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补充医疗保险范文
时间:2024-05-20 17:4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行补充医疗保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筹集对象
凡注册地和经营地均在本区范围内的各类经济组织(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各类混合型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应当为本单位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小城镇社会保险和外来人员综合保险(以下简称城保、镇保和综保)的雇佣员工缴纳合作医疗企业扶持资金。
二、筹集部门
各镇人民政府、工业区管委会为区合作医疗企业扶持资金筹集的责任主体部门,区政研室、财政部门、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税务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农业银行支行协助开展此项工作。
三、筹集办法
企业、区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与农业银行支行签订区合作医疗企业扶持资金自动划帐协议书,按照协议自动划帐解缴合作医疗企业扶持资金。
各镇人民政府、工业区管委会落实有关部门在每年的1月底之前,对应列入征集范围的企业列具清单,送各镇、工业区合作医疗管理站,由镇、工业区合作医疗管理站统计确认上一年度末企业未参加城保、镇保和综保的雇佣员工人数,并于每年3月5日之前由各镇、工业区合作医疗管理站将各企业核定人数和应缴纳金额通知各企业,3月15日之前完成应缴纳合作医疗企业扶持资金的人数和金额的复核工作。
四、筹集标准
合作医疗企业扶持资金人均年缴纳费用以市职工年最低工资标准的4%计算(如2006年缴费标准为750元/月×12月×4%=360元/年/人,90元/季/人,缴费标准随市职工年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作相应调整),每季收取1次,按年应缴费用的四分之一缴纳。
五、缴纳期限
每季度末之前企业必须在农行专用帐户中存有足够缴纳合作医疗企业扶持资金的资金。
各镇、工业区合作医疗管理站根据复核后的人数和金额,每季开具中国农业银行市分行委托收款凭证和收款收据,委托农行分别于每季末次月10天内从企业指定的农行专用帐户中收取。
六、资金拨付
筹集的资金由农行直接交付区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再转拨给各镇、工业区、合作医疗管理站。
七、工作职责
各镇人民政府、工业区管委会是企业扶持资金的责任主体部门,具体负责合作医疗企业扶持资金的收取工作,实际收取的合作医疗企业扶持资金与应缴纳企业扶持资金的缺额部分由各镇、工业区承担。
区政研室要将合作医疗企业扶持资金筹集工作列入区政府对各镇、工业区的考核内容。
财政部门会同合作医疗管理部门制定合作医疗企业扶持资金有关政策和征收措施,协调有关事宜,协助收取合作医疗企业扶持资金。
合作医疗管理部门负责有关文件资料的拟定工作,并负责企业符合条件人数的摸底工作,协助收取合作医疗企业扶持资金。
税务部门协助配合合作医疗企业扶持资金的催缴和宣传工作。在征收期前将合作医疗企业扶持资金收款收据发放至征收企业。
篇2
按照联社统一部署和安排,我组一行人,于xx年x月x日至x日对xx年度经营成果真实性指标进行了全面检查。本次查证的主要事实如下:
一、基本情况
现有营业网点个(主社个),信用代办点个;在册正式职工人,非正式职工人,其中代办员人。截至年月末,该联社各项存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净增万元,增长%,完成联社计划的%;各项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净增万元,完成联社计划的%;不良贷款万元,比年初净降万元,剔除央行票据置换贷款1万元,实际净降万元,完成联社计划的%,占比%,比年初下降个百分点。在总贷款中逾期贷款万元、呆滞贷款万元、呆账贷款万元,分别占各项贷款的%、%、%。全年实现财务收入万元,比上年增加万元,增长%,其中贷款利息收入万元,手续费收入万元;财务支出万元,比上年增加万元,增长%;其中存款利息支出万元,营业费用万元,手续费支出1万元;全辖实现账面利润万元,比上年减少万元,完成市联社计划的4%。贷款收息率%,营业费用率%,人均费用万元,资本充足率为%,固定资产占比为%。
检查认为,2004年该联社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立足改革和发展两不误,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的来看,业务经营状况发展较好,出现了存、贷两旺的局面,信用社的实力进一步得到了增强,信誉得到了提升,各项经营成果较为真实,但该联社在内部管理和核算上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上存在的问题
1、部分费用支出未进入当期成本。一是当年购置的办公设施(办公家具、多功能显示屏等)、支付的安全防卫费(防弹玻璃、防盗门等)共计万元,未纳入当年费用科目进行核算,而在联社科目往年计提的建房款中列支万元,在联社账外储蓄存单账户中列支万元。其中万元冲销了1391垫支的家具款,万元购置联社招待所家具,万元预付联社招待所装饰款。(年月日该联社营业部在5321-低值易耗品摊?嘶Я兄Ч喊旃?闷芬慌?金额万元,附件为开出的发票二张,通过社内往来转入存入活期储蓄存款,存款人名字为,储蓄存单号码为,于年月日支取,本息合计万元,在营业部存入活期储蓄存款户,户名,账号为。年月日转存存款结息元,付利息所得税元,实际余额万元。年月至年月共计支出笔,金额1万元,至月日该账户现余万元,检查结束时已责成该联社销户,并将余款纳入联社大账管理)。二是当年开支的费用未纳入当期损益核算。如联社机关年月日将开支的广告费万元在2642管理部门统筹基金宣传费科目列支(联社规定将%上划集中使用, %由信用社据实列支)。又于当天用2642科目管理部门统筹基金冲减5321科目业务宣传费万元。
2、费用计提不够准确
(1)呆账准备少核销、多计提。全辖年初余额万元,当年应核销万元,实际核销万元,少核销万元;年末各项风险资产余额为万元,呆账准备金余额应达到万元,实际余额为万元,多计提呆账准备金万元。
(2)效益奖计提有误。年账面利润万元,调增项目:网络摊销费1万元,计算机中心运行费万元,多计提呆账准备金万元,联社月底发放银团贷款万元,计提呆账准备金万元视同利润;调减项目:减免2%营业税及附加税万元,专项票据提应收利息万元,少核销呆账万元,实际计提效益奖基数为万元,扣除%企业所得税万元,该联社应提效益奖万元[(308.8-101.9)×30],实提万元,少提万元。
(3)职工教育经费多提万元。
(4)职工养老保险金多提万元。其原因是你联社计提基数全部是按当年工资总额计提。(联社理由是历年有红字多万元)。
(5)职工住房公积金多提万元。
(6)超比例冲销待核销应收利息万元。年年末余额为万元,当年冲销万元,年末余额万元,超比例冲销万元。
3、限额费用有超标现象
(1)业务宣传费超支万元。
(2)业务招待费超比例开支万元。全辖共支万元,从抽查的三个网点看,均有超支现象。
4、该联社年末现有递延资产余额万元,主要是网络费万元,补充养老保险万元,房屋装修费万元。装修费未按规定年限进行摊销,如信用社年房屋装修费万元当年未摊销完。
5、部份资产已损失,金额万元。一是委托及资产(负债)业务科目预计损失万元。如信用社万元是与农行未脱钩之前为农行的扶贫贷款,现已损失;二是调出调剂资金科目预计损失万元,主要是与行社脱钩前调给农行贷给企业的贷款,现贷款已损失。三是存放同业款项科目预计损失万元,主要是接受基金会资产,现债务落实困难,无法收回,金额万元;信用社与农行在脱钩之前拆借给农行贷给企业的贷款万元,现贷款已损失。
6、应收应付款项处理不及时
(1)1391其他应收款未及时清理和处置,金额万元。一是该科目实际损失额达万元,损失款项未进行处置;其中各社垫付历年诉讼万元(联社营业部万元、牌楼信用社万元,分水信用社万元),现基本无法收回,已损失;个信用社发生的经济案件损失万元;两个信用社分别于年和9年违规操作存款业务和违规为企业承诺担保贷款导致被法院强制执行万元。二是联社机关历年应下划的材料款万元未在当年摊销进入损益。
(2)2621其他应付款处理不及时。全辖共有余额万元。主要存在:一是联社机关养老金统筹账户红字金额万元应逐年摊销未摊销,形成原因主要是历年提取的养老保险金不够支付退休职工的医药费和补差工资而形成。二是联社机关暂收年劳动分红税万元未进行处置。三是信用社基金会并入的农行扶贫贷款有万元未查明原因进行处置。(联社说明年终决算信用社未划上来,实际只欠万元)。
7、有隐匿存款的现象。经查,该联社等个信用社在2621科目隐匿存款万元。
8、一是联社机关2621科目应付各项风险金账户中联社收各信用社2年多预提的各项考核奖万元,年未划回相应的信用社进入损益核算,二是牌楼信用社抵贷资产租金收入万元未纳入当年收入,而是摆在2621科目。
9、费用开支账务处理不规范
(1)费用列支账户归属不准。一是在印刷费中列支客户座谈会开支费用。营业部年月日在印刷费中列支客户座谈会购印刷品费万元;二是在公杂费中列支客户座谈会开支费用。营业部年月日在公杂费中列支客户座谈会购文具费万元;三是公杂费中列有修理费。营业部年月日在公杂费中列支室内局部装饰费万元;四是在其他费用中列有医疗保险费。年月日在其他费用中列支医疗保险费万元;五是信用社在差旅费中列支守库费;六是信用社在其他营业外支出列支汽车修理费。
(2)费用列支附件资料不齐、不合规。如信用社2004年月日在代办手续中列支元收贷手续费无收贷清单,附件是劳务发票。
10、账务核算不规范
一是1392和2622委托及资产和负债业务两个科目核算的年辖内多个信用社与其他联社的联合放款,金额万元,营业部同时在两个科目中重复反映了资产和负债金额万元。二是历年利润分配提取的劳动分红未纳入应付利润科目中进行核算,而是长期摆在2621科目中核算。营业部有万元,联社机关有万元。
11、当年实际利润情况:年该联社账面利润万元。
调增项目金额为万元:网络摊销费万元,计算机中心运行费万元,多计提呆账准备金万元,该联社月底发放的银团贷款万元,计提呆账准备金万元视同利润,信用社抵贷资产租金收入万元,职工教育经费多提万元,职工养老保险金多提万元,职工住房公积金多提万元,待核销应收利息超比例进行冲销万元。
调减项目金额为万元:减免2%营业税及附加税万元,专项票据提应收利息万元,当年支付的安全防卫费万元,联社机关历年应下划的材料款万元未在当年摊销进入损益。实际考核利润为万元,扣除33%所得税万元, 应提效益奖[(329.6-108.8)×30] 66.2万元,实提5万元,少提万元。
(二)信贷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抵债资产管理不够规范。一是该联社抵债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存在着台账建立不规范。如联社资保科管理的抵债资产台账的要素不全,不能全面反映抵债资产处置进度。二是在接收、处置抵债资产时存在反映不真实的现象。主要表现:接收抵债资产列账时未将利息列入抵债资产待变现利息,如接收有限公司只列万元本金,而未将相应利息纳入抵债资产待变现利息;社未经审批在并社时调增万元抵债资产。三是将抵债资产调入呆账,如信用社将公司抵债资产万元从抵债资产中调入呆账,于年月日用央行专项票据置换。
2、投资业务风险较大,收回难度大。该联社截止年12月日共有债券投资笔万元,经银监会检查确认,风险较大,收回困难。
3、贷款手续欠合规。本次对该联社营业部、信用社34笔大额贷款万元进行了抽查,发现一些不合规的现象:
(1)借款人主体资格不合规。如联社营业部借款户重公司二分公司于年月日转贷万元,该笔贷款由公司承贷,但贷款资料中没有总公司的借款授权书。
(2)贷款抵押物有不合规定的现象。一是抵押物折价偏高,如联社营业部年月日给公司贷款万元,用货船作抵,其折价比例为%,超过重信联[2003]212号文件之规定的%;二是抵押物不符合规,如信用社借款户学校,于年月日借款万元,用该校幼儿院教学楼作抵押。
(3)贷款约定不明确。一是贷款合同约定不明确,如借款户年月日与社签订万元的贷款合同,当日发放万元,后于年月又发放万元,但合同中未约定贷款发放期限;二是贷款抵押物补充要素约定不明,如社借款户公司于年月日借款万元,用作保,但未将的保险受益人变更为信用社。
(4)保证贷款有担保单位不符规定的现象。如营业部借款户公司年月日借款万元,担保单位公司不具备AAA级资格。
(5)项目贷款不合规。如重庆公司注册资本万元,先后贷款万元,其中年月日贷款万元,该户贷款无详实的项目贷款论证资料、用地规划许可证。
(6)按揭贷款操作不合规。如营业部办理按揭贷款万元,未按规定对借款人进行审查、设定担保金等。
(7)银团贷款借据要素不齐全,该联社营业部所有银团贷款笔亿元借据均不同程度存在缺少主任和信贷员印章的现象。
4、少数社贷款还未拆分完,形态反映不实。经该联社自查现在还有5个社发放贷款笔万元(于年月日到期,该户共欠信用社贷款万元),现还未拆分,因此未调整形态。其原因,一是现在正在诉讼中;二是如果调了会影响专项票据兑付。
5、大额贷款审批操作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审批成员签字不齐全,本次对该联社今年以来贷审会审批的笔万元大额贷款和展期笔万元贷款逐户逐笔进行了检查,笔均不同程度存在缺少参与审批成员的签名;二是无调查人结论性意见和审批后的结论,主要是月日前审批的笔5万元贷款;三是月日前审批的贷款无会议纪要。
6、信贷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一是经检查该联社信贷科保管的所有银团贷款和营业部的贷款档案资料均无资料目录,其资料存放无序。二是营业部年月发放公司万元银团贷款无相关档案资料,现只有银团贷款邀请书、同意贷款回复、调查报告、市联社咨询文件、提款通知书,无银团贷款协议、借款合同、抵押合同、联社审贷会审批记录和表决等资料。
7、呆账核销未如实调账。经查,该联社4年度经逐级审查报批核销呆账贷款户元,其中个人户元、企业户元,联社今年分两次调账,三季度调账万元、四季度调账万元,还余元,同时处理历年审批后未调账的呆账元,共计元未调账(联社理由个别社财力不足,余下的明年再调账)。同时在抽查信用社主社时发现该门市在申报呆账核销时有人为少报贷款余额和调账与审批的呆账不一致的现象,如年月日借款万元,上报审批万元,而只核销了万元。
8、“信用工程”开展尚有差距。本次抽查社村均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农户经济档案要素不齐,社村比较突出;二是无分户评级表;三是无颁证登记表;四是无“信用工程”开展监测台账;五是贷款面较低,社村仅为%、社村为23.9%。
9、贷款科目归属不正确。经检查和联社自查,该联社营业部历年贷款科目归属不正确,在现有贷款余额万元中有万元归属不正确,其中有笔万元(其中万元系今年发放)非农业贷款纳入农业贷款科目中。
三、建议
(一)严格按照市联社精神,进一步规范联社审贷会工作规则,加强贷款合规性、合法性的审查,提高决策质量,把贷款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二)加强信贷档案资料的管理,联社相关职能科室对全区信贷档案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不符合要求的要严格按照市联社有关规定补充完善相关资料,按序专户保管,使全区信贷档案资料早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进一步深化“信用工程”创建工作,完善相关基础资料,加大农户小额贷款投放力度,切实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巩固农村阵地。
(四)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和处置力度,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不断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自身经济效益。
篇3
为贯彻中、省金融政策,切实做好金融工作,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结合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保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
认真落实中省金融政策措施,围绕我市“三个过千亿和一个增加”的预期目标,抓住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西咸一体化的机遇,把保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力保年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继续保持100亿元的增长目标。今年,市政府决定在年奖励金融机构资金总额的基础上,加大奖励力度,将奖励总额提高到500万元。金融机构每新增贷款1亿元,市政府直接奖励3万元,金融机构可用其奖励个人或作为贷款费用支出。同时按咸政发〔〕21号文件评选年度综合奖和单项奖。
各银行要积极争取上级行在信贷和授信规模、产品准入、业务试点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创新方式,优化信贷结构,把握好投放节奏,扩大信贷有效投放。各银行要确保年新增贷款规模比上年新增基数不减少,对于新增贷款较上年增加较多的银行,市政府在年终考核时将加大奖励力度。
同时,企业和项目主体单位要顺应银行实施《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实行“实贷实付”的新要求,加强与经办银行的沟通,促进信贷资金尽快进入实体经济。
二、多渠道筹措新区建设资金
各金融机构要全力支持新区建设,创新金融服务,努力满足新区开发建设的资金需求。加快推进政银合作,市发改委要积极协助新区做好项目前期策划、包装,及时组织召开项目会、融资需求招标会,以便银行及时了解项目信息和开展融资对接工作。发挥市城司和新区投资公司在新区融资及开发建设中的作用。年,市城司要通过发行中期票据、贷款、BT、融资租赁、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为新区开发建设融资50亿元。赋予市城司在新区相关片区整体建设开发权、土地开发收益权。市城司可以入股方式进入新区投资公司,在开发初期,使其作为市城司控股子公司,得到扶植壮大。市城司要根据新区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成立具体项目运营公司,拟定项目融资方案,通过发债、贷款、BT、BOT等方式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可与周边土地开发捆绑,以未来土地收益作为项目还款来源,不断完善运作模式。新区管委会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合作开发建设。吸引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者进入新区建设领域,或参股投资各类项目。要加快引进一批金融类专业人才,尽快组建新区专业化的项目融资策划团队。支持银行业各金融机构在新区增设新的分支机构,拓展各项金融服务。鼓励民间资本优先在新区设立民营担保机构。
三、促进重点项目融资
继续整合分散的城市资源和特许经营权资产,做大做实市城司,完善政府融资平台,扩大市城司融资规模。推进高新区融资平台建设,增强融资能力。深化开发性金融合作机制,创新城市建设融资模式。加强与保险、信托等投资机构联动合作,探索银团贷款、融资租赁、集合信托、保险公司直投等园区开发融资模式。探索设立西咸一体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可行性,投资园区开发和支柱产业。
各金融机构要围绕全市100个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跟踪联系,主动做好融资对接。对于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可采取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同业合作等模式,保证项目资金需求。对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要及时跟进,加快贷款审批步伐,积极落实信贷资金。
围绕市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对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食品医药等支柱产业,要创新贷款方式,探索开展核定货值质押融资、贸易融资、买方付息票据贴现等业务,规范发展供应链融资,重点保证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对于航空、太阳能光伏、环保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和在设立基地扩大生产的中、省企业,要完善金融服务,推进产业集群和百亿元企业集团建设。同时要加大对商贸、旅游、物流等第三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拓展信贷服务,优化产业结构。
四、加大对县域经济和“三农”支持力度
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延伸县域金融服务网络。加快彬县农信社在新堡子乡和韩家乡设立银行网点步伐,消除金融服务空白点。创新农村信贷产品,改善支农方式,重点在简化手续、扩大额度、延长期限、降低利率上下功夫,更好地满足大多数农户基本生产生活所需的小额资金需求。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县域发放贷款,农村信用社投向农业的贷款比例不低于70%,全市农业和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要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信贷投放增量要高于上年;大型银行“三农”信贷增幅应比全部贷款增幅高出1—2个百分点,其中农业银行应高出2—3个百分点。
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要优先保证农业项目资金需求,支持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绿色无公害的果、蔬、肉、蛋、奶生产基地建设。发挥农发行政策性信贷作用,积极拓展支农领域,大力开展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支持农村公路、灌区改造、河道治理、电力、饮水、危房改造、清洁能源、农产品批发配送仓储、城镇土地储备整理、水热电气、垃圾污水处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省级重点镇等项目建设。着力推动26个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形成城镇特色产业集群。
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年内各县市区均要推动设立1家小额贷款公司,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专项考核。争取设立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对于设立村镇银行的县市区和参与的商业银行,市政府给予专项奖励。
积极为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提供金融支持。落实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建材下乡的信贷措施,拓展消费信贷业务。增加小额担保贷款、个人创业贷款规模。银监局、共青团等有关部门要总结经验,继续推动农行、邮储银行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在信贷利率、信贷额度、担保方式及财政贴息等方面扶持农村青年自主创业。引导各保险机构健全保险体系,为农村青年提供就业岗位。
加强县域金融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彬县林权、武功农机具产权和乾县、旬邑农民房产权贷款抵押试点工作,扩大贷款抵押品的范围。采用“一次核定、分次发放、额度内循环使用”方式,逐步扩大林农贷款覆盖面。积极开办第三方介入的林权抵押担保贷款,规范涉林贷款管理制度。鼓励市内各类担保机构开办林业融资担保业务,支持彬县建立林业贷款风险保证金制度。
五、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创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式。银监部门要推动商业银行把中小企业服务专营机构做实,落实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置人力资源与财务资源、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等“四单”原则,将支持中小企业与银行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和高管人员履职考核挂钩。各银行每年要创新一个金融产品,并按季通报为中小企业服务情况。适时召开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现场交流推介会。认真搞好泾阳、三原县小企业扩大贷款抵押品范围试点工作。推广法人代表个人财产担保贷款、联保协议贷款、企业联保贷款等担保模式。研究建立以税收优惠和风险补偿为重点的政府外部支持和激励体系。积极探索仓储金融模式,为中小企业利用存货抵质押贷款创造新途径。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奖励力度,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力争今年中小企业贷款增幅高于各项贷款增幅。
加强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性担保、商业性担保和互担保相结合的信用担保体系。研究出台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办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规范与监管。成立信用担保行业协会。办好市信用担保公司,增加1亿元注册资本金,提高担保放大倍数。各县市区要加快政策性担保机构的组建步伐。推动西咸担保机构跨市区开展业务。支持社会中小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加强监管和服务工作。开展中小信用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推动担保机构与银行的互信合作。开展再担保和分保合作。
鼓励扶持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建立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机制,形成“培训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择机上市”的上市梯次推进格局。探索企业集合债券融资、集合票据融资。发展创业投资,设立政策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创司,吸引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境内外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我市有潜力的中小企业。
六、完善保险市场体系
推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保险的保障功能。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计划生育系列保险和健康意外伤害保险。继续扩大外出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承保面。积极开展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充医疗保险和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及推广工作。
发展面向“三农”的各类保险,继续做好奶牛政策性保险,完善能繁母猪保险工作机制,扩大苹果保险范围,推进林业保险、设施蔬菜“银保富”保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各种种养殖业保险。大力发展农村家庭财产和大型农机具保险。积极开办农房保险,努力扩大安贷险,确保农村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落实到位,促进农村小额信贷保险业务的全面开展,发挥保险在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七、全面提升我市金融业发展水平
着眼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提升我市金融业服务水平。推进西咸金融一体化,优化银行卡用卡环境,实现西咸银行卡同城使用。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延伸服务链条,为企业提供覆盖生产、销售各环节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指导培训,帮助其深入了解和熟练运用各类金融产品。继续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在咸设立分支机构。丰富金融机构门类,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发挥金融在构建“平安”中的促进作用。要加强监测预警,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做到配合有力,打早打小。做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加强金融领域维稳工作,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加强政府、社会、保险等方面配合,进一步发展煤炭、建筑等高危行业雇主责任险,推动承运人责任险、校方责任险、医疗责任险、公众聚集场所火灾责任险、环境污染责任险、境内外旅游责任险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责任保险,发挥保险的防损减灾和灾害事故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篇4
全县劳动保障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工作重点,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积极组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继续巩固“两个确保”成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开展劳务输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促进劳动保障工作的全面发展和再登新台阶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政策落实,千方百计促进再就业
我们始终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点,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稳步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截止6月底,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93人,占全年计划的6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08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283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62.9%,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加强对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检查。年初建立了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了对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了全县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反馈信息、分析情况、研究问题,督促全县再就业工作的整体推进。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我县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指导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二是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根据《黑龙江省〈再就业优惠证〉发放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展了《再就业优惠证》年检工作,年检合格人数10.356人。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成立并启动工作,到目前已有640名下岗失业人员正在办理贷款手续,此项工作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今年上半年有146名下岗失业人员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共为402人减免工商管理费24万元;为364人减免税金32万元;其他部门减免行政性事业收费6.5万元。
三是强化服务,劳动力市场建设日臻完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全县14个乡镇十七个社区的劳动保障工作站,做到了机构、编制、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落实”。强化了再就业服务,发挥劳动力交易中心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作用,大力开发保安、保洁等公益性岗位,与政法委、嫩江镇联合招用社区联防员,安置“4050”人员51人,为社区招用清洁工人,安置“4050”人员120人。加强我县劳动力市场网络建设,逐步建成一个以县劳动力市场为中心,上接中省,内联各乡镇、社区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为规范我县劳动力市场,为求职者、用工者提供交易场所以及方便广大居民的生活需要,县政府筹集资金2万元建成的社区家政服务中心,现已投入运营。
四是强化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工作。将就业训练、职业介绍作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头戏”来抓,让下岗职工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鼓励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年初市局下达培训任务为1.990人,其中再就业1.600人,预备役90人。为了完成培训任务,我们使用专款培训经费11万元,按照“条件公开、申请自愿、公平竞争、合理布局、择优认定”原则,增设培训机构、聘请专业教师26人承担培训任务。共举办了服装裁剪、美容美发、足底保健、中式烹调、微机等10类培训班14个班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17名,占培训计划的55%,其中培训下岗职工324人,失业人员393人,“4050”人员170人,培训合格率达到100%,培训后实现再就业469人,再就业率为65%。劳动预备制培训312人。加强与县农委的沟通协调工作,积极申请培训计划,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培训农民工159人,并全部输送至大连星际酒店和大连九星制衣有限公司上岗就业。全县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18人,通过技能培训有46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培训后再就业率为65%;免费职业介绍611人,介绍成功221人;免费为一千余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指导。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配合小额贷款担保工作,县劳动就业局举办了多期创业培训班,深受社会各界,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的好评。
五是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不断加大劳务输出的规模,有针对性地开展岗前培训,培育市场,强化服务,全县今年劳务输出人数达7.591人,其中向北京、大连、天津等地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4.912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2.679人。并组织参加了省农委、省就业局联合举办的龙哥龙妹劳务洽谈会,206人签定了意向用工合同,使劳务输出有序有组织地进行。
(二)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全县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工作成果得到巩固和完善。上半年共为4.398名参保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570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养老金实收616万元,完成市计划的108%。应清理企业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302万元,实际清理欠费849万元,完成市计划的281%。应拨付企业基本养老金1,523万元,实际拨付1,523万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了100%。做好养老保险上线工作。按照省局的要求,我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2003年8月到现在的参保职工的有关情况进行补录与修改,目前这项工作仍在进行中。对符合并轨条件的企业职工,算准企业、职工欠缴的养老金,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稳中求进。上半年应拨付机关事业养老金250万元,实际拨付250万元,养老金发放率100%。不断完善基础管理工作,无挤占、挪用基金现象发生。应收缴机关事业保险金125万元,实际收缴245万元,完成市计划的196%。加大了清欠力度,上半年市标应清欠30万元,实际完成49万元,完成市计划的163%。对参险单位的缴费基数核定、缴费情况、养老金发放情况等进行了书面稽核,稽核面达到了50%,为上半年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作目标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半年新增参保职工12人,我县机关事业参保人数已达973人。
三是工伤保险工作的开展顺利。工伤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职工达到了7,682人,完成市年计划的101%。深入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中宣传工伤保险政策,不断提高他们的参险缴费意识,已将供销家电城、三旅社等三家私营企业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在中省直单位中加大了宣传力度,目前石油、地铁、中行、工行、农行等中省直单位已参加了工伤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8%以上。黑宝山煤矿、黑河市铜山铜矿、一五一煤矿全部纳入工伤统筹,使我县高风险行业参保率达100%。严格执行《工伤保险业务规程》,不断规范我县的工伤保险业务,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微机管理。对发生工伤事故的参保人发生的药费严格进行审核,层层把关,防止了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工伤基金的正确使用。
四是稽核工作有序开展。今年上半年,共清理基本养老金陈欠362万元(8户)。对正常缴费的中储粮北方公司544人、地铁877人、电业局242人共3户1663人次审核了个人帐户登记和管理情况,经审核,个人帐户记录真实、准确、完整,核查率为12%。按省规定调整后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对14户企业计2,636人次进行了重新稽核,对在县内居住的离退休人员每半年到社保局审核一次,在异地居住的离退休人员采取了由离退休人员现居住地社保、派出所协查认证的办法,上半年共稽核4,398人,稽核率100%,确保了养老金的正确使用。对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1,476人次进行了年度核审,核查率100%,没有发现骗取、冒领失业金现象。
四是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上半年参保单位147户,参保人数达12,480人,完成市计划11,912人的105%,国有企业参保率100%。集体企业参保率为有缴费能力集体企业的80%,私营企业参保率90%,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参保率达90%。年初,对失业保险缴费基数进行了严格的核定,每月准时向地税社保局提供征缴计划,地税、社保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密切配合,在失业金的征缴和清欠上下大功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上半年应征缴失业金57万元,实缴46万元,完成计划的81%。应清欠10万元,实际完成33万元,完成计划的330%。严格执行“并轨”方案及实施办法,建立了失业保险预警机制,规范了申领程序,进一步强化了资格审查,建立了享受待遇人员公示制度。按照省、市要求,及时将失业调剂金汇往市局。失业保险业务已开始实行计算机管理,失业人员可随时查询自己的信息。严把失业金发放关,按照规定共为33户单位的1,602名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164万元,失业保险金发放率达到了100%。
五是医疗、生育保险扩大覆盖面不断扩大。截止6月底,新增参保单位共23户1,775人,参保人数已达到17,388人,完成市年计划的105%。机关事业单位医保基金做到了及时足额征缴到位。建立并实行了大额医疗补助办法,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参保单位和参保人的一致认可。我县已制定了公务员补助及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办法,但由于县财力紧张,将择机实施。完成了省新目录支付标准,并严格按照新的药品目录执行,目录内药品使用率达到了85%以上,由于我县财力不足,致使参保职工个人医疗费负担比率超过25%。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已达8,400人。
(三)加大维权力度,依法开展劳动保障监察
上半年,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通过强化监察、开展劳动保障执法专项检查和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规等行之有效的活动,切实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是认真开展了劳动用工年检、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禁止使用童工、劳动合同签订、拖欠民工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维护妇女权益等执法专项监察活动,先后监察用人单位126户,督促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60万元、补签劳动合同884份、修改不符合劳动法律、法规条款116处、补发拖欠职工工资56万元,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案件66件,涉及农民工人数980人,追回拖欠农民工资24万元,处理投诉案件8起,立案3起,查处涉案人员17人。处理和纠正了部分企业、职工的违法违规行为,有力地保障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规。对每名投诉举报者,做到认真接待,及时登记,并耐心地向他们介绍相关劳动法律、法规,让他们掌握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基本方法。还组织开展了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宣传咨询活动,深入厂矿、工地、企业广泛宣传劳动就业、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劳动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等方面的法规政策,发放宣传资料18000余份,现场接受咨询2100人次,并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截止目前,全县共接受举报投诉案件25件,通过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22件,警告3件,为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2.5万元,退回押金0.9万元,群众举报结案率达100%。
(四)劳动仲裁工作平稳运行
严格执行劳动争议办案规程,认真积极的开展劳动争议案件的申诉接待,审查立案,调解仲裁工作。一是立足服务,贯彻“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方针,及时把争议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主动登门为企业和职工宣讲劳动保障法规,提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帮助,对上访群众耐心接待,对其反映的各类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及时掌握争议苗头,提前介入,化解矛盾。二是坚持“合法、公正、及时”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处理劳动争议。上半年共受理劳动争议上访案件18件,涉及职工461人,已结案13件,结案率72.2%,时效内结案率90%。对全县的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信息系统高效运转
劳动保障局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筹措资金强化信息系统软硬件等基础建设,完善信息系统功能,为劳动保障信息的高效传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劳动保障系统局域网硬件建设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人员、编制已全部到位,为局域网正常业务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完成了养老保险数据初始化和数据交换,优化现有的业务流程和机构,做到了上线平稳、操作合理、运行无差错。三是圆满完成企业并轨工作中有关数据的录入和传输,为顺利完成“并轨”工作任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六)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一是开展了工资指导价位和劳动力市场价位的调查工作,通过对100多户企业中的不同职业(工种)的工资水平进行全面调查、汇总、分析,形成了各类职业(工种)的工资指导价位。二是开展了对全市企业工资的宏观管理,指导企业开展年度增资工作,认真审批企业调资方案。三是加强对企业劳动合同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对劳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纠正,进一步理顺了劳动关系。
(七)改进作风,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进一步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劳动保障工作全局,正确认识和把握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正确运用理论成果来回答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总结经验,提出新思路,求得新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造性开展工作,努力把工作思路变成工作成果。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焕发出来热情和干劲,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劳动保障工作任务。
二是细化工作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将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目标责任分管领导、承办科室、责任人、完成时限等,夯实了工作责任。按照要求,将任务层层分解,进一步细化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各项工作都落到实处。
篇5
论文摘要:金融扶贫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被证明是最有效的扶贫方式之一,小额信贷是最适合扶贫的金融形式,可以有效满足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金融业作为促进“三农”发展的一只重要力量,有必要大力发展小额信贷,推广普惠金融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本文首先阐释了普惠金融的内涵及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框架,认真回顾、分析了国内外发展小额信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模式和经验。然后结合三明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实践,认真分析了普惠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本文认为建立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有必要从服务对象、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等四个层面进行立体式建设,这个体系才会完整、有效。
一、普惠金融的概念及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
(一)普惠金融的概念
普惠金融的概念来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是联合国在宣传“2005小额信贷年”时广泛运用的词汇。普惠金融认为,只有将包括穷人为对象的金融服务有机地融入金融体系,才能使过去被排斥于金融服务之外的大规模弱势客户群体获益,最终这种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体系能够对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包括过去难以到达的更贫困和更偏远地区的客户开放金融市场,每个人才能有机会参与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二)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
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认同的是只有将包括低收入者在内的金融服务有机的融入于微观、中观和宏观各个层面的金融体系,过去被排斥于金融服务之外的大规模客户群体才能获益。最终,这种包容性的金融体系能够对发展中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包括过去难以到达的更贫困和更偏远地区的客户开放金融市场。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各层面内容见下表一。
表1 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
客户层面
各类群体,其中贫困和低收入客户是这一金融体系的中心之一,他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决定着金融体系各个层面的行动。
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为零售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包括从民间借贷到商业银行以及位于它的中间的各种类型,它直接向穷人和低收入者提供服务。
中观层面
中观层面包括了基础性的金融设施和一系列的能使金融服务提供者实现降低交易成本、扩大服务规模和深度、提高技能、促进透明的要求,如审计师、评级机构、专业业务网络、行业协会、征信机构、结算支付系统、信息技术、技术咨询服务、培训,等等。
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是有利于小额信贷发展的适宜的法规和政策框架,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当局)、财政部和其他相关政府机构是主要的宏观层面的参与者。
资料来源:根据杜晓山《普惠金融体系理念与农村金融改革》等有关资料整理。
普惠性金融服务体系主张包括穷人、富人、一般人和大中小企业在内的所有不同服务对象都得到金融服务,满足各类群体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除了一般性的存款业务外,贷款是最重要的内容,另外也包括保险、理财、支付结算等各种业务。该体系特别强调给弱势群体提供一种与其他客户平等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机会和权利,这是传统金融体系所无法实现的。作为一种扶贫方式,普惠金融的提出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弱势群体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影响。
二、国内外发展普惠金融实践综述
㈠国外发展小额信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模式和经验
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孟加拉的默罕默德·尤诺斯博士开始了小额信贷的尝试,小额信贷由此开始了其发展历程,并从试点最终发展成现在的乡村银行(GB)。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小额信贷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得到迅速发展,逐步实现制度化并且实现了自身财务的持续发展,创造了不同的信贷模式。从发展模式看,小额信贷主要分为制度主义(Institutionalist)和福利主义(Welfarist)两大类型。不管是制度主义模式和福利主义模式,其在发展小额信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成功经验与做法主要有:
(1)目标群体定位明确,以低收入群体为主要对象提供以贷款为主体的综合服务。小额信贷机制特别适用于低收入群体的需要,其抵押与担保方面要求并不严格。如盂加拉国的小额信贷主要面向贫困地区的贫困户,尤其强调以贫困妇女作为主要贷款对象,它不要求贷款者提供任何抵押物。印尼人民银行(BRI),其贷款对象为所有的农村居民,210美元以下的贷款无需要抵押。
(2)建立机构多元化并行的小额信贷运行体系,满足多层次金融需求。普惠金融本身决定了小额信贷必须走多元化发展体系,以囊括赤贫者、贫困者、低中高收入者和大中小企业等一切社会群体。以印尼小额信贷服务体系为例,向穷人和低收入者提供金融服务的除了人民银行农村信贷部外,还有农村银行和其他的非银行机构提供提供小额贷款信贷服务。且印尼的小额信贷法允许非银行和非合作化的小额信贷机构吸收有限规模的存款。
(3)遵循利率市场化原则,使其能够覆盖小额信贷业务开展的成本。由于小额信贷额度小、成本高,与银行一般贷款的操作程序不同。有较高的存贷差才能弥补操作成本,不能用一般银行对工商业或者较大的农业项目的利率水平来套小额信贷的利率。世界银行统计小额贷款的成本是15%-20%,一般在年利率25%才可以实现盈亏平衡。
(4)机构资金来源多样化、多元化,保证资金来源的持续性。小额信贷组织的资金来源包括公开吸收储蓄、基金储蓄、社会捐赠、政府扶贫补助及吸收入股等各种性质的资本金。
(5)法律政策逐步认可小额信贷机构或业务的合法性。一是法律上明确对小额信贷机构的合法化地位。如孟加拉国,允许乡村银行(GB)以非政府组织的形式从事金融活动。二是提供政府政策支持,对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组织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提供批发资金等政策支持。三是确立监管主体,政府指定或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其日常运营,防止不正当竞争和利用优惠政策获得利益。
(6)小额信贷组织本身也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特别是成本和风险控制制度。
㈡我国发展小额信贷推行普惠金融服务的实践及意义
⒈国内小额信贷发展综述
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经历了扶贫贴息贷款到商业化运作的转变。其萌芽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为国际援助机构在我国开展的扶贫项目进行配套款,1986年国家设立扶贫专项贷款。1993年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首先将GB模式引入中国,成立了“扶贫经济合作社”。1998年国家扶贫贴息贷款转归为农行管理,专门发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并直接发放到户。1999年底,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始尝试小额信贷业务,资金来源主要是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尝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倡导的商业性小额信贷公司在山西等5省试点,标志着我国商业化小额信贷组织进入新的发展时期。2007年3月1日,中国第一批四家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挂牌成立,即吉林省盘石融丰村镇银行、吉林东丰诚信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同年3月9日,中国第一家全部由农民自愿入股组建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吉林四平梨树县闫家村正式挂牌营业。之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四类机构快速发展。据银监会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8月,全国已有61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贷款余额19.17亿元,累计发放农户贷款11.32亿元,支持农户22797户。
⒉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⑴小额信贷组织是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主体的有力补充。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金融机构单一,垄断性的金融机构导致市场运行效率低下,除了农业银行在部分农村还保留了分支机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大部分机构已撤销,而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等积极性不足。因此,造成在我国城乡和区域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生活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广大低收入人口,以及众多的个体生产者和微小企业难以获得适应金融服务。如果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组织,就有利于农村金融市场出现良性竞争,推动农村金融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小额信贷组织可以使贫困农户和弱势群体也能享受到相应的多方面的金融服务,除了一般性的存贷款业务,还包括保险、理财等。另一方面,普惠金融把贫困户当作同等客户来平等对待,这种对贫困户的服务不是慈善事业,而是一种金融业务。
⑵小额信贷的扶贫作用有利于弱势群体促进自身发展。小额信贷在满足贫困人口和微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下,贫困群体因小额信贷而改变命运。小额信贷在满足贫困户生活性金融需求的基础上,为贫困户提供了扩大再生产的小额信贷资金,有利于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作为一种扶贫方式,普惠金融的提出和发展有力地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影响,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再从实践看,小额信贷在推动我国扶贫工作进村入户,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解决温饱问题和提高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贫困人口可以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增强了贫困人口对风险的抵御能力。
⑶建立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是完善城乡金融体系的必然要求。我国城乡金融发展不协调呈加剧之势,金融二元结构特征十分突出。表现在:一方面,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弱化,满足率低,而农村经济的快速成长对金融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而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农村地区吸收的存款大部分上收到城市,使农村金融服务严重边缘化,使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地区中低收入群体的信贷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完善城乡金融体系急需引入普惠金融服务。在城市方面,针对中高端市场的金融体系也已非常完善,但对城市的贫困人口和脆弱群体金融供给仍旧不足,也有必要加大普惠金融给予大力支持。
三、三明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实践分析
㈠主要实践
⒈正规金融机构开展的小额信贷业务
⑴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从1999年开始,三明市农村信用社逐步推行为贫困农户服务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业务,至2007年,两类贷款余额8.63亿元,累计为12.19万户贫困农民发放两类贷款36.85亿元,贷款面达54.78%。全市11个联社均开办了小信、联保贷款业务,累计授信金额4.44亿元,评定信用村265个、信用镇16个,信用农户88409户。
图1:农信社小额贷款发放情况
资料来源:2003年—2007年三明市金融统计月报。
⑵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
2003年在部分县(市)试办,通过把小额贴息担保贷款作为杠杆,以创业促进就业。2006年全面覆盖了全辖9县1市,是全省首个全面完成县县开办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地级市。至2007年底,共发放贷款2529笔,总金额4460万元,实际安置8000多人就业。
图2 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情况
资料来源:2003年—2007年三明市金融统计月报。
⑶国家助学贷款。助学贷款是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一项措施。我市高校包括三明学院和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前者助学贷款由工行发放,后者助学贷款由信用社发放。至2007年底,国家助学贷款余额155.5万元。从三明学院国家助学贷款运作情况看,每年发放人数都在70人左右,平均每笔近4000元,每年发放贷款额近30万元,贷款覆盖率在1%左右。
表2 三明学院助学贷款发放情况
单位:万元、人、%
资料来源:2004年—2007年三明市金融统计月报。
⑷林业小额贴息贷款
2006年福建在全省确定七个县(市)开展林业小额贴息贷款试点,其中包括我市永安、尤溪、泰宁等三个县,主要目的为解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个人小额贷款难的问题,降低林农负担,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林改成果。至2007年末已累计发放贴息贷款7140万元,贷款余额达5456万元,财政局贴息180万元,辐射到50多个乡镇132个行政村1450多个农户,累计支持森林21820亩。
⑸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业务
2008年1月永安市成为福建继闽侯县之后第二个开展小额贷款业务试点的县级市。3月中旬,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正式启动今年首批小额贷款业务推广工作,批准全省9个县(市)开办小额贷款业务,其中包括三明市区、沙县、宁化等三个县(市)。截止到6月底,三明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小额贷款231笔,金额765.7万元,结余228笔、金额666.2万元,全部为正常类贷款,未发生一笔逾期。
2.以国家财政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为来源,以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为运作机构开展的小额信贷业务
⑴农村妇女小额信贷
2002至今,三明共向农村妇女发放小额信贷资金861万元,其中省妇联、省扶贫办划拨450万元,市财政及有关部门筹资111万元,农行系统资金300万元。累计发放给全市12个县(市、区)70个乡镇的357个村2000余户。截至目前,三明市妇联小额信贷项目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承贷农户增收率达88%,到期回收率为99.8%。
⑵“二女户”小额贴息贷款
从2006年开始发放,2007年在三明市全面铺开。至2007年底,累放“二女计生户”小额贴息贷款 2985.81万元,受益户数 3663户。从 2006 年开始,三明市由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资金,其中市财政60万元,县(市、区)财政配套140万,用于农村已落实节育措施的二女户、独女户发展生产的贴息贷款。至2007年底,全市共落实贴息资金147.5万元。
⑶小额扶贫贷款
从2005年开始,扶贫小额信贷全部由信用社实施,开展了直接到户的小额信贷业务,缓解了贫困农户贷款难的问题。06年发放该类贷款2262笔,金额1131万元;07年发放该类贷款2616笔,金额1308万元,07年末余额1669万元。
3.创新型机构开展的小额信贷业务
创新型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四类机构。目前这四类机构在我市只有永安村镇银行一家。2006年底,永安市被定为全省两个村镇银行试点之一。汇丰银行在永安市独资设立注册资金为4000万元的村镇银行,在2008年5月永安市村镇银行已经在工商局办理了预核准手续,10月份已正式挂牌营业。
㈡存在问题
1.弱势金融服务主体单一,多元化竞争不足。目前针对高端客户的金融服务水平已经相当发达,但为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较为缺乏。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仍主要以信用社(或城商行)为主,农村信用社处于小额贷款的垄断地位,一方面“一农难支三农”,另一方面也导致其服务效率低下、资产质量不高。邮储银行仅办理小额存单质押贷款和小额贷款业务,且只是在部分县(市)开展,规模仍偏小。股份制银行为弱势群体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意愿不强,如最早作为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业务承办行的中行,在信贷管理权限上收信贷规模压缩的情况下已于2006年停止办理该项业务。另外,农村民间借贷缺乏政策及法律的支持和监督,发展不充分,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发展也较为缓慢。
2.普惠金融服务缺乏深度和广度,弱势群体难以有效获得贷款支持。
一是农村资金的“非农化”问题严重,难以满足“三农”需求。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网点从贫困地区大量撤退或将吸收的存款上存上级行,由省市分行统一调配使用;农村信用社为提高经营效益将资金拆出或以社团贷款方式投向其他地区,造成县域资金外流等等。这样就难以避免造成了贷款投向和投量日趋“非农化”和“城市化”,原有的普惠金融服务属性日益淡化,导致目前农村金融缺口不断加大。
二是城市贫困阶层金融满足度也偏低。三明原是福建国企主要集中地之一,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不少企业改制或倒闭,大量工人下岗失业。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未实现就业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员。随着城市贫困阶层的数量不断增加,金融机构对其日益增长的合理的金融服务和金融需求也无法满足。从三明2003年以来的情况看,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满足率都不超过75%,占当年登记失业人员比重都较低,好的年份接近5%,差的年份仅1.22%。
表3 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满足率
单位:人,%
资料来源:2003-2007年三明金融统计月报。
三是助学贷款需求与供给存在较大的“剪刀差”。从三明市发放的国家助学贷款看,满足率偏低。据对三明学院2004年—2007年统计数据分析,每学年申请贷款的学生,多数年份仅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学生通过经办银行审核批准,三分之一的学生希望落空。学院申请贷款的学生每年人均贷款不足4000元,与每年人均可贷数量6000元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图3 三明学院助学贷款满足率
资料来源:2003-2007年三明金融统计月报。
四是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根据2007年的统计,县以下银行业机构存贷比72.4%,比全市低10个百分点。除此之外,农业银行的经营地域从农村、县域向地市级城市转移,机构和人员相应减少,以及贫困地区ATM和POS机等设施几乎没有,都影响了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
3.利率市场化仍显不足,制约了普惠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从各国发展小额信贷的经验看,要使参与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是利率的高低。小额信贷与银行一般贷款的操作程序不同,额度小、成本高,需要较高的存贷差才能弥补操作成本。据世界银行统计,小额贷款利率一般在25%才可以实现盈亏平衡。而中国对贷款利率仍实行严格控制,信用社贷款只能在基准利率基础上0.9-2.3倍内浮动,且在对“两小”贷款、国家助学贷款等小额贷款利率基本不超过基准利率的1.3倍,村镇银行等四类机构不得超过法定利率的4倍。笔者以2008年12月31日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5.31%计算,比较国内外小额贷款利率。
表4 国内外小额贷款利率比较
信用社“两小”贷款
6.903左右
国家助学贷款
5.31%
村镇银行等四类机构
不超过21.24%
小额贷款
通常在30%左右
资料来源:根据2008年12月底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及刘仁武《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问题》第309页世界主要小额信贷项目特点有关内容整理。
而利率偏低正是造成中国农村地区巨大资金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图4所示,S和D分别表示信贷资金供给与需求曲线,若不存在利率管制,两者相交决定的均衡利率为I。而在利率管制下,实际利率为Ie,Ie低于I,这时的资金需求量为Qd,资金供给量为Qs,资金短缺QsQd。
SHAPE \* MERGEFORMAT
图4 利率管制下信贷资金的供求曲线
4.小额保险停滞不前,无法有效规避小贷风险。配合小额信贷开展的信用保险是规避贷款风险的有效方式,这类小额信用保险产品在孟加拉国推广十分迅速,保障了小额信贷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但当前,我国“三农保险”和配合国家助学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等小额贷款的保险发展停滞不前,在保险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农村保险管理体系构建等方面都陷人了困境,中低收入群体被排斥在传统的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而双重的正外部性是导致小额保险失灵的重要原因。小额保险“消费”的正外部性表现在利益外溢,弱势群体购买小额保险的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收益,而边际私人成本大于边际社会成本。小额保险“供给”的正外部性表现为保险公司提供小额保险的私人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成本,而私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如图7 所示,弱势群体(保险公司)消费(供给)小额保险的边际私人收益为MPR,社会所得的边际社会收益为MSR,MSR大于MPR。弱势群体(保险公司)消费(供给)小额保险的边际私人成本为MPC,边际社会成本为MSC,MPC大于MSC。如果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小额保险的最优均衡规模,则弱势群体(保险公司)的选择为Q1,而社会的最优选择为Q2,因而出现小额保险供求不足的现象。
SHAPE \* MERGEFORMAT
图5 小额保险的正外部性与有效供求不足
5.风险补偿机制欠缺,制约小额信贷发展空间。政府支持是国外小额贷款成功开办的前提。但这方面我国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没有建立国家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用于补偿因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重大自然灾害给农户造成的损失;二是地方财力有限。三明地处山区,大部分县(市)都是吃饭财政,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小额贷款贴息。且目前国家对进行财政补贴的小额信贷通常控制其贷款利率,也影响金融机构商业可持续目标实现,发展难以为继,如助学贷款只能以基准利率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上浮不得超过基准利率的30%。
6.外部环境发展不健全,也增加了小额贷款开展难度。一是缺乏完善的征信系统。完善的征集系统是小额贷款大范围推广的前提条件。目前三明已建立一套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但农村征信系统建设滞后。虽然福建已成功开发出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农户信用档案的电子化管理,但系统在指标设置、运行环境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信用资料收集难,在推广上存在一定难度,且当前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难以取得联系,信用评级缺乏依据。二是农户市场信息渠道不畅通。一旦遇到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其生产效益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小额信贷的归还。
四、建立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金融支持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差异和贫富差距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建立和谐社会当中最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大力发展商业性、可持续的小额信贷机构,缩小贫富差距,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阶层的金融支持,全面建立普惠性金融体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关键。根据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笔者认为应将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融入服务对象、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等四个层面,这个体系才会完整、有效。
㈠服务对象层面:必须圈定受益人目标群体,重点针对低收入阶层提供贷款
建立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必须将一切有金融需求的地区和社会群体,包括贫困者、中低收入者、富裕户和大中小企业纳入这一金融体系的服务对象。目前我国针对中高端市场的金融体系已非常完善,但对弱势群体的金融供给仍显不足。因此金融机构“关注民生,服务和谐社会”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贫困者和低收入者,包括城市和农村,他们的金融需求的满足与否决定着这一体系是否成功,也影响和谐社会的进程。就中国目前情况看,普惠金融应重点关注以下各类群体。
SHAPE \* MERGEFORMAT
图6 普惠金融服务对象
㈡服务提供者层面:必须营造协调配合的外部环境
这一层面涉及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他们直接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外部环境建设应从金融体系、资金支持、机制建设、金融产品等四个方面入手。
1.建立多元化、竞争性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应包括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正规金融体系和包括各种民间金融机构和组织的非正规金融体系,充分发挥二者优势互补的作用,以满足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形成自由竞争的局面。
一是明确农业银行、农发行、邮政储蓄银行和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其中要推动农发行业务转型,给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环节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等农业上下游产业信贷支持。农行要稳定和发展在农村地区的网点和业务,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邮储银行要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公司治理,找准业务定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信用社要继续改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保持县(市)社法人地位稳定,发挥为农民服务主力军作用。
二是推广四类机构试点。当前在部分省(市)开展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四类机构试点开辟了民间资金对农村金融的准入途径,这对于改进和完善弱势群体金融服务、培育竞争性金融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笔者以为这四类机构在服务弱势群体推广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可能更有效率,因此应加快把试点推广到全国其他各个省(市)。特别是可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模式,以自然乡村为单位,成立乡村小额信贷公司。
下图是笔者勾勒出的普惠性金融服务组织体系,该体系中并没包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势力雄厚的大银行,并不是说它们在普惠金融服务中不能发挥作用,只是它们服务的对象是以大型企业、优质客户等高端市场为主。
SHAPE \* MERGEFORMAT
图7 普惠性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2.积极拓展多方面融资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是小额信贷组织开展经营的基础。一是使用国际多边组织和双边合作组织的捐赠资金和软贷款、财政扶贫等资金,并通过市场来配置扶贫资源,增加扶贫深度和广度。二是合理利用金融机构提供的转贷资金。通过小额信贷组织,将银行和社会弱势群体连接起来,缓解低端信贷市场“银行难贷款、客户贷款难”的矛盾。三是储蓄资金。对经批准吸收存款的机构,要积极组织资金来源,依靠自有资金发展,做大做强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
3.规范和完善小额信贷组织的内部机制。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体制和内控制度是小额信贷组织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因此小额信贷组织应对业务开展进行合理规划,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一是建立健全贷款管理机制。如贷款抵押、抵补和担保机制、贷款激励机制、风险管理机制待方面。二是建立安全防范机制。三是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四是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培育客户群体。
4.因地制宜创新小额信贷产品和服务。除开展联保贷款、信用贷款和微小企业贷款等贷款业务外,还要积极开发多种类型的农业保险,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开发专门面向农民的理财产品,以及为政府或民间发展机构合作提供金融支持。在贷款业务上可借鉴GB模式,针对不同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开发“整贷零还”、“零贷零还”、“零贷整还”等不同的小额信贷产品,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㈢市场建设层面:必须建设普惠金融相适应的保障机制
这个保障机制应包括对金融消费者的培训与教育、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中介组织、金融市场建设等四个方面。
1.重视对金融消费者的培训与教育。小额信贷项目和技术培训有机结合,不仅帮助了客户创业、提高收入、减少贫困及促进劳动力转移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还从根本上影响着他们的观念更新和改变。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及小额信贷机构要积极为贷款客户,特别是贫困和低收入家庭提供免费培训、技术支持和销售、社区发展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提高小额信贷的扶贫效果。如目前国家财政已实行为下岗失业人员支付创业培训补贴的政策,下岗失业人员可享受免费培训补贴和免费创业服务。
2.加强信用体制和机制建设。将正规金融机构排斥的低收入阶层纳入征信系统,如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四类机构的贷款信息纳入“全国个人征信系统”,既便于小额信贷机构查询贷款客户信息,控制风险,也将对借款人的行为形成约束,逐步培养低收入人群的信用意识。
3.完善各种融资服务组织。建立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担保体系、小额信贷行业协会、小额信贷咨询和培训的专业公司、用于批发的资金和机构等等。
4.改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体系网络建设。尽快将其纳入全国的支付结算网络体系,拓宽农村金融机构的盈利渠道。
㈣宏观监管与政策支持层面: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
要使可持续的小额信贷蓬勃发展,就必须有适宜的法规和政策柜架,主要包括金融立法、财政政策、保险体系、税收政策等四个方面内容。
1.加大金融立法力度。
一是加快制定 《民间借贷管理条例》和《投资社区法》。《民间借贷管理条例》有利于规范和调整各类民间借贷行为和借贷组织,弥补民间融资管理方面的“真空”,引导民间资金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以满足中小企业和弱势群体多层次的融资需求。另外,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农村的投资社区法。泰国、印尼等发展中国家都有对金融机构把20%左右的贷款贷到农村去的规定。美国也有社区投资法,规定一定比例的资金要贷到本社区。中国也可借鉴世界上成功的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投资法,把居民的储蓄用在居民身上。
二是继续放宽小额贷款利率。无论是国外成功小额信贷所采取的高利率政策,还是国内民间融资利率以及高利贷利率都表明,在小额贷款的范围内,承贷人可承受的利率要高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关键是要能够顺利地获得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资金。据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刘玲玲、杨思群等对青海省共和县倒淌河镇1263户农户调查,发现高收入农户愿意接受高利率和实际接受高利率的比重都大大低于低收入农户。这说明低收入农户看重的主要是信贷的可得性,其信贷需求的利率弹性相对较小,因此可以认为如果利率水平提高,将减少一部分高收入农户对借贷的需求,增加对中低收入农户的供给。即,利率水平提高或自由化可能会使中低收入农户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贷款。
另一方面,较高的小额贷款利率才能确保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农村小额贷款大多没有有效抵押或有效担保,其控制贷款风险的必要方式之一就是提供利率水平,以补偿可能面临的信贷违约风险、高管理和监管成本,才能确保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
2.发挥财政政策作用,加强信贷和财政政策的配套。财政支持要发挥杠杆作用,让弱势群体分享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一是完善地方财政资金扶持办法,确定适当的财政贴息比例,可定在40%~60%,二是从每年的财政收入中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的补助,通过发展农业保险降低贷款风险,从而降低贷款利率。三是实现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各类支农政策的紧密结合。多方面支持农民和困难群众创业,为弱势群体的创业提供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支持,最大限度地增强各类政策的实施效果,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四是财政可建立小额贷款损失率招标补偿机制,事前确定补偿率,以建立正向激励机制。
3.加大弱势群体保险体系建设力度。
一是推进农村保险体系建设,大力开发农村保险品种。研究建立农村小额贷款与农村小额保险业务的互动合作机制,熨平小额贷款风险的大幅波动,也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目前农村保险品种可以从水稻种植保险、森林火灾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住房保险、母猪保险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和完善。就三明来看,全省水稻种植保险、森林火灾保险在我市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住房保险、母猪保险等逐步普及。
二是城市低收入群体救助、保险也急需加强。建立城乡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扩大城市医疗救助试点范围,加大保险品种创新力度。如永安市在全省首创的“学贷险”业务,较好地解决了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的后顾之忧,推动了高校助学贷款的发展。目前,永安市首批160笔金额70.06万元助学贷款,已发放到水电学院学生手中,学生贷款满足率为100%。学校为该批贷款投保学贷险,支付保险费5.6万元。
5.税收政策上予以倾斜。目前我国对金融机构小额信贷和其他商业性贷款一样,都要征收营业税、营业税附加以及所得税,这就增加了小额信贷运作成本,影响了其经营小额信贷的积极性。建议对小额信贷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如对小额信贷给予减免营业税与所得税,来减少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组织等机构的操作成本。另外,对凡是开展涉农业务的商业银行,对相应的涉农贷款也应相应减免税收。
参考文献
[1]杨吉惠等.小额信贷模式、国内外实践及福建省案例[J].福建金融研究报告,2008,(1)
[2]钱水土、乐韵.中国小额信贷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5)
[3]田力.中国农村金融融量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4,(3)
[4]金融创新研究小组.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经验与现实思考[J].福建金融,2007,(12)
[5]人民银行万州中支课题组.中国小额信贷组织发展研究[J].金融研究(务实版),2007,(8)
[6]刘玲玲、杨思群等著.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王安军.贫困地区金融供求分析与建立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J].海南金融,2007,(8)
篇6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发改委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0%,它们使用20%的金融资源,创造了80%的城镇就业,60%的出口,贡献了50%的税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附加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近一段时间,中小企业的困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全国工商联耗时两个多月对广东、浙江、江苏等16个省进行调研发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所承受的经营压力,可能已经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尤其是浙江省,一些中小企业通过官方渠道融资越来越困难,温州等地的产业“空心化”、虚拟经济泛滥的现象也越发严重。部分企业主转向民间借贷市场,因无法偿付高额利息而选择“跑路”甚至跳楼,企业倒闭事件频频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4月份以来,浙江已经有20多家企业老板在借贷压力下选择“跑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经济环境变化对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压力,也暴露出浙江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固有问题和缺陷。尽管温州中小企业面临的情况,不像外界猜测的那么严重,但浙江省委、省政府仍予以高度重视:“要把这次事件,看做是对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又一次督促和倒逼。我们既要帮企业解决眼前困难,更要帮助企业谋求长远发展。”2011年10月4日,总理在温州考察时指出,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依法打击非法集资,妥善处理企业之间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防止风险扩散蔓延,防范区域性风险。2011年10月7日,浙江省召开省、市、县(市、区)、乡(镇)四级政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千方百计推动解决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各类难题。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提高小型企业的公司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并将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纳入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2011年10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将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
融资难引发中小企业“倒闭潮”
1. 温州频现老板“跑路”事件
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广东、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问题更是凸显。尤其是2011年以来,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不断的上调,造成许多银行无款可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办法,并放宽对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但商业银行赢利的需求使他们对中小企业贷款依然避之不及。
浙江信泰集团老板胡福林被发现不辞而别,是在2011年9月20日。身后留下刚刚落成仅两年的200余亩厂房、3000多名员工、五家子公司和刚刚在上海开业的26家美式眼镜连锁店。有网友爆料称,胡福林欠款高达20多亿:其中民间高利贷12亿,月息就高达2000多万;银行贷款8亿,月息500多万。重压之下,这个号称“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眼镜生产企业”的掌门人也撑不住跑了。胡福林的出走,虽不算最早,但最有震动性,因为信泰集团号称眼镜大王,在浙江信用中心的信誉等级是A,也是最高等级,年产值2.7亿,是中国唯一获得驰名商标的眼镜企业。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4月份开始,温州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有多达90个企业老板因欠下巨债而外逃,初步估计相关的信贷规模达到了200亿元。
一份政府机构的报告显示,温州民间高利贷中介已经出现系统性风险,全市公安系统受理的有关民间借贷的案件共7400多户,涉案金额50亿元,8月份以后趋势更加突出,当月立案超11亿元。截至2011年9月20日,当地银行上报倒闭企业32家,其中7月份以来发生23家。
温商“跑路”事件一览
【图表说明】除了不断的“跑路”事件,温州涉及民间追债的突发性诉讼也在大幅增加。据温州市龙湾法院的最新统计数据,2011年1月份以来该区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达692件,立案标的总额10亿元。其中9月份短短20天就有民间借贷纠纷案件190起,标的额近3亿元。而2010年,该法院立案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标的总额也只有3.6亿元。
许多中小企业不仅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还受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的困扰,在不能从银行借款解决融资生存问题的情况下,民间借贷便成了唯一救命稻草。据阿里巴巴集团的《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显示,在温州等地,超过50%的小型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完成融资。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跑路老板”――温州眼镜业龙头企业、信泰集团老板胡福林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资金链断裂主要是由于银行抽资,民间借贷无法偿还导致的。据相关的民间借贷调研报告显示,温州民间未偿贷款总量可能高达8000亿元到10000亿元,由于一些本地企业开始破产,估计2011年有10%~15%的未偿贷款将会变成坏账。有专家指出,由融资等问题引发的部分中小企业倒闭已经开始影响整个民间借贷体系的安全。
2. 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出四点要求
在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愈演愈烈的关键时刻,给当地带去了“药方”。2011年10月3日至4日,来到浙江绍兴和温州,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10月4日,在温州与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时,就保持温州经济和金融健康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要千方百计稳定人心,坚定信心,保持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不至于带来更大的影响和损失,并要求浙江省和温州市有针对性地制定一揽子解决方案。
强调,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全局和战略性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四点要求。
一要认真落实并完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对符合有关条件的小企业贷款进行专项考核,提高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的容忍度。
二要明确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支持专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要督促各类银行切实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改进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强化银行特别是大中型银行的社会责任。按照新的企业划型标准,明确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比例和增速要求,并加强统计和最终用户监测,确保落实到位。
三要加大财税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延长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期限,研究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
四要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要遵循市场原则,减少行政干预,降低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大力整顿金融秩序,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依法打击非法集资,妥善处理企业之间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防止风险扩散蔓延,防范区域性风险。对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要妥善处置,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增强市场信心。
“止血”、“输血”、“造血”:浙江打出救企“组合拳”
2011年国庆长假前后,浙江省委、省政府连续召开各类会议,贯彻落实总理10月4日在浙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出台有关做好金融服务、规范民间借贷、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一揽子举措。随着信泰集团等一批“跑路”企业的复工,浙江中小企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 “止血”――“三严五禁”遏制金融机构抽资压贷
资金链断裂,是此次部分中小企业家“跑路”的根源所在。为此,危机爆发伊始,浙江省就提出,要进一步加大信贷资金保障力度,在争取更大贷款规模的同时,切实落实支持小企业的信贷政策。对出现暂时困难的可转型企业,做好融资帮扶,决不简单抽资或压贷。2011年10月9日,浙江省召开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机构要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做到“三严五禁”。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重点要在信贷规模、信贷成本、机构设置、产品开发、考核评价等五个方面落实差异化政策。拓展多元化企业融资渠道。会议强调,要规范、引导民间借贷,抓紧出台相关指导性意见;加强对融资性中介机构的管理,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为;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新36条”精神;对非法集资、非法讨债等非法行为要发现一起打击一起。会议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财税政策支持和引导,对经营困难的企业,经批准,可减免、缓缴有关税费,扩大省级财政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的总量和使用范围,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服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2011年10月10日,浙江省委、省政府还决定,由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抽调人员组建11个省直服务组,分赴各市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同时,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组织省级机关100个调查组下基层调研,转变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和能力。妥善处置突发事件,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确保经济社会稳定。与此同时,温州市政府也派出25个联络组深入银行、企业,“一对一”服务遇到困难的企业。
浙江银监局的“三严五禁”监管要求
【图表说明】“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是指:《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这四个文件初步构建和完善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法规框架。
2.“输血”――破解融资难问题
为了切实加大中小企业帮扶力度,破解融资难问题,浙江省通过制订出台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立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建立中小企业再担保基金等举措来支持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
设立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
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温州市政府专门设立了5亿元的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以加大力度帮助温州市企业解决到期银行贷款转贷资金周转困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该专项资金的使用对象为工商登记注册地在温州市区(含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市本级各功能区)的工业、商贸企业。
企业申请条件为:具有良好发展基础,主营业务稳定,因对外提供担保、履行担保义务而引发资金链断裂的企业;因融资余额较大,在多家银行融资,且担保链复杂,易引发连锁反应,对行业及温州龙头企业产生较大影响的企业;主业突出且业务正常、资金周转产生困难的企业;企业未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申请企业在温相关银行的贷款符合续贷条件,经贷款银行审核同意并出具续贷承诺书。
企业可向派驻银行的市政银企联络服务小组提出该专项资金的申请。企业使用专项资金的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同期应急转贷总额原则上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费用参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由受委托银行一次性足额向企业收取。
企业在提出使用专项资金申请时,需提供专项资金使用申请表、续贷承诺书、贷款合同和近期资产负债表。企业应在贷款到期日前15天向贷款银行提出续贷申请和出具贷款用途承诺书。
贷款银行根据借款企业的续贷申请在3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签发续贷承诺书。企业根据续贷承诺书向派驻银行的市政银企联络服务小组提出申请。联络组应在3个工作日内组织审核后由联络组组长审批。经审批同意后,2个工作日由受委托银行与企业、贷款银行签订专项资金使用协议书,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专项资金使用协议书范本由市金融办、市人行、温州银监分局等监管部门审核提供。企业在续贷银行开设专用账户。贷款银行根据续贷承诺书约定和银行信贷相关规定办理续贷手续,并在约定时间内放贷。续贷资金划入企业专用账户的同时,实时还入指定账户。
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
为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09年浙江省分别在宁波、舟山开展了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在全国首创了政府、银行、保险相互合作解决中小企业、农户及城乡创业者抵押担保不足的融资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数据显示,三季度浙江省企业融资景气指数比2010年同期下降15.9点;2011年上半年,浙江省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同比少增925.2亿元。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的贷款需求首当其冲,资金链吃紧。
2011年10月7日浙江省政府发出的一份通知中显示,根据合作贷款机构的类别,浙江省推出了银保合作以及小额贷款公司与保险机构合作两种模式,参与试点的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浙江省分行、省农信联社及浙商银行,相关小额贷款公司与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浙商保险等省内保险分支机构协商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小额度、广覆盖、易操作、成本合理”的运作机制。
这两种模式的共同特点是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保险机构对贷款本息承担保证保险责任,小额借款人则须履行诚信守约义务,按期还本付息。一旦小额借款人欠息连续达3个月以上或贷款到期后1个月内未偿还本金、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催收未果的,可向保险机构提出索赔,同时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要及时向保险机构提供出险、追偿情况及相关抵押物追缴、处置情况,保险机构按照约定向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赔偿。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与保险机构按3∶7的比例分摊贷款本息损失风险。
浙江省小额贷款试点工作相关规定
【图表说明】根据规定,贷款资金只能用于生产经营性用途,不得用于消费及其他用途。
在这份通知中,浙江省政府还对加强风险管控、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失信惩戒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保费补贴等政策给予了明确规定。浙江省政府要求各地根据试点情况和实际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加大在全省的推广力度。资料显示,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宁波市从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已累计发放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贷款近8亿,为当地758个初创期小企业、36户农业种养殖户、54个城乡创业者解决了抵押担保难题。
出资10亿元建立中小企业再担保基金
2011年10月12日,浙江省财政出资10亿元建立中小企业再担保基金,主要用于为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2011年10月24日,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上,一个总额100亿元的浙江省中小企业成长基金成立,将用于支持浙江中小企业及42个产业集群。本次大会还举行了第二届“中国・浙江成长型企业投融资大会”,着力于解决融资难题,为中小企业“解渴”,吸引浙江10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参加。
另外,浙江省还实行了社会保险“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在确保社保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社保基金不出现缺口、保持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允许符合转型升级要求、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经统筹地人力社保、财政部门批准,允许缓缴应由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2011年集中减征1个月由企业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4项社会保险费。实行社保补贴、岗位补贴,补贴资金在促进就业资金中列支,补贴标准参照当地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标准执行。对在岗培训所需资金,按规定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不足部分由促进就业资金予以适当补贴。
与此同时,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对本行业或关联行业出现资金链运作困难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鼓励原贷款银行以延长贷款期限、减免贷款利息等多种形式参与关停倒闭企业与困难企业的债务重组,支持债权人以债权置换股权的形式参与企业整合重组。
3. “造血”――加快地方金融创新
在“止血”、“输血”的同时,着眼于有效搭建民营企业与民间资金相结合的平台,浙江提出,扎实抓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两个行动计划的推进实施工作,从建立多元化机构、地方资本市场、金融创新、农村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入手,形成合力,抓好一批重点金融项目的实施。争取通过3至5年的努力,把浙江打造成为“中小企业投融资先行区”和“民间资本投资高地”,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金投资难的“两难”问题。同时,要做强一批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
就在2011年9月底,国内首家省级科技金融服务公司――浙江中新力合科技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已正式投入运营。该公司是由浙江省科技厅牵头,浙江省各市县科技局支持,联合中新力合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以及16家股东共同发起成立的。该公司与普通的银行和投资机构不同的是,它将银行、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协调起来形成一个网,加上社会资本以及政府财政的支持,整合科技、金融资源,使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技术、工艺、配方等无形资产进行资本化,从而达到资源更优利用。
与此同时,由温州市政府起草的《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已递交浙江省政府,将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根据该方案,温州新增11家股份制村镇银行,变民间资金“体外循环”为资金“体内循环”。而2010年底,温州银监分局计划2年内在现有3家基础上再增5家村镇银行,分别设在瑞安、平阳、文成、泰顺和鹿城的辖内乡镇。此次递交的方案无疑大幅扩大村镇银行数量。同时,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将温州市的小额贷款公司增加到100家,以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在扶持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同时严格整治非法担保公司等。包括筹建在内,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已逾30家。方案建议在温州选择几个县(市、区)各选择一个行政村或乡镇开展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的试点,探索建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等。温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温州市政府初步决定设立市县二级“地方金融监管中心”,将寄售行、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公司纳入监管范围。此前,这些实际上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长期“独立”于“一行三会”(央行、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之外。而借助包括做大做强股权运营中心、出台《放贷人管理条例》及成立金融资产场外交易市场等方案,温州着力将该市打造成“民间资本集散中心”,将民间金融机构纳入监管轨道、降低市场利率和风险。
除了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和帮助,不少中小企业“抱团”互助、生产自救的举动也格外引人关注:
――来自温州的5家企业,光上控股有限公司、五洲钢业有限公司、双力集团有限公司、南华钢管制造有限公司和艳宇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财务管理公司,专门负责对接资金落实,协调各银行的融资方案,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率。
――温州龙湾区30家企业携手,形成多个互保联盟、互保基金,通过企企合作、互相担保等方式,保障融资渠道畅通。
――宁海5个乡镇建立起“企业发展互助资金会”,发放救急资金的规模达10亿多元。宁海县跃龙街道商会也成立类似组织,发放近300笔互助贷款,为会员企业输送4.3亿元应急保障资金,保证企业正常运行。
这些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几位曾因经营陷入困境、资金链紧绷而“跑路”的温州中小企业主,在政府部门多方争取下陆续“回归”,表示将尽快处置解决企业问题。这一现象印证了广大中小企业的“信心指数”正逐步回升。
不要让民间借贷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 赵洪祝:像治水一样管好民间资本
中小企业面临的利润空间低、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令它们显得格外脆弱,对此,有人形象地概括为“中小企业病”。曾有温州学者预言,温州经济的活力,由营销网络、制造业、民间借贷体系三驾马车支撑。若民间金融不开放、传统制造业利润进一步摊薄,垄断行业迟迟不对民企开放,温州民资定将步入低谷乃至深渊。谁料,此预言在辛卯年一语成谶。
首届浙商大会召开前夕,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于10月21日接受了境内外媒体的联合采访,对比较敏感的民间资本监管问题进行了剖析,形象地用治水理念阐述民间资本监管问题。浙商大会召开之后,《人民日报》于2011年10月26日以《像治水一样管好民间资本》为题发表了赵洪祝的这次谈话,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赵洪祝称,这次一些中小企业关停造成一定社会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民间借贷特别是高利贷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暴露出,民间借贷存在资金流向监测困难、风险隐患难以掌控、债务纠纷容易产生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活动,加快相关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应该看到,民间借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民间借贷也相对活跃。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浙江的民间借贷作为计划经济时期金融体制的重要补充,就对民营经济发展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民间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潜在风险。民间借贷的特点,可以用“水”来比喻。民间资金与水一样,可以到处流动,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存在,平时难以察觉,一旦会聚起来,就可能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民间借贷与水一样,既能为我所用,也可能蕴藏和积累风险,对经济社会稳定造成冲击。
处理民间借贷问题,也要像“治水”一样,以疏导为主,趋利避害。浙江将通过“建水库、建渠道、建闸门”等一系列举措,管好、用好民间资本,让民间资本从地下“浮”出来,实现民间资本与民营经济的对接和融合发展。一方面提高对民间融资的监管水平,构建民间融资风险预警机制;另一方面合理引导民间资金流向,引导民间融资资金通过集约化管理的方式,流向初创期企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个人创业的短期资金周转,以及成长型骨干企业的股权、债权投资。此外,浙江还将加快地方金融创新。重点打造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争取使浙江成为“中小企业投融资先行区”和“民间资本投资高地”,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金投资难问题一并考虑、一起解决。
尽管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暂时遏制住了局势恶化的势头,但正如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所指出的: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发展方式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是浙江中小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同时,如果产品总停留在产业链低端,即使此次躲过风险,下次风险还会接踵而来。在这方面,刚完成浙江调研的中科院学者也指出,中小企业从正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的难度还是很大,如果这一现象不加以改变,2012年上半年浙江中小企业倒闭潮的风险还将随之加大。
2. 草根金融体系建立迫在眉睫
2011年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备受关注,11月10日召开的国际金融论坛上,多位专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指出,建立草根金融体系,进一步改善我国小企业生存环境已迫在眉睫。
专家指出,小企业、微企业、个体户和农户可以综合概括为草根经济体。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症结就在于中国金融体系结构的失衡。在我国建立草根金融体系,突出面临机构问题、产品问题、监管问题三大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基层金融机构严重不足,缺乏数量众多的立足区县、街镇的小型、微型金融机构;二是金融产品体系过于强调财务报表与抵、质押;三是监管权力过于集中,使其运作不够灵活。因此建立草根金融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出路。
对于创新多样草根金融产品,相关学者提出,首先要创新完善间接融资的金融产品,建议银监会加快总结梳理草根经济体融资需求和特点相配合的金融产品目录,同时扩大推广个人和小微企业的联保机制,发展无抵押、无担保的小型、微型信用贷款。其次,要延伸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来拓展小型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
国家行政学院相关专家指出,建立草根金融体系要从“政府对草根”与“草根对草根”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国家要成立中小企业局,专门管理中小企业贷款,从而真正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要调整完善金融制度,以确保小的金融机构在政策方面享有公平的待遇。
从具体实施方面来看,有专家则认为要致力于从以下四方面发展草根金融体系,首先要从数量上建立众多的草根金融机构。第二,适当发展中型银行,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商业银行设立分支、跨域、兼营小微型金融业务。第三,鼓励邮储银行、农信社要坚守基层,服务小微型金融的方向。第四,要大力发展新型的小微型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小金融机构,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使草根金融机构又好又快发展。
广西、山东、辽宁创新举措为企解难
1. 广西多方联手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2010年,广西中小企业达128.7万户,从业人员384.8万人,在壮大区域经济、促进社会就业、繁荣城乡市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融资难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调查推算,2011年广西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和项目投资资金缺口约1000亿元,比2010年增加300亿元。而据金融部门测算,2011年广西全区新增贷款将比2010年少200多亿元,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
为此,广西将进一步加强协调与服务,通过加大中小企业贷款扶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开辟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建设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加大财政资金扶持等举措,全力求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首选。广西加强政银企沟通,在全区重点培育的10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中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多渠道采集、扩大、丰富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信息。深化政银企和中介机构合作,把社会信誉好、发展潜力大、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空间广阔的企业向银行推介,让银行和企业实现共赢。积极引导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财务咨询机构等要发挥自身优势,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与中小企业共同成长。同时,发挥自治区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的作用,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
“贷款难”很大程度上源于“担保难”。近年来,广西积极推进担保体系建设,现共有94家小额贷款公司、168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9家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但仍难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广西通过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担保领域,认真落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税收减免政策,加大担保风险补偿力度,促进担保业务开展。
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广西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很低,发展潜力巨大。广西按照“上市一批,培育一批”的原则,下大决心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改造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同时,加大财政资金引导力度,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和私募、公募基金,推动股权投资基金与企业上市联动发展。一方面,国内外资本市场资金充足且流动性极强,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却“求钱无门”。出现资金找不到项目、项目找不到资金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缺少有效的沟通对接渠道。广西将以各地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支撑,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在广西中小企业网建立中小企业融资超市,将金融知识、政策、产品放入其中,同时邀请银行、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金融中介入驻,在线解答融资问题;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融资顾问制度。自治区工信委将选聘一批金融顾问、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与中小企业对接,帮助设计最有效、最经济的融资解决方案。
为便于中小企业了解掌握相关融资政策、融资渠道和金融产品,自治区工信委、自治区财政厅和广西银监局还联合编印了《广西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手册》。2011年,广西将继续安排1.1亿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与大型企业协作配套、增加税收和就业岗位等项目。此外,还将增加2亿元,专门用于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流动资金贷款贴息。
2011年8月22日,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项目集体签约大会在南宁举行,2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700多家中小企业面对面、零距离沟通接洽,共签订152个中小企业贷款项目合同,签约金额63.845亿元。
2. 山东推“集合贷”信贷产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很重要的原因是规模小、数量大、行业分散。为了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11年初,山东省中小企业办与银行联合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了“集合贷”信贷产品。山东省中小企业办会同建行省分行、工行省分行确定,“十二五”期间,山东省1万户成长型中小企业和100个产业集群将受益于“集合贷”重点支持,贷款增速将高于银行全部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主要用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及技术改造、厂房建设等。
“集合贷”的最大特点是将全省产业集群、特色产业中的配套企业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再由政府征信推荐给银行,以充分放大中小企业的关联性、区域性优势。受益的不仅是企业,面对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集合贷”就像一个大筛子,将成长性好、信誉优良的企业纳入其中,不仅减少了银行与企业的沟通成本,也保证了贷款安全。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这一创新的融资方式已使257家中小企业从中受益。
不仅仅是“集合贷”,2011年以来,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门槛高等问题,山东省中小企业办积极探索新型融资方式,创新融资途径,拓宽融资渠道,先后打出“集合信托”、“集合票据”、“集合债”等集合组拳,闯出了一条“集合”打破融资瓶颈制约的新路子。
2011年6月20日,山东省第一只中小企业集合信托产品――“远图一号”,在中小企业比较发达的邹平试点募集成功,邹平经验推向全省。2011年上半年,山东省又有2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注册发行,全省有34家中小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33亿元,占全国发行的35%,发行规模居全国第一。
山东省中小企业办相关负责人说,“集合融资,为中小企业融资又打开了一扇窗。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直接融资门槛太高,间接融资又缺乏有效抵押物,集合融资可通过政府推动,会聚政府、银行、社会资金、中介机构等集体合力,把分散的中小企业集合起来抱团融资,拓展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和空间。”
数据显示,2011年1~7月,山东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8.1%;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均增长30%以上。上半年新增民营企业5.9万户,同比增长16.7%。
3. 辽宁企业债券融资可享贴息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辽宁鼓励企业债券融资,并给予贴息等支持。辽宁的企业债券融资可享受全省已经设立的各类贷款专项贴息支持。各级财政部门和各专项贴息资金主管部门要根据企业债券募集资金具体投向和额度,参照现行各类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范围和申请程序,对企业债券融资予以贴息支持。此外,辽宁各级政府将参照鼓励企业上市融资的扶持和奖励政策,对企业债券融资给予同等扶持和奖励。辽宁还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企业发行债券提供担保服务,各级财政部门和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将对开展企业债券担保业务的信用担保机构给予重点支持。
同时,辽宁还将加强对企业债券融资的监管,不断完善偿债和担保风险防控机制,严格执行从项目审核、债券发行、资金使用到债券本息兑付的全过程管理,防止资金挪用或擅自改变投向等事件发生。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0农行面试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