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生物技术范文
时间:2024-05-06 17:4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院生物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生物技术专业近十年由于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导致该专业毕业生明显供大于求,学生就业压力年年加大。在地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就业问题仍然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一般每年除了大约30%-50%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外,其他毕业生的就业往往趋向于散发状态。而且一般性生物技术企业多是参加大型综合性院校的就业招聘会,而不参加医学类就业市场,生物技术医药类企业多数是名为招聘生物技术专业,实则招收医学类、药学类学生,更是加剧了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形势的恶化。根据对我校生物技术专业近三年的调查,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直接就业从事生物技术产业的学生比例较低,大部分学生从事的行业与生物技术关系不大。因此,考取研究生也成为该专业大多数学生的首要选择,学校和专业教师也往往鼓励学生考研,从而使地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培养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医药生物经济发展的办学目标”大大打了折扣,变相地转变研究生教育的预科培养。根据对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大学四年级学生近三年的调查,表明大约有80%以上的学生将考取研究生作为其毕业时的首选,甚至毕业后仍有不少没有考取研究生的毕业生又重新加入再考研的队伍中。由此可见地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在本专业领域内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1.2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形势严峻带来的后续问题
就业形势的差强人意带来连续的负面影响,从而造成高考招生时,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青睐生物技术专业,这种现象在地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尤为普遍。该专业的第一志愿录取率近几年一直不高,而这种现象又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发展部署,在资源配置、师资力量的引进与培养、实践教学资源等方面不向生物技术专业倾斜。同时由于第一志愿录取率低,大部分生源需要从其他报考专业调剂,又造成了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良莠不齐的现象,调剂到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往往感到没有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从心理上对生物技术专业认同感较差。这些调剂的学生中大部分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专业的学习风气,从而使专业的发展极其被动。
2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发展的对策
现代生物技术从诞生开始就显现出其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商业前景,并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农业、能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直接促成了生物经济产业的发展。2013年我国生物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
2.1万亿元,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医药生物技术将是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的重要研究和开发领域,如何在医学院校做好做强生物技术专业显得尤为重要。
2.1发挥医学院校的医学教学资源优势
地方医学院校一般都有多年的办学历史,优势专业往往集中在医药专业,如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中医学专业和药学等专业,而这是其他类型高校所不具备的资源优势。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充分挖掘医药学科的基础优势,结合目前社会对医药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在生物技术专业构建了完整系统的“生物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计划与课程设置方面,充分体现生物、医药之间的交叉融合特点,除让学生学好生物基础平台课程外,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分别安排一定比例的医学和药学有关的医药类板块,建立生物技术知识为主、医学和药学知识为辅、理论和实践密切联系的课程体系,为实现“培养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医药生物经济发展的办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加强产学研结合,与医药生物技术企业联合办学
产学研是相互耦合、相互促进的,生物技术专业作为应用型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但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创新的思维,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培养体系,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优秀的医药生物技术企业往往站在医药生物技术科技发展的前沿,往往洞悉生物技术发展趋势。因此充分挖掘办学驻地或者临近区域的医药生物技术企业资源和相关科研院所,加强合作,资源共享,实现产学研的密切结合,让医药生物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融入他们对人才培养和需求的理念,有助于培养与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企业相接轨的应用型人才。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积极走出去,同山东省烟台市威海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合作,构建产学研平台,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3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的具体规模,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分别从生物技术企业和生物技术专业专职教师中选拔一定数量的教师,通过互派方式,培养为“双师型”教师。这部分教师既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又熟悉生物技术企业的运行机制和生产操作平台,他们是校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培养实用型医药生物技术人才的重要参与者。熟悉生物技术企业的发展,能及时掌握生物技术企业中生物技术应用的实际状况,就会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更新提出更合理的建议,深谙教育教学规律就能更好的在校企合作中建立更为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模式,从而为培养应用型医药生物技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4及时更新课程体系,与社会发展接轨
卓越有效的课程体系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及时抓住社会对医药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特点,进行统筹考虑、系统设计,使教学各环节前后衔接,形成相对稳定的理论知识授课体系,并将国际上关于生物技术的新进展融入教学体系中;紧跟生物医药企业对医药生物技术人才需求的方向,建立科学合理的、灵活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的及时更新。在已有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等措施的基础上,加强与医药生物技术企业或医药研究所(公司)联合,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逐步对部分实验教学内容采用校企联合模式组织教学,在企业进行的教学过程由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完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
2.5根据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
分类培养我校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积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喜爱程度,进行分类培养,通过有类别的引导,培养他们成为生物技术产业中不同层次的人才。例如,热爱生物技术科学、愿意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往往理论知识扎实,要及时把这部分学生引入教师的科研中,使其不仅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有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一定的科研思维,为以后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他们考取研究生,培养成为生物技术的高层次研发人才。近三年,我校药学院积极在生物技术专业中积极开展大学生早接触科研活动,取得了极好的效果。经过统计,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每个年级基本保持有30%以上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联系专业教师,课余时间跟随专业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起到了很好的培养,参加的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大学生实验技能大赛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其他对生物技术不是非常喜欢的学生甚至厌恶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认清社会发展趋势和就业难度,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产学研平台中的医药生物技术企业中及早进行实践锻炼,把所学知识与医药生物技术企业的实际生产相结合,使他们一毕业就能有娴熟的与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企业相对接的操作技能,在企业中成为优秀的技术人才。
3展望
篇2
关键词:医学院校 发酵工程 教学改革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将生命科学与医学有机融合是生命科学当前发展的趋势和主流。生物技术专业是医学院校为适应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及整个生命科学领域发展要求而设立的新兴专业[1]。发酵工程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应用型和实践型较强的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
我校于2002年开设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学生于2005年3月进入发酵工程课程的学习,至今已经连续开设7年。我们从开设发酵工程课程之日起,就不断发展并使之完善,追踪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和研究手段,注意结合相关生物化学及微生物学的知识及医学院校学生培养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科研创新能力,力争形成符合我校医学背景下具有较强办学特色的发酵工程课程教学体系。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教学改革,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个人体会。
1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
全国开设生物技术专业的高校有300多所,其中有28所高校属于医学院校。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验教学体系和毕业论文上,很少有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经查阅,仅有安徽医科大学胡若磊[2]、滨州医学院焦飞[3]分别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酶工程和分子生物学进行了课程教学体系的相关研究,而对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一直无人涉及。
医药生物技术专业在医学院校中开设仅有10年左右的历史,属于一个全新的专业,各医学院校既无可参照的教学计划,又缺乏教学经验,如果完全套用综合性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发酵工程课程教学体系,不能够满足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发酵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顺应了时展潮流,对明确发酵工程课程教学目标、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一定借鉴意义。
2 教学改革的内容
2.1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课题组参照相关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大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编写新的教学大纲,结合专业特点,补充新内容,删减过时、重叠内容,避免一本书教到底的传统教法。课程体系编排上坚持生物学和工程学两个基础并重,一方面通过微生物、生化、分子生物学的知识深入理解发酵过程生物学现象,另一方面应用高等数学微积分的基本原理理解发酵过程动力学和放大优化的基本思想,最终掌握发酵工业生产过程动力学和过程放大中的量化与优化基本方法。
2.2 教学内容的重组与优化
发酵工程涉及生物工业的许多领域,如抗生素工业、有机酸工业、酶制剂工业、氨基酸工业,还有新能源的开发及生态环境治理等。在这些生物工业领域中,各种具体的生产工艺,从原材料到菌种、生物反应器、产物的分离与提纯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其基本生产模式相同、理论基础相同。要调整该课程体系,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分类和归纳,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讲解。结合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医学背景及专业特色,适当增加医药相关内容的讲授学时,如重点讲解抗生素、氨基酸、核酸类药物的生产工艺过程。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3.1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采用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我们在授课过程中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交互式教学策略”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教学资源的“多元化教学”代替“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系统讲授法、讲授和自学结合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和科研结合法等多种教学方式。
3.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理解、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重点讲解,注重讲授内容的系统性和衔接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外,为了吸引学生对发酵工程课程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实例法讲授。例如,在讲授《发酵机理》一章时,以啤酒、酸奶、抗生素的发酵为实例,通过讲授其制作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发酵机理的认识。通过课堂讨论和分析一些常见现象,积极鼓励和吸引学生参与课堂问题的讨论,增强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3 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充实教学手段
发酵工程课程已经成为泰山医学院优秀网络课程,许多教学资料已经上传到课程网站,内容包括课程简介、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课件、相关网站的链接、习题库,拓展学习等内容并保持动态更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设了BBS互动论坛、课程快讯、答疑解惑、习题交流、课程建议等板块增加了互动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随时从课程网站下载教学资料,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3.4 朋友班导师制和课外科研活动小组
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宽口径、厚基础,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我们实行了发酵工程任课教师与授课班级结对共建朋友班活动,担任整个授课班级的导师。除了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外,重点加强学生对发酵工程课程的科学研究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采用课间指导、课后答疑、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组成课外科研活动小组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发酵工程所学知识进行科研活动的能力。
3.5实验教学的改革
(1)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加大发酵工程课程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减少单纯验证性实验比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重;增加与医药相关实验的比重。以往的发酵工程实验课为12学时。由于课时少。只能开出几个基本的实验,且是孤立的。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于2010年修订了发酵工程实验教学计划。将学时数提高到24学时。减少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自主设计性实验,如增加抗生素发酵菌株的分离、筛选、发酵和效价测定的综合性实验,既巩固了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又使学生掌握了发酵工程菌种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又如我们设计了“蛹虫草菌摇瓶发酵培养条件优化”的自主设计性实验,由学生分组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以多糖产量为指标,对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实验方法进行优化,获得最佳的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此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2)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尽量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创新的机会,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到抗生素、氨基酸等生产企业参观和实习;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生产实践工作,并且将他们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知识进行总结积累,用于教学与实践。
4改革和完善发酵工程课程考核制度
发酵工程课程成绩考核一般为平时成绩考核(10%)、实验考核成绩(20%)和期末考核成绩(70%)。在此基础上我们增加了考核内容的项目。加大平时成绩占整个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10%增加到20%,增加学生学科发展动向报告、课程设计等作业分值,如在学期中间,给学生布置“发酵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的作业,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制作PPT课件,自己上讲台讲述,教师根据学生综合表现打分。通过这种方式的考核,既增强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考核模式,能够比较公平、准确地反映一名学生的学习效果。
5取得的成效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在发酵工程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素质显著提高,备课充分,讲课生动,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实际生产的实例讲解工艺技术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授课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比例与过去相比明显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时精神状态饱满、精力集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曹新.关于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考[J].医学教育,2005(2):21-26.
篇3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医学院校;课程体系
近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生物技术在各领域展现出了无限潜力,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被世界各国确定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新型产业。现代生物技术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融合,逐步形成了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和工业生物技术三个应用领域,其中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由于和人类的生命安全关系密切,成为现代生物技术中最实用、最具发展势头的领域之一。
一、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各院校招生情况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以及新的理论技术不断涌现,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药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生物技术相关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有增无减,尤其是医药行业生物技术人才需求快速增长。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教育部于1998年正式将生物技术专业列入理学本科专业目录,主要培养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之后,很多院校都相继开设生物技术专业,中国前300名大学中,具有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学占到了33.7%。通过对生物技术专业在这300所大学不同类别的分布分析可以发现,生物技术专业在综合类、理工类、农林类和师范类高校中设置的频率较高,分别占相应各类高校总数的70.6%、70.8%、82.6%、97.3%。而我们通过前期统计,全国90所医学本科院校,开设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仅有28所,占31.1%,不及全国的平均水平。医药行业生物技术人才的供给远远小于社会需求。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与普通院校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所不同,其特点体现在医学知识和药学知识与生物技术的深度交叉融合,因此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课程也要反映相应的医药特色。但是,由于生物技术专业在国内相关院校的开设主要集中在综合类、理工类、农林类和师范类高校,在医学院校开设的相对较少,必然会导致教学模式和内容偏向于工业生物技术和农业生物技术的教学。体现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就是医药生物技术人才的相对缺乏。面对大好形势,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医药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主体,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培养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关系到专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课题。目前,医药生物技术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缺陷,针对性的医药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尚属于探索阶段。如果照搬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就会导致学生能力的同质化严重,不能很好的与医药行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相吻合,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足,从而造成就业困难。所以,迫切需要建设适合医药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另外,生物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夯实理论知识和培养科研思维必备的手段。因此,在教学体系设计及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全国各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课程分析
统计了全国21所高校生物技术专业所开设课程,其中包括4所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各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开设情况
从总体来看,各学校课程开设率较高的课程有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所统计所有学校均开设有以上三门课程;其次,开出率较高的课程有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医学统计学、生物信息学、免疫学等,下图为所统计各学校开出率前21位的课程。
(二)医学与非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对比
与非医学院校相比,医科学校生物技术专业中,各学校课程开设率较高的课程同样有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统计的所有学校均开设有以上三门课程;除此之外,医学类学校基因工程、医学统计学、生物信息学、免疫学、生物技术综合性实验、生理学、人体解剖学、药理学、蛋白质工程等几门课程开出率高。下图为综合所统计各医科与非医科学校课程开出率前20位的对比图。从图上可以看出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基因工程、医学统计学等开出率两类学校均较高,但是临床医学概论、病理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医学相关课程,非医学院校均开设较少或未开设。
三、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注意医学基础知识与生物技术学科各课程间的交叉和渗透。所以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就应该与其他院校有所区别,具有自己的特色。除了生物技术专业必开的基础课程及专业技术课程之外,具有医学特色的相关课程也应该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可以使学生将医药基础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的实际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医药生物技术行业。因此,通过对其他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以及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了一些本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合理选择授课科目,突出医学院校优势
目标是培养出适合我国现阶段实际需求,具备扎实医药生物技术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各项实验技能,能在医药、检验、食品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工作,以及在科研、营销、第三方检验等领域从事研究助理、产品销售、检测试剂盒的设计开发与使用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我们的学生除了学习一般生物技术专业必须学习的理论知识,还要补充如临床医学概论、病理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统计学等与医药生物技术相关的医学类专业课,从而进一步提升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调整实践教学模式,开设专业综合实训
生物技术专业涉及到的五大工程技术之间彼此交叉渗透,互为基础。因此,生物技术实验课程的设置必须打破传统上每门课程单独设立实验的传统,将本专业主干课程实验根据内在联系进行整合,单独成课,设立一些综合性实验、实训,而非简单的课程实验。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一般在第三到第四学年开展。另外,综合性实验内容的设置还要能反映多门课程的综合知识,最终达到对学生实验技能和方案进行综合训练的目的。例如,我校开设了生物技术综合实训,该实训共安排8周时间,分两学期上完,每学期安排4周时间,中间不再穿插理论课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该综合实训涉及基因工程各个方面,以蛋白药物开发作为主线,包括蛋白药物的克隆、表达、检验、纯化、药物活性的检测等一系列医药生物技术操作环节。该实践环节与真正蛋白药物的研发生产相一致,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与社会、行业接轨。另外,根据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医药特色,开设病理检验、实验动物学、抗体制备、临床分子诊断、动物细胞培养等实验,这些实验除了培养学生基础生物技术技能之外,加入医学相关内容,使学生掌握交叉学科知识及技能,更适应社会对医药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出的学生更适于快速发展的医药生物技术行业。
(三)根据市场需求,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在生物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发现许多知识点在不同课程中重复出现,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另外通过对学生实习企业的调查,我们发现企业最需要那些实践能力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毕业生,而我们的某些授课内容缺乏纵深性,对知识点的讲解并不系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整合,减少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比重,同时注重了某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快速系统地建立知识体系。例如在“分子诊断学”授课中,增加遗传病的介绍,如常见遗传病的临床特征、分子诊断手段以及基因治疗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授课内容中加入临床诊断试剂盒的研发、临床生物技术检测及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方法等内容,以培养具有良好医学基础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适应社会并服务于社会。生物技术尤其是医药生物技术方向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可以说改变了现代医学的发展,但是对于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目前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通过思考后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能够培养出与社会及行业、企业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弘艺,张旭光,邵露等.生物技术专业现状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
[2]刘瑞珍,张兰凤,邱启祥.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探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4,22(2)
篇4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国家线(2010年)
类别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A类考生 275 36 36 54 54
B类考生 265 33 33 50 50
C类考生 255 30 30 45 45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国家线(2011年)
类别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A类考生 300 40 40 60 60
B类考生 290 38 38 57 57
C类考生 280 35 35 53 53
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C类考生:①报考地处三区招生单位的考生;或者②目前在三区工作且定向或委托培养回原单位的考生。
一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11省(市);
二区: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10省(市);
三区: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省(区)。
2010年、2011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排名A+、A类院校分数线
排名 招生单位 2010年分数线 2011年分数线 排名 招生单位 2010年分数线 2011年分数线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1 四川大学(A+) 290 39 39 58 58 300 45 45 68 68 7 天津大学(A) 310 45 45 80 80 330 50 50 90 90
2 浙江大学(A+) 315 60 50 75 75 325 55 55 80 80 8 清华大学(A) 330 50 50 80 80 335 50 50 80 80
3 上海交通大学(A+) 320 50 50 80 80 330 50 50 90 90 9 北京大学(A) 300 50 50 90 90 325 50 50 90 90
4 复旦大学(A) 310 50 50 90 90 310 50 50 90 90 10 华中科技大学(A) 310 42 42 80 80 330 50 50 80 80
5 东南大学(A) 310 45 45 80 80 325 50 50 85 85 11 南方医科大学(A) 275 36 36 54 54 300 40 40 60 60
6 西安交通大学(A) 325 45 45 75 75 340 50 50 80 80
2010年、2011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排名B+类院校分数线(排名不分先后,均为国家线)
北京工业大学 暨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2010年、2011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排名B类院校分数线(排名不分先后,均为国家线)
天津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燕山大学
上海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2010年、2011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排名C类院校分数线(排名不分先后,均为国家线)
云南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江苏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苏州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注:以下19所高校为自主招生划线(排名不分先后)
招生单位 2010年分数线 2011年分数线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武汉大学(B+) 300 47 47 85 85 320 50 50 90 90
大连理工大学(B+) 310 42 42 63 63 320 45 45 75 75
同济大学(B+) 310 50 47 80 80 325 50 50 90 90
山东大学(B+) 290 40 40 70 70 300 45 45 80 80
中南大学(B+) 305 47 47 75 75 340 50 50 90 90
电子科技大学(B+) 290 40 35 60 60 310 50 50 80 80
重庆大学(B+) 310 45 45 75 75 315 46 46 85 85
中山大学(B+) 270 45 45 60 60 270 45 45 60 6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B+) 310 50 50 80 80 320 50 50 80 80
东北大学(B+) 300 42 42 63 63 310 45 45 80 80
南京大学(B+) 290 45 45 75 75 300 50 50 80 80
南开大学(B) 300 50 45 80 80 310 50 45 80 80
北京理工大学(B) 300 40 40 60 60 310 45 45 68 68
*吉林大学(B) 300 40 40 90(60) 90(60) 315 45 45 68 90(6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 300 40 40 75 75 300 45 45 80 80
厦门大学(B) 290 40 40 70 70 310 50 50 80 80
华南理工大学(B) 310 50 50 75 85 325 50 50 80 80
西北工业大学(B) 295 43 43 65 65 310 50 50 70 70
湖南大学(C) 300 43 43 75 75 330 48 48 85 85
篇5
关键词:兴趣培养 大学武术 教学方法
一、前言
进入21 世纪,人的素质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培养创造型的现代人,它既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它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大学阶段,素质教育的重点应是身体素质教育,因为大学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打好身体的基础是第一位的。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体育项目的代表在大学素质教育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武术既是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又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武术课程已被列为我国大学健身教育(体育) 课的必修课。这块学前教育的领地也应适应教育改革及武术发展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武术活动。
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健身防身, 锻炼意志, 培养品德, 娱乐休闲, 品味文化等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广泛认同。因此, 对进行武术教育, 尤其是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探索与现代大学教育相适应的武术教学教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激发大学武术兴趣的教学实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检索,电子期刊数据库,并查阅图书馆、其它同类项群的大学有关的研究论文,阅读武术及相关的著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访谈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了解情况, 对武术班学习的看法、建议等。并征求他们关于完善大学武术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3.教学实验法
分别将两个班分两组,一组就用平时简练的语言进行武术教学;而另一组把所要教学的武术动作名称形象化,整堂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教学。在一定的时间段看哪个组教学结果较好,记忆深刻并且兴趣浓厚。
4.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数据统计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大学武术教育中把武术动作形象生动化等语言法所起的作用内容的结果。
三、实验方法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兴趣是大学学习活动的推动器,有了兴趣,再困难的学习活动也会乐此不疲;少了兴趣,再重要的学习活动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只有好之,进而才能乐在其中,达到乐之的境界。因此,能否激发学生兴趣,是教育的关键。本研究用形象化、生动化的武术动作名称进行武术教学实验,通过统计分析教学效果,希望能使学生对武术能产生充分的兴趣,从而改变学生对武术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更好的发展和推广武术。
兴趣不是天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和演化的。重要的是要随时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趋势,及时采取措施,促使他们的兴趣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形象化的武术教学方法就是对武术动作名称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但不脱离武术动作本身要求,而当前武术教学方法是按照正规的武术动作名称进行教学。使得武术能够更好地在学生中开展和推广,这就是本次实验的目的及意义所在。
(二)实验分组设计
1. 按照正规的武术动作名称进行组合动作练习,简称“A组”
2. 对武术动作名称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但不脱离武术动作本身要求的组合动作练习,简称“B组”
3. 另一个班按照正规的武术动作名称进行组合动作练习,简称“C组”
4. 对武术动作名称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但不脱离武术动作本身要求的组合动作练习,简称“D组”
(三)实验条件
采用相同的组合动作,用形象化的武术教学方法和当前武术的教学方法,结合运动训练学等研究方法,分析两种的训练存在的不同之处,比较两种训练方法的优、缺点。
(四)实验内容
1. 两种教学训练方法对照内容
A组和C组相同,B组和D组相同
(1)取砸拳,A组和C组的教学中该动作的名称称为“砸拳”,B组和D组为“千金坠”;
(2)取马步向前双冲拳,A组和C组的教学中该动作的名称称为“马步向前双冲拳”,B组、D组为“双龙出海”;
(3)取并步向上双推掌,A组和C组的教学中该动作的名称称为“并步步向上双推掌”,B组、D组为“万佛朝宗”;
(4)取上步仆步拍地,A组和C组的教学中该动作的名称称为“上步仆步拍地”,B组、D为“蜗牛耕地”。
(五)实验两种教学训练方法结果测试
1.测试内容
1.千斤坠(砸拳)—-2.双龙出海——3.万佛朝宗----4.蜗牛耕地
2.测试方法
1.对受试者演练组合动作进行有根据的评分评价方法根据上述评价内容进行打分。
2.对受试者进行调查,对于各组希望再次学习的进行人数统计。
3.评价内容及标准
技术要求:动作准确30分、优秀26-30分、良好21-25分、不及格20分一下、总分为100分
四、结果与讨论
(一)测试结果
1.技术测试结果
(1)A组总分优秀的占本组的40%;良好的占本组的40%;不及格的占本组的20%。
(2)B组总分优秀的占本组的80%;良好的占本组的20%;无不及格现象。
(3)C组总分优秀的占本组的40%;良好的占本组的50%;不及格的占本组的10%。
(4)D组总分优秀的占本组的60%;良好的占本组的30%;不及格的占本组的10%。
(二)讨论分析结果
本次实验研究中,对照组一共是20人,达到优秀的占总人数的40%,达到良好的占总人数的45%,不及格的占总人数的15%;而实验组同样是20人,达到优秀的却占总人数的70%,达到良好的占总人数的25%,不及格的仅一名,总人数的5%。在训练计划、次数、时间和强度等都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运用正规的武术动作名称进行教学,在示范时强调动作的正确性,在紧接下来的训练时不断地进行语言刺激,不断地用形象的武术动作名称进行强调。
在本次实验中可以看出,学生上课的气氛不活跃,学后印象不深刻,并且对所学动作的名称不是很清晰;而实验组结合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学生很富有热情,学习很积极,对练习武术很有兴趣;动作名称很熟练,一边做动作一边就能说出动作的名称;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而且动作熟练和连贯性较好。
武术主要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在武术教学中若只让学生盲目地跟着老师模仿,不用语言与学生交流,学生不能明白动作的规格要领在何处,这样不仅培养不出高水平的学生,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也就达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语言的形象性也能使学生学得巧、学得快、学得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激情,促使学生在兴奋之中完成动作,减少武术学习的痛苦成分。
五、结论
(一)结论
篇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26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医院和民营医院的大量出现是近几年我国医疗行业一个喜人的重大变化,已逐渐成为医疗市场不可轻视的有生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民营医院的临床检验、临床输血作为疾病诊疗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备受医护人员和患者关注。为此,对通辽地区26家已开展临床输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医院)和民营医院的检验人员及与输血相关的护士掌握输血基本知识、临床检验基本知识情况做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实用临床输血指南》、《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及《体检结果导读》等自行拟题[1~4]。
调查对象:护士与临床检验工作人员。
调查方法:每单位随意选出护士和检验人员各1人,现场发问卷调查题(多选题10题、单选题10题和10道是非判断题)。采用百分制,得分≥86分为良好,61~85分为一般,得分≤60为较差。发放52份,收回52份。
调查内容:检测样品留取、采集的基本知识及对检验的影响、常用项目检验结果如何解读;有关临床输血程序、你所了解的有关临床输血的国家法律法规及你单位哪些有关临床输血的规章制度;临床输血基本知识,查看输血前的安全检查[ABO血型正反定型、Rh(D)定型、ALT、HBsAg,HCV抗体、HIV抗体、梅毒抗体]的执行情况。
调查和评估标准的依据:主要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实用临床输血指南》、《医疗机构实验室管理办法》及《体检结果导读》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
结 果
不同调查单位护士、检验人员对输血、检验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
讨 论
随着疾病诊疗技术不断的发展,检验医学、临床输血的作用也日益突出。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医院和民营医院能否正确合理地使用血液及其成分,减少不必要的输血,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熟练掌握临床检验、临床输血基本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表1结果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医院和民营医院护士、检验人员对相关临床检验和临床输血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较差。临床检验基本知识和输血知识差主要体现在对《医疗机构实验室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实用临床输血指南》等不熟悉,对临床输血、临床检验相关法规的知晓率低,输血概念较模糊或混乱,输血风险意识缺乏;对生理、标本采集、化学、物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了解不够。临床护士、检验人员除应该了解检验科常用项目的临床意义外,更应熟悉检验科对不同项目采集标本的具体要求,以使检测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
开展临床输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医院)和民营医院越来多,但输血量差异较大,年用血量较大近2万U,有的则不足10U,导致较多单位忽视对临床输血管理及输血前的安全检测,更不会主动投入临床输血所需的人力、物力,阻碍了临床输血的规范化建设。不管用血量多少,也要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加强软件建设,尤其要规范输血前的安全检测、规范输血医疗文书(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记录单和输血反应回报单)、完善各种输血制度和各技术操作规程等最基本的工作。不能漏检输血前规定的检测项目,四项免疫检测项目,检测要求采用酶免疫法测定,酶标仪判读结果,对不能开展酶免疫检测的单位允许外送检测,但受委托检测机构硬是具备相应检测资格的医疗卫生单位,并索要和保留检测原始记录。
卫生行政部门尽快按照临检、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出适合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民营医院临床输血、输血前安全检测规范或标准,对规模小又需要输血的乡、社、民营医院,要求达到血液检验、贮血、配血等最基本硬件设施,并对检验、输血相关人员进行基础知识、技术培训,完善输血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乡、社、民营医院临床检验、临床输血才能得以保障,并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0.
2 蒋冬玲,李志强.实用临床输血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篇7
桂林医学院专科的专业有临床医学包括全科,口腔,麻醉等,临床医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药剂专业,国护,护理,公共管理,生物技术,医药市场营销等。
桂林医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坐落在桂林,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35年的广西省立桂林高级助产护士学校,1958年更名为桂林高等医学专科学校,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本科建制的桂林医学院,学校分为三个校区即乐群校区,东城校区和临桂新校区。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药学
(Pharmacy)
药学(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学科)是生物医药行业的主体专业。药学科学与化学,生物学,医学紧密结合不断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防病治病的新药,同时也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由于近些年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就业渠道广,药学毕业生一直处于供需两旺的状态,就业单位主要有政府卫生药监部门、药检系统、科研机构和高校、医院、制药企业、医药销售公司、连锁药店等。此外,医药卫生媒体、日化和精细化工行业也对本专业毕业生有较大需求。
美国是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拥有辉瑞、罗氏、强生、礼来等制药巨头。德国是欧洲制药业的传统强国,拥有拜耳、默克集团、勃林格殷格翰等知名药企。国外药学及相关专业大多是在医学院中开设,比较知名的院校有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伦敦大学药学院,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东京大学等。此外美国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的27个研究所与研究中心也有开展药学研究,招收本领域的博士和博士后。
中药学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中药学专业主要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目标是培养掌握中药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科研实践操作能力,能从事中药品种质量评价控制、有效成份分析、中药炮制制剂、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评价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由于中医药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与辩证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药文化,因此,即使在以“西药”(化学药)和生物技术药物为主导的今天,中药在中国仍然举足轻重,在世界范围具有广泛影响力。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同仁堂”、“东阿阿胶”、“白云山”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企业。现实表明,“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已不再是一句口号,现代中药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尤其是东亚地区有广泛影响力,开展本领域研究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比较多的集中在东亚国家和地区。韩国的延世大学,首尔大学以及日本的岐阜药科大学、九州大学、近畿大学均开设了相关专业。此外,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香港大学、浸会大学、澳门大学也设有中医药学院。
制药工程
(Pharmacy Engineering)
制药工程是一个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的开发、放大和设计人才为目标。尽管制药工程专业在名称上是新的,但是从学科沿革来看她的产生并不是全新的,是相近专业的延续,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的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
1995年,第一个全美范围内的制药工程研究生教学计划在制药工业最集中的州——新泽西州立大学Rutgers分校诞生,标志着制药工程教学的开端。全美排名前三的院校分别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为了培养优秀的学生,各校的制药工程专业聘请了很多从事跨许多领域的前沿研究者作为学生的老师,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让学生更好更精的学习专业知识。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学校还会经常召开交流会、座谈会等,并经常请一些大牛莅临,与医药领域的最前沿的机构共同培养出制药工程的专业人才。
生物技术
(Biotechnology)
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以生物学和化学为主干学科。生物技术药物以基因工程、抗体工程或细胞工程技术生产,源自生物体内,用于体内诊断、治疗或预防,主要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疫苗、多肽和核酸类药物。近些年,基因科学、蛋白质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DNA生物芯片和药物基因学等领域中的突破,使对疾病的攻克进入“靶向治疗”分子水平。靶向药物较传统药物在特异性和安全性上具有优势。以单克隆抗体药物为例,2011年,单克隆抗体药物以480亿美元的销售额继续领跑全球市场,同比增长20%。在未来的5年中,专攻新药的生物技术公司和其合作的制药公司,有望推出数百种一类新药。
生物技术为应用型的宽口径专业,主要培养医药、食品、生物检测领域科技人才。由于生物技术属于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特性,技术依赖、知识密集的特点突出。因此,对劳动者知识和技能要求很高,本科生就业较为困难,属于教育部公布的10大本科“红牌专业”。本科生往往需要进一步深造,最好攻读博士,并且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该专业知名院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
生物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各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财力促进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哈佛大学、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东京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在不同的研究方向均获得了显赫成果。除此之外,业内公认的知名研究机构还有冷泉港实验室和巴斯德研究所。
生物制药
(Biopharmaceutical Science)
生物制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生物制药专业(BPS)的专业名称非常细化,所以开展BPS教育的海外学校并不是很多。比较有名的是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具有专门的生物制药专业,提供硕士和博士课程。研究的范围涵盖了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分子生物学、毒理学、癌症研究等等。其他提供BPS课程的大学还有University of Ottawa(渥太华大学),King's College London(伦敦国王学院),Okayama University(冈山大学)等。
中国药科大学的生物制药专业属于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能够受到生物技术方面的良好培训。专业侧重点在于生物化工及现代工业药剂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以及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原理和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专业技能。
武汉大学生物制药专业属于药学院。专业侧重点掌握生物学和药学及相关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篇9
【关键词】发酵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教学效率
生物技术制药是新药研发的重要组成,其产品的实现一般需要发酵工程的参与,因而发酵工程是生物药物工业化生产的核心。现酵过程中不断涌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因此实践性和应用性强[1]。在工业发酵生产进行的数十年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结合生物科技的发展,已经上升为理论性的知识,并不断继续扩展。这些知识在发酵工程教学中非常关键,也是发酵理论知识的重要补充[2,3]。通过发酵工程实验教学,学生可以直观的面对理论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过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发酵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认识发酵相关设备与学习基本操作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的目的。在实验学习中,综合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发酵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从理论知识出发,结合实验现象,寻找和解决问题,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1与制药相关发酵工程实验课开设现状
发酵工程作为武汉大学药学院生物制药的主干课程已有14年,成立生物技术制药专业后发酵工程实验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开设了3年。按照我校生物技术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关课程如生物技术制药实验和生物化学实验,其教学内容与发酵工程实验课又很大的关联与分工。在武汉大学药学院的具体教学工作中,通过各授课教师的协调,做到在这三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中均不存在内容重复,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虽然发酵工程实验课程由相对独立的实验构成,但是存在多是相对比较基础的微生物实验内容,不能兼顾发酵各环节和不同发酵类型的不同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其实验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与整合优化。
2发酵工程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实施方式
2.1提高教学效率
重新设计之前由于实验内容偏向基础的微生物实验,采用比较松散的每周一次课。在新的设计中,每周上两次课,因此过去全学期的实验课程现在半学期就可以完成。但是每次上课都需要至少8个小时,在各次上课之间的时间,也根据实验内容穿插安排取样、观察、制样等过程,保证教学内容可以完成。而且开课时间也相应稍晚于理论课进程,基本在发酵工艺讲解后开始实验课。目的是使学生在对整个发酵工程的内容开始有一定认识后再进入实验课,避免过于陌生而出现盲目的按照实验步骤操作而不理解的情况出现。与部分院校开设“一条龙”式实验教学不同,武汉大学药学院开设发酵工程实验课是分段式的。其原因:第一是学生的教学安排还有其它课程,很难实现连续数天的时间单独进行实验教学;第二“一条龙”式实验教学要求前后连贯衔接,如果中间某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那么下一步实验就不能按计划进行,会严重干扰教学进程[4]。而采用的分段式实验安排,虽然不是前后相连的实验,但是在内容上比较全面的涉及了发酵工程的主要操作内容,可以使学生系统的学习和了解该课程的学习要点。而各实验分别在上课前进行准备工作,可以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另外,在实验进程中,由于微生物生长需要时间,因此将不同实验内容穿行。这样可以避免“一条龙”式实验模式中必须等待上步实验结果出来才能进行下部操作的问题,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降低了与其它课程的时间冲突,同时也方便了课程以及教室安排和学生选课。
2.2实验教学体系整合优化
以前开展的发酵工程实验中,内容以发酵工程基本操作及菌种筛选等为主,比较简单枯燥。改革后结合武汉大学药学院生物制药专业的特点,与发酵工程设计的相关课程相互协调,避免开设雷同的实验内容,但是又与微生物、微生物制药、制药工程等相互关联或前后衔接,形成连续而有机体系,彻底从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转变[5]。这种综合性的实验教学设计将促进学生从发酵的整体目标出发进行思考,全面分析某一发酵过程出现的现象,确定关键的操作点,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和学习发酵工程知识[6]。
2.3实验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与调整
根据我院生物技术制药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选择实验课程兼顾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安排学生从基本到相对复杂的操作上手,以典型的发酵过程和产品生产为主干知识,将实验教学内容安排为7个实验项目,分别是:优化液态发酵条件、机械罐操作及动力学研究、菌种诱变、培养基优化、固态发酵制作米酒、淀粉原料处理、固定化发酵。按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方式安排。重新设计的实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结语
进行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发酵工程实验技术,如果一味追求漂亮的实验流程和实验结果,可能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一定的不便。我们的改革从强化学习要点出发,通过快速和鲜明的实验过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未来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本着这个目标不断改进,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适合生物制药专业的发酵工程的实验教学方式,达到培养全面合格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辉.高校发酵工程类课程实验教学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7,3:245-246.
[2]胡仙妹,邵化,马科,等.生物技术专业《发酵工艺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6,12:188-189.
[3]贺气志,唐亮,夏俊,等.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发酵工程实验体系的构建[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6,3:1-6.
[4]崔艳,付荣霞,樊秀花.生物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6,9:162-163.
[5]生书晶,佘婷婷,孙婷琪,等.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13:69-70.
篇10
姓 名:庄xx 性 别:女
婚姻状况:未婚 民 族:汉
户 籍:苏州 年 龄:24
现所在地:成都 身 高:164
联系电话:xxx
电子邮箱:xxx
求职意向
希望岗位:医药技术研发人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工作年限:2年 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 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
工作经历
xx年3月—至今 xx有限公司,担任销售美导。主要工作是:
1、主要是出差,负责联系店家和商还有厂家之间的沟通;
2、到店家负责产品的售后和培训,协助销售;
3、到店家策划一些小型的宣传活动。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
最高学历:本科
毕业日期:20xx-07
专 业:生物工程
专业描述:
主修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细胞工程、遗传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医学免疫学、生物制品学、药用植物学、生物技术概论、生物技术制药、医学统计学、高等数学等。
通过以上学科的学习,让我了解到基本的生物知识,如:
1、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发酵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生物细胞培养与选育、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3、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4、熟悉与生物工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当代生物工业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语言能力
英语水平:优秀
国语水平:优秀
粤语水平:较差
自我评价
我是一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女孩,平时喜欢旅游,运动,阅读,脚踏实地,细心努力。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还具备如下技能:
1、具备扎实的生物专业知识基础,熟知生物实验、制备培养有关知识和技术。
2、熟悉生物实验设备使用及其保养。
3、能独立完成生物研发工程师交给的实验工作,实验操作规范、熟练。