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教学范文
时间:2024-05-20 17:4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学基础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如何通过《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培养经管人才的会计素能,是关系到经管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问题。从经管人才应具有的会计素质和能力出发,运用比较方法研究发现:传统《会计学基础》课程在培养经管人才的会计素能上存在教学内容不够用、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和教材建设落后等不足,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对此,应面向经管人才会计素能培养,重构《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及教材支撑。
关键词:
经管人才;会计素能;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提升高职教育经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途径,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基础是课程的教学改革。在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是通过开设《会计学基础》(或《会计学》)课程,以培养经管人才①的会计素能②。但在教学实践中,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与财务会计类专业的《基础会计》高度雷同,[1]难以发挥培养技术技能型经管人才的功能。如何通过《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培养经管人才的会计素能,是关系到经管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经管人才会计素能培养角度,探讨《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管人才应具备的会计素能
经管人才的岗位胜任素质和能力是由多方面知识和能力构成的体系,会计知识和能力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财务会计类专业人才相比较,经管人才具备的会计知识和能力有自己特定的内涵,这是由财务会计类专业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决定的。财务会计类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通过系列会计课程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会计信息加工者和提供者”,并能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相关工作,如审计、财务管理、纳税申报等。而非会计的经管类专业培养面向各类企业相关岗位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其主要的知识和能力不在会计方面,但对会计知识和能力有相关的较高要求),那就是通过会计课程把学生培养成能胜任经济管理岗位的“财务报表阅读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众所周知,会计被认为是通用的商业语言,无论从事何种经济管理岗位和商业活动都要懂得这种语言和使用这种语言。会计信息是企业单位经济、管理决策的关键信息之一,做好其他单位的经济、管理决策依赖于会计信息,相应的经济、管理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必然包含对利用会计信息的知识和能力的诉求。所以,懂得会计语言是经管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能使用会计信息是经管人才应具有的基本能力。认识和明确经管人才应具备的会计素能内涵,是我们进行《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前提。经管类专业人才会计素质能力诉求和财务会计人才的不同,也决定了两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区别。财务会计类专业的会计教学,主要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遵循账务处理程序加工会计信息,培养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会计”。经管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显然不能是教学生如何加工会计信息,而应是教会学生知道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培养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微观经济、管理决策的能力,即教会学生“懂会计”和“如何用会计”。
二、传统《会计学基础》培养经管人才会计素能的局限
在经管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中,人们习惯地认为其教学目标与会计类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相同的。基于这种认识,《会计学基础》教学体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材编写的规定,与财务会计类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基本一致,因而存在很大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内容不够用传统上,经管类专业的《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并没有超出会计类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范围,主要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会计工作组织、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等。这些内容集中于会计核算方法的讲授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加工生成会计信息的记账技能。这种内容对于主要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好记账方法基础的会计专业是合适的,但从经管人才的会计素能内涵来看,记账技术并不是经管人才会计知识和能力的重点,以这样的教学内容来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的素质和能力是不够的。因为它只能告诉学生会计信息是如何记录和组织起来的,却不能解释记录的信息是什么,更谈不上分析利用会计信息服务于经济管理决策。
(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目前,与教学内容的雷同一样,《会计学基础》教学方法仍然是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比较流行的讲授举例式教学,两类专业几乎无差别,并没有针对经管类非会计专业采用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一个重要原因是从事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将《会计学基础》的教学作为自己从事会计专业教学的“副业”。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路径的依赖及降低讲课成本的驱动,授课教师采用熟悉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便是一种“理性”选择,但却给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和人才培养带来不利的影响,以至于除少数有志于会计职业的学生对会计课程比较感兴趣外,大多数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目标模糊、兴趣不大,教学效果较差。
(三)教材建设落后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相呼应,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大多直接采用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或采用与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材体系基本一致的教材。[2][3]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素材及其逻辑体系都是为会计专业而设计,完全没有考虑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虽然近年来的教学改革推动了经管类专业的《会计学基础》教材改革,但都不完善,依然摆脱不掉编写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材的思想束缚,仅在原有会计教材基础上小修小补。例如,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并未根据其会计素能要求进行根本改变,教材体系依然是以借贷记账法及其账务处理为主。少量的适用教材虽然在内容体系上进行了改革,但在编写体例上没有新的突破。
三、培养经管人才会计素能的《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如上所述,经管类专业对会计知识和能力有着明显不同于财务会计类专业的要求,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看,两类专业的《会计学基础》应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内容体系、不同的教学方法及不同的教材支撑。根据本文的思考,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如下图所示:
(一)树立《会计学基础》教学目标的素能观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素能观可以概括为: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会计概念背后的经济活动信息,发展识别、分析和使用会计信息的素质和能力,最终成为经管岗位的实务人才。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的素能观,是《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它要求《会计学基础》教学既要讲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更要讲授会计信息的使用;既要以会计一般原理为基础,更要考虑专业需求和学生需求,重视经营管理对会计信息的用途。
(二)《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优化立足于经管类专业学生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素能的培养,对《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以会计信息的理解、分析和使用为主线,以会计循环知识为基础,以财务报表要素信息解读和分析为重点的《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体系,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合理匹配,[4]改变传统《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与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会计素能诉求脱节的现象。1.简化记账方法和技术的内容。教学改革前,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内容是以会计信息的生成为主,讲授借贷记账法、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财产清查等技术和方法。这些内容对于经管类专业使用会计信息这个目标来说,实际意义不大,尤其是有关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填报方法以及账务处理程序方面的内容更不是非学不可。所以,简化这部分内容并以易于学生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就成为必要。2.增加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及分析的内容。传统上经管类专业的《会计学基础》课程并不包含这方面的内容。但经管类专业学生理解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对财务报表要素的解读实现的,应用会计信息则主要是通过财务报告和报表分析实现的。因此,增加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以及财务分析的内容,是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必需和够用”的体现。
(三)《会计学基础》多样化教学方法创新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学过程内生的方法,有着自身存在的规律。不同课程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课程对于不同专业而言,其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改革后的《会计学基础》教学的重心在会计信息的理解和使用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成,与此相应,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针对会计信息的生成,教学方法应侧重于记账逻辑的讲授和启发式教学,辅之以一定的模拟实践;而针对会计信息的使用,则可以引入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实施任务驱动,辅之以分组讨论等方法,加深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关注会计知识的应用的兴趣,提高学生利用会计信息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多样化教学方法创新,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没有哪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只有适用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第二,无论是案例还是项目的设计,都要将会计知识和经济管理实务有机结合,编写典型案例和项目,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四)加强《会计学基础》教材建设鉴于经管类专业和会计专业采用同一种内容的教材的现状,考虑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和教学内容优化,借鉴国内外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材编写经验,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经过近年来对《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我们提出如下《会计学基础》教材建设思路:1.构建教材结构新体系。《会计学基础》教材应围绕会计信息使用者阅读和使用财务报表,构建会计信息生成、会计要素解读、财务报表分析三部分内容相融合,以及从财务报表认知开始到财务报表分析结束的结构体系。具体包括:第一部分,会计信息生成(含复式记账、会计循环),介绍主要财务报表及其所包含的会计恒等原理、复试记账以及会计循环知识,使学生了解生成会计信息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会计要素解读(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主要介绍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的能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第三部分,财务报表分析,介绍财务报表结构及其分析。这部分内容将帮助学生掌握财务报表这种表达会计信息的独特工具,同时学会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培养获取和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管理决策的能力。2.教材编写与教学改革协同。教材编写应与教学改革协同,而不是为编写教材而编写。因此,要立足于课程改革,从《会计学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材编写的协同性出发,全面加强《会计学基础》教材建设,使教材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1)教学目标与教材编写理念的协同。《会计学基础》教学目标主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实施而实现。作为承载会计知识信息的结构化载体,《会计学基础》教材应充分反映教学目标的统领作用。教材体系不应是会计知识的简单罗列,教材的体系结构和内容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这是《会计学基础》教材体系安排从财务报表认识开始到财务报表分析结束的基本依据。(2)教学内容与教材素材的协同。《会计学基础》教材素材的选择应能较好反映《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基本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此,必须坚持“必需、够用”原则,在教材素材的取舍上,将对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不必需、不重要的记账技术素材简化,增加经管类专业必需而且重要的财务报表要素解读和分析的知识素材,努力增强教材的适用性。
四、结语
传统《会计学基础》课程在培养经管人才的会计素能上存在教学内容不够用、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和教材建设落后等不足,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人才培养功能。对此,应面向经管人才会计素能培养,重构《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及教材支撑,就成为《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还应该看到,适应经管人才会计素能培养的《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配合才能有效完成。例如,授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就是《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最终成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胜任《会计学基础》的教学,不仅需要会计学知识,也需要相关专业知识,它要求授课教师应能从特定经济、管理活动需要的角度讲授会计知识。
参考文献:
[1]袁明哲,刘慧凤,唐蓓.关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实际需求的问卷调查及思考[J].商业会计,2014(17).
[2]樊行健.基础会计(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李占国.基础会计(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篇2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教学; 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随着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及《企业会计准则2008年讲解》、《企业会计准则2010年讲解》的相继出台,对于全面掌握会计准则,深刻领会会计准则精髓,更好的实施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作为会计人才,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具有较强的职业分析和判断能力,还需要具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较好地从事会计、审计、税务等相关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作为高校会计专业课教师,就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下功夫。《基础会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学好其他相关专业课课程的基础。但是,由于受教育体制的影响以及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限制,《基础会计学》教学未能在会计初学者中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就《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谈几点体会。
一、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众多,参差不齐
几乎所有出版财经类教材的出版社都有《基础会计学》教材,可谓琳琅满目,但是真正好的教材很少,经典的教材更是寥寥无几。
2、教师授课方法单一,观念陈旧
有的老师,尤其是年纪较大的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课本的精髓,不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方式,使得《基础会计学》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内容难懂。
3、学生没有理论框架,很难形成会计思维
《基础会计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对于一个基础为“零”的学生,想在短时间内形成基础会计相应的框架和理念是很难的,这也要求我们老师多进行教学反思,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得学生容易接受。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准确驾驭教材内容
一本好教材就是一位好老师,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目前《基础会计学》教材的版本很多,但内容归结起来呈现出两种态势:一种是几乎没有理论知识,另一种是在前几章大量“堆砌”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一开始就将会计概念、会计职能、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基本假设等枯燥难懂的理论一股脑的告诉学生,难免会给学生造成畏惧感,进而对这门课程丧失兴趣和信心。相反,如果只从核算方法上强调会计,很难提升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把握和了解。因此,作为《基础会计学》教师,要具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驾驭教材内容的能力,选择一本好教材,在准备授课内容时,做到胸有成竹。
2、适应学科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学》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学科,但同时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时时更新。比如:在企业“财产清查”中,对于固定资产的盘盈,我们以往的做法是先将其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待批准后,再计入“营业外收入”。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是虚增了企业利润,给企业出具虚假报表提供了“土壤”。但在新准则中,我们对该问题的处理,是直接将其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用以调整所有者权益,这种做法不影响企业利润。试想一下,如果老师不进行知识体系的更新,在课堂上,给学生所传递的一定是错误的信息。
3、围绕教学目的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基础会计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熟练的进行会计核算、进行报表的编制及基于报表信息对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但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都把重点放在“会计分录”的编制上,误认为学生经济业务处理的好,《基础会计学》就学的好,而没有强调做“会计分录”的目的及它在整个会计核算体系中的作用。笔者认为,作为《基础会计学》教学,应以简单会计资料为基础,会编制简单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为最高能力要求,将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信息的传递有机结合,让学生充分了解会计工作每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遵循“由结果推及原因,再由原因到结果”这样一个规律,从而实现《基础会计学》教学目的,为进行实践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借助网络平台,开拓学生视野
课堂教学固然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但对大学生而言,还需要在课后大量的阅读资料及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比如,我们向学生推荐了(财刀网),教师只需在其网站注册“我的教室”,同时,在自己的“教室”里准备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加入“教室”后,进行训练及自我评分。例如:如何正确开支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因这些知识点要让学生体验开票,我们可让他们在“我的教室”模拟开票,然后自我评分。通过学生操作,不仅能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同时还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篇3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速成教学法账务处理
一、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速成教学的意义
1.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速成教学的意义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也是经济管理其他各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研究的是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非盈利组织都需要懂得和熟练应用会计和财务知识。然而,会计是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方面,它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大量的实训训练也必不可少。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课堂教学时间又比较有限。这就造成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听了后面,忘了前面,从头到尾,某不着头脑”。学完之后,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大都停留在只知道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水平上。基本上不能建立起会计的思维方式,更不要提从事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了。
因此,专门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有效的“《基础会计》速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牢固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建立基本的会计核算观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科学。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会计教学中,很多老师基本上都是把专业《基础会计学》的课程压缩后“满堂灌”,这样的结果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热闹,学生在课桌后听得枯燥”。
(2)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训。绝大部分院校的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安排的都是理论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讲得理论多,实务情景模拟训练少。顶多就是课后做一些练习题。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基础会计学》速成教学的可行性
1.学生有迫切掌握基础会计学内容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的作用和地位已经日益凸显出来。在此背景下,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有掌握基础会计学内容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同时人力资源市场上也对非会计专业学生提出了掌握会计基础知识的要求。因此非会计专业学生也都有“速成”基础会计的内在需求和学习动力。
2.基础会计学存在速成的可能
基础会计学虽说是会计入门的基础,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学习并掌握基础会计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学习这门课程后基本都能胜任一般企业普通的日常账务处理工作。因此基础会计学存在速成的可能。
三、《基础会计学》速成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深入正确讲解“借”、“贷”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复试记账本质
复式记账是会计是“基础会计学”的核心内容。而其精髓就是借贷记账法。在借贷记账法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借”和“贷”都是符号,没有实际的意义。如此一来,学生往往容易把借贷记账和经济活动中的资金流动完全的割裂开来。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会计核算时,往往是机械地按照“首先,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应记录那些账户;其次,确定各账户是记增加还是记减少;最后,确定各账户记录的借贷方向及金额”的顺序来进行账务处理。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初学者而言,一方面不容易理解,另一方面也会觉得比较枯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借”、“贷”的内涵和复式记账的本质结合起来。即,把“借”看成是资金的流入方;把“贷”看成是资金的流出方。而复式记账法的本质就是核算一笔资金的来源(贷)和去向(借)。
例如:某企业收回应收账款4万元并存入银行。对应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40000
贷:应收账款 40000
这笔会计分录反映的经济事项是把收到的40000应收账款(来源方,贷方)全部存入银行(去向方,借方)。换而言之,资金从贷方应收账款来,进入到了银行存款。在这种方式教学方式下,只要学生能理清现金的流向,采用合适的会计科目,就能据此迅速、准确地作出相关会计核算分录。
2.明确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教学目标,编排、浓缩教学内容
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建立起会计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简化相关教学内容。特别是部分理论教学内容。例如,对于T形账户,就可以减少讲课时间或是简要带过。特别是涉及到账户结转和摊销时,直接讲授具体核算方法就可以了。这时如果按照大多数教材的编排用T形账户加以说明,往往会把学生绕糊涂,反而适得其反。再例如,在对会计科目的讲解过程中,可以把常见的会计科目直接浓缩后,一次性的给学生讲解,以利于他们理解相关会计科目。当然,在讲解的过程中尽可能列举相关案例,以利于他们的理解。
3.有针对性地强化实践模拟情景教学
会计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因此有必要针对基础会计学中的相关实践性比较强的章节积极强化实践模拟情景教学。例如:基础会计学中“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是概念性多、实用性强的地方。因此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对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直接进入到实践模拟情景教学。具体来说,就是直接地模拟会计实践活动中对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的处理方式,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自主的填写相关凭证和相关账簿。例如,“某企业花费50000元购买甲种原材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需要用那些外来原始凭证证明此笔业务已经真实地发生,而作为本企业的会计又需要填写哪些记账凭证和相关会计账簿。如果不小心会计账簿填写错误,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迅速地查明原因。这样既充分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较短的时间呢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宇.《基础会计》教学研究[J].平原大学学报,2006(02):117-119
篇4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教学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30-02
《基础会计学》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学习对象多为不具备经济类专业知识的大学生群体,专业术语多、结构逻辑强、学习过程枯燥等特点使得应当具备优质教学效果的基础课程往往表现出极差的教学效果,对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形成了阻碍。本文主要针对教师和学生两个主观要素展开,对教学要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等多方面进行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兴趣第一,变枯燥为有趣
(一)精美的教学课件和良好的仪表,让美的第一印象定格
大学教师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其对待课程讲授的态度(包括课件的制作)以及仪表对学生的生活态度也有着较大的影响。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应该在学生面前展示美丽的仪表、精美的课件提高自身的人格吸引力。
(二)生活案例的应用,提升课程的应用性和亲和力
《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相对枯燥,任课教师可借助于生活案例的应用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课程的应用性和亲和力。比如在讲到会计定义的时候,可以借助于学生自身的经历,将学生每学年的生活费、交通费等视作投入,将学生的毕业证等证书的获取视作产出,将学生四年来的投入与产出进行纪录,以减少投入,增加产出。还可以在课程中增加生活分录的编制等环节,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三)适当的关心和激励,缩短师生的距离感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扮演知识授予者的身份,在课外也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关心和激励,其对象以学习成绩优秀者和学习成绩较差者即两头为重点,充分发挥学习成绩优秀者的影响力带动中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缩减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群体,减少其负面效应。
(四)定期教学质量建议问卷调查,提升学生的话语权和成就感,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被尊重感
教师在教学之外定期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包括知识点掌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效果、学习参与程度、学习效果等多方面内容,了解学生,了解教学。
(五)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从享受学习过程的心理角度来学习
大学教师除了课程知识点的讲授外,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人格教育等,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应该给学生灌输将学习作为一种乐趣,应充分享受学习过程。
二、精设环节,变难点为简易
(一)布局严密,有序实施
《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重点内容以一条线展示为:会计定义――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工作底稿――会计报表。内容的逻辑严密,知识点的链接应用突出,基础就显得极其重要。教师需要在对此门课程授课之前充分准备,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作业的布置、考核方式等教学要素全盘考虑。
(二)教学内容分解与教学方法匹配
1.教学内容分解
《基础会计学》的教学内容可以分解为三大模块即:会计基础入门模块、会计记录入门模块、会计报告入门模块。
图1――《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模块
2.教学方法的选择
《基础会计学》的教学方法有:图解教学法、双篮子结转教学法、结合生活案例突破难点教学法、自学指导教学法、循序渐进习题教学法、手工记账教学法等。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匹配
会计基础入门模块涉及的是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定义的理解和准确分析,可以采用结合生活实际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和循序渐进习题教学法;会计记录入门模块可以采取双篮子结转教学法、手工记账教学法等;会计报告入门模块可以采取习题精炼教学法等。
(三)巧设途径了解知识掌握的难点
在《基础会计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和困境,可以采取的方法有:课堂提问与结果分析、课前知识点复习测验与结果分析、课后知识点测验与结果分析、课堂竞赛与结果分析等。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知识重难点掌握程度的了解外,还要通过一定的强化手段对此进行突破。
三、巧设互动,变单一为多元
(一)课程教学讲授环节全过程互动
大学课堂氛围的建设对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能力提升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切忌教师在课堂讲授中一言堂。《基础会计学》的教学内容知识点多,尤其是在会计基础入门模块,知识点构造简易,讲授中巧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基础会计学 》课堂氛围建设可采取的方法有:教师直接提问学生自主举手回答、教师直接提问随机点名回答、小组竞赛、教师板书错误学生自主纠正、教师板书错误随机点名纠正等。
(二)作业批阅环节全人员互动
《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中的会计基础入门模块和会计记录入门模块,知识点应用灵活,需要借助于大量习题练习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作业批阅过程中可采取教师批阅学生解答、学生批阅教师解答、学生互批共同解答、小组互批自行解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三)效果评价环节全方位互动
对于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大学教师通常采取的计分方式是平时20%、期中20%、期末60%,也就是说期末考试在学生总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多年的大学教学经验来看,学生能力培养应该是大学教育的根本,在对大学生的综合考评中,应综合体现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水平、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期末闭卷考试的比重应该只是学生综合考评成绩中的一部分。
四、学生主导,变被动为主动
(一)手工记账环节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参与程度
《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会计记录入门模块中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讲解应结合手工记账教学法,将抽象的知识点演变为通俗易懂的手工操作,让学生在自主实践过程中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填制等,让学生的学习地位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操作。
(二)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分值水平
篇5
【关键词】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
一、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基础会计学是财经类非会计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阐明了关于会计知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一方面,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是提高财经类非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选择。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企业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财经类非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经管类学生毕业后即将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掌握基础会计学的内容是对学生基本的要求,它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具备运用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和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是优化财经类非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也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会计学和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学科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基础会计学具有普遍适用性,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进行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本身的专业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如此更符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策略
(一)领悟和贯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明确指出,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培养目标与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非会计专业学习基础会计学要求学生“懂会计”,会计专业学生突出“如何做会计”。由此可以看出两者的教学目标侧重点是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具体来说,非会计专业课程目标是让学生熟悉会计信息是如何产生的,掌握会计学基本理论及财务分析,学生在将来能熟练利用财务信息为经济管理活动服务。因此,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既要重视会计学知识教学,又要注重对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能够提高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1]。在明确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目标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充分领悟这门课程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意义,不是只有做会计才需要学会计,从前途和发展的角度激励学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融洽。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高校教师有一个共识,同一课程同一个教案,不同的教师去讲,教学效果不一样,因为教案是“死”的,要靠人将其讲“活”。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方式。所以,在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比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时教师可以设定与基础会计教学的情境现场,请学生上讲台演示模拟,最后提出问题引出课程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专业,设定与专业相关的情境模式,如对市场营销学生讲会计凭证时可模拟销售人员报销业务招待费等情境,通过情境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关注课堂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也能使课堂教学气氛编的活跃。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如何将该方法应用到基础会计教学中,需要经过教师收集准备案例、学生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和得出结论几个阶段。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学的做法,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在接收到案例后先消化,然后查阅需要的资料,通过自己动手的过程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小组讨论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另外对于知识点不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通过案例将相关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三)强化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基础会计学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必须重视实践教育,重点是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会计计算方法实训、会计核算方法实训。将企业会计环境搬到实训课堂,让学生在手工模拟实训过程中增强会计核算实操能力,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自己动手完成填制、审核各类原始凭证,学会编制记账凭证,生成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系统地完成整个会计循环。在实训中,教师还可以模拟会计职场,设立不同会计岗位,如出纳、会计、审核、主管、财务总监等,明确学生各自的职责分工,并定期轮岗,全面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协调能力,最终使学生具备会计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
(四)全面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考核模式
笔者所在学校教务处文件规定,每门课程的考核方案由各系部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制定,并上报学院教务处审核备案。过去传统的考核指标包括两项: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由此造成了大多数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死记硬背、只重视考试要点内容而轻实际应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素质教育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顾全大局,教务处及时对旧考核办法进行了调整,突出学生平时表现、课堂发言、模拟实训,为此制定了多元化考核模式,把实操纳入考核范畴,比重高达40%,以此全面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高。笔者所在学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考核模式具体如下: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40%,实训占40%。其中实训权重如下:凭证处理40%,包括记账凭证填制、原始凭证的粘贴、凭证装订等。账簿登记30%,主要有科目汇总表编制、总账登记、明细账登记、日记账登记等;报表处理30%,重点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以此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
三、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复合人才的摇篮。因此,高校里的教师应在教学上多钻研、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设计高质量课件,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业余时间应重视学习社会上最新的财务处理做法,时刻关注会计发展,不断接受继续再教育,拓宽知识面和阅历以完善自我,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
【会计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吕晨,刘红宇.会计语言论:会计学原理方法的创新[J].新会计,2014(1):25-32.
[2]余与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8):168-169
以上就是今日为您带来的会计学论文,可供的参考素材。
篇6
(一)情景式教学法的内涵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发现:人们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记住听到内容的20%,记住看到内容的30%,记住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记住所说内容的70%,亲身经历可以记住知识的80%,教授他人可以记住知识的90%。在此基础上,教育工作者渐渐探索情景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情景式教学法又称为情境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物、图片、视频、声音等手段创设形象生动的具体场景,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以增强他们的感性体验,从而使他们理解抽象知识或掌握复杂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情景式教学法的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与教学相关的场景,这些场景包括如教学器具、相关知识点的背景素材、案例、图片、视频等,也可以在教学前联系好实地场所,带领学生体验实地场所的情景、操作实际工作的设备,以直观地理解和感悟场景,形成必要的知识镜像。通过教师对知识启发、引申和归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找到答案,理解知识点,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辨的良好习惯。
(二)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独立学院学生往往是我国高考独木桥上的“战败者”。经过我们的观察总结,独立学院学生在传统考试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兴趣持久性弱、学习自律性较差、独立学习习惯不好等问题,但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们在传统课堂学习之外表现出兴趣多样性、性格外向化、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强、乐于动手操作、具有一定的文艺特长等优点。
(三)情景式教学法与独立学院教学的结合
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对独立学院的学生,如果以传统教师主讲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效果不理想。采用情景式教学法,通过各种“情景”的方式,将课堂教学目标对应的知识点在课堂前部分展现,将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参与为主,教师由“讲授”的角色变为“教练”的角色,带领学生体验和感受实际工作等场景,以“动手练”来体会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设置场景、各种角色扮演、实物展示、案例研讨、虚拟工作目标驱动等具有情景式教学法特点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改善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激发和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兴趣,能较好地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四)情景式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应用的评价
对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结合独立学院教学评估系统的结果分析表明,运用情景式教学法后,学生对课堂设计的满意度、学习的自觉性、过程的积极性指标上,均比非情景式教学法对照组的评价高。情景式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课程考核采用非闭卷技能操作过程和结果评价,运用项目组编写的情景式教学实训教材,针对建账、记账、审核、报表编制、装订凭证的等业务单元逐项考核,结果表明,学生对原理掌握程度、操作规范性、过程参与度方面表现较突出。
二、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运用情景式教学法的过程
(一)教师“双备”,按教学目标设置情景
情景式教学法脱离不了情景,要求教师教学前结合情景式教学法,对“备学生”和“备课”的“双备”要求做好情景设置。此类情景包括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场所、人物、事件、器具等。教师要提前准备好适合的教学场地、案例、故事、PPT素材、教学器具、人物、角色等。针对“基础会计学”教学,教师所展现的情景要能和学生生活经历相关,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二)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经历、社会新闻事件、案例、道具、人物角色设计等,在课堂前部分进行背景的铺垫,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以“基础会计学”课程的“记账方法”定义和分类为例,通过设置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和探讨,目的是归纳出记账方法的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交易和事项”“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的含义和差别。具体过程如下:1.情景设置一。课前联系某学生由其准备家庭某月份日常开支记录情况,或由学生准备其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开支记录。步骤一教师请学生介绍其家庭或其个人某月一定时期收支的记账情况,展示记账用的实物及具体内容。假设,学生甲提出其个人9月1日—9月10日的收支记录为:收到父母给的学费5000元,生活费2000元,学费5000全部交给了学校,饭卡充值了500元,买东西花费了400元,截至9月10日,学生甲的银行卡里有1000元,手中有现金100元。步骤二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甲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学生甲所采用的这种方法有哪些元素?这个方法有什么特点?步骤三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得出记账方法的概念,即运用一定的记账符号与规则,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的方式。2.情景设置二。教师请学生都拿出手机,现场上网下载一个记账手机APP,要求学生就“步骤一”中的日常开支在手机上进行记录。步骤四教师提出问题:使用时兴的网络记账手机APP和学生甲个人所采用的记账方法,二者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二者都是一种记账方法,只是采用的介质和工具不同。步骤五教师进一步总结:上述记账方法仅设置了部分账户,反映了该学生收到款项和开支款项的交易,该方法是单式记账法,即通过设置部分账户,记录交易涉及的资金变化的一个方面。3.情景设置三。在学生甲前述的基础上,假设9月10日,学生甲从银行ATM上取款200元,准备9月11日交班费。步骤六教师提出问题:对学生甲9月10日从银行取款的这笔业务,需要记账吗?引导学生讨论该业务的性质,并归纳得出“交易”“事项”的概念和区别:“交易”与“事项”都是“经济业务”,但“交易”是指发生在两个不同会计主体之间的价值转移,如购买产品、销售产品等。“事项”范围更广泛,“事项”不仅指发生在不同的会计主体之间,像“交易”,也发生在一个会计主体内部各部门之间,如企业的生产车间到仓库领用原材料等。“事项”包括了“交易”,“交易”只是会计主体的一种外部“事项”。步骤七教师提问:会计记账的对象是会计主体的“交易”,还是“事项”?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交易”和“事项”是否该记账。教师总结:如果仅记录“交易”不记录“事项”,则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信息不完整,所以会计应该记账的业务是会计主体的“交易”和“事项”。步骤八教师归纳:针对学生甲9月10日从银行取款的事项,需要记账。继续提问:如通过前述的记账方法,应该如何记账呢?教师引导学生在纸面或手机APP上进行操作,并当场展示其操作结果供学生讨论。步骤九教师在前述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复式记账法”的做法,引导学生对“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做比较。教师最后总结:复式记账法是对一笔“交易”或“事项”涉及资金变化的两个方面进行记录,不仅对外的“交易”需要记录,对内的“事项”也需要记录,而且可以根据记录检验其正确性。4.情景设置四。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由纸质记账凭证记录的会计分录和账簿记录,同时,在多媒体设备上演示。教师介绍:今后会计的工作都是采用“复式记账法”,通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来记录“经济业务”,这是会计记账的主要“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会计核算逐步实现会计信息化。
(三)教师归纳知识点
教师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对课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阐述“记账方法”“交易”“事项”“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并比较“交易”和“事项”的差别,归纳会计记账工作需要记录“交易”和“事项”的要求,对比“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得出二者的优缺点。
三、应用情景式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一)情景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
情景式教学法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在运用它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舍本逐末”,为了方法而偏离教学目标。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情景营造要与学生的认知相符,并能直观、形象地展示,以激发其参与积极性;情景选择需要和课程知识点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以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知识的递进关系,得到学生的充分参与和理解。
(二)情景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带着“真情”去营造场景
要实现情景式教学法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需要教师带着“真情”对待课堂。教师在课外要做大量的素材收集和准备,细心留意身边的素材,有针对性地探寻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的实际做法。掌握学生最关心的热点话题,了解学生的兴趣,结合知识点精心运用素材、场地,将热点、兴趣等融入到情景中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三)改善教学条件以适应情景式教学法的需要
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应用情景式教学法,首先需要将大班教学分散成小班制,方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其次,为展示会计工作需要的场景和实物资料,需要有多媒体教学设施。第三,为便于学生校内操作,可运用模拟工作场景开展教学,这需要有全套会计工作业务所需的实物资料、器具和财务教学软件做配套。最后,为更加贴近真实工作情景,可以穿插着将一些教学场所安排在大学生创业基地等校内公司进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企业的会计工作场所。
(四)运用情景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定位为“教练”
情景式教学法要求教师从“讲授”转向“教练”的角色,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上的具体做法,还需要结合知识点营造情景,掌握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技能,掌控课程整体进度与知识衔接的关系,是兼作“导演”和“演员”于一体的“教练”。教师的“教练”角色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但又不能失去指导作用,以保证教学的整体质量。
(五)要兼顾课堂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平衡
篇7
【关键词】经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探讨
一、《基础会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会计学课程重视不够,缺乏学习兴趣。目前《基础会计学》不仅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经管类其他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对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比较有吸引力,因为这是他们熟悉会计职业、掌握基础会计操作方法的重要工具,也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但是对于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就不太重视,也缺乏学习兴趣。
(2)会计核算的方法抽象,学生理解困难。会计核算方法包括7个方面:设置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对初学会计的学生要熟练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本课程涉及的概念及专业术语也较多,比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权责发生制等概念比较抽象,大多数学生在初学时普遍感觉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借贷记账法下各个账户借、贷方向不同的登记等知识,在理解和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3)缺乏实践环节,对会计业务流程的把握不全面。会计学基础课程内容多,老师为在有限的课时内把相关内容讲授清楚,无力顾及实践环节的操作,而有的学校把会计实践单独开设了一本课程,放在后期的学习中,导致在本课程里没有安排学生的实践环节,但基础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如果只按教材的章节顺序讲解,即机械、抽象,又不利于理解。尤其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充分理解,融会贯通。
二、提高《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1)采用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进行课堂教学讨论时,要做好事前准备工作。要预先告知学生讨论的内容,要告知学生资料搜寻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保证课堂讨论质量。在具体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保证课堂讨论在合理范围之内展开,避免由于讨论内容的无约束性,导致内容偏离主体的现象,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梳理逻辑思路,为今后的讨论活动提供可借鉴资料。比如关于增值税的核算,可以先布置学生查阅增值税的税目,了解增值税是针对什么行业征收,税率是多少,增值税的征纳方式,进项税和销项税如何抵扣,偷逃增值税的手段及法律后果等,内容很丰富,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在课堂上的讨论中就可以很好的投入,对增值税的核算也就可以轻松掌握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提高了。
(2)运用形象思维理解会计核算方法。在会计的7大核算方法中,最重要的是复式借贷记账方法,初学会计学的同学容易混淆借贷记账方向,鉴于此,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借助会计等式的基本方向便于理解不同账户的记账方向,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开设“T”型账户,一边记增加,另一边就记录减少,同时引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左边为“借”右边为“贷”,这是固定的,而哪一边记录增减取决于账户的性质,不同性质的账户记账方向不同,正是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混淆。下面以会计等式为例说明记账方向的记忆。会计等式如下: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其中等式左边的要素是同种性质的,反映的是资源在企业的具体存在形态,没耗费之前是企业的资产,耗费后就转变成费用了,所以也可以说“资产是没有耗费的费用,费用是耗费了的资产”,它们是同种性质的,所以记账方向相同。对资产、费用开设“T”型账户,左边为“借”、右边为“贷”,看等式,资产、费用位于等式左边,为与它们所处的位置相当,当它们增加时就登记在左边,相反当它们减少是就只能登记在另一边即右边,而“T”型账户的左边是“借”方,右边是“贷”方,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资产、费用在等式左边的位置形象的记忆,它们在左边,所以是左(借)记增加,右(贷)记减少,如图所示:
同理,等式右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三类要素是同种性质的,它们反映的是企业资源的来源,可能是向银行借款而来,形成企业负债;可能是投资者投入,形成企业所有者权益;还可能是发生了销售,取得收入。所以它们的记账方向相同,又因为它们处于等式的右边,为与它们所处的位置相当,当它们增加时就登记在右边,相反当它们减少是就只能登记在另一边即左边,而“T”型账户的右边是“贷”方,左边是“借”方,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在等式右边的位置形象的记忆,它们在右边,所以是右(贷)记增加,左(借)记减少,如图所示。因此,只要把各要素在等式中所处的位置记清楚,根据各要素的位置就可以判定其增减应记入的借贷方向,当然,还需要对会计科目所属的性质分清楚,才能熟练运用。
(2)加强课堂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关于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核算业务等内容,均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教学方式来实现。特别是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等内容,其可行性操作较强。可以给出一套实际操作的练习,让学生实际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最后再编制报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准确理解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填写要素,理解其填写规则。对于填写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能及时改错,印象较为深刻;对于操作流程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
一、课程的目标定位
非会计专业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较系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建立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打下坚实的会计理论基础;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汇总和披露的全过程;具备简单的会计核算能力;掌握三个方面的应用技能:(1)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2)账簿的设置和登记;(3)会计报表的编制。
二、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不合理
对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学基础一般设置在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上学期,在学会计学基础之前一般只有西方经济学作为支撑,没有学过经济法或税法等法律课程,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处。此外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的课时一般是40或者48个理论课时,没有实践课时,学生几乎接触不到上機操作和沙盘实验。会计学基础的老师基本上也只有理论基础,缺乏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经验,再加上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重视度不够,教学效果差。此外,在教学内容方面也不尽合理,《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作为会计的基础课程更多侧重于会计的基础理论和核算,而学生日后工作当中最有可能用到的会计报表的分析课时很少。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许多老师是”教材+课件”的形式,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借贷记账法经济业务的核算,涉及到很多抽象的名词和概念,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主要以传统讲授为主,课堂练习为辅,理论知识抽象,学生们尤其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知识掌握情况较差,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
(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根据笔者任教的专业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该门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的结合不很紧密,学生们认为这门课程和所学专业关系不大,所以积极性不高,比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更感兴趣的是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和招投标工作,认为会计与他们相差甚远;电子商务的学生更重视计算机软件及应用,而对于会计学基础则不够重视。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上采用会计核算流程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会计核算流程项目化教学是指以会计核算为主线,按会计的职业活动的内在逻辑顺序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在教学项目中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创造力,最终由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会计核算流程项目化教学其实质是搭建了一座理论与实务之间的桥梁,主要是以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为主线,把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拆解融合到各项目中,学生学习过程必须和一个具体的项目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这样学生既能感受到会计核算工作岗位的真实感觉,又能提高操作能力,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通过适时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较为活跃,同时基础会计课程既有原理方法又有实操分析的特点,要促进学生理论水平、操作技能、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提高,教师可灵活采用案例教学、联想启发、互动讨论、情境教学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知识技能点,灵活配合运用,实现“学教做一体化”。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是保证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图文并茂,高效、快速的展示案例资料,凭证、账簿实物,报表信息数据,把抽象的会计理论、经济热点融入课件,使课堂教学变得直观易理解,确保课堂信息量的充实,最终达到提高本课程教学效率和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分模块化教学
把会计学基础的10章内容进行整合,共设计3个模块进行教学。
模块1:会计基础理论
会计基础理论包括前面三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四大假设、信息质量要求、六大会计要素、六大类会计科目、借贷记账法等,帮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原理,为后面会计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此外,为了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意识到会计这门商业语言的重要性,笔本文建议增加专业岗位重要性的介绍,进而提高非会计类专业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模块2:选择针对性、典型性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
一般来讲,引用到课程教学中的案例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1)所用的案例要源于真实生活,具有客观存在性和一定的现实意义;(2)案例尽可能形象生动,具有客观存在性;(3)案例需要经过适当改编,与教学理论巧妙结合起来。教学顺序按照:财务会计报告(说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会计报表要素(理解会计报表的构成)—会计科目与账户(理解会计报表项目数字来源)—复式记账(理解会计科目的运用)—会计凭证(复式记账的依据)—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汇总)。
模块3:财务报表的理解和分析
除了让学生知晓财务报告的编制以外,增加财务分析,报表分析等相关内容。并且,在讲解会计报表时,重点说明会计报表的结构与会计报表分析之间的关系,解释如何计算和分析财务指标,以及如何利用附表和附录阅读会计报表的方法和技巧。
参考文献:
[1]张璐.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农业经济和科技,2017(2)
[2]张冰.案例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考索,2017(41)
篇9
关键词 基础会计 教学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账务处理流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Basic Accounting Teaching
Abstract The basic accounting is the basis of accounting and related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counting curriculum system. How to make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students to easily master the knowledge of the disciplin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teaching. By the author's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discuss some recommendations in relation to the course teaching the hope to further refin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basic accounting effect.
Key words basic accounting; teaching; accounting documents; accounting books; accounting treatment processes
基础会计作为高校教育中会计、经济和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对各专业的后续学科教育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于财会专业学生而言,基础会计课程是学好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的前提和保障,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财务管理等课程的陆续开设,也是建立在基础会计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学好基础会计课程,对后续课程的深入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学好基础会计,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的内容体系以及体系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借助于账务处理流程的简略图来了解一下(如图1):
首先依照所学会计理论知识,根据经济业务发生后取得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为了保证账实相符,还要进行财产清查,最后根据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会计理论学习为主阶段
按照上述账务处理流程处理会计资料之前,必须具备会计理论知识,所以,第一阶段以会计理论学习为主。
对于初学者来说,对于会计知识一无所知,所以必须从基础讲起,包括什么是会计、会计的职能等基本会计理论,会计账户、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分录等核心会计理论,以及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以常规教学方法为主好,还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好?本人以为以常规教学方法为主,以多媒体教学方法为辅好。
在教育领域中,无论哪门学科一般都可以实施多媒体教学,但是对于某些用传统的黑板、粉笔常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就没有必要使用计算机来进行教学,因为那样既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而多媒体教学黑板板书相对较少,幻灯片更换速度较快,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容易接受新知识,所以建议以常规教学方法为主。
但对于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难以描述的内容,就有必要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如讲解账户内容时,讲完账户的基本结构及其包括内容,可以使用多媒体幻灯片,以图像的形式展示下现实中账户的结构以及内容,然后告诉学生,现实中的账户结构比较复杂,而以后学习中经常用到,为了便于学习,以“丁”字形账户代替。然后再把“丁”字形有关的使用,介绍给同学,和现实账户对比后,这种就加深了学生对“丁”字形账户的理解。
2 会计实践为主阶段
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后,接下来开始按照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顺序逐步学习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这些资料很多与图表有关系,讲解时,如果只按采取黑板粉笔传统常规教学方法,用文字描述太复杂,而且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往往需要大量的板书,耗费较长的课时,学生接受起来较慢,甚至不能较好理解课程内容,这时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就会显现出来,所以这一阶段,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常规教育为辅。
学习原始凭证时,如果用多媒体将原始凭证投影出来,学生很直观就明白了有关的发票、收据、银行结算凭证、收料单、发料单等凭证的模式,也很容易就弄清楚了原始凭证的内容和格式。同样,在讲解填制会计凭证、编制会计账簿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工具演示,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文字描述的复杂、晦涩,学生更容易理解,实际操作时,更容易上手。
通过多媒体形式讲完教材上内容后,最好以一个小企业的几笔简单业务为例,用多媒体形式,系统地向学生展示这些业务所涉及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通过图、文、声、像等手段不仅突出了主题,突破了难点即账务的处理过程,而且可以将真实的会计环境和会计实务操作过程通过多媒体完整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整个会计操作程序一目了然,印象就会极为深刻。
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实物教学的运用也必不可少,如果教师手中有做好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的话,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已经做好的整套账相关的证、账、表,让学生体会到实际工作中会计是做什么工作,会计记账是如何记的。
3 会计综合模拟阶段
讲十遍不如让学生做一遍,学完会计理论以及账务处理流程内容后,可以进行会计综合模拟练习,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巩固所学知识。
会计模拟实习的关键是要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切合会计实际工作的、具有和基础会计知识水平相当的会计模拟实习资料。资料包括一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并且附带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原始凭证。首先教师和学生一起把企业用到的账户设置好,设置时老师提示,主要让学生思考和动手。例如:设置管理费用账户时,老师提问学生,设置什么类型的分类账,用什么格式的账页,让学生明白学过的知识对于会计实务的重要性。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从原始凭证开始,到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直到最后做出报表。操作过程,尽量模拟现实中企业会计处理,例如:原始凭证如何贴在相应的记账凭证后面,当原始凭证纸张较大时怎么折叠凭证整齐美观,这些细节课本上没有,老师可以示范下。
通过编制整套证、账、表,既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在实验中掌握书本理论知识。一方面,学生可以明确凭证与账簿之间的关系,明确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的关系,明确账簿与报表之间的关系,明确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表核对;另一方面,又会对教材上关于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的一些细节要求加深印象,而不再是死记硬背。
4 结语
基础会计是一门应用型、技术性很强的学科,该学科专业术语多,理论抽象,核算复杂,所以教学时,由会计理论开始,通过传统黑板粉笔常规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形式,由会计理论逐渐向会计实践过度,最后通过会计综合模拟实践练习,掌握会计处理流程,巩固基础会计学科知识,为以后的电算化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等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唐顺莉. 《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科技资讯,2007.34.
[2] 李金茹.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基础会计》教学质量[J].实验室科学,2006.5.
[3] 陈国辉,迟旭升.基础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2009.
篇10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程研究;工作过程导向
根据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要求,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高质量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那么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掌握一门实用型的学科就应该放到工作中来,也就是一切的教学要模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执行,以便于发现问题然后更好的进行学习。对于工作为导向的《基础会计》课程,要以实际的工作目标来行动,引导出最为典型的职业工作目标,再来对相关课程进行设置。《基础会计》这门学科主要的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不断的去实践后再进行理论的学习然后再次巩固实践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避免了被动式的去接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基础会计》的记忆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处理中更加具有创新性。本篇文章主要是从中职学校的《基础会计》教学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到该门学科的实际目标,对工作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进程进行研究和设计、从而得出研究结果,最终有望实现对《基础会计》教学有着可参考性的指导作用。
一、相关概念阐述
(一)工作过程导向
过程导向是指在为了达到预定的工作目标而采取的一种符合逻辑结构的管理思想。工作过程导向是指主体的需求和工作的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通过明确预期的工作目标,使在工作中让环境与预期的目标不断的减少差距。通过上述表明在基础会计教学流程过程中具体为导向化的动态过程。
(二)基础会计
会计是随着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而产生的一门实践和经济管理学科,有效的会计管理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基础会计是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一门基础性专业课,学好基础会计学有利于学者对整个会计专业技能技巧的掌握。基础会计学属于管理类的基础性学科,内容可以分为会计概述、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会计档案。
二、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学的广泛但是学的不透彻
《基础会计》这门学科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是对该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阐述较多,但是对实际操作中的基本技能并未涉及太多。例如该学科中对工业企业日常运营管理中的核算部分,不但介绍了核算的全部过程,而且还介绍了商品在流通中的企业会计核算,这样讲的就比较广泛,让初次接触《基础会计》的中职学生来说是有点难度,产生一种很难理解的现象。而且本门课程并没有体现出学习该专业的基础性,也是分散了学生和老师讲解的侧重点。
(二)涉及的实践内容少
《基础会计》教材一共九章内容,会计的概述、会计要素、账户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财产清查等理论部分就占六章,后三章主要讲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核算程序、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等实训操作。所以,《基础会计》学科中主要是对专业术语概念性、理论性阐述较多,对会计实操方面的讲解比较少。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难以脱离实践去纯学习理论知识。对于先讲大部分的理论后,再进行实际操作来说,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
(三)课本内容不合理,操作环节盲目性大
从教材的实训部分可以看出与实际工作中的内容脱钩比较严重。大多数的案例都是通过人为加工后编写入书的,这样与实际的证、账、表不符合,会误导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技能的掌握,对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在结构上面,理论部门与实训部分的衔接不恰当,大多数是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掌控,不利于学生系统性的掌握。对于实操的目的来说。课程将实操部分划分成了多个板块,但是各个板块之间的衔接度比较低,典型的为了达到小目标而进行,实操的目标不清晰化,不能实现原有的计划目标。(四)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对于本门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注重单一的小点知识教学,而并没有整体性的进行知识讲解。然后是重视教材的局部性训练,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训练。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学到的技能知识只适用于本问题的解决,一旦出现多个知识点的串联就没法进行解决和问题的处理。最后是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轻视实践方面的教学。在中职学校的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一般喜欢理论性的板书教学,而并不一定带领学生进行手工做账等,这样就让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而且理论没有与实际相结合,导致学生积极性差,不能够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解决方案
(一)课程设计的原则
首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在基础会计学科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在学校学习、企业工作能力和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结合起来。现如今的企业不但看中的是学生的学业基本功而外,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工作的执行力等等。这些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在学校老师的教学来进行锻炼和提升。这些方面的教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沟通意识和职业价值观等。然后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一切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导学生完成学习知识的同时,要以企业实际的情况来考验学生是否真正能够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指导学生从日常的建账到工作的凭证处理、到编制财务报表等等,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实操性从而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最后与职业证书的考核相挂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将课本所涉及的内容与职业证书的考试内容牵连进来。那么在学生学习的同时,能够接触职业证书的考试题,才能够让学生在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取过程中快人一步。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基础会计》课程方案设计
1.教学目标制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主要分为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设定方面又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为总体的能力目标,总体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基础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能够独立自主并且正确运用会计基础知识来处理企业会计中的基本业务,能够学会处理一套比较易懂而且思路清晰的财务业务。另一方面为具体的能力目标,主要是对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学中各个知识点和各个单元的灵活掌握。知识目标是指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以实际的会计工作作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在这过程中要不断的给学生介绍基本的概念原理给学生学习,这样学生才对基础会计学感兴趣。2.教学内容制定基于会计工作为工作导向的这门课程,首先在对课程能力和目标制定之后才能对教学的课时做出充分的安排,以保证学科知识的精确讲解,课程内容的制定如表1。3.学生能力训练项目提升学生的能力训练提升是指学生在学习一个单元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专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检验,对不同单元学习知识点的能力要求不一样。例如编制会计报表的时候,首先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填写资产负债表和正确的利润表,掌握这两种表的结构以及编制的方法。然后是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先是老师指导进行编写以及问题的纠正。最后是要求学生独立自主编制会计报表,并且交于老师检查。从而达到通过教学项目使学生的能力提升。4.教学计划进度表教学计划进度表是基于教学内容制定之后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单项能力训练的基础之上,对基础会计学科进行完整教学进度的制定。这也是体现了文章一开始就提出的先实践再理论然后再教学的教学独特性。有利于老师正确的安排自己的讲学进度,难易有度,循序渐进。5.教学评估设计由于会计专业的操作性非常强,平时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试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比40%,最终期末考试成绩占比为60%。平时成绩构成为平时印象评分10%,课堂出勤10%、学习态度成绩为5%、课堂提问回答10%、课余作业占比5%。操作技能占比为60%,如表2所示。期末成绩占比分为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期末学习报告分别占比为80%和20%.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首先利用5分钟的时间告知学生本次课程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大体清晰的学习认知,可以利用视屏或者小故事的方法引入。其次是用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模拟问题的实操过程中如何解决,并且小组代表进行发言解决问题。其次是用15分钟来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会计技能的指导,采用工作过程的情景演示方法进行教学。然后是用10分钟让学生进行技能的再次掌握和巩固。最后是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总结和课后作业的布置。
(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创新
1.案例教学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将自己常年积累下来的经典案例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来,比如在对学生讲会计六要素板块的时候,先不给学生讲六要素的含义或者理论知识。先引入某个企业的情况,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改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以及财富积累等指标的体现。最终通过讨论分析,形象、生动、具体的讲述会计六要素,这个更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增加学生的分析能力。2.情景式教学主要是在课堂的教学中实际模拟企业的状况。首先将班上学生按照企业的真实写照进行划分,设置六个工作小组,每个工作小组有10个工作岗位,每个工作岗位按照企业的真实状况配置相关的资源,当学生进入这样的一个实训室就像进入了企业的会计办公室。实训室中配置真实的账、表和相关凭证资料等。而且培养学生对会计系统“金蝶”或者“用友”ERP系统进行学习,模拟出现的相关问题,比如无法买到发票、销售清单出现异常等。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扮演公司的企业员工,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处理问题能力,减少课堂教学与实际企业情况的差距。3.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对学生进行强制性学习。要以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转变为自主式学习的思维,全面的运用多媒体,实操等手段进行教学,而且老师要增加课外答疑的环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参与学习,增加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学习效果。
四、评估和总结
现阶段大多数中职学校在《基础会计》这门学科上的考试,还是以期末考试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这样便没有结合到学生的日常的课堂表现以及实际的技能掌握,同时也符合人性化的要求。所以在借鉴传统考试方法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该引入专业操作能力的考核、技能考核和综合能力的考核来综合性评级对这门学科的掌握程度。这样做首先充分体现了中职教育在基础会计中的应用特征,对学生的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的把自己置身于工作当中。其次是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基于工作过程的为任务主导的教学中,不断的让实践和教材的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是利用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来解决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存在的根本因素。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基础会计》课程研究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实际掌握,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分析,动手和逻辑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的会计技术教学论[J].国家职业技术教育,2014.(7).
[2]杨世凤.浅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基础会计》课程研究[D].北京大学,2015(5).
[3]肖仁威.论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开发的思考[J].国家校外教育,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