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教育现状范文
时间:2024-05-06 17:47: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纪律教育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不管是在高中阶段还是在中职阶段,语文都是作为最基本的课程来进行学习和教学的,但是中职的语文教学效果远比不上高中的语文教学效果,大部分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要低于高中生的语文水平。因此,从中职生语文学习现状入手,就如何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能的策略进行探讨显得尤为必要,并试图制定相应的教学激励对策,从而构建高效的中职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
中职语文;现状分析;激励对策
中职学生与高中学生最大的差别是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总体来讲,中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比高中生的低。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中职学生既不重视语文的学习,又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与高中生相比,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另外,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师生之间交流和沟通不够顺畅。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中职语文教学效率不高,为了更好地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中职语文教师就要进行激励教学,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分析
(一)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
大部分中职学生之所以选择就读中职学校,而不是高中学校,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于他们来说,理论学习是非常枯燥沉闷的,教师一讲基础知识,学生就昏昏欲睡。假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对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接下来结合课文进行讲解。不难看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非常被动的,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落后,缺乏创新和趣味性,因此,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注意力也就很难集中。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对于中职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其次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灵动性,这样才能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
在中职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且学习能力比较差,所以对于有厌学情绪、学习能力差的中职学生来说,要想提高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非易事。所以,中职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认识,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三)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
大部分中职学生认为语文的学习可有可无,对他们来说,学习技能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们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故此,要想改变中职语文的教学现状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就要改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
(四)缺乏与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学习是一项双向的活动,教师教授学生知识,而学生则将问题反馈给教师,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问题来完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并不理想,从而使得语文教学变成了一种单向传递,这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遑论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了。
二、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的激励对策分析
(一)加强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中课堂过于沉闷,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改善这种局面,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就要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播放凤凰传奇的歌曲《荷塘月色》,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加强对微课资源的应用,如事先下载好教学视频,然后让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的同时来学习语文知识,使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活跃起来。
(二)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中职语文教师就要从建立情感开始,逐步改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看法。在课堂上,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将教学转变成一种双向的沟通,真诚、用心地关怀每一位学生,积极搭建与学生交流的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态度,同时,对学生教师要有耐心、要细心、要热心,对于学生理解程度不高的语文知识,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向学生讲解,拨开学生脑海中的乌云,化解学生心中的谜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与学生共鸣、互通,在和谐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
(三)加强对学生的肯定鼓励性评价
不可否认,我们都需要别人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我们才更有动力去学习和工作,特别是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来说,要想提高他们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肯定鼓励和赏识教育。第一,肯定鼓励评价体现于日常教学中。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加以赞扬。如:我们班级上有部分学生的字写得非常漂亮,譬如,我们可以看看王××的作业,字体方正大气,有力度,我们都需要向他学习。第二,肯定鼓励性评价体现在有效的奖惩制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例如,教师可以制定奖罚制度,结合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来罗列出加分项目和减分项目,如对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者加以奖励,对捣乱课堂纪律者适当加以处罚。教师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有效的评价,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最终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轻松、快乐起来,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四)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当前的语文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师应该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中职语文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多样化,能够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班上开展辩论会,以激情洋溢的辩论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便学生把平时学到的语句和知识用到辩论会中,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更加感兴趣,进而乐于学习语文。
三、开展激励教学对策时应该注意的原则
(一)注重学生之间的平等性
在进行激励教学时,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公平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位学生,不能因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而进行差别对待,这样的教学不仅无法提高教学有效性,而且还会降低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平等性和公平性。
(二)对学生的激励要具有时效性
对于学生的激励教学是要具有时效性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激励的最大作用,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的肯定评价要及时,一旦发现某位学生的优点的时候,教师就应该积极地找机会来对该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度。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发现B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能力特别强,那么教师就可以让B学生在课堂上翻译某一段古诗词,当B学生翻译完毕后,教师就可以趁机对B学生进行表扬,从而更好地保持和提高B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性。语文是中职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学科,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从而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改善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
作者:秦园春 单位: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
篇2
幼儿园收费缺乏合理依据目前公办园的收费标准普遍偏低,其收取的学费不能满足这些幼儿园的基本经费需求,这样,幼儿园就只能低成本运营,教师待遇偏低,教学设施长期得不到改善,幼儿得不到系统、正规的教育。而民办幼儿园收费相差悬殊。市区的幼儿园,特别是名幼儿园,收费明显较高,每月少则上千元,多则上万元,这样所谓的名园就变成了为富裕家庭而举办的贵族幼儿园,普通的工薪阶层只能望园兴叹。与此相反,在城郊以及村里的大多数幼儿园,收费较低,尤其是村办园,一些村在进行村委会选举时,候选人会向村民承诺低收费甚至免费,在其当选后,为了兑现承诺,这些幼儿园每月只向家长收取几十元学费,或者不收费,而村委又不给予补贴,完全不能满足幼儿园的日常开支。这些幼儿园中的民办教师工资待遇差,有些可能只有公办教师工资的1/3,养老、医疗等各种保险都没有,致使教师队伍非常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要么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不能满足社会对优质幼儿教育资源的需求,要么就是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欠了大量外债,需靠下月收取的费用来弥补部分亏损。这些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严重匮乏,聘用不起优秀教师,有些幼儿园甚至没有符合教师资格的教师,只有几名阿姨对幼儿进行看护,导致幼儿园教育质量极差,家长对幼儿教育不信任。
幼儿意外伤害险赔偿额较低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差,意外事故极易发生。但是,不少幼儿园并未为幼儿投保意外伤害险,或投保的保额较小,赔偿数额不高,导致在事故发生时的责任主要还是由家长和幼儿园承担,增加了双方的经济压力,容易激化矛盾。
幼儿教育中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幼儿教育的地位和性质认识有误目前,我国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力度极为有限,科研深度及科研成果的转化都比较差,相关的制度和规范都不甚完善,使得家长、教师、甚至是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对于幼儿教育的地位、目的以及幼儿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的认识都有偏差。
2.幼儿园收费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一方面,我国的公办园不允许超成本收费,而现行的收费标准偏低,政府财政投入有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该标准已明显不能满足幼儿园的经营需求,应该适当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将本应是公益事业的民办教育完全推向市场,过分强调其非义务教育性,由幼儿园自负盈亏,导致其与公办园的平等地位得不到落实,没有国家财政性的经费资助以及集体的投入,仅靠市场和家庭购买,尚未建立起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分担的机制,使得民办园的竞争压力非常大。一些幼儿园为了闯出名声,为了可以聘请较为优秀的师资而采取了高起点、高收费的策略;另一些平民幼儿园虽然收费较低,但是教育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留不住生源,被迫低收费营运,此种现象在村办园尤为普遍。如此恶性循环,收费自由权太大,导致市场竞争混乱。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其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宏观调控的弥补作用亦未发挥出来。
3.对乱收费行为监管不力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三条规定:幼儿园不得以培养幼儿某种专项技能为由,另外收取费用。显然,我国是禁止兴趣班收费的。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幼儿园在举办各种类型的额外收费的兴趣班,一方面为满足家长需求,另一方面为了增加教师收入。对此问题,相关部门并没有严厉查处,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幼儿园的乱收费。
4.幼儿意外险投保率偏低迫于经济压力以及一些家长所存在的饶幸心理,部分家长认为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子女身上,并不愿为子女投保。
法律完善及分析
1.明确科研机构职责及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机制幼儿教育科研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立法中应明确幼儿教育科研机构的职责,这对于提高幼儿教育科研水平非常重要,并且有助于为幼儿教育提供科学研究。立法还应明确,幼儿教育科研机构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家长进行培训,转变现有的错误的教育观念,向其宣传正确适当的幼儿教育知识。立法中应明确规定幼儿园与科研机构的交流联系制度,进行规范性指引。幼儿园是了解幼儿教育现状最直接、真实的地方,科研机构应深入到幼儿园调研,采集第一手资料,作为幼儿教育研究成果科学有效的保障;而教育科研机构汇集了大量幼儿教育研究的专业人才,幼儿园教师应将第一线的真实情况与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并且到科研机构去接受最新科研成果的培训以加深自己对幼儿教育知识的认识,将其应用到幼儿教育实践中,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2.规范政府财政投入机制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法律层面上的《学前教育法》或者《幼儿教育法》,导致一些政府部门没有给予幼儿教育足够的重视,尤其在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后,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都投向了义务教育,对幼儿教育资源的配置非常匮乏。仅有的一些教育资源都投向了公办园,使得民办园现状困窘,这也是导致民办园收费的混乱重要原因。立法中应明确规定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实行专款专用。目前我国教育经费总量中,幼儿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实在太小,资金投入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仅仅依靠市场和家庭购买,而不明确政府财政投入方式及数额,难于支撑幼儿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我国目前的重要任务是真正建立起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分担的机制,具体规定加大中央、地方财政投入的措施,使其得到落实。我们必须立足于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供给多元化的格局和家庭对幼儿教育需求差异化的现实,建立公平合理的公共财政投入和支出模式,形成切合实际的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分担幼儿教育成本的机制。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还应规范幼儿投保制度,由于幼儿事故易发,不少保险公司望而却步,若有政府财政支持,幼儿投保制度将会更加完善,惠及更多家庭。江苏省已于2007年实施由政府投保,这对我国总体的幼儿教育是一个很好的示范,由政府财政投入支持为幼儿投保,改变主要靠家长投保的模式,这样不仅能扩大投保范围,适当加大保额,还能减轻家长和幼儿园在幼儿发生意外事故时的经济压力。
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 旅游英语 口语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146-02
当前,我国旅游业日趋规范化、国际化,饭店、景点景区、旅行社、购物商店和娱乐场所等旅游市场对涉外从业人员英语实用能力、交际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对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口语教育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以职业为导向,提高旅游英语口语能力成为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探讨重点之一。
一、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口语能力较差。目前,我国初高中学校多重视书面英语学习,这导致学生的英语书写能力虽然较强,但听说能力比较弱,且口语能力较差。同时,各地区的初高中教育水平存在差异,教育落后地区的学生,由于自身英语基本功较差,就读高职高专院校后,自卑的心理也导致他们不会主动开口说英语。
(二)师资不足。目前,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旅游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教师资源不足,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脱节。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良好跨文化意识的语言教师缺乏旅游行业实践经验以及教学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旅游行业出身,有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教师,英语学习和教学则缺乏系统性。
(三)教材不配套。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使用的旅游英语口语教材各不相同,教材多是内容宽泛,针对性不强;只强调语言知识和旅游专业知识,缺乏实际操作性;传统文字印刷品较多,配套视频较少;缺少跨文化交际知识。
(四)语言教学环境单一。高职高专院校的口语教学很少离开过教室进行新教学,多数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导致学生容易对口语教学不感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真实地走进旅游行业实践,学生的语言实践也不足。
(五)第二课堂内容脱离职业需求。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口语教学的第二课堂主要是语言学习交流平台,主要是英语演讲、讲故事比赛、四六级词汇竞赛、卡拉OK比赛和英文戏剧节等传统活动,缺乏与职业结合的第二课堂活动。
二、 改善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策略
(一)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机会最频繁,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有效地降低学生焦虑、自卑的心理。教师在适宜的场合,强调旅游英语行业中口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开口说英语的决心。在口语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多指导,设计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学生能胜任的活动。为了增强学生英语口语的信心,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介绍语音、语感较弱的学生通过不懈努力提高英语口语的实例。还可以鼓励学生多与外籍教师接触,观看英语原版电影,收听英文新闻,并跟读、模仿等。
(二)加大师资的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可以举办专业英语师资培训班,加强系统的语言知识、外语教学方法论、二语学习理论、科研方法、现代外语教育技术等内容的学习。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外语系把具有扎实语言功底和良好跨文化意识的语言教师送到旅游行业挂职,以便熟悉旅行社、酒店、景点景区的实际语言。同时,建议语言教师考取相关旅游行业的“双师型”证书,或利用寒暑假,帮老师联系行业实践场所。加强校企合作,把企业骨干请到课堂,给教师讲课,帮助教师第一时间掌握行业动态和行业需求。对旅游行业出身,多年在旅游第一战线工作,具有丰富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教师,学校应尽量为他们提供理论知识进修和职称晋升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让他们早日制定适合自己的宏观发展观,从而更好地为高职高专旅游英语口语的教学服务。最后,在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强调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合作,互为依托,互相促进。
(三)完善教材的编订。旅游英语专业是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外语系的精品专业,拥有一批具有导游资格的双师型教师。2009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由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外语系牟正溪老师主编的《导游英语与测试1》,为学校开设的导游英语课程量身定做一部优秀教材。在广西各高职高专院校的建议下,学校旅游外语系旅游英语专业教研室在白崇萍副教授带领下编订了《广西著名景点英文导游词》,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了该教(下转第148页)(上接第146页)材。该教材从实际操作和语言知识两方面考虑,把广西英语导游考试范围内的景点适度地进行了描述。为了增加模拟导游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还安排教师拍摄视频,实际记录导游过程。为提高学生英语实用能力,达到教学目的,高职高专院校应该选择实用的立体化教材,或者自行编订适合高职高专院校所在地方的教材。
(四)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Richards和Rodgers曾提出:只有让学生使用对他们有意义的语言去完成真实交流的语用任务,才能促进其语言的学习。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可以:第一,模拟情景教学。在教具的选择上,尽量使用多媒体,用直观的图片、英文原版视频给学生视觉的冲击,逼真地再现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教学组织的设计要以提高学生兴趣为主,如分组讨论、主题辩论和游戏。第二,在模拟情景教学的基础上实地操练。例如,在分组讨论广西喀斯特岩溶地貌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后,教师带领学生到桂林漓江,现场让学生扮演游客和导游进行导游词讲解,或者联系漓江游船,为训练有素的高年级学生提供到游船上讲解实践的机会。
(五)丰富第二课堂活动。以职业为导向,设计针对高职高专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例如,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外语系利用旅游院校的校企合作项目,让合作的旅行社组织旅游团队开展高校校园文化一日游,安排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组织活动,全程陪同,让学生真正做到导游员的角色,并且组织在校学生互动活动,让游客和学生都获益。又如,组织英文导游风采大赛(暨模拟广西导游资格考试)。要求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高仿真地对广西导游考试范围内的八个公共景点和八个地方景点进行讲解,同时模拟广西导游考试进行导游规范题和应变能力题的问答,并对参赛选手在语言表达和礼仪方面进行评分。
【参考文献】
[1]魏国富.实用旅游英语口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秦宏莉.旅游院校英语口语教学方法之探索[J].科技信息,2007(30)
[3]王丽,王凯.旅游英语口语教学方法探索与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
[4]刘莹.高职院校旅游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
[5]张晓红.抓住职业特点,促进英语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篇4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听说焦虑 交互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说能力训练与培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大学生在听说课堂中极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和被动的心理,从而影响其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导致其学习效果欠佳,未能达到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效果。
1语言焦虑及其产生原因
焦虑是一种经历紧张、担忧、烦乱和恐慌的不良状态和极力摆脱紧张情绪的应激反应。(Burger,1997)而语言焦虑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焦虑,它是学习者因运用目的语而产生的害怕心理。(廖英,2005)依据Horwitz等人对语言行为焦虑进行了分类,其交流恐惧、考试焦虑及负面评价担忧是外语焦虑中三个主要表现,(Horwitz,1986)而这三种语言行为焦虑相互关联、彼此作用,从而导致语言学习者焦虑心理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因此,语言焦虑心理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观与客观相互影响,内在与外在相互作用。笔者就其中与语言学习者息息相关的三方面客观原因着手,结合长期听说课程的教学观察,分析学生英语学习中焦虑情绪的客观来源。
1.1教师
由于学生自身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即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模式,而在该教学情境设置下,教师在课堂中拥有绝对主导权。学生经过长期的被动接受,已形成固定的听课思维模式。然而在大学听说课堂上,教师会要求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并做出即时反馈,学生会因此感到紧张焦虑。此外,由于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通常表现出内在化与个人化特点,学生自身听说能力良莠不齐,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进一步加重了部分学生的焦虑感。
1.2教材
一方面,学生在步入大学前所接触的英语材料大多以应试为主,而目前大学英语听说教材内容多以实际生活交际为主,内容反差给学生造成一定心理冲击,在适应新教材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因想尽快适应而产生焦虑情绪;另一方面,由于高考英语改革,很多地区不再设听力考试,加之学生平时不重视听力训练,致使部分学生在重新开始听力理解时感到力不从心。加之新版听说教材中增加较有挑战性的原声视频,越发使同学的焦虑感加重。
1.3同伴
除了来自教师和教材的压力,同伴压力也是造成学生焦虑心理的重要原因。在客观层面上,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对于学生英语听说训练的要求各有不同,因此学生听说理解能力表现为稂莠不齐。在主观层面上,由于学生自身对英语学习兴趣、语言功底及语言学习能力不同,学生对听说课程的适应能力也有差异。英语基础较好学生对基础较差学生也会产生一定心理压迫感,间接加剧其焦虑情绪。
2应对学生焦虑心理策略――交互式教学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导致学生焦虑心理的部分原因,并就Horwitz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中所包含的交际、考试和负面评价等三方面焦虑进行实际的归纳分类,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地对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进行调整,其中,采用交互式语言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收效较好。
交互语言教学(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以师生、生生互动为桥梁,使现代课堂教学的教师、学生、媒体等要素之间形成立体的信息交流,让学生积极构建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王喜霞,2009)从而有效缓解学生在英语听说能力培养过程中的畏惧心理,减轻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情绪。
一方面,交互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意识到自身课堂角色的多重定位,即知识传授者、教学引导者、课堂组织者和协调者。Brown在其《交互式语言教学原理》中表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知识需要的丰富多彩性。”(Brown,1994)因此,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平等、包容、宽松的氛围另一方面,交互式教学模式包含“生生互动”,即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基于“听说一体”的语言学习理念,教师可以在课上设置一些难度较低的口语任务来促使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讨,小组成员分配时教师要清楚学生的语言水平,语言功底较扎实的学生可以带动同组语言基础较薄弱的成员。口语活动往往能形成一个平等的信息交换过程,在与同学进行会话时,学生心理负担较小,鼓励他们平等参与,提高其主动交流的兴趣和热情。(张秀文,2012)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听力能力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得到不自觉而渗透式的锻炼。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焦虑情绪,并帮助其缓解语言学习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敞开心扉,不再焦虑。
参考文献
[1] Brown H.D.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 Prentice Hall:Regents,1994.
[2] Burger,J.M.Personality[M].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1997.
[3] Horwitz E.K.,Horwitz M.B.,& Cope,,J.A.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6(70).
[4] 廖英.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语言焦虑与合作学习[J].宜宾学院学报,2005(9).
篇5
关键词: 法律基础课 案例教学 现状 改进措施
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从而重点培养学习者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学习者充分理解问题之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的重要教学形式。[1]其中,案例应该特指教学案例(简称案例),它是指为了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精制而成的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实际情况的客观描述。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便于解释较为深奥难懂的法律概念、规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学原理及现行法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在未来工作实践中的综合能力。
一、高职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法律基础课的内容理论性和规范性强,对高职学生来说,理解和运用有一定的难度。尽管许多高职法律基础课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然而,实际上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并没充分发挥,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尽如人意。
(一)对案例教学认识比较肤浅或存在误区。
有些教师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用举例来对学科的内容进行说明,或以案例练习作为讲授内容的补充、辅助手段。其实不然,案例教学法和举例教学法虽都要引用实例,却有很大不同。首先,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教学任务都是借助案例来展开的,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处于次要的地位;其次,案例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举例则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最后,案例教学与举例说明的指导思想不同,案例教学重点在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既应该学到法律概念、法学原理和法律条文,更应该增长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举例说明一般是以说明问题为目的。对案例教学法的误认致使许多教师停滞不前却心态安然。
(二)对案例教学局限性认识不足,运用过多过滥。
尽管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法律概念、原理,并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和时间。高职法律基础教学几乎涉及各个部门法的内容,要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专业法规、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时间是十分紧张的。因此,案例教学的组织不可能次数过多。事实上,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案例的学习不能代替理论、知识的学习,案例法也不能全面代替其他教学方法,高职法律基础教学不能也不应该在教学内容上全面采用案例教学。
(三)选择实施案例教学的环节和内容不妥。
有些教师实施案例教学不能做到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对实施案例教学的环节和内容不加选择,在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或细枝末节部分实施案例教学,使案例教学提供的情境“孤岛化”,往往花费很多时间而学生受益不多。实施案例教学应依照范例教学理论的要求,对关键原理和关键概念实施案例教学,才能够起到以点带面和提纲挚领的作用,才能帮助学生探索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规律性。案例提供的情境应不仅涉及这一节的教学内容,而且存续于其他章节的教学内容,以有限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认识问题,避免主观思维的片面化。
(四)案例选用过于随意,质量不高。
讲授者对教学案例的组织和处理的随意性典型表现为案例事实简约化和人工化,缺乏典型性和关联性。究其原因,一方面,许多教师未受到过正规的案例方法的训练,总体素质不高,再好的案例,没有“高手”使用也是毫无意义的,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与案例教学相对应的案例库资源供应不足,质量低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案例教学的开展;加之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主要是调查和选编案例,需要相当的人力、物力、时间、经费的投入,许多教师望而却步,找些过时或典型性不强的案例来凑数或干脆远离案例教学。
(五)引导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分析不够充分深入。
在传统案例教学模式中,案情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所涉理论知识的深浅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受控于教师,而学生则显得过于被动。一方面,教学案例选取方面的不足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和主动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的过于主动和分析方法的单一化、确定化及分析结论的定向化、确定化不仅消解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倾向和方法,更谈不上什么创造性思维。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死记硬背、照搬知识,难以适应要求勤于思考的案例教学方式,以致案例分析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时常出现“冷场”,最后不得不以教师提供正确答案作为课堂教学成果而告终,案例教学的效果不复存在。
二、高职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的改进措施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但对于高职法律基础课而言,运用这一方法时受规定课时及教学对象的制约,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组织、综合分析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实施过程中,应着重从以下方面改进:
(一)重视案例教学法,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在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提倡、鼓励使用案例教学法,并作为主要的研究课题,拨给相应的经费,组织专门人员,加大投入,调动各方积极性。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和调动教师在增强实践的基础上,主动创造和学习新型的案例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参与案例编写,可在教学酬金及提职等方面予以倾斜,提高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现代案例教学模式所提倡的现实性、互动性和开放性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素质。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应当具备准备和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外,更应当具备丰富的法律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准,具备理论和实践的贯通、融合能力。备课任务量很大,讲课难度也很大,因此授课教师要迅速加强专业知识储备并常抓不懈,多学习案例教学法理论,多参与教学研讨、观摩、比赛等活动,及时总结自己案例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以不断改进。学校也应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请进来”,参加各种形式的案例教学培训,鼓励教师多参与司法实践,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等,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丰富实际教学的经验。
(三)正确确定实施案例教学的内容。
很显然,利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会遇到教学内容的繁杂和教学学时短缺的矛盾。因此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使学生充分地在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并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施案例教学就必须做到“少而精”,其内容和环节必须依照关键程度和可能选用案例提供情境的存续程度合理确定,力争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实体法和相应的程序法可综合实施案例教学,案例提供的情境不仅存于实体法教学内容之中,而且存续于诉讼法的教学内容之中,能帮助学生在教材的不同内容之间建立相互联系,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和基于案例推理的能力。
(四)合理选用教学案例,探索数字化案例教学。
案例选择是否恰当对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首先,要注意挑选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离开教学内容,缺乏教学目的,讲授案例是没有意义的。其次,应针对学生思想实际、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实践中意义重大的问题和学生普遍关注而又认识模糊的问题选择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树立正确的观点。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改编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引起法学界或社会广泛关注并能将本课程及相关课程涉及的概念、制度、法理、法律规范有机联系起来的典型案例,既富含争议、有讨论价值,又不使学生感到是脱离实际的理论假设。同时要积极开展数字化案例教学的探索,运用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编写案例教学课件,使案例教学实现文字型案例向多媒体型案例、静态封闭的课堂讨论,向动态开放的课内外交流、课堂交流讨论,向电脑设计仿真、师生双向沟通,向团队多向沟通的转变,从而适应人才培养的数字化环境。
(五)切实引导学生课前独立自主地分析和研究案例。
有效的案例教学,必须坚持研究性学习的原则。如果学生在课前不能熟悉案例的内容,不能进行独立的法律推理,不能对案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不能带着自己特有的认识和观点走进案例教学的课堂,就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的课前准备是案例教学开展的前提,教师在课前不仅要有目的地选择案例,而且要组织案例材料供学生阅读。课前阅读案例非常重要,可以节省课堂上较多的准备时间。如果没有预备的过程,学生在课堂讨论时往往就会不知所措,消极地等待答案,这也有违案例教学的初衷。这个过程,既能使学生熟悉案例的情境脉络,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和研究案例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为更好地实施课堂案例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怀疑批判精神,使案例和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具备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和优势。
(六)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有效组织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
学习是心理的积极动作,不是对教学的被动接受。教学过程的本质应该定位为交往,强调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理解,承认教学是以客体为中心的师生之间交往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师生之间的知识、智慧、生命、意义的共享。[2]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教学契机,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促进学生进入最佳思考状态,让他们始终处于探讨、研究的案例情境中,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维、参与讨论,在思维和语言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得出案例所包含的法学概念、原理和法律原则、法律精神。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思考,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发言,让学生有效地共享学习资源,并借鉴他人的观点,超越个人的局限。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能够举一反三、上下贯通,真正主宰课堂活动,掌握学生的思路,正确对待学生的看法,善于听取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给学生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当然课堂讨论与“讨论问题”的设计密切相关,一定意义上,“讨论问题”比案情还要重要,正是“讨论问题”将案情与教学内容联系了起来。“讨论问题”的设计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创造性工作,设计得好会大大增强案例的讨论价值,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讨论问题”应具有结论的非显而易见性、争议性、启发性、引导性和层次性。
(七)改变课程的考核机制。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灵活生动的教学法,其作用不是传授一成不变的真理,而是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因此不能把考核目的仅仅定位在寻找“正确答案”上,而应该是积极推动学生对法律原理、原则、规则的理解和运用。实行案例教学,课堂上学生有很多发表意见的机会,因此在学生的考核方面,应加强对平常表现的追踪及记录,注重平时成绩,把学生发言表现与卷面考核结合起来综合评定成绩,较大幅度地提高课堂讨论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克服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搭便车”现象。实践证明,这是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现状 教学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 “思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兴趣不高
“思修”课程是由《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合并而成,在学生看来,这样的理论课程都是在讲“大道理”,认为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重视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进,仍然采取传统的单一讲授式方法,不仅削弱了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甚至影响“思修”课程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思修”课程的特点加之教师授课方式的单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
1.2师生对“思修”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虽然“思修”课程是为刚进入大学校门的高校学生开设的必修公共课之一,在对大学生修养的提高以及法律意识的树立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无论对于学生或者对于教师来说对“思修”课程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产生这种现象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首先,“思修”课并非专业课,没有具体传授相关专业的知识理论及实践技能,学生往往认为课堂上就是在做思想政治教育,讲大道理。其次,教师亦认为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加之课堂反馈结果令人失望,在备课日产生应付心理,课堂中对课堂管理要求不高,久而久之,导致“思修”课成了一门“鸡肋”课。
1.3授课环境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由于对“思修”课重视程度不够或师资力量欠缺等原因,导致绝大多数高校对“思修”课的安排都是合班上大课的形式,一次课时安排人数在100人甚至300人以上,这样大规模的学生集中在一起上课所带来的效果可想而知,有些老师一学期下来甚至认不清本班同学,这就给教师的教学效果打了不少折扣。甚至不少学生认为,大课形式的课堂逃课不容易被老师发现,使“思修”课陷人尴尬境地。所以应缩小班级,使教师与学生沟通增强,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2提高“思修”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2.1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
在教学内容方面作为教师要吸收并运用丰富的知识,并且认真备课,做到与时俱进并保持一定的创新,将理论知识与历史发展、时事政治、学生的个人发展联系起来,加入典型案例、成长困惑等内容,深入浅出,才能将晦涩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易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有精湛的表达技巧和理性睿智的分析,还要指导学生融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课堂思考人生、情感、发展,通过个人的人格魅力提升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思修”课教师要树立先进的育人理念
作为“思修”课教师,要深刻领会当前世界性的主体教育思想的内涵。面对大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树立先进的育人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把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促进教育和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个性化放在中心位置,肯定大学生在“思修”课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把传统教育中客体的学生变为主体的学生,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3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在“思修”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的创新,尝试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法律基础部分普遍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采用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某个论点或某个案例,归纳观点进行阐述,对不同观点可以进行辩论,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思修”课是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成长困惑、思想困惑以及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他们自身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都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3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修”课的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其次“思修”课教师要树立先进的育人理念,在正确育人理念的指导下,要勇于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思修”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付文茂.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拙”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
一、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取得的成绩
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院校的专业课从事实践教学的机会多。但是,公共课和本科院校的教学方式是一样的。就拿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来说吧,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同样的开展,共同执行国家的05方案和08意见。但是高职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还是有自己的特点的。这个特点是实践教学对于学校和教师以及学生都具有很好的思想基础。同时,对于组织实践教学的程序也很熟悉,所以,对于组织实践教学来说,高职院校还是很容易组织实践教学的。下面我们看看高职院校在05方案实施以来取得过哪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成就。
第一,自05方案实施以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时蓬勃的开展起来。例如,各地的高职院校研究了很多实践教学的模式,这些个实践教学模式有,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双挂牌、双基地”的实践教学模式,这个双挂牌,双基地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单位在职业学院挂牌成立人才培养基地和员工培训基地,同时职业学院也在单位挂牌成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除了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有这个实践教学模式外,广东外语学院还实行了“三个三”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及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四要、六能”的实践教学模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校开展了这样的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这些实践教学模式很适合这些学校的特点。因此,这些学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第二,高职院校除了一些院校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院校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模式外,还有一些学校虽然没有形成什么具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但是实践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有完整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教案、实践教学的考评办法。并且在实践中就是按照这个计划进行的。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个实践教学的大纲、计划、教案和考评办法给其他的院校提供了参考。同时,这些实践教学内容也被有针对性的确定下来。如讲到爱国主义内容时,我们学校会带领学生到铁道兵纪念碑和资源馆去参观,让学生在参观的时候切身的体会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在参观铁道兵纪念碑时认识到前辈的爱国热情。同时学生也会被这种热情所打动。不同的院校可以结合自己的地缘优势开展一些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第三、现在也有高职院校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方式丰富了很多。主要是将实践教学划分为两个大的类别。即课堂前的实践教学和课堂后的实践教学,这个课堂前的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有案例式教学、参与式教学、课堂辩论等方式,而这课堂后的实践教学也有很多主要就是指社会实践活动。这个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如搞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志愿者服务、帮助一些政府部门工作等等的方式。总之,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实践教学方式,这些实践教学活动都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二、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实践教学在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的组织是实践教学成败与否的最关键的环节。这个组织不是能不能组织,而是,你在组织时采取的办法科不科学。这是至关重要的。什么样的才是科学的呢,那就符合实践教学的客观实际的,也就是符合实践教学的客观规律的。怎样的才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呢?我认为,我们搞实践教学的就是要在实践中发现、指出、纠正学生存在的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那么,我们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时,就要定实践教学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去实施。在实施的时候教师要跟着,跟着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指出问题。最后要帮助学生,也就是要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去做。这样才是正确的实践教学组织环节。这样的组织才是科学的。可是在实际的实践教学组织中往往出现这样两种现象。一个是有的教师从实践教学的内容的制定、实践教学的实施、实践教学的总结等等环节都由他自己包下了。那么,这样的实践教学就是一个不科学的实践教学了。因为教师在这里面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学生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也就是说这样搞实践教学就是去了他原有的意义了。还有一种现象是,教师把内容定下后,告诉学生怎么做,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教师不跟踪,就不可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也就无法指导了。所以,这样的实践教学也是失败的。我们的目的没有达到。因此,在搞实践教学时一定要正确的去组织,否则,只是白白的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二,实践教学在参与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公共课是要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这是我们的最根本的目的。为了这个目的我们想着各种办法。经过理论与实践的论证我们认为实践教学的效果很好。可是,我们高实践教学针对的对象也是全体的学生。可是,有一些学校因为一些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只是有部分学生参加实践教学。例如,这些学校可能学生较多,教学资源有限,要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教学教学时间还不允许。所以,学校就让个别学生去参加实践活动。这样的活动不可能收到我们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另外,有一些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学习兴趣不浓。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去参加实践教学。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就更不能放过让他去参加实践教学了。可是,有一些学校就放任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做法也是不科学不正确的。我们不能以点带面的去搞实践教学,必须让所有的学生都去参加。这才符合实践教学的客观规律。
第三,实践教学在实施时间上存在问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主要课程。同时,实践教学是它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但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还是要与理论教学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最好的效果是理论教学讲完之后立刻开始进行相对应的实践教学。可是在实践中很多学校是这个课讲完了也没有一次实践教学内容。而有的学校领导想起来了搞个活动和学校要点经费,安排老师组织一下。这个实践活动就搞了一次。或者是老师觉得这个理论课上的太枯燥了,搞个实践活动,就和领导申请,领导同意了就搞一次,不同意就算了。或者赶上申请不下来经费这个活动也就夭折了。能够按部就班的连续的开展的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还很少。所以,在以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上,我们还是要坚持的。否则,效果会很不好。
参考文献:
[1]卢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
宁教育研究,2008,4(6):114―116.
[2]侯丽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性选择[J].
中国成人教育 2008,5(4):43―44.
[3]杨耀东.心理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6:129
[4]杨乃红.教育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42
[5]张玉乔,严宗泽.对应用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几点
篇8
一、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和不足:
1、政治意识不强
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不善于运用新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2、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对待工作有时抱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
3、法律意识不强
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时刻运用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将法律知识灵活运用到平常的工作中去。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自己从思想上认真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由于自己在思想上的认识不高,认识不够,对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参加单位集中学习多,个人学习少。还需进一步加强思想和政治方面的教育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
2、安于现状,缺乏责任思想作祟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由于个人家庭原因,没有尽全力干事创业,没有按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思想还比较狭隘,过于安于现状,没有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三、改进措施
篇9
【关键词】高中思想 政治教学 德育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高中政治教学关乎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关乎着学生的品德修养,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老师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都不太重视德育教育,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给学生传授一些政治知识,而且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吸引学生,没有办法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学习的乐趣,老师们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增添课堂上的趣味性,而且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来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那么,到底该怎样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笔者将在下文谈论自己的观点。
一、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老师们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的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而当今时代的爱国主义是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现状,让学生能够保持前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历史上出了很多的爱国人物,他们都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都是民族英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学生不再具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识,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是我们所有人的努力才让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国家强大,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好,因此每个学生都需要对民族文化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也需要主动投身于建设祖国的事业当中。老师们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观看一些影片,这些影片有的是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而进行的奋斗,有的是为建设祖国做出的牺牲,希望通过这些影片的观看和老师的教学让学生明白我们要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
二、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精神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种精神,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当中,学生需要在群体中学习和成长,而且中国人需要把集体利益放在最首要的位置,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学生需要着重考虑集体利益,比如说,学生之间有小小的矛盾和冲突,但是在面对其他班级或学校的挑战的时候,学生需要以大局为重。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很少会考虑其他人的想法和意见,这样的学生在集体当中很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而老师们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也是为了减少这些矛盾和冲突,老师们需要让学生学会和集体中的其他成员相处,也学会拥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在当今社会,学生受到很多不良信息的干扰,这些信息会让学生的整个世界观都受到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今社会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很多人都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利益放在最首要的位置,因为他们觉得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他们只是遵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并没有做错,也有很多人觉得人辛苦的生活和享受的生活都是一辈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会选择享受的生活了,这样的观念就使得很多人在本该奋斗的年龄却选择安于现状,很多中年人还在啃老,还有一些人非常拜金,把物质利益放在最首要的地方,傍富婆傍大款的事件层出不穷。这种种社会现象都说明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这样学生在生活的时候也能够更快乐。
三、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
纪律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让学生学会遵守纪律,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自由,社会上有很多不良的思潮,这些思潮的存在就让很多人不再受规矩和纪律的约束,他们总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使得整个社会是非常混乱的,老师们为了让学生拥有纪律观念,需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老师们要让学生明白没有绝对的自由,每个人的行为都要受到很多东西的约束,想要追求绝对的自由是不太可能的,学生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需要综合考虑,要考虑到其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也要考虑到这件事情会带来的后果。
老师们也要通过纪律教育,让学生拥有纪律观念,学会自觉遵守纪律,接受纪律的约束,学生生活在一个团体中,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那么整个班级就会非常混乱,比如说,学生在课堂上,如果没有纪律观念,每个学生都做自己想干的事情,有人唱歌,有人跳舞,有人玩手机,有人打电话,这样的课堂就是乱七八糟的,老师根本没有办法开展教学,没有纪律的课堂是不可以的,因此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
【结束语】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具有很多的德育因素,老师们需要好好利用这些德育因素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老师们需要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集体观念、纪律意识。
【参考文献】
篇10
班级是由多个学生个体组成的集体。但在现实教育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做班级管理的“甩手掌柜”,认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应尽职责”,成为班级管理的“局外人”。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老师如何参与班级的有效管理?下面我结合自身实践体会,进行简要阐述。
一、在数学教学中规范课堂纪律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有序的课堂纪律,是教学活动有效、深入开展,教学效能取得实效的重要条件和保障。同时,课堂纪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了班级精神风貌和整体素养。但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知识教学、问题讲解作为根本任务和目标要求,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等现象“熟视无睹”。同时加之初中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较强、逻辑思维要求高等特点,导致初中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不和谐”的表现,对课堂活动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学习纪律的规范,在教学伊始向学生阐明课堂纪律要求,同时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生出现的种种违反课堂纪律要求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为有效教学活动深入开展提供纪律保证,有利于班级整体效能的进步。
二、在知识讲授中强化情感教育
初中生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的活力、动力展现无遗,但情感心态呈现波动性、反复性。部分初中生对人生价值、是非善恶的标准没有统一标准,极易偏离人生发展的正确“轨道”。“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每一个学科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和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高尚的情感世界,是每个教学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初中数学教师在知识教学活动中,抓住数学学科所展现出来的情感教育性特点,通过浓厚教学氛围的营造及适宜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起学生内在学习认知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感知数学学科知识“正能量”中,树立正确、高尚的情操。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抓住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在现实生活应用的广泛性,创设出“某单位急需用车,但又不准备买车,他们准备租车,设汽车每月行驶x千米,应付给个体车主的月费用是y1元,应付给出租车公司的月费是y2元,y1、y2分别与路程之间的函数关系图像(两条射线)如下图所示,通过观察图像回答:如果这个单位估计每月行驶的路程为2300千米,那么这个单位租哪家公司的车比较合算?”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知数学学科知识的深刻应用性,深刻领悟数学学科的现实意义,与学生认知情感产生“共鸣”。同时,教师要讲究教学语言艺术。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取得成功,与教师课堂语言组织与运用关系较大。初中数学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善于运用课堂教学语言,注重平时的语言修养,将抽象的知识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进行展现,使学生能够得到享受,从而树立积极的学习情感。
三、在问题讲解中开展德育教育
初中生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素养的培养,是增强班级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初中生在数学问题案例的讲授过程中,学生借助于教师的悉心指导,在感知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勇于实践、敢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品质,以及乐于思考、善于创新的学习精神,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培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中,要将问题案例教学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鼓励学生动手探究、分析思考,创新思维,指导学生有效探究,引导学生灵活思维,实现学生勇于探索、勤于创新等学习品质的有效树立。
如在“平行四边形”章节“如图,在?荀ABCD中,点E是CD的中点,AE、BC的延长线交于点F,若ECF的面积为1,则四边形ABCE的面积为多少?”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培养学生用于探究学习品质渗透到案例教学活动中,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开展探析问题活动,学生在求EDA的面积时出现困难,教师此时鼓励学生根据问题条件认真思考,结合所学知识点内容,指导他们进行探究思考。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认识到:“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和相等的性质易证ECF∽ABF,且对应边的比是1:2,从而面积比是对应边的比的平方,故ABF的面积是4。另一方面ECF≌EDA,因此四边形ABCE的面积等于ABF的面积,为4。”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分析问题,进行解题,在学生书写问题解答过程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对解题的方法策略进行正面积极评价,归纳总结,得出解题规律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对解题规律进行理解掌握,学生在亲身探析活动经验上,对解题规律及方法的理解更深刻、更高效。
四、在互动评析中实施现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