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市场前景范文

时间:2024-05-06 17:4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旅游市场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旅游市场前景

篇1

[关键词] 老年体育旅游前景

从20世纪中叶伊始,国外出现了体育旅游动向并逐渐成为新潮流。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近年在世界旅游群体中,以消遣娱乐、健身康复为目的的旅游者所占比例最大。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3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已经步入社会老龄化初期,老年体育和旅游市场也初具规模,因此重视和解决好老年体育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开发老年体育旅游项目将成为我国开拓体育旅游市场新的热点。

一、国外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体育旅游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目前己比较成熟,形成了较大体育旅游市场,“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与体育有关的旅游度假方式不断升温,在旅游业中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根据瑞士洛桑大学对欧洲几个发达国家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体育带来的经济效益约是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2%,对旅游业的贡献则在4%~6%之间;从1997年~1999年,德国体育旅游年平均增长17%,法国增长7%;西班牙1990年以来,每年来该国旅游人数高达5600万左右,其中体育旅游者人数占60%以上,创汇始终稳定在170亿美元以上,占西班牙国民生产总值的9.6% 。瑞士是“欧洲屋脊”,冰雪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仅滑雪旅游项目,每年接待外国体育游客高达1500万人次,创汇70亿美元左右。

二、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状况

我国体育旅游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1994年才开办体育旅游,在我国旅游业中所占份额只有5%左右,但每年以30%~40%的速度发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体育旅游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消费结构的改变,每周五天工作制及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尤其是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颁布与推行,2008年奥运会申办与成功为体育旅游的兴起提供契机。据有关资料报道:1997年我国旅游创汇110亿美元,其中体育旅游、娱乐旅游创汇所占比例大约为三分之一,体育旅游将在我国的旅游和体育产业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2001年国家旅游局确定旅游的主题为“中国体育健身游”,推出黑龙江冰雪旅游,郑州太极拳团体演练等体育旅游活动项目,广西省推出以健身娱乐为目的登自行车旅游等及150个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吸引了大批的体育旅游者,尤其是国外游客。据统计2000年全广西共计接待国外游客4074万人次,其中参加体育旅游者近八成。总之,体育旅游在我国作为新兴的旅游方式正被人们认可并迅速发展起来。

三、国内老年体育旅游的现状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增长,目前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显示,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及体育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选择旅游作为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老年体育旅游消费将成为时尚并迅速增长, 国内城市如浙江诸暨、舟山老年体育旅游组织的就红红火火,2001年诸暨老年体协53个分会宣传发动,组织了280多人的旅游团,进行“支持申奥北京行”;2003年舟山老年体协成立旅游开发部,组织华东地区沙滩排球邀请赛,炒热老年体育旅游经济,但面对“银色浪潮”的到来,针对老年人的体育旅游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老年体育旅游市场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旅游市场缺乏针对老年人的体育旅游项目,从而造成老年人的体育旅游愿望不能实现。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老龄人口的增长,老年人生活物质水平和经济能力日益提高,老年体育旅游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资料表明我国老年旅游仅占旅游市场的20%左右,而国外则高达60%以上,国内老年体育旅游份额则更少,可见老年体育旅游市场成长发展潜力巨大。

四、老年体育旅游的基本阐述

1.老年体育旅游是一种以促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特征的娱乐休闲活动。老年体育旅游就是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同时提高审美的娱乐休闲活动,它具有体育和旅游的双重特征。老年体育旅游是以参与或欣赏某项与体育相关的内容为形式,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促进治病康复、增加审美情趣和延年益寿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它是体育旅游、老年体育与老年旅游三者的有益结合。健康的身体是人的生命之本,审美享受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财富。老年体育旅游不仅能够满足老年人对自然美、生活美的欣赏和享受,而且能够满足体育给老年人带来的健康身体和身心愉悦。

2.老年体育旅游是老年人一种社会交往活动的体现。现代社会是合作交流的社会,工作生活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交往是老年生活中最基本的一种社会活动,是老年人所共有的心理需求。体育旅游项目是使相同兴趣的老年人交流的平台,通过交往可以达到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从而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老年体育旅游以特有的体育活动形式使老年人在交往中可以自由的选择对象,不受性别、职业、文化等限制,在社会交往中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体育旅游可以达到增加老年人交往的目的。

3.老年体育旅游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经济现象。体育和旅游从产生时期的极少数人的娱乐消遣活动发展成为现代的大众体育和大众旅游,归根结底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老年人消费水平提高的结果。老年体育旅游者的体育旅游虽然不是以从事经济活动为目的,但却以经济形式表现出来。老年旅游者在经济上作必要的花费,以满足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的体育专业培训或食、住、行等方面的服务费用,这种需要和提供服务之间引起的旅游服务的供给表现出经济现象的特征。

参考文献:

[1]曹士云等:中国老年体育回顾与展望[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6)89~92

篇2

[关键词] 体育旅游 柳州 发展

随着国门的敞开,经济水平的提高,体育旅游从第三产业中异军突起,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1994年以来,我国体育旅游一直以30%-40%的速度上升,比一般的旅游增长速度要快的多。1998年,我国体育旅游收入达到3438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32%,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7%,体育旅游的市场前景广阔。

一、体育旅游概述

从广义上讲,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心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从狭义上讲体育旅游指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并充分发挥其诸种功能,使旅游者的身心和谐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活动。

结合体育旅游的特征与实践,体育旅游可分为:(1)观光型体育旅游。通过视听感官对体育活动、体育建筑场馆场地、体育艺术景点、体育文化进行欣赏体验,从中获得愉悦的感受。(2)竞赛型体育旅游。以参加某种体育竞赛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3)度假型体育旅游。以消除疲劳、调整身心、排遣压力为主要目的的具有体育意义的旅游活动。(4)健身娱乐型体育旅游。以娱乐性的体育健身、疗养、体育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旅游。(5)拓展型体育旅游。指结合拓展训练的内容和活动形式,组织旅游者在崇山峻岭、瀚海大川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磨练意志、陶冶情操、熔炼团队,满足旅游者寻求刺激、猎奇、挑战极限意愿的旅游形式。

体育与旅游的有效结合所形成的互动效应,既强化了体育竞赛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提高体育对全民健身的影响力,同时还促进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并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因而,走以体育为主题的旅游新路,将形成一个崭新的市场空间。

二、柳州市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1.柳州市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首先,柳州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人文环境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环境保证。柳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具有天然的山水资源优势。三门江森林公园、雀山公园、龙潭公园以及都乐岩等地可以开展攀岩、SRT技术、登山等多种体育旅游项目;百里柳江环绕柳州城,是天然的水上运动训练场和比赛场,可开展游泳、漂流、划船、龙舟竞技等;柳州少数民族居多,几乎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体育民俗活动,这些活动蕴含着丰厚的民俗文化和独特魅力,旅游者参与其中,既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又能领悟当地的民俗风情。

其次,较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和政府的支持也为柳州体育旅游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各级政府体育彩票公益金共投入1000多万元,吸引基层配套资金近200多万元,为柳州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工程1个,“全民健身样板工程”5个,全民健身路径300多条,举重馆1个,游泳池7个,灯光篮球球场8个,排球场15个,田径场5个。政府还投资建成了2万平米的体育中心市综合训练馆、广雅体育场、射击场等市属体育场馆设施,2010年10月李宁体育馆和市游泳馆也将建成。目前柳州市正计划启动水上极速运动基地和第二体育中心柳东新区职校园体育设施共享项目。

最后,获得F1摩托艇世锦赛连续五年的承办权为柳州体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该赛事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很高的影响力和收视率,将吸引无数国内外游客来到柳州,进而促进柳州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柳州有深厚的体育人文底蕴,它是体操王子李宁的故乡,还涌现出陆永、江钰源等一批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城市体育氛围浓厚;柳州还有着丰富的媒体宣传报道合作渠道,2007年以来的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亚洲区预选赛、国际女子乒乓球挑战赛、中国大学赛艇公开赛等多项高规格赛事直接由柳州市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水上管理中心主办,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浪网等高规格媒体全程参与赛事报道,极大促进了柳州体育旅游的宣传和推广。

2.柳州市体育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旅游认知度不够。体育旅游业在整个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部门和地区对本区域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潜力、政策措施、管理职能没有完全到位,旅游企业对体育旅游业务缺乏重视;另外,人们对体育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和潜力认识不足,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2)发展体育旅游观念尚未形成市场主体。从供给方面看,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体育旅行社,多数普通旅行社缺乏体育旅游经验与产品包装创新能力;目前柳州体育旅游的发展主要以户外俱乐部经营为主,这些组织均为自发的民间组织,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对其负责。政府尚未制定发展体育旅游的合理规划,体育旅游市场大发展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从需求方面,体育消费者的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消费能力和水平比较低。

(3)体育旅游项目单一,宣传、开发不力。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缺乏地方特色。柳州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民俗体育盛会和举办的大型体育比赛,这些体育旅游活动过于注重观赏性,忽视参与性,致使柳州体育旅游发展不能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健身的需求,缺乏发展后劲。另外,对体育旅游缺乏足够的宣传、引导,大众没有树立体育旅游消费意识。

三、发展柳州市体育旅游的一些建议

1.加强体育与旅游部门的合作

近年来,体育产业与旅游业都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因行业从属不同,相互交融与渗透不多,造成体育资源、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首先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要相互交流合作,将体育旅游和其他旅游资源整合,进行多元化开发,如将生态旅游与体育旅游、休闲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开发,充分发挥各种旅游资源的特点,改变单调的旅游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不满足感,满足人们求新、求奇、求异的心理。其次,在两部门相互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制定体育旅游发展规划。将体育旅游纳入整个旅游计划之中,建立统一的旅游市场体系。各级政府应做好规划和开发,发展体育旅游精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提高城市综合接待能力。加强宣传力度,注意宣传方式的多样化。畅通交通运输线路,增强旅游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

2.开发柳州特色体育旅游,打造品牌意识

一方面开发满足广大青少年喜欢的新兴体育旅游项目,如野营、攀岩、蹦极、探险、热气球等;另一方面,发展适合中老年人参加的休闲健身的体育旅游项目,如登山、徒步旅行、垂钓、划船等。应充分利用好柳州山水优势,在山水上做文章,开发野营、攀岩、登山、徒步等项目,凭借柳江水资源大力发展水上运动项目。另外,举办有影响的品牌赛事,通过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的模式,重点扶持一到两项品牌赛事,进一步带动体育服务业和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重点开发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推广参与性强的民族体育旅游项目,如射弩、龙舟赛等,形成柳州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扩大体育旅游市场。

3.多种途径培养体育旅游人才

目前柳州地区专门经营体育旅游的组织尚未建立,既懂体育又懂旅游的专业人才少之又少。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如一些高校旅游专业可适当增开体育旅游课程;体育产业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可联合开办培养体育旅游人才的培训班;旅游院校和体育院校可进行合作,共同培养体育旅游专门人才。

4.树立生态体育旅游发展观

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开展体育旅游尤其是参与性体育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要加大体育旅游资源生态的配套保护措施,在旅游核算时考虑生态环境退化的保护成本等情况,防止只重视体育旅游经济的显性增长,忽视对旅游资源破坏所造成的隐性损失,保持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营销宣传,推广体育旅游

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宣传,通过舆论引导人们逐步认识这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将人们对体育旅游产品的消费从目前潜意识状态的自发行为转变为有意识的自觉行为。现阶段,体育旅游组织者可采取一些创新型的体育旅游营销方式:(1)体验营销。通过让体育旅游者切身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满足旅游者的体验需求来实现其旅游价值,体育旅游的参与性特点决定了体验营销观念在体育旅游营销中的适用性。(2)合作营销。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可以联合主办以体育旅游为主题的交易会、博览会等来为体育旅游业搭建起交流的平台,与海内外业内人士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增强体育旅游市场竞争力。(3)媒介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自己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介绍著名的体育旅游景点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旅游者前来旅游。体育旅游经营者和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加强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对各种体育赛事旅游做详细的报道,增加体育旅游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林南枝 陶汉军:我国旅游经济效益测评.旅游经济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篇3

关键词:吉林;冰雪体育产业;战略

本文为吉林省体育局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北京成功申办2022冬奥会背景下吉林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收录日期:2017年1月17日

一、前言

吉林省是冰雪大省,冰雪体育资源极具优势。尤其是北京申奥成功后,吉林省政府高度重视冰雪体育的发展。2016年9月,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贯彻落实关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和“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抓住2022年北京冬奥会历史机遇,以满足冰雪消费需求为主线,以冰雪旅游为主体、冰雪体育为基础、冰雪文化为引领,强化冰雪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长白山国际冰雪品牌,努力把吉林省建设成为中国冰雪产业大省、冰雪旅游强省和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2022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冰雪体育的发展进程。

二、吉林省冰雪产业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吉林省冰雪旅游的自然资源优势。吉林省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冰雪运动区域,全省降水5~8个月是以固体形式降落,在10月、11月或2月、3月出现最大积雪深度。由于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寒冷漫长的冬季以雪质好,气温适中,风速小且全年日照2,200~3,000h等特点成为冰雪体育旅游资源的形成不可或缺的重要气候条件基础。

2、冰雪体育品牌的优势。吉林省冰雪体育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打造了很多享誉国内外的冰雪品牌,也成为吉林省的冰雪名片。如,吉林的雾凇冰雪节、长春瓦萨国际冰雪节,这些品牌诠释了吉林省冰雪文化内涵,展示了吉林省的冰雪艺术魅力。

3、市场化运作冰雪体育旅游项目经验的优势。吉林省政府积极鼓励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或者独立经营冰雪旅游项目,吉林松花湖万科滑雪场、长白山万科滑雪场就是典型的民营企业投资兴建的具有国际水平的高质量的滑雪场,经营模式和理念先进,企业效益良好,这是目前吉林省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冰雪旅游项目的典范,也是吉林省发展冰雪旅游产业的基础。

4、冰雪艺术人才的优势。多年来冰灯、冰雕等冰雪艺术活动培养造就了大批冰雪采掘、设计、创作等经验丰富的艺术人才。冰雪体育运动的发展,培养造就了大批的滑冰、滑雪、冰球等项目的运动员、教练员、专业管理人才。他们都是发展冰雪旅游产业的宝贵财富。

5、政策优势。冰雪是吉林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以冰雪为主的体育旅游必然会受到高度的重视。每到深秋时节,全省就开启了冬季冰雪旅游市场开发工作。省领导亲自率团到京津唐、珠三角、长三角等主要客源地区开展冰雪旅游系列推广活动。为使吉林省旅游营销推广长期化,还在各地设立旅游推广中心。近年来,伴随各类冰雪旅游节庆活动启动,从全省各大旅行社和网站反馈的信息,让人欣喜不已,全省接待游客总量和旅游总收入正在节节攀升。

(二)劣势分析

1、冰雪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匮乏。吉林省缺少冰雪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尤其是体育旅游的专门人才,在冰雪产品的打造、冰雪旅游活动的策划等专业性不强,极大地影响了服务质量。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有些新的技术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应用。从人力资本上来看,一些滑雪场管理人才、滑雪场的维护、装备维修、滑雪教练员的人才纷纷被北京等地高薪请走,这与吉林省经济欠发达有直接关系。

2、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吉林省冰体育产业经营理念还需更新,管理制度尚需完善。吉林省旅游局和体育局等相关部门的合作缺乏深度,所以导致冰雪体育产业的主体冰雪旅游产业经营不佳。

(三)机遇分析

1、体育旅游热潮的兴起。冰雪体育旅游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体育旅游形式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全国多个地方,如内蒙古、新疆、四川、河北、北京等地区,只要有雪存在的地方,均纷纷斥以巨资开发利用,以期借助冰雪旅游拉动地方经济。冰雪旅游正以其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快速成长起来。

2、国家政策的扶持。2016年吉林省出台了《吉林省委省政府P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指出冰雪产业是吉林省具备国内领先发展、国际竞争潜力的特色优势产业,资源禀赋高、市场前景好、消费拉动大、综合带动性强。吉林省要紧紧把握冰雪产业发展的黄金增长期,充分释放冰雪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与潜力,大力发展“白色经济”,加快推进“白雪换白银”,引领服务业发展,助推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3、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为吉林省冰雪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政府将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冰雪场地的硬件设施。

(四)威胁分析。国内各地冰雪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正在威胁着吉林省冰雪旅游业的速度与发展。目前全国已建成将近200家滑雪场,年收入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内蒙古、新疆、北京、河北、四川等地冰雪体育旅游发展迅猛。

三、吉林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一)构建多层次市场格局。冰雪体育产业是绿色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它可以带动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交通运输、滑雪器具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要把体育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点和扩大就业的重点加以发展。加强对冰雪体育产业的研究和宣传力度,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冰雪体育发展模式,不断探索和总结适合吉林省发展冰雪体育产业的经验,逐步建立起一个内容齐全、效益明显、竞争力强、充满朝气、多层次的冰雪体育市场格局。

(二)加强冰雪体育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基础配套设施落后一直是制约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吉林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高滑雪场的基础配套设施的服务质量,使景区的外部环境整洁、功能完善,集吃、住、行于一体,全面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做大做强冰雪体育产业。

(三)改革冰雪体育产业管理体制。要使冰雪体育产业高效持续地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一系列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及一整套科学的、具有权威性的体育产业统计指标,明确管理部门、经营部门各自的责任、权利、义务,加强对体育产业的有效监测和评价,使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在法律规范下健康有序地发展。

(四)培育和打造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吉林省要依托现有的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和旅游相关设施,开发精品冰雪体育旅游,使冰雪体育旅游的品牌产品走高档次、高水准的发展之路,实施品牌战略,树立品牌形象,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让冰雪体育旅游品牌深入人心,让世界都了解吉林省这个品牌。

(五)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推动产业不断升级。冰雪体育产业是以人的服务为中心的第三产业,需要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从而不断推动产业升级。一方面政府各级部门要加大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视程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的优秀专业人才来本地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对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外的学习交流,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

篇4

关键词: 广元 白龙湖 市场营销

一、市场营销现状

白龙湖位于川、甘、陕三省结合部,水面面积75km2,被誉为“西南第一湖”,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所在的青川县旅游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刚刚起步,但营销及其策划人才的缺乏,当地旅游主管部门资金的不足,使得青川县旅游市场营销工作缺乏整体的、长远的营销规划,有针对性的旅游市场营销活动开展的很少,到目前为止,大多为传统的营销方式,如纪录片及画册的制作,电视专题介绍等,促销方式比较单一,因此旅游促销效果不佳,旅游资源和产品的知名度很低。白龙湖风景区1997年成立白龙湖风景区管理局,开始对风景区实施管理。由于对风景区的定位、定性及宣传等多方面的原因,风景区的知名度低,对游客吸引力不强。加之地震对经济带来的影响,经济效益不尽人意。

在今后的旅游营销中,应制定科学的营销计划和营销方案,组织专门的旅游营销队伍赴主要客源地市场及开展旅游宣传促销,以吸引更多游客。

二、市场营销战略措施

1.健全营销组织

建议青川县建立和配置专门的市场营销机构或人员,形成一套良好的市场运作系统,保持一支稳定的营销队伍。统一制定营销计划,开展营销工作,使市场营销工作从组织上得到确保。

2.建立多层次的营销网络

旅游营销具有多种渠道和不同形式,应注重多渠道的开通,营销工作的重心是旅游中间商(包括旅行社、客源市场大型企业、单位、学校等部门),应与他们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发挥这些中间环节的作用,扩大影响,帮助组织客源,启动市场。

3.实施旅游促销组合

旅游营销具有不同的形式,在近期应实行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人员推销四种方式的组合。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广告和公共关系应该作为最重要的促销方式,其目的在于事半功倍地扩大影响力,使市场尽快了解景区,把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

三、旅游景区细分市场选择

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是青川县旅游的导向性资源,经开发后可形成为青川县重要的旅游产品,也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元旦、清明假期的设立,强化了周末的旅游消费特征,更有利于近郊游的发展。增加了邻近地区的互动。因此,白龙湖景区的市场可定位如下:

一级市场:以广元市、成都市、绵阳市为中心的四川省内市场;陕西西安、汉中市市场;甘肃兰州市、陇南地区市场;广元市过境国内游客市场。

二级市场:重庆市、云南昆明等四川周边省、市市场及北京、上海、广东等沿海市场。广元市过境的境外游客市场。

三级市场:国内其他省市市场。四川省过境的境外游客市场。

四、旅游促销方案

1.政府主导性的促销工作

白龙湖是青川的旅游精品,青川县政府要与林业厅、建设厅、体育局等部门合作,参与这些系统主办的宣传活动,得到其支持与帮助。

积极组织青川县内企业参加全国和目标市场区域性的各种旅游交易会,进行宣传促销。

组织成都、重庆、绵阳、德阳及陕西西安市、汉中市、甘肃兰州市、陇南地区等地的知名旅行社、旅游协会的有关人员进行考察和技术交流,建立联系,争取客源。 与一级市场的大型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会、老年办、共青团等机构建立联系,争取会议旅游、奖励旅游、节假日休闲度假等旅游份额。与一级市场内各大中专学校、职业技术专科学校的团委、学生会挂钩,组织寒暑假的科技、文化、社会发展、革命传统教育等专题的夏令营、冬令营,扩展旅游客源市场。

在一、二级市场的各中心城市设立旅游服务窗口,持续不断地向该城市及周边地区输出青川县的旅游信息,便于上述地区的居民获取信息和出游。

邀请知名的作家、作曲家以青川县景区及文化为题材谱写歌曲,进行宣传活动。

2.旅游中间商

旅游销售渠道选择必须以风景区的目标市场为起点,以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展开。青川县在旅游促销过程中,有以下的中介媒体可供选择:

(1)旅行社:主要是各级目标市场的旅行社;(2)航空公司机票处:这类中间商在城市分布较多,分销成本较低,是资金不足之时开拓市场的一种理想选择;(3)其他行业大型公司的旅游部:许多大型公司都建立有旅游部,其主要目的是从事组织本公司职工的旅游度假和会议、接待的安排,这类中间商的经营优势在于本身具有完善的销售系统和广泛的客户群,与这类中间商建立业务关系,不需要花大力气、大投入就能扩大产品销售的范围;(4)公共交通经营企业:主要指省内公交运输和铁路、航空运营企业,应充分利用他们的关系网络和业务经营的场地开展促销工作;(5)大型百货公司和超级市场:这是距离普通市民最近的旅游中间商。

3.博客营销

Web2.0潮流掀起旅游信息流传递模式的革命性转变,从旅游企业到旅游者的信息流传递转变成从旅游者到旅游者的信息流传递。个性化旅游信息对于目的地具有强大宣传功效。新西兰航空通过赞助影视明星博客《李老大的博客江湖》,以连载畅游新西兰游记的形式来扩大其影响力。加拿大Bay of Fundy旅游公司推出公司博客来分享目的地的新闻、美食、照片、视频,吸引了众多游客。春秋航空公司老总王正华也推出了CEO博客,客户服务人员则对博客的在线评论中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做出及时反馈,博客成为旅游业服务的对外窗口。乌镇与博客推广平台BlogBus联合进行了旅游博客营销。乌镇利用BlogBus良好的口碑和用户基础,BlogBus利用乌镇千年古镇的魅力,双方通过资源互补而获得了双赢。

博客作者的选择是旅游博客营销成功与否的重要力量,景区可用当地文化名人作为博客作者,利用名人的影响力对公众产生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一、旅游市场问题分析

(一)旅游市场主体的特点

1.综合性和复杂性。旅游市场中出售给旅游者的商品,通常是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在内的综合性商品和服务,其市场主体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行业,综合性较强。同时,随着旅游消费理念的提升,旅游市场主体的业态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如近年来的观光休闲度假游、城郊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等特色旅游的发展,使旅游市场中的休闲产业和农家乐产业等新型产业形态不断涌现,业态形式日趋复杂多样。

2.竞争性和波动性。由于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加上旅游产品中的相当部分是公共性产品,无高技术含量,亦无专利,在可预期的丰厚回报的诱惑下,各行各业纷纷涉足旅游业,市场竞争激烈。而且旅游业以需求为主导,影响需求的因素多种多样,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旅游市场的波动。比如曾发生过的国际金融危机、四川大地震就使一批旅游市场主体退出了市场。

3.缺乏自律性。由于规范的旅游经济秩序尚未建立,许多不法主体纷纷进军旅游市场。这些主体以追求短期利益为目标,往往不是通过诚信经营、品牌经营来占领市场,而是通过钻法律空子,非法经营牟取暴利。加之旅游立法相对滞后,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形成了一定的制度真空,为旅游市场主体违法违规经营提供了可乘之机。总体而言,旅游行业目前尚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自律机制,市场主体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较弱。

(二)旅游市场交易行为的特点

1.消费的异地性。其他行业的商品可以在当地生产、销售和消费,即使是异地消费,其购买者与销售地则是一致的。而旅游商品的购买者主要是异地居民,旅游商品的交换和消费必须通过旅游者向目的地的移动才能实现。

2.消费信息的不对称性。由于旅游是一种跨地区、跨国界的人类活动,具有明显的外向性或涉外性。这就决定了旅游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极其突出。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交通、住宿、旅游场所、餐饮、购物等环境的信息不了解,旅游经营者只能通过提高信息的传递,让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的相关情况,才可能促使游客将该旅游目的地作为出行的备选地。

3.消费的不可重复性。从自然资源的角度来看,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旅游商品(自然景观)并加以消费(参观),旅游活动结束后,除人的记忆和当时拍下的照片外,就不可以实质性地重复使用。旅游商品中所包含的无形部分,即旅游过程中各环节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旅游活动结束后,旅游者离去,旅游消费终止,旅游服务即告终止,它同样具有不可重复消费的特点。

4.消费商品的无形性。旅游商品构成中有一部分物质产品供应,如航班的机位、住宿的客房、餐饮、景点设施等,但服务性的商品供应如导游、接待服务等却占有很大比重,旅游线路、日程、节目的设计编排更属于构成旅游商品不可缺少的软件部分。这些商品(服务)都是无形的。

5.消费的季节性。在一年之中的不同时期,某一旅游市场的客源在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时期多,有的时期少,多的时期称之为旺季,反之则为淡季。

(三)旅游市场主体准入和经营活动中违法行为的特点

1.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行为。旅游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吸引了大量经济主体进入这一市场,一些主体往往在未取得正常的经营资质和资格的情况下就开展各类违法和非法经营行为。在一些景区,“黑社”、“黑导”、“黑车”、“黑店”等无证非法经营旅游业务的“四黑”现象屡禁不止,部分旅行社还存在挂靠承包、超范围经营。景区景点中食品店、农家乐、小旅馆等无证无照经营情况普遍,特别是漂流等高危行业无照经营存在着极大的隐患。

2.不正当竞争行为。受旅游消费异地性、不可重复性等因素的影响,旅游市场容易集中出现不正当的竞争现象。其表现主要有三种:

一是在市场中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由于旅游商品的消费具有异地性和不可重复的特点,旅游商品的购买者主要是异地居民,一旦离开旅游目的地,其消费维权难度大大增加,由此促使一些旅游经营者罔顾旅游商品质量,在市场中提供质次价高的商品和服务,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二是“零团费”和“负团费”现象。由于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又大多同质化,部分企业往往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维持生计。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旅行社的“零团费”甚至“负团费”现象。一些旅行社在销售旅游产品时,只收取旅游者往返的交通费、景点门票费等费用,旅游产品价格等于或低于旅游产品成本,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等费用以及旅行社的利润,都从导游对旅游者的购物及推荐的各种旅游自费活动中收取。其实质是经营者与导游等人员相互勾结,利用回扣等方式销售商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是虚假宣传行为。旅游商品中包含了旅游线路、日程、节目的设计编排,导游、接待服务等服务性的商品,对于这部分服务型商品,南于其无形性,旅游者很难知晓其准确价值。同时,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交通、住宿等环境的信息不了解。旅游商品的无形性和交易信息的不对称,为旅游企业虚假宣传行为滋生提供了土壤。例如出游前,旅行社的参团报价比别的旅行社都低,食宿标准为三星以上,但是到达目的地后许多项目变成自费项目,食宿条件达不到星级标准。

3.其他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一是合同欺诈行为。旅游商品的无形性和消费信息的不对称也容易为旅游经营者实施合同欺诈行为提供机会。例如旅行社在签订旅游合同时,在《行程表》中约定了食宿、接待标准和旅游线路,但到了旅游目的地之后,却未经游客签字更改合同,擅自改变食宿、接待标准、旅游景点,如以低于合同约定的餐饮、住宿标准接待团队,约定的旅游景点变成了购物场所;一些旅行社合同中约定的是单独组团,结果出现了未按照规定的日期出团,旅行社临时取消组团,或是半途中遇到拼团,被迫改变行程等等,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二是胁迫消费、欺客宰客行为。受消费季节性的影响,容易导致旅游服务中出现胁迫消费、欺客宰客现象。在淡季,南于景点接待人次不高,门票收入不足以维持基本开支,饭店客房入住率不高,达不到收支平衡点,而到了旺季,由于一年当中很长时间处于淡季经营,很多酒店宾馆等待机会狠狠宰客,想平衡淡季的收入不足,于是出现了胁迫消费者消费、欺客宰客等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工商部门开展旅游市场监管的基本路径

旅游市场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工商部门对旅游市

场监管时应当遵循以下几条路径:

(一)严把准入关,确保主体资格合法

旅游市场主体种类繁多、复杂多变的特点,要求工商部门必须始终严格依法登记,确保主体资格的合法性。对从事旅游经营、服务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严格审批程序和前置审批条件,一律实行先证后照,即必须取得相应资格和许可证后方能办理营业执照。同时工商部门还必须建立全面、准确、动态的市场主体信息库,为实施精确监管奠定基础。

(二)加大对重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

旅游市场交易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三类违法行为是旅游市场主体经营活动中监管的重点。

1.对无证无照经营行为要分类处置。对不涉及前置审批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问题,要加强日常巡查,及时责令经营业主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及时作出处罚。对涉及前置审批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问题,如景区的食杂店、农家乐、小旅馆等前置门槛较高的无证无照经营,和旅行社挂靠承包、超范围经营等行为,要联合政府和前置审批部门共同监管,对符合条件的经营户及时办理前置审批和营业执照:对不符合条件的,责令停止经营;拒不停业的,依法予以取缔。

2.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要严厉依法打击。一是加强旅游商品监管。查处旅游市场商品销售中的制假售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质次价高的行为;打击旅游消费中拉客宰客、胁迫消费等违法违规行为。探索旅游重点商品准入制度,对旅游食品和标价较高的土特产、工艺品、珠宝玉石等实行商品准入制度,指导经营户索证索票、建立销售台账,实现监管的可溯源性。

二是杜绝“零团费”和“负团费”行为。对于“零团费、负团费”,要联合税务、物价、公安等部门进行严厉处罚,并积极运用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的方式,通过行政告诫各旅行社(导游)设置与旅游经营企业、餐饮企业、住宿企业、购物点拿佣金的最高比例,如不得高于20%。并做到佣金如实入账等方式,引导企业杜绝此类不正当竞争。

三是加大违法广告查处。重点打击非旅行社企业刊登旅行社业务广告,旅行社超范围经营广告,提供虚假的旅游服务信息,确保旅游广告的真实性、合法性。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景区和商品市场以促销、打折、厂家直销、降价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规范户外广告行为,清除景区“牛皮癣”广告,维护景区面貌的整洁有序。

3.打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一是构建旅游申诉举报快速处理工作机制。按照“有诉必接、接诉必查、查诉必果”的原则,积极推进消费维权进旅游区,在旅游管理部门设立消协分会,在旅游景区景点增设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站(点),依托12315申投诉举报网络平台,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建立快速反应的旅游消费维权机制。加大现场调处力度,快速处理旅游消费者的投诉,并有关旅游服务、旅游购物等方面的提示和警示。

二是依法查处旅游欺诈合同行为。推行合同示范文本,指导企业使用国家旅游局、国家丁商总局共同制定的旅游合同示范文本:加强合同检查,检查各类合同的履行情况,查看是否有在旅游合同约定之外提供其他有偿服务、不经旅游者同意擅自转团、甩团等违规经营行为,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合同,打击合同欺诈。

三是要积极探索异地维权机制。旅游消费的异地性和不可复制性加大了旅游消费者维权的难度,为此工商部门要积极建立跨区域消费者投诉处理联动机制,即消费者异地投诉,可由当地消协组织将消费者的投诉材料、相关证据一并移转到消费纠纷发生地进行调查处理,处理结果由投诉地转告给消费者。

除了以上几种典型的违法行为外,旅游市场交易行为中还存在商标侵权、经营不合格食品等其他商品交易市场中常见的违法行为,因此工商部门也应加强对其他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此外,工商部门还要针对旅游市场季节性的特点,在违法行为较为集中的旅游市场旺季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三)加强市场主体的诚信监管

旅游主体缺乏行业自律性,容易导致不减信经营现象的发生。为此工商部门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旅游市场监管相关法律依据的制定和完善,利用法律刚性手段,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工商部门还需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加强诚信监管。

一是开展信用监管。要对旅游经营者的登记注册情况、守法诚信情况、违法违规情况、奖励惩罚情况、授予称号情况等信息进行汇总,确定A、B、C、D四类监管级别,按照评价结果对旅游市场经营主体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对有过不正当竞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信用不好的经营户,要列入重点监管对象,提高监管频率。对信用良好的单位,培育其申报“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予以加分奖励、向社会公示等优惠政策,完善激励机制。

二是运用行政指导等柔性手段,引导市场主体严格自律。指导经营者树立诚信经营、守法经营理念,并建立承诺和服务内容、价格明示制度,如可以指导经营户将包括文明经营、礼貌待客、诚信守法等承诺和违反承诺应承担的责任、消费者申诉途径等制作成标牌,在营业场所张贴悬挂,构建严格自律的市场氛围。

篇6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龙胜温泉 SWOT

一、引言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产品与旅游方式将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发展为以观光、休闲、度假为主体的休闲旅游。温泉旅游以其特有的休闲度假、养生、医疗功能逐渐成为吸引众多旅游者和投资者的旅游新业态。桂林龙胜是一个温泉资源丰富的地区,目前其旅游开发已初见成效,温泉旅游在桂林龙胜地区旅游整体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龙胜温泉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最后提出进一步推动龙胜温泉旅游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二、桂林龙胜温泉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温泉旅游资源丰富、独特

龙胜温泉资源不仅丰富,而且有着极高的医疗、保健价值,享有“华南第一泉”之称。据龙胜旧县志记载:该温泉水“可治皮肤疮毒、水质洁白、无臭味,泉虽在深林菁莽之间,而远近游者仍不绝于道。”泉水由地下1200米深处岩层涌出,水质清澈,共有大小16眼泉口,水温平均54-58℃,流量180吨/小时。按医疗矿泉水分类属于高热矿泉。常洗温泉浴,对心血管疾病、神经痛、关节炎、糖尿病、皮肤病以及妇科病等,均有很好的理疗、治疗效果,对人体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当地瑶族同胞称之为“神水”。

2、温泉地周边生态保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

龙胜温泉景区地处珠江流域水源林保护区内,当地政府和居民对水源保护较为重视。龙胜县的生态旅游产业规划已将温泉景区周边区域作为旅游中心支撑点,并要求在区域内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景区内林木葱笼竞秀,动物嬉戏欢歌,山势陡峭雄伟,溪水蜿蜒潺潺,呈现一派自然和谐、生机勃勃的景象。龙胜温泉资源具有与其他类型旅游资源紧密结合的特点,周边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主要可分为自然风光、森林景观及瑶、侗、苗、壮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三种。这些旅游资源与温泉旅游交相辉映,为深层次开发当地温泉旅游资源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互补优势。

3、区位优势及当地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龙胜温泉景区位于桂林旅游胜地龙胜县境内,现为省级旅游度假区,距县城30公里。龙胜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是广西的旅游胜地之一,县境连接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八县,距桂林市87公里,有321国道二级公路贯穿,可转接湘桂铁路及航线,陆路接转湖南、贵州、广州、柳州等线,西向三江县60公里,转接枝柳铁路;南北走向与209国道相连。优越的区位条件使其在大桂林旅游经济圈建设,湘、粤、桂、黔四大旅游圈的客源对接和资源整合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为温泉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近年来,龙胜旅游业发展在龙脊梯田旅游和温泉旅游的带动下十分迅速,其境内外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资料显示:自2008年9月24日龙胜县城至温泉的二级环保公路开通后,仅国庆旅游黄金周龙胜接待中外游客达1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1]

(二)劣势

1、温泉旅游品牌效应未凸现,市场细分不够

桂林龙胜温泉虽然天然资源优势在国内屈指可数,但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其知名度有待提高。与当地龙脊梯田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相比较,其名声要小得多。在国内,珠海御温泉、广东从化温泉、江苏汤山温泉、陕西华清池温泉等都是享誉海内外的温泉旅游地和旅游品牌。而目前龙胜温泉旅游的知名度在国内外却并不响亮,尚未出现在规模、档次、服务、营销等方面都比较出色的真正具有全国性、国际性竞争力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目前龙胜温泉旅游的市场营销存在着宣传促销活动少、旅游节庆活动不多、网络营销不活跃等问题,这些都限制了桂林龙胜温泉旅游的市场发展;另一方面,众所周之,细分市场决定产品的竞争力。而目前龙胜的温泉旅游开发是针对大众市场,缺乏对不同游客心理的把握,所以开发出来的产品较难对不同年龄和类型游客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2、温泉旅游产品单一、缺乏文化底蕴

现代温泉旅游产品已由过去单一的疗养功能向保养、休养、观光、娱乐多功能转变,已发展为以温泉为依托的,几乎包括食、住、行、游、购、娱所有方面的综合性产品。但目前桂林龙胜温泉旅游产品的品种还比较单一,更多局限于疗养、洗浴等功能,没有开发休闲、健身、观光、科普等综合型项目。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除了考虑距离、时间、交通方式、旅行成本等一般因素外,还越来越重视目的地形象。人们更希望从旅游中得到情感、精神的享受与寄托;此时,品牌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龙胜温泉在产品设计上还未深层次挖掘本地的地方文化,未能很好地整合温泉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导致特色主题体现不明。因此,发展龙胜温泉旅游,设计开发有品位、有竞争力的温泉旅游产品和项目迫在眉睫。

(三)机会

1、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

龙胜县是广西桂林市下属的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域,经济贫困但旅游资源丰富。多年来,政府一直将旅游当作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支柱产业来发展,高度重视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当地政府从1992年起开始实施旅游扶贫的战略,全县像抓工农业生产一样狠抓旅游开发。为了加快当地旅游业发展,1996年提出“旅游立县”的发展战略。为此,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旅游工作委员会,研究解决旅游发展的重大问题。2007年该县出台了《关于加快龙胜旅游业的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提出大力加强温泉景区和龙脊梯田景区建设,使之产生良好的品牌效应,带动其他旅游产品的开发。上述政策和文件的制定为龙胜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此外,政府在地价、融资渠道上出台了不少的扶持政策。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旅游建设经费的投入。2002年以来先后投资一亿多元对温泉景区进行了全面改造,加快温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了四星级的温泉中心酒店,改造了温泉浴池,目前龙胜温泉景区已被评为国家级AAA景区,共建有各类宾馆17家。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努力,龙胜县拥有旅游总资产达4亿多元,有五家旅游公司,1家四星级宾馆,3家二星级饭店,42家主要宾馆饭店。目前旅游业已成为龙胜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2、国内外温泉旅游热潮的持续升温

温泉旅游作为一种集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在欧美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地,温泉旅游备受欢迎,拥有广泛的市场,其产业发展也相当成熟。以日本为例:1999年,日本探明的温泉数为21758个,开发利用的有13488个,分为疗养型、中间型和观光型温泉地,其中观光型温泉旅游地占83%。温泉节及各种文化活动的举行,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温泉文化”。[2]另据日本交通公社2005年的调查显示:游客在选择旅游地时,温泉占52.4%,居首位。[3]可见,温泉旅游在国际上拥有十分巨大的潜在市场。目前,中国已步入“休闲时代”的门槛。它预示着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前景将越来越看好。温泉旅游作为一种集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市场需求呈日益上升的趋势。国内具有温泉旅游资源的省市纷纷把温泉旅游作为本地区的重要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温泉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在国内温泉旅游热的大环境下,龙胜温泉景区充满无限商机。

3、桂林等周边省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孕育着潜力巨大的温泉旅游市场

龙胜地处湘桂走廊南端,是中原达岭南沿海进内陆东部到西部的咽喉之地。这样的区位优势将给它带来庞大的消费群。目前龙胜温泉景区的游客主要以国内游客为主,而国内游客中又以广西省内及周边广东、湖南等省市游客为多。近年来这些客源地的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增长情况。这为龙胜温泉旅游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经济环境,其潜在消费人群数量庞大。另一方面,近年来法定休假的增加和主要客源省份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多,也为龙胜温泉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四)威胁、挑战

1、周边地区温泉旅游的竞争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温泉旅游产品的开发逐渐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全国各地纷纷开始开发温泉旅游项目。龙胜周边一些温泉资源丰富的省市也先后开发了一批温泉旅游项目。仅广西境内,目前已开发具一定规模的温泉旅游地就有象州温泉、贺州路花温泉、博白温罗温泉、宁明狮山温泉、南宁那马温泉等10余处。周边地区温泉旅游产品的大量开发,会对龙胜温泉旅游发展构成较大威胁。其中平乐仙家温泉和贺州路花温泉位于广西东北部和东南部,距离龙胜温泉仅为200和350公里,是省内距离龙胜温泉最近的温泉旅游地。近年来上述地区的温泉旅游也呈上升趋势,龙胜温泉旅游市场正面临着周边地区的激烈竞争。

龙胜周边的湖南、广东等省份的温泉旅游近年来发展势头也十分强劲。广东是我国温泉资源丰富的地区,在过去的10多年中,广东就已依托自己丰富的地热资源,将温泉旅游作为旅游的支柱型产业或先导型产业开发和经营,是中国温泉旅游开发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目前,广东省已经发开的温泉地热有130多处,已经挂牌营业的温泉70余家,每年温泉产业营业收入近百亿元。温泉旅游已成为广东省旅游的一大增长点。总之,省内、省外同类型温泉旅游产品的大量开发,会对龙胜温泉旅游发展构成比较大的威胁。

2、消费者期望度的提升以及其他旅游产品的推陈出新给龙胜温泉旅游带来新挑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较高的自主选择能力和消费意识的游客对温泉旅游地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方面,他们并不仅仅满足于一般的旅游环境,而在景点设施、服务态度、旅游个性以及价格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满足其期望,他们很可能选择其它替代的旅游产品,这给尚处于开发期的龙胜温泉旅游市场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消费能力的提高,出境游的增长也对国内温泉旅游形成了分流。近年来,中国市民旅游需求的形式又有了新层次上提升,与之相适应,广西、广东等地旅游市场上也出现了新的产品,如乡村旅游、森林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旅游、体育探险。这些旅游产品与温泉旅游产品在层次上相近,它们的存在正瓜分着各地旅游市场,将给温泉旅游带来新的竞争。如果龙胜温泉不能成独特的产品,增强其吸引力将很难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三、结语

由上分析可知,桂林龙胜温泉的旅游开发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地温泉旅游资源要实现深度开发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挖掘地域文化,提升文化内涵,开发优势品牌产品。(2)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提升知名度,扩展客源市场。(3)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4)整合周边地区其他旅游资源和产品,形成龙胜乃至桂林旅游整体产品链。(5)保护温泉地生态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龙胜县旅游局:《广西龙胜县国庆旅游黄金周接待游客十万人次》,龙胜旅游网(省略).

[2]朱专法:《日本温泉的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5).

[3]日本交通公社:《旅游者动向2005》,东京:日本交通公社,2005:45.

篇7

大庆位于黑龙江松嫩平原的中西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是闻名遐迩的石油城市,因此整体经济水平和居民人均收入较高。相关部门对于体育旅游产业十分重视,并将其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来看待。大庆具有种类多样的旅游资源,如土地草原、冰雪旅游、湿地湖泊旅游等。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认识,大庆体育旅游产业得到了发展,开发了石油文化,滑冰、滑雪、冰雕雪塑,湿地游览,赛马、冬泳等。目前,大庆市体育旅游市场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处于初级阶段,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空间较大、市场前景喜人。

2大庆市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辅助设施的建设相对不足。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是需要很多基础和辅助设施,因为它们为集群化的发展和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例如:交通、体育活动场所(馆)、宾馆、餐厅、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生产及销售等,这些设施共同组合才能形成集群化,缺一不可。任何一个基础环节设施的建设不足、落后均有可能影响声誉。但是,目前大庆市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中的基础设施、辅助设施的建设相对不足或落后,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像大庆文化体育旅游集团这样能够将各个方面集中在一起组建的大集团,涉及到文化、体育、旅游等为一体的非常少。

(2)关键要素的开发不平衡,并缺乏紧密性。目前,大庆市的旅游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全市的旅游景区大部分只注重门票收入,对于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中关键要素的开发不平衡、不深入,进而忽略了关键要素开发所产生的效益。从横向发展的角度看,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关键要素之间缺乏紧密性。如虽然大庆市冬季的冰雪文化旅游开发的比较好,带动了相关的项目如滑雪、滑冰、冰球以及一些东北传统的冰雪民间小运动等不断地发展。但仍局限于冬季运动或休闲项目的开发,夏季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还先相对较少。集群化中的关键要素如体育项目、体育及旅游服务、餐饮、住宿等缺乏整体的开发或者整体开发比较单一,有的项目未涉足;同一要素之间、城乡之间、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体育旅游业的开发以及发展不平衡,相互之间缺乏紧密性。

(3)尚未形成专业的产业链和系统的框架结构。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蕴含着很多方面,常见的有旅行社、体育活动场所(馆)、旅游景点、酒店、交通等。各个方面在一颗主线上有机地联系,相互间具有横向、纵向、交叉的产业联系,形成了产业链和系统的框架结构。但是目前大庆市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中各个方面或企业间只是简单的堆积,内部各个方面的一体化程度很低,分工尚未精细化,经常发生部门分割、利益冲突的现象;很多体育旅游单位在产业链上只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市场开发整体上表现出较为零散。如开展较好的冰雪项目的各种器械的设计、开发、生产等均来自于外地,同类企业之间普遍存在严重的初级竞争的关系,距离高级的合作关系还有很大的距离;集群化中生产性的企业较多,辅助的单位(咨询企业、研发机构等);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人为障碍较多,严重割裂了集群化企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援助的局面尚未展开,影响和制约着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的有序发展。

(4)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目前大庆市的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中各个企业缺乏有效地宣传和推广。其中,旅游单位宣传的手段或方式相对来讲较好。而体育旅游产业集群中其他企业的宣传或推广较弱。主要是因为产业集群企业对于产业的策略方法、重要性等缺乏相应的了解和认识,因此缺乏有效地宣传和推广。个别企业通过电视、广播、广告等宣传,但是缺少将体育旅游产业集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宣传和推广的。

(5)政府部门缺乏及时、全面的支持。政府对于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如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人才支持以及相应的研究机构、大学院校为之提供智力支持等。但目前大庆市政府部门对集群化缺乏及时、全面支持。缺少相应的资金、政策法规、技术支持、人才智力及业务培训等方面的各种信息和支持,缺乏对项目的开发、规划和发展等等,这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庆市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发展。

3大庆市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策略

(1)整合已有资源,加大基础设施、辅助设施的建设。旅游产业的开发依赖于聚集和多种功能环境,所以,产业集群发展首要的问题是整合已有资源。因此,要依据地域接近的原则,将体育旅游资源与已有的体育场所(馆)资源有机地结合,打造富有特色的体育旅游圈,注重从生态自然、经济发展、文化底蕴、交通便利等角度出发,整合已有的各种资源,使得各种资源相互补充,开展形式多样的以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修身养性等为目的的体育旅游活动,可以发挥高出自身价值多倍的价值和各种效益,为体育旅游集群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加大基础设施、辅助部分的建设,加大资金的投入、增加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器械等的建设,这方面可以借鉴北京、上海以及国外先进的成功经验,从基础的方面为集群化的发展提供保障。

(2)注重集群化内关键要素的平衡发展,提高其紧密性。随着大庆市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市政府、体育局、旅游局以及相关的旅游企业应该依据市场的需求以及特色资源开发出了一系列的相关体育旅游形式。更要注重不同季节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及体育及旅游服务、餐饮、住宿、交通等整体性发展,例如四季型滑雪场的建设、冬季雪地的足球,加强城乡、民族间的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及各个要素的平衡发展,应该做到从“玩、吃、住、行、游、娱”等诸要素体系内部进行整体协调。

(3)有效地联合其他行业,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和系统的框架。体育旅游集群的开发需要多个行业的参与,如体育业、旅游业、餐饮业、住宿业、交通业、通讯业等等,它们通过核心的吸引物有机地结合,才能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和系统的框架,这样才能真正利于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在多个旅游企业联合的基础上,吸引其他行业集群,形成专业的产业链和系统的框架,使整个产业向各个方向发展、延伸,以便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旅游为目的的集聚地。

(4)扩大宣传和推广的途径。目前,广大群众对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的了解还是存在表面层次上、不够深入,对于体育旅游的意识还没有普及。原本单一的宣传和推广途径与现在的生活方式和节奏脱节,也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体育旅游的需求。因此,要扩大对此宣传和推广的途径。先明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采取符合自身情况、时代特点,符合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心理的宣传和推广的途径。而且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利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扩大宣传和推广的途径。如利用网络、电视、手机、广告等大力宣传和推广,而且要注重从集群化整体的角度进行宣传,加深民众对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的认识,让民众感受到体育旅游一体化的魅力,以便促进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发展。

(5)政府应加大主导作用,并提供更多的支持。大庆市政府应注重协调各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企业之间的战略规划和结构调整,注重招商引资、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人才支持、、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提供市场导向的即时信息、专业化的咨询建议等等,以其促进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还要管理创新机制、加大多样化和多元化产品的研发,要科学利用资源,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统筹协调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

4小结

(1)目前,大庆市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基础设施、辅助设施的建设相对不足;关键要素的开发不平衡,并缺乏紧密性;尚未形成专业的产业链和系统的框架结构;缺乏有效地宣传和推广和政府部门缺乏及时、全面的相关支持。

篇8

作者:王鑫 吴晋峰 郭峰 李蕾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危险”这个选项所占的比例不高,说明沙漠旅游所特有的参与性、互动性、新颖性能够满足人们追求新、奇、特的内在旅游需求,对人们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 景区知名度调查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建成的国家级沙漠旅游景区仅有7个,它们分别是,达拉特旗的响沙湾旅游区、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的月亮湖沙漠生态探险度假营地、宁夏石嘴山市的沙湖旅游区、甘肃省敦煌市的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新疆鄯善县南端的库姆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宁夏中卫市的沙坡头旅游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恩格贝生态旅游区。为了解已开发的沙漠旅游景区的市场影响力,选取了7个具有代表性的沙漠旅游景区作为调查对象,各景区知名度调查结果。其中,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的知名度最高,其次是月亮湖沙漠生态探险度假营地,第三是沙湖旅游区,第四是沙坡头旅游区,库姆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响沙湾旅游区、恩格贝生态旅游区知名度相对较低。,排名第一的沙漠旅游景区,其调查样本占样本总量的比例也仅28.8%,说明沙漠旅游景区的整体知名度并不高,市场影响力有限,亟待加强旅游宣传。 出游意愿从总体上看,国内居民去沙漠旅游的意愿非常高。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者选择“想去沙漠旅游”的比例最大,占样本总量的44.2%,选择“一般想去”的样本比例是24.9%,选择“十分向往沙漠旅游”的样本比例是17.3%,选择“不想去沙漠旅游”和“根本不想去沙漠旅游”的样本比例分别为10.0%和3.5%,说明沙漠旅游很受大众欢迎,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旅游目的排在第一位的旅游目的是观光游览,样本比例高达34.7%;其次是探险;第三是休闲度假。前三者之和共占样本总量的80.5%,说明观光游览、探险和休闲度假是被调查者去沙漠旅游的主要目的,而科学考察、体育运动和康体沙疗等旅游目的所占比例较小。笔者注意到,沙漠旅游动机与大众旅游动机存在明显区别,2008年国家旅游局对城镇居民的旅游动机调查结果显示:探亲访友所占比例最高,占36.7%;其次是观光旅游,占27.3%;第三是休闲度假,占24.9%[16]。 出游障碍在制约沙漠旅游需求实现的因素方面,“安全担忧”是影响人们出游的最大阻力,样本比例为36.3%;其次是“时间因素”,占20.1%;“交通可达性”和“旅游费用”分别占19.5%和18.3%。空间跨距越大,两地之间的自然与文化差异越大,被调查者越易产生不安心理。同时,较大的空间跨距也意味着旅游者必须实现较大尺度的空间移动,造成旅行时间过长、费用过高等问题[17]。

对干扰沪渝两地市民假日出游因素的研究表明,重庆市民出游最先考虑的是安全问题(31.6%),其次是食宿问题(28.6%)、旅游价格(17.3%)和交通问题(16.3%)。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缩短旅游者的感知距离,消除空间障碍是沙漠旅游开发中应解决的首要问题。 旅游组织形式被调查者选择家庭或亲友结伴作为沙漠旅游组织形式的比例最大,占调查样本总量的38.3%,旅行社组织居第二,占21.9%,单位组织比例为13.1%,个人旅行所占比例为12.0%,汽车俱乐部为11.4%。说明国内居民偏爱与亲人朋友一起出游的组织形式,因此,旅行社在组团促销上应重视亲友市场,根据其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 获取信息渠道络来获取沙漠旅游信息的比例最高,样本比例为62.9%,其余依次是报刊广告(10.0%)、亲友介绍(9.8%),旅行社推荐仅占5.8%。这反映出电视广播和网络是目前国内居民获取沙漠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粟路军等[19]对乡村旅游的研究表明,34.0%的调查对象是通过亲友介绍获得乡村旅游信息的,其次是旅游宣传册(21.8%),报纸杂志(15.7%),旅行社(9.0%),电视(8.1%)和网络(7.9%)。上述结果一方面表明目前沙漠旅游的宣传不够,另一方面表明沙漠旅游还没有形成口碑效应。 出游时间和住宿选择在出游时间意向方面,选择在寒暑假时间去沙漠旅游的样本所占比例最高,达41.2%,其次是大黄金周(36.0%),选择小黄金周、工作日和周末的比例较小。由于沙漠旅游的路程较远,大多数人选择充裕的时间去沙漠旅游。因此,各沙漠旅游景区均在暑期进入旅游旺季。沙漠旅游和自驾车旅游出游时间相比也有较大差别。周末是自驾车旅游者最易选择的出游时间,占30.1%;其次是黄金周,占23.0%;第三是带薪假期,占12.8%[20]。说明自驾车旅游更偏重于短程旅游,而沙漠旅游则偏重于远程旅游。在住宿意向方面,被调查者选择住在农家的比例为41.1%,选择住在旅馆、招待所的比例为30.3%,选择住在宾馆的比例是24.2%,选择露营的比例相对较少,仅为5.8%。此外,有4.4%的被调查者选择住亲友家。可见,农家式的住宿和餐饮在沙漠旅游区应得到重视和大力发展。 预计消费和停留时间旅游消费与个人的收入、偏好和产品的价格有密切联系,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对旅游接待地具有实际意义。结果显示,被调查者预计可接受的单次人均花费在2 000元以下,其中以1 000~2 000元为多(39.8%)。接受单人花费超过2 000元的样本比例为22.5%。沙漠旅游人均花费预期远高于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的平均水平(2008年,人均花费849.4元[16])。停留时间意向上,选择停留时间4~7d的排第一,样本比例为51.5%;停留时间在3d以内的样本比例为30.9%;选择8~14d及15d以上的样本数很少,分别占样本总量的11.4%和6.2%。沙漠旅游开发者在设计沙漠旅游产品时,要充分考虑人们的预期停留时间,策划出形式多样的沙漠旅游活动。 活动偏好和购物偏好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偏好是旅游线路设计的导向标,是决定旅游线路是否有吸引力的关键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最偏爱的沙漠旅游活动是欣赏自然风光(30.7%),文物古迹(20.9%)和体验风土人情(19.6%)。品尝美食(11.6%)与观赏特色建筑(10.3%)及了解当地社会生活(6.8%)所占比例较低。对购物偏好的统计结果表明,34.5%的被调查者喜欢购买土特产品,33.0%的被调查者选择购买手工艺品,选择购买新鲜水果和服装者分别占15.9%和12.8%。因此,应开发和形成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工艺品、书画艺术品、雕刻彩塑、针织丝绢、民族特产、宗教用品、仿古制品、特色食品等旅游商品。

年龄和出游意愿为了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国内居民的沙漠旅游意愿,对被调查者的年龄和出游意愿进行了交叉分析,4岁及以下的少年群体在5个选项中选择“十分向往沙漠旅游”的比例最高(54.2%),其余的年龄阶段均选择“想去沙漠旅游”的比例最高,其中15~44岁的群体选择“想去”的比例最高(78.3%)。说明沙漠旅游的市场潜力很大,特别是中青年市场潜力很大,应作为目标市场。 预计停留时间与住宿选择为了研究被调查者在预计停留时间内的住宿方式,对预计停留时间与住宿选择进行交叉分析。通过交叉分析发现,选择预计停留时间在3d以内的被调查者,住旅馆招待所的比例大(42.1%),停留时间4~7d者,选择住在“旅馆”、“宾馆”或“农家”均可;7d以上者留恋于“农家”,并且在沙漠停留时间愈长,选择住宿农家的比例愈大,50%的停留时间8~14d者和56.5%的停留时间在15d以上者,选择“农家”。以上结果表明,农家住宿备受城市居民青睐。 预计花费与住宿选择为了研究被调查者在预计花费内的住宿选择,对预计花费与住宿选择进行交叉分析。通过交叉分析发现,预计花费在500元以内的被调查者,选择住旅馆招待所的比例较大,达50.0%;预计花费在500~1 000元者,选择住在农家和旅馆招待所(73.0%);预计花费在1 000~2 000元和2 000元以上者,选择“农家”的比例高于其他,分别为47.7%和42.9%。因此,对旅游活动中的住宿安排,应增加设立度假型农家乐旅馆,以满足人们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

通过对问卷统计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国内居民去沙漠旅游的意愿非常高,尤其是年龄在25~44岁的中青年,且国内居民愿意为沙漠旅游花费较长的旅游时间并支付较高的旅游费用。2)国内居民对沙漠的感知形象支离破碎,空旷、神秘、壮观是人们对沙漠的整体感知形象。安全担忧、时间因素和交通可达性是阻碍国内居民实现沙漠旅游的主要因素。对7个国家级沙漠旅游景区知名度调查显示,中国沙漠旅游景区的市场认知度整体上偏低。3)国内居民赴沙漠旅游的首要目的是观光游览,其次是探险和休闲娱乐;国内居民获取沙漠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广播电视和网络;偏好利用长假到沙漠旅游、选择在农家住宿,偏爱购买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最感兴趣的旅游活动是观赏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体验风土人情。 建议根据对沙漠旅游感知调查的结论,建议在国家沙漠化防治总体框架下[21],采取以下措施大力发展沙漠旅游。1)丰富旅游产品体系,重点发展观光旅游。建议在重点开发沙漠观光体验旅游产品的同时,适当发展多种类别、多种形式的其他沙漠旅游产品,如康体娱乐旅游产品、沙漠体育、探险旅游产品、环境教育和生态旅游产品,形成主次结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沙漠旅游产品体系。沙漠观光旅游产品要做足体验文章,充分调动游客的眼、耳、身等感觉和触觉器官,让游客视听、品味、触思、体验沙漠的独特魅力。游客不仅可领略浩瀚无边的沙丘、似波涛起伏的沙波纹、神奇的海市蜃楼和“沙瀑布”,还可聆听沙漠无风时的安静与有风时的怒吼,感受沙粒在指间流洒的顺畅和赤脚踩在沙地上或冰冷如铁或炙热如炭的变化,欣赏夕阳、大漠、月夜、驼队的自然美景,体验沙疗和滑沙的乐趣。2)塑造鲜明旅游形象,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建议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等省区的旅游管理部门联合打造沙漠旅游形象,共同塑造“神奇、壮观、安全”的沙漠旅游形象。建议设立沙漠旅游门户网站,为国内游客提供官方的、权威的沙漠旅游信息,通过网站使国内游客全面认识并深刻了解中国的沙漠、沙漠旅游和沙漠旅游景点,进而使“神奇、壮观、安全”的沙漠旅游形象深入人心。同时,各个省区要根据其沙漠旅游资源特点和旅游产品特征,定位具有自身特点的沙漠旅游子形象并进行形象推广,加大沙漠旅游市场营销的力度,力争在中国的沙漠旅游市场中争取到各自的细分市场。另外,各沙漠旅游景区也应加强与宣传、文化、教育、经贸等部门间的合作,通过发放宣传册、光盘,举办全国性沙漠摄影大赛、汽车拉力赛、沙滩球赛等赛事,建立沙漠旅游景区的品牌形象。3)提高交通可达性,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议沙漠旅游地率先建设铁路和高速公路,尽快提高交通可达性、降低沙漠旅游的交通成本,为游客去沙漠旅游扫清道路障碍。拥有沙漠旅游资源的省区要积极借助国家政策,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机遇,并采取集资、融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要进一步推动沙漠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经营性项目市场化,加快主要景区景点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保证通信、电力、餐饮、供水、公厕等设施到位、标识清楚,为游客提供干净整洁的旅游环境,不断提升沙漠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篇9

现代服务业是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结构中的比重,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经济素质的必由之路,是适应对外开放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当前,正处于经济加速发展阶段,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调整我市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区域辐射能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我市现代服务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化层次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综合竞争力不强,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相适应,与全面对外开放的形势不相适应,与省会城市的发展要求也不相适应。因此,各区县、各部门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拓宽思路,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美丽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二、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挑战

(一)有利条件

1、区位条件。是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为青藏高原物流、人流、信息流的交汇点,中心城市的地位日趋明显,对辐射带动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交通条件。具有公路、航空、铁路三大立体交通优势,交通枢纽网络逐步形成。其中青藏铁路、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更是连接内地和、新疆的“黄金通道”,将成为全国重要交通节点,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3、资源条件。拥有“中国夏都”的城市品牌和独特的人文宗教文化景观及优美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丰富,其景观、文化和民族的多样性、原生态性为打造旅游精品工程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及高原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其次,夏秋气候宜人,适宜举办各类展会,具备打造青藏高原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的条件。

(二)面临的挑战

1、市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不快。“”以来,服务业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从总体上来看,规模仍然偏小,发展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发展模式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物流、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商务中介等面向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已成为制约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国家重点支持的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为“空白”。

2、服务业发展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点多面广。目前,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尚未建立,服务业发展工作机构仍然薄弱,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实施“服务业活市”战略,以建设青藏高原区域业中心为目标,以规划为先导,以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以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流通、文化体育、商务科技服务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吻合、与工业发展相配套、与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进程相协调、与群众要求相适应,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繁荣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

通过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把建设成为功能完备、辐射能力强的青藏高原区域性旅游中心、金融中心、现代商贸中心、文化中心、会展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争取到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4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到2015年,全市“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全市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合理协调发展,形成若干个功能明显、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功能集聚区。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依托优势资源、突出高原特色原则。根据全省和我市富集的自然资源、独特的生态环境、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适应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选择并优先发展特色明显、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的优势服务产业,实行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2、坚持协调发展、重点突破原则。传统服务业附加值较低,但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强;现代服务业技术要求高,附加值高,但吸纳的劳动力少。我市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既要重视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又要做到传统和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有所突破,带动服务业整体发展。

3、坚持生活业和生产业并重的原则。在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服务业,为国内外游客和城乡居民提供了较高层次生活服务的同时,重点抓好会展业、现代物流、商务中介等生产业的发展。

4、坚持重点项目带动的原则。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根据我市实际,策划、准备和组织实施一批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培育现代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5、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在强化政策引导的同时,充分发挥服务企业的主体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推动力。

四、优先发展比较优势明显、体现高原特色的旅游业

紧紧围绕建设高原旅游名城的目标,以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开发精品旅游线路为主线,形成特色突出、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着力强化整体旅游形象,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我市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

1、精心培育“中国夏都”旅游圈,加快建设青藏高原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要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文化为内涵,以特色为根本,全力打造200公里范围内“中国夏都”旅游圈。加强与互助、循化、门源、祁连、贵德、同仁、西海镇等区域内各景区(点)的合作与互动,优化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内容。科学规划一批星级宾馆和特色餐饮、购物街,提升旅游接待服务功能;深入挖掘独特的历史、民族、民俗文化,提升旅游休闲、体验功能;不断改善交通、住宿、餐饮、通讯等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承载和服务能力。

2、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加快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各区县要依托自身优势和特色,加大对旅游资源的挖掘,建设和开发体现民族特色、文化历史内涵、民俗艺术特色和具有生态资源优势的旅游景区,积极开发建设生态度假游、城区历史文化购物游、高原美食游、园区工业游、健身休闲娱乐游等专项产品,形成旅游强势品牌,提升旅游产品的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

3、扩大旅游宣传推介,规范旅游商品市场。以“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为抓手,加大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力度。以环“中国夏都”旅游圈促销联合体为骨干,利用经贸、旅游、文化宣传推介等多种平台,对旅游资源进行广泛推介。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走出去,开展海外、境外客源市场促销活动,重点加强对欧美、日韩、东南亚和我国港澳台市场宣传推介。着力规划开发建设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购物场所,方便游客购物与消费。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继续实施城镇规划精品工程和旅游配套设施工程,改善城市面貌,突出城市个性,提升城市文化,彰显城市魅力,逐步向一街一景、一区一特方向发展。完善各景区(点)及景区内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强旅游综合信息库、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旅游咨询网络体系,竭力为中外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票务订购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旅游交通、住宿、导游服务等信息化服务水平,塑造旅游目的地新形象。

5、建立诚信服务体系,加大旅游中介组织管理。要在旅游服务企业中大力倡导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规范经营的理念,扎实推进旅游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旅游市场监管力度,规范经营管理和旅游组团业务操作,狠抓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培育我市旅游中介服务品牌。

五、培育壮大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

(一)会展业

1、高标准、高品位办好会展,提高会展水平。一是对已有的“中国国际清真食品用品展”、“国际藏毯展”、“青洽会暨郁金香节”等展会在巩固完善的基础上,继续提升品质和规格,进一步做大做强,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展会品牌,对基本达到国际展览联盟(UFI)论证条件的展会,要鼓励申报论证并给予重点扶持。二是结合我市区位优势,依托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青藏高原特有的资源优势,精心策划高规格、高品质、有特色的新的高端会展,本着成熟一个举办一个的原则,着力策划打造若干个富有特色的专业展会。三是按照规划布局,加大现有场馆升级改造力度,形成新旧展馆功能分区合理、设施齐全、相互有机连接的会展场馆体系。加强会展配套设施建设,改善硬件设施条件,在会展场馆周边建设集会议、宾馆、宴会、休闲为一体的中高档度假村。

2、开拓会展业市场。以建设国际品牌为目标,用3-5年时间,扶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永久会展品牌,重点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会展和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展。积极吸引大型国际会落户,鼓励推动现有本地自办会展与国际会展嫁接合作,打造区域性国际会展品牌。

3、大力培育会展业主体,逐步提高会展业市场化运作水平。要培育我市会展业龙头企业,组建市会展控股集团公司,逐步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和效率;扩大会展业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国内外有实力的知名专业会展公司整合我市会展资源,组建新型会展业集团;扶持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专业会展公司,形成会展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推动会展业市场化、专业化和规范化。

(二)现代物流业

按照“搭建网络,构筑平台、培育主体”的基本思路,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构筑物流节点城市、区域物流和城市配送三个层次的物流体系,推动现代物流业快速有序的发展,将建成以物流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为主要特征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物流中心。

1、加快建设和提升朝阳物流园区,促进物流功能和要素的集成整合。依托朝阳物流园区良好的交通条件、物流基础设施及已形成的现代化物流园区雏形,争取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入驻。要引入现代物流经营理念和技术,提升档次,完善功能,整合周边物流资源,增强基地的聚集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集生产资料物流中心、生活资料物流中心、进出口物流中心、铁路物流中心、公路货运主枢纽、物流CBD及电子商务平台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

2、实施物流平台建设,尽快构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支撑体系。要充分发挥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物流重要集散地的区位优势,大力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干线公路为依托的多功能、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运输产业体系。要依托青藏铁路建成后的交通优势,积极推进以城市货运出租、快速货运、集装箱为主的城市物流配送、省际物流运输系统建设。

加快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进物流专业信息平台和物流企业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公共信息平台和专业信息平台和物流企业信息平台的有效对接。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骨干品牌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引入现代物流企业理念,促进企业物流向社会物流转变,加快培育1?2户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创新管理和服务,降低物流成本,形成规模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按照“扶优扶强”原则,打破行业、隶属、所有制界线,选择1?2户素质好、潜力大、示范带动力强的重点物流企业,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带动我市物流产业上规模、上水平。

4、推动商业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重点抓好骨干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提高统一配送比例。支持商业配送中心充分利用社会物流资源配送和面向社会开展配送服务,重点建设3个商贸流通连锁配送中心。积极推进大型批发交易市场技术升级,结合批发市场的改造提升,鼓励有条件的大型批发市场,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交易方式,逐步形成社会化采购配送中心。加快规划建设农副产品、畜产、粮油产品等专业物流中心。

六、积极开拓知识含量高、专业专门性强的现代服务业

(一)金融业

一是着力搞好金融服务环境优化工作,吸引国内各类金融和保险机构来我市拓展业务。加快推进金融商务聚集区规划选址和建设工作,引导金融机构进入金融商务聚集区,充分发挥金融业的聚集效应。二是推进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高地方金融机构整体竞争力。建立支持“三农”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村镇银行、专营贷款公司和信用合作组织,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三是抓住省财政年至年重点支持融资担保机构设立和发展的机遇,构筑和完善我市各区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四是大力推进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创新。金融机构要结合各自的信贷规模、资源优势,突出自己的目标行业、目标区域和目标客户群,大力发展结算、、外汇、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各类中间业务,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金融产品市场。保险业要积极开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个性化、多元化保险产品,积极开展服务方式创新,探索适合城乡发展特点的保险销售和服务体系。五是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建设。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探索资产证券化、产业投资基金等融资手段,壮大风险投资规模,拓展融资渠道。

(二)商务科技服务业

1、完善商务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各类商务中介服务组织。要重点发展知识产权服务、科技信息咨询、科技评估、科技培训、人才和劳务等生产性中介服务业和会计、律师、评估拍卖、认证、鉴证、工程咨询、检验认证等经济鉴证中介服务业,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布局合理、运作规范、功能完善的现代社会商务中介服务业体系。

2、培育优秀商务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开放力度,降低商务服务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商务中介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全面促进商务中介服务产品创新,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有较大潜力的投资咨询、形象设计、企业形象包装、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技术培训等专业服务,培育一批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商务服务企业,推进中介服务向市场化、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建立各类中介服务行业协会,规范中介行为,促进行业发展。

3、积极支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利用其人才智力和实验仪器设备优势在工业、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兴办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为企业开展科技活动、争取项目、策划包装服务。建设专业技术经纪人队伍及机构,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4、打造商务服务集聚区。各类社会商务中介服务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采取内部改制扩股分权、外部兼并扩张、吸引外资合作等手段做大做强企业。引导各类社会商务中介服务组织集聚发展,规划发展现代中介服务街区,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商务服务街。

七、全面提升服务范围广、民生性强的现代服务业

(一)现代商贸流通业

1、推动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业的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商贸流通中心。结合商贸流通改造建设项目,继续繁荣和提升大十字、西门、商业巷商业圈,加快发展火车站、西关大街、五四大街、海湖新区、小桥大街等区域商业中心,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规划,打造精品商业圈;积极发展大型购物中心、品牌专业店、专卖店、仓储式超市、折扣店等新型商贸流通业态;商贸龙头企业要引导流通企业发展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经营,积极推进城区商贸业提档升级;加大商贸流通企业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吸收和借鉴其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提升我市商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按照规划先行、找准定位的原则,建设既具有地域、城市、商业、饮食、建筑文化特色,又功能完善的特色商业步行街,实现我市商贸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2、突出发展以民族特色为主的地方餐饮。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选择交通便捷、消费力集中、具有浓郁商业氛围和浓厚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特色美食街、风味小吃街。坚持把特色餐饮街建设与培育龙头餐饮企业相结合,积极引进知名连锁、特色餐饮企业入驻,配套引进茶楼、咖啡厅、歌厅、浴足等休闲娱乐企业,完善餐饮街区的配套消费功能,提升餐饮街区的集聚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二)社区服务业

加强社区的合理规划与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一要加快产业化发展。突破传统的民政型、福利型的局限,顺应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家务劳动和家庭生活社会化的大趋势,不断拓宽新的服务领域,加快建设各类咨询中介、家政服务、午托服务、老年康乐、购物配送、健身娱乐、信息文化、物业管理、医疗保险、职业介绍、公共安全、日常维修、社区活动室等社区服务网点,并逐步搭载便民服务功能,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二要促进规模化。扶持壮大一批规模化社区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服务,鼓励现有规模企业以连锁化经营方式进入社区,加快实施“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有计划、分步骤加快推进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社区便利店建设,着力解决居民就近购买生活必需品等问题;大力提倡企业开展送货上门、送餐上门、修理上门、废旧物资回收上门的“四上门”服务,延伸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以建设数字社区为导向,加快建立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联网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中心,搭建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建设面向社区服务的信息平台,为居民提供定向、快捷、周到的服务,逐步建立和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

(三)农村服务业

1、要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原则促进居民服务业、现代民生方式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安排新农村各类建设项目,全面发展农村社区服务,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大中型流通企业尽快延伸连锁经营网点到农村。

2、以服务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提升农业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整合资源、实施科技综合培训为突破口,以推动科技进村入户为切入点,面向农村,大力培育农民技术协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种植大户等多元化的农业综合服务组织,使农业服务由产前、产中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转变;由从单纯技术服务向寻找市场提供信息、培育产业、培育服务组织转变。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和实用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及培训,着重提高科学技术的到位率和普及率,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加快农业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促进农业科技资源和服务优化配置,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八、着力打造提城市品位、增城市魅力的文体服务业

1、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把广播电视和文艺宣传工作作为推进“文化”的重点,全面推进我市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深入挖掘和开发我市丰厚的文化资源和“中国夏都”的文化内涵,精心策划开设介绍我市民风民俗、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等地方特色栏目。以满足我市人民群众需求为目的,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打造能够体现风土人情和高原地域特色的精品剧目,唱响一首宣传的好歌,丰富市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充实“文化”内涵,扩大地域文化影响力。

2、以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做大做强工艺美术产业。以特色工艺美术资源为依托,以旅游纪念品的研发生产为重点,大力开发手工藏毯、热贡艺术品、农民画等具有特色的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礼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艺术特色的文化产品,培育具有市场规模和产业影响力的特色品牌,扶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增强我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3、以我省特色文化资源为内容,以民族歌舞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结合促进现代旅游业,积极发展民族演出业,推出特色浓郁、市场认可、群众喜爱、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以突出高原民族特色文化为重点,整合建设2-3处集娱乐、演艺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娱乐场所,形成民族歌舞演艺、文化娱乐的整体优势,打造优秀的、雅俗共赏的民族风情歌舞品牌,丰富市民及游客文化娱乐活动内容,充分领略的民族风情。

4、以全民健身为切入点,深度开发社区体育健身娱乐休闲服务、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中介市场。重点围绕多巴国家体育训练基地、“环湖赛”、“攀岩赛”等相关设施、赛事,开展竞赛观赏、竞技比赛、运动康复、运动疗养以及极限体验等为主的体育健身咨询和体育休闲服务。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加快培育体育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加强体育用品市场的规范管理,引导和吸引社会力量投资体育产业和体育设施建设。

九、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

1、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和运行机制。成立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各有关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并在市发改委内部增设服务业发展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统筹协调做好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强督促检查等。建立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等有关制度。

2、建立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工作制度。一是结合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摸清服务业家底,掌握全市服务业发展规模及布局,建立健全服务业基本单位名录库,核准基数,全面夯实统计基础;制定和完善服务业统计标准和统计调查方法,建立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二是加强服务业统计力量,在市统计局增设服务业统计处,积极开展服务业统计体系与方法制度研究,建立现代服务业统计工作制度,完善服务业经常性统计调查和运行监测机制。三是加强协调,共同推动现代服务业统计服务工作,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3、建立现代服务业工作考核奖励机制。建立现代服务业统计考核指标体系,制定现代服务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任务、目标进行分解,落实责任,通过科学设置现代服务业考核指标,对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列入市政府目标考核范围;建立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督查机制,把现代服务业项目落实成效列入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制定奖励措施,鼓励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具体奖励办法由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另行制定。

(二)加大扶持力度

1、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建立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从年开始每年在市财政预算内安排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并根据财政收入增幅逐年增加。资金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管理、统筹使用,主要用于我市重点支持的现代服务产业;市重大鼓励类服务业项目的策划、包装和申报,以及生产业的培植、农村服务业项目配套补贴。对于引进外资银行、世界知名服务企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市政府给予特别优惠和支持。各区县也要建立相应的引导资金,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2、落实优惠政策。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扶持服务业发展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价格政策,根据国家和省上有关文件精神,按权限逐步调整和形成服务企业合理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价格,对于纳税上规模的鼓励类服务企业,通过价格调整、政府补贴等途径逐步实现与工业企业基本同价。

(三)构筑支撑体系

1、加强规划引导支撑。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高起点、高质量编制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会展、物流、金融、文化体育、现代商贸流通、商务科技服务等重点领域专项规划。明确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思路,落实空间布局,强化服务业重点功能区块建设,加快推进中央商务区、金融聚集区、物流功能区、文化体育休闲功能区等的规划建设,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2、突出项目建设支撑。结合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制定我市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导向目录,把规划落实到具体项目,推进服务业项目的立项、布点、建设等在规划的严控下实施。引导各类资金投向重点发展产业。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方式,高标准推进服务业项目实施。

3、强化人才智力支撑。一是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多渠道、多途径引进、培养、培训现代服务业发展人才,制定分类开发培训计划,通过优势产业集聚人才,以重点项目吸引人才,在现代服务业各领域引进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行业高端人才,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结构。二是引导本地大中专院校开展和加强现代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利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实用技能型服务业人才再培训、再教育,培养社会急需的现代物流、金融、信息、商务中介等管理和经营方面人才;三是建立健全科学、公开、透明的人才评价、绩效考核、选拔任用和激励机制,完善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措施,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四)营造良好环境

1、营造统一开放的思想环境。充分认识现代服务业是今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完善机制,着力营造开明开放的思想环境,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促进繁荣和谐的重要举措来抓。

篇10

关键词:旅游;金融;投资;信贷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10-0057-05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迄今为止,全国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把旅游业确立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或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来自政府、银行、企业、外资和社会各界的金融支持对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一)政府的财政金融支持

“十五”期间,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达1220.806亿元,占总旅游投资资金来源的16%;“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增加到3111.4亿元,占总旅游投资资金来源的18%。

目前政府对旅游业的资金支持主要体现在旅游国债、旅游发展基金、旅游发展专项基金、政策性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用于扶持旅游的国家扶贫资金等五个方面。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资源品位较高、发展潜力较大、所依托的主要交通干线建设已基本完成的国家级或省级旅游景区的项目。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长期的持续影响,是支持旅游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二)银行的信贷支持

从旅游投资的结构来看,“十五”期间,旅游业投资来源中银行信贷投入为952.17亿元,占总投资的12%,比政府投资占比少4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银行信贷投入规模有所扩大,增加到2094.10亿元,但增速低于政府投入的增长速度,占总投资的比例仍然维持在12%左右,比政府投资占比少6个百分点。

(三)新型金融服务产品不断涌现

旅游金融产品在我国的最新动态表现为电子支付平台建设。例如,我国在线旅游服务商易龙公司与全球领先的维萨国际组织共同开创中国旅游在线支付市场。双方将通过建立共同的市场推广专项基金、联手发行联名卡等一系列市场推广活动,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完善和丰富的旅游在线服务。中国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网站已发行专注于电子商务、具有网购功能的联名借记卡――支付宝龙卡,双方又共同推出了电子支付领域的新产品――支付宝卡通业务。这意味着电子支付与银行卡真正实现了贯通,也表明银行对第三方支付的认可。此外,行业旅游预付卡也开始出现。一种是旅游电子网站发行的旅游预付卡,实际是电子代币券。另一种是当地旅游局发行的“旅游年票”磁卡。近年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还开发了旅游人身保险、货币结算、外汇兑换等金融业务,促进了旅游市场的发展。

(四)资本市场对旅游产业的支持

1993年11月18日,我国第一个旅游业上市公司东方宾馆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掀起了旅游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开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沪深两市共有各类旅游上市公司27家,总股本为782117万股,总资产规模3388982万元,总市值8315433万元,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639666万元,自2000年以来再融资规模388806万元,已成为证券市场上的一个重要板块。

从经营范围来看,我国旅游业上市公司主要分为4大类:第一类是以饮食为主的公司;第二类是旅游资源为经营主体的“资源类旅游公司”;第三类是以酒店经营为主的“酒店类旅游公司”;第四类为“综合类旅游公司”。截至2008年末,我国餐饮类上市公司3家;景区类旅游上市公司共9家,约占旅游上市公司总数的40%,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6家,占总数的20%,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共9家,占总数的40%。

从市场结构来看,除了股票融资以外,债券市场发行了用于旅游业的国债,近年一些旅游企业债券也开始上市。

(五)风险投资初步涌现,海外风险投资公司充当主体

风险投资总是追逐着高科技,高成长性行业。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其每年平均高达12.5%的增长速度自然引起了风险投资的青睐。自2002年以来,以海外风险投资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公司对我国的旅游产业掀起了两轮投资热潮。第一轮热潮是以“如家”酒店为代表的对经济型酒店的投资。“如家”的成功引来了更多的海外风险资本对我国经济型酒店产业的关注。目前,中国经济型酒店排名前8位的5家有风险投资涉足其中。另一个受风险投资青睐的旅游投资热点是旅游分销领域――旅游电子商务,相对于2006年旅游业8935亿元的收入来说,旅游电子商务B2C营收所占比例只有0.1%到0.2%左右,然而据估计,其未来更将会以40%以上的发展速度高速增长,因此旅游电子商务成为全球风投热点的前提所在。

二、旅游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政府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旅游人数激增,尤其是旅游高峰期间,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的公共服务设施面临巨大的压力。卫生、环保、交通、市政、文博、体育等基础设施使用率高度饱和,过去的历史欠账和新增旅游业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难以满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因素既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也意味着国家的公共财政和金融政策仍有较大的空间可为。

(二)旅游业投资效率不高

1 旅游业投资效率不高,面临严峻的结构调整压力。

表现在:(1)饭店总量失衡的同时还存在星级比例失衡,无法适应我国旅游市场上的国际旅游增长缓慢,国内旅游飞速增长的需求结构。(2)旅行社市场化率、行业集中度、经营绩效等指标处于较低水平。(3)从旅游景区看,中国优质景区资源较为稀少,整体规模不大,质量不高,存在着低水平铺摊和重复建设等问题。(4)旅游产业链和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中低档产品占绝对比重,缺乏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特种旅游、主题旅游等品种以及高、中、低档旅游产品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旅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 我国旅游资源投资效率低下的成因。

在旅游产业要素中,旅游企业始终是产业内在运动的核心,中国旅游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差,财务状况不佳,核心竞争力弱,这种企业能力的不足导致了旅游产业的投资效率低下。在与世界旅游强国的指标比较中,我国与国际差距最大的就是旅游企业,这是旅游业的软肋。从旅行社

行业来看,发达国家旅行社市场集中度较高。美国的运通,日本的JTB 2006年的营业额分别是270亿美元和240亿美元,而中国目前最大的国旅总社,2006年营业额仅为13亿元人民币,不到前者的百分之一。从产业链和分工体系来看,国际旅游市场都是批零关系,不同旅行社分工明确,分为批发商、商、零售商等层次分明的状态,还有部分从事专业化经营的旅行社。实力雄厚的少量大型旅游批发商从事产品开发、宣传促销等业务,零售业务主要由小社完成。而国内旅行社则是小而全,分工体系混乱。由此,产业整合应是我国旅行社行业发展重点。

总体来看,中国旅游业存在投资效率不高,产业结构有待升级的问题。由于社会资本是目前中国旅游业投资的主体,因此旅游投资效率的提高有赖于中国旅游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而在这~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旅游业投资和消费的银行信贷支持不足

从旅游业投资来看,“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信贷投资占旅游投资总体的11%,旅游项目之所以难以得到银行信贷的青睐。主要原因如下:

1 管理体制原因。旅游风景区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且产权归属不清,贷款主体不合格而达不到银行信贷条件。

2 多数旅游企业规模小、经营和财务管理上的随意性很大,抗风险能力较弱,客观上限制了银行信贷资金的进入。

3 旅游业贷款抵押担保难落实。一是旅游行业资产大都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其资产不能用于贷款抵押。二是担保机构数量少且规模都比较小,项目开发单位在申请贷款时又很难找到符合信贷要求的抵押物,金融机构出于审慎考虑而不愿过度介入,不少前景看好的旅游项目因无法获得金融支持而搁浅。三是旅游企业担保抵押办理较为困难,影响到信贷资金的支持。

4 商业银行与旅游企业的融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旅游管理、发展规划、项目开发、融资需求不甚了解,对项目前景、预期收益、风险程度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致使银行信贷投放难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5 旅游业投资额大回收期限长,不利于银行信贷投入。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景点资源开发投资所需要的资金量一般较大,建设周期较长,与信贷资金追逐高利润、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特点背道而驰

6 信用制度不完善,信用体系不健全。目前的旅游市场信用制度不够健全,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不够,缺少有效的投资评价机制,银行信贷对旅游业的投入遇到许多信用环节的困难。

(四)资本市场对旅游的资源配置作用有待加强

1 中国旅游类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实力均有待加强。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量少,地位不突出。二是规模普遍偏小,我国最大的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锦江股份拥有的酒店数量尚不及美国史丹特饭店集团的1/100。三是地域差异明显。四是资本市场发展深度不足,制约了企业融资和再融资规模,难以满足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融资需求。

2 缺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不利于中小旅游企业迅速成长。

目前中国旅游产业正处于升级换代时期,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经济型酒店、旅游电子商务以其巨大的增长潜力吸引了风险投资的关注。然而遗憾的是,民族资本,中国的风险投资资本却并未享受到这些旅游行业快速增长所带来的价值增值。制约中国风险投资乃至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主要障碍就是缺乏创业板市场,风险资本缺乏有效的退出渠道。因此,亟待国家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那些达不到主板市场的上市资格却有发展前景,又急需发展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股份发行和交易的场所。

(五)旅游金融服务产品开发滞后

与迅速发展的我国旅游金融需求和世界旅游强国的金融服务水平相比,我国金融机构介入旅游的时间短,旅游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旅游金融服务水准亟须进一步提高。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金融服务产品本身就是旅游服务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金融服务是保障旅游业运行和发展的必备要素。我国的金融产品少,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制约了旅游市场空间的进一步开拓。

三、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

1 制定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管理,增强吸纳银行信贷资金的能力。

政府部门应抓紧做好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制定和招商引资的落实工作,为旅游业发展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支持。加强信贷政策与旅游产业的衔接和协调。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选择重点开发项目时,应注意吸收金融机构参与评估论证,增强信息的透明度。

2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投融资环境。

国家要适当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适度增加用于旅游基础设施的国债资金,主要投向直接为旅游景区配套的旅游道路、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供水供电设施、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设施等,并通过示范作用,促进各级政府增加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实施振兴东北、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为契机,力争向中西部地区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挖掘西部旅游消费需求的潜力。

3 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旅游保险等化解旅游风险的机制。

推动各级政府和行业中介机构加强旅游咨询服务、旅游信息提示、旅游紧急救援、旅游企业评估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旅游保险制度,提高规避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4 建立旅游业的中介服务平台,改善旅游投融资的条件。

一是建立旅游投资咨询平台,促使资金投向有市场前景、有经济效益的旅游项目。二是建立旅游投资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旅游投资项目资料库,适时制定不同时期的旅游投资项目指南和指导意见,并通过政府新闻会形式向社会一定时期内的导向型旅游投资项目,以避免重复性、盲目性的水平投资。三是建立旅游投资交易平台,建立一个能够获得更多信息交流反馈的交易平台,使投资咨询、信息、融资选择、产权交易紧密联系,从而有效地完成旅游资源――旅游资产――旅游资金的良性循环。

5 加强旅游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引领金融业对旅游的投资。

为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可考虑结合新农村建设,给予直接的财政支持。一是直接给予政策性金融支持。可由政府来牵头,围绕乡村旅游,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并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予以支持。如争取使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等。二是以直接的财政投入来带动其他的金融投资。对那些发展前景较好的项目和信用较高的中小型旅游企业,直接予以财政扶持,或是建立乡村旅游的专项建设基金,以用于旅游开发项目的贷款担保、贷款利息补助等。三是发放政策性的优惠贷款,由财政出资予以贴息。积极鼓励当

地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发放这类利率低周期长的优惠贷款。四是进一步改革农村小额贷款制度,如放宽门槛,增加额度等。

6 建立和完善旅游市场的信用制度,为金融服务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各级政府在构建信用体系时,应针对旅游业的需要,加强信用制度的基础建设。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入旅游业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二)提升银行对旅游业的信贷支持

1 完善信贷管理体制,切实加大信贷投入。

(1)商业银行应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尤其是区域特色旅游经济的理念,充分认识旅游业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制定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措施,适时调整信贷结构和信贷力度,以信贷结构的优化促进旅游经济的优化和升级。

(2)积极开展旅游投资信贷业务创新,建立适合旅游企业的审贷机制,允许有信用、有市场、有效益的旅游企业用其经营权和未来收益或其他潜在资产作为贷款的抵押物,取得贷款。

(3)针对旅游景区景点投资规模大、资金需求大的特点,尝试推行银团贷款模式。实行贷款中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增强银行贷款的抗风险性。

(4)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提高放贷效率。为增强对旅游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各银行业机构应根据旅游产业的市场特征和资金需求特点,在贷款资金计划安排时适当增加对旅游企业的信贷权限和信贷额度,鼓励各银行业机构在每年的信贷增量计划中单独设立一块旅游行业信贷资金,力争每年旅游产业新增贷款的比重比上一年都有所增加;在审批贷款对象时优先考虑旅游企业的融资需求,用好、用活、用足贷款审批权和推荐权,在只有初审权的情况下应积极争取上级银行扩大授信范围和额度。

(5)加强对个人旅游消费市场的调研,依据居民的收入水准和信贷能力,推出银行的个人旅游消费信贷产品,适度开发旅游消费信贷市场。

2 找准财政、银行和企业信用的结合点,助推银行信贷对旅游的投入。

(1)设立旅游担保基金或旅游担保公司,解决旅游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探索由财政部门和旅游企业共同出资建立旅游业担保基金,以解决旅游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可以由政府牵头,财政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旅游企业专项担保基金。对于重点旅游开发项目贷款,在规定期限内,由旅游担保基金给予全额或一定比例的贴息,同时分担信贷资金风险,对重点旅游项目的贷款实行贴息和税收优惠,增强银行信贷投入旅游业的积极性。加强银行业机构与担保机构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共同解决旅游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

(2)建立旅游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有效联结机制。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组织的银政企洽谈会、项目推介会等,构建金融机构与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的信息沟通平台,切实解决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导金融机构适度参与旅游项目总体规划、前期考察与后期开发的全过程,形成旅游信贷支持与金融风险控制方面的长效机制。

(三)发挥资本市场对旅游业的资源配置作用

鼓励旅游企业上市,增加旅游上市公司的数量。可积极优化成熟旅游景区资源配置,鼓励企业以市场方式兼并重组,进行股份制改造,做大做强,支持旅游企业优先通过发行股票、公司债券或可转换债券到资本市场融资。证券管理机构应配合国家发展旅游业的大战略,向旅游业进行政策倾斜,积极扶持旅游企业上市。要重点照顾中西部旅游资源大省,积极培育以旅游名牌为支撑的旅游行业的支柱企业,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开展资产重组和行业并购,促进旅游上市公司的区域均衡发展。

资本市场还应支持已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可转债等方式再融资,扩大旅游上市公司规模,借助资本市场促动产业结构升级。目前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规模普遍偏小,盈利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要鼓励旅游上市公司借助资本运营手段,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的束缚,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形式,组建大型旅游集团,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低成本扩张,提高产业竞争力。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国家即将推出创业板市场、股指期货市场和融资融券市场等,场外产权交易市场也在逐步完善,这种多元化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为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旅游企业的资本募集和产权交易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中小旅游企业应抓住机遇,进行股份制改造,借助多元化的资本市场,培植品牌,资产并购,做大做强,迅速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加快开发和完善旅游金融服务产品

商业银行要为旅游业各方提供方便快捷、高效安全的支付结算手段。应积极研究市场需要,创新金融业务品种,推广信用卡、储蓄卡、公司卡、旅游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新业务、新产品;要重视国际游客的金融服务需要,提供外币兑换、外卡取现、国际转账、本外币通用信用卡等全面的个人金融服务;为各旅行社之间的资金往来提供高效的结算手段,尽量减少资金来往时滞;全面整合本外币金融服务体系。培育发展个人旅游消费信贷,创新消费信贷产品。简化银行信贷手续,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五)加快培育旅游风险投资和旅游产业投资基金

相比之下,我国的旅游企业,由于核心技术含量相对不高,所获得的产业投资微乎其微,虽然目前我国在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管理方面尝试了一些国际化的融资模式改革,但大量旅游产业资金来自于政府。中小旅游企业想获得足够的发展资金相当困难。因此我国要加强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促使旅游产业升级,就应健全社会融资体系,积极培育旅游风险投资和建立机制灵活的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带动产业投资在范围与数量上的扩大,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市场化运作。

我国可以考虑以政府的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为杠杆,借助市场机制探索组建以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外资等为资金来源的旅游风险投资和旅游产业投资资金,以提高政府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的运作效率,并积极利用社会资本共同发展旅游产业。

(六)积极发展旅游保险

一是商业保险机构要积极开发多层次的保险需求市场,加强保险险种的研发,不断创新旅游保险产品。二是鉴于特色旅游景区开发预期收益存在较大变数,很难得到保险业支持,因此需要由政府建立专项基金,对旅游产业中投资一些高风险项目的投资人提供担保和补偿。三是建立环境保险制度。要建立环境保险制度,确保旅游开发的环境承载力为标准,要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最终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

(七)开展项目融资

积极推进旅游项目融资创新,对已经建成使用但经营效益不佳的旅游项目可以采用TOT(转让――经营――转让)模式融资,通过转让一定时期的经营权,一次性从经营者手中获取资金或贷款。对于无力开发的新建旅游项目,可考虑借鉴青岛污水处理厂项目BOT融资经验,采取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融资,政府作为项目发起人为项目公司提供特许经营权,项目公司作为投资者和经营者安排融资、建设项目、承担风险。在协议的时间内经营项目收回投资并获取回报,再将经营权无偿移交给项目发起人。

(八)积极尝试资产证券化融资

一是选择优质旅游资产进行证券化试点,进而将其推广。可选择资产质量较好、信用级别较高的资产作为证券化试点,及时总结试点经验,进而将其推广,扩大证券化的范围;二是建立政府主导型的旅游业资产证券化市场。成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抵押担保或保险,统一抵押申请和抵押合同,为抵押贷款的分类和打包组合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