况给予相应培训,也能从根本提高政工的工作能力,增加实效性。其次,对于培训的方式也应该逐渐拓宽,可以邀请政工方面的专家教授讲授理论知识、作形势报告,提高政工人员对新形势的认识。还可以派遣企业的政工人员参加社会上党校培训或专家讲座,此外,还可以企业间内部政工人员组织工作交流活动。再次,对企业政工的培训内容应该加以扩展,积极为政工人员学习政治理论、企业文化、经济管理、现代技能等知识创造条件,提高他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

三、结语

企业的政工建设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加强企业竞争能力和确保发展方向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分析了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建设过程中政工队伍结构不合理、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企业对政工人员的管理培训不完善的问题,并提出了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方案,在高素质政工队伍建设方面要建设一支有学习力、思考力和行动力的政工队伍、建设有经营管理能力的政工队伍、沿着企业文化的实践的步伐发展政工队伍。在企业政工管理培养方面,企业对政工队伍要进行选拔管理和政工培训管理,通过最新的理论和知识不断完善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保障企业能够平稳、高效率的运作,带动企业向着秩序化、规范化的道路前进。

(作者单位:佛山市水业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周鄂鹏.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中国职工教育,2010,(01):36-37。

[2]孙宝玉,洪金召.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党史博采.2007(9).

[3]张炳生,檀杉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的哲学思考.2010.

篇7

关键词:财政体制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各地区出现了许多新的财政体制,并且在全新的财政体制影响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所以必须对其进行优化。下文将首先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分别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的论述,之后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开支以及日常的收入,所以在对其进行管理的时候必须要做到有的放矢,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不能随心所欲的管理。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当前财务管理开展的情况,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财政体制改革内容,促进其更好的发展。下文将以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提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财务管理制度,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依据以及保障,必须要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工作制度的实用性,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才能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许多地方都不够健全,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完善。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才并不能满足新财务制度改革的要求,部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所掌握的财务管理工作技能也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求相差甚远。而且从目前的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负责培训的员工数量越来越少,并且他们的职位是会受到领导意愿影响的。会计工作人员如果个人素质不够,或者是个人意志力不够坚定,可能会出现各种违规操作的情况。所以必须要提升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质量,不断的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以及人才聘用机制等,这些对行政事业单位未来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缺少会计人员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如果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强度比较弱,可能会衍伸出一系列的问题。会计工作人员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同时还要接受来自单位、来自社会的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内构件监督管理评价机制,结合一些奖惩措施,可以起到较好的监督管理效果。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落实性较差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为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科学化依据。但是从传统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来看,与当前社会发展背景相差较大。新财务体制改革让各单位以及各个部门的职能不断的细化,并且一些新技术也在不断融入到其中,影响了财政管理工作方式,并产生了许多新的管理手段。

(四)管理理念落后

传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个人思想都是比较落后的,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运行情况以及财政情况都出现了一些变化。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情况来看,财政运作规则虽然在短期内部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依然要跟着时展的节奏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大部分地区行政事业单位至今仍然不重视管理条例,并且也没有对新更新的各种条例加以重视,导致新条例无人学习、无人培训。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会计管理工作人员思想理念难以更新,进而产生知识结构陈旧等问题。

(五)财务不公开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并不能面向全社会公开,甚至于部分监督部门都没有提供真实信息的能力,这种情况会导致出现十分严重的后果。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财政体制必须要满足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单位就必须要提供出可以满足民众要求的各种材料。行政事业单位要尽量将财务面向社会。传统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财务监督部门日常监管力度比较弱,对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强度不足,经常出现专项资金支出、专项资金使用随意等问题,导致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最终影响财务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果各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做到财务公开,向公众展示出其内部资金的流动走向,就可以很好的避开这些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改革方式

(一)行政事业单位新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需要根据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来开展。想要构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情况的财务体制,就必须要打破传统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要先优化内部用人机制,并培养一些符合当前时展情况的人才。老会计也可以参与到培训中,不断优化老会计自身知识结构类型,争取将其职业道德和会计技能技术相互结合。

想要构建全新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还要综合行政事业单位,利用行政事业单位的权利来提升监督力度以及相应的奖惩工作机制,不断对监督行为进行完善。会计工作人员也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严格的要求自身,不断的学习一些新的会计工作知识点,保证会计工作可以正常开展。如果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构建适合单位内部使用的会计人员奖惩工作机制,可以让一些比较优秀的人员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日常工作中。还可以利用惩罚等措施,对一些工作不积极或者个人能力不够突出的员工进行处理,起到警示的作用。

(二)优化管理理念

优化管理理念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发展的关键部分,如果没有及时的更新管理理念,必然会导致体系结构实用性不足,所以只有在思想层面以及财务管理层面上彻底的改革,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在观念层面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也要打破传统管理工作理念,利用一些全新的技术以及软件来实现财务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效率更高,而且信息化水平也比较好。利用新技术来实现财务管理,还可以提升财务核算工作效率,打破传统会计工作核算方式,提升核算功能,最终实现预测一体化目标,让财务管理可以真正的做到系统化。

(三)优化检查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盖度关注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环节,所以要不断的优化其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提升检查力度,这些对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想要检查财务状况,首先要清晰的掌握各种财务票据制度,如果票据制度并不完善,必然会影响到检查的头绪。票据制度的构建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开展情况不断的完善票据年检测工作制度以及公开承诺工作制度,明确票据的公示制度。利用各种制度,强行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票据检查强度,让各种票据可以曝光在纳税人的面前,而且相关的部门在对其进行检查时也比较方便。不仅要完善票据制度,同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要组织工作人员对票据的金额水平进行检查,避免出现各种的问题,还可以控制票据,减少乱开票据几率,保证资金为民所用。全面提升检查力度,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在新财政体制下更好更快的实现财务管理改革,并且还能保证单位的各种款项落到实处,进而保证专款可以专用。

(四)财务预算

传统财务预算管理,比较关注管理环节,对预算环节并不是十分关心。但是预算对财务管理起到的作用实际上是十分重要的,在财务管理各个环节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通过预算的方式来提升其准确性。根据预算金额来申请各种项目活动款项,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做到专款专用,还能够掌握企业项目资金的实际走向,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钱款流动性以及财务资金运行有效性。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会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质量,同时还会影响到国家财政预算,所以要构建符合当前时展的新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并更新财务管理工作理念,全面提升检查力度,关注财务预算。

参考文献:

[1]吴松子.试析改革新财政体制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J].现代商业,2013,09:231-232

[2]常本晰.试论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J].价值工程,2013,13:176-177

[3]肖景毓.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8:168-169

[4]王虹.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研究[J].商,2015,18:86

[5]徐丽峰.论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265

篇8

关键词: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顾客价值

物业管理是顺应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发展而派生出来的产物,它作为房地产商品的消费环节,不仅是房地产开发的延续和完善,更是适应市场机制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的经营服务方式,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的产业。随着物业管理市场逐步规范化、业主自治能力不断加强,物业管理企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不仅仅是物质、技术的较量,同时也是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的竞争。为使物业管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构建核心竞争力成为新形势下中国物业管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特征

核心竞争力是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提出来的。他们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义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中积累性的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此理论一提出,就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重视,其内涵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二、物业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物业管理是物业管理企业受业主委托的经营管理行为,以为委托人创建一个舒适的“安居乐业”环境,保护业主、使用人的合法权益为目标,通过精心的策划,为业主提供良好的服务品质,改善物业的内外环境,提升物业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使物业既能保值,又能增值。结合物业管理企业的特点,物业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物业管理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通过有效整合技能、技术和资源,不断的学习和创新,而形成的能使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高品质、低成本的独特服务能力。

三、物业管理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一)物业管理的行业特征决定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业管理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其宗旨是“寓管理与服务之中”。然而,服务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其衡量标准是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物业管理企业必须不断的培育和提升其他企业难以效仿的核心竞争力。

(二)激烈的市场竞争决定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培育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业管理是风险小、利润低的行业,许多物业管理公司认为,物业管理的效益是广种薄收,于是,这些物业管理企业力争更多的楼盘。不断对外扩张,更加剧了市场的竞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物业管理企业不仅耍通过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赢得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必须拥有对市场瞬息万变的预测能力和对变化中的业主的需求的把握能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就需要物业管理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整合形成自己独具的、不易被别人模仿、代替和占有的独特的服务能力和服务理念――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四、物业管理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以顾客价值为导向

形成核心专长企业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核心专长是什么,并集中力量对其进行研究、开发、改造、提高,最终形成自有的、独特的、别人无法模仿的竞争力。

物业管理企业的顾客是物业的业主和使用者,顾客价值对物业管理企业来讲,就是要为业主和使用者提供最高的价值,也就是说物业管理所提供的服务,要为业主和使用者接受,要有比较价值优势;对业主和使用者来讲,就是物业管理服务能为其带来更大的利益满足,物业更好的使用功能和“长健长新”、保值增值。

(二)以文化创新为动力,吸引优秀人才

一流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全依赖于一流的人才。获取物业管理人才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创造优越的条件和工作环境来吸引优秀物业管理人才的加盟,二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意识上的凝聚完全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未来。企业文化对人才的凝聚力是巨大的,一个健康向上、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文化氛围是企业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三)以执行功能为目标,强化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适应新环境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依法治企”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工具。但并不是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就可以保障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运行过程中的执行不力,则直接影响和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因此强化执行功能是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的重要保障。

1.要确立科学合理的执行目标,这是培育物业。管理企业执行力和打造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2.确立科学合理的执行流程,提高运行效率。物业管理企业执行目标确立之后,要按照工作任务的要求,确立相应的执行系统流程。包括:(1)明确目标执行过程中的主体责任和要素,按责任细分并建立相应的环节;(2)按照系统的功能O立相应的工作岗位,明确岗位人员的责任和工作规范;(3)以执行目标的结果为基准对各个相应岗位的人员进行考核。

(四)以信息化为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篇9

(一)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

企业都设有财会部门,专司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之职。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既相互联系又有各自不同的职能。会计管理为财务管理服务,对企业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映,其原始单据的收集、整理、记录、登帐和编表等都有一个固定模式,方法上差别也不大。财务管理则不然,它目标明确但方法不拘一格,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其价值管理的观念要深入企业各个职能部门。所以说,财务管理虽然是从会计管理中分离出来的,但其意义比会计管理要深远得多。

(二)财务管理迫求的不是帐面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财务管理是从资金角度进行管理,它强调的是在资金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资金的增值。人们评价企业经营的好坏也越来越多地从企业资金运转状况来考虑。高额的帐面利润可能掩盖了企业资金周转下灵的实情。例如,大量逾期应收帐款的存在,一方面导致成为坏帐的风险,一方面又使企业帐面利润可观,但并无资金可用,投资者分不到红利,债权人到期收不回本息。又如,追求眼前利润则易于产生短期行为,使企业战略决策缺乏前瞻性,盲目生产、盲目投资,造成产品积压,虽帐上表现为可观的流动资产,但投资得不到回收,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所以说,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是帐面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是企业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利润,并且能同时带来现金净流量。

(三)财务管理不能简单地强调降低成本。费用和支出。

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之一,传统意义上的成本管理即为节约成本,减少支出。不错,降低成本必然能增加利润,但成本增加并不意味着利润一定减少。市场经济强调的是市场,在市场机制的调控下,物价有变动,产品升级换代周期缩短,这一切使得不同时期的产品成本具有很多不可比因素。如果只简单强调降低成本而使企业生产技术固步不前,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因缺乏竞争力而与市场失之交臂,从战略上动摇企业的生存基础。因此,财务意义上的成本管理是成本效益管理,是要节约那些效率不高的成本,控制那些管理不善的费用,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支出。而对那些能够给企业带来结构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还有那些虽然眼前增加了负担但从长远看能使企业持续经营和蓬勃发展的费用支出,则必须给予保证。

(四)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不是要忽视和否定企业其他管理工作的作用。

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所强调的是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而决不是要忽视和否定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的作用。企业为实现其生存、发展和盈利的目的而实施各种各样的管理,财务管理是其中的一项。只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及财务管理本身的特点——它以价值管理的观念指导各项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并且对各项管理工作的过程和最终结果进行全面综合的反映,这才决定了它在各项管理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但财务计划指标的完成、财务管理目标及至企业目标的实现仍然依赖于企业各项具体管理工作的配套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等。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和财务管理之间不是相互独立和分离的,而应是相互渗透的,是以财务管理的思想来指导和实现企业经营的总目标。离开了其他管理工作的协调配套,财务管理是空中楼阁;没有财务管理的指导,其他管理工作是盲目的。

(五)财务管理不单是财务部门的事。

有人片面地认为,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就是以财务部门为中心。然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复杂性及其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它远不是仅靠一个部门的工作所能够解决的。企业的决策和计划需要来自各个环节的协调,而决策和计划最终要企业的高层来决定并由各个职能部门米执行和控制。因此,财务管理是一项需要全盘考虑,统一目标,协调一致的工作。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要求实现观念的转变,把价值管理的观念落实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人、每个过程和每个环节。这需要各方面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创造更大财富。但是也应该看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将财务管理摆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无疑给企业财务部门带来了压力,财务部门要变压力为动力,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做好决策的参谋。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健全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企业的各项管理(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都要服务和服从于经营需要,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不能搞形式主义,更不能各自为政。它们之间应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相互配套,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和相互衔接,单项管理制度或方法的改变要统筹考虑其对整个管理体系的影响。

(二)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相结合的电算化管理。通过迅速。高效的电算化管理,将企业产情况与财务情况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井深入分析,寻找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措施,堵塞漏洞,提高效益。

(三)各项决策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经营决策等要在保证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企业对其发展目标,要量力而行,平衡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严密的可行性分析和成本效益测算。一个项目或者一个环节的失误,可能会使几十年的积累财富毁于一旦。

篇10

关键词:新形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不管是从成立方式还是从经营体制来看,行政事业单位与一般的企业都有很大不同。给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与产品,对政府的任务及时解决和完成,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的主要目的。以最小的成本,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是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只要了解和解决这些财务管理现状与问题,才能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更好发展。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1.财务管理中忽视对预算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部分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对编制的预算重视度不够是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导致预算在推行中的难度有所增加,使得在专项资金预算以及财务决策上的推行容易陷入困难境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对预算的约束力较低,不利于预算约束及效率刚性要求的执行,使决算与预算之间拉开的距离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而有些事业单位干脆不按照自身需求和轻重缓急的实际安排进行支出,编制预算明显不合理。经常出现由于之前预算问题积压没有解决,新的预算刚被批下来就又要求对预算进行追加的状况。资金混用,或对专项资金进行违规调整与挤占的现象也常有发生。另一方面,很多事业单位在岗位的竞争方面没有激烈的分为,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问题不够重视,部分财务人员得过且过,不求进取,导致职业素质不高,使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经常出现失误和危机问题。

2.财务管理观念较淡薄,基础管理工作薄弱,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很长时间以来都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导致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很多财务人员缺乏对其的正确和重要性认识。在对财务管理权力与职责上的行使中缺乏一定的主动性,使财务人员的监督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事业单位在性质上属于财政拨款的单位,与一般企业不同,所以很多事业单位存在着“给钱就办事,少拨少花,多拨多花”的心理,导致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出现财务管理不够严格的问题,很多单位财务方面的法规普遍流于形式,财务管理观念越来越淡薄。其次,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的管理上,层次较多,其中相当多的事业单位在建立财产盘点制度,对财政管理工作定期核查上的认识不够。基础管理上的工作环节薄弱,出现任何人都能管,但又找不到完全负责任的人的现象。经常出现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登记不及时以及不够全面,账务对不上号的严重状况。此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交叉管理,一人身兼多职,造成职责不明,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二、新形势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研究策略

1.加强预算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队伍的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基本依靠政府的专项拨款,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的资金比较有限,所以经费预算管理就变得更加重要起来。想要使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使用效益,首先,要对经费预算管理进行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进行更新,对预算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其他部门必须树立花小钱办大事的有效预算理念,在最少的预算内追求最好的效益,使其服务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其次,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加强建设。面向社会招收财务人员,财务人员不仅要具有财务、会计等相关的专业知识,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还要对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和熟悉,并定期接受培训主动充实自己,提高自身职业和业务水平,有效率地履行财务管理工作职责。

2.对财务体系和财务会计核算基础进行创新

新形势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在不断的改革中,理财环境意境日渐趋向于企业化,特别是处在体制改革的现在,事业单位也已经开始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自我造血功能上必须不断地增强,进理财实现自主化,广开财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人员一定要树立好投资观念,金钱只有投资到好的项目之中才能生产出更多的利润。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也可以创新建立有关投资方面的评价体系,避免决策上的重大失误,对证券评价和投资体系进行完善。也可对企业在财务会计中的核算体系借鉴和吸收,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在投资主体上的多元化,保证社会公众的正当权益。

3.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

对会计岗位的设置要按照《会计法》实行严格的要求,使财务核算的流程有所规范,健全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内部的控制制度,完善财务管理的有序管理,建立能够互相牵制的财务组织结构。尤其要注意审批权限上的负责制度,对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如出纳、审核等进行明确规定,强化新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保证各项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并对其执行监督职能,最好能够进行公开化管理,使内部人员能够互相监督,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在监管上的充分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我国财政资源配置的优化,还关系到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新形势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只有革除当前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预算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队伍的建设,对财务体系和财务会计核算基础进行创新,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赵西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及建议[J].创新论坛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13: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