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活动的过程范文

时间:2024-05-20 17:4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活动的过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活动的过程

篇1

前不久,我参加了市里的一节课堂教学比赛,执教内容为一年级下册的“统计”.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在第一次备课时,就按教材的程序让学生听录音报图形名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每种图形的个数.

按照教材的意图学生会出现打钩的记录方式. 可是教学过程中,不管我怎么引导就是没有孩子想到打钩这种记录方式. 课后了解到,学生平时从未接触过打钩记录数据的事例. 所以像打钩这种方便快捷的记录方法,最后只能老师自己讲出来. 学生接受得也很勉强. 因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也能清楚地记录下每种图形的个数.

为了学生能产生用打钩记录的欲望和需求. 在第二次试教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课前师生互动环节设计了几个小组比赛的游戏,并用打钩的方式在黑板的一角记录下各组的比赛成绩. 在新授环节,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次,边看动画边记录不同图形的个数,学生普遍来不及记录. 当学生遇到问题冲突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才能记得又快又对呢?第二次,请一名学生看着动画报图形,其他学生记录. 这次,有五六名学生想到了用打钩的方式记录. 我把不同的记录方法展示出来,让全班学生比较,通过比较学生感受到把统计的图形先进行分类,再在图形后面打钩的方法是最简单、最方便快捷的. 第三次,学生统一用打钩的方式再次记录一次. 经过三次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试验、讨论、交流、分析和比较等数学活动,逐步积累形成了用打钩的方式进行统计的经验. 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都自觉地用打钩的方式进行记录.

二、经历引导、想象、实践,丰富观察经验

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把一个正方体摆在面前观察它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是什么样的平面视图.学生不仔细观察基本都能知道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但教学时教师却是不厌其烦地一次次要求学生,每观察一个面一定要把视线与这个面相平. 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之后. 教师出示了这样的两个正方体.

让学生先想象从三个面看到的平面视图会是什么样子的,再出示三个对应的平面视图. 让学生辨别哪个是正面看到的,哪个是侧面看到的,哪个是上面看到的.

三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如何正确观察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在学习之前每名学生都有自己观察事物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这些经验和方法有的是能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有些是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迁移的. 比如在观察正方体侧面时大部分学生会想到侧过头去观察. 用这样的方法观察后的学生往往觉得视图并不是正方形. 因此前面教师对学生在观察一个正方体的方法上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在经历了前面一个正方体的正确方法的引导和体验之后,就能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分辨出上面看到的和侧面看到的平面视图的不同之处. 什么时候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什么时候教师要及时引导?任何教学,只有在明白学生现在在哪里,才能找准由起点通向目标的路径,引导他们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三、经历猜想、验证、反思,积累探究经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 先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例题.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两种解答方法的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 接着再让学生模仿黑板上的等式自己编两道这样的等式并算算等号两边的结果是否相等. 再接着让学生猜想是否这种形式的两个算式结果都是相等的. 这是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并举例验证. 在验证过程中学生想到了各种形式的算式,有分数的、小数的;有数目大的、有数目小的. 学生验证讨论结束后,老师再引导全班进行交流. 把一些有代表性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结合板书再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 最后总结是让学生回顾:我们是怎样得出“乘法分配律”的?

猜想、验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项重要活动经验. 猜想是探究的开始. 但猜想并不是凭空臆想,猜想之前必须通过观察、操作,乃至初步的推理,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初步的结论. 因此,在上述的教学活动中,“模仿”环节就是为提出猜想做准备的. 提出猜想之后,一定要进行验证. 验证不仅能进一步明确等号两边算式的表达形式. 还让学生经历了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获得结论的过程. 最后的总结,突出了反思对于积累探究经验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因为经验不仅是经历活动的过程后作为结果的收获,更是在于经历活动过程中得到巩固.

四、经历尝试、概括、归纳,积累数学思考经验

篇2

 

而经济法律则是对经济领域中参与者的利益进行最基本的保护。本文旨在探讨经济法中的利益与平衡关系。首先,文章对经济法律利益与平衡进行详述,找出经济法律中利益平衡点。最后,本文给出经济法律如何寻求利益平衡。

 

在我国,以经济法为首的经济法律在国家的各项事务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在当今社会中,如何保证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引起了法学界的重视。利益是法律实施主体的自身权利的标尺,平衡则是追求利益的均等关系。本文将详细阐述经济法律中的利益与平衡。

 

1.经济法律的利益与平衡

 

经济法律的利益的概念较为易于理解,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得到的“好处”即为利益。而平衡的概念更多的是的对各种利益进行的比较和选择,特别是当各方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做出有效处理,均衡各方利益。

 

平衡是法学中经常涉及的一个范畴,在探讨法律领域中,利益的分配问题,权利与义务的配比问题时,平衡范畴是一种重要的依据和标准。笔者认为,经济法律的利益与平衡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1)从利益平衡的定义角度出发。从利益平衡的定义角度出发,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应当注重经济法律中实施主体的利益以及经济法律调整内容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作为重点。

 

对于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也就是经济法律保护的主体而言,他们的权利与义务是否对等,在经济活动中受到非法损害时,是否能够得到应有的补偿是人们最为关心的利益平衡问题。

 

(2)从法律制定到实施的过程出发。法律从制定到实施的过程分为立法、司法和执法。在立法过程中,立法机关要重点做好经济法律中权利与义务的利益平衡关系,如果在立法过程中,权利与义务的利益配比不能达到平衡,那么在司法和执法的过程中,经济法律的利益与平衡就无从谈起。至于经济法律中利益平衡的“度”,是一个根据社会基本经济环境,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

 

2.经济法律中的利益平衡点

 

经济法律中利益平衡点就是经济法律中确定利益平衡关系的“度”。在经济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如何保证经济法律中利益平衡,关键看如何确定利益平衡点。

 

因此,在整个法学界,包括经济法律在内,利益平衡点的确定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根据前人研究,笔者认为,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点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找寻:

 

(1)应当从经济活动的实际中找寻。经济法律约束市场经济活动,也就是保证经济行为主体的根本利益。经济法律的制定,包括经济利益平衡点的制定都是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主体利益。

 

因此,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点应当从经济活动的实际中寻找。经济活动直接反映了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只有充分认清经济活动中,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才能真正找到确保经济活动长期繁荣昌盛的利益平衡点。

 

(2)应当从利益的追溯中确定。利益永远是经济活动的最根本目的。利益追溯的规范和约束也是经济法律的最根本目的。

 

利益平衡分配是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根本条件。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点应当与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诉求保持一致。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点是市场经济利益的法律表现。

 

(3)应当符合时代要求和客观实际。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随着时间、空间、政策、主体等活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处在计划经济阶段,经济活动中的利益以服从国家的利益安排为主。

 

而21世纪,我国进入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点更应当注重经济活动中每一个主体的利益。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使每一个主体都能得到最基本的利益保证,实现权力与义务的平衡。

 

3.如何追求经济法律利益平衡

 

经济法律的利益与平衡关系与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关系紧密关联。因此,如何找到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点,实现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就必须要在充分认识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利益分配的基础上实施。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以公平、自由、效率、可持续发展为最根本的目标,因此在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的追求过程中,也不能脱离这些基本要求。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

 

(1)立法部门要充分考虑利益平衡实际。立法部门握有建立健全法律的权利。经济活动中所有行为的法律规范都出自立法部门。因此立法部门要在充分考虑当前市场经济实际的情况下,综合各方因素制定符合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法律。

 

(2)执法部门要全面反馈经济法律的不足。经济法律的实施过程中,执法部门要及时找出法律制定与事实相悖,或者偏颇之处。这样,执法的过程就成为了纠正经济法律不足的重要环节。

 

执法过程中,执法部门发现法律中不符合经济法律利益平衡标准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立法部门。

 

(3)经济活动主体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经济法律的主要规范对象,也是整个经济活动中的利益诉求主体。因此,经济活动主体能够最深刻的感知到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特别是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问题。经济活动主体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对经济法律中的利益不平衡问题及时反馈。

 

小结

 

经济法律的利益与平衡问题,是经济法律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之一。经济法律的利益和平衡关系的确定就是找到经济法律中利益平衡点的问题。

 

要想确定利益平衡点,就要在经济法律的立法、执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权限,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接受经济活动主体的监督。

篇3

关键词:构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思考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新范式。它的基本要求是以职业情境为教学的参照系,遵循的是“为行动而学习”的原则;即让行动成为学习的起始点,并尽可能地让学习者“通过行动来学习”;而行动则尽可能地由学生自己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检查、独立修正和独立评价。行动必须与学生的经验融合并反思其社会效果;行动应与社会发展进程紧密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德国职教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德国职教改革的方向。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正在研究、认识行动导向教学理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本文就构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谈几点认识。

一、准确把握会计职业行动内涵,是构建会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关键

会计职业行动,从会计岗位分工看,有出纳行动、会计记账行动、

会计主管行动。行动方式有填制会计原始凭证、审核会计原始凭证、

---------------------------------------

[1]徐汉萍,女,1954.5 湖北黄冈,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财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高级会计师;xuhanping558@163.com.

2 李曜水,男,1951.11. 湖北黄冈,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级经济师,

编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计算经营成果、编制会计报表、分析和报告财务状况、提出改进经营与财务管理的方案和建议等等。这些只是会计职业行动的形式。构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需要研究的是会计职业行动的内涵,为了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对会计职业的发展作一个简要的回顾。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会计最初表现为人类对经济活动的计量、记录行为。如我国古代的结绳记事、简单刻记的出现就是会计产生的萌芽阶段。这些简单的计量与记录行为,主要是计量劳动成果,为劳动成果的分配服务。这时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会计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不能满足生产和经济管理的需要。于是会计便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职能,由专职人员从事这项工作。经历了商品经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今天,会计已由简单的记录、计量、比较所得与所耗,发展成为一门有先进的方法体系的会计学科。会计已具有对经济活动记录、计量控制和监督,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为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综合职能。

以上回顾表明,会计职业行动的实质是对经济活动实施管理的一种管理活动。传统的传授会计专业知识、方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只是满足了会计职业工作形式的需要,不能满足会计职业行动的本质要求。因此,常常出现学生毕业到会计岗位工作,需要较长的时间了解企业经济活动情况,才能实施会计职业行动,问题就在于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把会计的职业行动作为教学的起始点。构建会计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必须以企业全面、系统的经济活动为主线并运用会计的知识与方法,对各项经济活动实施反映、监督、控制与管理的职能。会计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传授会计专业知识、方法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教学的起始点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起始点是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起始点是运用会计方法对经济活动的管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只有准确的把握会计职业行动的内涵,才能摆脱传统的传授会计专业知识、方法教学模式的束缚。

二、设立会计职业情境,是构建会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

会计职业情境,包括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和会计职业工作过程两个方面。经济活动过程,主要有企业的筹资、供应、生产、销售、经营成果的计算与分配、决策与管理;会计职业工作过程主要过程有确认审核经济业务凭据(原始凭证)、填制记录经济业务会计凭证、分类登记经济业务(记帐)、计算结转分配经营成果、分析报告经营状况等。构建会计职业情境,实质就是要解决运用会计的知识、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实施会计职业行动的条件与场景。构建会计职业情境,首先,必须构建全面、系统、连续的经济活动过程。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构建经济活动过程,最好选择能满足会计职业行动要求的、真实的企业经济活动作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职业情境。但由于社会企业的性质、规模、会计信息资源利用上的困难等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很难选择到这样的职业情境。因此,构建企业经济活动过程还需要学校采取模拟的方式来构建这一职业情境。对此,不少的高职院校已取得一些成功作法。如我院建立的ERP沙盘实训系统、会计全程实训教程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构建企业经济活动过程,是构建会计职业情境的基础,会计职业的对象是经济活动,没有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会计的职业行动。因此,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一定要下大力气构建企业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职业情境。不仅如此,还必须使学生全面、系统地熟悉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实施会计职业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构建会计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会计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即运用会计的知识、方法对经济活动实施反映、监督、控制、管理的过程。构建会计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要依据经济活动过程和会计职能作用,系统设计会计职业岗位职责、任务及活动过程(应知应会)。论文参考网。构建会计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可以通过社会企业会计职业岗位实现,也可以通过建立模拟实训室完成。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力求系统、完整,能满足学生全面实施会计职业行动的需要。

三、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是构建会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保证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以一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作支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将学生认识学习过程与职业行动结合起来,将学生个体行动和学习过程与适合外界要求的“行动空间”结合起来,扩展学生的行为空间,提高个体行动的“角色能力”,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计划、实施、检查、修正和评价自已的行动。基于以上特点,构建会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要对传统的以学科体系的会计专业课程进行调整,构建适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需要的课程体系。由于会计职业行动的过程是对企业经济活动实施管理的过程,在课程设置上,不再是以传授会计知识、方法设置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而是要以运用会计知识、方法对经济活动实施管理的过程设置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不再是以会计的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而是以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为主线。论文参考网。新的课程体系应该是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与会计学科知识、方法相融合的课程体系。论文参考网。新课程体系可设计为:《企业经济活动与会计方法》、《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经营状况与财务》、《会计实训》。为了满足学生自学和进行会计事务操作的需要,可编写一部会计工具书《会计手册》,作为新课程体系的辅助课程。

构建会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目的是扩大和改善个体行动模式,其关键是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负责,强调的是在“行动中学习”。因此,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实施个体行动和学习过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专业知识、技能对话的伙伴和示范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案的设计,运用自学、讲授、答辩、咨询、示范、操作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在具体的教学方案中要注重目标、过程、情感、结果的设置,充分调动学生个体和班、组团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个性能力、认识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志群 职业学习理论的最新发展 中国职业与成人教育网。2007年3月25日

篇4

在市场经济下,会计工作已不是记记账、算算帐那么简单了,会计人员需要全方位的整理和分析财务相关的各类信息,结合成本预算、会计核算等工作,将企业参与经济活动的状况全面的、细致的反应出了,并通过会计管理客观的、真实的反应企业参与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以促进企业更好的选择、参与经济活动,进行经济投资,获得最大收益。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的经济活动更为复杂,且经济环境瞬息万变,这就需要会计人员综合的掌握各方面知识技能,更好的进行会计管理,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使企业在复杂、灵敏的市场经济中多的稳定、持续的发展,其中,经济法就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之一,提高了会计人员对市场的敏感度,提升了会计人员对经济市场的分析能力和风险预测经验,确保了企业决策对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

2.经济法掌握的意义

2.1市场环境下会计工作的特点

会计是一门综合的学问,在会计工作中,除了要具备会计学方面的基本能力,还有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经济综合能力、法律能力等,这些学科与会计工作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在市场环境下,首先,要全面、客观的认识会计工作的综合性和实质,会计工作的核心就是将经济发展情况通过会计客观的反应出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计人员的素质、技术能力对其经济运行、经济决策等影响重大。一方面,人客观的存在于社会环境中,会计工作者也不例外,这就决定了会计工作者具有自身的主观意识,而主观意识会影响到会计人员对事物的判断及个人行为,进而对经济环境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面临的是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在这个大环境下,会计人员要面对很多的诱惑,在抵御诱惑的情况下才能做好本职工作,而各种各样的诱惑往往会使会计人员的判断、行为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此情况下,就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作为会计职业的必要补充和有效约束,以确保会计职业的道德规范和高效工作。其次,会计工作与经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相关的法律约束下,会计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而市场经济下会计职业相关的法律除了会计法,还包含经济法等,只有系统的学习这些法律,才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在会计工作中更好的利用法律保护企业和自身的利益;才能更好的依法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再次,众所周知建国之初我国实施的是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后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其受长期计划经济环境的影响,其发展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具有初期阶段的不完善性,虽然在不断的改革中市场逐渐趋于成熟,但其相关的细节还学要进一步的重视和完善。例如,法治建设,不全面、不完善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现状,在经济市场发展中,一些法律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也有一个经济活动中存在着法律空白,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中,法律体系的健全是处理生产经济发展相关问题的根本,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下,会计职业道德的沦陷形式下,法律的建设、完善已成为约束会计人员行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经济法有效的打击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除了相关人员在经济活动中的一些不良心思,维护了会计行业的正常秩序,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综上所述,市场环境下会计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大,其面临的环境也更为复杂,对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对相关的边缘科学进行较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才能应对经济环境下复杂的会计事务,才能为企业的重大决策提供更为客观、科学、正确的依据。

2.2经济法掌握的意义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法规是维护社会正常、稳定发展的基础,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社会的个体,每一个人都要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能够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利用法律处理社会关系、社会问题,利用法律维护个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将生活、工作等一切活动纳入法律轨道,社会活动中相关的经济活动也不例外。第一,正确理解法律的权利和义务,在享受法律赋予自身权利的同时要承担其相对应的义务。例如,经济法,一方面保护了个体、集体在经济活动中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也约束了个人、集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使经济发展具有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二,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角度出发,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的干预和调控的手段,一方面,经济法保护了市场经济的安全、稳定,激活了市场的活力,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经济法约束了市场经济中一些不健康行为,如投机倒把、市场垄断等,确保了市场环境下经济活动关系的公平、公正,提高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效益,为经济活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三,经济法有效的约束了会计人员的行为,避免了其主观意识对经济环境的影响,确保了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对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积极意义促进了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3.经济法与会计工作的联系

3.1法治背景下的市场经济发展

法治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下的产物,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法治背景下市场经济的发展稳定、持续、快速,其中经济法的调控、管理作用功不可没。第一,结合经济法的概念,它是调整经济管理和经济运行过程中生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可见,经济法的核心作用是调整和管理经济运行,使其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避免了经济活动中的失误和错误,规范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二,经济法是社会主义法律的重要组成,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一方面,经济法有效的防止垄断、违规运营等行为,从组织上确保经济市场的顺利发展。另一方面,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运行过程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对于市场经济进行适当调控的有效形式,通过经济法干预和调控市场,使市场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同时经济法包含了多种法律形式,如证券法、破产法、金融法等,这些法律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影响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和优化,同时影响了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例如,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影响着经济活动的效率、效益,金融法关系着企业的融资、投资等方面,会计人员对金融法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利用资金获利利益,并确保了企业利益的合法性,使企业的经济活动受到法律保护,避免了他人对企业财产的侵害。如,企业伪造单据(做假账)进行融资,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融资存在着违法行为,所以企业的利益也不受保护,企业的经济活动得不到法律保护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经济法来源于现实,是人在经济活动实践中的总结的宝贵经验,对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及完善意义重大。第三,经济法是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国家管理和规范经济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重要手段,是确保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而会计法以处理会计事物的各种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对会计法的掌握、研究和应用,影响着企业负债、企业利润、企业现金流等等,是企业经济活动参与的重要手段,会计人员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等,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评价,为企业的重大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提高了企业经济活动决策的正确性,确保了企业参与经济活动的效益。

3.2市场经济下会计对经济目标的管理与约束

市场经济下,会计管理有具体的经济目标,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约束是以企业经济目标为前提和方向的,是企业参与经济活动的一种管理手段,影响了企业的策划、发展等等。经济法同样具有管理和约束企业经济活动的作用,是企业参与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例如。会计人员利用手上权利,私自截留、挪用企业资金,搞盈利活动。这一过程中,会计人员有明显的违法行为;又如,会计主管和会计人员相互合作,利用重复记账、做假账等手段侵吞公款,使企业蒙受损失。这些行为都可以依法追究其责任,依据相关法律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由此可见,经济活动中人员的主观意识及行为都具有现实性特点,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单纯的依靠会计人员的自觉性、自律性显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充分的发挥经济法在财务工作中的管理、约束、监管等作用,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状态,制定符合经济发展个阶段的法律制度,使其为经济活动保驾护航。同时,财务会计工作需要经济法的约束、监督是个客观的事实,经济法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确保了会计工作经济目标的实现,强化了经济活动中参与者的法律意识,促进了国家经济决策的实施。

3.3会计工作与经济法的联系

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工作是一项知识复合型工作,各种学科、法律之间的相互弥补,会计人员需对这些知识进行综合利用,才能顺利的达到会计管理的经济目标,在企业发展中突出会计管理的优势。在现阶段,会计人员对经济法的学习和掌握,第一,提高了会计人员对相关法律的学习、了解和运用,促进了企业会计管理水平的提升,使企业综合管理水平达到了更高层次。第二,会计管理是当代企业管理中一个较新的概念,其方式还不够成熟,经济法是对整个社会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约束和规范的法规,有利于指导会计管理的实施,因此,我国将经济法规的考试作为会计专业学习的一部分,以此促进经济法在企业参与经济活动中的应用,优化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为各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实现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合法,稳定市场经济发展和繁荣。第三,经济法与会计工作紧密相连,是会计工作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依法对会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确保了会计工作的效果,使会计管理的效果更加突出,为企业重大决策及经济活动方案提供了科学、可靠、有效的依据,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壮大。

4.经济法掌握的必要性

市场环境下会计工作者对经济法的掌握,第一,会计工作是综合性的工作,对经济法的掌握表明了会计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综合利用各方面知识,以促进会计管理水平的提升,避免会计工作中的漏洞。第二,经济法是对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管和约束,对于依法处理会计工作中的各项问题有重大意义,在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经济法的运用促进了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了企业参与经济活动的综合效益。第三,经济法与会计工作存在内在联系,会计对于经济法的掌握有利于会计工作者综合利用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各种经济信息,以便更全面、更准确的整理、分析数据,为企业重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确保了企业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经济问题、财务问题的正确处理和解决。第四,企业会计管理中,要对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等进行全面的考虑,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有价值的财务信息,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经济法的制定和完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确保经济发展的良好秩序和健康环境,确保经济发展得更稳、更快,对经济法的掌握和研究可以促进会计人员更好地研究企业经济活动状态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会计手段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并为企业的未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企业决策的正确性,促进企业发展。

5.结语

篇5

关键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医院管理;重大经济事项

前言

为了有效地加强医院的管理,保证重大经济事项得到科学管理、高效运行,建立起规范的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是很重要的。建立起规范的经济活动机制和程序不仅有利于落实重大经济事项,而且利于建立起领导负责机制,真正地做到分清级次、责任到人,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决策失误而导致的管理风险。

一、建立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的基础

(一)建立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的基本原则

一般而言,建立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遵守法律法规原则

2、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

3、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二)建立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的前提

建立起科学且合理的经济活动决策机构是保障和落实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具体来讲,经济活动决策机构由两部分组成,即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构和科室经济活动决策机构,从而对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常医院的经济活动决策机构应该涵盖所有业务的部门,如采购、预算、基本建设等;而科室的经济活动决策机构通常是由科长、副科长、护士长以及一定比例的员工组成。

(三)重大经济事项的内涵

一般而言,重大经济事项是由医院管理和科室管理两个方面组成。医院在设立重要事项的同时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医院的规模来确定金额的多少,但是要注意的,在工作中要始终要坚持重要性原则。通常,在确定重要性时是按照业务发生额的百分之十计提的,包含有:采购、职工工资和福利、基本建设等不同方面。

(四)医院管理的重大经济事项

在医院管理的过程中,要始终落实货币资金授权的批准制度,比如说一定金额以上的预算内支出和预算外开支;工资、奖金的具体计算标准;采购医疗设备所发生的费用;发生的成本和费用、取得的利润都应该严格遵守管理会计政策的规定;对审计活动提出的合理意见和措施;为其他单位的外债所提供的担保;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招待费或者广告费;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应该纳入重大经济事项的项目等。

(五) 科室管理的重大经济事项

对于科室的管理也应该建立起货币资金授权的批准制度,在预算、采购、工资和奖金的发放、业务招待费用等都要作出明确的规定,由于科室是医院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所预算的金额都应该小于医院规定的金额。

二、经济活动决策机制的程序

具体来讲,经济活动决策机制的程序可以分为日常经济活动的决策、重大经济活动的决策和科室经济活动决策三个方面。

(一)在医院的日常经济活动的管理中,要严格按照院级和科级制定出的制度实施

对于一些其他的经济活动,但又不属于重大经济事项可以通过不同科室的负责人员提出方案,经不同科室的小组成员集中讨论,然后向上级部门请示和批准,最后由这个部门严格按照医院规定的制度实施。

(二)对于重大经济事项要建立起集体审批的制度,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对于发生的重大项目都应该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经过集体讨论和研究后再向上级请示和审批,真正做到级次分明、责任到人。

(三)对于科室管理的重大经济决策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程序来执行

首先由不同科室提出方案,该方案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全员同意后则表示该方案通过,然后经科室全体成员集团共同讨论,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决定该项决策是否通过,最后向上级请示的程序执行,若符合医院管理的重大经济事项则表示通过,就可以按照相应的决策程序执行。

三、建立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性

(一)建立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是确保医院经济活动有效运行的保障

通常建立起医院经济活动的决策机制和程序也就建立起了相应的监督机制,要真正落实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医院就应该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比如说医院上级主管部门、医院监察审计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所授予其他部门的监督职能,从而确保医院日常活动中开展的经济活动决策科学、民主、廉洁。

(二)建立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利于确保医院经济活动决策责任制

在医院建立起有效地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对于重大的经济事项都实行领导责任制,即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而且重大经济事项都应该落实集体审批制度,要在集体的讨论后再做决定,对于大家出现分歧的事项,要采取民主投票制度,票数达到总数的三分之二则表示该项决定可以通过。同时对于出现的不法现象也都制定出了相应的惩罚的原则和措施,即级次分明原则、责任追究制的原则、领导原则。

四、结语

总而言之,建立起科学且有效地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对医院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提供医院的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达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田兆祥;《经济活动分析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统计与决策;1988年04期

篇6

[关键词]经济活动互利原则伦理学

一、经济活动中互利原则的提出及意义

互利是一个伦理含义及其丰富的概念,是构建市场经济伦理的伦理基石,它规定和制约着经济活动的伦理范畴,决定和影响着经济活动的价值评价标准和具体道德规范,对中国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互利是经济活动的本质要求,互利原则是集体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表现形式,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有着巨大的作用。大力倡导互利原则是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外学者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互利原则伦理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学者从20世纪末才开始关注互利原则这一问题,而且研究的层面也比较浅。

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互利原则是指在经营主体之间的交易过程中,经营主体从交易中获得好处。伦理互利原则是指各经营主体在平等的基础上,以正当手段去追求自己合理的同时,兼顾对方的利益,使之均能受惠获益达到公正和谐,互促共进的目的。既如此,互利原则作为一种经济伦理原则是符合时展要求的,是解决经济活动中利益关系的理论,无疑,研究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研究互利原则有助于提高经济管理理论水平;从互利原则这一视角把握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揭示经济的发展趋势,将丰富、发展、完善经济理论;在继承、超越传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经济理论,实现经济理论的创新,从而指导中国市场经济的实践与发展。

现实意义:经济的巨大发展是互利原则产生的决定因素;互利原则的发展是与当代经济活动的发展同步发展的,经济活动主体对互利原则认识的趋同过程,也是互利原则潜在的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互利原则在经济活动中的理性杠杆作用将越来越大,地位将越来越高;互利原则将最终成为经济活动主体自觉遵循的伦理原则。

二、经济活动中互利原则国内外研究现状

任何理论研究都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物质财富,同时,由于人类价值观的偏离而导致了人类社会道德沦丧,人们自私自利,人性堕落异化等问题。在反思中,人类开始重新审视固有的价值观,并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构建新价值体系。从伦理学角度去研究经济活动中互利原则,却似乎为人们所忽视,相关论文并不多见,更无专著问世。而笔者认为,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它将挟带着一股巨大的文化冲击波,冲击中国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

西方国家有先见之明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早已涉足与研究经济领域的互利原则问题。哲学家孟德斯鸠认识到进行经济贸易往来的,要以相互的需要为基础,相互依存,平等互利,因而带来了和平;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都凸现了一个鲜明的伦理主题——互利,他们认为只要从事贸易活动,各贸易主体就能够做到绝对互利和相对互利。我国对互利主义原则的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相关著作主要有,唐凯麟的《伦理学教程》,李欣欣的《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对策》,何怀宏的《底线伦理》等。相关论文有,欧阳超的《试论互利主义》等。

以上这些论著和论文取得了颇丰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宏观角度看,我国学者的研究多是从经济的宏观层面来提倡互利原则,研究互利原则的经济伦理理论较少,仅有欧阳超的《试论互利主义》。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互利原则理论的专门研究。西方学者提出了各具特色的互利原则理论观点,如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等。这些互利原则理论观点都是互利原则理论的表现模式之一,但尚不能以互利原则为基础,构建市场经济道德规范体系。

从微观层面上看,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了互利原则是经济活动的道德基础的理论,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都没有从伦理学角度来研究互利原则的伦理内涵。从哲学、经济学、伦理学等学科在经济活动中为互利原则提供理论论证。在界定互利原则的伦理内涵方面,现有的研究不全面。在对以互利原则为基础,构建构建市场经济道德规范体系方面,很少有学者从互利主义原则的内容、伦理内涵、实现等全面系统地论述,而且忽视了在以互利原则为基础,构建市场经济道德规范体系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经济活动中互利原则创新

从以伦理学的视角来研究经济活动互利原则。在经济活动中,以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及集体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界定互利原则的伦理内涵。从哲学、经济学、伦理学等角度论述互利原则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同时,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领域对互利原则进行现实思考,以互利原则为基础,构建市场经济道德规范体系,并指出在构建市场经济新价值体系中要注意的问题。

纵观现有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有必要更深入、更全面、更系统的研究经济活动互利原则。力图在前人已经研究的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前人没有研究的方面,努力实现创新。

参考文献:

[1]路淑英:神话的启示—人本主义问题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徐立敏,刘传志:人本主义牵手“两课”教学.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01)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邓建兴: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5]郭为禄:走向市场经济的人与道德[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6]徐大建:企业伦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篇7

关键词:高校;经济活动;监督

我国高校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封闭状态,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活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高校的经济活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教学科研到后勤管理,涉及到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然而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经济活动的监督工作却一直不到位。因此,如何建立完善的高校经济监督机制,让高校的经济监督工作得以有效落实,保证高校经济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是必须要引起我们关注的问题。

1 高校经济活动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都把教育问题放在绝对地位,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工作认识不足,基本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或者只是在表面做没有深度的片面监督,导致了高校经济活动混乱现象的发生。

(二)监督体制、组织不健全

长期以来,高校缺乏完整的监督组织,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督体制,经济监督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混乱无序,毫无效率可言[1]。高校监督体制和组织的不健全使高校的经济监督活动难以达到效果。

(三)监督方法不足

高校在监督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不恰当,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在监督工作上显得比较被动。我们高校要认识到新时代的经济活动已经不同于以往,要主动探索新的监督方法,更好的落实监督工作。

2 加强高校经济活动监督的办法

(一)提高重视程度,明确高校经济监督工作

在新形势下,随着高校基本建设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有关领导要将经济活动监督工作重视起来,明确监督工作的主要内容。对财务的监督内容主要可以归为以下三个方面:

(1)财务方面

财务方面主要包括学校的财务预算、经济制度和收支情况等。对财务预算要监督其预算是否准确合理,同时要对不合理的地方加以调整;对经济制度要监督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是否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对收支情况要监督其是否是按预算执行,是否能对的上账目。

(2)物质方面

物质方面主要包括学校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和各类合同等。对固定资产要监督其完整性;对投资活动要监督其真实性和安全性;对经济合同要监督其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3)人员方面

对各级财会人员和相关部门领导要监督其是否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预防职务犯罪,抵制腐败现象,保证高校财务的透明化,维护清正廉洁。

(二)建立经济监督组织、完善监督体制

想要做好监督工作,关键是要有一个健全的监督体制和严格的监督组织。因此,高校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系统。经济监督组织要多重设置,包括监督部门和对监督部门进行监管的部门,同时要建立群众监督机构,由高校的教职工组成[2]。各个组织虽然分工和职责范围不同,但目的相同,他们互相监督,共同配合,有问题时要做好沟通和交流工作,从而完善高校的监督组织。另外,要建立一个系统的监督机制,确保监督工作的有序进行。首先要提高监督部门的地位,设立职能部门和负责人,直接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这样有利于更好更方便的开展监督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奠定了监督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同时做到了责任明确,有问题可以马上联系到责任人,提高每个监督人员的责任感。

(三)利用有效的监督方法

传统的监督方法主要采取的是事后监督,缺乏对经济活动事前和事中的监督,这就注定了监督工作很难占据主动地位。事后的监督检查已经是在问题发生之后,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只能是尽力补救,但很多损失是难以弥补的。所以,一定要加强对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工作,做到有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3]。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外部监督和群众监督,因为外部监督可以有效的对学校内部经济监督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而且更加客观,例如可以让审计部门加强对学校经济活动的审计,以此来约束学校的经济活动;群众监督的好处主要是能够使学校经济活动在透明的情况下展开,教职工能够了解学校的各项经济活动,有利于增加他们的信心,打消他们的顾虑,从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的各项改革工作的不断推动下,各种新的问题都会不断的出现在高校经济活动中,因此,做好高校经济活动监督工作是保证高校经济活动效益和效果,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步骤。在对高校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时一定要将这项工作重视起来,明确监督内容、还要完善监督体制,此外还要改善监督办法,争取将高校的经济监督活动有效落实,推动高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时杰.浅析高等学校的经济监督机制[J].科技资讯,2014(28):142-142.

篇8

关键词:市场机制 供电企业 内部经济活动 分析方法

供电企业的内部经济活动分析,指的是对一个企业的经营运作成果进行全面、细致探究的手段,其分析以经济核算为主要工作方式。通过设立一定的经济核算指标(涵盖统计、会计等核算指标),来对供电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的经济运作情况与生产状况做研究,以得出企业所取得经营成果。并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以便于企业及时应对解决,为其生产、经营成果取得更大进步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本文将以我国县级供电企业为研究出发点,对其在市场机制下的内部经济活动分析方法,做详细的探究分析。

一、供电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分析与模拟市场运营研究

(一)供电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分析的方式流程

我国各级供电企业(包含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运作活动,指的是对各类电能物资的生产、供应等环节的工作,经营活动中包含有物资、资金以及生产运营信息的流动使用。因此对其内部经济活动的分析,就是将企业这一复杂、多变的经营流程予以科学预测、管理、规划与决策的研究手段,这其中涵盖对电能物资的生产与产品分析、对资金的使用分析与产品销售研究等环节。依据对各企业经营要素的分析研究,就能掌握到本企业的经营活动规律,进而制定、规划出符合本企业生产发展的决策制度。其具体的分析方式流程有以下三种。

在供电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依据深入的市场调研结果,运用经济活动分析手段对企业今后的发展趋势予以推测,进而规划出具体的生产经营战略方针,并由此设计企业的生产、供应成本方法,确立经济核算指标。

以各项战略、规划为指导,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做具体管理与控制工作,并对各项经济活动数据信息予以收集整理,定期核算其经济状况,并编制相应的成本利润报表。

供电企业依据成本利润报表等信息,对其内部经济活动做再次分析研究,以核查自身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果与问题,并对问题缺陷予以及时应对处理,提升企业的经营发展水平。

(二)企业内部模拟市场运营研究

要研究县级供电企业在市场机制下的内部实际经济活动,就需以模拟电力市场的方式检验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情形与指标,其模拟方法经由在供电企业内部实行市场经济运行制度,来弥补部分县级供电企业自身管理经营体制尚不全面的缺陷,并对其在市场运作机制下的生产、经营状况做具体的研究分析。模拟电力市场运营并不是虚构一个市场做实验,也不仅是在企业计算机中做试验分析,而是设置一个真实的电力市场,并且将其与企业经济活动指标与工作业绩直接挂钩,由此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能让企业逐步适应市场运营机制。由此迈向成熟的管理经营水平,以优化供电企业的内部经济活动指标与效益。

二、市场机制下我国供电企业具体内部经济活动分析方法探究

(一)对供电企业经济数据的分析方法

县级供电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会记录、收集到海量的经济数据信息,这类数据信息通常均是带有时间性质,并蕴含企业经营活动变化与发展规律、趋势的因素,因而对供电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分析研究首要工作就是对已有的经营活动数据信息做探究分析,具体分析手段主要有两种。

1、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将供电企业相关的经济指标做各类比对,依据指标间的比率来研究其各自之间联系,由此分析、探索企业经济活动、财务情况的分析手段,其所用的研究比率一般有关联指标比率和构成比率。

关联指标比率。其指的是对供电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相互依存、关联特性,同时又是不同性质类别的经济指标,做具体对比得出比率,以研究企业在经营运作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比如可将县级供电企业的资金指标与销售成果指标、利润所得指标做关联对比,以求出本企业的资金周转比率、资金利润比率等数据,由此了解、掌握到企业的经营与财务情况,为后续的决策、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构成比率。构成比率指的是测算某一经济指标在供电企业各生产、运营系统中所占的具体比重,由此研究该经济指标的状况与变化规律,并分析出企业在该项经济工作中的具体内部与发展特性等。比如把县级供电企业的负债额度与本企业所有资金做对比,由此得出其负债比率,进而可研究本企业的财务经营风险状况。并通过对负债比率在企业不同经营时期的表现与差异比对,分析其财务经营风险的具体变动规律与趋势,为企业规避相应风险确保生产经营安全提供数据信息支持。

2、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指的是将供电企业的同一经济指标做不同方面的分析比对,由此探究该企业内部经济活动情况的一类分析手段。该分析法经由对同一经济指标的差异化比对分析,从具体差别数据状况上研究成因与变化趋势。例如将不同历史时期中供电企业的某一经济指标做对比分析,由此研究、掌握到该数据信息及其所代表的经济活动的具体变化规律。或是对相同供电企业的同一经济指标做比对研究,由此探究先进企业在该数据指标上的成果与先进性,并分析落后企业在该项经济活动中的不足与具体成因。亦或对企业同一经济项目中各类方案计划做比对分析,由此研究、判明各项方案计划的优缺点,为后续企业的决策管理提供分析成果指导。

(二)对供电企业经营活动决策的分析方法

如前文所言,对市场机制下县级供电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分析研究,除了对相关经济活动数据信息做研究整理外,还需以数据分析结果为依据,进行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决策与方案制定工作,其也是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分析的目标所在。该环节步骤可用到的分析决策手段主要是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主要是经由提出具体问题、设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建设分析判断矩阵、对层次做单排序与总排序五个环节,来测算出各层次要素在企业总体经济指标中所占的比重。由此为各项方法计划测出具体评价数值,未来企业的决策判断提供最优化依据。其在县级供电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分析的具体步骤与应用方式如下。

1、提出具体问题

县级供电企业的任何经济活动决策,往往都需从多个备选方案计划中进行选取,因此需要相应的选择标准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而实际上企业的选择标准往往不止一个,且相互间存在冲突矛盾,比如某县级供电企业需购入符合本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计算机,要让计算机符合企业经济活动需求,就应从功能、成本与维护管理等方面设立选择标准尺度。而从实际市场调研结果来看,存在A、B、C三类机型可供选择,但三类机型均无法完全满足三个选择标准,进而难以分别出各自机型的优劣,影响供电企业的决策判断。因此需要先设立出具体的决策问题,为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判基础,以得出最优化的计算机选择方案。

2、设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提出具体决策判断问题后,企业就可依据问题的来设立选择标准,或是提出新的解决方案计划等。例如设定在处理企业计算机选购问题中,企业已设立计算机采购目标A,以及用于采购的m个选择标准C1,C2,...Cm,同时当前已有n个备选方案计划P1,P2,...Pn,由此设立相关决策问题的层次结构图(如图1所示)。

3、建设分析判断矩阵

比较矩阵,指的是对层次结构中某一层次中所有因素,与其上一层次的因素做比较分析,以判断相关指标数据的优劣与重要性。比较矩阵中各因素的数值指代其在所在方阵中的重要性。例如图1中C1准则层的比较矩阵即为BC1。其所含要素如图2所示。

企业由此可对矩阵中各因素bij在不同方案计划中的数值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具体比对方式如表1所示

4、对层次做单、总排序

对层次的单、总排序,就是依据比较矩阵的比对结果,得出各个选择标准的重要程度排序,并依据各层次的排序结果,具体排列各层次因素对上一层因素影响的重要性排序。最终得出各方案计划对选择标准的重要性排序结果,由此确立各方案对计算机采购目标的排序,进而确立企业的计算机选购方案。

三、结束语

对市场机制下的县级供电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分析,不是做单一的数据信息研究即可,而应将数据分析与企业决策工作相结合,在各类分析方法的推动帮助下,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指标与方案做细致的探究掌握,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邓曦.经济活动分析类比方法在供电企业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4

篇9

关键词:经济转型;经济法作用;政府定位

中图分类号:F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2-0192-02

一、经济转型的界定

(一)经济转型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进入到转型阶段,处于改革的关键时刻,因而在内涵上面具有一定特殊性含义。现阶段,对于我国经济转型的内涵主要在三个方面上理解。首先,经济体制进行转型,也就是从原有的计划经济格局逐渐进入到市场化经济格局之中;其次,经济发展阶段性质的转型,也就是由原有低级经济格局逐渐转变为高级发展阶段;最后,经济体制与社会体制之间的结合,也就是从原有单一经济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不同结构生产关系之间都在发生改变。

我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不仅需要对于经济体制进行转型,同时还需要对经济方式进行改变,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传统经济格局的改变,将经济发展放在高新产业结构上面。按照我国所具有的特殊性质,经济转型不仅仅需要将原有市场定位予以改变,同时还需要不断对于经济结构进行完善,提高高新技术在社会经济内所占比例。

(二)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虽然已30余年,但是经济转型对于我国社会发展还是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整个经济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同时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要在这个阶段内完成经济转型,就需要充分抓住这次机遇[1]。

(三)经济转型的特征

我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主要受到自身特色政治因素及经济体制的影响。同时,由于现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性时间段内,所以,国家与地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应有相同的理念,充分展现出我国经济转型所具有的特征。

1.政府促进

20世纪80年代,我国正式将原有计划经济制度转变为市场经济制度,这样也就决定了我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一直是在政府部门推动之下,政府部门在经济政策制定上通过由上到下的模式,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完成。我国制度变迁中所具有的目标属于双向性质的,也就是在完成社会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下,同时完成政治建设目标。在这种经济转型大背景之下,政治目标在经济转型内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

2.经济方式与经济结构同步转型

我国在建国初期,就已经确定了计划经济制度,这样就造成我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将原有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同时这个目标也是我国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一直努力的目标。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落实,先进科学技术在经济转型内所具有的作用愈加突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建设的生命力。这样也就表明,我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对于先进科学技术因素的关注程度,逐渐将原有粗放型经济格局转变为集约型经济格局,提高知识经济与科技技术在社会经济体系内所占有的比例,并不是通过简单加工产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3.法律制度欠缺

我国在刚开始进行经济转型时,有关法律制度并不完善。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不断深入,人们对于法律制度完善的重视程度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这样就造成了我国经济在建设过程中对于法治认识上出现错误观点。这种思想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造成社会经济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出现有法不依或者是执法不严的事情,甚至还出现了。我国经济在转型阶段需要通过法律制度对于经济活动不断进行完善,调整社会经济在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性操作,从而真正体现出社会主义在建设过程中所具有的公平正义[2]。

二、经济法的作用

(一)调整功能

经济法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有效落实,对于我国社会经济活动开展与经济政策制定具有调控作用,甚至还能够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济法产生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有效调整我国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与政府之间所存在的矛盾,这同时也是经济法落实的主要作用。在现代化的经济制度之下,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在进行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调节好政府与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关系十分重要。经济法在落实过程中,需要始终发挥公有制与国家整体管理作用,但是同时也需要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建设,市场经济在自由发展过程中需要得到法制保障[3]。

(二)指引功能

任何法律所具有的最为基础就是指引功能,主要表示法律对于人的行为举止进行引导性作用,从而让其能够在实际生活及工作过程中选择正确并且合法的行为方式。经济法是法律体系内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也就具有指引功能。经济法在落实过程中发挥着自身所具有的作用时,对于经济参与者行为举止进行引导,进而对于市场经济活动开展具有规范性作用,保证市场经济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经济法在落实过程中,还能够对于市场经济建设内所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整,使市场经济趋于健康发展[4]。

(三)保障功能

法律自身具有救济权利,从而为法律在落实过程中提供一定保障。在我国宪法内,规定人们具有自主开展经济活动的权利。经济法能够对人们所具有经济权益进行充分保障,保障经济参与者的合法权益。经济法所具有的保障功能不仅仅体现在公民之间的平等上面,更为关键的是保障公民在享受自身权利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政府部门的影响,降低国家对于经济活动开展的影响,保证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5]。

三、经济转型中经济法所起到的作用

(一)经济法应当成为调整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

我国在治理过程中一直秉持着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这也就表示,经济法在落实过程中,对于经济活动能够进行调整,充分体现出经济法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所具有的作用。经济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主要调整手段,不仅能够对于经济活动内的各个因素之间关系进行调整,保证权利之间所具有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对政府部门权利进行调整。经济法能够为经济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提供法律上的保证,有效改变人们在传统思想观念内所存在的错位思维模式,让经济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能够做到依法治理[6]。

(二)经法应维护经济转型的顺利开展

经济法在落实过程中应该有效保证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稳定发展建设,最大程度保障经济参与者的合法权利,真正发挥出竞争在市场经济建设内所具有的作用。很多国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反垄断法一直都是经济法落实的有效依据。反垄断法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个性化法律活动,充分发挥出自身在市场建设内所具有的调配性作用,对于经济活动成本及对象等等因素进行限制。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法在保证经济公正性方面具有关键的作用[7]。

(三)经济法应限制政府权力

经济法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所具有的最为重要的作用应该就是能够对政府部门权力进行限制。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所具有的职能已经发生了本质性转变,但是政府部门始终都是市场经济建设内的重要参与者与管理者。在改革开放之前,政府可以说是经济建设的管家,社会经济建设全部活动都在政府部门的掌控之下,如生产、分配、消费等等环节。同时,政府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具有绝对掌控性作用,企业在经营建设过程中所具有的主动性一直在不断下降。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在建设过程中,经济体制也真正得到完善,政府部门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并不具有掌控性作用,社会内任何活动全部都是由市场自主进行调控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十分矛盾,一直在相互竞争。这种模式属于极端性状态,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有效掌控[8]。

参考文献:

[1] 侯自赞.经济法强、弱势主体限制与保护模式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2):38-42.

[2] 鲁颖嘉.试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经济法[J].商场现代化,2016,(7):258.

[3] 刘强.经济法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8):164.

[4] 刘强.经济法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6,(8):164.

[5] 刘芳芳.经济法促进我国经济转型中的措施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5):280-285.

[6] 苏丽芳.政府权力清单与经济法权力干预耦合研究[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5,(2):86-89.

篇10

关键词:电力市场;供电企业;指标体系

基于全新的发展阶段,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与此同时,在环境不断发展转变的前提下,供电企业在其日常企业管理中也应该根据环境的变化与发展进行适当调整与转向,最终显现完整企业经济活动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断契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最终确保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一、供电企业经济活动指标体系的确立

就我国目前电力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整个行业处于较为激烈的竞争当中,当然这种竞争仍然不够充分。故此,供电企业如果希望能够在电网规划过程中达到预期的目标,就需要在确保供电可靠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找到符合供电企业自身发展的方法与策略。[1]故此,对于如何构建一个稳定完善的供电企业经济活动体系,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供电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分析。在对供电企业进行生产运营成果分析过程中,需要对整个企业的人力物力、企业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权益等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对于人力物力来说,其主要包含有劳动生产效率以及相关原材料、设备的利用率;而企业所有者权益是指包括总资产、资本收益率、利润率以及股东收益等方面内容;债权人权益则包含有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以及存货周转等等。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数据指标,我们可以对供电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营状态有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这对于实现全国电网的目标优化,对电源进行分布优化,最终完成供电质量与安全性能的全面提高具有显著的意义。[2]2.供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方法。(1)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从数量上确定差异的一种方法,其是指通过将有关指标进行对比来分析企业经济状况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包括本企业实际指标与其他企业实际指标之间的对比、计划指标与实际指标之间的对比、本期实际指标和往期实际指标之间的对比。(2)本、量、利分析法。本是指成本,量是指业务量,利是指利润。本、量、利分析法是供电企业以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确定三者之间变量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本、量、利分析法最常用于供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3)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指依据现有资料,以研究多变的诸因素,预见事物发展趋势为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该方法通常是用统计图或统计表两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其最常用于供电企业分类售电量与分类单价分析,以此实现供电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好坏和财务状况的优劣。3.供电企业经济活动体系案例分析。在电力运行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不同的指标体系,因此在对其进行分析过程中,需要将主观与客观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本文将客观因素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这其中包含有两个方面的指标,分别是A类指标与B类指标。对于A类指标而言,它主要泛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产生的数据所进行的总结,对供电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供电情况、经济收益有一定的了解。而这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1)上网电价。这其中主要涉及到企业的固定成本、流动资金以及线损率等几个方面的数据。固定成本就是指电力企业在进行供电活动中所需要耗费的固定资金,例如对输电线路以及变电设备的维修费用、工人的工资福利以及资本收益等等。而流动资金则是指在购买相关使用材料所产生的资金消耗,而由于材料价格随伴随市场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程度的波动,因此将这一部分资金划分为流动资金。而目前电网企业的供电环节当中,为了能够更加充分的满足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需要实现利益的最优化和最大化,因此在电网电力供应过程中国家需要对上网电价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从而实现对电价的控制与规范,对于用电高峰期以及用电低谷期给予不同的电费定价,最终实现供电企业的良性发展。(2)上网电量。它是对企业的供电量有一个客观而充分的反映,与此同时也是对企业进行评判与衡量的重要根据,一方面可以对企业的收益进行准确的估算,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的控制企业成本。B类指标则能够实现对企业经营状态更为直观的了解与掌握,通过与其他电力企业进行横向对比,从而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争取到一些生存空间。而这主要覆盖以下几个方面:(1)售电量。它是对企业电能销售情况的一个客观展现,可以让人们对于企业供电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的状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这使其成为一个十分关键的额指标;(2)线损率。该指标可以对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有一个客观的了解,确保企业能够良好的运转,并得到有效的管理,实现对于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二、市场环境分析

为了确保电力企业在市场环境竞争中能始终确保拥有竞争力,更好的实现自身的发展与生存,因此需要日常运营以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衡量,通过与市场需求以及终端用户使用习惯的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从企业内部发现潜在优势,并进行企业潜力的挖掘,通过对企业运营成本的合理化控制与安排,对电能生产进行周期性规划,这样能够更好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实现企业运营成本的大幅降低,促进企业竞争列的提升,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故此,企业需要对市场拥有敏锐的洞察力,通过不断对市场前景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自身在市场环境下的竞争优势,有效的拓展客户资源,实现客户全体覆盖率的增加,为供电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结束语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与论事,就目前的电力市场环境来看,供电企业构建一个科学的经济活动指标体系是尤为重要的,同时这需要电网内部进行严格的综合管理,最终完成企业未来发展决策的制定,实现供电企业的壮大与腾飞,实现企业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科学管理企业的转型。

参考文献

[1]杨博.国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提升方案浅析—以南方电网公司为研究实证[J].科技管理研究,2011,(24):19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