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绘画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5-20 17:4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绘画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绘画的认识

篇1

设计的过程就犹如绘画创作一样,内在含有设计者的情感意识,外在具有物化的视觉艺术形态,即存在着表达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关系问题。另外,设计的功能不仅在于表达情感,更为重要的是传达有效地含有商业意味的信息。而绘画的过程严格地说也是一种图形设计的过程,但是绘画的形式是一种纯艺术性的、纯精神性上的语言形式,而设计更亲近于我们的物质生活。

两者的创作目的更是有着天壤之别,绘画作为一种纯精神层面上的创作,更注重个人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绘画的意义在于创新,而创新只有通过“个性化”才能够得以实现,重复的绘画没有生命力。回顾绘画发展史就会发现,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每一位杰出的大师都曾经创造过极端个性化的作品,每一位巨匠都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征。画家、设计师们,尤其是现代派大家,他们在创作时可以完全不用考虑其作品的社会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正表现在个性化上,通过作者对美的形式法则的特殊理解而存在着。任何一个伟大的画家、设计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创作者必须把自己个人的主观意志潜能释放出来,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即使是西方中世纪的宗教绘画的创作,虽然当时绘画作品多为宗教服务,但是那也是为了表达统治者或人民大众的信仰而创作。近现代的绘画艺术更注重个性的宣扬和个人情感的表达。所以说绘画更注重创作者自我的表现。

在设计中虽然强调创新性,但设计者更注重实用性。因为设计是与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一种视觉语言,特别是工业革命带来机器大生产以后,依附性是现代设计在商品经济中的本质反映。设计作为商品在为市场服务时必须具备“包装”价值与“使用”价值。要想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满意、最终实现设计的价值,就必须通过市场竞争的考验。设计的成功与否在于它能否通过美化产品而最终实现促销的目的。现实中几乎每一位设计师在为客户提供设计服务时,都会尽量去迎合和满足客户的需要。一方面,设计师必须站在客户的角度去体验消费者的心理,以使自己的设计作品得以通过;另一方面,客户可能对市场的把握、了解远胜过设计师,设计师不得不服从客户提出的要求。

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绞尽脑汁去思考、去解释自己的作品,也许自己认为很满意了,但最终的评判者还是客户。设计对商品的依附性还体现在“市场”是设计的指挥棒,市场的强劲与疲软将直接影响设计行业的起伏。产品的大批量生产,产品要投入到市场的竞争中,对于产品的外观和图形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美观的产品竞争力势必要比粗陋的产品有市场。所以客户和商家对作品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设计者就必须要附和大众(消费者)的审美观点去进行设计。这势必在设计的创作中要考虑加入消费者的观点来设计,这样就阻碍了设计者个人情感的表达。所以说设计与绘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对商品的依附性存在上。

对美的追求是绘画艺术的本质体现,绘画与设计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运用,不仅仅体现在“个性化”与“依附性”方面,还体现在对形式美规律追求的差异性上。“混沌”一词是“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中国人喜欢含蓄,认为“含蓄”就是美。“混沌”本身就体现着一种不确定的、耐人寻味的特征,这和中国的古老哲学及宗教有关。中国古典绘画所表现的“空灵”“气韵”,以及“墨分五色”,用有限的笔墨表现无限的意境等美学思想,都在于这种“混沌”之美。这些手法在设计中也偶尔能见到,但一般来说仅是借用绘画的表现手法,以增强设计的艺术性而已;但它们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我们从杉浦康平等大师的作品中就可以体会出这一点。具体来说,杉浦康平为敦煌设计的系列丛书,从表面上他是在追求中国画“空灵”“气韵”之境界,而更深刻的内涵是他把敦煌中的图形元素运用现代设计的基本构造原理加以组合了。这种“空灵”美的境界只是作为设计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希望最终能真正反映出这套系列丛书的内涵,这充分表现在大师的独具匠心和对绘画与设计关系的把握上。

绘画对“混沌美”的追求还体现在对材料肌理的选择上。何种题材、何种效果需要何种肌理,是绘画追求混沌美的表现之一。尤其是现代绘画,在一幅作品中选择综合材料已到了随心所欲的境地,多种材料的运用旨在加强画面的“混沌美”的效果,通过扑朔迷离不确定的材质肌理的运用,以达到变化多端的目的。所以在形式美的追求上两者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综上所述,绘画与图形设计有着巨大的差异,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两个不同性质行业之间的关系——是实用性与观赏性的功能区别;是多层次、多社会性的理性思考与情感宣泄的差异;是表现个性才气的与服从社会需求的关系;是体现工业化的生产技术水平与个体艺术者之手工技巧的关系。虽然在此强调了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但并不否认二者之间的联系性。如早期绘画与设计的起源、艺术规律的相似性、图形设计必须具有绘画审美意识的基本特征,等等。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我们只有正确地把握绘画与图形设计的异同,掌握其中的奥秘,理解二者的共性与个性,才算对两者之间有了客观、深刻的科学认识,才能很好地促进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庄稼编译.现代色彩设计.轻工业出版社,1962.

[2] (瑞士)约翰尼斯·伊顿著.朱国勤译.设计与形态.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3]陈池瑜.现代艺术学导论.长江文艺出版社,1991.

篇2

关键词:绘画肌理;审美取向;艺术语言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041-01

《辞海》中关于肌理的概念是:“皮肤的纹理。”由此引申至绘画中,肌理是运用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依据自身的审美取向和对物象特质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

五代荆浩《笔法记》曰:“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六曰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表现出墨色的丰富层次,可见古人对墨色纹理有深刻的认识。肌理在中国画中的使用由来已久,现存最早记载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范阳山人于厅上掘地为池,方丈余,深尺余,泥以麻灰,日汲水满之,候水不耗,其丹青墨砚,先后笔叩齿良久,乃纵笔水上就视,但见水色浑浑耳。经二日揭以绢四幅,食顷,举出观之,古松怪石、人物花木无不备也。”由此可见在古代就有通过自然呈现肌理的方法来进行创作的探索。这种技法到了今天,出现了尝试中国画水墨传统结合西方绘画的光色变化,以纸拓、布拓、水拓等技术,翻印出各种不同的线条或色块,加以笔墨与色彩渲染,从而呈现出毛笔不能达到的特殊艺术效果。南唐的赵干所留世的《江行初雪图》在画面中采用的弹雪法用以表现雪花在天际和江面上飘扬的效果,营造出意境深远的画面情境。传统画云的方法之中,除了勾、染等常见的笔绘画法之外,还有“吹云”之法,是一种非笔绘的方法,虽未有作品流传下来,但画史上有记载。清代方熏在《山静居画论》中提到:“画云人皆知烘熳为之……张彦远以谓画云未得臻妙,若能沾湿绢素,点缀轻粉,从口吹之,谓之吹云。”从古人的记述中可以看出古人对于肌理在绘画运用中的探索。但在中国传统绘画著述中并没有明确提及肌理这个概念。古代画家在描摹自然,表现自然,超越自然的绘画过程中,创造出各种符合自然的皴,点,还有线,例如斧劈皴的画面肌理就是模拟自然状态下险峻的石山,披麻皴是自然状态下的土山;各种点叶的方法也是为了表现各种不同树木叶子的自然面貌;而传统的十八描也是为了能表现不同状态下线性的质感与感受,因此从广义上来说,这些都是现在所说的肌理。

艺术来源于实践,在表现制作的过程中,不应觉得只要在物象的表现上丰富和精彩,那一幅画也就完成了,这忽视了比制作更重要的核心内容。肌理的表现在画面空间应是从属地位,是为画面而服务的。正如元代汤在《画鉴》所说:“画有宾主,不可使宾胜主。”肌理的表现在画面中如果过于突出则会在视觉上降低色彩,造型,形象等的鲜明性,而只一味强调自身只会破坏整个画面的整体感觉。画面的和谐是第一要素,肌理只是构成要素之一,使肌理和其他构成要素和谐统一却又尤为重要。线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和独特审美性,处理好线与肌理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线要保持独立性,又要为肌理留出空间,画面中的线常常会无意中被肌理所掩盖住或者弱于肌理的表现,导致破坏了线条自身的美感。所以在线组成的空间框架中肌理的构成与排列需要有规律,才能构成相对秩序的画面。设色不能以深浅作为难易的评判标准,而是难在色彩的和谐。肌理在色和墨之间,处理不好这层关系,反而适得其反。肌理画面给人感知的第一视觉性是整幅画面的色彩,这就必须要考虑整个画面的明度和色调关系。颜料的厚薄,材料的选择都是必须要考虑的。

绘画肌理具有一定审美取向,首先包含观者直接的视觉感受,也包含肌理自身的审美导向,给人以联想与感受,具有在视觉之外的非感官的情感取向。绘画肌理具有节奏美,就如音乐中的节奏,它也需要轻重缓急,这取决于肌理在画面空间中的运动感,可改变画面空间肌理排列的方向或者改变肌理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中国画讲究布局,在经营位置特别重视对势的安排。肌理虽是画面从属地位,仍然讲究空间的放置。肌理构成的大小,形状,色彩也都能形成一定的节奏感,一旦画面具有节奏感,它可以形成令人耳目一新的画面语言。画面肌理的和谐是重中之重,所以统一画面关系要掌握衡量的标准,使肌理的画面效果不会破坏整体的感觉,也不要因为需要整个画面的统一使得肌理效果过于平庸。适当运用肌理的特性,处理好不同材质、结构、造型、色彩等元素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使那些本来平常的东西在画面中呈现独特的艺术效果,产生的视觉表现力。绘画肌理蕴涵着美的要素,肌理的运用,不仅仅需要制作的技术,更重要的是丰富了绘画表现语言,强化了画面在视觉中的表现力。

中国画的发展离不开对于传统的传承,只有更好的立足于传统之上,才能更好更远的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方熏(清).山静居画论[M].

[2]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

[3]潘公凯.潘天寿谈艺录[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篇3

关键词:绘画;色彩;色彩感知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111-01

下面我来谈谈我在绘画创中对色彩的客观性和主观表现范畴的认识。

一、 色与光的关系

我个人认为要搞清楚什么是色彩,首先必须认识色与光的关系。光与色是紧密不分的,没有光就没有色彩,光是人们感知色彩存在的必要条件,色彩来源与光。红萍果反射红色光,而橘子反射橘色的光,由于物体反射的光色不同,我们看到的物体的色彩也不同,并随着光的改变而变化。在日光和灯光下看到的物体的颜色有差别,在漆黑的夜晚去感受不到物体的颜色。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太阳经过三棱镜折射,投射到白色屏幕上,会现出一条美丽的光谱,依次为红、黄、绿、青、蓝、紫七色。当白光经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波长的折射系数不同,折射后投影在屏幕上的位置也不同,所以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可分解为七种不同的颜色。日光中包含有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混和在一起并同时刺激我们的眼睛时,看到的是白光;在分别刺激我们的眼睛时,则会产生不同的色光。被分解过的色光,再也不会被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自然界的太阳、白炽灯和日光等发出的光都是复色光。

二、 固有色是存在的

画画的时候固有色是我时常关注的内容,也是一幅画好与坏,成功与失败的重要衡量指标。因此搞清楚什么是固有色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我们认为颜色是有物质性的,即“固有色”是存在的、不变的。春天的树叶是绿色的,雪是白色的,小王的手套是黄色的,我新购的一件新衣是粉绿色的,这些颜色的确定当然是以标准日光的照射为前提。

固有色是存在的,颜色是物质的一种不变性质,这一观点满足了日常生活中许多实际需要,在科学和技术上也有不少实用之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艺术、设计上,这一观点并不总能令人满意。例如,我们取明度相同的两张纸,在纸的中心各涂上直径5cm的圆形绿色块,如果这两张纸一张是中性灰色,另一张是红色,那么涂上去的两块绿色看起来就不会有相同的绿色感,这种视觉现象称为同时色对比。显然,为了正确地辨别物体的颜色,须在特定的条件下观察物体。

有关物质的颜色与光的颜色的这些观点,和认为太阳每天升起又落下的观点一样,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是根本错误的。因此,对固有色这个问题的认识要掌握相应性,不可一概论之。

再来说说物体色的可变性,说到色肯定是离不开说光的,物体色的不可确定因素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光源照射而形成的。从纯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物体本身并没有色彩,但它能通过对不同波长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等,显示出光源色中的某一色彩面貌,即物体色。无彩色是黑色、白色及二者按不同比例混合所得到的深浅各异的灰色系列。从物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当光源、反射光与透射光在视知觉中并未显出某种单色光的特征时即为无彩色系列,无彩色系列给人的印象是表情深沉、抽象、缺乏生命力的色彩效果。

三、色彩感知的研究必须考察视觉器官──眼睛

对色彩的接受过程

色彩学的这个部分涉及生理学、感知心理学,并且大量运用心理物理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眼主要由棒体和锥体感受器对光发生视觉反应,一般认为,颜色视觉是由锥体感受器作中介的,锥体感受器主要集中于视网膜的中央区,它含有光敏色素,在接受光的刺激后,形成神经兴奋,传达到大脑皮质中的视觉中枢而产生颜色视觉。由这个基本过程出发,色彩学还研究接受过程即颜色视觉中的对比(色相、明度的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常性、辨色能力(也包括色盲、色弱等)等问题。关于颜色的视觉机制及过程的具体研究,20世纪以前主要有“三色说”和“四色说”,现代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分别支持了这两种学说,并试图以“阶段说”的假说来统一二者。此外,为了对颜色特征进行量的分析,20世纪产生了以研究颜色标定和测量的色度学,它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色彩学还考察色彩与感知个体的关系

如前述,主要研究标准接受者在正常条件下的色彩感知而不涉及各个接受个体。但色彩会因不同观者、不同条件而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引发出色感(冷暖感、胀缩感、距离感、重量感、兴奋感等,由此可将色彩划为积极的与消极的两种倾向)、对色彩的好恶(包括对单色或复色、不同色调的好恶)、色彩的意义(象征性、表情性等)、色听现象(即联觉)等问题。简言之,这部分主要研究在特定条件下色彩与观者的感受、情感的关系。它以个性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

五、色彩心理感受

在平时的绘画创作中我也十分重视色彩的心理感受问题,只注重固有色的绘画作品决不会画出优秀的作品。

(一)色彩学进一步考察色彩在生活与艺术中的应用问题。它要研究物象的色彩(光源色、固有色与环境色)、色彩透视、色彩材料。观看色彩时,由于受到色彩的视觉刺激,而在思维方面产生对生活经验和环境事物的联想,这就是色彩的心理感觉。

(二)色彩有冷暖感。色彩的冷暖感被称为色性。红、黄、橙等色相给人的视觉刺激强,使人联想到暖烘烘的太阳、火光,感到温暖,所以称为暖色。青色、蓝色使人联想到天空、河流、阴天,感到寒冷,所以称为冷色。

篇4

【关键词】会计属性 会计国际化 国际会计准则 问题研究

一、前言

会计技术的发展随着国际之间经济交流的频繁化以及国际合作的多样化,使得会计技术逐步走向国际化。会计国际化符合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适应了时展的要求。当今会计技术要求不仅仅要适合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还要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会计国际化发展能够减少公司之间会计计算的差异,保证企业的利益,促进企业国际竞争。会计技术能够通过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经济管理,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国家的经济文化,促进经济信息之间的交流。随着世界经济交流信息的增加,国家之间会计技术之间差异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它不能够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国家之间经济的交流,所以实现会计技术的国际化能够促进本国企业、本国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

二、会计属性的含义

会计属性是反应会计本质的特性,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性特征,它是会计内在属性的表现。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会计具有双重属性,即阶级性和技术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阶级观念逐步淡化,人们又将会计属性划分为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在这样的属性观念指导下,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

会计的社会属性就是指会计行业的存在需要依赖于社会环境,它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消失而消失。除此之外,会计还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它能够反映出当地的经济、文化环境。不同的地域和公司存在不同的会计方法,拥有各自会计的特点,但是这些差异往往会给企业对外会算带来麻烦。所以会计的发展需要制定统一的规范,从而减少企业会计计算带来的不必要损失,提高计算效率。从会计发展的社会历史来看它会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它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产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 加强,各国间经济交往日益密切,所以会计发展不仅要适应地区和本国经济的需要,还要逐步进行调整,从而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

会计自然属性主要指会计的方面的科学性和技术性,他们都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发现的规律。所谓的会计技术是指在会计计算中所要遵循的操作程序以及使用的计算方法等。所以会计技术在发展中具有可修改性和可交流性。世界会计国际化一般指会计标准国际化,比如成本核算指标、会计决策指标、记账标准和会计责任等都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国际标准化的会计方法能够提高会计计算效率,弥补各国会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所以在会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将各国经济纳入到世界范围内,任何国家的经济都不会独立存在,所以世界化潮流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在使用会计计算的符号以及计算方法能够被世界其他国家所接受和认可,能够实现国际会计的最终目标,所以在会计中需要引进国际标准,遵循一致性原则,提高会计国际化标准,最终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会计国际化认识

既然会计存在自然属性,也就决定了会计技术的可变性以及规范性,所以才能够实现会计的国际化。会计国际化要求贸易双方都要了解对方的财务信息,促进贸易之间公平竞争,了解投资存在的风险,从而达到企业合作的最终目的。但是当前会计国际化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本市场全球化导致资本流动性加强,跨国公司数量增加,而在跨国公司内需要用标准的核算信息以及同一报表。在国际贸易之间,企业还需要了解贸易信息,维护自身企业利益,各国之间经济状况要有一定的可比性,才能够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我国会计国际化中要想取得一定的发言权,就要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熟悉我国市场环境。国际化不仅需要与世界接轨,还需要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来进行会计结算,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利益,不断完善我国财会制度。所以我国在发展会计国际化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完善我国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才专业素质。会计国际化不仅需要相应的国际化标准,还需要熟悉标准的专业人才,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会计行业进步。在会计教育中要让学生理解国际会计准则和标准,同时还要引进相应的会计理念,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推进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建立高素质的国际化会计人才,保证我国会计国际化水平。

2.提高我国会计国际化市场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巨大进步,但是市场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所以要想更好地实现我国会计国际化,就需要不断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加强对市场经济的调节。经济制度上坚持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局面。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提高他们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的完善,同时鼓励私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稳定运行。建立相应的资本运营机构,实现会计国际化标准,提高我国会计行业发展进程。

3.大力发展经济,增加会计国际化标准制定权。在制定国际化会计标准的国家中一般都会以自己国家状况来进行适当调整,这样国际会计标准就会与他们国家的会计标准相差较小,减低他们在国际会计竞争中的风险。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需要加强国家经济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加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化标准的研究与讨论,维护我国的利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总结

会计国际化的发展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它能够提升我国在会计方面的地位。同时会计国际化标准的执行有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中的竞争,维护企业自身利益。通过分析会计属性,找到会计发展的方向。除此之外,要想提高我国会计国际化标准需要培养专业人才,了解相应会计制度,按照标准来进行会计核算。大力发展我国经济,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在制定会计国际化标准中赢得更多话语权,从而保证我国的经济社会利益。

参考文献

[1]李冰.会计属性与会计国际化[J] .商场现代化,2006,5(08):6-7.

[2]刘毅.论会计属性与会计国际化[J] .山东经济,2005,4(05):29-30.

篇5

一、我国宅文化的发展

宅文化在美国、日本发展比较早,传入我国还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的事了。但是宅文化在我国发展速度之快,影响的人数之多,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无法比拟的。这个亚文化的载体主要是“80后”和“90后”,但也不乏一些中年人参与,只不过他们的喜好领域不同。年轻人一般主攻ACG等,中年人则把精力和金钱用在音响、汽车等个人消费行为方面。在这方面,中国南方发张非常快,相关的网络社群、各种宅文化活动都已经形成规模,并吸引了日本及中国港台企业的资本的进入。

动漫文化尤其是日本动漫文化已经成为我国青年亚文化的重要内容。“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首先不是一小撮人的阅读偏好问题,而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文化现象”[1]。宅文化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八十和九十年代出生的一代,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他们与其父辈们在思想上不同,他们在思想上更加解放,在接受新生事物上更加主动和积极。我国宅群体主要集中在学生和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一代,虽然他们收入不高,但由于爱好的驱使,他们依然愿意高价购买相关的产品。

中国某些地区宅文化是一种超越血缘、地缘等传统社会主体结构的新型社会关系,也是中国个性化消费社会的一种象征。把宅文化简单看成传统文化的对立面并不合适。真正的御宅族,都希望拥有独立思维和行动能力,具有领引时尚浪潮的作用[2]。随着社会的成熟和消费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在私人空间的建构方面也会不断进步,宅文化也会真正普及起来。事实上,他们的许多想法和行为都基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引导得当,会成为经济和社会强大的发展动力。

二、我国社会对宅文化问题的争论

目前我国对宅文化的论争,根据主流媒体报道分析,主要是围绕三个核心问题进行:民主进程、人权维护和文化革新。传统社会群体否认这种文化潮流是中国社会民主进程的一部分,将其与传统文化对立看待,视其为资本主义腐朽奢靡文化的突出体现,从政治思想到生活习惯,全面予以排斥。其中,温和派虽不大力提倡,却认为这种文化潮流是新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洋为中用,也是我国民主制度和尊重人权的社会体现,没有必要刻意排斥;而文化保守派则从传统道德规范的角度,有时甚至是从国学研究的高度对这种文化潮流进行批判,说明其与中国国情格格不入。

以宅文化为代表的新生文化是以较高程度的消费水平、尊重人权及多样生活方式的民主思潮的进步为发展前提的文化体系。它一方面在经济发达地区逐渐流行,象征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学术界强调的“纯粹的社会关系”[3]。存在和普及状态,以及对新型人际关系建构机理的把握和理解。其次,亚文化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战略导向作用,其体现的产品选择趋势不容忽视。

西方与日本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另类群体的消费要求与一般市民的消费指向之间有密切关系。我们都能体会到一种现象,十年前表现为另类群体超前消费意识的新产品、怪产品,十年后却成为民众日常消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最后,另类文化是新时期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亚文化,是传统文化变革、创新的一个必然结果[4]。我们需要立足文化相对主义立场,面对这个亚文化体系,客观、历史地去分析和理解它。同时,我们还要从国家政策管理的宏观层面进行调试,从个人理解的微观层面进行教育;积极管理,主动引导,使这个特殊的文化体系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多样化变革和合理创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学术界对“宅”文化研究深入,政府、媒体和民众对另类文化的理解有了很大提高,排斥、反对的声音有所减弱,政府政策也在向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但还要看到,对宅文化的强硬反对派都出自家庭、社群及政府的资深群体,他们的思维调整也非常重要。新时期的文化变革,是一场消费水平和民主进程双重条件的社会运动,整个社会从上到下的理解和调试是其顺利进行的政治思想基础。

三、如何正确引导宅文化

首先,要正确的调和传统社会群体和新生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往往误解是由于缺乏沟通引起的,主流的社会媒体应该起到调解、沟通的作用,使传统社会群体对宅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使得两者在沟通上更加深入。这样不仅有助于传统的社会群体对年轻一代人的认识,同时还能引导年轻一代人的正常思想发展,解决宅文化所带来的弊端,还能构建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

其次,应给予年轻一代人更多地话语权和独立的空间。年轻一代人如何从宅文化的负面阴影走出来,还要看传统社会统治层能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独立个性化的空间,构建一个平等的发展环境,建设一个能够发挥年轻人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

篇6

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结果,只有通过全人类的集体努力,这种变化才能得到缓解。

气候变化与商业银行融资

商业银行在为社会调动和分配金融资源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那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融资,无论他们善待气候,还是损害气候,都需要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由于这类投资在未来几十年内可能持续进行,银行业现行的投资组合决策就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巨大,持久的影响作用。

然而,到目前为止,气候变化如果有影响也是有限地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投资组合决策。当规模优势驱使商业银行为需要大量资金的项目提供融资时,商业银行经常以支持当前产业和成熟技术为借口,往往会提供大部分份额的投资款项。根据最近的两项研究,有些大型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增加了更多温室气体的排放,甚至超过了某些国家的全部排放量。由于继续坚持这样的经营策略,部分商业银行事实上已经成为危害人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帮凶,

幸运的是,这种情形目前正在悄然变化。商业银行已经逐渐意识到气候变化将会对他们的业务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例如,为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旨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性管理框架将会要求客户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投资洁净能源的生产。此外,由于严重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加快,强度加大,将造成客户财产和人身意外伤害风险的大量发生,从而增大了商业银行自身投资组合的风险。最后,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的全球变暖问题也将会给那些“产业落伍者”带来名誉上的损失。

因此,目前金融机构不但意识到了一般性的金融风险,而且也意识到了过渡到与气候友善的经济将存在大量的盈利机会。据估计,目前气候变化影响了全球20%的国内生产总值,众多产业部门中的气候风险比利率风险或外汇风险更加严重;商业银行潜在的商业机会可能更大。到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可能高达1.9万亿美元,全球碳市场价值可能达到2500亿美元。商业银行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商业银行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

避免进一步破坏气候。一是减少甚至停止支持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及运输的新建项目。几乎所有的经济分析家一致认为,要避免气候进一步恶化,一定要大幅度,迅速地降低使用化石燃料发电。斯特恩估计,到2050年二氧化碳量要低于550ppm,全球电力部门必须减少60%~75%的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浓度要低于450ppm,其他行业也应进一步减少碳排放量,而要使气温达到2℃的目标值,仅有60%的可能。如果要使这种可能性增加到90%或以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则必须低于450ppm。目前已知能实现回收利用的全部化石燃料的含碳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目前全球的碳汇量。即使只消费这些目前已知的化石燃料,也会引起气候风险。从气候角度看,继续寻找新的化石燃料矿,不但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具有高度的危险性:每一个新矿的勘探和开发都会造成现有碳汇量的更大压力,破坏为稳定气候正在进行的任何努力。无可置疑的是,商业银行往往是高利润行业重要的融资人。如果商业银行要在促进过渡到低碳经济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就必须逐步明确减排期限和目标,停止对石油,煤和天然气开采及相关运输(例如管道和装卸站)新建项目的支持。二是减少甚至停止对新建燃煤电厂的支持。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来看,与天然气相比,煤炭是最肮脏的矿物燃料,每单位能耗比天然气多排放70%的二氧化碳。燃煤发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38%,但在全球电力行业的气体排放中却承担72%的责任。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从现在开始就立即终止对新建燃煤电厂的支持。三是减少甚至停止支持其他最具危害性的温室气体密集型行业。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目前全球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一些其他产业部门的活动也对气候造成了重大影响。商业银行在为这些部门提供融资活动时应该考虑它们对气候的影响,并应停止支持在这些部门中对气候产生高度影响的活动。需要特别考虑与温室气体密集的活动和部门,包括但不仅限于:砍伐森林,过度开发土地,交通工具气体排放等。

减少直接导致气候恶化项目贷款和投资。一是评估和报告与金融服务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了减少金融服务对气候造成的影响,商业银行应评估并向客户报告与金融服务有关的排放量。为了更有效地管理金融服务当前对气候造成的影响,评估的计算方法应该建立在以企业为单位和以投资组合为广度的基础上。为了践行温室气体排放量转让的最佳做法,商业银行应要求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客户在评估和报告融资过程中采用温室气体议定书。一个大型机构投资者联盟要求跨国公司报告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披露其他与气候相关的资料,商业银行也可以依托碳披露项目计划进行工作。目前1000多家跨国公司在碳披露项目计划网站上披露了各自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二是建立投资组合,企业单位的减排目标。三是建立管理气候变化的机制。为确保达到或超过了减排目标,商业银行应建立并使用适当的管理机制,并把最佳气候政策传递给他们的顾客。这包括可以适用于全部银行业务和单独金融服务如市场研究、资产管理、零售,企业及投资银行业务、项目融资和保险等不同的管理机制。

为确保符合其他的企业政策和战略目标,管理气候变化的机制应与商业银行已使用的、较高级管理手段和监督机制如信用评级,风险管理框架或人力资源政策一样的严格。但管理气候变化的机制关键在于,他们还应包括一些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实现减排目标的激励机制。

为过渡到低无碳经济提供融资服务。一是增加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技术的融资,支持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的项目。商业银行应制定一项积极主动的策略,增加对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计划和项目的投资。商业银行应侧重选择为最好的、长期的能源提供融资,包括效率性能源,太阳能及风能。在支持有更多混合影响的技术,如生物量和生物燃料,或作为临时的过渡性的办法,如天然气发电厂的问题上,他们应该更加地谨慎。二是扩大对气候有积极影响的零售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供应。商业银行应为他们的零售客户开发一系列应对气候敏感性变化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可能包括一些帮助消费者购买更多的节能住房和家用品方案,并对客户的存款以有效缓解气候影响的积极方式进行投资。

商业银行应增加供应能提高能源效率的产品,例如,“区域效率”和“能源效率”的按揭。目前,一些欧洲商业银行已经对家园提供了符合一定能源效率标准的较低利率的抵押贷款。其他商业银行也创造了融资项目,以帮助业主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并购买更多的节能型家电。商业银行也应创造储蓄和投资工具,投资于这些抵押贷款中,或投资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和节约能源措施中。

必须要指出的是,商业地产是许多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的业务,是实现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效率的一个最有前途的行业。根据IPCC的报告,使用成熟的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排放量,而且也可以实现净投资回报率。为确保这些机会能够被抓住,商业银行应要求商业地产客户满足严格的效率基准,与客户一起进行结构化投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结论

气候变化已经发生,并影响到地球上生活的每个人,而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可能对发展中国家更具有严重性和破坏性,因为对世界上许多穷人来说,气候变化很可能直接威胁到他们的生计和生活本身。

篇7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门诊;高年资护士

高年资护士对医院来说是一支可塑的,可开发的人力资源。本文讨论如何通过加强对高年资护士的管理,提高其整体素质及服务水平。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护士总数11名,设护士长1名,除护士长外均为高年资护士,护龄在25~33年,平均年龄47.8岁,都为中专毕业,护师7名,主管护师3名。“人性化管理”要求管理者将组织内人际关系的处理放在重要位置[1],笔者自2002年来运用此管理原则,经临床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

2 高年资护士素质分析

2.1 有利因素 高年资护士护龄在25~33年,护理经验丰富,与患者的沟通技巧良好,处理事情老练、果断,责任心较强,医疗服务中法律意识较强,80%高年资护士乐意在轮流室工作,有利于积极性的发挥。

2.2 不利因素 高年资护士身体素质较差,部分高年资护士家庭事务多,调班频率高,严惩影响科室正常排班及安全医疗,部分高年资护士自尊心较强,或倚老卖老,影响科室的团结协作。

3 方法

3.1 重视护士的需求

3.1.1 满足护士被重视的需求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长了解科室每位护士的性格和特长,做到知人善任,用其所长,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做法,充分尊重和发挥她们与患者良好的沟通技巧,处理事情教练、果断、责任心较强,医疗服务中法律意识较强的优势。当某位护士向护士长提建议时,首先表示感谢,如确实可行,尽快落实,使她们感到被重视、依赖。这样,科内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护士们的临床经验和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和肯定,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1.2 适当满足护士休假的需求 在保证上班人数、质量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个人休假的需求,使她们上班时安心,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如护士有喜事去祝贺,丧事去慰问,难事去帮助[2]。护士长应急护士之所急,如当某位护士有急事,即使她正当班,宁愿召集其他休息的护士回来顶班,也要让其解决燃眉之急。这种人性化的管理使她们心灵深处受到感动,并能化做努力工作的动力[3],让大家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情去工作。

3.1.3 满足报护士学习新知识的需求 笔者将在自学、外出学习、继续教育中所学的知识通过早会、业务学习等方式传授给她们,使她们逐渐接受新观念,如将整体护理应用于候诊、门诊输液病人,更注重个性、人本的服务,体现多元化服务质量[4],同时,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增加新的工作内容,不断激发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她们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不会感到被社会淘汰。

3.1.4 满足物质需求 物质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护士长关心科室的奖金,与科主任一起努力提高科内奖金,提高护士待遇,奖金分配时,适当拉开距离,奖勤,奖先进,使护理人员树立:尽其职,取起值,获其荣,惩其误的观念。

3.2 以身作则,发挥护士长的表率作用

3.2.1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积极参加护理新知识的培训与自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业务能力,在才能上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分析解决业务问题能力、科学管理和计划能力,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在抢救病人时,保持头脑冷静,条理清晰,掌握要领,有效地落实抢救措施。

3.2.2 尊重护士 采用“换位思维”来理解护士的具体处境,关心她们的生活和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和肯定她们的优点,对不足之处采用个别提醒,避免当众批评,以启发、鼓励、商量的语气进行沟通,诚恳和宽厚地对待每位护士,耐心倾听她们的心声,鼓励有意见当面提出,心平气和地解决,接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距离,以德服人,以情动人,增强科室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2.3 起表率作用 护士长在科室遇到困难时,应走在前面,以此行动得到护理人员的信任,处理事情公平和公正,以大家的利益为重。护士长具有谦虚和谨慎的工作作风,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不断修正工作上的偏差和不足。工作之余,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院内或院外的公益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内部的情感交流,消除工作中发生的一些摩擦和“疙瘩”,建立友谊,开阔视野,同事间互相协作,增强了团队精神,提高了护理整体素质和护理工作质量。

3.3 强化管理 制订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各班职责,用制度管人,把各项工作细则流程化,整理成本放在各个工作区域,利于执行,使她们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改善工作流程,运用温馨提示和醒目的警示和醒目的警示标志,告知每一位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实施,既方便病人,也有利与护士操作。不断培养护士的主人翁精神,关心门诊发展。强调主动服务,重视医院形象,教会她们掌握留信患者的技巧、沟通技巧、处理意外问题和投诉技巧、价格观念的运用等,使她们的觉悟不断提高,引发护士发自内心地对病人负责的真实情感,把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延伸和升华,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感到失意,工作起来更有热情,自觉落实防范措施,才能保证优良的服务质量。

4 结论

门诊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病人对医院的第一印象和第一感受,同时也体现医院的整体水平[5]。将人性化管理原理应用于门诊高年资护士的管理后,护士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自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同事间关系融洽,心情舒畅,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护士热情和蔼诚恳的态度可以缩短与病人的距离,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依赖,让病人感到护士的关爱与帮助,从而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对服务态度的满意率,从每季度科室发放的病人意见征求表中统计,门诊护士工作满意率达98.8%,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直接影响,最终实现护士的终身价值。因此,高年资护士不是医院的负担,同样是一支可塑、可开发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行政上的约束,更是一项民心工程。人心是一笔无形的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经营人心才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服务是医院的命脉,工作人员乐于服务,病人感受满意的服务,把医院的品牌优势传播给周围人群,培养永久顾客,吸引新顾客是医院谋求长远利益的上策。

[参考文献]

1 李华.人本原理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南方护理学报,2004,11(8):80.

2 章球萍.护士长管理职能与激励技巧的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1,9(2):156.

3 毕丽萍,安秋月,高春英.护士长的非权力影响与心理素质在管理中的作用.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1,22(3):97-98.

篇8

(一)要突出解放思想这一关键,围绕提高认识抓落实。思想解放程度决定经济发展速度,只有在解放思想上领先一步,才能在发展经济上高人一筹。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深入领会李书记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重点突出四个方面。

一要正确对待成绩,永不满足。李书记在讲话中对大家一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大家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务必防止自满倾向,进一步强化永不满足、永远进取的锐气。

二要认清竞争形势,高点定位。在国内经济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期这一大背景下,各地的发展都在加速。形势逼人,发展不等人。各级各单位要瞄准“一个立足、两个前移、三个高于”的目标,不断向高标准看齐,向新目标迈进。

三要辩证看待困难,抢抓机遇。从历史经验看,困难当中存在机遇,大调整往往蕴含着大机遇。面对国家政策调整与形势变化,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强化事在人为的能动意识,研究机遇、寻找机遇、把握机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四要提高对任务指标的认识,坚定信心。今年对外开放的指标任务,是市委、市政府基于自身优势和整体形势做出的科学决策,各级各单位要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尤其是在当前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之中,要树立起敢打必胜的信心与斗志,进一步创新思路和工作措施,坚定不移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任务。

(二)要突出对外开放这一主旋律,围绕招商引资抓落实。扩大开放是推动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键措施。面对新的形势,市里适时调整了招商策略,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把招商指标分解到各园区、镇街、村、企业及具体责任人身上,抓早、抓细、抓实、抓好。工作中,市级领导要率先垂范,按照今天会议重新核对的区域分工、产业分工、园区分工,倾注更多时间和精力,沉下去一把不松地开展产业招商形势研究、重要信息跟踪、对外宣传推介、重点项目推进等系统招商活动;八个产业发展办公室要尽快组建队伍,完善机构,强化工作机制,迅速进入状态,努力在产业招商和培育发展上实现新的重大突破;各园区及各镇、街道要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高度重视投入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坚持“四为主”,突出产出大、效益高的大项目、特色项目引进,优化项目结构,提高产出效益。同时,要大力推进项目的建设和投达产,实现“招商—建设—投达产”的良性循环;市直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显其能,既要做好自身的招商引资工作,又要为全市的对外开放提供最大支持和最优服务;各村、企业和个体大户作为招商引资的主体,要想大干大、锐意进取,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全市对外开放、跨越发展的大局中去,积极唱主角、挑大梁,努力为全市对外开放做出更大贡献。今天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新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希望各村、企业和个体大户认真研究,充分利用,积极参与,形成全市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热潮。

(三)要突出功能开发这一新转变,围绕打造平台抓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李书记讲话要求,突出居住、旅游、教育科技、生态、产业承载五大功能开发,努力打造最具发展潜力、最具投资吸引力、最适合人类居住和最适宜创业的城市。规划部门要围绕功能开发与完善,科学、超前做好各类详细规划,特别要加快做好年初开工有关项目的规划工作,有效指导建设。建设部门要全面实行招投标制度,更多地引入市外高资质建筑施工队伍和监理队伍,确保高质量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为高效能管理城市提供保障。交通、公路等部门要全力向上争取政策,加快物流基地的规划建设,争取建设资金及时到位、路拓宽工程列入全省规划。各园区要充分发挥土地经营、金融资本、民资和外资的作用,加快建设“城市新区、工业新区、生活新区”,尤其是经济开发区要按照城区标准,加快“九通一平”和生活、商贸、娱乐等设施建设,依靠完善的功能提升园区吸引力和承载力。

篇9

【关键词】化疗 骨髓抑制 院内感染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203-02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都具有骨髓抑制作用,差别仅在于程度而已。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等,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口腔及全身各部位感染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为确保病人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当血液中绝对粒细胞计数(ANC)≤0.5×109/L,白细胞(WBC)≤1.5×109/L、血小板(PLT)≤20×109/L时,及时对病人采取积极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保证规范化疗的顺利执行,现将本科化疗期间预防院内感染及所采取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9例病人,均为我科2010年2月~2011年2月住院病人,均有病理结果证实为为恶性肿瘤病人。男96例,女73例,年龄22~91岁,平均54岁。其中肺癌43例,乳腺癌40例,肝癌15例,胃癌24例,食管癌13例,肠癌16例,宫颈癌8例,淋巴瘤5例,其他5例。123例签订了化疗协议书接受化疗。化疗过程中严密监测病人血常规的变化,当绝对粒细胞计数(ANC)≤0.5×109/L 、白细胞(WBC)≤1.5×109/L、血小板(PLT)≤20×109/L时,应及时给予护理干预,对病人采取保护性隔离。同时应用抗生素、粒细胞刺激因子,输注血小板等治疗。一般粒细胞的减少通常开始于化疗停药后一周,至停药10-14日达到最低点,在低水平维持2~3天后慢慢回升,至第21~28天恢复正常,呈u型。本组123例化疗病人中有2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性发热,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其次是口腔。经积极给予护理干预及对症处理,均使感染得到控制,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恢复正常。

2 护理体会

2.1 健康指导

做好健康教育积极预防自身感染,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讲解入住隔离病房,讲解隔离的目的及意义。

2.2 心理护理

肿瘤病人本来就处于一种希望与绝望的矛盾情绪之中,并发骨髓抑制后往往情绪更加消极,不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地给预关心和照顾,常与患者交谈,向其解释化疗后的毒副作用。尽快地消除由于骨髓抑制症状的出现所带来的担心病情加剧的心理症结,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使其顺利地度过化疗后骨髓移植的难关。

2.3 加强病区管理

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性护理,减少医院性感染。护理活动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有专职人员负责室内消毒工作。注意空气流通,室内禁止吸烟;每天早晚开窗通风,每次一小时,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有助于患者心情舒畅;注意常规的日常消毒工作:每天对病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消3/d,2h/次。地面、门窗及桌椅每天用“84”消毒液擦拭2次,减少患者外源性感染机会[2];医护人员进入病房要着装整洁,戴口罩、帽子。进行操作前,要用七步洗手法彻底洗手,有报道由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3]。卫生性洗手可清除皮肤表面80%的一过性细菌[4],因此要注意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做好保护性隔离。严格控制探视人员,以减少病人发生感染的机会。

2.4 皮肤黏膜的护理

患者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时,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低下,极易伴发皮肤黏膜感染和出血。大剂量化疗药物应用时常引起严重的口腔炎、口腔糜烂、坏死。因此要保持口腔清洁,淡盐水漱口4次/1日,并给予西瓜霜等局部治疗。当血小板(PLT)≤20×109/L时减少活动,减少黏膜损伤的机会。指导病人进软食,禁止掏鼻孔,挖耳等行为。禁止使用牙刷,用口腔护理代替。静脉穿刺时慎用止血带,注射完毕时压迫针眼5min。观察病人所有部位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鼻子出血,皮肤瘀斑、血尿、便血及颅内出血的观察[1]。 坚持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坐浴,以预防肛周感染。

2.5 高热时的护理

注意卧床休息,注意监测体温。持续高热患者给予冰帽,以物理降温为主,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对骨髓有抑制作用,所以应遵医嘱使用退热剂。高热时要鼓励进食一些清洁且易消化的新鲜食品. 鼓励病人多饮水。

2.6 合理使用保护静脉血管

应用化疗药物时要合理使用静脉血管,穿刺时要有计划地由四肢远端开始,轮流使用,避免血管多次机械性受损。输液时避开关节神经和韧带处的血管,一般不采用下肢静脉。输液时要严密观察巡视,严防药液外渗。如注射部位出现疼痛和烧灼感等,立即停止输液,及时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封闭,并用25%硫酸镁冷敷及涂湿润烫伤膏等。在平时用药结束后,要经常热敷、按摩手足,以增加血液循环和血管弹性,减低脆性,减少粘连和瘢痕的形成[3]。做深静脉置管的病人,要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渗液,敷料隔日更换,肝素帽每周换一次,严格无菌操作。有文献报道,美国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为2.0%~10.0%,化疗病人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为9.0%~14.6%。

2.7 支持及抗感染治疗

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大多病人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使原本低下的免疫功能雪上加霜,以致造成病人营养不良、贫血、感染发热等。此时,应给病人补充营养和水分及合理使用抗生素。鼓励病人多饮水可碱化尿液,促进毒素排泄,减轻对机体的毒性损害。补充营养可提高机体免疫力,积极预防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6]可以控制感染,促进病人康复。

2.8 加强饮食护理

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加强营养对促进组织的修复,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毒副反应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食品的调配上,注意色香味少量多餐。加强对患者及家属营养知识宣教,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为其提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质饮食。禁食生冷、油腻、煎炸食品,多食蔬菜水果以及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以减少肛周感染的机会。放疗引起的腹泻,一进少渣、低纤维饮食,避免吃产气食品如豆类、糖、鲜牛奶、碳酸饮料等。严重腹泻时,要暂停治疗并给予素膳或完全胃肠外营养。

3 体会

从临床护理中体会到,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病人及时采用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疗效。使化疗病人的院内感染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降低,对化疗方案有效地执行及提高患者的长期无病生存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蕙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科学出版社,1999.

[2]赵慧杰,王力江,张京利.我院成立医院感染防控质量学组实践与成效.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78.

[3]牛秀成,张树德,周素琴,等.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1998,8(2):88.

[4]叶爱群,叶晓春.洗手防止医院感染的临床实验[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6,6(1):41.

[5]陈君华.如何保护静脉化疗患者的血管[J].中华护理杂志,2003,65(2):901.

篇10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评价视角;社会环境;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091-02

高技能人才是工业企业发展所依靠的重要力量。我国目前的高技能人才在数量上处于缺乏状态,不能充分的满足工业企业发展的需要;在质量上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知识水平和能力方面需要较大幅度的提高。因而,我国需要加大力度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人才的成长必须根据人才的评价体系,有步骤的系统的进行,而且人才的成长需要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因此,本文考虑从高技能人才评价的角度,研究如何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一、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视角的确定

目前,对高技能人才评价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现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技能人才评价的体系与模式,以及评价标准的问题上。

潘文浩(2007)对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提出一系列优化的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化的职业技能鉴定系统,对企业职工技能评价方式进行革新,推进我国相关的职业院校的资格认证工作[1]。马林(2007)提出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健全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机制:一是营造比较好的社会评价氛围;二是建立多元化的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机制,以利于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三是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保证高技能人才的评价工作质量;四是将评价机制与高技能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之间建立互动关系[2]。曲晓梅(2007)提出,应该在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中主要突出技能水平,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她认为,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的一个最重要方面就是评价的科学性、考评的严格性。应建立社会公认的智能化、职业化以及社会化较强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3]。鲍伟岗、王南(2010)认为,应加大力度建设高技能人才的鉴定机构和培训基地,主要发挥鉴定机构的评价作用与培训机构的培养作用[4]。陈锁庆(2009)认为,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应考虑构建学校和企业间相互联合的“双评价”机制,从而能够保证检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出现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处理[5]。

李贵卿、陈维政(2006)的建议体现在五个方面:在内容方面应将综合考虑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在标准方面不仅要考虑国家标准,还要结合岗位要求;在机制方面既要有专业评价,又要有企业评价;在实施环节要有行政领导和技术支撑;在体制方面,全面结合属地和行业管理[6]。

二、基于评价视角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对策

综合高技能人才评价的成果来看,对于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业绩、道德素质。

我国要很好地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就必须有针对性地从这几个方面出发,为高技能人才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有利的社会环境,促使高技能人才在以下四个方面得到提高,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

(一)优化利于提升专业知识的社会环境对策

高技能人才要求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需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来鼓励和促进高技能人才对于理论知识的透彻把握。

1.建立底蕴较深的文化环境氛围

文化环境包括了社会中人们共性的语言与文字、文化与艺术、意识与观念、信息构成与交流模式,等等。文化环境为人才成长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基础平台,决定人才成长的内涵标准。文化环境对于人才的知识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可以推动低层次人才向高层次人才的转化。

2.建立高水平的高等技能教育系统环境

对于高技能人才的专业知识的教育与培训,主要应是通过系统的高等教育进行的。系统而正规的高等学校教育可以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对技能人才进行有效的培养。当然在学校教育阶段主要完成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就是技能人才领会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合理而高效的途径。在技能人才极度缺乏的当前时期,我国应该更好的完善技能类高等院校的教育体系,建立良好的高等技能教育系统社会环境。一方面,增加技能类高等院校的数量,扩大建校规模;另一方面,提高技能类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

(二)优化利于提高专业技能的社会环境对策

除了专业知识之外,高技能人才更主要的是应该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技能的训练与提升需要长期积累,需要高强度的付出。因此,在社会中应尽量提供合适的环境促进高技能人才专业技能的提高。

1.营造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

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提升,首要的是建立一种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在社会当中形成一种竞争意识,进而提升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竞争的最直接的形式是举行各类技能大赛,极大地鼓舞技能人才学习技能、提高技能、创新技能的积极性,并且也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重技能与尊重技能人才良好氛围。这种竞争可以在技能人才中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使得他们能够形成对于技能的强烈追逐的心理态势。

2.形成对技能人才高度认可的社会环境

在我国曾经有一段时间对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可度较低,技术工人被认为是社会的底层,工资低、待遇低、学历低、地位低,社会普遍对于技能型人才缺乏应有的尊重,因此,社会大众都不愿成为技能型人才,导致目前我国的技能人才缺乏的现状。那么,要改变目前的困境,就要创造一种对技能人才高度认可的社会大环境,提高对技能型人才的认知程度和尊重程度。还要改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提高工资、提升待遇。这样方能促使人们学习技能、提升技能,成为高技能人才。

3.建立良好的社会培训环境

高技能人才的技能需要不断提升,所以参加必要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社会上必须建立很好的对于技能人才的社会培训环境,以便鼓励技能人才参加培训,进一步熟练技能,积累相关的经验。技能人才的培训可以由政府、社会民间和企业发起进行,培训内容可包含本专业技能培训、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和最新发展起来的技能培训。

(三)优化利于增进工作业绩的社会环境对策

工作业绩是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核心,也是其专业知识的提升与技能提高的最终目的与结果,工作业绩关系到人才的成长,更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对于增进工作业绩,所应采取的社会环境对策一是考虑高技能人才的个性发展,二是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1.创建适合高技能人才个性发展的社会环境

高技能人才的个人兴趣爱好与个性特点千差万别,不能按统一模式进行固化管理,应该进行具有个性化的管理,以便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因此,在社会上要创建适合高技能人才个性发展的社会环境。在社会上,每一位技能人才的独特个性与开创精神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每一位技能人才应在充分发挥自我个性的情况下,最大可能的创造出社会价值,提高自身的工作业绩,进而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

2.建立较好的业绩激励环境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极大地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调动其内在的强大动力,投入到技术工作一线。因此,在社会上需要逐步形成渐成体系的“高技能人才的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可以包含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可采取待遇与技能水平和业绩挂钩的办法,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岗位津贴,也可对业绩突出的技能人才实行股权激励、期权激励。精神激励可以进行荣誉称号的奖励办法,也可进行地位的提升,鼓励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四)优化利于完善道德素质的社会环境对策

人的才能的发挥是以道德为基础的,好的道德素质可以助推才能的施展,差的道德素质则是才能发挥的阻碍。因而,道德素质是高技能人才评价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提升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与培养工作,应建立提升道德素质的社会环境。

1.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氛围

高技能人才的道德素质属于心理与精神范畴,要提高道德水准就要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氛围。所谓社会心理,指的是社会形成的具有共性的价值导向与意识观念,对于社会中个体的心理有直接的影响。社会心理反映于国家的法规、制度与政策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中。

2.建立稳定的政治环境氛围

人才处于安定的环境中才能保留较好的个人心理,坚守良好的道德水准,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尽可能的发挥个人的能力,实现个人价值。因此,要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就必须建立稳定的政治环境氛围。保持国家管理制度的稳定性,领导层级的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潘文浩.山东省高技能人才评价与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2] 马林.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思考[J].中国培训,2007,(11):22-23.

[3] 曲晓梅.高新技术背景下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07.

[4] 鲍伟岗,王南.构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9):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