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时间:2024-05-06 17:4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厂质量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厂质量管理体系

篇1

位于上海青浦工业区的海德堡印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德堡青浦工厂)近日成功通过国际认证机构DQS关于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国际权威认证。这两项认证与海德堡德国总部所获得的认证完全相同,均由德国权威认证机构DQS经过预审、正式审核后颁发,标志着海德堡青浦工厂已完全具备与德国总部相当的质量管理水平,并承诺保护环境,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海德堡青浦工厂ISO 9001和ISO 14001体系认证审核在2013年11月12~14日正式进行,认证机构的三名外部审核员来到青浦工厂对整个厂区的外部要求和内部所有流程的符合性进行了全面评价。审核小组对海德堡青浦工厂的两个管理体系非常满意,证实在总经理麦先勇先生领导下,工厂运行的管理体系是合理有效的,符合ISO 9001和ISO 14001的各项标准。

海德堡青浦工厂对于ISO国际认证的筹备工作始于2012年,在与DQS国际认证机构中国公司的接洽讨论后,确认了对海德堡青浦工厂的相关认证事宜,同时在总经理麦先勇先生亲自领导下,海德堡青浦工厂从管理体系文件的架构分类、实施方案和人员安排等诸多方面全面推进逐步展开。到2013年7月符合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已经全面建立,同时为了更好地贯彻和实施ISO 9001和ISO 14001标准,海德堡青浦工厂的文件管理系统也全面到位。2013年8月,国际认证机构DQS就对海德堡青浦工厂进行了认证初审,并确认可以直接进入正式认证审核。青浦工厂经过了3个月实际运行的实践检验,终于在11月成功地通过了认证审核。

ISO9001是ISO9000族标准所包括的一组质量管理体系核心标准之一。凡是通过认证的企业,在各项管理系统整合上已达到了国际标准,其范围从原材料采购,生产的有序管理,物流到仓储系统的运行直至产品出厂,为海德堡青浦工厂生产的可持续不断改善提供关键支撑。

ISO 14000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针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等重大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依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此标准既包括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性管理,也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起到了有益的保护。

篇2

Abstract: A high-quality project is based on elaborated design and elaborated site construction,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should establish a sound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value it as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work.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onnot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construction site and aspect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关键词:质量;现场;问题

Key words: quality;site;problem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064-01

0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中规定: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该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施工质量水平考核制度。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搞好工程施工质量,即施工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及监理单位外部质量监管体系。一项高质量的工程是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现场精心施工而来的,作为施工企业应把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

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

1.1 概念质量管理体系,也称质量保证体系,是以保证与提高工程质量为目标,根据工程质量形式与发展各环节的质量活动,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确定施工企业各部门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任务和职责,并建立协调这些活动的组织机构所形成的一有机整体。按严格要求来区分,施工企业在实施内部质量管理过程中所建立的体系称之为质量管理体系;在合同条件下,根据建设方(业主)需要的质量保证活动要求而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称之为质量保证体系。

1.2 建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施工企业的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确定一名具有资格的专职质量负责人、建立一个自上而下贯通的质量自检组织、配备足够的检测试验设施、按规范要求来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质量责任制度等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的附录中明确了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有:①现场质量管理制度;②质量责任制;③主要专业工种操作上岗证书;④分包方资质与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⑤施工图的审查;⑥地质勘察资料;⑦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⑧施工技术标准;⑨工程质量检验制度;⑩搅拌站及计量设置;{11}现场材料设置存放及管理。上述内容是施工企业建立并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在开工前由施工现场负责人检查,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负责人验收。这是保证开工及施工顺利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目的是做好施工前的准备,使工程质量从一开始就得到有效控制。

2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2.1 从组织上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部分地区在资质管理上将质量员和安全员的资质证明合并,并将他们简称质安员。在实际工作中,一项工程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工程质量员、安全员日常工作量非常大,也很繁琐;而且,一个人的知识面、经验及精力是有限的,如质量员同时兼安全员,必然顾此失颇,带来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所以,对有一定规模的工程,质量员和安全员岗位应单独设置。

2.2 项目质检员要有相应的施工经验项目质检员必须根据工程的规模及技术含量,由具有相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在项目质检员选派方面,如果只强调资质,没有要求相应的工程施工经验,对工程质量管理就容易陷入被动。由于各地方情况不同,工程内容复杂程度不同,规范中没有对专业质检员职称等条件作出硬性规定,但是施工单位质检员是掌握企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具体人员,是施工企业项目质量具体把关人员,是确保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人员,施工企业对其的选派工作必须认真对待。

2.3 运用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办法要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可运用先进的科学质量管理理念和办法,如全面质量管理(TOM)及ISO 9000标准,使企业质量管理跟上时代步伐,以确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有效运行。

2.4 强化质检管理机制在项目施工中要充分发挥质检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施工质量不只是质检员的工作,每一名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都要实施质量控制,对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同时,应授予质检员质量否决权,使其有职有权有威信。

2.5 建立及完善企业内部“三检制”实行操作者的自检、工人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检验制度。自始至终贯彻以承包人先自检评定合格再提交监理验收的原则,谨防监理人员充当承包人质检员或施工员的角色。

2.6 强调企业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在工程技术、质量上的管理作用在明确项目经理质量责任的同时,不能以包代管,过分强调项目承包的自。对分部分工程以上的验收资料必须经公司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后才能提交监理验收,同时企业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应参加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分部分以上工程验收工作。

2.7 重视项目资料员的业务培训目前,部分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对项目资料员资质作硬性规定,而据不全面统计,绝大部分资料员为非土建专业。当前,国家为拉动内需,大量基建项目集中上马和房地产市场方兴未艾,土建专业人才不足,而熟悉土建流程,掌握土建知识的资料更加缺乏。因此,对资料员的业务培训是企业一项技术质量基础工作,应纳入企业职工培训及再教育计划。

2.8 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一项工程项目要根据其特点对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以及主导因素采取特殊的措施和方法,实行强化管理。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应在开工前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中单独列出,并明确控制点管理办法。

3结语

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与专业。目前,我国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处于“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负责”的运行状态。工程实体质量的形成,离不开施工企业人员、材料、机械、工艺方法、环境等诸多因素,离不开监理等单位的管理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然而“工程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监理单位检查验收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只是工程质量的外在约束因素,只有建立和不断健全施工企业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健康运行才是工程质量保证的根本。

参考文献:

[1]GB 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篇3

【关键词】施工现场;电气安装;质量管理;防治

一、施工现场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现在从事施工现场电气安装的人员技术素质差,有很多人都是没文化,甚至是文盲,大多都是在农村中现招的,没有经过培训就进行上岗作业,持证率不足30%。

(2)施工现场所用电气材料市场也很混乱,把关不严。好多工程都是私人承包,在利益驱动下,以次充好把大量不合格电气材料用到工程上,严重影响整体工程质量。

(3)土建、电气两个专业配合不够。土建施工人员不按设计要求配合电工完成预留过程,致使许多配电箱的安装上下挤砖,歪歪斜斜,开关距门太远,一个房间的插座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既不美观又不能满足使用功能,给安装和使用都造成很多困难。

二、电气安装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与防治对策:

(一)、室外进户管预理不符合要求。

l、现象。(1)、采用薄壁铜管代替厚壁钢管。(2)、预埋深度不够,位置偏差较大。(3)、转弯处用电焊烧弯,上墙管与水平进户管网电焊驳接成90°角。

2、原因分析。(l)、材料采购员采购时不熟悉国家规范、标准,有的施工单位故意混淆以降低成本;施工管理员不严格或者对承包者的故意违规行为不敢持反对意见,不坚决执行规范和标准;监理人员对材料进场的管理出现漏洞。(2)、与土建和其他专业队伍协调不够。(3)、没有弯管机或不会使用弯管机,责任心不强,贪图方便用电焊烧弯。

3、预防措施。(l)、进户预埋管必须使用厚壁铜管或符合要求的PVC管(一般壁厚PVCΦl14为4.5mm以上,Φ56为3mm米)。(2)、加强与土建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协调和配合,明确室外地坪标高,确保预埋管埋深不少于0.7米。(3)、加强对承包队伍领导和材料采购员有关法规的教育,监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需检验这一规定,堵住漏洞。(4)、预埋钢管上墙的弯头必须用弯管机弯曲,不允许焊接和烧焊弯曲。钢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痕现象,其弯扁程序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二)、电线管(钢管、PVC管)敷设不符合要求

1、现象。(1)、电缆管多层重叠。(2)、电线管2根或2根以上并排紧贴。(3)、电线管埋墙深度太浅,甚至埋在墙体外的粉层中。管子出现死弯、痛折、凹痕现象。(4)、电线管进入配电箱,管口在箱内不顺填,露出太长;管口不平整、长短不一;管口不用保护圈;未紧锁固定。(5)、预埋PVC电线管时不是用塞头堵塞管口,而是用钳夹扁拗弯管口。

2、原因分析。(1)、电气施工人员对有关规范不熟悉,工作态度马虎,贪图方便,不按规定执行。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2)、建筑设计布置和电气专业配合不够,造成多条线管通过同一狭窄的平面。

3、预防措施。(1)、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对工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要熟悉有关规范,从严管理。(2)、电线管多层重叠一般出现在高层建筑的公共通道中。当塔楼的住宅每层有6套以上时,建议土建最好采用公共走廊天花吊顶的紧饰方式,这样电专业的大部分进户线可以通过在吊顶之上敷设的线槽直接进入住户。也可以采用加厚公共走道楼板的方式,使众多的电线管得以隐蔽。电气专业施工人员布管时应尽量减少同一点处线管的重叠层数。(3)、电线层不能并排紧贴,如施工中很难明显分开,可用小水泥块将其隔开。(4)、电线管埋入砖墙内,离其表面的距离不应小子15mm,管道敷设要"横平竖直"。(5)、电线管的弯曲半径(暗埋)不应小于管子外径的10倍,管子弯曲要用弯管机或拗捧使弯曲处平整光滑,不出现扁折、凹痕等现象。(6)、电线管进入配电箱要平整,露出长度为3-5mm,管口要用护套并锁紧箱壳。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管,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7)、预埋PVC电线管时,禁止用钳将管口夹扁、拗弯,应用符合管径的PVC塞头封盖管口,并用胶布绑扎牢固。

(三)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不符合要求

1、现象。(l)、多股导线不采用铜接头,直接做成"羊眼圈"状,但又不扩锡。(2)、与开关、插座、配电箱的接线端于连接时,一个端子上接几根导线。(3)、线头、导线排列不整齐,没有捆绑包扎。(4)、导线的三相、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PE线)色标不一致,或者混淆。

2、原因分析。(l)、现场电气施工人员未熟练掌握导线的接线工艺和技术。

(2)、工地材料采购员没有按照要求备足施工所需的各种导线颜色及数量,或者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为了节省材料而混用。

3、预防措施。(l)、加强电气施工人员对电气规范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工作,建议工地每周组织学习一次。(2)、多股导线的连接,应用镀锌铜接头压接,尽量不要做"羊眼圈"状,如做,则应均匀搪锡。(3)、在接线柱和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只宜1根,如需接两根,中间需加平垫片;不允许3根以上的连接。(4)、导线编排要横平竖直,剥线头时应保持各线头长度一致,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不应有导体;铜接头与导线连接处要用与导线相同颜色的绝缘胶布包扎。(5)、工地材料采购人员一定要按现场需要配足各种颜色的导线。(6)、电气施工人员应清楚分清相线、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PE线)的作用与色标的区分,即P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单相时一般宜用红色;零线(N线)应用浅蓝色或蓝色;接地保护线(PC级)必须用黄绿双色导线。

三、结束语

施工现场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是建筑施工现场中经常发生并普遍存在的,由于其量大面广,因此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危害极大,是现阶段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主要障碍。

参考文献:

[1]《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2002、04、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前言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还有许多的地方亟待改善,这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合力共同推进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质量宣传、严格进行监督,所有的施工单位能够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相关专家学者引进推广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共同使我国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迈入新的台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全国各地工程项目纷纷上马。质量是所有建筑工程项目的生命,而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是工程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对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进行简单的探讨,希望能为提高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尽绵薄之力。

一、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工程质量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工程管理已被摆在显要的位置上。在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中,每一部分施工时的质量都随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操作者、施工技术、原材料等因素。一时管理疏忽,工程质量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就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的管理,最大限度的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不合格工程的出现。“质量是信誉的基础,信誉是市场的保障”质量和信誉是任何企业发展的根本。特别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质量关系着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团结,所以任何建筑企业都应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靠质量取胜,靠质量和信誉打造优品工程。一个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已成为一个建筑企业的形象窗口,任何优质的工程都是有着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抓好工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已成为打造优质工程的关键。

二、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建筑工程的质量是一项施工项目成功与否的保证,所以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施工现场要严格遵守现场的质量管理制度。

1、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做为关键的所在,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会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程,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等进行管理,从而达到工程质量的要求,完面预期的目的。

2、随着施工企业的日益壮大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就需要不断的完善及规范。管理人员在现场要严格要求被管理的对象、内容、程序等。实行制度化,规则化,杜绝随意性的发生,减少安全隐患。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质量管理会是益完善,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面发展。

三、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质量监控对施工现场来说一般有事前监控、事工中监控和分项完成的监控。如对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监控,应在有关分项施工前进行,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事先控制。对于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则应重点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但离整体交工尚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产品若不注意保护,则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实行监控,直到交工为此,如地面面层、油漆、表糊等等,这些属于分项完成后的监控。质量监控做了施工现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施工现场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监控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质量监控的方法和手段还不是很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质量监控也会越来越科学化、系统化、兼容化。把各项措施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工程质量时时监控,处处设防。现场施工质量监控我们一般可采用指令文件控制、驻地监督控制、实验控制、测量控制,利用支付手段控制等几种手段进行控制。这些控制手段彼此之间相辅相成,构成了现场质量监控的完整监控体系。指令性文件控制一般是由监理通过书面形式对施工承包单位提出其所需完成的建筑任务,指出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明确施工单位的责任的一种指令性控制方式。驻地监督控制多用在施工现场中观察工程的变更过程中,通过驻地监督的形式可以及时处理有质量隐患的事故,对有危险苗头的项目予以重视并上报建设单位主管人员。实验控制通常需利用现场实验所得数据来评判质量、情况,监理工程师以现场实验数据作为评判标准来判定材料和各工程项目在品质,通过对分部工程中的每道程序所用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构的抗拉、压、弯各项强度及拌料的配合比的实验来做出结论。测量控制属于实验控制的另一种方式,在施工前由监理人员对施工放线及高程控制进行检查,对质量建筑实体所能出现的容许误差作出严格的控制,对工程体的几何尺寸、高程校核等随时进行检查,对不合乎工程实体基本测量要求者,应及时指令施工单位处理。利用支付手段控制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手段。施工单位未能全部按监理工程师指令进行施工,当工程质量部分出现问题从而达不到要求的标准时,监理工程师有权拒绝支付工程款,从而迫使施工单位全部按监理工程师的指令进行施工。

四、工程质量检查问题分析

工程质量检查一般采用现场生产工人自检、互检和专职检查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其依据为国家或部门办法的工程施工验收及验收规范、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从原料进场、各施工单位工序构配件的生产到工程竣工等全过程都必须在现场项目施工中进行质量检验。近年来,现场质量管理受到了建筑行业内部的极高重视。例如,某工程建设监理部除了采取常规措施,还特别加强了下面三项质量控制措施:首先是对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强化检查,包括对其质量检测机构的合同资质认证,对施工单位质量检测人员、施工质量检查员、主要技术工种作业人员等的岗前培训、技能考核、合同资质认证、挂牌上岗和每月考核评审制度。然后是联合巡检制度,每周定期由分管质量的总监组织各站质量负责人一起在施工现场巡视检查,检查后对所发现问题进行现场讨论,分析其根源,还对施工中所发现的典型加以表扬、推广。最后是在施工现场要明确相关责任人,明确相关责任,任何环节施工中如发现有质量问题,应有专职负责人组织所有人员进行现场分析讨论,分析原因,及时消除隐患,杜绝再出现类似问题。

五、结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主要取决于施工现场,这是一项复杂、细致且具体的工作,要想获得一个理想的、符合要求的工程项目,要想取得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要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运用现代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保证施工现场的质量,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的打造出一项项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建利.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J].建筑安全.2010.

[2]王存辉.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三原则[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

[3]单兆江.浅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01.

篇5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概况

A公司承接的建筑项目是某小区的二期住宅楼建筑,施工占地总面积为1756m2,工程建筑总面积为22080m2,二期工程总体造价为3260万元,整体施工工期为四百五十日历天。该小区二期住宅楼建筑项目共有三幢住宅楼,层高分别为18、15、11。施工采用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外墙门窗均为彩铝。

2.建筑施工现场质量问题

本文主要以铝合金门窗质量分析入手,探讨房屋施工过程中影响现场施工质量的不良因素,如下表1。

表1 铝合金门窗问题统计表

该小区二期建筑要求比较高,因此彩铝门窗装修档次也有所提升,初期施工设计非常严格,窗体类型大致分为三种:推拉窗、平开窗和上悬窗。安装彩铝门窗之后的三个月正当雨季,因此发现外墙铝合金窗出现渗水问题,最严重的是小区临近马路边的住宅楼,基本上百分之三十的窗体出现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渗水现象。而这一渗水现象给样板间的装修带来了困难,临近窗边的装修材料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由于这一部分施工是A公司外包给铝合金门窗单位,所以在责任追究方面迟迟未给出答复,为了提升自身公司的形象,发展后续的建筑工程,A公司成立了项目质量管理小组来分析自身的建筑责任与原因,如表2。

表2 铝合金门窗渗水原因

根据表2内容可以总结出图1所示A公司在施工过程中的责任与问题。

图1 A公司现场施工质量问题

综上所述,A公司房屋建筑现场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工程施工队伍人员素质偏低。房屋建筑施工一线的工作人员数多为临时工人,而且没有经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建筑行业中施工人员的不专业性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整体来看,近几年建筑行业的施工队伍人员素质非但没有提高,而且呈下降趋势。这是由于企业缺失岗前培训工作模块,施工人员对于自身的职能于建筑整体的作用并不明确,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按照图纸要求与规范进行作业,那么质量保证对于他们来说也无从考量。

第二,缺失质量控制体系。现场施工过程中缺乏质量控制体系,没有针对不同的工种、工序进行严格的交接控制。这样会导致前后工序之间留有安全隐患,人为或非认为的隐患对于后道工序来说都是很难处理的技术问题。

第三,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凌乱。施工现场材料摆放、使用管理过于零散,导致施工过程中造成天棚、地面出现裂缝,随意堆放的建筑物品、成品或半成品对工程质量本身会造成不利影响。

第四,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若是房屋工程造价过低,那么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企业可能因为资金等问题忽略现场的管理,而且会选用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的建筑材料,那么价格低廉、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与配件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造成的质量问题是必然会出现的。例如,二期建筑临街的住宅出现渗水情况,这是因为建筑现场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是石油沥青油毡等当作防水材料,在雨季在这种材料会使建筑墙面产生渗漏;而室内装修材料的选择上,相对于玻璃或瓷质灯罩来说,吸顶灯的材料更容易发生老化、脱落等现象。所以,房屋建筑工程造价需要得到严格的控制,在符合经济条件基础上,要保证建筑材料的合理使用,不能因为过度节约而盲目压低造价,这是对房屋建筑质量不负责任的表现。

3.房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对策

3.1强化施工过程管理力度保证施工质量

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房屋建筑现场施工工序有很多种,在每一个项目施工之前,相关项目的管理人员需要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要使作业人员明确操作规范、施工流程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最后做好技术交底记录工作。针对房屋建筑现场施工中的重要工序与工艺,要从人员、环境、机械、材料、方法等多个角度来制定严密的作业指导书,且明确各个工序与工艺作业中的质量控制点,以便日后落实监督检查工作。在开始整体施工之前,需要对样板间进行检查,要保证样板间使用材料的合格程度,并且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隐患,之后再开始全面施工,这样能够保证房屋整体的建筑质量。

3.2采购合格建筑材料保证房屋工程质量

房屋的建筑质量是由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决定的。只有高品质的合格建筑材料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房屋建筑。所以,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要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的把控,分别对材料计划、采购、进场、验收、复检等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而且工程项目部在选用、采购建筑工程材料时要符合管理控制制度要求,采购的建筑材料都应是指定厂家的合格产品,在合格供应商名册中选用符合工程要求的建筑材料,并且在采购过程中要详细记录进货与检验的过程,杜绝施工现场出现不合格建筑材料现象。

3.3重视项目团队管理发挥其核心作用

针对房屋建筑施工过程来看,所有的关于建筑项目的工程资源都会以建筑工程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并且最终将这些资源移交给业主。但是,其中人力资源是企业自身获得的利益。A公司通过一个接一个的建筑项目组织并培训出专门的工程项目团队,每一个项目竣工之后都会增加团队的工作经验并使之越来越成熟。以此能够看出,房屋建筑工程竣工之后企业可以从经济效益与人力资源两个方面取得收益。所以,企业应重视项目团队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重视项目团队成员的管理,不断强化对团队成人的培训力度,使其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价值发挥出质量管理保障作用。

3.4重视质量检验人员职能发挥质检控制作用

在房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质量的保证要从预防与检验量方面入手,以“防检结合、预防为主”的房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检验方法要科学、合理的应用在施工过程中,并且要求施工现场一线作业人员能够清楚自身的岗位职能,对每道施工工艺、工序负责。与此同时,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人员要与一线作业人员、业主保持良好的密切合作关系,以多方协同合作的形式来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

3.5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施工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对工程施工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目前,相当多的施工部门,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施工人员对建筑知识的了解甚少,在建筑施工进行中会引发安全隐患,延缓施工的进度,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房屋建筑施工单位要对施工的质量进行高效的控制和管理,就要通过定期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对建筑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施工质量问题控制在最低限度。

3.6房屋建筑施工单位要科学选择施工方案

在对房屋建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和选择的时候,要结合施工前的设计图纸和方案,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步骤进行,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应该坚持经济性和实用性原则,对施工方案进行择优选择。在施工方法的选择上,首先要符合施工的要求,在参考质量标准和操作流程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法。在施工时,尽量选择高效的工艺,提高施工效率。房屋建筑施工部门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在设计方案的选择方面,要充分考虑到成本问题,提高资源的利用度,确保建筑施工部门可以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与人们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所以房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质量要得到保证。以上内容通过对A公司彩铝窗渗水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其责任本身并不单单在于外包的铝合金门窗公司,更重要的是施工现场的工序、工艺以及建筑材料为得到有效的质量保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应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根据房屋建筑的要求与特点,拟定并执行操作性较强的质量管理控制计划,以实现房屋务质量工程管理目标。以此才能够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保证房屋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1引言

关于环境监测工作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的建设才能够按照相关质量标准,对其监测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只有保证数据的准确,才能对我们周围的环境做出合理的分析,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环保工作,这样才能较快的改善我们的环境。因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是环境监测工作中最首要的目标,只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有效。

2关于建设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正逐步向工业化方向发展,这一形势给人们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严重的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我们生态环境的失衡。随着人民环境意识的不断提升,对于我们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当下的环境治理工作中,加强了环境的监测管理,关于环境监测工作中,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这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对环境监测工作起到规范作用,这样使得监测数据更加准确科学,从而为环保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理论依据[1]。

3关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实际环境保护工作中,对其环境监测工作极为重视,而且也制定了一些相关的质量管理条例,这些管理规定中,对各个层次的环境监测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管理范围都有具体的定义。这些管理条例的实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科学、真实,并且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领域也有着显著成效。但在其实际应用中,所建设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有明显的缺陷,它与现代社会发展格格不入,其理念也现代环境追求相背离,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现代社会环境保护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关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3.1质量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

相关环境建设人员不能够真正认识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价值意义所在,因此在其质量体系建设过程中没有有效结合实际情况,这样使得质量体系制度极度不健全,从而造成难以有效开展工作局面的出现。关于质量体系的建设,也没有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只是一味的参照先进理念,这样使得某些制度与实际严重偏离,造成环境监测工作的盲目。在质量体系建设完成之后,也没有对具体岗位进行跟踪性的指导,使得这一质量体系制度只是作为一种书面形式存在,并没有真正的落实[2]。

3.2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的发展,环境监测技术逐渐完善起来,这一技术的完善使得所涉及的监测领域也在扩增,在这一过程中,质量管理内容、形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国家在制度方面没有及时更新改进,传统的环境监测制度仍在现代化社会中沿用,难以满足现代化环境监测工作需要。3.3没有健全的体制机制相关环境监测单位没有充分重视质量管理工作,专门质量检测部门也落实不到位,而且也存在部门职能冲突的情况,这些状况造成部门间难以协调,由于缺乏健全体制的正确引导,使得其质量管理工作很难进行。

4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对策

4.1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

要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开展实施,需要借助法律手段。相关部门需要建立与环境监测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执行力度下,严格规范各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够实现环境监测的真实可靠。对于环境监测中的人员行为、监测标准、监测设备制定相关的法律标准,对这些基础部分做到严格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质量管理准确有效[3]。

4.2改变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在实行质量管理体系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地方性和国家两个管理体系的分离,这样可以省去逐层请示的麻烦,简化了管理模式,从而做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及时有效。在国家技术中心的指导下,直接对基层提供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及时作出部署调整,从而保证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而且,在国家控制下也能够对基层检测部门技术进行定期的更新指导,保证其技术的最新。这种质量管理模式下,能够有效实现监测数据的及时处理,从而为环保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4.3创新工作制度

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工作,就需要创新工作制度,改变传统的工作制度。环境监测工作中,不仅需要保证设备的安全和监测过程的合理,还需要对其监测数据做好准确性检验工作。在如此繁琐的任务下,需要创新工作制度,才能做到各项工作的合理有序进行。关于工作制度的创新,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做好反馈工作。这样能够在其工作中发现任何问题都能够及时的反馈,根据反馈信息就能对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合理开展。

5结束语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强化,是当下环境保护中最为首要的任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加强能够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极大的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羲.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科技与创新,2015(02):38-39.

[2]宗仁琴.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2):159.

[3]路岩.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48.

篇7

1.1生产施工与检修质量管理的关系。第一就是生产施工与管理安全质量的关系,众所周知,检修、生产施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活动。不只针对于发电工厂的施工过程中,在一些很普遍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当施工过程中存在危险情况时,便不具备生产条件,所以生产施工便会停止。安全管理的意义就在于让生产施工具备客观条件,而不会受到外界或是主观上的影响。一但二者之间产生分歧,就必然会导致危险的产生,甚至会影响到个人乃至国家的财力安全。第二,管理危险与管理安全质量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为危险与安全这两个词是相互对立的,以此同时又是相互依靠生存的,所以说在任何时刻,二者都处于此消彼长的状态。为了使安全系数在电厂施工流程中大幅度提升就必须同过人为的努力控制危险因素的发生频率。

1.2管理安全质量与电厂施工利益的关系。谈及到管理安全质量与电厂施工利益的关系,首先要阐述的是管理安全质量与电厂施工进度的联系,在生产施工流程中必须杜绝蛮干、乱干现象的发生,反之一旦出现施工事故的话,既耽误实施速度,又浪费了众多时间。为了提高施工的进度,就必须加快脚步,高效率的完成每次指定的计划,在此期间内希望电厂员工能够切身实际的了解到管理安全质量与电厂施工进度的内在关联。至于与利益的关系,主要就是通过实际工作换来一定的经济回报,这是不存在争议的,为了使发电企业能够更好的保证安全周期问题,就务必使效益与安全质量兼顾,这样的话丰厚的经济利益就是作为最好的回报。不仅要加快施工的脚步,还要注重创新,与时代接轨,通过新技术来改变工人们的施工条件,为其创造出更好的施工环境,从而提高所能获取的效益。

二、电厂检修质量管理体系

2.1电厂检修质量管理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要想高效率的完成一项工程,就必须要具备一套完整的安全措施与施工措施,从而保证每次施工都具有目的性与功能性,每一次在进行施工之前这些内容都需要进行整理,这就属于采取施工措施的范围之内,以确保不存在盲目的行为以及不负责任的消极态度,要对所有施工人员保证:说到、考虑到、做到。安全措施是检修质量管理硬指标,必须进行明确的分工,每一项目都成立起安全负责人,以此做到全方位的承办施工项目。最后一步就是进行对产品的验收,验收所依据的标准也要及时的制定出来。

2.2电厂检修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一个优秀的电厂施工团队必须要具备一个出色的组织重心以及一套完善的管理机构,从而形成紧密的体系。目前常用的方法就是建立起检修质量管理网络体系,将网络体系的组织中心放在安全质量方面,因为安全质量不是自己形成的,而是通过长时间的管理、组织所换取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的活动逐渐增多,电厂检修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必将得到长远的建立与发展。

三、构建电厂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与目标

3.1构建电厂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电厂检测质量管理这项工作是需要工作人员与技术相互结合的工作,发电企业必须在规定期间内完成施工时所制定的相应计划,并根据维修工作进展情况按时查看、解决施工仪器的故障问题。所以构建起电厂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如下,该体系必须具备兼顾安全、经济以及技术的能力,其次所采用的评判指标必须是整个体系中功能最优越的,最后就是检修质量管理能够根据不同的检测企业设计出适合他们自身的电厂检测技术,已达到效率最大化的目标。

3.2构建电厂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每一个发电企业都会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结合自身的要求设计出更为优秀的电厂检修质量管理技术,但是每一个企业的目标却都大同小异,下面展开详细的介绍。首先,电厂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必须清晰明了,内容健康、全面、合理,当然还应该包含整个维修与检测行业的基本内容,并且应该把重点放在电厂检测质量评价与管理方面。其次,设定的目标应该简练,并确保管理体系的应用价值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

四、电厂检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1电厂检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在电厂检修质量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施工人员的安全学习往往国语形式,并不能很好的学习到实质性的内容,还是停留在向上级通报的层次上。形式缺乏多样性也是主要的问题所在,使得施工人员并不能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效果不明显。第二,在进行电厂检修质量管理期间的风险不能很好的得到预控,从而影响到以后施工人员的工作流程,必须每一流程都做好防护,增加了工作的繁琐性,危险与事故的情况也会时有发生。

4.2针对电厂检修质量管理问题采取的措施。加强管理安全知识的普及,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互动式的学习,能让大多数人都参与到其中,增加了学习的实用性以及科学性,在学习期间让大家积极发表观点与意见,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听取员工们的积极建议,还可以促进大家的工作热情,实际效果很明显。电厂还要定期开展分析安全事件的活动,采取追究原因的体系,来发挥该制度的威慑力。

五、结语

篇8

现在,我们开始召我们工厂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环境、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整合工作动员大会,意味着它在塑件化工厂正式全面启动了,这是塑件化工厂领导班子年初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全体干部以及职工都必须严格按照整合计划和体系方案把握时间节点,做好体系知识培训、初始管理状态评审,体系试运行、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等阶段性工作。确保整合工作圆满成功。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是国际公认的、有效的系统化管理方法,它们主要通过建立完善的、系统的体系文件,规范作业的全过程,使各部门职责明确,部门之间接口关系顺畅,实现企业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实行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标准,有利于企业推进规范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增强职工的综合素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体系又是一种对作业环节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自身生产活动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可能引起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方式。我们从事的是高风险的石油化工行业,塑件化工厂对职工生命健康、国家财产安全、地区周边环境保护负有直接责任,因此,在塑件化工厂整合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另外,管理体系还是对现代优秀管理成果进行有机融合后形成的标准体系,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从中石化其它企业建立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经验来看,实施管理体系不仅可以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实现职工、企业、社会对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的要求,而且还能够改善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优势,把职工利益、环境保护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们塑件化工厂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有17年时间了,运行体系也将近6年,在这几年的实践中,培养锻炼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内审员队伍。这为我们顺利整合一体化管理体系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从下周开始,我们将依次展开体系认证知识的培训,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工作表单的编写编制,体系的审核和试运行等工作。这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工作范围大,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为顺利完成这项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深刻理解整合工作的重大意义

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是塑件化工厂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各单位各部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提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加深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按照实施方案规范操作;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部门、各单位要精心部署,周密安排,领导干部带头,层层动员,抓好落实。要结合《塑件化工厂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策划方案》制定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计划,落实具体措施,集中力量确保工作任务按时完成。

二、加强学习,掌握整合工作标准

塑件化工厂将通过内审员培训班、体系知识讲座、印发学习资料、板报宣传、班组学习等形式,组织职工深入领会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和意义,了解整合工作六个阶段的具体内容。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提高全员的意识和规则意识。明确领导作用、全员参与、持续改进、过程控制、管理的系统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等管理原则和方法。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使工作组掌握体系标准,培养全体职工执行体系文件的自觉性。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创新学习方式和培训方法,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整合工作组要成立检查辅导小组,深入各基层单位检查指导具体工作,解决体系培训、文件编制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收集意见和建议。还要对各岗位、各工作人员按要求安排必要的阶段性考试。把考试的结果纳入到各基层单位的经济责任制考核中。

三、全员参与,抓实基础工作

建立管理体系需要全员参与。因此,在整合体系工作的各个阶段,都要明确工作内容,确定工作负责人和完成期限,落实具体措施。在内部审核结束、程序文件后,塑件化工厂全体职工都要认真贯彻执行,严格执行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规范工作程序,克服不良习惯。每个岗位每名职工都要记录好各工作环节的内容,收集体系试运行的真实数据,为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提供具体材料。

四、按照时间节点,整体推进,协调运作

管理体系认证需要塑件化工厂各单位各部门互相沟通配合,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单位的消极被动,都会影响到整个贯标进程,因此,各单位各部门要理顺关系,相互配合,通力协作;要增强全局观念,认真履行部门职责,服从工作组的安排,坚决克服推诿扯皮的现象,提高办事效率;工作组还要加大与各单位的沟通协调力度,各单位联络员要切实负起责任,确保认证工作有效有序运作。

篇9

关键词:质量认证 检验监管

“见证评审”是指对认证认可评审组的评审能力和专业能力实施现场跟踪验证。见证评审监管模式就是在第三方机构审核时,检验检疫机构通过对企业质量管理的重点环节、重点工序、关键控制点的抽样跟踪,在验证评审组能力的同时实现对企业管理体系的审查和监督管理。

一、见证评审监管模式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1.认证机构对企业认证/监督时的见证评审。《认证认可条例》规定了地方认证监管部门负有对认证活动实施监督的责任,而对认证有效性的监督分为对认证机构现场监督和获证企业现场监督两种方式。

2.企业内审实施时的见证评审。国家质检总局第113号令赋予了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工业品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管的权利。企业获证后能否持续满足认证标准的要求,是认证有效性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见证评审监管模式的实施方法

(一)见证评审的策划

1.见证评审的时机。依照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工业品生产企业监督管理相关规定,见证评审可每年组织两次,分别在认证机构对企业认证/监督和在企业内审时实施。

2.见证评审的内容。见证评审应重点关注以下过程:①对顾客要求进行确定的过程;②进货原材料控制的过程;③产品生产及包装过程;④产品检验过程;⑤产品储存及运输过程;⑥不合格品的处置过程;⑦产品一致性验证;依照GB/T 19001-2008,重点关注的条款有7.2.1、7.4、7.5.1、7.5.2、7.5.5、8.3等。

3.见证评审的准备。见证评审前,检验检疫人员应首先对企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进行审核,确认其符合认证标准、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见证活动应重点放在审核机构对上文所属重点条款的审核过程,以确保所抽取样本的代表性、充分性等。

(二)见证评审的实施

1.认证机构对企业认证/监督时的见证评审的实施。目前出口企业相当一部分通过的第三方认证由系统内认证机构实施,可以尝试建立认证审核与检验检疫行政监管相结合的制度。对于系统内的认证机构,首先令其将对出口企业实施工厂检查前的审核计划及时报送检验检疫机构,让检验检疫机构及时做出监管计划。然后检验检疫机构将需要见证的条款或过程及时与认证机构进行沟通,以便于认证机构合理调整审核安排,配合好见证评审的实施。对于系统外的认证机构,宜从国家认监委或地方认证监管机构层面与认证机构进行沟通。令其在不影响审核活动实施的前提下,配合好检验检疫机构的见证评审。在现场见证过程中应注意与认证机构的沟通,维护审核组长的权威,确保审核工作和见证活动同步顺利完成。同时,应与认证机构建立问题反馈机制,及时解决见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企业内审实施时见证评审的实施。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按照监管对象策划的内审时间,制定监管方案,合理安排时间。企业在编制内审方案前应充分与检验检疫机构沟通,以确定内审的时间、准则、范围等内容,制定内审计划。内审实施时,对上文所述重点条款进行见证评审,监督企业内审小组的活动,保证内审小组对所列场所和过程的覆盖,保证审核抽样的代表性和充分性。同时,通过见证活动验证企业内审员的能力。同时也应注意与内审小组的沟通,要维护内审小组组长的权威,发现内审员审核方法不恰当或能力不足时,及时与内审小组组长沟通,寻求解决方案,使内审工作顺利开展,保证见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见证评审监管模式推广的途径

(一)见证评审模式的切入点是与出口许可证审查工作相结合。

目前,出口许可证的评审模式是要求企业先到指定的实验室进行型式试验,试验合格后由分支局组织预考核,最后由省局认证处组织评审组进行正式考核。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证工厂审查要求的内容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要求基本一致。因此,可以将许可证审核作为见证评审监管模式的试点。由第三方认证机构派出审核组,由检验检疫机构派出见证审核员,联合对企业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评审。见证人员通过对审核过程的抽样跟踪,并根据第三方的审核结论,判断企业的管理体系是否适宜、有效。同时,见证人员有权对审核组的审核能力做出评价,作为认证有效性监管的材料。审核过程中通过协调沟通,审核组可以共享审核发现,形成统一或者独立的审核结论,判断企业是否可以通过评审。由于每年都要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审核或3C工厂检查,检验检疫机构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结合审核,加大了监管的力度。

许可证评审结合第三方认证进行试点,意义在于将官方的行政许可活动与社会公正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法规层面上扫除障碍,从理论层面上探讨方法,从实施层面上总结经验,为进一步的推广应用打下基础。这既符合检验检疫机构工作重心转移的趋势和工作方式转型的需要,也符合检验检疫职能与国际接轨的要求。

(二)见证评审监管模式的试点成功之后,可以结合分类管理建立科学的企业评价和监管体系,进而推广到所有工业产品出口企业的监管工作中去。

分类管理创新性的实行二维管理模式,即“企业类别+产品风险”。要求对企业从九个方面进行分类,对产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实施动态管理。现在,第三方认证和检测机构覆盖的领域已经相当广泛,从质量到环境,从节能到安全,从供方评价到产品检测,涵盖了企业生产活动涉及的方方面面。而且经过近十年的飞速发展,已经拥有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专业技术优势和工厂审查经验。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第三方机构的专业能力和丰富资源,结合检验检疫工作实际情况,加以规范和监管,形成以第三方认证/检验为基础的科学的企业综合评价和监管体系。

篇10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quality management is concerned on an fixed organization,which can help to distribute the quality function. The traditional quality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form is: president,department leader,quality inspection team,inspectors. All levels of staff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quality of his part. But in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ode, different suppliers have different production mode,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different technology level. The production cycle is also changing by. Obviously the traditional quality management can't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 So we can control product quality by way of quality cooperation. This article is researched on the quality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guide the quality control of cooperate production.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质量合作;质量管理体系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quality cooperation;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

中图分类号:F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017-02

1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在成为现代企业的生产准则,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却做不到发现质量问题迅速反馈并及时纠正。在目前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协作生产模式已成为企业普遍行为,然而出于成本考虑和人力资源的限制,大部分的协作厂没有建立正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能做到对质量问题的迅速反馈和及时纠正?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传统生产模式下,质量管理是针对一个组织而言的,它有固定的组织机构进行质量职能分解,可以总结其组织结构形式为:总经理――职能部门领导――质量检查班组――质检员,各个层次的人员都负责自己那部分的质量管理。只要没有特殊情况,这种结构下的质量信息反馈是顺畅的,问题一般都能得到及时的预防和纠正。而在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不同的供应商生产模式、组织结构、生产能力及水平各不相同,生产周期亦是变动的,传统的质量管理方式显然不能适应。这时候,可以通过质量合作方式进行质量控制。

相对于将协作厂塑造成符合本企业要求的模式所投入的成本以及所造成的双方疲惫不堪,质量合作成为一种更简单的问题解决方案,并且更易于操作。质量合作是基于供应链管理而提出的,主要基于如何在低成本下实施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这是提高企业协作生产模式下质量控制水平的有力武器。

2建立质量合作的要求

建立与供应方的质量合作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理念,企业质量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要改变传统的质量观念,改变对传统供应方的单面质量要求方式,而是建立互动、双向的信息交流方式,为质量合作做好准备。开展质量合作企业应该做到:

2.1 把供应商看作自己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对立的敌人以往的习惯使供求双方对立的看待对方,供应商必须接受对其价格和质量的怀疑,在这种怀疑的氛围中,需要长时间的合作才能建立信任。质量合作要求我们,在谈判初期,企业与供应商就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谈判关系,与供应方的沟通亦要讲究方法和艺术,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商与企业可以互相学习,尤其是针对自身不足之处。

2.2 积极有效的沟通与供应商的合作我们没有必要一开始就向对方施加很大的压力,比如对供应商的一些程序化的管理办法,如合格供应方认定、供应商分级、质量保证协议等等。我们应当通过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建立积极的关系,进而培养并建立相互信任。要花时间了解供应商的真实情况,包括技术水平、加工能力、人员情况,这些信心有助于企业合理安排供应商的试生产并测试其生产水平及资质。积极有效的沟通应当是坦诚、公平以及客观的,任何一方的强势及萎缩会导致信息的失真,从而为后续的工作留下隐患。

2.3 数据资料等信息的传递应当涵盖供应商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及资料,这包括设计图纸及数据、流程、预防及纠正措施、工具、不符合项、检测记录、顾客要求及投诉等信息,这是指导供应商达到企业要求的必要支撑。你能提供的信息越多,供应商对流程的了解就越多,这对保证最终交付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质量管理人员要制定一份数据充实的最新的产品质量检查清单,确保所列条目是科学合理的,并传递给供应商。信息资料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包括文字资料、影像、图片、经验总结乃至熟悉生产流程的人员,这些信息资料在供应商生产过程中,越是早介入最终效果就会越好。

2.4 确保供应商生产过程中信息的实时反馈我们需要建立这样的信息反馈渠道,不是仅仅获得供应商的完工信息,出于培养供应商的考虑,我们应该获得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实时沟通,这种沟通包括技术、质量、加工等各方面信息的实时交流,现代通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尤其对远距离的协作生产来说,极大地拉近了企业和供应商的距离。获得实时的信息反馈就是基于过程控制而不只是结果控制。

3质量合作含义及方式

3.1 质量合作含义质量合作是指需求、供应双方就产品质量控制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这种措施是基于双方充分的沟通和理解之上的平等合作。需求方需要向供应方提供尽可能的多的关于产品质量方面的信息,甚至包括技术、经验方面的指导,而供应方必须充分理解需求方产品质量的要求,并真实的告知自己的加工能力及技术水平。可以看出,质量合作是促成供求双方形成长期合作关系的基础和必然要求,这比传统单一的产品完成的质量保证协议更具有深度和系统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2 质量合作的方式

3.2.1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延伸 质量管理体系向前延伸到外协件、配套件。外协产品及配套件产品的质量控制同企业内部产品一样受到关注,通过将质量管理体系延伸到协作厂的技术设计、工艺设计及评定、原材料、生产过程、质量检验等过程控制,将质量控制点从企业内部扩展到外部,使协作厂成为企业的虚拟的“加工车间”,可以极大的提高对产品的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的延伸是建立在对产品质量内涵的深入理解上,突破传统质量管理概念,从企业自制产品实物质量逐步扩展到生产体系质量、解决方案质量以及最终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上来,将社会配套力量纳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来,形成“大质量”解决方案,保证最终提品的质量。该种质量合作方式必须建立在企业具备一定的质量控制水平以及坚实的技术支持上,对企业的要求比较高,并且需要成本的投入,周期比较长,采取改种质量合作方式,需要企业作深入的调研和可行性报告,但是,毫无置疑,当企业建立这种质量合作模式时,可以促成从单一的产品供应商上升为“实现一定工业流程功能的系统技术方案”提供商,使企业的发展更上一个层次。

3.2.2 通过技术、质量培训方式建立技术、质量指导、培训体系,对协作厂尤其是技术水平低的协作工厂的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对其加工工艺、焊接手法等进行技术指导,完善其加工工艺,规范其生产制造过程;对协作厂进行质量培训,指导和帮助供方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体系,帮助和提升其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的能力,加强对外协厂家的质量文化培训,让他们接受和认同本企业的质量理念和质量文化、质量管理方法,了解本企业的质量检验标准和要求。

建立以企业技术能手和优秀质检员为主的外协质量协作小组,通过从技术指导和质量培训两方面入手,对协作厂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理念进行培训和宣贯,使之深度理解和认识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并把提高协作厂的加工质量及技术水平作为目标之一。相对于将质量管理体系延伸至协作厂需投入的大量精力及成本,采取这种技术指导和质量培训的方式比较灵活,而且针对性强,取得的效果更加明显和迅速,对于扩张中的企业可以采取这种方式。但是,也要求企业自身注重对技术及经验的及时积累、总结,形成技术和经验的知识资本。这对本企业内部的技术、经验以及质量检验的培训提出更高要求,要建立一个能干而且能讲出来的技术指导团队。这个指导团队应该具有开放性,积极吸收优秀的员工参与进来,在企业内部形成重技术、重质量、重学习的氛围。

质量合作可采取的方式很多,主要切入点就是成体系的质量“合作”,目的是培养供应商的质量控制水平,从而为企业提供长期、优质的协作服务。

4结论

在社会化大生产阶段,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周期,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生产的灵活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可以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主要对供应链管理下如何提对高协作厂产品的质量控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以质量合作的方式代替单一产品结果控制更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化生产模式,而且其战略优势明显。对质量合作的具体方式和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指导协作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协作服务。

参考文献:

[1]蒋晓霞.战略管理赢在意识[N].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