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4-05-20 17:4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园区总体发展规划

篇1

关键词:产业布局;城市规划;融合;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产业布局规划提出的背景

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互动问题是任何一个城市开发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城市开发中,其经济的开发应是一个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相互协调、平衡有序的开发体系。在宏观上,它们可以统一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竞争力是城市发展的源泉,城市功能的协调是产业竞争力得以持续的基础。产业竞争力和城市功能的协调将是经济发展缺一不可的两极。

但在现实情况中,城市开发中的产业发展思路和既有的城市规划有可能发生冲突,主要原因是产业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目标、规划期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但若从动态发展的角度看,特定区域的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探求城市发展中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两者间相互影响、互动优化的特征,以产业发展引导城市规划的优化,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化进程,以城市化进程保证产业开发的效果。所以,产业布局规划就在这一大背景下得以提出,其主要目的是协调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市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产业内容在城市规划中得以落实,并通过城市规划反作用于产业发展规划目标的修正。

例如,对一个以汽车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而言,最好在城市总体规划最后成果出来以前做一个汽车产业布局规划,结合发改委《城市产业发展规划》中确定的汽车产业发展规模,在总规的用地上进行汽车产业布局,确定汽车产业集群规模和合理容量,核实总规提出的用地规模能否满足若干年后经济发展目标要求。如果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则要么修改经济发展目标,要么扩大总规工业用地供应规模,这样才能做到二者协调,确保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

另外,通过上面城市规划理论对汽车产业布局的影响分析,可以看出现代工业园区的弊病与控制性规划也是有一定联系的。当然,也不能一味地归咎于控制性规划,毕竟控制性规划只是从规划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往往带有产业的局限性。以前许多工业园区的控规往往由城市规划师独立完成,但工业园区毕竟不同于城市居住、商业办公区,它有较强的工艺要求,而规划师在工业工艺上的知识也很欠缺,所以往往费了很大的劲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另一方面来说,作为工业园区的管理部门,他往往对要招什么样的企业进来也是一无所知,特别是当各个园区竞争非常激烈的时候,只要有企业愿意来,不管相互之间是否有干扰都一律准入,所以往往造成一个工业园区的企业杂乱无章、乱七八糟。

那么,如何能更好地解决发现的这些问题?通过很多实际项目对规划不同要求的反思,我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做控制性详细规划之前缺少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产业策划或产业布局规划,从而缺乏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具有指导意义的产业布局要求。所以对工业园区而言,如果事先有产业布局规划,则控规就有了一定的目的性。比如我这个工业园区具有发展哪些产业的优势?以什么产业为支柱产业?该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怎么形成?等等这些需要考虑的问题,都可以在产业布局规划中得到明确的答案。此外,每个具体产业门类对用地大小的要求、对公用耗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通过产业规划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地块划分和容量估算,虽然不能做到百分百准确,但至少八九不离十,误差不会天壤之别。

二、产业布局规划的性质、作用

(一)产业布局规划的性质

产业布局规划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项专项规划,有的地方又称为产业战略规划,说它是“规划”其实也很勉强,毕竟在传统的城乡规划体系中,不能见到它的影子。但是它的存在对传统的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对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影响较大。所以产业布局规划应该是一个城市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总体规划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定位应该是同城市总体规划相并行的一个规划,或者是对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关产业内容的一项专题研究,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辅助,并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产业布局规划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即产业布局规划是根据城市产业发展规划所确定有关产业发展目标和内容,将相关产业内容落实到城市的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中去,确保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相互协调,并最终实现城市经济目标的一种专项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相关产业,其重点是放在该地区及城市经济发展的方略和全局部署上,保证城市或工业园区的各项用地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

(二)产业布局规划的作用

通过前面对产业布局规划性质的叙述,大致可以归纳出产业布局规划的几点作用。

1、为政府部门提供关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蓝图

对政府部门而言,其首要任务是确保全市经济合理健康发展和经济目标的实现,其经济目标是根据国家五年计划来制定的。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要制定五年期的《产业发展规划》,论述重点发展哪些支柱产业,重点配置哪些新兴产业,重点扶持哪些传统产业等等,并制定规划期末的经济目标。另外发改委也要制定《重大项目发展规划》,就是根据《产业发展规划》中论述的相关产业,确定产业内哪些项目为本规划期间需要重点建设的项目,并通过这些项目的实现来最终保证经济目标的实现。除了发改委以外,其他一些部门也要编制一些本部门的发展规划,但影响力相对较弱。

上面这些政府各个部门编制的发展规划文件最终要上报市政府批准,这些文件虽然很详细地论述了产业发展规划的内容和确保经济目标实现的措施和途径,但都是文字叙述,缺乏全局和整体的概貌。比如虽然论述了哪些产业布置在哪些地方,但由于都是文字,给人的感觉不直观,也不方便记忆。所以如果用图纸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甚至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就能非常方便地给政府部门提供全局性的关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构想,所以产业布局规划就在这一要求下应运而生。

所以产业布局规划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政府部门提供关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蓝图。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涉及到全市范围内的产业布局规划,另一种是工业园区范围内的产业布局规划。其中第一种较为复杂也不常见,其委托方常为政府部门,它必须以政府各个部门的产业发展规划为蓝本,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产业布局,其性质相当于为政府部门进行全市范围内的产业策划。第二种模式较为常见,委托方常为工业园区管理部门,它也要以政府各个部门的产业发展规划为参考,并结合分区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产业布局。其主要目的是为园区提业策划,确定产业性质并预测园区形成后的经济规模,为园区的管理部门提供未来园区的整体概貌。

2、便于招商引资

前面提到产业布局规划提供了关于城市经济发展的蓝图,图纸虽然有了,但也不能束之高阁,最重要的是按图实施,所以产业布局规划的第二个重要作用就是便于政府和园区进行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如果一个政府或园区只根据前面提及的文字资料拿去宣传和招商引资,其成功率可想而知,因为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其一必须要有针对性,其二要有翔实性。针对性是指根据本园区具体产业类型而招商,而不是随便什么企业一把抓;翔实性是指宣传资料内容要翔实,并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去宣传,例如文字、图片、幻灯片、多媒体等等。

在产业布局规划中要对产业内容进行策划,包括某种产业大致要引进哪些具体企业(包括企业名称和规模清单等)也作了说明和论述,所以政府部门或园区可以摆脱以前“等”企业来的被动状态,转为主动出去“找”企业,根据产业布局规划关于引进企业的要求去按图索骥。另外,在产业布局规划中不仅仅提出了企业名单,也重点分析了本园区的优势和理念,对于对方也有一定的吸引力,便于对方接受。而且产业布局规划将文字与图纸相结合,并以多媒体的方式表达规划意图,具有一定的宣传性。如果将产业布局规划和广告公司设计创意相结合,则宣传效果会更好。

3、对城市规划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

通过前面对产业布局规划提出的背景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产业布局规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所以产业布局规划的第三个重要作用就是对城市规划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产业布局规划依托于城市总体规划,没有城市总体规划就没有产业布局规划;而产业布局规划的一些布局要求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城市总体规划。例如汽车产业布局规划应提出修建几个整车厂,有哪些零部件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大概布置在总体规划中哪些位置,总体规划的用地条件能不能满足这些企业的用地要求等等。

一般来说,产业布局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辅助,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产业布局规划根据其产业特性,对控制性规划的地块形状、面积、场地标高、控制指标和有关基础设施配置等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由于产业布局规划没有纳入传统的城市规划体系,所以目前并不能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法定依据,只能作为指导和参考。

三、产业布局规划的内容要求

产业布局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其用地性质、用地范围应遵循城市规划。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产业的布局,确定产业容量、大致建设成本、产业发展时序、经济发展目标等等;并结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对该产业园的交通情况、物流运输、配套设施等进行分析,最终形成以文字和图纸为主,以动画、幻灯或多媒体演示为辅的全套成果,为政府和园区提供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构想。下面对产业布局规划的内容和要求叙述如下:

首先,应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某个准备发展的产业的背景情况进行分析。分析产业现状、产业特点、发展优势与劣势,了解总体布局情况,主要目的是发挥自身优势,避免同质竞争,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其次,应对本市范围内的该产业现状和规划区的区域位置条件进行分析。一是从产业策划的角度分析,包括对产业链的组成、产业间的协作以及产业网的打造等等;二是从规划角度对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分析周边有哪些规划要素,包括周边用地性质、功能、社会经济条件、同本区域的相互关系等等。

第三,道路交通条件的分析。分析本规划区距离空港、码头、铁路站场、汽车站等交通设施的距离及线路,了解各种交通设施的吞吐量或周转量;规划区内的道路交通情况,包括道路等级、断面形式、现状交通流量大小等等。周边一些重要企业或园区的分布情况及交通量大小。

第四,场地的现状分析。现状分析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分析和基础设施分析。自然条件分析包括气候情况、地形地貌、坡度坡向、地质水文、农田水利、文物古迹等等,进行土地适应性评价分析。基础设施分析包括现状企业情况(对于新建工业园区则没有)、电力电讯、给排水设施、燃气设施等等。根据各种现状情况,找到园区发展的各种优势,并同其他地方进行比较,做到异质化。

第五,根据现状分析并结合城市规划进行产业布局。规划确定合理的产业分区、产业性质描述,并根据上下游产业链确定产业内企业的组合关系,进行产业用地数据统计、产量预测和产值测算。产业布局是本次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不仅仅只是将企业随便布置进去,而是要通过对工艺流程、企业大致的用地规模以及相关产业协作、产业集群等一系列问题地分析才能合理布局。如果规划专业的同志对某个产业不是很了解,则需要同相关产业的工艺人员配合,先由规划专业确定用地范围和用地规模,再由工艺专业进行产业用地测算,进行初步布局,经过多方协商后再进行正式布局。

第六,确定产业发展的时序和分期发展规模。同城市规划一样,产业布局规划也是有一定规划年限的,产业布局中的各种数据都是规划期末的数据,所以需要对整个产业在不同时间段的发展规模进行预测和安排,确定不同时间段的发展重点、需要土地和基础设施容量,并测算产量和产值,为政府或园区提供一定的经济发展数据。

第七,根据产业布局进行各种基础设施分析。根据期末的产业规模和物流量大小,进行交通分析和物流分析,分析现状道路条件是否满足要求,是否需要新建或拓宽道路等。另外,对水电气等各种基础设施进行分析,其服务半径、容量等能否满足园区形成后的需要。

第八、成本和产值测算。任何一个园区的建设都要考虑投入与产出关系,所以有必要对园区进行经济分析,保证园区能健康发展。

第九,城市或园区形象分析。有的重要园区还要求进行概貌和形象设计,便于今后宣传和招商。

产业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上几点,当然,根据不同的产业类型,其要求和做法可能有所差异,但主要构架和格局不会有太大变化。

四、结语

总之,只有将产业特性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产业与城市的良性互动,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对二者融合的研究不仅从理论上丰富了城市规划的理论体系,也对我们现在的工业园区规划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 邹兵. 由“战略规划”到“近期建设规划”[J]. 城市规划,2003(05)

2. 李诚固等著.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城市化响应研究. 城市规划[J],2004(04)

3. 王红. 借鉴“伦敦规划”. 改进战略规划编制工作[J]. 城市规划,2004(06)

4. 王学锋. 试论开发区规划管理的几个问题[J]. 城市规划,2003(11)

篇2

“两化”互动重塑“四川经济版图”

2011年10月21日,四川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是把握四川省发展阶段性特征、重塑“四川经济版图”的战略举措。

《意见》共分为八个部分,分别就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着力优化发展布局,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建设,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完善保障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内容作了具体阐述和要求。

《意见》明确了“两化”互动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万元左右,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非农就业比重达到62%左右,非农产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9.8%,城镇化率达到48%左右。到2020年,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力争双双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意见》要求,加强规划统筹,引领“两化”互动。要根据资源优势、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托“四大城市群”和“五大经济区”,确定不同区域发展定位,形成城市群与产业集群(基地)互动发展的格局;要坚持工业化主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三化”联动,统筹城乡发展。

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建设是“两化”互动的结合点。《意见》要求集中集约集聚发展产业园区,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新区。加快建设天府新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居宜业宜商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保障措施。在体制机制上,《意见》涉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构建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机制,构建区域间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城镇及社区建设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维护群众利益机制等内容;在保障措施上,《意见》就提高土地供给保障水平,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完善投融资体系,强化要素保障,强化环境支撑,大力选拔和培养人才等做了具体要求。

实施总体战略的全域规划

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是一场科学发展的崭新实践,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在具体实践中要切实把握好规划高起点、突出特色、强化保障措施。

规划起点要高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四川必须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谋划,高要求推进。这就更需要全新的理念和科学的规划来引领。

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要以超前的意识和宽广的视野谋划城乡建设,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发展规划等协调衔接,建立覆盖全域、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职能完善、衔接紧密的科学规划体系。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 “新型”,体现在高点起步、高端切入,以较小的资源消耗、环境代价支撑和推动发展,做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这个角度来看,“两化”互动已经进入创新突破的新阶段。在用地上,要从空间布局、安排时序等方面通盘考虑,强化土地资源优化和科学配置,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统筹配置土地计划。坚持集约节约用地,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作为老工业基地,泸州的转型升级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结构转型和城镇空间优化调整为主路径。在泸州城市规划展览馆,酒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县域规划、产业园区规划等一目了然。正是高起点高质量的全域规划、多规衔接,让泸州实现了产城一体、同步演进,产业迈向高端,城市焕发新的活力。以酒业集中发展区为代表的9大园区已入驻企业800多家,去年实现销售收入870多亿元。城区面积扩展到9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至92万人。

规划要突出特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和城市发展规划,是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非常重要的前提。

凉山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树立全域理念,实施差异化发展,走出具有特色的“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之路,这是凉山的发展思路。凉山提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城市,城市产业定位和文化特色定位鲜明,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生态田园西昌,构建具有凉山特色的城镇体系。一个用地总面积近2000公顷的“西昌新区”已启动建设;职教产业园、物流产业园和工业产业园,三大园区“再造一个产业西昌”进程正在加快。

德阳准确把握再造一个“产业德阳”的发展定位,以新区规划建设为突破口,启动旌东新区、亭江新区规划建设,其中旌东新区规划面积236平方公里,着力打造集会议会展、商务服务、旅游娱乐为一体的高品质生态新城;亭江新区规划面积208平方公里,着力打造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产城新区。目前,起步区74个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已全面开工,总投资达180亿元。

立足于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达州把城市新区建设、产业园区发展作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结合点与突破点。该市已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的秦巴物流园区,将其打造为立足达州、辐射秦巴、服务西部、贯通沿海的现代物流基地;充分挖掘巴渠文化、红色文化和川东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打造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融“演、展、博、销、游”与文化创意为一体的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演展基地和产业观光新城。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产业项目是关键,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深入实施和天府新区启动建设,更需要坚持高端切入,加快引进高新技术和高端产业项目。今年上半年,四川新引进法国达能、德国赢创等6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资阳南骏与韩国现代合资的汽车项目将开工,一批韩国汽车配套企业也将跟进。到今年末,围绕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引进的配套企业有望达到200家。

规划离不开机制保障

绘好“一张图”,下好“一盘棋”,离不开机制保障。

科学规划布局“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眉山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一张规划做到底。组织实施为期半年的“规划会战”,重点做好城市、产业、园区、交通、现代工业新城、天府新区眉山区域、岷东新区、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历史文化名城等规划编制,确保规划的系统性、全面性、彻底性。同时,按照与成都“有特色、无落差”的要求,眉山瞄准成都南部新城标准,推进天府新区眉山区域建设。

巴中出台一系列措施,让城乡规划的管理更加规范。在坚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理念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巴中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农村村民住宅建设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等规范,明确城乡规划的有关标准和要求,完善规划管理制度。

在制定规划时,既要体现党委、政府的发展理念,也要体现专家学者的专业水平,还要体现城市居民的价值需求。宜宾在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中,突出规划的统筹性和科学性。围绕城市总规调整优化产业、新农村、交通等专项规划,做到多规融合、叠加运行。在规划的制定中,宜宾邀请美国易道、英国合乐、中规院等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机构参与规划编制,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使规划更加符合当地实际。

如何确保“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科学实施?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十分重要。成都通过整合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规划,使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从而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这一切的背后,是成都保障规划实施的一系列制度起了作用。

按照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和简单管理三分离原则,成都初步建立了强化规划编制和监督、简化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的规划管理体制。率先在全国成立城乡规划督查专员办公室和规划执法监督局,确保统筹城乡规划落到实处,做到实施过程不走样。成都还在全球公开招聘乡村规划师,乡镇规划编制也有技术把关人。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配套改革计划将在四川省纳入成渝经济区的15个市中全面铺开。

智库谋划“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

2012年8月23日,四川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理论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中央有关单位和省内理论战线的参会专家学者150余人参加了研讨。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坚持科学发展,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加快推进四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研讨的重点是:回顾总结近年来四川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成功做法和主要成效,研究探讨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本质内涵、主要路径以及关键举措。

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深入讨论和充分交流,对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提出如下观点。

“两化”互动的重大战略意义。四川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与现代化建设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与发展阶段性特征具有现实的契合性,与人民群众新期待具有高度的吻合性,是科学发展观在四川的灵活运用与创新实践,是具有西部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是科学发展道路、科学发展模式的创新。“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提出,正是基于对国内外宏观格局和四川特殊形势的准确把握,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四川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课题。总体战略的“总体性”,主要表现在顺应了现代化建设的 “总体规律”,把握了社会主义事业的 “总体布局”,体现了四川经济版图的“总体重塑”。

“两化”互动总体战略的思维空间。“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紧紧抓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现代城乡形态、现代社会治理模式”的关键问题,深入实施总体战略,科学奠定四川现代化基本框架。

篇3

一、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积极发展物流园区

(一)物流园区以物流企业为主体,以物流设施、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平台为支撑,重点布局在铁路、公路等交通枢纽地和货物集散地附近,具有形态突出、目标明确、功能配置齐全、发展导向及图示清晰的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二)至少拥有三种以上物流服务功能(仓储、运输、加工、包装、分拣、货代、配送、搬运装卸等),且园区内注册第三方物流企业3家以上。

(三)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信息服务功能(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或投入运行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能够为入园企业提供信息管理、技术服务、后台管理等公共服务,并具备金融、保险、税务和后勤服务等基本配套服务。

(四)有专门的园区管理机构,有明确的管理章程,专职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能够为园区及入园企业提供咨询、安保、物业等一站式创业管理服务。

(五)园区建筑面积不少于1万平方米,经县级以上有关部门批准或经县发展改革批复园区发展规划,并列入县现代服务业园区培育计划。

二、科学规划,落实政策,扶持园区做大做强

(六)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公平竞争的原则,以建设综合性物流园区为重点,促进产业集聚,不断提高园区的组织水平和辐射带动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定位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园区建设发展规划。

(七)凡列入我县服务业发展规划的园区中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优先安排用地指标。

(八)园区内服务业企业用水、用气、用电与工业企业同价。

(九)新进入园区的合法经营业户,县级行政性收费两年内即征即返,事业性收费按最低限度收取。

(十)县级及县级以上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优先扶持园区及园区内项目建设。

(十一)工商、交通、公安、税务等部门要在园区内设立服务网点或代办窗口,为进入园区的经营业户提供一站式服务;鼓励金融、保险等服务行业在园区设立网点,为园区内经营业户提供相关配套服务。

(十二)新进入园区的合法经营业户,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等证件时,可交由园区经营者代办,工商、税务等部门要简化程序,特事特办,限时限次办结。

(十三)对在园区内新注册且实缴税金超过2万元的服务业企业,连续三年给予财政扶持,第一年以上年实缴税金2万元为基数,按新增地方留成部分50%奖励企业;第二年、第三年以上年实缴税金为基数,按新增地方留成部分50%奖励企业。

(十四)鼓励现有服务业企业进入物流园区。对新进入园区的服务业企业,连续三年给予财政扶持:以上年缴纳税金地方留成部分为基数,上缴税金地方留成部分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的,按新增地方留成50%奖励企业;上缴税金地方留成部分100-500万元(含100万元)的,按新增地方留成部分30%奖励企业;上缴税金地方留成部分100万元以下的,按新增地方留成部分20%奖励企业。

(十五)对新引入园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分支机构,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三年内按房屋租金的15%给与补贴,租金补贴最高不超过企业当年所缴纳税收本县留成部分,补贴资金在企业正常运行满一年后兑现。

(十六)对进入园区的经营业户和人才,经本人申请,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户口可迁入本县,其子女享受本地子女入托、入学的同等待遇。

(十七)对在园区投资建设的外来投资者,根据产业性质和投资强度,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制定具体政策。

三、优化环境,整合资源,促进园区提档升级

(十八)在园区辐射范围内,整治规范各类资源,对所有游离于园区以外的马路市场、马路资源和沿街摆摊门店予以清理,按经营性质,统一进园,集中管理,实现集约化发展、规范化经营和有序竞争。

(十九)积极整合资源,对发展潜力较小、经营门类重复的门店及市场,要积极向物流园区聚集,实行同类合并,或向同类新园区归并转移。

(二十)加大执法力度,凡不按规定设点经营的,工商部门不予办理工商登记手续,执法部门要予以清理;规划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把关,不再受理园区辐射范围内同类园区的规划、用地等申请。

(二十一)加强整治力度,工商、城市管理等执法部门要严厉查处无证经营、“有证无场”和经营不规范的停车场、维修厂、仓储配货、小型物流、零担物流等物流配套服务企业,积极引导物流配套服务企业入园经营;交通、交警等执法部门要严厉整治路边乱停乱放的大型车辆等资源,迫使其入园停放。

(二十二)对园区实行行政部门联合执法,除涉及公共安全的检查和执行特殊任务外,其他部门、单位和个人未经县政府批准不得进入园区检查、收费或罚款。对检查结果,部门之间可互相使用的,不再进行重复检查。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规范园区建设和管理

篇4

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主要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其无害化消纳处理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城市面临的紧迫问题,垃圾围城、二次污染、处理能力不足、技术落后、规划选址难等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建成集节地、节能、环保、循环等先进工艺技术的综合平台,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对上述问题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在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园区内集中处理,同时做好园区排放达到环保要求。这便于形成规模效应,集中控制环境污染,节约土地资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有利于资金、技术、项目的整合联动,形成产业链条发展格局,有利于实现固体废物处理设施间能流与物流的合理调配,形成循环利用机制[1]。但如何在园区内充分做好污染控制、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2008年以来,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资源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讨,从而总结出一套利用循环经济思想建设管理城市大型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园区的理论体系,对其他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一、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大型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建设以各种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为主要内容,各项目建设和运营所需要的水、电、气、热无疑是园区内最大的能源消耗,是园区管理成本的最大支出。因此,以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原则,以节能环保、降低消耗为目标,通过对各项目之间水、电、气、热等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实现各项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成为大型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2]。

(一)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的减量化原则

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避免。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处理也应该遵循此原则,因此在园区规划建设上要考虑垃圾的前端减量,通过机械分选再次对垃圾进行分类,从而达到分类处理、资源利用的目的。对于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要充分考虑节能及有效性,避免过度分选,造成其他能源的浪费。

(二)以废弃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再循环原则

针对垃圾处理链条中各个环节,在通过物质能量换算后,对分选出的物质及处理过程中的产物进行最大化的再利用,应采取设施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加大废弃物的转化效率,实现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同时注重成本,关注经济效益。

(三)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的资源化原则

通过对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多次回收利用和资源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小排放。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回收和综合利用。与资源化过程相适应,应增强再生物的再利用意识,促进整个循环经济的实现。

二、规划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

(一)利用经济学区域发展与区域协调理论制定园区发展规划

首先,要明确园区的基本定位、基本功能和职责,因为固体废弃物的范围很广,园区不可能全部接纳处理,而且环卫行业的固废处理园区不同于工业园,主要是以处理消纳城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园区的规划应该围绕以建设处理这些垃圾的设施及避免二次污染的环保设施为主,同时充分考虑设施间物质、能量的相互利用,综合处理减少排放,建设好公共基础设施。所以循环经济园区规划实施方案应当优先符合“循环经济”的项目建设;考虑区域环境容量,优先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建设;坚持“整体优先”原则,分析园区内部物质流、能流平衡;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设置园区缓冲带。

根据经济学区域发展与区域协调理论,制定了北京市高安屯循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图1为发展规划中园区核心规划图。制定发展规划前,首先明确该园区的功能定位。作为市政部门归口的园区,其定位是:以处理城市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为主的综合资源化处理园区。

规划分核心区(图1)和周边地区规划(图2),核心区主要以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环保设施建设为主,周边地区规划在核心区周围,分别规划能源产业区、绿色产业区、环保产业区、科教产业区,按照“分区布局、一区一业”的总体思路,构建“四区四业”产业体系。园区的发展规划项目设施注重节能低碳、资源循环利用及社会经济效益,明确“固体废弃物综合资源化处理中心”为园区发展主体和功能定位,为此,要着重建设发展核心区,核心区内规划了19个建设项目,其中8项为基础设施类,主要为: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医疗垃圾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物资回收中心、建筑垃圾处理厂、 园林垃圾处理厂、 东北热电厂。这8项设施发挥着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主要功能,是园区的核心设施,是产业链的节点和主线,应优先安排进行建设。

(二)利用经济学供需平衡的原理规划园区内的处理设施能力

园区将机械分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综合利用等集中优化设计,形成完整封闭的循环处置链,这就要根据区域内接收的垃圾量,结合不同的处理方式建设各种固体废物处理设施,要结合经济学供需平衡原理,做到区域内物质总量平衡。避免造成个别设施处理能力不足或过剩。因此,园区要根据处理的流程,规划设计总体物流供需流程图,保证供需平衡。可根据进入园区的原生垃圾、餐厨垃圾、绿色垃圾、医疗垃圾的数量,分别计算出分选中心、物资回收中心、焚烧厂、填埋场、餐厨处理厂、有机垃圾处理厂、医疗垃圾焚烧厂、渗沥液处理车间等处理设施的日处理量,以及每日产生水、电、沼气、肥料的数量。从而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数据,避免以前传统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单一、能力不足或过剩闲置,缺少相互协作,占地面积大,环保设施重复建设,污染控制分散,居民反对强烈的不利因素。

(三)根据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建设园区内循环利用基础设施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该种说法虽然还有所争议,但也说明垃圾经过分选和有效处理是可以变为资源的,垃圾通过分选可以得到金属、塑料、橡胶、木材等物质,属于可以再利用的资源,所以园区内的各处理设施在建设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二次利用,甚至三次利用。按照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在建设好核心区固体废弃物处理基本设施同时,要重点建设开发循环利用类设施。这样才能将基本设施的各个节点和环节串联起来,使之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余热及处理的后产品,作为下一个环节的原料和能源加以利用,真正做到园区内的物质、能量的综合循环利用。

为此,高安屯循环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了循环利用类项目7项:填埋气发电并网、填埋气循环利用、雨水利用、电力综合利用、餐厨垃圾菌剂生产车间、污水处理综合利用、余热利用。这些项目主要是利用垃圾填埋的有机物产生的沼气发电;垃圾焚烧产生电能及热能加以利用,电能主要是输入电网和生产生活自用,热能用于园区供暖、生物菌剂的生产及垃圾的脱水处理等;污水经过处理与收集的雨水一同用于洗车、降尘、绿化;对于餐厨垃圾、绿色垃圾,根据其有机质含量高的特殊情况,通过高温耗氧及厌氧发酵使其产生沼气和肥料加以利用;焚烧产生的废渣用于制砖和修路等等。通过项目的整合、技术运用,使资源在园区内实现高效利用。

综合处理园区的建设避免了传统垃圾处理仅仅以处理掉垃圾为目的,忽略资源的再利用、工艺再开发及环境的综合保护,为设备研发、技术引进、资金投入、管理创新创造了新的环境和平台。

(四)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

通过园区整体规划和加强循环经济类项目建设,大大提高了园区经济性,2012年高安屯循环产业园区经济效益为27790.66万元,在没有完全形成综合处理园区时的2009年经济效益为-136.09万元。其中,填埋气及垃圾焚烧发电上网出售、菌剂、物资回收等项目的经济效益对扭转经济效率起了关键作用。

2. 环境效益

通过园区科学的规划,建设综合处理厂、焚烧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可明显减少填埋中有机物含量,减轻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预处理可明显减少单位热能转换所释放的污染物,根本解决原生生活垃圾直接入炉燃烧,因热值不稳定造成的燃烧工况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减轻焚烧污染物的产生与释放,降低烟气控制的难度。预处理阶段垃圾物料减量,使处理单位原生垃圾产生的飞灰量明显减少,减轻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3. 社会效益

循环经济园建设集成了生活垃圾预处理系统、焚烧系统、餐厨垃圾处理系统、灰渣再利用系统等,使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总体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为彻底解决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提供了切实可行、快速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循环经济不仅要注意成本、资金要素,而且还必须注意连接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在时间——空间配置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3]。因此,在一定区域内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形成循环经济,必须综合考虑和缜密策划,从而实现固体废物处理设施间能流与物流的合理调配,实现循环经济理念在产业园区的应用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

篇5

结合《____工业园区产城互动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建成生态型、现代型工业园区为最终目标,生态及保护与建设开发并举,以“产业链条化、企业规模化、生产洁净化”为方向,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积聚”的要求,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环境良好;体现高科技、生态环保;从劳动资源密集型向新技术转变,分散管理转为集中科学管理,建设成为工业展示、科研、信息、仓储物流、贸易相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为促进__县、__北部湾经济区的工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发展目标

(1)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要更具活力,基本建立符合市场化运作规则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到2020年,____工业园区力争开发面积达到16.6平方公里, 工业总产值231.31亿元,工业增加值61.31亿元,园区就业人数2.85万人,居住人数1.5万人, 形成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之间支撑、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以循环经济产业、海洋经济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绿色生态工业基地。到2020年,构建机械制造、健康食品饮料2个百亿产业,培育主营业务收入上10亿元企业20家以上,形成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基本实现产业集约发展目标。

1.进一步完善规划布局。积极融入__构建两核七园一带新格局,加快推进市县联接,融合互动一体发展。科学谋划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规划,与全县土地总体规划、城镇规划、特别是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坚持高标准编制《____工业园区(扩园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以规划引领发展。积极配合县扩园征地指挥部,加快扩园范围内土地的征拆力度,加快土地收储。进一步加强与农垦部门合作,创新机制,深挖土地潜力,为大项目的进入创造条件。

2.大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借鉴__打造千亿元产业的思路,大力打造食品饮料产业、机械制造产业、电子配套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依托__火车站打造仓储物流区,推动园区向加工、物流、商贸、居住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区转变。要紧紧围绕金盟易拉罐这个龙头,充分发挥__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果汁生产基地,__最重要的水产品加工、月饼生产基地等优势,打造食品加工产业群。到2020年,力争建成产值50亿元企业3家、10亿元企业达到50家。

3.加快园区公共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有利于产业和城镇同步发展的原则,优化园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加快完善交通、物流、生产、生活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多层次、多功能的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建成农民工创业园、小微企业园区;完善园区规划三号路、兴园路等扩园主干道的建设;建设62043.54㎡标准厂房。

篇6

城镇化提供巨大内需空间, 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力引擎,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重要途径。近年来,如皋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为强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由经济薄弱、农村落后的“苏中的苏北”全面跻身南通“第一方阵”,不少发展指标挤进了江苏“第一方阵”,初步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色之路。

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引领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不断健全完善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现代化城镇发展规划体系,遵循先规划后经营、先拆迁后出让、先完善功能做优环境后开发建设的原则,全面提升城镇能级,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奋力打造区域性现代化中等城市。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按照城乡规划全覆盖的目标,先后高起点编制和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镇区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和农民集居区修建性详规、城镇核心区控制性详规,全面推进城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文化产业集聚区、现代商务核心区和多业态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合理布局城镇功能业态,初步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三者相融的城乡规划体系,镇区控规编制覆盖率达80%以上,努力使城市和农村规划无缝对接,加快构建起“中心城区(港区)―重点镇―一般镇―农村新社区(居民点)”梯次分明、发展有序的四级城乡空间布局结构,培育“双城”特色鲜明、重点镇优势突出、一般镇规模适度的网络化城镇体系。坚持以能级提升为目标。依据城市规划,全力推进招商建市、招商建镇,积极引进信誉好、实力强的各类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农民集居区建设和土地一级开发,引导和鼓励本地建筑企业参与城镇开发建设。中心城市按照2012年50万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定位,加快城市路网框架、中央商务区、休闲商务区建设,推进老城区、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拆迁改造,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辐射能力;如港新城按照2012年20万人口规模,迅速拉开城市框架,加快功能配套建设,形成与主城区“哑铃式”经济发展格局。

以新型工业化为“火车头”,拉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动力,迅速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化”农业社会为工业社会、“化”农民为市民,85%的农村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为实现城镇化提供了重要支撑。突出科学规划,引领产业集中布局。近年来,以县域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导,先后高起点修订完善了产业发展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和各功能区总体规划,编制了22个特色专业园区控制性详规和水、电、路、气等各项专业规划,制定十大产业以及目标千百亿规模重点企业发展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快速集聚,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十大产业板块初具规模,占规模企业总数90%以上,贡献份额超过全市95%以上,亿元企业突破200家,集约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现代农业的能力不断增强。突出载体打造,提升产业综合承载力。抢抓江苏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机遇,始终坚持载体先行的理念,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十一五”以来累计投资80多亿元倾力打造功能完善的大沿江主体功能区和各镇生态工业集中区,以优良的载体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以熔盛千亿级企业为龙头,集船舶动力、推进、导航系统的韩国、欧洲高端船舶及海工专业配套园,以中海油、德源高科、日本丸红为龙头的石油、日用、医用绿色化工材料产业园和以神马科技为龙头的新型电力装备材料产业园等2个千亿级特色园区,集服务外包、软件开发、科技孵化的科技城(软件园)、元升太阳能产业园等8个100~500亿级特色园区初现雏形,沿江主体功能区建成产业连片、规模经营的产业集聚区,综合竞争优势充分彰显。突出龙头培育,带动企业集群壮大。始终坚持以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层次高、市场覆盖面广的龙头型企业为核心,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

以农业现代化为“助推器”,促进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篇7

上半年首要工作总体归纳综合为“七抓”:

第一,抓规划完善。

1、依照建立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久远目的,结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市级战略功用区规划,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全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依照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建立的总体要求,组织编制了6个省级和8个市级新乡村建立示范片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

3、组织编制了“198”市级战略功用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耕地质量维护提高规划;启动了龙泉山、龙门山生态旅行综合功用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开展了普通乡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修订完善工作。

第二,抓综合示范。

1、依照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建立的总体要求,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深化推进年第一批启动的40个综合示范项目、本年确定的19个领先建立示范点和4条领先建立示范带的建立。

2、以发展新产业、建立新民居、塑造新面貌、创立新机制、培养新农民、建好村班子的“五新一好”为首要目的,充分运用乡村产权准则变革和地盘综合整治效果,集中力量,集成政策、项目和资金,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等综合整治和产业发展,扎实推进6个省级和8个市级新乡村示范片建立。

3、统筹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沿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建立和示范项目标施行,着力打造一三产业互动交融发展的典型,深化施行粮经产业“双创双建”等示范工程。

第三,抓产业发展。

1、在扎实抓好生猪、茶叶、猕猴桃、食用菌、伏季生果、泡菜等优势特征产业发展的基本上,着重研讨并制订了加速蔬菜、花草苗木、中药材等重点产业发展和生猪良繁系统建立的施行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进蔬菜、花草苗木、中药材等产业发展和生猪良繁系统建立的工作办法和支持政策。

2、积极经营推进农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深化研讨并明确了重点发展内容。在高端产业方面,着眼于国内国际农业前沿技能和新兴产业,重点推进构思农业、生物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在产业高端方面,立足于现有的农业优势特征产业,大力发展产业链上附加值最高的关键环节,占据“浅笑曲线”的两头,重点抓好制种育苗、精湛加工、现代营销和高端品牌打造。

3、着力推进蔬菜、花草苗木、伏季生果、茶叶、猕猴桃、生猪家禽、优质粮油、中药材、食用菌等优势特征产业生产基地建立,大力支持想真食物、佳享食物、金忠食物、康绿食物、丰丰食物、嘉竹茶叶等农产物加工企业发展,积极推进彭州濛阳、龙泉聚合等现代物流市场系统建立,增强农产物品牌打造。

第四,抓项目投资。

1、坚持市场化的手段,发扬农业政策性投融资平台的效果,充分运用乡村产权准则变革和地盘综合整治效果,指导社会资金大规划投入农业。

2、在搞好项目储藏、包装,全力争夺部省项目支持的还,积极会同市投促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园林局等部分和各区(市)县,大力推进农业招商引资,着力引进农业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

3、依照“四个一批”的要求,加速意向性项目标签约、签约项目标落地、在建项目标施行和建成项目标投产。在深化施行419个农业在建项目标还,重点选择和推进施行了中粮集团、益海嘉里集团等87个严重项目。

第五,抓对外开放。

1、认真落实市委、市县政府“扩开展放年”工作部署,深化推进农业对外开放与协作。农业部、省县政府和市县政府一起签订《共建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协作备忘录》,经过参与“天府四川宝岛行”活动,增强了同台湾的农业交流与协作。

2、进一步深化与眉山市、资阳市、德阳市、雅安市、凉山州等市州的农业区域协作,经过深化商量钻研,在农业技能交流、农业园区和农产物规范化配送基地建立、农产物加工和营销等方面构成了共识。

3、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推进一三产业互动交融发展。重点会同有关部分和区(市)县,举行了“中国·国际油菜花节”和“首届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结合首届乡村旅行节活动的开展,协分配合区(市)县组织举行桃花节、梨花节、杏花节、樱花节、采茶节、樱桃节、枇杷节等20余个节会,在会内和上海、杭州、广州、武汉、哈尔滨等城市,组织举行和参与各类农产物展现展销活动10次。

第六,抓机制创新。

1、深化推进乡村产权准则变革,重点是依照“五个统一”的要求,认真做好地盘承包运营权实测、确权、注销、颁证工作,着力处理好产权准则变革中面对的问题,保证农民群众称心。

2、充分运用产权准则变革效果,推进地盘适度规划运营。深化研讨降低地盘流转门槛的方法,在完善产权典当、注销、融资方法的基本上,重点指导承包地盘向栽种大户和生产妙手流转,大力发展家庭适度规划运营,提高地盘规划化集约化程度。

3、积极履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划运营”、“园区(基地)+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划运营”等生产运营形式,进一步完善了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与农户的好处联合机制。

4、深化推进农业规范化服务系统建立,依照“提高硬件、优化软件”的要求,重点推进了双流、郫县、新津、大邑、邛崃、崇州、金堂、彭州等8个区(市)县第一批64个农业综合服务站建立,启动了郫县、双流、崇州、蒲江等区(市)县第二批21个服务站建立。

第七,抓质量安全。

1、围绕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要求,深化研讨和推进有机农业发展,制订了加速发展有机农业指导意见,组织开展了有机农业专题培训。

2、在深化增强农业投入品监管的基本上,积极推进规范化农产物生产基地建立,扎实开展基地农产物的查验检测,组织施行农产物“三证”认证工作。

3、会同市食安办、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商务局等部分,从4月1日起,在全市具体施行蔬菜、生果、食用菌、猪肉等产物的产地准出准则和市场准入准则,并施行产物质量可追溯准则。

上半年工作成效首要表现为“一好、二实、三分明”:

“一好”:规划编制修订发展状况好。当前,市级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修订完善后已;二三圈层14个区(市)县已有12个完成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二三圈层239个涉农乡镇已有183个完成现代农业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占76.5%。

“二实”:一是示范建立工作扎实。依照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建立的总体要求,各区(市)县结合“四大基本工程”的施行,在11条示范线上和新乡村示范片内落实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9个、规范化农产物生产示范基地112个、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协作社示范社103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7个、规范化规划养殖示范场440个、农机化示范点31个、农产物批发市场和农业物流示范项目24个、四星级以上农资网点121个、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农业在建项目137个。个中,在本年确定的4条领先建立示范带上,将重点打造示范园区31个、基地30个、协作社36个、龙头企业48个、物流市场9个,施行严重农业项目46个。二是产业发展工作扎实。围绕完成农业“三个效益”,各区(市)县积极调整产业构造,大力推进以制种育苗、精湛加工、现代物流和品牌建立为重点的产业高端发展,启动了以生猪曾祖代种猪场、蔬菜工场化育苗基地、花草良种繁育中间、伏季生果种类资源圃、猕猴桃基因库等建立,全市建陋习模现代农业园区124个、家庭农庄(场)179个,初步构成了郫县冠鑫(汀沙)现代农业产业园、大邑安韩现代农业园区、新津大学生现代农业创业园等20余个新的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篇8

一、加快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要求与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以党的、一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制造业、壮大优势产业为重点,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努力实现开发区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结构优化、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目标,促进全市开发区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到2020年,各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市比重达到50%以上。

(二)基本原则。一是规划先行原则。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尤其是产业链配套规划和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明确开发区产业定位和功能分区,立足比较优势,形成产业特色。二是产业集聚原则。要根据地区资源特点和现有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区域产业结构,鼓励全市工业按产业向开发区集中,区内居民向生活小区集中,实现开发区建设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良性互动。三是高标准建设原则。要瞄准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开发区,超前进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增强产业集聚和招商引资的承载力、吸引力。四是产业导向原则。进入开发区发展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无污染的项目。五是循环经济原则。大力推行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循环生产,按产业链延伸发展。加快开发区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突出抓好开发区的发展规划与产业布局

(三)高起点、高水平编制发展规划。各类开发区,都要按照“布局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聘请国内外高水平的专门机构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切实搞好总体发展规划和主要专业规划的衔接,充分发挥总体发展规划对开发区建设的指导作用。总体发展规划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

(四)规范开发区的规划决策程序。各开发区的总体发展规划编制或修订完成后,必须报市开发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由市开发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论证后,报市政府或省政府审批。开发区详

细规划,以及功能布局和产业建设规划等,必须符合总体发展规划要求。

(五)着力培育主导产业。要构建以主导产业为核心,配套合理的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以智力密集、产业集聚、开放环境为依托,成为企业为创新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载体和集中区域。经济开发区要向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企业集聚、综合配套能力较完备的方向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和专业化加工制造基地要成为省级开发区的发展重点,要突出产业特色,推动单一特色产业资源要素集聚,形成产业链完整、具备园区品牌的企业集中功能区域。

(六)积极促进产业聚集。今后全市引进的外来投资项目,市内企业新建项目,原则上都要布局到相应的开发区。鼓励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的龙头骨干项目向开发区集中,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先进、能形成规模效益的投资项目向开发区集中,鼓励城市搬迁工业企业向开发区集中。

三、大力优化开发区的发展环境

(七)高标准建设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开发区要高起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电力、燃气、供热、通讯、道路、消防、排污等必要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必须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各级政府管理的资金、土地、供气、供电等生产要素要优先满足开发区的需要,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各种形式参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八)高标准建设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开发区的建设规划要对排污总量控制、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提出对策措施。加快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集中供热设施和垃圾收集装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改造开发区。积极推进企业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循环生产、安全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九)努力提高开发区的土地容积率。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开发区内的生产性用地比例不得低于70%。国家级开发区土地投资强度一般不得低于240万元/亩,省级开发区土地投资强度一般不得低于200万元/亩。对进入开发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小于500万元的项目,不再单独供地。鼓励开发区内建设多层建筑,着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十)努力创造一流的开发区服务环境。市、区县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开发区的扶持和服务力度,进一步简化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省级及省级以上开发区,可享受地方同级政府的行政审批权。有条件的可以设立“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对进区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除全国、全省统一部署和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检查外,市、区县有关部门到开发区的检查,都必须报经同级政府批准,并由开发区管理机构或当地政府统一安排。未经批准的检查,各开发区和企业有权拒绝。

(十一)加强开发区智力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各开发区要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高层次人才,走产学研联合和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路子,努力形成开发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进行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的机制。要努力创建国内一流的高创中心,其他开发区要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切实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切实增强开发区的技术创新和高技术成果转化能力。

四、加大对开发区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十二)各项优惠政策要向开发区“聚焦”。今后各级各部门出台的优惠政策都要向开发区倾斜,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在开发区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对在各类开发区投资建设的项目,不分市内、市外,不论经济成份,优惠政策一视同仁。

(十三)加大对重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的政策倾斜力度。对于进入开发区的重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在用地、财政扶持等方面,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办法,实行更加积极灵活的优惠政策

(十四)努力保证开发区建设用地需要。今后全市每年建设用地指标,除首先保证市政府确定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用地外,市开发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将根据各开发区上报的全年用地计划,研究确定全市开发区用地切块指标,切实保证进入开发区的工业项目用地,严格限制开发区以外的工业项目用地。积极支持开发区进行土地整合,各区县通过土地整合增加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向开发区集中。

(十五)加大对开发区的财政支持。今后市里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评审、招商、考核奖励等,区县也要安排一定配套资金,用于扶持开发区建设与发展。对开发区项目用地上缴的土地出让金地方分成部分,扣除国家规定的政策性专项支出外,按照50%返还开发区,专项用于开发区内土地开发建设。开发区规划区域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分成部分全部留在开发区,用于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开发区内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以2016年为基数,在“十三五”时期,超收的50%留在开发区,专项用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和滚动发展。高新区的财政政策仍按照原规定执行。

(十六)加大对开发区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公用事业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

五、切实强化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

(十七)提高开发区招商引资水平。各区县、高新区都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建设的“一号工程”,围绕开发区产业特色,对开发区招商引资进行整体包装策划,确定招商目标,瞄准重点地区和国家,集中力量引进带动开发区发展的好项目、大项目。

(十八)加强开发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各开发区都要建立高水平、专业化的招商队伍,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招商引资机制。有条件的开发区,可以适当提高招商引资奖励标准,吸引全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区招商。

(十九)积极创新开发区招商方式。各开发区要充分挖掘现有企业的招商潜力,做好以外引外、以商招商工作。要努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根据产业特色,组织开展专业招商活动。围绕开发区内的大项目、产业链项目、配套项目招商,提高区内配套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积极开展网络招商。

六、创新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十)建立健全精干高效的开发区管理机构。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设置。开发区管委会是设立开发区的市、区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经市、区县人民政府授权对开发区范围内的经济和行政事务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各开发区要完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原批准的省级开发区要尽快完善机构、规范运作。

(二十一)建立健全开发区封闭运作体制。要建立区划、人、财、物相对独立的运作体制,建立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岗责明确的用人机制。鼓励各类开发区与相应的行政区采取合一的管理模式;跨行政区划的开发区,有条件的要适时对区划加以调整。

(二十二)建立健全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要加强财政预决算管理,开发区的年度财政收支预决算、财政预备费的动用,以及财政收支计划的调整方案,须经同级政府和人大批准后执行。要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开发区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执行,不得擅自出台增加新的人员支出项目;公用经费可在同级预算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但原则上不得超过25%。

(二十三)建立开发区统计信息报表制度。各开发区要设有专人负责,按照规定时间,及时准确地向市开发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经济发展信息,并对所有数据和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七、加强对开发区工作的组织领导

篇9

“十二五”是我市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时期,也是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关系我市未来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为确保圆满完成编制任务,根据国家和省发改委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20xx年以来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进度安排分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20xx年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对规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xx年7月至12月底前)。研究确定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听取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三阶段:纲要基本框架、专项规划草案研究起草阶段(20xx年1月至6月底前)。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市直有关部门衔接。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完善、审议阶段(20xx年7月至12月底前)。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人大审议批准。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点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具体分工及阶段:20xx年7月至12月底前,市发改委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题目及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组成“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编制提纲。20xx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框架性草案,并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就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中的重大问题,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进行衔接协调。20xx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对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作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上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县(市)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其它规划的重要依据。要根据省“经济区”区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的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市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市“嫩江-爱辉-逊克”矿业经济区开发建设规划、**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市“嫩江-五大连池-北安”南三县农业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五大连池-孙吴-**界江”黄金特色旅游开发规划、**市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修编起草。

(五)编制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地提出,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 并与市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应尽可能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同步并略有超前。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本级政府审定前,就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支柱产业、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与市发改委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各地规划纲要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且要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规划中,重点项目主要是指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四)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衔接协调的内容包括: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要做好市“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各地规划纲要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尽量使本市规划和省、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注重吸收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四、保障措施

篇10

园区要成为创业投资的首选地。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适度超前、留有余地”的建设思路,及时编制和修编园区总体规划,不断提升规划水平和质量,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要把夯实基础作为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以水电路讯气为重点,持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信息咨询、技术研发、产品检测、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平台建设,努力做到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零缺陷”。同时,要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为导向,引入市场机制,畅通融资渠道,特别是大力引进实施“园中园”等工业地产项目,形成政府、企业、金融三资并举,上争下筹、内聚外引、多元投入格局,全方位助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园区项目综合承载能力。

园区要成为扩大开放的桥头堡。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园区建设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项目建设上,体现在园区入驻企业的数量、规模和发展水平上。要充分利用园区产业集聚、政策宽松、人力资源丰富等各方面的优势,抓住央企入冀、南资北移的机遇,围绕延伸主导产业链条,盯紧沿海重点区域和业内大企业、大集团,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带动能力强的新兴产业项目。要创新招商方式,改进招商手段,研究招商对策,努力形成以园区为主体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对象,推行专业招商、点对点招商、“小团组”招商,认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产业支撑项目。要加强项目跟踪服务,梯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园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园区要成为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加快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走创新发展道路,是县域经济提质增效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园区作为重点工业项目的主要承接地,必须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和提升工程,通过项目入园、科技引领、龙头带动、链式发展,实现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提高县域特色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要强化现代科技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突出作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解决关键共性技术的特色产业发展平台,提高园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