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的基本范文
时间:2024-05-06 17:47: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商管理的基本,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6.02.157
我国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在很短的发展历史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但是,社会、经济、科技和学科的迅速发展以及东西方制度文化背景的差异,给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提出许多新课题、新问题,这些问题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推行的工商管理教育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的国际化,对于一些受制度文化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国际通用性和可比性强的职能型管理课程,如会计、财务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直接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国外原版教材;二是教学语言的国际化,采用外语或双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另外,我们所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必须适应我国企业的实际需要。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与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体制环境息息相关,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人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还必须扎根于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土壤,实现中国化。中国化并不是将现代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简单地照搬过来,也不是机械地将外国理论加中国案例,而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采用和吸取发达国家工商管理的先进理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商管理理论体系,实现理论上的超越、发展和创新。对于与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课程,如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等课程,其基本理论框架可以采用国外先进的模式,同时,还要结合我国的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企业的发展历程等方面的特殊性,在引进、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工商管理课程。
2综合管理与职能管理的关系
目前,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理论教学,基本上是按照企业的职能被分解为财务、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课程进行讲授。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体现出某一领域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研究对象明确,易于讲授,但是,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首先,忽视了各职能管理理论之间固有的有机联系,学生可以较好地掌握某一个专业管理领域中的知识,却难以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管理知识体系,从而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其次,与企业对管理人才的现实要求差距较大,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具体问题,甚至是某一职能部门的问题,常常需要把各种管理手段、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综合,加以解决。这种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带来的缺陷,已经引起工商管理教育界的关注,国外不少管理院校为了消除这些弊端,进行各种有益的尝试。譬如,美国著名的沃顿商学院从1992年开始就打破课程中各学科、各课程之间条块分割、自搞一套、各自为政的离散状态,推出了“整合式教学”,即按照整体和综合的观念,对课程进行重整,把各种不同目标的课程组合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教学系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值得一提的是,若走向极端即取消职能管理课程,代之以综合课程,那照样是行不通的,毕竟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一开始从事的大多为部门职能管理工作,只有摆正职能管理和综合管理的位置,在进行职能管理教育的时候,关注到相应职能课程与其他相关职能管理的联系以及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中的地位角色,才能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3知识与能力和素质的关系
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普遍注重知识尤其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同于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管理人员主要与人打交道,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其任务就是将人、财、物等资源合理地配置起来,以实现企业的局部或整体目标。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现实当中的企业管理问题带有很大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无固定的模式可循,如果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那是很难解决的。问题的最后解决,除了需要管理人员掌握丰富的经济、管理和法律方面的知识以外,还要掌握从书本中学不到的技巧,具备良好的企业管理能力和素质。
一个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对企业兴衰、个人事业成败的影响往往比知识的影响更大。有关资料表明:在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影响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所占比例达到80%,其中主要是能力和素质因素。企业管理者的基本能力包括:决策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有些能力可以通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获得,有些能力需要通过工作实践取得。企业管理者的基本素质主要是指心理特征,它是企业管理者在无意识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惯常性的决策思维和行为方式,是在长期的社会历程和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素质比较稳定,难以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不断地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个人意志力、经受挫折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企业管理问题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
4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工商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它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而产生和发展,实践性是工商管理的重要特征,也是工商管理的灵魂。在管理理论从古典的科学管理到现代的人本管理发展过程中,管理实践一直为管理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并验证管理理论的正确性。
现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课程明显过多,实务课程偏少。大多数院校开设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中,纯理论型课程如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等课程所占比重很大,这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来说,无可厚非,但是,一些工商管理实务的课程如商务谈判、市场调查等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往往是理论讲得比实务多,甚至当作理论课程来讲授。这一现象的背后有其客观原因和历史原因,现有的大多数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擅长理论教学,但由于他们绝大多数没有经历过具体的工商管理工作,因而缺乏实践经验和实务教学的基础。从另一方面看,也有主观认识上的原因,不少人认为,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是高层次工商管理人才,而高层次人才理所当然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以致把对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放在很次要的位置。
企业管理伦理化就是将企业职业道德建设与企业管理活动融合起来,这不仅可能,而且十分必要。企业职业道德建设与企业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两者的核心内容也是十分接近的。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以自我管理为基础,以人与企业的共同成长为目标;企业职业道德建设是通过树立员工的信心理念、建立共同的价值评价标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企业凝聚力,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和企业的持续发展,但是,企业职业道德建设与企业管理在运作方式上毕竟不尽相同,所起作用也不一样。企业管理主要依靠直接的、行政的方法手段来维持,是一种硬约束或制度约束;而职业道德规范则是通过人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发挥作用,是一种软约束或意识约束,这种软约束却往往比管理制度硬约束有更大的威力和稳定性。若只有企业管理工作而没有职业道德建设,那只是一种外在的、被动的规范,没有自觉性和积极性;若只有职业道德建设而没有企业管理工作,那是一种内在的、软弱的规范,没有纪律性和严肃性。因此,只有将职业道德建设引入硬机制,实现职业道德制度化,使之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环节,外化为企业管理,同时,将企业管理工作变成员工的自律行为,内化为职业伦理道德,才能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篇2
目前,设计知识管理已成为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的研究热点,如美国NIST的设计知识库项目[2];欧洲WISE工程知识管理项目[3]、MOKA项目[4];韩国LG公司资助的知识管理项目[5];国家863资助的知识管理平台研究[6]等,但还没有一个实用的能支持概念设计知识重用的系统,对它的研究也还停留在理论准备阶段。
本文在研究了基于本体的的概念设计知识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框架,研究了用户对本体的定义、对知识结构内容的自由扩充以及概念设计知识的检索方法等关键技术。
1、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建模
1.1概念设计知识分类与表达
概念设计是对设计问题加以描述,并以方案的形式提出众多解的设计阶段[7].概念设计从不同的角度有多种定义[8].一般认为,概念设计是指以设计要求为输入、以最佳方案为输出的系统所包含的工作流程,是一个由功能向结构的转换过程。
图1描述了一般概念设计的工作流程,它包含综合与评价两个基本过程。综合是指根据设计要求,运用各种分析、设计方法推理而生成的多个方案,是个发散过程;评价则从方案集中择出最优,是个收敛过程。概念设计是将所设计的产品看成一个系统,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去分析和设计。具体说,概念设计就是将设计对象的总功能分解成相互有机联系的若干功能单元,并以功能单元为子系统进行再次分解,生成更低一级的功能单元,经过这样逐层分解,直至对应的各个最末端功能单元能够找到一个可以实现的技术原理解。概念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功能到结构的映射,概念设计过程主要包括:功能创新、功能分析和功能结构设计、工作原理解的搜索和确定、功能载体方案构思和决策。
根据概念设计的过程及人在设计时的认知特点将概念设计知识分为元知识和实例知识(其分类如图2所示)。元知识中主要包括功能知识、技术原理解知识、结构知识等。实例知识中主要包括方案设计实例、技术原理解实例、产品实例等知识。
(1)功能知识。主要描述产品完成的任务,描述产品的功能及功能子项。描述产品要完成的功能,包括功能内容、实现参数、性能指标等;
(2)技术原理解知识。描述产品功能及功能子项的原理解答。它的表达要复杂些,一方面可用文字、数字表达它的说明、解答参数,另一方面,要有图形支持产品原理解答;
(3)结构知识。描述产品的结构设计状况,是对原理域知识的细化和扩充,是求解原理解的结构载体,可描述产品关键部分的形状、尺寸和参数。产品功能结构的映射(简称为功构映射)就是对产品的功能模型进行结构实现的求解,是将产品功能性的描述转化为能实现这些功能的具有具体形状、尺寸及相互关系的零部件描述。在这里功能是产品结构的抽象,是结构实现的目的;而结构则为实现某功能而选用的一组构件或元件。功能结构间的关系一般而言是多对多的映射关系。一个功能可能由一个或多个特征或元件实现,而一个特征或元件也可能完成一个或多个功能;
(4)实例知识。已成功或失败的设计范例,包括方案设计实例,产品结构知识实例、技术原理解实例等。它包含了更多的实际因素,是类比设计和基于实例推理设计的基础。
以工程机械中某型滑模式水泥摊铺机为例,总功能为摊铺水泥路面,总功能可细分为滑模作业、控制作业等功能,滑模作业功能又可细分为提水泥浆、挤压成型等功能。其中某个功能的实现可能会由几个结构组合而成,例如滑模式水泥摊铺机滑模作业功能就是由螺旋分料器、刮平板等几个结构一起才能实现。图3为该水泥摊铺机的功能层次定义和功能分解结构举例。该产品所对应的结构分解则如图4所示。图5中给出了对于滑模作业功能的技术原理解简图、技术原理解的评价、参考产品,以及实现该功能的说明等相关的知识。
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概念设计予以支持,对概念设计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至今仍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法。目前的知识建模主要是专家系统,最常用的知识模型包括框架、产生式规则、语义网络、谓词逻辑等。专家系统的知识建模主要侧重符号层的系统实现,很少考虑动态的,非结构化的知识,造成专家系统解决问题的局限性,使得专家系统不能解决大型复杂问题。
本体作为“对概念化显式的详细说明”[9,10],研究领域内的对象、概念和其他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很好地解决概念设计知识的表达、检索和重用等问题。采用本体描述概念设计知识可以支持细粒度的产品语义信息的描述,可以形式化地定义特定领域的知识,如概念、事实、规则等;支持语义层面的集成和共享,基于本体的知识定义可以对知识作普遍的、无歧义的语义解释,可以保证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语义层面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
1.2本体建模过程描述
本体是某一领域的概念化描述,着意于在抽象层次提出描述客观世界的抽象模型,它包括两个基本的要素: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本体的构建必须满足以下的要求:对目标领域的清晰描述;概念或概念之间关系的明确定义;一般性和综合性原则。本体可以有多种表述方式,包括图形方式、语言形式和XML文档形式等。
基于本体的产品概念设计知识建模过程包括3个阶段:
(1)产品概念设计知识目标确定。产品概念设计知识定位,概念设计知识的定位决定本体构造的功能需求及最终用户。
(2)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本体分析与建立。根据需求分析,确定该领域的相关概念及概念属性,并用XML语言进行形式化描述。这个阶段是建立概念设计知识本体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本体的生成质量,同时也是工作量最大的阶段。
(3)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本体评价。对所创建的本体进行一致性及完备性评价。一致性是指术语之间的关系逻辑上应保持一致;完备性是指本体中概念及关系应是完善的。我们称该3阶段的组合为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本体建模的一个生命周期(见图6)。
1.3概念设计知识的本体表示
在此我们以工程机械中滑模式水泥摊铺机为例,结合图3~图5中的实际知识,从概念实体、概念属性及概念间关系等方面来说明产品知识、功能知识、技术原理解知识、技术原理解实例等概念设计知识的本体表示,通过概念蕴涵、属性关联、相互约束和公理定义等方法揭示了概念间的本质联系,形成一个语义关系清晰的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模型。建模采用目前最新的OWL语言描述。
表述的语义为一个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继承了一个产品的所有属性,此外还具备了关系属性:摊铺能力,同时,又对属性摊铺能力作了限制:只能应用于滑模式水泥摊铺机领域,且取值变化只能在摊铺宽度中(省略了关于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类似属性的定义,如摊铺厚度和摊铺速度等)。
表述的语义为一个功能技术原理解具有对应的功能名称,相关的技术原理解简图(省略了技术原理解类似属性的定义,如评价、参考产品、创建人、创建时间、存储位置等)。
上述描述中,使用类公理(subclassof)描述了两个类(概念)之间的继承关系,如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类是产品类的子类。在描述类属性时,使用关系属性(objectproperty)描述了类的某个属性同时也表示了两个类之间的某种关系,如摊铺能力既是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类的一个属性,同时也表达了和摊铺宽度类之间的对应关系。另外,使用属性公理domain和range表示属性的应用领域和属性的取值范围,如属性摊铺能力只能用于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类,且它的取值只能是摊铺宽度数据集。
1.4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的特点和优势
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可以让设计人员更好地重用已有的概念设计知识,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或优势:
(1)支持用户定制知识类别。产品概念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类型的知识,如:功能类、功能技术原理方案解类等。这些知识的描述和使用有着不同的特点,不能用相同的描述框架来处理。基于本体的设计知识建模允许用户对设计中知识类别加以定制,针对每一类别定义其描述属性,从而较好的解决了概念设计中多来源多类型知识的表示问题。
(2)支持概念共享的知识库构建。概念设计知识本体的构造澄清了概念设计领域知识的结构,为概念设计知识的表示打好了基础,而本体中统一的术语和概念也使概念设计知识更好地共享成为可能。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表示在区分不同知识类别的同时,建立起概念间的共享联系。通过概念间的共享机制,避免了设计知识库的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问题,方便了知识的建模录入、检索及统计处理。
(3)多视图和基于本体概念的知识检索。在目前的应用系统中一般采用基于关键字的数据库查询方法,由于其数据库组织不是建立在能够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事实和实例的领域模型的基础上,因此无法实现智能查询和信息推理,也就无法解决语义异构性问题。由于不同的组织和人员可能使用不同的词语表示同一个含义,因此查询系统得不到意义相同但用词(语法)不同的内容。当需要对多个数据源进行查询的时候问题更为明显,多意词和同义词会使查询得到许多不相关的信息,而忽略另外一些重要信息。
在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中由于具有统一的术语和概念,知识库建立在本体的基础上,使得基于知识的设计意图匹配成为可能。采用基于知识、语义上的检索匹配,对用户的检索请求,通过查询转换器按照本体把各种检索请求转换成对应的概念,在本体的帮助下从知识库中匹配出符合条件的数据集合,解决了语义异构的问题。
从人在设计时的认知特点出发,可以采用基于功能分解树的功能设计知识检索视图、基于产品分解结构树的结构设计知识检索视图,还可以利用本体中已定义的概念定义其它知识检索视图,比如需求功能知识检索视图、软件工具使用知识检索视图等,实现基于知识检索的设计意图的匹配。
2、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
2.1概念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结构
结合工程机械行业的实际,本文提出了图7所示的基于本体的产品概念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结构,系统按照知识产生、获取和利用的流程来构建,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概念设计知识管理工具、数据接口程序以及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库,具体由4个部分构成。
(1)概念设计知识获取。概念设计知识的获取包括从概念设计知识本体定义、本体之间关系定义、本体知识库生成到概念设计知识获取整个过程。
(2)概念设计知识维护。主要包括从概念设计知识本体维护、本体关系维护、知识库重新生成到概念设计知识维护的过程,实现对本体的属性修改,各类知识之间的关系维护,以及知识库的更新等。
(3)概念设计知识检索重用。系统中提供基于多视图的知识检索方式,如基于功能分解树的功能设计知识检索视图、基于产品分解结构树的结构设计知识检索视图,及用户定义的其它知识检索视图。此外系统提供基于本体概念的知识检索方式,通过本体映射库,可以实现同义词的检索,保证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概念和术语表示相同的设计信息的人可以得到相同的知识帮助。
(4)概念设计知识库的构建。要实现基于本体的,支持客户自定义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系统必须由足够的柔性,支持各类知识的存储,作为系统基石的知识库的构建就不能采用完全预先定义的方式,在系统中我们采用基础数据库加上在此基础上经过本体定义工具动态生成的各类知识库的方法保证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的实现。
2.2概念设计知识管理关键技术及实现
篇3
【关键词】机械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企业绩效
一、引言
营运资本又称为营运资金,是维持企业日常经营周转所需持有的资金,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莱瑞·吉特曼和查尔斯·马克斯维两位美国学者对美国一千家大型按企业财务经理的调查表明,财务经理在营运资金的管理上所花费的时间几乎占了三分之一,这足以说明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营运资金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公司的流动资产总额,较强的流动性使该部分资金成为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剂和基础。狭义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通常用来表示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二、文献回顾
1.国外营运资金管理文献回顾。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1)在内容上,从单独流动资产管理到整体营运资金管理。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单个营运资金项目(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在20世纪70年代后,逐步扩展到了整体的营运资金管理,如Keith V· Smith(1979)首次探讨了整体营运资金规划与控制的内容。(2)在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上,从流动资产周转率扩展到了营运资金周转期。西方国家早期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方法用的是流动资产周转率进行评价,主要衡量企业各项流动资产的周转效率。这类指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这些指标只能从单个方面反映流动资产管理状况,而忽视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应用时经常会产生相互矛盾的现象。为了避免矛盾出现,Richard V·D和E·J Laughlin(1980)提出了采用现金周期指标,用以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状况的全貌,他们将现金周期定义为:现金周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3)在营运资金管理方法上,从单纯的数学方法上转变以供应链优化和管理为重心。在财务管理教科书上常见的营运资金管理方法有:组合理论法、数学规划法、成本平衡法、概率模型法和约束条件发等,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营运资金管理方法以明显转向以供应链的优化和管理为重心。
2.国内营运资金管理文献回顾。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晚,营运资金作为一个独立的财务概念是在1993年我国实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制度后引入的,自此国内营运资金研究才正式开始。1995年毛付根在“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一文中指出:应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相互关系着手,将流动资金的存量配置与其相应资金来源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进行观察和研究如何据此制定合理的营运资金政策。王竹泉等人在“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一文指出“将跨地区经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渠道控制上”的新理念,并提出要将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与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研究结合起来。
三、研究假设
1.应变量的选取。本文采用权益报酬率(ROE)作为应变量,权益报酬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从公司财务角度看,权益报酬率是反应企业盈利能力的最主要指标,该指标包含了企业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是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直接反应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与股东目标价值相一致,能反应公司的绩效水平。
2.研究假设。(1)流动资产(X1)比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流动资产比是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即流动资产比=平均流动资产/平均总资产。一般情况下,流动资产要比非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弱,企业留有过多的流动资产会影响企业总资产的盈利能力。所以提出第一个假设:a:流动资产比与企业绩效之间成负相关关系。(2)流动负债(X2)比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流动负债比=平均流动负债/平均总负债,通常流动负债中占比最大的项目是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短期借款虽然在融资成本上低于长期借款,但是过高的短期借款会降低当年的现金流量,还使公司面临较高的短期偿债风险;如果企业较多的使用推迟应付账款方式进行短期融资,就会降低企业的信用,不利于企业后期融资。上述两种原因都会降低企业的绩效。所以我们提出第二个假设:b:流动负债比与企业绩效之间成正相关关系。(3)流动比率(X3)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即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虽然流动比率越大可以减轻企业短期偿债风险,但是这也会导致企业绩效降低,因为流动比率越大,说明流动资产就越多,流动资产的获利能力相对于非流动资产而言较弱。所以我们提出第三个假设:c:流动比率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关系。(4)流动资产周转率(X4)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流动资产周转期=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其周转速度就越快,公司就更容易地偿还期债务和购买更多的材料,以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据此我们提出第四个假设:d:流动资产周转率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5)现金周期(X5)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现金周期是衡量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的综合指标,它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现金周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现金周转期越短,资金的利用效率就越高,从而就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据此我们提出第五个假设:e:现金周期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关系。(6)公司规模(X6)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经研究表明,公司规模可以影响组织的结构和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此外企业规模的大小是一个企业实力和信誉的象征,规模越大,则融资相对就容易,而且在融资过程中成本也相对较低,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本文把公司规模作为一个控制变量,并用总资产的对数来代替公司规模变量。(7)净资产增长率(X7)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净资产增长率反映企业成长的速度,从侧面也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净资产增长越快,表明企业前景越好。本文把净资产增长率作为一个控制变量纳入模型中。(8)资产负债率(X8)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资产负债率越高则企业的负债越多,应付利息就越高,产生税盾就越多,就越能提高企业的价值,所以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本文也把资产负债率作为一个控制变量纳入模型中。
四、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本文选取在沪、深两地机械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总样本数据为144个,为了实证研究的准确性,在样本的选取过程中剔除了ST、PT的企业和数据不齐全的企业,最终选择108个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企业2009年度披露的财务报告数据。本文使用的软件有EXCEL和EViews,其中EXCEL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EViews是用来完成实证分析。
2.描述性统计。表1是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个别企业的流动资产比特别大,高达0.9。这说明企业营运资本采用的是稳健性融资政策,采用这一融资政策,企业的资产收益率通常比较小。个别企业保留较高的流动比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高达44,这说明企业没有充分发挥流动负债的作用,或者是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较多。还有的企业现金周期很高,达到400多天。
3.实证分析。本文分别用净资产收益率(Y)作为公司绩效衡量标准。选取的被解释变量有:流动资产比、流动负债比、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比率、现金周期、总资产对数、净资产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并建立模型:Y=α+β1χ1+β2χ2 +β3χ3+β4χ4+β5χ5+β6χ6+β7χ7+β8χ8+μ,其中βt是变量系数,t=1、2/、3、4、5、6、7、8,μ是方程残差。
表2 实证分析结果
R-squared=0.307338,Durbin-Watson stat=1.582098。
从表2我们可以得出回归方程:Y=0.1625-0.0904χ1+
0.2289 χ2-5.94Eχ3+0.0478χ4-3.96Eχ5+0.0090 χ6+0.0003 χ7+0.1300χ8+μ。从方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流动资产比和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成负相关关系,即降低流动资产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即企业实行激进式融资可以提高企业绩效,但风险比较大。流动负债比与企业绩效显著成正相关关系,这和假设正好相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机械企业一般是大型国家控股企业,知名度、声誉比较高,管理制度完善。过多的短期负债或应付账款不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危险。而企业正好利用短期借款利息的抵税好处来获得更多的节税以提高企业绩效。流动比率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这可能是样本比较少,数据不够充分导致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与企业绩效成显著正相关关系,提高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现金周期与企业绩效成显著负相关关系,现金周期越短越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控制变量公司规模、净值产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的经营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拟合度为0.31,这说明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可以用营运资本来解释。
五、对机械上市企业的几点建议
1.提高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从表2可以看出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平均值只有1.14,因此企业需要降低流动资产以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2.缩短现金周期。机械上市企业的现金周期的平均值为82天,这说明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为82天。现金周期越长越需要营运资本,越多的营运资本对企业经营绩效有负面效果。所以企业需要缩短现金周期,缩短现金周期的途径有:在不影响企业声誉的情况下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或者缩短存货周转期,尽量实行零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周转期。
3.提高资产负债率。从表2中可以看出,机械板块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是0.42,这和国外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相比是较低的,美国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在60%左右。所以企业需要提高资产负债率以充分发挥负债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袁光才,陈菊等.电力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08(9)
[2]刘运国,黄瑞庆等.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3)
篇4
家电行业是我国发展最为迅速并且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我国家电类上市公司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保持该行业的快速良性发展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营运资本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可以延伸至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包括企业的采购、管理以及销售等方面,企业通过加强营运资本的管理,降低产品库存金和现金存量,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等措施对家电类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以及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我国家电类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本文主要研究家电类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特提出以下假设:家电类上市公司现金周期与企业绩效负相关。
(二) 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了在沪深两地上市的家电企业在2009年至2013年之间的年报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在样本以及数据的选择过程进行以下考虑:(1)为了消除亏损企业资本重组以及由于上市公司额度制度引起亏损壳资源价值偏高等非经营性因素的影响,故将ST公司、*ST以及PT公司进行剔除。(2)由于有些企业的部分数据缺失,故将其进行剔除。本文最终选取43家家电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三) 变量选取
本文主要是为了研究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对我国家电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选取现金周期为自变量。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我国家电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即净资产收益率为因变量。另外,由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其组织结构与决策能力各有差异,这对企业绩效水平的高低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使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控制变量。
三、 实证结果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现金周期是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结合起来的综合分析指标,是被公认为能够最全面与最准确地反映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的指标。现金周期的表达公式为“现金周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可以将其分解成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以及应付账款周转期三个组成部分。下表为家电上市公司的相关指标周转期情况图与现金周期结构项目趋势图。
现金周期描述性统计表
现金周期是反映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的综合指标,通常反映在正常的经营周期企业所需要借贷资金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的现金周期天数越小表明其周转速度越快,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水平越高,相应地期经营效率越高。在现代商业模式允许情形下,许多财务管理水平较高、严格实行财务控制的企业,其现金周期甚至可以出现负数。由上表可知,我国家电类上市公司在近5年的平均现金周期为56.14天,整体上呈现着一个上升的趋势。现金周转天数在2010年达最低值为45.58天。这是因为在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期以及存货周转期均为最低值。在2012年现金周转期为63.9天,为5年期间最高值,主要是由于存货周转期的大幅度上升引起的。另外,应收账款周转期以及存货周转期的上升引起了现金周期的整个上升趋势。
(二) 实证结果与分析
营运自本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
从上表的回归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知道,调整后的R-squared值的大小为0.334,表明该模型的解释能力相对比较强,因变量净资产收益的变动中有33.4%是由模型中的自变量引起的,回归方程对样本的拟合度相对较好。
同时,由上表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知道:在显著性水平为0.01的情况下,我国家电类上市公司的现金周期(CCC)与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ROE)存在负相关关系,当现金周期天数缩短时,营运资金周转相应地加快,相同数量营运资金可以支撑更大的销售规模,从而增加企业利润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因此,该结论与本文的假设一致。
四、 结论以及意义
(一) 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辩证分析我国家电类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可以总结得出:我国家电了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篇5
工商管理是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一种合理介入,工商管理使市场经济更加规范.随着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工商管理的作用更加凸显.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工商管理.尊重市场经济的特点,对经济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发挥工商管理的积极作用.基于此,分析了工商管理的特点和职能,并且重点阐述了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商管理;促进作用
工商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产品质量、产品价格等问题都在出口中受到质疑.因此加强企业管理,并且帮助企业认识国际市场形势是工商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目前,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职能的发挥还需要企业与相关部门提高重视.工商管理是我国高校经济学院重点专业之一,在工商管理职能发挥上,还应重点考虑民众对于工商管理的认识,对于企业标准化的理解.尤其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一旦造成经济危机,将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而工商管理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可以发挥其对经济不合理因素的控制,因此应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1工商管理的基本职能与特点
1.1工商管理的基本职能
工商管理部门从属于国家工商局,是在工商局的领导下,对企业行为进行规范的行政性机构.工商管理的整体职能是对企业的行为检查,保证具有相关营业资格,并且在规范下运营,工商管理是促进社会经济规范发展的工具,并且工商管理以经济市场的调控为基本理念.工商管理通过行政之手解决经济问题,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做到有效的管理.我国经济自成体系,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国际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企业的发展不仅要注重自身的发展,还要注重与其他国家企业之间进行交流.包括资金上的交流和技术上的交流,因此在规范上就要满足基本规定,并且要注重双赢结果的完成.工商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可以为经济的发展起到规范作用.工商管理既可以起到宏观上的调控作用,还能够起到微观上的支撑作用.工商管理对于企业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而这种约束事实上是促进了其规范化,减少我国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不利条件.
1.2工商管理的特点分析
从整体上,工商管理从属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是一种典型的行政管理手段.工商管理与其他部门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并且是独立存在的.工商管理部门无独立的项目和资金提供,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市场经秩序.通过工商管理,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使市场开发、生产和营销均处于合理竞争中.也就是在,工商管理具有行政干预特点,只有在工商管理的作用下,经济大环境才能得以规范,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竞争,将我国经济带人国际市场并且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另外,工商管理的手段不止一种,我国工商管理通过行政处罚与行政指导为依附,对企业进行人性化的、多样化的管理.利用宏观手段解决社会主义经济矛盾.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工商管理进行了完整的规定,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对于工商管理职能的发挥,也恰恰说明了其对企业的规范作用.
2我国工商管理的发展阶段
我国工商管理经历了从传统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现代化管理三个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工商管理也应随着发生变化,只有时刻与经济发展需求保持一致,才能切实确保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下面我们对三个管理阶段的特点进行简单分析.
2.1传统管理阶段
传统的工商管理主要处于资本主义市场中,这种管理方法将促进劳动力的热情发挥为主,但主要采取强制手段,工商管理的作用体现明显,但存在明显的独断专行现象.传统经验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但有时可能造成标准不统一,使企业的生产效率难以提高.这一时期的工商管理主要是由行政部门以外的部门进行管理,因此管理效率低下,尤其是针对工作规范的提出,并无标准可言,这样很难确保员工的积极性.这一阶段的工商管理虽然显得直接且强制性明显,但却是后来工商管理的雏形,从整体上是促进经济进步的.
2.2科学管理阶段
在上述方法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实现工商管理的科学化.这一阶段国家行政部门正确认识经济形式,并且发挥了工商管理的行政作用.使工商管理能够根据规章制度对片区内的企业进行规范.现代社会企业的发展快,一些企业“死亡”也快.在传统阶段的过度下,我国进一步进行加强了对工商管理规划,提出了现代管理方式.
2.3现代管理阶段
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促进工商管理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工商管理的现代化是推动企业和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力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产品与工程均需要进行调整与分工,因此统一的、完善的管理方式就成为一种必需.此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就更明显.
3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1强化了市场经济管理
工商管理的职能决定其对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工商管理最基础的规范方式就是要求每个企业先取得营业执照,通过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的条件才能允许运营,这样可以对企业的注册商标进行合理的管理,确保市场的竞争对象能够具有规范性,符合工商管理的基本需求.在对市场经济的这一影响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商管理可以对市场中的垄断等不正当竞争进行监督与管理,通过必要的行政手段,从而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性与合理性,使企业的出发点处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从而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也使企业能够具有高度的积极性,促进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工商管理对于市场经济的保护作用还体现在其对企业商标具有注册和检查的权利,积极的维护了我国企业的商标权,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处于一个较高的地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期,这一作用很明显具有优势,商标的规范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的走向与发展程度.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商标的作用逐渐增大,因此要注重工商管理这一作用的发挥.最后,工商管理促进了行业的规范化,对行业中的虚假信息进行监督和治理.工商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专业的行业规范,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并且工商管理具有双向性,通过工商管理还可以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价,未来我国应对工商管理相关条例进行完善和细化,强化其对企业发展的规范作用.
3.2工商管理有助于企业体系的完善
工商管理的法律职能使其对于企业的发展体系的完善具有积极作用.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工商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法律和管理机制,促进了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对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查找与规避.尤其是对于企业的一些的投机取巧现象,工商部门能够通过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以给与企业公平的发展机制和机遇,又使其能够时刻处于警惕状态,以稳定的状态生存与市场经济中.
3.3规范了市场经济主体的进入准则
工商管理对于经济市场的另一个作用在于其对市场的主体,也就是企业具有规范作用.只有在工商管理部门的正确引导下,市场主体才能合理有秩序的进行.在我国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始终坚持严格的审查标准和等级行为,确保了市场准入的合理性.随着工商管理准入体制的不断完善,工商管理部门已经遍布全国各个城市,能够最快实现新生企业资格的验证,并进行最快速度的登记,工商管理部门对于准入机制需要严格审查,并且制定明确的审批程序.所有审批程序均在规定之中,在管理过程中还通过积极的市场反映来获得企业的生存价值.通过工商管理部门的介入,能够维护市场经济的发展轨迹合理化,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4工商管理保证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工商管理从多个方面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稳定,从制度上工商管理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和竞争体质,并且对我国企业发展进行了规划与改革规定,使企业的发展更加合理化.在资源的优化上,实现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工商管理自身是一种制度约束,具有法律效应.目前,我国工商管理部门已经制定了完善的企业管理流程与制度,有着法律作为保障,才能从根本上规范经济市场行为.当然,工商管理不仅可以维护企业的利益,也是对消费者的权益的一种保护.工商管理规范企业的行为间接确保了产品的绿色性和安全性,使消费者能够获得最好的产品,增加购买的欲望.国家通过工商管理部门才规范企业行为,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在相关法规的支持下,工商管理的管理范围广泛且高效,在企业的发展全过程中,工商管理都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点上,工商部门应注重其自身作用发挥,保障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得以贯彻.最后,工商管理在多个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如管理、规划、处罚和监督上,只要正确引导,企业就会处于稳定发展之中.从而满足消费者利益,促进企业的发展.也使我国整体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发展中具有更高的地位.
4总结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是我国行政管理的一部分,在企业市场规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发挥工商管理的作用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说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当我国进入国际市场后,工商管理的作用得到扩展.工商管理对于为企业提供个准入门槛,确保了其发展的合理性,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产品,提高了其消费积极性.目前,工商部门已经发挥了其积极作用,未来企业应进一步重视工商管理的行政手段在企业中的职能发挥,促进基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牟青梅.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9).
[2]吴秀婷.解析工商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8).
[3]张晓敏,程杨,张渝.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6).
[4]崔亚飞.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
[5]张鑫.探究我国工商管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解决的相关举措[J].科技致富向导,2013,(20).
[6]郑煜杉.企业管理工作中工商管理的实践意义及重要性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13).
篇6
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篇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工商管理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由于工商管理与社会商品经济有着本质共生的耦合关系,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工商管理的作用与监督管理职能都会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下文中,会从工商管理现状,工商管理走势分析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监督职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工商管理的现实状况分析
自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合理化资源配置成为首要需求。为了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求,要将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在内的经济资源按比例分配在各种产品和劳务需求上。市场经济以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为前提,是在产品、劳动力和物质生产要素逐步商品化的的基础上形成的、发展起来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工商管理工作职能的发展日益顺畅,并逐渐显示出其重要性,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由于各地区经济状况发展不同,地方经济利益内在地涨落,使工商管理没有形成一个互推开放的格局,丧失了整体协调施控的基础,工商管理的对象是商品经济活动,保证企业生存与发展,必须要贯彻落实按劳分配原则。要紧跟国际发展局势,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市场竞争,运用现代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决策管理,把企业自身的优势发展到最大,利用竞争的商品性、机会均等性和合理性,不断扩大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要充分利用《企业法》的有关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利用法律手段保护企业自己。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过去以高度集中经济管理体制和计划经济与弱的商品经济线而展开的工商管理,需要逐步的适应与完善才能达到理想的成熟而稳定的状态。
2.工商管理走势分析
由于工商管理的现实状况的客观性与理想状态的偏差与不确定,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工商管理进行走势分析的时候需要立足于工商管理的现实状态,又要带着理想状态主观预知的不确定性。所以要从理论与实务两个方面的走势来进行重点分析。
2.1工商管理的理论走势
首先,要转换工商管理的侧重点,从监督管理集贸市场转到监督管理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不能只顾局部利益,要注重于大局;其次,市场经济体制需要逐步的确立和不断地完善,因而工商管理的监督职能就变得尤为重要,要对这种无序的的市场进行调控,就需要不断加大工商管理的力度;最后,要多学习借鉴国际市场的经验与方法,要吸收一切反映现代化大生产规律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从微观管理发展到宏观管理。
2.2工商管理的实务走势
(1)企业管理方面实行以年检为重点内容的检查管理制度;
(2)个体、私营经济管理方面要放宽政策,大力发展,加强监察;
(3)市场管理方面要打破地区封锁与行业垄断,搞好市场的建设;
(4)经济检查方面,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利用法律严惩不正当竞争行为;
(5)把经济合同的行政管理变为企业的自律行为,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服务与协调观念,进行自我法律约束;
(6)完善商标制,管理注册程序同国际接轨;
(7)完善广告法,推行广告制和事先审查制;
(8)工商管理行政管理,逐步由按所有制立法过渡为按市场主体和市场关系立法。
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主要依靠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对各行各业来进行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力求从现实状态逐步达到目标状态,在不断变化的局势中,紧紧把握主线。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现阶段的工商管理还带有计划经济时的色彩,没有完全转变为市场经济的模式,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多向国际化看齐,多学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经验模式,不能局限束缚住自身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商管理理想状态是有足够的透明度,围绕着法律程序展开;各种业务职能围绕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拘泥于从前的规章制度;具有相对稳定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的工商管理条例可以对不同所有制经济组织进行监督,国家经济意志相对稳定体现在工商行政管理法上。总而言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商管理是多层次的,覆盖广泛的,协调具有弹性的。
2.3根据工商管理走势正确发挥工商管理监督职能
市场经济是有序的、法制经济、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必须遵循市场运行规则、公众识别规则和国家维护规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国家维护规则的执行者,其职能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政府机构并合并改组和政府对经济行政干预合理弱化的变化,对市场宏观调控的监督管理职能要强化,对不属于政府宏观预测调控监督管理的职能要弱化,把一些不该由政府部门做的事情交给社会和企业来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经济活动中的效力。
3.总结
我国目前的工商管理体制还很局限不够完善,还带有计划经济的残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商管理要明确目标,努力向理想状态靠拢,从宏观的角度来调控,多吸收学习国际管理的经验,适时弱化与强化监督管理职能,紧握市场脉搏,依照市场的不断发展来逐步完善自身体制。
篇8
【关键词】工商管理;特点;经济发展;关系;促进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我国工商管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商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升,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对工商管理进行高度重视,因为只有重视工商管理的发展才会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1.工商管理的特点
首先,工商管理与其他的政府部门有着明显的差异,工商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监督与管理的方式来促进我国经济正常、有序的发展,它并没有以直接的方式干预我国的经济发展。根据工商管理的性质我们可以了解到,工商管理是在我国经济社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所实行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在实际的工商管理工作中,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是需要依靠管理部门的活动,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且为其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纠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良风气,进一步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并且为我国的企业发展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竞争环境。
第二,工商管理有着一定的灵活性。在实际的商务管理中,面对不同的经济活动状态,工商管理人员可以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与干预手段,它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形式多种多样。工商管理部门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大力的宣传我国的基本经济政策,其目的在于增强我国各企业的经济法律知识,减少经济活动中出现的违纪或者违法现象,对于出现违纪违法的企业,工商管理部门将会对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第三,工商管理的管理范围比较广。工商管理部门在实行监管职能的时候,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有形监管和无形监管。无形的监管就是在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市场交易当方面进行的监督和管理,以进一步的确保竞争的公平性。
2.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1经济的发展是工商管理进步的基础
工商管理在企业中一直起着管理和监督的作用,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开设工商管理机构,对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同时还可以规范自身的行为。由此可以得知经济发展是工商管理的前提,并且经济的发展对工商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企业中,工商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并且它正向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2工商管理与经济相互促进
工商管理师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二者也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商品交易日渐成熟的时期,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世界,与之前的世界经济相比,当代的市场经济范围更广、涉及的领域更多、经济发展的种类也比较多,市场的自我调节、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以及经济法律法规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些经济元素的发展,为现代的工商管理做好了良好的铺垫。工商管理的进步与发展也使得市场经济得到了更加有效的运作和完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并且共同发展。
3.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1工商管理稳定我国的经济大局
工商管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它还可以促进企业良好的发展。在日常的工作中,工商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协调好执法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帮助执法部门更好的执行其监督工作。在新的经济环境之下,工商管理部门需要从改变工作方式开始,将工商管理部门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根据当前的经济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这不仅稳定了我国的经济局势,还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企业的管理阶层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有发展与进步的思想,还要在执法的过程中,深入的了解经济的发展趋势,改进工商管理工作的工作模式。
3.2工商管理加强企业的管理力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社会经济的理论也在不断的完善,企业的管理者对工商管理的认识也有了不断的提高,这有效的提高了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这样企业可以根据现在的市场经济情况,对工商管理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进。并且严格的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执法活动,保证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环节能够顺利的进行,并且将两哈的服务机制纳入到管理的范围之内。经济活动一直离不开良好的工商管理,工商管理更加要肩负起稳定市场经济的责任,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3.3工商管理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工商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消费者对企业商品的满意程度决定了公司的未来发展的命运。所以,最好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是企业必须重视的任务之一。可以采取向消费者宣传与之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使得消费者在消费中减少受到侵害的几率,并且要积极鼓励消费者投诉一些违法的企业。把消费者的权益作为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大对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宣传与教育,对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开辟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4.结语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各个企业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工商管理的重视,有效的利用工商管理的各项职能来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保证市场经济处于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之下,为我国企业以及我国的经济发展事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逄艳波,王.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3,07:100-101.
篇9
[关键词]工商管理 实践教学 就业
一、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
1.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就业没有固定岗位。
作为一级学科的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涉及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二级学科专业的核心知识,其核心课程通常也是其二级学科专业的核心课,因此,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中,通常出现“工商管理无专业课”的说法,同时,这种宽的知识面也必然导致学生的知识不够深入,对每个方向的知识只是了解。同时,随着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企业管理工作的分工更加明确,在过去,企业通常设有综合性的企业管理部门,而目前大多数企业不再设有企业管理部门,而分解为质量部、销售部、生产部、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企业管理实践的这种变化,使得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最终要落实到企业管理的某个职能部门中,因此没有特色的课程和能力培养导致工商管理毕业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就业没有固定岗位”。
2.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
现在的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基层管理人才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包括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专业在内。然而,让人遗憾的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岗位需求很多毕业生居然只能“望洋兴叹”。究其原因,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其本身定位来说,是从事工商企业基层管理的高技能管理人才。然而在当前的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实践重“量”不重“质”、教学内容和手段更新慢、高素质师资匮乏等诸多问题,这些都与当前人才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甚至错位。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首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实践教学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联系理论教学与工作实际的桥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基层企业管理人才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高职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目标中不仅要体现现代社会和技术对课程知识结构的要求,反映专业方向的学术前沿内容,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思维方法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能力,而当前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着重书本轻实际、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问题。因此,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心理素养,较深的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的业务素质,掌握管理技术,具有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管理技术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就必须转换观念、合理定位,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特别要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其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专业自身特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不同于工商管理硕士教育面向企业招收有实践经验、实际工作经历的学员,其生源缺乏实践经验,这就对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提出了重视提高实践能力的客观要求。实践能力是学生在大学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另外,许多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主观上有在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提高的现实要求,而实践能力也往往成为制约学生日后在管理岗位上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迫切需求。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市场众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出了非常迫切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企业角度出发,在招聘时对学生明确表示了对实践经验、实践能力的需求,这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高校要想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工商管理类人才,首先得明白当前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工商管理人才。目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得以管理为主要职能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工作中不仅要独当一面,同时必须学会协作和协调管理,不仅要有理论知识,同时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如何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和提高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必须首先从教育指导思想上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构建和不断完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在合理安排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要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市场需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力度,构建和完善由专业课程、专业实习、课余实践等一系列环节组成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2.以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是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就业竞争力的基础。工商管理专业应根据培养目标,以及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一是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同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整体素质一致;二是要优化课程结构,如: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比例要合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同样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三是要控制课程门数和总学时数。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中要注重管理学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的学习,注重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和积累,注重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专业能力的培养。要强化管理最重要的两种基本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要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职业意向和自身特点,从根本上提高专业素质。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实际需求,面向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计划,改进教学内容,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全人教育、个性教育和自主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地发展。提高工商管理类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水平,增强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的独立工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以综合运用和选择教学方法为手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教学方法是达成教育目标的途径和方式的总称,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传统教学方法,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灌输式的讲授,形式单一、死板,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个性塑造及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教育格格不入。管理理论基于管理实践才能发展,将管理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也才有意义。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必须解决专业知识的教学与实际操作脱钩的矛盾,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显得十分重要。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一方面需要加强和改进有关实践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积极探索符合本专业特点、学生特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专业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目前,在工商管理教育中,国内外教学方法的创新可谓层出不穷,多种多样的创新途径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1)基于工商管理实践的教学方法创新。如,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企业家讲座、管理咨询项目、管理实习。
(2)基于社会心理学及多学科综合的教学方法创新。如,团队学习、拓展训练、管理游戏。
(3)基于IT技术的教学方法创新。如,计算机模拟教学、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的适应能力。
4.以增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为目标,加强专业实习与实践。
实践教学的重点在于基于真实企业的特定情况,通过专业实习可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一走出校门就能快速胜任工作,学校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在专业实习过程中,聘请企业人士或相关专家担任指导老师,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了解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运作方式,发掘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与问题,鼓励学生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实习、企业诊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管理实战教学模式的运作中,除了学校与真实企业合作,以提供学生实践机会之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竞技比赛,如企业管理挑战赛、电子商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方式执行。鼓励学生直接进入市场,可以是兼职,寒暑假短期打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做市场调研,以研究的态度学习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具主动性,也更科学,更能提高学习的时效性。总之,通过这种实战参与和演练,使学生深入市场调研,系统运用所学知识,为合作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这可能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安排以及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方面迫切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学生特点及院校特点,贴近社会需求,拓展专业深度,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谢向英.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11.
篇10
关键词:工商管理;基本职能;措施;市场经济
随着经济发展的现状来说,如果我们想要将企业的经济维护好,不单单要将我国经济体质的法律法规完善,还要同时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效率。所以在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时,我们必须要优化组织结构,加强我国工商管理的职能。
一、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
1.工商管理的人才缺失。据调查统计,至2015年底,在我们的人才市场上,初级工商管理的需求量能够得到满足,但是中级工商管理人才和高级工商管理人才的缺口依旧很大。中高级工商管理人才的匮乏导致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在知识生产、分配及消费上所建立的经济更加严重。相对于过去工农也经济而言,我国现在所需要的是有竞争力的,对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等要有思想,才能适应现在时代所需要的要求。但是我国现在所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的人才却是缺少竞争力,各个方面发展的不完善。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的教育模式太过于单一化,并且培养途径为学年制,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方面又与实际工作脱节,因此这种方式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二是我国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考核方式太过于单一,单一的考核方式会导致不能够充分的反映出我国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2.工商管理体制的不健全。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体系的逐渐完善,工商管理所要求需要发挥出来的功能与作用就越来越重,所以这就客观的要求我们需要拓宽其管理范围,加强工商管理的薄弱环节。但是由于我国工商管理是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管理的,各部门各自为政,这就导致了形成的管理并不能合力的摆脱充当保护主义工具的“头衔”,所以我们必须要变这种现状。
3.工商管理的执法力度被弱化。工商管理部门是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其是推进依法治国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所以,工商管理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切实的去履行工商管理行政的执法职能,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筹划工作的重要依据以及检验工作效率的重要标准。但是,在现在,我国的工商管理部门却不能应对自如,在执法手段方面一味的被弱化。而且在我国,政府认为工商行政管理会阻碍经济发展,私自决定工商管理行政部门不能未经政府允许对企业进行检查和实施出发,由此加大了管理人员的执法难度。
4.工商管理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和社会体系当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政府主管市场监督和行政执法部门的管理机关。但是在其内部管理问题依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职能部门多,政府的投入资产相对也较多,但是有些单位的管理制度却是设立不全或者说是根本没有,由此就会导致资产的使用效率较低的现象。由于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审计不够健全,才会导致我国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难以展开,非常不利于内部会计控制效果。
二、提高我国工商管理的措施
1.创新工商管理的教育理念。工商管理说到底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所以,工商管理的专业教师应该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不单单只是纯粹的讲授理论知识,应该与企业和社会的实际紧密联系,这样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加强和研究,应该与同学们多加交流和互动。毕竟工商管理的专业教育应该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以实施创新教育培养人才为主线,要培养出能为企业事业有贡献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而这些人才又应该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
2.加强工商管理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工商管理类的人才所从事的是管理与分析工作,一般在企业单位的决策、生产、技术、计划、财务等方面工作,所具有的实践性比较强,因此我们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过程中必需要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增强人才的实践能力。
3.要树立工商管理人才国际竞争意识。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工商管理因此成为了一门热门专业。又因为处于新时期的经济管理者必须要具有国际竞争的思想,所以,这又要求我们的工商管理人才需要培养树立竞争意识,以及需要具有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思想。
4.需要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工商管理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于市场日以复杂化,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体系是顺应时代的需要。
4.1完善工商管理法制体系。《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合同法》是我国在工商管理方面的重点法规,我们需要以加强制定单项的法规来解决掉新旧法的自相矛盾问题,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法制的宣传和学习培训,以此来不断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及依法办事的能力,切实的去履行法律法规所赋予他们的监管执法职权。
4.2完善内部职能结构,明确各职能关系。目前工商管理的各个部门出现多个问题:分头执法、职能交叉、管理分散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场的监管执法力度。所以,根据我们工商管理的职能需要,我们应该将工商管理的全部业务职能分为三部分:一是行政许可和审批方面的部门;二是行政监督及处罚部门;三是行政督查部门。将其分为三部可以有效的避免工商管理行政机构之间所存在的互不相干却又互相重叠的情况,也有利于加强工商管理的执法力度。所以完善工商管理的内部职能结构,明确其各职能之间的各个关系是有利于促进工商管理部门职能的优化使用,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4.3加强监管部门的建设。我们需要切实的加强对监管部门的建设,因为,加强监督部门的制度建设有利于规范相关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国家除了要把依法行政和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作为评定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外,还要将工商管理部门是否能够依照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的工商部门作为指标,由此来进一步的规范依法执法的行为。
5.对工商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加强。工商管理部门应该随着外部环境和依据内部情况的变化来由此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还要提高管理水平能力和风险防范的能力。一方面,工商管理部门在对全省的工商管理系统实行统一管理时,要遵守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收支的两条原则;另一方面,省级财政也需要根据行政管理系统业务的支出范围,在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方面进行核实统一进行核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加强内部的审计机构的作用。内部的审计人员因该直接向相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汇报,这样有利于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可以有效的得以真正的发挥,有利于加强监督职能的加强和完善。
三、结语
不论是我国的市场经济还是国际的市场经济,只要是在市场经济中,工商管理都是维护和监督经济秩序的高效职能管理部门。在工商管理的职能方面,我们需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对其职能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要切合实际的整合工商管理的各个管理职能部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造更加完善的工商管理平台。只有努力的去将工商管理的职能完善到最优化,才能使得市场资源变得公平化,才能促使市场向多元化持续稳定的进行发展。
作者:王新宇 单位: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
参考文献:
[1]宋丽霞.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0):1531-1531.
[2]李晓东.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4):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