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方法范文

时间:2024-05-20 17:4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疾病预防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疾病预防方法

篇1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疾病预防

1 引 言

新生儿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源泉。在妇产科学中,新生儿特指包括出生当天在内至生后28天的活产婴儿,新生儿期间是婴儿脱离母体逐渐适应外界生活的过渡阶段[1]。一方面,新生儿组织器官发育未完善,难以完全适应外界崭新环境;另一方面,多数产妇为初产妇[2],又多为独生子女,缺乏新生儿护理知识,若护理不当,极易导致新生儿发病甚至死亡。作为妇产科工作者,为新生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责任重大,肩负着幼小生命体的安康及新生儿家庭的幸福与和谐,因而其技能水平及周到细致的服务至关重要。结合新生儿临床护理经验,笔者认为,对新生儿的普通护理、疾病预防两个方面是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有必要加以认真探究和深入临床实践。

2 临床资料

2.1 研究总体与样本 研究总体为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分娩出生的新生儿;研究样本为通过便利抽样,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分娩出生的90例新生儿。

2.2 入选标准 胎龄在37至42周之间的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无先天性畸形及疾病,其母亲没有妊娠并发症,且愿意母乳喂养新生儿。

2.3 排除标准 凡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新生儿均不作为研究样本:①新生儿需供氧或使用辅助呼吸者;②新生儿的母亲在一周内有发热、感冒等身体不适情况发生;③新生儿的母亲有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等现象发生。

3 护理方法

笔者对研究样本的90例新生儿,采取人性化护理,同时对可能出现的疾病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新生儿患病,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使其平安度过新生儿期。

3.1 普通护理

3.1.1 脐带护理 新生儿的脐部是细菌入侵其身体内部的主要途径[4],因而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工作的关键一环。脐部护理重点在于清洁卫生,在脐带脱落前,需按时用消毒棉签蘸浓度为75%的酒精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擦拭,再选用已消毒的干纱布覆盖脐带表面,通过医用绷带将纱布固定其上。若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发生脐部沾染新生儿尿液,需立即对脐部进行消毒并更换敷料。新生儿脐带在一周左右脱落后,仍需保持脐部的清洁与干燥,至此无需再使用敷料进行覆盖。

3.1.2 保温护理 将新生儿放入温暖柔软的棉被中,室温不宜过低,应保持在22-24度之间,早产儿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度之间。定期观察新生儿的体温,新生儿的腋下温度的理想状态为保持36-37度之间。若新生儿出现面红耳赤,其体表温度超过37.5度,则表明室温稍高或过度保暖。在对新生儿进行其他护理时,要减少其暴露在外面的体表面积,尽量避免热量流失。最后需注意新生儿的居室环境应保持适宜的湿度,一般在55%-65%之间。

3.1.3 喂养护理 新生儿脱离母体约半小时后即可让其吸吮乳汁,提早哺乳不仅有益新生儿的营养健康,更能促进产妇乳汁的分泌和子宫复旧。在新生儿喂养中,常发生溢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护理。方法一:在喂奶后30分钟内将新生儿轻轻直立抱起,让新生儿的头部依靠在产妇肩部,产妇一手托着新生儿的臀部,一手呈空心状态从新生儿腰部以从下向上的方向轻叩新生儿背部,排出其吸吮乳汁时吞入胃部的多余气体,时间在5至7分钟为宜,轻叩完毕需将新生儿以右侧卧位的方式置于干净的新生儿护理床上。方法二:发生溢奶时,应第一时间清除新生儿口腔及鼻腔中溢出的奶液,如新生儿为仰睡,可将其翻侧过身,让溢出的奶液流出,避免呛入气管;如新生儿嘴角或鼻腔有奶液流出时,应立即用纯棉、吸湿力强的毛巾擦拭干净,而后按方法一轻叩其背部约4-6分钟。

3.1.4 衣着护理 新生儿的衣服应当尽量选择纯棉、柔软的面料,保证衣服的舒适和宽松,若是旧衣服,要洗净并消毒。新生儿穿衣时,要仔细检查其各部位的皮肤表面,看是否有擦伤的地方,若出现擦伤,要立即护理治疗,避免出现感染。由于新生儿尿量少、尿次频,需勤换尿片,每次为新生儿进行哺乳前后均需更换洁净的尿片,每次大便后需使用温水洗净并擦干臀部后再置换新的洁净尿片。对女婴在换洗时需注意由前往后洗,尽量避免外阴感染等。如有条件,尽量人工定期把尿,以减少新生儿红臀的发生。

3.2 疾病预防

3.2.1 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首先是做好预防。产妇分娩前应避免呼吸道感染,产后新生儿及产妇的房间需经常通风换气,定期消毒,要尽量避免人员近距离探望产妇及孩子,尤其是患有或有呼吸道疾病史的人。分娩后,在新生儿第一声啼哭前应立即清理呼吸道,避免羊水等吸入。其次是对呼吸道感染轻症新生儿的护理。若表现为轻微的流涕等症状,其他状况良好,可正常哺乳,但在哺乳前需观察新生儿的鼻道,有异物应清理干净,同时哺乳不宜过量,每次需定量,可通过增加哺乳次数来弥补哺乳量。

3.2.2 生理性黄疸的预防及处理 处理时需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新生儿出现巩膜、皮肤或其粘膜出现黄染,但睡眠及精神状态稳定,大小便正常,可建议产妇适量增加液体摄入量,以辅助新生儿从母体得到足够的水分进而改善其体内代谢水平;二是若黄疸逐日加重,其手、脚心亦出现黄染,但精神状态良好,大小便等无异常,则需建议产妇停止母乳喂养,时间2-3天为宜,待黄疸症状减轻后再继续母乳喂养;三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可游泳和抚触,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黄疸排除。

3.2.3 破伤风的防范与护理 一是产妇生产过程中,医生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行无菌操作,从而将新生儿患破伤风的概率降至最低。二是医护人员需指导新生儿家属对居室严格清扫与消毒,最大限度降低新生儿患此病的概率[3]。

4 结束语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及悉心照料下,90例样本中除1例新生儿出现肺炎并需转新生儿科治疗外,其余新生儿均在正常时间出院。由此我们坚信,通过为新生儿提供优质的护理及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促进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和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范玲.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2.

[2] 孙少华.母婴同室中新生儿安全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误诊误治,2008,21(12):87.

[3] 张凤梅,王成贤,张静.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J].职业与健康,2009,56(6):63-64.

篇2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护理

当前人们最为关注和害怕的疾病就是"三高"问题,即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现在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达到了接近10%。高血压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经调查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大约是非糖尿病产生高血压的1.5~2倍,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较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总体增加4倍[1]。因此,如何更好地控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血糖及血压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为了加强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及疾病预防,我们医院从2009年9月开始对入院的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强化干预性护理研究,截止2012年9月共有85例患者纳入干预研究组,75例患者纳入常规护理组,通过临床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患者160例均符合糖尿病(按1997年ADA标准)和高血压(1999年WHO-ISH第1、2级诊断标准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其中研究组85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0例,年龄平均年龄49.8岁,对照组75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1.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仅实施一般护理方式,包括:入院常规宣教、发放相关资料及常规护理病房巡视。

1.2.1研究组 根据文献资料制定相关干预及护理措施[2,3],包括①依从性监督: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同时监督患者生活方式调节,做好记录,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避免患者因擅自停药或者加大剂量,而产生不良反应。教会患者出现哪些症状时需减量、停药或更换其他药物。反复告知患者在治疗中不宜随便停药,避免产生酮症酸中毒和抗药性。应用胍已啶和扩血管药物时,需注意产生性低血压,患者应在睡前服药;②非药物治疗干预及护理:包括教育患者正常处理应激反应及心理护理(临床的应激状态会引发血糖及血压的急剧波动,因此在平时宣教过程中通过语言、情感上多和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地进行疏导工作。尽量避免患者愤怒、恐惧、紧张等可能出现的应激性情绪波动,适当时候予以音乐放松及心理干预)、给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依据患者年龄、气候等因素逐渐提高每天的运动量,不一定必须参加剧烈运动,适当的中等运动已经足够。应以有氧运动为主,通常进行散步、慢跑,爬山、游泳或太极拳等方式,坚持20~30min/d。运动应安排餐后1h,不要在餐前进行运动,以防止运动过程中产生低血糖反应)、规范的饮食宣教(例如:改变生方式与纠正饮食习惯、平衡膳食;降低糖类的摄人,减少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来减轻胰岛细胞负担,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用低盐(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应低于5g),清淡,易消化,低胆固醇与低动物脂肪食物为主、适当减肥、戒烟戒酒及其它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4 统计指标 对上述两组患者的知识接受情况、满意度调查、血糖及血压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比较,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研究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分别为(6.38±1.4)mmol/L、(7.83±2.3)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5±1.8)mmol/L、(10.23±2.1)mmol/L。对照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140/90mmHg)以下的人数为45例(占对照组60%),血压达标率显著低于研究组的84.7%。此外,研究组医嘱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2),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高血压和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吸烟等均是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糖尿病患者群中,高血压的存在加重了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被称为双重危险因素(doublerisks)。糖尿病高血压研究(HDS)发现,在45岁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40%伴有高血压,而在75岁左右的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更上升至60%,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发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38%合并高血压[4~6]。通过本研究再次证实,加大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性护理及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与讲解,可以让患者认识到病情的控制及合理饮食的重要性等,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及血压水平,并且可以降低其他并发症的产生。

在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教育与管理必须是终身的。总之,糖尿病是一种涉及到各方面,影响到各系统的疾病,我们护理工作者应当积极学习糖尿病、心血管、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相关知识,不断扩展知识空间,才能够适应患者的需求,并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荣健. 糖尿病高血压研究近况[J].中国疗养医学,2001, 10(3): 32-33.

[2]张启薪. 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综述)[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3):59.

[3]张玉梅. 糖尿病高血压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医学,2011,(4):1544.

[4]Jousilahti P,Vartiainen E,Tuomilehto J,et al.Sex,age,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prospective follow-up study of14768middle-aged men and women in Finland[J].Circulation,1999,99(9):1165-1172.

篇3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发病原因;发病特征;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早于1954年在新疆和甘肃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东部各省均有所发生,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大面积发生以来,危害逐年加重,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甚至出现绝产,严重威胁我国玉米的生产安全。2007年,山东省近5.33万hm2玉米因粗缩病绝产,25.33万hm2严重受害,造成全省玉米减产17万t,直接经济损失达2.4亿元。2008年,山东省又遭受历史罕见的玉米粗缩病,全省发生面积达74万hm2。

1发病原因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病毒病的一种,病原菌为玉米粗缩病毒。该病毒是一种球状病毒,属呼肠孤病毒属,主要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可在灰飞虱体内繁殖,但不经卵传播。玉米粗缩病毒只侵染单子叶植物,主要寄主有玉米、高粱、谷子、大麦、黑麦、小麦等作物及马唐、稗草、狗尾草、看麦娘、苏丹草、白茅、早熟禾、画眉草等禾本科杂草。在我国北方,粗缩病毒在冬小麦以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上越冬,也可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初侵染源相对较少,传播途径单一。翌年玉米出苗后,即被带毒灰飞虱取食而感染。灰飞虱发育适宜温度为15~28 ℃,最适温度25 ℃,夏季30 ℃以上不利于其活动。玉米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以侵染发病,但以五叶期前最易感病,之后免疫增强,即使感染病毒,症状较轻。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发生较重的原因如下:①目前选育、推广的玉米品种大都不具备高抗性或免疫粗缩病的特性,在遇到足量的毒源、介体情况下容易感病。②玉米易感期(苗期)与第1代灰飞虱盛发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相吻合,灰飞虱大量向玉米田迁移,这是造成玉米粗缩病较重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推广间作套种的地区,玉米播期提前更有利于病毒传播。③由于田间管理粗放,锄草不利,导致河沟、渠、田埂、地边杂草丛生,有利于灰飞虱越冬、繁殖,易形成毒源积累,灰飞虱虫口多,发病趋重。

2发病特征

玉米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侵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感病植株节间缩短、显著矮化,不能抽穗结实,严重时绝产。幼苗五至六叶期即表现明显症状,叶片多呈浓绿色,最初在心叶基部和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褪绿条点,或断或续,连成虚线状,后逐渐波及整个叶片,成细线条状。病株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叶丛生,呈对生状。叶色浓绿,叶片僵值,宽而肥厚,多数植株雌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雄穗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不结实或籽粒极少,多数在玉米抽雄期即死亡。病株叶背、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有长短不等的蜡白色隆起,称为“脉突”,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病株根系少而短,易从土中拔出[1]。

3防治方法

目前生产上推广品种的抗性大部分处在高感或感病水平,未见抗性较好的品种。所以该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避开灰飞虱的迁飞高峰期、切断其侵染循环中的链条和化学杀虫防病为主。最好的方法是由过去的套种向直播转变,以有效防止病菌传播,减轻玉米发病率,并错开害虫传播高峰期。

3.1种植抗病品种

已知抗病品种有鲁单50、农大108、山农3号等;中度抗病的有中单4号、沈单7号、鲁玉2号、鲁玉16等。据各地鉴定,比较抗病的自交系、品种和杂交种还有百78-1-14、百226、唐105、埃127c-2、56826、黄3-4、旅9、太183、331、黄94-2-1、加32、墩子黄、黄小162和豫农704。

3.2改套播为直播

此举可推迟夏玉米的播种期,避开灰飞虱的迁飞高峰期。由于玉米四至五叶期以前是对粗缩病最敏感的时期,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通过调节玉米播期,设法避开玉米幼苗的感病高峰期与传毒灰飞虱的迁飞高峰期相遇。因此,建议夏玉米全面改套种为直播,采取麦收后播种的种植方式。加强田间管理,播种前整地灭茬,清除田头地边杂草,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适当多下种,早间苗,晚定苗,拔除病苗并带出田外销毁[2]。

3.3化学防治

(1)可于玉米播种前或出苗前在相邻的麦田和田边杂草地喷施杀虫剂,如用10%吡虫啉150 g/hm2喷雾,也可在麦蚜防治药剂中加入25%捕虱灵300 g/hm2兼治灰飞虱,能有效控制灰飞虱的数量[3]。

(2)若玉米已经播种或播后发现田边杂草中有较多灰飞虱以及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都有种植的地区,建议在苗期进行喷药治虫,以10%吡虫啉450 g/hm2加5%菌毒清1 500 mL/hm2(也可用植病灵或病毒A)喷雾,既杀虫,又起到一定的减轻病害作用,隔7 d再喷1次,连续用药2~3次即可控制发病[4]。

(3)采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或包衣,如100 kg玉米种子用10%吡虫啉125~150 g拌种,或用满适金100 mL加锐胜100 g拌种,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可达1个月以上,有效控制灰飞虱在玉米苗期的发生量,从而达到控制其传播玉米粗缩病毒的目的。

此外,田间要及时拔除病株;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灰飞虱不能在双子叶植物上生存的弱点,在玉米周围种植大豆、棉花等作保护带,将灰飞虱拒之玉米田以外。

4参考文献

[1] 曾广飞.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其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172,174.

[2] 苏加岱,黄九柏,姚景勇,等.玉米播期与玉米粗缩病发生关系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117,120.

篇4

[关键词]积冰指数;速度;温度

中图分类号:V321.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138-01

一、引言

在大气中,经常存在着温度低于O ℃ 而仍未冻结的过冷水滴,这种水滴多出现于0℃ ~一10 ℃ 的云中。过冷水滴是很不稳定的,受到轻微震动,就会立即冻结。当飞机在云中飞行,机体碰撞过冷水滴时,如果机体表面温度低于O ℃ ,过冷水滴就会在机体的某些部分冻结并聚集起来,形成飞机积冰。飞机在晴空飞行,也会产生积冰现象。当飞机长时间在寒冷的高层飞行后进人暖湿的低层,或从冷空气中进心爱湿的逆温时,由于暖空气中的水汽接触到冷的机体,也会发生凝华,产生积冰。尽管现在飞机的性能不断提高,除冰的手段日益先进。但高速飞行中的积冰对飞行安全仍然存在很大的威胁。飞机积冰会使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变坏,使飞机升力减小,阻力增大,影响到飞机的安定性和操纵性。据统计,与气象原因有关的飞行事故中,同飞机积冰有关的占10.4 %。特别是在春、秋、冬三季要特别警惕积冰的危害。

二、国内外积冰预报的方法介绍

1 、积冰指数法:

大多数的基础研究表明,当飞机在O℃ ~-4℃ 的区域遭遇到较大的过冷水滴时最容易积冰。最强的积冰通常在-4℃~-9℃ 之间发生。虽然所有的NWP 模式均能制作高空温度预报,但很少有模式,尤其是全球尺度的,能对云的微物理过程进行模拟,该过程在对水凝过程的类型、大小以及演变预报时至关重要。相反,许多业务模式和积冰的诊断预报程序用相对湿度的预报场来推断云的出现。其中,相对湿度值小于50%左右的一般被认为代表了碧空,相对湿度接近100%则被认为是阴天,可能有降水。(这个上限值会随模式的变化而变化,取决于大尺度降水所对应的相对湿度阂值之不同)。 关于云量可以做同样的假设诊断使用NWP格点指导产品来推断潜在的结冰区。虽然传统的传真图产品尚不能用于这类计算,但是,将数字化模式指导产品进行处理,使预报员能够将预报时间分成更小的时间间隔,在大气中的许多层次,检验可能出现的积冰。为了计算并显示前面提到的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权重相对湿度值,可根据以下公式构建诊断显示系统:

积冰指数=[(RH-50 )X2] X[TX(T+14)/( - 49 ],其中 RH 为相对湿度,T 为温度。指数为正,代表孤立的潜在积冰区,而最可能出现积冰的区域,积冰指数接近100。积冰指数的前半部分表示水滴的数量、大小,随相对湿度由 50 %到 100 %表现为从0到100线性增长。公式的后半部分用温度的二次方项来拟合所观测到的水滴增长率,该部分在 T = 7 ℃ 时为最大值, T =-14 ℃ 时取最小值0,温度超出(0 ℃ ~- 4 ℃ )范围的,增长率设为0。

2 、飞机积冰判别式法:

据Ts= 0.15X(V/100 )2X( T-Td)式中V 、 TCTd、Ts分别为飞行速度,飞行高度上温度露点差,假霜点温度,当Ts-T>- 0.15X(V/100 )2时,有轻度积冰;Ts> T 时,有中度以上积冰。

3 、-8D 分析法:

将各层的 (T-Td)X(-8),所做各点连接成霜压曲线。判据:Tf= T-Td:

当Tf>T 时,对冰面过饱和(可能积冰); 当Tf< T 时,对冰面不饱和(不会积冰);当Tf= T 时,对冰面饱和;霜压曲线与层结曲线相交的区域为积冰区,此方法便于判断积冰厚度。但准确率不是很高。可用改进的-8D 法。

4 、修正的-8D 分析法:即t0= KD

(K = 8e -(t/D)1/2, D=T-Td ,

t0为预报飞机积冰临界温度,即在数值上等于Tf(霜点温度),当 t

5 、积冰指数 In分析法:

根据In =Tf /T,当0≤ In < 1 时有积冰;In < 0.5 时,积冰可能性 达85 % ;当In在 0.1 和0.4 之间时有严重积冰

四、积冰预报的经验及预报着眼点

根据对航空积冰预报的经验总结,我们得出了以下积冰预报的步骤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飞机积冰的预报重点应是云中温度及水汽含量(尤其是过冷水滴的含量)的预报。

1、 根据云中温度与温度露点差确定“积冰危险区”:

A 根据云中温度与温度露点差确定

湿区的确定:首先关注日本的T 一4 传真图,判断未来的湿区,降水区的分布和位置。也可以从天气图上确定范围较大的T-Td ≤ 3的区域,依据天气形势的演变,高空风温条件,判定其未来位置积冰容易发生在锋面、高空槽、切变线等天气系统附近,在这些夭气系统附近应多注意其温湿条件积冰可能性的判断我们选取以下判据作为确定积冰区的依据:

积冰区:- 2 ℃ ≤ T ≤-10 ℃ , T-Td ≤ 3

B、 积冰强度的判定:

根据冷暖平流判断积冰强度,当危险区域没有冷平流或冷平流较弱时,判定积冰不强。当危险区域冷平流明显,并且 T-Td ≤ 3时,确定为强积冰区。

C、其它可供参考资料:

1、世界区域预报系统WAFS中的剖面图:为实况资料,可以做任意航线的剖面。其中有T-Td ≤ 3 的区域和温度线可供参考。

2、WAFS中的温度对数压力图:包括全国各个台站,可以利用简易-8D 法做出判断。

3、 利用各地省局气象台的AIRMET、 SIGMET,以供参考。

4、参考卫星云图中的水汽图。在日常实际工作中,我们根据GRIB 数据资料,利用积冰指数=[(RH-50 )X2] X[TX(T+14) /( - 49 ]作出积冰区并分级,用图形显示出积冰的范围和强度,用来指导高低空重要天气预告图的制作。

篇5

关键词:计算机;维护维修;诊断;病毒防范

中图分类号:TP393.08

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信息时代的标志,计算机的应用日趋广泛,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计算机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计算机的维护维修对保持计算机性能与正常工作状态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另外随着网络的普及,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也十分猖獗,计算机病毒对电脑将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我们在应用电脑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情况:运行速度变慢、卡死、蓝屏、黑屏、无法启动等现象,这是计算机发生故障或者感染病毒的表现。现就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日常维护、诊断维修、病毒防范等几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1 计算机的日常维护

1.1 安装维护

娴熟规范的安装技巧,将直接影响到计算机日后的正常使用与寿命。在硬件安装时,为避免造成计算机的人为损坏,要力求做到动作小心轻柔、准确到位,可保证正常情况下3至4年之内硬件无明显故障。同理,计算机的软件初装也同样重要。因为,计算机使用寿命之内,系统出现问题常常是因为软件使用不当。目前我们安装软件,通常将硬盘划分为四个区域:将C盘作为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设定为20G(Windows XP)、40G(Windows 7);D盘用来存储镜像文件以及常用工具。它的大小可以根据C盘的容量和硬盘总容量来设定,一般大小在10G-30G;E盘和F盘一般根据需要设定为各人存放文件空间;而D盘的GHOST 文件夹通常用来备份C盘镜像备份文件和GHOST镜像备份软件;我的文档和收藏夹等一应个人设置一定要移动到非系统盘内。

1.2 操作环境的维护

将计算机放在远离家电设备等有电磁场的地方;保持稳定的电压;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清洁度,并注意散热通风;及时、定期清理积尘;开机状态中避免拔下电源线以及信号线;安装、拆卸硬件的时候关机并拔掉电源;不轻易挪动机箱,不随意删除或修改不了解的文件;使用保护卡保护硬盘数据不被误删和修改,并防止计算机被病毒攻击;安装保护软件,可防止对存储器的误删与修改,有效禁止安全模式进入系统以及控制面板,有效保护C盘、D盘;定期更新杀毒软件;定期运行Windows中的“磁盘扫描程序”、“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2 计算机故障的诊断与维修

通常,计算机故障可分为硬件故障与软件故障两部分。而软件故障比硬件故障发生的频率要高很多。

2.1 故障诊断

作为计算机故障后的首要步骤,我们要本着以下原则:先诊断软件后诊断硬件;先诊断后诊断主板;先进行测试后进行分析;先确定故障后维修;先简单后复杂。望:看部件是否有松动或者松脱;闻:闻是否有电路烧焦的异味;问:问清楚故障状态以及操作步骤是否有误;切:规范启动操作,检查操作过程中计算机的反应以及是否有报警声。

2.2 故障维修

(1)逐一排除法。即凭借经验分析,按故障发生部位可能性的大小逐一拔除各部件,每拔除一个部件的同时观察故障是否排除,如未排除,说明该部件运行良好,重新插接后再拔除下一部件,直至找出问题部件并对症维修更换。(2)轻叩轻振法。先关闭故障计算机,对主机或显示器轻轻叩击,然后重启,如果计算机部件接触不良,经过这个方法处理后,通常会恢复正常工作,便可采取相应办法进行连接或者维修。(3)逐一观察法。仔细观察故障计算机的各部位:检查电源以及各个接头接触是否良好。如接触不良就要重新插接;检查零部件是否有烧焦的味道以及痕迹。如果有,要重新更换零部件;检查是否存在短路情况。检查短路原因,并有针对地进行维修;检查计算机主机是否存在积尘情况。如果积尘过多,就要进行清理擦拭。(4)应用软件进行诊断。利用针对计算机进行检测的软件进行故障检测。这类软件可以完成对计算机故障的全面检测。它可以通过对风扇的转速、显卡温度、CPU温度、主板温度等各方面因素寻找到计算机故障发生的原因并得出结论报告,以便于及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5)更换部件法。即先分析可能出现故障的零部件,然后用新的或者无故障部件逐个部分进行替换检验并操作,直至找到故障部位,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部件。

3 计算机病毒防治

通过对自身的不断复制,使其他软件程序感染的结果,我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病毒携带的毒码,会对计算机造成感染和破坏。

3.1 病毒的来源渠道

(1)通过数据控制链路径进行远程修改并侵入计算机。(2)通过对电磁脉冲的控制,避过计算机安全防护系统,从后门通过系统中小洞侵入。(3)将毒码通过无线电发射到目标系统。通过信息保护系统薄弱环节入侵并感染,再通过不被保护的数据链实现进一步破坏;或者直接侵入到电子系统接收器,经接收器处理后,感染计算机;病毒会将自己伪装成合法的无线传输数据,混在合理的协议及数据格式中进入接收器,最终感染计算机。(4)病毒会安静地潜伏在硬件或软件中,一旦被激活,便会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和破坏性。

3.2 计算机病毒防范

(1)提高防范病毒的意识。对待来历不明的文件要首先进行病毒扫描再行打开;到正规的软件站下载软件,下载之前,要先用杀毒软件进行检测;养成对日常工作中使用的移动存储设备定期杀毒的良好习惯;远离非法网站,拒绝打开不明跳出窗口。(2)坚持使用正版系统。及时更新修补系统漏洞。系统漏洞是计算机病毒侵害的重要窗口,因此,及时修补系统漏洞,是远离病毒的重要一环。(3)养成备份重要文件的习惯。时刻警惕病毒的破坏性,养成对重要文件做备份的习惯,否则,病毒一旦入侵,就会导致重要数据的丢失。养成对系统进行备份的习惯,一旦病毒入侵,可以通过还原的方式使系统得以恢复。(4)加强自主防范意识,在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与防火墙。为了确保了计算机系统在安全环境下健康运行,通过安装杀毒软件与防火墙的方式对计算机软件系统实行有效保护。此外,为了应对病毒的不断升级,我们还有必要定期及时地更新杀毒软件,对计算机的运行环境实行定期扫描检测,以做到防范于未然。(5)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应用加密技术对信息实行保护措施。采取数据加密的处理方式,对重要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保护,确保信息的安全环境,使病毒无机可乘,从而降低网络风险对计算机的危害。同时要牢记加密密码,以避免忘记密码造成不必要麻烦。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在计算机的日常维修维护以及病毒防治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计算机的正常使用。本文对计算机维修维护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防止计算机故障发生的最好办法,就是养成良好的操作使用及维护习惯,并熟知计算机的使用性能,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的应用功能,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作。

参考文献:

[1]万云霞,许殿生,刘青果.浅谈计算机维护及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刊,2009,1.

[2]方文东.计算机维护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2.

[3]吴淑清.计算机故障分析及解决―计算机维护经验之谈[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9.

[4]吴莲芳.浅谈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S1.

[5]雷金钢.计算机病毒的研究与防治[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9.

[6]司学斌.计算机维护维修与病毒防治策略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22.

[7]宁庆华.计算机维护维修与病毒防治[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2,4.

[8]彭金虎,谭洁霞.现代办公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策略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07,6.

篇6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预防的护理方法,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135例糖尿病患者,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对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血管病变情况及糖尿病护理知识和健康行为的知晓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情况优于护理前(P<0.05);血管病变发生情况低于护理前(P<0.05),患者对糖尿病护理知识和健康行为的知晓率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基础药物治疗与综合护理措施是缺一不可的,综合护理措施可帮助患者更多地了解糖尿病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的健康知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使其终身获益。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糖尿病;并发症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12

作者单位:510300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黄卡:女,本科,主管护师

随着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的深入,使对该病及其并发症的控制有了初步的进展[1],通过心理、生活行为方式、饮食、运动及用药等方面的干预,使其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对糖尿病护理及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本研究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综合护理措施和定期随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135例糖尿病患者,男66例,女69例。年龄41~69岁,平均(53.5±12.5)岁。病程3~16年,平均(7.5±2.5)年。其中1型糖尿病10例,2型糖尿病12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愿意接受基础治疗后的综合护理措施和定期随访。

1.2护理方法

1.2.1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与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单一的药物治疗只能达到血糖一时控制的目的,而要想长期有效地控制,还要靠患者主观积极地配合,加强自身的管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在护理初期每2周举办1次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主要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口服药指导、胰岛素使用指导、自我血糖监测、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及其他并发症的预防等知识,通过录像、图片等方式,结合患者的接受能力进行系统、形象的讲解,持续举办3个月后,每月进行1次,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以科学、正确的态度积极配合护理。

1.2.2心理护理研究显示[2],由于糖尿病病程长,病情反复,并发症多,特别是血管病变,与患者的病程及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在护理中通过与患者长期的沟通和了解发现,大多数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还有部分患者不愿正视自己的病情。针对患者此种心态,应在治疗的同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并向其讲解心理状态对于血糖控制及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影响,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战胜疾病。

1.2.3饮食护理根据不同患者制定科学、个性化的食谱,做到每天定时定量进餐,忌食糖类,少食糖含量高的水果,控制热量和盐的摄入,多食绿色蔬菜,主食以粗粮为主,少食煎炸食品。

1.2.4运动护理合理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3]。根据患者的年龄、爱好、体重、身体状况酌情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并督导其完成,运动的宗旨以不疲劳为宜。饭后1 h是降低血糖的最佳时间,同时也利于减轻体重。

1.2.5用药护理药物是糖尿病治疗最基本的手段之一[4]。要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首先要有效控制血糖,除做到上述四点外,还必须提高治疗依从性,坚持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在护理中应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52例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改为注射胰岛素,以提高降糖效果。

1.2.6预防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主要针对血管并发症采取一系列预防护理措施:如5例吸烟患者劝其戒烟;肥胖患者指导其积极锻炼,控制体重[5];4例绝经期后女性患者给予激素替代治疗;病程达5年的患者均每年进行1次眼底检查,并定期做肾功能、尿常规、微量蛋白定量检查。所有患者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12个月,对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血管病变情况及对糖尿病护理知识和健康行为的知晓率进行比较。(1)血糖控制标准:良,空腹血糖<7.0 mmol/L;一般,空腹血糖7.0~8.0 mmol/L;差,空腹血糖>8.0 mmol/L。(2)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其中大血管病变主要指糖尿病并发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和下肢坏疽,微血管病变主要指视网膜、肾脏及皮肤等处的微血管病变。(3)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135例患者糖尿病护理知识和健康行为的知晓率进行调查,共10个项目,对比护理前后的知晓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对护理前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情况进行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对护理前后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及糖尿病护理知识、健康行为的知晓情况采用配对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135例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控制情况比较(表1)

2.2135例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血管病变发生情况比较(表2)

2.3护理前后糖尿病患者对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表3)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同时也是终身性疾病,以病情复杂、并发症多为主要特点。糖尿病血管病变主要包括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管病变等,后期会引起冠心病和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等,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资料显示[6],并发症的发生与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呈正相关,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中有30%~40%存在一种或几种并发症,而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病率在5,10,20年分别为30%,60%,90%。

本研究结果显示,135例糖尿病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措施及定期随访后,在对血糖的监测结果中看到血糖稳步下降,血糖控制情况比护理前明显改善。血糖控制良好后,全身症状随之改善,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倍增。同时,135例糖尿病患者通过定期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提高了对糖尿病疾病基础知识、口服药指导、胰岛素使用指导、自我血糖监测、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及其他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的认知,更加积极和主动地配合了综合护理措施和定期随访,从而进一步有效阻止和延缓了血管病变的发生,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5个要素,被形象地比喻为糖尿病预防与治疗的“五驾马车”[7]。本研究结果提示对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护理首先要从血糖的控制入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从心理、饮食、运动等多方面对其行为和生活方式多方面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可显著提高血糖控制情况,降低血管病变并发症的发生,并可帮助患者更多地了解糖尿病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的健康知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使其终身获益。

参考文献

[1]李丽.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与并发症的社区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16):204-205.

[2]潘馨,王海华.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2):1997-1998.

[3]黄庆娟.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及其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49-1450,1452.

[4]李青,何朝珠,何雪莹,等.南昌市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494-497.

[5]管玉香,方朝晖,王小云.糖尿病足部神经筛查和护理干预60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0):59-60.

[6]许富末.探析护理学对糖尿病的重要性[J].首都医药,2013,20(4):48.

[7]欧阳素琴,陈晶华,高璟,等.建立糖尿病管理中心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3):28-30.

篇7

【关键词】艾滋病;营养保健;营养缺乏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74-01

艾滋病的全称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简称AIDS)。主要是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被一种叫做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病毒所破坏,从使身体丧失了对疾病的抵抗力,进而患上了多种不可治愈的肿瘤,最后导致患者死亡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营养和艾滋病的关系密切,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HIV) 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身体营养缺乏,是影响艾滋病发病、治疗及死亡的原因之一。由于目前尚未发现抗HIV 的特效药物,而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强调综合治疗和预防,艾滋病的营养支持提倡机体摄入适宜水平的各种营养素,防止营养缺乏和不平衡,将营养不良的症状及有关的并发症减到最低的状态,进而提高艾滋病病人的生存年限[1]。

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后,由于多种原因可造成身体营养缺乏,绝大多数人会因此出现体重降低,这是营养状况损害出现的第一症状,80%以上的AIDS患者还会出现极度消瘦,而营养缺乏反过来又会加快艾滋病的病程和发展,能量、蛋白质、微量营养素缺乏可以使身体的免疫功能进一步恶化,并影响其他生理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同时,营养状况也是确定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长短的一个重要因素,营养良好就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另外,足够的蛋白质储备和充足的微量营养素对许多抗AIDS治疗药物的疗效好坏也是十分必要的。

1 营养状况对AIDS 免疫功能的影响

AIDS通过降低免疫力,直接干扰营养素的摄入和利用,间接地影响营养状况,增加了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因此,有效的营养支持可补充AIDS 患者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优化免疫系统的功能,维持体重,提高预后的效果。

2 营养支持是改善和增加体重的有效方法

体重是反映AIDS 发展过程、营养调节、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这种体重下降主要是指脂肪和肌肉组织同时下降,一 方面使肝脏产生过多的脂肪,使其在血液代谢中消耗大量热卡,另一方面加速肌肉中蛋白质的分解,引起体重下降。因此,患者需要的能量比健康人群高10%~15%。

3 营养治疗

营养支持有助早期抗病毒治疗,提高CD4细胞计数CD4细胞在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中心调节作用,它能促进细胞产生抗体, 正常为410~1 590 cell/μl ,CD4 细胞数量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维生素和矿物质能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免疫细胞的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我们在日常膳食的基础上增加足量的矿物及维生素,如西红柿、黄瓜、生菜、草莓、葡萄、苹果、柑橘、猕猴桃、芒果、香蕉等[2]。

3.1 给予充足热卡及营养素

患者摄入热卡应略大于健康人,达到40~45 千卡/ kg. d。三大营养素供能分别为蛋白质20 %、碳水化合物40 %~60 %、脂肪20 %~40 %。对于有非脂肪组织被消耗的病人,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115g/ kg. d。注意补充微量营养素,维生素C 每天至少500~1000mg ,维生素E400U ,β2胡萝卜素200μg ,硒200μg ,维生素B12100μg ,锌50mg。

3.2 增加营养素摄入量

经口摄入是营养支持最科学最经济的途径,应尽可能增加经口摄入量。对食欲不振者应鼓励使用喜爱的食物,每日可进食6~8 次。

3.3 增加营养物在肠道的吸收

腹泻是引起吸收不良的主要原因。在美国大约有60% 的HIV感染者在病程中至少有1周以上的水样腹泻史,在发展中国家腹泻的发生率接近100%。对这类病人应一方面积极治疗腹泻,另一方面加强营养治疗,不能经口进食时采用管饲营养[3]。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合理饮食,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1] 束莉,博庆丽.阜阳市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9(9):1621-1623

[2] 李新萍,韦彩云,杜丽群。营养支持疗法对AIDS 患者营养状况的干预效果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8(16):1486-1488

[3] 毛爱妹, 李继平. 艾滋病病人的营养治疗[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3,9(4):250-251.

作者简介:

刘文彬(1962.2.10),男,回族,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艾滋病防控,工作单位:昌吉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篇8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暴发性疾病;病因分析;防治

中图分类号 S944.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267-01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Babylonia areolata with Fulminant Disease

DONG Yang FU Yi-fan LIU Jin-ye YANG He-kun FU Shu-yuan

(Hainan Academy of Ocean and Fisheries Sciences,Haikou Hainan 5702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ause of Babylonia areolata with fulminant disease which occurred in 2015 in Hainan Wenchang and Qionghai culture area,summarized the epidemic situati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armers.

Key words Babylonia areolata;fulminant disease;cause analysis;prevention measures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Lamarck)]俗称花螺,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新腹足目(Neogastropoda)蛾螺科(Buccinidae)东风螺属(Babylonia)[1],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北部湾和东南亚等国家的沿海地区均有分布。近年来,随着海南省方斑东风螺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病害日益增多,主要养殖区域的病害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初次养殖区域的病害也时有发生。本文就2015年在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翁田镇和琼海市长坡镇等东风螺养殖区域常发的一种暴发性疾病的病因和防治措施进行探讨[2]。

1 流行情况

方斑东风螺暴发性疾病从个体发病至全池感染的时间间隔期短,从发现有患病个体开始至全池感染仅需3~5 d。一般发生在4―9月,自然情况下方斑东风螺的落地苗、标粗苗和大螺均可发病,尤以壳高0.5~0.8 cm的标粗苗阶段发病最为严重,此阶段的死亡率可达90%以上。

2 主要症状

发病前期,发病池中的螺摄食正常,每天仅有几个病螺躺在沙面上,腹足呈半收缩状态,对外界刺激敏感,受刺激后会迅速缩回,病螺不吃料也不动直至死亡。发病中期,发病池中的螺开始大量出现不钻沙、侧卧,腹足部分伸出、收缩困难、僵硬发黑,对刺激不敏感,有个别病螺的吻伸出体外,吻管顶部肿胀,管内充满白色液体,无法收缩回壳内直至死亡或者部分病螺出现肉壳分离病的症状。发病后期,病螺从沙中爬出,侧卧于沙面,大规模死亡,死亡率可达90%。

3 病因初步分析

3.1 寄生虫检察

将鳃、血液、内脏等器官和组织从病螺中剥离进行显微镜观察,均未发现有大量寄生虫寄生。同时,对发病池的池壁和池中沙粒等进行检查,也未发现有大量寄生虫。

3.2 细菌检测

无菌条件下分别将病螺的腹足、内脏、吻等组织用海洋弧菌TCBS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病原菌的初步培养和筛分,根据病原菌菌落颜色进行初判,如需确诊还需对病螺进一步做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试验。因没有进一步做细菌分离鉴定试验和组织切片,只能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上述发病症状初步判断,此病可能是由于海水中的弧菌特别是哈维弧菌数量增多而引起的[3-6],这与2011年刘巧红等[7]从海南文昌,王江勇等[8]从海南万宁采集患暴发性疾病的方斑东风螺,从其体内分离得到致病菌,经过培养分离鉴定,最终确认为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鉴定结论基本一致。

3.3 环境

4―9月,文昌和琼海等地的气温达到28~36 ℃,干热少雨,加之东风螺养殖场的设计建造格局为半密闭大棚,棚内空气流动性差,形成高温高湿环境。由于水温高,投饵量大,东风螺代谢旺盛,有机质在养殖池中沙层积累的速度加快,4 d左右沙层底部就全部变黑。同时,进入4月以后,东风螺养殖场开始陆续出现发病症状,发病池的海水或病螺很少做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由于气候条件适宜,海水中的致病菌大量繁殖,海水水质变差,造成此病的大暴发。

3.4 管理

该病发生后,养殖户不愿及时捞出侧卧在沙面上未死的病螺,加上东风螺的自残,很快全池被感染,在短短的3~5 d内会出现大规模死亡。很多养殖户防病意识淡薄,未意识到场地和工具消毒的重要性,受经营条件的限制,无法做到专人进行发病螺池的日常管理工作,死螺和带病菌的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海水中。

4 预防和治疗

东风螺暴发性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条件性,防治此类疾病应该根据其发生的规律和特性,在螺病流行季节到来之前进行药物预防,或在饵料中添加合适的免疫增强剂,以提高螺体的抗病力。一是每天要及时捞出侧卧在沙面上的螺或死螺进行无害化处理。针对发病池要做到专人管理,工具专用,定期做好养殖场相关区域和工具的消毒工作。二是未发病区域的螺要经常拌饵投喂一些提高免疫力或预防的药物,发现有病螺出现要及时停料。三是高温季节要注意控制投饵量,投喂2~3 d后要适时停料,1~2 d后再接着投喂;同时要注意保持养殖棚内的空气流通,如果气温居高不下,做好棚内的降温工作。四是定期冲洗养殖池底部的沙层和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控,给东风螺营造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五是治疗时采用中西药结合,使用板兰根、金银花、弧菌速消等药物杀菌,用药期间停料,加大换水量,及时捡出死螺。等病情控制后,使用EM菌、利生素等全池泼洒进行生态调控,给东风螺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和栖息环境。

5 讨论

随着东风螺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东风螺的病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东风螺自身的生物特点决定了其给药非常困难,目前使用的药浴和拌饵投喂2种给药方式效果都不是很好,针对此类暴发性疾病的有效防治药物还有待开发;另一方面由于区域规模化养殖密度过大,养殖废水处理等配套设施不健全,这些因素都导致东风螺的细菌性疾病在主要养殖区的快速传播,表现出很强的感染性。因此,建立方斑东风螺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引导广大养殖户进行规范化生产,同时开展东风螺循环水养殖技术的研究,将循环水养殖技术运用到东风螺养殖上,推动东风螺产业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6 参考文献

[1] 蔡英亚,张英,魏若飞.贝类学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44.

[2] 董杨,符书源,王国福.海南省方斑东风螺养殖业的发展及其前景展望[J].科学养鱼,2011(12):39-40.

[3] 黄郁葱,简纪常,吴灶和,等.方斑东风螺吻管水肿病病原菌的初步研究[J].渔业现代化,2009(4):37-41.

[4] 王国福,张瑞姿,曾令明,等.方斑东风螺肉壳分离病的防治方法[J].河北渔业,2008(8):37-40.

[5] 王建钢,乔振国.方斑东风螺肉壳分离病病因的初步研究[J].现代渔业信息,2011,26(10):16-18.

[6] 张新中,文万侥,冯永勤,等.方斑东风螺肿吻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J].海洋科学,2010,34(5):7-12.

篇9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fores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ause caused increasingly serious analysis,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measure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fores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nd do a good job of fores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Key words: public welfare forest pests and diseases; cause analysis; control method; biological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S757.9] 前言

我国是一个林业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林业资源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不仅仅关系到林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肩负着重要的生态环境重任,关系着国家的国土安全。划分公益林就是构建我国林业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从而实现林业与森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公益林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要建立与其经营目的相适应的经营管护模式,这样才能够同步满足经营需求与生态需求,实现公益林的公益价值最大化,为我国的林业及环境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公益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

1、公益林病虫害概述

公益林病害是指公益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公益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公益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公益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2、造成公益林病虫害日趋严重的原因分析

2.1 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近年来,公益林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工林面积迅速扩大。由于所建立的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这样的人工公益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因此,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造成大面积的暴发流行,从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天然林长期超负荷砍伐。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经济产业,造成了天然林长期超负荷采伐,致使天然林的数量和质量下降,公益林生物多样性、林分原始结构以及天然林特有的公益林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公益林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2.3 国内、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杂草长距离的人为传播加剧。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松针褐斑病等重大病虫害的流行最初均是由于有害生物从国外随林产品进口而传入的。在国内,许多重大病虫害疫区的迅速扩大也是由于人为活动的结果。

2.4 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病虫害暴发后,一味依赖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使病虫产生抗药性,而且造成公益林生态环境恶化。另外,防治手段不能适应公益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客观要求,缺少符合林业特点的防治药剂和药械,防治效率低。

2.5 防治工作始终处于被动救灾的状态。我国几十年来公益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大多数是围绕救灾而展开的,病虫害一旦发生,“人往灾区跑,钱往灾区投”。只在救灾上重视,没在防灾控灾上下功夫。

3、公益林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3.1 着重抓好公益林植物检疫和监测预报:植物检疫是预防公益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对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区,应划为疫区进行封锁;对种籽、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确保营造健康公益林,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要用科学的方法,侦察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状况,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并及时通报。快速掌握病虫发生情况,避免错过防治的有利时机。

3.2 因地制宜的搞好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应适地适树地通过各种选育措施,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种。同时应进行必要混交,这样能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数量,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达到控制病虫的目的。封山育林是减少人、畜对公益林植被破坏的重要手段。

3.3 加强育苗消毒处理:在苗圃建设中,由于种籽及土壤中潜存有一定的病源和害虫,在育苗过程中应对种籽和土壤进行消毒,才能确保出苗率,必要时还需进行轮作。

3.4 保护害虫天敌:在公益林中生存着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它们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

3.5 适地适树,培育健苗、健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林经营模式,提高人工林防灾控灾的自控能力。

3.6 营造混交林(注意树种搭配),实施近天然林经营模式,使林分中各种生物间相互制约作用增强,公益林生态环境趋于稳定。

3.7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中国加入WTO,国际间的流动交往势必增加,一些外来的重大病虫害传入爆发的危险性也将可能不断增加。因此必须加强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技术水平,以杜绝或减少危险性病虫传入我国。同时也要注意国内地区间的植物检疫工作,以防有害病虫蔓延扩展。

4、公益林病虫害的生物治理措施 4.1 昆虫病原细菌。苏云金芽胞杆菌(简称BT)是我国工业化和生产水平最高的生物农药之一,广泛用于防治松毛虫和其他公益林食叶害虫的防治。

4.2 昆虫病原真菌。在公益林害虫防治中,以白僵菌应用最为广泛,特别是我国南方许多省份,利用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公益林生态环境,在松毛虫低虫口密度下施放白僵菌,实现有虫不成灾。同时,还用于防治松褐天牛等蛀干害虫。

4.3 昆虫病原病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CPV)是我国林业应用最多的昆虫病原病毒,生产上常将DCPV、BT和白僵菌等混用防治马尾松毛虫,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4.4 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是我国当前防治公益林害虫上应用最多的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它具有对环境影响小、对天敌安全、有一定后效作用等特点,因此已作为防治马尾松毛虫主要农药之一。

4.5 植物源农药。苦豆碱是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野生灌木——苦豆草中所含多种生物碱中的一种。据初步试验,苦豆碱对松材线虫具极强的杀线活性,而且其毒力随时间而逐渐增大。

4.6 转基因植物。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公益林害虫防治的一条新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植物将逐步得到推广。

在必要的时候,对公益林病虫害治理也可以采取化学药物等方法,同时对公益林病虫害治理也受林木高度、立地条件等的限制,因而采取的治理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树干涂药法、毒签插入法、树干注射法、挂吊瓶法和根部埋药法等。

篇10

【关键词】U盘病毒 传播 预防

一、U盘病毒的概念和特点

U盘病毒,又称Autorun病毒,就是通过U盘,产生AutoRun.inf进行传播的病毒,随着U盘、移动硬盘、存储卡等移动存储设备的普及,U盘病毒已经成为现在比较流行的计算机病毒之一。

U盘中毒后会出现下列的一些特征:识别U盘速度变得极为缓慢,且双击U盘盘符时无法打开,当然右键菜单选择“打开”也不行;双击U盘盘符时无法打开,但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却可以打开其盘符,用WinRAR打开U盘,发现了u.vbe文件和类似回收站图标的文件;右键菜单里多了“自动播放”、“Open”、“Browser”等命令项目,U盘无法正常拔插;所有EXE程序被关联,且快捷方式图标全换成类似.com程序的默认图标;)U盘里面的所有文件夹并成*.exe格式文件或快捷方式文件,不能正常打开;选择“开始”菜单“运行”命令,输入cmd进入命令行模式,输入C:按回车键,进入C盘根目录后,输入dir/a查看所有文件,会出现现Autorun.inf和RavMon.exe这两个文件。通过识别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预防U盘病毒。

二、U盘病毒的传播阶段

U盘病毒通过隐藏,复制,传播三个途径来实现对计算机及其系统和网络的攻击的。

(1)隐藏。U盘病毒的隐藏方式有很多种: ①作为系统文件隐藏。一般系统文件是看不见的, 所以这样就达到了隐藏的效果;②伪装成其他文件。由于一般计算机用户不会显示文件的后缀,或者是文件名太长看不到后缀,于是有些病毒程序将自身图标改为其他文件的图标,导致用户误打开;③藏于系统文件夹中。这些系统文件夹往往都具有迷惑性;④运用Windows 的漏洞。有些病毒所藏的文件夹的名字为runauto...,这个文件夹打不开,系统提示不存在路径,其实这个文件夹的真正名字是runauto...\

(2)复制。U盘病毒具有轮渡技术,即将系统中的某些指定关键字的文件复制到优盘中,当优盘插入到具有上网条件的计算机中使用时,优盘病毒会将已经复制的文件传送到指定的邮箱或者木马病毒控制端。

(3)传播。当隐藏或中毒U盘插入到一台没有任何病毒的电脑上后,使用者双击打开优盘文件浏览时,Windows 默认会以autorun.inf 文件中的设置去运行优盘中的病毒程序,此时Windows 操作系统就被感染了。

在这三个过程中, 系统设置的autorun.inf文件运行起着关键作用.病毒通过其设置木马程序。使得其文件格式变为以下几种:自动运行的程序Open=filename.exe;修改上下文菜单,把默认项改为病毒的启动项ShellAutocommand=filename.exeShell=Auto;只要调用Shell ExecuteA/W 函数试图打开优盘根目录,病毒就会自动运行Shellexecute=filename.exeShellExecute=;伪装成系统文件,迷惑性比较大,较为常见的就是伪装成垃圾回收站。Shellopen=打开(&O)ShellopenCommand=filename.exeShellopenDefault=1Shellexplore=资源管理器(&X) \

三、U盘病毒的预防

了解了U盘病毒的原理和传播,我们可以在技术层面和非技术层面上加以进行防范。技术层面主要从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排他性等方面进行考虑;非技术层面针对培训、思想意识以及组织管理方面进行考虑。现重点说明技术防范的方法:

(1)及时更新安全漏洞补丁和病毒库。

(2)修改注册表禁止U盘病毒自动运行。

(3)关闭自动化播放功能。对Windows Xp 操作系统, 单击"开始"-"运行",在运行中输入gpedit.msc 进入组策略编辑器依次选择"用户配置"-"管理模板"-"系统"-"关闭自动播放",在"关闭自动播放"属性窗口选择"已启用",关闭自动播放中选择"所有驱动器",单击"应用"按钮禁用系统中所有驱动器的自动播放功能。

(4)打开U盘时请选择右键打开。

(5)实时监控,杀毒先行。Windows 操作系统首先要通过"文件夹"-"查看"选项,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和去掉 "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推荐)"复选框,方便查看优盘以及系统其它盘中是否隐藏病毒文件。

(6)创建Autorun.inf文件夹。在所有磁盘中创建Autorun.inf 文件,使优盘病毒不能创建Autorun.inf 文件而达到防范优盘病毒的目的。

(7)谨慎下载,安全运行。尽量到正规大型网站进行下载,并进行杀毒处理,防止软件被捆绑木马程序。

(8)做好系统和数据备份。

(9)使用一些移动存储专用管理软件。安装移动存储专用管理软件使得经过文件加密的,优盘资料只能在指定计算机和指定网络中使用,。

(10)对移动存储设备的一切权限变更和一切文件操作,全部都有日志记录和审计。

(11)非法优盘,进不来。所有能在内部使用的优盘、移动硬盘必需通过授权认证, 没有经过授权的优盘和移动硬盘无法使用。

(12)授权优盘,拿不走。经过认证的移动存储设备,进行了高强度加密存储的机密文件,能完全隐藏并授权优盘、移动硬盘在内部如常使用,但在外部计算机看不见任何信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