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的类型范文
时间:2024-05-20 17:40: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遥感技术的类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C反应蛋白质;瑞舒伐他汀,心血管事件,阿托伐他汀。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02—0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为目前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的重要方法,大量研究表明炎症反应是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PCI治疗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炎症反 应中的标志性因子,在PCI并发症包括无复流、心肌梗塞及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再狭窄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观察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PCI术后血清hsCRP的影响,探讨其对支架植入术后减少炎症反应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入选2012年1月~2013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入住CCU(以下简称“我院)连,发病12 h以内入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入选标准:①年龄35-80岁;发病12h以内,入院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患者152例,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 /美 国心脏病协会(AHA)2000年制定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诊断标准, 且未行静脉溶栓和入院 前8周内未服用过抗炎和调脂药物。两组患者在 临床特点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 合并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排除标准:①对他汀类药物有过敏史或有严重 不良反应史活动性肝脏疾病及严重肝肾功能不 全;伴发恶性肿瘤。终止标准:①未行PCI干预的患者他汀药物过敏肝酶升高5倍以上;受试者发生其他不良事件,研究者认为受试者必须 提前退出。
1.2方法
所有患者经急诊-CCU-导管室路径。患者入 CCU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瑞舒伐他汀 组术前到术后一个月一直给予服用瑞舒托伐他汀20mg/d,阿托伐他汀组则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住院期间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 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及p-受体阻滞剂,两者常规治疗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CI经桡动脉或股动脉入路,采取仅处理梗死相关血管的策略。
1.3随访
门诊随访记录患者PCI术后30d内的MACE (所有原因死亡、心脏原因死亡、再发急性心肌梗 死、耙血管再重建)和药物不良反应。
1.4观察指标
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1周及术后1月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 PCI术后30d内的MACE发生 率。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 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一± d表示,并进 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多组间不同时点 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
2 结果
结果入院时(术前)两组间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分别为 hsCRP(7.6±2.4) mg/L、( 7.5± 2.5) mg/L。两 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术后 24 小时与术前比较,血清 hsCRP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 05)。PCI术后1周和术后1月时,两者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20mg瑞舒伐他汀组hsCRP水平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2.1瑞舒伐他汀组院内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 (1.3%),阿托伐他组组院内心源性休克死亡2例 (2.6%),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完成本研究的患者术后30 d 均未出现MACE。
2.2不良反应在1个月的随访期间内,两组患者 未出现肌病、肌溶解等不良事件。无l例退出或终止试验。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甚至猝死 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黏附、聚集和凝血因子激活、血栓形成,从而引起冠脉阻塞、心肌缺血、坏死,而斑块的破裂和斑块的炎症反关系密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为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方法,而经皮冠状动脉并发症包括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再狭窄、术后无复流等是影响其远期疗效的主要问题之一。介入治疗时扩张球嚢扩张和支架的机械刺激损伤内膜,引起炎症反应,激活凝血系统、引起血栓形成。各种炎症因子的作用不尽相同, Hs-CRP是由肝细胞分泌的一种急性期蛋白,是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标志物,hsCRP 的升高与炎症的活动相关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相关,hsCRP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炎性标记物,可预测斑块不稳定性,故 hs-CRP被认为是急性冠状 动脉事件发生的强有力的、独立的预测指标。其在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预测意义。大量研究表明他汀类药 物调脂作用外能够抑制不稳定斑块的炎性反应、修复和 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稳定粥样 斑块和防止血栓形成等多种功效。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不但具有强效降脂作用,还具有稳定易损斑块作用,从而改善了心肌供血,减少了心肌的 损伤和坏死。
本研究证实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PCI术后血清hsCRP的影响,两者均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支架植入术后减少炎症反应起到积极作用。PCI术后1周和术后1月时,与40mg组阿托伐他汀组比较,20mg瑞舒伐他汀组hsCRP水平降低,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使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20mg瑞舒伐他汀较40mg具有更明显的抗炎效果,可更明显减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介入治疗患者炎症反应,从而可能减少支架内血栓,支架再狭窄、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心脏不良事件,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在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改善预后方面,两者都有积极的作用。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组更明显,但两者比较并没有统计学差异,这是否和本试验观察期过短或病例数过少有关,需要进一 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Abbate R, Cioni G, Ricci I, et al. Thrombosis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J] . Thromb Res,2012,129 (3) :235 -240.Ross R. Atherosclerosis—an inflammatory disease J] . N Engl J Med, 1999,340 (24) : 115-126.
[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 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38(8):675一 690.
[3] Johannessen Landmark C. Relations between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antiepileptic drugs in non - epilepsy conditions[J]. CNS Drugs, 2008, 22: 27 -47.
[4] 王永亮,陈淼,李虹伟,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 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自发再通率的影响.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5(8): 606 — 608.
[5] Gurgun C,Ildizli M,Yavuzgil O,et al. The effects of short term statin treatment 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J]. Int J Cardiol,2008,123 (2): 102-107.
[6] Tonstad S, Sundfqr T, Seljeflot I. Effect of lifestyle changes on atherogenic lipids and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in young adults with familial 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ase J] .Am J Cardiol, 2005,95 (10) : 1 187-1 191.
[7] 杨树森,甘润韬,孙延明,等.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 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影 响[].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1) :5 — 38.
[8] Correia LC, Esteves JP. C-R.eactive protein and outcome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 Arq Bras Cardiol, 2011, 97 (1) : 76 - 85.
篇2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质找矿;应用探讨
随着找矿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地质找矿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遥感技术是找矿过程中的常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找矿的质量以及效率,因此,被相关行业人士大力认可。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认识遥感技术在找矿过程中的作用,对遥感技术在找矿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1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也就是指通过电磁波、红外线以及可见光等来对目标物进行探测,从而对远距离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遥感技术当中,这就使得遥感技术的应用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其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手段之一,它有机的将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和遥感技术相结合,这就使得人们在矿产调查的过程中,其应用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进而促进了我国矿产行业的发展。
2 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方面的应用一般都是以地质制图为主,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地再现,从而为地质找矿提供重要的探寻数据。通常状况下,遥感技术在找矿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应用,另一类则是间接应用。
2.1 直接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常见应用有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法,其主要是:利用岩浆热液对围岩结构造成的改变提取相关的信息。当岩浆或气水热液作用于围岩时,会使得围岩出现“蚀变”,这种产物同成矿的种类、成分以及类型都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一般情况下,围岩蚀变产生的实际范围要远超过矿化的范围,而且,蚀变类型的不同变化和金属矿化的空间位置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所以,围岩蚀变能够成为地质找矿的重要标示。
第一,围岩蚀变主要是由原岩同热液相互作用形成的最终产物,其主要的种类有:绢云母化、云英岩化以及硅化等。第二,有效实现地质有用信息的提取。当一些地区的地貌出现一定的变化时,当地的电磁波形成的反射或透射都会相应发生一定的变化,而电磁波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同时,地质体的光谱特性以及内在的一些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当地质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时,便会导致地质体内部的不同波长的光子出现一定的变化,例如,吸收性和反射性都出现了不同变化。相对来讲,岩石矿物本身的化学以及物理成分相对稳定,其在光谱吸收等方面亦是较为稳固。光谱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物体内部的离子以及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不同的电磁辐射来自于不同的矿物质。所以,借助遥感技术中的波谱仪就可以对这样的光谱曲线进行测量,并通过光谱对比,分析出样本为什么类型的矿物质。这种方法是当前最为有效的找矿方法中的一种。第三,现今使用的遥感技术多数都是借助航空航天技术在高空对地表物质的光谱特征进行接收,在实施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云层、水体以及植被等物质出现一定的测量误差,所以,在蚀变矿物信息提取过程中,应该对可能产生干扰的光谱信息进行详细分析,以便于最大效果地降低干扰作用。当前,遥感矿化蚀变异常信息提取的主要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光谱角识别法等。
2.2 间接应用
2.2.1 提取地质构造信息
一般情况下,地质矿产主要是由各种地质构造的不同运动产生的。例如,火山或地震活动等。通常情况下,矿产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各种地质构造边缘位置或产生变异的部位,很多重要的矿产主要分布在不同板块的结合位置或邻近边界的地带。从形成时间上分析,其同地质构造的运动时间是保持同步的,矿床的分布会因为地质构造运动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并且,呈现出了带状分布。借助遥感技术从事找矿工作,主要就是利用这一特征进行寻找工作。如,在矿物质的形成范围,借助线性影像对对应的信息进行高效提取,同时,还可以对火山结构以及盆地等地质影像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并从其中提取出找矿需要的有用信息,从而结合相关的影响因素,综合评定矿物的储备以及类型等相关特性。
2.2.2 植被波谱特征应用
通常情况下,矿场周边的地貌植被与所含有的矿物质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金属元素随着时间的不断累积,会生成一定的微生物群落,而微生物同地下水等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会对地表的土层产生一定的作用,从而使得地表出现一定的变化。地表的各种植被在吸收了含有金属元素的营养物质后,会发生一定的异变。当大面积出现异变后,借助遥感技术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有效地提取,从而分析出具体的金属元素,并借此判断该区域的矿物质储备等情况。
3 结束语
近年来,遥感技术已经日益成熟,并且,在多种行业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不断提高,地质找矿工作的效率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运用,有效地提高了地质找矿质量以及数量。
参考文献
[1]赵少杰,钱建平,陈宏毅.遥感线性构造分形统计和蚀变信息提取在桂东地区金铅锌锡多金属成矿预测中的应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1(03).
[2]梁伟超,刘磊,何晓刚,等.新疆野马井地区矿化蚀变信息提取与找矿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1(07).
[3]张国荣,芦青山,费一清.ETM~+数据在甘肃省肃北县黑刺沟一带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中的应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0(03).
[4]王亚红,王永,王辉,等.利用ETM数据进行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方法研究-以柴北缘地区为例[J].遥感信息,2009(06).
篇3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质找矿;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非常紧迫。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客观上推动了地质找矿事业的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的侦测力度,获取更多的矿产资源储藏信息,需要更多高新技术的支持。遥感技术在这样的条件下孕育而生,这一高新技术在地质领域的采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矿产资源开采量。遥感技术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减少了我国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难度。地质找矿事业运用遥感技术将在“十二五”时期得到更好发展,到时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传统地学方法,将带动整个地质找矿事业的发展。
1 早期的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应用
1970年之前,地质侦测水平一般,只能停留在收集回来的图像信息上,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进而不能真正地了解地质情况。1970年之后,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通过卫星能够使用多光谱扫描技术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地质找矿事业的发展。1990年之后,遥感技术迅速发展,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都大大得到提高。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通过电磁波对大范围的立体地貌信息进行定位收集。但是因为长期的矿产开采,导致了地表矿物的缩减,而遥感技术一般采用电磁波获取地表信息,这就要求拥有更强勘测能力的仪器的出现并结合更先进的科学勘测技术。
遥感地质工作者明白地质找矿要往更深层万面发展,经过不断的努力,开发了多源地学信息集成技术,由对矿产资源的表面勘测进行更深的勘测,还开发了遥感弱信息提取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遥感直接找矿的效率。但是由于信息源分辨率多为MSS、TM、SPOT等,且二十世纪末地质工作投入量有所缩减,遥感地质找矿逐渐从跌入低谷。
2 新型遥感技术的应用
2.1 依靠雷达成像技术获取地矿信息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光谱成像和雷达成像技术为地质找矿工程提供了重要的侦测方法。光谱成像主要依靠成像光谱仪,这一设备可以对地物波谱特征定量及空间定位分析,之后能够获取矿石的种类、成分。该仪器能够有效识别高光谱分辨率和窄小多波段遥感图像。雷达成像不受时间和天气的影响,侦测能力出众。它主要通过往地物上释放电磁波,根据电磁波波长的变化掌握地物的表面结构和节电特性,并且电磁波波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雷达成像的电场矢量对于地物的类型会有特别的极化散射型。不同的电磁波发射方向和角度会对地物外部特征有更好的加强效果。因为雷达成像技术具备这么多的技术优势,已经成为了侦测地质结构的有利方式。
2.2 通过人机互换形式处理收集的信息
遥感信息的收集依赖图像处理,主要通过人机互换形式。20世纪以前,电脑性能不足,费用不菲,遥感信息的提取主要依靠专业人员。这样使得信息不仅收集不到位,浪费了时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随着计算机的快速推广,性能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在遥感信息的图像处理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也为遥感数据的接受、发送、检验提供了便利。由于遥感信息主要以图像数据为主,个别数据需要人工处理,所以采用人机互换形式能够有效地提高信息收集、处理的效率。
2.3 使用高分辨率和新方法分析含矿信息
含矿信息分析主要通过两种技术实现:第一种是运用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这两种分辨率能够对地物类型和外表结构进行信息收集,针对性对物质成分进行分析。利用得到的波谱特征对围岩蚀变进行探测,是有效地发现矿产资源的途径。第二种是利用“环境-矿床”的处理方法,利用环境来勘测矿床信息。此方法能够从整体上对矿床的形成有一个大致把握,了解成矿的规律,但此方法有一定的弊端,就是没有办法进行定量分析。
3 遥感地质找矿的未来发展
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事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未来还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层面:
3.1 经济发展的需要
矿产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使我国矿产资源的供应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地质勘测的力度已经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号召。推动科技的创新和进步,实现地质勘测工作的科技化,提高地质找矿的工作效率,扩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奠基石。只有满足了整个社会对矿资源的需求,经济才能实现真正地腾飞。
3.2 适用范围推广
遥感地质找矿已经突破国家范畴,各国通过互相学习,总结经验,促进了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地质找矿从应用的地域范围上来讲,从陆地找矿向海洋找矿拓展,从人口密集地区向人口稀疏地区扩散,有效促进了遥感技术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遥感地质找矿的理念有所更新,以前只是单纯追求矿资源的开采量,现在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的应用中更加注重了环保意识,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找矿事业从地球拓展到外太空,遥感技术的远程操控性在满足了这一技术要求。
3.3 新技术的拓展
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因为其高空间分辨率的高光谱遥感技术给遥感地质找矿添加新的血液。高光谱遥感技术绘制的图谱能够有效地区分矿与非成矿断裂、蚀变岩体、地层和非蚀变岩体、地层,能够精准地找到新的矿产蕴藏靶区。高光谱成像系统从理论和技术方面都能对地质找矿做出贡献。遥感系统技术地质勘查系统正在有条不紊地构建。该系统能够把航天、航空、陆地、海洋、地下的遥感数据进行有效收集处理,构建出一套三维地质勘查遥感系统。立体式的地质侦测技术系统利用航空遥感技术、航空物探技术、地面地下物探测技术、地球化学技术等等先进的地质勘测技术,构建出了从地面到天空再到太空的立体式地质勘查技术系统。
3.4 技术应用观念的转变
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在未来的发展中,遥感技术会向科学层面得到提升。结合成矿理论来清除在遥感技术地质找矿中存在的障碍,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优势,及时处理在找矿中存在的问题。遥感技术在未来将实现与遥感信息与传统地学信息和遥感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在找矿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先进技术结合先进理论,不断在实践中提出创新性想法是遥感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中会必须做到的。
4 结束语
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事业中的拓展应用任重道远,利用这一核心高新技术能够实现直接找矿和解决更深层次的找矿问题。新的高光谱遥感技术和雷达成像技术为遥感技术注入了新的血液,基于新技术在遥感技术中的拓展,结合先进的科学成矿理论的知识,能够为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探索出一条新的出路。结合我国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拓展,遥感找矿还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拓展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是未来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刘德长,李志忠,王俊虎.我国遥感地质找矿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前景[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8).
篇4
关键词 遥感技术;地质环境;调查应用
1.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并没有认识到矿山环境的重要性,并不会积极主动地对其进行调查、评价与保护。随后发展到中期阶段时,随着国土资源部的成立以及相关采矿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对矿山环境进行调查与保护的重要性,遥感技术也由此产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山环境中的遥感技术虽然应用时间较为落后,但是发展水平却十分迅速,遥感不论是在探测范围、使用周期还是资料获取方式、获取素材等方面都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极大地推动了矿山环境调查的效率。
我国地域辽阔,矿山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实际的矿山地质环境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正式的采矿工作前必须要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认真的考察。同时,近些年我国的矿山地质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采效率。所以必须要对地质环境进行调查。
2.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2.1资源问题
1)耕地资源与林地资源。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矿山开采行为对当地的耕地及林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作用,露天环境中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肆意堆积在一起。尽管国家制定了明确的固体排放标准,但是从现场情况来说其并没有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一方面,这些废弃物由于无法得到合理的安置,所以会占据部分的林地与耕地空间,对其造成一定的破坏;另一方面,由于环境的不断作用,这些堆积物长此以往会散发出有毒的气体,影响到了农田的肥力,使得农作物无法茁壮成长,最重要的是还会威胁到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
2)地质古迹及景观。像地质古迹及自然景观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一旦遭受到任何破坏作用,都很难在恢复到原有的面貌。尽管现阶段,可以借助一些科技手段进行修复,但是其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的要求是十分巨大的。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实际调查中发现,这种破坏现象十分严重,很多地方的自然遗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破坏。因此,相关调查人员更应该提高认识,不断修正开采设计方案。
3)煤炭资源。各个地区的煤炭分布情况及存储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失误,所以导致对煤炭的开发行为并不合理,没有最大程度上利用煤炭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2.2地质问题
1)滑坡灾害。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滑坡现象主要是从两方面原因所造成的。一个是过度的露天开采,一个是固体废弃物产生的堆积斜坡。尤其在雨水频发季节,这种现象造成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轻则堵塞交通线路,重则造成人员的伤亡,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地表灾害。这种类型的地质灾害对道路地基的破坏作用最大,严重时会使得地面出现漏洞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在开采过程中使用井工仓储式的开采工作方式或者超强度的开发行为,再加上对地下水的过度引用,都加剧了地表的变形速率,威胁到了地质平衡状态,使得地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降问题。
3)地表裂缝灾害。这种现象对于环境的破坏作用更为强烈,主要也是由于不合理的开采行为所导致。裂缝的实际长度最多可达数千米,一旦发生将会造成永久性的破坏,基本是不存在修复的可能。这对矿山上的一些基础设施比如铁路、盘山公路等地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影响了正常的使用行为。
3.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必须将遥感技术不断应用到矿上地质环境的调查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矿山开采效率。
3.1将遥感技术应用到对损坏资源的探测中
首先,在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调查时,必须要确定一个监测因子。选择矿石和自然景观是两种常见的类型。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遥感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监测的范围和效率。比如,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它能够准确的找到损坏资源的实际位置,也能及时监测的塌陷的坑洞;同时,多光谱数据功能也是遥感技术一个突出的优势,它主要针对的是固体废弃物,能够对其构成成分以及空间分布进行准确的判定。在遥感技术的诸多功能当中,最重要的一项莫过于高精度的DEM功能,在对矿上环境进行调查时,采用该项技术能够获取有效地矿的地形情况及特征,并将其以数据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来,将人为失误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其次,在进行矿藏资源的开发时,必须要充分考虑煤矿的不同程度上的热量辐射情况,以此将资源的浪费降到最低。而遥感技术则能够将及时有效地分辨出热量辐射等级,使得区域的矿藏类型的更加突出。这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了理论依据,能够根据具体的图像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将环境的损害降到最低。
3.2将遥感技术应用到对地质灾害的监测中
1)在滑坡灾害中的应用。与其他类型的地质灾害监测所不同,遥感技术在该类型的地质灾害中发展的比较成熟,监测经验也是比较丰富的。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监测,一个是对灾害主体而言,再一个就是针对于灾害主体涉及到的相关信息。它以地形地貌覆盖以及影像光谱信息为技术支持,在人和设备的相互协调作用,使得系统能够及时将灾害主体及具体信息及时呈现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操作效率。同时,遥感技术能够及时将斜坡类地质灾害分辨出来,像一些专业的遥感技术人才,能够根据遥感图像判定出矿山中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分布位置,提高了调查水平。
2)在地表灾害中的应用。传统的监测方法要求调查人员必须深入实际的矿山环境中,但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所以这种方法的可操作性并不理想,而遥感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它根据雷达波相位差原理,能够将矿山中的物质以SAR影像的形式呈现出来,有效规避了大气效应的干扰,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其次,遥感技术还能实现对地裂缝的监测。反应在图像上是灰色细条状的形态。
3.3将遥感技术应用到矿上地质灾害的评估及预警
易发区、危险区以及预警是三种常见的遥感监测等级,这主要是由于从矿山地质灾害的形成到发生,遥感技术都能实现对其的监测所导致的。在进行危险等级评估及安全预警时,应该重点关注裂缝、斜坡以及地表变形等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选取合适的监测因子,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多期遥感影像监测技术等科学全面的评定危险等级,并根据获取的图形信息及时判定灾害隐患,从而可以及时制定一定的处理措施,降低地质灾害的损害程度。尤其是在大力推进科学发展战略的今天,要想实现矿区居民与周围环境的长远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对地质灾害等级评估和预警,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优势。
篇5
[关键字] 遥感技术 城市规划 遥感数据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10-1
0 引言
遥感技术已经有了长期的应用历史,目前已经比较成熟,它在帮助我们了解城市基础资料的时候属于非常有利的手段,因此如果将其应用到城市规划中必然有非常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
1 遥感技术和遥感信息概述
1.1 遥感信息
遥感技术是当前发展非常快的一项技术,在这一技术中主要利用星载以及机载传感设备对地球的图像信息进行获取,在经过相关的分析及处理之后,对目标对象的空间位置、自然属性、类别以及几何性质等信息进行提取,正是这些信息实现了数字地球基本空间数据来源的构建。
1.2 处理方法
计算机图像分析以及处理是遥感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更好的对遥感图像上城市的各种信息进行处理,一般经常使用的图像处理法有:纠正、镶嵌、融合、波段比值、信息增强、组合、监督及非监督分类、小波分析、人工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等,这一系列方法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对图像光谱信息以及空间处理信息的有效突出。
|1.3 主要手段
对于遥感技术来说,其具有信息更新速度快、经济、动态以及快速等特点,获取遥感信息能够对城市的规划及管理提供非常多的基础性资料,而且这些资料的同一性非常强,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 城市规划设计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2.1城市规划中应用遥感技术的层次分析
首先,一般来说,第一层次为规划日常工作中遥感影像数据的应用。举例来看,比如城市的总体、分区以及详细规划中,把遥感影像图当做基础图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现状调查的盲目性及滞后性。
其次,第二层次主要是为新技术应用以及规划专题研究提供支持。举例来说,遥感信息的影像信息资源非常丰富,而且综合性比较强,这就可以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结合,进而对影像信息进行提取。
2.2遥感数据的整合以及数据库的建设
在对遥感数据进行整合的时候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将资料整合入库;利用应用的思路对数据进行整合及梳理。另外,由于数据库具有很强的完整性及系统性,也会对此工作的长期开展奠定比较好的基础。
3 城市综合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3.1 地形图测制
在城市的规划及建设过程中,地形图属于基础土建,一般我们会使用3到5年的时间完成一次地形图的更新。而高空分辨率卫星遥感资料则可以用于中、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制工作中,整体具有比较快的更新速度以及精度。
3.2 影像图制作
虽然通过遥感资料能够对地形图进行快速而精确的测绘,但是对于当前的城市来说,其变化速度是非常快的,往往导致测绘的成果难以满足城市规划的需求。另外,地形图的直观性相对来说较差一些,而且不能够对综合信息进行反应,也不可由同一基准面上对城市发展状况进行真实、宏观的描述。因此实际的工作中遥感影像地图往往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规划、园林、交通、土地、环保以及水利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以及效益。以当前来看,城市影像地图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正射影像地图、光学纠正影像地图以及专题影像图。
3.3 城市用地以及建设现状分析中的应用
通过遥感技术,能够将城市的用地现状进行迅速的获取,因此,配合不同时间的遥感数据就可以准确、客观的对城市建设成就进行了解,并实现城市用地发展趋势的动态分析,为城市规划提供准确的依据。
4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应用中的限制及对策
4.1 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缺乏
首先,对于我国的城市来说,用地往往具有很强的密集性,而且交叉分布的情况非常严重,加之以往的工作中没有进行科学而严格的规划,导致很多类型不同的用地会紧密的挨在一起,严重的时候还会存在混合交叉的现象。其次,我国城市中,类型不同的城市用地之间也缺乏明显的对比。以上两点问题都导致了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缺乏。
4.2 对于遥感技术的认识以及掌握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
客观来看,遥感技术和城市规划属于不同的两个学科,如果要想做好跨学科综合利用务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及完善。而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规划师往往并不对遥感技术非常了解,缺乏对遥感技术广泛应用空间的认识,这就导致城市规划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
4.3相关对策
首先,我们要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中列入遥感影像数据,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要对使用影像图做规划成果背景图的行为进行鼓励;第三,对于一些大城市,要设置相关的部门对影像资料进行获取及供应;第四,加强遥感技术方面的培训,构建出遥感技术专业队伍;第五,善于利用一些专业性遥感应用机构,使其能够为城市规划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
篇6
【关键词】遥感,地质勘测,煤田地质
1引言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兴起,遥感地质勘测已经得到全面推广,也得到了实际工作单位的认可。很多人开始研究遥感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测中的深入推广及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的测绘与勘探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也是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由于遥感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且在配合相关的高新技术,使得遥感技术能够贯穿于煤田地质勘测工作的全过程中,将遥感技术应用在煤田地质勘测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能成倍提高了煤田地质勘测工作的社会和经济的效益。
2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指从高空以及卫星星座的各种平台上,通过非接触的方式,利用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微波等探测手段,获得遥感影像数据资料。通过对被探测物体的光谱特性、影像特点、图形图像特点,利用目视判读、计算机图像分析、计算机辅助波普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信息处理。从而识别探测对象的性质和运动状态,数量质量特征等信息。该手段获得数据通常利用GI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已获得直观的或直接的数据信息。
可获取大量的信息数据。利用遥感技术能够成功的获取大范围的地理数据资料,通常遥感数据获取往往使用的飞机甚至卫星,其飞行高度比较高。同时也可以飞行较低的高度,以获取更高分表率的遥感数据。因此,遥感技术能够覆盖很大的范围,也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高清数据,进而能够获取大量数据信息。
获取信息速度快。遥感技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其获取数据信息的速度非常快、更新周期非常短。遥感卫星可以快速的获取其所经过地区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并对原有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拍技术获得实时的动态数据,可以实现地质灾害动态监测等实时获取信息任务。
限制条件少。遥感技术在进行地质测绘时,受到的限制条件比较少,只要太空云量较少,大气透射性好就可以进行遥感数据采集。在煤田地质勘测中能够广泛应用的一个主要的特点。由于遥感技术脱离了地面的限制,无需控制点、无需通视、无需接触。因此,在进行地质测绘时,完全不受地面条件的影响,获取遥感影像资料更加的方便快捷。
获取信息方法多。遥感技术不但能够获取大量的煤田地质勘测信息,而且具有非常丰富的获取数据信息的方法。在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煤田地质勘测时,可以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相关要求,选用不同遥感仪器以及不同的波段。已获得不同地质条件的数据信息。同时利用获取数据可以应用到地质的灾害调查、区域地质的调查及矿产资源勘查等方面。
3煤田地质勘测中的遥感技术
遥感影像定位。遥感影像定位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测中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所传输的图像信息能够清晰的分析出含水层构造的边界,对于了解当地的水文分布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地下水的勘察过程中,地质人员首先应对该地的地貌特征等进行分析,以准确获得水文分布规律做好前提工作。利用卫星遥感图像、航空相片以及其他的信息影像数据,分析地下水的形成、储存以及流量变化和流动趋势等信息,并进行详细的勘察。因此,通过对卫星遥感定位技术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准确性较高的水文地质规律。
此外,遥感影像定位技术在地震灾害中的也有广泛应用。遥感影像定位技术在地震中的应用还体现在获取地震后的灾害后的具体情况,对赈灾抢险等决策提供一手准确的数据资料。利用遥感影像定位技术可以有效的侦测到地形和地质的内部构造,就可以掌握地震的地质构造类型。因此,可以对地震进行有效的环境分析研究。可以有效的预测地震发生的地质内部的变化情况,得到一定的信息反馈,这样就可以根据地震发生之前内部地质的变化情况,及时对地质构造、内部构造进行分析研究,也可提高地震预警预报的高效性。
优化勘测方案以及勘测路线。在进行野外地质观测方案的选择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遥感影像的微观和宏观分析,对地质勘测路线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布置。能很好的控制煤田地质勘测范围,在分析地质体和地质构造的空间分布过程中,对地质勘测测区附近不同地质体和地质构造的遥感影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清晰的确定地质体的划分地质特征;根据地质勘测测区事先建立好的遥感地质解译标志进行三维遥感影像分析。地质观测的路线一般布置在通行条件最好,且能够穿越最多的遥感影像岩石地区;地质测量的路线一般以垂直于测量区线路方向的穿越路线为主,适当加以追索路线。当岩性岩相变化比较大时,地质体的延伸走向关系不清楚,为了解某些岩石的接触关系、矿化带和岩石构造现象的空间延伸情况等,只依靠穿越路线达到目的有一定难度时,此时,可以利用遥感影像进行追索路线布设,非常方便和快捷。
遥感影像测绘地质图。地质图的绘制可以利用影像技术来实现。利用卫星遥感图像传送信号,这样不仅可以得到精确的信息地面信息,而且对于掌握各阶段的地质情况也十分有利,这也更加精确的绘制地质图。地质勘测是一项比较综合性的工作,数据的得来主要是依靠影像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将遥感影像数据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度的地质数据,利用这些数据绘制地质图将非常方便有效。
煤田勘探的三维地质模型重构。利用煤田勘探所涉及到的遥感资料、地面采样资料、钻孔资料、地震剖面(或三维地震)以及电法、重磁等物探等资料,建立煤田勘探的三维地质构造模型,可以直观的反应煤田勘探效果。同时可以直接量测相应数据,对煤田开采等决策性工作提供形象直观数据。此外,煤田地质勘探具有原始资料数据来源种类繁杂、数据类型异构、采样数据的三维空间位置重要等特点,特别适合于用具有三维地质建模功能的三维GIS(地理信息系统)来进行管理。
煤田勘测三维可视化及动态监测。与传统的煤田地质勘测方法相比,遥感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测主要是利用遥感图像三维可视化及遥感影像动态分析技术。在布置专门的追索路线,利用遥感图像三维可视化和遥感影像动态分析方法则就很容易实施。
4结语
随着遥感技术在测绘行业的不断扩展,与测绘相关的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遥感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测中已经得到了应用,但是应用的不够深入,相信随着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煤田行业的应用会更加深入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 段薇.质测绘中的影像定位技术浅析[J].地球. 2015.(5)
篇7
关键词 遥感;应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8-0209-02
1 遥感的定义与分类
1.1 遥感的定义
遥感,从广义来说泛指各种非接触、远距离探测物体的技术;而本文谈论的遥感是指电磁波遥感,即狭义的遥感,其定义是: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等技术过程,识别地面物体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1.2 遥感的分类
按照研究对象遥感可分为资源遥感与环境遥感两大类[1],资源遥感以调查自然资源状况和监测再生资源的动态变化为主。环境遥感则是对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做出评价与预报的统称。此外,按照应用空间尺度遥感可以把遥感分为全球遥感、区域遥感和城市遥感三种类型。
遥感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它涉及地理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规划管理等许多学科。它的概念和基础是物理学、测绘学、地质学、地理学;它的技术支撑是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伴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空间遥感对地观测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可以预计,在今后的遥感发展过程中,全方位、全覆盖、多角度、高分辨及高时效的遥感观测系统,将会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的调查研究工作中。
2 遥感应用
遥感的应用已从上世纪早期单纯的军事用途扩大到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土地管理、气象预报、全球变化研究、灾害监测、资源调查与动态变化监测、生态调查、旅游、交通等各行各业,成为服务人类现代生活的重要高科技手段之一。
2.1 遥感在土地资源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是土地资源状况调查评价与动态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遥感技术在空间识别、地物波谱识别和变化时间识别方面能力的提高,土地遥感正在成为遥感科学的重要分支。我国历来对国土资源十分重视[2],特别是自国土资源部成立以来,非常重视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工作,从1999年开始,遥感监测工作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连续16年,每年开展对全国重点地区的遥感监测。
土地遥感的应用领域包括[1]:监测建设用地变化趋势、布局及规模;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现势基础资料;辅助检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复核土地变更调查;辅助开展土地变更调查;辅助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图更新;基本农田保护区监测;配合土地执法检查。
2.2 遥感在矿产资源中的应用
不论用什么方法找矿,了解矿床形成过程和成矿原理都是非常重要的,遥感找矿也不例外。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沉积、岩浆及变质三大类岩石也在不停地进行转化,在地质构造等作用下,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岩石中,形成由各种不同的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富集而形成的各种矿床,而遥感影像能够真实
地记录地球表面三大类岩石的光谱与纹理特征。同时,采用遥感技术圈定各类构造形态、色异常等现象,对于矿产调查、圈定成矿远景区、成矿预测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遥感技术寻找油[3]是通过提取遥感影像的烃类微渗漏信息来预测油区的烃类微渗漏晕以其特有的波谱特性可以被遥感技术检测,从而实现油气预测,这也是遥感技术直接找油的原理。
2.3 遥感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城市是一个时代经济、社会、科学和文化的汇聚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我国城市化速度还将加快。遥感在城市建设中应用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1)城市景观结构调查。土地是城市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城市遥感首先就是调查城市土地利用状况,提供工商业、文化、交通、绿地和水体的分布和面积;2)城市道路规划与交通环境分析。低空航空摄影[4]对全市车流的瞬时调查,就可以几乎同时测出各个路段和交叉路口的机动车和自行车的车流密度,编绘出主要道路交叉口的车流量图,既简便易行,又准确可靠,在交通管理、道路拓宽和过街桥、立交桥选址等方面,都能够发挥作用;3)城市环境污染调查。受污染损害的植物[5],叶片叶绿素降低,在彩色红外像片上红的成分减少,污染程度通过影像色调的变化被记录下来,再参考树木缺株、形态或冠幅变小的程度,就可以绘制出分轻、中、重三级的污染程度。
2.4 遥感在海洋领域的应用
海洋遥感[6]是指以海洋及海岸带作为监测、研究对象的遥感,包括物理海洋学遥感、生物海洋学、化学海洋学遥感与海水监测、海洋污染监测等。海洋遥感大幅度提升了海洋调查技术水平,与其余调查手段相比,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如:不受恶劣自然条件的限制、拓展了海洋调查的广度、能够实时长效的进行检测、庞大的信息获取量以及应用范围的多样性。
2.5 遥感在气象中的应用
气象卫星的出现,为人类自上而下观测大气层和地表、生态的变化提供了一种新型可靠的手段,由此应运而生的卫星气象[3]成为大气科学发展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气象遥感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寻找从卫星上探测和获取大气中主要气象要素和大气现象的理论和方法;二是研究卫星资料的处理技术和使用方法。例如利用红外通道和可见光通道中对比,可以很好解决大雾区、中高云区及地表的区分问题,区别出哪些是雾,哪些是云,哪些是地表,此外利用遥感还可以对沙尘暴有很好的监控作用。
2.6 遥感在地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
传统的获取灾害损失评估信息方法主要依靠地面调查以及历史资料,耗费时间过长且因资料更新滞后,不能及时的体现地质灾害管理的作用。随着遥感技术及其他相关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正处于逐步推广的阶段。卫星遥感技术的宏观性、全天候和全天时以及周期性,为地质灾害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并逐渐成为地球灾害监测系统工程中的主要技术。遥感技术已经应用于地质灾害管理的整个过程。在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评估的四个阶段中,均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调查、评估、预警,为地质灾害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2.7 遥感在考古中的应用
考古工作,是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考古研究工作的扩展,考古学家们从了解个别的考古遗址文化上升到对某一地区、某一国家,或者是更大范围的一个时空去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这就需要考察更大的范围与空间,仅依靠地面的考古资料就显得不足,而且也很难使资料收集得完整,利用肉眼去观察分析考古遗迹现象受时间、地点、气候、光照等诸多因素影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8]。而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航拍像片的分辨率均可达到1m左右,同时可全球、全天候覆盖,加上特殊信号可以穿透地表,开展更加精确探测的探测工作,这些先进技术在考古研究、文物保护管理上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从考古的角度来看,人类遗产的挖掘是继承和弘扬古代文明的重要途经。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古遗址寻找、普查研究是最为有效的手段。遥感信息古遗址研究不仅可以填补或充实人类文明历史,而且对研究古代地缘政治,确定历史时期的军事和疆域争议十分重要,且将大大提高田野考古的效率和质量,把我国的考古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3 遥感应用的发展趋势
随着遥感技术应用研究的深入发展,遥感数据分辨率不断提高,数据量持续增长,数据处理的方法和程序也日趋复杂,从而导致GIS系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GIS的发展也更加偏向于解决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处理,但这样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经过不断的总结,最终发现如果想要解决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就必须多技术、多方法、多角度、多渠道对数据进行搜集处理。遥感技术,是一种信息获取的技术,相对缺乏信息处理、提取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科学家们将遥感技术与GIS、GPS、计算机、仿真、虚拟等多种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共同应用解决复杂的综合问题。
“3S”技术集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3S技术[10]即指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3种技术集成的总称。“3S”集成技术的应用,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趋势,RS和GPS为GIS进行空间分析提供了更新区域信息和空间定位信息,从RS和GPS提供的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决策的科学依据。GIS、RS和GPS三者技术的集成,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准确及实施的对地观测、分析及应用系统,从而推动了遥感技术的进步。
4 结论
综上,遥感应用既是系统科学又是系统工程,既是区域性的又是全球性的,既是边缘科学又是交叉科学。通过对以上土地监测、地质矿产调查、城市建设、环境与灾害监测、海洋、气象与考古遥感等几个主要方面遥感技术应用的介绍,可以看出遥感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及科研领域的各个方面,3S技术的集成已经成为必然,我们应该进一步发掘遥感技术应用的潜力,开拓遥感技术应用的新局面,更加有效的保护和科学的利用好我国的资源与环境。
参考文献
[1]鞠建华,等.资源环境与遥感[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39-141.
[2]郑丙辉,王桥.环境遥感应用现状与展望(上)[J].航天技术与国民经济,2000,9:1-3.
[3]王桂宏,张友焱,冉新权.油气勘探中遥感方法新进展与趋向[J].地学前缘,2000,7(3):282-289.
[4]王卫安,竺幼定.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及其应用[J].测绘通报,2000(6):20-32.
[5]徐冠华.遥感与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应用与展望[J].环境遥感,1994,9(4):241-246.
[6]谢文君,陈君.海洋遥感的应用与展望[J].海洋地质第四纪地质,2001,21(3):123-128.
[7]王文杰,张建辉,李雪.遥感在生态与环境监测中的主要应用领域[J].中国环境监测,1999,15(6):48-51.
[8]刘建国,王琳.空间分析技术支持的聚落考古研究[J].遥感信息,2006(3):51-53.
[9]施益强,陈崇成,陈玲.遥感技术在环境资源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J].国土资源遥感,2002(4):7-13.
篇8
关键词:遥感技术 水污染监测 大气污染监测 地面污染监测
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b)-0128-02
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步入高速发展阶段,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愈发突出,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的基础是环境分析,伴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环境监测领域,现已能测出水体的多种水质参数,如泥沙含量等;能测定大气湿度、气温、以及多种物质的浓度分布,如NOx、PM2.5等;可调查土地利用情况、大型环境污染事故和区域生态情况等[1]。环境监测过程中,遥感技术在水环境污染检测、大气环境污染检测、地面污染及土地利用发展监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2]。
1 遥感技术
1.1 遥感技术的原理
远距离不直接接触物体的遥感技术也可以识别、测量并分析目标物质,它利用的是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遥感技术的分类方式有按遥感平台分类和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类两种:其中遥感平台包括航空遥感(分为气象卫星遥感和陆地卫星遥感)、航宇遥感、地面遥感、航天遥感。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包括多波段遥感、微波遥感(1mm~10m)、红外遥感(0.76~1000um)、可见光遥感(0.38~0.76um)、紫外遥感(0.05~0.38um)。
与光学遥感相比较,微波遥感对地球覆盖层的穿透能力较红外波段强,其特点是能全天时和全天候观测、含有幅度、特征信号丰富、极化和相位,其中全天时和全天候观测能力是光学遥感不具备的。在不同的环境监测领域可使用不同的遥感监测技术[3]。
1.2 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
遥感如今已深入到多种领域的应用中,如渔业、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气象、水文、城乡规划、环境监测、地球资源勘探、军事侦察、土地管理、室内测量、海洋、陆地、大气信息的采集以至全球范围的环境变化。遥感方法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可采用近红外、可见光遥感技术监测温室效应、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水质污染等;热红外遥感技术则通常用来监测大范围地表的温度状况;要想获得某一地区的夜间资料或云雨较多地区的资料、或者某些目标隐藏在林下、埋藏于地下则宜选用微波遥感,因为从波长来分析,与红外波相比,微波的波长要长得多,所以微波的散射较小,减少了在大气中的衰减,云、烟、雾、雨对其基本上没有限制。
2 遥感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2.1 水环境污染监测领域
污染水与清洁水的反射光谱特征研究是水体遥感监测的基础。总的来说,清洁水吸收光的性能较强,这是因为清洁水具有较低的反射率。故水体在一般遥感影像上表现为暗调。可以采用以水体光谱特性和水色为指标的遥感技术进行水质监测。在污染物种类繁多的江河湖海各种水体中,通常将其分为热污染、富营养化、海洋石油污染和固体漂浮物等几种类型,以方便使用遥感方法对各种水污染物进行研究。
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其程度可通过叶绿素浓度来反映,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兼有植物和水两种光谱特征,光谱曲线随浮游植物的含量的升高越近似于绿色植物的反射光谱。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蓝光而反射绿光。在可见光波段0.44Lm(蓝光)和0.65Lm(红光)处有两个吸收带,但在0.55Lm(绿光)附近有反射率为10%~20%的一个波峰。一般采用0.45~0.65Lm附近的光谱线段调查水体中悬浮物质的数量及叶绿素含量[4]。
海洋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是海洋石油污染和向海洋倾倒废弃物。每年全球超过一千多万吨的石油及其制品排入海洋,这对海洋生态来说是严重的灾难。此外,附近大量的农田化学肥料、城市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也随河流汇入海洋,扩大了海洋污染范围,恶化了生态环境,使环境质量下降。应用海洋遥感卫星可以为海洋环保部门提供必需的资料和数据,因为遥感能大范围搜索石油污染和化学污染并估算污染的范围及其扩散情况,从而为海洋环保部门提供了必需的数据和资料[5]。
在对水体热污染监测中,热红外图像能定量解译并反映热污染区的温度特征。在热红外波段,由于水体的热容量大,特征明显,其遥感影像辐射低,色调暗。热红外波段影像可以识别与周围水体有显著温差的热污染水体。
2.2 大气污染监测领域
利用气象卫星,大气遥感可以定期监测大气温度及水蒸汽垂直分布情况。通常不可能用遥感手段直接识别的物理量如气溶胶含量和各种有害气体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些微量气体分子的辐射和吸收光谱是固定的,如二氧化碳、水汽、甲烷、臭氧等。所以可反演推算大气的吸收、辐射及散射光谱[6]。通过遥感图像可以直接分析出大气气溶胶的分布和光学厚度,而大气污染的程度和性质只能利用间接解译标志来推断,这是因为有害气体通常不能在遥感图像上直接显示出来。
用雾、霾和沙尘天气的遥感目视解译作为例子。遥感信息的传输规律和介质的特性密切相关,雾、霾、沙尘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其辐射传输特性,在传感器的各通道上,他们具有出不同的波谱特性,所以要想监测雾、霾、沙尘的特性,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他们在物理性质上差异,并且清楚波谱特性受物理特性的影响情况,然后再选择选择合适的遥感通道。
雾的粒子由水滴或冰晶组成,它具有较大的粒子尺度和充足的水汽含量,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这主要是因为雾是由靠近地面的水汽凝结或凝华形成的。因为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的散射基本上不受波长的影响,所以在遥感图像上雾主要是乳白色或青白色,它具有显著的日变化和明显的雾区与晴空区的界限。霾主要由各种污染物组成,如大量极细的尘、硫酸盐、硝酸盐、碳氢化合物等,细粒子气溶胶污染是霾天气的本质。霾是非水溶性的,这是由于干粒子的存在使得水汽含量不能达到饱和状态,由上述多种污染物形成的霾,包含大量的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所以在遥感图像上霾主要是黄色或灰色,与雾相比,没有明显的日变化和显著的与晴空区的界限。刮大风时,地面的各种沙尘物质被风卷起,从而形成了沙尘天气,黄土高原、蒙古高原、西部沙漠、沙化农田以及中亚沙漠是导致中国沙尘性天气形成的主要沙尘来源,因此分布尺度跨度大的一些粒子比如粘土、硅酸铝、石英等是决定沙尘质的主要物质。由于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水汽含量非常小、饱和状态非常低的沙漠及附近的半干旱地区,所以沙尘粒子一般具有较长的散射波长,在遥感图像上主要是黄色或深黄色。
大气卫星都携有探测大气反射、辐射的红外通道,这使得气象卫星能够对雾霾类天气进行监测。通过这些探测,土壤、植被、水体等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辐射和自身的发射辐射都能被遥感到。
2.3 地面污染和土地利用发展监测领域
在污染区的作物与正常生长区的作物相比,其生长会发生特殊的变化从而具有不同的光谱表现并可利用间接解译来确定地面污染。我们可以定期地监测地面的情况得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从而使资源管理更加便利。由于人工建筑物的形状和规则反射率较高使得其特别容易测定[7]。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通过遥感图像,各类普遍问题如都市扩大的速度和规模等和各类特殊问题如隔热不佳的建筑物的热损失等都能被准确地跟踪并解决。此外,森林砍伐和牧场开垦的速度和规模也可以用遥感来监视[8]。
以城市热岛效应为例,由于工业的发展,某些企业成为热污染源,使得城市市中心的温度大都高于郊区。地物的辐射温度,如NOAA气象卫星AVHRR的第4、5通道、Landsat-TM的第6波段,先用热红外遥感测定,然后推算出地表温度,进而热源就能根据热效应的差异而有效地被探测出。要想详细反映热污染在该城市的分布状况,分析人口密度、城市布局、建筑物类型等受城市温度和其他热能消耗的影响,分析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热岛成因、热岛强度等特征,首先利用光学技术或计算机对热图像进行密度分割,然后对比几个同步的实测温度,画出准确的城市等温线[9,10]。
3 国内发展现状和展望
目前,遥感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较少,大部分的遥感图像仍需要从外国购买。此外,中国的遥感图像分析,现在只能达到定性阶段或初步的定量阶段,由于现在我国的国家环境遥感系统平台不完善,不能共同享有各地的环境遥感数据和其它成果,遥感监测技术发展迟缓。中国虽是后来者,但是现在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在环境监测领域逐步受到重视,应用也更加广泛,我国在这些方面也体现出了优势。我国通过遥感技术对环境进行监测,重视遥感技术与GIS和GPS系统的集成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当前国内的遥感技术主要应用在监测机动车排气,小城镇环境,大河流域水质,矿区环境污染,各地区生态环境,内陆湖泊水质,森林火灾、海洋赤潮和沙尘暴等领域。
随着不断发展的遥感技术,以及国产卫星数据质量的逐步提高,其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前景广阔。通过强化3S技术和遥感定量监测与GIS集成分析信息的系统建立,管理、查询、分析遥感动态监测数据以及实时监测和预警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等功能将会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 谭衢霖,邵芸.遥感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0,15(4):246-251.
[2] 王桥,杨一鹏,黄家柱,等.环境遥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孙家柄,舒宁,等.遥感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3:411-417.
[4] 刘承,贺磊.水体富营养化研究中遥感技术的应用[J].科学,2014,66(5):47-50.
[5] 胡佳臣,王迪峰.基于遥感的海洋溢油监测方法[J].环境保护科学,2014(1):68-73.
[6] 徐静茹.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4):97.
[7] 韩燕,崔玉民.浅谈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42-45.
[8] 屈冉,王昌佐,刘慧明,等.缅甸与我国接壤地区森林砍伐遥感监测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5):98-102.
篇9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应用;遥感信息;调查
中图分类号: P2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概述
遥感技术首先应用在资源宏观普查、动态监测上,而后才扩展到生态环境调查、环境污染监测等方面。经过多年的试验、推广和应用,遥感已成为各种自然资源调查、环境动态监测与工程应用不可缺少的地理空间信息获取、更新和分析的手段和数据库。随着空间技术的进步,遥感技术已从过去单一的遥感技术发展到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技术在内的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其领域已深入到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安全以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称为水工环地质调查与灾害监测评估的重要技术支撑。
二、水工环领域遥感应用技术的发展现状
经过近30年的应用研究,遥感技术依靠传感器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在水工环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遥感水文地质开始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传统的遥感水文地质着重于水文地质测绘系统中定性特征的解释和特殊标志的识别,近期的研究则扩展到应用热红外和多光谱影像进行地下水流系统内的地下水分析和管理,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到了空间补给模式、污染评价中植被、区域测图单元参数的确定和空间地下水模型中地表水文地质特征的监测。纵观国内外遥感技术在水工环领域的一些应用成果,可把近年来遥感技术的应用发展现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4.1从目视解译发展到计算机辅助解译
如线性影像计算机自动判释专家系统及土地利用(分类)计算机判读模型以及机助信息提取与制图系统等。由于影像的多解性及识别系统的不完善性,虽还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工作,但已大幅提高解译工作效率。
4.2从几何形态解译到充分利用光谱信息
过去的多光谱遥感数据波段划分过少,只有几个波段,使地面波谱测试数据与图像光谱数据难以精确比较。因此,图像解译工作很少考虑地物的波谱特征,主要根据影像的色彩、色调、纹理、阴影等所形成的几何形态特征。随着机载成像光谱仪(高光谱)技术的商业运作及2000年前后的高光谱成像卫星的发射,使得用光谱信息对地物的分析更精细、更准确。
4.3出现地面温度反演技术
地面温度反演是指从热红外图像数据的辐射亮度值获得地表温度信息。反演方法主要有地表温度多通道反演法和多角度数据进行组分温度反演法等。
4.4从定性分析评价到依靠计算机数字模型模拟的定量分析评价
如遥感技术在地下水流系统应用中,根据遥感数据建立的地形、流域面积、水系密度等数据集结合气象数据建立空间补给模型。数字模型成为遥感技术实现定量评价的重要途径,而DEM/DTM是涉及地形数据计算方面不可缺少的工具。
4.5使用单一遥感信息源到多元信息拟合
目前的遥感应用技术,已不再是单一使用各种遥感数据,而是根据需要结合利用了其他信息源,如地质、地形、水文、土壤、植被、气象、岩土物理力学特征及人类活动等资料。这样,图像数据的预处理尤其重要,如几何较正、多波段数字合成、镶嵌、数据变换等,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多元信息数据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4.6从单一手段应用到多手段应用
近年来,遥感技术(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综合应用,即“3S”技术,成为遥感技术应用的主流。GIS是数据库管理、数据图形处理、各主题图件叠加、制图的重要工具。GPS 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是将无线电信号发射台从地面点搬到卫星上,组成一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应用无线电测距交会的原理,便可由 3 个以上地面已知点(控制站)交会出卫星的位置,反之利用 3 颗以上卫星的已知空间位置又可交会出地面未知点(用户接收机)的位置。用户使用 GPS 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同时接收3 颗以上的 GPS 卫星信号,测量出测站点(接收机天线中心)到 3颗以上 GPS 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GPS 卫星的窄间坐标,据此利用交会法解算出测站点的位置。实时动态测量的基本工作方法是,在基准站上安置l 台 GPS 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 卫星进行连续的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流动站)。在流动站上,GPS 接收机在接收 GPS 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和转换参数,然后根据 GPS 相对定位的原理,即时解算出相埘基准站的基线向量,解算出基准站的 WGS-84 坐标;再通过预设的 WGS-84坐标系与地方坐标系的转换参数,实时地计算并显示出用户需要的三维坐标及精度;GPS可以对地面控制点精确定位,提高遥感数据空间精度。另外,在具体手段配合上,也出现了遥感技术与物探技术、钻探技术等相结合的新方法。
4.7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
数字摄影技术的成熟,推进了制图工作的现代化,改善了基础图件的质量和成图效率,并影响着遥感技术的调查方法。该技术的产品可直接作为GIS的数据源,便于遥感与GIS一体化研究与开发。如我国自己开发的全数字摄影测量软件VIRTUOZO,具有数字化测图、自动生成DEM/DTM和等高线、生成正射影像等功能。
4.8遥感技术应用成果向着便于保存、复制、携带及传输方向发展
这意味着遥感技术应用成果的数字化。由于是数字成果,可载于多种介质上,如CD-ROM、磁带及计算机硬盘上,使携带处理更加方便。随着1998年“数字地球”计划的提出及我国国土资源部“数字国土”工程的实施,遥感应用成果数字化显得尤其必要。
三、主要遥感信息源及其发展
根据传感器类型不同,遥感图像可分为可见光摄影、红外摄影和扫描、多光谱扫描、微波雷达和成像光谱图像等。近10年来,传感器技术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图像分辨率提高,卫星图像分辨率已达到米级。②具备立体观察功能。③应用波段数增加,机载高光谱成像仪已投入使用。如美国的AVIRIS(航空可见光/红外成像光谱仪),波谱范围0.4~2.5/l,波段数224个。CASI(袖珍航空光谱成像仪),波谱范围0.4~0.95/u,波段数72个。高光谱成像光谱仪简称成像光谱仪,也称超光谱成像仪,按其波段数目可分为高光谱成像光谱仪(波段数
四、结语
在水工环地质中对3S技术的采用,已经得到了很好验证,可以一步到位外业的测量,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对外业工作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从而缩短整个测量工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简化外业工序和迅速完成也可以使所有的后续专业工序更快的完成。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具体应用;研究分析
1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概述
1.1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基本概念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指通过遥感器对检测的数据运用电磁、光谱进行扫描识别的技术,由于地质勘查的范围比较广,因此在地质勘查期间主要利用的是飞机和卫星遥感器。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运用能够有利于深入分析所勘查地质的特性,能够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所勘查的地质信息和地质特征,同时还能为地质勘查获取更为科学的数据和理论。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传统的地质勘查技术相比,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检测数据结果更加的准确,而且检测效率也比较高,因此在地质勘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1.2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基本特点
首先,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具有科学性。由于遥感地质勘查主要以数据信息来分析地质状况,因此,需要大量且准确的数据,而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主要使用卫星、飞机等遥感器来对勘查的地质实施科学计算,同时利用电磁技术和光谱技术等,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勘查的地质情况利用航拍获得信息数据,使我国的遥感地质勘查技术更具科学性[1]。
其次,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也具有精确性。由于地质勘查所运用的技术比较先进,同时,随着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而在地质勘查中的分工越来越细化,而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可以通过电磁技术和光谱技术进行对勘查的地质进行扫描,根据实际扫描额结果显示,遥感地质勘查技术获得的检测数据具有精确性,因而如今被广泛的运用于地质勘查工作中。
2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具体应用研究
2.1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在地质构造信息获取方面的应用
在地质研究过程中,由于地质结构比较复杂,因而在获取准确有效信息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的设备技术,遥感技术在勘查找矿的工作中运用比较广泛,工作人员根据空间信息数据分析寻找到矿厂的地质标志,然后在提取空间信息的过程中则运用到遥感技术,并对地质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测绘出相关的线性图像,以及地质构造研究中需要注意方面。
在酸性岩体和火山盆地等地质的研究中,需要运用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可以将勘查的地质结构以图像的形式展现,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但由于遥感技术在成像的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因此,如果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在使用时受到影响,则形成的图像比较模糊,所以使得地质的线性形迹和地质纹理信息都不能全面清晰的显示出来,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无法快速弄明白地质结构,这对地质勘测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2]。为了促使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广泛使用,同时也为了合理运用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因此,在实际地质勘查工作中,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在地质构造成像中主要采用的是人机交互和目视解译等方式,主要通过获取相关的关键信息,然后制作成图,为地质构造提供参考。
2.2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能够通过获取植被光谱来确定矿产的具置
由于矿区中的金属或者矿物质对周围植被的生长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矿区周围的地下水以及地下微生物等对矿区的结构层产生影响,使得矿区的结构层发生很大的改变,让原来比较规律的矿物质结构层发生错乱,对植被生长的土壤层造成破坏,而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在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时,土壤中的金属元素或者矿物质元素进入植被中,使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矿区的金属或矿物质元素,让植被的叶绿素发生改变,并通过植被的反射光谱体现出来。而遥感技术正是通过对植被反射光谱的检测分析、以及确定光谱信息来判断该区域是否有矿物质,由于不同种类的植被在吸收金属元素或者矿物质元素后会在不同的器官位置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而在使用遥感技术时,需要地址勘查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植被光谱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为了确保对植被光谱分析判断的准确性,工作人员可以收集大量的植被光谱资料,并对其色调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在使用遥感技术时,可以利用遥感技术直接分离提取异常色调,进而分析出金属植被的吸收能力和聚集能力。
2.3 遥感勘查技术能够利用岩矿光谱技术识别岩矿性质和地质类型
在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发展运用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岩矿光谱技术,在地质勘查中运用更多的是多光谱技术和高光谱技术,由于多光谱技术和高光谱技术都是通过提取多光谱蚀变信息进而实现对岩石性质的识别,同时也能够对高光谱的矿物质加以识别。其具体的运用如下:由于多光谱技术具有较低的光谱分辨率,因而光谱特征的表现力也比较弱,所以在实际地质勘查运用期间主要以图像线性信息和图像的灰度变化来分析岩矿的特性[3]。而高光谱技术不仅可以获取到连续光谱信息,而且能对不同的地质类型加以直观的识别判断。根据上述的分析,在实际的遥感地质勘查技术运用中,主要将多光谱技术和高光谱技术综合使用,因此在岩矿性质和岩矿地质类型的分析中都能获取准确有效的信息。
3 提高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应用的具体措施
在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应用过程中,其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为地质勘查工作做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同样,随着社会对矿物质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工作人员在遥感地质勘查期间采取合理的措施。
首先,地质勘查工作人员要加强对遥感技术的理论研究,实际地质勘查是对理论的实践研究,而在实际地质勘查期间遇到的问题则需要通过理论研究来解决,因此,需要地质勘查工作人员深入研究大量与遥感技术有关的文献资料,并提出新的理论研究,人们对地质勘查的进一步认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其次,要加强地质勘查技术方面的支持。目前,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的扩展,为了提高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运用范围,一方面要对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保持其先进性,另一方面还要培养一批先进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人才,只有配套的技术人才搭配才能在地质勘查工作中获取高效、高质量的成果。除此之外,还要对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有效应用进行指导并加以规范,尤其是对遥感地质勘查技术方面的责任制度,要及时解决在实际地质勘查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出新的发展方向,进而促进我国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随着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运用,一方面提高了地质勘查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解决了社会对地质勘查精确度的高要求。本文主要从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在地质构造信息获取、通过植被光谱确定矿产位置、以及利用岩矿光谱技术进行分别岩矿信息和类型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了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在应用方面的具体措施,以此促使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佳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4,0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