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规律范文

时间:2024-05-06 17:4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语教学规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英语教学规律

篇1

一、英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我们英语老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自觉和不自觉地采用传统的注重译写和语法教学的方法和课堂结构,忽略听说训练,因而不能充分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初中英语教学目的。英语教学听说领先法是实现教学大纲的保证。近年来,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及根据大纲所编写的教材充分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听说英语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英语教学要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培养。”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起始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说入手,听说训练的比重要大些。”学习英语首先应重视听的训练,能够听懂,才能带动读说译写的能力跟上,在听懂会说的基础上,才可能使英语学习有快速提高的效果。英语教学要根据英语语言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坚持听说领先。此外,英语中还有一些只能意会的不能用语法规则讲清的习惯用法,句型,也存在一些汉、英思维上的差异,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拼音文字,如果不能听懂,也就不会读说,文字的形义也就不能牢记。中国学生必须多听,多读,多说,才能记住英语的形义,时间稍久些不听不说,就很容易忘记。学习英语在初中起始阶段的听说比重要大些,在以后的各个学习阶段,仍然要重视听说训练,仍然要把听说训练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同时把语法书写、交际应用、语言知识、翻译等能力培养糅合进去,这样才能学好英语。

二、把握新课标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英语的教学模式,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而且为了运用而学,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观念的改变,任务型学习活动的核心就在学上,必须把课堂的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不能始终抱着教会学生的概念,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去练,去体验。教师备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设计好任务,如何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任务型教学一般没有难易之分,一般句型要求学生先上口,达到会说,听的目标后,老师再进行纠正,然后才要求能写。学生学习英语时间不长,对教材进行梳理,则有助于他们对语言的掌握。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难以把握,比如,任务的难易程度、任务之间的衔接等问题。任务型教学的课堂设计的好坏,与课堂效果,课中任务完成的好坏紧密相关。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英语教师还要做到精讲多练。精即新课中的重点,难点等,讲解方法要优,语言简明扼要,一语中的。练是联系巩固新知,熟练掌握技能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练,练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自教授新教材以来,我一直在课堂教学中摸索探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道出了优化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过去旧教法的满堂灌和一言堂教学老师累,学生更是缺少了独自思考和实践的机会,收效甚微。而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是一种心灵之间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成了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安排者和合作者,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成了课堂主要的活动者,并在活动中领悟,学习并最终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与学相互成长。

三、渗透英语文化拓宽学生知识面

英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还要让学生受到英语文化的熏陶。教师除了教会学生书本知识外,还需适度拓展一些书本外的知识加大学生语言吸收的量。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人文风貌,也可以指导学生对教师搜集的资料通过上网查资料,进行补充。这样就使学生能够更加了解英语,热爱英语。

篇2

关键词:同频共振规律 课程创生理论 大学英语教学

一、理论依据:教学艺术的同频共振规律和课程创生理论

1.教学艺术的同频共振规律及其主要内容

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教学艺术的内容既包括教学大纲所规定并编成教材的教学内容,又包括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并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情感对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李如密教授经过对教学艺术的长期研究发现:在教学艺术的交流中,师生之间也存在“同频共振”的规律性。同频共振或共鸣原属物理学中的概念,指两个物体由于振动的频率相同,一个物体振动就会引起另一个物体相应地振动。在教学艺术的交流中,当教师的教学艺术与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同一频率的时候,师生之间就会产生认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共振或共鸣。

2.课程创生理论及其主要内容

课程创生理论主要内容有两点:其一,它认为教参、教材和教学计划等只是师生进行经验创造的可供选择的媒介和可以利用的资源,仅为师生创造新的教育经验提供了一种参考框架。只有当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意义、课程理论和课程计划通过师生共同解释和自主建构,并真正转化成师生体验到的教育经验时,才有意义和价值。师生在这个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亲历体验和创造新的教育经验。其二,教师在课程创生中个性、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彰显也是激发学生个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榜样力量。

二、具体操作:利用规律创大学英语教学

要在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积极地创生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师要认真学习掌握教学艺术的同频共振规律和课程创生理论,并积极主动地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体的教学实践如下:

(一)大学英语教学创造师生思维共振的条件

在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创生阶段,大学英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对大学英语教学所涉及的诸多因素优化组合、有效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创生。

1.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深刻挖掘

大学英语课文的背景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对大学英语课文的理解,调动大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使大学生从心理上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课文中涉及到国外的历史事件、著名地点、人物等背景知识,需要通过图书馆、网络、教学光盘等各种资源的积极查找,然后整体优化,组合而成。作者的思路则是隐含在大学英语的课文中。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在备课时深入理解课文,借助各种英文阅读技能和不同文体写作的规律性,找出作者的思维线索和思维方法,即中心思想和段落结构及段落发展的写作方法和课文中的修辞手段等,这对于大学英语课文的理解非常重要。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2.大学英语教学艺术思路的精心设计

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艺术设计时,应注意大学英语教学思路与大学英语教材思路和大学生英语思维的思路合拍,恰到好处地设计能拨动大学生心弦的关键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诱发师生的智力火花,产生师生思维的共振,避免表演作秀和装腔作势。以大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第一册第三课《The Present》(生日礼物)为例,孙明月老师在教学比赛课中精心选择了数首中外生日歌曲,她教的又恰好是音乐学院的大学生,在教学的关键处让音乐学院的大学生现场演唱,起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材、思维与心灵共振的最佳效果,产生了智慧绚丽的火花。

3.大学英语教学课件的优化制作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教学参考书中列出的教学重点,参考教学光盘中选取的重要知识点,参照本班大学生的英语实际理解水平与心理接纳程度,关注培养大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选取要教学的重点,尤其容易产生思维歧义的语言点,进行举例、解释、补充和拓展,初次创生。创生要以课本为依据,因为不管教师怎样用教材,教师必须用好教材。

(二)大学英语教学激发师生情感共鸣的技巧

在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机变与生成阶段,大学英语教师要想方设法与大学生之间有相同或大体相近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经验基础,在大学英语教学艺术交流中达到“情感共鸣”。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点燃情感

教师要以作者之情化为自己之情,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之情。这是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发自肺腑之言。大学英语教师要深刻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自己首先进入角色。想作者之想,爱作者之爱,憎作者之所憎。然后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富有情感的讲述,扣人心弦的提问,传达给学生,适时地辅以课件渲染,引起学生的共鸣。师生在共鸣的情感相互感染中,共同完成大学英语教学艺术内容的创生。

实践证明,大学英语教学节奏中注意“留白”,为大学生的参与,情感的酝酿,课程的发展,也为那些不期而至的教育情感创生的契机留下了弹性的空间。布鲁姆认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与情感交融成一片是最高的学习境界。马斯洛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心灵净化、视觉满足、精神愉悦的活动体验。

2.开商潜能

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要依据大学英语具体课文中的情感目标,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开发大学生的情商潜能。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3单元A部分,可依赖的好心(A Good Heart to Lean On),我在教学中不仅引导大学生讨论了生理残疾的父亲如何从行动上依赖儿子而又成为健康儿子心理上的依赖对象,甚至在父亲去世多年以后还是健康儿子终生情感依赖的对象。我接着引导大学生讨论了很多中国人如何在四川大地震中从陌生人到成为受灾群众可信赖的救命恩人,特别是我们的总理宛如一个老父亲,多次亲临地震现场指挥救灾,深深地感动了所有的中国人,而且还用图片和很多事实展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如何成为全世界运动员们可信赖的人。大学生们在边看边听边进行的热烈讨论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三)大学英语教学协调师生活动默契的方法

1.教学活动默契的前提

大学英语教学的交往互动性和生成发展性决定了师生活动的默契性。师生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对这两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与协调配合,是大学英语教学活动默契的重要前提。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总是致力于激智、激情和激言从而达到师生两个积极性的调动与结合。

2.教学活动默契的关键

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师生双方活动默契的关键。(1)大学英语教师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以民主、平等、朋友式的态度对待大学生,放弃所谓的师道尊严,与大学生建立一种融洽和谐、彼此信赖的关系,创造互敬互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气氛,这是培养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活动默契的必要条件。(2)大学英语教师要坚持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始终保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提倡大学生追求思维的创新,激励大学生开感中蕴藏着的巨大潜能。(3)大学英语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关爱大学生。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大学生,都一视同仁、耐心指导。

参考文献:

[1]徐永生.直面课堂教学中的“流行病”.中国教育报,2005(5)

篇3

关键词: 中职英语教学 无意注意 教学效果

中职英语课上,往往是教师讲得筋疲力尽,许多学生却昏昏欲睡,收效甚微。教师总希望学生能认真听讲,积极地开动脑筋,接受知识,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然而,这一良好愿望却难以实现。那么,怎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呢?

心理学告诉我们: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无意注意。无意注意的产生同内部的主观因素和外部的客观因素有密切的联系。主观因素是指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人的情绪、期待、健康状况;客观因素是指刺激物的强度、变动状态、新异性等。无意注意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处理得当,则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因素会使无意注意发挥积极的作用。如果处理不当,则干扰课堂教学的因素会使无意注意产生消极的影响。根据这一规律,笔者认为要有效地将学生的无意注意集中到学习上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目标集中,直观呈现

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它既可以成为顺利完成教学的因素,又可以成为学生分心的原因。为了防止消极的影响,教师应首先刻苦钻研教材,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高度集中,并具有指向性。其次,将总的教学目标化难为易、化多为少,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讨论学习。可借助板书,用对比性的排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鲜明的色彩差别强化学生的记忆。如:在复习现在进行时态与过去进行时态区别时,可在黑板上这样板书:

They are reading now.

They were reading at eight yesterday.

这样,学生对两时态的用法就一目了然,印象十分深刻。

此外,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多媒体手段呈现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情景。如在学习Unit 1 “Nice People,Nice Places”时,教师就播放各地风景名胜的幻灯片,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图像,加上纯正的英语背景介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牢牢地吸引了注意力。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效果远远优于常规的语言描述。

二、创设良好的情境,防止分散学生的注意

1.教师仪表要端庄,教态要得体,教学动作要适当。讲授词语和句型时,可借助某些夸张的动作吸引并集中学生的注意。教师圆润、响亮、准确、清晰的英语口语,抑扬顿挫的语调,工整漂亮的板书和广博深厚的知识,幽默生动的语言也会集中学生的注意。作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应是一位出色的演员,善于利用体态语言和表情;是富有才华的导演,懂得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是优秀的乐队指挥,统领得当,指挥得法;是精明的广告商,用最少的时空表达最吸引人的内容,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愿学、乐学。

2.教师要慎重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上课时,一些没有预料到的事件常常会导致学生分心。教师要善于运用注意规律加以处理,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例如,课上一位学生的几本书掉落在地上,发出很大的响声,学生们感到吃惊,分散了注意力。笔者等那位学生把书本拣起来后,没有马上开始讲课,而是先稳定了学生的情绪,然后问:“同学们,刚才课讲到哪里了?”学生的注意一下子就被引导到原来的教学内容上来了。

3.教师要用得当的方法维持课堂秩序。上课时,有些学生思想会开小差,玩手机、做小动作等。这时不能用指名批评、大声提醒、敲黑板或讲桌等不适当的办法,这样做反而会让他们成为教室里的注意焦点,反而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进而得寸进尺,而多数学生的注意力就分散了。对此,教师要以不太引人注意的方式处理,可采用短暂停顿、提高讲课声调、利用巡视课堂之便给予轻声提醒等办法,或者在讲课中把学生的名字带进去,该生自然会得到提醒,而其他学生则可能不会觉察出什么问题。如:“大家看黑板上的短语,都看到了吗,小明?”这样不但使该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学习上,而且避免了其他学生注意的分散。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和知识基础确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有新鲜感。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悬念。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如同看电视连续剧一样,看完了这一集,总想了解下一集的内容。英语教学也可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悬念。如在学习Unit 8课文Ford Motor Company时,笔者问:Who is Ford?让学生猜测课文相关信息,这样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再问:When was Ford Motor Company started? 这样,通过创设悬念,学生就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实践语言。学习语言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而这种能力是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而培养的。每当到了西方的节日,笔者都要求学生带庆祝节日的工具,按西方的风俗和学生一起过节。如在复活节时,笔者让学生每个人带一个熟鸡蛋到课堂上来画彩蛋,画好后,让他们拿着鸡蛋围着教室走一圈,走到自己的好友身边把鸡蛋送给好友,同时要用英语说一句祝福的话。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3.穿插游戏。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可以将多种形式的游戏穿插其中,如自编英语场景对话、播放英文歌曲、课前值日报告等。这些游戏能创造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有效地防止学生产生疲劳和厌烦情绪,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4.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利用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情景进行语言练习。笔者在课堂上经常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定的情景,引导他们分角色进行表演并进行评比。学生热情很高,效果很好。

5.课堂竞赛。课堂竞赛可以让学生长时间保持紧张但不疲劳的学习状态,使学生思维活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形式有:书写比赛、听写比赛、查词典比赛、英语歌咏比赛、英语智力竞赛等。只要教师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学生的注意力就一定能高度集中,并产生良好的学习行为。

四、掌握学生的情绪,控制注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爱全班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有位学生英语基础特差,上课不是玩手机,就是打瞌睡或跟同学说话。笔者就用积极的态度、真诚的微笑主动接近他,同他交流后得知,他在初中多次考试中连遭失败,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心里有压抑感和厌学情绪。笔者就对他进行英语学习心理疏导,经常在课堂上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积极鼓励。他的英语读得较好听,早自习就经常让他领全班同学读,他感到老师在帮助、关心他,慢慢地改变对学习英语的态度,课上注意力自然集中到学习上去。

期待的事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期待的情绪,控制他们的注意。比如,刚开始上课时,教师在向学生说明了本课的教学安排后,可以告诉他们在课的结尾阶段他们可以做的事情,让学生心中有一个“盼头”。可以说:“如果进行顺利,我可以让你们在课堂的最后阶段看电视新闻或者到图书馆去,也可以让你们做其他学科的作业。”这样会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喜欢讲话的学生也会有所收敛。

五、激发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注意

符合人的兴趣,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刺激物都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首先,教师要根据班级不同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兴趣特点安排教学内容,难易要恰当,让每个学生每一天都学有所得。当学生在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时,便会信心大增,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课堂上提问的问题要因人而异,作业的布置要有层次性,批改评分的要求要区别对待,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刺激是引起注意的条件,注意是增强课堂效果的前提。只要我们充分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影响,就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增强中职英语教学效果。

篇4

一、清辅音浊化情况的规律性及发音方法

清辅音浊化是英语发音中的常见现象,也是英语初学者最先接触到的不规则发音。然而,英语初学者往往对这些发音的“不规则性”感到困惑。但事实上,这些不规则发音是具有自身规律性的发音规则的,在《英语清音浊化和清音浊音的问题》中,清辅音浊化的变化规律被总结为:清塞音在词首变为送气音;清塞音在重读元音前变为送气音;清塞音在非糙音后变为送气音,如[p]、[t]、[k]等。在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如何判别送气音和不送气音。通常情况下,对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判别可以使用一种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看在发音时是否有气流发出。具体可以在发音时,在嘴唇前放一张轻薄塑料或一小片纸张,发音时如果塑料片或纸片被吹动,那就说明这个音就是送气音,如果发音时塑料片或纸片没有被吹动,那就说明所发的是不送气音。比如[p]的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就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区分。

在英语发音的过程中,掌握发音规律需要依托具体的音标实例,其中,s+清辅音+一个元音的构成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这种组合结构中,不管组合中的清辅音是在单词什么位置,通常都读成对应浊辅音。这里的不管什么位置是指只要在重读音节或次重读音节里,无论在单词最前面或者在单词的中间都满足这种组合结构的发音方式。例如:[sk]浊化为[sg],sky读音[skai]浊化成[sgai],square读音[skw?藓?藜]变化成[sgw?藓?藜];[sp]浊化为[sb],spy读音[spai]变化成[sbai];[st]浊化为[sd],study读音[st?蘧di]浊化成[sd?蘧di]。类似的情况还有stand,strike,speak,spit,skill,school等等。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认为“在[s]后面跟的是[p]、[t]、[k]等清辅音,必须相应地变音成[b]、[d]、[g]”,这样的发音就矫枉过正了,这样的发音并不是前面所说的清辅音浊化。原因在于清辅音浊化并非是英语发音规则,只是英语国家人们发音中存在这样一种发音现象。这是学习英语语音的清辅音浊化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的一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很多英语教学者都反对把清辅音浊化作为英语语音的一个规则在英语教学中来说明这个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英语发音中浊化不能太浊,不能和浊辅音混为一谈,因为这只是一种发音习惯,而不是原则。例如,很多初学者把sky,spade,start完全发成[sgai]、[speid]、[sda:t],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这就是过犹不及,矫枉过正,反而发音不标准了。因此,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清辅音浊化并不等于清辅音要读成对应的浊辅音,只是浊化后趋同于对应的浊辅音,但这两者之间只是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

二、音节重读情况的规律性及发音方法

音节重读情况在英语中比较多见,重音作为一种语音现象,不仅在英语中存在,在其他很多语言中都有出现。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母语日常交流中重读使用情况的总结,对比英语音节重读的差异性,从中获得启示,有利于增强理解的深刻性,加强语音掌握的准确性。当然,在学习英语音节重读情况,总结音节重读的规律性时,应该重点对英语语音本身进行总结,与母语语言语音重读的对比只能作为学习的参考,而不能将母语音节重读情况带入英语音节重读,否则就很可能会出现误读情况,犯不必要的错误。

在英语多音节单词中,音节重读就是将某个音节读得特别明显,比如读音的音调较高,或者是读音的音量较大,或者是读音所读的时间较长等。相对而言,这个多音节单词中的其他音节的读音就较弱,读音完成时间较短。例如:summarize[′s?蘧m?藜raiz],[s?蘧m?藜]重读,而[raiz]非重读。根据多音节单词中音节不重读或者要重读的情况,在英语中把音节分为非重读音节和重读音节。按照这种划分,非重读音节就是在发音时不需要重读的音节,重读音节就是在发音时必须要重读的音节。在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中,多数情况下必有一个音节读得较其他音节重而强,在多音节英语单词中,有时候也有两个以上音节重读的情况。不过,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音节重读主要是起发音突出作用,重读音节通过增加音强,发音突出,承担着体现该词特征和表意的作用。重音通过音高的变化来表示乐调重音,对比而言,其余的读得轻而弱的音节就是非重读音节,起着伴音辅助作用。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能否正确确定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重读音节,不但是发音是否准确的关键,而且还会影响到语言的正常交流。如果能正确判断和发现重读音节,就能实现对英语“见即能读”。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认为要实现对英语“见即能读”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是因为,在英语构词中,往往词的构造与音节重读是直接相关的。这就是说,只要认识了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构造,就可以判断其中的哪一个音节应该重读。这就告诉我们,寻找音节重读的规律性应该从掌握词的构造入手。所以,认识音节重读情况的规律性的方法就是同时认识英语主要的构词方法。

英语的构词方法中,基本词外的其他单词大部分是由基本词派生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英语构词方法。这里的基本单词是指那些已经不可再分的词。英语构词方法的这个界定,以及前文所论述的“重读音节与词的构造直接相关”,让我们不难想到英语多音节词重读的方法,也很容易总结出其规律。那就是,由基本单词派生出来的单词,通常情况下都是基本单词所在的音节为重读音节,这种判断对绝大多数派生词都是适用的。例如,基本词fair,其派生词unfair的重读音节就是在基本词部分。英语的构词方法中,除了派生法,还有转化法和合成法。转化法就是英语单词的词形不变,而词性发生变化,比如,有的名词可以转化为动词、有的形容词也可以转化为动词。前一种情况的典型例子就是名词的water可以做“水”,在词性不变的情况下,又可以作为动词,表示“喝水、浇水、流口水”。合成法就是指两个英语单词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单词。例如,bookmark就是由具有独立意义的book加上具有独立意义的mark合成的新单词。这个单词意为“书签”,因而其特征体现在book这个部分,故其重读音节也就在这个部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基本掌握英语音节重读的规律性了。当然,除了以上列举的情况之外,还需要明确英语重读分为双音节词的重读和多音节词的重读两种情况。双音节词的重读规律基本可以总结为:(1)双音节动词倾向于第二个音节重读;(2)动词以外的双音节词倾向于第一个音节重读;(3)词类转化时,重音一般不变;(4)名词、形容词、副词的后缀大都是非重读的。多音节词的重读规律基本可以总结为:(1)多音节词通常重读倒数第三个音节;(2)双音节词加上前缀或后缀所构成的多音节词,重音一般在原来词根的重读音节上;(3)多音节复合名词通常重读第一个音节。

音标是英语学习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英语单词发音中的不规则问题是比较多见的,但在众多的不规则发音中还是存在一些规律性,尽管不像规则发音那么有规律,但可以自己进行总结,用自己的记忆习惯寻找规则发音的规律性,甚至可以形成自己认识的规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发音规则,又要帮助学生学会进行分析和总结,认识英语不规则发音的规律。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音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英语教师要重视学生英语音标学习效果的判定。这是因为英语学习方法可以创新,但英语发音不能随意创新。学习英语过程中必须尊重英语的发音方法和英语国家人们的发音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满流,但如果不能很好地提高语音水平,符合英语国家人们的语言和发音习惯,就不能实现畅通的交流。所以,掌握英语语音规律,掌握纯正、规范的英语发音,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单词拼读能力和语音运用的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丁丽云.英语语音教程.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2] 赖世雄.精准美国英语音标发音指南.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

[3] 四川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系.英语国际音标.重庆:重庆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

篇5

为了适应国际新形势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改革,对四六级听力考试题进行了局部调整,取消了以前的短语对话和短文听写,增加了3篇新闻听力短篇,由此可见,英语新闻听力已经成为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高校英语新闻听力训练教材还非常稀缺,要想在众多英语新闻听说资源中挑选出适合大学生新闻听力教学的教材,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英语新闻在词汇、语法、句式与结构上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有别于日常交际用语,其材料大都来源于英语语言国家的新闻报道,及时反映了西方英语语言国家的社会发展与现实生活。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所具备的新闻听力能力与英语新闻语言基础知识还非常薄弱,一时还无法适应英语新闻较快的语速,难以听懂其主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还比较单一,一般采用播放录音或视频、核对答案等机械授课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由何高大撰写的《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一书,对高校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规律与教程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部教材是专门针对大学英语四级新闻听力考试与培训编写的,该书参考了最新公布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试题及样题,精选了最新最热门的新闻话题,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体育、文化、食品、交通多个方面的知识内容。该教材共分为十二个专题,主要论述了英语新闻的基本要素、特点、听力理解与听力技巧,以及供学生练习使用的诗歌专题。每个单元都是由听力准备、听力练习、模拟测试、补充词语组成的,其中主题常用词和短语帮助大学生扫清听力学习障碍,补充词和短语用以扩充大学生相关话题的词汇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书中的英语新闻内容、观点与评论等只作为新闻听力教学之用,与编者无关。该书践行了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精神,根据大学生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的要求和需要,分为听力教学、学习与考试三个层次,有效提升了大学生英语新闻听力的能力和水平。该教材还充分体现了我国高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向,对英语新闻听力考试有很强的针对性。它遵循了英语新闻听力教学规律,体现了英语新闻听力教与学规律和教学改革发展趋势,该书注重新闻特点、听力难点与学习者的薄弱点,把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与训练充分结合了起来,语言实用地道,话题与时俱进,大大提升了英语新闻教学质量。该书选用的材料大都来自英语国家主流媒体,如VOA、BBC、CNN等,开阔了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听力训练部分的练习设计,从导语、细节和语气等方面挖掘事件重要信息,分析新闻报道的观点与态度,能提升读者的思维能力;丰富新颖的听力素材使大学生能够对当今世界舞台上的新形势、新动态进行清晰的了解。

英语新闻教学是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听力教学也是历年大学四六级外语考试最难的部分,因此,对英语新闻听力课程教学进行深入改革,已经成为高校英语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要想提高英语新闻听力水平,不妨从以下几个技巧方法着手:克服畏难情绪,充分积累词汇量以扫清听力障碍,采用泛听与精听的教学方法由简至难循序渐进,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利于对新闻的理解等。在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策略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要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与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第二,合理利用教材,优化教学资源,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优化教材资源的选择与组织;第三,加强大学生在英语新闻听力学习过程中对各种新闻素材的收集和应用,利用英语新闻报道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第四,加强对教师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加强英语教学评价与考核制度的完善;第五,加强英语语言知识和听力技巧方法的训练,重视语篇结构和关键词句的分析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英语新闻的听力特点与语篇特征、语法结构和语言特点。总之,通过日常英语新闻收听,不但能够增进大学生对世界各国社会现状、风土人情和社会习俗的了解,还有助于他们学习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知识,长期不懈地坚持英语新闻听力训练,无疑是提高大学生听力水平的重要途健

(董月琳/硕士研究生,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讲师)

篇6

【关键词】“3+4”项目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 现状 方法

一、“3+4”项目中职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现状

1.“3+4”项目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英语学科是“3+4”项目学生在中职阶段必须完成的核心课程之一,学生每学年完成英语课程后会有相应的转段考核,根据规定,所有参加“3+4”项目的学生英语必须要通过三级B考试或者PETS二级,并取得证书。如未通过,则须参加转段前由试点本科院校组织的同水平考试。就考试的要求看,学生必须要掌握词汇量3000个词汇量,为大学四级考试通过夯实词汇基础。

2.“3+4”目中职阶段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现状。从课堂调研的数据中可以得出:第一,大部分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兴趣不浓,少数学生不喜欢英语词汇学习,导致词汇掌握不达标。第二,没有科学的词汇学习方法,英语单词的遗忘率比较高,学生往往通过死记硬背记单词,识记后不懂得强化复习、系统复习。第三,不能很好地掌握记忆单词的规律。学生在记忆生单词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存在前后记忆和同类记忆干扰的问题。一到用时,脑袋里面混乱不堪一团糟。第四,知识的迁移能力差,不知道在具体情境中如何应用单词。例如,不遵循英语习惯强行逐词逐句翻译等,由于词汇理解不透,造句、写作文只知道生搬硬套。导致越学越吃力,就会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害怕学习英语。

从中,我们发现要求和学生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而根据对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的调查,学生在学习非智力因素的十三个因子(认知动机、外部动机、成就需求,自律性、坚持性,质疑精神、好胜心,情绪稳定性、学习焦虑、学习效能感,学习信念、观、学习责任感)普遍为中性偏弱,有的甚至趋于反向弱型。也就是说,识记英语单词,需要时间和持续的努力,然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程度都存在明显问题,而研究已经显示,非智力因素在一个或几个维度(或具体因子)方面中性偏弱,就会成为阻碍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所以,鉴于目前的现实情形,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识记英语单词的方法。

二、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及启示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根据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在1885年发表的实验报告,依据保持时间的不同,记忆可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好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好成为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很长的时间。”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图1得到清晰直观的理解。

图1

艾宾浩斯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以自己为测试对象进行实验。经过测试,艾宾浩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了著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如图2)。

图2

图2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从曲线可以看出,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而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然后逐渐减慢,到了一定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 “先快后慢”原则。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最后,总结了遗忘规律学说。第一,干扰抑制说,干扰抑制说认为遗忘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第二,记忆痕迹衰退说,记忆痕迹衰退说主要强调生理活动过程对记忆痕迹的影响,认为遗忘是因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第三,动机性遗忘说,动机性遗忘说又称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动机的压抑所致。弗洛伊德把记忆和遗忘看作是个人维护自我的动态过程。

2.艾宾浩斯遗忘发展规律对“3+4”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提高英语词汇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是克服遗忘现象。一些学生英语学得不好,固然与他们的学习态度等因素有很多关系,但他们不懂得遗忘与记忆的规律,不懂得怎样与遗忘作斗争,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所谓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信息,经过一段时间后无法回忆或回忆有错误。怎样减少与克服遗忘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记忆的规律进行教学。如何使学生对记单词感到容易一些?如何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减少遗忘呢?

三、利用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处理英语单词识记的教学实践

1.正确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对于遗忘原因是干扰抑制造成的。一是先识记和学习的材料对后识记和学习的材料的保持与回忆往往起干扰作用,亦即前摄抑制的影响作用。如果先后学习材料的关系处理得当,由已知巧妙地进入未知,就不仅可以排除这种干扰,而且使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起积极作用,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多样化与深刻的感知有助于对记忆的加强。在英语教学中我采用了以英语解释英语的方式来教牛津英语新单词。例如教author一词时,就用学生已经学过并能听懂的 the person who writes essays.来解释。教paramount时,用学过的 more important than anything else来解释的。类似的还有take after-be similiar to ;look forward to-be expected to 等等。这样避免了使用汉语解释,就减少了母语的干扰,大脑中的语言信息就是同一类型,不需要进行信息兑换,既节省了时间,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听说英语能力的提高。

二是,相似词汇之间形成的干扰也会造成遗忘。所以,我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讲解同义词的比较问题。例如在学习happen 一词时,就拿take place来进行比较。告诉学生,这两个词都表示发生,但有差别,happen常指“偶然发生”;学了take part in 这是词组时,拿已学过的join 来比较,指出前者表示参加某一种活动,而后者指参加某一种组织,成为其中一员。用这种方法来教生词,能“知新温故”,不但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了已学过的知识,而且容易理解新词的意义,可以避免近义词的混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科学强化英语词汇学习。对于遗忘原因是记忆痕迹衰退造成的,通过科学强化训练来完成词汇学。为此,在词汇教学中,我运用两种教学方法:

一是夯实反复记忆,提高单词的重现率。反复强化是克服遗忘的一种重要方法。遗忘即记忆保持的丧失。一种新的印迹要在大脑中得到保持,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强化。只有反复重现才能保持。我每天上新课之前,都要复习前一天所学的单词,或者叫学生听写,或者叫学生朗读。每教完一课,就把这课的单词测试一遍。教完一个单元,就检查这一单元所学的单词。半学期过去了就检查半学期的单词。一学期结束了,就检查全期所学单词。这样,经过多次的反复的检查,这些单词也就在学生的头脑中慢慢地扎下了根,遗忘显著减少了。通过这种“滚雪球”似的复习(即已知与未知相互转化),学生记单词的总量也增加了。在高二时,学生记单词的数量最多达到了2000多。这让我确认了努力提高单词的重现率,是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

二是分段及时组织学生复习,减少遗忘。第五学期开学初,我给学生们复习了模块一至模块6的单词,一共约1200多个单词,每天识记60个,20天记完,然后来测试,成绩不错。如在本班40个学生中只有5个学生不及格。可是再经过一段时间测试,很多学生成绩下降。这说明了遗忘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如果在学生学习知识后,不及时组织复习,那么就会成为消退性抑制,出现遗忘。为此,在学生完全遗忘所学知识之前及时组织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第二遍复习,另一方面向学生讲遗忘的规律。他们明白了道理之后就能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搞好复习。平时教新课时只要哪里碰到新学单词,就板书出来,并用英英解释,引起学生注意和识记动机。在新课教授中时时紧扣复习,减少遗忘。

3.提高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后期记忆 运用分散学习和复习法提高记忆效果。对于遗忘原因是动机性遗忘造成的,从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做起。在刚教学生生词时,生怕学生记不住,每教一个单元单词,总要连续带他们读个八九遍。结果,师生一个个读得精疲力尽,唇焦口燥,而效果还是达不到预期。后来我改进了教学方法,例如这堂课要学15个单词,我先把单词读一遍,让学生们静听,并注意我的口形。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大脑中产生语言信息,之后我再领他们读单词,每个单词读两三遍,然后给3、4分钟时间,叫学生自己读,并叫他们边读边背诵,最后又领他们读一遍,并正音,最后要求他们盖住英文说英文,盖住汉语说汉语。这样做,记忆效果提高了。因此教生词分散读比集中读好。因为分散进行的方法,向学生提出了识记生词的任务,同时又组织他们进行独立的、自觉的活动,使他们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使识记的材料成为学生活动的直接对象。每个学期还要举行一至二次单词竞赛活动。对成绩好的,给予奖励与表扬。对于默写比较差的,督促鼓励并监督后期识记。所以识记的效果很好。

总之,教无常法,亦无定法,我遵循心理学上的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常规英语单词教学状况,使得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这正说明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职业素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从而培养出有真正学习能力、学到真正学习技能、能正确运用好所学知识为社会做贡献的‘3+4’学生,这是我的理想。

四、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金陵科技学院“3+4”试点项目转段升学实施方案(试行)通知,金院字(2014)179号.

篇7

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体来看,词汇教学是学生英语学习得的基础,亦是整个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没有词汇,表达为零。”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中生学习词汇时容易出现的困难进行简单的分析,同时从记忆规律出发探究提高词汇教学效果的措施。

1 学生词汇学习困难分析

学生特别是部分男生都惧怕英语学习,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他们大多反映是过不了英语词汇关,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记不住、忘得快。

笔者进一步调查分析,出现词汇学习困难的原因大多数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或教师的引导存在有问题。

(1)学生学习词汇的方法非常的匮乏,简单的认为学习词汇就是多花点时间背背单词,结果是记得快、忘得也快。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记和背单词是因为教师有任务或默写的要求,临场前为之,不能做到在课后自觉地巩固和反思。记忆单词时,不能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所以记住词汇的量和速度都有失偏颇。

(2)教师的引导存在误区,针对教学效果而言,教师的主导作用亦不可忽视,我们教师应摆正词汇教学的重要地位,要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不能像贴补丁一样将词汇教学穿插在课后或夜自修时间让学生毫无章法的自学,词汇的教学与教材的语境及句子相脱离,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在具体的句子和课文语境中进行词汇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2 记忆规律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影响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的因素大概有如下几种:

(1)时间的影响:艾宾浩斯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遗忘是非均衡性发展的,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起来特别快,随后逐渐变慢,达到一定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转变为长久记忆。

(2)材料的影响:由吉尔福特的研究结果可以知道不同性质的语言材料,学生的记忆效果截然不同。其中无意义音节记忆效果最差,意义比较丰富且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学生的记忆效果相对比较好。

(3)输入方式的影响: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所以信息的呈现方式也不能单一化,我们在教学中采用视觉、听觉和动觉相结合的多渠道输入的效果要比单纯通过听觉或视觉单个渠道输入知识的效果要好很多。

3 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措施分析

3.1 注重在教学中构词法的渗透:构词法是词汇形成并发展的基本原则,我们在词汇教学中注重词汇法的渗透,有助于帮助学生从词汇的形成出发,增强对词汇的感观度,有利于有意义链接的形成。

例如,笔者在模块二Unit 3 Amazing people讲解词缀时,借助这一契机,跟学生全面探讨了词根、词缀等等构词法,笔者采用了树形图的结构方式如图1所示,有一个具体的单词出发,加上后缀犹如树干上长出树枝一般,确有着其自身存在的意义和独立的涵义,逐步延伸,进而有机结合成更为复杂的复合词,抓住词汇间的联系把握多个相关词汇的记忆。

3.2 注重词义间有意义的构建:一个具体的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示为不同的涵义,我们可以从词义出发联系多个反义词的记忆,如图2所示,将这些意义相反的词汇置入同一个语义场,就能成双成对的记忆词汇,做到相反相存,由一个词可以联想到一串词语。

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词义出发,由一个词汇派生出若干反义词,再逆向思维看新的词汇又有哪些反义词,进而既记住了这个词汇意思相反的词汇有哪些,同义词、近义词也自然而得,如此将同义词和反义词聚合性记忆,将一个多义词的主要义和次要义都集合到了一起学习,效果颇佳。

3.3 注重应用情境的创设: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我们给词汇学习创设一些具体的应用情境,那么由实用性出发,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就不会觉得枯燥,对词义的理解度也会增加,促进词汇的真正习得。具体在情境的设置上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1)注重课文内容和文化背景的研究,充分挖掘教材中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东西,学生的兴趣度增加时,容易扫除学生的生词障碍。

篇8

一、重视语言基础知识

在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语言基础知识,把好第一道关。语言基础知识即语音、语调、语速、词汇、文化差异,其掌握程度关系到听力理解的速度和质量。

(1)语音――首先教师必须发音正确、到位,要求学生按正确的位置和方法发音,同时注意听音、辨音。(2)语速――初学阶段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语速稍慢,以便学生接受、掌握。随着语感的建立,教师可以提到正常语速,出现连读、弱读,以帮助学生养成自然地听、说英语的习惯与能力。(3)语调――语调对培养语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语调表示的语义也不同。因此,从初级阶段就教会学生听、说正确的,有声有色的英语语调,以提高听力方面的感受能力。在教学中应该适时穿插有关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思想渗透,学生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会迎刃而解了。

二、听力练习宜早期实施

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提高听力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发展技巧、丰富知识并同时锻炼分析、推理能力的综合性训练和实践过程。听力理解是建立在人们对各种背景知识和听力技能的运用的基础上的。听力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进行经常性、系统性的练习。

听力练习适宜在英语学习入门阶段(如,学习字母和音标)就有意识地着手进行。在英语教学初期,教师就要培养学生养成静心、耐心听的习惯,要求学生边听教师发音,边看教师嘴型,注重观察其大、小、扁、圆及变化情况,在看明听清的基础上才在教师的指示下进行正确的发音。要求学生天天早上坚持十分钟的听录音跟读练习,随堂设计五分钟辨音练习,设计的形式有: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听辨有无错音,自制录音材料,让学生辨析相近音。还要教学生把握连读、弱读、同化、失爆、重音转移等音变现象,培养正确的语感,通过对学生听的反复刺激,使学生的听觉对规范语音形成一种定势,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辨音能力,为以后更深入的听力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安排内容和时间

篇9

关键词: 体育技能迁移教学 规律 总结 应用

体育技能迁移是一种体育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体育技能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即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的获得产生的影响。根据体育技能迁移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两种技能学习之间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两种技能学习之间产生相互干扰、相互阻碍的副作用。体育技能迁移是人类从事体育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探讨和研究迁移现象并将迁移规律主动应用于体育教学,对于促进学生体育技能掌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体育教学效率意义重大,值得学界进行深入研究。

一、体育技能迁移规律的研究与学说

对迁移现象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了人们关注。1901年E.L.桑代克(E.L.Thorndike)和R.S.武德沃斯(R.S.Woodworth)提出了一种迁移理论:“共同因素说”。这种理论认为,在两种学习情境中含有相同的“要素”(包括刺激物与反应方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就会有迁移现象发生;两种任务之间的相似性程度越高,越有可能产生正迁移。反之,在两种任务之间有迁移现象发生,就必定有相同的要素存在。然而遗憾的是,他们未能明确何为“要素”,如何对其进行测量。

贾德(C.H.Judd)的“概括化迁移理论”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知识经验达到概括化的水平,就可能把这种经验从一个情境迁移到另一个情境。这种学说的中心是把在一种情境下的经验加以概括,并把这种概括而成的知识、经验运用于其他情境,就会产生正迁移。赫德里克森(G.Hedrickson)等进一步指出,概括和迁移不是一个自动的过程,它与教学方法有密切的关系。

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种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即“关系的迁移理论”。该理论强调,对情境关系的“顿悟”是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这里的“顿悟”是指把两个情境突然联系起来的意识。当一种情境下出现的(或理解到的)一种关系类型适用于另一种情境时,就会产生正迁移。实际上,这种理论还是强调了某种概括化的作用,只是它更强调学习者必须发现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才能产生迁移。

上述三种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两种体育技能间产生正迁移的原因,只是前一种是狭义的迁移理论,后两种是广义的迁移理论。狭义的迁移是指只迁移到相类似的活动之中;广义的迁移是指一种练习可以迁移到好几种活动中去,它往往在发现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实现,它比前者更有价值。

在结构上有中等相类似的两种体育技能,由于在动作的方向、速度或用力上有所不同,使人在相差点上发生了矛盾或出现了错觉,会产生相互干扰。在细节部分相同,而重要的动作环节上有所不同的两种动作技能,也会彼此产生干扰。

美国的特维伊(Turvey)对负迁移的解释是:当两种协调结构(即肌肉活动的特殊模式)中同样有结构指令(决定着使用哪些肌肉群),却有不同的韵律指令(决定各种肌肉群动作的比例不同)时,会产生负迁移现象。奥斯古德(C.E.Osgood)的解释是,先后两种情境的刺激相同或相似,而反应相反时,最容易产生负迁移现象。

需要指出的是,1987年Cormier & Hagman提出迁移研究的巨大分歧甚至有时相互矛盾,是由于使用了不同的研究技术和运动任务所致。同时,Schmidt在1987年认为以往的研究至少表明两点:第一,迁移基本上是正迁移,并且迁移的数量相当少,除非运动任务几乎完全相同;第二,迁移的数量取决于两任务间的相似性。

二、体育技能迁移教学规律的总结

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育技能迁移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正迁移,防止出现负迁移现象。所以,对以上体育技能迁移规律的研究与学说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就能得到体育技能迁移教学的普遍规律。

1.加强对学生动作概念和动作原理的教学。

一个人理解了某个动作概念和动作原理,就能用它来指导学习新的动作技能,或把这些动作概念和动作原理运用到许多动作技能的学习中去。

2.教师主动为迁移而教。

“为迁移而教”。迁移教学规律的运用不是一个自动的过程,而是要靠教师教会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讲明,不同的动作技能中所具有的类似的一般动作模式。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负迁移,还应采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区分两种动作技能中容易相互干扰的那一部分。

3.合理安排两种动作技能学习的时间间隔。

如果同时学习的两种动作技能都没有达到熟练和巩固的程度,这两种动作技能就容易发生相互干扰。只有熟练地掌握了一种动作技能之后,再学习另一种动作技能,两者才更容易发生正迁移,不容易相互干扰,因为只有巩固且清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迁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各种动作技能的教学时间,使前一种动作技能的学习至少要掌握达到80%―90%的正确率,才开始新的动作技能的学习。

4.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由于迁移过程必须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去辨别、理解当前新学习的动作技能,因此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性水平越高,体育技能间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帮助他们提高对动作技能本质特征的认识和概括的水平。

三、体育技能迁移教学规律的实践与应用

1.充分利用正迁移加速体育技能的形成。

当学习几种体育技能时,如果这几种技能的基本环节相同或者相似,原先学会的体育技能就可以促进新的体育技能的形成;新的体育技能的形成反过来有助于原有体育技能的巩固和完善。这种体育技能之间的良好影响在体育训练中经常出现,如在体操教学中,如果学生掌握了双杠屈身上,学习单杠翻身上就比较容易;在技巧教学中,学会了头手倒立,再学习手倒立就快得多;掌握了蛙泳技术后,立泳一练就会;学生掌握了山羊分腿法腾越的技能以后,就能促进纵箱分腿腾越技能的掌握;会打乒乓球的人比较容易学练打羽毛球。

2.努力避免负迁移,以利于动力定型的形成。

运动技能的负迁移在体育技能教学中时有发生,先学会的体育技能会妨碍干扰新技能的形成,新体育技能的形成反过来也会破坏原有的体育技能巩固和提高,互相技能妨碍、干扰甚至破坏运动技能的形成,阻碍体育水平的提高。如学会了打篮球、排球后,再学习踢足球,学员往往习惯用手或手臂接足球而形成违例动作,反过来当学会踢足球后,再学习打篮球或排球,往往距离身体较远的低球,不是积极移动救球,而是用脚踢球。所以,在体育技能教学的具体实施中,要努力创造条件避免负迁移现象的发生,以利于学生技能动力定型的形成。

3.全面分析体育技能之间造成相互影响的原因。

在体育技能教学实践中,认知技能间相互影响规律的最佳途径有实践总结和技术结构分析两种方法。在分析技术结构时不但要从两种不同的动作结构本身分析,还要从神经与肌肉之间的机能联系进行分析。如短跑和长跑、短距离游泳和长距离游泳,虽然技能本身之间基本环节和附属环节完全相同,本应产生正迁移,可实际情况是不但不产生正迁移反而产生负迁移。这就是因为在植物神经机能反应和神经与肌肉之间的机能联系等生理过程中存在着显著差异。

4.充分考虑正负迁移效应,优化体育技能教学顺序。

在进行体育技能或制订训练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技能间的正负效应影响,努力优化教学顺序,力求产生正迁移,避免负迁移。如编排技能学习顺序时,要充分注意前一动作对后一动作的迁移影响。这就要把基本环节相同且能产生正迁移一类的技能编排成一组进行练习,把那些主要环节不同,而附属环节相同并互相干扰影响的技能分开教学,最大限度减少消极干扰。对有干扰的技能,要有意识地安排抗干扰诱导练习,减少技能间的负迁移。

参考文献:

[1]刘宏宇等.运动技能学的迁移研究与练习法的分类[J].体育学刊,2001,8(4):103-108.

[2]阳亚雄,肖素华.利用“迁移”理论进行体育教学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1,8(3):15-16.

[3]张忠海.注重学生知识迁移提高数学教学效果[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2):61-63.

篇10

关键词:项目教学 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 综合实践能力 培养 应用

本文是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游法规课程中具体运用问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项目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或者制定一个项目工作任务,通过对于所设计或者制定项目工作任务的完成与实现过程中来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实现。项目教学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成果的保证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是高等院校旅游专业中一门具有专业特色的重要课程之一。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是将旅游专业中的导游业务专业知识与旅游法规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合并,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以及培养一线优秀导游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1、项目教学的含义及在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的应用意义

1.1 项目教学的含义和特征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项目教学从字面上来讲就是指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设计或者制定一个项目工作计划,并通过对于项目工作计划的实现与完成的过程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进行。项目教学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培养,取得理想的教学实践成果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严格来讲,项目教学就是指在结构主义的指导下,通过将实际的项目模块作为教学对象,通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模块项目进行分析与讲解指导或者操作演示,在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合作协助的方式,最终完成整个模块项目的工作任务,实现教学知识内容的教授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项目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将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相互结合,通过对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挖掘培养,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用的主要特征就是,将项目工作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学生作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体,通过老师的主导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协作等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

1.2 项目教学在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的应用意义

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是高等院校旅游专业中一门具有专业特色的重要课程之一。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是将旅游专业中的导游业务专业知识与旅游法规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合并,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以及培养一线优秀导游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而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导游业务与旅游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具有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并且教学内容通俗易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的教学知识点也较多并且零碎,而且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课程是旅游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学生专业能力要求较高。项目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就是以项目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作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体,通过老师的主导作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2、项目教学在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的应用条件

要想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的教学实践开展,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取得一定的成果就需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对于导游业务与旅游专业的项目教学课程结构体系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的项目课程教学中,主要就是以对于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导游服务与旅游政策法规的基础,最终实现对于学生导游服务能力、导游带团服务能力、应变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

3、项目教学在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的应用

3.1 项目教学在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的应用

项目教学进行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的教学实践开展,要想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就需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设计与制定好一个教学应用项目工作任务,然后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项目教学在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的应用主要分为四个教学应用阶段。首先在进行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的项目教学中应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项目并且对于项目的工作任务进行明确。在项目教学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任务是整个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开展的关键。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项目教学的项目选择就可以选择一个全陪或者地陪的导游项目,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教学项目进行教学实践的开展,一般情况下,这类的教学实践项目不仅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较高,而且教学过程中实践操作性较强,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锻炼机会较多。项目教学在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的应用的第二个应用步骤就是要对于教学实践中的项目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并制定相应的项目教学计划,鼓励学生进行分工协作。在项目教学的教学任务细化以及分工协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对于学生进行引导操作。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项目教学的第三个应用阶段主要就是对于已选择教学项目任务以及项目教学计划进行项目教学任务的开展。在进行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教学任务使用不同的项目教学方法进行项目教学的实施。在具体的项目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老师可以对于学生的具体操作实施情况给与相应的指导。最后,在结束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项目教学的项目工作任务实施后,需要学生对于自己的项目工作任务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老师应对于学生的项目工作任务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通过这样一个以学生为主体,项目工作任务为主线,老师作为主导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3.2 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项目教学的问题

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的项目教学开展对于教学课堂的纪律无法进行控制,容易使一些学生在项目工作任务操作实施阶段偷懒或者不操作,其次对于教学进度的控制有一定的难度。除此之外,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有教学课时量不足以及有一定的学生安全隐患的问题。

5、结束语

总之,项目教学在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的课程教学应用中,不仅对于提升学生课程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还有利于推进教学模式创新与教学改革进步。■

参考文献

[1]任洪霞.项目教学在高职《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中的应用[J].管理学家.2011(2).

[2]车秀英.高职"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改革思路[J].中国校外教育.2009(2).

[3]陈欣.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导游英语口语》课程项目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2(20).

[4]易玉婷.高职"英语导游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设计与应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